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第1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 规模以下 固定资产投资 统计

一、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将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列入统计对象。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总投资小于500万元的投资(不含没有登记注册的农户等投资)项目,一般包括:(1)城镇、农村5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2)单纯装修装饰投资;(3)大修理性质的支出;(4)单纯的旧房屋和旧设备购置支出;(5)单纯的土地拆迁补偿费;(6)土地平整开发项目;(7)500万元以下的单纯设备购置项目,单份固定资产购置合同金额达到500万元投资起点才能上报,不允许打捆上报。

规模以下投资虽然单位价值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但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不可轻视。假如投资额的大小非常分散,且呈正态分布,则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平均额应为250万元,如果投资项目的数量按单项投资金额的大小呈正金字塔式分布,即投资金额越小,投资项目数越多,用第1个四分位代表平均投资额,也应达到125万元。而根据我们对欠发达地区江苏省盐城市的初步调查,在乡镇以下投资项目中,规模以下已建成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以上,而中西部落后地区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因此,无论是投资价值总量还是对社会经济特别是县以下地方经济的影响(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规模以下投资都必须纳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对象。

(二)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价值下限。在明确规模以下投资项目统计价值上限(500万元)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界定其价值下限。现行统计制度是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统计的。投资项目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所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投资单位。一般以投资单位或独立工程作为一个投资项目。也就是说,一个投资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单项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内单项固定资产的价值之和应小于或等于投资项目的总价值。本项目试图将单项固定资产统计价值下限界定与会计标准界定一致。凡投资项目中符合会计界定的固定资产,都应纳入规模以下投资统计范围。这一界定不仅与现行统计制度按项目投资统计不矛盾,而且可通过会计资料获取有价值的统计资料,从而降低统计工作量,并发挥会计与统计结合的监督作用。

(三)降低统计调查的工作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第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实务中,对于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如果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因此,相对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而言,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对象更不固定,行业门类更多,分布范围更广,各投资单位的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如采用现行统计制度的调查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性差,因此,必须探索一条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新路。

二、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重新寻求规模以下投资数据来源,降低数据采集难度,提高规模以下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实现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方法转变。

(二)设计原则。(1)遵循“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让调查对象容易填报,填报数据有据可依、有据可查。(2)遵循与会计制度相结合的原则。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定资产已形成科学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完全能够满足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价值统计要求。(3)遵循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县以下地方政府管理需要的原则。

三、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

(一)调查对象。将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对象转变为法人单位,调查对象包括规模以下工业、资质外建筑业、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小微服务业法人单位。有完备会计账簿的法人单位规模以下投资价值实行全面统计,而建设规模及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等建立抽样调查制度。

为减轻企业负担,制定企业“一张表”制度,这可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和减轻企业的负担。以企业基本单位调查表为基础,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指标体现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账户上,无论哪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指标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就能实现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不重不漏”,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财务与统计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检验、纠正和弥补,一条线到底,一张表通用,各相关部门在一个载体(报表)上摘取本部门所需的项目投资信息,实现会计核算与项目统计的有机结合,做到报表填报统一、项目口径统一、数据上报统一。

(二)调查内容。设立“规模以下投资情况表”(见下表)。

(三)编制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编制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调查指标来自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原价”、“土地使用权”等科目。

财务支出法下投资额=“在建工程”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购置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器具”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土地使用权”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购置旧设备及工器具”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财务支出法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支出。

在建工程:是指调查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该指标根据会计“在建工程”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金额。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购置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器具:是指不必固定在一定位置或支架上就可以使用的各种设备,如电焊机、叉车、汽车、机车、飞机、船舶以及生产上流动使用的空压机、泵等。工具、器具指具有独立用途的各种生产用具、工作工具和仪器、办公及生活用家具、器具等。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中相关明细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购置旧设备及工器具:是指从外单位(或个人)购入的已经使用过的设备、工器具所发生的支出。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中相关明细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第2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DEA 系统聚类 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性

在河北省,尽管固定资产长期大量的投入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越好。高投资、低效率仍然是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河北省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是准确找出城市间投资效率差异的前提,也是提高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一、理论方法

(一)DEA综合评价方法思想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适用于对具有若干相同类型的多个输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的评价方法。

DEA的基本模型为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是用来测量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在CCR模型中,当效率值θ=1,且松弛变量均为0时,决策单元DEA有效,经济活动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当θ

(二)聚类分析思想

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它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样本的亲疏关系,按照某种特定的要求或规律,从而客观地划分类型。聚类分析的主要步骤是选择变量,变量的选取当然要和聚类分析的目的密切相关,二是计算相似性,三是选择聚类方法。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系统聚类法是聚类诸多分析方法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它的思想是首先将n个样品看成n类,然后将性质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我们得到n-1类,然后再从中找出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成一个新类,如此下去,最后把所有的样品均在一类。系统聚类法在进行聚类的过程中,需要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应用中,离差平方和法的分类效果最好,应用也更广泛。

