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职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台湾地区科技校院四技教育课程发展要素与规律研究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历程与再造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及启示 论台湾地区图书馆学教育课程改革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对大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台湾地区农业与技职教育发展对大陆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启示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实务课程教学实施及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本科技职教育发展:经验与借鉴 我国台湾地区幼儿亲职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二代健保法案”评析 台湾地区创业教育初探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对柳州的启示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机制探索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探究和开发 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台湾地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台湾)“教育部”.职业学校群科课程暂行设备标准 [EB/OL]. http://edu.law.moe.gov.tw/inc/GetFile.ashx?FileId=1958,2013- 5-22.
[5] 张宝蓉.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7:4-8.
[6] (台湾)李隆盛. 技专校院系科本位课程的5W1H及A-PIE[EB/OL]. http://web.hk.edu.tw/~erc/center/file/teg/ed/962/ppt/ service-tea-1-2-1-9601026.ppt,2013-6-20.
[7] (台湾)王元仁. 建立以系为本位课程评鉴指标之研究[J]. (台湾)远东学报,2004(4):725-741.
[8] 高有华. 高等教育课程理论新探[M].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243.
[9]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本校概况[EB/OL]. http:// yuntech.edu.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5952&Itemid=3150,2013-7-9.
[10] (台湾)廖年淼. 科技大学教学品保系统之建构与内涵[J]. (台湾)技术及职业教育,2003(73):42-46.
[11] 潘懋元.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07-108.
关键词:技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0 引言
目前,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而高校又不断增多,致使大学数量供过于求,教育环境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竞争挑战[1]。而台湾已形成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从专科、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与研究所的通道,技术院校与综合性大学接轨的完整技术教育体系。我们要在现有背景下提高竞争力,需要创建品牌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 加强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实务课程体系
以务实致用理念设置课程,做到课程规划与产业发展、课程规划与培养目标、课程规划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三者结合[2][3]。按照由单一到综合、简单但复杂实务课程可分为校内实务、校外实务、专题实务,形成前后衔接逐步深入的实务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内实训:目前龙华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在校内都建有一流实训设备、实训工厂。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校内涵的建设。通过岗位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能力,结合专业课程有序开展项目化专题实训。学生通过校内实务训练,一方面验证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另外一方面透过不断的实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校外实务打下基础。
校外实训:通过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带薪实习。运用企业良好的实习环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勤劳朴实的精神,并在工作中学习,对理论与实务之结合产生更深的认识;训练为人处世之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进工程技术专题报告书写及表达能力。
实务专题:台龙华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将"实务专题"列为研究性必修课程。实务专题取论性强实践性差的毕业论文,此举更加务实、更好地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能力。此课程为校外企业实际案例的专题研究,由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实务专题及研究成果经过企业专家确认,学校才授予学分。
(2)建立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训环境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密切贴近工程实践,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高职院校更加强调实训课程、实训环境。但有些实训环境与实际工作很难一直。比如,施工的周期、环境的安全、季节的影响、气候的影响等很难实现校内实物实训。更重要的是有些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所以不能像机械等工业实训一样开展。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将教学过程直观化、形象化,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 创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台湾每一个技职院校与相关企业有紧密合作关系,学校不但为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企业也为学校提供了学生实习场所,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昂贵的实训设备,企业与学校合作真正体现了双赢局面。然而产学合作也倡导了多年, 但是由于企业和学校不对等的自身原因, 及国家政策等的外部因素, 导致校企合作没有有效结合,常常是"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由此可见,要支撑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必须加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
