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课件 综合利用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全新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让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明显地与之前的应试教育有所不同,就连教学课件的利用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之前的教学模式中,是单纯的以学习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因此绝大多数的教学课件中相关的内容都是老师所列举出来的学习重点,只不过是换了一种音视频方式播放给学生收听收看而已。但是现在借助互联网环境和素质教育的大趋势,让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不仅生动活泼,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因为互联网上实时更新的海量信息让学生能够更为精准的把握住相关知识要点的及时更新。真正的让教学课件成为辅助老师教学的利器。
2、大学英语教学课件使用误区
尽管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辅作用,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再结合教学实践的总结,发现其中部分老师对教学课件的综合利用掌握的并不透彻。
一是,过度局限于音视频课件中。这种情况大多出现于一些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老教师中,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这些老师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中借助音视频信息为学生传播知识要点的模式;一方面是部分老师对操作多媒体设备并不擅长,更无从谈起借助互联网环境来更新教学课件内容了。
二是,过于频繁的更新课件内容。与前文形成截然相反的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一些青年教师中。必须客观地承认,这些老师的教学热情是值得称道的,而且因为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因此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其教学课件内容更新的速度特别频繁,而且其课件出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仅有自创的动漫短片,还有一些通过简单的剪辑合成出来的影像信息。这样做的确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海量的知识信息内容,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虽然其理解能力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是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类的学科来说,过于频繁的更新课件内容所带来的大量新知识,对于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那些英语能力偏弱的学生来说,这样过于频繁的更新课件内容还极易让这些学生产生抵触甚至是厌学的情绪,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是,忽视教学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大学学生来说,相当多的知识要点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验证,因此就有不少老师借助教学课件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从而导致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时间明显缩短。这样做的优势固然明显,但是其劣势也是极为突出的,当学生与老师减少了互动与交流,单纯的依靠教学课件来刺激学生学习的话,笔者认为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局面,并不值得提倡。教学课件的存在与出现,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完全将重点与重心都放在教学课件上。
3、大学英语教学课件综合利用方法
历数大学英语教学课件在使用中存在问题,其实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些瑕疵,是跟老师对教学课件的正确定位并清晰造成的。有些历史问题固然不能一蹴而就的解决,但是有的放矢的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还是能缓解目前局面的。
首先,鼓励中青年老师与资深老师一起来制作教学课件。互联网环境不仅能够融合外网,在不少的高校中都有自己的局域网,能够给老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资深老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中青年老师具有娴熟的多媒体设备使用经验,将二者融合起来,那么其教学课件的质量不仅提升上去了,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的弥补部分老师教学课件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到部分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使用教学课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要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内容的确能够满足老师的需求,但是这仅仅是从信息和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考虑的,学生真正的想接触哪些知识信息,或者说学生需要掌握与了解哪些知识信息,这些老师并没有完全掌握。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一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英语理解与学习能力有一个客观地评判;一方面能够让老师比较精准的把握住学生目前亟待所需要了解信息重点;最主要的一方面是这些教学课件内容的制作过程中有了学生的参与,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这些教学课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把握住了知识要点,而且还能最大化的加深印象。
最后,优化教学课件的传播平台,约束教学课件的交流渠道。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专业信息内容,的确需要借助互联网上更新的海量内容来加以补充,但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巩固老师的教学地位仍然是主要的。因此,作为校方来说,一方面要为老师积极营造一个教学课件的传播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对这些教学课件的交流加以约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课件的质量,而且还能够真正的让学生透过使用教学课件来进行学习掌握住知识与信息的要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起双向的互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单方面的接触互联网信息,并且为其提供一定的学习帮助,逐步的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学习的能力与信心。
4、结语
大学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教学课件,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与信息,希望培养出更多学以致用的国家栋梁,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瑕疵乃是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难免的,循序渐进的将问题解决,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在未来的职场上用好英语。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卜彩丽,马颖莹.软件导刊.2013(07)
[关键词]心理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76―04
一 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技术、语音和图像压缩处理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网络数字传输技术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等综合发展的产物,包括音响信号处理、静态图像和电视图像处理、话音信息处理以及远程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并利用这些感觉器官与计算机交互作用、交流信息,使人与计算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友好。换言之,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人的各种感知觉器官,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以及参与意识,并与计算机进行充分的互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在丰富英语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最突出的问题则表现在多媒体课件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太多、分不清主次。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不习惯,觉得用多媒体学习英语是在看热闹。作为一名从事多媒体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并非不好,只是没有被正确地使用,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发挥。本文以心理学理论作为切入点,探究英语多媒体教学及其课件制作。
多媒体技术并非多种媒体自动播放的技术,而应该体现人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性,即人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对多媒体的播放进行操纵。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多维性、集成性和交互性。互动性是多媒体的实质,它使得多媒体由线性播放变为可以根据操作者需要进行调解的非线性播放。具备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的多媒体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因而有人使用edutain(education+entertain)这个新词来描述其寓教于乐的特性。
