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医内科范文

西医内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医内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医内科

第1篇:西医内科范文

1 中西医结合对内科急症的诊断

中医诊断学和西医诊断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中中医诊断学是从病症的整体为起点,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运用辩证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识别病症来推断病情,是一门给防治疾病提供参考的学科。相对的西医诊断学是以一门以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包括了三个步骤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和病理生理诊断。

虽然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是两个在发病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等领域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但是他们的临床诊断的确定,无论是对于患者来说还是医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医和西医在诊断上的结合是为了给患者寻找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机会。事实上,我国有不少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在诊断方法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被作为典范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的内科急症诊断上。例如:脾胃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常见证型有脾胃气虚、脾不统血、胃阴虚证、脾阳虚证、脾胃湿热等。

以中西医结合辩证的思路和方法来探讨脾胃气虚为例,在中医上脾胃气虚是指脾胃之气不足,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主要是以腹部隐痛喜按、腹胀纳呆、大便溏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消瘦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为特征的。其病理机制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气虚,纳化功能减弱,出现腹部隐痛喜按,纳呆腹胀;脾虚水湿不运,则大便溏薄;水泛肌肤则肢体浮肿;脾气不足,生化乏源,肢体失养,则倦怠乏力,逐渐消瘦;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气血不荣,则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苔白;脉缓弱,则为脾胃气虚之象[1]。在西医上,首先应该从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来看,研究表明脾胃气虚的患者他们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胃电慢波节律无明显改变,慢波振幅显著减小,快波振幅减小,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还有作为心血管重危急症之一的心肌梗死,西医命名“急性心肌梗死”,中医可依据症状为胸痛而命名为“真心痛”、“胸痹”,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痹阻”、“心阳虚衰、寒凝心脉”等证型,中西医结合诊断具体如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血瘀痹阻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阳虚衰、寒凝心脉型)。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

2.1 西医治标。“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里的“标”和“本”并不等同与病情的“轻”和“重”,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依照疾病的具体情况和中西医的技能而考虑的治疗法则。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其冠状动脉阻塞是疾病的“标”;而造成冠状动脉阻塞的诸多因素,尤其是身体因素是疾病的“本”。因此,在急性期首选是西药溶栓治疗,血栓溶后治疗身体其他病证,如血脂过高、糖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需要中医药治疗。

2.2 西医补液。现代医学的研究领域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在治疗急性脱水、津液大伤疾病的时候,西医的静脉补液对患者显效快,但作为对内环境的控制以及调节,使津液发挥它的更多种功能,这个时候应该给予大剂量的补气类中药。所谓的“西医补液、中医补气”的理论根据,是来源于中医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临床实践证明使得中西医结合是相得益彰,行之有效的。

2.3 西药升压。作为提升血压的药物,西药在各种类型的休克当中是首选,被很多患者依赖着。但是不难发现药物浓度过高会导致升压过高,药物浓度过低又会导致血压难以维持,并且使用西药还会到导致一些负效应。实践证明:中医药升压虽然不如西药强烈迅速,但升压缓而稳对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影响不大。在抗休克过程中使用阿拉明、多巴胺等西药升压,再加上中药生脉针、参脉针稳定血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中西医合并。外感发热是最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该病的特点就是起病急,变化快。常见于西医各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高热阶段。现在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抗生素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西医对病毒性感染仍然没有显著的疗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热前景广阔。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高热,应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西医应该力求诊断明确,对严重感染者选择有效敏感抗生素并配合输液治疗;中医则应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针剂或口服药给予治疗,相互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是论述了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急症,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开展这项工作,力争在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的领域上更上一层楼。

第2篇:西医内科范文

【关键词】病案教学;西医内科学;应用

病案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是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常见病的典型病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出诊断、治疗意见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实际病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为主,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完成。病案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它关注的是复杂的病人,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育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我校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由于条件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临床见习需求,而内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同学们分析,综合判断逻辑思维及推理的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除了尽可能让学生在课间多一些临床见习机会外,利用病案教学,不失为为缓解、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下面就如好搞好西医内科学病案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病案的选择

