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论文范文

采购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购论文

第1篇:采购论文范文

一、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采购人员的暗箱操作,但对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成效。二、降低材料成本的方法和手段

1、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率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往往能带来较大的价格折扣。此外,对于进口材料、外汇币种的选择和汇率走势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如去年我公司从荷兰进口生产线,由于考虑了欧元的弱势走势,于是选择了欧元为付款币种(我公司外币存款为美元),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2、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价格会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情况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注意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如我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碳酸酯(PC塑料),去年年初的价格为2.8美元/公斤,而到了八九月份,价格上升到3.6美元/公斤。如果采购部门能把握好时机和采购数量,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3、以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对于大宗物料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实行竞争招标,往往能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最终得到底线的价格。此外,对同一种材料,应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4、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向制造商直接订购,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制造商的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会更好。另外,有条件的几个同类厂家可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以克服单个厂家订购数量小而得不到更多优惠的矛盾。

5、选择信誉佳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合同。与诚实、讲信誉的供应商合作不仅能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的交货期,还可得到其付款及价格的关照,特别是与其签订长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

6、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收集。一个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达到一定水平,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如有条件,企业可设专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定期形成调研报告。

三、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

第2篇:采购论文范文

国际采购是指企业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供应商,寻找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产品(货物与服务)。与国内采购进行比较,国际采购业务方面查找咨询和评估供应则较为困难。进入国际采购的成本较高,而且进入其他国家进行采购存在着文化背景差异,这些都可能会使缺乏经验的中小企业感到困惑。首先,中小企业要了解进行国际采购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中小企业应多参加国际采购说明会,加深对采购程序、条件和要求的了解,提出疑惑问题现场求解。跨国采购商确定一家供货企业至少需要两个月以上至数年时间,以形成标准化的采购程序。跨国采购的一般程序为:寻找供应商认证供应商与供应商谈判、协商实施采购。与该程序相配套的是一套标准化的质量跟踪评估体系。其次,要了解国际采购通用的规则。全世界公认的有四大采购法则,即《联合国采购示范法》、《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欧盟采购指令》和《世界银行采购指南》,中小企业应当弄懂弄通这些相关法则。

二、谨慎建立预备供应商数据库

国际采购与国内采购有很大的不同,各国技术成熟程度、原材料成本大小、供求关系都存在较大差别,供应商资质也参差不齐。在具体操作中,要考察国际供应商的整个生存环境中所有间接影响到成本的因素,如供应商所在国家的风险、贸易开放情况、运输便利程度、其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同类产品的平均市价,以及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供应商平均状况和当地的供销渠道等。

中小企业一开始可以通过对外采购信息,并通过查询互联网、专业期刊、报纸、产品目录,以及通过订货会商贸论坛中供应商的主动介绍等途径,联系可能符合采购目标的供应商,并请有意向的供应商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银行信用证明、行业资质证及法定代表人证书、身份证;注册资金、生产场地、生产或经营范围及主要产品的目录、生产设备及技术和管理人员状况,生产能力与信誉及服务状况;主要客户、上一年度和近期的财务报告等材料。

中小企业依据这些材料对国际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预备供应商数据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一般由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参与对供应商的管理体系及合约执行能力、设计开发与工艺水平、生产运作及质量控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及员工的素质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评分,剔除明显不适合进一步合作的供应商后,就能够得出一个基本合格的供应商名录。综合参考其公司获得的国际认可的有效关于专业、质量、环境、社会等各项认证,选出一定数目的入围供应商。然后,可以对这些供应商发出询价文件,一般包括图纸、规格、样品、数量,以及大致采购周期和交付日期等细节,并要求供应商在指定的日期内完成报价。

三、灵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选择国际供应商

决定是否和某个入围供应商合作需要一系列合理的标准。通常情况下,采购者对供应商能否满足自己质量、数量、交付、价格、服务目标等的观察将支配决策结果。进行国际采购时,应把风险作为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标准。

第3篇:采购论文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从1995年开始试点的政府采购制度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这一年,据我国财政部统计,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超过了预定目标,达到1659.4亿元,比2002年增加650亿元,节约预算资金196.6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0.6%,采购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64.4%,分别占当年财政支出和GDP的6.7%和1.4%,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政府采购法实施的第二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000亿元,2005年的既定目标是2500亿元。

政府采购问题多多

随着全国政府采购规模逐年不断扩大发展,关于政府采购方面的争议也普遍增多,法律和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例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公开招标的具体操作规程,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规章,但由于所处的法律位阶和效力层次较低,且与法律规定内容相冲突,实际上不具有可操作性,下位法与上位法相矛盾的规范普遍存在,造成当事人不知依据何部法律提出诉讼;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非主要采购方式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却无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采购主体所选择的采购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陪标、围标、串标等暗箱操作的违法现象随处可见;采购监管机关与政府采购中心职能不分,虽名义上脱钩,实际上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机构招标采购公司几乎享有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权力”,为所欲为、随意侵害供应商合法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许多供应商敢怒而不敢言;采购主体确定中标或成交结果带有巨大的主观任意性,虽然有质疑和投诉机制,但实际执行效果却微乎其微;法律虽赋予供应商这些弱势群体多元救济途径,但相关的救济渠道并不畅通;全国各地财政执法部门对于政府采购与相关法律等专业方面的知识普遍欠缺,从而导致实际的执法案例也是五花八门,造成当事人无所适从的局面。

缘何诉讼少之又少

然而,尽管政府采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涉政府采购的诉讼却少之又少。原因何在?有专家分析存在五大因素,即:政府采购的证据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前置程序限制了供应商多元救济权、供应商畏惧采购主体进行打击报复、供应商自身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政府采购法本身所存在的严重缺位。

