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基础教育论坛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教育论坛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教育论坛论文

第1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1.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国家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办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国家理应承担教育投入的大头。一般来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小,既可以反映政府对教育的“努力程度”,又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92年为2.73%,1993年为2.52%,1994年为2.62%,1995年为2.45%,1996年为2.47%,1997年为2.54%,1998年为2.61%,1999年为2.79%,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9%。①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徘徊在2%-3%之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上大力倾斜于高等教育,这使基础教育的资金更加短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格局是:地方负担为主,中央和省级只提供少量的补助。大多县乡政府财力原本就较为薄弱,却负担着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使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我国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一般来说,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好,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处境却越来越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经费压力大

我国1986年实行征收教育费附加的办法,这在基础教育资金筹措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2000年,我国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制度,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样一来,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除了来自收取在校学生的少量学杂费外,主要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尤显突出。

(2)基础教育投资差异愈加明显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济将面临巨大冲击,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情况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个人以及国外集团力量由于利益的驱动,其投资重点会相对集中于城市,这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致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3)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从2001年开始,教师的工资由县统一发放,使得长时间、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势头得到遏制。但是,由于地区间、城乡间、机关与学校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局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

(4)农村信息化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列入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内容。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几乎都不能按规划进行信息化建设。

2.投资比例欠妥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的要求首先是普及义务教育。按理,基础教育应是国家投资的的重点,其次才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可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方面的投资比例欠妥,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过多地投向了高等教育。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九五”教育经费及相关指标统计数据》,我国义务教育应由国家承担的教育费用占不到35%(世界发达国家约为50%——资料来源:原国家教委财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却占了相当部分资金。我国适龄儿童的人口基数大,人头平均费用很少,这不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学阶段投资的比重太大,从我国大、中、小学生均经费情况看,我国培养1名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培养6名中学生、66.5名小学生的费用,即比例为1:6:66.5(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1:1.7:4)。②这种不合理投资的结果,使得耗费大量教育资源的某些大学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因供过于求而被闲置起来,不但严重地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加大了政府的就业压力和失业补贴。[1]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投资,致使教育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设备老化,校舍不能及时改建、新建、一些农村学校危房情况甚为严重。

3.缺乏科学的管理监督

教育投资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有力的投资管理和科学的投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财政管理比较薄弱,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尤其是采用无偿性财政拨款方式进行教育财政资金的分配,助长了人们不重视提高投资效益的倾向,教育经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1)教育经费运用不当

在我国许多贫困落后地区,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许多老百姓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可一些行政部门领导为了自己的升迁,纷纷花公款“读研”、“读博”,这些人上学的费用包括学费、往返于学校的费用,甚至“孝敬”导师的礼物,都出自国家财政和单位小金库。[2]这无疑加重了财政负担。由于我国教育财政没有单独立项,而是融入一般财政之中,是财政总支出的一部分,这就很容易出现一些行政领导利用职权之便挪用教育财政资金的现象,势必影响到当地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拨款。

(2)学校收费管理混乱

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来源之一是收取学生一定的学杂费,以做为教育预算外资金,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可某些学校利用教育经费不足浑水摸鱼,搭车收费,异化为乱收费,为某些人大开方便之门。乱收费已成为我国许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但真正用到教育上的并不多。[3]另外,在我国财政拨款中的教育基本建设经费和教育事业中的公用经费,由于事权和财权分开,一些人便在这里大做文章,谋取私利,致使我国教育经费出现较大浪费。

(3)办学效益不高

根据经济学原理,办学达到适度规模以后,可以增加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从总体上讲,我国办学规模效益还不高。在我国各类普通学校中,师生比比日本、英国、韩国等国都低得多。[4]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学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量不足,工作效率低下。全国每年1000多亿元的政府预算内拨款,绝大多数被“人头吃掉了”,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条件改善的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学校规模不大,这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建议

