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确化管理范文

精确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确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确化管理

第1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服务运营;精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

精确化管理是对精细化管理的量化和改进,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数理方法等工具,实现组织管理及运营过程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体系化,精确管理的思想最初来自于制造业,它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一脉相承,并相互融合,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服务质量问题的普遍关注,有关服务运营的精确管理也日益引起企业界的重视,例如,2005年,中国电信提出了“通过实施精确管理和精确化经营,促进中国电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以精确化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指导思想和手段,不仅在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加以实施,还延伸到加强服务运营、提升顾客满意等领域。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精确化管理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特征与适用范围,提出以精益六西格玛融合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优势,弥补各自不足,作为实施精确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并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步骤和过程方法,将精细分析、明确界定、量化管理、规范操作等精确化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

1 以精益六西格玛实现精确化管理

精确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准、细、严,其中,“精”是工作要做精,抓住问题的关键;“准”要找准需求,明确标准,设定清晰的指标,并准确执行;“细”则做深、做透、做到位;“严”指目标严格,执行严格,管理严格,如果把“精”视为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细”是可操作的控制措施,精确化管理就是通过系统解决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来实现过程运行的平稳、高效和低成本。

为了将精确化管理“精、准、细、严”的特征落到实处,需要从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评审与监控、方法工具等角度作好准备,融合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两者优点的精益六西格玛可为顺利推进精确化管理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1.1 精益六西格玛是推行精确管理的有效工具

精益生产主要通过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零缺陷和零库存的目标,但是,精益生产对顾客感知的关键质量特性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在过程能力及过程波动性方面,缺少有效的分析和控制手段,六西格玛管理主要通过持续地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减少过程波动,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与运行,使过程缺陷逐步逼近百万分之三点四的水平,但是,与精益相比,六西格玛更多地关注过程波动性分析,而没有明确定义浪费所在及区分增值与非增值流程,缺乏对质量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没有提出减少WIP是提高流程速度的有效途径等,因此,精益与六西格玛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通过将精益和六西格玛进行有机整合,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协调运用精益与六西格玛两套工具,将有助于在消除过程浪费、减少过程波动的同时,加快过程速度,提高质量水平,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顾客满意的双赢目的。

精益六西格玛不仅融合了精益生产关注速度、消除浪费的特点,以及六西格玛管理关注过程、减少波动等特征,同时也与精确化管理的“精、准、细、严”的理念相吻合,是实现精确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和途径,以精益六西格玛实现精确管理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职责分明的组织结构,为保证顺利实施,精益六西格需要从管理和技术角度设置专职资源,如倡导者、倡导执行者、黑带大师、黑带、绿带等,以从上到下的推动方式,首先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确化,而不是下属执行的精确化,充分抓住了精确化管理的前提。

2)层层推进的项目管理机制,主要从顾客需求与企业运营的薄弱环节人手,以具体项目为突破口,抓住关键问题、关键原因,区分轻重缓急,由点及面,带动全局,符合精确化管理决策要“精”、问题要“准”的要求。

3)结构化、系统化的流程方法,实施过程具有明确的阶段划分,每一阶段都有具体的步骤和可选工具箱,既包含六西格玛工具如DOE、MSA、ANOVA、REGRESSION,也包含精益工具如价值流、拉动系统、单件流、看板、快速切换等,这种极高的可操作性满足了精确化管理做“精”做“细”的要求.

4)严格的阶段性评审,对各阶段都设定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各阶段结束时都要按要求进行评价和审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评审,从而保证了各阶段执行的质量和项目的进度,充分体现精确化管理的“准”和“严”的特征。

5)整合与标准化,为建立长效机制以项目为单位的改进结束后,为保持改进成果,必须将改进成果标准化,并融合到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中,并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数据监控,在改进和控制的不断循环中,企业朝精益求精的方向转变,同时也改变着企业员工的习惯和文化,精确化管理的严体现在执行和控制上,没有严格的执行和控制,一切结果都会落空,精益六西格玛为防止执行打折扣,特别注重严格控制。

1.2通过精益六西格推进精确化管理的过程与步骤

如果将实施精确化管理的对象,或者说待解决的问题视为因变量Y,将影响该问题的有关因素视为自变量X,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及其实施过程就是一种揭示Y=F(X)之间作用机制的函数映射,根据“二八定律”,抓住了关键问题,找准了重要原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对问题进行清晰界定,并细化、量化问题,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排序,就构成了实施精确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对改进措施的设计、措施有效性地判断,以及对关键影响因素的监控和调整等,都是精益六西格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体现出系统化解决问题的特色。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利用精益六西格玛思想和方法推进精确化管理的路线与步骤(参见图1),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4)制定措施,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原因,在与管理、操作人员深入沟通基础上,制定对策,落实责任部门,分解任务指标,指定人员和期限,以实现持续改进,本阶段工作相当于求解函数Y=F(X)的过程,通过调整、改变X以实现改进Y的目的。

5)监控结果,监控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对关键影响因素的波动进行监控以便及时预警问题的再次发生;将改进措施文件化、制度化、程序化,以便于执行和控制等。

2 上海电信降低话费异议率的实证分析

话费异议率是电信企业用于衡量用户感知电信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降低话费异议率对于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内部成本、避免无效的投资改进决策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1 问题界定与细分 话费异议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投递帐单中所出现的异议帐单次数,这是本例中待解决问题Y,这里的“异议帐单”是指进入电信部门帐务中心投诉处理流程中的帐单。

根据精确化管理的要求,从用户投诉内容及上海电信对投诉帐单的处理方式两方面,对“话费异议率Y”进行了细分,首先,从投诉类型看,用户产生话费异议的重点集中在:区间区内通话费、声讯费、对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等9项收费项目,在对投诉帐单的处理方面,根据同一张帐单的投诉次数和处理结果,可以划分为一次投诉正常收费、一次投诉调整收费、二次及以上投诉正常收费、二次及以上调整收费,分别简称为:一次(正常)、一次(调整)、二次(正常)、二次(调整),其中,一次(正常)是指由于用户误解所造成的投诉,经查证后线路正常,并非电信业务流程差错导致,故可称为疑似异议;一次(调整)和二次(调整)则是由于电信方面工作失误或流程缺陷等原因,对用户收费进行了调整,故统称为真实异议,此外,二次(正常)主要是由于电信服务人员解释、宣传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同一帐单多次投诉,故将其也归入真实异议类别,由此,将话费异议率具体细分为两类四方面问题Yj(j=1,2,3,4),参见表1。即每百万张帐单中出现的异议总量(PPM)。