(1)"订单"模式
学生入学就签订就业协议,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实现招生与招聘同步,学校按照单位的岗位要求、责任制定培养计划,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授课模式,考试与培训相结合,将企业文化尽早融入体系。
(2)劳动和教学相结合
有一下两种形式:A、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B、(龙华科技大学模式)一周1、2、3、4上课,星期5、6企业上班,周日休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即时结合,把学习和操作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课程,实习实训搬到工厂。
(3)名人效应
龙华科技大学聘请很多业界知名人士做名誉教授,开展各类科技报告。加强名人的带动引领作用。利用成功人士的感召力培养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人生规划的憧憬。增强学校的知名度、社会认可度。
(4)建立保送机制
从学校层面与区域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每个专业选取二到三家知名企业建立保送机制,每年选取专业前10名(综合测评)同学到该企业实习,根据企业考核结果从中选取部分同学留用。从企业角度他拥有优先选择权,可以获得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从学校角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习惯和竞争意识。
3 加大证照考试
台北城市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均对学生证照的获得做了明确的规定,毕业条件中规定学生除去拿到毕业证之外,还应至少考取4个执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证体现你的学历,而执业资格证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通过证照的取得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认可度,提升竞争能力。每一个专业行业都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具有高低等次划分,等级越高难度越大,社会认可度就越大。以建筑行业为例,初级: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等员。中级:二级、三级造价员、二级建造师;高级: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当然有些使学生不能考取的,条件限制要求工作年限,但是可以努力变通,比如二级建造师施工单位还是比较缺的,如果能够获得那找工作绝不是问题,但是要求有三年工作经验。但是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院等高校已经取得绿色通道,先考证,再工作,后发证。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每年供不应求,当然招生也就好了。
4 结语
台湾的技职教育体系完善,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成熟。在少子化代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务实致用的高职教育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实务课程体系、创建多元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证照考试等方式创建品牌专业,加强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林腾蛟,张可立,柴御清.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现况、政策与发展[R].宁波:2005台湾技职教育专题研讨会报告,2005(5).
“弯弯清河水,巍巍嵯峨山,正谊书院换新颜……”换新颜之后就是今日的三原县正谊中学。它坐北向南,位于三原县嵯峨山下、清麓塬脚、正谊书院的遗址上,由鲁桥人民集资于1984年修建。占地49316平方米,建筑面积8214平方米,绿化面积50余亩。近二十年来,先后扩建了教学楼,增建了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如今它已是一所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农村初级中学。
正谊中学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关怀支持下,从1980年开始,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并把科技教育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1982年开始,学校开设科技课,增设科技活动室,添置了活动器材,选派专职教师并兼任科技教研组组长,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劳技教育作为教学改革和端正办学的方向,至今从未间断。该校历任校长都对青少年科技教育非常重视和支持,特别是现任校长张杰自2005年到任以来,就把青少年科技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他推崇素质教育,确定了“全面育人、提高素质、创出特色”的办学目标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同时,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以科技辅导为中心的科技(劳技)教研组,并在学生中组建了无线电、摄影、微机、天地生、粮棉、果树、蔬菜、环保、养殖等十多个科技兴趣小组,由此,开辟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局面。
学校设有两个科技室。第一个科技室是获奖成果展室。这里保存着由1982年开始至今参加全国、省、市的获奖作品和各项荣誉。第二科技室保存着展览会后评出的科技、劳技、工艺、美术制作的精品。每个班一个展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玻璃柜陈列着,感到非常欣慰。这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起到了启迪和推动的作用。
