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第1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校本资源;教学研究

生物新课程进一步推广时应注意加强与生物新课程相关资源的建设,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进行新一轮生物新课程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开发研究,同时意识到需要教师的大量心血,它需要教师的大量积累,从生活中收集材料,从学生中收集材料,从各种报刊、杂志中收集材料,从电脑中收集材料。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制成与我们这样学校实际教学相适应的每一节课。

一、问题的提出

1.1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1.2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而偏离了农村;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

1.3加强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根据学校的适应需要而出发的,是势在必行。

二、策略与实践

2.1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策略。

2.1.1准确理解生物新课程《标准》对模块式的课程和教材设置的要求: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1.2研究生物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生物教科书:建议各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备课组要至少备齐5个版本的教材。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方式等,加深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标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并依据课标优化组合不同教材的课程资源。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中心组要组织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并及时地将研究结果通过全市教研活动提供给各校参考。要摒弃过去那种“轻大纲,重教材”、“教学就等于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2.2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实践――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整合利用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我们备课组通过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尽可能地缩小《标准》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落差,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稳步地开展。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及实际操作如下:

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校本教材探究实验的开展)在新课程教材的实际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课型、学校条件、学生情况等对传统的和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2.1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备课组成员在生物学科中尝试实施开展了新课程校本教材探究实验――体验制备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比赛并在校园进行展览,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2.2.2把握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对实际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和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这样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既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中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僵化模式,又要对只求生成忽视预设的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成效与分析

3.1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3.1.1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部分老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把知识结构、难点和重点反复掂量,围绕它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实现.只有对课程目标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教学活动的组织符合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3.1.2各校的课程资源问题:现在各学校教学硬件还不很足,不少教师过去是仅仅依据一本教科书、一册教参,就年复一年地教下去。现在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要有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各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图书资料、实验室及相应的器材,还有网络资源等,至少为各备课组配齐5套不同版本的教材。

3.2对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寻找有效的策略,扬长避短,尽量把该模块开设模式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一般地说,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应把把宣传和计划做在前,整体安排高中新课程两年教学;

(2)对《标准》和教科书的研究应比实施提早,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和寻找对策;

(3)在新课程教材的实施中适当结合老教材知识;

(4)适时的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想应的校本练习资源;

第2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 财务会计 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方法

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打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门,从此我国展开怀抱迎接世界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的增大,经济形式越来越多元化,需要应用性方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而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输出实用型,能干型的技术性人才。因此我国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但如今中等职业教育依然面对着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本身也面临着许多许多的困难与不足。只有不断的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才有机会提高中等职业教学的质量。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中职院校办学模式早期是引进前苏联职业教育的理念。不仅直接加快了我国职业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的步伐,也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却远远达不到要求。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职业教育在国家的发展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一些学生在不上高中的情况下选择进入中等职业院校学习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就现在中职教育的现状来说,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一大社会问题,那么是什么导致中职毕业生得不到企业或者公司的青睐呢?

首先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上与高等院校在实验设备上是不能媲美的,办学规模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同时相对于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技术专业人员往往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在生源方面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属于调皮生,中高考落榜生,对于课堂教学方面,,学生课堂上开小差,教学方式形式化,这些都会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而职校实验设备落后,不能将理论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加快中职教育改革是中职院校发展的唯一办法。

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中等职业院校中课堂教学的现状来说,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化。通过具体的分析,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教学方式老套。中职教育现行的课堂教育体系依然沿用以前的老套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呈现三步走的策略,即“老师授课,学生听讲,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让许许多多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讲解兴趣不大,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过关,加上《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课本中涉及很多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课本连贯性较强,导致后来的教学跟不上进度。

2.继续沿用老教材,适用性不强。现在财务会计方面的书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适用性不高,教学内容往往采用高等教学的书籍,理论性极强,让学生很难得消化学习内容。同时专业课本在对于专业知识方面编排不够合理,不能做到孰轻孰重。例如:《审计》是财务会计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章节内容,在编排上处于后续章节,《审计》所阐述的内容是了解内部控制制度。但前面章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介绍微乎其微,使得教师在授课中非常吃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

