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化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机动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任务的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1 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是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多交叉性和多层性,在医学生物学领域渗透广泛,课程包含太多的抽象内容,从而使得教师授课困难学生理解困难等多数问题。目前,大多数课程还是传统教学方式,分析化学也不例外。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听讲接受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机械的板书,学生在笔记本上拼命的抄;教师很少向学生提问,学生也不敢向教师质疑。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师生缺少交流,学生没有兴趣去自己研究探索,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教与学通过课堂上师生的提问,讨论,归纳和总结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角度任务驱动是一中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化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知识点具有“多,散,碎”的特点。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就你呢个让学生在其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的学习知识,分析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任务的过程中其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实验探究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锻炼。下面结合具体教学过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2.1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必须注意教学方法和知识体系的规划,实施过程要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相协调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即要设计好任务,还要注意设计具有内在的激励因素的任务。
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将教学目标循环渐进的设计任务。将任务分好层次,根据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能力一般的完成基础即可,有能力的做提高层次。教师要将任务设计的具有挑战有趣,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提取小目标的重点和关联,追个完成小目标循环渐进的达到教学目的。设计的任务要整天局部明朗,主次分明。第三;设计的任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目的性。难易适中,容易完成的简单的任务。探讨多种完成任务的方法。第四;任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的表达出来。
2.2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设计任务要有情境的衬托,任务驱动教学开始由精彩的情境引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讲授课程,将学习的任务目标讲下去。不仅教师讲课容易,学生也能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和目标。在分析化学授课过程中,情境的引入能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讲述比较抽象的内容,实验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经过提出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来展开谈论,通过小组形式来让学生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谈论研究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能更好的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了解。这样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查阅资料并总结重点的能力。
探索研究,完成任务:在教师讲问题提出后,要组织学生自己主动去研究摸索,一点点的将任务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的给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并给学生做出解答和指导。涉及到的课本知识要鼓励学生去查阅资料来自己解答。
归纳总结,延伸任务:在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目标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做出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理解。有些同学可能会对任务有很大的兴趣,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将任务向外延伸来展开思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全方位进行任务评价:任务驱动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虽然整个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也尤其重要。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任务完成后的肯定,也是激励学生对以后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能更好的完善以后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跟自己互动评价,双方的互评能更好的更全方位的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使学生的知识更好的理解,使学习方法更好的得到调整。
3 结语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将目标至于任务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来完成规定的任务。学生通过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实践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更适合分析化学的教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晴.耿薇.马月娇.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4):92-93.
一、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
有人把化学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究其原因,在理科中,化学知识相对比较零碎,大块的理论、定理和原理并不多,即使有也是由很多相对琐碎的知识组成的,学生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用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上,这势必增大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但是,如果不把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取、浓缩,形成知识网,即使记忆的再多,也只能是知识的无规则的堆砌和罗列。这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复习是相当不利的。高三复习要面对的是高中化学全部的知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较弱是造成高三化学复习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高三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如果学生的总结能力提高了,相应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复习效果和学习化学的信心等也势必提高。
二、高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
高考作为抽样测试不可能考查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所以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往往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跳跃性,学生如果不对知识进行总结、分类,不形成知识网络,很难应对高考的要求,即使学生记忆的知识很多,但缺乏知识网络结构和前后联系,也只会事倍功半。
三、提高学生总结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1.教师必须意识到总结能力对高三复习的重要性。总结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阶段地在适当时机对已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使之系统化,是化学学习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实际上,概括和总结是通常所说复习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之一。”由此看出,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给学生提供总结知识、归纳知识的锻炼机会,使学生从中受益。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总结的好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有经常总结的习惯,每节课、每天、每周、每月都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而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总结的习惯,即使偶尔总结一次也是在老师的逼迫之下以完任务的态度去完成,根本没有起到总结的效果。所以,对于高三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总结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必须把定期总结作为一种习惯,逼迫学生去养成,这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去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时间和机会,持之以恒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直到学生初步养成了勤于总结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定期、定时总结,必要时要检查学生总结的效果,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迫使学生慢慢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例如,每周可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把本周所复习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查漏补缺,加深理解。或每一章复习结束后,可让学生把本章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四、提高总结能力的一般方法
1.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总结具体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总结方法。
章节总结法:对于每一章知识的总结,提炼和归纳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把本章重要的知识进行反复筛选、归纳、压缩,提炼出要点、难点、易忘点、易混点,反复理解记忆。
相似总结法:教师要有意锻炼学生将性质和规律相似的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在复习到Cl2的性质时,可让学生总结有颜色的气体有哪些,有毒的气体有哪些。在学习复习NH3的易溶性时,可让学生总结常见的气体的溶解性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复习中,教师要经常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必要时可作为作业来完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相异总结法:即把性质或规律相反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复习NH3易溶于水的性质时,也可让学生总结难溶于水的气体有哪些。在复习HNO3的氧化性时,除了让学生总结强氧化性的物质外,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
发散总结法:即以某一个知识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总结出某一节、某一章的知识。例如:在复习到金属Na的性质时,可以以金属Na的性质为中心,辐射到Na2O、Na2CO3、NaHCO3的性质,即由知识点形成知识面,进而形成知识网。
图表总结法:这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用得比较多,但学生自己总结图表的机会较少,锻炼的也很少。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这种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学,而且容易操作。“用于整理、概括、总结知识的图表形式有概念(或知识)系统图、元素或化合物知识结构图、概念(或结构、性质等特点)比较表、物质衍变(或转化)关系图、反应关系图等。学习者自己绘制这些图表的过程,也是积极思维、进行概括和总结的过程,其效果要比照抄教师或参考资料中的现成图表好得多。”
2.教师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总结。
解题方法总结:教师要锻炼学生从众多的试题,总结各类题的解题规律,提炼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错题总结:学生在平时的解题和考试中做错的试题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分析错误的形成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避免重蹈覆辙。
3.教师要督促学生将有疑问的知识收集、整理、总结。
公司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嘉年华活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很喜欢跟兄弟姐妹们分享一年的是非得失、喜怒哀乐,特别享受跟大家在一起时毫无防备心理的轻松自在。可惜,由于个人的问题和原因,在xx年最后一个季度第一天到来的时候,我正式离开了公司。但我相信,任何你用真心去热爱过,甚至用生命捍卫过的东西,都将镌刻在你的灵魂深处,无法抹去;都将融入到你的血液里面,奔腾不息。
xx年就要过去了,我已无缘与大家一起盘点这一年的丝丝缕缕,反省300多个日子的点点滴滴,无缘与大家规划xx年突破千万大关的刺激和惊喜,只能在孤独寂寞冷的小蕉一个人嘉年华了,在这里遥祝公司xx年创造更大奇迹,但愿兄弟们保重身体再创佳绩!但愿姐妹们注意休息越发美丽!
