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中的专业术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 “任务驱动式”教学 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7-02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是技能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本校在该专业课程中进行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改革,为了让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培养能够顺利上岗操作的技工,教学方法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所以,针对目前“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存在的考核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以考促学,促进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我们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而实际的任务。
一、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现行教学过程中考核方法的现状与分析
(一)学业评价的构成
中职学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以来,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学生的学业评价还是主要采用平时测评和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例如,按照教学计划,根据全部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后,针对每个任务进行一次理论或实训操作考核;学期结束后按本课程全部教学内容来编制一定比例试题,根据学生试卷答题情况分别给出期考成绩;再参考平时完成的任务的测评分数;最后根据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成绩还有完成任务的测评,按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作为该课程最终成绩。
(二)理论的考核
无论是平时完成教学任务后的测验还是在期末的考试,考核因时间的关系,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从全部教学内容中摘取一部分,考核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由于期末考试占据整个学业评价的大部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学习压力并不大,平时测验时由于占期评分值不多,学生也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遇到期末考核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这样会诱导学生的侥幸心理甚至是作弊的心理,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实训操作的考核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的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对整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这是比较合适的。只是对于不合格的最终成品没有进行及时督促纠正,这是有遗漏的。而且,所有任务是否很好地完成占学业评价分值比例并不多,这确实是有欠缺的。对于整个学期的评价影响较大的,还是期末的考核,这就导致平时实训操作很多时候学生不认真,不仔细,觉得只要完成任务或及格就行。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不重视实训操作,认为只要考好理论考试就能及格。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采用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过程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方法的课程设计
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模式是建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结合“四阶段学习法”的基础上,在义齿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义齿制作流程或义齿的生产为一个学习任务,逐级进行阶段性考核,将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融为一体的考核方式。每门专业课程按流程或产品种类分为若干任务,每一学习任务包含学习、训练和考核三部分,各同类任务链接形成完整的学习领域。所谓“过关”指每一次任务完成后就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需进行再学习再训练、再考核,直到合格为止,以考促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长时间积累,影响学生后续学习。所谓“分层”指考虑到学生的资质都不太一样,针对不同的资质的学生,考核分甲、乙两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选择甲层次,难度稍大,若多次进行甲层次考核均能通过,即可给予选修高精尖的义齿制作技术的学习机会,也就是教师安排更多、难度更大的任务给这层次的学生,让这层次的学生能学得够,学得深,学得精,这就是所谓的“进阶”。选择乙层次,适合认真学习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让这层次的学生能弄得懂,学得会。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平时完成任务时的理论学习、操作训练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平时不努力,考前忙突击”的现象。
(二)教学过程“分层过关”式考核方法的教学设计
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每个任务的内容是否能恰当选取,学习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后,采用“四阶段学习法”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学,第一阶段,教师讲解及示教。第二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制订义齿生产制作方案。第三阶段,学生独立操作,完成阶段任务。第四阶段,检验学习成果,理论及操作考核(分层次进行过关检测,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其中考核的基本模式为:其一,按教学计划完成义齿制作任务后进行预定的考核,参加乙层次考核的学生,经考核合格后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不合格,继续补考,直到合格为止。其二,参加甲层次考核的学生,经考核合格后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多次甲层次合格,可以额外给予学习高精尖的技术的机会(接受额外任务)。如果不合格,需再次选择补考层次,直至补考合格为止,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方法的实践
1.考核基本形式
《固定义齿制作》考核主要由理论笔试和操作技能两部分组成,针对技能操作很强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调整为操作考试为主。经过调整,学生平时压力增大了,期末压力减小了,操作的熟练程度(完成义齿的精度和速度)增加了。
2.考核内容
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按难度分甲、乙两个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乙层次面向绝大多数普通学生,紧扣大纲,考查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体现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学科专业性、技术性的特点,强调其实际运用性、可操作性。例如对于制作熔模的学习,只需要考核使用滴蜡法完成熔模制作即可。而甲层次,在此基础上略有延伸拓展,适当增加一点难度或复杂程度。例如对于制作熔模的学习,学生不仅考核使用滴蜡法完成熔模制作,还要考核逐步压贴法、回切法制作熔模。当学生用这些方法都做得很好的时候,考核也过关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学习熔模制作机会,例如用CAD/CAM的方法制作熔模。
另外,每次考核内容的多少,主要看每个任务的知识点的多少。知识点多的可以适当增加考核次数,适度增加考试的频率,可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2]也可避免学生每次学得太多消化不了。知识点少的可以两个以上的任务合并考核,避免考核过于频繁以致教师的工作量过大。
3.分数计算方法
最终如何进行实用的计分直接影响考核效果及效率,对考核能否真正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计分办法应具备良好的操控性,计分过程应尽量简单化,分值评定标准明确,特别是操作考核部分,不能让教师在打分的时候产生主观误差,这样既减少了考评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评效率,又增强了计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三、实施效果
本校的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二年级在采取教学过程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方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订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执行,给学生一个新的挑战,使学生提高对实训操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们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训操作技术,达到了考核的目的,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好转。课堂中学生认真学习,课后积极讨论,教师教学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实训操作及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专业技术岗位角色。当然,新的考核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考核对教师要求更高,工作量成倍增加,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后续辅导培训,如何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工作,如何进行理论、实训操作的辅导工作,考核知识点的选择及量的多少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决。因此,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是此考核方法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总结
教学过程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方法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职教教学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考核中存在的弊端,在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了竞争压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稳步提高,这也正好符合“因材施教”这个教育方针。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过关”式考核方法具有很强的驱动力,通过这样考核方式的改革,既可避免学生在修完专业课程之后成为只懂理论不会操作的“伪技工”,同时也避免其成为只会做工不懂理论的“匠人”。
[ 参 考 文 献 ]
一.引言
说明书属于使用型的科技文体的写作风格,其主要功能是介绍给客户介绍产品的质量,性能,生产工艺和产品的使用信息。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体风格,英语产品说明书有其一定的文体特征。
二.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点
1.广泛运用简单的句子
产品说明书根据“一句话,一个命令。”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书写,它旨在介绍产品信息,说明书主要使用简单的句子,避免使用复杂句,为了实现产品说明书句子的清晰,简洁,正确性,大量的非谓语动词结构用来取代英文产品说明书中的定语和状语从句。
In general,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structure are aluminum alloy and steel in the sheet stock, pressed and milled parts, castings and forgings. The tip tanks are constructed of aluminum frames covered with aluminum skin. All equipment installed in the aircraft is accessible.
上面的例子中含有大量的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短语。这些过去分词短语在句子中充当定语的角色
再如:
Using cotton balls, cleanse front and back ears 3 times a day with Ear Care Lotion.Rotate the ear piercing studs 2 or 3 times. Do not remove earrings.
It maybe hot without the motion in it being visible.
非谓语动词结构的使用使句子结构紧凑同时也能传递比较多的信息。
产品说明书的句子另外一个特点是祈使句的广泛使用。这种句子结构通常用于直接指导,以表达一种简短和强行性的口吻。如:Do not use a headphone or an earphone possibly while driving an automobile or a motorcycle.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f irritation persists.
