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会计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第1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论文摘 要: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作为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更新实验內容、采用先进的实验教法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几个方面。

2005年《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这些内容,强调了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会计实验教学作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更新实验内容,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实验教学目标能力化

能力化要求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会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不仅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能力目标。所谓知识目标是指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鉤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目标是指会计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一整套账务处理程序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能力目标是指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拥有在社会活动中正确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避免只关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不关注能力目标,把实验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实验教学内容立体化

立体化要求会计实验教学内容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设计,一般应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种性质的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属于课程理论教学的深化,针对性强。但较为单一,适用于会计的初学者。实验内容应紧密结合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理论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初学者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是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适用于已掌握一定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实验内容应紧密结合高级会计和行业会计的理论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企业的会计工作,积累实务操作经验,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拓展性实验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己创造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再去实施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拓展性实验适用于已完整系统学习过会计理论的学生,实验内容应从会计操作拓展到财务管理和审计的有关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企业管理的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塑造应用型的商层次会计管理人才。会计实验教学要加大综合性、拓展性实验的比重,对一般性、规律性的实验项目进行压缩,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留出足够的学时。并对综合性、拓展性内容的实验项目优先纳入实验教学计划。

三、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科层次的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除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演示法,即教师讲授会计资料的填制方法,学生模拟教师的步骤被动的练习,应当向多样化转变,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主要应用在财务管理、经营分析、财务审计这个层次的会计实验上,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是以“情景模拟”实验方式进行的。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的课程实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按会计职责岗位分组,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主管等多个组。实验时可轮流地模仿每个角色。使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实境的感觉。这种方式使学生既学到业务知识,又训练相互协作的能力,更培养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是以erp沙盘模拟实训方式进行的,主要应用于综合实习,需要将财务会计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该方法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复杂、抽象的

经营管理理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学习,综合运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拓展了专业知识领域。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鍛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

会计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仅是建立了电算化实验室或者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实现的。在会计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实验手段的运用必须整合手工会计实验和电算化会计实验。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对于手工实验室。首先要做到实验环境仿真化,实验室内的布置按相应职能岗位划分,由六个岗位组成一个小组,包含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及主管等,这样在流程式的实验中可以使学生各司其职,又互有紧密的联系,象征性地代表了一个财务科组。其次要做到实验道具逼真化,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职责范围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会计道具,从算盘、练功钞、借支单、支付证明单据、记账凭证、转账凭证单据到分类账和总账的账簿、各类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图以及全套会计科目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亲自实骏。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对于电算化实验室,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专业gtg机软件为载体,以科学 组织的案例、数据、图表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教学材料,构造一系列完成特定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有些具体实验,如填写凭证的要求、账账核对的流程、账簿的装订等,还有会计软件的演示,都是在课堂上不容易讲清楚的。我们便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并在讲台上设立配套的教师专用微机等先进声像设备,使学生可参照教师的演示及笔记自己进行实验。达到直观、准确的效果。此外,还应建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针对一些综合实习,可以省略手工实验操作,选用erp沙盘实验平台进行全面的电子化仿真演练。

五、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

会计实验教学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理论。还包括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应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1)观察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有无迟到、早退、缺课,以及实验中有无大声喧哗、是否爱护实验器材、是否注意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评定,占实验成绩的10%。2)实验操作方式。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主动性、操作的正确性、动手熟练程度等进行全面考查。其中手工操作技能可以通过记账凭证的编制与装订、会计账簿的登记与结算、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等方面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手工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手工实验完成上交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以及参考现场实验情况评定。电算化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了解、熟练地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由电算化指导教师根据现场抽查和学生完成的电子版信息等评定。实验操作占实验成绩的50%。3)抽查提问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可以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或提问,也可采用针对实验项目的思考题进行提问,提问以交流的方式进行,尽量不干扰学生的实验,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实验成绩,抽查提问占实验成绩的10%。4)实验报告方式。实验报告应于实验完成后一周内,以实验教学班为单位交给指导教师,不能按时交实验报告的学生,成绩将被扣分,指导教师应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对有错误的地方作记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合理给出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20%。5)笔试答题方式。实验理论水平的考核,可以通过笔试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10%。

参考文献:

[1]沈志荥,马文超,大学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棵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9(4)

[2]于玉林,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2)

[3]于玉林,张俄民,会计实验理论与会计基础实验[m],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杜,1999:46~53

第2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对策

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方政府为满足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对当地的高等教育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升格形成了一批新兴的高等院校,一般称之为地方高等学校。这类学校与部属、省属重点高校等相比,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不广、生源质量不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开设的专业,但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这些专业都把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应该是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持。

一、建设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代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其知识体系完整严密,但也比较抽象,在教学上需要一套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一状况在地方高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会计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尤其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经济或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一般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一些类似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在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集中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从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计划来看,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一般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一一对应,都采用实验室上机的方式,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验证巩固理论学习,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校外实习中除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外,和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性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通常采用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这些课程很多是参照部属或者省属重点大学而设置的,也有的是根据本专业自身情况而设置的。这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性不强,重点不突出;课程间有的相互重复,有的相互脱节,并未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松散。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地方高校的师资一般具备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学历。教师基本上是从一个学校门到另一个学校门,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很深,但和社会、企业接触不多,对企业一线的实践知识了解不够,从事实践教学并非所长。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常常安排了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安排很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还存在认定的问题,所教授的内容既不代表学科前沿又不能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应用需求。有些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套用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形式单一。这种实践环节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三)实验实习场所不足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以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主的校外实习场所。在一些地方高校,会计实验中心建设起步比较晚,投入不足,实验室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同时,由于个别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工作不够充分,建成以后成了“花架子”,使用频率低。因此,很多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校外实习场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承担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义务,企业出于担心商业机密外泄、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等对自身不利因素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部分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企业也不能提供有实习价值的工作岗位。因此,实验实习场所的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方法效果不明显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分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环节,其中以对学生的考核更为重要。在一些地方高校,教师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成绩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实验、实习报告和考勤。一些学生上机实验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上机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剩余时间玩游戏、聊天,甚至有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而校外实习也流于形式,有些学生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再写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任务,个别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实验实习教学的量化评价比较难,一般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控。

