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档案室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室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室工作计划

第1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一、认证检查简介

目前,邵阳市直一、二级机构有近200个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未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为促进这些单位档案工作发展,我局决定2012年开展市级标准认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并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纳入“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年初,在印发的《邵阳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年》(邵档发[2012]2号)中推出市级认证标准,文件中确定“8月为评估合格认证月”。6月,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合格认证检查的通知》(邵档业[2012]4号)文件,首批确定134个单位为合格认证检查对象。8月份,全局领导、干部分成6组开展合格认证检查。截止目前,一共检查了99个单位,达到市级合格标准有50个,限期改正有49个,其中书面限期改正28个,口头限期改正21个,较好地促进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认证检查的特点

1.追究性特点。根据《档案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档案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应与档案业务工作密切结合,检查的内容和重点应根据档案法规实施的情况具体确定”。为此,我们按“检查的内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薄弱环节的监督指导,以认证的形式,重点检查薄弱环节,促进工作发展。这样,依法检查,合格底线,不容打折。凡是认证不合格的单位,依法追究,限期改正。认证检查与其他检查有明显的不同,非浅尝辄止,而是追究到底,直到合格。追究性特点,提示我们“开弓没有回头箭”。

2.必检性特点。凡未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二级标准以上的单位,都在合格检查认证之列,一改过去对那些档案工作管理差的单位没有一个较硬的措施来监督的局面,“江边洗萝卜,一个个来”。同时也强化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不能容许档案工作不合格的存在,没认证的必须检查认证,不合格的必须抓紧改正。合格认证评估借鉴《湖南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的评估模式,按照《邵阳市档案工作合格标准评分细则》的内容全面检查评估,集检查、监督、指导为一体,采用100分制,其中组织管理20分,保管保护25分,基础业务工作35分,开发利用20分。通过听、看、评、议等程序,将认证检查情况向被检查单位反馈。必检性特点,告诉我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赢得了“发球权”。

3.强制性特点。认证合格除评估总分要求在60分以上,还强调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必须健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如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保密、库房管理、安全保卫、查阅利用、立卷归档、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等制度,缺一项扣0.5分,缺3项制度(含3项)的为不合格标准。二是必须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必须各门类档案整理达到80%的记分比例。如文书档案、业务或专业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特殊载体档案等门类档案整理规范(10分),每门类档案整理计2分。这3条是档案执法监督下达整改通知前提条件,10项行为所涵盖的内容,我们从中选择这3条,是基层单位普通存在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合格认证检查的重点,也是单位必须做好档案工作的底线。同时,也是我们开展认证工作的底气,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强制性特点揭示认证检查的底线和底气所在。

三、认证检查的意义

1.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合格认证检查的推出,检查对象广,按《档案法》规定属地管理的原则,任何单位无一例外,对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未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的单位都有了约束机制。档案工作搞得差的,限期改正,搞得好的,鼓励争创省二级以上标准,使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得以全面展开,具有追究性、必检性、强制性三大特点,加大了依法行政的力度,并且合格证不搞终身制,3-4年复查一次。由此,激活整个认证体系,形成了对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长效的监督机制。

2.促进平衡发展,消除死角隐患。我市共有省特级档案室 28个,市直单位省一级档案室65个,而还有为数不少的单位没有达到省二级标准,档案工作缺乏争先创优、上等达标意识,发展不平衡。开展档案合格认证检查,不管你愿不愿意,回避不回避,都要进行认证,这样对后进单位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确保合格的底线,单位再无理由借口,推诿不动,停滞不前,促使全市档案工作全面、平衡发展。特别是消除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档案法》难以辐射到的死角。

3.完善认证体系,打造高低呼应的格局。档案工作认证管理,是国家档案局在《加强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的意见》文件中,给予充分肯定的一种监督指导方式。但仅有的《湖南省档案规范化管理标准》的自愿申报认证模式,尚不足以推动工作全面开展,新建立的市级标准合格认证检查模式,能弥补省级上等达标辐射面的不足。省、市标准一高一低,一柔一刚,这样就自然形成高低呼应、刚柔相济的认证格局,使认证管理体系更逐完善。

四、认证检查的不足

1.出台模式还不够规范。合格认证工作在今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部署安排,合格认证标准在《邵阳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文件中推出,而没有单独行文,相应的认证管理办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跟进,合格认证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要争取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甚至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这样文件出台规格高,执行力度大。