二、数据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输入输出指标的选取应力求全面、科学、有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因此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投入指标,选取新增固定资产和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指标来综合反映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

三、各地区固定资产效率实证分析及结论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本文选取2010—2012年三年的数据,对我省11 市各年投资效率进行CCR-DEA 和BCC-DEA 建模分析,对三年结果取平均值,用DEAP软件求解相关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各市每年的相对投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然后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指标来进行聚类分析。

本文选用spss19.0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指标对样品进行分类。选则组内联结法,计算距离选择欧式平方距离,输出冰状图和树状聚类图。由树状聚类图选择5为分割点,可知将河北省11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划分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地区的投资效率差异很大。承德、廊坊、秦皇岛和张家口几个城市的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邢台市规模收益处于不变阶段,其他城市处于规模递减阶段,这些城市资产投入超过了最佳规模,增加一定比例的投入只能带来小于该比例的产出,理论上来说,这些城市应该降低资产投入而提高效率水平。

第一类城市,承德、秦皇岛和张家口。这三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较低,技术效率低,但是有着较高的规模效率,这说明三个城市增加投资引发的规模收益最大,资产绩效好,固定资产投资在产业投向、项目建设、区域配置方面不太合理,投资规模较好。

第二类城市,衡水、廊坊和邢台。三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低,但是三个城市有着较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尤其是技术效率达到了“1”,这说明三个城市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建设的很好。

第三类城市是石家庄和唐山。这类城市主要特点是投入高,但综合效率很低,其中技术效率较高,但规模效率很低。石家庄和唐山分别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和工业发展基地,自然成为河北省的重点投资对象,但这两个地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率很低,投资规模很不合理。

第四类是沧州、保定和邯郸地区。这类城市的综合效率水平接均水平,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没有很大的差距,技术效率相对规模效率而言略高一点,这类城市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都较合理。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1.除邢台处于DEA有效外,其他城市都处于DEA无效,其中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唐山和邢台等城市处于技术规模有效,其他城市既是规模无效又是技术无效。

2.各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技术效率水平,规模效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3.投入水平低的地方,效率水平较高,尤其是衡水、邢台和廊坊三个城市较为明显。

4.高投入地区综合效率水平低下,投入与产出增长严重失调。投入的增加非但没有促进产出的大幅度增加,然而阻碍了效率的提高。

实现固定资产高效投资的建议:

1.改善投资结构及投资过程管理,提高投资技术效率,河北省要通过改善投资结构及投资过程管理等方面提高投资技术效率,尤其是秦皇岛、承德和张家口三个城市提高技术效率尤为重要。

2.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河北省大部分城市都处于DEA无效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对资本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完成了投资,但没有发挥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能。因此,不断地提高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效率才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3.增加对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地区或者综合效率很高的地区的投入。衡水、廊坊和邢台三个地区的效率指标都很高,但是投入却很低,不及河北省平均水平,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因此处于有效状态的地区应加大投资力度,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季坚.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王梦欣.我国各省份工业企业R&D效率的DEA模型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8(04).

[4]宋倩.河北省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分析[J].中国商界,2010(03).

第3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河北省

本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协同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改革视角”(课题编号:201604020211)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6日

长期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机器设备更新改造等,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等重要问题,尤其是要转变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但是应当明确,经济新常态并不是要求“不投资”,也不是简单地“少投资”,而是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对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各界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马克思认为投资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扩大再生产决定了经济增长水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都将投资或资本列入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Delong和Summers(1992)、Alfred和Willi(2001)、Podreeca和Carmeei(2001)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数据,先后证实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但也发现各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存在明@的差异。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做了很多研究。刘金全(2002)、沈秀双(2003)、李红松(2004)等采用计量模型证实了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后,叶春玲(2005)、张蕊(2009)、段虹霞(2011)、刘伯酉(2012)分别以我国某省市为例,分析了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但是,近几年国内外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在短期内能明显地拉动内需,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的过度投资无法持续,且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结构不平衡。而且随着一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应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因此,本文立足于河北省,分析当前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利用河北省1978~2015年的数据,对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河北省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为河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提出建议。

一、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2015年末,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365亿元,平均增长率17.6%。综合来看,近几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明显。河北省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2.6亿元,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48.3亿元,增长2390%,显著高于国内其他省市。(图1)

二是省内各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石家庄、唐山两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2016年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3。秦皇岛是河北省11市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少的地级市,2016年仅为892.5亿元,远低于其他地区,这也与秦皇岛以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图2)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上升的趋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一产业的比重依然很小,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从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2016年建筑业增速268.3%,房地产开发投资4,285.3亿元。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2016年增长84.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大的依然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足。(图3)

综上,近年来,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增长,但是省内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一)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择。本部分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作为衡量投资的指标,数据样本为1978~2015年的年度数据。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利用消费价格指数(1978年=100)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行调整,换算成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in)。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变量的关系,并能消除趋势因素的影响和时间序列的异方差问题,因此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形式变换,即用Lngdp和Lnin分别表示进行对数变换后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

