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

第1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关键词】许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

按照河南省“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河南将形成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内陆多式联运查验场所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为支撑,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依托郑州航空港、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许昌出口跨境电商园区可通过构建“一区多园”、“多式联运”的开放格局,发挥口岸开放载体作用,推动许昌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

一、许昌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许昌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发展迅猛。据商务部门统计,2015年许昌市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额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截至2016年5月,许昌市应用跨境电商企业750多家。以许昌发制品、蜂产品、卫浴陶瓷、人造金刚石、冷冻食品等为代表的各类产品,正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等大型交易平台,远销欧美、非洲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居河南省先进水平。打造许昌跨境电商口岸平台,对于扩大内陆开放,营造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和规范有序的外贸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许昌跨境电商发展面临问题

1.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在物流方面,跨境电商交易具有小批量、多批次、路程长等特点,当前许昌跨境物流服务存在成本高(占商品成本的20%~30%)、周期长、退换货麻烦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许昌出口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许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缺少专业金融服务商入驻,出口贸易的融资服务和信用保险服务缺失造成企业资金流受限,资金周转率、资金回笼风险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由于跨境电商属于新兴产业,相关人才储备有限,培训体系不完善、针对性不足、缺乏较好的平台支持,现有的跨境电商人才质量有待提升。

2.出口退税结汇程序繁琐。出口退税方面,许昌的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多数未办理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不具备出口退税的资格,部分企业通过现金购入货物时,未向销售方索取购进发票,无法取得出口退税。同时,政府退税存在周期长,落实不力等现象,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出口结汇方面,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没有办理外贸登记,没有在外汇管理局备案,无法开设外贸结算账户,因此不得按一般货物出口结汇,只能按个人外汇管理政策结汇,极不方便进行大额交易。

3.市场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许昌跨境电商出口大量采用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方式,其报关主体是外地贸易公司或物流公司,这部分出口数据无法纳入许昌地区海关货物贸易监管与统计,造成许昌市出口贸易数据严重流失。在产品质量方面,电子商务跨境零售一般都是通过私人包裹形式寄出,由于政策限制,现行查验模式很难适应,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频发,存在较大质量风险。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许昌跨境电商准入机制宽松,行业监管严重缺失。同时国家对于跨境电商交易涉及的竞争、消费纠纷解决等方面没有专门的规范,跨境电商交易中不正当竞争问题比较突出。

三、关于构建出口跨境电商园区的建议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要表现形式。跨境电商园区是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及相关产业链在特定区域内的集聚。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包括网店企业、平台服务商、人才服务商、广告服务商、诚信评估服务商、搜索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以及咨询服务商等。对出口跨境电商而言,其完整生态链包括“一链两圈”,“一链”即“交易链”,“两圈”即“监管圈”和“服务圈”,优化“两圈”资源配置和跨境电商“交易链”是许昌出口跨境电商园区实现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融合的关键。

1.坚持“六大原则”,持续优化电商“交易链”。电子商务产品的生产商、贸易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是电子商务交易链的节点,它们决定了链的长度与宽度,也让电子商务类型更加丰富。坚持结构完整、有效流转、互利共生、稳定适应、整体价值最优、可持续性发展等六大优化原则,保障电子商务交易链完整,可以提高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流转效率;构建和谐协作、竞争适度的平稳和谐关系,可以提高交易链自我修复能力;整合资源,集中释放电子商务内在潜力,杜绝以耗尽电子商务资源和牺牲电子商务环境为代价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2.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打造出口“单一窗口”。园区应依托河南电子口岸信息化平台,建立集检验检疫、海关、国税、外汇、商务、邮管等部门资源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电子政务平台系统,能够有效整合监管部门资源,突破园区内外信息壁垒,最大限度地缩短监管流程。检验检疫部门可在区内实现企业信息网上备案、货物全申报、信用评级、分类管理和流程可追溯等,解决商品质量和市场秩序问题;海关可有效遏制外贸数据外流、在园区内实现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打开许昌跨境电商集货出口和备货出口渠道,解决统计问题;税务部门可通过“两单一票”信息对碰,提供退税绿色通道,缩短退税时间,解决退税难问题;外管部门可帮助区内企业简化结汇流程,实现外汇提现,网络结汇,解决出口结汇问题。

3.完善配套体系,打通跨境电商“高速路”。园区应当借鉴全国出口跨境电商口岸先进经验,出台地方专项优惠政策和奖补措施,构建招商营商的良好环境;应当重点吸引UPS、DHL、中国邮政等大型物流供应商入园,积极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配套系统;创新仓储联运模式,对接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构建园区到郑州综试区的陆空、陆铁联运机制;积极引入阿里巴巴、ebay、亚马逊等国内外电商物流平台入驻园区,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和价格洼地;加强与平台运营商的合作,创新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建设电商支付平台,集中解决人才发展瓶颈、金融配套服务等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并延展到国际领域,塑成了当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行业企业、政府与高校逐渐形成了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各自在生态圈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各个因素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其它因素的变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探讨应用型大学如何适应生态圈的环境并利用生态圈中其它因素的优势群求和提升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应用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人才培养

引言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学术型大学更加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商务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但是企业却找不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而高校也苦于脱离行业发展现状而与实际市场人才需求脱节。行业发展现在与高校培养目标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若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人才的巨大浪费,同时给双方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既已形成的跨境电商环境中平衡各个因素特别是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对于发挥行业的优势和引领正确的人才观都有积极的作用。

1、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组成

在跨境B2B生态圈中,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由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消费者、政府、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共同组成,旨在实现共创、共享、共赢。其中,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有一致性,高校在生态圈中扮演何种角色,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成为行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关系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在发展动力的发挥。

2、高校在生态圈中的角色与定位

高校担当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电子商务进行整合,以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培养更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与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符合行业发展和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合格人才。应用型大学应关注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扬以及政治经济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实践能力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将着眼点立足于地方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侧重于技术应用、素质培养和实战经验。高校在B2B生态圈中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角色不可忽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在生态圈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方面。

3、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尽快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高校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复合型,既有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呈现实训与实际的差异性以及在校岗位实训与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无法做到课堂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就业率低;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给企业造成额外的成本。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曾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走出去,多到社会上去实践锻炼”,“同学们也可以向企业亮相,为就业做准备”。

因此,今后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趋向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和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毕业生和具有高效就业及自主创业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而这一发展趋势也是当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极度缺乏的,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3.2 专业建设缺乏统一性和特色性

