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图书馆人员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人员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人员安全

第1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关键词:门禁系统;高校图书馆;安全防护;作用

[分类号]G251.3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建设门禁管理系统,是对自助式服务、开放式管理的最新管理理念的尝试,它以信任和尊重读者为基础,给读者以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把读者从繁杂的手续和规定中解放出来,并能增加读者和图书资料的安全性,减轻总台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读者的服务满意度。在近几年的时间里,门禁系统已经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投入使用,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广大读者能在一个条件宽松、便利的环境里高效的学习。

1安防系统的构建及其目的

安全防范系统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提高安防质量与效率的一种科学性安全系统。高校图书馆安防系统由图像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图书监测仪系统和火灾预测报警系统等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子系统单独设置,独立运行,其中除图书监测仪系统以外,其他三个子系统的数据统一集中到监控室或机房进行分析、存储并进行有效监控。

构建高校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的目的是保证图书馆财产及在馆读者的人身安全,预防和防止火灾等重大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为了方便广大师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保护图书馆大量图书文献资料的安全,及时发现和抑制可能出现的文献资料丢失,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相继安装了智能的门禁系统,该系统能通过读者借阅卡刷机后留下的数据有效识别读者的身份,增加了图书馆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2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特点与功能

2.1门禁管理系统的身份验证功能

门禁管理系统能对校园卡和条形码借书证进行验证,有效鉴别读者身份,拒绝图书馆非服务对象的进入,并能在后台管理系统中根据所设条件统计入馆读者数量,查询读者的入馆记录。门禁系统在提供高校图书馆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

2.2信息的采集、记录和处理功能

门禁管理系统可实现进馆时的自动控制管理,能对进馆读者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其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列出入馆读者的详细信息、进馆的详细记录及相关状况等,能按姓名、类别、进馆时间、单位、部门等条件分别进行查询统计,并可生成报表打印,以便备档。

2.3使读者服务模式得到更新

图书馆推出门禁管理系统,引入了国外图书馆管理的最新理念——开放式管理、自助式服务模式,以尊重和信任读者为基础,给读者充分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为读者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便利,打破过去的分段式管理,为读者提供一套借阅合一、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从而营造一种“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学习环境。

门禁系统从“用户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思想出发,利用先进的感应式非接触式IC卡一卡多用的特点对读者进行管理,配合刷卡系统的设置,将IC卡的应用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一张IC卡将读者进馆、借阅和上机合为一体,服务过程简短方便,提供了一种严格高效、安全可靠的管理方式。门禁系统大大增强了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功能,增强书刊信息资料的安全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从而促进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3图书馆使用门禁系统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应随着时代的脉动,在具备较高的书刊利用率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借阅格局,以其特色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服务,吸引读者、关爱读者、服务读者。门禁系统启用后,图书馆要继续坚持“加强管理、充实内涵、提高服务”的理念,以“一切为了读者”为出发点,做好服务工作,努力为读者提供舒适便利的借阅环境和先进的查阅工具,让读者满意在图书馆。

随着我馆设备的不断更新,门禁系统投入使用已有4年多的时间,无论是在图书馆管理方面,还是在图书馆安全性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在图书馆入口处设置了专门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要求读者从统一入口进馆,统一出口离馆,废除了每个分书库的门禁,这样既精简了分书库管理人员,又加强了图书馆的安全,防止图书馆图书、设备被恶意带出图书馆。为配合门禁硬件使用,需在入口处开发读者身份识别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进入图书馆人员身份,凡是符合读者身份的人员才被允许进入。该系统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可按照不同时段查询进入的读者详细信息,统计不同时段人流量。现总结门禁系统的作用如下。

3.1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门禁控制系统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图书馆入馆采用闸机自动进行管理,闸机自动读卡、验卡和放行通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馆还在门禁的出口通道设置磁针探测装置,并为每本书装上可充消的磁针,这样一来只须在图书馆大厅设置一个流通综合工作台,办理挂失读书证、读者事务咨询、借还书等传统图书馆业务都可以在一个台面上完成,简化了工作程序,节约了人力。经过身份确认的读者在进人图书馆之后,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去享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门禁系统的管理计算机负责闸机读卡数据的接收,有效性检验和对读者进馆记录的产生、存储和统计查询,为图书馆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增强了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功能,促进了图书馆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此外,自动门禁系统还可以对借阅证的有效期限进行严格管理,当借阅证的使用期限到期后,读者再持过了期的证件进馆借阅时,工作人员往往不可能一个个去查看每张证件是否有效,不仅工作量大,还会产生一些漏洞,而门禁系统则每天会启动一个程序去验证卡的有效性,并对过期卡设置标志,这样持过期卡的读者就不能进入图书馆,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产生的漏洞,既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又增加了图书馆的安全性。

3.2有利于采取有针对的读者服务

门禁系统具有很强的统计功能,它可以实时采集进馆人员的相关数据,产生详细进馆记录,图书馆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定日期、时间段、读者类型、工作单位等各种属性作为统计条件,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并能针对到馆的读者的类型,结合他们利用文献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服务。