2、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法对Lngdp和Lnin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变量Lngdp和Lnin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都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变量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表1)

3、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用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时间变量只有同阶单整时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对Lngdp和Lnin进行线性回归,得到Lngdp=2.678983+0.711625Lnin,其中R2=0.986889,DW=0.473201,F值=2709.814,回归参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得较好;其次,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残差序列的ADF值明显小于1%、5%、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Lngdp和Lnin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711625%,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4、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用来判断Lngdp和Lnin的短期变动关系。(表3)

D(LNGDP)=0.071306+0.146785×D(LNIN)+0.001759×ECM

可以看出,短期固定投资的变化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的变化,即短期内LNIN变动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化0.15%。误差修正项的系数较小,对非均衡误差的修正作用较小。

(二)河北省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本部分数据选取2001~2015年河北省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1、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3作为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分析河北省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合理性问题。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其他平稳性检验等同上。

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发现各量是一阶平稳,然后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Lngdp=5.521479-0.039889Lnin1+0.239133Lnin2+0.279074Lnin3,其中R2=0.995161,DW=1.589970,F值=754.0188,回归参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得较好。随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减少0.04%;河北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4%;河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8%。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711625%。短期固定投资的变化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的变化,即短期内LNIN变动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化0.15%。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是,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过大,且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差异也较大。河北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4%;河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8%,河北省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而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减少0.04%,原因可能是用于第一产业投资就会减少二三产业上的投资,从而使得增加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导致GDP减少,这也反映了河北省投资效率的差异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二)建议

1、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放力度。尽管河北省面临经济调整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仍较为明显。应当继续加大固定资产的投放力度,尤其是投资一批对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增强河北省经济发展后劲。

2、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由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同,对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河北省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推进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提高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合理推动河北省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第一产业,河北省尽管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业利用率不高、农产品增加值较低,农业发展仍处于薄弱环节,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河北省农业的发展结构。此外,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市县的合理投放,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宋丽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年[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2]沈秀双.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3.1.

[3]周腾,杨煜.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0.

第4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VAR模型;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71-03

一、引言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长期的供给效应,即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形成后续生产能力,为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物质与技术基础;二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能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进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首要手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体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Podrecca,E.and Carmeci,G..,2001);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导致了资本的快速形成(Vanhoud,P.,1994;陈朝旭等,2005);第三种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单方向是经济增长原因(De Long,J.B.and Summer,L.H.,1992;蒋晓华,2007)。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西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增加,增长幅度逐年提高,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究竟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哪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呢?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研究二者之间的规律。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数据皆来自于《西安市统计年鉴》各期,数据处理使用Eviews6.0软件。由于所选时间序列(1983—2010年)跨度较大,对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固定资产投资(FI)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和lnFI表示,其一阶差分分别用D(lnGDP)和D(lnFI)表示。为避免时间序列出现伪回归,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单位根(ADF)检验方法对lnGDP、lnFI、D(lnGDP)和D(lnFI)序列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lnGDP和lnFI的统计值分别为0.4820和1.2561,均大于1%、5%、10%水平上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再对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D(lnGDP)和D(lnFI)的统计值分别为-3.3958和-4.0871,均至少小于5%、10%水平上的临界值且相伴概率很小,说明这两序列的一阶差分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lnGDP和lnF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协整性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GDP和lnFI两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t统计量均小于1%、5%、10%水平上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序列是协整的,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具备了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1.确定最大滞后阶数。滞后期的大小关系到模型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和模型自由度问题,本文选取常用的LR、AIC、SC三个指标,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滞后期p=1时,LR、AIC、SC三个指标同时取得最优值(数值带*),此时既能有效消除残差中的可能存在的自相关,又能使得模型自由度达到较优,保证了模型估计参数的有效性,即滞后期p=1是最佳选择。

2.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小而拒绝假设“lnFI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大而接受假设“lnGDP不是lnFI的Granger原因”。其经济学意义为: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lnGDP和lnFI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不明显。

3.建立模型。

(1)模型建立。应用Eviews6.0软件建立滞后一期向量自回归模型。

lnGDP和lnFI两个模型的R2(0.9981)和Adj.R2(0.9979)值都较高,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F值较大(6284.143),AIC(-2.7638)、SC(-2.6198)较小,说明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即该模型较好的反映lnGDP和lnFI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VAR模型的回归方程为:

lnGDP=0.6637×lnGDP (-1)+ 0.2864×lnFI (-1)+ 0.4057

方程表明,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身滞后一期因素lnGDP(-1)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一期因素lnFI(-1);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lnFI (-1)和lnGDP(-1)。由估计系数大小可知,lnGDP(-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lnFI(-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学意义为: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和GDP滞后因素的影响,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下一年经济增长就会增加0.2864%。

(2)模型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对VAR模型进行AR根检验,由图1可知,模型两个特征跟绝对值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即在一个单位圆内(或上)。这说明该VAR模型是平稳的。