电子商务专业性强,是由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概念上讲,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然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特殊性,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固守传统,应该推陈出新,符合时展的要求,从而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高质量的企业后备人才。

3.3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

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语外贸人才或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大跨越式发展带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其中紧缺的市场运营、供应链管理及攻坚能力较强的技术和外语双项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占到需求总量的70%以上。目前,现有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改革集中于内贸,而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改革较少,多数改革侧重于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未涉及到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和提高师资的实战水平。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分析报告,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如下:行业迅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电商人才稀缺,流动性大;电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增。人才问题的核心矛盾呈现在多方面:快速的行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足;电商企业微薄的利润与高额的人力资源成本;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以上分析报告为人才培养需要校企联合共建和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但增速快,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在高校中如遍地开花,雨后春笋。然而新兴专业必然会面临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匮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当的问题,或是在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人云亦云,互相照搬。于是几年下来,“热门专业”势必变成“冷门专业”,最终出现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导致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毕业生的就业平均水平。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已经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遇到了瓶颈。

此外,企业在选聘员工时也存在模糊性和盲目性。据有关报告统计,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存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高、普及率低、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企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统一衡量标准,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不同规模和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差很大,这一点无疑给高校人才培养制造了重重困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出现盲目性的原因所在。

4、改进措施与建议

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与行业对接,与企业用人标准为引领,以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立足于专业办学特色,向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和操作性方面拓展,逐步探索并构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并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鼓励学校教师去企业定岗进修,成为“双师型”教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体,应在岗位对接、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特色、师资培训和与企业的融合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4.1 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

高校应积极探索及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内外贸高端技能型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求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减成长周期;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突破了教学内容与设施滞后于行业动态发展的状况,解决了由于学校缺乏资金而产生的教学设备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从而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借助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山东省多所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已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外语外贸人才实验室或商务人才培训中心,将企业引入校园,通过阿里巴巴第三方平台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批量入驻实训基地的形式,形成校企对接、三方共同培育学生的机制。短短三年时间的实战操作已为当地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了上千名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

4.2 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突显专业特色

目前各行业相关部门并无出台人才质量和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在跨境电商领域,根据近年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招人和用人情况,此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岗位对接有助于应用型大学深入开展专业校企共建,校中企、企中校,实现理论学习和商业实战的零距离对接。高校在选择合作的企业时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特点,突出本专业的优势,逐步探索和建立特色专业和实现专业特色化,切实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以及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三方面的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5、结语

高校与企业合作应本着互惠互利和自愿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战经验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以把握最佳的合作契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可课程体系,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是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3.

[2] 魏志明.基于实训室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55-56.

第3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一、基于跨境电商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特点

(一)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eBay、亚马逊、阿里巴巴、敦煌网、兰亭集势等跨境电商平台相继发力,农产品跨境交易量显著增长。2013年起,进口农产品(跨境生鲜交易等)又成为新的跨境电商热点,淘宝天猫、京东商城、我买网、1号店、“我要跨境购”相继开通海外农产品贸易频道,2014年上海自贸区也开通了“跨境通”、“报税店.COM”两个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农产品入境交易量同比快速增长。据阿里巴巴平台数据显示,2013年农产品入境交易同比增长近61%,而 “1号店”2013年就已引进了全球近70个国家的2万种商品,进口量非常大。另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内地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这也势必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二)参与主体更多元化,信息沟通更顺畅

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的参与者不仅有外贸企业、工厂,还有品牌商家、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和直接消费者,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同时,各类农产品贸易信息在跨境电商平台与全球企业和消费者及时公开与共享,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通过平台互动,国际卖家及时掌握不同地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多样性需求,通过跨境电商网上预售等手段,还可有计划地安排农产品生产与跨境交易,而国际买家通过平台可以方便地接触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多样性、高品质农产品,选择面更广,选择也更多了。同时,通过对相关农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信息进行在线对比,农产品跨境交易的针对性和效率都提高了。2015年11月,国际性大型农产品垂直电商平台“全求吃”上线运行,其致力于“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发展,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搭建国内外农产品食品流通大平台,将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据互联互通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均衡供应。

(三)农产品贸易呈现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

跨境电商平台的信息畅通、商品丰富且更新及时、交易便捷等优势,促使小额批发或零售的跨境电商农产品交易激增。据阿里研究院统计,2013年,其电商平台上农产品出、入境交易同比分别增长了81%和61%。而2014年,其零售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已达75万个,与此对应,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也再创新高,2014年阿里平成农产品销售额达483亿元,较上年增长70%。正是由于跨境农产品贸易“小额、多频”的特点,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有利于其及时周转资金,控制风险,适时调整营销策略;而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不仅可以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小额的农产品跨境交易风险较小,更乐于尝。

(四)多元化新兴国家市场进一步拓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产品贸易的产品信息与服务信息在全球市场广泛扩散,再伴随着亚马逊、EBAY、PAYPAL在全球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跨境零售交易机会增多。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及服务企业不断向农产品跨境营销、通关商检、物流、支付等产业链其他环节延伸,有机整合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多方资源,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一体化服务。尤其是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中流通环节的减少,使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服务链条的完善,国内外买卖双方更加便捷、及时地沟通与交易,使得农产品贸易进入市场的壁垒降低了,农产品的贸易市场更进一步多元化,促进了多边贸易的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开拓,包括东南亚、俄罗斯、巴西、印度、土耳其、南非新兴国家市场不断涌现,使得原有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农产品贸易格局开始松动,这也将有效降低单一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二、跨境电商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转型升级

(一)促进农产品贸易方式转型

与传统农产品贸易方式对比而言,农产品跨境电商通过B2B,B2C,甚至C2C之间的直接交易,有效减少了交易环节,削弱了贸易中间商、商的作用,有效降低了中间成本,使消费者能收获质优价廉的国际农产品,同时也加速了交易的时间,农产品贸易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例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以前品尝新鲜的国外水果和海鲜产品是一件非常奢侈,也比较麻烦的事情。可是现在,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农产品跨境交易日益频繁,通过天猫“喵鲜生”、京东商城生鲜频道等多个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采购来自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美国、智利、丹麦等世界各国的农副产品。同时,借助亚马逊、阿里巴巴、敦煌网、兰亭集势等跨境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产品直销海外市场。