3.3增强了图书馆的安全性

门禁系统也承担了一份重要的守卫工作。门禁系统启用之前,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没有留下任何数据,即使有的图书馆安装了监控设备,但监控设备留下只是影像数据信息,不能很快确定读者的姓名、借阅证号、身份证号等具体信息,这无疑给图书馆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启用门禁系统后就可以对进馆读者进行有效的身份鉴别,读者持有效证件在闸机上刷卡验证后,对于有效读者闸机打开扇门放行;对于无证件及持无效证件的读者,扇门关闭,使其无法通过闸机进入图书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一些非安全因素的发生。

另外,门禁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防破坏功能,如果出现设备的故障或网络中断,不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整个系统仍可正常通信,此时数据库会收到报警信息,提示设备的损坏和网络连线的断路,系统可以脱机运行,正常记录所有进馆人员的详细资料,包括读者姓名、单位、入馆时间等人员的进出信息,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信息会自动上传,操作人员只能在授权的权限内进行操作,每个点的正常开启和非法开启都由数据库中心电脑记录,且系统对操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均可自动记录,以备查询,确保门禁系统的正常运行。

基于如此优势,门禁系统在北京奥运安保期间也被采用,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北京各大图书馆门禁系统启用后,整个图书馆软硬件环境都改善了,读者服务工作的侧重点转向于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宽容、更加友善的服务,处处考虑读者的需求,做好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这样便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4为管理层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门禁系统准确的数据统计功能为我馆管理层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该系统非常精确而后台能系统非常精确而忠实地记载了每天通过闸机读者的详细信息,图书馆可以及时掌握读者流量,了解各院系读者的到馆率。并能统计出读者详细的借阅数据,并能根据所设条件统计出读者详尽的各类数据,图书馆技术部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每天读者的进馆人数、进馆高峰期、进馆人员的身份、读者详尽的借还数据等,这就为图书馆提供一个准确了解进馆人员详细信息的资料库,反映了图书馆资源使用效率的一个侧面,为图书馆管理层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数据参考。

4门禁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建设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优化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图书馆数字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将来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构建,采取一卡通服务模式,按照读者分级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运作。在强化到馆服务的基础上按照数字图书馆的整体要求对读者服务进行悉心设计,形成以基础服务、相关技术网络接口为主的读者服务体系。但是现在的门禁系统仅是一个图书馆进入效验和进入数据统计的管理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没有达到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的兼容,还算不上真正的“一卡通管理系统”,且在读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闸机工作不稳定的现象。将来的门禁系统必然朝着集成性、稳定性、运行智能性等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门禁管理系统[J].建筑设计管理,2008,(1):34-38.

[2]黄亚非.档案馆数字化图像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1):37-4l.

[3]黄庆南.静脉识别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4].图书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7(2):42-45.

第2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应对措施

图书馆自动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的藏书的拟定和获取,编目、分类和具体准备,检索和参阅,馆内资料的库存和借出、馆际的借入借出等各项业务实行自动控制的过程。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就是运用电脑来处理图书馆的业务及提供的相应服务。县级图书馆在自动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在自动化状态下县级图书馆如何实施管理,应对图书馆自动化的挑战,关键在于培养适合自动化的管理人才,健全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夯实馆内自动化基础,强化自动化安全管理。

一、培养适合图书馆自动化的管理人才

(一)发挥图书馆自动化的优势作用的需要。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的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自动化改变了图书馆管理的操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如在图书编目、图书采购、情报检索、流通管理等方面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完成,因此,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自动化主要包括软件、硬件和人员三个要素,如果没有掌握该相技术的管理人员,即使再有效的软件、配备再好的硬件环境,也不能发挥自动化的优势作用。

(二)图书馆自动化状态下业务发展的需要。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而在自动化状态下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已成为人与计算机的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通过计算机将图书、期刊、地图、影片或手稿等进行技术处理,这也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方式也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图书馆业务的发展,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在自动化管理方面还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知识。然而,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起步较晚,并且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掌握自动化管理技术的比较少,缺乏相应的人才优势,制约了自动化状态下图书馆业务的发展,故此,培养掌握技术的管理人才,已成为县级图书馆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图书馆自动化状态下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执行、协调与沟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不仅限于业务开展,也包括图书馆的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等,因此各部门协调与沟通成为管理的重点。县级图书馆实施自动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强人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县级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并且懂运行管理的人才。

二、健全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

(一)健全符合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制度。制度是开展管理工作的保障。以往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针对人工管理状态制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以往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根据自动化的特点、程序和业务管理、服务开展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健全符合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和长远发展的制度。

(二)建立岗位责任制。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必然会对一些岗位做出调整,也必然会确立一些新的岗位或者新的部门出现,例如电子阅览室便是图书馆自动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部门。县级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时间短,对自动化状态下新部门、新岗位的职责确立还缺乏经验,需要借鉴他人好的管理经验,制定部门规章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如《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图书馆技术部岗位职责》、《计算机维护人员岗位职责》等。

三、夯实馆内自动化管理基础

县级图书馆还肩负着服务“三农”的任务,需以县级图书馆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大现代化设备配置比重,实现馆内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实现采访、编目、流通等业务环节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并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充分发挥自动化系统的服务功能,使广大农村读者享受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所带来的方便 、快 捷、优质服务。

四、强化图书馆自动化的安全管理

县级图书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在自动化的推进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被运用,也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强化安全管理。