由于电信业务的增长量并不限于账单数(用户数)的增长,而是直接反映为业务项目量的增长,根据2004-2005年的数据统计,账单数的增长率平均每月不到1%,而业务项目量的增长率每月达到5%,随着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帐单出错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单纯根据异议总量或PPM来衡量话费异议率,都将无法真实反映电信服务的质量水平,因此,引入DPMO(百万机会缺陷率)来重新定义话费异议率指标,以便正确评价电信业务量与话费异议的比例关系:

根据2005年3—5月的数据,利用DPMO表示的总话费异议率水平为213,其中,疑似异议水平为142,真实异议为71。

2.2确定原因

在所有话费异议中,疑似异议的产生主要来自电信部门与用户之间沟通有误,宣传不到位,并非业务流程存在缺陷;而真实异议则是因为流程设计欠妥、服务工作不细致等原因造成,是电信部门进行业务改进的重点,其中,真实异议的重点是一次投诉调整收费所产生的异议,而二次(调整)及二次(正常)异议相对较少,故可将一次(调整)异议界定为关键问题Yk2,

根据第二节以及文献[3]所述确定影响因素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对一次(调整)异议账单进行归纳汇总,确定主要投诉内容和类型;然后针对具体类型的异议,确定主要的相关方,并进行流程遍历分析,以确定真实原因所在,根据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的统计数据,一次(调整)异议的投诉类型主要包括宽带月租费、月租费、违约金、和区间区内通话费等。

从图2可见,宽带月租费、市话月租费和违约金等三项所产生的异议总量占所有一次(调整)异议的60%左右,是最主要的投诉内容,在看似不可能产生投诉的月租费方面,为何有如此高的一次(调整)异议?下面重点以宽带月租和市话月租这两类月相费异议为例,具体剖析其影响因素,并对主导原因进行筛选,其他类型异议的分析思路与之类似。

从影响主体看,造成月租费异议的主要相关方包括:用户(包括合同用户和家庭用户)、电信服务的前台人员(包括“10000号”接听人员和其他受理前台),以及电信服务运营的后台(包括帐务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可统称为后台支持人员),从月租费异议的内容构成看,主要异议来自业务查询与咨询、收费项目的有无以及收费准确性等三方面。

根据表2,对月租费异议进行统计分析和现场调查后,可总结出产生异议并进行调整的三类主要原因,①由于当前服务处理流程设计不当,对于“资费调整”的计数不能区分“正常业务”与“异议处理”,统统归入了“真实异议”类别,如根据管理规定,在用户更换套餐、移机拆机时所涉及到的正常退费都归入了异议调整;同时,在异议处理系统操作界面上,市话月租费代码排在首位(01),在服务接听时许多难以归类的异议也都被点入“月租费”异议类别,这些流程设计上的不当往往造成大量正常资费变更被划入异议调整中,②由于电信部门在合同用户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用户合同到期信息未能及时反映给帐务中心,从而有可能发生相同时间相同地址出现成百上千条内容相同的异议,此类问题发生的频率较小,但往往会造成当月异议量的陡升,③在涉及费用减免、退还等账务处理时,由于服务人员录入差错、前后台衔接不够紧密等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异议调整。

基于过程和数据的分析,对于识别疑似异议的原因,同样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针对前台人员解释宣传过程所造成的疑似异议,管理部门此前认为是由于服务专线“10000”号新进员工经验不足造成,但通过对新老员工投诉记录数据进行列联表分析后发现,异议量多少与是否为新员工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关系,从而澄清了误解,剔除了此类貌似而非的原因,避免了无效决策。

2.3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效果监控

对各类异议产生原因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其效应分析(FMEA),从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到各类原因的风险顺序指数(RPN),然后根据RPN大小确定关键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例如,针对月租费异议,改进措施包括:细分用户话费异议的处理流程,区分正常资费调整和话费异议;完善区局话费异议处理流程,杜绝填写不规范的话费异议单据;加强对合同用户到期信息管理,做到帐务中心与受理前台信息联动;对营销活动到期之前,以及申办新业务开通之前,提前告知资费变动情况,变事后被动解释为事前主动告知,等等,

通过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上海电信在降低话费异议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话费异议率下降幅度同比达到20%。

3 结论

上海电信成功地降低话费异议率的实践,验证了精益六西格玛在实施精确化管理创新中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推进精确化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素材和经验,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案例,可总结出如下一些结论。

(1)管理决策精确化是实施精确化管理的前提,对问题和标准的准确界定是管理决策精确化的直接体现,将对资源投入的方向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关于话费异议率的衡量标准,从原有的异议量占账单总量的比修正为百万机会缺陷率之后,可以更细致地反映具体业务内容的服务水平,符合电信业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第2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摘 要】精细化班级管理,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细化规范流程为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包括:班级事务性工作规范精细化,学生骨干分工明确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班级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开发学习潜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实现成长成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精细化;自主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最早源自日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它有效的融合了气液文化及管理理念。它是对企业分工、服务质量的精细化,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由趋势。在常规管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班级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延伸,但他们之间也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个好的企业家只要合理利用好员工的价值争创高效的业绩,而一名好的辅导员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本质上是高效行动力促进班级凝聚力,以实现班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在未来成才成人。

一、班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大学生受到的影响和冲击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大学阶段对于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年,同时也是自己人生观、世界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集体作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干部作为班级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他们面前是一条光明又艰难的道路。一个班级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小集团,在这里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家庭的人不同习惯的人有矛盾也有纠纷。辅导员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如何协调这形形的人使之在这个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共同进步,要树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对于抓好班风是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辅导员工作现状

目前辅导员一般按照1:200比例带学生,近年来我校辅导员多数以兼职辅导员为主。对于年轻的辅导员来说,他们自己的人生阅历都不是非常丰富,就要对一群80、90 后富有创意、思维多元化的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这是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此外辅导员的专业背景都各不相同,如果是理工科出生的辅导员,其并没有什么学科支撑,但是往往辅导员的工作要涉及到思政教育、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等多种复杂学科。很多辅导员都是从大一开始伴随学生一路走来,在学生的不同阶段,他们面临着不同的思想疑惑。虽然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但是很所学校只能部门的很多和学生相关的工作,也是辅导员在承担。所以辅导员一般工作量大,而难以有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总结规律。

三、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日常事务性工作规范精细化。辅导员除了要带好自己的班级以外,还要做多项工作,其中很多新辅导员接手工作是在辅导员团队当中向老辅导员学习和咨询分管的党委副书记,工作方式比较稚嫩,虽然有新上岗辅导员培训,但往往很多事或者任务都是做过一遍之后才慢慢熟悉起来。但这种最初的熟悉也只是熟悉了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对工作的本质和规律还没来得及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对事务性工作如何做的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突破,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能否将事务性工作流程更加精细规范化。