(二)促进农产品贸易服务升级

农产品跨境电商涉及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更加频繁、琐碎,呈辐射状,这就需要进一步整合供应链服务,加强专业外贸服务转型升级,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营销推广、海外建仓、通关、物流配送、退税、金融等一站式服务,才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应对机制。例如,除了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等几大外贸电商巨头服务业务不断转型升级之外,一些大型外贸公司、企业也纷纷试水进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由山东省最大的省级外贸公司整合改制而成的新华锦集团搭建的“锦贸通”综合服务平台,就建立起出口信用保险集约平台、融资担保平台、海外追账平台等国际贸易服务12大子平台系统,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了包括农产品跨境贸易在内的更加完善的的服务环节。

(三)促进农产品贸易渠道多元化

传统农产品贸易主要基于大型农产品企业或外贸公司的大额“集装箱”式交易模式,而农产品跨境电商以“小批量、多批次”交易模式为主,面向的群体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企业、进出口商之间,还面向批发商、连锁店或个人消费者等。跨境电子商务使得农产品小额批发和零售贸易显著发展,产品需求更加多样化,贸易频率显著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除B2B外,M2C、B2C、C2C、F2B2C、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基于此,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渠道更趋多元化,出现了不断创新的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如自营式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综合服务商平台、垂直电商平台等。

(四)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品牌消费

传统农产品贸易国际化营销渠道相对较少,营销推广成本高、时间长,而随着三网融合+物联网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跨境电商的各类数据(如:评价信息等),对更好地迎合消费群体的多样性需求,从而实现精准营销。目前,“三品一标”产品正成为农产品电商的主角,其规范有序发展有利于促进跨境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如“褚橙”“柳桃”和“潘苹果”这些农产品通过打造品牌集中推广,在电商领域已取得了突破。可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移动端),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都可以直接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农产品信息,这就为企业提升知名度、推广农产品品牌提供了便利,更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国际化品牌营销。如农业产品电商(广州果无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一村一品一故事”的营销策略,将“石湖一点红红薯”品牌特色原生态农产品在电商平台进行推广 ,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基于跨境电商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制约因素

(一)出入境流程冗杂,(冷链)物流跟不上

农产品跨境电商,尤其是跨境生鲜电商,由于其产品特性、保质期等问题,对物流的要求相对较高,冷链配套、交货的及时准确、供应链的衔接顺畅,都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成败。然而,目前,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跨境冷链运输技术落后,第三、第四方跨境物流配送服务滞后,都造成了跨境农产品的损耗率加大,再加上跨境贸易流程冗杂,进出口通关报检手续多,生鲜等农产品运输、储存、损耗等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跨境电商涉及不同国家间的政策差异,物流周期长,投递时效不稳定,收货时间波动等问题,都影响到跨境电商农产品的品质,也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二)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质量认证不健全

中国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产业链不健全,农产品基地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性不高,农残指标,激素残留等不安全因素不易控制,容易受到国际上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而且,跨境电商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规范管理欠缺,农产品协调机制不顺畅,目前,国内农产品卫生标准国际化水平低,基于跨境电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尚不健全,此外,跨境电商农产品检验检测手段落后,质量监控体系仍不完善,且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还未涉及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阶段,这些行业性难题已成为制约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薄弱

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领域开展国际贸易的活动,由于其市场存在虚拟性和开放性,交易主体的信息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就使得贸易过程容易产生一些失信行为和欺诈行为,而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性特点,势必存在各国对于跨境电商管理体制、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和差异,从而导致跨境电商农产品交易的风险加大,虚假信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品、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频现。同时,当前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较薄弱,信用管理滞后,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跨境电商信用安全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保证和监管机制,评价体系不完善、信用匮乏使得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交易隐私和交易主体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从而影响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税收征管、退税问题

基于跨境电商的农产品贸易,订单具有“小、频、快”的特点,大部分农产品以国际小包、国际快递直邮方式进行交易,没有走正规的报关报检流程,也无法纳入海关监管统计,因而较难适用于传统国际贸易的退税、征税规则,而目前,政府对于跨境电商小额贸易是否要征税,如何征税,采用何种方式征税及退(免)税问题,依然在探索当中,具体的退税、征税的细则还没有出台,这就导致当前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退税、征税处于两难的境地,长远来看不利于农产品贸易跨境电商的长远发展。

(五)缺乏农产品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既懂农产品贸易又懂电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农产品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是应掌握农产品行业情况、了解国外市场(产品偏好、消费习惯、交易方式等)、具备电商知识和技术、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政策和管理能力等的创新型人才。而目前,中国跨境电商方面的专业培训机构数量少,且体制不成熟,人才培养、输出滞后,导致跨境电商行业人才供不应求。同时,面对跨境业务激增导致的人才缺口,市场和教育部门快速响应机制不够灵活,人才供给乏力,导致许多涉足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企业开始想方设法地吸引优秀跨境电商人才,有的甚至挖同行墙角,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也阻碍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四、促进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借助平台和数据解决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信用问题

由于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性和网络虚拟性等特点,交易环境复杂,监管难度大,网络欺诈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建立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减少农产品跨境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等现象。另一方面,应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实名制认证和信用评级,通过大数据的积累解决信用问题包括对于平台上农产品质量的投诉信息,不合格产品和不诚信买卖方及时予以网络公示;对于恶意侵权,经营行为严重违规违法的跨境电商,应采取线上线下配合,并联合政府部门对其进行司法处理。

(二)利用跨境农产品贸易电商平台,倒逼农产品质量提升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给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积极配合,加快制定和完善适应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质量和检验检疫标准,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及云计算追踪农产品原产地和品质,以及通过评级和曝光等监控跨境电商农产品交易情况。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农产品跨境电商的风险抵御能力,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另一方面,通过倒逼机制,提升跨境电商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国内外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享用到高品质放心的农产品,进而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改善农产品跨境电商的物流服务水平

要加快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应加强农产品跨境物流的一体化建设,统筹安排国内外仓储、配送、服务中心,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通过高效的信息资源整合(快速发货、海外仓储、配送中心服务,海外退换货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跨境物流竞争力。同时,对农产品跨境物流配送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再造,探索跨境物流新模式,降低其费用,提前抢占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的先机,建立和推广“海外仓”模式与配送服务网络。另外,提升海关对进出口农产品的监管能力,通过保税物流港区建设、无纸化通关、卡口智能核放等模式创新,提高通关服务水平和效率,从而确保了农产品跨境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四)创新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的税收征管与权益保护机制