(一)自动化管理的安全隐患。一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党条件被满足时,就能够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二是,内攻击、外部入侵。由于使用图书馆网络的读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好奇心都是很重,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手段对图书馆网络进行攻击。外部一些黑客为了窃取有价值的数据或破坏系统运行。三是自动化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漏洞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容易遭到病毒或人为因素的破坏。

(二)强化安全管措施。一要在病毒的防范方面不应该使用盗版软件,最重要是管理人员要对数据库数据随进行备份。二要应用防火墙是将内网和外网进行分离,对经过它的网络数据进行扫描,过滤掉非法数据,从而禁止非授权用户访问数据。三要安装补丁程序,及时修补漏洞。

结束语: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摆脱繁重的手工劳动 ,更重要的是将自动化应用于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和为读者提供快捷、方便服务。因此,加快管理人才的培养,确立新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夯实自动化的基础实施,强化安全防范,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3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1互联网下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色 

1.1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使工作更加便捷 网络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中可以体现,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书籍搜索,在网络状态下进行书籍的选择,通过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将自己所借书籍归还。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对图书借阅信息进行了解,不仅方便了图书的管理,同时也免去了人们在进行书籍查找时的毫无头绪。尤其是医院图书馆,医生患者在进行医疗资料查找的过程中,如果找不到自己所需图书,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联网模式,进入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找[1]。 

1.2使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加个性 人们在进行图书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评价、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是评价图书馆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因此,医院图书馆在进行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以读者为主,针对读者对图书馆中存在的意见进行解决。医院图书馆在互联网下进行模式的创新,给原本的服务模式增添了个性化的色彩。医院图书馆的管理员在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图书馆内图书与医院的医疗内容相结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2现阶段医院图书馆中存在的不足 

2.1医院图书馆中书籍的储存量小 图书馆中的图书储存量过小,这是图书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医院图书馆中,医院的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更新,往往在图书馆方面不慎重视。医院图书馆书籍储存量小,不利于医生对医疗资料的查阅,同样还容易导致医院信息更新不及时,对医疗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2]。 

2.2医院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没有进行有利的开发和利用 由于医院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有限,大部分人力资源都投入在医疗服务中,导致图书馆中对书籍进行开发利用的人员不足,因此对图书内容的开发不深入,致使医院图书馆中的很多图书资源闲置,没有被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2.3医院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不规范 医院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其主要的发展需求是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未来长远的发展中,却没有一定的规划。医院图书馆中书籍搜索系统不能统一、书籍生产厂家不一致、医院图书馆中进行书籍搜索的软件使用不一致、以及医院图书馆中数据信息结构的不一致,导致了医院之间不同的信息管理体系。在现在医学系统比较发达的社会,医院因为医院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不规范,会造成医疗信息交流不畅通、与医院其他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协调、以及医院之间的图书储备不能进行有效分享等问题。 

2.4医院内的信息安全不能进行保证 医院是进行治病救人的场所,因此医院的医疗相关信息对患者的疾病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医院图书馆对医院医疗信息的安全、准确无误是目前互联网下医院图书馆模式创新的主要研究问题。 

3互联网下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对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要以服务和创新作为发展医院图书馆的基本目标,满足医疗服务人员、以及患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医院图书馆要将医疗人员对信息的要求深入理解,及时进行更新,将医院的信息进行整理,提高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储备量,将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3.1在互联网下进行医院图书馆书籍储备量的增加 

3.1.1全面开发图书馆中书籍资源 现阶段医院图书馆在互联网下的不断发展是面对更加广阔的医疗市场,医院方面针对医院图书馆中存在的重视收藏,轻视书籍资源的开发现象应当进行合理解决。将图书馆中没有进行有效利用的图书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医院信息资源,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医院图书馆的书籍储备量提高,方便医生进行资料的查找,为医院图书馆中的图书收集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渠道,是日后医院图书馆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必然的发展条件[3]。 

3.1.2实施医院信息资源共享 过去医院之间的信息是不能进行共享的,各个医院的信息资源只是被自己开发利用,要实现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就要将传统的信息模式打破,在医院之间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实现医院中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3.2医院方面对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 传统的医院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在医院信息管理方面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与医院医院医疗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医院在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方面,建立相关的信息分享体系,将医院之间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享,促进医院信息的发展。因此,医院对医院图书馆信息制度房间进行有效改革,是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时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发展。 

3.3建立合理的信息保障体系,保证患者医疗信息的安全性 传统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对医疗信息安全的保障并没有特别完善。因此,医院必须要在进行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具备科学性、以及安全性的患者医疗信息保障体系,对患者的相关医疗信息进行保护,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对医院的信誉度进行保障。 

4结论 

由此可知,在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中,其中服务与创新是进行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是医院图书馆存在的主要核心。对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是发展医院综合水平的必然趋势,满足医院医疗人员对信息的要求,发扬医院图书馆在医疗体系当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关键词:智能图书馆 构成 要求 交互 工作形态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53-01

自从教育部实行高校评估以来,高校图书馆发展迅猛。图书馆藏书量极大丰富,电子资源种类齐全,自动化借还书系统纷纷上马,馆内电子设备也实现了更新换代。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目前基本上处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及完善时期,网上图书馆及移动图书馆的建立,拓宽了服务渠道,实现了图书馆资源访问的便捷性、自主性。下一步应该实现借还书、阅览等一系列的自动化,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也就提上了日程。