(二)班级责任管理具体明确化。辅导员工作往往十分繁重,往往要承担多个年级或班级的学生工作,这时候各个班级的学生骨干就突显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班级骨干是桥梁,联系着学生、辅导员、学院及学校。那面建立起一套良好的班级骨干运行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干部是标杆,是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围的同学,尤其是学生干部的“三观”更会影响着同学们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育、帮扶,从价值取向、思想觉悟、工作方式等方面对学生干部给予正面积极地引导,促进他们更快更好成长,真正成为有担当能够带队伍的人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工作中很多繁琐工作本着“化繁为简,专注细节”的目标,将很多工作责任到人,明确分工。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精细管理是整个班级管理运行的核心工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学生干部骨干、班级班风等来指导、促进班级建设。

班级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班级工作细化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班级全体同学个人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要针对班级的薄弱环节,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比如说应化10专业英语不好,班级制定细化到周的学风建设计划,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任务,三年下来不断完善学风建设体系,从英语到化工反应工程,而在不断每一科目的学风大动员后,应化10的整个学风有了显著地提高,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班级建设中的功能、效果、作用。

第3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管理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辐射到社会管理的诸多领域,这一发展趋势对我国高校管理的影响同样是非常深刻的。首先,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我国高校以及教师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不再是政府的附属单位,而是与机关法人并列的事业单位法人,取得了独立的法人资格,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同时,高校教师彻底摆脱了国家干部的身份,成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高校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淡化,更多地体现了私法自治的色彩,尤其是高校与中小学的义务教育相比,学术权力、学术自由、科学研究等成为高校与科研机构显著而独有的追求。其次,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以国家为核心的人事关系,二者之间建立的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合同,尤其是随着聘任制的常规化,高校与教师之间更近似一种“劳动合同”关系。最后,随着教育消费观念的兴起,高校与学生及家长之间形成了以“教育”为核心内容来划分各自权利义务的消费合同,高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作为消费者支付学费,二者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对价。

文化动因:价值多元与知识多样性

从本质上讲,高校管理理念亦属文化范畴。随着管理体制的转型,多元价值对高校管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追求个性自由、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在解构与建构中“不拘一格”等。这些新型的文化表征和形式,首先,对传统的价值标准造成了较强的冲击,原有的价值标准体系趋于瓦解,人们不再追求一个普适的、所谓“主流”的评判标准。与之相反,一方面,审美观不再整齐划一,追求“时尚”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另一方面,人们更多地注重自我切身感受,强调人的价值而不再“惟权力是从”。其次,多元价值的交合,道德的约束力逐步削弱。在某些层面上,公序良俗等道德规范被“自由”等现代价值所掩饰或取代,人们行为的边界无法以善意、美德等这些道德词汇去界定,在管理层面上则表现为动机与效果的张力。最后,就高校管理而言,随着标准多元和道德弱化,以什么标准以及如何平衡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难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程度问题,即如何做到管理控制与放任自流的平衡。显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严格控制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但与“自由”价值相适应的“放任自流”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如学校伤害事故、学生逃课等,最终可能演化为管理层面的纠纷。二是意志力向位问题,即针对管理权的单方干预与合作性的双向沟通的适用场合、空间等。当前,管理权单方干预的空间渐渐缩小,而代之以“管理合作”理念,要求充分体现管理中的沟通理性,然而一味地夸大后者,则可能产生管理效率、管理秩序等辐射面更广的新问题。三是管理效力问题,即哪些事项属于高校自主管理的范畴,一经作出即具有终局效力,哪些需要赋予被管理者申诉或诉讼等救济权利。

群体特征: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1.高校教师群体特征

第一,高校教师队伍出现了行政与教学的分野,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专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包括负责对教师的考核管理和专职负责学生管理等,这样就形成了行政与教学两个不同的序列,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张力。高校教师管理依然按照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运作,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与行政级别存在着正相关。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行政权力在高校中居于支配地位,并具有明显的导向性,“论资排行”现象仍然未彻底根除,这是背离高校崇尚学术、追求学术自由、以治学成就为标准衡量教师水平的精神的。因而,在教师管理上“去行政化”是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第二,从高校教师具体管理层面来看,由于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他们的使命不完全是传授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创新知识之责。因此,高校师资管理应当以学术文化的培育为主要目标之一,注重营造轻松活跃的学术氛围,高度重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诉求,保障学术精英的参与权和提升他们的话语权,在高校中切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

第三,高校教师一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尤其近几年来,各高校对师资的学历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师资日益高学历化。“根据组织行为学中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管理方式必须随着被管理者的成熟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尽管高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但高校与教师之间并非完全的对立关系,二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面对心智水平普遍较高的高校教师队伍,单纯的权力施加型管理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2.高校学生群体特征

第一,从年龄上来看,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学生年满18周岁,在法律上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高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监护”关系,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应考虑的一个法律前提。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中“90后”群体逐步占主导地位,受生长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他们难以认同传统的管理模式。

第二,从地域上看,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了不同的成长环境,带有鲜明的地方性文化特征。尤其是成长过程的外在环境会对高校学生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判断。

第三,从心智上看,尽管高校学生实现了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跨越,但他们一直在接受正统的学校教育,很少与复杂的社会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均不够深刻,因此,他们面对诸多问题,依然无法摆脱“学生思维”,在高校生活中需要予以必要的引导。

第四,高校教育一方面强调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对现有理论和社会现实进行“解析”,由此所形成的以探讨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氛围,就高等教育而言,是非常有益的,也是高校保持学术精神及其生命力之所在。与此相适应,在这种新的学习氛围中,高校学生不仅经历着知识数量、内容、结构体系等层面的转型,而且也面临着社会认知水平、评判标准等多元维度所带来的“矛盾”,中学时代泾渭分明的对与错“二元对立”衡量标准已不复存在,高校学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传统与时尚、真理与谬误等这些貌似二元化范畴的甄别与抉择。在标准饱受质疑甚至日益淡化的时代,高校管理的必要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等均面临着新的挑战。

实践路径:高校法治化管理理念与社会背景的契合

1.高校法治化管理理念的价值追求

从“教书育人”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职责来看,高校并非纯粹的“职业训练营”,除了“传道授业”功能之外,它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具有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弘扬美德、传播文化等精神文明之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的条款里去认识科学管理”,这一论断固然反映了当前我国高校管理的现状,同时也是对法治化管理的一种误读。如前所述,法治化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均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历史经验也进一步表明,丧失道德基础的法律必然是“恶法”,是无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因此,高校法治化管理理念中必须且必然蕴含着“法律的道德性”基础,即法的价值追求。