因为通常有产品说明书中没有明确的主题,祈使句的使用刚好服务产品说明书的这一特点。
2. 广泛使用缩写形式和省略
产品说明书经常使用缩写形式,意在非常简洁的语言表达所介绍的内容。例如,AC(交流电),B(浮力);kg(公斤); MAX(最高); GP(表压); RPM(每分钟轮)等。
省略包括单词的缩写和句子意思的省略。这种用法也有助于使产品说明书句子表达简洁和紧凑。
Keep out of children"s reach. (Omission of object)
While firmware upgrade, do not take MSCdm-HK128/256 the pc. (Omission of copulative verb)
虽然以上的省略句子部分成分,但并不影响我们队产品说明书的理解。
3.术语或技术术语的使用
术语是用专业语言来描述产品的词,这是简要地表达了有关产品的相关信息。
作为工业类产品通常是由购买专家,因此这类产品说明书通常含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与他们相比,日常使用的物品的使用说明书涉及到专业术语相对较少。一般来说,使用专业术语可以避免歧义,使说明书传递更多信息并且使说明书紧凑。
例如:a Quick Start Guide of CRT Monitor contains the following words: video cable, power adapters, video card, and vertical frequency, resolution (the power of a scientific instrument to give a clear picture of things that are very small or close together) etc.
除此之外,专业术语的使用也在药物说明书中广泛使用。
如:“antibiotic”, “coenzyme”, “hormone”
三.结语
总的来说,产品说明书为了以清晰,简洁,准确的口吻充分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更好地满足其社会功能, 在其中大量使用简单句,缩写和省略还有专业术语。本文浅析了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点,旨在为以后的读者更好的把握这种特殊的科技文体。
参考文献:
[1]刘宓庆,1986.3,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M].
[2]秦荻辉,2001.3,实用科技英语写作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策略一、前言
高职非会计专业开展基础会计教学,其目的不同于会计专业,并非要把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会计人才,也并非要让学生未来从事会计,而是希望通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让学生对会计核算的相关理论有所认识,明白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并对会计工作和相关的只能有所认识。然而,由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与认知程度较低,加之会计知识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理论性极强的专业术语会使学生产生可望不可及之感,这些原因使得基础会计课程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基础会计知识时,应不断创新,寻找新的教学突破口,使非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会计课程。
二、高职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现状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并不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且会计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把握,使得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加之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的打算。这些原因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慵懒散漫的态度。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认知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包括文秘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十分发散,即处理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解决。而会计知识十分严谨,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违法行为,在解决会计问题时,只有唯一一种必须遵守与执行的途径,这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冲突。
三、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须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大模块,具体内容参见表1。
(二)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
由于会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术语,学习这些专业术语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术语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只有细致耐心的向学生深入解读,才能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家庭水电费缴纳、公交IC卡的使用等生活事件带入知识点的教学,以此向学生说明费用的发生与实际支付的不同,进而解释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三)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书中多以文字为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牢记知识点时,容易将会计基础理论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学生通过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且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账务处理的四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借助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以图1中的“商业语言”代表原始凭证,通常只需要一般的经办人便能完成,而“会计语言”代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相关的记账方向,通常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在“商业语言”向“会计语言”过渡时,会计人员扮演着语言“翻译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与会计严谨思维有所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应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在激发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佳林.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设计的设想[J].现代企业教育,2010,04(20):203-204.
[2]张鲜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探析[J].时代教育,2010,05(04):112-113.
[3]朱雪峰,蒋洁,张佳佳.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11):41-42.
关键词:旅游研究; 专业术语; 规范化
作者简介: 李天元(1949-),男,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市场营销。张凌云(1960-),男,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学理论、旅游经济和旅游地理。沈雪瑞(1982-),男,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营销。专业术语的统一及其规范化使用是一个学科能够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方面也是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同国内整个管理学界中的情况一样,由于我国对旅游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使用的很多概念或术语都是源自于国际文献。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因对其汉译表述的失当还是根源于理解上有误,其中有不少概念的汉语表述及其作为术语的使用,似乎都存在缺乏严谨或有欠规范的问题,而且以讹传讹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倘若长此以往,难免会导致国人对旅游学术研究的严谨性、甚至是对旅游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能否成立的质疑。从另一务实的层面上讲,国内旅游研究中的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同国际学术规范接轨、有碍于与国际同行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情况的误导和泛滥,势必会引发和助长旅游业管理工作中的认识混乱。根据对国内外旅游研究情况的观察和比较,本文选择国际文献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概念,对其在汉译表述以及作为术语的规范化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以期唤起学术界的留意。1关于leisure与tourism在旅游研究中,国人通常将leisure译作“休闲”,将tourism译作“旅游”,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在对这两个术语的使用方面,不少人都将两者混作一谈,使用了诸如“旅游休闲”或“休闲旅游”之类的表述,这显然有悖于国际社会对这两个术语的规范用法。事实上,根据托尼·维尔(Tony Veal)的说法,从国际社会的情况看,不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政府以及社团组织的相关文件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旅游”与“休闲”视作不同的两种活动或两种现象。具体地讲,“休闲”这一概念是指人们在自己的惯常居住地范围之内,利用闲暇时间“自由开展的非工作性活动”(Roberts,1979);而“旅游”则是指“人们暂时离开自己惯常的工作和居住地点,前往他乡开展的访问活动”(Mathieson and Wall,1982)。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最新规范,“旅游”是指人们“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停留访问的活动”(UNWTO 1995)。尽管从逻辑上讲,人们可将消遣性的旅游活动看做是发生于惯常居住地范围之外的一种休闲活动形式,但事实上,对于这种前往他乡开展的休闲活动,国际文献中的用称已不再是“休闲”,而是“旅游”(tourism)。因此,就这两个术语的规范用法而言,只有那些在惯常居住地之内开展的消遣性活动,方为术语意义上的“休闲”。换言之,就国际社会对这两个术语的规范使用而言,不论是在专业的学术研究文献中还是在政府及社团组织的工作文件中,都是将人们前往他乡开展的休闲活动用称(消遣性)“旅游”而不是“休闲”。首先,在学术研究方面,国际社会中的现实情况是,旅游研究与休闲研究历来都是被分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就旅游研究而言,人们主要是将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即将旅游服务作为一种商业供给、将旅游者作为消费者去进行研究,因而所重点强调的研究对象是实业经营部门,而不是政府或公共部门。与之相比,在休闲研究领域中,人们则是将休闲作为一种社会服务去进行研究——即将休闲服务的提供看作是一种社会服务,将休闲活动的参加者看做是这一社会服务的委托人或公民而不是将其视作消费者,旨在倡导公民享有休假权利以及倡导改进和完善公民休闲活动能够得以开展的设施条件,因而所重点强调的研究对象是政府或公共部门,而非实业经营部门。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