教学中病案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病案的内容、质量直接影响本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好的病案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及判断推理的能力,并教给同学们学习西医内科学方法。否则将一无收获或收获甚少,因此就病案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以教材为中心

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及同学们基础知识扎实的程度选择合适病案。对每个病案中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精心设计,并尽可能指出病案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诊断治疗与教材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1.2 精心筛选病案,选取一些覆盖面广的优秀病案

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各种书籍和临床资料,从主诉、现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认真分析判断精心挑选或自己编写有讨论价值的病案[2]。即要注意主诉的格式、内容、字数是否正确,现病史是否从主诉写起、起病的情况、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病情的发展和演变,外院的诊断病名及所用过的药物、病程中的一般情况之间的层次逻辑关系、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的项目结果书写是否正确,是否具有代表性。

1.3 病案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并能反映某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病案的选择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要恰到好处。每一个系统开始教学时,可选择一些简单的病例,即并发症和合并症少,病理变化过程较简单,一看一目了然。例如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等。后期教学中要反映除本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病例,让同学们了解到肺心病发展过程。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病案教学时机和形式

2.1 不同时期的病案教学

2.1.1 以病案导入新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首先给同学们一个病例,让同学们试着写出诊断、诊断依据、进一步检查项目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治疗措施及所用药物。然后个别提问,根据学生所作情况分析、判断、指出正误,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继而认真听课。

2.1.2 以病案结束一节课:到一节课后半部分,学生往往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这时通过病案结束一堂课,不仅可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以病案为线索,对本堂课进行归纳总结,还可以测试掌握情况并纠正错误。

2.1.3 把病案贯穿于一堂课中:教师一边授课,一边要观察学生神态,在学生感到疑惑或讲课中遇到重点、难点时适当穿插病例,达到解说难点,强调重点的目的。

转贴于

2.1.4 把病案作为课外作业:一个系统讲完之后,可精选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辩证思维的能力的病例,课外完成后上交老师批改,之后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加深对本系统知识的理解记忆。

2.2 以教师为主进行病案教学

此法适用于开课不久,病案教学初期或开课虽久,但病案难度较大,一般放在一个系统学习之后,可举出2—3份病例,例如心肌梗死,风心病。以教师为主、引导学生逐层分析,注意疾病本身与并发症合并症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2.3 以学生为主体

讲完一个系统之后给学生2—3份病例,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就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治疗等问题展开演讲,一开始的发言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演讲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自主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3.总结

病案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压力”的临床学习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接触真正病人时的自信心。案例教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实践证明是一种应用价值很高的教学方法[3]。病案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个病例的解析,完成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缩短与临床见习的距离,成为理论认识到临床感性认识的桥梁[3]。但值得注意的是,病案只是完成教材讲授的辅助手段,是教材内容的补充,离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支持,病案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病案教学法也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教师积极、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其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病案教学不可过滥,否则把课堂教学变成了故事片,病案讨论引起学生反感。因此我们要认真备课,精心筛选病例,恰当安排好病案教学的时机和形式,可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并弥补临床见习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张振华,杨潮萍,韩雪.分类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115-116.

第3篇:西医内科范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颈性眩晕; 内科方案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病变引发椎基底动脉缺乏供血导致的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1]。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及药物对症治疗,但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且患者要承受极大痛苦。药物治疗则多以扩张血管和改善脑灌注为主。中医治疗主要是按摩、推拿以及牵引,活血化瘀的通络中药及穴位注射等。但是临床多数患者由于伴有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以及椎管狭窄等,所以在进行按摩、牵引及推拿之前,必须经过医师的准确判断。反复不恰当的按摩、牵引及推拿等方法治疗均会使症状加剧,甚至造成截瘫。因此研究分析安全有效、规范科学以及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十分必要,现将其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五组各25例。其中低剂量组女14例,男11例。年龄33~73岁,平均(57.43±3.15)岁。中剂量组女13例,男12例。年龄32~74岁,平均(58.42±2.41)岁。高剂量组女16例,男9例。年龄34~71岁,平均(56.42±4.03)岁。中药组女15例,男10例,年龄30~75岁,平均(55.82±6.10)岁。西药组女13例,男12例,年龄33~73岁,平均(54.61±7.21)岁。全部患者病程时间10 d~2年。其中伴有偏头痛、恶心者41例,颈肩部疼痛或麻木者68例,伴下肢乏力者16例。各组患者的病程时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眩晕属于首发突出症状,同时发作和一定的头位及颈部活动有关,发作反复,次发作的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在间断发作时病程数天甚至数年。(2)会伴有呕吐、耳鸣、眼球震颤、恶心、发作性意识障碍、双眼拾阶而上障碍以及猝倒等症状,是椎基底动脉缺乏供血的表现。(3)转颈试验呈阳性。(4)颈椎X线片或CT或MRI显示为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横突孔狭窄、硬脊膜压迫、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以及主键盘突出等影像学的表现。(5)TCD检查表明椎基底动脉出现供血障碍,可发生动脉硬化的变化[2]。

