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描写蚂蚁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蚂蚁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蚂蚁的作文

第1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动物都是活动的,有生命有感觉的生物。它们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等。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上飞,有的能在地上跑,有的能在水中游。它们各有特点,而且不断变化。写这类文章可选择写得范围很广。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许多同学不但爱看小动物,而且还爱养小动物。如果让你描写一个动物,应该怎样描写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1)写小动物重点是描写它们的特征,可以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写出你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详略得当,重点要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抓住各部分的特征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抓住最具特点的地方来写。

总之,我们在描写动物时,只要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的特征来描写,并且将自己的感情融进对动物的观察描写之中,就一定会写出惟妙惟肖的动物。

【习作要求】

要求:同学们是不是见过很多动物?如天上飞的鸟,地上的爬虫,水里的游鱼,动物园里的猴子大象,家里养的小猫小狗等。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小动物。不少于450字。

【优秀例文】

小 蚂 蚁

崔玮媛

我从小就有个癖好,喜欢观察蚂蚁的生活,至今兴趣未减。小蚂蚁有好多种类:黑色的、褐色的、浅灰色的……我最喜欢褐色的小蚂蚁。

今天中午,我在屋檐下蹲着,用一些米饭粒引来一只小蚂蚁。太好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褐色小蚂蚁,它划动着六只细小的脚。只见它走到米粒前,用两根细小的触须碰了几下,然后用嘴咬着米饭粒高昂着头,走得很快。忽然,一只庞然大物直奔而来,强行夺走了小蚂蚁的食物――这是一只黑色的大蚂蚁。它舞动着大腿,向着小蚂蚁“张牙舞爪”,小蚂蚁却毫无惧色,一点儿也不相让。我真担心小蚂蚁斗不过它,因为大蚂蚁的身体比小蚂蚁要大两三倍呢!大蚂蚁依然是“张牙舞爪”,小蚂蚁还是“顽强应战”,这样斗了一阵子,小蚂蚁忽然“落荒而逃”,动作异常迅速。“难道你畏惧了吗?”我暗自轻蔑地说道。谁知情形恰恰相反,小蚂蚁去了不久后,却又来了三只同样颜色的小蚂蚁,原来它是去叫救兵了。它们又打了起来,结果小蚂蚁们把大蚂蚁打得狼狈而逃。最后,三只小蚂蚁抬着米饭粒回洞去了。

望着它们远去,我想,这小生灵确实有它的可爱之处,特别是它那种“坚持、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趣味点拨】

第2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1.了解景物描写的范围和作用。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及听说读写的能力。

3.掌握描景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景物图片,经典描景散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对春的描写,我们北方春的脚步虽然迟缓点,细心的同学一定能捕捉到春的影子。

二、诉美景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窗外的景致及感彩。

同学们的描述抓住了景物的大致内容,没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怎样才能描写出我眼中景即为心中景,并抒发自己独到的情感呢?

介绍景物描写的范围及作用:1.范围:包括耳力所能达到的,人的思维所想象得到的景物。如:山川草木、亭台楼阁、星汉宇宙,小到蚂蚁、蚊虫等都在描景范围之内。2.作用:景物描写主要为了反映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如果在记叙文中写景主要是为了渲染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进而反映生活。3.五官开放绘美景:(1)眼观:外部形态;光和色。(2)耳闻:发出的声音。(3)鼻嗅:味道描写。(4)手触:细节处的描写。

从以上几处入手,有意识地去观察景物,无论从视野还是心境上都开阔了不少。把自己刚才描述的景物在心里再翻一翻,能否找到一条比刚才更好的描述模式。

三、赏美景

播放PPT图片(四季美景图片)学生欣赏,并简单记录。

让学生任选图片展开联想来构思。

师继续指导:1.写景要按一定顺序。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详略得当。2.适当引用前人的诗词歌赋。3.巧妙的运用修辞。

四、写美景

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构思及教师的点拨,进行创作。

五、读美景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可把学生分成组,小组推举在课堂上读。)