20多年来,学校辅导学生搞的科技、劳技创新作品数以万计,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实验报告在数千篇以上。获省级以上的青少年科技成果奖160项,其中全国大奖26项(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6枚,还有奖牌、小星火杯、锦旗等)。正谊中学成为本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起步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和获得成绩很大的学校。学校三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县科协、教育局命名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授予“劳动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和省教科所授予“科技教育科研基地”,并在名校论坛中获得二等奖。如此的成果,使得正谊中学多次被评为省、市、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1998年国家督学、省督学、省教委以及市、县领导来学校考察,国家督学张克俭欣然挥笔题词:赞正谊中学“科技教育之范”;同年5月,中国科协青少部部长牛灵江来学校考察,听取了校长的汇报和参观学校科技成果展览后惊叹不已,最后总结了十个字两句话:“三个没想到”和“三个了不起”。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们对科技教育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科技教育拓展了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基本素养;整合、巩固、再提高是开展科技活动的自然效果;实践、创新、发展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必然结果。它将引领着正谊中学的教育更上一楼。
摘要:台湾职业技术教育趋向
一、光复以来至今的台湾职业技术教育
1945年,依据当时大陆学制,将原有日本统治时期各类实业学校和实业补习学校改为“三三制”的初级和高级职业学校。初级职业学校招收国民学校毕业生,高级职业学校招收初中生及初职毕业生。同时,专科学校则分3年制和5年制两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1968年台湾实施9年国民教育之际,停办初级职业学校,并将所有初级职业学校改为高级职业学校,且鼓励高级中学开设职业课程,学制3年,并有“论换式产教合作班”、“阶梯式教学”及“延教班”等弹性学制。1976年公布《专科学校法》,规定专科学校分二年制、三年制、五年制3种学制。至1974年设立第一所技术学院,建立了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三阶段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将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至和大学平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独立于普通教育体系之外,成为台湾三大教育体系(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一。
台湾在经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复苏阶段后,60年代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出口扩张”为导向的劳力密集型加工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配合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政策的制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技术人才的培养。台湾“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人力发展小组,负责人力资源的规划。第一期《人力发展计划》于1966年10月在“行政院”会议上讨论准予备案,之后每两年修正一次;并连续制定了三期《人力发展计划》,以配合第四、五期“经济建设计划”对技术人力的需求。1972年“经合会”改组为“经济建设发展委员会”,人力规划和探究工作划入“经建会”综合处,之后又相继推出一系列人力规划方案。由于出口加工业必须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改善人力素质要求尤为紧迫。根据专家猜测,台湾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初级、中级技术人才最为缺乏,因此人力规划工作把重点放在调整教育结构上,教育重心由普通教育向职技教育倾斜。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职技教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首先重新调整普通高中和高级职校,由原6∶4逐年调整到1981学年度的3∶7。继而大量扩充专科学校,到1972年专科学校猛增到76所,学生人数达13.8万多人。同时专科学校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专科职业教育司”,突出其培养实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宗旨。70年代中期台湾职技教育进入了调整期,由于前一阶段数量的过度扩展,导致教育量和质的失衡。同时,70年代连续两次经济危机的重击也迫使台湾重新调整经济发展策略,经济的紧缩,相应地要求教育作出调整。为限制数量的过速增长,颁布《职业学校法》、《专科学校法》等一系列规章法令加以整顿,逐步完善职教体系。随着1974年第一所工业技术学院成立,“专科职业教育司”改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司”,专责职校、专科及技术学院事务。80年代,为配合“产业升级”,从1985年起重新开放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大专院校和探究所的数量也开始激增。1980年大专院校达104所34.3万人,其中专科学校77所18.3万人,大学院校27所15.3万人。到1994年大专院校增加为130所72万人,其中专科学校下降到72所,大学院校增加到58所36万余人。随后又不断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较好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乃至大学。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到2000年,台湾技术学院的数字涨至52所,技术学院升级为大学。台湾“教育部”在1996年制定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独立学院具有12个以上学系,3个学术领域即3个学院的规模,办学成绩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到1998年底,已有6所技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至2000年涨至11所。在普通教育体系方面,台湾1996年出台一项政策,让普通大学附设二级技术学院,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到1998年底,附设二级技术学院的普通大学已有23所。这样,从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到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普通大学附设二级技术学院,已构成一个相当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喜好及专长等来选择是进入普教体系还是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读。
二、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今后走向分析
台湾过去把职业技术教育定位在“养成教育”上,目的是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就业。因此,他们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职业技术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新世纪,台湾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转折期。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变迁和经济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何调整和适应未来发展呢?