1.国家加大投入,加快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为一种强迫教育,从根本上讲,它应是机会均等的教育,政府有义务合理设置办学条件相对均衡的学校,以满足广大城乡受教育者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相当部分的基础教育经费。在欧洲多数国家,中央政府负担基础教育经费的比例一般为50%以上,有的高达92%以上,即使在美国这样高度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也达到了71%。[5]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严格按照法律关于教育经费增长的规定安排教育经费预算,确保财政投入主渠道的到位和预算内教育拨款的稳定增长,确保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同时,政府必须在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上做些调整,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来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政府调控来说,鉴于目前学校之间存在这么大的差距,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削弱好的学校去同薄弱学校“均衡”,因而要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增加投资,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具体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开征教育税

众所周知,办教育离不开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可用货币形式来计算,即以货币资金形态出现。为此,只要社会还需要教育,国家还需要教育,那么,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就必不可少。而事实上,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教育规模和任务最大的国家,且各项事业都要发展,需要资金,这就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仅靠财政拨款提高国家投资水平较为困难。笔者认为,要解决此问题,开辟新的税种即教育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因为基础教育受益范围是全民的,完全应该由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承担。通过税收的形式所聚得的教育财政收入具有无偿性,将不再归还纳税人,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其次,税收是通过法律条款形式加以规定后强制实施的,其收入的来源和数量比较稳定、可靠,能保证教育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不易受外界各种因素干扰。

(2)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力度

要明确各级政府的基础教育财政责任。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掌握了国家的主要财力,他们是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主体,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应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国家要依据一定的规则,科学地计算确定一个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定额标准,依靠县财力无法达到的部分经费由省财政补足,依靠省财力无法达到的部分经费由中央财政来支付。这样就可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相对均衡。

2.根据居民收入合理分担教育成本

教育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双重属性。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一方面,受教育者个体素质得以提高,可以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作贡献,使社会及国家受益,就此而言,政府财政应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过程结束后,最终的直接受益者主要是受教育者个人,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的劳动技能与知识水准,扩大就业的选择空间。[6]就后一种情况而论,做为教育成果的接受者,有义务支付相应的费用。这是基本的经济原则。笔者认为,受教育者所承担教育费用的多少应与其家庭收入水平联系起来,因为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存在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例如,有的家庭用几十万元让孩子出国学习,而贫困地区有的孩子连最起码的义务教育都不能享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育投资仍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且受教育者承担教育费用不加以区别对待,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将很难消除。对此,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应按不同的比例交纳学生的学杂费,高收入家庭多交,低收入家庭少交,那些交不起学费的特因户可以免交,以保证其子女能够接受最低限度的义务教育。这样,可以缓解教育财政拨款的压力,充分发挥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逐步实现地区间、城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3.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监督

(1)教育事权与财权统一

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分为教育基本建设费支出和教育事业费支出。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没有调动地方和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造成了教育财政支出层层上报,家家都有。这不利于节约资金。鉴于此,应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将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划归教育部门;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之间的分配、管理、监控由教育部门负责,以使教育发展与政府对教育的拨款相协调,实现教育事权与财权的统一。

(2)彻底根除中小学乱收费

必须标本兼治,建立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收费方式,实行收钱与花钱、管钱分离的制度。教育部门要根据省级政府制定的统一收费标准,委托当地银行介入,银行工作人员从学校收取学杂费后管理起来,如果学校需要时,可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方能从银行支取经费。[7]

(3)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政府采购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减少浪费,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8]。政府采购做为国家财政支出的一种形式,同样也适用于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在实际的采购活动中,由于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资金直接交付给贷商和服务提供者,减少了资金的流通环节,从而可以避免各单位挤占、滥用财政资金,大大节约公共资金,提高教育投资效率。国际普遍认为,通过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采购费用平均可节省10%。从工程建设角度来看,我国每年教育基本建设费用需要很大一部分资金,如果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可节省数目可观的一部分资金。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级各类学校需要教学设备的数量很大,若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定能弥补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和避免浪费现象。另外,政府采购制度因其采购由封闭分散的形式转变为开放统一的形式,可以使政府每年的教育开支公开化,便于监督;同时,也因其带来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有利于杜绝采购人员损公肥私行为的滋生。超级秘书网