回忆过去:
xx年旧历年来得很快,假期去得很快。为了回到公司参加开年大会并奔赴各地签订合约,我没有参加发小的婚礼,没有参加高中挚友的婚礼,最后拿回来92万的年度合约,疏远了20年的手足情谊,冷淡了xx年的兄弟关系。由此我发现,人生中最悲剧的事情就是你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你却无能为力,你已无从选择。从年初的不得已出发,xx年就注定是一出身不由己的戏剧。
且不说快速拿下合约的10天里,我没有换过衣服,只换过一次裤,换了5双袜子。接下来的日子基本上是围绕着元旦定下的项目组200万的目标展开,一切行动潜意识里都是听从百万指挥,全力以赴督促合同商完成相关指标,及时回款。xx年,我私人qq的说说里只有一类小图标,就是“烧香”,从心底里燃起的一份虔诚。因为xx年工作不得其法,年末才稍有起色,心理压力大得出奇,所以,我情非得已。
年初听闻朋友去南禅寺参加“内观”,获益良多,我也趋之若鹜,希望通过10天课程改变自己。4月14日,我说:如果不改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要拿自己的眼泪当饮料喝了。于是,大力搜罗相关信息,询问、比对、报名、验证、电联,忙得不亦乐乎,还充分发挥想象,幻想自己6月份置身其中,无欲无求,无牵无挂,课程结束之后将生命境界推向另一个高度,从此焕然一新,可与天地同光,和日月齐辉。报名一个多月后顺利通过,但我很快发现,现实根本不容我想象,内观的时间正好和安防展冲突。火热夏天不抓住机会火爆营销一下,秋冬季节将十分惨淡, 所以,我很遗憾地跟南禅寺内观的义工朋友说抱歉。现在看来,从此以后,内观的机会不可能再拥有了,也许就是所谓因缘巧合吧!
导致我现在坐在这里回忆xx年的事情在7月份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我终于不得不决定离开。即使是10月底来这里报名的前一天,现在的同事跟我通电话的时候,第一句话仍然问我要不要来,可见此前是如何犹豫不决。年初只准备全力以赴冲破百万大关,兑现元旦晚上许多酒水下肚之后许下的承诺,在xx年嘉年华的时候,听到掌声、笑声、欢呼声,拿到丰厚的百万大奖,和兄弟一起开香槟。所以,来到这里是意外中的意外,是巧合中的巧合,是偶然中的偶然,我只不过想玩玩而已!
来到这里,我什么都跟不上,连体重都跟不上。开始跟基本上都比我年轻的85后90后齐步走,我还是跟不上,更别说跑步走了,因为我毕竟原地踏步了那么多年。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基本走齐了,但还是有很多很多项目追不上,在这种车轮式的考试排名中,很多项目拿着望远镜从第一名往下看都看不到我。
xx年就这么过去了!
后来的后来,也就是现在,部分项目才有所起色,咬咬牙可以取得满分,部分体能项目动作才被教官认为相当标准,然后教官才坦言: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人没有运动天赋,那样的身板,适合在办公室里面做做文字工作……
规划未来:
xx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和学习,如果没有特殊事件需要行动的话。xx年的训练不可以有丝毫松懈,还要在xx年的基础上逐渐加强。每天的科目学习和训练要求自己理解科目设计和教学目的,认识到精通此项的必要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除了必要的复习之外,每天要匀出时间完成课外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坚持,慢慢增加课外作业量,将训练量提高到要求量的200%,甚至更高。希望自己在训练中真正磨练了意志,提高了素质。每一次力不从心的时候,都必须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直到筋疲力尽,动弹不得为止。总体上,希望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追上队伍的步伐,力量和速度都不亚于平均水平。在特警五项、十项必考以及各种考试项目的滚动式考核中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录,无力打破历史记录已经很羞耻了,不能不断打破自己的记录就要深刻检讨!6月份结束之前,希望可以取得那么一点点成绩,有一个更健康更强壮的自己,能不能更优秀就看天意了。
在文化学习上面,《史记》在3月份结束之前,第一遍结束,了解梗概,钩玄提要;在6月份结束之前,第二遍结束,并且完成读书笔记。英文在6月份结束之前,至少26篇文章读完。书写要求每周至少5小时软笔练习,收起浮躁狂放之心,让自己绝对宁静,经过3个月的训练,力求熟悉王家书法的间架结构。其他古籍、资料、信息、书本作为娱乐、消遣、休闲,随意阅读,上半年不作具体要求。下半年则根据上半年的读书情况和训练程度对阅读内容和学习要求进行调整,一般以入队时列出的书目为学习重点,辅之以xx年工作需要的相关知识。
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而且这些转变必须在两个月之类完成,然后我马上就要正式开始自己的 工作生涯 以下是我这两个月来的切身感受:
我应聘的职位是化学部文员。后来才知道等同于电脑员,做了第一个星期后感觉自己还不大适应,最明显的就是很会犯错,既而总是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还不能很清楚的找到自己的定位。看着上万个单品都要去熟悉,要弄清报告流程,如何制作,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我恐惧了,很多时候,坚持变成了一种等待。当我顺应了这种生活,商品潜移默化的被我所熟知的时候,我开始等待新的恐惧。
一直在不停的学习扑踵而来的东西,坐在办公室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份清闲,操作从未接触过的word,excel等的软件中的具体操作,幸运的有个“师父”教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感觉她真的很凶,一不小心做错事的时候就会被骂,我其实在公司一直以来真的很害怕的就是她叫我名字,那就是我犯错的时候,或许有点夸张吧...