3.理论教学缺乏稳定性。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在中等职业院校中一般开设两个学期,平均每星期七节理论课,同时《财务会计》课本中的专业知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到的会计行业的学生来说内容是十分抽象,学生课后只有通过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来强行记住。对于学生来说,《财务会计》中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同时随着我国对各项会计法的严格实施与不断完善,财务会计课程随着法律法规不断的进行更新,学生很难适应新的课程。

4.课程实践性不强。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注重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现行的中职财务会计实践课教学存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师资力量上达不到标准,其大部分老师是没有从事过会计行业的,对学生在实践课上面的指导往往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二职校对实践课安排课时较少,学生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

5.考核制度不完善。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制度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采取的是大众化的期末考试,少部分学生往往采取临阵磨刀的方法,或者直接在考试抄袭他人的答案,大部分学生考试合格之后就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但事实却不是如此。而对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学校也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实践能力是检验是否学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很熟悉但实践能力很差,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极大的影响了职业技能水平。

三、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中职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学习的兴趣爱好不强,上课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在上课中面对课堂中精神萎靡的学生,教师上课情绪不高,授课质量急剧下降。另外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对学校,老师容易产生逆反心里,这也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时中职生对自己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上进心,不想学习。

2.教师方面的原因。职校青年教师居多,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讲课不生动,同时在授课的内容上不能够抓住重点,使学生很难理解课本知识。另外,《财务会计》理论性较强,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实践课老师来说,自身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对学生时间实训培训力度不够。

3.学校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职校在学校教学设施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在对于师资力量方面,学校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也没有引进财务会计方面的高级人才。更重要的是学校在对实验设备投入不大,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节省资金,购买一些落后实验设备,直接导致《财务会计》实践课效果不大。

四、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目前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加快课程教学改革,推行新课改,让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效率增强,让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的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以后的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主要需要改革以下几点:

1.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学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将《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会计具体的案例进行结合授课,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同时能够让抽象的会计学知识能够形象化,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和掌握课堂知识。同时更新财务会计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用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找到自信心。

2.避免大班上课,实施“一帮一”课程辅导。职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提倡小班上课。有关调查表明:从教学的质量来看,小班教学的效率是高于大班教学的,中职学生往往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大班教学人数过多,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能顾及到,但小班教学,在人数上远远少于大班教学,老师能够更好的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也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也可以在学生当中采取“一帮一”的学习方式,进一步的让学生在课外能够巩固知识。

3.编制符合新时代中职财务会计的教材,增加对实践课的投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参加工作后得到企业的认可,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课占学时两个学期,极大的缩短了实践课的时间,实践课的系统实训不够完善。因此职校在安排《财务会计》课程上应该增加实践课的课时,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交叉学习,不仅能将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而且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应该聘请会计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在时间实训中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理论知识的编排也应该贴近实际,与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精密联系起来。

4.对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约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用心,采用先进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将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大板块: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试,而理论考试最终考试成绩分为课堂表现分和试卷考试分,其中课堂表现分占总成绩的20%,教师根据平常上课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成绩酌情给分。试卷考试分占总成绩的40%,以前职校没有涉及到的实践能力考察同样也占40%,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达到“勤练”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得到长远的进步。

总之,在通过对中职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研究,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上述详细的措施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中职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第3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财政学不仅是财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还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本必修课,课程内容理论综合性强、实践涉及面广,对学生健全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财政学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如果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不做调整肯定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而剖析和优化当前财政学教学内容、安排和方法的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当前财政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

对于当前财政教学的现状当然只有受教育对象对此最有发言权。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为了了解他们对财政学教学的看法,本文特意选择接受过财政学课程学习的A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做抽样调查,鉴于财政学专业不是很普遍,但财政学却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基础必修课,所以调查的对象选择了非财政学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学生。经济类选择该校09级国际贸易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各50人调查,管理类选择该校09级市场营销和会计审计专业专科生各50人调查。由于成本或者便利的需要只选择了A校的学生确实从社会调查的角度来说样本的代表性不强,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财政学课程的看法。

