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级技师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该同志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努力加强个人的学习,学习《审计法》、《税收征管法》等审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掌握较全面的行业法规,提高自己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使自身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业务知识水平得到了迅速有效地提高。
二、严于律已,时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
办事作为受党多年培养的一名领导干部,该同志坚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牢固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1、正确行使职权,做到公正无私,不以个人好恶划杠子,不以私人利益定调子。
2、珍惜岗位名声,做到廉洁从政,拒绝送礼、请吃者多起,更不存在受贿、贪污的情况。她也从不进高档娱乐场所,从不在单位报销应当个人支出的费用。
三、尽职尽责,切实抓好审计工作
建立健全了审计质量标准控制系统、考核指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与机关年度考核制度相衔接,在增加压力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尽可能地调动审计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审计质量。对班子每个成员,能以诚相待,信任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年,我第一次教高三,是当时教龄最短的高三级教师。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注重英语知识点的合理复习和高考考点的研究,同时积极主动承揽平时测试的出题和改卷等工作,天天晚上下班辅导学生。经过一年的拼搏,我终于取得了所教班英语高考平均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本校的英语状元也在我教的班上,为学校当年高考做出了贡献。自年评为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以来,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次充当高三级英语把关教师,在高考中所带班级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届南海一中七百多名考生参加高考,只有人英语单科成绩上分,我教的班就占了人;在辅导参加年和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知识基础扎实,工作勤奋,教学成绩突出,我被评为南海市一九九九年优秀教师、学年度南海一中优秀班主任、学年度第一学期先进工作者,为南海一中成为广东省名校,为南海一中跨入南海市重点中学的行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全国英语科教改的动态,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善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胆进行教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教学实效”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成绩年年在年级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同事的赞赏。
××在教学教研方面:
××一、让创新成为教学、教研的活力与动力
××年至年正是中学英语科由旧教材向新教材转轨、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大改革时期,它一方面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正好给我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我开展了“兴趣英语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师感染力,上课精神抖擞,热情洋溢,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理兼容,并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法灵活多变,边讲边议,议练结合,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后来,我开展了每天安排学生上讲台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口语”的活动,活动的形式有一人演讲、两人对话、小品**、短剧和幽默笑话等。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常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用英语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上进行经验总结,这一活动得到了各教师的认同与充分肯定。年在中山小榄中学上的公开课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运用语言能力等优点受到了市教研员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年调入南海一中后,我以更高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明确对自己提出“老师英语素质的提高是学生英语素质提高的前提”,把新教材内容及要求与高考大纲相结合,提出了“英语教学既要扣住课本,又要跳出课本;既要抓紧课堂,又要跳出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或科组公开课,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二、向备课、教研要质量,多年来我形成了一种备课前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方法的研究意识,努力做到在备课中知识结构由浅入深、选材内容贴近社会生活、预期目标学以致用。三、积极参加科组和全市英语科组织的教研活动,定期听本科组老师的公开课以及市英语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注意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科组同事共同编写了《英语早读文选》和《高中英语词汇选编》等书籍;同备课组成员协同合作查找和筛选网上资源,共同备课,做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四、成立英语活动小组,进行与英语学科相关的课外活动:开办口语班、英语角、朗读和演讲比赛、写成语和猜谜、唱英语歌、演话剧、背单词、英语征文、参加学校一年一届的英语节,开展这些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我校英语科的平均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于其它科。用学校领导的话来说:这与英语科老师平时积极和扎实开展各种英语活动是分不开的。五、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了适应高考要求,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积极倡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藏书、“阅读课”、“上网阅读课”等时间,自己搜索或利用老师提供的网站进行浏览阅读,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特别在高考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中,倡导开展“每月读两本英语课外书”的活动。六、研究高考,每次带高三我都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动态,进一步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参与备课组集体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及其变化,调整复习思路,把握变化实质,充分发挥《考试说明》的信息作用。注重在英语高考复习中专题复习后必要的综合能力测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突出一个“精”字,尽可能精编一些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等相联系的写作题目。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整合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言传身教
××获得中级职称以来,不管是在中山小榄中学还是在南海市第一中学,都承担了辅导青年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给他们上示范课,听他们上课,看他们的教案,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钻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晋升了一级英语教师。
××三、在学习中求发展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英语教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参加了广东省、中山市、佛山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谈课堂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获得南海市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通过了电脑初、中级考试,并在南海一中校园网上制作了自己的网页。