2.宣传、行动还不够深入。合格认证工作是我市档案工作的一项新生事物,市直动了,县区没动,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要努力形成合格认证大势所趋的氛围。同时对基层单位要掌握认证的主动权,分期分批督促他们达到合格标准。对基层单位也要相应开展以合格标准为内容的专门培训、指导,如我局9月份组织了未合格单位开展档案整理“三集中”立卷活动。

3.评估条款还有待完善。目前认证还处于试行阶段,通过试行检验,评估条款有的需要调整。如评估条款中涉及当前档案中心工作的,可随时调整,如围绕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围绕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家庭建档工作,这些工作有的只是一时的。所以,今后修改时以“档案中心工作或当前档案工作”灵活设置考评栏目为宜。

第2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1.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出现的问题

1.1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当前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1.2档案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档案的达标升级工作。但达标工作作为一项运动,一次考试在进行,整个过程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达标以后,就出现后力不足,没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再由于部分领导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1.3软件开发应用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档案部门已建立的计算机档案检索系统有限多相似之处,有很多是低水平的重复,是一种浪费。很多单位过分注重自己出成果而不愿采用别的单位研制的软件,同时封锁一技之长的技术经验。应当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视通用软件开发应用和标准化工作,通用软件提供灵活扩充的功能和自编程软件接口。各单位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集众家所长,研制优化通用的各类应用软件。

1.4计算机应用两种知识的结合问题

在应用计算机的开发试验中,曾出现两种欠妥的做法。一是完全依赖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去研制,因为他们对档案管理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致实用性差;二是主要由档案工作者去研制,以致功能低。只有对档案管理业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改进档案业务有着科学的创想,才能搞好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既要重视计算机软件知识,又要重视档案管理业务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特别是今后为扩大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更需要两种知识的结合,更需要档案业务人员的主动进取精神。

1.5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不充分

虽然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普及工作,并且较多的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开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工作,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工作仍然显得不充分。在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中,档案管理人员已经开始使用采购的计算机等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但是由于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有着高质量的数据输入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无法进行很好的计算机数据输入,也就决定了在进行实际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中无法很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所输入的数据量十分巨大,而且大多数是需要手工完成的,因此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显然效果不好。

2.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思考

2.1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科学的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整个档案管理的发展便会受到影响,也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由于纸质载体的时空局限性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因此电子档案以其存贮方式的高密度、传输迅速、体质轻巧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厚爱,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猛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着眼科技发展的趋势,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档案管理积思考解决档案新新载体方面的问题,如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成本收入、载体寿命等,站在时空的高度,总结档案载体从难到易,档案信息传播与转化从慢到快,档案信息利用的时限性逐渐减弱等规律,思考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为适应档案新载体的保护,思考档案馆库的建筑风格,档案库房的设计、室内设计的布置等,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思考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档案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学会现代化管理技术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档案信息,可以广泛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而实现档案的信息共享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又要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转化,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会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通过技术处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鉴定、利用和保密控制等,以适应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要。

2.3建立现代档案管理体制

目前,档案管理体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关系不顺,相互封闭,各自为政,设施陈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档案管理体制,档案馆与行政机会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档案馆设施设备要达到现代化的要求,以利于档案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其档案管理职责。

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档案管理体制应将传统的档案服务提升为信息和知识服务,在不同的类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制度建设的试点与探索,进一步理顺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使其朝着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制度来协调各方向关系,要将依法治档纳入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旋律。宏观上,依照档案法检查督促档案行为实现宏观的间接指导,微观上依据健全的档案标准化体系,体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

2.4建立现代化档案工作机制

好的工作机制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关健,档案部门必须运用体现档案工作特有的工作体制、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具体包括管理程序合理,管理秩序井然有序,管理措施得力等,使其更好的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作用于社会的范围越来越大。档案事业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就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在管理程序上,建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级负责的档案工作责任制,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在工作手段上,建立数字型档案馆,进行档案的全文输入和检索自动化,档案目录做到查则有目,看则有档。

第3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此次大会研讨会的主题

此次国际档案大会的主题是:档案、记忆和知识。即“档案”是代表过去,但档案能向未来提供“知识”,而联接过去与未来的则是“记忆”。围绕这个大会主题,此次会议共组织了三个方面的主题研讨:档案与记忆,档案与知识,档案与社会。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研讨,在200多场专业学术会议上,共有约500多位专家学者发言。