首先,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主体所控制的证据具有较大的隐蔽性。由于这些证据都在采购主体内部,不在第三者手中,变更和毁灭相当方便,而且不易被他人所察觉。这对于供应商或其律师收集证据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而侵权的采购主体也不会如实承认其实施侵权行为或主动披露侵权证据。而判断采购活动是否合法,有无侵害供应商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审查采购过程中的原始证据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全部为采购主体所控制,供应商及其律师无法进行查阅和复制,而采购主体对己不利的证据,肯定不会主动向质疑供应商提供。这样一来,受到侵权的供应商往往只是在主观上感觉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采购主体的侵害,但却无法发现或获得受到“伤害”的证据线索,也无法或很难获取具有证明力的有效证据,只能徘徊在法院的大门之外。

其次,自政府采购法实施后,政府采购活动往往将质疑程序作为质疑供应商提起投诉之前不得不经过的阶段,即政府采购救济机制前置程序。实践中,质疑供应商如果未经过这一前置程序,财政部门一般就不受理投诉。

由于有了质疑程序这一前置阶段,无形中增加了投诉供应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间长度和累赘。因为在质疑程序前置的情况下,行政主体受理投诉案件以质疑程序的经过为前提条件。采购人或采购机构若不受理质疑申请,或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答复意见,就表明争议没有获得解决,从而限制当事人诉讼。

第三,供应商畏惧采购主体进行打击报复。虽然政府采购当事人作为民事主体,在采购活动中的地位都是完全平等的。但采购主体尤其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社会中介采购机构,由于依附于公共权力机关,往往享有一种准司法行政权,对采购过程中的许多事项享有完全自由的裁量权。采购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侵害供应商合法权益时,供应商只能忍气吞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应商道出了难言之隐。他说,实践中,采购主体的每次政府采购活动,在符合条件的三五家供应商之间进行,倘若供应商不符合条件,采购主体或者供应商帮助找几家合格的供应商来陪一下标。虽然政府采购的信息是公开的,参加的供应商也是无数的,但能够中标、成交的只有这三五家供应商中的一位。其他的供应商,基本上都是属于绿叶,用来衬托的。只要供应商不打破游戏规则,在三五家固定供应商之间,采购主体又是经常性会给予轮标机会的。这次给三五家中之一机会,下回再来轮流。这种情形常常发生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机构,也就是采购主体之一。这些采购主体常年在三五家之内的供应商之间轮换着给予中标、成交机会,社会上的其他供应商,有些是知情的,有些是不知情的,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常年不断地在陪标,有些始终没有获得一次机会。有的供应商参与多了,持之以恒,几个月下来,也就渐渐地摸索出政府采购的规律和其中的奥妙,也就渐渐地跟进,之后与采购主体慢慢地有了些“感情”,也成为其中固定的三五家供应商,之后,中标、成交的机会也就渐渐地多起来了。有的供应商参加了几次,一直未能如愿以偿,想打官司,却苦于没有证据,无法证明采购主体的违法行为。也有的一些供应商却永远也无法领悟采购过程中的“操作规程”,最终只能远离政府采购的交易市场。而熟悉政府采购市场交易规则的供应商,尽管有时感觉自己非常冤枉,想讨个说法,但又惟恐失去更多的中标机会,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如若不然,采购主体一旦打击报复,则将永远也进入不了政府采购市场。

第4篇:采购论文范文

《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实施三年多来,我国政府采购事业无论是采购规模还是规范程度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快速发展,各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政府采购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迫切希望能够就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一次高水平的理论研讨活动。

针对上述情况,由经济日报社发起,在中央直属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总后勤部采购管理局、财政部科研所、国际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全国政府采购论文大赛组委会和评审专家委员会,并启动征文活动。

全国政府采购论文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文,征文主题分为:汽车、IT与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综合类五大专题,每类专题又分为成绩回顾、现状问题、解决思路、发展策略、未来展望五个篇章。参赛者可就任何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思路。所有参赛论文均聘请国内政府采购业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评委,以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和获奖作品已陆续在经济日报《政府采购》周刊、经济日报《经济》杂志、中国政府采购资讯网上公布与选登。

第5篇:采购论文范文

本文研究了政府采购决策风险识别的过程,按照政府采购决策的程序指出了政府采购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其诱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政府采购决策的风险识别

政府采购决策风险是指在政府采购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方法和程序的缺乏科学性,导致某些风险因素的发生,从而导致决策结果相对预期效果的不利变化。风险识别是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的类型,目的是为风险分析提供素材和框架。政府采购决策风险识别重点考察政府采购决策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特别要找出决定政府采购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为政府采购的正确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便于对政府采购决策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我们可以依据政府采购决策过程来对决策风险分类。

1.审批阶段风险因素(1)违反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政府采购的程序违背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2)决策目标选取不当:政府采购的决策目标选取不当,甚至是错误的,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要求。(3)项目多目标处理不当:政府采购是多目标的,多目标不能全面兼顾,或遗漏重大决策。(4)超出采购单位权限:含有不属于采购单位权限内的采购项目。(5)市场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建议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洞:主要是政府采购的工程项目,市场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建议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洞。

2.方案拟订阶段风险因素(1)市场信息不全或重大信息遗漏:在政府采购的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市场信息收集不全面或重大信息被遗漏或忽略。(2)智力缺乏:进行政府采购决策的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缺乏,不能进行方案设计。(3)采购模式选择错误:对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选择不当。(4)采购方式选择不当:对五种采购方式的选择错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发挥各种采购方式的优点。(5)供应商选择不当:选择的供应商缺乏实力或者不符合要求。(6)重大方案遗漏:在拟订方案的过程中可选方案设计过少。(7)研究分析的方法选取不当: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法选择错误。(8)应变措施不力: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应变措施缺乏或者处理不了。(9)合同条款制定不当:合同条款制定不当,包括不平等条款或是对己方不利的条款。