国际旅游文献中若干术语的汉译表述:问题与探讨
其次,在社会管理方面,国际社会中的普遍现实是,各国政府在对旅游以及休闲的发展行使管理权限时,也都是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主管机构。再次,托尼·维尔曾指出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及专业设置方面,在所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对于旅游研究和休闲研究,同样也都是分别设置为两个不同的专业体系。所以,鉴于国际社会中的上述普遍现实,为了学术的严谨和国际交流的顺畅,不宜将“休闲”和“旅游”这两个术语随意混用或连用,至少应基于这两种活动的开展与地理的关系,注意将开展于当地的“休闲”活动与前往他乡进行的“旅游”活动区别开来。要说明的是,“休闲”和“旅游”作为两个不同的术语是不可混淆使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人在“旅游”研究中绝对不可以去涉及“休闲”。事实上,数年前在为筹建世界休闲协会中国分会而召开的研讨会上笔者就曾提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人们在旅游研究中有时不仅有必要去涉及“休闲”,而且在某些旅游课题的研究上应对此予以一定的关注。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旅游与休闲确实分别属于两类不同的政策。从根本上讲,前者旨在发展该地的旅游经济和满足外来游客的需要,后者则旨在完善该地的社会服务和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尽管如此,在两者所涉及使用的接待设施方面,却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或重叠。例如,按照国际上的普遍认识,诸如餐馆、酒吧、剧场、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体育设施以及不同类型的公园等,一般都属当地社会的休闲设施。而事实上,所有这些休闲设施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为外来游客所使用。而且,对于某些休闲设施来说,外来游客的使用频率甚至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周期。这意味着,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与该地社会的休闲规划工作这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互补性。所以,人们在编制该地的旅游规划时,不仅有必要去了解该地已有的休闲规划,而且,为了实现统筹和节省投入,最好是将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与休闲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进行考虑。第二,由于两者所用设施的交叉或重叠,人们很容易发现,即便是在一些为世人所公认的“旅游接待地区”,其旅游设施中有很多同时也是该地社会的休闲设施。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光顾这些旅游设施的顾客中,有不少人会是当地的居民。这种情况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旅游者来访——因为大部分旅游者在出游期间都乐于融入当地社会,而不愿选择去那类专供外来游客玩赏的“旅游特区”,同时也有助于为这些旅游设施的充分利用提供额外客源。第三,特别是就我国的情况而言,虽然旅游业的经营旨在满足外来游客的需要,但事实上,在很多旅游企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当地居民的休闲消费;然而,在我国的正式旅游统计中,由于统计工作的开展是基于以国内外游客为样本框的抽样调查,因而有关旅游收入的统计结果所反映的实际上仅是国内外来访游客在该地停留期间的旅游消费额,而并未包含旅游业得自于当地居民休闲消费的收入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统计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旅游业实际的直接经济贡献。换言之,依据这种统计数字去认识,难免会使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受到低估。这意味着,通过开展这方面的休闲研究,将有助于完善人们对我国旅游业实际经济贡献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强化人们对我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这一举措的理解。2关于business travel与leisure travel在这一对英文术语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leisure travel一语主要为北美地区的学者所使用;而在北美之外的其他地方,特别是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国家中,乃至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文件中,人们则极少使用“leisure travel”这一表述,而通常是代之以tourism或pleasure travel。众所周知,英文中的tourism一词始现于19世纪初年,最初的词义为“因消遣目的而外出他乡的旅行活动”。时至今日,该词作为一般日常用语(daily usage)使用时,在《牛津词典》等权威英文辞书中的释义,仍为“因消遣目的而出访他乡”(travel away from home for pleasure)的活动。只不过自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联合国对国际旅游统计所作的规范,该词在旅游文献中用作专业术语时,才将非消遣性的business travel也纳入了tourism的内涵(WTO,1995)。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对于非消遣性的business travel,国际文献中从不使用business tourism这样的表述。同理,对于消遣性的leisure travel,国际文献中也极少出现leisure tourism这样的表述,除非有关作者的母语不是英语。在我国,不论是在旅游学界还是业界,人们常常将business travel译作“商务旅游”。不可否认,在很多情况下,这一译称不无务实之处;但是严格地讲,在国际文献中,business travel一语实指相对于消遣性旅游活动而言的所有事务性出游活动,即本意为“事务性旅行”或“事务性旅游”。也就是说,其内涵除了包括实业界因商务目的而出访他乡的活动之外,还包括政府及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公务、出席会议等原因而外访他乡的差旅活动,以及一般民众出于家庭或个人的事务而外出他乡的访问活动。换言之,“business travel”=“事务性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各种因私的事务性出游活动”。这意味着,在参阅国际文献时,对于business travel一语的理解和汉译,人们应依据具体的上下文去确定,而不宜一概译作“商务旅游”。在另一方面,对于leisure travel常有国人照字面直译为“休闲旅游”,从学术规范上讲,这一译称未免欠妥。北美学者所惯用的leisure travel这一表述,其语义实为nonbusiness travel,亦即非事务目的的旅行或旅游活动。鉴于前面所述的原因,加之北美地区之外的众多英语国家中对此多是使用pleasure travel或travel for pleasure之类的表述,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术语的汉译中出现将“休闲”与“旅游”连在一起使用这种有欠规范的情况,笔者建议最好是使用“消遣旅游”这一汉语译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起,国内有些人所用称的“休闲旅游”,其实并非是指北美学者所惯用的leisure travel(李天元,2010)。如前所述,北美学者所惯称的leisure travel,实际上等同于nonbusiness travel,其中既包含观光旅游,也包含度假旅游,以及所有其他一切非事务性目的的出游活动。与之相比,我国国内有些人所用称的“休闲旅游”则并非是相对于business travel而言,而是相对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而提出的一个另类概念。出现这一用称的背景是有人认为,我国“观光旅游”已趋过时,“度假旅游”市场尚有待发育,因而提出应去另行发展“休闲旅游”。自2004年以来,“休闲旅游”这一表述在国内大有泛滥之势,甚至在一些专业的旅游刊物中也不乏其例。然而事实上,对于这种相对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而提出的“休闲旅游”迄今未见能为国人普遍接受的概念界定;在旅游业界实务操作的层面上,至今也无人能将这种意义上的“休闲旅游”有效地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加以区别。所以,尽管我们赞成学术自由,但对于这种既不能同国际接轨也经不起实践验证的“创新”概念,为了旅游学术的严谨,最好还是避免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3关于tourist gaze与nongazing tourismtourist gaze一语源自于约翰·厄里(John Urry)1990年出版的同名著作(The Tourist Gaze)。我国大陆地区的出版社在引进该书时,将其中的gaze直译为“凝视”,故该书的中译本也用称“旅游凝视”。台湾地区引进该书的时间相对稍晚,或许是受大陆地区中译本的影响,同样也是将其中的gaze译成了“凝视”,并将其中译本的书名用称“观光客的凝视”(叶浩,2007)。特别是,在我国内地近年来的一些旅游研究中,“凝视”一说俨然成了前沿性的热门话题,出现了不少以“旅游凝视”或“游客凝视”为题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周宪,2008;周雷,杨慧,2008;刘丹萍,2008),有些文章甚至将“旅游凝视”拔高成了“凝视理论”(刘丹萍,2007;胡海霞,2010)。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规范释义,“凝视”一词本意为“聚精会神地看”或“目不转睛地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8)。