随着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税收征、管、退和结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针对跨境电商贸易中交易、流通、支付等方面的特点,政府应积极探索、创新有别于传统农产品贸易的税收法规及海关政策,尤其是应便利农产品跨境电商企业网上办理征、缴、退、补税等手续, 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同时,通过减轻跨境电商农产品的税负,扶持与跨境电商平台相关联的农产品实体店和外贸企业,为了解决退税难得问题,可以允许跨境农产品在保税中心集散,并按商品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监管。通过深化海关、保税仓库联网核查,加强海关与税务部门的数据交换,实现对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的出口退税联网管理,提高退税效率。另外,针对农产品跨境电商中涉及的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政府还应积极修订和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保障,并针对相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促进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规范、高效发展。

(五)重视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市场人才配备机制来不及调整,造成人才供给短缺,这需要政府、高校、农业企业多方的共同协作完善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从而实现与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鼓励人才培训市场,积极开展农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项目。在这方面杭州作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率先进行了尝试, 2015年7月,杭州成立首个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直接面向社会,培训既懂外贸又懂技术的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这有助于进一步破解制约跨境电商人才短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以小额跨境网购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4(9):3-17.

[2]崔艳红.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出口成本下降的路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5 (9):36-38.

第4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融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种商业业态的新型业态。从表面上看,跨境电商基本等同于外Q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从实质上看,跨境电商指互联网科技对传统外贸的流程重组、渠道变革,不仅是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流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还涉及许多方面活动,包括货物的电子贸易、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货运单证等。跨境电商直接连接生产厂商和国外消费者,降低了中间环节的交易费用,改变了贸易主体结构。伴随着贸易主体结构的改变,跨境电商将重组贸易价值链,即高附加值的活动扁平化,微笑曲线被拉直。总体来看,这种改变不仅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为众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1.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专门人才缺口极大

从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在跨境电商领域,人才供给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但招聘最多的还是国际贸易专业(70.1%)。在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近700所高校中,每年毕业生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近20%的企业还是直呼招不到人,80%的企业认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因为跨境电商属于交叉学科,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跨境电商企业需求更多的是既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程序,又擅长电子商务技术和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导致跨境电商复合型专门人才严重匮乏。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中级电商人才需求旺盛

现行的跨境电商人才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初级(技术型)、中级(商务型)和高级(战略管理型)。初级(技术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即知道怎么做出来;中级(商务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即精通现代商务活动;高级(战略管理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将来能做什么,即通晓电商发展全局。从调研的数据看,企业最需要有一定技巧和实战经验的中级人才,远高于具备丰富经验、作为业界翘楚的高级人才和会基础操作的初级人才。可见,高校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应定位于中级人才所需的电商技术和电商实务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认为国贸毕业生存在如下缺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81.9%),专业知识不扎实(53.0%),知识面窄(51.3%),视野不够宽(49.7%)。这警示我们必须反思大学专业教育,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否则即使我们完成了跨境电商方向的转型,也不能为企业培养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标准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看,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设置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全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理性选择。

1.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

跨境电商包含以B类客户为主的跨境B2B业务,也包含目前国家重点促进的以C类消费者为主的B2C跨境零售。在互联网及第三方物流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跨境B2B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B2B贸易以快件或者邮件的方式通关完成交易。跨境B2C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跨境零售业务。跨境B2C可分为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其中,进口电子零售业务一般被称为“海外代购”,包括“天猫国际”在内的大平台以及不计其数的通过QQ群和微信开展业务的个人从业者。企业开展跨境B2C业务,除了要求相关人员掌握传统国际贸易业务中诸如询价、核算、跟单、结算等基本技能外,还应着重培养面向海外消费者的营销与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贸易发展服务,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能够在电商平台、外贸企业、物流企业等企业单位或相关服务机构从事跨境B2B、B2C市场开拓、客户管理、平台运营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2.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两块。其中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商务英语或小语种语言能力、国际社交和谈判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出色的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省去中间环节,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营销,成本低,但是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能通过分析海外市场行情,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消费习惯,找到他们的痛点,提炼产品的卖点。同时,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营销,必须让目标消费者关注到自己或自己的产品,那么从业人员还必须能够针对目标国家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等信息渠道有效开展SEM、SNS、外媒PR等网络推广活动。总之,既要提高点击率、浏览量、下单率,也要控制营销成本。

(2)熟练的贸易平台操作能力。中小外贸企业一般通过外贸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国际著名的B2C跨境电商平台有阿里巴巴、亚马孙、eBay、Wish、兰亭集势、敦煌网等,本土化跨境电商平台有Flipkart(印度)、new egg(美国新蛋网)、trademe(新西兰)等。诸多的跨境电商平台有不同的定位和操作技巧,跨境电商人才必须熟练操作诸如“出口通”、“速卖通”等业务平台,开展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产品管理等进出口实务。

(3)跨境电商网站或网店的运营能力。除利用现有国际贸易平台外,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独立的面向海外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服务。此外在外贸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也需要对网店进行维护、推广、优化、关系整合等。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统筹全局、协调处理矛盾和跟踪个环节运营等管理能力。

(4)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跨境电商物流大多以]政直邮、快件、航空专线和海运散货拼柜等方式完成,与传统外贸主要依靠班轮或者包船订舱等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跨境电商的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环节,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跨境电商环境中的贸易从业人员,不但要能熟练处理大宗商品的境内外物流衔接的问题,更要在小批量多批次的情境下,做到高效协调供应链各环节,同时控制好物流总体成本。

三、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建立跨境电商实践性课程+跨境电商证、赛+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传统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

1.建立跨境电商课程群,完善相应课程资源

从课程内容来看,可以在专业课中增加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运营推广等跨境电商基础类和专题类课程,同时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与跨境电商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跨境电商项目、产品、流程、风险等管理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课程性质来看,这一课程群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店的建设、产品的推广、数据的分析等一系列实际业务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可扩展的课程资源,如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实验实训案例资料、实验实训操作手册、项目或产品库等。

2.依托地方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培养国贸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产物,它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也为草根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抓住这个契机发展家乡的外向型经济。地方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是极度缺乏的,这种需求和人才培养过程完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的竞赛,或者合作参加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来实现融合。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对企业需求、市场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对竞赛方案、方案的预演等进行研讨和模拟,这些都会提高学生跨境电商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扎根地方的信心。

3.与国内知名跨境电商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

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必须引进活水,借力借势。目前国内行业领军的电商巨头都成立有专注教育培训的机构,地方高校尤其是内陆地方高校要融入跨境电商生态圈,其中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这些机构合作。通过合作获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了解业界商情行情发展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作、聘请与培养,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通过自我建设和合作建设组成一条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源链。

在实践的过程中,跨境电商课程群、基于地方外贸创新的学科竞赛体系和基于合作共赢的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精密配合相互支撑的,这不仅需要高校教师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身,还需要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改革团队做好顶层设计,并灵活积极地推进。因此,关于如何实施专业改革、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樊文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对外经贸,2015(1).