第一个方面的主题研讨“档案与记忆―――专业发展”,主要是在理论层面研讨,这些专题如:

1. 档案记录:知识与记忆

2. 档案:传递与记忆中心

3. 档案教育与培训:计划与评估

4. 建立新的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5. 集体记忆与国家特征

6. 保存虚拟记忆

第二个方面的主题研讨“档案与知识―――标准与最佳实践”,主要是在实践层面上的研讨,这些专题如:

1. 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处理的档案数字化系统

2. 建立集成化的档案文件管理系统

3. 智能元数据与未来的档案

4. 国际文件管理标准(ISO15489):内容与实施

5. 档案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6. 档案鉴定与实践:美国与新西兰的经验

7. 数字化图像处理与技术

8. 在档案著录系统实施国际档案著录标准:经验与观点

第三个方面的主题研讨“档案与社会”,主要是在档案服务性层面上的研讨,这些专题如:

1. 世界档案日

2. 档案变化与公共服务

3. 共享记忆与档案

4. 在公众中提高档案意识

5. 档案与公共关系

6. 关于档案版权的国际观点

7. 档案立法的原则

8. 档案变化与档案服务

此次大会充分展示了档案领域中标准化取得重大进展

在此次国际档案大会上,国际档案理事会颁布了国际档案界第二个档案著录标准:《国际标准―――个人、团体和家族规范记录著录规则》(2004第二版),这个标准是《国际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总则)》(1999第二版)的配套标准,是专门用于提供档案背景信息的著录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使档案著录仅著录单一的特征信息而发展到著录全面的背景信息,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更有效的利用。

国际档案理事会现行电子文件委员提出的《电子文件管理业务指南》,在本次大会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该指南从档案角度对电子办公系统(包括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各种电子文件如何有效的管理进行了阐述,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方法,并且涵盖了文件生命周期和文件连续体中的各个阶段,从而保证具有档案性质的文件在电子办公系统中能被确认、被捕获、并得到保存和利用。该指南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于年内正式出版。

国际标准《ISO 15489―文件管理》也是此次大会上讨论的专题,该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所有标准中是第一个有关文件管理的ISO标准。该标准颁布后引起国际文件档案管理领域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家都纷纷将它转化为本国的国家标准。所以,对该标准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在国际范围内对采用该标准实践经验的交流与总结,从而为该标准在更普及的层面上采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环境中档案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化是受到档案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点,在本次大会上有许多场讨论就是关于档案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如基于SGML和XML的“档案编码著录”格式和“档案编码背景信息”著录格式。档案编码著录格式,其交换的主要是档案的特征信息数据,而档案编码背景信息著录格式,其交换的主要是档案的背景信息,有了这两种格式的标准可基本上涵盖档案所需交换的数据,所以,对档案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研讨充分展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前景,因为,离开了档案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元数据标准化,这是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在这次大会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分别报告了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进展,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则专门报告了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化的情况,使与会代表充分感受到了元数据标准化的前沿信息。

文件运动模型的标准化在国际档案领域也备受关注。目前在国际档案界,存在着多种文件运动模型,如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的运动模型,基于文件连续体的运动模型,基于开放档案信息系统的运动模型等,这些基于不同理论的不同模型,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侧面对文件档案的认识,各有优长又各有局限性。为了集各模型之优长,从而能更好地在宏观层面上统一认识文件档案的运动过程,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专家专门提出一个“文件生命周期的统一模型”,从而为推动文件运动模型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档案鉴定是一个档案工作者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说熟悉,是因为鉴定在传统档案工作中一直被关注与研究的课题;说陌生,是因为鉴定在数字化环境中如何进行这还是一个新课题,而在本次档案大会上,国际档案理事会鉴定委员会提出的《档案鉴定手册》就对鉴定理论、鉴定实践,以及鉴定过程和鉴定中选择、确认进行了界定和概括,从而又推动了档案鉴定标准化的进程。

此外,本次大会还对档案的质量标准化,地区标准化和档案的国际标准化发展等许多方面进行了研讨,应该说,本次大会对推动国际档案界档案标准化的进程,提高国际档案界档案标准化的意识,加快国际档案界采用档案标准的步伐,将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