三、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要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培养计划和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3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训室 组织 建设

一、设置会计实训室的必要性

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要加强实践性环节。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于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开展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学科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有其产生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客观必然性。

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传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由于教学过程简便易行,故至今仍是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会计学科比其它社会科学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故要求培养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

会计学的课堂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对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难以形成全面直观的认识。面对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面对复杂纷繁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一般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适应和重新学习的过程。试图通过校外实习来克服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状态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原因在于:1、会计工作环境不适合于同场集中实习,只适合分散进行。2、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决定了校外实习不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多数实习学生到了单位也只能是进行观光实习。3、会计工作的政策性、连续性及时间性特点,决定了校外实习不可能全面接触了解各类型的经济业务以及各个时期的不同账务处理技能。

二、会计实训室的建设

(一)实训室的作用

会计实训室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企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系统全面认识的一种室内实践方法。

在会计实训室里,通过模拟其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会计活动,从而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这就使他们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培养了动手能力,另外在实训室里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完全可以对模拟原型单位的会计事项进行加工、改制、提炼、减化,缩短其会计核算过程。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对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这种实践效果,校外实习是无法与之比拟的。

(二)会计实训的组织

综合实训的实验资料,一般是以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事项、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按照实验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到完成实验报告,而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会计模拟演练。

综合实验的组织运作方式,一般采用混岗运作方式和分岗运作方式两种。

采用混岗运作方式,要求每一位实习学生各自单独完成(或者两个学生为一组共同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其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而且便于在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组织集中实习。其缺点是,首先,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其次,这一运作方式下,学生的工作量大,耗用时间长;再次,就是材料消耗大,会提高实验成本。

采用分岗运作方式,要求对实习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岗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在实习过程中,熟悉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同时也能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单位,以及外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各有关单位的财务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直观性、真实性强。这是这一运作方式的优点所在。但这种方式在实习过程中组织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低于混岗运作方式。

(三)会计实训的成绩考核

实训成绩的考核是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实验质量、促进实验过程良性运转的有力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体系,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验运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

实训考核项目的确定,决定于该实验的要求、环节和内容。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实训纪律。主要包括实验制度的遵守情况和实验课堂表现两大方面,严格的实验纪律,是模拟实验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没有一个好的实验纪律,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实训日志。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日记。通过该环节提高学生运用会计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验日记也是编写实验报告的基本素材。

实训技能。它是会计模拟实验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装订会计档案,以及对会计凭证设计、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的分析与修订等项目。

第4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卫生行业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 考核方法

会计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让职业院校卫生财会专业的学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精通所有会计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卫生财会专业教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加大实验教学,突出行业的特点。对卫生财会专业学生的来说,实践动手能力强及对卫生知识、卫生行业的了解,是他们在卫生行业中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与其他财经类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然而,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存在课程设置 “多而全”,课时安排“平均化”,教学内容“企业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的现象。

1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1.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

一方面,突出行业特点,增设行业专业课程,例如医院会计,医院统计,病案管理、医疗保险及医疗卫生知识等课程的课时数。另一方面,要相应减少会计公用课的教学课时,删除部分非医疗性专业课程,保证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1.2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对学生培养方向的不同,职业院校更突出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设置应加大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比重(理论4:实践6),特别应根据卫生行业与会计专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课程,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2.1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卫生财会会计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应为: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突出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张扬学生个性。

2.2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

实验教学按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教学、专项实验教学和其他实验教学三类。

2.2.1基础实验教学。这是会计实验教学的基础,以会计基本实践操作为蓝本,分别开展会计数字书写、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汇总、账簿设置与登记、结账与对账、错账更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模拟实验。

2.2.2专项实验教学。突出卫生行业特点,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医院相关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使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医院出纳岗位、存货会计岗位、资产会计岗位、工资会计岗位、会计报表岗位等。每个岗位都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有关总账和明细账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2.2.3其他实验教学。在掌握基础实验教学、专项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其它行业会计,主要是企业会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某企业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帐务工作流程,包括模拟企业概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账务处理程序、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事项、财务指标分析、审核和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完成会计实验报告等。

3实验教学组织与要求

3.1认真钻研会计实验教学,特别针对卫生行业特点,编写讲义用于弥补教材不足,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在卫生行业会计岗位任职,而且要比其他学生能更快的熟悉岗位,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3.2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定期组织教师到医院和其他单位进修,并将所学知识用于会计实验教学;此外,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医疗机构各岗位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3.3明确考核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做到有的放矢。

3.4按计划实施实验课,教师的指导应简明扼要,讲清重点和实验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切忌包办代替或放任自由。

3.5要求学生把实验资料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作为学生的实验样本。一是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评定成绩的依据,二是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实验的参考资料。