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的探索。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将来走向主要是摘要:
1.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移是必然趋向,今后的重点将放到发展大学以上层次的技术院校由于经济的快速变迁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力需求结构将渐呈灯笼型或钻石型,居中间大部分是拥有高级技术知识的专业和技术人员。据台湾“经建会”人力规划处猜测,台湾专业技术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将呈递增趋向,年增加率分别为4.5%和3.7%,未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而台湾教育当局1995年的教育报告书则决定摘要:重新调整高、中职学生的比例,通过增加高中、适量增班、规划综合高中及完全中学的方式,调整中、高职学生比例为5∶5。进一步畅通职校升学管道,研拟弹性学制,大学增设技术课程,专科增设技术学院课程,专科和大学合办二年制在职进修班,大幅增设技术学院,并实施技术学院设专科部的新学制。
2.独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将转向普通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施了多年的高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流政策有可能被取消。1996年上任的台湾“教育部”部长吴京,上任伊始就提出高中不分流,同时要求改变以往高二后文、理科分组,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接受全面教育,具备通才能力,相应的大学入学考试也将打破多年来实行的分组考试模式,所有科目都要考,同时支持原台湾“教育部”推行的大学多元化管道入学模式。
3.职业技术教育将走和终身教育相结合之路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的老化更加突出,人们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以应付职业的变动,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因此终身教育日益重要。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力图摆脱终结教育的局限,教育目标兼顾升学和就业,和终身教育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职业技术教育向终身教育领域拓展。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摘要:重新规划,采取开放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日夜间部、不同学制及校际选课、春秋两季均可入学,以及不限修业年限和休学限制,使学生能“随时进去”“零存整取”完成学业;职前教育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在职培训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试办,甚至教育当局可考虑免试入学,考试不及格再退学。
4.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就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来讲,它提供给学生的实务能力的养成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办法即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从1992年至2000年,已有超过40万的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士证照。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5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4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3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探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参考文献摘要:
1.林腾蚁.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术报告集,2000.3
2.台湾“教育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远景教育资料文献,1997.3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高职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社会里,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主要标志之一的信息技术,已经慢慢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各方面,各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成为一个人基本能力的素质反映。因此,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1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1)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计算机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教育有多种途径,按计算机教育的对象来分,有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及教育三类。计算机教育共有双层含义:第一个是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内容的;第二个是以计算机用于教育辅助的。学校设立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一些基础课程及其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用以培养计算机的应用人才和专业人才,是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向社会普及和在教育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系统性较强的计算机教育体系。跟其他类型的计算机教育相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更直接地为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学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在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与语文、英语、数学等重要性的基础课程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主要地位,同样具有文化基础课的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同样有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避免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理论描述,力求简洁易懂。
(3)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各方面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比较普及的现代办公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是提供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家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大家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程度日益广泛,相应的配套服务工作也很多,除可以进企业做网管、计算机工程师,往职业经理人方面发展外,还可以自己创业,做计算机相关的或者网络方面的服务工作。因此,这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最紧密的几个典型应用案例进行教学,形成项目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办公、网络、电子商务、多媒体等方面的应用技能,为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合格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培养学生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奠定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良好基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教学的内容能够与相关的职业应用关联起来,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准备,也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是信息时代,很多工作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辅助,因此需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使用计算机,根据自身职业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获取相关信息,按需学会处理、分析和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其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锲而不舍的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3)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职业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观,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3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整个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不能仅局限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校要以“诱思探究”为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过程,每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做好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是促进整个职业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必然。
作者简介:赵磨军(1978-)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人。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 张维化.多媒体在计算机高职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182.
美国的职业教育不是孤立、封闭的,不是与普通教育截然分开的,而是把它融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如 中等职业教育在中学中就开始实施,普通中学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大规模向普教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而中学后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又可广泛吸收中学毕业生,从而使普通中学的初级职业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教育对接起来。这样有利于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相互完善,有利于调节学生毕业、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从而有效地分流中学毕业生,打破万人竞争“独木桥”的单一成才模式。这就使无缘大学梦的学生,不会空费十年寒窗而不能自立于社会,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可以因为具备初、中级职业技能而成为新型农民,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也更使职教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河北省近几年的办学探索中,不单原有职教中学越办越灵活,就连一部分普教也开始开设职教班。如廊坊二中、新世纪中学和香河三中、三河三中等等。