二 多媒体英语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如图一所示。根据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自学+辅导”和“课堂教学”,前者主要通过计算机实现,而后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心理学遗忘的角度看,使用多媒体进行外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听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由于多媒体可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因此它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其次,由于多媒体具有互动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将多媒体应用于英语学习符合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学习理论,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自学+辅导”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符合“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三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把信息量大、条理性强的课堂讲授作为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的讲授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收者。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就是把英语看作与物理化学一样,当作一门专业知识来传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语学习完全是一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说和阅读实践;学生唯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与转换都必需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抹煞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因为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课堂上,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多媒体教案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成为课堂实践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换句话说,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尽快适应这种角色转变。
随着《课程要求》的实施和“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外语教师的教学环境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课堂讲授方法,同时还要能够娴熟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包括自行设计结构清楚、内容丰富、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如网页文件、演示文稿、动画课件等),上传和下载或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学习材料,制作和编辑简单的媒体文件(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通过网络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与反馈,参与并监控学生的网络论坛讨论等。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合理地协调课堂面授内容和网络辅导内容。
此外,作为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感知过程。因为当(多媒体课件)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时,学生的心理认识过程便由此开始了。它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记忆量,进而提高课堂吸收率。故而,当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也必须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考虑在内。
四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外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应该遵循“AIM”原则。
AIM是英文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Memory(记忆)的首位字母组成的。它意味着: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引起学生注意;接着使学生对幻灯片发生兴趣:最后能记住幻灯片讲授的内容。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在教学课件中插入多种音效或其他音频文件,也有的在教学课件中插入太多的动画和图片,这种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因为不必要的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虽然可以丰富课件的页面,但也可能干扰课堂教学。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感官受持续刺激时,刺激强度保持不变,但引起的神经冲动越来越少(弱)。由此可见,感觉只在它刚发生时才是强烈的,以后就越来越弱。也就是说,学生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对多媒体课件感兴趣,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模式,而且内容相当丰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的展开,学生逐步的适应了多媒体,兴趣越来越弱。因为学生的感官已经完全适应了相同的版式,相似的画面构图。从感知觉的角度来说,如果学习者长期接受类似的刺激,或者说对某类课件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时,他们不仅对课件信息不会产生任何兴奋,对其差别的分辨能力下降,而且反应也会变得冷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有在我们无法或很难通过语言来表达时,或者在使用媒体可以极大地增强学习效果时,才应该借助于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媒体。在课件中使用媒体的总体原则应该是:让学生专注于应该专注的内容,尽可能少地使用可能产生干扰的媒体,因此,页面中应该突出的内容一定要凸显出来,而不应该凸显的内容决不可凸显。现结合多媒体的特性及笔者的研究,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注意利用中国语言学习者的“视觉优势”
视与听是人脑的两大信息传递通道。广告心理学中有关于听和视觉的研究:在《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对比试验。该试验共用了九个字,分别用中英文表述。让美国人和中国人在相同的控制实验条件下,先后用听觉和视觉去接受中文字或英文字,然后顺序地回忆所接受的九个字。结果发现:中国被试者与美国被试者的记忆优势相反,前者视优于听(除最后两个字外),后者听优于视。如图二所示:
为了验证中国人“视优于听”这一论断,我们曾在2004级教改实验班中进行了实验。实验并没有采用英文来检验这一论断,而是采用了中文。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准备一个由30字组成句子,将其分别制成长达12秒音频文件和幻灯片文件;然后,随机抽取40名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音频文件和幻灯片文件。第一组听完后间隔12秒将听到的内容默写下来,第二组用12秒看完这句话,而后也间隔12秒将看到的内容默写下来;最后进行比对研究,30个字以听到18个字为达标。结果显示:第一组12人达标,第二组17人达标。这一实验同样证明了该论断的正确性。
但目前许多课件所使用的文本都带有对应的音频内容,而且这些音频内容为重点内容,必须要播放。音频文件和对应的文本既可以同步播放也可以异步播放,文本可以先于音频文件,反之亦然。那么究竟哪一种播放方式更合理、更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记忆量呢?我们在2006级教改实验班进行第二个实验:制作三个幻灯片文件,三个文件内容一致,都是由一个音频文件和对应的文本构成。第一组音频文件和对应文本同步播放:第二组和第三组采取先后播放的方式,但是第二组音频先于文本播放,第三组文本先于音频。实验对象则是从教改实验班中抽取30名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他们在统计学的意义上说无明显差异,水平相近。将他们分为三组,分别使用三个文件,播放完毕后请学生们写下记住的内容,评分标准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写的阅卷标准为准,满分为10分。将每组10名学生的得分累加得到最后结果。结果显示:第一组得分53分;第二组得分78分;第三组得分67分。
上面的实验结果对外语课堂多媒体教学有两点有益的提示:第一,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视觉媒介比听觉媒介更有利,同一份教学资料如果有音频和文本两种版本,应优先选择文本:第二,如果音频版本必须播放,那么应先播放音频内容,而后才是文本,不要同步播放;第三,视觉媒介的文案编排应有所不同:对于视觉媒介,重要信息最好加大字号突出重点。通过对视觉媒体的侧重,达到最大限度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的目的。
2 学会使用心理学中的“联觉”效应
但是,这样做绝对不意味着音频文件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中不重要,听力水平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听力的吸收率。广告心理学中有一种“联觉效应”。“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联觉现象遍及所有感觉。由于联觉现象普遍存在,在人类的自然语言系统中,出现了诸如甜美的歌声、温柔的话语、宏亮的笑声等这类跨感觉道的形容词。在这里,歌声、话语、笑声是听觉系统的功能,而甜美是味觉与视觉的综合,温柔属于温度觉与触觉,宏亮,则是视觉特性了。
人的各种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们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有寒冷、凉快的感觉。因而,前者被称为暖色;后者被称为冷色。在这里,颜色是视觉的属性,可是冷暖确是温度觉。这种不同感觉之间的影响,被称作感觉的相互作用。这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例如,极大的响声能引起麻疼的感觉;轻松的乐曲会使人感到轻松;光亮还能提高声音的响度。心理学的实验还发现一些感觉相互作用的微妙关系:例如,绿光会提高人的听力,而红光则使听力下降;在不同色光下,人的听力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联觉效应进行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如果其中有幻灯片链接到听力内容,就应该普遍利用绿色调背景作为衬托,以提高听觉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听力训练的质量。许多多媒体幻灯片在制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联觉效应,背景颜色使用不当,而且与页面文字的色彩对比度不够,以致学生无法看清页面内容。或者画面过于艳丽令人目眩,导致学生视觉疲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我们正确地面对这一现象,就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最终提高授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3 正确把握“7±2”原则:
有的课件页面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太多内容,字号很小,根本起不到演示的效果。如果我们提纲絮领地列出要点,字号则可以增大,演示效果自然也会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幻灯片投影仪不等于黑板,板书如果设计和书写得当,一些重要授课信息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保存直至下课。而多媒体则不然,页面一页一页的切换,导致信息无法长久保留。黑板与多媒体的差别就如同电子图书和纸质的图书的差别一样,想要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信息停留短暂性这一特点。计算机媒体如同电视媒体,电视媒体中的广告非常有
特点,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就是观众,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广告心理学在这方面同样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东西。
学习者从课件中获得了有关教学内容的必要信息到记忆行为的发生,或长或短要有一段时间。因而课件不仅要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过目不忘”。这就需要对学习者在获得授课信息之后如何能够记忆、保持多大部份的学习内容进行研究。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系统,并把记忆系统看成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所组成。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信息量有限,贮存在感觉通道中的感觉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只有得到注意并进行维持性复述的小部分信息才转入并被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仅7±2个。幻灯片一页一页切换,导致信息无法长久保留在大屏幕上,所以重点授课内容出现在课件上的信息量不要太大。如果信息量太大,学生的感官则无法接受。教师一厢情愿地在重点内容的课件上加大信息量,内容复杂,结果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接受授课信息应该属于短时记忆的范畴。
为了更好地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应当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量:人类视觉系统作为传播系统的一个渠道,在特定的时间内,分辨和传递信息比之大脑所能接受和储存(记忆)的要多的多。因此,在这样的传播系统中,系统所能经受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大脑的接受和存储能力。
米勒(G.A.Miller)的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意思是在短暂呈现的条件下,大脑能接受的数量至少是5个,至多是9个,平均为7个。换言之,当刺激的数目超过7个的场合下,大脑短时所接受的量一般是7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
笔者在04级教改实验班中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幻灯片内容在10个单词以下,学生的回忆率为38%,10个单词以上,则只有16%。短时记忆的具体数可能会因具体情况而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习者在短暂中接受的信息是很有限的。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重点授课内容课件应控制在10个单词左右。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短时记忆,为下一步的黑板精细讲解做出了铺垫,更有利于学生形成长时记忆。
五 结论
以上这些理论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但笔者认为这些理论对多媒体教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研究人的感知能力和人脑的记忆系统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如果遵循上述这三个原则,在重点教学内容上注重课件设计的新异性,变换刺激强度,使之区别于非重点内容,学生的感知器官会更加兴奋,记忆量也会随之提高。多媒体的使用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记忆力。因此,它能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多媒体也会引发学生的感觉疲劳,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变换刺激的频率和强度。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活动设计
一、引言
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给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契机,各种不同的语言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E-Learning等,这些都是多媒体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听说课依然存在着教学模式滞后、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单一等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视听说课急需改革。
黄石理工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所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教材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设计和编写,该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同时在教学模式的要求里也提出了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因此,时至今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应该在继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实行多样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丰富完善符合学生多方面需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配合教师灵活运用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视听说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传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与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多,改革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基于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运用于各方面的教学,其中本文所着重论述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受益于此。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融入了国际先进的英语教学改革理念,是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下面针对传统听说教学与多媒体辅助视听说教学,对两者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比较。
三、基于多媒体课件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活动设计
黄石理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选用的是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选此为教授的教材,其目的是通过真实的场景、地道的语言和多样的练习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该书共4册,每册包括10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0个相应的话题。在每学期初的教研室教学工作会议上,教研室负责人会收集授课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对书中单元进行挑选和整合,对话题内容进行取舍。每学期根据课时等授课计划有的放矢的选择六七个话题,如第一学期从最简单最熟悉的college life和friendship入手,到与生活相关的sports,weather,food和health,逐渐过渡到第二学期的music,movie,love和pets等。争取能与时俱进,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对课本相配套的教学光盘进行删减或增补,积极开展教师备课活动,制作真正符合本校学生水平的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以更好地辅助视听说教学。如在讲授第一册第5单元food这一话题的时候,老师可适当地引入西方饮食与中国饮食习惯的对比,并且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烹饪手段、调味料,甚至著名菜肴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并配以精美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轻松地寓学于乐,学有所获。
接下来,我就利用第2册第3单元的“Every Jack has his Jill!”主题为Love&Marriage的这一单元为例,分析基于多媒体电子课件这一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步骤:
1.课前
我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对即将上课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或者布置与主题相关的任务,如本单元是以永恒古老的爱情和婚姻为话题,我会预先布置以寻找中西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口头作业,主题内容固定但是形式多样,建议学生使用PPT展示其主要内容。提前了解到学生的准备状况后,我会在课堂前半段请各组同学上场演绎。有的组的同学准备的是短小视频配音,有的组的同学准备的是介绍中西经典爱情故事和表达,还有的组的同学准备的是如Cinderella(灰姑娘)这样的经典小短话剧,还有的组的同学将中西方婚礼习俗通过PPT课件一一展示。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学生轻松地寓学于乐,学有所获。
