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第1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1.对学生现有能力和需要的综合分析

通过对参与PBL的学生的能力和需要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学习能力,能够完成PBL所需要的情景问题的难易程度。从而能够客观和准确的提出的学习目标,准备合理的PBL讨论的情景内容、设计、多媒体的选择和相关图书资料。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学习者为xxx学校xxx年级学生(请客户自己修改黄色部分):全班共有x人,男生x人,女生x人。男生女生混合分为x组,每组5人。学习能力,学生均能够自行阅读小学科学相关的文章资料,经过老师前期培训,学生可以借助电脑,图书等查阅相关资料。对于小学科学的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总结学生对哪方面的小学科学问题感兴趣,或者对于那种情景方式更易于接受(比如小学生对图画或者小故事更易于接受)。

2.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依据我国专家研究成果,PBL学习方法实施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搭建扎实并且灵活的知识基础;提高并且开发高层次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在PBL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对本学科的特点有良好的掌握,在本案例中,如讨论小学科学中的动物单元,讨论与蜗牛相关的问题。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获得方面,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形态,运动和了解饲养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动物共同特征的同时,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2)PBL的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碎片的唤醒,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观点,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观点。提出问题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总结能力。(3)合作精神等品质的培养:在PBL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强把生活知识运用到书本中的能力。同时小组讨论合作的交流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信的表达观点的能力,交流能力。(4)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分析,饲养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本之外没有的知识,如蜗牛的食物、排泄、生长、繁殖等,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同时又养成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3.学习环境设计

(1)问题情境设计。

通过图片来展示身边的小动物,如小学科学课本中动物单元提到的,蚯蚓,蜗牛,蚂蚁,金鱼等。让学生注意到身边的小动物,了解这些生命体的特征。让学生想办法、动脑筋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的小动物的信息。感受动物和自然、人类的关系和动物的多样性。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秋天里有哪些小动物,怎样观察获得小动物,还以蜗牛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蜗牛的生活习性是什么?蜗牛用什么呼吸?蜗牛睡觉吗?然后是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提出问题阶段,每组的成员记住自己提出的问题。

(2)学习资源设计

老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收集到一起,以ppt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动物的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给出一些相关的动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关的图书资料,让学生有平台去查找相关资料。

(3)学习过程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条理清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现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能够知道自己的正确或者错误之处,同时也可以作为认知档案留存,使得学生能够在发散思维的前提之下,又能有章可循,不至于使得PBL教学,成为没有边际的空想和学生无根据的遐想。

4.学习评价设计

本案例PBL评价的方式有3种,即教师评价、组内成员互相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成果评价两个方面;学习过程价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参与PBL的合作程度、主动性、积极性、在组内起到的作用,以及是否有效地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经验。学习成果的评价注重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此过程中的查找资料的能力。得出结论的正确与否。

二、PBL教学的实施思考

从小学科学动物单元蜗牛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总结得出,PBL的教学模式对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在学生知识获得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不再是灌输式的应试教育下的死板,不再是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使得学生没有思考的理由和空间,也没有的绝对的错误和正确,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挖掘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扎实的科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PBL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体会是,以前的小学科学课,都是老师直接讲解书本的知识,他们没有过多的去思考相关的问题,也没有去想自己哪里不懂,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记住相关知识。课堂效率低,对于太多要记忆的东西产生厌恶情绪。但是PBL的讨论过程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同学之间不仅加强了沟通,虽然回因为会不同意对方观点而争执,但是又可以努力查找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本没有的知识。同时经过资料的总结还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使得简单的蜗牛一课特别丰富多彩。同时还能认识到其他动物的相关知识。PBL使得学生成长了很多。对于参与PBL之中的老师也深有体会,他们说: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生的表现机会,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比较活跃,但是PBL中一些不常发言的学生提出的观点也令我惊讶于他们潜在的能力。虽然PBL教学有诸多优点,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推崇,但是在大面积和广泛的推行过程中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在接下来的PBL教学探索中去解决。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师角色

在PBL模式下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教师的身份只是一个引导员,辅助者。引导学生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并且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或者有明显错误的时候进行纠正。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表现,以及相关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书籍等相关资料,为学生创造亲历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建构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当然,教师还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负责调控小组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团队协作意识。

2.学生角色

在PBL模式下小学科学的课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在整个PBL过程中,都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认真的准备,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有竞争意识的融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交际合作能力。