3.评估与优选阶段风险因素(1)评估标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和方法错误:政府采购方案评价标准选择错误或遗漏,评估方法不适用。(2)评估计算错误:评估计算由于人为因素发生错误。(3)风险排序错误:由于方案优选的标准和方法不当,造成方案排序错误。(4)决策信息可靠程度低:政府采购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来源、质量可靠度比较低。(5)决策环境发生变化:政府采购决策环境发生改变造成风险。(6)以往被忽略因素的影响: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信息变得重要。(7)优选方案中应变措施不可行:应变措施根据不足。(8)权重选择不当:评价标准权重分配不合理。

4.实施阶段风险因素(1)决策执行与决策计划存在较大差距:进度延缓、资金超预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2)项目管理不到位:采购中的管理不到位,采购人员责任心不强,尤其是工程采购。(3)其他以外风险:自然灾害等。

5.全程性决策风险(1)决策主体结构不合理:政府采购决策机构组织混乱。(2)专家顾问组成结构不合理:政府采购决策团体组成人员智力不能互补等。(3)环境急剧变化: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等环境的变化。(4)法律风险:政府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如本应该采购国内货物而采购国外货物等。

二、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的诱因分析

本文对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的诱因分析如下:

1.审批阶段风险因素

(1)违反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受时间限制或是其他原因,在审批报批程序上存在错误,出现采购先行,审批滞后;或者采购本身存在违反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2)决策目标选取不当:采购决策人员无视国家法律对政府采购宗旨的规定,或者对政府采购的宗旨理解不够深刻。(3)项目多目标处理不当:如何处理多目标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权重如何分配,首位目标如何确定等都关系到政府采购项目决策的质量。(4)超出采购单位权限:有些采购超出了采购申报单位的权限,或者是无须采购,或者不在国家或地方颁布的采购目录之内。(5)市场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建议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洞:缺乏调查研究或者研究方法的错误都可能导致这种风险。

2.方案拟订阶段风险因素

(1)市场信息不全或重大信息遗漏:了解市场信息不够全面,包括各潜在供应商提品的型号、质量、价格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情况。(2)智力缺乏:政府采购决策人员的素质、能力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限制,所拟定的方案过少,不能实现方案的优选。(3)采购模式选择错误:决策主体为了私利,避免集中采购而将采购项目化整为零。(4)采购方式选择不当:对各种采购方式的优劣分析不合理,对项目的情况分析不全面,导致采购方式选择错误。(5)供应商选择不当:决策主体对供应商资格审查不严格,未能认真评估供应商可能的履约能力和诚意。(6)重大方案遗漏:信息不全,或者激励因素不到位,导致人员积极性缺乏。(7)研究分析的方法选取不当:方法选择错误,或者选取方法单一。(8)应变措施不力:政府采购的方案拟定主要是基于环境的特定假设,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却没有应变措施或应变措施考虑不全面,则无法应对和处理环境变化。(9)合同条款制定不当:合同条款不明确,考虑问题不全面,存在不公平的条款。

3.评估与优选阶段风险因素(1)评估标准和方法错误: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理解不正确,评估标准制定不当。(2)评估计算错误:人员责任心不强,计算过程过于复杂,或者所需要的计算技术是决策主体单位所不能胜任的。(3)风险排序错误:政府采购方案选优的标准不同,或者相关计算人员的失误造成。决策主体单位对影响决策结果的关注点面不同,管理者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排序结果,乐观者和悲观者对决策的排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4)决策信息可靠程度低:决策单位没有对决策信息的可靠性进行甄别。(5)决策环境发生变化:政府采购决策中的每种设计方案都是在特定环境下,为实现决策目标而设计出来的。一旦决策环境发生改变,则方案制定的依据不复存在。(6)以往被忽略因素的影响:在拟定方案过程中某个信息因素对决策目标的结果影响不大,往往被忽略不计,随着环境变化,该因素的重要性可能会变得举足轻重,直接影响方案的选择。(7)优选方案中应变措施不可行:应变措施只是针对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才发挥作用。在实际中,决策单位只是提出一个应变措施的框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一旦环境真的发生了改变,这种粗框架的应变措施可能会因为缺乏具体步骤和方法而导致采购失败。(8)权重选择不当:目标的权重分配不当,方案的评价方法上不当;采取专家意见法来评估方案是,对每个专家意见给予的权重不

同。

4.实施阶段风险因素(1)决策执行与决策计划存在较大差距:政府采购人员的管理能力较差,没有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安排,或者没有足够的动力激励各部门和人员。(2)项目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或责任心不强。(3)其他以外风险:事前没有估计到或估计不充分的风险。

5.全程性决策风险(1)决策主体结构不合理:政府采购决策组织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投资决策背离了科学化、民丰化、合理化的原则,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独断性的弊端。(2)专家顾问组成结构不合理:专家顾问的组成在经验、能力、专业、年龄上不能互补。(3)环境急剧变化:环境的急剧变化可能发生在政府采购的任何阶段,对采购的成功自始至终起着决定性影响。(4)法律风险:采购人用不当的方式阻挠或限制供应商自由进入本地区本行业;采购人的招标文件中约定强制易条款;采购人本应该采购本国货物或服务而采购国外的货物或服务;采购人应回避而不回避;采购人采购信息选择媒体不当。

三、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的防控策略

政府采购决策风险防控是指在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后果,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即采取一定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来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将风险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之对决策不造成重大影响,保证决策顺利实施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的防控: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态度。决策主体在进行政府采购决策时要充分认识到风险对决策的重大影响,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警惕性;同时,还不能惧怕风险而不敢决策,应当既敢于正视风险又不盲目冒险。

2.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决策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政府采购决策工作,不允许人为地随意破坏和删改决策程序。

