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医内科学范文

西医内科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医内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医内科学

第1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1.1实践教学中医本科生随堂见习、见习、实习基地几乎均为中医院,尽管现在的中医院也近乎成了中西医医院,但病种、诊治条件仍不能满足西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所需。

1.2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要学习中、西医两套课程,几乎每天全天上课,晚上还有选修课,学校其他组织团体活动也不少,一半以上学生还准备考研,所以,学习偏废,所学内容也得不到巩固。

1.3学习效果现代医学已和国际接轨,要求更科学、先进、规范,发病机理的研究更为复杂,新的检测手段、新的药物日新月异。在讲授《内科学》时,尽管教师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方法突出重点去讨论,但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仍感有唯度一些现代检查手段没讲过,许多药物也没学过,课时又少,内容多,头重脚轻必定垮塌。

1.4评价学生标准多数院校和用人单位评价学生标准是中、西医并重。有的用人单位对中医本科生西医水平的评价是“病历写不好,常见病看不了”。总之,五年的学习时间有限,对一门《内科学》来说显得课时少,但十几门西医课的总课时和中医课程总课时相比也不少,可见相当课时用在西医上,而且讲中医的老师也占了不少时间讲西医,本末倒置,影响了中医的学习,最终,中医学得马马虎虎,西医学的糊里糊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出了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即:①混淆中医专业和中西医专业的培养目标;②完成现有大纲的课时较少;③相当的学生学习偏废;④实习基地不符合《内科学》课程要求;⑤对西医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过高。

2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症下药:

2.1区分中医、中西医本科生培养目标中医是我们国家最值得弘扬的文化和医学技术,中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无疑是运用中医理论对中医常见病症及疑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师。目前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是要求中医学精,西医学会实际上是中西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医院校的办学必须坚持姓“中”的原则。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2.2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学习内容到底中医专业需不需要学习西医知识?肯定需要,关键是要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用原来的大纲就需要增加《内科学》课时,行不通,这就需要我们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学习内容。如何修改,如何调整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中医专业学习西医《内科学》的目的主要是对急、重、危、恶性病等致命性疾病有所了解,不至于耽误病人。此外,了解一些西医知识也能帮助中医对某些病正确辨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所以,对于西医《内科学》课程来说,学习内容总体上也就是这些急、重、危、恶性病等致命性病症了。这些病症的诊治都是复杂的,学到什么深度呢?①了解目前已明确的发病机制;②重点学习临床表现;③简介需做的相关检查;④与这些病症适应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相关西医知识的学习,应能辨别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辨别是否中医的诊治优势。较客观地说,这些急、重、危、恶性病症还是以西医治疗为主,并且需要更专业的医师,中医本科生只掌握一些原则即可。西医专业学习中医也只是一般了解。因此,在校期间,中医专业学生应把宝贵时间用在中医的学习上,为今后继承和研究中医打好坚实的基础。西医的其他知识可通过今后继续教育学习。

2.3改变随堂见习的内容与模式我们可以用西医院病人的真实病历及专家会诊的影像资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讨论—自学—再指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弥补医院病种少的不足,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解医院诊治常规,为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2.4更换实习基地,满足教学需要西医课的实习基地要选择病源充足、病种齐全、诊疗水平较高的西医院。

2.5合理规定评价标准制定符合中医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质量评价标准。

2.6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巩固学生专业思想,端正考研态度也是必要的。当然,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有很大争议的,需要统一认识,也是件不容易的事,牵动的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牵动了所有中、西医课程,这需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多个团队的协调和合作。

第2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现代医学教学活动中的西医内科学是临床专业课的组成部分,其也是医学生的基本学习内容所在。现阶段,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三年制专科,对西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有所涉及。通过对中医院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既需要对教学病例的选择有效运用,也需对多媒体技术积极落实,以此来实现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得以显著提升。

一、西医内科学在中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1.知识讲解内容较为复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针对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是每一教师都需要面对地问题所在。因为西医内科学每个疾病的讲解内容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7大部分,有的用1学时,最多2学时讲解,同时要针对重点有层次地讲解,易造成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2.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西医内科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从课时到内容,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就西医内科学的课时而言,连中医课时的二分之一都没有占到;而旧西医内科学的教材《西医内科学(第三版)》来讲,内容繁复,重点不清,导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繁复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效率也不高,致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知识不够用,动手能力也非常欠缺。