注释

①转引自陈剑芬、陈之萍:《浅议在我国开征教育税的可行性》,《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2期,第48页

②参见靳希斌著:《教育经济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页

参考文献

[1]夏再兴,教育的“无效投入”不可忽视,教育与经济,1999(3):28-30

[2]徐水平,公款上学,教育的另类黑洞,教师博览,2002(10):31

[3]王之飞,从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说起,教师报,2002-09-25:(3)

[4]陈培瑞,教育大视野,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28

[5]胡孝玉,探索建立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新体制,教育发展研究,2002(6):24

[6]范先佐,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11

[7]任春荣,农村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与使用,教育情报,2002(1):28

第2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关键词:认知负荷;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均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学实验探索新教法对改进语文教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初三年级进行一系列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1 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负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资源的总量。认知负荷理论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工作记忆负荷,即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根据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可将认知负荷分为三类(Sweller, et al,1998):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关键就是在有限的处理能力中,尽量减少外部认知负荷,而增加关联负荷;同时为了避免认知超载,对学习者已有的专业技能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学习任务的内部认知负荷[2]。

2 认知负荷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乌美娜的《教学设计》,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制定《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与评价等五步。

3 教学实验及其效果检验

3.1 方法

本次教学实验被试为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124名,其中男生81名,女生43名,随机分配到4个组进行教学实验。每组人数为30~32名不等,男女比例相当。被试有相关基础知识,但没有学习过实验材料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实验材料包括先前知识问卷、学习材料、认知负荷自评量表、记忆和迁移测试题。自评量表包括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目的是测量被试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大小,这是测量认知负荷常用的方法,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测量方法尤其对内在认知负荷敏感[3]。

量表均采用9级评分制,从1~9付出的心理努力和材料的难度依次递增。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被认为是认知负荷的主观测量,而成绩则是对它的客观测量[4]。

3.2 结果

先前知识调查表明:被试已有的专业知识较少且各组被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3,120)=0.72,p=0.5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概述与否在认知负荷(F(1,120)=12.21,p<0.01)和迁移测试(F(1,120)=7.22,p<0.01)中均有显著的主效应,但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不显著(F(1,120)=0.87,p>0.1);有无背景音乐则只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显著(F(1,120)=5.97,p<0.05),在其他三项指标中主效应均不显著(均为p>0.5);两因素在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均为p>0.5),所以对两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将4个组按因素分别合并为2个组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概述组对认知负荷的主观评价显著低于无概述组(t(122)=-3.52,p<0.01),迁移测试的成绩显著高于无概述组(t(122)=2.71,p<0.01),两组的记忆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122)=-0.92,p>0.1),说明概述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了迁移成绩。在自评认知负荷和迁移测试成绩上,有无创设情境的两组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均为p>0.5),但未创设情境组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有创设情境组(t(122)=2.46,p<0.05),表明创设情境虽然没有显著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但降低了其记忆测试成绩。

4 总结

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通过一系列教学实验,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学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以及经过对数据分析反映的问题将为未来的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影响学生学习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袁磊,何克抗.认知负载理论及其在E-learning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7-9

第3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133229.Com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五、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第4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Cutting Edge Education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1875

国内刊号:43-1041/O3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当代教育论坛》(旬刊)创刊于2002年,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属全国教育科学类核心期刊。杂志每月三期,为宏观教育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校长教育研究。杂志创刊四年,就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文摘》等国家权威媒体上全文转载和摘要文章238篇,在全国1309种教育类杂志中排名第7位,在全国业界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宏观教育研究:主要是以高等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育发展等宏观研究为重点。尤其刊发恢宏、大气、争鸣、创新的大理论。该刊是各条战线的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生交流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园地。