[2]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11):119-120.

第5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公元前200年,西汉打开了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一条贯穿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开通,无数具有跨境精神的中国商人行走其中。在今天,通商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丝绸之路被繁忙的国际贸易取代,而中小企业的平台再不仅仅是一条丝绸之路。

新华锦与敦煌网

新华锦集团董事长张建华曾说过,“新华锦就是老外贸”。诚然,成立于2002年的新华锦,其前身多家公司都具有60多年的外贸经营历史。提到长久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驾马车――对外贸易,北方的贸易重镇青岛,龙头企业新华锦都是绕不过的话题。早在金融危机期间,新华锦就在思考传统外贸的转型之道,并在2012年联合青岛市商务局、青岛市国税局、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和中信保山东分公司创建了北方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带领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指尖上的国际贸易”。可以说,新华锦是一家不缺少互联网思维的外贸企业。

而敦煌网正是一家不缺少贸易思维的互联网企业,CEO王树彤履历灿烂,曾参与创立卓越网并出任第一任CEO。敦煌网创立于2004年,致力于帮助中国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走向全球市场,开辟一条全新的国际贸易通道,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为中小企业提供B2B网上交易的网站。

“新华锦敦煌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正式成立,两家企业的联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互联网商务模式+传统外贸”的新玩法即将出炉。新玩法强强联合了两家企业的各自专长:“敦煌网的优势在于技术平台的搭建和互联网企业的运营经验,而新华锦集团是外贸专家,在传统贸易领域有深厚的积累,知道如何把货物贸易转化为服务贸易”,王树彤说。

事实上,基于电子商务的传统大外贸上线并无样板,某种程度上,王树彤与张建华正是这股创新力量的代表,在本行做到非常优秀,对未来趋势、商业模式又有高度共识,于是合作轻易地越过了行业壁垒与偏见的藩篱,为中国外贸企业开拓一条“网上丝绸之路”。

一条金色的“网上丝绸之路”

“互联网+传统外贸”的难度一方面在于外贸行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笼统说,传统外贸有7道流程,这7道流程又可以分为通关检验、退税融资、供应链金融三大服务类型。“新华锦敦煌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的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山东有一家生产刀具的出口企业产品很好,刀具卖给了伊丽莎白女王,也是双立人的贴牌企业之一,企业的不锈钢材料世界领先。但这家企业把中间环节都交给了外贸商来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卖给了谁,与此同时产品过硬规模却难以扩张,出口额始终在1500万美元左右徘徊。

这是外贸企业共同的瓶颈,“中国企业不能再这样做外贸了”,这也是业界的共同呼声。

王树彤说:“新华锦和敦煌网联合打造去中介化、在线化的‘全球网货中心’,将面向全国,集合国内优质卖家,主要是外贸工厂,以M2B的模式,在线交易。”从基础的贸易服务出发,服务平台将配套开发线上线下仓储和物流系统、支付和通关、退税、物流、金融等外贸供应链服务系统,使所有在线订购的商品能够一键送到全球各地。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将可以在网货中心直接下单,通过平台系统,使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以在线批发的方式,进行全球市场的跨境直销。

与此同时,“新华锦敦煌”有意向做独立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综合服务的客户(包括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等)提供整体平台搭建的技术及运营管理一体化服务。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新华锦敦煌”能够形成一条闭环,在这个闭环里,互联网金融便有了旺盛的生存空间。

按照双方的设想,以双方的技术和经验为依托,开展基于国际贸易的P2P金融,网商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

而一旦集聚成功规模效益形成,平台的能量将几何式放大,比如能够集合国内各外贸产业集群,通过网贸会的形式实现国内卖家和海外买家的线下对接,线上交易,或是开放双方资源,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及人才培训中心,创业孵化,甚至为制造类工厂实现工业4.0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功能规划设计以及后期孵化模式的园区运营服务等等。

千里之行始于聚合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通吃供应链,这正是互联网的融合思维。

目前,敦煌网已经拥有550万家海外买家资源,遍布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120万家国内供应商,提供超过3300万种商品展示的规模;而新华锦的跨境电商平台经过三年运营,现已形成12大支持系统,与5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300多家小微企业由当初的年出口额5-10万美元,到现在已超过100万美元。

正如合作双方的共识,新平台是“线上线下――线下线上”的结合,既要高的起来,更要深入渠道。通过搭建运营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通过跨境B2B电子商务走向全球市场,也为全球各地的采购商提供来自中国的优质货源,是新华锦与敦煌的共同目标。

“互联网+外贸”基本逻辑的三大支柱: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这三大支柱与外贸中的产品、供应链,市场(海内外)三个维度的相辅相成。把好的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用最短的途径送达市场中的产品直接使用者手里,这是“新华锦敦煌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在研发服务产品时的基本导向。平台聚焦用户本质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交易成功后才抽取佣金的服务模式,打造了一个闭环的外贸生态圈,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拓展海外市场,为从事外贸的工厂、贸易公司和个人提供便捷、高效的贸易和金融服务。这种创新型的外贸公共服务模式,将对传统电商与传统外贸两大生态群落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

19%的魔力

第6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专业人才数量欠缺

近年来我国吉林省的跨境电商业务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业务井喷式增长与产业优秀人员之间的需求矛盾也进一步被激化,对当地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自2021年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缺口已经超过了500万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而吉林省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展过程中,因为当地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影响,还存在有严重的专业人才数量欠缺问题。这也就表明了吉林省现阶段的高校教育难以满足现有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有非常大的人才缺口。

(二)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国际贸易载体,其能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各种线上教学活动,但是较之于一般的电商经营模式,跨境电商所面临的客户多是一些国外用户,因此要求跨境电商人才是一名优秀的语言专家,还需要具备有比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客户们的有效沟通,在结合了客户的反馈诉求基础上进行自身产品服务的针对性转变。因为吉林与俄罗斯地区的距离比较近,因为很多跨境电商都会针对俄罗斯用户们进行业务的开展,因此对于吉林省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而言,除了具备有一定的英语沟通水平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俄语,方便与外国用户们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跨境电商的本质依旧是外贸产业,因此相关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还需要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对带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等产业知识进行掌握,熟悉电子支付、跨境转账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层面的相关知识。只有在掌握了上述技能基础上,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从而满足跨境电商业务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实际需求。