3.学生无法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实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因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不少学生的见习单位往往是中医院,这也就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加深对西医内科学认识。大多数中医院的分科不细,病种有限,加之医院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带教的要求

二、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加强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实践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讲,医学专业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中医药告知高专院校在改革和优化西医内科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实践教学加以高度重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资格证考试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是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可以分别在课程前一学期、课程中、课程后一学期进行临床相关实践,形成创新的阶段性实习模式。课程前实践主要增强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以实行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由带教完成,先对学生展示疾病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去病房接触患者,先问诊再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再进行辅助检查及相关诊断技术,提出诊治方案,书写病历及开具医嘱,带教老师总结及指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改革西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了解市、乡、镇的中医药、卫生所等单位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岗位的相关需求,包括理论和技能。在充分了解之后,在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确保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西医内科学专职毕业生。

一是开设西医内科学的导论课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疾病,理论学习后组织学生深入病房进行4学时的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进入医生角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觉性。

二是理论教学内容与模式重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及利用度。我们建议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授课顺序,例如考虑疾病发生的季节,按照季节的不同,讲授相应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在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为让同学们见习到更多的典型病例,我们打破原来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编排的授课顺序,冬季安排脑血管疾病的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授课质量

一是床边教学法的应用。床边教学法,又称现场教学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医院中去了解和收集病例,检查病人的体格,再提出辅助检查的项目,然查看辅助检查的详细结果,自己提出診断和治疗措施,写出病历,最后与医院的病历进行对比,带教老师讲评。此法使学生真正接触患者,学习印象深刻。二是强化案例导入法的应用案例导入法。三是尝试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分组扮演患者与医生的角色,体现问诊、查体、诊治的全过程,使学生既真正体验当医生的感觉,又实实在在体验到作为患者的滋味。

第3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临床技能;床旁快捷教学法

在中医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除了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对实习学生临床思辨能力的培养。经典教学查房(即传统教学查房)结合病人再次熟悉课本上的知识要点,但在学生的辨证论治能力、开阔思路方面缺乏训练。床旁快捷教学法是通过针对相关知识点,尤其是在临床辨证处方用药中进行技巧性提问,使指导教师在与实习医生接触的短时间内,让学生真正参与,有效地、有针对性学习,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将床旁快捷教学引入到中医内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中,以期对实习学生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起着促进与提高作用。因此,本文以经典教学查房为对照,观测床旁快捷教学法对学生的中医辨证及处方用药等方面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中医内科实习的2004级中医临床七年制组进行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 试验组进行床旁快捷教学查房,对照组采取经典教学查房,学习时间为1个月,1个月结束后对实习医生在教学形式及效果的主观感受,及中医四诊、临床辨证、处方用药等技能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1 床旁快捷教学及经典带教步骤:

1.1.1 床旁快捷教学带教方法的特点:围绕病例中心发问,通过一系列针对病证分析、处方用药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1.2 对实习医师的床旁快捷教学法的具体带教步骤:

⑴引导提问,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学生向教师汇报完病例后,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富有引导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床旁教学活动中。常用引导词及目标举例:“请同学汇报病例”;学生达到目标:主诉、现病史条理清晰,中医四诊明了。“请同学分析诊断疾病、评定病情”;学生达到目标:诊断合理、思维连贯。

⑵围绕病例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的理由① 教师紧紧围绕病例,继续提出问题,询问学生诊断理由、鉴别诊断原因;②进一步提炼出一系列启发性、逐步加深的问题,特别在证型分析、治法方药上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中医辨证思维系统化和全面化。常用引导词及目标举例:“考虑何病?何证?理由是?”学生达到目标:西医诊断依据从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实验检查4方面描述;中医诊断依据由中医问诊、望诊、闻诊、切诊4方面描述。“你还考虑什么病?本证应与哪些证型鉴别?”学生达到目标:西医疾病、根据病例作出明确诊断需进行的检查、中医“证”的鉴别诊断明确,且鉴别诊断内容与本病例有密切联系。“中医治法?如何选方用药?有其他的选择吗?”学生达到目标:正确的治法、选方与用药,保持理法方药一致性。

⑶讲解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难点及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强调及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分析、处方用药的能力。

1.2 权威式床旁教学法特点:对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查体和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讲解,无需启发式询问。

1.2.1 对实习医师的权威式床旁教学法的具体带教步骤:对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查体和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讲解。在学生汇报病例后,临床教师对病例进行分析,示例如:根据上述症状、体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某病某证”范畴,与类证相鉴别,病人预后,治疗方法,择方、选药。