第5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拿学生们来说,在进入这扇门,也就是选择导师之前,需要向导师“表示一下”。研究生们想通过论文顺利毕业,其中有人想得到老师额外指导。据悉,特别是博士论文,不少人都难以按时完成,为了让老师“高抬贵手”,或者是在平时或毕业找工作时能“多多关照”,送礼自然是在所难免。

其次,申请课题也是一个很“灰”的地方。一些导师向有关部门申请研究课题,很多课题研究经费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而申请来之后通常是名义上导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干,事实上是学生们主干,而学生们的补助通常是看导师的脸色,有学生表示:“一个月能给几百元就不错了。”记者曾见过干了两个月的活,就拿1500元钱的学生。好一点的一个月给千把元,学生们已经很满足了。所以现在学生都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而不是“老师”。

事实上,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申请到课题,要看名气大小,同时完成的课题也是自己将来再申请的资本,完成的课题越多越好申请。有些导师都成为申请专业户,甚至开始帮别人申请课题,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学霸”。前些日子,某位教授跟记者闲聊课题时说:“现在课题真不好申请。学校里大约有100多人申请,最后申请上的也就十来个老师。我今年申请的是一个教育部的课题,还找了熟人,最后还是没申请上。”他苦笑说。

目前的课题经费实际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僧肉”。而实际的规定是,课题费不能直接作为教授们的收入。某位科研所人员表示,现在人文科学课题的科研经费大部分花在课题组成员出差、开会、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等方面,其中当然也含有旅游费用。“找发票”把经费置换成收入甚至已经成为了大家默认的方式,很多时候都在正大光明的进行,甚至还会发动其家人为其“找发票”。不过,有位老科研工作者亦表示:“目前研究院、科研所收入都不高,论及‘明面上’的收入很多都不及中小学这些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师多,而不少科研工作者才是精英知识分子,现在他们的怨言很大。然而想要有尊严并且是体面的活着,依靠现在的收入根本不可能。”他自嘲地说,如果一直拿规定里的工资,生活在北京,简直要“一贫如洗”了。

第6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育科研;根本任务;必要性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关于教育科研的概念在相关的学术论著中有很多种表述,但无论哪一种概念表述,其核心内涵都是:“教育科研是一种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即教育科研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任务则是揭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虽然近几年,科研兴校、科研先导的观念逐渐被许多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所认同,但总体上来说,与教研活动相比,教育科研在中小学还是一种高大上的活动,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更显陌生和遥远。当前,很多中小学老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教育科研就是申报课题”等这些简单的认识上。有些中小学校为了促进教育科研的繁荣,要求老师人人做课题、年年写论文。这样的教育科研只是停留在无计划的盲目状态,是一种表面上的繁荣,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无多大益处,反而会给老师徒增科研负担,让老师对教育科研表现出抵抗和厌恶的情绪,也不利于中小学开展真正的教育科研活动。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该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出发,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导向,特别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通过科学的论证,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设计详细具体的有效教学实验方案,开展课堂教学领域的全面改革研究,从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有效教学规律,提炼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而从整体上改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率。而这些通常是学校日常教研所不能做到的,而必须开展教育科研。

对教师而言,教育科研不是脱离教师教学实践的额外负担,而是教师探索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必然需求。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申报教育科研课题都是为了论文评比活动及职称晋升的需要,并非是为了研究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这种伪教育科研难免会成为教师无奈的选择和额外的负担,难免会出现论文抄袭和科研造假的现象。中小学教师要想在专业上寻求长足发展,改变被动教书匠的职业形象,开展基于内在需求的教育科研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可行之道。2014年9月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无疑是教育科研的成功典范。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一项持续36年的教育研究,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获奖,不是为了写论文,也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真正处于自身改进教育教学的需求。李吉林老师说:“教学是教师的头等大事。为了孩子的学习,几十年来我矢志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

综上所述,无论是学校的教育科研还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科研,根本任务都是为了解释教育教学规律,并用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根据教育科研的具体任务不同,德国教育学家布蕾津卡将教育科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狭义的教育科学研究,其具体任务是描述和解释教育事实,揭示教育规律,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类是教育哲学研究,其具体任务是提供教育价值取向和规范取向,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三类是实践教育学研究,其任务是在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哲学研究的基础上,为教育实践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和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偏重于第三类实践教育学研究,通过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张 滢.奏响小学教改的中国旋律――记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李吉林和她持续36年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4-10-23.

