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标准的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简述
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亦称课时教案,“是指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理念,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诸要素(目标、内容、人员、方法、技术等)进行优化组合,而实际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
随着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施和深化,英语课程标准已走进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生活,但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影响却依然不大。本文从标准陈述、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三个维度,对2013年参加郑州市“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比赛的163份教学设计进行统计,得出下表结果:
从上表结果可看出:
1.从上表中标准陈述这一维度,具有标准陈述的教学设计共44份,占总数的27%,其中标准陈述准确的仅占33%,是总数的7%。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占67%,占总数的20%。这些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大多数是直接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涉及一、二级的分级标准的重复,并没有根据具体教学进行选择。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不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2.163份教学设计中具有评价活动方案的占总比例的75%。然而,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能够评价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仅占8%,是总数的6%。大部分的评价活动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见下面三个评价活动方案案例:
案例一: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应当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在评价上主要采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和课堂随机观察等途径。
案例二:(1)自我评价。有效评价要求学生投入。这种投入使他们进行反思,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并看到改革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的评价,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2)互相评价。(3)教师评价
案例三:注重生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一百六十三份教学设计中全部都有课时目标设计,而且目标设计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与课程标准一致的教学设计方案占总比例93%。其它课时教学目标陈述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而10份具有合理评价活动方案的教学设计均来自这152份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合理的评价活动方案来保障目标的有效达成。
通过上述统计可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对课程标准的实施还处于生搬硬套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格式的分析来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其理解,进而帮助读者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深化对标准的理解、实施,以助于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二、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崔允指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思考上述三个指标。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案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1)课题:
(2)相关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5)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设计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也必须要具备上述5个方面内容。尤其是第(2)、(3)、(4)、(5)项内容。在设计这四个项目内容时,要注意它们和以往传统教案的区别。林荣凑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和基于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如下表:
结合以上可以得出,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征:
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课程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四个项目内容。
2.在陈述课程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把分级标准内容原班不动地照抄一遍。而是要根据课程纲要、单元纲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课时教学内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另外,课程标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文字,需要对其进行分解。
3.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抽象性,小学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学年/学期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纲要)――单元目标(单元纲要)――课时目标”的层次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再根据课程纲要制定具体的单元纲要。最后要根据单元纲要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够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4.在设计评价活动方案时,要根据“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在一中的三个评价活动方案都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要素
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要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要素。下面是方案包含要素:
一般项目:课题、班级、科目、时间、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长等;
课程元素: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活动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
其他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时教学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境,选择方案要素,进而设计合理、可行、有指导性的方案。
(三)样式及案例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样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年龄、教学实践经验、价值观等的差异可以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样式。总的来说,方案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只要能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何样式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下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案样式案例部分内容,在此列出,以供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案。
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教学目标、要求:(1)借助图片、板书和班班通,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 Sundays? I often do homework, read books and watch TV.并能正确朗读和在游戏中灵活操练对话。(2)根据调查问卷,能同伴合作创编至少4句的对话。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PEP第五册教材Unit 2的第五课时,课型为对话课。谈论话题是周末活动。学生已在第四课时学习了Saturday, Sunday, do homework, read books,watch TV这几个词汇,同时还能听、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I often…,但还不能灵活地替换关键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能在创设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对话。另外,本课Let's try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易混淆,需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细听录音,独立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为对话的教学进行铺垫。
教学评价方案:(1)任务一: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设置“魔盒”游戏和头饰扮演,让学生对所学对话反复操练。(检测目标1的达成)(2)任务二:设置问卷调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调查,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创编至少四句话的对话。(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略)
(四)评价
评价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指根据评价指标,科学地对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时需要关注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可实施性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性等方面。一份好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应当是规范、完整的,所采用的内容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语言应该简练明确,另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教学。下面是一份方案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三、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对基于标准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考,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最终走向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本文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形式、评价的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方案的认识和理解,走出传统方案的一些误区。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
[2]周建平.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9.