4实验教学考核的方法

4.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量化考核为主。

4.2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为主。

第5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专业类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知识综合性强、实践分析能力要求高的特点,不管是针对授课者还是学习者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对课程教学特点剖析基础上,提出了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案进行全方位改革的思路,并寻求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对编报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阅读、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为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助其进行经济决策。报表分析者要具备完善、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犀利的实践分析能力。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已难以适应现实人才需求,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实现以案例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及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1.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知识构成体系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介于会计学、财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之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财务管理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较高级别,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财经法规”等先学课程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有效教学,一般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本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分析四大财务报表的能力,还要掌握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据指标内部的关联性和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能通过报表分析,提出独到、有效的见解,帮助信息使用者决策。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不成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要求更加复杂多样化。其原因主要有:国内的市场开放度不够,会计在公司价值定价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会计信息无法直接有效地使用;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秩序制度化不足,会计作为浓缩价值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专业“压缩”产品,报表分析承担“解压”功能,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复杂、难度高;财务报表功能广泛,分析目标和重点多样、复杂,课程内容边界与分析结构变化多样,对课程内容体系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具备更加扎实的知识积累和积极的动手兴趣,以及更多专业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教与学。[1]现有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基本理论传授和简单的分析技巧训练,甚至将精力多放于各种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上,没有结合复杂的现实经济环境进行实践分析,导致学与用严重分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教授综合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既要讲解报表分析的方法,还要传授分析技巧;既要训练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要进行文字表达能力锻炼,课程授课难度较大。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于基本的理论知识灌输,对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擅长,也不强调,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材选用固定狭隘,教学参考资料有限且过时,考核方式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出题→学生考试”的单一模式,“学”与“做”严重脱钩。同时,课程中数据较多,学习内容技术性强且较枯燥,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教好、学好《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须突显实践教学效果,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和教学媒介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生学习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相对独立、起点较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首先,在本门课授课之前,要求学生已经学会读懂报表,还要对各类报表的编制原理、表间结构以及不同报表间的逻辑勾稽关系非常熟悉。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怕财务报表,其他专业课程独立学习难度不大,能基本掌握,但是相互关联性、逻辑推理及综合应用自发能力尚不具备。很多学生报表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给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造成严重障碍。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数据繁杂,计算分析公式难度较大,整个知识枯燥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再次,本科学生多注重理论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几乎都要基于现实案例之上,才能有效完成。因此,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2.1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教学大纲的设计,进而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实现《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制定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目标尤为关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培养,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报表分析评价公司价值的能力;注重实现通用分析方法创新;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多种技术方法及其综合运用能力;注重权责发生制信息与现金流量信息的交互验证,以及财务报表价值信息的挖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是起点。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愿望和意识,并将创新主导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形成行动指导,贯穿日常教学行为中。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即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建立师生共有课堂的观念。老师在课堂中既不是主角,也不是主导,其角色扮演应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之一,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应是引导和指路,千万不可替代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努力阅读会计的各项分录、各个案例报表,努力发现反常的数据,并利用各种方法,从多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发现报表企业的财务甚至经营问题。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常识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向学生强调分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关联性,教授学生有效阅读会计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尽量依靠自身努力利用本能和专业知识积累去发现报表中的数据异常,并推测异常的主要原因,甚至提出专业解决建议。

2.2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固化,要建立集教室课堂、实训课堂、自学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网络课堂、进阶课堂和创新课堂为一体的多功能课堂,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财务报表,找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管理层和企业现实层面看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理论教学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要手段,系统梳理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把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发掘案例公司报表数据问题,并与教师沟通讨论,重新思考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互动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则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完全放手。实验任务下达后,要求学生认真解读,拟出实验计划,独立完成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单独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只负责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打分。三个环节相辅相成,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

2.3建立学习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依靠群体学习才可以完成,因此,建立学习团队是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式。学习团队由学生自愿组成,每队人数在4-5人,设组长1名,负责整个团队的管理和与教师的联系。全组成员共同商定团队案例讨论的时间、地点和分工、考勤等问题。教师需要定期了解团队的活动情况,还可以根据作业成绩判断学习团队是否有效,对于没有发挥作用的学习团队要及时进行调整;不同团队参与竞争、合作和相互评价;对组内各个同学安排不同角色,以防“搭便车”现象出现。在老师的配合下,学生在新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重建、完善、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互帮互勉,共同进步[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必不可少。先是建立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资源库。案例资源库可以从现成的案例中筛选部分高质量案例,也可通过任课教师在已有的教学案例基础之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还可以从学生所交的作业中选取较为优秀的财务分析报告选取,甚至专业期刊、杂志、以及对财务分析有帮助的书籍网站都可成为丰富的案例来源渠道。其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应综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音像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载体。引进Excel软件对财务报表进行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利用Excel计算财务比率并绘制各种趋势图等等。

2.4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传统手段,其本质是借用外力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能更真实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建立综合、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首先,调整各项成绩构成比例,将期末考核比重降低至35%左右,提高过程考核比重,尤其是案例考核和实验成绩。其次,过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要综合考核日常实验、课堂表现和出勤率。其中实验成绩占35%,课堂表现和到课率分别占到20%和10%。实验成绩的评定除了考察书面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之外,学生制作的PPT和现场汇报表现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业成绩不仅反映了其分析能力,还反映了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期末考核由学生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和答辩构成。选取一个公司一年或连续三年的整套财务报表,让学生对其进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再做整体综合分析评价。老师给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打分,由此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

3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立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整体质量进行系统化分析,能够站在实践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整个教学模式较于传统的教学有了较大地创新,教学成果也得以突显。