同时,我也需要涉猎相关文件资料,了解话题有关背景的知识,补充关联的课外资源,对材料中涉及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先有详细的了解,对将要学习的单元主题和内容做到心里有数,对学生在本单元要训练的技能有清晰的认识,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并且能在电子课件中通过字体大小、颜色、下划线等形式标示突出重难点,增加相关练习。如在本单元电子课件的导入(Lead-in)部分增加婚礼习俗猜测练习,根据所给的文字描述,猜测婚礼习俗专有名词,最后配以对应的图片,揭示答案,给学生以直观、具体的印象。
2.课中
在我校未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前,听的任务通常是要求完成视听说课本上的听力任务,包括短对话、短文、复合式听写等,练习的形式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这些内容也一一出现在课件上,与学生用书对应,同步进行。每一练习前电子课件中都会配以word tips或者language and culture tips,但在现在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听力部分不会占用课堂学习时间,会单独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再单独利用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电子课件中的视频部分主要出现在Speaking Out中。对于学习外语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结合一定情境,使视听与动觉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2]。视频听说材料融合真实情境、文物形象、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使听说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在特定的语境中将语言展示出来,训练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创造了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视频材料的使用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配合视频设计各种活动,如填出对话空缺的部分、发表看法、给视频角色配音或模仿视频角色扮演等,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但视频材料的补充不能喧宾夺主。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旨在创造个性化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试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但语言的输入是为了输出。“说”是语言输出的主要途径,也是语言实践的主要手段,是视听说课程的核心。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视听说课程的要求,保证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说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是建立在单元主题和听力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是小组讨论、个人意见或者对话。其中,(Lead-in)导入问题在电子课件中提出之后,可以经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进行总结陈述;或发表个人意见,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据内容编对话。同样的对话形式也可运用到Speaking Out部分中。根据所给提示自编情境对话,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创新,并用到实践中的目的。在此类口语练习中,教师观察学生的演讲和表演并进行评价,提出建议。不仅检验了视听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合作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了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也体现了语言交际功能,是视听说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增强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也有积极的作用。
活动的设计应力图做到多样化、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在学生试听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电影配音、辩论及短话剧表演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有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还必须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时间分配及组织形式等进行调控管理,将教学进程控制在预设的路线上,以避免教学活动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致力于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活跃的适合自由表达的氛围,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实现参与的均衡与平等。
3.课后
学生可以进入我外国语学院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以网络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该单元剩下的听力练习。同时也可以参加网上测试,在线学习,下载资料,提出问题,师生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向主动的获取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技术的运用使英语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四、调查结果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的总体的、主观的反应,我对22名大学英语教师和我任教的计算机、生物工程、机械工程、财务管理、电气自动化等5个专业的322名学生进行视听说课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力求简单明了,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和了解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视听说课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态度。在对22名外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82%的教师一致认为视听说课多媒体课件辅助作用较大;13.6%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4.4%的教师认为完全没必要。当问卷中涉及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实行多媒体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时,90%以上的教师普遍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新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视听说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必要的;93.5%的学生认为在此环境下英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和有些提高;96.4%的学生认为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和有些增加;87%的学生预期多媒体课件辅助视听说教学将会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
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师都对多媒体课件辅助视听说教学持有积极态度。由此充分肯定了多媒体在大学英语试听说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五、结语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3](P58-62)。而在多媒体课件辅助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师可以在传统课堂面对面授课的传统优势下,改变教学思路,改善教学策略,制作教学课件,完善教学设计,充分促进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所有的情感因素,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视听说课的教学效率。对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研究还在进行,还需通过不断实践和检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22.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6-60.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gman,1985.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07-01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静止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则将静止的问题按照指定的轨迹呈现,静态的图像可以想动画一样移动,能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缤纷。学生在多媒体的刺激下,可以始终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亦可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融于一体,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之中,将英语交流的场景带到学生面前,加深对语言要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要点的应用能力。下面是我运用多媒体上的一节英语课的课件。
整个课件的设计理念是针对随处可见的警示牌中显示的祈使句展开的话题讨论与学习,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掌握祈使句的构成,能够熟练对话并用祈使句设计保护校园环境警示牌。鉴于以上目标,本人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本着灵活实用的宗旨,通过清新明快又贴近中专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的画面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够活学活用。
在第一部分Group work环节中,运用蓝色背景,粉红色标注结合黑、绿色的字体让任务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紧接着的9幅幻灯片用两种形式以先图片后文字的形式呈现,通过漫画和图片,让学生学习警示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初步接触祈使句。
在第二部分Play a game环节中,运用卡通的背景和插入艺术字的形式让同学们眼前一亮。通过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可以使同学们更进一步掌握祈使句并能锻炼同学们的听力能力和反应能力。