第一,人权是高校管理的最高价值。尽管高校管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负面评价(如惩戒)来实现管理职能,但“惩戒”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使当事人“知错改过”,从而达到教育之效果;由此当然解释,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人权的行为自然是不被允许的,在高校校规制定和具体管理环节均应体现这一价值。

第二,公平是高校管理的必要价值。由于管理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被管理者(教师或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公平管理与公正对待,对教师而言,不仅直接关涉到师资队伍建设,而且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学生,则可能直接关系到受教育权、教育公平等深层次的问题。此外,相对而言,在受经济利益等诱惑较小的高校,管理公平也是弘扬正气、树立正义感的重要途径。

第三,自由是高校管理的实质价值。在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气氛浓郁的高校,管理所追求的“自由”,正如法律自由一样,“在这些规范中自由获得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存在”,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高校管理应注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应依靠行政手段抹杀个性。当然,这种自由也是有边界的,应以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权利为限。

第四,秩序是高校管理的最终价值。所谓“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同样,高校管理的终极目的也在于此。为了保障教学科研“进程”的井然有序,高校需要运用行政权力对干扰或破坏秩序的行为予以干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也是为保障“自由”的实现而划定必要的界限,以及越界行为的必然后果,这也正是管理行为的正当性基础。

2.高校法治化管理理念的理论维度

第一,管理关系的法律性。即在管理中,应将高校、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纳入具体的法律关系之下,具体分析各自的权利义务,如高校与教师之间的“聘用合同”关系,高校与学生之间兼具公法与私法性质的法律关系,以及涉及权利冲突时应考虑权利的位阶性等。

第二,管理对象的主体性。尽管高校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某种事实上的不对等关系,但被管理者不再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或客体,均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民事主体地位。沟通理论也表明,通过主体间的积极沟通并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合作”关系,将会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有效的管理效果。因而,高校管理亦需凸显被管理对象的主体性,建立相应的对话机制,通过减少对抗来实现管理目的。

第三,管理过程的正当性。广义上,包括管理的目的、依据、程序、具体行为以及救济途径等,应当秉承最大的善意,以保证整个管理系统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四,管理结果的风险性。从结果上来看,管理行为面临着一定风险,尽管这种风险具有或然性,或者最终可能会被裁决为正当的,但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具有较高的法律觉悟和较强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思维来分析管理行为。一方面,确保管理权力的正当行使,避免因管理引发纠纷进而演化为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从当前涉及高校管理的诉讼案件来看,“程序违法”成为原告的主要诉讼理由,因而需要通过规范的程序来防范管理风险。

3.高校法治化管理理念的理性实践

第一,高校管理必须“有规可依”。从法律角度来看,高校校规具有两层基本功能:一方面,由于任何权力都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倾向,需要高校校规界定管理权力行使的范围,在该范围之外则属于“法无规定即自由”,因而,高校校规具有实现前文论及的价值的功能;另一方面,高校校规为管理权力的行使提供了正当性依据,是对管理权的有力保障,而这一点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视。

第二,高校校规应具有合法性。这主要涉及到法的效力位阶问题,即高校校规的制定,必须遵循法律优位和法律保留原则,其内容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及其精神相冲突。

第三,高校校规应具有合理性。由于高校管理具有较强的自治性,在由“传统的集权式命令型管理逐渐向现代分权式的协调型管理过渡”过程中,权利与权力的分配主要依靠高校内部管理规范来规制,按照法治化管理理念的要求,高校校规的制定应坚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正当裁量及比例原则。尤其涉及被管理者权利的事项,应充分考虑“比例原则”,体现管理规范的妥当性、必要性和法益对称性的基本要求。

4.高校法治化管理之正当程序

第一,应确立公开原则,保障教师和学生必要的参与权。一方面,高校可以集思广益,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建章立制和从事管理,凝聚大众的智慧,做到“兼听则明”;另一方面,高校接受公众的监督,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在作出有关管理决策尤其是作出不利于教师或学生的决定时,应当给予他们发表意见或辩解的机会,必要时采取召开听证会、论证会或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三,高校应当建立告知、说明理由、回避、送达等配套制度,保障教师或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

参考文献:

[1]李凤,闫冬景.高校管理理念创新性研究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17):160.

[2]谢霞飞,郭小聪.高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与变革[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7.

[3]程跟锁,李朝阳.试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的高校管理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6,(6):36.

[4][英]洛克著.叶启芳,翟菊农译.政府论(下)[M].商务印书馆,1964:36.

[5][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19.

第4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优化成本 管理 分析 发展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监督监理湛江分公司是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公司下属的地区分公司,肩负着将上级公司在渤海的发展模式拷贝和创新到湛江海域的重要使命。分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包括钻完井设计、钻完井监督服务、油气田工具设备租赁维修服务、油田增产井下作业等服务。

监督监理湛江分公司成本中心架构介绍(如:图1)

说明:分公司为监督监理技术公司(公司本部)下的一个利润中心,分公司的利润中心下有五个成本中心。如上面图1

二、原来成本管理方式对生产经营成本分析的影响

(一)原来成本管理方式

分公司的成本费用构成情况介绍: 反映在分公司账面的成本费用只是列支分公司的人员及日常发生的支出生产经营及管理成本。

列举二个成本中心的例子说明如下:

油田技术中心、设计研发中心:二个成本中心的人员都是公司本部驻分公司的人员,分属不同业务单位板块。这二个成本中心的人员的成本是列支在公司本部的。发生的成本项目主要是:人工成本、培训费、差旅费等。这些成本列支在公司本部,但收入是在湛江分公司列支,导致的现象就是账面收入成本不配比。

工具中心成本:分公司的工具车间成本基本都是在公司本部列支,工具的采办在公司本部,提供给分公司使用;分公司只是采办日常或是紧急的工具配件类,而公司本部入账时,只是入账在本部的油田工具公司成本,还有就是驻分公司工具中心的人员的人工成本、培训费、差旅费等也有部份在公司本部列支。但收入也是在湛江分公司,导致的现象也是收入成本不配比。

日常公司本部发生的含有分公司人员或是分公司应分摊的成本也是列支在本部的相关的成本中心。

(二)原来生产经营成本分析的现状

由于分公司只负责支付小额、零星的生产经营成本及管理成本。大额成本费用在公司本部支付,做成本分析时,基本上是通过推算不在分公司列支成本的部份,再按测算的成本来推算分公司的相关财务报表做分析。基本上成本分析或财务分析都是粗扩式的,不能真实反映分公司的经营成果及分公司领导的经营业绩。