[3]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6-188.
[4]崔允.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J].教育研究,2009,(1):74-79.
关键词:教学 教学目标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69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阐述。因此,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给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等一系列过程。但课程标准仅仅从宏观上进行了规定,缺少微观上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把一条条“标准”分解并转化为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将其中的内容标准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进而依据教学目标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以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例,来谈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一、将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表述
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主体指向必须是学生。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要可测量、可观察。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尽量选用含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表现程度:指预期学生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二)将课程标准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步骤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阐述: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如何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第一步:剖析关键词
从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行为动词:说明;核心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第二步:扩展核心概念
据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结合教材,界定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点,对核心概念进行扩展。形成核心概念体系: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第三步:扩展行为动词
将课程标准中另一关键词:“说明”,对应扩展后的核心概念体系中的每一条内容,扩展为不同的行为动词。“说明”对应地扩展为“列表归纳”“描述”。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扩展后的行为动词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这一步是教师教法的具体体现。对应扩展后的每个行为动词,发生的条件为“通过问题引领、自主阅读、动画演示”,“通过观看动画”。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用于考量学习表现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见表)
通过上面5个步骤,“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被分解成具体的2条内容组合,将上面的2条组合用简洁的语言串起来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确定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引领、自主阅读、动画演示准确列表归纳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通过观看动画用语言较完整描述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二、将教学目标实施于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堂实施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这节课上,抽象的内容通过动画演示一目了然,化解了难点。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逐渐深入。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心领神会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教师们再也不能说,“我课教得很好,只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习”。我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进行小结巩固时,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生物小剧,这个表演剧太精彩了,台上的学生用心去演,台下的学生用心去看。刚表演完立即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和赞叹,本节课达到了。这个表演剧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感,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对本节课重点知识三种跨膜方式的理解,升华了主题。下面我把这个表演剧的学生准备过程和表演过程展示出来,和同行们分享:
准备过程:
5张白色硬纸片,上面分别写有“O2”“K+”“K+载体”“葡萄糖载体”“能量”,这5张纸片由5位同学手持扮演相应角色。另外再找6位同学扮演磷脂分子。
表演过程:
6位同学上台后伸出双臂相对站立,齐声报出:我们是磷脂双分子层。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排啊?
磷脂: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外,疏水性尾部朝里。
O2入场:我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请让我进去
磷脂:身份识别正确,请进入。
(O2直接通过脂双层进入细胞)
(K+入场)磷脂:请出示证件。
K+:我是K+。
磷脂:身份识别错误,疑似,禁止入内。
K+:什么?我一定会回来的。
K+对葡萄糖载体:载体兄弟,你带我进去吧。
葡萄糖载体:身份识别错误,不匹配。
K+对K+载体:哈!K+载体兄弟。
K+载体:啊!K+兄弟,同志啊!
K+:你带我进入吧!
K+载体:走,我们进去。
磷脂:请出示证件。
K+载体:我是K+载体。
K+:我是K+,请让我们进去吧。
磷脂:证件不全,禁止入内。
K+和 K+载体: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K+载体:怎么办啊!
K+:是啊,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
能量:有没有想过,我可以帮助你们。
K+和 K+载体:你是?
能量:我就是――能量!
K+和 K+载体:哈!亲爱的能量,你带我们进去吧。
能量:走吧。
磷脂:请出示证件。
K+和 K+载体和能量:我是K+载体,我是K+,我是能量
磷脂:证件齐全,请入内。 (K+进入细胞)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它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愉快,原本沉闷的课堂活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项目资助:本文系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总课题组资助课题“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立项号:ZZQKTZXSW2014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立新,张心志.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分解[J].中学生物教学,2015(1).