(一)学习主体对开设财政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财政学有开设的必要性,会计审计和金融学对专门课程开设有更高的需求;认为没必要的同学占了调查总体的3%,没有必要开设的开放性答复有的因为不是这个专业,有的因为太宏观,有的因为考试不容易,具体数据见表1。(表1)

(二)学习主体对财政学课程内容存在更高期盼。关于财政学教学内容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够强,其次就是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够,再次就是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不足,最后就是认为理论不够新颖。(图1)

(三)学习主体认为财政学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期望效果与实际效果落差比较大,85%的学生认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帮助,15%的同学认为会有点帮助,没有同学认为学习没有帮助,但是课程学习结束后19%的学生认为确实特别有帮助,73%的学生只认为有点帮助,更有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图2)

(四)学习主体认为财政学学习过程普遍乏味。被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认为财政学的学习过程乏味,只有极其少数学生认为这个过程是生动的。(图3)

二、当前财政学教学效果堪忧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忽视专业差异和与时俱进。目前,普遍存在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侧重点,缺乏对不同专业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针对性。95%的被调查者认为财政学教师拿着同一本讲义在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班级进行简单重复劳动,忽视专业差异即忽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具体化。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财政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其掌握理论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绝大多数学习主体都是非财政学专业,他们学习的目标应该有很大差异。他们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财政理论,了解财政制度,熟悉与财政相关的业务操作,重点是他们的专业和财政相关的知识点。

在目前的财政学教学中,经济管理类学生都需要学习财政学,财政学的师资不足带来教师授课任务重,加之教材编写没有考虑专业特色,结果不同专业甚者本科和专科都使用一本教材,都由一种教学计划制约,都由一个考核标准和一套考卷评估,财政学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货币银行学、政府经济学、税收概论部分内容出现重复等等问题,降低了教师整体的教学效果,同时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经济社会日新月异,财政理论也不断进步。国际上从亚当・斯密的《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再到马斯格雷夫《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国内一些学者用“公共经济学”取代“财政学”这就要求财政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做相应的调整。毕竟财政学中的很多内容是一定时期的制度,如税收制度,在税收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很多教学者没有掌握最新动态,还在把旧的税收制度灌输给学生。

(二)培养方案设置缺乏科学性。财政学教学安排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缺乏科学性,可能是设计培养方案者外行或者疏忽。因为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和财政业务的中介作用,所以财政学教学安排应满足学习的梯度效应,要体现与专业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但是,在目前一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先开设财政学而后开设或者同期开始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更有甚者没有开设财政学这一基础专业课就直接开设国家税收和预算会计等专业课。A校的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培养方案都是把财政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同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和货币银行学同期教学,在没有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讲授财政学,学生怎么能很好理解财政这一调控手段的选择和运行过程及效果呢?没有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如何理解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呢?如果学生没有主动自觉的提前预习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就会制约学生理解能力,影响学习效果。

(三)授课方法单一。财政学是一门运用经济学,其中有较多实务性特征明显的内容,如支出效益核算、税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预算制度等实践性很强,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还是按照满堂灌的方法教学,完全没有或者缺乏实践教学。其实,税收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完全可以采用让学生上实验课,其他内容如税收制度、支出效益核算、公债等可以通过组织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财政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融入实际工作。

三、优化财政学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财政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应本着不同能力培养的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通过课程内容和进度的不同以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和差别,特别是要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多数经济管理专业类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会计或管理工作,或者作为纳税人要了解基本的税收制度,但由于专业的原因没有税收课程,所以除重点讲授财政职能等,有必要重点讲授税收制度;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还需要重点讲授关税、出口退税和国际税收的有关理论;而对会计学专业后续还有税法课程,税收部分可只讲税收原理而不讲税收的计算;金融专业则要重点讲解财政政策、弱化货币政策,毕竟后续课程会有涉及到货币政策的部分。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既可满足不同学生对财政知识的需求,达到专业与非专业教学的统一,还能调动学生学习财政学以及后续课程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安排连贯。在教学安排中,课时安排、不同课程内容的衔接等对教学效果影响重大。任何经济管理类专业财政学课程开设前都应先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不同专业相应安排不同的后续课程。财政和税收专业的财政学课程应在强化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金融专业如国债等相关课程应该延后;对外经贸专业应后续开设关税政策、国际税收等课程。