六、听经典

放录像听经典范文朗读,讨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七、修改作文,分析点评

附:板书设计:五官开放展奇景,妙笔生花著美文

诉美景赏美景

第3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一、具体化:借助与抽象事物相关的典型事物,将抽象事物转化为具体事物。

我们在写作中会遇到许多抽象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借助与之相关联的典型的事物,化无形为有形。这里要注意一下,如写到风大,我们可以想到与之相关的典型事物是飞沙走石,想到狂风把小树吹弯了,想到人在路上难以行走,想到风呼呼的声音等,可以说飞扬的尘土,吹弯的小树,呼呼的风等都是与风相关的典型的事物。把抽象的事物与之相关的典型事物关联起来,是化抽象为具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有的同学作文中写“我家生活十分贫穷,我很悲伤,但我相信我们一家会过上好日子”,这样写不能给人具体的感受,只能给人一个抽象的印象,那么如何给人具体的感受呢?我们看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中是如何将这一内容具体化的?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这里作者选取生活中典型的事物,并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把贫困、痛苦与对未来的信念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模仿这种选取典型事物的方法来写一段,比如写父母对我们很关心,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我们可以选取浓香的牛奶、父母的唠叨等,并以之为意象,写出这样的话:

当浓香的牛奶布满了我的味蕾/当爹妈的目光唠叨着望子成龙的期望/我不知不觉地延展着幸福的日子/用纯净的泪水写下:感谢亲情

还有风、阳光、月光、雨等都是事物,直接描写只能用很有限的词语,给人的印象也很抽象,如“风大”“阳光强烈”等,我们可以借助典型的场景来进行描写,使之具体化。如:

“胡同里的风更邪乎了,像是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东一头西一头地狂吼乱撞,又抓起地上的沙子、树叶、纸片在这家墙上扔一把,在那家窗子上拽一把。”

“……被风揉够了的烂草、败叶挂到干巴巴的树枝上和光秃秃的电线杆上。”

“骑车的就更累了,上了年纪的人干脆下了车,身子向前倾着。眯起眼睛推着车往前倾。有些小伙子好逞强,硬是不下来。身子向前倾着,伏在车把上,用力地蹬着,像扭秧歌一样,其实他们并不比步行快。”

二、丰富化:即对写作的对象进行多角度的、系列化的描写。

由抽象事物联想到具体事物,能给人具体的感受,但感受还不丰富。我们还要对具体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或者系列化的描写,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事物给人更加具体丰富的感受。

多角度描写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又可以从远近高低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从古今等方面进行描写。如《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经典片断: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这里就通过镇关西的多种感觉如嗅觉、视觉等方面来描写鲁提辖被打时的特殊感受,让读者有了具体而丰富的感受。

另外,我们还要将描写的对象表达要系列化、连续化,这样才能使描写的对象显得丰富充实。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里作者写地坛里充满生机,写了一系列的景物如蜜蜂、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而且作者写每种景物时不是一句简单的描写,而是描写其连续的过程,如描写蚂蚁时,先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然后写蚂蚁的停顿和疾行,这样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就将蚂蚁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突出了地坛充满了生机。

如写思念的将之系列化、连续化,学生可以写出如下的内容:

“我的思念就像那片柳树林,在时光的飞舞中越来越浓密,在月光的夜晚孤独的等待,当晨光透过我的枝叶时,我已在翘首企盼,在暮春的轻风中,那飞扬的柳絮会带走我的片片思念。”

这段将思念比作柳树林,运用一系列的联想,写到了早晨、夜晚、暮春等不再时间的情况,并写了我的连续的行为:等待、企盼、思念,这样就把我的思念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三、形象化:利用修辞等表达技巧,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性。

虽然选取了典型事物,或者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可能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但还不具备美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使描写的内容更具形象性,更具美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一段描写荷上月光的段落,就充满了美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段文字通过运用比喻、比拟、通感等手法,写出了月光的动感、朦胧,光与影的和谐等特征,这样写将荷塘上的月光写得非常具有美感。

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是自古以来作家常用的一种手法,如写愁绪的名句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这种抽象的事物写得具有美感。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些优秀片断:

“无论是夜阑人静的冬夜,还是鸟语花香的春晨,只要我一不小心打开记忆深处的抽屉,五岁那年逗“傻二”玩的情景历历在目,令我的灵魂颤抖不已。……这样,傻二的目光、母亲的泪水、巴掌和教诲便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随着时光的烘焙,记忆深处的烙印反复发酵,不断膨化,日益丰腴。”

这里运用比喻,将记忆的烙印比作会发酵的食品,让人感受到记忆在人的心灵深处越来越深刻,难以忘怀。

“看着窗外,透过玻璃,那些流离失所的雨迹划过玻璃的痕迹,拽不住时光的流逝,仿佛就如我的生命。”

第4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一、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个性语言的语感

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的个性语言。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更好地应用个性语言呢?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要多关注生活,善于观察,不断体验和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同桌的外貌,进行详细描述,有个学生在习作中是这样描述他的同桌的:“我的同桌喜欢扎着两个翘翘的小辫子,像两只小羊角。”对于这种抓住特点的描述,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做好引导工作,此外要注意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一些名家文学的作品中去感受语言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语感。我们可以摘录一些优美语句,单独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她的脸黄而胖像刚擦了油的黄皮鞋”,“她的眼睛很小,但是很有神采,不像有些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的空头口号,大而无用”……这些描写都贴切而形象,可以让学生模仿着造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在习作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儿童个性语言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挖掘学生的个性语言。每个学生都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在写作中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比如,在作文《童年趣事》当中,某学生对一只老鼠突然倒地进行描写时,借用了“不省人事”一词,将其活用为“不省鼠事”,语言鲜活,充满妙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从学生中发掘一些类似的充满儿童色彩的“个性语言”,并给予学生鼓励。如一个学生在自己和宠物狗做游戏时是这样描述的:“这只调皮的小狗,竟然跑到我的床上来,占领本帅的领地,本帅岂能容你?”这种采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来描绘的例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儿童语言天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

三、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儿童个性语言

教师习惯在习作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评语总是跳不出“主体不够鲜明”“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等内容,这种“多功能型”的评语其实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而实质上,教师的个性化评语对于学生个性语言的使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个性评语去引导学生使用“个性语言”。

在评价作文时,教师要不断发挥出其思维的广度,从学生的作文当中不断发现具有亮点的个性语言,并对其作出有针对性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支持引导学生多使用类似语言。在习作中,对于一些描述特别优美的句子要对学生进行赞赏,对于一些真情流露式的语句要予以鼓励。总之就是要及时地对学生表达出肯定和欣赏,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个性语言,不断地促进学生运用“个性语言”进行习作。我举两个例子。比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抗洪抢险的勇士们奋不顾身,组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人墙。”教师可以这样点评,这里的“人墙”用词相当准确,其他任何一个词都不能替代,量词“堵”的运用贴切得当,令人忍不住叫绝。又如,一个学生在描述同学们举手发言时,这样写道:“从同学当中冒出了几个‘尖竹竿’。”该学生没有直接提到举手,而是用尖竹竿来形容,形象贴切,教师可以这样点评:“虽然没有提到举手发言,但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样用新鲜的方式来表达寻常事物的方法值得鼓励。”

第5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条相得益彰的风景线。要改革作文教学必须同时改革阅读教学。要搞作文个性化必须同时讲究阅读的个性化。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不应以教师的指导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同样,阅读教学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阅读《红楼梦》,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学生的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境遇不同,对教材的理解也必然不尽相同。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简单的知识传授,避免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先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地充分地阅读,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体验,评价作者,评价文章观点,鉴赏写作技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有时提出疑问,有时发表自己观点,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学生有时观点显得幼稚可笑,有时又奇异怪诞,但都是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都是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例如在教学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钱钟书重新解读寓言这一点,鼓励学生作出自己新的解读。对“蚂蚁和促织的故事”,朱飞同学就提出说“促织夏天免费给蚂蚁唱歌,蚂蚁却在促织都快要饿死了,还吝啬的不愿意给促织提供一点粮食,蚂蚁表现的太自私自利了,就像我们中的有些人一样,只知道向别人伸手,不愿意付出,面对蚂蚁这一类人,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促织夏天也别再给他免费唱歌了,可以向他收取费用,这样促织就不至于在冬天饿死了。”对“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有同学提出了“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是一个人最正常不过的心理,无可厚非。我们每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都应该像这只狐狸一样,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排解,生活才会快乐,才会充满阳光。”