(三)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探究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也拥有了良好的便利,而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加强数字技能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在专业数字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还需要积极推进各种数字化特色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们对当前主流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满足跨境电商对专业人才的实际诉求。因此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还需要结合该部分的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吸纳有着良好专业数字能力的教师来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够满足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需求。只有在有良好人才储备的基础上,才能够帮助该专业学生能够对产业发展逻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商业实践活动之中。此外在进行学校课程规划过程中,除了针对现阶段跨境电商的专业诉求,还要对人才的长远发展进行负责。因此民间高校在进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要积极进行多样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部分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还要给予细分专业的培养。比如在跨境电商业务之中除了一些中小订单之外,还可能出现国外大客户大订单的情况,也就对相关人才的专业商务谈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细分领域的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对自身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基础上,也能够精通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只有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行明确,才能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

二、吉林省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数量欠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吉林省的部分民办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过程中还过于传统,部分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进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开设,多是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让一些非该专业的教师来代课。这也就导致了跨境电商专业教育严重滞后于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就难以获得良好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此外部分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教师,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这也是现有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跨境电商技能与实践经验不足

在进行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以及专业英语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其还要求学生能够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因此在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掌握了跨境电商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基础上,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跨境电商教师。但是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多是通过学科导向以及专业分类的方式来进行教师的选择。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们的英语能力不足,对跨境电商相关知识也没有充分掌握。而电子商务教师的英语水平与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点掌握不足等问题发生,也就难以满足跨境电商专业的综合性教学需求,这也是制约了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效果的重要原因。其次部分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其教师的准入制度还存在有重学历轻实践的问题,很多专业教师并没有相应的跨境电商工作经验,在课程教学中也多是照本宣科,直接影响到了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效果。因此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教师们还需要先到相应企业进行在岗培训,在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方能够开展后续的授课工作。

(三)校企合作的现实操作问题繁多

在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这样才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体制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现有民办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合作合同、企业到学校进行知识讲座以及开招聘会等多种合作模式,但是这一合作方式缺乏双赢性,企业们参与到学生以及师资力量培养中的积极性不足,外加上合作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校企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不足,并经常会出现合作企业频繁变换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2.教师教学不平衡一些民办高校的校内教师还会受到单一专业背景以及缺乏企业职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无法满足跨境电商的跨专业教学需求。此外一些企业的兼职教师们虽然具备有专业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系统化训练,也就难以将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这也是影响到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导向下进行人才培养系统的调整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为后续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一般需要将1~2年时间作为一个培养的周期。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做好各种形式的人才需求调研以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工作,并且要将调研结果融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之中。此外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中,也可以适当植入一些适当的跨境电商课程内容,让教师们在参与定制过程中能够对校内外的实训条件以及具体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进行自身专业能力的调整,促进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跨境电商课程对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涉及到专业教师转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通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为专业教师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该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

(二)分阶段、多途径解决跨境电商教师的短缺问题

我国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在2015年首次列入了“跨境电商方向”,因此跨境电商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起步比较晚,也没有充足时间进行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并且存在有非常严重的跨境电商教师短缺问题。在基于跨境电商教师专业以及部门背景基础上,在进行该专业方向师资队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对跨境电商教师的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1.正视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的短缺问题各级的职业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民办高校,均需要正视跨境电商师资短缺问题,在进行跨境电商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以及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性师资人才培养工作。此外还要为跨境电商专业师资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以及机制保障。2.分步骤解决近年来我国吉林省的跨境电商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促使跨境电商的经营模式以及操作平台变得越来越多,不同经营模式与操作平台的应用技能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关教师是无法进行跨境电商所有技能全面掌握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还需要结合各专业部门的资源优势,随后根据教师的个人专业背景开展培训工作,让教师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的实际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针对部分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自身授课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引导教师们通过网络培训活动,在企业内参与实训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3.多途径实施为了对跨境电商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不足以及师资队伍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吉林省民办高校还需要采用多途径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部分拥有企业外贸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跨境电商课程授课的主要力量。民办高校可以积极鼓励该部分教师将跨境电商的技能与以往的职场经验融合在一起,率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跨境电商教师。此外民办高校可以进行专业课程小组的构建,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逐渐提高跨境电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此外民办高校也需要将一些有着冲劲以及教学改革激情的青年教师们引入到跨境电商的教学体系之中,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引进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是具备丰富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以及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对跨境电商教学队伍起到良好的丰富与优化效果。其次吉林省的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跨境电商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授权或者联合一些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机构等方式,加强对吉林省内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境电商教育的生态圈。这样也能够为吉林省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进行良好培训机会与途径的提供,从而对跨境电商的师资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

(三)构建校企可持续的合作途径

校企合作作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存在有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民办高校还需要在基于双赢原则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还需要在企业优先与教师优先转换为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校企可持续合作途径的构建,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校企可持续合作,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跨境电商教学“双教师制”的建立民办高校需要将双教师(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均纳入到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体系之中。针对部分初次开展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的设置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作为助教的方式,确保各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部分已经具备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院校,其院内教师也拥有一定的企业经验时,则可以将校内教师作为跨境电商教学的主要力量,企业教师通过开展教学讲座等方式,对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将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现有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补强效果,对跨境电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2.落实跨境电商教师企业跟岗制度目前吉林省针对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们,虽然已经规定该部分教师要进行定期跟岗实训。但是在吉林省现有的定编制度下,很多专业教师们并没有履行企业的跟岗制度。因为专业教师如果去企业跟岗实训时,学校还需要寻找其他的代课教师才能够保障专业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使得跟岗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民办高校的院系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跟岗制度的严格执行,做好眼前教学任务以及教师成长两者之间的平衡力度,引导专业教师们能够自觉参与到企业内进行培训。最后民办高校还需要进行教师工作量考核以及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进行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下岗培训锻炼计划的合理编制,保障所有专业教师均能够经历过系统化的企业培训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专业性师资队伍培养效果。3.采用校内跨境电商项目目标留住企业双教师制度以及教师跟岗实习制度的应用目的均是提升学校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但是并没有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也就导致了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工作之中,对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各民间高校还可以通过构建校内跨境电商项目的方式,吸引一些高度对口以及有着良好实力的跨境电商队伍入住到校园之中,并要给予该部分企业他进行场地、优先招聘以及解决住宿等便利条件的提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留住企业的兼职教师们开展授课活动,满足民间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其次企业还可以派遣经理入住到校园内,通过形成类似分公司以及办事处等方式,帮助教师实现各项实践教学,还能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吸纳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专业作为吉林省现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有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有专业人才严重欠缺的问题。因此吉林省的民间高校还要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师资队伍,从而为吉林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吉林省跨境电商领域的长远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孔雪.“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9(20):86.