1.3 方法

1.3.1 中药颈复汤 处方为水蛭、地鳖虫、地龙、羌活、川芎、葛根等[3]。低剂量组的药物比例为1.5:1.5:1.5:1:1:3.中剂量组的药物比例为3:3:3:2:2:6.高剂量组的药物比例为6:6:6:4:4:12.各组间中药均由本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每袋剂量150 mL,1袋/次,2次/d,疗程1周。

1.3.2 西药倍他司汀 选用上海三维制药生产的倍他司汀。8 mg/次,3次/d,疗程为1周[4]。

1.3.3 基本治疗 每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和变动,多卧床休息。饮食清淡,予以低流量吸氧。每天颈部热敷2次,每次热敷0.5 h。每天佩戴颈托2次,每次佩戴2 h。眩晕改善后,尽早活动。静脉滴注20 mg丹参酮结合250 mL生理盐水,1次/d[5]。禁止使用其他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的中药或西药。

1.4 观察指标 DHI眩晕障碍的评分量表积分内容包括25个题目,E表示感情性分值,F表示功能性分值,P表示躯体性分值。回答选项时,是标记4分,有时标记2分,无标记0分[6]。眩晕缓解的时间。选用症状视觉的模拟评分法,主要包括治疗前、后的头晕、漂浮感、闭目减轻、天旋地转感、转头发作或加重、肢体无力、呕吐、恶心、肢体麻木的积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指眩晕、其他伴随的症状消失,可以参与正常的工作和活动。(2)显效指眩晕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头略有昏沉,或是头晕目眩程度轻微,但是没有自身和景物的旋转感,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3)有效指眩晕、头晕症状减轻,仅伴有自身和景物的轻微旋转感,虽然可以坚持工作,但是对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影响。(4)无效指眩晕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症状加重[7]。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五组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理论病机属本虚表实,主要与劳累、体虚、淤血、气滞、寒侵以及痰浊等因素有关。以肝、肾以及脾为主,外邪容易乘虚而入,产生火、风、於、痰等病理演变[8-10]。临床辨治眩晕证多以肝脾肾为主。

本组中药处方中,葛根性味平、甘、微凉,药如肺、胃、脾以及膀胱经。具有生津止渴、解肌退热及升阳止泻之功效,还能活血化瘀、升引作用及舒筋活络。现代药理表明对改善脑循环,扩张脑血管等具有显著作用[11-13]。川芎性味温、辛,可入胆、心及肝经,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对血管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起到强大的活性,同时还可以透过血脑的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广。羌活性苦、温及辛,可入肾经和膀胱经,具有祛风湿、散表寒及利关节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具有抗凝血与抗血栓的作用。地龙性咸、微毒及苦,可入膀胱、肝经,具有逐瘀、痛经及破血,兼治消痰饮、利水道。现代药理表明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及促纤溶的作用[14-15]。倍他司汀是组胺类药物,经激动组胺H1的受体起到拟组胺的作用,可对心、脑、外周血管以及椎基底动脉具有显著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总之,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苏丽雅,谢兵,范志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59-3560.

[2]宋世雄,吴俊红,王长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5(5):68-69.