第4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资源库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实践教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是大部分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践教学平台不足、实践技能培训环境较差等导致的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本文主要探讨财务管理类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问题,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环境的角度探讨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专门人才。

一、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的各种原始资料大部分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收集原始资料的难度较大,平时所能收集到的大部分是些零散的二手资料,与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对接。在实践教学时需要对所收集的资料按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重新筛选、整理和设计。所以,收集和设计实训教学素材,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相关院校建立起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不仅可以在相近的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经济学专业的财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地方高校实现共享,减少各个高校独立开发与建设的成本,充分发挥资源的共享性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为了建设高质量的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需要相关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工作实践中收集经济业务案例、经济文书等实训教学素材。通过对实务案例的系统化设计、对票据等原始素材内容的调整、对实务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编辑等实践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实务操作技能,提高其“双师”素质。因此,应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素材的收集、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训平台的开发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由于财经类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其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受到限制,财务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在校内实训环节,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若具备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借助于性能优良的互联网络平台,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模拟实验,实验课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活动和创造发明,增设课外拓展学分,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整合后纳入培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由创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专业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针对目前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教学型地方高校的基本特点,本着一切为了教学的根本宗旨,笔者认为,高校要吸收最新的教学成果,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师资资源,构建满足需求且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标准化的原则

为了能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的价值,信息资源使用的文件格式和分类标准要符合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标准化的资源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需要,按照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资源分类和建设,紧紧围绕学科知识点来建设资源,特别是财务管理实践中使用的文书、合同等资源素材的编写应该严格遵守最新的法律法规。同时资源库的建设也必须要有科学性,而不是学科素材、网络资源等数字化资源简单的堆积,盲目求其规模。

(二)共建共享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资源主要有搜集购买、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整理、自主研发等三种来源,前两个来源虽然节约了制作时间,但对各学校具体的教学实际需要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实用性差。教师自主研发资源能更好地紧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需求,适用于特定的教学实际情况,有利于建设有自我特色的教学资源库。自主研发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整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通力合作才能提高资源的质量,同时,高校应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如通过立项的形式增加经费和工作量的方式鼓励教师投入到教学资源的研发中来;做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使教师能够放心的将优质资源进行共享;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化,达到开放、共享的目的。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

因财务管理类课程涉及到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依据,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适用的政策法规环境,如我院购买的厦门网中网公司的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训软件就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变化对其中的财务报表内容和格式不断更新,教师研发实践教学资源也要如此,如我院就规定了每年新增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要达到20%以上,并且采用严格的考核标准进行验收。对于财务管理案例库中的案例要进行适时更新,不断补充最新的典型案例,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针对财务管理类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创新多维度的实践教学协作平台

多维度实践教学协作平台包括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习基地、校外财务管理服务平台和全真实验室。受传统文科专业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投入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院作为一所地方型高校,办学经费有限,对于财务管理等文科性质的实验室教学起步较晚,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综合性实验室相对较少,投入的有限资金也基本上仅用于电脑和软件的购置。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后成功创建了财会手工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和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先后与湖北咸宁阳光电气、咸宁市统计局、仁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了财务管理实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争取与咸宁凤凰工业园的公司签订共建财务管理实习教学基地的协议,建立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顶岗实习,实行“双挂双学”,培养“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实习基地规范化管理,实质性推动互惠性校企合作,建设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今后,我院还将聘请实务工作者为学生讲授实务知识,建立全真实验室,以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贯彻与实施。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教师教学的法规性文件,对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于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教学、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到每个项目实验项目的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考核形式与要求。所有的实验课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和课程内设置的实验课,均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大纲制订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其中,实验项目的设置必须符合本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中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更新现有实验教学内容,避免低水平重复。独立设置的实验课是将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实验理论、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的实验课。要求在强化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课程内设置的实验课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教学环节,由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