1.3 教学效果的测评方法

1.3.1 实习医生在教学形式及效果的主观感受 1个月的学习时间结束时,在同一天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问卷当场收回。问卷根据学生的主观感受采用封闭式问答形式,包括 10个问题,分别针对学习主动性,对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处方用药的灵活使用,对中医内科学知识的理解、记忆等方面,让学生比较床旁快捷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在上述各方面的不同。

1.3.2 实习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针对学生的临床实践,作出中医四诊、临床辨证、处方用药等3方面评价标准、制订评价表格, 1个月结束后对实习医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

在学生独立拟出解决临床病例方案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临床辨证论治思维、西医体格检查、诊治中的具体事项进行归纳评价,做出具体的评价,并分析原因。

1.4 测评结果的统计及分析方法 试验组20人,对照组有 20人,共收到问卷、测评试卷各40份。

运用Ridit统计学方法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实习学生对教学形式及效果的主观感受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床旁快捷教学法在提高学习主动性、辨证思维能力及处方用药方面,与经典教学查房相比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90%的学生认为床旁快捷教学有助于学习主动性,85%的学生认为床旁快捷教学有助于对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90%的学生认为床旁快捷教学有助于对处方用药的灵活使用,50%的学生认为床旁快捷教学有助于对中医内科学知识的理解、记忆等方面。

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教学形式及效果的主观感受(个,%)

2.2 床旁快捷临床技能教学效果的客观检测

2.2.1 实习学生的中医四诊能力测评 在临床技能考核中,经Ridit分析,两组在中医四诊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技能的评定结果比较(个,%)

2.2.2 实习学生的中医临床辨证分析能力测评 经Ridit分析,在临床技能考核中,试验组在中医临床辨证分析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辨证的评定结果比较(个,%)

2.2.3 实习学生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能力测评 经Ridit分析,在临床技能考核中,试验组在中医临床处方用药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表4 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评定结果比较(个,%)

3 讨论

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基于教材中所阐述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方药,其临床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基于知识要点的、中医临床四诊综合技能及辨证思维能力。中医内科传统临床带教方法是将知识点序贯性排列于临床带教过程,虽要点清晰,但由于仅仅是临床带教老师个人的讲授,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不利于活跃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因此,中医临床实习带教中床旁快捷教学法的应用,是在教师、学生同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通过技巧性、有意识地设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知识点掌握的加深,尤其是辨证论治的多维化思维的训练。

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将床旁快捷教学法与经典教学查房相比较,通过对临床实夫的主观感受、中医临床实践技能的客观评估,发现床旁快捷教学法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由于床旁快捷教学法所运用的启发式的问答方式,更有利于实夫的临床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个性辨证思维方式的发挥;再者,在处方用药方面,床旁快捷教学法可加强学生选用方剂的准备性及用药灵活性。

第4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 分析编码体系 行为统计

一、研究背景

教师从事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但是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这使教师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也就无法认定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根据是否借助辅助工具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传统的听评课观察法属于直接观察法。该方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但是,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利用摄录仪器对授课过程进行间接观察的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以上弊端,而且能够使得研究更加地细致、深入和科学化,更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用这种方法研究课堂有着独特的优势:(1)使得一次性的、单向的课堂教学过程真实再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观察者的主观回忆和主观判断,更重要的是为课堂的精细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2)有助于授课教师真实地了解自己的课堂行为,从而有利于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使其问题的解决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3)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成了可以反复观察、研究的资料;(4)可对一系列课例进行综合和比较,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一节课的孤立研究方法,从而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可靠。

我们选择讲授《中医内科》与《西医内科》的两位教师及所在班级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别记为A教师和B教师,所在班级则为A班、B班。这两门课程皆为2012年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两位教师均为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其中A教师比B教师工作年限更长一些。本研究所选取的两节课,均可体现本课程的课程特色,遵循了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录像的研究,可采用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两种角度。定性观察是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在此我们重点研究定量观察法。

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

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行为,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行为进行编码。观察者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观察对象特定行为的编码。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FIAC)是国外较有影响,被广泛使用的编码体系。近几年来,我国在课堂观察量表开发方面,比较著名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领导开发的 LICC 模式。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编码体系的要点,结合这两门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一套编码体系,如表1。