关于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若干思考

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应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得很快,成果斐然,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当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但是根据此次国际档案大会所给的启示来看,从发展来看,我国档案界应该在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1.重视标准的核心与基础地位。在信息化的数字时代,标准与档案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档案工作标准化事实上已成为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所以,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档案的信息化,而且档案信息化应以档案标准化为基础。结合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力量研究国际标准,建立适合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已是摆在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面前的一项严峻的任务。

2. 加快培养档案标准化人才。档案信息化的标准,是直接与间接地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而计算机领域中的知识更新速度又特别快,因此,研究档案标准化,不仅要了解和精通档案工作,还要了解与精通计算机领域知识,这就给研究和制定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带来了难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培养既了解与精通档案工作,又了解与精通计算机领域知识,同时还懂标准化知识的人才,就成为我国档案标准化发展的关键。

3.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一项国际档案标准的制定是国际档案界经验与实践的总结,尤其在技术层面,应该加以积极的吸取与采用。如1999年国际档案理事会颁布的《国际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总则)》就可以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吸取与采用。该标准中的多级著录规则是充分反映档案特点的著录规则,而在我国的档案著录规则中就没有,这就可以将其吸取过来为我所用。

第4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一)疾控中心的档案服务能力提升,是开展其规范化建设的源头价值体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说到底,就是助力其档案服务能力。每一年疾控中心都会产生、收集、处理大量的档案,这些档案如何管理,如何规范化管理都是疾控中心需要面对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疾控中心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档案服务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疾控中心的档案服务能力提升,有利于推进各项业务建设。

(二)规范化的推进,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在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单单依靠人力是难以达到的,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当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正大力开展的一项工作,将档案数据化并纳入到大数据管理之中,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增强档案工作能力,更能多元化地利用档案。在这个过程中,如若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加快档案信息化的步伐。

(三)有效提取疾控中心档案本身价值,打通收集、管理、利用之间壁垒。档案是有价值的,疾控中心档案本身的价值在现实工作中是相对难以实现的,许多档案正是因为其价值没有被挖掘并实现,导致这些档案被束之高阁。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M一步规范化,能更有效提取疾控中心档案本身价值。通过规范的收集和管理,理清档案管理思路,有效打通收集、管理、利用之间壁垒,有利于档案的利用工作更便捷有效地开展。

二、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将工作落实到各岗位并进行有效考核。一个健全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是规范化建设的中心枢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集中性、统一性有赖于综合档案资料管理机构的建立,此部门负责收集、保管、整理疾控中心各部门档案,同时设立相应监督部门,以监管指导检查综合档案资料管理机构的工作。执行国家、省的业务规范及法律法规,根据《档案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规范及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大纲、归档范围。这个组织机构需要有专门的人负责专门的工作,在档案管理中,首先要做到专人专职,疾控中心应尽可能保证每个岗位上有专人任职,同时要把细分的档案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个岗位及岗位上的员工身上,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事项到人、责任到人。同时,依据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岗位上,并依据岗位的完成度进行考核,深入推进档案规范化工作的落实。

(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方面要跟上,打造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的流程。不可否认,其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组织机构健全与之配套的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制度跟上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才能做得更好。疾控中心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参考法律法规制定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度的确立使得档案管理有理有据,同时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也有相应的材料支撑。流程是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神所在,在档案管理规范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制度中严格确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流程,充分发挥出流程的规范作用,使得档案管理在规范化的同时也能达到科学化、合理化。

(三)负责人重视和业务培训推进,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的力量源泉。机构负责人高度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各类档案不仅记录了疾控机构历史发展轨迹,还包括各类重要决策、重要事宜、重要疾病防控措施等,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使各类档案有效应用,机构负责人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负责人的重视能进一步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进程。此外,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推进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疾控中心应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致力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规范化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业务档案收集,稳步提升案卷质量,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着手。档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收集分类,合理区分业务档案和一般文书档案。同时为便于检索使用档案管理时要注意立卷、装订等方面的规范管理:1.归档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整理时注重档案的时效性。2.档案整理在保证档案完整性的前提下需突出重点。3.由于档案收集的基本为公文,因此一开始就要求规范公文写作格式,书写字迹力求流畅清楚。

第5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文化;创新

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

档案资源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更好的将档案中有价值的知识的信息挖掘出来,从而为广大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整序和传递来确保档案信息利用效率的提升。档案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的挖掘出档案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使其成为有序的知识体系,并向公众进行传播,从而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以文化的视角创新开发利用工作