在分公司的层面就是,收入\成本不匹配。虽然财务人员做生产经营分析时,也有把公司本部列支公司的成本做出估计,因在当时如果要准确算出驻公司人员的成本、材料的成本,要花费不少的人力,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

(三)原来成本管理方式及经营分析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不能真实反映经营成果,不能真实体现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2)做成本分析或是财务分析时,主要就是粗扩型的,不利于管控成本,不能对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及决策。

(3)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只要就是分公司编制年度预算时,未能确定哪部份的成本是由分公司列支,哪些成本在公司本部列支。

(4)不利于预算的跟踪反馈

预算缺少过程执行的反馈,预算超标不能及时预警,预算偏离不能及时纠正,主要就是分公司关注的是分公司账面的成本及测算的成本,还有部份的成本在公司本部列支的,分公司预算编制人员对在公司本部发生的成本,很难面面具到;预算管理很难跟踪到位。

(5)填报或上报财务信息资料精确度不高

例如:有时地区公司让我们分公司上报单位的一些统计数据:例如:收入\成本\利润方面的数据,财务人员还得测算在公司本部列支的成本,如果单凭反映在分公司账面的成本来填报,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分公司相当于有60%的成本在公司本部列支,40%的成本列支在分公司的利润中心下;在有其他资料需填报时,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成本资料。

三、优化成本管理方式对经营成本分析的必要性

针对原来的成本管理方式及分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到仅依据原来的财务数据及对成本中心的成本估算对经营分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于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决策需要。

为了准确反映分公司的经营成果,提高对分公司经营分析的准确性,加强成本管控,对成本管理不留死角,在2011年,公司本部计划财务部召集公司本部各单位费用核算人员、分公司财务人员开了一个关于优化成本管理方式的专题会议。明确所有驻外分公司人员的成本及材料成本、应分难的成本在ERP系统做账务处理时,分别列支在驻外分公司利润中心下的成本中心, 属于分公司分担的费用也分摊到分公司,如是属于管控方面的费用,要发传真给分公司进行费用确认。

职责要求如下:

(1)公司本部与分公司财务人员及本部相关中心费用核算员联动是实施优化成本管理的关键因素,明确职责要求。

保持良好沟通 成本跟踪反馈 按期举行成本分析(协调)总结会。

(2)针对原在成本分析及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分公司实际经营成果问题, 明确公司本部与分公司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费用核算员的各自职责与衔接界面。

(3)充分协调各成本中心、部门的关系,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4)要求分公司做好成本分析工作。每季度进行成本分析会,收集分公司成本管控方面的案例,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对比,有针对性的提出举措,实现成本控制预算目标。

(5)分公司做财务成本分析时,要积极采用引导全员(掌握经营信息的人员)分析,每月举行一次动态的跨部门联席会议,共同分析成本目标差异,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促使相关部门人员增强成本管控及分析意识,理解支持财务作业。

(6)建立完善对分公司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细化及提高对分公司考核的经营业绩、成本管控的要求。

(7)加强财务人员发挥对生产经营的反映、监督、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等多种职能。

四、优化成本管理方式实施的管理效果

第5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为什么要说精确化也是细节化呢?对于我们基层的员工来说,做的多、看的多的也正是一些具体的工作,深刻地感受到“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必作于精”的道理。因为你在工作中,不注意精确,不注意细节,那么这样的工作是做不好的,是没有成绩的。比如一个营业员,你如果不能精确地使用自己的工作时间,那么你就可能做不完今天的事情,就会影响其他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注意细节,那么就极有可能在工作中发生差错。精确化和细节化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分不开的。这是在我们平时的细小工作中的事,往大的方面说,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正是不注意细节化、不注意精确化的大企业病拖垮了许多大企业,诸如浪费巨大而熟视无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员工创新动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会在细节上找到其理由。

以前我们的企业是一种粗放型发展,一项工作的完成,也只是把目光盯在完成上,而没有去想过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的诸如成本、程序、计划等细节,也没有精确化的概念,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工作看上去上完成了,而事实上这项工作的完成是否达到目标、是否值得,也从未注意。而对于完成工作的员工来说,也同样只是去完成了工作,没有去想怎么样才能完成的好,怎么样才能完成的的有成绩。这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精确化管理的原因吧。如果一个部门负责人以为自己是考虑大事情的,只要把决策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负责人做好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决策,推行举步维艰。部门负责人要抓大事,但抓大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最好的部门负责人是明察秋毫就必须掌握细节,能在过程中精确化,能在细节的较量中比他人更细致、周密,你能细而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如此细,这就是一种威慑力,使得部下不敢马马虎虎,无法搪塞,于是所有人都很精确化、细节化,组织运行质量自然就高了。

同样,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大而化之可能也会成功,但其失败的概率要高得多。可能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但一次粗心和忽视可能会酿成一生遗憾而难以补救的失败。

笔者所在的单位,有一次领导到一个营业厅去检查工作,在收费营业员处细心地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营业员不说什么话,那么用户就是欠多少费用就缴纳多少,也会要求你找零,而如果营业员说:“多余的钱可以预存到下个月用吗”,这时,大多数用户都会接受营业的建议,而不会要求找零。领导回来后很快就此事召开了一个会议,特别用这个事例来说明,要求广大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细节,要能去抓住用户有心理,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我想,这同样也是我们精确化管理中所要求体现的细节化吧?

正如那个营业员的例子,只是多说一句话,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一样,这就是注重细节与不注重细节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在我们进行工程预算时,一这要精确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而精确到每个环节,也就是要细化到每个细节,越是精确化,也就越是要细节化,二者是相互存在的统一。一个善于细节管理的企业,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一定是深入人心的。全体员工积极投入到合理化建议运动去,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服务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

第6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正将世界林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它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系统的发展,引发林业科技革命,是21世纪林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所谓精确林业,是指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的一整套现代化林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事实上,这种林业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应用的体现,核心是实时测定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并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制定出针对性的林业生产措施,在取得最优效果的同时,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精确林业主要支撑技术

精确林业以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3精确林业的源头

由于精确林业依赖于3S系统,而3S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因此精确林业在发达国家崭露头角,发展较快。精确林业的概念和实践,起源于发达国家林业生产高效化程度的提高、林业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发展优质高效林业的要求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这些要求反映了人类的共识,既要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又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精确林业的构想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提出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当时微电子技术发展推动了智能化监控技术,同时又结合了作物生长模拟、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由于GPS技术在1990年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此后美国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林业生产领域,开创了精确林业技术体系的雏形。到了1992年4月,美国召开了第一次精确林业学术研讨会,精确林业这一概念才逐渐被人们广为接受。