在整节课录像观察过程中,利用专门的播放软件使教学录像在播放时每隔3秒暂停,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相应编码,记录在数据表中,录像方能继续播放。根据弗兰德斯建议,如果同一个3秒钟内发生了两个事情,应记录更为突出的那一个,如果同样突出则都应记录下来。全部记录完毕,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作为分析的依据。通过统计软件统计可以得到表2。

三、研究结论

(一)教师行为比较

两堂课皆为实训课,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教学操作演示所占的比例大,分别为25.85%、21.58%,但两位教师在知识陈述方面所占比例差距明显,分别为14.22%、31.71%,说明B教师在授课时更注重知识的陈述。再一个差距较大的为提出任务或预设场景行为,分别为6.95%、1.31%,说明了A教师更加擅长使用案例导入教学法。

(二)学生行为比较

A班的实训总结或汇报操作数据为4.20%高于B班的1.69%,可以看出A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训中多理解,实训结束后要进行实训总结或汇报操作。B班的学生实训数据为34.15%,高于A班的13.09%,说明B教师更偏重于学生个人的动手操作或场景演练。

(三)交互行为比较

此分类中的数据,除了沉默与等待一项A教师的数据低于B教师外,其余项均高于B教师,我们可以看出A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较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或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咨询。

(四)整体教学结构比较

从课堂教学录像的教学行为统计可以看到两位教师的行为分别占到49.92%、56.29%,在整堂课的比例皆为一半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练习与交互的时间。

B教师的主体行为略高于A教师,且B班级的学生行为比例高于A班级,但是在交互行为中A教师及所在班级的比例远高于B组,这除了能说明A教师教育经验比B教师丰富外,还可以看出两门课的授课结构不大一样。中医课程的学了记忆外,还需要大量的经验,而教师在实训时就可以通过实训指导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故实训指导占到总行为的20.52%。西医课程的学习可以借助于丰富逼真的实训环境,需要学生更多的去适应环境,熟悉各种器材,故学生自主操作的比例为34.15%,要高于中医课程的13.09%。

四、研究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课程,在课程评价时不能用同样的授课行为比例去评价,因为专业的不同就决定着它的性质不同,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手段也会有所不同。

现在我校所有教室皆安装了教学监控系统,使得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录像观察,统计出每堂课各个环节的行为比例,可以审视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所占比例是否合理,增进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课堂教学录像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绍青等,“有效教学”课堂录像分析方法与工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7),1:68-71

[2]王兴华,黄强.运用录像分析法提高校本教研实效[J].教育链接2010,(100)4:70

[3]叶立军,李燕.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 数 学 教 育 学 报2011(20),5:52-5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观察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JYJL12008。

作者简介:

第5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on)就是在教学 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活动。英语是当今世 界最通用的语言,也是当今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在 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绝大 多数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我 们希望通过医学双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医学英语的 听、说、读、写能力,完善思维,提高获取医学信息与知 识的能力,不仅能为日后的科研及论文撰写打下坚实 的基础,更能使他们了解国外医学读物、模式与学习方 法,终身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医学的最新发展状 态,加强医学国际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开展双 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 的一项重要举措12。

因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院校中逐步实行双语 教学的要求,我校对七年制内科学进行双语教学实践, 为了解在医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目前双语 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 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1调查对象

   对我校2004级七年制7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被调查对象已经学习了四年的医学基础知识,通过国 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 力,对专业英语的理解有一定基础,均在同一班学习, 由相同教师授课,便于调查的组织与实施,且具有一定 代表性。

2调查方法

    采用七年制内科学教材及英文原版教材备课,由 经过双语教学培训的内科教研室的教师任教,以中、英 文双语教学模式,对内科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同时使 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专业图形讲解解对于疑难专业词汇 必要时采用中文解释,并用英课后小结。在授课 结束后,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 要涉及到:①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学生认为双语教 学对专业知识掌握、个人能力提高及今后发展有无明 显的帮助;②双语教学的形式,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外 语使用量多少可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双语教 学的态度。③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包括对教学内容 的接受程度,对授课教师外语发音的认可度。④其他 方面的建议:学生能提出一些问卷设计内容之外的问 题或建议,帮助教师更好的改进双语教学。