3.建立政府采购决策听证、决策评估和决策责任制度,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避免较大的风险发生。

4.建立政府采购风险管理机构,强化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管理的职能,对决策风险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统一管理。

5.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政府采购的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辨伪、存储和推断等。加强信息管理对于风险预警防控极为重要。

6.加强政府采购决策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指导和确定决策风险防控的对策和措施。

具体的政府采购决策风险的防控策略措施如下:

1.审批阶段风险因素(1)违反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聘请法律顾问或专门进行法律咨询,加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教育。(2)决策目标选取不当:建立听证制度,听取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3)项目多目标处理不当:加强政策学习,通过专家论证、复查复议等方式解决。(4)超出采购单位权限:加强教育,建立监管制度和惩罚措施。(5)市场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建议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洞:听取专家论证意见和相关部门的建议,实事求是,认真分析。

2.方案拟订阶段风险因素(1)市场信息不全或重大信息遗漏:组织决策风险管理人员复查,检查项目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必要时进行实地调查。(2)智力缺乏:聘请外专家,引入外部智力,或委托其他单位帮助提供方案。(3)采购模式选择错误:严格审批制度,加强采购人员教育。(4)采购方式选择不当:聘请专家和专业人员咨询,加强调研工作。(5)供应商选择不当:严格审查供应商资格、能力,加强招投标的管理。(6)重大方案遗漏:集思广益,对方案进行广泛讨论,制定多种方案。(7)研究分析的方法选取不当:聘请专家或专业人员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8)应变措施不力:建立应变措施计划或备选方案。(9)合同条款制定不当:聘请法律顾问或专门进行法律咨询,加强教育。

3.评估与优选阶段风险因素(1)评估标准和方法错误:建立专家听证制度和复查制度。(2)评估计算错误:多次反复验证计算过程。(3)风险排序错误:加强风险管理人员责任心,设立复查验证环节。(4)决策信息可靠程度低: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去伪存真,加强信息管理。(5)决策环境发生变化:建立和加强风险检测预警工作,快速反应环境变化。(6)以往被忽略因素的影响:进行决策方案复查和例外管理。(7)优选方案中应变措施不可行:通过专家听证制度和复查制度来及时发现和处理。(8)权重选择不当:聘请外部专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多听取专业人员意见。4.实施阶段风险因素(1)决策执行与决策计划存在较大差距: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建立风险核对表,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制定良好的激励措施。(2)项目管理不到位: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等。(3)其他以外风险:例外管理或启用应变措施。超级秘书网

5.全程性决策风险(1)决策主体结构不合理:制定决策主体结构的最低标准和规章。(2)专家顾问组成结构不合理:通过聘请所需专业的专家,并根据专业和权威专家意见附加权重来弥补。(3)环境急剧变化:启用备用方案或终止项目决策。(4)法律风险:加强教育和监督,聘请法律顾问或专业咨询人员。

四、结束语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投资和维持日常政务的手段,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所以倍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将风险管理的科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政府采购决策过程,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让政府采购工作者对采购决策过程的风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对于各种实际风险因素的影响有理性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辅助政府采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控制风险发生。本文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决策风险的管理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2]苏明主.政府采购[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8.

[3]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分析.

第6篇:采购论文范文

1.采购项目公开招标的比例很低

有些单位有自己的采购,采购办公室备案后,有的采购项目应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并采取其他招标采购,其项目采取一些名誉上的招标采购,而不是实际发送邀请招标;投标书也高于政府在媒体上资格预审公告采购信息省级。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常听到有人说,协议供货采购价格高,但必须在提供具体的情况下;当他们不能提供,只是一个主观的观点,即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没有年度预算,少批量采购协议大多数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采购效率,供应商的报价只有零星的采购价格,采购价格不能比规模。再次,在市场价格扭曲,协议价格购买者是没有可比性。在实际调查中心,大多数人将购买的价格比较的基础网上零售价格或市场价格。但这些报价往往与从实际价格严重偏离,或购买是不是通过正规渠道,没有服务,有严重质政府采购的机器往往是先发货,验收,再后来支付货款,供应商恢复从交货付款往往需要很长量问题的产品,或产品供给与同类产品的协议不完整的。如家用机和商用机,虽然配置是一样的,但价格往往相差很多。此外,该产品供应协议的成本低于成本的零售市场,这是产品供应协议客观事实较高,主要是在服务成本和资本成本反映。政府部门,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容易造成成本增加。至于资本成本,机器基本上都是在零售市场,交付首付款前,没有资金成本,以及的时间,在资金成本。

2.缺乏内部监督机制

采购机构组织开放,但监测评估标准,有些机构放在首位,对采购过程的其他有关规定可以监管宽松,有些采购机构缺乏责任意识,对应检查可能的违法违纪行为放任自流。采购管理办公室与集中采购机构,两块牌子,为这个裁判和运作模式,制衡机制缺乏一套候选球员合署办公,难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政府采购原则。对政府采购行为的实施往往是基本的工作场所,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政府采购问题上的采购中心的矛盾。这是行政不作为的现象监管或行政错位的政府采购,导致采购制度是不是一个直接后果,许多问题不能预先约定,采购中心被动。

审查采购资金监管不严。年度或季度,月度采购计划不能准确执行,有进入采购法定程序的许多项目没有采购资金,在供应商合同已无限期拖延付款造成的,供应商抱怨,买方没有什么表情。虽然没有采购中心的直接责任,但该项目是开放的组织,协调,甚至非常困难的工作去做,采购资金不足的问题,重点明确转移到了采购中心。采购监管部门不购买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行为之一,但是从一个好人,赢得了各方的善意取得鉴定票,而到了风口浪尖采购中心。