3.师生角色的转变需要逐步适应的过程

有上述分析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主动和被动关系的转变可以看出,如果达到PBL的要求还需要一些时间。老师的转变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习惯自主学习的模式。

4.教学课时延长

教师备课(设计教学设计,问题引导,教学资源等方面)所准备的时间比旧的课堂教学多,因为你不知道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在PBL过程中老师也处于一个学习者的角色,要不断的对自己不熟知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同样,在PBL教学中,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查找资料,准备问题,讨论,分析结果等,有时课堂的时间不够,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样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课时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5.成本比较高

硬件上:相对传统教学,PBL模式需要准备多媒体教室,有条件的甚至需要网络教室,对于讨论中的相关表格,资料的开销都增大。软件上:对于老师的需要增多,每一个小组都需要一名老师指导,监控。这样人力的需要加大,同时也增加了实施难度,老师虽然不在是知识的主要讲解者,但是他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6.对学生的评价客观比较难

PBL模式下对于学生的评价比较困难,因为学生的表现可以是学生表现可以是,发言的积极程度,资料的查找能力,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创新能力,问题解决的报告等等,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很难说学生的表现是好还是不好。同时还有组内互评和自我评价,都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对于学生真实能力的反应很难评价的客观。对于具体的评价项目很难确定,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之后来逐渐完善。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和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对课程的设计有良好的把握,对于角色的认知要坚定,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的空间。对于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要求,可以将PBL设置为一门课程,同样也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PBL小组,在课下进行讨论学习,对于一些资料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对于教师资源的要求,可以由一些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家长在课下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2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呵护和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师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经研究决定,举办2015年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

一、参赛对象

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二、征文内容

1.围绕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所获得的发现、解释。

2.对自然事物、现象的观察分析报告,

3.小发明、小制作,自己设计的小实验.

4.小学生的奇思妙想。

三、注意事项

1.学生自愿参加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由老师集中组织进行电子投稿,清老师将所有参赛作品按中年级和高年级两个组分类,将学生姓名、作品名称、初评结果制作成“小论文竞赛初评表”(在表后注明指导教师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和电子信箱),和小论文一起发到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投稿邮箱xxslw@126.com(如果教师本人参加教师论文或案例竞赛,请与学生论文一起打包发到该邮箱)。

2.科学小论文必须是小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家长不要加工。抄袭者一律取消评奖资格。

四、评选办法

1.分中年级和高年级两个组进行评比、设奖,按比例每类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本次竞赛设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组织奖。对各学校、县以上的教研部门或学会设组织奖,根据该地组织参加小论文竞赛的学生数量和获奖情况评定。

优秀指导教师奖。对组织小论文30篇以上,且小论文质量较高的指导老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3.对获奖的优秀科学小论文,在时机成熟时,将择优汇集成书,正式出版。

五、活动安排

1.本次科学小论文竞赛的起止日期为2015年3月10日至201 5年11月30日+以收到邮件的时问为准。

2.每篇小论文交评审费1O元。评审费寄至: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科学课编辑部陈文斌收(邮编:430079)。

第3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1.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接受知识能力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通过创建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融入游戏、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融入到数学学习的氛围中。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情境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在适宜的学习情境中不断进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情境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境教学通过建立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情境教学的背景下,师生之间敞开心扉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中来,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最纯真最自然的感情,不仅在活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更为师生之间奠定了结实的感情基础。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有效地展开数学教学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数学情境课堂创设的策略和途径

1.趣味性故事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培养以及分析、概括事物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由于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比较模糊,很难在短时间之内理解抽象数字的具体含义,导致了数学教学相比较其他学科难以展开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数学老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这一特点,积极开展“趣味故事型”教学情境,在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中融入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例如,当老师在进行《探索规律》教学时,可以采用高斯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高斯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大科学家,当他在十岁那年,他的数学老师在班级里出了一个计算难题:1+2+3+4+……+100等于多少,这对于刚刚学习过加减运算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运算量很大的算术题,正当他们在一个个往上加的时候,角落里却传来高斯的声音“:老师,我算出来了。”到底高斯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算出如此复杂的算术题呢?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转动脑筋,积极地参加到学习中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恰当地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活动一定会事半功倍。

2.实用性游戏情境的创设。

第4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堂提问 问题情境 优化问题 质疑能力 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课堂提问貌似简单实则复杂,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活动的生成性和变化性,使得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只有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探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1.创设悬念情境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学习。悬念设置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可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例如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