图2表示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一个标准差新息扰动的动态反应路径,由图2可知,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冲击导致地区生产总值波动在第一年达到最大,之后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西安市投资增量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的时效比较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推动的衰减速度并不快,应该再采取除投资以外的方式来快速推动西安市经济发展。

依Engle定理,假如一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协整回归可以转化为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nGDP = 0.151427EC-1+0.109157 DlnGDP(-1) + 0.461981 DlnFI(-1) - 0.003485

EC-1是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应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本误差修正模型中修正系数为0.151427,说明经济增长受多种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模型自身修正能力较弱。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来研究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将西安市生产总值的单位增量分解为一定比例的自身贡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结果(见表5)。由分析结果可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西安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随预测期的增加,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逐渐变小,在第一期时取得最大值72.64%,即使第十期依然达到40.62%,这有效地支持了前面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1.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自身滞后因素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的影响。由VAR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6637,影响显著,说明西安市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当年对经济的预期。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2864,影响也较为显著。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增加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乐观预期,从而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

2.短期内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单向推动作用。由VEC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109157,影响的显著性不高,说明短期内人们不会轻易改变对经济的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461981,影响显著,说明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拓宽固定资产投资渠道。政府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会减少民间投资;同时,政府投资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因此,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给予民间资本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4.在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避免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及资本资源稀缺性两大瓶颈,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

5.一方面要强调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减少对其依赖,大力提高西安市的消费需求,只有居民消费增长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才是持久的。由宏观经济理论可知,居民消费倾向的大小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统计年鉴(1990—2010)[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10.

[2]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宋丽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年[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4] 雷辉.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

[5] 聂允.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9,(9).

[6] Podrecca,E.and Carmeci,G.Fixed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new results on causality[J].Applied Economics,2001,(33).

第5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 投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环境

[基金项目]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投资问题研究”(2012B03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扬,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资本运营等,河南 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13-0004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需求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最基本的动力因素。而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投资规模和投资水平直接影响着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近几年以来,河南省各项投资迅猛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净出口额大幅度增加,国民经济也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发展。社会经济总量增长迅速,连续几年GDP位居全国第5位,已经成为全国的农业大省、新兴的工业大省和文化大省。特别是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显著提升了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对河南改革发展既创造了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项投资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00亿美元,人均收入增长超过了60%;外贸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增长80%左右。全社会资产投资1776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6932.15亿元,增长26.9%;农户投资834.63亿元,增长6.1%。民间投资13343.49亿元,增长28.8%;港澳台商控股投资208.12亿元,增长17.0%;外商控股投资159.81亿元,增长38.0%。第一产业投资641.0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9126.37亿元,分别增长9.5%和增长34.0%;第三产业投资7164.75亿元,增长20.6%。这些可喜的成绩为实现中原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 河南省资产投资取得成就

(一)资产投资发展历程

根据全社会资产投资总额的绝对值及相对增长指数,可把河南省30多年的增长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投资起步阶段(1981~1989年)。因为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对于各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识不深,资产投资主要表现为投资绝对数量较小,相对指数呈现为大起大落的现象。1981年资产投资额为47.25亿元,最多的1988年204亿元。只有1984年、1985年的相对指数达到了30年历史的最高峰,分别是141.58%和146.04%,本阶段其他年份都在110%左右。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6年)。国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投资对经济的增长的认识进一步清晰。资产投资主要表现为投资总额增长较快。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亿元左右增长到1000亿元出头,增长近5倍。

第三阶段为巩固、稳步发展阶段(1997~2002年)。受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资产投资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直接表现为投资绝对额增长缓慢,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下。河南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等措施,没有出现投资增长现象,投资总量在巩固、调整中稳步地向前发展。

第四阶段为飞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政策影响,河南省资产投资绝对额快速增长。2003年,河南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迈上了2000亿元的台阶, 2008年超过10000亿元,2011年达到了17770.51亿元。

(二)河南省资产投资的特征

首先,河南省资产投资规模逐步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资产投资总量逐年增加且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家的同期平均水平。河南省在“六五”期间,投资规模达到了376.05亿元,“七五”期间达到903.21亿元。自“八五”时期以来,河南省投资增长迅猛,达到了2458.78亿元,“九五”时期达到了6220.92亿元,“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分别达到了13237.05亿元和54699亿元。

第二,资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从河南省历年来的投资数据来看,“六五”时期只有民间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为166.66亿元和56.05亿元。到“七五”末期,民间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提高到了434.88亿元和126.11亿元,比“六五”时期分别增长了160.94%和125.00%;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分别为593.42亿元和309亿元。到了“八五”时期末期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最快,投资绝对额达到了2094.71亿元和588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252.99%和366.42%。在“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1362.87亿元,比“十五”时期提高近3.5倍,民间投资达到了40417.09亿元,比“十五”时期提高了4.87倍,也是在各类投资中增速最快的。这也充分说明,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本要求急增,但正规金融投资还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这就为大量的民间资本提供充分投资空间。