经过一个月下来发现原来在学校以为不足以贵的学习也在工作中慢慢派上用场。知识是一种储备,如一支优质股,终有一天会你会看见它的上涨。在不断熟悉的工作中,任务开始加码。从单纯的打电脑单到做报表;向供应商报要货计划;给客源调整顺应季节时间的商品和商品的新老替换,制作新品报价单。从产品到价格每一步都得细致,稍稍疏忽就有可能给店里带来损失。
这对于一向行事马虎急躁我是一大修炼。当某一天发现自己能独立工作,能做这么多事的时候。兑换的是同等的付出。五月是一个忙季,因为我的师父离职,加之没有新的人手进来,所以显得人手不够,通常都是我最后一个下班,有时候还会拖延同事。
自学能力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我担任的是文员一职,平时在工作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同公司的业务人员就大不一样了。他们需要依靠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工作很不便
由于现在还住校,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气,都得去上班,有时候公司业务繁忙,晚上或周末得加班,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而象同公司的网络推广员每天得打电话,口干舌燥先不说,还要受气,忍受一些电话接听者不友好的语气有些甚至说要投诉。如果哪家公司有意向的还得到处奔波去商谈。
而事实上所有的业务并不是一次就能交易成功的,他们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遭领导责骂时不能赌气就辞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
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刚毕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房租餐费和日常的开支,有时候寄点钱给父母补贴家用,我们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同事相处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象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比如我们公司做网络推广的同事,他们很注意对自己客户资料的保密,以防被同事抢去自己的业绩,因而关系显得有点淡漠。
但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而偶尔的为同事搞一个生日party,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
总结
我是学国贸(营销方向)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经典营销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有时感到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然而在实习期间,从领导身上学到了计划与执行。开展一项工作之前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使我更好地掌握工作的流程,更合理地分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本月我部负责下发了有关四、六级考试的报名以及相关要求,国家二级考试的报名和准考证的领取,国二证书的整理发放,以及非师类进行师类考试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的通知。
2.进行了小语种学习的同学的名单的统计以及提交工作。
3.配合、协助校杂志进行了有关电影、电视观后感和随笔的征文活动,广大同学踊跃参与报名,稿件多达三十几份。
4.调查统计了有关数学建模大赛参赛同学名单,以及上报了参加数学建模协会同学名单。
5. 积极配合学生会搞学生会同学活动计划,积极踊跃的参加了学生会的活动,同文艺部合作一同排练了“嘻唰唰”节目,在学生会的活动中荣获了最受观众欢迎奖。活动中承办了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6. 本月我部主要的工作是承办了从策划直至最后成功举办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给予广大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的,同时使得学习部每一个成员都得到了充分锻炼的----英语电影配音大赛。
一、学有所得,自我充电有恒心。
我于2月27日,注册参加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学习,我听取了刘晓明教授主讲的《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越学越觉得心情开朗,越学越觉得茅塞顿开。于是,我利用空余时间自我充电。我在网上一共学习了13个小时;做作业3次,成绩均在合格以上;发贴76个。
二、学有所悟,自我调适有信心。
通过学习,我悟出了很多道理,重拾了自信心。
一是懂得了自卑和自负的关系。自卑和自负两者看起来是两个面,其实都是源于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认知,都是内心不够自信的一种表现。自卑者,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从而不发奋,不上进,丢失自信,一事难成;自负者,总是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不谦虚,不自量,自以为是,忘乎所以,难以成事。因此,自卑和自负,会殊途同归。怎样协调好这种关系呢?,最重要的是需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即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要盲目自负;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不要盲目自卑。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不是那么完美的,即便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但也肯定有比别人强的地方。这就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平和地看待一切就行了。
只有这样,才能低调做人,高调办事,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我们的勇气。在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要谦虚谨慎,再创佳绩。
二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我从小就爱当教师,长大了,我真正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我才认识到: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所授学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做长流水。能够自我接纳,一个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十多年来,我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工作。才清楚,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
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就是说一百遍,不如自己干一遍。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教师工作量大,工资没有别人的高,关键是奉献。教师就要保持良好的心理 ,工作比奉献,生活不攀比。在繁重的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不断的自我调节,永远积极向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
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一种自我的要求,通过自我修炼充实生活、丰富体验,陶冶情趣、拓宽加厚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现代人。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创造者,他能思索自己的存在,并赋予其以独特的意义和方向;他要有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能够主动驱除各种外在的遮蔽,而体验到自我生存的内在意义,从而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真正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育己。当一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
三是懂得了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常言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校里,常常担负多个学科教学和行管人员等角色。作为教师要以德育为重,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作为管理者要求他以管理学生为重,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变换角色,如果不能够及时改变并调整角色行为,就会出现并加重角色冲突,加大教师的压力。