2.创设故事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作或改编出不同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师编了一个“红角和蓝角比大小”的故事:有一对兄弟名字叫红角和蓝角,看,他们在吵架呢!红角说:“我比你大!”蓝角说:“我比你大!”正当他们吵得厉害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来了,他们马上请小朋友们帮忙当裁判。这样的故事情境深深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学生的理解我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红角和蓝角边的长短,并进行重叠比较,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对探究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优化教师提问策略

1.设问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学生已经基本学会找规律了,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会找规律了,大家想不想创造一些规律?①在“60”的前面和后面再写一些数,使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②请你设计一行或几行有规律的数列。学生通过创造规律,并将所创造的规律提供给其他的同学和老师进行思考。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评价,同时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生还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与幸福。

2.发问的策略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思维。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把握提问的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时机得当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精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即为发问的时机。二是教师的教学视角,发问时机应与教学需要并于教学视角吻合,如教学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精华处、创新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

(2)掌握提问的方法。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功能,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提问方法。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提高质疑能力策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

1.激发兴趣,使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要使儿童对数学感兴趣,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欢数学,我们还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捕捉每个机会,引导学生想象、探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起学生提问的热情。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时,教师设计了下面的学习情景: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学生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由分实物入手,让学生在平均分得不到“整个”的时候,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提出“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的问题,并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学生情绪高涨,大胆尝试,勇于指出自己的表示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想到“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学民主,让学生敢问

学生能够敢提问题,前提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

主氛围。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对提问的恐惧以及怕斥责、讥笑的担忧,从而为学生提问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己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样学生上课时才有一种愉悦感和轻松感,思维才能处于积极状态,并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对多提问的同学,或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不失时机表扬和鼓励,肯定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使学生问有所乐,培养学生敢问、多问。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基本会区分几和第几后,挑选几个小组到讲台前表演,对表演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同时激励那些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也上台演一演、说一说。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害怕、害羞心理就得到克服,其思维显得更加活跃,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讲台前有几个小朋友?从右数起小明排第几?从左数起小明排第几?几和第几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班共有几个小组?我坐在第几小组?……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问题”是创造的源泉,“问题”是创造的起点,“问题”是激发思维的跳板,“问题”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有效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主体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被“点燃—碰撞—放出绚烂的火花”。

参考文献:

①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____教育出版社.____6.

第5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很多种形式实现,但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真的尝试和实践过。现代教育形式日新月异,素质教育已不是空话,被逐渐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舞蹈教学应算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相比舞蹈教学,音乐课作为常规课程,在现代小学的课程设置中更为常见,而舞蹈作为一种与音乐相关、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多被认为更为细化的分类。在小学中,一般作为兴趣小组教学或学校组织的舞蹈小团队教学形式出现,不是一种普及式的教育内容。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舞蹈教学的教育模式并不常见。譬如江阴市花园小学的舞蹈教学主要在一、二年级学生群体中进行,每个班每周一次课。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新尝试,也是开启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的重要钥匙。而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舞蹈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学生在形体、姿态上有了很大变化,另外,通过舞蹈课锻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了明显提升。可见,舞蹈教学的尝试和引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如何更好地推进,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以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二、小学课程中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学可以锻炼身体及肢体的协调能力

舞蹈是关于动作和韵律的艺术,是需要肢体协调和感情投入甚至精神共鸣的艺术。舞蹈多要配合音乐完成,要求肢体动作和音乐韵律协调,这不仅可以锻炼舞者的肢体协调感、身体灵活度,锻炼大脑中枢神经与肢体行为的同一性,也可以在舞蹈进行中强化舞者的肢体强健程度,同时调整气息,也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现在的学生除了课本知识外,又被各种电子设备吸引而多喜欢“圈”在家里,注意锻炼身体的越来越少,健康水平也日益下滑,舞蹈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

(二)舞蹈教学可以培养端庄的仪态与气质

舞蹈不同于跑步、打篮球等专业体育项目,其注重舞者的肢体形态,重视舞者在和着音乐摆动肢体时表现出来的气质。舞蹈的基本仪态包括收腹提臀、挺胸抬头,也是对舞者生活中个人形体姿态的一种培养。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长期专注于低头写字,极易养成站不直、做不端,甚至驼背的坏习惯,舞蹈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保持身形要有直立感,这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站姿与坐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三)舞蹈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愉悦身心