3.有能力购买和评审专家水平有待提高

一个亮点是政府采购的专家评审机制。检讨的不仅是整个采购过程的合法性专家的工作质量也关系到先进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公平采购。该项目的技术要求的一些评论,等不熟悉的内容,不能合理地评价投标文件;在急于完成评估过程评价的一些专家,质量评价是没有说服力的,一些专家不能坚持一个过度采购和采购机构独立评价,以适应的意见;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一些专家不与评估过程,评估内容,评估不明白的规则熟悉,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裁量权;有专家们利用自己的身份,主动与供应商联系,并为人类的“一揽子”的供应商“代言”对公平,公正的原则,直接影响采购的采购。

4.双重标准操作执行不便

相关的问题上,双重标准,采购执行机构困惑,理性逻辑混乱采购中心的具体事宜。比项目甚至超过了项目的限额标准几倍,首先要确定监管竞争性谈判或询价采购,政府公布了其对集中采购目录的费用每年回家。对违反采购法采购时间,邀请招标只有3,4天的时间完成招标,购买意向或变相帮助的人,“愚弄”采购中心校准周期,不能及时完成规定的采购也发现故障,以及一些询问可以用来购买了明显的项目,并希望以固定配置模式所谓的招标,采购混乱的概念。

采购阶段的双重标准内容审查,有时行政权根据购买者的权利,密切与他们的大小和采购范围的具体内容(如定品牌与不定品牌)设置的关系双重标准,因为人的原因是随机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报销审核把关,对购房合同支付申请的核心问题,有时视而不见,像纸,不尊重劳动的采购中心,要努力仔细检查所有数据,使那些究竟是谁感到报销这个词的威严重量,有时看不出有什么实际工作,并根据奇偶比例的形式通过采购中心不认可的证据,供应商提供的前提下,拒绝报销,开放对某些供应商网络侧,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会很容易地同意改变,事先没有沟通,临时突变,影响了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采购单位意识不强

对采购单位政府采购意识不存在的这种强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采购法”的时间不久,宣传力度不够,与原系统的引进和缺乏刚性,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买方,另外中国的预算是由于滞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很难实施。政府采购的项目往往领导说了算的实施有些单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买,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一些地方的政府,而不是使用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计划是难以体现在采购规划和规模经济的重点。

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活动是不开放的控制,评估和现场监督流于形式,以下几方面强烈的责任感:一种是现场监督开不得力,走形式走过场。有些监管部门限于人手少,但周围的场景象征性的走,不参与全程监督,对执行机构采购盲目寻找现场监督的问题,失去了作用得到发挥。另一方面是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不规范,不科学。作为教练的技能,对采购机构档案管理监管部门,人事考核,准入标准,规章制度缺乏,争端解决措施,使内容不作要求,政策上的评估,监管部门只能步行评估工作的形式,是采购中心的漂移和不关心的表现。

二、对策研究

1.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首先,建立审批制度,加强财务控制。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状况,地方财政部门报告的年度采购计划,根据财政支付能力的金融机构,并优先建议,为本单位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是建立作业系统,并加强规范。对“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与县发展情况,根据“县级政府采购程序”,明确采购机构,采购单位,基金管理,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互牵制制度的实施,所有的采购过程的各个方面:公开招标采购订单或合同网上支付--- ----会计账目的验收劳动力的分工明确,严禁串岗,商,采购风险的防范。

三加强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政府采购应当单独核算,“三专家”,即设立专门帐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安排的“四分开”的执行情况:获授权人员批准,批准和实施分离人员,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独立的会计记录,从人员和出纳人员单独分离,堵塞漏洞的有效管理,建立专户,统一核算。

四是强化风险意识建立保证金制度。投标保证金制度和履约保证金制度,以有效地防止“造”假投标”现象和“豆腐渣”工程的建立。加强招投标单位,中标单位的“所有权”的风险意识,尽量减少政府采购行的风险。从原来的固定价格的最高限价,以及二线拍卖制度发展上的第二个投标最高限价的基础上,第一个协议,以尽量减少报价的影响。二,成功的供应商从原来的三到五年的指定供应商,供应商网上公开呼吁,只要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的投标最高限价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成功的供应商的控制将不会是目的价格,再由单一品牌指定的第二个变量的品牌竞标购买原购买,询价采购中的第二个推出当两个或更多将由相应的二级品牌供应商投标选定的品牌,确定品牌和最终投标价。通过这种改进方法,提高了竞争性采购协议,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最终购买协议的成交价格。

2.严格和有效的检查,是提高政府采购

首先,采购中心要注意自己的检验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其次,对于一些简单的,货物验收,由采购单位自行验收少数量小,我们可以利用其检查结果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的公布。最后,采购金额较大的困难项目,重大项目由采购中心,以聘请更多的专家(专家人数,视情况而定)名单为重点,一些单位采取的控制,监督部门(审计,监察等部门),购买单位的联合检查组验收。因此,加强检查制度,严肃纪律验收,不仅直接违背了购买者的经济损失,并保持我们的很多政府采购的形象,同时促进政府采购健康发展。

3.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首先,要当好“入门关”,我们必须大胆引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士,但也谨慎,政府采购专家和机制的引入,并要求同样的努力,使引进,伦理审查和两个专业审查,同时打破关于在审查实践经验的专家特别强调了规则和资格。二是要把好“监督关”,制定监督下,专家的评估专家的科学和严谨的制度,专家评估,信息反馈系统和系统的完整性,专家评审的行为的当事人进行在廉洁自律和不断完善的客观和公正的思想。三是要把好“经海关审查,”监督考核方法的发展,并充分利用专家的资格审查核实的时间,从道德规范,专业水平,执业能力,遵守和一个全面的评估,评估专家,建立了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生存。