然而有一个基本的问题——作为汉语用词,“旅游凝视”究竟何意?对此,即便是汉语文字修养很高的人恐怕也难免会莫名其妙。对此,有人或许以为不足为怪,理由是,某人的汉语文字修养虽然很高,但不一定会通晓旅游领域中所用的专业术语。然而事实上,如同笔者前不久在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Joseph Chen教授沟通时得到的证实那样,tourist gaze一语称不上是真正的、为旅游学界和业界所广泛使用的专业术语。作为这一点的证据,自约翰·厄里同名著作的出版至今已逾20年,但似乎目前国际上的任何一部旅游辞典都不曾收录这一词条。实际上,约翰·厄里在该著作中所讨论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特点,即,当时人们主要是出于开眼界或饱眼福的目的特别是出于文化猎奇的动机而出国旅游,故而才创造了tourist gaze这一表述。正如曾担任英国休闲研究学会主席、现执教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托尼·维尔所明确指出的那样,“(过去),由于很多旅游研究的开展都聚焦于那类去异国猎奇的旅游活动,所以才有了tourist gaze这一用语”。换言之,约翰·厄里所用称的tourist gaze,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人通常所说的以饱眼福为目的的文化猎奇式“旅游观光”或“观光型旅游”活动。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到了今天,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间在文化方面的同质化倾向的日益明显,托尼·维尔指出:世界各地大量的实例表明,就当今国际旅游需求的潮流而言,在其中居支配地位的旅游活动类型已不再是tourist gaze,而是已经演变成了nongazing tourism,也就是说,如今全球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主流早已不再是以饱眼福为目的的文化猎奇式“旅游观光”,而是已经演变为追求务实性身心享受的“非观光目的的旅游活动”。认识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这一潮流变化,对于指导当今我国旅游业入境旅游业务的开展,无疑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意味着,作为旅游研究者,特别是就国际旅游业务的研究而言,人们所关注的前沿性发展应是nongazing tourism,即“非观光目的的旅游活动”,而不是过去所流行的tourist gaze,即以饱眼福为目的的文化猎奇式“旅游观光”或“观光型旅游”活动。鉴于本文的目的,对于这方面的详情我们在此不展开讨论,这里只不过是就此提醒国人应注意对tourist gaze一语的理解,以便作出能够信守其本意的汉译。无论如何,对于与tourist gaze相对的nongazing tourism,人们总不至于也会将其译作“非凝视旅游”,并因此又拔高出一个“非凝视”理论吧?4关于brand identity与brand imagebrand identity与brand image是国际学术界在市场营销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对术语。或许是因为不清楚这两个术语实为“一对儿”的缘故,我国旅游学界在讨论旅游产品或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时,几乎都是参照国内市场营销学界相关研究中的表述,将brand identity称之为“品牌识别”。然而,“品牌识别”这一汉语译称很容易误导人们对brand identity与brand image两者关系的理解。在汉语中,对于“识别”一词,虽然有时也可作为名词使用,但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8)中的规范释义,本为“辨别、辨认”之意,因而通常是作为动词使用。然而无论如何,“品牌辨别”或“品牌辨认”显然并非是brand identity这一英文术语所要表述的本意。笔者推测,我国学界中之所以会将brand identity说成是“品牌识别”,很可能是因为最初有人误将identity理解成了identify,而此后更多的人以讹传讹而致的结果。实际上,在brand identity这一英文表述中,其中的identity本为“自在之物”、“自在之相”或“本应自有的形象”之意。据此,对于brand identity,笔者以为,将其译作“品牌本体”似乎更能传达其本意。理由在于,所谓brand identity,系指该品牌本身应有的形象,或是营销者就该品牌意欲向消费者市场推出的形象——即有些学者所称的“投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品牌本体”一称,在逻辑上能更好地反映它与“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即“品牌本体” 与“品牌形象”这两者实为同一品牌的两个方面——对于生产者或营销者来说,品牌所代表的是该产品或该旅游目的地的自身特点;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所代表的则是该产品或该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换言之,“品牌本体”(brand identity)属于内部生产者导向的产品或旅游目的地形象,而“品牌形象”(brand image)则属于外部市场导向的产品或旅游目的地形象。正如研究品牌问题的著名专家艾克尔(D.A.Aaker)所明确指出的那样,不论是品牌本体(brand identity)还是品牌形象(brand image),所代表的其实都是有关该品牌的形象,只不过品牌本体(brand identity)所代表的是该品牌的自我形象或营销者理想的市场形象,而品牌形象(brand image)所代表的则是消费者对该品牌所实际持有的感知形象(Aaker,1996)。以旅游目的地为例,由于旅游消费者实际持有的感知形象与该目的地所希望推出的市场形象之间很可能会有差异,因此,营销者在为该旅游目的地打造形象方面,应注意随时了解目标客源人群对该目的地所实际持有的感知印象,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断定自己所希望树立的品牌形象与目标客源人群心目中所实际持有的感知形象是否一致。5关于the hospitality industry与the tourism industry/the travel industry对于the hospitality industry一语,国人长期以来多是将其汉译为“接待业”,然而问题是,不论是我国过去对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还是目前对标准产业的分类,连同我国旅游业内人士对相关业务的习惯用称,均不存在“接待业”这一称谓,因此这一译称谈不上是规范表述。虽然正如阿拉斯泰尔·M·莫里森(Alastair M·Morrison)所言,欧美地区(尤其是美国和英国)有不少业内及学界人士都将hospitality industry用作旅游业的别称,但事实上,人们对hospitality industry的理解和用法也多有不同。正如美国休斯敦大学希尔顿学院的奈基尔教授(Ronald A.Nykiel)曾指出的那样,“饭店经营者会将其解释为餐饮住宿业;餐馆经营者会将其描绘为以提供佳肴和良好服务为核心业务的美食行业;航空公司经营者则认为,向因公或出于消遣目的而离家外出的人提供旅行服务可能是对hospitality industry的最佳解释”。为此,他提出,“从面向离家外出的消费者提供其所需产品或服务这一宽泛角度去认识,上述所有这些认识虽然都不能算是错误。但就其广义而言,hospitality industry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夜总会、赌场、景点、演艺和娱乐等诸多行业”。根据奈基尔教授的这一解释,hospitality industry的内涵似乎确实与“旅游业”无异。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早在旅游业出现之前,hospitality industry就已经存在了。这意味着,就后来的情况而言,虽然hospitality industry的客源市场也包括异地来访的旅游者,但更直接涉及的客源人群往往是以“下馆子用餐”者为典型的当地居民。而旅游业的情况则与之相反,即,旅游业的服务对象虽然也涉及当地的消费者,但其基本客源市场则是离家外出的旅游者。所以,hospitality industry与旅游业之间的概念差异便在于此。在这个意义上,根据奈基尔教授所作的包容性解释,hospitality industry一称的汉译似乎应为“社会生活服务业”。对于the travel industry或the tourism industry,其汉语译称无疑都应是“旅游业”,只不过前者是北美所使用的习惯表述,而后者则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所习惯使用的称谓。最后顺便一提的是,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则是将旅游业称之为the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y。至于这一称谓中何以会采用travel and tourism这一重复性表述,有些人或许会有自己的解读,甚至是望文生义的猜测;但是,按照集学者、实践者于一身的著名旅游营销专家维克多·密德尔敦的分析和认识,travel and tourism这一称谓的使用,其实完全是出于表达习惯或语言上口的缘故,因此与the travel industry或the tourism industry这些说法相比,“不存在概念上的差异”(Middleton,1994)。所以实际上,the tourism industry=the travel industry=the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y=旅游业。
参考文献:
[1]Aaker D A.Building Strong Brands[M].New York:Free Press,1996.
[2]Mathieson A,Wall G.Tourism: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M].Harlow:Longman,1982.
[3]Middleton V T C.Marketing in Travel and Tourism(2nd edition)[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1994.
[4]Pike S.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s[M].Oxford:ELSEVIER,2004.
[5]Robert C M.Tourism education:its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Education,1979,3(2):4962.
[6]Urry J.The Tourist Gaze——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M].London:Sage,1990.
[7]WTO.Implications of the WTO/UN Tourism Definitions[M].Madrid:WTO,1995.
[8]阿拉斯泰尔·M·莫里森.旅游服务业市场营销(第4版)[M].李天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胡海霞.凝视,还是对话?——对游客凝视理论的反思[J].旅游学刊,2010(10):7276.
[10]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6):9195.
[11]刘丹萍.旅游凝视——中国本土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2]李天元.关于旅游科研的几点刍议[J].旅游学刊,2010(10):56.
[13]李天元.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旅游科学,2007(4):17.