音乐本身就有独立的审美情趣。就音乐艺术而言,其能全面、立体化地表达相应的情感,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也能对音乐艺术有所了解。舞蹈作为肢体表现和音乐结合是一种美的享受。舞蹈练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与音乐相伴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会对音乐有基本的审美和了解,因为它更注重感性的情感抒发,表现一种言语之外的意趣。同时,这种教学脱离了坐在教室中的固定模式,学生从精神到身体都是自由的,这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在玩耍中进行教学,更符合他们接受理解事物的形式。

(四)舞蹈教学可以调动个人的想象力,创作自由

舞蹈动作是灵感的迸发。在舞蹈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中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要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通过舞蹈教学,教会学生基本舞蹈动作,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舞蹈,也是对他们天生独特想象力发展的一种保护,而在日常教学中,标准答案的束缚容易扼杀学生太多的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也使教师找回一些遗失太久的情感与想象。当然,在舞蹈创作与发展的不断演进中,我们发现,从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到审美理想和审美心理预期都在不断提高要求。单纯的肢体表演有时略显单薄,表演空间狭小,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渗透艺术的真谛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对于道具的灵活运用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仅可以使表演达到单一肢体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和思想,可以生动表现出角色身份,同时还可以说明特殊的环境状况,同样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的一种调动。

(五)舞蹈教学可以提高个人的协调与合作能力

在多数学生眼里,小学阶段的舞蹈教学只能算是一种启蒙或启迪教育,但由于其本身的艺术基因,我们也可以把舞蹈看做一种特别的交流方式。通过舞蹈,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合作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些都是隐形教育内容。

(六)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

从某种程度上讲,舞蹈并非随意舞动,它讲求韵律、节拍。舞者在舞蹈中要和着音乐、节拍有韵律地舞动肢体,除了动作舒展之外,还要注意面部表情、情绪的表达等。实际上就是需要舞者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基本动作和基本队形的训练,以基础知识辅助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性。但舞蹈正因其教学形式的独特性和其艺术魅力、与传统课程相异的娱乐性契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日积月累,学生的专注性就会在舞蹈教学中得到有效培养。

三、小学课程中舞蹈教学的未来

由于小学舞蹈教学鲜有列为正式课程的,如何进一步扩大范围、推广舞蹈教学、进一步深入推进舞蹈教学都是摆在舞蹈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不过,通过现有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舞蹈教学对小学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小学生,其智力和心理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更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舞蹈教学目的并非使每个孩子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艺术家,而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种理解层面的内容,重要的是实践效果而非理论论证。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进行取材,这就要求舞蹈教学不能单纯从舞蹈艺术本身出发,还要与受教育者本身,即小学生的身心状况相协调,如加大舞蹈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重视舞蹈中孩子的互动与合作,选用难度较小且节奏明快的歌曲等。此外,舞蹈是一门重视表现力的艺术,这就要求学生要克服自身的紧张和怯懦,收起自己的局促和害羞,但这对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对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合适的引导。孩子是敏感的,教师的不耐烦情绪都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原本就不擅长表现自己的学生更难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阴影而排斥舞蹈。因此,舞蹈教学中的交流和讲述的进行方式也值得考究。

四、结语

第6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1.校内硬件资源的拥有情况《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配置的问题。鉴于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学校内的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等都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硬性条件,能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拓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校内硬件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从学校设实验室、上网设备、实验仪器、饲养条件进行调查。一是从实验室的拥有情况看,红河州120所农村小学中,实验室的拥有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有实验室的占20.8%,没有实验室的占79.2%。经过访问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一部分学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实验室当做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所以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从实验室仪器的拥有情况看,实验仪器很少的学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满足教学的占7.5%,齐全的占6.7%。可见教学实验仪器是制约着红河州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小学科学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很多实验课和实践课不能正常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是从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来看,总体比较乐观。“十五”期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86.7%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上网设备,没有配备的占13.3%。通过访谈这13.3%的小学也在努力达标,以尽量完善教学资源。四是从科学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种植条件没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种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块地的占9.2%;饲养条件没有的占85.0%,可以饲养1—2种小动物的占12.5%,可以饲养3种以上的占2.5%。根据访问了解到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更没有有关科学教学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阅览。从上面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河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态度情况在这样一些科学教学条件匮乏的农村小学,在职的教师是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动手制作教具、准备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分别占34.2%,57.5%,51.7%。偶尔动手的分别占45%,27.5%,29.2%。有时动手的分别占17.5%,10.8%,15.8%。经常动手的分别占3.3%,4.2%,3.3%。从经常动手为科学教学制备条件教师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访问,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几乎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或考察等活动。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况学生的兴趣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并对课程实施产生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对“你喜欢科学课吗”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的占30%,“喜欢”占40%,“没感觉”占16.7%,“不喜欢”占13.3%。通过访问“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吗?”,回答“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分别占12.5%、25%、62.5%,这就说明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也无法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而在科学教育中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后,说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结果讨论