办学应当社会化
在美国,工商企业各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紧密,培养学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共同参与制订,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称为“合作职业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每学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合作的单位中实际工作,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教师们因这样的社会化职业教育,得以经常性地到工厂去熟悉生产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工商企业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能开发应用型研究课题,并将成果试验、应用于生产实践。工商企业不光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还可推荐工程师、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校推荐毕业设计题目。这种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采取灵活授课方式的教学方法,在河北省的职教中也突显成效。就如廊坊市的香河三中,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每年都请当地建筑工程师讲课,并带领学生们实地操作;廊坊二中的旅游餐饮专业,有固定的宾馆、饭店作为实践基地,经理、领班讲解实际工作经验,并在酒店进行折花、摆台等实地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教育与现实的联系,其特点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情境中去,体验工作,获得实际知识技能,以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学生既可以学到扎实的知识,用人单位又挑选到中意的人才;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由于学校与工商企业各界有着密切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使学校获得它们的财政支持和援助,从而加快学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出了合乎需求的毕业生,大大缩短了毕业后的适应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面向市场办学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市场需求,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所以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面向市场,使学生达到社会对人才“应知、应会”的市场需求。因而除综合课程外,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动态需求,更新、调整技术性课程,并使技术性课程比例不断上升。技术课与基础课、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比例,都是前者等于或大于后者。课程教学内容从市场需要出发来安排、设置,理论教学宽而浅,强调实用性,突出市场化。借鉴美国经验,河北省为适应未来市场需求,也应该突出市场急需的高新技术培训,如电子与电脑、网络信息、生物工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等等。香河三中最初只有机械制造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专业,后来紧随市场需求,陆续增设了电子电工、计算机和化工专业。在专业发展中,随着市场变化或增或撤,充分体现出了面向市场办学的灵活性。而三河三中,每年都要组织到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尤其是到高等职技院校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使教师们能及时培训、“充电”,紧跟时代需求。
追求实用实效
一、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因而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就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不论是培养何种规格的人,都必须把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的地位。为此职业学校要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发现式、创新式的教育模式。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改变过去职校特别是中等职校中“应试教育”的倾向。
中职毕业生由于就业困难,升学愿望更加强烈,导致了升学竞争的加剧,“应试教育”的产生,使得作为手段的考试成了不少学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因此他们的学习常常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而对蕴含在知识中的智能价值则不很重视,其素质的提高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种情况不改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职校摒弃“应试教育”的倾向,可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二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面过窄、过专、过偏的现象,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在课程设置中要削技强干,加强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的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造潜能。
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面对竞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相反,失败却是常有的,理性地面对失败,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职校要改变过去对学生重智力培养,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着重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断更新且呈综合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校要改变过去课程设置上的单一、狭窄现象,加强课程综合化。要根据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在要求,科学地确定各类教育的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力争做到:
(1)既重视课程的应用性,又不否定课程的基础性。在注重应用性的前提下,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潜能。
(2)既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又不否定其适应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课程及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或职业群需要作为重要依据加以框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也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适应性从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奠定在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种迁移能力。否则,专业太窄,无法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品格得到全面发展,容易造成他们专业不对口而一时无法向其他领域转换。
(3)文理学科相互渗透。目前,我国职教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文理学科各不相通,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文理兼容。
(4)增加选修课。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过去选修课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校应增加选修课,且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对知识技术的自主选择权利,摆脱他们的被动客体地位。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知识,使其素质全面提高。
三、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要求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也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职教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弱,这势必影响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职教要大力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的教师在以本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及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一至两门与本学科相近或相关的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这有利于更好地协调课程间关系,也有利于教师从专才向通才发展。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职教师资知识结构中应有三个基本要素: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这有利于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教师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更有效地发挥其“传道、授业、解惑”职能,从而顺应知识经济对职教师资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因而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就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不论是培养何种规格的人,都必须把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的地位。为此职业学校要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发现式、创新式的教育模式。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改变过去职校特别是中等职校中“应试教育”的倾向。
中职毕业生由于就业困难,升学愿望更加强烈,导致了升学竞争的加剧,“应试教育”的产生,使得作为手段的考试成了不少学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因此他们的学习常常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而对蕴含在知识中的智能价值则不很重视,其素质的提高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种情况不改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职校摒弃“应试教育”的倾向,可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二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面过窄、过专、过偏的现象,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在课程设置中要削技强干,加强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的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造潜能。