在第三部分祈使句定义及构成环节中,运用黄、绿色背景,蓝、黑色字体,插入艺术字,文字,举例,图片用自定义动画的方式逐一呈现。本人在这其中设计了一个祈使句王国卫队的概念,运用祈使句王国卫队6兄弟,每一个兄弟代表一种祈使句的构成并举例说明来增强同学们的兴趣。本人还找了一段有关祈使句的生活视频放给同学们看,让同桌之间根据这段视频编对话并上台表演。通过以上环节,使同学们熟练掌握祈使句的定义及构成。
在第四部分练习环节中,采用图片为答案和文字为答案两种方式巩固同学们学过的内容,打破传统对号的方式,采用插入笑脸的图片告诉同学们正确的答案。
在第五部分课后作业环节中,利用蓝色背景,粉色字体,插入艺术字和设计好的举例图片,伴随着环保的英文歌曲,让同学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祈使句设计保护校园环境的英语警示牌结束了本堂课程的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还可以使祈使句能够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整个课件的特色,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以往教学课件将书本内容照搬的单一性,使一堂本来非常枯燥乏味的语法课,通过多媒体多方面的展示,使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整个课件很好的体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
从课后收回的课堂调查显示:全班60名同学中56名同学表示“我喜欢这样的英语课”,3名同学表示“无所谓”,还有1名同学表示“只要是英语课都不喜欢,不管是什么形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和效果是非常肯定的。
学生1表示“这堂课的形式和内容很新颖,在这样的课堂分为里我不知不觉地参与进去。这样的学习,掌握好枯燥的语法一点也不难。”
学生2表示“这堂英语课太有意思了!”
学生3表示“原来英语课可以这样有吸引力。”
学生4表示“It’s cute! I like this kind of class. Thanks!”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语言交际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多媒体课件是知识的一种承载方式,它运用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为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将知识集中呈现,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1 初中英语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利与弊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初中英语课堂,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当然,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1.1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渲染气氛,激趣导学。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是抽象、枯燥的,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有时候只能是死记硬背。而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英语课堂,一来可以渲染气氛,让学生轻松地进入英语活动环境,比如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一个有着故事情节的动画片段,一曲英文歌曲,让学生练习歌唱,等等。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设置一个情景画面,将教材内容用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或者让学生给动画情景中的人物分角色配音,等等。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以使抽象的英语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英语的整体感知,有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听说,活学活用。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这里的能力就包括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学生听说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反复训练得来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
比如设置“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的语言对话训练。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听说能力自然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实现了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巩固和强化了知识基础,而且在思维的碰撞中闪耀出创新的火花,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1)课件的程式化会限制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事先制作完成的,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比如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创新,跳脱了教师的预期范围,怎么办呢?教师如果处置不当,粗暴地压制了学生的思想,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就会大打折扣,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长此以往,对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发展也是不利的。
2)课件的照搬使用会出现教学环节衔接的问题。很多英语教师因为工作繁忙,或者计算机水平不达标,也因为看到网络上的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所以就直接下载网上的课件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各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手段各异,网络上的课件虽然精美,但不一定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教学环节衔接并不紧密的问题,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3)课件过于精美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会选用很多精美的图片、搞笑的视频以及一些夸张的声音,等等。教师的本意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过于夸张的设计,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反而不利于学习。
2 设计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2.1 以课程标准为主旨,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件
多媒体课件只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紧扣教学主题的课件。这样的课件才能帮助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要适当地穿插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课件内容要适量,给学生思考发挥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的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课堂容量,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腾出时间来加强训练。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课件内容要适量,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加强课堂信息的输入量,让学生整个课堂都在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思考和进行听说操练的时间。这种变相的“填鸭式”教学,虽然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很高,但是其教学效果会很差。所以,教师设计课件要注意适量的原则,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留给学生充分质疑、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3 挖掘自身特色,增添个性化设计
很多教师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应用于教学中,这样的课件约束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准备课件时,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案,然后再在网上查找资料,找到比较符合的课件进行修改,哪些地方和自己的教学方案一致,要保留;哪些地方不符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要进行合理的修改。同时要挖掘出自身的思想特色和教学亮点,在教学课件上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这样的有了个人特色的课件才能符合教学实际,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4 动画、声响设置要符合教学实际
在设计课件时,教师要注意合理地进行动画和声响的设置。动画和图片不是越多越好、越精美越好,声响也不是越夸张、越吸引学生的耳朵越好,不符合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的动画和声响,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能集中精神学习教学内容。所以,动画和声响的设置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合理搭配,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坚决不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确实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要看到它的局限性,认真研究,仔细分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为更好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参考文献
[1]魏丽红.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8):146.
[2]孟凡宝.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78-79.
[3]宋柔寒.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探索[J].成才之路,2007(25):75.