3.1整合了课程知识体系,降低了教学难度

在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将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公司报表案例相结合,并辅以模拟实验环节加以强化,还得归纳总结为实验报告。这种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三者有效结合,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经历“理论学习-案例导向-实验模拟-总结反馈”学习循环,真正掌握并巩固高深的财务报表分析知识。

3.2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将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教学工具也多样化,能更贴切地分解各个知识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3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也是应用型本科生相对比较擅长的方面,能很好地突出学习效果,提升本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3.4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提出建议和分析报告书写能力

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团队成员必须团结协作,致力于同一目标,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团队协作能力。而过程考核中要求学生必须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现场汇报,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财务报告的书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为学生未来从“核算型”财务角色转型为“管理型”人才进行前期训练,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上所述,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实践要求高,只有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才有可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汪秀清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柏良.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体系与课程建设研究[J].江苏商论,2013,(4):62-64.

[2]刘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广东科技,2013,(12):208-209.

第6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管类;实验教学;信息整合;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146―03

一 引言

广东金融学院在2002年整合各学科实验室,建设突出金融特色的校级建制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覆盖金融学、保险、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7个专业(方向)。整体、高效、共享的实验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科间的融合,成为集中式建设经管类实验室的成功范例,2005年金融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依托计算机网络构建实验教学环境,使用计算机作为实验工具或手段,利用专业软件完成实验教学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的基本特点。因此,经管类的实验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就是构建一个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融合起来的数字化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以满足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经管类实验教学需要,实现实验室运行及管理的信息化,为实验教学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共享服务,同时为实验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 构建实验教学共享数据中心

共享数据中心是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数据[1],实验教学共享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为开展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系统集成和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平台。实验教学中的共享数据源有人员、设备、课程等信息,这些数据源的获取,一是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已有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如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二是后续建设的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数据中心就是所有数据的集成地,向下从数据源集成数据并保持更新同步,成为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通道;向上作为统计分析服务的数据源,向统计分析服务提供从各个应用系统集成过来的共享数据。[2]

共享数据中心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实验数据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 自动采集实验教学基本信息

实验教学中的基本数据有学生的学号、班级、专业,教师的姓名、职称、所属院系、所属专业等基本信息,可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中自动抽取;实验设备的配置及分布等基本信息,可通过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直接获取;实验教学中的课程安排、课时及课室等基本信息,可通过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获取。上述这些应用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且独立存在,需要通过数据集成工具从数据源的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根据数据类型分类存储,[3]经过接口程序转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后导入共享数据中心,建立实验教学共享数据库,实现与原有应用系统自动同步。

2 建立实验教学基础文件数据

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教学基础文件,如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信息、实验性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师制订的考评方法和标准等信息,都必须提前存储在实验教学共享数据库中。通过建立实验室信息数据的储存标准,以保证数据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立数据索引中各种约束条件,如关键字段、类型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实现数据共识、共享、相互关联及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应用。

3 收集实验过程的时态数据

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时数据,如学生考勤、实验记录、提交作业、实验报告限时提交等,这些信息记录是通过时间元素来刻画,因为记录的不断更新而使得时间记录频繁变化,用有效时间变元来记录变化部分减少了频繁记录的问题[4]。即学生、教师登录计算机端口,以时间区间作为字符段,实时保存实验过程数据,包括登录时间,实验结果提交时间;实时保存数据的变更信息,如数据的插入、删除、更新;实时保存实验设备运行及使用数据;实时保存课堂教学信息等。建立以课程为中心教师、学生、实验室、实验项目之间的关系数据库,最终实现在共享数据库中直接获取各种实验教学信息资源。

三 实验教学共享信息平台系统组成

实验教学共享信息平台集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及实验教学评价于一体,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可以进行账号管理、栏目设置、信息等。教师登录后添加教学计划、上传教学大纲、设置实验项目、制定课表、提交实验环境要求、提交教学资源和实验教材、教学要求、审批学生实验申请书、审核学生预约、回答学生提问、批改实验报告并记载成绩等。学生登录后查看相关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教材及实验资源,预约实验,申请实验项目,查看实验课表、实验要求、实验仪器状态、申请批复意见,提交作业或实验报告,向教师提问,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等。实验室管理人员登录后可以统计设备利用情况、分配学生和教师的存储空间,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维护。教学管理人员登录后,可以检查各种教学基础文件和实验教学状态,了解学生的评教情况,生成各种统计报表。系统根据教师提交的实验环境要求和实验课表自动配置实验环境。

四 实验教学共享信息平台系统设计

实验教学共享信息平台,采用C/S和B/S两种工作方式,以C/S模式为主,同时为方便非实验室用户的网络访问,信息则采用C/S方式和B/S方式同步显示。实验教学共享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整个系统运行采用C/ S架构,系统服务器设置链接公网的端口,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与系统服务器进行通讯,接收远程信息;同时系统采用局域网构架的方式,支持系统平台在校园网范围内的运作,以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同时保证系统服务器的相对独立性,使整个运行平台更加稳定、可靠和安全。系统对用户实现权限分配,每个用户根据系统管理员分配的权限执行任务。

实验教学共享信息平台中主要内容包括:

1 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获取实验教学相关信息,建立设备--学生--教师--课室--课程关系数据库。实时生成学生出勤报告、实验室运行报告、实验软件访问报告、实验学时数、实验项目数、实验课程数等实验教学基础统计数据,实现学生的实验预约、实验课程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实验报告提交、实验考核、实验统计分析等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2 实验教学课堂管理模块