智能图书馆是依靠网络及自动化技术实现读者自主化访问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它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自动化,读者成为真正的主体。智能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1 智能图书馆的构成

智能图书馆超越了单纯的数字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智能化图书馆有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构成。人力资源包括了读者的身份认证、定位、管理、计费、自助打印复印管理,包括办公系统人员的定位、工作流程的管理、工作量考核系统;设备资源包括信息平台、综合网管平台、自动化借还书系统甚至还包括自动分拣书系统及上架系统;信息资源是指数字信息管理、加工、、检索,以及纸质图书、光盘的RFID管理等。

2 智能图书馆的基本要求

智能图书馆对软硬件的要求。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硬件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客户端、安全门禁,以及分拣系统上架系统等。特别是分拣上架系统现在发展还不完善,价格昂贵,使用率不高;软件系统包括:图书馆办公管理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资源建设、、检索平台等。图书馆软件方面发展较快,现在成功的商业案例多不胜举。

智能图书馆对网络的要求严格。必须24小时连续畅通,这样才能保证读者通过网络查询检索借阅。网络的搭建必须充分考虑访问的峰值问题,在线访问需要极强的稳定型。

智能图书馆要具有万无一失的安全性。图书馆网络是内网与外网同时并存的网络,网络的复杂性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图书馆端口设置硬件防火墙。图书馆核心数据服务器要设置双机热备、远程备份或用磁带机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 智能图书馆的特点

智能图书馆具有高度智能性。即使离开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可以进行一系列操作。读者可以全天时的进行借阅,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夜晚;读者可以自行选择利用网络设备,可以在图书馆用馆内网络终端访问,可以在宿舍利用校园网访问,也可在校外利用无线网络访问。高度的智能型必然导致高度的自由性、独立性,提高了读者的方便性。

智能图书馆具有高度的交互性。(1)软件的交互性。现在图书馆所用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具有单向性,读者需要借书,找到书后需到服务台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软件上登记本书后再交给读者。实现软件的交互性后,读者可以先在网上查询书目,发现所找之书后,再看有没有在馆,如果没有在馆,先网上预借排队,等到图书回馆后自动短信通知,预借排队的图书只有预借读者才能借阅;只有预借读者在软件上解除预借,预借之书才能重新流通。这就方便了读者节省了时间,加大了图书的周转率。借书卡有超期图书部不能再借阅,只有还上后才能参与借阅,同一本书只能续借一次,有利于其他读者借阅,加快书的利用周转日期。

(2)硬件的交互性。随着触摸屏的广泛应用,安卓、IOS、WINDOWS 8操作系统的出现,使交互式硬件成为可能。图书馆可以设置自助借还书系统,解放工作人员,让读者自己查阅、借阅图书,读者在利用资源活动中成为主动者,掌握主动权。

智能图书馆改变了工作形态:(1)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由单纯的借还书参与者抽身而出变身单纯的管理者。大量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处在流通阅览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会走下岗位,参与图书馆的秩序维护。(2)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的转变,由主导者变为参与者。在原来的图书馆情境中,离了工作人员的参与,借阅过程不可能完成。智能图书馆时代,读者自助实现借阅,工作人员只提供咨询服务。地位的转变,体现了读者才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还原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本质。

4 智能化图书馆的现状

(1)图书馆的实体书在当前阶段具有不可替代性,智能化知识改变了实体书的获取方式。(2)数字资源要保证海量性、安全性;逐步的把实体书进行数字化,数字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图书馆的服务要进行深入创新。改变了工作形态,工作人员的精力可以更好地放在服务管理上,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体验、应用体验是工作的重点。

第5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1 党校图书馆管理措施的现状

1.1 安全问题

目前,党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相对应的安全障碍措施较为薄弱,网络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在进行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应对需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党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的系统建设时,应依托互联网环境及计算机设备为前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传播及资源共享。

1.2 管理问题

党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人员服务为主进行服务的,工作人员查找及翻阅书籍的时间耗费大,工作效率较低,服务方式较为落后。图书馆在面对广大读者及不断发展的信息需求时,收藏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需要在一个时间段才能被读者阅读,使得大量图书馆藏书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1.3 服务问题

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比较落后,随着电子化及信息化的发展,读者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变高,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及办公的方式日渐普遍。而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仍然以人工服务为主,图书馆缺乏完善的服务功能,且党校图书馆内管理员的工作态度较差,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存在较为普遍的老龄化及工作热情不高涨的状态。

2 信息化背景下党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措施

2.1 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

在信息技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党校图书馆应将图书文献情报工作看做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党校图书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以服务为核心,在党校图书馆组织体系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增强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管理创新意识,将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改善,在针对某些服务项目及机构时收取一定的费用是信息化背景下党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一种体现形式,能提高党校图书馆的竞争力及促进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及进步。党校图书馆领导者及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监督读者进行正确的读书及借书行为等,为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满足由于读者的个性差异形成的阅读需求。