3调查结果

   79份问卷全部收回,无弃权。关于双语教学的必 要性:被调查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9名学生中,有 87. 34%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认为应该积极开展双语教 学,否定者仅占12 66%。对双语教学选用的教材, 16. 46%的学生建议应该选用全英文版的教材, 18. 99%的学生认为应该部分英文,35 44%的学生认 为应该多数用中文,29. 11%的学生认为应该全中文。 对双语教学内容理解的效果,34 18%的学生认为内容 理解的还不理想,53 16%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可以, 10. 13%的学生认为可以完全理解,2 53%的学生认为 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关于英语教学对于掌握内科学 的理论有无帮助,29. 11%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多的帮 助,27. 85%的学生认为略有帮助,30 37%的学生认为 有明显的帮助。关于英语教学在《内科学》学习中应 该占的比例,16 46%的学生认为应占70%左右, 18. 99%的学生认为应占50% 35 44%的学生认为应 占30% 29. 11%的学生认为应占10%对双语教学 及多媒体的形式,11. 39%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英文课 件、英文讲授的方式,11. 39%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英 文课件、部分中文讲授的方式,可以帮助理解教学内 容,32 91%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英文课件、全中文讲 授的方式;44 30%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中文课件,中 文讲授的方式,以便于掌握教学内容。对双语教学教 师表达的效果的评价,13 92%的学生认为教师表达效 果较好,53 1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32 91%的学生 认为表达效果理想。对于双语教学教师发音效果的评 价,12 66%的学生认为发音较准确,60 76%的学生认 为发音效果一般,26 58%的学生认为发音不太标准。 关于用英语讲授,内容难以理解的原因,51 90%的学 生认为是由于生词太多,1S 99%的学生认为生词不太 多,26 58%的学生认为内容基本理解,2 53%的学生 认为教学内容容易理解。其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 建议有:学校应在开设专业英语讲座及医学专业英语 选修课,帮助学生早接触医学专业英语,为双语教学的 实施作好准备工作;双语教学科目的开设应该循序渐进,由相对简单的学科开始逐渐渗入;让英语水平高, 尤其是发音准确、口语较好的教师授课,有国外学习经 历的教师的授课效果较好,并且课堂气氛较活跃。

4讨论调查

    结果中,有87. 34%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赞 同态度,希望能坚持下去,持反对意见者占12 66% 70. 89%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认为应该使用包含英语在 内的医学专业教材,有29. 11%的学生认为应该全中 文教材。由此可见,双语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已被 多数学生接受并支持。学生普遍认为双语教学可以创 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听说环境,使他们在学习医学专业 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增 加了对外语的应用、沟通与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 有效地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

双语教学虽有许多优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 现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从调查结果中显示,在对双 语教学内容理解方面,仅有12 66%的学生认为能很 好或者较好地理解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理解多少存在 一定困难;认为英语教学对于掌握内科学的理论帮助 不大、略有帮助、明显帮助者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对双 语教学内容的学(复)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费时 费力;关于双语教学的形式,35 45%的学生认为英语 教学在《内科学》学习中应该占50%以上的比例。 22. 78%的学生接受采用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形式, 77. 22%的学生主张以中文讲授为主要,少量的使用英 语教学。多数学生对授课教师英文的发音及表达有一 定的争议。

上述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虽然表示能接受双语教 学的模式,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并未达到理想的效 果。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多数 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但还停留在应 试英语的水平,英语的听、说能力较差,在相对有限的 教学时间接受大量专业知识存在较大的困难。②任课 教师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口语水平有待进一步 提高。③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大,难于读写、记忆,学 生接触较少,同时医学英文原版教材价位较高,内容 多,较难理解,中英文配套教材较少,学生尚无合适的 教材,无法对双语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④医学 专业课的内容原本就较多,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双语 教学讲授与中文授课相同多的内容,自然增加了难度。 因此,学生虽然对双语教学的开展充满热情,却又担心 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一 定的畏难情绪。

5改进建议双语教学

第6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1.1研究对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级临床医学系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有1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名,各组平均年龄、在校成绩等均无明显差异,带教教师均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担任。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由带教教师采用讲授、查房、病例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用带教教师的临床经验来指导实习生进行临床诊疗。实验组进入临床两周后则由循证医学专业教师讲授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循证医学的定义、步骤、在呼吸内科疾病诊疗的应用等内容。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考试,包括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病例分析、疾病诊断和治疗,总分100分。

2结果

3个月后两组学生均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实验组平均成绩(87.2±5.1)分,对照组平均成绩(77.5±4.9)分,经t检验,两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第7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健康网讯: 超声医学科研设计

超声医学科研设计,基本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科研设计相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前瞻性,一类为回顾性。前者是既往初步作过或尚未作过的课题,作以预计 性的研究,如研究一种新技术、新治疗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价值如何,其结果 可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可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后者是将过去所做的工作给予回顾性 的总结评价。目前采用前瞻性研究更具有新的实际意义。