学生的这些看法、与我的理解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感受理解层面可能只是很小的一点,有的肤浅、有的偏激、有的甚至怪异,使人一下子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应该看到,学生认真的阅读了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敢于大胆把自己的理解谈出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难能可贵的。我对学生的观点,积极肯定、极力表扬。并提醒学生下课后将自己的想法再做进一步充实、完善,整理在札记本上。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思想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了,再写起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学生也就不会有“作文作文,叫人头疼”的畏惧思想了,不会感到作文难了。

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畏惧感,我建议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写作功底,拟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平时我还不断的提醒学生随时记下一些新想法新思路,给作文积累素材。每一次布置的作文话题,我都精心筛选。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出一个个不同的“我”。作文个性化说到底就是写我见、我感、我闻、我想、我识,表现我的喜怒哀乐,爱恨欲恶。高一学生在写作的初级阶段,见到《我的老师》《诚信》《我的理想》等题目不知如何下手,感到无话可说。我就让学生先从写“自己”开始。我给出“羡慕自己”、“欣赏自己”的话题,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善于和别人比较,挖掘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潜能,学会发展自己的特长,积累让人羡慕的资本。这样的话题能调动学生的表达需要,有话可说,这样就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很注意给学生创造作文情境。或是给同学们提供一组音乐,通过音乐串联故事,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或是提出一组能激起学生思辩的对立的观点,让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抒己见,争个高下;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让同学辩论“刘兰芝到底该不该死”;或是讲述一个开头,让学生以己之情思接着往下写,如学习柳永《雨霖铃》,根据作者所选意象,请描写“长亭惜别”画面;或是模拟法庭,引发学生控诉辩论;或是提出一种值得思考注意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浮想联翩。例如,在金菊盛开时节,我领着学生在校园里观赏,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学生在作文中,有颂扬不畏风霜品质的;有赞美菊根默默奉献的;有写鲜花还需绿叶配的;还有抨击采摘不道德行为的。可谓异彩纷呈、千姿百态。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人每天都应该产生自己的新思想,发前人所未发,明前人所未明,在作文中标新立异,“唯陈言之务去”。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没有一个人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情境不同,感触不同,“情以物迁”只要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创造,就会有新意,就是个性,就会不落俗套,表现方法等也会灵活调遣,语言也会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第6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教学中渗入戏剧元素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塑生命》《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讲述的都是盲人的故事,文字优美,情感动人。但在一般的教学中,学生很难走进人物的心灵,因为学生不是盲人。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来体验做一次盲人。蒙上眼睛,从教室外找自己的座位,体验那种孤独、无助。在一片漆黑中,来上这样的课,自然能产生感情的共鸣。

朗诵是戏剧表演的基本功,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朗诵好,笔者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训练了一些最基本的声音表现力练习,如喜怒哀乐练习,叫卖练习等。在放开自我的基础上,把句子读清晰,通过节奏、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力求表现出情感或心理。所以,在记叙文教学中,笔者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演读,在演读中,进入角色,进入课文。

课文中,某些精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都可以通过表演再现,加深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风筝》中“我”发现并踩烂弟弟的风筝,《背影》中,“父亲” 攀爬台阶等动作,配合着文中准确的动词,表演出来,直观感受。要表演得精彩,就必须在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基础上揣摩动作、表情,表演的过程也是认识人物、认识自己的过程。

让人物说话,并即兴表演,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好方法。这种对话,不是指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而是课文中没有的,或者暗含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深入挖掘。笔者经常采用采访法,让学生当堂采访“木兰”“藤野先生”“六一公公”等,模仿人物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说出这个人物该说的话。这对学生理解文本很有好处。

编写课本剧及自创剧本

编写课本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叙文的改编。如《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等。根据课文内容,除原文中有的人物语言外,还要发挥想象,添枝加叶。比如《羚羊木雕》中,“我”回家后会发生什么?“我”与“父母”之间还会有怎样的对话?《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回到宫里后,又会发生什么?