2.2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将管理方式及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能促进党校图书馆系统、高效的发展及运行,信息化背景下党校图书馆应将合理的知识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及导入,知识管理模式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模式是指以人为服务中心,一切从读者出发,将信息资源作为关键的基础及前提,将信息化技术作为重要途径不断的创新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达到不断开发、利用及存储文献资料的效果及目的。在党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及方式不断创新及发展的前提下,应对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等,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及考核,面向读者实施投诉机制,针对一个月内接到投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管理员进行惩罚,对于一个月内零投诉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及表扬;有效的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为读者提供更加适合及完善的服务。此外,信息化背景下的党校图书馆在创新措施方面还需主要制定压力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及环境影响机制等,在管理中结合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以促进党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完善、数字化及现代化,推动党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进步。

2.3 改变传统的规章制度管理

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创新及完善,将信息化管理、图书管理及网络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健全及改善党校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网络信息管理法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保证信息的有效使用。制定相关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向每一个服务人员灌输终身学习及不断进步的思想理念,促进管理人员能自主进行学习及进步,为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基础,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设定一定的时间及经费进行知识结构及业务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创新发展及机会及保障;不断的引进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为管理人员灌输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升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及管理制度的完善。

2.4 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

将传统的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及重组,带动组织结构的创新,将传统的业务工作框架进行再造,传统的文献流程组织的线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及读者的需求,应重视以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对现代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存在着数字化处理的数字资源、网上收集的网络资源及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等进行重组及归类;重新审视党校图书馆的馆藏控制业务流程,根据馆藏控制业务流程重新组织图书馆的业务工作部门;以系统的管理为中心对图书馆业务进行重组,提高现代化党校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党校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应先以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及管理为前提。

第6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特征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处理的发展,但是云计算却是来自实践的产物,而不是这些理论发展出来的东西。它与ASP、Web服务、中间件技术、SOA以及SaaS等一样,都是随着潜在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完善的结合,逐渐形成的使用形态。[1]云计算的特征就是把IT资源当做服务来供应,其中包括了运行环境和编程、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应用程序、协作工具平台、网络通信设施等。云计算可以提供低成本、简单容易操作、按照需要支付的方式,具备方便、安全、无限可能和数据共享等特点,使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由PC桌面系统为中心转变成以网络为中心,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大企业甚至是小企业,都可以使用云计算带来的超强能力,开展公司的业务。

按照云计算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提供动态数据的云计算形式、提供资源的云计算形式和提供软件平台的云计算形式。其中,提供资源的云计算形式包括了网络设施、储存空间和宽带等形式,把资源虚拟化、网络化,从而用服务的形式来供应,这也是云计算的基本能力。而提供动态数据的云计算形式包括了对半结构化数据、原始数据和处理过的结构化数据等都进行组织、分享、挖掘、管理、搜索、转换等服务,这种方式把资源、领域知识组织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一起提供。[2]

按照云计算的应用特征可以分为:实用计算、平台服务、商业服务平台、软件服务、管理服务提供商以及互联网等7种形式。

二、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机遇

1、为图书馆管理节省了开支

图书馆的数据库系统、设备更新和硬件的维护都是要花费大量的开支。但是,云计算使用之后,图书馆不再受硬件水平的限制,它可以节约图书馆的能源消耗和节省使用面积,所以图书馆可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来放置更多的纸质书刊等,使图书馆内的资源达到更多的储存效果。比如不需要购买储存设备来储存数字资源、不需要担心服务器崩溃的情况,图书馆只需要充分的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从服务商那里获得最适合的运算能力,维护数据库的运转,所以,云计算的运用降低了图书馆的开支,增强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能,实现全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享。

2、改变着图书馆的管理方式

图书馆的管理分为资源管理、读者管理和行政管理。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图书馆采用由馆长管理的部门责任制度。图书馆一般设立读者服务与咨询、阅览、流通、信息服务和资源建设等部门,一般是由馆长把工作分配给各部门的主任,由主任再分配到本部人员,按照倒班的模式和行政班的模式开展信息服务与资源建设或是给读者提供服务。但是在运用云计算模式下,图书馆可以租赁云计算服务商的软件和服务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就代表了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要使用虚拟管理模式。

3、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一般是通过借书、还书或者是阅览图书的服务类型。而现代的图书馆可以使用IP控制及时和局域网控制技术来对读者提供远程传输或是在线阅览等服务。尤其是针对大学图书馆来说,读者较集中,图书馆可以通过无线、有线等网络推送等方式向教师和学生读者提供图书馆已经购买的书籍资源,还有些学校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服务,使图书馆的资源深度和广度不断的扩大。但是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读者获取资源的方式不断的变化,图书馆服务的手段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三、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

信息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木马、病毒和黑客等都在威胁着图书馆数据库和网络安全。所以,虽然云计算服务商有安全保证,图书馆也有杀毒软件和网络维护人员,但是安全问题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因为云计算给图书馆带来了安全问题,所以在传输资源时要注意资源配置问题。为了保障图书馆资源安全和正常运营,图书馆不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都传输到云计算中,而是要做必要的、常规的数据备份,那么即使是云计算服务平台出现问题,也不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营运,还可以继续为读者提供服务。

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形成,知识产权问题也随之产生。云计算服务商和图书馆签订协议之后,图书馆就会把所有的资源交给云计算服务商来管理,以方便读者在云储存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图书馆希望管理自己上传的资源,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而云计算服务商总是会在资源提供者不知道的状况下就对资源进行整合、挖掘,侵犯了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因此,图书馆和云计算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来进行规范,适应当下的新形势需要。