(一)将“文化”思想引入到档案工作中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以档案的收集作为重要的基础,通过在工作中引入“文化”思想,能够有效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文化意识,这样在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才能更重视其文化属性,能够将反映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而且通过文化意识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编研工作中也能够保证档案资料的连贯性,更好的将档案资料中蕴藏的文化成果挖掘出来。在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档案部门需要营造文化氛围,打造良好的档案文化环境,加快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从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查档和阅档服务,使档案资源共享的文化教育和传播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强化对公众在获取档案信息时的文化熏陶。

(二)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公共文化需求相符合

在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需要以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基础,这就需要在对档案信息资源选择时不能只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需要对公共文化需求更为关注,加快传统收集方式的改变,加大对社会各个层面活动和文化档案资源的收集力度。在当前我国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目益增长的今天,公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公众由于贫富差距及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文化需求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文化需求还存在着无限性和潜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需要针对当前公众文化需求的特点来对工作重心进行确定。首先,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对文化需求的不同来开发与各社会阶层特点相符的档案信息资源;其次,在要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进行不断创新,确保所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要与时代特点及社会发展相符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公众起到引导作用,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加强与其他文化部门的合作

当前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共享及协作单位共赢是当前时展的主题。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档案部门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当社会性的行为,需要在工作中加强与其他文化部门的合作,从而更好的丰富自身的馆藏,通过掌握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来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资源互补。这就需要档案部门不仅需要加强与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馆等文化部门的沟通,而且还要加强与方化产业机构的合作,利用多种形式来加快推动档案文化产品的共同开发力度,并实现对档案文化产品的有效传播。

(四)开发多元化的档案文化产品

要有效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就一定要站在文化性的角度透视档案,大力开展档案的文化实践活动,挖掘档案的文化内涵,汲取历史中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乃至民俗民情等方面的精髓,并且用之为原形、线索、背景、素材,用艺术、文学的手段,产生有社会学、美学、史学的文化产品,使公众更多地接触档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深刻体会到档案的文化价值。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主要集中在编研、举办档案展览等方面,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上相对注重政治性、史料性以及学术性,服务对象略为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和探索,最大限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多种利用形式。比如,可以尝试出版一些文化性较强的档案资料汇编,反映地方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新时期出现的网络文化、娱乐文化等,力求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状况,扩大档案受众面。另外还可以对重大事件、时事热点、公众人物的资料进行收集汇编,展现事物的完整面貌、人物的生活历程,给公众以熏陶和启迪。同时也可以尝试多种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的。除了以往的纸质资料外,照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更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档案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载体,传播渠道,开发出更多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档案产品,这也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良好途径。

(五)以开发利用工作推动文化的发展

档案具有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升社会文化及服务科学文化的重要作用。档案中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人们对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史书、档案文献和文物等。因此档案部门应该积极开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所利用。档案部门要利用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把充分反映我国文化成果的档案资料、社会主义革命的辉煌成就等档案资料挖掘出来,为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提供史材,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档案部门在档案的收集方面应该注意关注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特色的档案资料,比如反映地区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文献资料,也可以是反映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群体特征的资料,比如新兴的网络文化、微博文化、80后怀旧文化等与时俱进的档案资料,让公众更能够了解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引发思考和讨论等。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档案部门应该充分发掘科学文化类的档案信息资源,将其系统整理出来,以供广大学者研究利用,为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作贡献。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处于知识信息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在开发利用工作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其文化内涵,立足于“文化”角度来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将档案资源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为推动档案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瑜.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10(2).

第6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试论

一、会计档案的作用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

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

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

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2]周卫珍.谈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变革.山东档案,2002(4).

第7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档案是基层事业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层事业单位管理的高效化离不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基层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具有种类繁多、范围广、周期长等特点,且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电子材料。如何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成为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亟待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话题做简要分析。

1 当前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意识不强。由于基层事业单位对档案收集、利用能力较差,加之人手不足、日常工作量较大,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职工都存在着重视业务工作,轻视档案工作,对自身业务工作形成档案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有效认识,不懂得利用档案的价值。

1.2 归档材料欠缺系统性,完整性。一是由于平时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意识不强,导致应该形成的业务文件材料没有及时形成;二是业务科室对日常归档材料的积累和保管不够重视,一些资料散存在个人手中,致使一些已经形成并应归档的文件资料未能归档。三是档案管理人员少,流动性大,一些在岗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直接响到档案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造成归档材料系统性欠缺、完整性不强,案卷质量不高。