长期以来,教师就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教师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教师似乎是吃亏不讨好,家长抱怨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理想的发展。而这些指责更多的是指向学校和教师,使我们在教育目标、结构、体制、课程、方法和知识能力、精神、道德等方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当社会普遍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又转化为对教师的过高期盼。职业的要求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无形中成了教师无法摆脱的心理负担。可以说,“教师”这个名字本身即是荣誉与压力的双重来源。
四是懂得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适方法。角色冲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样才能调适教师职业倦怠呢?我结合我的工作体验,我认为:要明确教师的职责、义务、权利和目标,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将自己从不当角色中解放出来,从而起到减缓其职业倦怠的作用。要优化社交技能,就会管理压力,驾驭班级管理,有效管理时间,寻求社会支持。以良好的心态,爱岗敬业,当好一位学生欢喜的好教师。
三,学有所用,自我发展有决心。
一、 学校环境卫生方面
为维护好学校的环境卫生,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根据工作实际,重新修订、下发了学生会卫生部检查标准。
使学生干部在检查时有据可依;
2、为使各项检查无漏洞,学生会对卫生部的检查进行了具体分工,做到“三定”,定点、定人、定范围;
在规定的时间一天检查两次,
每人有具体的检查任务,
每个区域都能找到人负责;
3、为了保证检查公平、公正,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卫生部部长不定期监管、抽查每位学生干部的检查情况。
4、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检查能力,将学生会干部中工作能力、责任心强的抽调到卫生部,根据能力大小搭配分组,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带动整个卫生部的工作,提高执行力。
5、听取班主任的建议,经常对检查工作进行总结,检查标准随时调整,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6、为监管各班在卫生方面的情况,政教处5位老师从周一至周五对各卫生区进行检查,及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应班级,立即整改,效果很好。在召开下次班主任会议时进行通报,以便加强和提高班级的卫生工作。
二、杜绝零食方面
我校部分学生有经常吃零食、乱扔垃圾的行为,经观察还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效仿,该行为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卫生,为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使校园的卫生保持的更好,团委在全校组织开展了“拒绝零食、关爱健康、杜绝垃圾、净化校园”的活动。
活动措施有:1、年级、班级自查;
2、学生会定期检查;是否有吃零食现象、地面和垃圾桶内是否有食品袋;
3、午饭后校园内巡查;
4、政教处抽查
5、师生监督;
XX年8月26日星期五,在项目有关领导的组织与带领下,xx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学习了xx董事长关于《在总公司半年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学习完xx董事长的讲话,使我深有感触。
xx董事长在这次讲话中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xx董事长对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xx董事长从公司的市场情况、综合实力、管理层次、绩效考核、内部审计、
合同管理、党建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阐述,同时也提出了十个方面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使我这个刚刚毕业来到项目工作的新
同志对于公司的具体概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我深深认识到了公司的综合实力、管理制度,同时对于公司提出的五比五创
精神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
第二,xx董事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着重从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工程项目核算管理、工程项目收入分配标准、工程
项目安全管理、工程项目分包管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拓展企业市场空间、加强改进党建工作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
了“八坚持,八不许”的管理办法。
下面根据我自身岗位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作为一名出纳,最为基本的就是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出纳的岗位职责:
1. 遵守有关收支款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正确办理筐项的收付工作。
2. 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领导反映对违反财务规定的一切开支有权阻止。
3. 及时登记复合银行存款收支的记账凭单,做到月末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等和凭单的统一编号。
4. 按时发放职工工资及资金款项。
5. 加强现金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发生盗窃事故。
6. 月末向项目经理上报各种款项的收付情况。
其次,要积极配合科长工作。刚刚毕业从事出纳工作的我,现在最重要的是虚心向科长学习有关出纳工作的财务知识,做到每
天核实点库,每笔汇款业务都要认真核实,做到不差账。
材料方面,作为材料会计,应该时时审核验收,登记台账,配合好科长工作。认真贯彻xx董事长在这次讲话中提出的有关材料
方面的指导,遵守量、价分离原则,做好材料费控制工作。
第一, 对价格进行控制。做到对市场进行调查,货比三家,择优购料。
第二, 对材料用量的控制。
通过学习xx董事长的讲话,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对单位的基本概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被单位的整体精神面貌
关键词:宗白华 生命 境界 体系 方法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可谓渊源深厚、气象闳远,到达了现代美学研究的颠峰。成长于新旧世纪交替、厕身于中西文化对流中的宗白华,其美学的形成显然离不开深厚的中西文化渊源。宗白华美学的哲学根基是生命哲学,它来自于对中西哲学智慧的汇合融通。正如有的论者所说:“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深受中国古代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与本世纪初流行于西方的以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美学的影响,但他又是博采众长,熔中西古今于一炉,独具自己的特色。”
宗白华的美学究竟有无体系性?对这个问题学界的看法有分歧,这涉及到对宗先生美学价值的评判和美学地位的确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冯友兰先生在40年代曾说过,“中国真正构成美学体系的是宗白华”。[226]汉学家顾彬也感叹宗白华的思想和著作简直是个“无底洞”。还有学者认为,宗白华建立了“一个贯通古今中外,汇通文史哲,沟连艺术、宗教甚至科学的体大思深的体系。”现在看来主张宗白华美学有体系的学者居多,那究竟是怎样的体系呢?本文主要探讨宗白华美学的核心范畴和体系问题,宗白华的美学不是所谓的“生命美学”,也不是单纯的“境界美学”,而是生命境界的美学体系。他言“生命”离不开境界的创造,言“艺境”也离不开生命的情调,生命与境界合二为一。具体地说就是:宗白华是以宇宙的生命为哲学本体,以审美妙悟为根本体验方式,以艺术境界为价值蕲求,创造了“生命境界美学”的思想体系。
一、生命情调的美学本体