4、.重视监督检查

加强监督,重视社会监督的职能,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的一轮整合,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培育纳税人对自身权利的意识,使纳税人积极监督政府采购。监理从纳税人的针对性,有效率和有效的监督政府组织节省成本的系统,也是实现政府采购效率和有效的保护目标,经济目标。

5.规范运作,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规范运作是根本。正常运行,必须“两发展,两公布”:一是制定并了“县级政府采购”和“实施细则”,媒体公布了详细的政府采购范围,目录,方法,程序和门槛价格。二是制定并了“县级政府采购招标的方式。”凡金额开始工程招标必须在依照法定程序是实现公开招标。招投标过程(招标公告,公布市场调查--- --- ---使评标--- ---授予合同),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新闻媒体公布。

二是要提高效率是关键。首先要建立高素质的干部。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人员是不是在动作的名称,而不是IDS诱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其次,要加强对采购与质量专家的智慧。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使公开征集,严格考核,选择最好的,完整的专业,质量权威。在源项目,采购过程中,现场管理,对专家的智慧,全面的方法,以提高采购质量完全接受各方面性能。

第三,利用网络技术,提高采购效率。从标准的产品,供应商和招标开始,以确定该目录的协议价格,协议和互联网宣传产品,价格,样品展示,网上订购,送货上门的网上通知协议供应商,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

6.加强政府采购,建立和完善“三库”文件改进的基本工作

第7篇:采购论文范文

19世纪末,哈佛法学院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案例教学法,之后广泛应用于管理专业教育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案例,又称为个案、实例、事例等,是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3]。笔者所在经管学院,与当地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作为合作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XO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与销售羊毛衫、针织品、针织服装、梭织服装等,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按职能分为设计、采购、生产、销售、财务、行政、质检等7个部门。其中,采购部门的职能主要是对公司所需服装面料和辅料进行采购活动,及时跟踪和管理服装原料和辅料的使用情况并登记归档,另外还负责定期对公司的供应商进行评价、考核和选择。

二、案例教学在应用型高校《采购管理》课程中的实践

(一)采购组织。学生们实习发现,XO公司在总经理之下直接设置了专门的采购部,采购部目前共有11名工作人员,他们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责评价和选择公司的原料供应商,建立合格原料供应商档案,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察和审核,选择最合适的原料供应商;二是收集采购信息,及时收集采购原料的市场信息,为采购在价格上创造优势;三是制定内部采购流程和相关采购制度,使采购活动井然有序且能与其他部门同步协调。按照教材定义,采购组织是指为了完成企业的采购任务,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由采购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建的业务职能团队[4]。采购组织在公司组织架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采购组织的好坏能够对采购管理的实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很多学生发言中提到,XO公司采购组织的运行效率不高。目前,采购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依旧只是完成供应的工作,很少与其他部门就工作进行沟通,因此工作上也缺乏协作。例如采购部与销售部,销售部不知道生产服装所用材料的采购价,采购部门也不知道公司服装的销售价格。很明显,这两个部门很少交流工作,控制成本这一工作也就无法做得更好。另外,部门中没有专门的跟单人员,催货人员、管理合同的工作人员等,如此每位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他们需要进行申请、找寻供应商、洽谈价格,下单、物料跟踪、对账、申请结款等多项工作,因此就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物料价格的走势。采购部的所有工作中与财务部、生产部相关,如申请付款、制定采购工作的规定、申请批复的程序等,这些工作只是为了对采购人员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在采购中节省成本、增中利润的目的。在采购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尤其是不在公司管理范围的供应商,如果采购的时间加长,产品的生产就需要不间断地提供大量的原材料,这时公司就必须支出相应的资金,进一步增加了对采购进行管理的难度。于是,学生们通过前置课程的学习,基于供应链的思想,结合XO公司实际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学生们的发言和总结,大家认为该设计是在原有的采购部的基础进行整合而成,但是具有职能更明确、流程更合理的特点。它将采购部细分为采购管理、采购计划和采购执行三个组成部分,采购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部门的工作准则和预期目标,对订购单进行签订与审核,改进和完善公司的采购体系、对产品的采购进度进行管理和跟踪、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并建立密切伙伴关系、处理退货问题等工作;采购计划的职能是撰写企业的采购计划、采购支出的预算以及设计采购的具体实施方案等;采购执行的主要职能是登记购货单、对合同进行初步的拟定、与供应商就价格、付款的方式、交货的日期、验收方式等进行谈判,登记交货记录、向公司申请采购支出、操作采购管理平台等。(二)采购流程。XO公司目前采购的内容主要有服装原料和服装生产设备两大方面。服装原料方面又分为服装面料的采购、辅料的采购和成衣的采购。服装生产设备方面主要包括设备和零部件的采购。案例教学中,侧重分析公司服装原料的采购流程。XO公司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制定生产计划,并结合库存情况计算成衣所缺的服装面料数递交给采购部,采购部根据具体需求,综合考虑现有的库存量,品种、数量等多方面的指标,然后向上级提出采购申请,最后由XO公司的总经理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可以继续接下来的采购步骤,否则则无法进入采购计划的制定环节。采购部根据公司生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价格协议、优惠方案、供货方式、结算条件等方面来综合评估,选择最佳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并由采购部与其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签订之后,采购部再根据采购合同条款要求供应商定期发货,收货后采购部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验收。质检部门对所有的货物出具验收证书,不合格货物发回供应商,验收合格货物办理入库手续。采购部核验供应商的供货清单与货物种类是否相一致,在确认没有任何出入之后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实习中学生们发现,XO公司采购流程存在一定问题。采购工作的环节数量多,时间长,涉及部门与人员较多,因此工作中常会出现脱节、重复和停止等问题。由于采购人员工作内容多,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过程中,只重视原材料的价格,无暇关注供应商的实力,有没有更低价格的供应商,材料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应对XO公司采购流程进行优化,特别是要吸收协同作战互利共赢思想,变库存采购为销售订单采购,将采购质量控制由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在根源上保证采购服装原料的质量,注重与供应商的合作共赢。XO公司各个部门需要通力合作。首先,销售部门应将签订的服装订单及时交付生产部门,其次,生产部门依据接到的订单制定生产任务,接下来生产计划人员计算出任务的总工作量并录入生产系统中的产品数据管理得出所需多少服装面料,多少辅料,接着查看仓库管理系统的信息,最后决定所需要采购的数据。同时质检部和设计部从产品数据管理中查看信息给出所需原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最终采购部门结合各部门的要求充分考虑服装原料需求量、原料质量要求、技术指标和库存信息拟定采购计划,制作出采购清单。销售订单采购是基于订单驱动的,和库存采购基于生产需求驱动而采取分散采购不同,它最大的特点是集中采购,从而使得采购人员的效率得到提高。(三)供应商评价管理。目前,XO公司在国内的供应商数量接近150家,所在省份涉及12个,公司在订购服装生产原材料时,为了从市场上众多供应商中挑选出一批高质量的合作者,公司建立了一套供应商资质考核体系,从价格、交货期限、服务水平、货物质量和合作态度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具体操作方法是,对每个指标设置五个打分标准,即优秀(90)、良好(80)、中等(70)、较差(50)、很差(30),将每个供应商的考察结果绘制在表格上,然后将所有供应商的打分表格绘制在一起进行比较,选出综合得分比较靠前的供应商。结合教材中的理论,学生们提出XO公司评价供应商的标准不科学,没有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XO公司在选择与评价供应商的工作中,是针对材料价格、材料质量、交货时间、供应商实力以及合作的诚意等问题开展工作。这些条件项较多,但没有将其量化,也没有指出各项条件的重要程度来完善选择供应商的细节工作。这一问题使评价供应商的工作主观因素较强,评估工作过于随意,评估的结果无法全面、科学、真实地反应每一位供应商的实力。因此,在采购过程中,仍然是更注重采购材料的价格。公司在供应商处采购材料时,选择价格更低的供应商,选择之后再利用其他办法对材料进行监控与管理,通常会以采购材料的数量进行监控与管理。在合作周期上一般是短期的合作,虽然获得了比较合理的价格,但因为与多家供应商合作,只一味考虑价格,无法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材料质量、收到货物的数量与时间都出现不少问题,也影响了公司生产部的工作。学生们讨论认为,XO公司评价权重的确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样就不能对供应商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如果仅仅以价格、质量、交货速度等单性能指标为评价标准是不完善的,应将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产品竞争力、服务合作性、财务和人力资源指标等也纳入评价体系。技术能力不仅能够影响供应商的产品竞争力的高低,而且对XO公司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供应商的产品竞争力主要由产品合格率、准时交货率、价格高低等指标决定。供应商的合作不仅表现在产品交易的过程中,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够沟通和协调是更重要的指标,应将服务合作性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供应商的评价体系。财务指标在评价供应商的财务风险、运作能力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另外,人力资源环境评价应主要从组织结构合理性、员工技术水平、考核方法以及企业培训质量等方面来开展。