通过技术融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授课时远程桌面控制、屏幕广播、文件分发、上传文件、远程开、关机等。将远程视频工具内嵌于信息平台,实现远程同步视频听课、交流等。使用录音工具实现课堂语音答录功能。将屏幕录播软件内嵌于信息平台,实现实验操作过程的录制、回放及必要的课堂语音问答功能。

3 实验室管理模块

获取设备基本情况,收集一卡通登录信息,生成实验室监控图,显示设备、机位、学生的信息。记录资源使用信息,包括设备使用效率及使用时间、实验软件使用统计、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情况,实现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提供实验室软、硬件环境信息,支持和帮助使用者开展实验教学。

4 动态数据存储管理模块

建立课程-教师-班级-学生存储空间,实现动态分配数据存储,生成教师、学生的存储空间信息报告,科学有效的为师生提供在线上传和下载实验报告、课件、视频材料等实验教学文件,实现存储资源的可控、可知、可管,为实验教学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五 结语

实验教学共享信息平台旨在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升实验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我院经管类学校实验教学中心集中式运行和管理的特点。

目前实验教学中心近3000台实验教学设备,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为主线建设课程、教师、学生、设备、实验数据等相关联数据库,实现了从课程建设、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实验室的软、硬件的通用及共享。今后将在使用中进一步优化及完善信息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为师生及教学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许鑫,苏新宁,吴乃刚.高校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6):48-53.

[2] 郭永生,陈祺,徐立臻.基于共享数据库的多数据源集成[J].微机发展,2004,14,(2):49-51.

第7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教育 会计综合实验 会计实验考核项目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高等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纳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范畴,是对高等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缓解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必须加强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会计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于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基本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会计实验教学的弊端

(一)会计实验体系缺乏系统性 现有高等财经院校一般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后面设置了基础实验、专项实验,但这些实验各自为政、成为封闭个体、实验层次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知识缺乏互补性,无论是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很难有紧密地联系与衔接,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和目的。结合系统论的理论,将会计实验设置为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借助于系统的整体性,把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充分协调和连接起来,可以达到提高会计实验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但这恰恰是现有的会计实验体系所不具备的。

(二)会计实验模式缺乏多元性 会计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专业学生的这种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能从事实际会计工作的能力。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培养能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处理会计事项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手工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实务操作中的创新能力。而现有会计实验过分突出了验证式实验,忽略了设计型实验、验证与设计结合型会计实验模式的采用,使得实验模式单一化,从而弱化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

(三)会计实验资料缺乏仿真性 在会计的具体实务中,会计人员要接触大量的各式凭证、账薄和报表,对其进行账务处理,并且要根据企业单位的经济状况选择筹资、投资、收入及分配的最佳方案,企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无一不影响着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因此,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置于具体经济环境之中,不能忽视会计实验资料的仿真性。而现有的会计实验资料虽然也考虑到这些方面,但在表述经济业务时依然不能做到真正脱离文字翻译和教师翻译,会计实验资料的这种主观印记影响了仿真性,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薄、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所适从。

(四)会计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 会计实验内容不能脱离客观环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会计实验教学内容要知识化。会计实验知识化又不能离开会计实验内容的创新,而现有的实验内容过于陈旧,验证性实验的比重过高,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偏低,导致设计与研究训练少,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压抑了会计实验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会计实验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组成应由三个层次组成如(图1)所示。

(一)会计基础实验会计基础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基础会计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以下方面:会计基本理论的认知――实验内容不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既要照顾到学生专业理论的水平,又要将这些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验的业务中,通过原始凭证的识别、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完成对会计初次确认和计量的理解,通过报表的编制完成对会计再次确认的进一步学习;会计岗位的认知――会计工作是由不同的岗位共同协作完成的结果,通过各式凭证的传递、账簿和报表的使用与编制流程,熟悉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对实际业务中的各种会计岗位、会计岗位之间、会计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牵制协调这类实践知识加以补充;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认知――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涵盖了会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会计帐务处理程序中的证、账、表之间的联系,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会计核算各个环节,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单位,以及外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各有关单位的财务关系,学习会计实验的基本要素,以便对会计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贯通性的掌握,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把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平面学习转化为对会计工作的立体化认识是本阶段实验的基本目的。

(二)会计专项实验 会计专项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的条件下,在对经济活动有了本质认识的基础上,为强化会计基本技能而设计的实验。专项实验按其实验内容和目的不同又分为单项实验和专题实验。单项实验一即以理论课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阶段组织实验,如货币资金核算实验,固定资产核算实验,产品成本核算实验,编制财务报告实验等。专题实验――即对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会计现象和新的核算方法,及时地加以总结,设计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资料,形成专题实验内容,如以责任会计、质量会计、标准成本会计为内容的专题实验。把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复杂的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强化会计基本技能的提高,培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实验提供成型素材和实验经验是本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

(三)会计模型实验 会计模型实验教学,是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经济活动为模拟对象,事先设定实验的基本内容一一即模拟对象的经济业务、模拟对象的生产经营和组织特点、管理的基本要求等,确定基本的实验模型,对实验的步骤、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制度的设计等不作具体规定,给实验者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进行设计和选择,以提高实验者自身判断能力为目的的模型化实验。如为了实现“成本会计中企业成本计算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实验目的,可以通过给定基本的实验模型,由实验者依据给定的条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制定成本计算流程,这样既可以训练实验者对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掌握,也可以培养实验者灵活运用成本核算方法的能力。通过实验模型对所学会计核算方法演练,提高实验者自身判断能力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是本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