一、探索的意义
不管人们能否意识到,但却无法否认的一个现实,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信息传播媒介已是越来越综合化、快速化。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素质教育,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应从小接触计算机这一现代化信息工具,学会从计算机这种媒体中获取知识,汲取能力,从而创新和改变未来。因此,我们可以说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时代的需要。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1.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能使教育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提出,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等,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新奇的外界信号刺激总能激励起最强烈的兴奋,并且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CAI课件作为融入现代高科技的联系知识与学生的媒体,以其强大的综合为教育教学适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自主开发CAI课件是对传统英语教学的挑战和完善
教师凭借有限的语言和枯燥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需要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活动才能实现消化和吸收。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练的固有模式中,很难激发学生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而CAI课件则是站在现代科学教育理论的高度上,借助计算机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实践,可以由教师自主开发,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
3.自主开发CAI课件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出强大的优势
(1)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小学生学习26个英文字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课件中设计出“字母变色与闪动”和“字母变形”等环节,以此来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2)可以增加信息量,提高传播效率。例如,当高年级学生接触到有大量语法点的长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故事内容做成卡通短片,将枯燥的语法点做成彩色幻灯片并配以相应的漫画图片,展示在大屏幕上。这样,乏味的知识变得有声有色,立体鲜明,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3)可以开阔视野,举一反三。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多媒体课件带给我们的却是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当我们学习了动词go的过去式went后,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创设的电子词库,检索出更多像go一样的特殊变化的动词过去式,以便总结归纳,与其他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式区分开来。
总之,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对于广大的英语教师来说,既有广阔的前景,也有巨大的压力,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能不断探索,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开辟新路。
关键词:英语 教学改革 高职 微课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33-02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微课这样一个新兴教学工具迅速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作为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师,如何引入微课,并使之与分层教学相融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理论基础
1.1 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2 分层教学
分层教W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2 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1 微课运用的必要性
微课则是使英语教学规范化、统一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与途径。当下基于系列微课的英语教材已经陆续推出,很多院校将基于系列微课的英语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实践中发现,这类教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来进行“教”的主体部分,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突出教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解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英语一直是以公共平台课程的形式出现,教师团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微课教学资源,根据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用到教学当中。
2.2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因学生基础差距大的特点,以同一目标进行教学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从而造成学习动力的不同,最终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建议采用分层教学,即按照学生的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各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从而制定学习目标,布置学习方法,给予学习帮助,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3 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
3.1 教学资源准备
所谓教学资源的准备是以“微课”为主的用于教学的主要资源。除微课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外,还有教学所需的习题、课内任务、课后作业等。微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源,微课的准备如前所述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拿来主义,就是使用教材配套微课、网络上优质微课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微课质量高,节省精力与时间;另一种是自主研发,即英语教研组内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微课,这类微课的重要特点是更具针对性,更符合院校实际情况。
3.2 教学方法准备
教学是在有效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上完成的,教师在此阶段要设计教学的基本方案,即根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基于微课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索”教学法等都会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基于微课的教学法的最重要特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应在准备教学方法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例如,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则需要准备任务书,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微课的学习,以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
3.3 分层计划制定与实施
分层计划的制定一定要慎重而科学,切忌因分层教学打击了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的大致原则是根据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将学生分层若干层次,通常是3~4个层次。实施中有的采用分班法,即将学生按初试成绩分成A、B、C3个层次,然后将3个层次的学生按层次分班,则会形成A类班、B类班、C类班。这样分班的优势在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基本相近,有利于开展教学,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对于C类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进一步调动。另一类分类方法是将A、B、C3个层次的学生按比例分配到每一个班级中,保证各班级各类学生的平均分配,在教学实施中,为每类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规定不同的学习时长与学习目标,最终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在实施中采用这类分层手段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且能充分发挥成绩靠前学生的优势,使其对成绩靠后学生起到帮助作用。
3.4 组织基于微课的分层教学
教学实施是教学改革的最直接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不放弃原则。按照教学设计内容充分组织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课堂的组织以及指导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对各层次学生均应设计出适合他们水平的学习目标并有方法有步骤地实施以达到教学效果。
3.5 教学效果反馈
采用分层教学法后,教师要做及时的教学效果反馈。制定教学效果评价表,客观真实地反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梅.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广场,2016(3):95-97.
[2]叶春.怎样将微课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J].学周刊, 2016(32):142-143.
[3]张艳雷,吴旋.“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6(8).
[4]梁文霞.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314-315.
[5]陈平,陈仕清.微课资源支持下的商务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25(2):97-102.