(三)精心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教学环节的延伸和提高,要树立教学服务于社会、企业需求的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由于实验教学以理论课程体系为依托,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类核心课程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应包括以下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详见下页表1)。

(四)推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课程为主推行“点”型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主要由各专门实验室承担;以模块课程为主推行“线”型实践教学。结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展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模拟实验、业务实习等,着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和融会贯通能力;以仿真实验为主推行“面”型实践教学。以模拟训练、ERP等仿真实验为主,包括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学会各个实践操作过程的连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和学习创新方法的目的;以实践创新平台为主推行“体”型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多种体验式实践创新平台,支持一定数量的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项目,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加强论文写作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通过“三下乡”等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月”等社团活动,参加会计知识竞赛、商道管理决策模拟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会计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

可以针对六门财务管理类核心课程构建由案例库、实验模型和信息系统等资源组成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22项资源(详见表2)。

(六)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但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过去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主要是因工作需要转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和研究。虽然部分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就具备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或很少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建议,可以由学校和教师自己联系单位,要求相关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实践,也可以安排新进教师上岗前先到企业实习半年,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便于他们日后指导学生;在学生校外实习之前给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大纲,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专业实习。这都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结束语

对于学生人数多、师资缺乏、设备短缺、资金有限的教学性地方高校,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并将其作为一个教学平台,有利于发挥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本文虽然提出了一些建设的思路,具体实施还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做好相应的保障措施,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注: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362)

参考文献:

1.睢忠林,甄国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8).

2.崔志伟.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8).

3.涂宝军,孙进,吉顺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库构建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4).

4.顾海溶.关于教学型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

5.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10,(1) .

6.罗振坤.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7.张旭东.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J].会计之友,2008,(9).

8.傅文卿.财经类专业实训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研究[J].才智,2009,(19).

第5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岩石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91-02

一、引言

岩石力学是主要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对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产生效应的一门理论学科。对于具体的岩土工程,也涉及岩体在力场作用下的强度、变形与破坏以及岩体稳定性问题[1]。岩石力学是矿业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一门涉及地质和力学两学科的交叉学科。

岩石力学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版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我校培养采矿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岩石力学是反映采矿工程特色的标志性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运用岩石力学知识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常见岩石力学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露天矿边坡、煤矿地下开采、金属矿开采等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部分矿业类高校将其列为考研专业课,重要性略见一斑。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

采矿工程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传统特色专业,为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矿业领域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由于地域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学基础及师资力量薄弱,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矿业特色不明显。当前r石力学教材内容单一陈旧,新岩石力学问题和实践技术工艺在教材中很少涉及,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场矿山生产现状。

采矿工程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河海大学主编的《岩石力学》,该教材是依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大土木专业要求编写,与采矿工程专业联系较少、未能充分体现课程的矿业特色[2,3],需要增加含矿山工程中常见或典型矿山岩石力学问题,如采动应力场、浅埋深采动岩体力学、煤矿采场围岩控制、冲击地压等。这些问题已引起自治区教学工作者和现场工程人员的注意。

2.课堂教学模式落后。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未能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手段。在讲授知识时,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方式,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学生上课睡觉和作业应付的现象日趋严重,这必然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背离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岩石力学是一门力学理论与矿山工程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知识体系复杂且相对零散。由于受教学场地、经费和工程条件等因素制约,本校岩石力学教学体系与生产实践缺乏必要的结合,教师只能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实际矿山工程的联系较少,影响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