在作前瞻性的课题研究时,首先要立题,而立题一定要新颖,最好通过查新,以确 定待作的这项研究,他人是否作过,如果多人已作过并已有了明确结论,自己再作则 仅是重复他人的项目而无新的意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 ,此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题,其结果可能是一项重大突破或发明。立题后 ,继之要对本课题作合理的设计,并且绝对要严谨。

在确定了具体的科研题目后,应按以下几点去做并固定不变。

研究对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对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种动物或其他。这个栏 目中,对人体最好不用“实验”两字,对动物或其他类可用“实验研究”。对所研究 对象的年龄、性别、条件等应当一致且固定不变,特别在病人组与对照组间的性别 、年龄要相当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颖。检测和治疗方法切勿全部重复他人所用的内容,并且应由专 人、专机完成。例如技术熟练者与新参加工作者的技术条件不相同,其检测的结果 则会出现人为的差异。又如仪器性能相差过甚时,所作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异,否则作 出的结论均一致,其可信性则值得考虑。

检测指标:要准确。选择容易观察和意义明确的客观指标。如观察胎儿脐带绕 颈的时间,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时间较长,则其结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转贴于 若使其科学性强,检测的指标要有旁证,如检测诊断冠脉狭窄最好有冠脉造影结

果的对比。诊断腹部某脏器之恶性肿瘤则应有手术病理或针吸细胞学的证实。这些

在科研设计时应安排好。

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要按科研设计的目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结果以统计学的

客观数据为结论,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结果最佳。

统计方法:设立对照组:要条件相似。为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设对照组,通过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分辨出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差距。处

理因素包括对病人的检测、治疗方法、剂量等,非处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等。非

处理因素在两组均相对一致时,例如,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均一致,检测时期亦相同

,如同在某一季节内等,其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随机化:要客观。随机化即研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对

检测或治疗结果的观察。随机化是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均衡的方法,即应用抓

阄、抽签等方式。这并非按主观愿望挑选,而是被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

,即每个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

样本量:要大。样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越大。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最

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见的病例在观察药物疗效时,最好100~200例或更

多,对照组也应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种新疗法作鉴定性研究时,样本量应超过

200例。有时大样本有一定困难,但应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少时,要求:

(1)个体间差异不大;

(2)两组间效应差异大(p<0.01)时;

(3)严格控制非处理因素;

第8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科举是一种制度,但更是一种文化,我们把它称之为“科举文化”。对于科举制度,当然可以作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但我们在更多地对它作制度方面的关注和析说的时候,却相对忽视了对它的文化关注。以往的一些学人由于重在科举制本身的研究,或兼及与文学的关系,但并未对科举的文化意义作足够的理解和拓展,而往往出现许多偏狭的认识。科举文化包容了内在与外在的两种文化属性,并由此对文学产生影响,而于林林总总的士人精神存在与文学现象中得以表见。所谓科举文化的内在属性,指的是科举考试内容具备了儒学的与文学的性质,即狭义的文化特质;而科举文化的外在属性,指的是由科举而形成的政治导向性与社会、文化等价值观,即具有了广泛的文化特性。科举文化的内外属性的凑泊,构成了科举文化的整体。这一整体又营造了文人及文学赖以成长的文化氛围与环境。

科举制度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政治、思想及文化背景下逐渐产生、发展、成熟的,并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内涵与形式特色。它所显示出来的精神观念和特异色彩,又深刻地影响乃至再造了中国文化。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制度造就了如此庞大的文官队伍。黄仁宇先生曾经把秦汉以降“二千年而弗能改”的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作了一个通俗而又形象化的比喻,说是好像美国的所谓“潜水艇加肉面包”,“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即是‘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即成万上千的农民,其组织以纯朴雷同为主;中层机构简单,传统社会以尊卑男女长幼作法治的基础,无意增加社会的繁复。上下的联系,倚靠科举制度。”以文官集团为核心的文官政治的形成,使得统治机构中集中了一大批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文化人。作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代表的知识分子的面貌、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科举制度塑造出来的。因而,从科举与文学关系审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人及文学现象,就无疑会更能鲜活和切实地贴近文人及文学本身,把握他们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感情形态,展现他们赖以活动的文化背景,从而在更深广的范围来认识古代文学及其发展状貌。