[3]张富荣,晋库根,武承迅.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3(15):19-20.

[4]霍清萍,梁芳,魏德芝,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7-8.

[5]胡黎清,金国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5(4):213-214.

[6]潘佳蕾,汤聘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4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5(4):213-214.

[7]谢惠芳,田时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3(14):268-269.

[8]欧阳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5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6(6):186-187.

[9]俞云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8):599-600.

[10]崔俊雪.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0,23(4):293-294.

[11]王瑞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26例[J].光明中医,2012,27(6):1213-1214.

[12]富寅,许向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0,25(12):34.

[13]苏丽雅,谢兵,范志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59-3560.

[14]郑遵法,冯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医中药,2010,5(5):74.

第4篇:西医内科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内科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主要是肝胆外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临床患者通常出现胆道梗塞症状,并伴随着发热、腹痛及寒战等其他症状。在疾病严重的情况下,出现休克、精神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老年人的身体条件,部分高龄患者不适合进行临床手术,通过观察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高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合,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70~95岁,平均年龄78.2岁;病程1个月~22年,平均病程3年。所有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其他类似症状,病程中伴随发热6例,皮肤粘膜14例。所有患者经超声明确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结石单发9例(50%),多发7例,直径度为3~12mm。全部伴有胆囊结石。本组整合胆道恶性肿瘤及胆道完全梗阻者。所有患者情况伴随高血压、脑梗死、心肌梗塞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羟氨苄青霉素 0.165~0.15g 2次/日,口服;甲硝唑 0.15 3次/日,口服。感染明显时配合抗生素静滴。利胆排石片,5~10片/次,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胆维他,成人2片/次,日2次。服药后进餐。伴随胆绞痛症状患者注射562-2注射液11mg。所有治疗均得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交代注意事项。16例疗程中曾住院观察,其余均在家属照看下回家口服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定指标

痊愈:患者病状全部消失,经CT检查后无胆总管结石;好转:患者病状有所好转,胆总管结石面积呈现缩小现象;无效:患者病状无明显好转,胆总管结石面积无变化。

2 结果

经3~4个疗程治疗后,本组痊愈16例,好转3例。3例患者坚持期间治疗,其中1例经治疗17个月及32个月后并发腹膜炎死亡,4例经1~2年疗效随访治效果满意。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高龄胆总管结石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胆总管结石的成因经过调查,其中年龄、性别、类脂质代谢阻碍、胆囊感染、低纤维、高热量饮食结构占据主要成因部分。且以化学成分分类,具有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种类型。因胆总管结石具有急化性,作为临床急症之一,对高龄总管结石进行治疗时,不能运用常规手术进行摘除,容易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对患者造成相关类似症状。并且,胆总管结石的胆管阻塞问题,对患者的肝胆存在损伤问题。这些问题不进行及时解决,容易从胆管阻塞问题演变为急性胰腺炎,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由此可见,患者面临胆总管结石病状,应在还未完全成型之前,利用腹腔镜来摘取胆囊,从而取出结石。

中医学认为,胆总管结石症状属于肝胆内部失调现象,具体表现为:心情不加、口胸气闷、饮食不节、内部湿热,因这些症状致内体湿热、肝胆气滞,转变为结石问题。结石易致内部肝胆排毒功能下降,阻塞胆道疏通,出现胁痛、黄疸现象。本组患者临床案例中的中药利胆排石颗粒,主要有金钱草、木香、郁金、槟榔等构成。现代中医认为,金钱草具有清热降火、利胆排石功效,解决肝胆淤积毒素症状;木香、槟榔具有通气止痛、分泌胆汁病效,对肝胆舒经、活化淤毒产生病理效用。综合利胆排石颗粒的构成成分,利用中医药物治理结石症状,具有溶石功效,还可畅通胆道,解除肝胆阻塞。同时,辅以西药治疗,致1.0以下的结石排出胆管,保持肝胆通畅,致胆总管结石患者痊愈。