四、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应对策略

1、转变图书馆服务制度和管理模式

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流程、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图书馆应该改变原来的服务制度和管理模式,强化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功能。一方面,云计算时代会解放大批的图书管理人员,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服务上来,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协助读者打造个人的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方便读者阅读和搜集资料。

2、健全云计算环境下的法律建设

健全的法律保障是云计算环境下保护图书馆的数据安全和防止知识产权的保证。政府应该在理解云计算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违反法律犯罪的特征,一方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云计算环境的利益保护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要完善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条例。

3、强化云计算实际案例探讨

我国关于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案例,要数谷歌图书API和亚马逊API等等,图书馆管理相关人员要对这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判定这些案例的劣势和优势,不断的创新和改善,寻找适于自身发展的图书馆管理方式。

第7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解决方案

【分类号】TP393.08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信息查询和网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方式,但是,也正是因为开放性的资源共享,使得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频频出现安全问题。高校图书馆如何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详细的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的相关因素,同时,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关于图书馆系统网络安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

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指的是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的数据收到保护,使其不受偶然因素和恶意的破坏、更改、泄密,从而使图书馆的工作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状态,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它包括了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网络系统传播安全以及系统运行安全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走向了数字化与网络互,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服务、资源共享的系统,只有保证图书馆网络化进程中的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安全,才能确保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

2.影响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2.1病毒传播根据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数据表明,自2003年起,计算机病毒出现异常活跃的迹象,2007年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已经高达91.47%。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而言,病毒的危害极大,首先,病毒会破坏计算磁盘上原有的文件分配表,自行修改、删除或生成文件,甚至将磁盘格式化,导致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其次,病毒对计算机内存中的常驻程序的运行有一定影响,使得系统无法响应,严重时还会造成整个网络瘫痪,例如,蠕虫病毒会不停的进行自我复制,大量消耗内存,直至死机。最后,病毒还会造成计算机硬件借口异常,破坏硬件本身的功能,使得系统瘫痪。例如CIH病毒会入侵计算机主板的BIOS。[2]

2.2黑客攻击黑客对网络攻击大多是以漏洞作为突破口,通过操作系统或通信协议的安全漏洞攻击网络,常见的的有拒绝服务攻击、预攻击探测、非授权访问尝试等。而对于图书馆而言,黑客的对网络的主要有恶意破坏和数据丢失两方面。黑客出于特殊的目的,对图书馆的网络设备进行恶意攻击,会造成服务中断,也可能会入侵WEB或其他的文件服务器,进行篡改或删除数据,造成系统瘫痪或崩溃。黑客通过控制图书馆的网络新系统,能够无限制免费的使用计算中的资源及网络连接服务资源,由于图书馆会建立特色的数字馆藏,花费巨额的资金购买数据库,而这些有偿的数字服务都会成为黑客窃取的目标[3]。

2.3管理缺陷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网络工程,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网络系统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而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安全知识,无法及时的发现和应对随时出现的安全问题,对突发事件不能妥善处理。第二,网络系统没有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得网络安全体系与控制措施无法充分的发挥其功能。四散,系统管理人员或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使用脆弱的口令或密码,易被人轻易破解,而使用系统的人员轻易地泄露账号,或未经安全审查随意安装软件。第四,缺少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没有建立健全的制度严格规范学生文明的使用图书馆网络资源[4]。

3.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3.1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①防火墙技术:提供网络用户访问控制及数据过滤功能,同时添加认证服务。②防病毒技术:病毒的防治应该从单机防毒杀毒专项为网络防毒杀毒,对杀毒软件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增加特征代码检测、静态广谱扫描、行为判断、启发式扫描等先进的反病毒技术,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③加密技术与认证技术:采用公共的密码及数字签名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避免被破解或盗用,通过注册口令、用户分组口令以及设置文件访问权限等方式进控制访问权限,进而增加数据丽娜姐的安全性。④数据备份技术:使用双机热备和服务器RAID技术进对数据进行备份,提高稻荽⒋娴陌踩性。⑤漏斗检测技术:定对数据库、操作系统继续拧扫描,关闭非必须开放的端口,进行日志审核,对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定期检测[5]。

3.2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根本无法满足现有的网络信息安全需求,因此,应加大力度培养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使其具有掌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技能。

3.3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法律法规、管理机构以及制度,在国家规定的法律基础上,建立管理图书馆信息安全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政策,对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管理进行规划设计,使图书馆在面对突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的做出反应与对策,提出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规划,审核重点工作的信息安全技术路线与方法,制定和审核图书馆网络设备硬件和团建的采购计划,组织制定网络新消息安全的密码算法。各级的图书馆还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建立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谭世芬.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构建--以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8):229-230.

[2]杨钰曼.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浅论[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196-196.

[3]谭辉军.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251-252.

[4]曾红燕.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9):97-98.

[5]冷玉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探究[J].科技视界,2012,(23):313-314.