关键词:问题情景猜想与假设学生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目标,突出提高科学素质的目标,改变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关注开放式的科技与人文社会背景。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最终使学生从知识传递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物理教材的探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上好此课很关键,故备好课更重要。下面本人就以《欧姆定律》为实例来谈谈自己如何进行探究课的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老师要确定好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这一步骤对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学者必须提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足够的动机;问题太难则使学生产生过多的挫折,容易失去进一步探究的信心。在问题呈现方式上可采用故事形式、电影形式呈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此环节让学生去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二是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不受老师特定思路的限制。有时学生的注意偏离了问题的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根据上述问题进行简单实验,观察一下实验现象,从而进行猜想与假设。本节中学生可提出:电流与滑动变阻器移动有关?电流与电源电压有关吗?电流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有关?电流与电路的总电阻有关?经过梳理、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是有关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在学生设计方案前,把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
三、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来验证假设
制订方案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开始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来验证前面的猜想与假设。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具体做法可以如下:(采用讨论式)
1.学生讨论:这里要测电流、电压及改变电流,应选择哪些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2.学生讨论:如何来保证电阻两端的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学生讨论:如何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学生六人一组,选择讨论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
5.老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画出电路图,并说明是如何做的?分析利弊,找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特别提醒:没用滑动变阻器的学生设计的电路图有什么缺陷?)
我们学生在设计时,一般设计如图1,教师要引导让学生知道此电路图缺陷在哪里?并让学生通过分析画出图2,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有重要作用。
四、慎思熟虑对待学生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这节课结论的正确得出。实验前学生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连接电路要注意些什么?电流表电压表如何读数?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实验中,由于是电学实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故障,要能及时帮助学生分析、排除,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五、正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一要注意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或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彼此间的差异。二是提醒学生如何去分析数据,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还可让学生作出U-I曲线,让他们很直观发现规律。三是可把上述问题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总结得出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
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六、让学生做好反馈与反思
在探究教学中反馈,要根据学生探究能力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自己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简捷,有无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另一方面,反思如果再做此实验会有哪些改进?
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坚持
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最终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和自主学,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
[2]刘炳升,李容主编.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江苏省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景观设计学 职业标准 教学研究
Abstract: This essay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aspects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echnical approach, value-oriented approach and professional need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imeliness, exactness, interdisciplinary association and programmable procedures, and to explore the field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professional need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education &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景观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作为应用学科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的要求,行业发展逐渐日趋规范。为建立可横向比较的基本统一的标准,我国于2005年开始出现了执业景观师注册制度,基本设计人员准入体系的建立成为未来景观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景观专业教育在学科定义、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亟待调整和完善,面向行业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景观教育的重要任务。
1. 传统景观设计教学与职业需求的比照