××
在德育方面:
××不但教书,更重视育人是我的工作原则。近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以育人为本,以振兴南海一中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认真实践“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的一中精神。以民主的作风,真诚的胸襟,.高尚的师德,团结广大同学,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成效显着。在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把自己放在普通同学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同学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坚持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起点和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座右铭,建设严谨的班容班貌和提高班级墙报的质量以及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等,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与此同时,从狠抓学生的仪表、出勤、文明言行和上课的规矩入手,使学生懂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伟大源自平凡”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严谨的作风。二是加强与各科任任老师的合作与沟通,在工作中牢牢记住“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育人。每位老师都有“共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力”的责任,并切实开展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前进道路上激励学生的工作。及时利用校长室、书记室、德育处、团委及多个科组编印的《一中文摘》、《一中德育》、《新绿》、《一中家长通讯》、《奔流》、《春秋》等刊物和小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班风。三是重视班会课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会课的质量,改进班会课和家长会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恳谈会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常从网上下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走出了一条新思维、深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地开展思想教育的路子。四是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如果仍不见效,最后才是坚决地‘绳之以法’——即‘教育’‘批评’‘挽救’‘处理’”。本人历来主张“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有意义”,所以,对待这类学生,我都要求自己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教育他们。**
————鲁北蒙古族实验小学申报市级“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年”先进集体工作汇报
200年是通辽市教育质量提高年,我们鲁北蒙古族实验小学在旗委、旗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旗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争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创新,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认真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年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年初,通辽市教育工作会议把200年确定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年”,我们学校接到旗教育体育局的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使以“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年”为核心的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1、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康喜玛)任组长、副校长(胡金山)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主任(包桂花、斯日棍、嘎日迪、格日乐其木格)来担任。
200年,我校学生参加全旗学生统考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200在全国英语知识竞赛中有三名学生荣获二等奖。200年又有三名学生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200年5月进行的全旗三科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包揽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全旗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2、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把强化教学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立足教育目标,开齐开足课时。
(2)强化主体意识,明确教育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我们根据学校目前教研工作的实际,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指导、引领作用。重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立足课堂教学,创新教研机制。并根据教学和学校实际,在设施设备、器材耗材、图书资料等方面加以保障,真正实现教研兴校、教研兴教。当前校本教研是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改进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从2006年开始着手建立符合我校的校本教研体系,更加完善了原有的主管主任带主管学科的教研组,主管其教学的活动的教学管理形式。学校把前一阶段的教改课题实验,如“蒙语文以读为主提高写作能力”、汉语文的“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验、蒙汉英“三语”教学实验……总结了得失,从2006年9月份开始又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以上课题的二期实验任务和国家级的英语和蒙古语文的《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的试验,现在已经全面启动。2007年5月份,我们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了市名师示范观摩课活动,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我们还开通了自己的校园网站,于9月份开始正式启动,为学校教师磋商教学技艺、交流课改经验和提供教学信息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006年、2007年,我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开展知荣明耻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知荣明耻”演讲比赛,环保局举办的“环保杯”小学生书画比赛。二是开展了三次校园艺术节。三是大力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健全组织,定期开展活动,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2006年学生的舞蹈作品在全国文艺演展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7年5月在通辽市首届“汇丰”杯草原儿童艺术节中学生的舞蹈《马蹄脆响》获二等奖,2007年7月,在全旗家庭才艺比赛活动中,我们学校选送的节目获得了二等奖。2007年6月,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全国美术作品比赛中荣获了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以及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07年6月全旗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我校的体育成绩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1、扩大教育建设规模,改善校园环境,
2006年9月我们搬进了一幢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由国家财政拨款,2005年8月破土动工的建筑面积约2430平米的、含教学办公一体的综合大楼。改善校园环境共投资万元。2006年暑假,学校克服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平垫动用土石12000方,投资7万余元。改变了过去操场场地凸凹不平,处处积水的状况。完成校舍维修平方米,完成校园建设平方米。