作者简介:

姓名:李茜丹,出生年月:1989.06,籍贯:湖南长沙,汉族

主要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第8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图书馆属于信息的收集、发散源,在信息化、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下,对图书馆业务质量的提升起到的重大的帮助作用。从目前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来看,其已经离不开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也愈加突显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但计算机毕竟属于电子设备,在长期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计算机故障发生后,很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因此,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维护工作必须加以重视。

二、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系统介绍

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系统主要是指基于自动化的计算机集成系统,通过这种集成化的系统,可以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各种处理活动中操作的产物都被记录在同一个信息库当中。而这种计算机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公共检索等方面。利用计算机系统,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地了解一种图书馆藏品的状态(如订购、加工、外借、预约等状态),读者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随时地检索图书馆馆藏,了解馆藏的状态,以便于自己借阅读图。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对提高图书馆业务的工作效率,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要长期保证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系统的高效应用,对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也需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计算机的显示器、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硬盘等硬件,均应该是质量较高、性能稳定,才能满足图书馆业务的正常运转,保证图书馆服务水平;再如,计算机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休闲娱乐等软件方面,也必须保证其功能丰富、数据状态清楚、智能化程度高,保证系统的正常安装与使用,提升图书馆业务工作效率[1]。

三、导致图书馆业务计算机故障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导致的计算机故障

环境因素是导致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系统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算机在日常应用中,对运行环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若是机房环境条件较差,便会增加计算机故障的发生几率。一些图书馆在建设时,只重视馆藏资源的储存环境,却忽视了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外部环境的投入,对环境的温湿度、对主机房的接地、存储介质的存放以及对防尘、防水、防火、防磁场、防静电等环境要求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便埋下了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隐患。

2、系统自身原因导致的计算机故障

因计算机系统自身不安全导致的故障十分常见,在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系统中自然也存在。例如,一些图书馆计算机进行防火墙配置时,扩大了访问权限,却忘记了这些权限可能被恶意人员钻空子,出现滥用破坏的情况;再如,图书馆进行网络建设时,未能对网络应用需求提起重视,导致设计不严密,进而影响了网络功能的发挥以及网络的升级换代;还有,图书馆建设时未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加固处理,系统和应用大多由系统集成商完成,但很多集成商并不具备专业的安全设计与防范能力,进而留下很多安全隐患,导致计算机系统故障[2]。

3、其他因素导致的计算机故障

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设备突然故障、硬盘老化、黑客技术恶意攻击、互联网的开放性带来的病毒,都会破坏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系统,导致资源库瘫痪,大量数据丢失、毁坏,给馆内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的维护技巧

1、重视机房环境的优化

计算机系统若能长期处于稳定、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延长硬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促进计算机运行正常,进一步提升图书馆业务水平,因此,加强对机房环境的优化很有必要。首先,图书馆业务计算机主机房应该避开强电磁场、污染源等不良环境,机房内部必须具备防潮、防尘、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的功能;其次,计算机主机房最好配备不间断电源,且电源不能超负荷使用,电源应该采用专线,有良好的接地线与漏电保护装置,空调线与设备的线路要分开设置。机房位置必须远离高压线100m以上,不可设置在建筑物的高层,避开雷电多发区;再次,存储图书馆计算机备份数据的磁盘、磁带等介质,应该放置在金属柜内,以避免被磁化。

2、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与防护

基于系统自身原因导致的计算机故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手段进行维护:其一,屏蔽不需要的组件。虽然安装的服务越多,用户可以享受的服务也就越多,但同时也会给黑客的远程入侵提供途径,而且很多组件在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并不需要,因此应该将很少应用的组件及时屏蔽。其二,完善操作系统。避免操作系统因漏洞导致的安全问题,应该及时打好系统补丁,防止操作系统漏洞型病毒;同时定期检查系统日志文件,检查关键配置文件,不同主机最好使用不同的用户名与口令,口令也需定期修改,防止猜口令的非法用户入侵。其三,加强杀毒,图书馆业务计算机必须安装能实时监测和查杀病毒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同时结合防火墙等安全防护措施,将病毒与内部网络隔离[3]。

3、综合性维护手段的应用

首先,发生故障后,维护人员应该及时与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大体了解故障是因何而发生,以保证接下来维修的快速性与合理性。其次,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时,先要将重要文件进行备份,以便在故障解决后,迅速恢复工作状态,不影响图书馆业务的正常使用。再次,采取有效、先进的手段进行故障维修,针对图书馆业务计算机故障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最小系统法、观察法、隔离法、逐步添加与排除法、敲打法、替换法等有效的手段进行故障判断与维修,并对老化的设备及时更换,以保证后期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稳定。最后,定期对图书馆业务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安全使用的宣传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开关机与安全使用方法,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的计算机故障[4]。

第9篇:图书馆人员安全范文

[关键词] 医院;图书馆;环境卫生;书刊消毒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59-02

没有读者,图书馆也就失去了意义。图书馆是流动性大且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因到图书馆的读者健康不详,难免会有传染病患者或病原的携带者[1],尤其是医院的图书馆,其读者大多是与病菌频繁接触的医务人员、临床实习生,书刊受细菌污染的机会和程度更甚[2]。但医院对图书馆预防性消毒观念还比较淡薄,而国家卫生部只对图书馆的空气质量、噪声、照度等设置标准,对图书的病菌携带指数还未做出统一限定。因此必须加强医院图书馆的消毒工作,保障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分析影响图书馆环境卫生的因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卫生阅读习惯;并做好图书的消毒工作,将书刊受污染的机会降到最低,为广大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要加大向读者宣传个人卫生知识,减少病原传播途径,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分析了影响图书馆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影响医院图书馆的环境卫生因素