三、案例教学在应用型高校《采购管理》课程中的思考及建议

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回到课堂结合实习企业案例进行研讨交流,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采购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并能结合所学理论提出一些对策建议,特别是多数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很受鼓舞。(一)精选案例,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应用型高校任课教师仅有理论素养已经不能满足实践要求,还应有企业的实践锻炼经历,在实践中积累采购案例素材,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案例运用游刃有余。应用型高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考察和咨询活动,选派教师脱产去企业挂职锻炼,如笔者所在的经管学院就先后选派老师参加“百名人才进百企”、“科技人才进企业”、“博士服务团”等企业挂职锻炼活动,既为地方做好社会服务,又能深入企业锻炼提升实践能力。《采购管理》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关键是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任课教师应在案例讨论中引导讨论方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与学生交流讨论时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结合身边实例分享感悟,挖掘案例背后蕴藏的采购理论知识,激发学生运用采购管理理论分析生活实践的兴趣和热情。(二)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应用型高校《采购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采购管理理论方法,以便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课教师在案例的选取及讨论总结等环节都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特别是对于实习实训环节,提前布置相应的观察点,让学生在实习环节就能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能从不同课程的角度多侧面审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章节的知识点,课下随机调研几位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案例素材进行摸底调研,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关注点和话题点,有针对性地从采购案例素材库中选择当前最合适的案例。并根据当前的学生实际,多角度设置相应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赵敏.游戏启发式教学在《采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7,36(2):189-192.

[2]马涛.高校基础课教学管理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2):68-73.

[3]秦小辉.案例教学在采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0):137-138.

第8篇:采购论文范文

采购制度对于加强事业单位的采购管理控制,提升采购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采购制度的优越性在实际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中也得到了证实。政府的采购活动有时集中开展,有时分批进行。政府采购资源的过程是面向公众的,完全对外公开的。政府出于节约资源的考虑在采购制度中提出加强采购资金利用率的要求。事业单位也要本着使采购活动透明化,减少财政资金支出的原则,合理的对采购基金科学分配,积极响应采购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财政补给是我国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家在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若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收益和利润,将会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在我国,事业单位一般是经过招标,选择政府采购对象的。资源的供应者直接将商品发放到财政部门,这就减少了资金在中间环节的损耗。

要想加快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还是要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利用率着手。招标的采购模式能很大程度的减少事业单位在中间过程的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实施,也符合国家对于经济宏观控制,全面管理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拉动社会需求,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就能保证单位合理应对资金流通,产品交换的各个经济环节。并且,政府的采购活动也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政府采购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国营单位,这就限制了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如今政府的采购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的企业和公司都有参与竞标的资格。