精确林业最基本的技术组成部分是全球定位卫星。后者主要是针对林地面积、林木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差异而指导人们分别采用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等。

4精确林业现状

在我国,精确林业的理论框架逐步完善,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部门逐渐形成。

3S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清查、林地面积实时测量、林界划分、护林防火、飞播造林、荒漠化监测等方面。目前,山西省二类调查和数字生态都使用3S技术,林业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林业资源管理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为用户创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总之,有如下3个优点:一是节省经费。制作一张林相图或林业规划图,从勾绘草图、小班求积、清样、标注、描色、数据分析、统计等都可以实现计算机化,与人力相比在总体上可节省50倍的经费。二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内业制图速度,缩短了林业资源数据更新周期;提高各类林业专题调查,如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划、森林资源分类区划、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工作效率;提高制作经营决策方案的效率。如此高效地提供林业数据,从而达到了林业决策的适时性。三是使林业经营管理更趋科学化。将空间数据作为不可缺少的因素与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改变了单一属性数据分析缺陷,使制作的决策方案更加合理;对森林资源的空间属性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一旦资源发生变更,即刻对资源数据进行更新,从而准确掌握资源状况,做出有效的决策;制作与生长模型、决策模型等有关的专题地图提供形象化决策分析方案,为经营方案准确、有效地实施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精确林业建设已经启动,这标志着精确林业的研究进入了系统集成与平台建立阶段。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精确林业示范地的建立,我国精确林业将由实验转向生产,由技术形成产业,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5精确林业之路

精确林业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林业技术体系,是知识经济在林业中的最好体现,也是林业创新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次世界性林业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精确林业是有效利用生态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大物博早已成为一种过时观念,因为多年来的粗放性和掠夺性开发早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再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就更少。比如,人均林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严重,致使自然灾害愈加频繁。

在此情况下,实施精确林业必然可以优化资源,保护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这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但是,在实施精确林业上还有很多困难,如实施精确林业技术必须使计算机控制的林业技术与土地状况的空间差异精确匹配。我国疆域辽阔,林业生产条件复杂,林业领域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等技术应用较少,基础设施还不先进。所以,一方面,购买精确林业软件并不实用;另一方面要自行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土质、适应不同气候的精确林业软件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比如,要创建识别树种、林龄、断面积、蓄积量等的3S软件需要测取大量数据,需要若干年的各个地区、地块的投入、气候变化等历史数据,但各地区在这方面都还没有基础。此外,如果能建立适合不同地区土地情况的精确林业软件,林业工作者的操作和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5结束语

精确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超前性的林业新技术,是信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情、省情,研究发展适用的精确林业技术体系、运用体系是必要的。精确林业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环境保护。GIS作为精确林业的核心技术,也应适应精确林业需要,作技术上的改进与深入。

【论文关键词】精确林业可持续发展

第7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精确林业以3S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它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1.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_种可供全球享用的空间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用途多、可靠性好、覆盖范围广、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林间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实时、快速地提供包括各类传感器(如CCD摄像头)和运载平台(如作业车辆、飞机等)目标的空间位置,辅助作业机械完成处方实施.

1.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1.3遥感

遥感(RS)是一种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层)自然界目标的波谱特征信息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界的目的。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实时地获取树木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差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

1.4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存储和查找数据最优化,实现了﹁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具有很好的完整性,避免了数据过于琐碎带来的不便。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建立包含林木长势、自然条件和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数据库,同时,它使GIS软件能充分利用商用数据库已经成熟的众多特性,如快速索引、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安全和恢复机制及分布式处理机制,明显提高GIS软件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

1.5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了专家系统(ES)和模型系统(SS),它根据专家在长期生产中积累的知识,建立作物栽培模型、统计趋势分析与预测模

1.6可变量控制技术

可变量控制技术(VRT)就是根据不同位置及要求自动改变施用比率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林木所需用的水、肥料、农药等变量的类别和数量进行判断,根据需要调控如植保机械向林间喷洒这些变量的速率,使系统能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目标进行操作规划,以达到精确定量地灌溉、施肥、喷药的目的,体现了“对症下药”、“按需给予、”“变量投入”的原则,它的实施可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林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施药等措施。GIS绘制电子地图,生成林木长势情况分布图,分析此图,获得林区内树木长势的差异程度一根据该图,对影响树木成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地形、土质、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气候状况、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树木生长发育模型、相关作业的专家知识库等建立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确定产生长势差异的原因,生成林木管理处方图一根据处方图,生成响应林业机械的智能控制软件,按照按需投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可变量控制技术实施施肥、喷药等操作一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2、精确林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精确林业的出现,使定量获取影响树木长势情况的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可变量投入,达到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环保好等目标成为可能。图1是精确林业基本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GPS和实时传感器的作业机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自动采集林间定位及对应林班的树木长势情况数据一通过型、空间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通过用户选择最优模型,输入模型的参数,获得仿真运算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的依据。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树木长势、病害、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针对林木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的时空差异性,生成处方图,提供各林班施肥喷药方案,对精确林业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精确林业的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动态

一些发达国家在精确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如在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森林生态环境模拟、林木育种以及生长监测和森林收获等领域已有成熟的应用。

美国林务局为每个林管局和林业研究所配备了资源级GPS接收机,主要用于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飞机导航、林相图的自动更新和林区作业的定位服务。

美国林务局和伊利诺大学联合开发的SmartForest软件,实现了森林景观的可视化,以DTM三维显示技术为基础,使用GIS作为决策支持媒介来考察景观尺度的资源状况,在林业信息的支持下,可以从不同视角模拟观察森林景观及其变化。

美国太空成像公司对原有的利用卫星RS数据监测火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合并,形成了一套基于Internet影像查询系统的、实用的火灾探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自适应和区域性敏感的特点,所以适合于区域和全球火灾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火灾位置等信息。

Reid等人(2001)研究开发了FIAMODEI。来存储和分析林业数据,主要具有森林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森林生态景观分析、观光风景区内的森林布局等功能,同时,它还可提供林道、河流、边界等数据的查询。

Dimitru和Olson运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卫星数据来确定森林覆盖率。技术路线是,通过像素尺寸的变化来判别树种是否有所增加,对比LandsatTM和SPOY—XS遥感卫星摄像2、3、4波段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林区内较为准确的信息。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研究开发了一套航空录像的自动配准和校正系统,它是实时获取资源信息的RS工具,克服了影像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时间太长、费用太高、与精确GIS匹配能力有限的缺点,在不增加过多硬件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人为干预的操作,主要用于监测森林病虫害。