1.1 图书馆选址的因素

首先图书馆馆址应选择环境优雅的地段作为馆址,不能靠近饭堂、工厂、教职工生活区等,否则,饭堂油烟味,用水很难清洗,在空气湿度高的季节里,靠近窗口图书拿到手里也有黏手感,长期接触受污染的空气,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图书馆选址是改善图书馆室内的环境的重要因素。

1.2 硬件辐射的环境污染

随着键盘、鼠标、条码阅读器及电脑的大量使用,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存在于电子阅览室中大量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和循环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

1.3 空气污染

油墨味、书斑味、电脑及打印机等现代设备所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会使室内空气质量明显下降;而空气混浊,其细菌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加,有害气体浓度增高,造成人体生理紊乱和感觉不适。空气污染己被世界公认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之一。

1.4 霉菌的因素

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如温湿度高或灰尘多,图书、档案则容易发霉,许多霉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有危害。这些毒素有的损害了肝、肾,有的损害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有的甚至致癌。

1.5 病菌传播

医院图书馆作为信息职能部门,每天接待各类医务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据权威检测,医务人员身上的白大衣帽,含有不少病菌,病菌一旦进入图书馆并飘落在书刊上,书刊极易受污染;这些病菌则最终传给相关人员,间接对其健康造成危害。

2 对图书馆书刊消毒的主要方法

2.1 紫外线消毒法

具体方法:将需要消毒的书籍放在紫外灯下照射半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此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安全,但有时因有效杀菌强度不易掌握而达不到满意的效果[3];对纸张也有一定的损害。

2.2 过氧乙酸法

将过氧乙酸稀释成3%~5%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的相对湿度及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l 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 h即可。

2.3 微波灭菌

用微波炉将归还的纸质图书直接放入炉内,50℃条件下5 min即可。此方法速度快,操作简单,效果好。

2.4 静电吸附消毒法

采用静电吸附原理,消毒半小时,即可吸附过滤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与微生物。

2.5 环氧乙烷熏蒸方法

具体方法:将需消毒图书和环氧乙烷放入塑料袋中,适当加热环氧乙烷至30~40℃,密闭24 h后取出,再通入环氧乙烷蒸汽,灭菌3 h以上,再将环氧乙烷抽尽回收,将残留的环氧乙烷吹尽,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环氧乙烷的穿透力较好,可以穿透至物品的深部。所以对图书消毒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4]。但环氧乙烷灭菌的使用成本较高,操作繁琐。

2.6 臭氧熏蒸方法

将需要消毒的图书尽量松散地放入书架或运书车中消毒4 h,这样臭氧能较好地穿透书本,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臭氧的杀菌速度较环氧乙烷快。臭氧消毒后可自行分解,不会污染环境和伤害人类,安全性高[5];特别适用于少量图书、档案的处理。

3 防止书刊受细菌污染的切实措施

3.1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为了减少室内尘埃飞扬,书刊污染,书架必须经常擦拭,图书必须定期弹打,用吸尘器定期吸尘。每天清扫地面,并保持书架及其他物品的清洁。

3.2 手卫生清洁

工作人员必须每日对日常物品消毒外,还应坚持对手进行消毒清洁,每天上下班时都应对手进行全面消毒清洁。

3.3 提醒读者养成良好的卫生阅读习惯

医院图书馆的使用者主要是医护人员。为防止细菌和病毒污染,严格执行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着重强调严禁医护人员穿着白上衣、戴着工作帽和口罩入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尽量减少细菌对书刊的污染[6]。在阅览室内,图书管理员要加强巡视,发现情况应及时制止。

3.4 图书管理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图书馆人员应每年体检一次,并定期注射有关疫苗,防止疾病产生。发现有传染病者未痊愈之前避免与读者和图书接触;杜绝有传染性疾病的职工在流通岗位工作。

3.5 密切注视社会上流行病态势

对流行病做到早准备、早预防,有的放矢;保障全体人员的安全卫生。

3.6 加强宣传教育

在搞好借阅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读者进行消毒灭菌的宣传教育。对来馆读者加强洗手指征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宣传,教育读者爱护书籍、不乱丢乱放[7]。

4 小结

图书馆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读者的情绪及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高效地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的最终奋斗目标。因此,建立图书馆卫生相关工作制度,是图书馆为相关人员维护良好环境卫生的必备基础,也能体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8]。预防疾病、降低隐患,对读者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9]。

总之,一定要重视图书馆环境卫生,搞好卫生消毒,给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 宋建杰,杨振媛. 再谈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卫生与消毒措施[J]. 医学信息, 2009,22(7):1190-1191.

[2] 粱明海. 医院图书馆书刊消毒问题亟待解决[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4):69-70.

[3] 夏祖英,汪国珍. 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情况分析[J]. 齐齐哈尔医专学报,2002,23 (3):340-341.

[4] 唐文歌. 高校图书馆流通图书的隐性污染与消毒方法[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3):32-34.

[5] 陈怀玉. 臭氧消毒效果研究[J]. 广东卫生防疫,1996,22(2):17-19.

[6] 李春芳. 预防图书馆书刊受细菌污染的探讨[J]. 九江医学,2007,22(2):59-60.

[7] 王旭红,梁雪峰. 浅析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3):104-105.

[8] 李荣霞. 重视书库环境 保障服务安全[J]. 晋图学刊,2004(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