从投资比重上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农户投资比重较低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走势。在“七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70%,农户投资比重为34.30%。在“八五”时期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了85.19%,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农户投资所占比重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为14.81%,在“九五”时期虽然有所上升,但从长期看处于下降趋势。到“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分别为12.78%和6.10%。固定资产投资却分别上升到86.52%和93.90%。民间投资在全社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在2000年以前,民间投资所占比重分别在50%以下,在此之后,民间投资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到2008年以后,达到70%以上,2011年达到了79.63%。

第三,河南省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2000年,河南省资产投资资金为206.12亿元,其中自筹资金为153.2亿元,比重为74.33%;国内贷款达到了26.91亿元,比重为13.06%。2011年,河南省资产投资金额达17770亿元,其中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为13990.31亿元和2100.74亿元,其比重分别为78.73%和11.82%。自筹资金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的高位。2000年,来自于地方和中央的资金分别为142.54亿元和63.58亿元,其比重分别为69.15%和30.85%。2011年,河南省投资资金来源于地方的达到了17515.83亿元,比重达到了98.57%,中央的资金也只有254.68亿元。

第四,第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较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河南省投资于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没有超过1%。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后,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所占比重才达到3%;而投资于第二产业比重达到了50%左右,投资于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占40%以上。第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过高,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同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也会影响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第五,河南省投资于农林牧渔业和工业的比重在逐年升高,由2007年的3.57%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4.06%。建筑业的比重在下降,由2007年的0.35%下到了2011年的0.08%。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投资比重上升较快,2011年达到了25.08%;而教育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投资比重下降较快,其他大部分行业比重都比较稳定。

第六,河南省资产投资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开封和洛阳等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河南省下辖18个地级市主要划分为以郑州、济源、焦作、新乡、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洛阳等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安阳、鹤壁、濮阳为主的豫北经济区,以三门峡、南阳为主的豫西南经济区,以驻马店、商丘、周口、信阳主体的黄淮经济区。2011年,中原城市群投资额为10121.48亿元,豫北经济区域投资额为1887.56亿元,豫西南经济区投资额为2236.78亿元,黄淮经济区为3526.7亿元。其比重分别为56.96%、10.62%、12.59%和19.84%。

二、河南省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投资规模问题。一是河南省投资规模总体偏小。从投资绝对数额看,河南资产投资额已经不算小,但是与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承东启西的桥梁,国家安全战略腹地等区位看,河南投资规模就相差甚远。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向西逐步推进的,改革开放初期,内陆地区投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1981年,河南、河北、陕西、湖北的比重分别为7.08%、7.99%、3.43%、5.02%。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苏、浙江、广东等资产投资提升较快,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如果加上山东省,就是40%。因此,河南投资总额在全国比重就显得相差较大了。二是投资主体不尽合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提高,造成投资在基础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资金不足,制约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及民间资本投资比重较低,造成投资资金紧张。三是资金来源单一。河南省全社会资产投资来自于地方,只有20世纪90年代地方投资资金的比重在70%~80%左右, 2003年以后,地方投资资金所占比重快速提高到90%以上,2011年达到96.55%。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民间投资低且增长趋势放缓。从民间投资的总量来看,河南省的民间投资低于其他几个发达省份,分别是浙江省的55.9%,山东省的60.4%,广东省的67.4%。

其次,河南省投资结构问题。一是三大产业结构投资不合理。目前,河南产业投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总的来说是第一、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 2011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仅为4.06%,第三产业投资比重44.58%,第二产业投资过热,比重为51.36%。二是投资在各个行业的投资量有升有降,增长速度有快有慢。近年来,河南省力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但是投资于基础产业资金短缺,同时基础建设滞后制约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其他行业投资的绝对量在稳步上升。三是投资区域结构不合理。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大区域投资状况不均衡、不合理问题凸显。中原城市群凭借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与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投资总量占全省的份额达到50%以上,其他经济区域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第三,河南投资效率问题。政府投资周期长且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公共事项,导致当年的政府投资产出上的回报率较低。与非政府投资相比,理性投资者会更多考虑投资回报问题,因此,非政府投资者投资产出效应比较大。另外,由于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间相差也比较大。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由于在能源、资源、交通区位等基础上的优势,投资效率较高。豫西经济、豫西南经济处于中间层次,黄淮经济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等原因,资产投资效率最低。资产投资的产出效应也不尽相同。同时,资产投资在不同产业上投资效率也有明显的差异。河南省投资于第一产业的效率较低,这与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低有直接关系。

第四,河南省投资环境问题。一是河南省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公路、桥梁、各种运输工具和通信设施等还比较差。但是,在这种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各种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还比较低。二是社会文化环境满意度还不高。综合考虑河南省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居民生活已经由单一追求温饱进入到追求更高生活质量阶段。但是,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涉外服务水平较低,致使城市生活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目前,河南省存在一些不利于投资环境优化的价值观念,主要有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官本位”现象、垄断思想,有利于各种资金投资的软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三是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如行政审批手续繁多、审批时间较长等方面题比较突出,透明度较低;各种优惠政策落实不力,土地价格上升过快,中介机构收费高、服务差等还普遍存在。