2、教育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同时鼓励年轻教师把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纳入到课堂中去,鼓励教师们把利用好已装备的各功能室库,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受教育环境。2006年,旗民宗局为我校投资万元兴建了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以及实验室,同时旗教育体育局为我们配备了价值30多万元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设备。2007年5月,市民宗局又为配置了价值万元的校园安全系统,2007年8月,我们又建立了自己蒙、汉两种版面的校园网站。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在工作中我们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自己学校实际,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强化师德教育、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与措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其次我们加强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专业技能提高工作,重点加强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力度。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旗级以上的教学能手比赛、到外盟市、区学习、培训人数达80人次之多,其中统一组织的到通辽市蒙校、兴安盟科右中旗的学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此外我们还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发展和师德水平进行动态跟踪、评价。2007年5月,我们开展了学校中青年教师技能技巧比赛活动,并通过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工作能力。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考核外还制定了适应我校的一整套考试、考勤、考核的“三考”措施,以奖惩制为主线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达到规范教师行为、提高工作能力,创造了人人争创佳绩的良好工作局面。我们还积极鼓励教师在岗位上提高和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学与研究作用。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组成部分。我们本年度按学科精心组织教研组,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各种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体教师业务能力的活动。如教研组内集体备课、研究作业批阅、上公开课、示范课……等等
四、规范加强学生学籍管理
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好健全入学与注册手续,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入学,规范转学、休学、复学程序,做好防流控辍等工作。努力巩固提高“两基“达标成果,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严防教育布局调整后学生辍学率的反弹。
五、加强行风建设,狠抓学校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教育的稳定发展和良好形象
1、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我们从本学校的特点出发,建立健全廉政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教育行风建设,自觉接受行风监督员和社会各界的民主评议和监督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通辽市教育系统关于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政策,大力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第一条资助对象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国内知名专家,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条件相当的其他优秀高层次人才;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的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条件相当的其他优秀高层次人才;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的人员。
4、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引进后承担区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领军人才,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来**进行合作研究或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型科技研发人才。
5、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高级技师资格,年龄40周岁及以下,且为我区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
6、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年龄35周岁及以下,且为我区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
7、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且获学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技师资格,年龄32周岁及以下,且为我区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
第二条资助形式
对引进来我区企业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紧缺人才(需在区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人事手续),由政府给予资助。
1、符合《**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试行)》的资助对象在苏购买自住房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区人才办审核后,向**市政府申请资助5-10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
2、符合第一条所列条件的资助对象,每年经区人才办审核后由区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工作、生活补贴,具体标准如下:
⑴第1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10000元;
⑵第2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5000元;
⑶第3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2000元;
⑷第4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1500元;
⑸第5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500元;
⑹第6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300元;
⑺第7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150元。
第三条申报程序
安家补贴按照《**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工作、生活补贴按照如下程序进行申报:
1、目录:每年由区人才办对全区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收集汇总和整理,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有关行业主管局审核后,编制年度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计划,年度《**市**区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目录》。
2、资助申报:符合当年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目录资助条件的引进人才,需在区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单位委托人事等手续,并在企业工作满6个月后,可向企业提出补贴申请。所在企业根据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初审,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情况在本企业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的,如实填报《**市**区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申请表》(见附件),经所在镇(街道、区)或区主管局审核后,于每年的4月或10月上旬报区人事局,申报时需提供下列相应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⑴引进人才的学历、学位、职称、业绩或科研成果、身份证、户口迁入证明等资格证明材料;