1.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匮乏很多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很少,甚至有的学校一套也没有。仅有一两套的学校,只有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才拿出来,学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师演把戏的份,没有机会去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条件无法实现新课改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2.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一直被称作“副科”,很多地方仅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据调查,小学科学课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挤占用现象。即使是上实验课,也是教师照本宣科或让学生自己看书;同时,不执行课时计划,一节课上几节课的内容,根本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在科学教师的安排上,不少学校让语文、数学等科目上教学成绩不好的老师或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可见,在广大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得不到各级教育者的重视,其地位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3.评价制度以考试为主当前中国的教育弊端,很多地方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们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狠抓书面成绩,考虑到科学实验课的实验做得再精彩,也无法搬到试卷上,于是他们便取消实验,专攻书本知识,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学生在做实验时的乐趣,这无疑损害了学生热爱自然以至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怀。

4.教师素质偏低据访问调查红河州建水县的农村小学只有一所农村小学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而且只有一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多为中老年教师或农村代课教师,且多数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对科学实验教学很难胜任。教师编制过紧,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他们没时间也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更谈不上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科研工作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将无法承担时代所赋予的素质教育的重任。

三、应对建议

1.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课程财物资源是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支持,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科学课程活动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经费紧张是每一个农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受最深刻的,想搞一个活动,或课题研究,没有充足的资金是做不到的。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感慨地说,自己从事科学教育十多年,对这门课十分的钟爱,而且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考察,并制作标本,他所自制的教具曾荣获过市州级一等奖。但由于经费的原因,许多良好的课外活动都没法进行或半途而废,如果要学生承担,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重;教师自己出,一次两次还可以,多了也承受不起;找学校要,学校领导对资金的利用问题也很无奈,事实上学校并没有拨出专门的活动经费用于科学教育。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2.学校应强化教学实验仪器的管理对现有实验仪器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所调查的小学,仪器的管理往往被忽略。一些学校没人管理仪器,有的学校是科学教师监管,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不当,许多仪器出现生锈、损毁、流失,霉变、腐蚀等现象,导致大部分的教学仪器和药品不能使用。所以为提高对现有教学仪器的利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管理好仪器设备不是目的,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用好,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设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并欢迎、鼓励、提倡和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总之,做好服务,使实验教学仪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转变思想观念,选配好任课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是“副科”这一思想仍为严重。所以要转变科学是“副科”这一观念。据了解,不少学校的科学课是有上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来担任或有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这类教师没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研究教材的时间相对较少,所教内容不严密,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通过和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能够完整学习课程新标准的教师寥寥无几,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连课程新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更谈不上理念转变了。为此,需要学校为这部分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和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改变、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瓶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制约着教师的教,也制约着学生的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自我评价,更多的来自学校、家长,同时这种评价又往往是决定性的。而广大农村小学其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包括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仍然唯成绩是举,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学校领导由于达标要求,仍然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语、数、英能考高分就行,并不在意孩子除此之外的其它方面的长进,如果教师教不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当然不高。所以教师为了达标,就不会在科学这样的科目上大花时间,而是专攻语数英。对此,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要摒弃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的做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是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内进行的,丰富的校内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很多农村小学目前存在设施设备缺乏现象,主要体现在缺少科学教具、模型甚至科学活动的场所及实验室场所。因此,学校应该明确科学课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组织科学学习兴趣小组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校内开发建立小型的植物园、动物园等,丰富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校内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的功能,造成浪费。因此,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多种功能,提高教学中的实际利用率,是有效利用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还可以举办群众性的科学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科学意识,这些活动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儿童很有吸引力,可以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资源进行适当选择和整合,利用不同的资源去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是善于利用社区科学教学资源。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校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村社区中可利用来作为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有社区的山川、河流、农业用田用地、工厂、养殖场、种植技术园、树叶、花、果实、蜗牛、蝌蚪等。这些社区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贴近自然,发挥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在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些社区已有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社区科学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使学生走出课堂、学校。