三、优化投资的途径及建议

首先,拓展投资来源,扩大投资规模。河南省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央投资;充分利用中西部发展战略,争取更多的项目,敢于与东部争外资。同时,还要鼓励民间投资,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其次,调整投资结构,加强基础建设。政府应加强第一产业、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第三产业的投资。具体到详细的行业中,应加重对教育的投资,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相对比重。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投资体制。投资应考虑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科学合理的政府投资决策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建立政府投资信息互通技术体系,提高政府投资效率,降低政策决策成本。建立政府投资综合考核制度,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第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区域发展战略的协调性、科学性,做好产业转移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协调并形成产业合力。调整产业政策,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建设规范高效的依法行政环境,加快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机制。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力求实现地方经济、企业与金融业发展“多赢”的局面。完善民间投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和民间投资外源融资体系,降低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张平山.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4).

[2]王威.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09,(1).

[3]葛帮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8,(1).

[4]赵书茂,张银鹤,马秋香.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性分析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3).

[5]王光鹏,皇甫小雷,孙磊.河南省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宏观调控[J].决策探索,1995,(5).

第6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建市以来;投资;GDP

投资,是指用有价值的资产,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投资可分为正常性生产投资和更新、新增长生产能力投资。本文所主要探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扩大再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同时,投资又是国民经济分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构和方向。

一、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成绩

(一)投资取得的成绩

建市以来,河源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攀升。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2.73亿元,同比增长22.0%,增速位列全省21个地级市中的第10位,投资总量排在第19位,经过几届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河源已从“后无追兵”转变为“后有追兵”状态了。纵向比较看,去年完成投资额是1988年的125倍。建市至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395.96亿元,年均增长21.3%,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二)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及招商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各种所有制投资热情竞相迸发,民间投资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全市民间投资达231.73亿元,占当年投资总量的67.6%,是2005的90.63亿元的2.6倍。在民间投资迅速崛起的同时,比重亦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和国有投资之比也由2005年的51.2%,演变为2013年的67.6%,投资主体的成份也折射出我国所有制从“一元”到“多元”,民间成份由“必要补充”再到“共同发展”的转变。

(三)产业投资协调发展

近三年,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2011年的3.0:40.1:56.9演变为2012年2.1:30.0:68.0,2013年,三产比例为1.6:33.6:64.8,农业投资比重渐微,工业投资增强,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投资受政策激活,逐渐成为投资的顶梁柱。力房地产的强劲推动,第二、三产业分别比去年高出3.6个、26.8个百分点。

(四)工业投资展现亮点

近年来。围绕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力推好的工业项目,全市工业投资展现了强势拉动投资的亮点。2013年,全市工业完成投资额113.72亿元,是2006年工业投资的1.79倍;对投资贡献率为47.0%,比2006年多出29.2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比2006年多0.2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投资十分活跃是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18亿元,是1990年的856万元的103.7倍,从1990年至今的23年里年均增长35.3%,高出建市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4.0个百分点。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达26.0%,比1990年只占0.3%比重提高25.7个百分点。房改政策实施,房子商品化逐渐确立了房地产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支柱产业。

二、投资与GDP增长比较

全市人民在几届市委、市政府的率领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群策群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关理论证明,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投资与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以下作折线图观察。

从1988到2013年,河源投资发展概括起来大约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81990年、第二个阶段是在19911998年,第三个阶段是19992007年、第四个阶段是20082013年。

第一阶段:1988年,国家批准建河源市,全市人民热情空前高涨,各项基础设施陆续兴建,由此拉动了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44.6%的增幅。但在而后的两年,投资伴随着低迷的经济增长削减。

此阶段的GDP增长曲线也是起点高,然后下滑,跃至1990年5.7%。

第二阶段:受19901991年的超低经济增速所带来的压力,国务院出台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政府启动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来源于国内贷款大幅上涨,从19911994年间,投资增速空前高涨,93年更是达到了97.8%的增速。然而,高投资率带来的高通货膨胀近迫使政府实施压缩银根,控制发行,清理固定资产在建项目等一系列旨在降低投资增长速度的政策实施,1995年,投资增速降为9.7%,1998年,受东南来金融危机等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投资降到这个周期的最低点,为5.7%。

同期GDP增速曲线也是由低往高,而后逐渐减缓。

第三阶段:19992007年,为河源谋发展的开路人冥思苦想,不断摸索后在全市经济建设毅然竖立“工业立市”牌子。河源投资重拾信心,走出低迷状态,止降直升,2001年达27.3%增速。20032007年,河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吹响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号角,引进低污染、效益高、园区式、多税收、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较高、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2003年35.9%起,2006年高达57.3%的增速,20032007四年间年平均投资增速达42.6%。