1.1理论知识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日趋成熟,通过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景观设计基本的设计方法及程序,能够具备设计一般规模与难度的景观空间的能力。但还未将行业标准真正列入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也并未严格按照专业技术要求来安排教学,学生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则有所欠缺。学生的设计基本还停留在“概念”的层次,缺乏务实性和创新性。而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教育则更多的从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拟定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考核方案,更因与景观职业注册制度紧密相连,故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法律规范、项目策划管理、合同文书、事务所运营等知识,旨在为学生毕业成为职业注册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技术方法
景观设计课程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沟通,传统教学由于课程的划分,经常出现技术、结构、材料的研究与美感研究的分离。而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教育则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使教学内容与成果能够与设计市场相接轨。设计者应具备将设计转化为可建造的技术能力,即具备职业实践和管理的相关技能,这就使得教学更应注重实践环节。
1.3价值导向
传统教学内容大多将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和满足人们生活的功能载体,设计方向多从空间结构和形式出发。这样形成的设计往往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新材料、技术等方面有所忽视,与之相关的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性开发方面的研究更显欠缺。而景观设计职业者应具备从生态、社会、美学等影响设计的多维度层面思考、认识和研究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态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景观设计职业标准的特质
2.1实时性
职业标准有很强的实时性,这不仅仅指国家定期审核和修改相关的行业规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需求的变化调整讲课内容。选择适合课程内容的相关规范作为指导和限定的范围,并时刻关注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进展。
2.2严密性
景观设计工程项目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来进行设计、评价和验收,特别体现在设计相关的层层分析、制度化的检查程序和决策的机制中。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3关联性
景观设计是个综合性学科,课程中一个课题的完成需要多方面、多层级的专业知识。各个学科之间有着严密的联系以及先后的次序关系,并相互制约与影响。同时也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认识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对景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
2.4程序性
一般而言,为了控制教学过程,景观设计课程被分为几个明确的教学阶段,并分别制定指导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些教学阶段并非独立,而应被视为相互贯穿的过程,行业标准的融入也不应仅作为知识“点”讲授,而应当作为“线”贯穿整个课程,并应当与课程方向的变化相吻合。(图1)
图1 景观设计教学进程示意图
3.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设计教学途径
3.1解读
景观设计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景观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设计教学情境,把规范、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到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要求进行技术规范与景观设计关系的讲解,加强技术规范与设计应用的结合。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设计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图2)
图2 景观设计教学研究框架
3.2表达
景观设计过程是将创造性思维转为系统性的分析进而有效地实现,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标准绘图元素的运用,将抽象概念或形象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读性,并通过更多详细具体的图面表达出项目的技术要求。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三维模型代替传统的二维绘图,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材料、技术和构造知识。
3.3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企业管理理念及工作环境,实现“课程设置职业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企业化、实践环境真实化”。行业标准中对结构、材料、构造等规范将成为其设计的出发点和制约条件,对于这些知识的运用程度将决定其最终设计效果的实现。因此,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对整个项目教学进行指导、监督、验收和评分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
4.结语:构建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优化现有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明确个人的从业目标,加深其对学科领域社会意义的认识,并且增强社会对景观设计教育的认可度。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从校园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俞孔坚,李华迪.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王铁.景观设计师培训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高中化学是全国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设置的较高层次的基础学科,满足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技能,促使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学科有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和实践,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求学态度,明确科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高中化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知识是指化学科目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上的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是因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把化学和其他学科综合,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综合,培养学生潜能,同时高中化学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高中化学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现如今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关心,比如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卫生问题和健康问题等等。化学学科结合实际生活,不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上的培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和化学课程的设置是不可分割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探究