据本组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在经过3~4个疗程后,有16例患者症状出现明显减轻,3例患者存在一定的症状继续进行治疗,余下1例患者死亡。其中本组1例81岁患者的身体内部大便结石经度分别是11mm、22mm,疗效与之前CT结果统一,经再次复查之后,确认胆总管结石离开体内,直至患者痊愈。本组5胆总管结石较大患者,时常伴有胆绞痛,服用中西医口服药物,缓解镇痛。另外,本组3例,高领患者肝胆功能衰弱,经治疗过程中,时常进行CT检查,确认结石消失之后,保证年前复查,并口服利胆排石颗粒。

从本组患者案例中,得出以下结论:针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具体治疗前利用医学诊断治疗,如:合并但总管良性肿瘤。对胆道功能薄弱的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如:结石面积大小、胆道通畅情况、肝胆疏泄阻碍、胆道性能检测和胆管内部排泄,保证患者安全,减轻黄疸、胁痛症状。另外,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解决湿热病状,保持肝胆管道通畅,为患者赢取最大化痊愈机会。

综上所述,胆总管结石具有“重症急病”之称,临床患者深受病痛折磨。关于胆总管结石,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制定治疗手段,避免患者安全隐患。目前,多半医院对患者采用镜网篮取石手术,完善外科治疗技术,解决胆道梗阻。本组患者临床资料中,较大面积结石患者可采用医疗碎石气,保持胆道结石碎裂,60%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痊愈。内镜治疗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可以利用于结石治疗,具有减小痛苦、干净无创、无瘢痕等优势,患者满意度较高。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高龄老年胆总管结石具有成本低、痛苦小、见效快的效果,在现代医疗中颇受欢迎。

【参考文献】

[1]陈秋源,钟小生,谭志健. 梗阻性黄疸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2:221-225.

[2]黄牛.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腹腔镜术后伴肝硬化胆囊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4:411-413.

[3]邓宏.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02:136-138.

[4]潘利,李斌辉,姜成文,张洪禹.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01:57-58.

[5]黎志辉.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6,01:26-28.

第5篇:西医内科范文

关键词:急诊内科;急性肠胃炎;中西结合;临床效果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一种急性炎症,其发病主要原因为饮食不当、食入大量的刺激性食物,且此病多发于夏季和秋季[1]。急性肠胃炎的潜伏期一般在12~48 h之间。目前,有临床数据表明,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为了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为49例,对照组患者为41例。在实验组的49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24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为(44.17±6.27)岁;病程为1~5 d,平均为(2.29±1.63)d。在对照组的41例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21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为(44.79±6.31)岁;病程为2~5 d,平均为(2.79±1.54)d。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诊断标准[2] 长期暴饮暴食、食用变质食物、饮食没有规律,患者都出现在短期内发病;患者频繁性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血便等;患者常伴有头痛、发热和不同程度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肠鸣音亢进以及休克;血常规检查发现患者的白细胞增加以及血沉增快。

1.3方法 两组患者都给予西药进行治疗:患者口服1 g的阿莫西林、0.05 g的奥美拉唑、20 mg的克拉霉素,2次/d,持续服药1 w。甲组患者加用中药进行治疗:对于积滞证患者使用5 g的茯苓、10 g的焦神曲、10 g的莱菔子、10 g的连翘、10 g的半夏、9 g的陈皮、9 g的厚朴、9 g的的黄芩以及9 g的竹茹;对于湿热证患者采用5 g的甘草、8 g的黄芩、8 g的白芍、8 g的木香、10 g的葛根、10 g的金银花、10 g的黄连、10 g的车前子、10 g的白扁豆、10 g的荷叶以及10 g的佩兰;对于寒湿证患者采用6 g的大腹皮、6 g的紫苏叶、10 g的藿香、10 g的白芷、10 g的的厚朴、10 g的生姜、10 g的的甘草、10 g的防风、10 g的荆芥,20 g的陈皮。水煎服,1剂/d,持续治疗2个月。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腹泻)。

1.5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24 h后,患者R床症状消失,经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治疗24 h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经检查显示出现好转;无效:治疗24 h后,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显效+有效=总有效[3]。