3.2国内研究动态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木材运输决策支持计划系统,它综合运用线形规划和GIS技术,可以协助计划者确定最小费用集运材路径、确定最佳楞场空间位置和木材流分配,目标是在需材单位定货和森林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木材集运综合成本最低。

东北林业大学完成了基于WEB和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报预防、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使系统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运行和信息传输,自动优化系统参数和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形成扑火指挥决策支持专家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开展了利用以机器视觉、图像处理、GPS、GIS、DBMS、DSS、VR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从事精确林业的构成、实现、应用等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室内农药自动精确施用系统。该系统以实验室环境中所建的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农药施用的真实情况,用总结出的一套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决策控制喷头实现农药的精确施用,分析和探索了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实验室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对施药过程中的运动模拟、树木图像采集、图像分割、施药决策、数据交换、喷雾执行等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涵盖了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主要技术要点。实验室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并有很好的户外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路旁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林木栽植株距较大时,和常规施药方法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用药量。

此外,该学院还开展了农药精确喷雾机时空数据分析与融合研究,目标是建立集CCD摄像头、GPS、GIS为一体的移动式农药精确喷雾系统,图2为该系统的技术路线图,它的设计思路是:将CCD实时立体摄像系统、GPS、GIS在线地安装在高射程喷雾机上,随着喷雾机的行驶,所有系统均在同一时间脉冲控制下进行实时工作,把GPS精确定位数据和CCD获取的林木数字图像通过处理随时送人GIS中,而G1S中已经存储有电子地图信息和林班图,在GIS平台上有效集成时空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根据历史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植物保护专家在长期生产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当时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根据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害发生类型、程度,利用此系统来对应控制特定区域做出可变量控制决策而实现农药精确对靶喷雾,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

4、精确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精确农业试点工作,部分技术、产品已趋成型,如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北京市小汤山精确农业示范工程已进行了谷物测量、水分在线测量、田间信息采集、RS监测作物长势、水分、病虫草害、防治环境监测、GPS采样定位、导航、农业ES分析、农业机械的实时在线控制等试验。林业与农业相比有诸多不同,如森林资源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周期长、干扰多、变化快、条件复杂,决定了精确林业实现的难度要比精确农业大。

在我国,精确林业的理论框架逐步完善,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部门逐渐形成。3S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现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清查、林地面积实时测量、林界划分、护林防火、飞播造林、荒漠化监测等方面。目前,北京市精确林业示范地建设已经启动,2001年,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批准了精确林业课题立项,这标志着精确林业的研究进入了系统集成与平台建立阶段。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精确林业示范地的建立,我国精确林业将由实验转向生产,由技术形成产业,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8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物流仓储业;提升效率

目前,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用到日常生产中,让我们都来享受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同时也带来显著的效率和改善,是个值得大家关注的课题。

以钢铁物流仓储业为例,如何在现代车间管理中实施新型物流科技,来实现工作流程的简化和工作效率的攀升,并且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下面就SS钢铁企业YY成品车间为例,展示了数字化系统在成品仓储管理的实施过程,如何把现代科技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如何简化工作流程。

一、仓库原有系统存在的问题

(1)处理手段很粗糙;(2)数据准确性较低;(3)查找能力较差;(4)目视性差。

二、数字化信息系统实施主要内容

数字化信息系统包含软件和硬件系统,硬件由控制服务主机和作业现场系统组成。成品车间信息系统网络由电脑和工作站点构成,需要向操作终端输出显示数据。作业现场系统负责即时检查各个钢材的现状并通过网络向控制服务主机传输相关信息,每个区域有一个区域控制器,向下控制每个位置光电传感收集数据终端,向上和控制服务器信号。每两个区域在墙壁上安装一个交互式的LED显示大屏幕,LED显示大屏幕上显示相近的两个定位区域的库位概略图。软件包括数据收集器、车间数字化管理软件及全方位四级机等软件。

数字化信息系统通过光电收集终端截获现场光电传感设备的检测数据信号,光电传感收集终端将数据信号上行到行列数据收集终端及区域控制管理器数据信号,最终到达控制服务主机进行即时整合,与原生产出货系统内数据进行比对后及时反馈提示信息,实现车间信息化管理软件和原生产出货系统无缝进行数据交换处理。

数字化信息系统功能内容主要包括:

1.即时监控功能

展示全库位区域的钢材情况。车间分布和钢材现状用点阵图的方式来展示,并配备缩小图和仪表盘等数据信息。点阵图的数据车间现场的硬件装置保持4分钟的刷新频次。

2.接收货物功能

从原生产出货系统中接收到进入车间,并直接完成库位分配。完成接收货物准备后,对应的库位上的标志灯闪亮,引导现场操作人员操作。接收货物完成后,信息数据从手持操作器反馈到接收货物模块。进行信息评定,审核接收货物单。

3.货物出厂功能

接受原生产出货系统中的备货功能的单据,在对应的现场进行货物出厂准备报告,有利于现场操作人员,并在货物出厂时接受手持操作器的钢材校对信息。

4.月末盘点操作

根据原生产出货系统中的钢材和库位对比数据归并到车间月末盘点功能块中,而且依据现场硬件的查询来获得现场硬件上的库位存放情况,进行比对后得到月末盘点信息数据报表。

5.工作流程展现

该系统通过直观的形式将完整的车间物流运作流程包括成品车间钢材物流及区域钢材物流功能用来展现,操作人员和参观人员可以直观了解掌握车间当前车间物流运作现状。

6.信息查找

(1)保证丰富的数据库数据查找;(2)输进区域位置查找区域钢材信息;(3)输进钢材标识信息查找放置库位;(4)月末盘点,提供当天准确的数据信息报表;(5)根据合并条件(例如钢质、规格、净重等)查找有用信息。

7.库位管理

实现车间包括倒垛管理、钢材异动管理。该系统可以实现车间管理中所有数据信息的一致性,还有对车间钢材库位的操作流程的全面、即时、精确的实时监控,实现车间管理、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实效性。

8.通知栏

通过车间内置LED显示大屏幕直观展现实时数据信息,提供了成品车间动态及通知栏,实时展现车间动态,完成了人、机即时能够沟通顺畅。

三、数字化信息系统实施后取得的效率和效益水平

数字化信息化系统于2011年7月份在SS钢铁企业YY成品车间投入使用。虽然刚开始使用的时候,遇到过种种困难,但是都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一克服了,最后终于调试成功。