哲学中“本体论”(ontology)一词,源自希腊文的logos(逻格斯)和ont(存在)。从哲学来看,本体论关注的是“存在”的问题,关注“什么是存在”、“什么样的事物在第一义上存在”等核心问题。对于美学本体论而言,其关注的也就是“美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美如何存在”的原理问题。美学本体论问题不完全等同于美学本质论,美学本体论包含了美学的本质追问,即关注“美是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关注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宗白华美学以生命为本体。宗白华的宇宙观是将宇宙看成一个生命不断演进、生机浩荡互网的真实空间,其哲学、美学、艺术学体系是建立在生命本体论的基础之上,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叶朗曾指出:“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就立足于中国古代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
宗白华的生命宇宙观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年代之前,他在《哲学杂述》(1919年)一文中论及德国生理学家杜博雷孟氏(E·Dubois Reymond)的著作《穷理之止境》与《宇宙七大谜》时,针对其中“生命之缘起物质” 的观点,提出质疑:“唯物派言,生命缘于物质,即是物质运动。但此说恐不能成立。因生命是有目的的,有意志的,物质运动是无意志的、无目的的,即此求生之意志,非物质运动所能解也。有生之物,能生有生之物,当未见无生之物,能生有生之物也。唯物派生命缘于物质之说,尚未得确证。生命依于物质运动,则有之,生命即是物质运动,尚不可说也。但此问题,乃哲学中甚大之问题,当别篇详之。”宗白华关于生命及其起源的自觉思考,当始于此文。宗先生认为生命现象应该缘起于宇宙间的生命运动,而非机械的物质运动。至此“宇宙即是一大创造万物的气生命场”的观念呼之欲出。在随后的《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生活》等文章中,他正式提出了“日日进化,自强不息,这才合于大宇宙间创造进化的公例”[231]的观点。他在《清谈与析理》一文中也论及:“宇宙的构造和演进是从物质的自然界,穿过生物界,心理界抟扶摇而入于精神文化界。……自然与文化,是一整个的宇宙生命演进的历程。”
宗白华以生命为本体的美学,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中不断发展的。他的美学以生命意识和宇宙情怀为核心,以“气韵生动”即“生命的律动”为始终的对象,强调物我浑融,强调人与自然的生命统一,同时参照西方的文化体系,批判吸收西方美学合理的成分。他指出,中西哲学的形而上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即“生命的体系”和“唯理的体系”。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理数。生命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意趣意味和价值。宗先生认为,人类生活中所体验的境界与意义,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科学-哲学的方式,二是道德-宗教的方式,三是审美的方式:“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天机活泼,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233]审美活动与生命的旨趣、人生的价值密不可分,“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在‘形式’、在‘节奏’,而它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234]这与希腊古典美学命题——“美是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一脉相承。
宗白华的美学是建立在“宇宙生命论”的基础上,“流动的生命”、“生命情调”构成其美学本体。由于“哲学就是宇宙诗”,宗白华将从莱布尼兹到歌德的动感宇宙论、康德的时空唯心观、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柏格森的绵延创化说都看作“宇宙图画”。与此同时,他又把《易经》的生生之德、老庄的“道”化宇宙、气化哲学的和谐境界都视为生生不已的“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一同纳入宇宙生命化的理论之中。由此可见,宗白华世界观的核心便是将宇宙“生命化”,生命宇宙化,宇宙就是一生命整体,生命就在宇宙中一气沉浮,浩荡交融,生生不绝。于是美感生焉,境界出焉。宗白华的生命本体论既回答了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生命,也指出了美的本质是生命、生命境界(艺术境界也是一种生命境界的体现),美在生命,而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都是生命美的体现。
既然生命论(生命情调、生命精神、生生意识等)是构成宗白华美学的本体论和核心范畴。那么,宗白华的生命宇宙观如何与人生观、艺术观沟通一致呢?主要是通过“同情”之途径。所谓“同情”,就是以物我一气相通的生命视角来看待艺术、宇宙与人生。宗白华认为人类之同情能够“扩充张大”到普遍自然去,因为大千世界本然具有着精神化的生命。于是,宗白华如此表述他的生命“同情”观:“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于是,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而已。”
宗白华以生命为美学本体,其浸染着宇宙情调的“生命”本体论要义有以下几个层面。
美在生命 中国生命哲学认为,宇宙间大化流衍,生生不息,物物绳绳相续,连绵不绝。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活趣的宇宙中,中国艺术的主题都在于表现宇宙的盎然生意。在宗白华看来,在这种生命一体化的大境界中观照宇宙,就会发现天地有大美,美在于生命活力,在于盎然的春意,在于万物昂然精进的创造精神。天地之美寄于生命,美在于宇宙的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艺术的使命则在于原天地之美,协和宇宙,参赞化育,以显露与天同样的创造,宣泄如宇宙生命同样的生意活力。
在宗白华看来,弥纶天地的生命本体是“道”,是“自然”。宗炳说:“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以形媚道,山水以外在的感性形象显示着宇宙的生命精神,欣赏者“澄怀味象”,艺术家“迁想妙得”,即在对审美意象的直观中发现、体味无处不在的生生意蕴,把握“宇宙里最幽深最玄远却又弥纶万物的生命本体”,宇宙生命与个体美感取得了统一。宗白华美学继承了中西文化中的“新自然观”,将自然生命化,认为自然是生命的载体,本身就是生命美的体现。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言:“由此种新自然观看来,自然云云,略近于斯宾诺萨与歌德所谓之创造能生之自然,而非西方古典科学中之所造所生之自然。自然本身即是大生机,其蓬勃生气,盎然充满,创造前进,生生不已,宇宙万有,秉性而生,复又参赞化育,适以圆成性体之大全。”
宗白华没有直接回答美的本质问题,“但从他的整个美学思想来看,他把美看成了生命的自由表现。”宗白华以“鸢飞鱼跃”的意象来比喻和象征宇宙的生命本体和艺术的生命情调。宗白华在阐释艺境时说:“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生气流行”,是视宇宙为一大化流衍的整体,“鸢飞鱼跃”,是推崇生命的气韵活力,这是宗先生的美学理想,也是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中国古代哲人和艺术家善于从鸢飞鱼跃的生命意象来静观天地的大化流行,体悟宇宙的无限生机。《诗经》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在儒家看来,“鸢飞鱼跃”所体现的是圣人的修养之道。人为天地之心,圣人以德配天地,上下与天地同流。理学家也发现了“鸢飞鱼跃”的生命象征意义,他们要观天地生意,会宇宙生机。鸢飞鱼跃皆天趣,理学家可以在鸢飞于天、鱼跃于渊的自然感性中体会宇宙间天理流行之妙意。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即在道——万物的生命本体。禅宗也认为,“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法身”,一花一叶,清风皓月,鸢飞鱼跃,生香活态,都体现了宇宙间的生命存在。
青春精神 万物一体化的生命哲学观和美学观,必然将审美对象生命化。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审美对象皆是生命的表现,沐浴在主体同情观照的生命光辉中,审美对象以灿烂的感性呈现,显示出生命力的美。宗白华说,“古代诗人,窥目造化,体味深刻,传神写照,万象皆春。”窥目造化,就是从天地造化中汲取创造的精神。传神写照,万象皆春,就是要在艺术的创造中体现内在的神韵,“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王微《叙画》),用万象感性的存在显示天地间无边的春意——生命的美。
宗白华美学既以生命为本体,在艺术上便提倡一种“嫩春境界”即生命的境界,在文化上呼唤“青春”的精神。“春”的确是中国人的艺术理想,如舒州清远和尚有一《延促自尔》诗云:“春日春山里,春事尽皆春。春光照春水,春气结春云。春客春情动,春诗春更新。唯有识春人,万劫元一春。”此诗叠用“春”字,表达了作者有一颗“识春”的心, 满怀春意的喜悦,春在旷劫如斯的花开花落,在刹那变灭的草际烟光。万劫元一春,宇宙间只有春的精神生生不绝。中国艺术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生命的情怀,它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宗白华看来,艺术与人生、艺术精神与生命精神是合一的。从推崇艺术的嫩春境界到呼唤中华文化的青春情怀与美丽精神,是宗先生一脉相承的文化理想,他说:“我觉得民族中这种天真纯洁的‘青年气’,是永远需要的。”他在《论〈游春图〉》文中说:“如果我们把隋唐的丰富多才、雄健有力的艺术和文化比作中国文化史上的浓春季节,那么,展子虔的这幅《游春图》,便是隋唐艺术发展里的第一声鸟鸣,带来了整个的春天气息和明媚动人的景态。这‘春’支配了唐代艺术的基本调子。”他认为唐代艺术具有“春”的气息——无处不在、刚健蓬勃的生命精神,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所在。