(四)会计电算实验 会计电算实验是指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适时地为学生开出了以创新为主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实验。以手工实验资料为蓝本,配备专业公司开发的商业会计软件,使用计算机代表人工进行记账、算账、编表。应根据软件预留的接口,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开发设计一些小型的会计应用系统,这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度,

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所学、所想去准备二次开发所需的各项资料,努力实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二次开发,会计电算化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用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的现代化计算手段,要求学生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按特殊要求设计模块的过程,也是从被动模仿转变为主动设计的过程,同时也使会计实验教学提升到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层次。通过借助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核算方法演练,提高实验者创新能力是本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

(五)会计综合实验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是在主要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在学生具备了前期实验给予的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之上,融合会计基础实验、会计单项实验、会计电算实验特征于一身的会计综合化实验。从实验的内容上可以把以会计资料的原始数据为共同来源的多重学科内容进行交织,如可以将审计、税收、统计的有关内容引入实验中来。从实验形式上可以采用在会计模拟岗位的基础上进行会计轮岗,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掌握会计工作各个岗位基本的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并能对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加深对整个核算过程的理解。从实验的手段上可以采用在手工实验的基础上,实现手工实验与电算实验对接,体现会计实验的完整性。通过综合实验,在既先后有序又紧密相关的全面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事物、去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从而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从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与人合作、实验后进行总结分析的全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与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可锻炼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说基础性实验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那么综合实验重点在于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三、会计实验教学实施的条件

(一)重视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价值 会计模拟实验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验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验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目标与校外实习环境不协调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会计模拟实验的模拟业务设计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可塑性强,实习成本低且仿真模拟的效果非常接近实际的特点,使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室内会计模拟实验中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会计模拟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了解并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分析研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并指出各类制度的利弊所在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方案一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会计模拟实验,则是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再依据其生产活动自身的规律与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产生的财务关系,更全面地设计该模拟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由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努力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真知的好作风,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强化会计实验的理论探究 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将会计实验活动的诸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可操作性程序,为实现特定的会计实验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实验教学模式。它融合了教学系统论、教育心理学、整合化教学设计理论、仿真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要强化对会计基础和专业理论的研究,从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及与相关知识的扩张性方面探索知识的内涵,寻求会计活动的规律性;其次对教学系统论和整合化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在于从会计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兼容性的角度,对会计知识体系、会计能力目标等进行功能性分析,将与会计实验有关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有机协调的具有循环反馈和调整修正功能的会计实验教学系统模型;再次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在于利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会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获取会计专业整体知识和塑造综合会计管理能力的需要;最终对于仿真学的研究,在于利用自然科学中的仿真原理具有模拟客观事物在客观环境下存在的特征和运动过程的功能,建立与会计主体原型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实验来探索会计主体原型的运动机理和规律性。在探讨会计实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明确会计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会计实验是积极运用原有知识解决特定问题完成任务的情景化学习过程,策略的运用应是会计实验追求的基本目标,会计实验的内容是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不是各种能力和任务的分解。

(三)加强会计实验的方法创新 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在于教学观念的创新,突出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心地位,引入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给出题目、基本素材或实验案例以及基本要求,学生自拟实验方案,查阅有关资料和参考文献,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保证学生所做的实验不偏离主体方向。这样做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并增强了创意性,同时增加设计方案分析的内容,以此活跃学生的思想,促使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符合素质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如在会计专项实验、会计电算实验和会计综合实验中,均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这样与会计基础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互补,组成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的完整内容。

(四)完善会计实验的基本条件 会计实验考核和硬件设施是会计实验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实验成绩的考核是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验质量、促进实验过程良性运转的有力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标准,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学生实验运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实验考核项目的确定,决定于该实验的要求、环节和内容。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实验纪律一一主要包括实验制度的遵守情况和实验课堂表现两方面;实验日记一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日记,为编写实验报告组织素材;实验技能――是会计模拟实验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装订会计档案,以及对会计凭证设计、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的分析与修订等项目;实验报告――是完成会计模拟实验的书面总结,该环节主要是考核学生能否以某一或某几个实验项目的内容作为中心论题,准确地阐述各种性质的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依据、相关制度及会计政策,能否结合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并联系业务及当前社会实际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第8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当前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不足,讨论了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并以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设计了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介绍了其网络虚拟实验的做法和结构,最后讨论了该体系的实施要点。

工程管理是一门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知识范畴的边缘交叉学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实践性都要求专业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类别,实验教学同样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构建了实验课程体系。这些学校编制了包括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指导书、实验报告文本等在内的教学文件,建有较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较为先进,实验教学师资齐备,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考察,发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实施尚存在以下问题。

1.实施实验教学的动力不足

在所考察的国内高校中,目前明确提出并设置实验课程体系的学校不足20所,与全国二百多所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院校数量相比相差甚远。说明大多数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缺乏动力,其部分原因在于:

(1) 部分院校没有正确理解实验课程体系的含义,未深刻领会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想动力。

(2) 工程管理专业较为成功的传统实践教学效果使教师满足于当前的实践教学模式,乐于接受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不能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对其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然也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动力。

(3) 不成功的激励措施致使教师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利益动机。如部分院校对于实验课程体系建设采取简单行政命令的方式,有的院校甚至对实行实验教学的课时采取打折计算的方法,诸如此类的不当激励措施都阻碍了教师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兴趣与信心。

2.已建成的实验课程体系架构不尽合理

经过对约20份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文件的比较,发现大多数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设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对实验课程体系的基本概念理解存在误区。相当多的院校把传统的实习类课程和课程设计类课程纳入到实验课程体系,以传统的实践课程体系代替实验课程体系。