科举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复杂的。不管古代的文人是出入于科举,抑或是远离科举,甚至否定科举,但最终都无法逃离这一文化氛围的笼罩。归属与反叛其实都是一种“影响”,虽然其价值评判大相径庭,但“对象”毕竟是同一的。由此,我们想到文学研究上应该建立一门“影响学”,来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或实践批评,以避免文学研究上的简单、片面。

我们觉得,从科举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文人及其文学现象,其学术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可以突破时代背景、作家小传、作品评价的板块格局,揭示创作主体与作品的直接联系。

在文学研究领域,方法与观念的更新转变,显得愈来愈重要。以往的时代背景、作家小传、作品评析的研究格局,固然有它的意义,也解决了文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但划界太清,使三者之间的关涉令人有悬隔之感,失之于笼统汗漫、游谈无根。时代、作家、作品究竟是怎样紧密联系起来的,恐怕这在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而文学的文化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作为文化的科举,它是联系世风、士习的最佳中介,也与文学创作建立了较为切近的联系。如杜荀鹤,为了科举及第而积极行卷,几乎行遍天下,这不能不影响到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再如蒲松龄,他一生科场失意,到老乡试未能通过,其孤愤狂痴寄寓笔端。可以说,《聊斋志异》所展现的就是这位落魄秀才眼中的世界。当然,科举只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切入点之一,并不能说它是打破时代、作家、作品板块格局的唯一途径。然而,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它确是一种最切实、最重要的文化视角。

其次,追索营造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时空,透视作家的整体精神风貌。

中国古代的作家都生活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时空当中,在这一特定历史文化时空中思考、创作。由于时代的睽隔、历史的变迁,白云千载,哲人其萎,我们想完全置身于那一时代的现实中以古人特有的情感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已成痴想。我们已无法完全复活一个唐朝,去繁华的长安街上领略磊落唐风;我们也无法完全复活一个宋朝,去不夜的汴京城里观赏万家灯火。然而,这一缺憾可以通过对当时的历史文化的考察及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说解获得一定补偿。科举制度驱动无数文人负笈远游、求学应举,这无疑造成了文士的大量流动。譬如唐朝举子纷纷来到长安,穿着白麻衣行走在长安街市上。他们的大多数带着强烈的科举仕途欲望聚集到这里,怀着新奇与激动打量着这座繁华雄伟的,登第的喜悦与落第的沮丧形诸歌吟,春风得意与铩羽还乡决定了他们人生的不同去向。唐诗中即反映出这些文士的情感潮汐,颇堪吟味。这不是文学的悬想,而是历史的真实。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演绎,认真切实地把握每个作家的生活空间,这无疑会更能充分了解和发掘作品的思想内蕴与情感内蕴。

如上所说,科举不只是一种制度,它更是一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制度文化塑造出了不同时代的文人的精神风貌。唐代科举制度初创,这一新的选官制度刺激了广大庶族寒士从政入仕的强烈欲望,使唐代文人昂扬奋发、豪迈奔放;宋代科举几乎成为文人唯一的入仕之途,且出路更优,使宋代人饱读诗书、博雅风流;元代科举几经废立,且极不平等,使元代文人整体沉沦,他们充满绝望、愤懑,与倡优为伍,以浪子自命;明清科举以八股取士,科举成为牢笼志士、驱策英才的专制工具。这时的文士多在一灯如豆下写作或背诵八股时文,空疏而迂腐。当然,这里所描述的只是某一时代的总体倾向,但一代文学风貌,莫不与此相关。

第三,可以深入拓展对作家群体、诗派及文派的研究理路。

现代文学理论为我们研究古代作家群体及流派提供了宏观方法,给予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其作用不容抹煞。然而,如果一味作架空的分析,而不结合中国古代作家群体或流派的特殊生成状态来考虑问题,就不免空泛,或得出不合文学实际的错误结论。科举制度的建立,在一种新的方式上加强了文人队伍的聚合。如座主与门生的关系、同年关系、师弟子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有可能导致文学集团或文学流派的衍生。这是具有原生态的文学现象。它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合于现代的文学理论模式,但确是古代文学发展的实际。