[2]孟芹,魏芳,王娜.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师资培训项目实践研究——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下旬刊),2020(2):75-76.

[3]张皙悦,黄芳.跨境电商师资现状与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0(27):147.

[4]马素华.中职学校建设跨境电商专业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跨境电商专业发展经验的总结[J].职业,2018(1):125-126.

[5]黄毅,储华.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9):40-41

第7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信息化是未来航运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一点已经成为集团上下的共识。中外运集团当前非常重视航运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已经自建了三个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订舱、船期查询、货物跟踪、进出口单证、换单交付等诸多服务,缩短了客户与货代、船舶公司销售员之间沟通的中间环节,能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此外,电子商务的所有过程均为物质化、智能化,可以为集团节省一定的经营成本。

信息化为核心

一直以来,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物流产业信息化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国家重点的改制企业,中外运集团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过程中,对于信息化依赖程度非常高,同时也在企业的发展纲要中对信息化进行了统一规划。通过信息化实现了企业资源整合、调配,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据中外运物流部副总经理张建军介绍,中外运信息系统的建设由集团信息中心负责实施,从集团层面开始进行信息系统的优化开始,初步建成了外运系统信息化网络,可实现集团人、财、物和办公信息的共享,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网上货物跟踪、订舱功能和信息查询。物流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引入美国的MK管理软件,目前已经在各个业务层面使用。同时,公路营运车辆已经全部装备了GPS定位系统和通讯系统(OmniTracs),货物仓库也已经全部使用上了条形码等物联网技术。

在网络方面,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整体IP网络系统,防火墙、VPN系统,完成了移动用户接入系统、桌面安全认证系统、语音系统,以及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全国广域网节点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北京总部为中心,总体为树型冗余结构,网络包括11个二级汇聚节点和120多个三四级接入节点,除广域网外,还包括总部和各级单位局域网。对于出差用户来说,在公司任何分支机构可以接入公司网络,还可以在酒店通过IPSec/SSL VPN接入到网络,在公司会议室,可以通过WLAN接入网络,对于移动用户终端,结合CA证书认证,实现高安全性接入,以此实现公司信息化系统对于员工随时可用。

在系统安全性方面,通过局域网、移动VPN用户、WLAN接入用户认证,有效地避免了终端用户非法接入,桌面终端防护系统保证授权的用户获得授权的系统资源,结合网络流量分析,可以实时监控网络中流量,监控网络中用户行为。对于网络边缘,采用深度安全状态检测防火墙和IPS,保证及时阻断在线攻击,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化网络实现全面深入安全。

中外运信息化自建设以来,网络结构和安全系统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快速建成,现在已经实现了面向全国的海运业务管理、综合物流业务管理、办公、ERP等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大大加强了中外运运营管理和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下一步:跨境物流电商

在中外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成立了中外运网络科技公司,主要负责的事情是企业自身的E化,由此建立了电子商务的基础。

自电子商务被纳入 “十二五”规划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刺激了产业的发展。为此,中外运也开启了“物流电商”新时代,先后推出了国内首个跨境航空物流电商平台、海运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中外运运易通电子商务平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策划与筹备,中外运选择率先在空运领域启动“物流电商”改造。该电商平台整合了中外运自身全球超过200多个网点的数据信息,初步实现了跨境物流作业流程的可视化和在线化。对有跨境货运需求的货主来说,通过中外运电商平台,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跨境货运的相关具体信息,如不同城市间的标准运价、各条相关航线情况,最重要的是能全程跟踪货物,实时掌握货物是否报关以及进出港等环节的情况。

在传统商品流通的整个链条中,交易方、物流商、融资方(譬如银行)相互间存在信息不够透明和对称,致使相关方未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资金流的信息,各方相互间信任不足;商家需要融资时,由于银行基于风险管理更趋谨慎,导致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如果能构建一个交易方、物流商与融资方都能及时分享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平台,将从根源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带动交易、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激发市场的能量,形成一个大流通的生态圈。

在全国都进入电商大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为了打破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局面, 2013年12月,中外运携手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等五大知名银行,倾力打造了中外运“运易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全面、方便、快捷、安全的物流与金融服务。

中外运运易通电子商务平台总经理翁明丰介绍,运易通平台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公共的B2B交易平台,为广大的物流商和商家提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平台,使平台用户的物流供需得以快速匹配,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整体物流费用;同时运易通平台通过与银行合作,将建设一个安全、方便、快捷的B2B支付体系,为平台各方提供低成本、安全、便捷、实时的支付渠道,构建一个诚信、阳光的交易体系;同时联手各大银行,为平台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授信额度,并为航运业、物流业、制造业、流通业量身定制了多款“物流+金融”产品。

第8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革新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概述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的联系日益紧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相互交流和沟通的网络平台。很多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出去购物的时间有限,所以就选择通过互联网选购商品,而物流就成为了这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简单说,就是要完成电子商务的过程就需要通过物流实现,只有通过物流才能够使人们得到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产品和货物,这也是物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如果能够科学有效的结合,就会凸显电子商务的优势,而物流也能够更加的高效,物流行业也会得到快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新趋势

1.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一种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跨境电商的发展能够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对外贸易交流,而且能够推动我国很多传统贸易方式的转型,想世界输出中国产品和服务。当然,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以出口为主导,适度发展进口,阳光化,建立海外仓,开放第三方支付,建立“单一窗口”平台,B2C向B2B转型,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圈,平台模式成为服务共识、技术创新推动服务创新。