(2)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部分已实施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实验项目是附属于理论课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探索性、研究性实验很少;同一专业的各门实验课分散、孤立且多有重复,相互之间又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多数脱离生产实践。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模块化,缺乏贯穿工程管理整体流程的实验项目。

3.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束缚性,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规定的方法及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正如钱三强先生所说:“会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引起误解,失去了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而目前多数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正是在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展开,不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1.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求

(1) 应符合实验课程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实验课程体系区别于一般的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即:

从目的来看,不仅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调整、分析、综合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的能力;

从场所来看,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或在实验基地进行;

从过程来看,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

从结果来看,实验是通过观察、测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得出某种结论。实验结果一般以实验报告来体现。

(2) 实验内容应与当前工程管理的实践发展相适应。除能进一步训练学生投资分析、招投标管理、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传统意义的工程管理技能以外,还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化能力的训练。

(3) 课程体系应尽量实现模块化和单独设课。工程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化五大领域,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按照这五个领域来划分模块,进而再考虑实验项目的设置。为保证实验课程的开设效果,可以考虑把各实验项目整合起来,单独设置实验课程。

(4)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应至少体现三方面的体系性:

知识领域的体系性,即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化五大领域来划分模块;

实验课程类型的体系性,即实验项目知识点应按照合理比例分配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

实验项目类型的体系性,即应分别设计不同的基础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其中应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以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2.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于2008年5月构建了新的实验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五大知识领域20门课程的知识点,共设计了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3种类型72个实验项目,总计211个实验课时。

在实验课程类型上,基础课实验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isualBasic程序设计2门课程的约20个实验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初步程序编制能力。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包括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学等课程的实验,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理论的认识,运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去发现和分析工程管理领域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专业课的实验包括建筑施工、工程项目融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筑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工程管理的常用软件、模拟工程项目动态管理与监控的整个过程。

3.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模式

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和最终目的在于协助、配合学生构建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验模式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实验项目是实验模式的内容,模式是内容的反映过程。在模式设计时,

需要认真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特长。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为实施新型实验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通过互联网把教师、学生、实验项目联系起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跨时空跨学科的仪器设备远程共享,甚至远程控制。使用仿真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可以使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下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同时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接受教师的异地实时网上个别辅导,参与实验相关问题的讨论。

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依托学院项目管理实验室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在“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实验项目中实施了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客户端下载阅读后远程登录物业管理应用程序服务器进行实验。期间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答疑指导,也可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实验结束后学生按要求把实验结果存储在数据库或下载到客户端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再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把实验报告上传给指导教师。教师则可以在线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批改意见和实验成绩。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

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应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获取专业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的实验环境

“封闭式”教学模式对实验时间一刀切,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相对受到限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得到发挥。实验室的开放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在实验时间上允许学生在课后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在实验项目上允许自主选择非课内要求但学生个人有兴趣的项目,在技术上建立远程网络虚拟实验室等。尽量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尊重其学习意愿,为其提供方便的学习条件。

2.多样的组织方式

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可以采取个人实验和小组实验等不同的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工程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验项目应尽可能按照个人实验的方式组织实施,如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会计凭证填制实验、图形算量实验和钢筋算量实验等。

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考虑到实验项目协作的要求一也可以安排进行小组实验。另外,某些实验项目也可以根据实验进程结合运用个人实验和小组实验的方法,以达到不同的实验效果。如模拟招投标实验,在编制标底和投标报价阶段,可以采取个人实验的方法;而在投标和评标阶段,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

3.灵活的实验形式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工程管理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所以动手操作、现场观测、上机运算、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多种实验形式必须结合运用。另外,由于受人才培养方案学时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教学训练明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取课后作业与实验结合的形式,如房地产项目融资方案计算机生成实验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实验的计划学时分别是4个和8个学时,但根据教学经验,学生一般很难在计划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在实验中采取具有竞争性的考核手段。如对于工程索赔实验来说,可以安排学生分别饰演索赔方和被索赔方,二者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在模拟的工程索赔场景中展开辩论,最后的优胜者获得一定的奖励。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几年所进行的研究、探索和部分实践表明,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高度,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构建具有创新性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是必须且可行的。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实施策略不仅是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同时也是当前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邹长明,张晓红.提倡实验独立设课推动实验教学改革[EBIOL].http:I/www,ahstu.edu.crdzkylsswz.r20080314905.shtml,2008.3.14.

[2]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

[3]杨世奎.构建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第9篇:基础会计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实验教学;教学创新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验与实践教学已在我国高校悄然兴起。如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多地进行专业实验并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地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具有基本的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这是近年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在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尝试,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实验”。2005-2007年,我校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与“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屡创佳绩,正是得益于全面进行实验教学的举措。

一、探索本科教学规律,构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资源稀缺。高校曾把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理论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因而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所忽略。就会计学专业教学而言,虽然我们很早(20世纪80年代中)就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进行计凭证一会计账簿一财务报表全方位的仿真模拟,但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受规模小、时间短的限制。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也不断走入社会,信息反馈逐步增加,社会需求逐渐明确。通过对用人单位领导的调查,认为会计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是日常会计操作。从对会计在职人员的调查发现,目前本科毕业生最欠缺的是业务操作能力。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我校及时调整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业务培养要求上,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实行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硬的原则。为此我校相继开设了8门专业实验课,从05级起正式列入专业培养方案,并全部集中在学校条件一流、管理先进的“文科实践中心”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既注重实验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互动性、启发性、完整性。每门实验课从实验目的定位、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内容的选定、实验程序的安排、实验过程的组织等,课程组均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策划,深受学生欢迎。