第7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小学教学中需要利用和发挥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点,也不会顾及和思考太多的内容,在面对自己不熟悉或者想要熟悉的内容时往往会发出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但是小学生在提问时也不会如中学生或者大学生一样具有规律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鼓励小学生主动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提问策略,来引导教学。

一、小学语文提问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效的提问和教师有针对性引导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但是还应当看到在我国当前小学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缺陷。

1、课堂提问逐渐成为形式

课堂提问应当注重实质,但是在我国很多小学的教师对这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只是将课堂提问当做一问一答的方式,没有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提问。根据相关统计学生激烈提问,课堂热闹的授课能够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的质量也比较高,但是我国小学课堂上的提问通常成为了一种形式,学生的提问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深入问题的本质,挖掘出实质的内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很难发挥。

2、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课堂提问并不是单方向的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在我国一些小学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身具有的特点,并没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改进,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也是教师划定的范围内的知识,缺少创新。

3、提问的对象过于狭窄

教师的提问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我国一些小学教师的提问缺少广泛性,参与的学生范围也相对较窄,多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参与提问和回答,老师也偏重于优秀的学生,致使课堂提问对象没有广泛性。

二、改进课堂提问现状的策略

针对我国一些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分析,笔者从教师教学的实际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以下内容中指出几种改进对策:

1、形成严格且有效的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不应该有规律可循,但是应当有原则保障,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广泛性,提问应当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必须是民主,提问是一种平等对话,因此这种平等对话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启发性原则。在提问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针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也应当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要按照阶梯型原则进行提问。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创新课题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极为重要,在小学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比如在提问时针对问题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进行所谓的“曲问”,针对问题从一个小的方面逐渐切入重点,并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一些问题,同时进行回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

第8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情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创造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创造情境应该目标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创造有目标的教学情境,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问题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新意。

2.创造情境应该具有时代气息

教师应该运用动态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教师创造的情境应该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创造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和其他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过的百分数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

3.创造的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创造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赛情境等。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情境。对于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儿童,教师可以讲故事,进行游戏,直观演示等,对于高年级儿童,教师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吸引学生,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钻研教材,保证知识的有效性

教师要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是指新的观点和材料,学生学后有效果的内容。这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很有关系。首先,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有效性实现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在有效知识量中决定。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慧,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是可以随时提取和灵活应用的,这些知识是有效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外显。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获得深思熟虑,有效的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因为获得知识而产生快乐的感受,成为学生活动的源泉和动力。

三、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小学生还不成熟,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弱。教师要组织好,引导好,点拨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面向有差异性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实现分层教学策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创造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

创造生活情境很重要。数学教师要创造时机,营造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学生的背景知识,创造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探索新知识,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创造生活情境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教材中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加工创造,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教师一定要创造开放的环境,对知识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创造学生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带领学生发现问题,积累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教师也要创造多元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教师加工和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运用优美乐章式的教学导入,例题教学生活化,唱响教学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和归宿,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以给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加以应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心人,积极为学生创造生活素材,将数学和生活进行整合。教师要让静态的书本的数学变成动态的生活的数学,让数学学得实实在在,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无定法,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师不是神仙,不能将课堂设计得完美无缺。教师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要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优化数学教学环节的设计,实现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控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状况,找到有价值、有规律的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学习和反思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思思考的过程,解题的思路,分析的过程,运算的经过,语言的表达,教学的思想方法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的效果。

第9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1)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目标。借助于学生天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适当的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上的好奇心理。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灌丛草木、虫鱼鸟兽,亲自感受到生命的韵味。在经过这种切实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特别的方式让学生将心内的感触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这种身临其境体验之后形成的浓厚兴趣,势必会增强学生后期写作、表达上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首先需要将观察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一个观察记录的方法,保障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整个观察过程中的乐趣所在。另外,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观察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而非仅仅将观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通过这种长期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思维创新水平。

(3)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所产生疑问的分析、认识、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出问题机制在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为此,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全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4)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与教师、同学之间建立一个亲密合作的关系。在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丰富多彩性的同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实践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切身参与到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按照规范性的操作进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应用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