1.6统计学分析 由SPSS 17.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x±s)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81,P=0.020),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的对比 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肠胃炎病理表现主要为胃肠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渗出,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慢性肠炎(肠梗阻、中毒性的肠炎和溃疡性的肠炎)情况,甚至会导致癌症出现,使患者出现死亡[4]。所以,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尽早的进行有效的治疗就十分有必要。

本次研究中的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且最终治疗效果也呈现出不同的局面。从我国中医学理论上来说,夏季气候是比较炎热的,但是湿气也是比较重的,当暑热和湿气相结合后,就直接形成了暑湿病邪的局面[5]。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明确中医的辨证治疗,在此药方中:焦神曲具有消除酒食陈腐的功效、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的功效、陈皮具有和胃止痛的功效、连翘具有消滞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车前子和茯苓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而葛根、金银花、荷叶、白扁豆、木香和白芍等具有解肌、消暑、清热、化湿、缓中、理气、辟恶以及止呕等功效,再加上生姜的使用起到了调和脾胃的效果[6]。为了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结果为,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对照组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失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很好,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并缩短了患者症状的改善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桂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4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80-481.

[2]刘猛.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37(1):213-213.

[3]郭勤.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4,28(11):63-63.

[4]乌云塔娜.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4(6):160-161.

第6篇:西医内科范文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人,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中医内科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我国本土存在的护理中,古代中医师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又扮演着中医的护理工作者。中医护理,尤其是中医内科护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人,现代医学的护理行为和护理理念初入中国,使得中医护理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点得到了医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可。

中医内科护理以整体护理和辨证实施护理行为为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这也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之上的,体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临床护理离不开各种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包括针灸、拔罐、中医贴敷等等,其正逐渐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采用,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2.1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2.2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人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被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2.3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3.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3.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机构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国有三甲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18所”。在现代医疗服务正形成治疗、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而高层次、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中医护理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攻坚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中西医护理的真正融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基本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西医护理能力以及一定中医护理能力,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基层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2培养目标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

3.3课程内容改革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4.小结

第7篇:西医内科范文

不可以。洗衣机因残留水不容易排放干净、脱水槽与洗涤槽之间间隙很小等原因,比传统的双缸式洗衣机更容易引起霉菌的滋生。内裤紧密接触特殊生理部位,对卫生有特殊要求。这些霉菌就很容感染女性衣物。

怎么洗内裤:内裤必须是手洗,为增加摩擦密度,建议用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密的搓弄,这样才洗得干净、彻底。尽量不要用洗衣机洗内衣裤,即便真的用,也要将内衣裤和其他衣服分开洗,并且做好洗衣机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细菌污染。

内裤不晒等于白洗,保持贴身衣物干燥,才是避免感染的重要原则。但是内裤不宜直接放在太阳下暴晒,最好先在阴凉处吹干,再放到太阳下晒,这样做避免了内裤的变形和发硬。如果没有太阳,可以用熨斗烫、烘干机烘,或用吹风机吹干。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西医内科范文

关键词:患者 调节 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5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96-02

脾肠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不管是在哪一人群里都会有这样的病症,不管是白领,农民。都会有这样的疾病发生。所以我们都要做好预防工作,合理饮食,调节好心情。这种病症很难根治,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合理饮食,不要吃太饱或者不吃饭。所以这样的小事对于患者来说是大事,我们应时时防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内科脾肠病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出现恶心、早饱、胀气、反酸等症状,并且通过临床各项指标检查确诊为脾肠病症。患者年龄在30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0.9±10.9)岁.患者病程在1个月-15个月,平均病程在(7.6±2.9)个月,其中包括68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随机将120例患者为对观察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观察组给出治疗方法。我们要在患者确诊时,观察组要给患者确定一套治疗方法,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做到对依据患者的病情来给出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患者的病情才会进一步的好转。也会很好的调节身体。不管是在严重的病情还是轻微的病情都不要忽视治疗,但是脾肠病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喝中药调节,不易反复的发病,减少发病次数。就是中药不易饮食,比较难喝,但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西药只是起暂时的控制作用,很容易反复的复发,给患者带来不便,只适合应急需要。所以在治疗期间我们要做好饮用中药的准备。但是在现代的社会里,很少有人会去吃中药了,因为中药不方便,还要自己熬,但西药就不一样了,直接打开药瓶就可以服用了。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更是这样一种想法,也是因为中药的不方便,所以在患病时会选择西药的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通过疗程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出治疗的程度,一般分为疗程治疗和临床治疗。一般轻微的只需要疗程就可以了,但严重的必须要通过临床治疗才能达到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人都是轻微的,大家都会选择疗程来进行治疗,这样也不会耽误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就要做好脾肠疾病的防护。我们要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饮食来调节我们的生活。