关键词:PPT课件 英语教学 利弊 改进
当代社会,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其影响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尤其是PowerPoint教学课件(简称PPT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已经不同程度地遍及从小学到大学各个教育层次的课堂。但是PPT课件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效果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诸如“教师被PPT牵着走”的弊端。本文针对目前PPT课件使用出现的利弊进行调查总结,并结合在英语教学中的亲身实践,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利用PPT课件为教学服务。
一、PPT课件使用之利
(一)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利用PPT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幻灯片,并在大屏幕上实现动态演示,使学生可以迅速地、直观地获取老师所要表达的信息,突破传统的语言表达的单一模式,更加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以英语教材中的Travelling一课为例,在导入阶段通常要求学生认识不同国家著名旅游景点的名称,就可以依次把这些景点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说出或者猜出该景点的英文名字,然后以动画的形式把答案显示出来。这样不仅实现了教育目标,而且通过美景图片的吸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方便演练,直观交流
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以及各个环节的反复演练,用PPT课件的动画功能和反复使用特点,可以极大方便听说的演练。具体方法可以采用看图造句、描述图片、句型转换等,具体可以采取分小组竞赛的模式。比如在练习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的时候,涉及到不同人称和各种时态的固定对应的转化,时态的变化是难点。为此,可以为一种时态插入一张卡通图片,把原句设计成角色的对白,要求学生看到图片和原句之后改成间接引语。如要求学生转化“I bought a computer yesterday.”为” Jim said ‘ He had a bought a computer the day before’ “。依次为每一个时态设计好图片了对话后,利用超链接的功能把每个任务以题号的形式放在一张总的PPT上,让学生通过选择题号的方式进行抢答。每个任务完成后可以超链接回到答题目录,反复来回。其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个任务的难易设置不同分值,学生选择题号的同时选择分值。这样,以描述图片和小组抢答的形式,取代了单一的古板的文字操练,同时增加了对未知题目期待的兴奋心情,不仅完成练习目的,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课堂参与程度。
(三)一次制作,反复使用
由于PPT课件不仅涵盖了固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框架,而且包含教学步骤以及每个步骤所对应的课文内容,练习材料及答案,更加插入了老师讲解过程中所用到的相关图片和动画,补充的课文材料等等都可以全部包含在内。可以说PPT课件在一个载体中提供了完成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因此某个课件完成之后,老师就可以在不同的班级反复使用相同的课件,省去反复板书的大量工作,大大节省课题上用于板书的时间。同时电子版的课件由于方便携带和复制,极大方便了同一备课组的资源共享,省去了重复工作的人力浪费。
二、PPT课件使用之弊
(一)师生交流被人机交流取代,课堂机械化
使用PPT的课堂上,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操作课件的呈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深入学生群体,课件播放完了就下课了,上课看起来就像放映员。而学生要认真听课就必须不停的看屏幕,稍不留神,该记的内容就像流星一样滑过,找寻不到踪迹。这样课件过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反应能力落后的同学甚至只能不停地做笔记,手累眼累脖子累。课件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机会相对减少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总之,PPT课件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师生交流成为课堂的主导,师生机械地跟着课件走,忽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和课堂互动性。
(二)程序固定,不利于临场发挥
在课堂上,教师所有要呈现的内容都被固定在PPT课件里,而课堂上学生对上一个步骤有可能出现反应千变万化,一个固定的流程模式远远不能应付机动的课堂。教师要按照课件按部就班,势必会牺牲课堂的机动性。这就降低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只能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就会被“人机对话”所取代,甚至成为PPT课件的奴隶。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开放性的问答互动上。比如做“Sports”这一课的导入时,老师的提问“What sports do you usually play on weekends?”,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且教师不能提前预知出现的顺序,课件上的答案很难和学生的答案达到同步。所以,PPT课件缺乏交互性,没有开放性,只能助教,不能助学。
(三)制作耗时,加大备课量
由于PPT课件需要老师在课前将用到的内容全部输入文件里,把本来上课才需要向学生呈现的内容提前全部做一遍,其中包括文字、图形的大量输入。此外,把文字和图片素材输入以后,还要设计各种字体、字号、字体颜色、填充颜色,图片大小要调整、剪裁。最后一步,也是最麻烦的一步,属动画的设计。包括进入、离开、位移,文字和图片动画的先后顺序,要一一设定;有时候错了一步就要全部重来。一个课件制作下来,所耗的时间精力,不亚于制作一个精细的手工品。据笔者对本校老师的口头调查,每位老师制作一个粗略(所需内容全部涵括,但未有过多修饰)的课件耗时平均在三四个小时,精细的则高达七八个小时。这已经相当于多增一个工作日的劳动量,而每位老师每周上课所用到的不重复的PPT课件至少两个,基础英语老师则要四个。造成的结果是,老师下课时间除了PPT还是PPT,忙于PPT的制作,不由自主地过度地把时间放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钻研,过度关注教学的形式,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三、如何更好利用PPT课件为英语教学服务
(一)师生互动为主,课件为辅
英语课堂上要始终把语言交际放在第一位,在教的同时也把语言应用在课堂交流上。PPT由于涵盖了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在内的信息,只要按部就班地放映,就可以安然无恙的完成一堂课的教授。但是这样势必极大减弱了师生时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很少有机会和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不由自主就会跟着课件走,很少需要使用身体语言,从而慢慢地被华丽的课件所替代。学生的注意力也从老师身上,转移到课件上,每次抬头都不是看老师,而是看屏幕。40分钟的课堂内,不论老师和学生都出现围着课件团团转的局面。设备应该是为人服务,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导。所以设计课件时只要把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要成为课件的奴隶。
(二)因地制宜,适量适度
不适合使用PPT课件的教授内容,就采取传统的板书,效果来的更好。中职英语课堂各个模块的分类中,比较适合用板书的就是语法课的讲授。最突出的就是定语从句这一课。因为定语从句涉及两个句子合并的过程中有关系代词的代替先行词的使用,要展示清楚合并前后的替代关系,必须用箭头、圆圈、下划线等等符号标出。合并变化前前后后的来龙去脉,必须要让学生看着老师一步步现场操作。这个过程用黑板就很直观,而且随时可以回过头来回答学生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相反如果用PPT课件展示这一过程的话,不仅课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句子之间、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标示出来,而且上课的时候学生稍不留神就错过了某一个动画的展示,因为动画都是一瞬间飘过。效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三)课件制作不必追求精美
因为PPT课件制作耗时耗力,所以只要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就不必在美观上一概追求精美。PPT课件有板书望尘莫及的优势,比如精确地展示授课内容对应课本的具置,以及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音乐以便让学生对所谈论的内容有一个直观地感受,这些内容PPT课件能发挥最大作用。此外,如果把过多精力放在修饰课件,以及制作各种插画、动画等方面,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会因为过于吸引而分散学生注意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96-01