2.发展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是以物流互联网和物流大数据为依托,通过协同共享创新模式和人工智能先进技术,重塑产业分工,再造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新生态。智慧物流未来:一是连接升级。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且在未来5到10年时间,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将趋于成熟,物流管理中的很多要素都会接入互联网,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升级,使物流互联网覆盖范围更广,管理能力更强。二是数据升级。物流管理中信息系统逐渐不断建设,逐渐普及了数据对接协调,而且手持移动终端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物流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传输、分析和查询将更加便捷,数据也会更加准确,而且物流的整个过程将更加透明化。三是模式升级。预计未来5~10年,众包、众筹、共享等新的分工协作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传统的分工体系,重构企业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创新驱动”成为智慧物流动力。四是体验升级。物流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更贴近消费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未来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开放,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客户体验得到升级。五是智能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很多领域机器都已经取代人工,而且未来智能技术还将在更多的领域中进行应用,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物流机器人也不断地被投放使用,这些机器人的使用也会推动物流的智能升级。六是绿色升级。智慧物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积极减少能源耗费的做法,符合全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计未来5年,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将得到加快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提升智慧物流影响力。七是供应链升级。预计未来,智慧物流将引领智慧供应链变革。凭借靠近用户的优势,智慧物流带动互联网深入产业链上下游,以用户需求倒逼产业链各环节强化联动和深化融合,助推“协同共享”生态体系加快形成。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发展的保证措施

1.引入现代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可以引进国外新进的管理理念和物流管理技术,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使物流行业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技术需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和互联网的联通,而且还需要利用卫星定位、条形码等使物流管理更加完善。除此之外,物流管理也在像自动化发展,自动引导小车、搬运机器人等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物流的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通过电子识别系统、电子跟踪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使物流运输更加安全准确。而且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集成化发展,使物流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

2.健全政府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在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统一协调,物流行业才能够统一健康的发展。政府要制定物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对于之前物流发展的分区管理问题要进行改善,使物流管理中的纠纷有法律依据。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监管,使物流企业经营活动更加规范,物流管理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操作。除此之外,政府要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等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统一管理物流行业,推动建立健全物流标准化体系,使物流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3.提高专业服务技能,促进增值服务建设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企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高物流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及自身的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引进先进的理念和设备技术,是物流操作更加专业,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要增加增值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物流企业要根据电子商务环境的要求,考虑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知识、技术和设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并且不断提高增值服务建设,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日益紧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物流企业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管理,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和人们的需求,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淑芳.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J].科技展望,2017,(13):201.

第9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

一、商务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商务城积极响应实验区的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强劲,初具雏形。

(一)规划了产业发展蓝图

以打造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平台、仓储物流平台、信息化基础平台、资本支撑服务平台和人才培养孵化平台等五大平台的产业规划发展蓝图不断成熟。同时,以打造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市场“第一平台”为目标的海峡两岸(昆山)商贸示范区,为发展两岸电子商务提供了政策、平台、载体一体化的服务。截止2014年底商务城共获批15个电子商务试点项目,总投资达9.93亿元,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395万元;2015年完成14项电子商务项目申报,拟申请中央补贴1.18亿元。

(二)形成了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及载体项目

一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大厦。项目依托阿里巴巴网络科技公司的平台优势,上海世贸商城的商户优势,通过对环华东区域进出口企业资源的有机整合,引入网上营销、创意、建站、技术维护等电子商务全集成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与实体贸易互补的立体贸易平台,推动商务城电子商务产业中心的建设。二是台湾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该平台依托商贸示范区,旨在打造台湾商品进入大陆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示范区内贸易便利化功能平台已集聚保税仓储、检验检疫通关、质检标准化服务于一体,其两岸跨境电商的投资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三是区内富莱德物流园、益天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载体平台的建成投运,将重点引进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进驻,并为其提供物流仓储配套服务。

(三)培育引进了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一是亚马逊昆山运营中心。该中心是亚马逊中国区和国内业界皆最大的运营中心之一,2014年销售额约14亿元。二是好孩子(中国)商贸有限公司。2013年规划建设好孩子星站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网络销售及实体店销售融合的“O2O”运营模式。2014年度其电子商务完成销售7.44亿元,占集团年销售的30.24%。三是两岸和商网。该项目于2014年启动建设基于O2O单品营销体系的海峡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以服务全球台商,推动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发展的B2B平台及综合服务体系。

二、当前发展两岸电子商务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从国家全力推动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到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为以突破时空限制的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为进一步深化两岸电子商务合作提出了现实要求。但同时区域特色平台建设滞后、金融引导电子商务的能力不够等,使得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乏力,不利于电子商务迈入重质的新常态。而受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影响,两岸政治互信基础脆弱,后ECFA时代,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已经签署但尚未生效、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作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形式,电子商务的合作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商务城,不可复制的区位交通、多元化成本节约体系、多渠道人才保障体系和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依然高效运行着,但其差异化优势正在不断地缩小。商务城发展两岸电子商务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尚未形成有效的载体突破。虽然国批实验区已落地,但相关政策细节还没有完全到位,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商务城作为昆山试验区的核心区域,虽然在电商投资环境上不断突破,但尚未形成集聚的“洼地优势”。二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精通电子商务技术与现代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需求。而专业提供电子商务一系列服务流程的企业,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渠道开拓等方面仍存在空白。三是中小型台资企业多存在观念保守问题。电子商务的投入期较长,短期效益不突出,让企业主敬而远之。而有财力的企业常选择将电子商务放到上海等一线城市布局,例如哈森商贸。

三、进一步推进两岸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机制建设

在贯彻落实ECFA等框架协议精神的同时,通过认真研究两岸电子商务的法律、规章或规则等制度安排差异,以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探索机制创新和放开政策限制,推动实现两岸电子商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新三通”,打造市场准入放开、经营主体互认、商品质量和标准互认、消费者权益互认的全新经贸合作区。

商务城应抓住时机加快布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洼地,形成电商企业集聚优势,同时带动相关配套服务业的产业链整合优化,拓展采购、物流、在线支付、专业配送等功能,形成成本洼地。利用昆山台资企业集聚优势和迫切希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新常态下,依托商务城现有楼宇载体和物流仓储平台,引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在商务城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引进专业提供电子商务系列服务流程的企业,完善产业链优化。特别是依托昆山试验区的金融合作基础和政策优势,发展两岸在线支付、电子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平台。

(二)深化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合作

充分挖掘商务城展会经济特色,打造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协同运作模式,发挥商贸示范区保税仓库功能,推进后展会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化。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充分整合自身行业优势资源,推动移动电商、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O2O模式等新领域的融合应用与跨界发展。面向不同行业领域,大力扶持和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服务于产业合作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外包服务、增值服务等新型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或行业提供高效的供应采购销售、支付结算汇总、物流仓储配送、信用认证评估、互联网金融等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积极营造助推花台产业合作的优质电子商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