⑵引进人才的单位委托人事协议书、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签订的正式聘用(劳动)合同、企业工资发放清单(加盖单位印章)等人事(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⑶企业营业执照副本以及其它需要的材料。
第二年再次申报时,符合条件人员只需提供上年度的工资发放清单即可。
3、资助认定:区人事局根据本办法规定的资助对象、条件,及当年度的紧缺人才目录,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并提出初步意见后,经区人才办审定后在**人才网上进行公示。
第四条发放办法
1、安家补贴按《**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试行)》(苏办发〔**〕70号)进行发放。
2、工作、生活补贴每半年发放一次,从其办妥人事的次月起计发,具体发放工作由区人才服务中心承担。
3、受资助对象接受资助期间在区内变更服务单位的,一个月内凭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及与新单位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和资助申请表,到人事局办理资助变更手续。
4、受资助对象接受资助期间不胜任本岗位工作,或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调离**区的,经区人才办同意后取消其资助资格。用人单位应在当月及时告知区人事局和各镇(街道、开发区)或区主管局。
第五条相关事项
1、用人单位及受资助对象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有弄虚作假骗取补贴的,或出现中止资助情形不及时告知继续领取补贴的,予以通报批评,退还已发的补贴。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当事人相应责任。
2、各镇(街道、开发区)或区主管局要加强对资助对象的动态管理,定期向所属企业了解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发放补贴的信息档案。区人事局应定期对各地的工作、生活补贴发放工作进行督查。
3、本办法出台前已在我区企业工作的符合资助条件的各类紧缺人才,与政策实施后引进的同等人才享受相同待遇。
4、享受工作、生活补贴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受资助对象在享受工作、生活补贴期间,获得更高学历、职称或荣誉的,可重新提出申请变更补贴标准,但累计资助时间不超过五年。
5、资助资金在区人才开发资金中列支。
【关键词】技师 人才培养 途径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将高技能人才培养放到了重要位置,人们开始更多地重视与关注技师人才培养问题。在探索与发展中,技师院校办学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也得到提升,技师人才培养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对技师职业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对技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技师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也逐步显现出来。笔者对技师人才培养工作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技师培养的主要模式
1.短期培训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技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短期培训培养模式。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企业在岗人员或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人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接受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的技师教育培训,并通过技师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最后获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1]他们在接受技师培训前,一般都经历过学历教育或参加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而这种经历都对技师人才的培养起着一定的提升和充电作用。
2.学校学制培养模式
目前,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的培养模式是我国技师院校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师为培养目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称之为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该制度利用教育的途径,在学制两年内系统化、规模化地将高级工培训为预备技师,再经过至少两年的生产实践使之达到技师职业标准。这时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 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2] 技师学院完备的实训体系和真实的实践环境是实现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的基本前提。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是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新技师为目标,以分阶段考核与培训为特征的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学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一体化教学的教师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学制培养中常使用的方法,它把教学与实训同置一室,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练共同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虽然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它对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必须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必须具备将实践与教学两者有机结合的技巧。然而,技师院校内这类一体化教师却非常缺乏。
2.缺少适用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当前,大多技师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教学理念与教材编写都采用了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但使用的指导操作技能训练的教材较少,将操作技能与适用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的教材更少。在一些技师院校内,高职高专类教材还存在继续使用的现象,此类教材虽然采用了一体化教学理念,但不能满足预备技师理论培养与实操技能训练两者更侧重后者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技师职业资格鉴定的需求。另外,这类高职高专教材更新较慢,教材里的技术与设备有待于与企业和学校实际相符,这些都对预备技师培养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3.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培养需求
预备技师培养所需的实习环境、实训设备应尽可能与企业生产现场相近或相同,以此来保障学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尽管技师院校实训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现场还相差较远,仍无法拥有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设备,还不能满足预备技师培养的需求,还需在现代设备与实训耗材上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
4.预备技师的社会地位没有明确
预备技师是我国职业资格等级中的新生事物,国家对这类人员的工种级别、学历资质和社会地位没有一个明确文件予以确认和认定,他们无法享受本科学历、高级技师的待遇。社会这种轻技能、重学历的传统观念还未改变,还需政府、企业和技师院校采取一定措施来引导和大力宣传,促使整个社会逐步形成重视技能、尊重预备技师这类人才的社会环境。
5.教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等级的培养与鉴定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来支撑。预备技师是我国职业资格等级中的新事物,它的鉴定与培养还不规范,还需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并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
6.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校企间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征是学校积极主动,企业冷漠、不热心,这种“一头热”的校企合作需求不平衡现象给技师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巨大障碍。企业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是:⑴对学校培养技师质量有疑虑;⑵担心花费经历培养出的技师人才不一定能够留下;⑶培养周期长,不如到人才市场招人;⑷预备技师培养影响企业生产。因此,校企合作预备技师培养实施难度较大,导致一些技师院校只能过多依靠自己来培养,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提升技师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1.建立一体化教师队伍