[14]奈基尔.饭店与旅游服务业市场营销(第3版)[M].李天元,主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5]托尼·维尔.休闲和旅游供给:政策与规划[M].李天元,徐虹,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16]叶浩.观光客的凝视[M].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Abstract: ESP, different from EGP,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on lexicon and syntax.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commonly-us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ESP texts after analysis of these language features.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Key words: ESP;language features;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08-01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在不同领域的国际交流也日益深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英语学习的行列中,然而,普通的日常英语却无法满足各个不同行业及领域的专业要求,因此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应运而生。本文根据专门用途英语自身的语言特点,阐述了一些对应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帮助广大专业用途英语译者翻译出准确,客观,流畅的译文,更好地为各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服务。
1 专门用途英语语言特点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英语语言领域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领域相关的英语。虽然每个学科存在差异,但不管哪一学科,都旨在阐述本学科领域的概念,理论及实验过程等严谨,客观的内容,因此在词汇层面都具有客观,准确,明晰和简洁的共性。这些词汇层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和半专业词汇。每个学科都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词语含义精确但相对狭窄,专业性非常强。例如科技英语中的一些术语:spindle主轴;bunker燃料舱;hookup电路耦连。半专业词汇主要是指通用英语中存在的词汇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与其在通用英语中的含义,例如:商务英语中offer要约;protest拒付等。这些词汇在通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不同的专业领域的含义都大不相同。第二,名词化倾向。名词化主要是指用一个名词来代替其相应的动词,形容词或从句。名词化被看做是能使句子更加客观,严谨,准确而简练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三,模糊限制语的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主要出现在经济,社会学,和科技类论文中,这类限制语的使用既表明了作者严谨的态度以及为保证命题表述精确度所做的努力,又体现了尊重读者的礼貌态度。
ESP的句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ESP多表述客观事实或某一特定领域的原理,实验过程,结果,商务合同,法律条文等客观性强,逻辑严谨的内容,所以多用较长的句子或复杂句。比如在法律英语的一些条款中,为阐述清楚准确,说理完整,多用长句。第二:ESP的另一大句法特点是陈述句的广泛使用。陈述句主要用来解释原理或过程,说明原理,陈述所获研究成果等,语气客观,平实,不强调个人的感彩,所以使用频率很高,特别是在法律英语和商务合同中。
2 专门用途英语汉译策略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ESP的语言特点,笔者提供了相应的汉译策略。
2.1 专业术语及半专业词汇的翻译 理解专业术语难度较大,所以在翻译术语时必须充分理解原文内容,再结合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根据原文的语境来找出术语的含义,必要时需查询专业词典。但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光靠专业字典不能解决问题时,应咨询该领域专家的意见,以得出正确的译文。例如在新兴的微机电系统领域,有一个半专业词汇为mask,专业字典里没有其对应的含义,所以需要仔细推敲其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并咨询相关专家,最后译为“掩模板”。
2.2 针对ESP原文中名词化的现象,在汉语中无相对应的名词表达时,可以采用转译法 也就是将原语中的名词转换成另一类词类,如相对应的动词,形容词等。例如:The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 machine needs some knowledge of its performance. 译为:操作电机需要懂得电机的一些性能。此句中名词operation做主语,而在汉语译文中则转译为相应的动词。转译法不光用在词汇上,也可以用于句子翻译,例如被动态的汉译,当汉语中不需要或没有相应的被动表达时,译者可以将被动式转译为主动式。例如:Tool steel is hardened and tempered mainly to increase its hardness. 译为:工具钢进行淬火和回火只要是为了增加硬度。
2.3 分译法 在ESP中,长句与复杂句的使用非常频繁,但在汉语译文中不一定都要以原有的长句形式出现,对一些过长的句子或主从句联系不太紧密的句子可以采用分译法,把原有的长句分译成几个短句,以达到逻辑清晰,释义明确而条理清楚的译文。例如:The classical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of smelting the oxides with carbon in the presence of a fusible slag are not applicable to the range of rather rare elements about which this section is written, if the metals are required in pure condition. 此句含有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状语从句,而且主句过长,如果直译,势必造成理解不畅,所以需要采用分译法。译为:传统的冶金过程是用碳将易熔渣中的氧化物溶化,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生产本文所提到的这些稀有金属元素,尤其是需要获得纯净金属时更是如此。
3 结语
随着全球各国各领域交流的不断增多,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还存在着不足,希望本文中对ESP语言特点的归纳,分析以及所提供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我们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汉译,帮助译者译出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规范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谢建平.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严文.经济管理专业英语翻译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9(4).
关键词:国际; 商务合同; 翻译原则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have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thus we need to sign and write more and more legal documents .Business contracts are very important as a media .Business contracts are legal documents and are binding on both sides. Small errors in contract will caused huge losses .This paper lists a lot of examples to analysi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 translation , hoping to be of help.
Keyword: International ; Business contract ;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力日趋激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它国经济交流越来越多,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与国内经济不同,国际经贸活动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因此需要一个媒介来促使双方达成共识.国际商务合同作为媒介的作用突现出来。
合同,也叫契约,“契”意思相投或相合,“约”是用语言文字互相遵守约定,合同是指自愿订立共同遵守的条件,合作共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contracts referred to in this law are agreements between equal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altering and terminating mutual civil rights and obligations〕。而国际商务合同作为其中的一种,也具有合同具有的一般的法律特征。对一国而言,国际商务合同也指涉外合同,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合适适用的法律。我国国际商务合同法有以下几类: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2,合同;3,来件装配合同;4,融资租赁合同;5,合资经营企业合同;6,劳务合同;7,国际技术咨询服务合同;8,国际借贷合同;9,国际土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10,外包合同;11,服务合同;12,风险投资管理协议;13,股权转让协议。此类合同都是涉外交易性质需要英汉两种版本,因此需要翻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翻译时应该注意的方面。
一?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商务合同是依法成立的法律文件,有其特殊的文体特征。所谓“文体(style)”就是指人们使用语言时,会根据一定的交际内容,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来选择一定的表达方式,即语言风格,这种风格既要适应交际对象也要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根据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1962)年的分类,合同属于庄重文体(the frozen style),是各种英语文体中正式程度最高的一种。总体来说,这种正式性体现在内容的专业性,语言的严谨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或者攥稿时,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把握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1?词汇特征
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体,在选词方面应该做到严谨,准确,规范,不能添加任何感彩,要能准确无误的表达出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双方的要求。
(1)?多用大词(Big word)
我们在选择词语时,要尽量选择正式规范的词语,俗语,俚语,方言,日常生活用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例如:“In convening a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 notice shall be dispatched to shareholders。”[1]显然句子中的convening和dispatch比同义词holding和spread out更为正式。