在这方面,历史研究似乎走在了文学研究的前列。何冠环先生有一本小书,其题目为《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作者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胡旦榜进士这一角度切入,析论了他们与宋初朋党的关系。这一视角颇为独特,也颇具眼光。这种考察符合北宋朋党的真实面目,这种切入角度对文学研究也有启示意义。由此,我们来看古代的文学集团或流派,有些情形就与科举密切相关。就唐宋古文运动看,它在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和作用,已为许多学人注目并加以研究。那么,唐宋古文运动何以能够兴起,其组织方式是什么,原因可能很多。但我们觉得,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科举。韩愈不顾流俗的排侮非笑,而以师道自任,成就了一批“韩门弟子”,这些人大都成为古文运动的中坚。所谓韩门弟子,就与科举行卷之风相关。以师弟子关系为组织形式,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关键。他著《师说》要恢复古代从师之道,其用心也就十分显明。有意味的是,这一组织方式为北宋文人所承继,宋代的许多古文家都强调师道,就是一个明证。此外,如明清科举的乡试、会试与文学集团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方面已有人做出研究。这种视角与取向,无疑会促使我们以更为切实的态度,拓展思路,获得学术的新视野与新思维。

第四,有助于加强对创作主体的自我文化关注的考察及以科举文化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系统研究。

第9篇:西医内科学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院内的感染情况。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结果:ICU的总体感染率为1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离的菌株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结论:我院ICU院内感染较为严重,需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感染;抗菌药物;预防

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集中收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危重症病人常常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并伴有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随着侵入性操作、呼吸机支持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普通病房明显增加[1,2]。因此,重症医学科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本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本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趋势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期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生现状,并为转型以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ICU病房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重症病人(包括严重多发伤、脑血管意外、中毒、休克、病理产科、外科急腹症等)共437例,其中男296例,女141例,年龄2~ 81岁,平均63. 5岁。

1.2 菌株来源与样本收集 所有菌株均来自本院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包括痰、尿、血、胸腹腔积液、手术切口分泌物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等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所有痰标本均取自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或行纤维支气管镜,在直视下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尿标本均为留置导尿患者暂时夹闭尿管30 min后,消毒导尿管口并以无菌注射器连接留取;胸腹腔积液标本为无菌操作下直接穿刺获得;手术切口分泌物标本均为严格消毒切口皮肤后自切口穿刺获取;血标本及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置于细菌培养瓶中培养。同一患者的相同部位分离出同种菌者,如药敏结果相同则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记入统计范围。

1.3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标准菌株进行药敏质量控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推荐的标准判定药敏结果[3]。

1.4 ICU医院感染的确定 入住ICU 48h后发生的感染,有感染的临床表现,或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灶,且血、痰、尿、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及局部引流物之一培养有菌株者,均诊断为医院感染。

1.5 数据分析 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 结果

2.1 总体感染率 ICU收治的437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共57例,总体感染率为13.0%。

2.2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57例次ICU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34例,腹腔感染8例,血源性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2例,其它8例。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57例次感染病例送检痰、尿液、血液、大便、引流液等标本,培养出17种、共67株病原菌。G-菌41株,占61.2%;G+菌14株,占20.9%;真菌2株,占3.0%。分离的菌株中,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分离的G+与G-菌的耐药情况分别见表1与表2。

3讨论

ICU 易发生医院感染,其原因为环境因素、病情重且复杂、高龄、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各种侵入性操作、各种留置管道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因素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导致医院感染率居高不下[4]。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它即可将环境中细菌带入机体内,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将自体细菌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内源性感染[5]。

本组资料显示ICU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我院ICU感染部位前4位为下呼吸道、血源感染、泌尿道、胃肠道,主要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雾化吸入、使用呼吸机、吸氧、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及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有关。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难以避免的应缩短留置管道时间,从而减少因侵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ICU中检出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正常细菌转变为外源性菌群,成为致病性强而又耐药的菌种,且ICU 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大量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极易发生二重感染,所以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6]。

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和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原则。进一步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特别对MRSA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尽量减少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的频度、缩短各种插管留置时间、定期对插管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ICU医生掌握本病区内细菌流行特点,及时送检标本,并依据药敏结果,实行循环用药――降阶梯治疗。同时要加强ICU病房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7]。

参考文献

[1]杨康, 杨莉莉, 唐方, 等.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研究[J]. 四川医学, 2005, 26(8): 900-901.

[2]马晓化, 周敏. 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护理管理, 2005, 11(18): 1546-1547.

[3]陈明纯, 姚展成. 危重病人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的关系及对策[J]. 实用预防医学, 2004, 11(4): 715-716.

[4]刘壮, 段美丽, 闫东辉, 等.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1): 65-68.

[5]王辉, 孙宏莉, 宁永忠, 等. 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 1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