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而高职英语是高职学生高素质职业技能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现实中高职英语教育却处于两难的尴尬的境地。首先在学生方面:1.生源学生英语水平逐年下降。高校由于连续多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英语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以辽东学院为例,对最近三年高职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统计,2010级平均成绩为79.32分,2011级为75.16分,而2012级降至70.57分。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信心缺乏。在对每年入学新生调查问卷中,近90%的新生要求补初中英语知识。高职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生词表中所列生词只有5个中学教材词汇表没出现过,其余全部为学过,然而在对高中起点的高职新生单词测试中发现,他们能识记单词不足50%,另有40%的新生不能根据音标准确读出单词,甚至有一些学生不会利用词典查单词。在调查中还发现,20%的新生在基础阶段英语从来没及格过,他们认为自己不适合学英语,是个失败者,对英语不感兴趣;60%新生在中学英语偶尔能及格,但是他们也表示想学好英语,也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对英语感兴趣,成绩比较理想仅占新生总数5%。总之,多数新生中学阶段学习英语经常遭受失败的打击,因此,挫败感非常强,学习信心严重不足。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调查中发现,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上课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做笔记以及课后巩固复习的学习英语习惯。90%新生在中学学英语从不朗读课文,95%的新生识记英语单词以写代读,对英语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4.学习英语自制力差。高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易受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学习无压力、无动力、不努力;意志力差,学习不能持之以恒,遇到挫折易放弃学习。学校方面,"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学科危机"和教学时数不断减少。加之教学模式滞后,仍沿用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对英语基础差,学时短,生源复杂的高职学生而言,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材的进度要求和学习目标。英语是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基础英语学不好,行业英语则无从谈起。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既不能回到原点,又要补上英语"先天不足"的缺陷,同时又要完成高职基础阶段英语的教学目标,本研究集中精力探索和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以实现"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的终极教学目标。
2.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探索
2.1改革思路。我们把"育人为本"作为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综合应用能力的得以全面提高,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作为本研究的终极目标。"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坚持系统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应用性原则,改革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增强其自身的素质与社会竞争力。
2.2倡导"1+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是 1.课堂教学2.课外小组合作学习:化整为零,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英语学习小组,英语成绩优秀者任组长,指导小组学习。组员之间互相帮助,英语成绩较好者帮助成绩较差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提高。3.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题材丰富、时代感强、知识面广的教学资源,解决个性化教学的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的硬件教学问题。 4.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2.3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的主张不谋而合。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观点不同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受到了建构主义的广泛重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实践
3.1"1+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我们在形象学院形象艺术专业Z1203,Z1204,Z1205三个班级历时一年两个学期实施"1+3"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选择形象艺术专业的学生,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属于艺术类,英语高考入学成绩全校最低。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完成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语言点选择上,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练习设计上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活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化地提高语言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在练习的设计上采取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基础上发挥潜能,提升语言能力,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拾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课外小组学习,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7人的若干个英语学习小组,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指导小组成员学习,课外小组任务有两个:第一,完成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课前预习(包括查生词、读生词、阅读理解课文和试做作业)和课后巩固复习(记单词和朗读课文等)。第二,系统地补习初、高中英语薄弱部分。每个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由于每个人知识欠缺的地方不尽相同,如某个学生定语从句是弱项,而其他的学生这个语法却是强项,就可以讲解,指导这部分语法的学习。老师要督促,检查,激励学生长期坚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力。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互学互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
小组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学习资源的共享与下载,包括教学课件,视频演示,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电子虚拟教室等交互场景,可以将现有的资源与虚拟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以课外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能确保参与的广泛性。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学习结合起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不同旨趣,需要。总之, "1+3"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思路,变"教学模式"为"学教模式",并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以趣味性,个性化作业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凸显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优化了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灵活性,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英语基础差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心里需要;优化了师生关系,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3.2"1+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成果。"1+3"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一年两个学期,其成果已显现,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实验班平均英语成绩76.32分(百分制),而其它班级平均英语成绩73.41分。其中听力部分,满分15分,实验班平均8.5分,其它班级平均仅为5.5分;阅读理解尤为突出,满分30分,实验班平均得分18分,而其它班级平均得分为13分(注:测量工具是A级英语能力测试题)。学生学习英语有兴趣,有积极性,有信心了。在辽东学院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形象学院的选拔赛中,前五名被实验班囊括。在2013年6月举行全国大学生英语A级能力测试中,实验班首次平均过级率57.3%,而其它班平均过级率43.23%。
4.结语
社会发展呼唤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呼唤教学创新,教学创新源自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旧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新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使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提供主体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出适应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注:本文是辽东学院2012年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20120637
参考文献
[1]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外语界,2012,(4):23-29.
[2]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 中国外语,2009,(6):77-83
[3]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