生生节奏 宗白华“生生气化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生命的存在,是一气化的世界。所谓“节奏从容的宇宙”,宇宙的呈现方式就是节奏感和音乐感。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荣枯随四时而变化,天地之“道”也是循环往复的运行,有其本身的节奏。《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有生命的节奏感。清学者戴震说:“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原善》)他认为:“天之气化,生生而条理。”又说:“举生生而该条理,举条理而该生生。”在戴震看来,生命为天地大化之根本,而生命的节奏和流动是天地大化的具体表现。宗白华在《论格物》中引用了戴震的以上著述,显然受到他的思想影响,宗先生说:“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由此可见,在宗白华倡导的“艺境”理论中,生命流行、生机浩荡的气化哲学思想是其基础和血脉,艺境论的哲学本体是生命,是宇宙间的生命精神。
宗白华认为,道“即是生命的节奏”,生命本体之美体现于中国艺术的节奏韵律中,因为中国人的根本宇宙观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而“我们画面的空间感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虚(空间)同实(实物)联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同暗也联成一片波动,如行云之推月。”中国书画艺术体现出音乐般节奏的美感,中国画家“将全幅意境谱入一明暗虚实的节奏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以表现全宇宙的气韵生命,笔墨的点线……能自由表达作者自心意匠的构图。画幅中每一丛林、一堆石,皆成一意匠的结构,神韵意趣超妙,如音乐的一节。”中国书法、园林等艺术都是处理空间节奏的艺术形式,锺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个流淌着的美“就是势、是力、就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
二、艺术意境的最高蕲求
“艺术意境”是宗白华美学的核心范畴。宗白华在晚年文集《艺境》前言中说自己“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求”,并且感叹“人生有限,而艺境之求索与创造无涯”,宗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和研究艺境问题,“艺境”理论成为宗白华生命本体美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和光辉顶点。
在宗白华美学中,“艺术意境”与人生境界紧密关联,艺术意境论是建立在人生境界观的基础上的。宗白华认为,生命境界包含广大,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与哲学等,“这一切都可以反映在文艺里,可见艺术的境界是生命境界的反映”,[252]而且艺术境界本身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形相创造,是一个有情有相的、圆满自足的小宇宙。
宗白华认为,人生有五境: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艺术境界介乎学术境界与宗教境界之间,它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艺术境界主于美。”这样,人生就有了六种不同的境界,分别是: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艺术境界、宗教境界。人生六境界主要就人生的六种生存状态和生命追求而言的。艺术境界介乎学术境界与宗教境界之间,实际上是三者并立的结构,而并非是说艺术境界高于学术境界而低于宗教境界,三者分别代表真、美、善的三种价值。艺术境界本质上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是心灵的具体化和感性化。
如第一章所述,宗白华认为艺境有三个层次:“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描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这三层次又称为“写实的境界”、“传神的境界”和“妙悟的境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妙悟的境界,人生、宇宙、艺术是一体化的,是生命的“灵境”。
何谓艺术意境?宗白华说:“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的艺术意境,它具有节奏感、流动感、超越性。这个命题包涵着丰富的意蕴,它道出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中国艺术中,没有孤立的空间意象,任何艺术意象都是在时间中展开的,以时间的生命之流融汇意象”,中国艺术追求这种时空合一的充满音乐感的意境。
宗白华的“艺境”诠释,体现出丰富的理论蕴涵和启示意义,主要表现为:
其一,艺境以宇宙、人生、万物的灿烂感性(意象)为审美对象,强调情景交融。宗白华在《美学的散步》一文中说:“诗与画的圆满结合(诗不压倒画,画也不压倒诗,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他还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这是我的所谓‘意境’。”[259]艺境是情景相融互映的结晶,其中意象的创造是境界生成的条件。
宗白华指出,西方的思想体系强调的是“数”,中国的思想体系强调的是“象”。“象”是依靠“直感直观”直接欣赏体味世界的意味,他认为,“象”是自足的,完形的,无待的,超关系的,是一个完备的全体。“‘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260],艺术境界就是一个意象圆融的世界。
宗白华的艺境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汲取。中国美学强调“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即为“艺境”的本质。所谓“天外之天,水中之水,笔中之笔,墨外之墨。非高人逸品,不能得之,不能知之。”[261]前一“天、水、笔、墨”,具体指构图形象和笔墨技法,是实在的意象,是具体的法度;而后一“天、水、笔、墨”,是象外之象,是虚象灵境,是笔墨背后氤氲流荡的整体气韵,也是“无法之法”。绘画要超越有限的形象和技巧,追求无限的生机趣味和元气淋漓的境界,即所谓以形写神。在中国艺术中有两个世界:“一是‘可见’的世界,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画面、线条、语言形式等方面;一是‘未见’的世界,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是作品的艺术形象所隐含的世界。从广义的角度看,前者是‘象’,后者可以称为‘象外之象’。”画家要以整体性的心灵去体验山水,以山水的大块来还原山水的内在气脉,所谓“藏山于山,藏川于川,藏天下于天下”[263]澄怀观道,静以求之。绘画的气韵要从山水的“生活”(生香活态)中体现,以己意而化之,凭借自己的性灵去融会物象,铸造新的艺术意境。
其二,艺境论强调虚实结合,有无相生,以形传神,时空合一。其中虚实结合、时空合一是艺术境界说的重要方面。艺境强调时空合一。宗白华说,“我们宇宙既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宗白华曰:“无数空间有机的统一,化空间为生命的境界,以行游动作在时间中体验空间。空间成了万线律动的原野,由线文的力的方向,人的行动,画上线文,组合统一,引起空间高、深、远之感,在节奏中,园林空间之布置,与中画上空间之布局,同一方法与意境。”[265]在一开一阖、一推一挽的节奏中,化空间为有机统一的生命境界。
时空合一的观念来自周易和秦汉历律哲学,宗白华深刻认识到时空合一观对中国艺境论形成的重要意义。他在《中国古代时空意识的特点》文中说:“秦汉思想家又把音乐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来配合一岁的时间季节。在这个哲学思想里人们好像处在一个时——空统一的、音乐化了的、和谐的世界里。”中国古人将音乐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二月,“使我们一岁中的生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267]宗白华认为,中国人的“宇宙“概念来自农业文明,原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宙”是由“宇”中出入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的世界,他们从屋宇得到空间观念;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由宇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空间、时间合成他的宇宙而安顿着他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从容而有节奏的,空间与时间是不能分割的。春夏秋冬配合着东南西北,这个意识表现在秦汉的哲学思想里。时间的节奏(一岁十二月二十四节)率领着空间方位(东南西北等)以构成我们的“宇宙”。所以我们的空间感觉随着我们的时间感觉而节奏化了、音乐化了。宗白华说:“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就是一切现象的体和用。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最能表出中国人的这种‘观吾生,观其生’(易观卜辞)的风度和境界。”这是中国人把握与体验生命的最高境界。