1.3 缺少专职档案人员,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交接手续不严密。以乳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办公室职能,由于人员编制及工作量等原因,办公室只能安排一人进行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或调动工作岗位时,未能按要求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则必然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

1.4 档案管理手段滞后。现阶段各基层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在手段上,查阅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不仅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较理想应用。

2 提升管理手段,加强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科学化管理

2.1 加强领导,强化档案意识。

基层事业单位要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考核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责任到人,促进各科室积极配合做好档案工作,切实增强档案意识,自觉地把档案工作纳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

2.2 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创新档案服务手段。

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机制,必须打破去过那种看家守摊的传统服务方式。因此档案工作必须从完善服务措施入手,不断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创新档案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实质上就是要把档案的各项服务功能挖掘和开发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把群众满意当做标准,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档案工作方便快捷的服务,感受到档案工作带来的便利及重要作用。

2.3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档人员素质。

2.3.1 条件具备的基层事业单位要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档案工作的人员配置、业务指导、安全保密等各方面的工作。要严把档案管理人员的入口关,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严格要求,进行管档人员持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日常管理。通过档案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不断促进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3.2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教育,使之成为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照组织原则办事,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的奉献精神。特别要重视对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因为当前基层事业单位管档人员专业人员少,专业素质较低,制约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有条件的单位可选送比较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学习,同时选调专业素质比较好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来。

2.4 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电子档案利用程度。

第8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是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全面的真实记录,可以反映基层单位和档案员进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详细情况,可以体现基层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和投入,也可以揭示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业务熟练程度、工作数量、进度和质量。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可以为档案工作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可作为新档案员学习业务的“工具书”和实际操作样本,也是档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一、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四种情况

1、档案工作的计划、总结短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中,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没有正式的年度计划、总结。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在年底对基层单位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有30%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基层单位专职档案员中有80%的人没有制订正式的全年档案工作计划,95%的专职档案员中以年底执法检查自查报告作为档案工作年底总结。

2、档案交接手续短缺。这里指的交接手续有两种,一种是档案员调整交接工作时的手续,另一种是业务科室向档案室交接档案材料的手续。第一种手续全部有,但不规范,手续内容和样式不统一;第二种手续,多数基层单位缺少或不正规。据平谷区档案局年底档案执法检查第二组统计,第二组共抽查了17家单位,其中有三家单位更换了档案员,且全部做了交接手续,但只有民政局一家交接手续上有交接两人签字和领导作为见证人签字。另外第二组检查发现,20%基层单位专职档案员收集业务科室档案材料时给对方写张收条留给对方;50%档案员直接拿走不给办手续,只是在自己的本上做个总数记录;30%档案员既不给业务人员办手续,自己也不记录。

3、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八防”工作、安全检查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室中,经常出现日常管理工作或记录不齐全或内容不完整或形式不正规的现象。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在年底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只有15%的基层单位有投放鼠药、防虫药的记录,但不规范,有10%的基层单位有安全检查记录,但其内容记录不详细。基层档案室全部有温湿度记录本、借阅登记本、利用效果登记本,但完全按要求作记录的只有50%的单位。

4、档案宣传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宣传可以通过会议学习、组织档案知识答题、档案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展览、展示的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专项活动的形式进行。基层单位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时,极少有文字记录、声像记录齐全的。例如,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85%在党委会议或机关全体会议上学习过档案法律、法规或有关档案文件,这些单位中,95%会议记录上有记载,98%没有声像记录。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40%组织过档案知识竞赛或答题,但它们只保留试卷或文字记录,全部没有声像记录。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20%举办过档案展览或展示,它们中有90%文字记录,但全部没有声像记录。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状,导致无法划清问题的责任,直接影响了对档案工作的考核成绩,也影响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进步。如没有档案工作计划、总结,使得基层档案工作杂乱无章,没有连续性,造成单位领导不了解档案工作数量和进度,那么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就没有给档案工作留有必要的时间,所以档案工作就不可能按要求完成,即使完成工作数量。但质量也不高。如没有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记录和宣传记录。考核时就无法证明有些工作开展与否。如果没有档案交接手续。发生档案丢失就无法分清责任。

二、造成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原因

1、思想不重视,档案意识淡薄。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些领导没有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按时归档。不丢档案不少档案,检查时不出问题就行,档案工作不计入年底考核。这种态度直接造成机关或主观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内容没有涵盖档案工作,机关从不宣传档案工作。档案员没有按要求开展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员频繁变动没有办交接手续。所以出现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象。