第二类是散文的改编。笔者很喜欢让学生把散文改成剧本,因为这样会把散文变得生动活泼,会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课堂。比如改编《行道树》,“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什么朋友?怎么说?我们怎么回答?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经历了什么?在夜幕降临时,我们有怎样的心理?与那个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的孩子,我们会有怎样的对话?再比如《那树》,阳光、鸟、情侣、电线、电锯、蚂蚁等,会与树有怎样的交流?改编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

学生自创的剧本并不要求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展示一个生活的片段,通过这种方法,笔者想让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学生写得内容很宽泛,有买菜、上学路上、大卡司里喝饮料聊天、班级趣事、班级的坏现象等等。其语言很生活化很平实很真切。

利用即兴或预定表演

上述的自创剧本,引导学生关注并观察生活,本身就是提升作文能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除此之外,在作文课上,笔者特意让学生表演一些生活中的典型语言、动作、神态。在这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活跃,参与积极,演出了许多比语言描写更精彩的东西。“快吃了这个鸡翅,吃完你就会飞了!”“你怎么又在玩,看看隔壁的萍萍”……亲戚朋友讲得话,都如此符合人物个性,这在作文中还真不多见。特别是说话时的语气与神态,惟妙惟肖,让观众也乐在其中。

表演之前,就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其语言、动作、神态等,表演之后,布置写成作文,描写这些画面。

目前,中学生的作文有两大问题,一是不会描写,二是事例陈腐。通过自创剧本并表演,能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能引导学生关注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学生的素材,从而避免作文的陈腐。

创造平台展示成果

这些平台包括语文课、班会课、语文周展演、元旦文艺汇演等。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释放,让我们劳动的成果有所展示,并得到肯定,这对学生们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第7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对中学生而言,寄寓性文章是写作难度较大的一类文章。

寄寓性文章借助具体形象事物来比喻抽象的哲理、传达富有感情的人生意义,文章含而不露、耐品耐读。大千世界,物象万种;文章的寄寓性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决定的。具体客观的东西,我们接触它、熟悉它,心有所思、情有所钟,探其幽微、悟其秉性,从而寄托某种深刻的哲理。文章一旦有了寄寓性,作品的意象就有了不可多得的深度。挖掘寄寓性文章的写作,你就会发现:卑微的小生命蚂蚁也拥有伟大的精神力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它实现梦想飞上蓝天之前,是经过了痛苦蜕变,破蛹为蝶的。从以上发现就能得出“哪一种成功不需要代价,哪一次辉煌不需要痛苦,哪一种飞跃不需要奋斗”的结论。我的一位学生在文章《避雨》中,写了自己在一次放学的途中,没有避雨而回了家,虽然全身被浇透,但是却得出没有避雨而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考验的故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避雨的人生往往走得更远、更成功,雨后的彩虹对其来说更有意义;他们希望自己的人生中能够多几场雨,无论大雨或是小雨。如果能够受住雨的洗礼,这也是一种人生的美丽。

笔者在一次以《冬》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只作一般描写,没抓住事物特征。其中无所寄寓的文章占大多数;描写较生动,有一定事物特征,寄寓性不深的占一小部分;角度小而新、寄寓性较深的只有几篇,这几篇文章之所以取胜就是因为文章富于寄寓性。如《母爱里没有冬季》,写出了虽然冬季寒冷,却从母亲那里得到温暖,从而感受到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准备迎接任何风暴。又如《冬天的路》,写了不管冬天多么不好过,路还是要走的;人只要活着,不论外界环境多少恶劣,我们也要去适应,用顽强的精神去征服它;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困苦和磨难在什么地方等着我们。再如《冬天的生机》中描写了一群俊男靓女穿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手持冰淇淋,从而感受到了:冬不是生命的终结,不再是萧条,不再是冷寂;冬是孕育生命的日子,冬在我们生活中充满着生机和韵味。

寄寓性文章蕴涵深刻,给人回味、给人启迪,同学们一旦掌握了寄寓性写作手法,自己的作文就会被列为上乘、高人一筹。

第8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乡村风光作文1

有人喜欢喧闹繁华的城市,有人喜欢宁静清爽的大山,而我,则喜欢乡村一年四季的美景.