其三,艺境论重视心物的双向交流,并强调对主体心灵世界的开拓。既使万物心灵化,又使心灵具体化,最终心物俱冥,物我同化。正如宗白华所说:“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的影现;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它的卷舒取舍,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而自然!”他还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其四,艺境以表现宇宙的生命精神为最高蕲求,艺术境界的本质是生命的超越,指向生命的最高境界。宗白华认为:“我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轮廓能够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艺术意境要创形象为象征,表现出心灵的意蕴和生命的精神。有学者指出:“中国艺术意境,流荡着勃郁沉潜的宇宙生命,跃动着超迈而莹透的文人心灵。”可谓一语中的。宗白华认为,艺境是“艺术家凭借他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是艺术家主体心灵和宇宙诗心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宗先生所言的意境不仅是一种艺术境界,还是一种生命境界,这种境界体现了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传统”。
艺术意境根源于中国人的根本哲学观念,意境“是中国古人那广大和谐的宇宙生命意识的体现。”宗白华的意境论有一显著特征,“那就是他几乎从不在狭隘的诗学意义上使用意境这一概念范畴,把意境局于纯诗艺的创造和鉴赏的领域,而是涵盖着一切美的艺术和人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宗白华意在揭示艺境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宗白华的“艺境”论浸染着浓郁的宇宙生命情调,其本质上是追求超越的生命境界。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宗白华的“艺境”论已经超越了艺术学范畴,而扩展为“生命境界”的范畴。转贴于 三、心灵妙悟的体验方式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的生命哲学产生了一套以直觉体验与宏观领悟为主的认识真理的方法。中国文化很早就对认识论中的“言、象、意”的结构作出探讨,认为言不尽意,意精言粗,觉察到理性的语言在认识功能上的局限性,语言不能完全到达对真理性存在——最高的生命本体“道”的认识,而只能假借“象”的功能和体悟的方式,所谓“立象以尽意”,“境生于象外”都是此意。这与西方文化以“语言——理性——真理”三位一体的以“逻格斯”(logos)为核心的认识论形成鲜明对照。西方逻格斯中心主义认为语言是传达宇宙真理的最佳途径,几乎可以达到准确无误的地步,逻格斯(logos)本身就是“理性”与“语言”的同一体。
中国哲学在对言和意关系的理解上和西方是不同的。“逻格斯”虽然不存在于中国语境中,但是与之类似的“道”对中国人来说却并不陌生。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涉及了道和言说的界限鸿沟;《周易·系辞上》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也说出了言与意的难以统一,只能“立象以尽意”,通过意象的营构、直观顿悟的思维来认识“道”。中国思想家一开始就怀疑语言的这种传递意义和认识真理的作用,中国哲学与艺术追求一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儒家)、“得鱼忘筌,得意忘言”(道家)、“舍筏登岸,得月忘指”(佛家)的“无言”的体验境界,要超越语言而直接进入意义的内核。因此,中国美学的认识方式是体验的方式,它摒弃外在思辨,重视内在超越的心灵直觉与妙悟。
宗白华先生深刻地把握了中国美学这种取道内在体悟的独特认识方式,将其作为美学的根本体验方式和认识途径。宗白华的审美体验论包括了静照、同情、妙悟三个理论层次,静照是审美心胸的展开,“同情”是审美心理的深入,妙悟是审美境界的呈现。而“妙悟”理论最为深刻,但妙悟说又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关于审美妙悟的体验方法,宗白华借鉴了传统哲学与艺术论的术语,主要有“默而识之、默照、了悟、心印、现量”等,不一而足。
(一)静照与同情:审美心理的展开与深入
静照是审美心胸的确立与展开。静照,又译作“观照”,“即以无功利的寂静胸怀,凝神直观,历览万物,感受万物。”“美感的获取,都从静照开始,意境的创构,也从静照开始。”王羲之另有两句诗云:“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静照’(comtemplation)是一切艺术及审美生活的起点。”[298]静照的前提在忘求,“忘求”有忘我、忘知、超越功利的含义。忘我是失落了自我,成就一个审美的自我;忘知,就是屏弃知识的、逻辑的致思方式,同时以非功利的态度看待审美对象,体验万籁群品的动象。“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299]静照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灿烂的感性,更是生命的光辉;体验到的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形象,而是真实的世界。“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
“静照”说的理论基础在于中国哲学的虚静理论。老子说:“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301]此时失落了具体的时空,归于刹那的永恒,来到一个逍遥自乐、光风霁月的世界。涤除玄览,澄怀味象,就是在虚静观照意象中体悟生命之道。中国艺术强调,在创作或欣赏时都需要达到虚静的心理状态——审美静观,与万物相吞吐,“横琴坐忘,殊有傲睨万物之容。”主体形成“静观寂照”的审美心境,主要表现在对日常自我的疏离,形成一个“审美的我”,恽南田说:“横坐天际,目所见,耳所闻,都非我有。身似枯枝,迎风萧聊,随意点墨,岂所谓此中有真意者”。[303]在审美的观照中,遗失了现实的自我(“目所见,耳所闻,都非我有”),迎来了一个精神的自我。换言之,自我与对象浑然一体,获得了一个物化的生命存在(“身如枯枝”)。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凝神遐思,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超越自我的身体行为和知识活动,从而在静穆的观照中与自然的节奏妙然契合,获得审美的物化境界。
静照是审美心胸的展开,而“同情”是审美心理的深入。宗白华认为,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情(同感)。宗白华说:“诗,本是产生于诗人对于造化中一花一草一禽一虫的深切的同情,由同情而体会,由体会而感悟。不但是汩汩的深情由此流出,许多惺惺的妙悟,默默的沉思也由此诞生。”宗白华的“同情”理论仍然是建立在宇宙生命本体论的基础上,同情是物我之间的生命交流,也是一己之生命汇入宇宙大生命的过程,纵浪大化,与物推移。因此,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艺术世界的中心就是同情,所谓“诗者,天地之心”。人类以艺术创造来体现宇宙人生的生命创造精神,天与人同为一生命创造的历程,在宗白华看来,同情不仅是人类审美心理的深入,也体现了宇宙间生命的关联性。宗白华说:“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不仅如此,“我们这种对于人类社会的同情,还可以扩充张大到普遍的自然中去。因为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万物皆有生命,物我可以同感交流。从中可见宗白华深受理学家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宗先生的同情是在自我与世界万物根本统一的存在基础上,以整个的自我生命与人生万物的交响合流,‘以一整个的心灵体验这整个的世界’。因此,这种同情的人生意识和生存方式超越了西方里普斯等人对审美体验的心理主义解释。”
(二)妙悟——审美境界的呈现
宗白华认为,东西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来探求宇宙间的秘密。希腊及西方近代哲人倾向于运用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的规律,西洋思想最后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如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庄子说:“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人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孟子说“上下与天地同流”,荀子曰:“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国人在体察天地节奏的过程中“本能地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所谓“本能”不仅是一种观照宇宙的感性直观方式,还是指与西方逻辑推理的方式根本不同的“体悟”方式。