(2)?多用商务法律术语
为了保持合同语言的规范正式性,我们有时宁愿牺牲语言的流畅性也要确保语言的严谨庄重性。国际商务合同本质上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有的商务法律专业术语。例如:“imputed negligence (转嫁的过失责任)特指可向与行为人有利害关系的人或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追究责任的过失。”商务合同中这类狭义的法律专业术语不以大众是否理解或接受为转移,它是商务合同语言准确表达的保障。还有一些介词短语,“in accordance with ”,“whereas”,“subject to”等等词组和搭配已经是商务合同专业术语的一部分了。
( 3)?多用外来词和古体语
国际商务合同中还有一些外来词和古体词作为专业术语。外来词有不少源于拉丁语或法语,它们的意义比较稳定,可以精确地表达概念,例如:ad valorem duty (拉丁语)从价(关)税,bona fide holder (拉丁语)汇票的善意持票人,pro rata tax rate比例税率(拉丁语,即proportional tax rate),insurance premium per capita (拉丁语)人均保险费,force majeure(法语)不可抗力。商务合同英语具有古体特点,主要标志是古体词语的使用。古体词(archaism)是一种具有鲜明文体色彩的词汇成分。虽然这类词语在现代英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极少使用,但在商务合同等法律文体中,却大量出现,充分体现出严肃的文体风格。合同英语最具特色的古体词形式当数自由词素where、here和there与in、by、with和after等构成的复合副词。如:here +介词:如,hereto,hereof,herein,hereinafter等。这里here相当于this,指本文献、合同或有关文件,因此,“hereto”(本合同)相当于to this,依此类推。
2?句式特征
(1)?常用长句,陈述句,条件句
商务合同中的句子与普通英语句子相比,句子长度,结构和使用从句的连贯性要复杂的多。为了避免遗漏或误解,因此在合同文本中有很多的限定词,修饰词,定义以及复杂状语,所以句子较长。有时,一个条款的解释或一个句子就能成为一段。为了使合同双方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会经常使用一些复杂的重叠的状语。在合同中常用陈述句和条件句,而感叹句和疑问句等几乎不被使用,这是因为前者语言平实客观,能更准确的反应事实。陈述句多用来描述,阐述和作出说明或判断。条件句多用来描述买卖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应该采取的措施。
(2)?多用插入语
在商务英语合同中,较多的使用插入语对句子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或者强调。如:“The buyer must, whenever he is entitl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for shipping the goods, give the sufficient notice thereof .”句子中的“ whenever he is entitl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for shipping the goods”就是插入语来对句子内容作出更详细的说明。
二?商务合同翻译的标准
商务英语合同翻译虽然和普通英语翻译有很大的差别,但本质上还是一样的。笔者认为刘法公先生提出的“忠实(faithfully)?准确(exactness)?统一(consistence)”则从根本上适应了商务英语这一特性。忠实,即准确的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表达出来,不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但要求信息内涵上的对等。准确,即再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做到概念表达确切?物与名所指准确,数码与单位所指精确,准确是商务英语翻译的核心。统一,即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译名?概念?术语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统一,不允许将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变换译文。
三?商务合同翻译的原则
商务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应用的文体, 它具有用词准确、正式,句式严谨、规范,文体结构固定的特点。而且大量使用法律词汇,来显示合同的正规、庄严、准确规范以及威严的语言特色。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语言功底,还需要了解必要的翻译原则。这样才能翻译出合格的译文,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
1?译文准确严谨,忠实原文
鉴于商务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严格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所以“丝毫不允许语义的模凌两可而使人误解,被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它即使牺牲文字的流畅性也必须保持原文的忠实性。”否则,对原文意思的曲解,会造成严重的商贸纠纷。此外,商务合同中有许多法律术语和专业术语,在文本中有特定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翻译时要严格的贴近合同所涉及的专业性内容,准确根据已有的商贸专业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来翻译文中的词,而不是仅仅借助英汉词典,翻译出模糊的句子或文章。例如:“The China shall bear all relevant taxes and levies upon the personnel by Chinese Government ,whereas the Employer shall bear the same imposed upon the personnel by the government or by an agency or by an official body.[1]此句翻译为:“中国政府应负责缴纳中国政府对人员所征收的一切税金,雇主应负责缴纳项目所在国政府对人员所缴纳的一切税金。”句中的“shall”是法律词汇,相当于我们汉语中的“应当”,“必须”。句中还有两个关于“税金”的单词,taxes 和 levies。其中tax在表示“税”时,主要强调money taken compulsorily by the government or by an official body to pay for government services;levy作为名词,主要表示一种“征税”的行为,即money which is demanded and col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or by an official body。[1]所以,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清这两个单词的具体意思,千万不能混淆所给,模糊翻译。例如:“The contract is concluded in case of acceptance of the offer.”其中acceptance 和offer平常译为“接受”和“提供”,然后在商务合同中是专有术语,应译为 “承诺”和“要约”,所以译文为:“要约一旦承诺,合同立即订立。”还有一些缩略词(FOB ,CIF等)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能主观臆断,这样才能保证译文准确严谨,忠实原文。
2?译文具体清楚,用词严密
鉴于商务合同所使用语言都属于法律语言范畴,多是法律词汇,以显示合同的正规?严谨?规范。所以,我们在选择词汇的时候不能选择一些有歧义的或有多重意思的。例如:“As to the steamer sailing from Shanghai to Los Angeles, we have bimonthly direct services.”[2]句中的“bimonthly”可以指“两月一次或一月两次”,这个时候就会给对方造成误解,是绝对不允许的。例如:“We wish to confirm our telex dispatched yesterday.”句中的“yesterday”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这里用不合适。我们应该使用具体的时间,如:“We confirm our telex of May 20, 2014.”还有一些时间和金钱方面的翻译,要做到翻译时具体清楚,切不可想当然,而丢失了一些重要信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Terms of Payment :The Buyers shall open with a bank acceptable to the Sellers an Irrevocable Sight Letter of Credit to reach the Seller 30 days before the month of shipment , valid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 until the 15th day after the month of shipment .”[1]翻译为:“付款条件:买方应由卖方可接受的银行于装运月份前30天开立并送达卖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至装运月份后第15天在中国议付有效。”此句是合同中关于支付的条款,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时间,我们应该看清具体介词,进行具体清楚的翻译。
3?译文完整规范,达意通顺
所谓完整规范,达意通顺,就是把理解了的内容用合乎合同要求的规范语言与形式表达出来。合同文书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其整体结构已经相对固定,大体由标题?前言?正文及结尾组成,而且正文中的各个条款也相对固定,只需做稍许改变。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已经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定及词语。例如:“documentary bill at sight ”可以翻译为“即期付有单据的票据”虽然表达的意思符合原文意思,但是概念模糊不清。因为“票据”本来涵义就十分广泛,而在商务英语中的“票据”大多数指“汇票”,因此可译为“跟单汇票”。而且中英文在语言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中文结构较为松散,英文结构较为严谨些,这些都会造成文章不通顺。再者,商务合同的条款本来就比较繁琐,翻译时要首先弄清全文,在弄清各个条款之间的内在联系,切不可拘泥于原文的句法和条条框框,来达到译文的条理清晰,通顺。切不可像初学者一样,不加斟酌,生掰硬套,致使译文更加晦涩难懂。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物流英语;语法特征;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increasing business activities between countries promote the rising trend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Logistics English shows its special importance. The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logistics English need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logistic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logistics English and puts forwar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logistics English; grammatical featur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物流行业在各个国家中已经构成了一个蓬勃的全兴行业,诸多国家与地区已经相继将其规划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下,物流行业已被归到十大振兴规划产业当中,变成我国重要行业,正逐渐实行国际化。在国际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下,诸多物流专业名词和术语时常通过英文的方式出现于商业文件当中。通过长期发展,国际物流英语已经变成专门用途的英语,具有本身的语言特征,具备专门的语体特点。