1.4 统计学软件。在这些患者的观察中我们要做好统计工作,所以工作人员要求掌握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方法,来对患者每天的观测进行统计,这些统计可以分析患者的发展趋势,来给患者讲解。做到不漏统计,进行完整的记录。这是我们应该要做好的工作。同时这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脾肠病症对于患者来说不是严重的疾病,但确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还是要进行很好的控制以至于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2 结果

不管是出于哪种治疗方法,都会加大对病情的控制。但是结果是不同的,比如西药见效快,而中药不易复发,这是最重要的。但是普遍的老年人们都会选择中药调节,而年轻人大多数都会选择方便,见效快的西药只治疗。我们的很多患者都是在经历这脾肠疾病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对于治疗的一些问题,是患者最关注的问题,治疗的结果不管怎么样都还要做好防护,因为这种疾病很容易复发。所以更应该注意饮食和心理上的压力,特别是心理上的压力是我们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学会怎样来调节心理的压力,来释放压力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学会放松。只有这样的快乐生活我们的一切才会好起来,只有这样脾肠疾病才会远离我们。特别是我们青年人更要注意身体的问题,合理的饮食,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

3 讨论

脾肠病症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并无特效药,一般对症进行治疗,导致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本文主要讲述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辨证核心在于辨证二字,辨主要方向在于全面观察,通过全面分析求得证。脾肠疾病主要表现在于消化不良,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出现恶心、早饱、胀气、反酸等症状。因此中医认为脾肠症结主要在于胃部,本文中药配方主要补益脾气,以行气,活血为辅。槟榔主要作用消积食滞,治疗腹脘胀痛;云木香主要作用理气疏肝、健脾消滞;茯苓主要作用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厚朴主要作用降逆平喘、行气消滞;白术主要作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枳实主要作用痞满胀痛、积滞内停;灸甘草主要作用补脾和胃、治疗脾胃虚弱;干姜主要作用温中散寒、温肺化饮、燥湿通脉;麦牙主要作用健脾开胃,行气消食。

4 结语

患者在治疗时护理人员要进行好很多工作,比如及时的给药,调节好患者的心情,给患者减少压力,做好各项观测。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患者的观察。我们现在社会的快速度发展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速度都在加快,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饮食上的一些问题。匆忙的吃饭,喝过多的酒,吃很多的冷饮,就这样的使我们的脾肠病症出现了。最重要的是现在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有时还要进行加班,各种工作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健康的杀手,我们不管是面对工作,还是学习。都要学会解压,要适当的放松自己,压力小些。如果我们在患病期间不注意给给药,观测的问题,那就不能够控制病情,我们要做好这些问题,使我们的病情控制好,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

[1] 张冰.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9,10(1):1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20(5)74-75

第9篇:西医内科范文

优于治疗前的(1396±181)U/L、(12.2±4.3)分、(13.2±4.9)×109/L、(2.1±0.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07