经历一个工作周期的实践体验,总体实际情况比较理想,该信息系统在钢铁物流成品车间管理及操作方面的优越性有几个方面:(1)完成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面展现和共同分享。该系统可以即时精确地掌握车间内所有钢材的实时数据和动态,该系统还可以把信息输入丰富的系统数据库资源,进行数据信息比对,还把信息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通过内部网络在该企业内进行共同分享,调度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可以即时精确地了解该车间内所有钢材的实时数据和动态。(2)满足钢铁生产和物流的需求。该数字化信息系统完成后的功能,实现了把现代科学管理策略和先进数字化技术设备应用到钢铁物流上来,满足了钢铁生产和物流的需要,完成操作流程的高品质、高效率、高产出,实现了现代化钢铁企业的需求。(3)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自动盘点,可以避免由于人工操作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月末盘点,操作人员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全面精确的分析动态数据信息进行查找钢材,清理钢材等内容,既提高了查找清理的精确度,又减少了以前人工操作查找的弱点,降低了体力消耗。(4)保证物流数据的精确、全面、即时。现场的光电终端收集装置减少了以前人工收集数据信息带来的偏差和错误,即时保证现场钢材信息动态变化的精确性和真实性,并且采取了光电警报装置提示操作人员及时改正错误,极大降低了往常因为操作人员的人工抄录错误等导致的数据不精确和不真实。(5)功能完整无缺。该数字化信息系统内容由现场监控、接收货物、货物出厂、月末盘点、数据信息查找、当日报表提取及大屏幕展现等部分组成,涉及了物流仓储一系列的完整流程。完善的数据处理能力、翔实的数据和各类报表,为操作人员提供完善的功能服务。

相对于传统的钢材仓储的设备来说,数字化信息系统主要从引用最新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策略上展现了闪光点。

参考文献:

第9篇:精确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管理;精准定位;精细管理;模式

1 油田社区的现状与特点

油田社区从2003年以来陆续通过中石化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社区管理得到规范,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中心具有二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在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绿化、供暖等设施得到全面改造,供暖能力大幅提高,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大力推进,为社区跟随主业单位“上前线”拓展服务市场提供了机遇。但社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人工成本高、职工是从油田主业剥离出来的,住宅小区大都是老旧小区,成为收费改革的一大难点。 物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与城市成熟物业企业还存在不小差距。

2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 只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需要的产品”,“所有经营活动都要具有经济效益”。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要依据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着眼于全过程精细控制,结合油田社区服务实际,抓好“定位、服务、管理”关键点。

2.1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内涵

质量控制模式包括指精准定位 、精确服务、精细管理。 精准定位针对决策过程,关键是根据自身优势,选定风险小、效益稳定的项目,并选定简约、高效的管理机制;精确服务针对服务过程,重点是强化服务时间、内容、过程的精确性;精细管理针对管理过程,是以精简为基础,细节为抓手,优化员工、费用、质量控制,保障经营效益最大化。

2.2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涉及决策、管理、服务三大过程,是组织体系与关键点的有机结合。 组织体系的核心主要职责是整合资源、统筹管理、协调工作,是保证服务质量并获取最佳效益的支柱。

3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运行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运行严格按照精准定位、精确服务与精细管理 3 条主线展开。

3.1 精准定位

本着发挥优势、降低风险、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思路,以油田矿区为基地,以油田企业为依托,拓展外部市场。(1)找准发展方向。拓展油田便民服务项目。以文明和谐小区创建为依托,以设施维修和商饮服务为着力点,推进家政服务。拓展城市社区服务项目。(2)优选服务项目。拓展小区设施维修与特色商饮服务项目。以小区设施维修改造和住宅内水、电、暖维修,带动油田社区家政服务,强化区域特色商饮服务。(3)优化项目管理。实行简约化管理。 油田社区物业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 为了保证小区设施维修和室内水、电、暖维修质量,建立基建维修站,承诺服务部等专业化队伍,便民餐饮服务实行双轨制管理。

3.2 精确服务

社区主要承担着辖区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垃圾清运、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安保管理、冬季锅炉供暖、社区居委会等服务工作,提供的是特殊产品,不能预制和储藏,必须根据业主的服务需求,严格按订单及时准确地提供服务,需快速响应与标准化作业为支撑。(1)服务订单化。辖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卫一日两扫,全天保洁,提供供暖服务等。业主室内水电暖维修,一旦接到顾客求助,需在指定时间内上门提供服务。(2)响应快捷化。日常服务责任到岗。 小区物业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依托环卫保洁责任区,将绿化养护、公共设施

维护等一并纳入责任区管理,形成完整的网格体系。临时服务集中管理。 分片成立专业化的水、电、暖维修服务队伍,设立热线电话,24h 接待辖区居民求助,接到服务求助,最快时间内提供上门服务。常用物资快速供给。(3)服务标准化。强化“三定”工作。 合理定岗,明确定则,科学定额。 细化岗位分工,工作实现无缝对接,不出现职责真空。 深入现场实地观察、测量和试验,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完善服务规范。 注重服务要求的细化、量化、简,推行标准化服务。

3.3 精细管理

以 PDCA 循环闭合管理为主线,以流程化、表单化清晰管理为核心,推进内部管理精细化。主要着力点是用工、费用、质量控制。(1)用工精心挑选。完善用工激励机制。修订完善涉及劳动用工及薪酬待遇的规定,完善技术骨干培育机制。 鼓励单位向外部市场输送人才, 对积极培训输送人员到外部市场的基层单位补充部分劳务费用。完善项目岗位用人机制。 技术骨干以派遣为主,安保管理以外包为主,环卫保洁等岗位员工以主业单位职工家属为主。

(2)费用精打细算。油田社区服务管理规模化。 将基层单位进行整合,优选人员配置,优选服务方案,力求成本最小化。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常态化。 以比学赶帮超、“改善经营管理”建议、QC 小组活动为抓手,推进生产经营高效化。(3)质量精益求精。抬高服务标准。制定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保障“环境花园化、秩序优良化、服务一流化、行为文明化”。加强质量监测。如冬季锅炉供暖,选择有代表性的住宅,进行室内温度跟踪监控,根据反馈数据,调整供暖锅炉给煤量,通过调整管网阀门等手段,缩小区域之间的供暖差异。严格现场质检。在作业时段进行巡检,每天抽检,覆盖所有生产班组。

4 结束语

社区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着眼于精准定位、精确服务、精细管理,把社区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落实到关键控制点,在服务实践中得到有效检验。该模式是在社区服务依托于油田企业特定环境,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的社区服务体系,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