同期GDP增速从低谷中缓慢往上爬,20032007年间创下了河源有史以来的最高增速。

第四阶段:2008年到今。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河源投资在2008年增幅下探到24.9%的最低点,2009年后,政府救市,经济有了起色向好,截止到2013年快报,河源投资同比增长22.0%。

同期GDP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减缓,而后上扬,持续稳好地增长。

三、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投资是购买,是需求,是劳动手段和生产要素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销售,是供给,经济发展需要资金和物资,没有投资的增加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增长。

(一)拉动原理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分为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一是直接拉动。投资建设在创造供给之前,首先表现出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厂家又会对上游产品形成需求,由此逐级传递,形成一条完整的需求链,而投资则处在这个需求链条的顶端,通过提供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二是间接拉动。通过增加、扩大资本存量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的生产能力,由此带来社会产品增加,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具有供给效应。直接拉动是指对社会总需求拉动,间接拉动是指对增加社会总供给的拉动,本质上说,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重在供给而不是需求。

(二)指标量化

1、投资率

投资率是一定时期内现价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是衡量地区投资力度的一个指标。据相关资料获悉,我国的投资率处在40%时较为均衡,高于40%容易产生过热,低于40%容易经济低迷不振。从我市的投资率看,总体处在较高的水平。如20062007年分别高达70.8%和73.7%,远远高于40%水平。从2000年到2012年间每年平均投资率为49.7%,也高出40%水平的9.7个百分点。

2、贡献率、拉动率

建市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伴随着投资率的不断攀升,投资贡献率、拉动率总体也呈上升态势,但年度之间波动起伏较大。2009年,河源投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515.0%和52.0%,达到全市建市以来的最高,从2000年到2012年资料看,投资平均年贡献率和年平均拉动率分别为65.0%和10.8%。全市较高的投资率带来了较高的贡献率、拉动率,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增长。资料显示,自2010年以来,受国家紧缩银根,限制信贷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降低。

四、问题与对策

面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迫切要求和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机遇和困难,我市必须利用积极因素,化解不利因素,多方着力,努力形成有利于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局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着力点,大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一)适度的规模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

投资首先是需求,投资可以在现存生产能力许可限度内拉动经济增长,只有适度的投资规模才比较有利于经济增长,若过大的投资规模,超出现有社会供给能力的,必然会引起社会供给紧张,容易进而供需不平衡、通货膨胀、引起恐慌,甚至会产生经济危机,从而阻碍经济增长,甚至会产生经济危机。

因此,适度的投资规模才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方式,理想的投资规模是投资结构基本不会对供给结构形成较大压力,且投资增长速度又不会大起大落的投资强度。

(二)优化产业、行业投资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工业化则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建设现代农业。以规模化、特色化、产销一体化、科技化为途径,逐步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增加农业经营者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优势农产品加工转换增值,坚持发展品牌农业,用品牌理念经营农、林、畜产品,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挖掘农产品增值潜力,扶持一批辐射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推新型工业化。市委市政府要高瞻远瞩,深入研究未来我市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认真谋划未来的工业格局,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促进新型工业化。限制低水平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支柱工业行业投资,加大对传统工业行业的改造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服务业全面发展新格局。一是以河源一流的水资源、一流的空气环境、一流地理环境为契机,积极发展河源旅游城市。二是以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保健和体育事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转变投资方式

第7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点评:45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究竟算不算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4年至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额分别是50.2万亿、55.15万亿和59.6万亿元。对比近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预计超过45万亿元其实并不大,并且这45万亿并不是政府投入45万亿,而是最后要创造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供给侧改革的前提是“稳”。中央明确,2017年是在稳的前提下坚持推动供给侧改革。在目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明显减速,消费和外需难以迅速回暖的形势下,中国经济需要投资拉动显然符合实际。

乍看起来,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当年刺激性投资的方向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无论投资手段、投资目的、面临局面和伴生困难,都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当前的投Y需要放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来看。首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亚和东盟是“一带一路”路线上的关键节点,与中亚和东盟接壤的新疆、、广西、云南等自然成为基建投资的重点区域,这也是新疆等西部地区提出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主要原因。

第8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资金来源 金融支持 政策建议

保持适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的重要途径,固定资产投资在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行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为投资的顺利进行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务,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金融支持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

(一)金融助推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结构改善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底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完成额7964.4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60.2亿元,同比增长23.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7570.66亿元,同比增长28.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393.8亿元,同比增长9.8%。2011年前5个月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不含跨区项目)完成额2628.92亿元,累计增速28.5%,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完成额458.84亿元,同比增长24.9%。

内涵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9年,陕西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新建投资2861.7亿元,同比增长38.6%,扩建投资929亿元,同比增长48.2%,改建投资760.8亿元,同比增长42.6%。扩建和改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新建投资速度,说明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内涵型投资增长速度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行业结构改善,农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9年陕西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4.4亿元,同比增长80.3%,采掘业487.9亿元,同比增长49.1%,制造业1292.43亿元,同比增长38.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86.75亿元,同比增长1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554.75亿元,同比增长32.1%。