1 国际商务英语中物流英语的语法特征
1.1 物流专业术语较多
国际商务英语中涵盖物流层面的专业术语较多,在国际商务中可以通用,所以对所有词句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够真正了解国际商务内所有业务的关联,这对不同国家相互间在贸易以及物流方面的互通十分有利。自从我国颁布了物流标准以来,就详细规定了物流业务中的相应属性。对于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专业词汇翻译而言,则需将相应国家的标准当作根据,从而能够令物流专业术语相协调,业务人员也能够依照相同的标准给予操控。例如,涵盖到物流基本业务的一些术语,配送distribution,托运人shipper,接收人recipient,供应链supply chain,库存inventory等。并且,在物流技术与业务持续更新下,还产生了诸多物流专业词汇,例如条形码扫描技术bar coding and scanning,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等。随着物流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也引发出诸多与智能化有关的专业术语,例如:自动配送系统automatic distribution system,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动态监控dynamic monitoring等。对于新衍生出来的物流专业术语而言,在翻译和实际使用中应当更新知识,了解句法的意思[1]。
1.2 广泛使用缩略语
缩略语作为国际商务英语内物流英语极为关键的构成方法,具备了使用便利、简单、较易理解的特质,所以在物流英语内大量使用了缩略语,具体方式包含了首字母缩略词、截割词、部分缩略词等。首字母缩略词是通过短语内的所有单词的首字母形成的首字母缩写词,这成为了物流英语词汇内重要的构成方式,有的缩略词包含两个构成方面,其一,前端赘龅ゴ实乃跣从胱钪找桓龅ゴ实耐暾构成,例如美国海关舱单的申报费用Automatic Manifest System charge进行缩写时则为AMS charge。其二,通过第一个单词的完整方式与接下来几个单词的缩略方式结合而成。截割词则为对构词字母偏多的单词依照发音方式分成几个大写字母的单词,例如金额amount的缩略词则为AMT。
对于国际商务贸易而言,还会涵盖到与物流相关的货币以及货物的计量单位,这些均透过缩略语进行表述,例如人民币则为CNY,英镑是GBP,公斤是kg,吨为t等。
1.3 名词化短语与结构偏多
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英语源于经济与科技的进步,所以诸多专业词句在结构方面均为科技性文体,大多使用了名词连用的合成词构造。名词连用构造则为名词+名词的方式,具体则为诸多不变形态的名词后接上名词中心词,不变形态的名词则为这些名词中心词在前置方面形容词的修饰语,在英语语法结构中被称作扩展的名词前置修饰语。
对于物流英语专业词汇而言,名词化短语能够令语言构造更加简单,以免产生过多的从句构造,在国际商务实践中能够令沟通更加便利。例如报关customs declaration、运输单据shipping document、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班轮运输liner transport等。对于物流合同条款而言,也使用了这一名词结构,应当对所有名词化短语与结构在涵义方面通过专业的方向进行理解和翻译。例如:“The shipper is responsible for complying with all packing requirements and appropriate marking and labeling of the package, documentation, as well as with all applicable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laws, regulations, ordinances and rules”,此段话中对于托运人的衣物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可以翻译为托运人要遵守所有包装标准的衣物,正确标注包装与文件,并且须依照所有相应法律条例执行。在此句内使用了诸多名词性短语及名词化结构,例如:packing requirements、marking and labeling。
1.4 跨学科与行业的词汇较多,产生诸多新词
因为物流行业归于新兴行业,在国际商务范畴中存在诸多业务涉及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仓储、配送及包装等跨行业、学科的词汇,例如磁悬浮列车:maglev;国际运输内的直达运输:through tranaport;集装箱货运站: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s;保税仓库:bonded warehouse;报关程序内的承兑交单:document against。对于物流技术的使用而言,还应当涵盖到机械装备等一些专业词汇,例如电缆吊线夹板cantilever、旋臂起重机jib crane、带式输送机belt conveyor等,所以在解释物流英语行内的专业词汇时,应当大量涵盖到所有行业的专业词汇。
依照词汇学的理论来讲,词汇自身则为能够不断引发新的词汇。物流行业是全新的行业,在国际商务当中的物流技术更加为持续更新的产物,所以在物流的所有环节当中均衍生出诸多新词汇,例如: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在新出现的词汇当中,有些是透过复合方式衍生的,有些是新创造出来的,还有的是对旧词汇给予全新的含义。想要较好地理解且掌控这些新词的真正意思,则应当在平时随时关注国际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尽快做到对词库的更新[2]。
2 国际商务英语中物流英语的翻译策略
2.1 以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与渊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为根基
物流英语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包含了诸多专业与学科,主要涵盖到物流管理、关税、仓储、包装、交通运输、装卸、流通加工等方面,包括管理学、互联网、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学、文学乃至法学等不同专业的词汇与术语。所以,翻译人员不但要具备雄厚的英语专业基础,还应当具备充足的物流知识。如此才可以真正读懂相应的文献,了解物流术语,从而依照上下文进行正确的理解。
比如在翻译It is obviously out of question to effect two shipments of crude oil by the end of October时,一旦译成十月底发运这两船原油显然是办不到的。则会与真正的意思迥然不同,这是由于“out of question”与“out of the question”属于两种并不相同的意思,前一个意思是“不成问题”,而后一个意思则为“办不到”。所以,如果没有坚实的英语专业基础,则会在翻译时出现错误。
比如对于total一词而言,其本意为总额、总数,可是在物流当中则被翻译成“理货”,意思是在货物的装卸当中,与货物运输的票据进行对比点数,查看是否存在残缺现象,进行核对和标注,对包装进行检查,并现场进行签证。第三方物流的正确译法则为“third-party logistics”,假如翻译成“third-part”则为“第三部分”。所以,在翻译时,应当积极主动了解相应的物流知识,提升语言在理解方面的能力以及在翻译方面的品质。
物流英语翻译不但属于中西文化的沟通,还属于对具备这两种文化的读者运用文字给予的交流。翻译人员需要熟知将英语当作母语的国家在社会中的文化,比如宗教、经济、科学、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民族习惯、军事、外交、科学等方面。只有真正进行分析,才可以深切体会原文,感受中英文化的差别,以此了解原文所要表述的内容。显而易见,汉语词汇的意思十分严谨、精准、固定,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英语在词汇的意思方面则较为充裕,追寻语境,上下文具备较强的依赖感,独立性较小,两种语言在词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被文化差异所影响,中国人大多通过综合的思维方法追寻形象及整w,加强主体性。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其大多通过分析性思维方式,偏向抽象、个体,重视理性与客观方面的意识。例如在汉语词汇中的“码头”在英语中则具有各种说法,比如“landing, shipside, dock, pier, wharf, jetty, marina, quay”,西方文化更为偏向以个体出发,透过各种词汇传达功能有别的码头[3]。
2.2 以用词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为原则
物流英语翻译是对物流活动提供服务的,物流英语语言存在规范性与严谨性的特征。物流翻译的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物流英语语言的两大特征,才可以有效展现出原文在精神方面的实质,以此令英汉版本展现相应的功能,且完成了最终的交际。物流活动在合同文书内涵盖的时间、金钱、规格等数据,如果处理不正确,则会为交易双方造成严重的损耗,因此物流英语在翻译时必须做到规范和严谨。这是指以专业词义为根基,真正了解原文传达的语境,让人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对于“Party B shall be unauthorized to accept any orders or to collect any account on and after Demcember 15”的翻译,则需译成“自12月15日开始,乙方已经无权接受任何定金或收据”。对于这一句话的翻译而言,英文运用“on and after+时间”,这一双介词短语实则指的是包括当天日期以内的时间,因此在翻译时应当说明自12月15日起。
在物流互通当中,金钱翻译较易产生一些错误。$不但指美元,还指其他国家乃至地区的货币,相互间由于具备了较大的差别,在翻译时可以将US$译成HK$港币,一定会对交易双方带来庞大的损失,形成贸易纠纷。
因为英语在名词中有单数与复数,进行翻译时,假如未严格分析,则会翻译错误,特别在物流活动当中,比如“exports”与“imports”可以翻译成“进出口额”及“进出口商品”而“export”及“import”则翻译为“进出口业务”,“import”与“export”的意思是“进出口业务”,“shipment”是装船,装运的意思,而“shipments”则是“装运的货”的意思。
2.3 加强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灵活掌握翻译的内容
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英语,虽然包含诸多专业性的词汇及短语,进行翻译时应当加强文本的规范性,可是物流英语自身也属于一种英语语言的传达方式,词汇以及短语处在十分灵活且稳定的辩证统一方式。特别对于超语言环境而言,物流英语的使用中也会具有词句意思不精准的状况。翻译时可以依照意思而表达出其中的内涵,且忠实于原文含义。可是对于物流英语而言,时常会产生相同单词在不同逻辑关系乃至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从而需要加强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灵活掌握翻译的内容。例如对于物流中的shipping一词而言,在物流实践中具有较多的含义,而在shipping agency里则为船务的意思,在shipping label内则为运输的意思,而到了advanced shipping notice里则为运货,对于shipping location而言则为发货[4]。
2.4 加强物流语境内的英汉差别
在翻译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英语时,则需注重英汉词汇的差别,不但要正确传达出英文原本的意思,还应当依照汉语传达的形式对翻译的句子构造进行二次转变。例如在英语中,会把定语或状语进行后置,假如直译则无法与汉语意思相符,所以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把后置问题进行转变,主要包含了转换成汉语的主谓结构或颖龉乖臁1热纭The invoice date begins the credit term cycle, and payment for transportation charges is due within 15 days from the invoice date.”其中的from the invoice date则将时间状语后置,假如直译则与汉语意思有别,所以翻译时需要把这方面给予前移,把原句转换为主谓结构,从而应当翻译成“付款期限自发票日期开始计算,运费应在发票日期起15个工作日内付清。”
总而言之,翻译作为人和人相互间透过介体而执行跨文化、有目的地交际。从而需要翻译者依照翻译功能目的论,且融合文本的类别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学习把握物流词汇和特点,挑选适宜的翻译方式,对物流从业人员具有较大的提升,清除了跨文化交际引发的问题,从而加快我国物流业在国际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蒋文静. 浅谈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J]. 英语广场,2016(2):43-44.