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面对竞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相反,失败却是常有的,理性地面对失败,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职校要改变过去对学生重智力培养,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着重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断更新且呈综合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校要改变过去课程设置上的单一、狭窄现象,加强课程综合化。要根据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在要求,科学地确定各类教育的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力争做到:
(1)既重视课程的应用性,又不否定课程的基础性。在注重应用性的前提下,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潜能。
(2)既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又不否定其适应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课程及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或职业群需要作为重要依据加以框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也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适应性从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奠定在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种迁移能力。否则,专业太窄,无法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品格得到全面发展,容易造成他们专业不对口而一时无法向其他领域转换。
(3)文理学科相互渗透。目前,我国职教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文理学科各不相通,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文理兼容。
(4)增加选修课。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过去选修课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校应增加选修课,且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对知识技术的自主选择权利,摆脱他们的被动客体地位。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知识,使其素质全面提高。
三、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要求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也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职教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弱,这势必影响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职教要大力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的教师在以本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及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一至两门与本学科相近或相关的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这有利于更好地协调课程间关系,也有利于教师从专才向通才发展。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职教师资知识结构中应有三个基本要素: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这有利于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教师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更有效地发挥其“传道、授业、解惑”职能,从而顺应知识经济对职教师资的要求。
一、职技高师创业教育开展的意义
目前职技高师院校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职教师资,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不仅能解决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职技高师院校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职技高师院校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机制,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教育学生从就业思想到创业思想的转变,加强以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已是其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战略主题。
二、职技高师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
目前,对职技高师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没有明确规范的定义,但对于职技高师院校而言创业教育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师范教育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不仅要开展创业教育,更高培养高质量的教育师资,培养具有创业思想的、具备创业素质的、能够在教育领域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这相比其他类型的院校来说就对创业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目前我校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自编了专业教材,开设了《市场、职场、就业与创业》的必修课。并且校团委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全校学生参与创业计划书、创业模拟大赛等活动,扩大了创业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使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发生了转变,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学校的创业实践基地中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先锋,他们成功的创业经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的热情。
三、职技高师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规格不规范
目前,职技高师院校对于创业型人才培养规格没有明确的、科学的规范定位,培养的学生在学科理论、专业技能和教育技上都有很高要求,既要懂专业又要懂创业还要懂教育,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标准过高。
(二)课程设置不专业
职技高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基础,强调实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师范性。但一直以来,创业教育都未能脱离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课程建设中,用传统教育的标准来评价其课程体系和教育水平,重视理论教学,忽略技能训练,重视文化知识传授,忽略思想及素质培养,未考虑创业教育教师素质要求的特殊性,开设的课程与普通院校一致,实践技能难以强化。
(三)没有专业人才输出
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是“厚基础、高技艺、善经营、懂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向已经不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职教迅速发展,人才层次逐渐提高的形势下,如果单一的把学生定位在师范层面上,已经不能满足对更高层次的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职技高师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
职技高师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由多种要素组成,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业与施教相结合的人才,这是培养模式的核心,不是单纯的开设几门创业课程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为职业教育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服务。通过实施创业教育,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改革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改革教学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提出更加完善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 使高等师范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的规格和课程的设置是其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是职技高师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也是同其他教育区分开的界限。学生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创新创业的优势,职技高师院校的教师应具备更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不但能科学的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其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
五、职技高师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为科学合理的构建职技高师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 ,这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原有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所做的一种改革和创新。
(一)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育体系
根据其他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经验、结合专业特色,更新教育理念,将创业理念与应用教育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创业教育不是对局部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的调整,而是涉及教育理念的整体改革。在教育方式上要突出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与实践性;在教育评价上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
(二)营造创业氛围,鼓励创业实践
校园氛围是影响学生品格和综合素质的精神力量,要求教师在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组织丰富的创业主题活动,注重对学生创业及实践意识的培养,营造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园氛围,并且为大学生提供增强实践能力的平台。
(三)理论坚实基础,实践指导教学
加强基础课程建设,注重创业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育,将实践和实习纳入必修课程,有利于培育学生创造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创业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创业结论或创业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业知识。
(四)打造创业先锋、技能教师的复合人才
通过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师的系统教学,培养拥有完善创业技能与教师技能的师范生,不仅让学生可以在毕业就业时,多一条创业的出路,减轻就业压力,又可以利用所学为全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