(二)银行贷款是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银行贷款长期为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2009年底,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本年资金来源合计6993.1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722.1亿元,同比增长69.9%;国内贷款965.7亿元,同比增长61.2%;利用外资31.7亿元,同比增长6.4%;自筹资金4389.7亿元,同比增长44.2%;其他资金883.8亿元,同比增长70.4%。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速。2006年-2009年的增速分别为52.6%、-2.3%、22.1%、61.2%,除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2007年和2008年以外,其余年份增速均超过50%。国内贷款在本年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也基本维持在超过10%的水平,2006-2009年的比重分别为19.8%、14.4%、13.0%和13.8%。

银行贷款是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国内贷款从2006年的72.2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19亿元,年均增长39.7%。2011年前5个月,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本年资金来源729.82亿元,其中国内贷款101.52亿元,自筹资金265.34亿元,其他资金362.95亿元,国内贷款占本年到位资金的比重为13.9%。

二、金融支持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结构优化的态势,但与全国水平比,金融支持陕西固定资产投资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个突出方面是金融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与全国水平比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十五”期间的2004年、2005年和“十一五”起步的2006年,陕西省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例分别为20.7%、17.9%和19.8%,高于全国水平2.2、0.6和3.3个百分点。从2007年到2009年,银行贷款占比分别为14.4%、13.0%和13.8%,低于全国0.9、1.5和1.9个百分点,呈现与全国水平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

三、改进金融支持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合理把握货币政策力度,稳固并适度提高银行信贷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

对于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省份,保持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支持力度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创造新生产力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金融支持应在保证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并扩大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更为有效的固定资产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快速的发现效益好的项目,用合理的回报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陕西。

(二)充分创新融资产品,有效分散风险

从人民银行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的数据来看,陕西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中,从2007年到2010年贷款所占比重分别为86.6%、78.4%、90.2%和78.5%,债券和股票占比较高。上述数据表明,陕西省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债券和股票等融资工具占比提高,这对于提高金融机构收益、有效转移风险有非常大的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企业债券发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助力固定资产建设相关债券扩大发行规模,在资本市场上吸引外省资金更多流向陕西。

(三)进一步落实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政策,有效识别风险

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进程,按照规定将贷款与相应的贷款项目相对应,进一步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控制信贷资金流向的能力,有效降低风险,为银行业长期稳健的支持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保证。

(四)合理投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改善贷款结构

保持信贷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适当支持力度,对于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多依靠扩大销售等内生方式获取资金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工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调整房地产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推动房地产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梦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政策分析[M].中国证券期货,2010,(11),P101-102

[2]张剑昆.对临沧市金融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M].西南金融,2010,(8),P66-67

第9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ARIMA模型;预测

2014年,云南省GDP实现12814.59亿元,名义增长率达9.33%。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073.86亿元人民币,达到历史新高,占GDP比重86.42%,增幅达15.09%。

蔡P(2013)提出中国经济目前开始出现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已经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资本劳动比和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沈坤荣、滕永乐(2015)通过对经济增长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由于社会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下降,固定投资增速仍延续回落之势,特别是2014 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进一步拖累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时期,必须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总结以上理论,得出两点结论:(1)中国经济现阶段对投资的依赖度仍然很高,投资与经济增长保持较高的关联度;(2)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不能单纯的依靠高投资额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应该依靠需求投资效率的提高和投资结构的优化,中国的投资率正在向经济发达阶段收敛。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受到因素共同促成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模型能够完全的解释经济增长过程的所有问题。

鉴于数据获取的难度,本文将总产出Y用云南省历年GDP表示,资本投入量K用云南省历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代替,劳动投入量L取云南省年末就业人口总量,储蓄率s取云南省历年居民储蓄率的值,Y、K、L和s的具体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1996-2013)和云南省审计局网站,由于技术因素A是很难衡量的,故先对模型中的lny和lnk进行回归,估计出系数α的值进而得到A的值,回归分析中,取y和k分别为云南省1995-2014年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模型输出结果为:

从残差线图Residual Graph可以判断出残差序列不相关,为白噪声。因此,最后得到ARIMA(2,1,2)模型的回归方程式:

DLNGDPt = 0.28 DLNFDIt-0.71DLNFDIt-1-0.31DLNFDIt-2+εt-0.32εt-1-0.002εt-2

模型预测结果:

云南省经济目前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滞后、发展不充分阶段,现阶段仍需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通过消除资本配置的结构实现资本在各生产部门间的自由流动。政府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商投资,拓宽固定资产资金来源,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激活社会资金;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保证重点工程建设效率。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单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不足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云南教育发展水平低,有技能的劳动者或者高素质大学生的外流现象严重,同时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不足,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要加强教育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快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实现政企分开,鼓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进行自主创新:改善政府管理中央政府应改变过去靠GDP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方法,代之以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引入考核机制的方法,引导地方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质量改善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