这种公开透明的采购方式可以使采购过程更加规范,也调动了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政府采购对象货源质量的提升,使采购对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政府采购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也满足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要求。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可以使货物和服务的来源更加公正,有效的避免管理人员情况的发生。公开招标的方式使事业单位的采购过程在法律制度的控制之下。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要以采购预算为标准,进行有目的的采购。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发展民族本土产业的需要,有益于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政府采购也符合改革开放政策“走出去”的要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二、当前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主要是指采购方和供应方信息不吻合。信息不对称反映出事业单位在采购环节未能实现公开透明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会使得事业单位的采购成本增加,对于采购产品的质量也有着消极的影响,并容易滋生等违法现象。

(二)政府采购制度不完善,采购预算与计划不明确,监督力度不够

很多事业单位在执行政府采购的过程中,没有按照采购部门制定的方案,经常出现超出采购预算的情况。政府采购活动监督工作的执行力也达不到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要求。政府采购制度的不完善和采购计划不合理都直接导致政府采购活动效率低下。政府的采购活动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采购活动没要按照原预算的标准,采购管理工作不到位,都会使采购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不利于事业单位采购活动的开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当前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需要

要想达到事业单位进行政府采购的目的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和供应商的沟通,多渠道的获得供应商的信息,全面的了解供应商的市场背景,这样在与供应商进行价格洽谈的时候才能占据主导地位,对采购工作实现有效控制。采购工作前期的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可以规划谈判价格变化的范围,有益于采购工作的实施。其次,要通过加强信息的核对,减少采购工作相关人员工作懈怠和情况的发生。在事业单位内部,要进行权利的合理分配,加强职责控制,避免出现某一部门权利过大的状况导致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权利的合理分配可以提高事业单位采购管理的效率,减少各部门之间相互勾结,进行违法经济交易的恶性事件发生。事业单位要有效的利用政府的财政补给,配合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市场经济的控制,努力改善事业单位的采购制度,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推进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数据支持

政府采购的顺利进行,需要准确完整的信息数据支持。事业单位的采购部门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拓展信息来源渠道,丰富信息查阅的方式,让相关从业人员依靠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在部门之间的流通共享。这对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和网络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事业单位采购部门对于供应商的选取也要经过全面系统的考察。要基于供应商的市场背景,资源产生方式创建合作关系。采购部门和供应商的沟通也很重要。财务部门要针对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资料,在招标过程中,为采购部门提供信息支持,在洽谈过程中,维护采购环节的顺利开展。要想使采购部门顺利完成采购工作,找到最适合事业单位的产品,与供应商形成合作关系,就要避免信息不对称事件的发生。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采购流程的规定,不能私自决定采购内容和采购对象。

(三)健全机制

事业单位要不断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将采购计划的完整性可执行性提高,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采购预算和采购管理过程加以控制。另外,事业单位也可以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管理和采购的水平,培养具有专门招投标知识,并对市场行情、商品有详细了解的政府采购人员。只有从采购制度、采购预算和采购监督三方面着手,加大事业单位对于采购活动的控制,才能真正有效的减少采购环节出现错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四、结论

第9篇:采购论文范文

所谓采购管理,是指针对化工企业的采购活动,制定完善的计划,同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从而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化工企业在进行采购管理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价格因素、采购路线、交货及时性、供应商稳定性等因素,从而保证企业采购的顺利进行。化工企业之所以进行采购管理,主要的目标就是节约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生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ERP环境下,化工企业采购管理的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按生产排程及时适量采购,化工企业在实行原材料采购时,要坚持适量的原则,当采购的原材料量比较多时,不但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管理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另外,原材料的采购还需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只有采购时间选择的正确,才能保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二,提高原材料采购质量,化工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对原材料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采购时,要保证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提升化工产品的质量;第三,系统采购最优配置,采购的正常进行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在各个环节中,都要坚持成本优化的思想,进而最大限度的以最少的成本采购到更多优质的原材料。

2基于ERP的化工企业采购管理功能变革

在化工企业的ERP采购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四项功能。第一,供应源管理功能。化工企业在进行采购管理时,供应源管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供应源管理,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在ERP环境中,化工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越来越依赖于供应源,这就需要与上下游的厂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供应商关系管理。化工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供应商的价格、质量、地理位置等进行综合的考虑,进而选择出最优质的供应商,在ERP管理系统中,供应商的关系为战略性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双赢为目标,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化工企业以ERP系统为基础建立起采购管理系统,将原材料质量的责任落实到供应商头上,促使供应商参与到化工企业的生产当中,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采购的质量。第三,按需小批量采购。在ERP系统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小批量采购,化工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以生产订单为主,以便于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在采购时,根据需求,实行小批量采购,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第四,物料配送控制。在传统的采购方式中,交货时间的延误时有发生,但是在ERP系统中,该问题被直接消除,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3基于ERP的化工企业采购业务流程变革

化工企业在进行采购时,需要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交换,供应商才能及时的提供化工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进行信息交换时,包含生产作业计划、工程数据、成本等方面。当信息交换的有效性提高时,供应商响应订单变化的能力将会增强,从而更好的实现原材料的供应。化工企业在对采购进行管理时,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系统平台,并应用ERP系统,进而对整个采购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管理最优化。在采购业务流程变革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变革,一是采购业务工作流机制的变革,化工企业在进行采购时,将直接采购与招标采购相结合,以便于更好的对采购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二是采购周期的变革,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具备长期性的特点,因此,采购活动也具备长期性,在ERP系统内,将长期划分为各个短的周期,以短期内化工企业的生产要求为依据,进行准确的原材料采购;三是供应商管理结构的变革,ERP系统对采购的管理具有时效性,基于此种特点,供应商的管理结构也应该进行变革,由多源过渡到单源,同时,化工企业还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保障自身的生产。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