第7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教育部实行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它将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行为发生重大的转变。本论文主要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改变传统口语教学模式以及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策略三方面来阐释。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媒介。外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往是学生获得有效输入和内化课内外输入并逐步转化成输出的最理想的途径,外语教学只有通过相互交往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为了保证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更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中,二千多年以来,师道尊严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封建社会里,为师之道,尊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学生对教师俯首听命是天经地义的。教师的核心地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中心主义,“传”、“授”、“解”都是强调一个发送者的主体地位,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者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现代社会人的存在的前提要求:平等与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我们提倡,对话就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对话包含着平等和民主的核心思想;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因为,教师离开了学生,或者学生离开了教师,都是不可能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口语教学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角色的主体地位思想,而是让教师和学生相互成为主体,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完整的主体,只有他们相互依存才能互为主体。

二、改变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中,一直以来,由于各级各类考试还不重视口语能力的考查,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认为读写重要的学生远多于认为听说重要的学生。大多数大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口语并不重要,英语成绩是靠最后的一张考卷来评定的。一部分教师甚至也有这种想法,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口语训练。同时,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除了课堂外,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即便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说英语的情境和氛围,学生也不会乐于参与。加上由于师资力量限制,我国小学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教学。因此,改变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也就显得更重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最终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如何具体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语不同于母语教学,兴趣是学生学好外语的首要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事物本身很有趣、很新鲜才能激起他们这种认识事物的兴趣。对于学生们羞于开口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渐渐消除他们的害羞心理。同时,为了巩固强化,教师还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口语练习机会。其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利用音乐、美术、游戏、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组织好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口语能力。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单词结合起来,用吸引学生主意力的场景代替书本上枯燥的句子,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表演,在娱乐中学习了英语口语。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中,如果我们不清楚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的变化,不理解教改观念的转变,就必将在改革大潮中落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化和发展,新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正是因为这次课程改革,我才有幸及时地转变了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小学英语口语改革又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法,而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型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2008,(2).

第8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数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中蕴含着人类无数的思想精华,是人们对世界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初中数学作为数学科学的基础教育,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使命,在整个数学教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思维虽然并非等同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1.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已由原来的“重成绩”转变为“重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思维培养,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前提,同时还是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初中数学是人类智慧的总结,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初中数学虽然只是基础教育,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出发,初中数学知识的编排和问题的设置也是呈开放性、多元化的。因此,要在教学中适当的尝试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力求在保证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毕竟,对初中学生而言,进行跳跃式的、非常规的独立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吸收多种思维内涵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独立思考,找到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具体到数学问题解决上了。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灵活性

要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从观察能力着手,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一般来说,数学思维的形成,总是先要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能看透问题背后的规律和实质,唯此才可能寻得思维的突破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落实到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众所周知,良好的审题能力,是解题的关键前提,审好题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最好的解题方法。

4.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5.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法与学法进行指导

5.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5.2 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5.3 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5.4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设置悬念”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5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5.6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5.7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5.8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第9篇:基础教育论坛论文范文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

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

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3)坚持举办《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给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教育论坛活动。谈谈学习教育先进理论后的感悟,谈谈读书后的收获,展示课题研究过的成果,给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建议等。组内教研活动,也应为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思想的平台,把优秀的教师推荐到学校讲,三年里争取人人都有机会讲一次,还可以请外面的专家和社会人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