(一)情景教学,引人入胜。化学这门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也将实验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到氛围中去至关重要。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不要将固定的实验步骤告知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模式一定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增加教学内容。为了完成大纲要求,经常会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实验教学时将实验步骤直接告知给学生,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试验,学生失去了对知识探索的乐趣。
作为教育者,要跟着新课程的标准走,所以一定要解放应试教育思想,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多用鼓励的言语,要积极看到学生努力的一面,用客观正确的眼光对待所有的学生。在教学中,更应该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进行合作交流,不仅要注重学生掌握的效果,也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
(三)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学成果是否高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课堂氛围。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在学生心中大都是严师的形象,学生惧而远之,造成师生间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为问题,自然而然教学成果不会非常理想。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必然的产物,因为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贴近于学生,和学生站在同样的立场。
(四)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教学可以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在高中化学科目中,大部分都是非常抽象的,仅限于文字式难以理解的。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证明观点外,还可以借助强大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图片的展示和动画展示都是很好的例子,不但直观,而且还可以三百六十度全面观察。例如在进行“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金刚石、石墨、CO2等晶体的内部空间结构用立体图形展示出来,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观察到内部结构,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形式,配以简单的讲解,和学生共同分析晶体形成的原因、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学在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实现教育学理念的更新。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局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物理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要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价值,感受物理的乐趣,使学生能自己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独立的物理理解力和感悟力。
在新的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领导者向新课程下物理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转变。物理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物理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效的促进了师生互动与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绝非是活动的领导者与决策者。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现物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物理规律。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只有这样的合作与互动,学生才会在参与中体验物理之美,感受物理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实现教与学的自我完善。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
1.教学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学生一旦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学习动力,
高中物理教学是一项极具智力教学活动,它包含了抽象的内容、广泛的应用、严谨的推理以及明确的结论等特点。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
根据物理本身的特点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笔者在教授《光的折射》这节课时,为了吸引同学们上课的兴趣,在上课前,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和一个没有装水的杯子里,分别放入一根直的木棍,然后让同学们观察看到的现象。结果同学们发现,在装满水的杯子里,看到的木棍不再是直的,而是折的。但是在没有装水的杯子里看到的木棍仍然是直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学竟然开玩笑的说,老师在杯子里装的是神水。于是,在同学们的疑惑与玩笑中开始了今天的新课。这种趣味性的课堂,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2.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就集实践性、问题性以及参与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下,提出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师的“单纯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加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就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同学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有一种寻根问底、追寻奥秘根源的求知欲望。在探究奥秘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过程的艰辛以及成功后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掌握知识、启发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授《单摆》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将一个小球系挂在细绳的下端,然后将小球拉开一定的角度,放开,系挂的小球开始左右摆动。于是,根据这个小实验,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这个实验中,小球所做的是什么类型的运动呢?这种机械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简谐运动要满足那些条件呢?机械运动与简谐运动的区别是什么呢?