2、档案员兼职太多,变换频繁。基层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没有时间、精力按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频繁变换档案员,新档案员缺少系统的上岗培训,导致新档案员不熟悉档案工作,多数业务没有开展。这两种情况造成基层档案工作记录记录短缺。

3、档案工作规范标准不完善。档案工作规范标准多年没有改动,原有的档案工作规范要求不严,工作记录没有统一的全面要求,已经不适应当前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所以导致基层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4、档案员业务素质限制。有些基层档案员没有按时参加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业务知识仍然保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平,所以按以往要求开展档案工作,造成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三、解决的方法

1、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完善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标准,明确规定基层单位每年要形成正式的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基层单位计划、总结内容要涵盖档案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标准,如档案室要严格执行“八防”要求,“八防”措施要有规范的文字记录,要规定定期对档案室安全检查的时间和不定期检查的次数,安全检查要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宣传的基数、基本的方式和方法,宣传的文字和声像记录要齐全、完整。

2、建立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制度。制度要有前瞻性,随着网络的发展,要求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随时通过网络传输给本地区的档案局。制度应规定记录产生的程序和报送的程序,即档案工作记录必须是在工作中产生的,是档案工作的真实记录,不允许出现假记录即杜撰的记录或者集中补充的记录。现阶段基层单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电子的档案工作记录,当档案网络完全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档案工作,当时形成档案工作记录可以在档案管理部门保存。制度中应规定记录的方法和形式,针对不同的档案工作规定记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档案宣传工作既要有文字记录也要有现场声像记录,而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只要求文字记录等。制度也应规定记录内容要求,如交接手续要有双方当事人签字和领导见证签字、档案的数量等内容,档案安全检查记录要有参加人员签字,检查发现的问题等内容等等。

3、基层单位报送档案工作记录渠道畅通。现阶段可以申请专用的大容量电子邮箱,供基层单位报送电子档案工作记录。将来应全面使用统一档案专用软件,基层档案工作可以全部在网络进行,形成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已经开发出档案办公专用软件,在本区选取试点单位开始使用,经过修改、完善,成熟后将在全区全面推广,到时可以实现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全部在网络上进行。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传输到区档案局服务器上。

4、及时组织基层单位进行培训,提高档案员的整体素质。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和档案工作记录制度出台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区基层单位主管档案领导和档案员要及时组织培训,及早在本地区全面推广。

第9篇: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

新民学校综合档案室全宗共分九大类:即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学籍类、教师业务类、基建类、设备类、会计类、特种载体类。分类与萧山区教育局、档案局分类要求基本一致。

全宗内共有党群文书档案253件(其中2009年度61件),行政文书档案194件(其中2009年度33件),教学管理文书档案498件(其中2009年度87件),学籍管理类文书档案747件(其中2009年度89件),教师业务类79卷(其中2009年度1卷),会计类档案340件,特种载体类43卷(其中2009年度10卷)。

新民学校综合档案室建立一年来,我校不断夯实档案基础建设,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有效发挥档案的功能,档案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较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不仅配备了具有档案管理资格的人员任档案管理人员,而且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以校长挂帅、副校长任分管、档案室具体负责、各职能科室协助抓的四级档案管理网络。

为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管理,学校舍得在档案设施上投入,配备了专用档案室;拨出经费,为档案室配置了档案柜、计算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专用设备,使档案管理在硬件上有了保障,适应了档案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的文书档案管理,自学校档案室成立一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使各有关科室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有据可依。在归档过程中,我校档案所有文件归档目录、盒内文件目录、盒底备考表、文件资料汇编等全部使用计算机打印;文件、材料的归档全部使用档案专用档案盒,文件不易被腐蚀、变质,有利于档案的保存,使我校的档案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三、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归档和利用工作

我校按照区档案局和教育局有关学校档案工作的要求,全力做好文书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一、在学年结束前整理好全年的文书档案,并由专业人员分类整理后保存于档案室。二、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使用价值。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作用,方便利用,更好地为劳动保障工作服务,我们一是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编制了案卷目录、电子目录等档案检索工具索引;二是汇编资料,将收集到的档案信息重新组合,进行深加工,编制成全宗介绍等汇编资料,以确保利用档案的各种需要,使档案的潜在作用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