春姑娘乘着风,踏着云彩从远方赶来.用她那奇妙的魔法棒解开小河被冻僵的身体,擦干,花儿脸上激动泪水,抚摸着把头深深藏进土里的草弟弟.她呼唤着“远出”的小鸟,燕子归来了,喜鹊唱着歌,她唤醒了在冬眠的小动物,鱼儿在河里欢快的游动,青蛙呱呱地唱……农民伯伯也开始播撒种子.

春姑娘刚走,可爱的夏姐姐便穿着短袖衫短裙跑来.她一会儿看着孩子们在河里游泳,就像一条条活跃的小鱼;一会儿跑到别人家屋檐下乘凉;一会儿又跑到树林里或者是路边的柳树下,逗着那一片片翠绿叶子玩;有时吹吹口哨,有时把叶子含在嘴里吹着动听的歌;有时把叶子放在河中,让落水的小蚂蚁当船四处游荡.夏姐姐不但可爱,还调皮得很呢!她跑到太阳公公身边,想方设法地逗他笑,太阳公公被逗的哈哈大笑,笑得让男孩子们忍不住衣服,只留下一件小肚兜挂在胸前,她却笑嘻嘻地躲开了.

接替夏姐姐的,是温柔善良的秋阿姨,爱打扮的秋阿姨还带来了十几件漂亮的衣裳.秋阿姨先给苹果妹妹换上了红色的舞装,再给梨小姐脱下原先的绿裙子,换上一件黄色的公主裙.秋阿姨还给葡萄夫人换上她喜欢的紫色西洋裙;给桃公主带来一件粉红色的婚纱;送给年迈的石榴奶奶一件淡红色的古装,石榴奶奶害羞地咧开了嘴……

秋阿姨又来到了田野里.瞧,麦穗弟弟正迎着风儿摆动,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秋阿姨不禁高兴地笑了.夕阳下,不停摇摆着的金黄色波浪和农民们的身影,在与秋阿姨互相送别.

寒风凛冽,人们开始意识到冬天来了.风,在冬伯伯的带领下,它像一群疯狂的狮子,四处乱跑乱蹿.嫩草被染成枯黄,娇花被剪成碎片,枯枝与枯叶纷纷降落,树杈上的鸟巢也被吹得七零八落.天下起鹅毛大雪,大树低下了头,小树弯下了腰,在迷漫的风雪里,胆小的它们都害怕地把头躲进土里.世界换上了银装.

第二天清早,雪花纷纷扬扬,眼前一片雪白.这时,这里又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昨天还是狂风大作,大雪纷飞,今天却传来孩子们的阵阵笑声,还夹着大人们的轻松笑语……

啊!乡村的美景使我流连忘返,虽然事已过多年,但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依然令人意犹未尽.

乡村风光作文2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是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那么,让我们也去一起去乡村看看吧!

春天,春姑娘来了,她来到田野,田野里的秧苗从地下探出头来;她来到草地上,小草换上了碧绿的新衣裳,显得格外精神;她来到山间,山间的竹笋从土里蹦了来;她来到小溪边,小溪唱起了悦耳的歌;最后,春姑娘拂过刚刚抽出嫩芽的柳枝,抓住枝条荡啊,荡啊,荡秋千.春雨过后,泥泞的小路边开出来几朵缤纷的小花,有时还有几个天真的孩子在那里嬉戏玩耍,“咯咯咯咯”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山间.

夏天,树,草,花都变得更加美丽.你瞧,树木变得更加茂盛了,撑开绿色的大伞,等着乘凉的人.草地上的小草绿油油的,显得格外精神.花儿也显得分外妖娆,展现着她的全部美丽.晚上,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来到院子里乘凉,蝉儿的歌声就是对乡村最好的赞美.

秋天,乡村一片金黄.绿油油的秧苗已经变成黄澄澄的麦子.这时,一阵风拂过,田野中掀起一阵麦浪,别有一番风味.这时的人们正忙着收割粮食呢.