等等,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在课堂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我刚才所做的演示实验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在,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要注重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实施建议提到: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容易接受、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引入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还可以合理的运用图片、多媒体、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教授“波的干涉”时,就借助了多媒体实物投影的技术,通过调节光的亮度,让学生能清楚的观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进一步明确了干涉现象,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效果;又例如,我在教授“α粒子散射实验”的时候,如果不利用多媒体,这个实验就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只能对课本总结的结论加以记忆。在上这节课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清楚的展示了α粒子轰击金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对于α粒子,越接近原子核,受到的库仑力越大,越容易发生偏转。这样就不需要同学们强加记忆,根据实验现象就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结论。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现实化、真实化,大大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 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Board‘Standardsfor 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
[关键词]现行标准 机械制图 资源库 标准化
[文献标识码]A
一、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十二五期间,随着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资源库建设正成为高校 教学建设的重要方面,就高等教育的资源建设来说开发一批卓有成效的资源库,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讲解在制图课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教学中,由于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有些新标准尚未及时反映到教材中,部分章节可能会同时使用新、旧两种标准,此时,制图课教师将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就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而且,制图相关课程教师对于标准的学习和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现行标准进行授课。这样就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等岗位的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建设一个完善的机械制图标准资源库系统是对机械制图教学有着现实而长远的意义。依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对多所高校相关课程教学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种能够显著提升学生机械制图标准化水平的以标准资源库为工具的教学模式。
二、高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设计开发的一种教学资源,给高校教师及学生学习提供机械制图相关国家标准的学习和查阅服务。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不仅能够加快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充分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还能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强化高校的相关教学水平。由于高校教学资源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共享平台,因此教学资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更新速度快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具有五大基本功能:标准浏览、标准检索与查询、标准上传()与下载、标准资源统计、标准管理(增、删、改)。资源库的主界面包括标准管理文件树、标准信息显示栏、标准管理信息栏和系统管理按纽区四大部分,可以储存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文件格式有.doc格式、xls格式、ppt格式、pdf格式、纯文本及txt格式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
图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主界面
标准管理文件树以树型结构显示出各种分类下的文件以及子目录,通过文件树的展开可以迅速的找到相关国家标准,以文件树建立的文件系统具有清晰、方便、快捷等优点。文件树最重要功能是可以实现标准资源上传及分组,操作者进入系统后通过文件树可实现单个资源上传或者批量资源上传,上传的内容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其界面如图2
图2:标准管理文件树
标准信息显示栏主要显示某一标准的名称、类型、大小、标准分组情况及标准重要程度等内容,通过标准信息栏,可以快捷的了解该标准的总体信息,还可以方便操作者在使用标准资源时添加更多备用信息,标准信息显示如图3
图3:标准信息显示栏
标准管理信息栏的功能是实现文档、电子表格、图形和影象扫描文档的存储、分类和检索。每个文本具有一个类似于索引卡的记录,记录了诸如文件编号、文档描述、建立日期和使用修改的信息。通过文档管理信息栏可实现分序文件分类排列、文件操作流程的显示等功能,如图4,
图4:标准管理信息栏
系统管理按纽区主要实现标准的增加、删除、修改、保存、搜索、设置及系统的退出等功能,其中通过设置按纽可以实现对标准资源库系统的权限管理、版本管理、自动编号和存储加密等操作。系统管理按纽区如图5,
图5:系统管理按纽区
三、使用机械制图现行国家标准重要性与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学习贯彻标准要以现行标准文本作为教科书,其结构严谨,图、文、表使用恰当,具有宏观指导性和微观实用性并存的特点;查阅标准一般也不以教材和手册为依据,要注意年号,并以标准文本为准,以免用错了废止的标准。
教学中使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资源库进行制图相关教学,对教材中旧标准配和现行标准同步讲解,可提高教师自身对标准内容的素养,使教师主动的参加到相关行业标准交流中来,也使学生获得最新的相关标准信息,为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学习和使用国家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从教学和生产中加强对标准学习与贯彻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并促使教师和学生今后始终坚持以现行标准作为最权威的技术文件。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标准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随着技术竞争更加激烈、标准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故在机械制图相关生产和学习中应当充分重视标准化,认真学习标准化,遵守利用标准化。
通过建立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为相关专业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实时、方便以及开放的现行标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由于标准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因此标准的资源库的建设与更新也是一项持续而长期的工作,只有结合标准不断更新的的特点及实际教学情况才能使设计出资源库及实时操作系统更好的适应于自身教学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的基本信息,从界面框架、系统平台等方面对资源库进行了阐述。由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充实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理解国家的制图现行标准,才能将制图教学、标准的学习、标准的使用有机融合;并依托先进计算机技术建设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进而有效推动新形式下制图教学与实际生产对制图人员技术需求的有效结合。