宗白华对中国美学中的独特体验方式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美学的认识方式就是“默而识之”,是心灵的直觉,是心源的妙悟。这种审美体验方式,体验到的是最高的审美境界。“因为这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绘”,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原本就是一个关于“妙悟”的命题。“造化”与“心源”的接触,产生突然的顿悟,创造出艺术意境。意境与心灵的妙悟不二,所以宗白华认为妙悟的境界就是最高的艺术境界。
宗白华在谈及“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关系时说:“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的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的成就。”这说的其实就是妙悟的体验方式及其呈现的境界,艺术境界是一种体验的真实,是心灵的境界,“在这种心境中完成的艺术境界自然能空灵动荡而又深沉幽渺。”
宗白华在《古代画论大意》中谈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一段名言:“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生知、心印的观点体现的是中国美学中强调妙悟的思维方式。宗白华也认为“气是天生的,贵于创造,‘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宋画家郭若虚认为气韵“必在生知”;董其昌也说“气韵不可学”,画家要“一超直入”;清画家恽南田曾说:“痴翁(黄公望)画,林壑位置,云烟渲晕,皆可学而至。笔墨之外,别有一种荒率苍莽之气,则不可学而至也。”南田认为天机不可知,气韵不可得,“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以可知可得者,求夫不可知与不可得者,岂易为力哉!昔人去我远矣,谋吾可知,而得者则已矣。”气韵不可学的思想来自中国艺术理论的一贯主张,它彰显了中国人重视心灵妙悟、反对机械、知识、逻辑的体认方式,艺术创造方式是来自于心灵的体悟妙契。气韵不可学,而只能“生知”——以生命去沟通造化精神,只可“心印”——凭心源去妙悟世界。 天机为大化流行、浩荡宇宙的生命,气韵为绘画艺术渗透出来的的气化氤氲的精神氛围,它是宇宙生命在画面中的体现。绘画之本体——气韵,来自与宇宙的生机、造化的精神,虽然不可学(非关技巧、知识、摹仿),但却可以从源头——宇宙造化中去参悟(智慧妙悟)。关于如何妙悟气韵,宗白华说,为了达到“气韵生动”,达到对象的核心的真实,艺术家要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顾恺之说“迁想妙得”,一幅画不仅描写外形,而且要表现内在神情,就要靠内心的体会,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对象形象内部去,这就叫“迁想”,把握对象的真正神情,是为“妙得”。
宗白华在《古代画论大意》中还说过:“千笔万笔,只是一笔。一笔贯串全体,即意表现于全体,主观化为客观。由此一画,即个人用笔之贯串,产生意境。”[313]他认为中国书画“以线取形,线者具也。界为两物间之虚隙……于是化实为虚,足以寄意志情,笔笔踪迹,成为吾心之踪迹,同时,亦摄取了物之灵魂的踪迹,以融入吾心之踪迹。”这就是妙悟的创造,正如宋苏颂《魏公题跋》称:“书法犹释氏心印,发于心源,成于了悟。非口手所传。”
宗白华认为:“艺术同哲学、科学、宗教一样,也启示着宇宙人生最深的真实,但却是借助于幻像的象征力,以诉之于人类的直观心灵与情绪意境。”[316]在宗白华看来,艺术是一种无言之美,创造了无言的境界,艺术家以直观心灵、“默照”的方式来创造和欣赏:“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生活记录,且是艺术家对于宇宙人生的沉思默照,把握真际,启示真理。艺术‘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默照”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是妙悟的心灵创造,艺术的境界呈现来自于主体灵魂深处的觉醒。“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予欲无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才是最高的直指本心的境界,这是依靠参悟和体验方能臻至的化境,而宗白华在耄耋之年对美的领悟,可谓深明此中腠理”。
宗白华借清画家李日华的一段画跋来说明:妙悟是“照极自呈”,是要“悟物之天”。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三笔·跋宋马远画水十二幅》曰:“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形者,方圆平扁之类,可以笔取者也。势者,转折趋向之态,可以笔取,不可以尽取,参以意象,必有笔所不到者焉。韵者,生动之趣,可以神游意会,陡然得之,不可以驻思而得也。”又曰:“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之熟,照极而自呈,不容措意者也。马公十二水,惟得其性,故飘分蠡勺,一菊,而得湖海溪沼之天具在”,宗白华认为,“措意只能摄取一部或抽象概括,不能得具体的普遍,于个体中见全体,见典型。”而要深悟“物自然之天”,洞彻“更深一层的道”,要反映自然本相来,只能“照极自呈”——以妙悟取其真性。在李日华看来,妙悟不是技巧(笔取)、不是逻辑、理性(驻思、措意),也不是一般的艺术直觉和想象活动(神游意会),妙悟要超越一般的直觉体验,达到一种智慧的观照,达到心灵与对象世界合二为一,一切自在呈现,妙悟的境界是白云自白云、青山自青山的自在世界,是不为尘蔽、“湖海溪沼之天具在”的本然世界。如下图:
审美对象:形(外形轮廓)-势(生命气势)-韵(心灵韵味)-性(自然本性)
认识方式: “笔取”———“参以意象”——“神游意会”—“照极自呈”
(符号传达)
(意象营造)
(直觉+想象) (妙悟呈现)
宗白华还说:“艺术家对于人生对于宇宙有着最虔诚的‘爱’与‘敬’,从情感的体验发现真理与价值……伟大的艺术是在感官直觉的现量境中领悟人生与宇宙的真境,再借感觉界的对象表现这种真实。”宗白华借用“现量境界”一词来表达审美体验的境界。“现量”原本是古代印度因明学的术语,后来成为佛教法相宗表达心、境关系的一个概念,也是禅宗思维的概念。王夫之曾将“现量”引入诗学领域,用来说明审美体验与诗意象思维的基本性质。王夫之说:“‘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意。‘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不参虚妄。”现量有三层意义,即:感性存在,直接证悟,显现真实。王夫之用现量来规定审美体验活动,在他看来,审美体验是当下的感性对象,是瞬间的直觉,摒弃理性与逻辑分析,取心灵妙悟之途径,最终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审美境界,显现一个本然的世界。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曾说:“审美经验在它是纯粹的那一瞬间,完成了现象学的还原。……对主体而言,唯一仍然存在的世界并不是围绕对象的或在形相后面的世界,而是……属于审美对象的世界。”
宗白华在这里也借助“现量”来表达艺术审美活动中,妙悟体验对审美世界的“还原”,主体与对象当下契合,瞬间圆成,妙悟与境界在生命的体验中的达到真实的同一,宗白华提出“妙悟的境界”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正是反映了“境界即在妙悟中”的思想。这种审美体验的独特方式以及妙悟的境界,成为宗白华美学最有启示价值的部分。
四、“生命境界美学”的体系建构
宗白华在西方人文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下,立足于中国美学传统,高扬艺术的生命精神和文化的青春精神,追求生命自由、人性完满和审美超越,标举艺术意境和生命境界。宗白华美学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生命本体,妙悟体验,艺术境界,审美人格,文化理想。其中,“生命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本体和灵魂,意境则是核心。”另外,审美妙悟构成宗白华美学的根本体验方式;人格理想是宗白华人生艺术化的精粹体现,它与生命境界密切相关;而文化批判与文化建构是宗白华美学研究和艺境求索的最终目标。针对这一美学思想体系,还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从早年对罗丹艺术生命动象的热情赞美,到晚年对中国艺术境界探索的孜孜不倦,从早年认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到后来回归中国的生命哲学,高扬生命的精神贯穿宗白华的哲学与美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宗先生走了60余年,尽管他对艺术意蕴的阐释和对生命精神的思考前后有变化,但生命本体的美学建构却始终未变。正如李泽厚所说:“这样一种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岁,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宗先生……再三强调的中国美学以生意盎然的气韵、活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