实验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教学互动平台,还教学以“学”为主的本源。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深化教育改革,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开拓创新的理念。

二、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年来,学校加快了实验教学建设步伐,提出了“硬化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美化实验教学”的四项建设措施。为推进实验教学研究,学校校长与主管副校长分别主持专题研讨会,教务处和实验中心主持实验课程论证会、实验教材与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讨会等。在学院,自2003年起就将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建设作为时任院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院教师全力支持并献计献策。成立了“会计学院专业实验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不仅要有基础实验课。还要开设综合实验与创新实验课。其中基础实验是指对所属课程知识点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综合实验是以业务操作和流程认知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创新实验是以业务流程为主线进行的跨专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会计学院专业实验室建立与运行方案》,确定了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每门实验课程的目的与程序等。为了加快我院实验教学的建设,2006年9月、2007年7月学院分两次召开专门研讨会,对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内容的融合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对实验教学建设的方方面面申报各级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学校、学院大开绿灯。2006年以来,我院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获得市级重点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与教材建设立项10余项。“会计学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获本校2006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与8门实验课配套的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教材已出版1本,其余7本将于2008年8月全部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其中《企业经营实战模拟》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

三、改善实验条件,活化实验教学

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主体,其建设与发展得益于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及所实施的一系列推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文科实践中心”

学校以良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对实验教学基地进行了重点与全面规划,其中包括斥资在良乡校区建立“文科实践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设备软件环境方面的投入1300万元;中心涵盖6大实习区,复合了22个仿真实习场所,条件一流。管理先进。2006年该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主体,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全部集中在该中心专设的5个仿真实验场所进行。

(二)专项经费投入

2004年至今,学校对文科实践中心的经费投入1 300万元,其中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经费210多万元。用途包括设备(含软件)购置与维护、实验耗材购置、实验教材建设资助、实验教学环境建设等。

(三)人事处在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中,专设“实验教师类型”,并制定了与教学科研型教师不同的考核标准,同时提高实验课工作量的计算

(四)教务处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立项等方面大幅度向实验教学倾斜

(五)组织实验教师和教学秘书等相关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由于定位正确,措施得力,目前我校的实验教学正在按计划有序地向前推进,教授、博士一齐上,初步形成实验课程系列化、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教材配套化、实验技术科学化,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四、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特色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实验内容的系统性

并非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开设实验课,究竟开设哪些实验课、每门实验课与对应的理论教学课的关系如何处理、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内容如何融合,这是我们在实验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考虑。第一,实验课不是理论课内容的简单模拟或操作,开设的实验课应讲究层次性。即:既要进行基础性实验,如《初级会计实验》、《中级会计实验》;也要有综合性实验课,如《审计实战模拟》、《管理会计与控制实验》;还要有创新性实验,如《企业资源规划模拟》等。第二,实验课应在学习理论课相关知识要求的基础上开设。第三,实验课不仅模拟业务的核算,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这些都体现了实验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二)知识的科学性与综合性

每门课都有科学的知识体系与内容构架,有具体业务处理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实验课程也不例外。根据要求各门实验课就重点内容进行实验,反映本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要融合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要求和难度更高。不管怎样。都要体现科学性。从综合性看,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会计实验课的又一特点,如《审计实战模拟》,优势在于锻炼参与者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可操作性与团队意识

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决策与创新能力,实验内容无疑以可操作性为前提。无需操作或不能操作的内容,应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完成。

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缺憾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表现在巨量的理性信息流与微乎其微的感性信息流的强烈反差。由于缺乏对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消化课堂理性知识时就会有障碍。实验课则为每位参与者安排具体角色,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的完整流程,实现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认识循环。如《初级会计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按会计岗位分工,从日常的会计核算到期末编制财务报表,组员既分工又协作。沙盘模拟课则要求每组建立一个模拟公司,围绕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实战演练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每一经营年度结束,学生对当年的经营业绩进行盘点与总结,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暴露自身误区,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综合管理素质。实验教学除了强化感性认识以外,让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增强团队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寓教于乐

实验课在实验室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有的还含有游戏成分,因此颇受欢迎。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变化日益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人性化、个性化、主体意识日益加强,探索和发展多样化的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学“工艺设计”上要效益。以全新的观念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像投入游戏那样投入学习。

(五)示范性

实验室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挂图或展板进行实习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气氛。一是实验室根据不同实验课的要求进行布置。如《初级会计实验》分为5个会计岗位,他们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实验室也按会计岗位布置。二是严格操作规程。事先制定实验流程图挂在实验室墙上,将实验内容及相应程序之间的关系科学、明确地表达出来,实验过程必须遵守。三是实验结束,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统一评阅标准,并将实验报告放在实验室专柜内保存。

会计学专业的实验课不仅使本专业学生受益,目前有的实验课已作为我校经济或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必修或专业选修。学生喜欢实验课,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实习”的转变;不仅“培训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综合素质培养”。2008年1月,在学校召开的实践型导师座谈会上,普遍反映我们的学生“上手快”,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由陈冰教授指导并带队参加的比赛中,2005年取得了“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用友杯)”冠军、北京地区大学生“管理之星”挑战赛冠军、“全国大学生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光华杯)”全国第九名等优异成绩;2006年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坚忍不拔奖;2007年“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冠军、“全国财经类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一等奖、北京地区大学生“ERP沙盘大赛”三等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