“双导师”制度是指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是解决一体化教师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存在培养质量不可控因素,还需建立企业导师聘用体系,使得“双导师”制度不断深化与完善。
在完善“双导师”制度的同时,还应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为教师开展专业理论、实践技能、上岗资格、生产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并鼓励教师真正下企业锻炼,掌握相应实践技能;还应拓展教师来源渠道,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师资人才资源库。例如,从企业或社会高薪聘请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既可以是学校无条件聘请,又可以以兼职、科研等形式进行合作。
2.建立教材开发体系
技师教材的编写应摒弃“轻实训、重理论”的教学思想,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融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新理念,选择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尽可能地与当地产业接轨。技师院校还应建立教材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统一管理学校所有教材的编写、评审与等工作,建立教材开发工作机制,并形成教材开发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企业等领域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实践专家对教材进行评价和审定,最终形成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开发体系。
3.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应遵循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校企共同设计开发的原则。其中,“学校为主”是指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学校为主体,并依据国家技师职业标准为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企业为辅”指企业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参与者,辅助技师院校完成企业调研、分析技师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经验,并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工作;“校企共同设计开发”指技师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互相研讨,共同设计与开发课程。
4.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
(1)建立政府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要想深度发展,解决学校“一头热”的问题,就必须打破双方不对等的合作关系。
首先,政府组织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由政府统筹领导,由学校、企业、专家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它的成立可更好地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的优势,统筹好企业与学校两种资源。其次,成立专家组,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在协调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下,根据技师人才培训项目成立相应的专家组。该专家组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专家代表组成,主要负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技术业务工作。例如:学校要与某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校企双方需共同向专家组提交合作项目申报材料,专家组提出评估意见,帮助校企拟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同校企双方组织实施合作项目。
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组的成立虽为校企深入合作培养技师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提供了扎实的保障机制,但还需技师院校认真做好当地政府思想工作,促使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政府协调机制的重要性。
(2)构建“厂中校、校中厂”新模式
校企合作要想深度发展,解决技师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就必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当前,职业教育“厂中校、校中厂”合作模式是校企间合作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各技师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不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都展现出了这种模式的积极意义。
首先是硬件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的硬件建设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和扶持。其中,学校是建设主体,需要利用一切资源来筹集建设资金,来强化“校中厂”的管理,使之形成良好运行机制;企业也是主体,是“厂中校”资金投入者,也是管理者,是专业教师与技师人才培养开发的全程参与者;政府是主导者,保障了建设资金的到位,也是校企双方的管理者和协调者。
其次是“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在技师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财力与精力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引入企业经营管理,双方建立“合作处”,企业领导为该基地总经理,副总经理由校方担任,双方合作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驻后,在保证学生实训质量的情况下寻求经济发展;学校从教学质量、设备保全等方面进行考核监督,并拨付学生实训费用。这种模式实现了一体化教学,企业在保证节约了成本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实训的教学质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实训系统化进行,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
再次是“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内成立实习工厂,厂长由学校领导担任,副厂长由企业生产领导担任,并且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展学生实训和师资锻炼。这种模式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进行实训质量考核;这种模式按照生产产品来设计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生产工艺来制定教学进程;这种模式由学校向企业开出实训菜单,并制定考核办法,企业根据培养要求具体实施。
探索与细化“厂中校、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师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今后校企合作应该认真研究的内容。
综上所述,以上两种主流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职业教育者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通过现象寻找问题,还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途径,走校企结合之路,真正实现技师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参考文献:
[1]鄢光辉:《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以广东省技师学院为例》,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9。
[2]张帆:《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研究》,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10。
[3]程炳武、杨懿:《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员工技师新模式》,《中国培训》2014年第8期。
[4]高为群、吴飞:《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研究》,《职教论坛》2014年第23期。
[5]刘朝明、徐伟:《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研究》,《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