项目: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级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马勃民.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74-75.
[2]俞国红,吴伶琳.高职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21-24.
[3]李群英.探析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实时监控功能的实现[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10):155-156.
[4]徐丽珍.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2,(6):48-50.
[5]胡青泥,高菲,王雪飞,等.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工程图学教育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6,27(4):134-137.
[6]吴卓.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1,22(2):143-146.
[7]谭爱红.面向三维CAD/CAM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02,23(1):137-14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线描课程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新课标为方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线描画中的造型与表现:
线的第一特征是运动的点不断移动产生线,因此利用各种形态线的运动,产生不同形态的平面图式,再一点线的基本功能是构造,任何形成的绘画都离不开线,线是装饰绘画和造型的基本因素。
爱美之心人皆有知,表现美的东西是新课标的要求,让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变的更美是人的天性,想要变的美就不可或缺的需要装饰线描,即以装饰为主的线描。线条既是抽象思维的,有是形象思维的。单独的几条线可以使人非常的抽象,但是线有了不同的组合形成,就有了感情,就会说话了,就可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和理解。不同长短不同疏密的线组合并构成画面的局部,由此形成整个画面的韵律,节奏均衡、变异、扩散、发散等形式美感。通过点线面的表现形成,激发儿童的审美意识掌握装饰的基本规律。
笔者,曾在大学时期兼职于淄博书画院从而少儿线描的教学,那时我在学校里正在开装饰课刚开始时想把自己的意识添加给学生,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学生画出的画都是千人一面,我不断检讨自己,原来孩子的装饰能力是与生俱来来的,老师做的只是引导而不是添加,现在工作了,再教起线描就得心应手了,美的东西,可以在好的作品临摹,而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发现提炼。有一天我的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发明的花纹,我看见足球网上就这样的。”我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我的学生会发现美了。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线描就是“美”的载体。
造型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线是基本的造型之素,造型原理的实现需要线条的组织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少儿线描最基本语言就是通过“切割”画面来表现心目中的图形。
直线、曲线、折线等各种形态线的起伏回转、放射等都在诉说着线的造型能力。横线平衡如水,竖线气势如虹,折线如锯齿,曲线如波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用线贴切的表现。“方形、圆形、三角、梯形、多边形……,老师我能用这些形状画出整个的世界,我欣喜若狂,因为我的学生已经“造型”了,学会“概括”了。
二.线描绘画中的“设计应用”
少儿经过一个阶段的线描训练后,形成选择有所掌握,此时少儿直觉性认知向理性过度,他们开始想用一种形式表达画面主题,这就是一种“设计观”。
日本有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依次大规模的儿童沙雕,积木大赛,目的就是在儿童的作品中借鉴吸收,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有着成熟思维能力的成人为什么会俯身借鉴儿童的作品呢?也许有人会对儿童的作品不屑一顾,但这也丝毫不能掩盖儿童作品的“伟大”。这是一种自发的艺术设计活动,它是儿童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
在线描的训练中,我发现经过训练的儿童都能明白线的性情宽厚而坚韧,它可粗可细,可松可紧,可曲可直,可密可疏,可苍可润,可方可圆,可聚可散,在线描的学习中设计思维的形成对于平衡直觉与理性的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次授课中,题目是一把椅子,椅子本身的物质形态为少儿的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少儿们津津乐道的有意识的编织每个局部,既细心观察结构,又锻炼耐力,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线的丰富表现力展示自己的设计意识这样画出的作品,是有设计感的作品。
三.线描绘画中的“欣赏、评述”
少儿对物象客体的认识对意念的发现是经过直觉认识和理性思维结合后产生的,设有主客体的结合,少儿的视觉审美创造性反应便无从表现。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让学生会审美,走进美术评述是美术教育艰巨的任务。
在线描的静物写生训练中,少儿需要地所描绘的物象特征进行筛选画面中线条组织密度的增减、舍弃、形体的扩大、缩小变形、黑白灰调的运用,都是“审美”意识的体现。少儿以不同的形式,用动物构成画面形成的切割、重组、形成疏密有致、节奏、韵律的形成美感。我告诉学生“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线语言形成美感之后,通过自己幼小心灵和思想对物象分析、概括、取舍才获得作品的节奏、韵律的美感。线条的疏密、均衡、流畅力度、弹性、长短诸多因素构成了线的形式感及审美趋向。
四.线描绘画中的“综合与探索”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少儿在自然中,领悟生活、寻找美、表现美,不仅提高观察与表现能力,而且对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儿童绘画的技能技法特别的重视,但是儿童采风写生中最重要的乃是孩子对采风活动中所描绘物象的感悟。
走出室内,来到大自然,进行采风绘画,提高写生综合探索能力,在大自然中自由的伸展。个地方写生,我不时的告诉学在生活中探索。曾经带过学生到各生,大自然中有许多的线,发现与否在于观察者的心态,观察景物要有一股探索的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线从反映客观物象,到表现内心感悟是儿童对线对生活再认识的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采风写生中少儿对大自然物象的感悟,源于他们自身文化背景和家庭印记的影响,也是由于他们的主观作用,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充满了个性,正因为线所具有的主观随意性,所描绘同一物象,也会产生不同的线描效果。
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进行探索,提高少儿的综合与探索能力。
结语:
美术是造型的艺术,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来实现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包含着设计活动,设计意识应该从少儿其开始培养,使设计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课堂上,我们除了培养学生敢画敢想外还要培养孩子的美术评论意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评论用词恰当,语言丰富,评论准确。美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四个学习的领域都有不同比例的要求,线描课程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最好载体,相信在新课标指导下的线描教学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