冬天到了,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使得乡村变成了冰雪世界.放眼望去,白茫茫之中隐约看见几点红色,那是蜡梅.在凛冽的寒风中,唯独它傲然挺立,像一位英勇的战士,守护着乡村.这时,孩子们正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呢------

看,这就是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不正像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吗?

乡村风光作文3

期待已久的寒假又到了,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乡村姑姑家,我又高兴,又兴奋!走进乡村,第一眼看见的是整整齐齐一排排的小房屋、热情好客的乡村人,还有我更喜欢的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田地.姑姑家的小孩和我同龄,妈妈说月份我大,所以他管我叫表姐,调皮的表弟很是欢迎我跟他做伴,带上我在乡间的小路上尽情玩耍.

听大人说,过去乡村人们住的房子全都是土盖的,走进去,阴暗潮湿.如今的变化可真大啊,宽宽的马路,高高的楼房、外面还都贴了漂亮的墙砖,房屋前面都有个小院,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做自己喜欢的游戏.乡村的人们都很热情,任你走进哪一家,主人肯定会热情的招待你,花生、瓜子、糖果,还有乡村的一些土特产,仿佛就象是进了自己的家,很温暖.

今年的春天来的也特别早,在广阔的田野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绿得纯洁美丽,绿得心旷神怡,姑姑带上我和表弟,拿着镰刀和篮子来到了一块田地里找野菜包饺子用,这种野菜平常在菜市场里也有的卖,但是我那天是在找野菜的过程中体会了菜农的辛酸,以后我们要更加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

转眼一星期就过去了,马上就要回家过新年了,那天是下雨天,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姑姑家,离开了美丽的乡村,期待着再一次走进那美丽的乡村!

乡村风光作文4

五一小假,我们旅游的最后一站,是去南京溧水的一个小村庄游玩,体验那别样的乡村风光。

进入村庄的道路并不像我们城市的大马路那样宽敞,这里也没有城市的喧哗,安静却又特别,眼前的景色却犹如电视中的画面:绿油油的蔬菜、星星点点的野花、可爱的稻草人……这别样的乡村风光和人们劳动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了我。

到了目的地,朋友家的大别墅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哇”,我惊叹道,这房子好大好大。房子正好座落在一座小山边上,屋前是花园,而屋后那一块块的菜地,种满了各种绿色蔬菜:葱、蒜、青菜、油菜籽……这是乡村的人们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我能想象出,他们在品尝绿色蔬菜时的喜悦表情。

小山上是一片幽静的竹林,青翠一色。我们一群人情不自禁地爬上石阶,走进竹林,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去呼吸那清新的空气,享受那异样的凉爽。你瞧,泥土里,钻出一根小竹笋,听大人们说,只要你隔两天过来,这根小竹笋就会蹿得老高老高的,我很期待。而不远处,那些翠竹,有的高大青翠,仿佛像一位威武的战兵正在站岗;有的纤细柔嫩,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大家纷纷在竹林里拍照留念,将这特别的风光留住。

乡村一游,让人忘记了烦恼,心情特别的轻松自在。我爱乡村,爱它的自然,爱它的特别,爱它的淳朴。

描写乡村风光作文相关文章:

1.描写乡村风景的作文

2.描写乡村风光作文400字精选5篇

3.描写农村景色的写景作文4篇

4.小学描写乡村风景的作文4篇

第9篇:描写蚂蚁的作文范文

一、 积累和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杈(chā) 脸颊(jiá) 羚羊(líng) 意见分歧(qí)

B.不禁(jìn) 撒谎(sā) 沉寂(jī) 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侍弄花草(shì)

D.蹲下(zūn) 霎时(chà) 攥着(zuàn) 尊君在否(fǒu)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祷告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B.脸颊 决别 爆怒无常 絮絮叨叨

C.捶打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分岐 委曲 满不在乎 喜出忘外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4分)

A 景物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 )

(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4.下列加点字的成语运用不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6.默写题。(9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刘义庆《咏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在《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与鉴赏。(46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4)尊君在否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2分)

14.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6.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全文的主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