[2] 拓葳. 新时期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探析[J]. 英语广场,2016(8):39-40.
从事社工行业已经两年,在社区访谈工作上虽有经验,但是不系统的总结过,也非常想向其他同工学习他们这方面的技巧,因此报名了在蛇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举办的社区服务领域培训沙龙第34期社区访谈技巧,在这期培训中获得了不少访谈中遇到的困难的解决方法。
培训开始时,主讲老师唐钺让我们模拟一个社工走访社区居民的情景,我参与了这个情景模拟中的居民扮演,在这个情景模拟中也许是职业病的缘故,让我太过投入,非常的配合社工的走访,让社工的走访过程一帆风顺。情景模拟结束后,唐老师和其他的资深社工都对这次模拟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一是社工介入时候的打招呼方式,二是社工在同时走访多位居民时要兼顾每一位居民,三是维持对话中不能一味的迎合居民的想法,最终导致对话被居民牵住而遗忘了走访居民的目的的初衷,三是面对居民现场提出的困难,涉及到居民家庭隐私的不应该立即或者详尽的给予建议,反而应该提醒居民这些对话涉及到了其家庭隐私是否在此时此地还应该继续,四是如果是带有孩子的居民,不能只是和家长谈话,还应该注意孩子的言谈举止,五是谈话中要有同理心,这有助于建立社工与居民的信任关系。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对于访谈的注意事项和原则,唐老师都为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唐老师强调,走访中的语言要尽量通俗,避免出现过多的专业术语,以防居民听不懂而解释半天,还现场收集了平时社工们经常不经意就在生活工作中脱口而出的专业术语,投射、督导、案主自决、同工等都榜上有名。
关键词:妇产科 医患纠纷 沟通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25-01
1 妇产科的特殊性
1.1 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妇产科的医疗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产科危重症更往往缺乏预见性,病情复杂,变化快速,医生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并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甚至起死回生的效果。否则,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可能涉及能否保留生殖器官,维持生育功能的决策,直接影响患者日后家庭生活,故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危险性都有迫切了解的愿望,这就要需要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与他们达成共识做出适当的决策。
1.2 疾病的特殊性。妇科的肿瘤,有其特点,宫颈癌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卵巢癌往往发现已经是晚期,需要比较大的手术,甚至化疗,预后不良;妇科良性肿瘤往往发生在生育妇女,严重影响生育功能,生活质量,可以反复发作,需要反复治疗。对这些疾病,医患之间需要反复沟通,患者知晓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及远期风险,与医生共同决策,密切配合,才能长治久安。产科患者大多数在正常状态,不是疾病。
2 医患沟通中常面临的问题
2.1 医患沟通用语欠妥当。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用语欠妥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跟患者陈述病情时使用专业术语过多。由于不同的患者文化水平不一样,并且医学专业术语相对难懂,当实习医学生使用过多专业术语向患者陈述病情时,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不甚理解,甚至产生误解。这不仅会影响沟通的效率,还很可能会产生医患纠纷;另一方面是陈述病情时出现错误的表达。当医生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时,很容易会说出诸如“我们不能再做得更多了”、“你是否希望我们去尽一切可能”、“撤掉设备吧”等话语。这些话语不仅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还造成患者对其误解,甚至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2.2 避免专业术语,注意表达准确。在进行医患沟通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考虑患者对医学的不熟悉程度,沟通时尽量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代替。做到自己与患者都能清晰地了解病情。另外要注意表达用词的准确性,当面对病人时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开口前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用最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妇科实践中的医患沟通
3.1 首诊沟通的重要性。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让患者就诊开始就感受医生的充分关注,知晓自身的诉求能够得到医生理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体现对患者的关切之情,尽可能从患者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沟通的目的是使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达成共识,共同承担责任,实行医患双赢。如子宫肌瘤患者,有许多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孰轻孰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年龄,治疗愿望,生育要求来决定,需要医生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询问病情,了解过去治疗,结合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病情,根据医疗条件,告知患者方案利弊,与患者商量治疗措施。医生在沟通中体现医疗水平,促进自身深入学习医疗技术;患者在沟通中体会医生一切为患者着想。充分的沟通促进了相互信任和理解,使治疗方案制定更加合理。即使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医患双方都有心理准备,使医患冲突的风险降低。
3.2 妇科不同场景的沟通。妇科以手术为主,手术前后的充分沟通,至关重要。对手术的决策,需要患者理解和配合。医生需要根据医学原则和规范,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需要,与患者商量,以做出更适当的治疗决策。如子宫肌瘤的治疗,是切除肿瘤,还是保存子宫,是腹腔镜,还开腹手术,需要使患者知晓各种方法的疗效和风险,使患者充分理解目前医生能够做到的程度及可能遇到的风险,让患者深思熟虑,以决策者的角色和医生取得共识,一起决定手术方式。恶性肿瘤,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坏消息,医生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传达,说明治疗方法,预后,并且进行鼓励,给予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必须进行手术的危重患者,需要尽快准备手术,需要向患者,家属充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紧迫性,风险性。对于暂时没有手术适应症的妇科疾病,需要病情稳定以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更需要向患者家属解释流程,取得理解配合。对于症状不典型,罕见,合并症疾病,目前医疗条件限制的疾病,医生需要组织医院会诊,医院外会诊,积极推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坦诚,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会诊情况,说明病情,下一步诊疗措施,告知医学的未知数,没有办法解决的,告知医学发达国家也不能解决,医院和医生不是包治百病,使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有客观的期望值,能够积极配合,不是一味焦虑,埋怨。任何治疗都是有连续性,疾病需要定期随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一直在关心他,牵挂他,对病情有整体把握。这样对患者的了解会越来越充分,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也是越来越充分,健康因为沟通而达成,医学因为沟通而促进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月丽,魏琳,王萍.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出现医患沟通障碍的探讨.中国医疗前沿,2007,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