Analysis on clinical effect of acute pancreatitis treated in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LIU We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andong Province Dongping County Laohu Town Health Center, Taian 2715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te pancreatitis treated in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utcom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all received target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continuous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fasting were performed in patients. Appropriate energy supplement can be added when the abdominal pain disappeared. Medical worker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vital signs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in patients. Using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o reduce the secretion of stomach acid to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digestive juice, which would lead to excessive secretion of somatostatin inhibiting pancreatic juice and pancreatic enzyme in patients. In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Danshen injection can improve circulation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and changes of related indicators [blood proteas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 score, white blood cells (WBC) and album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100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8%, blood protease as (428±89) U/L, APACHE-Ⅱ as (7.9±1.7) points, WBC as (11.4±1.7)×109/L and albumin as (3.8±0.7) g/L,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1396±181) U/L, (12.2±4.3) points, (13.2±4.9)×109/L and (2.1±0.5) g/L before treatment.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Clinical effect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 病因多种, 常见因素大致为胰管阻塞、胰管的内压增高及胰腺内血液不足等,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1]。急性胰腺炎作为一种分解代谢病, 其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综合近些年来的临床调查结果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发现主要为以下几点:患者的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在长期饮酒者尤为突出, 长期饮酒者的胰脏胰液的蛋白含量增高易形成蛋白栓致胰液排出受阻致使急性胰腺炎;使患者自身胰酶引起的自身组织消化及胰腺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全身脏器损伤[2-4]。患者常会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近年来国内医学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的深入研究, 采用内科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水平和稳定的临床疗效。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特点为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 患者出现病情应及时给予治疗, 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患者的病情在有效时间内很难得以控制,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现在对本院2013年

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日常身体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及患者体内相关指标水平的检测记录, 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每位患者的日常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 患者无其他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 男55例, 女45例, 平均年龄(41.7±5.6)岁;所有患者的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的进行性加重。

1. 2 方法 每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对患者的胃肠进行持续性减压、禁食, 当患者的腹部疼痛感消失后给予患者适当的能量补充。医护人员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如患者的血容量下降则应及时的补充血容量。用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患者胃酸的分泌从而达到抑制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给予患者的生长抑制, 抑制胰液及胰酶的过量分泌。可对患者静脉滴注500 ml葡萄糖注射液及20 U乌司他丁, 2次/d, 治疗时间15 d。对所有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用常规的抗感染药物如甲硝唑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若患者的病情较重, 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治疗后进行细菌培养基药敏实验。对患者肌内注射丹参注射液来改善患者的循环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1. 3 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患者的体温、血常规检测及血尿淀粉酶检测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胰肿胀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减轻, 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 血常规检测及血尿淀粉酶检测指标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胰肿胀无改善, 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有加重趋势, 患者的体温、血常规检测及血尿淀粉酶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善, 仍表现为不正常状态。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78例, 有效2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8%, 痊愈率为78%。见表1。

2. 2 治疗前后患者的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明显的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自身性出血,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多, 常见因素大致为胰管阻塞、胰管的内压增高及胰腺内血液不足等因素,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5-7]。作为一种分解代谢病,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综合近些年来的临床调查结果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发现主要为患者的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 在长期饮酒者尤为突出, 长期饮酒者的胰脏胰液的蛋白含量增高易形成蛋白栓致胰液排出受阻致使急性胰腺炎, 使患者自身胰酶引起的自身组织消化及胰腺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全身脏器损伤[8-12]。治疗时在加强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患者常会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近年来国内医学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的深入研究, 采用内科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水平和稳定的临床疗效[13]。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特点为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 患者出现病情应及时给予治疗, 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患者的病情在有效时间内很难得以控制,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程玉洁, 邵凤梅.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12):103-104.

[2] Andriulli A, Clemente R, Solmi L, et al. Gabexate or somatostatin administration before ERCP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post-ERCP pancreatitis: A multicenter,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02, 56(4):488-495.

[3] 王立强.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30):46-48.

[4] Brzozowski T, Jaworek J. Basic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melatoni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ew advancemen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14, 20(30):4785-4787.

[5] Zhou YM, Xue ZL, Li YM, et al. Antibiotic prophylax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Hbpd Int, 2005, 4(1):23-27.

[6] 徐~光, 林文博, 李振.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4):32-33.

[7] 罗宇航.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0):168-169.

[8] 王艳美. 观察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家庭心理医生, 2015(1):139.

[9] 许颖莉, 杨改霞, 王新芳.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7):73.

[10] 钱卫星.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2):93-94.

[11] 李斯, 熊凤竹.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延边医学, 2015(10):44-45.

[12] 夏志华.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32(3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