3.考核手段单一。考试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教育目标达成度的重要工具。目前,岩石力学考核成绩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简单组成,考查内容主要体现在书本知识的记忆掌握程度,较少反映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僵化单一的考核模式也妨碍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岩石力学教学改革思路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产资源赋存环境不断恶化,如高地压、高地温、高瓦斯等问题,采矿工程领域将涌现许多新的复杂研究课题。在一个较短学期,如何既能强化力学基础,又将这些课题之上的采矿岩体力学新知识加入教材,引入课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解决类似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是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因此,“岩石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明确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根据自治区采矿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矿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目标,认真修订岩石力学教学大纲,体现矿业学科特色。新版的教学大纲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更加适应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并能反映学科最新前沿研究成果。在新版岩石力学教学大纲指导下,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先将岩石力学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篇和特色篇两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篇包含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力学性质和地应力三章基础内容,基础篇重在强化力学基础。第二部分特色篇体现矿业特色,调整增加矿山工程与岩石力学相关知识内容,如露天矿边坡的稳定、采场与巷道围岩控制等。在特色篇的编排中,首先给出岩石力学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法,如力学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力学试验等,然后结合分析矿山工程实例,把相近的矿山工程问题建模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2.知识案例化,丰富教学手段。岩石力学部分知识内容抽象难理解,因此可以根据课程重难点部分,采用详细讲解的方式,通过一个或若干个设计实例或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前,学生应该研读工程案例并认真分析案例材料,围绕案例进行相关力学方面思考,找出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弄清案例的关键问题和隐含问题,进而产生新的设想。例如在讲授高地应力内容时,可以引入当前煤矿深井开采所涉及到的巷道围岩控制等案例。

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工具来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对于必须掌握的基本力学理论和公式推导,仍采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推导过程;对于大量的实物图形、三维空间概念、操作规程等较难口述的信息,尤其是结合矿山工程的案例,可充分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教学技术,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增加传授信息量[4]。例如在讲解非圆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时,利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非圆形巷道断面模型,然后在课堂上演绎此数值计算模型。

3.改善考查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调整增加考试内容,由过去的两部分增加调整为4部分:平时出勤、分阶段性小测验、专题讲演和期末测试,其中平时出勤及作业完成情况占10%,分阶段性小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自主选择的专题讲演成绩占总成绩的15%,期末考试及大论文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65%。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能更加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开阔视野。学生缺课严重的情况得到根本改善,考核效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四、结语

岩石力学最早源于采矿实践活动,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行业特色鲜明,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矿山工程实践的联系。需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采矿专业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文.岩石力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1-2.

[2]王炳文.采矿专业r土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8):61-62.

[3]黄明奎.岩石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4):82-85.

[4]王述红,唐春安,朱万成,刘泰强.数值试验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6):140-143.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Rock Mechanics Course for Mining Engineering

LI Qing,HAO Chang-sheng,ZHENG Wen-xiang,WANG Chao,GUO Ling-fei

(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10,China)

第6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工程图学;教材;工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2-02

工程图学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于该专业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掌握阅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程素养。近几十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现代工业企业中的大规模的应用,对工程图学提出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工程图学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要首先对工程图学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1 工程图学教材体系的现状

传统的工程图学教材体系基本上由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或者工程图和计算机绘图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画法几何,主要包括投影理论、以图解法为主的综合解题、曲线曲面的投影、换面法、旋转法、映射法等;第二部分为机械制图,主要包括国标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第三部分为计算机绘图,以AutoCAD绘图软件为主。传统的工程图学教材体系内容对于不同工科专业来讲,各有取舍,各有侧重,各部分所占学时比例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体格局相同。

2 当前计算机绘图软件和机械行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各种高级绘图软件、设计软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由最初的二维绘图软件向三维软件发展,由平面绘图向三维建模直接生成二维图形发展,以及在三维建模上进行虚拟加工、虚拟装配、运动仿真、动力学分析和其他一些高级应用分析,这些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软件的种类不断扩大以及每种软件的版本在不断升级,软件的功能在不断增强和扩大。

在二维绘图软件中主要是AutoCAD,三维绘图高级应用软件主要有Inventor、Pro/E、SolidWorks、UG、Catia、ANSYS、MasterCAM、Topsolid等,其中发展速度比较快的软件有SolidWorks、UG、Catia等几种。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不同行业所采用的应用软件各有不同。例如,飞机行业大多采用的是Catia;模具行业采用的软件是MasterCAM和UG;其他一些机械企业中用SolidWorks和UG软件比较多,因为这两个软件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能保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在加工领域里,数控自动加工应用越来越广泛。

可以看出,当前计算机软件及其在机械行业中应用的特点和趋势是:软件功能的增强化、集成化、多样化、管理和设计网络化,而且和企业的需求发展紧密联系。

3 计算机绘图软件对工程图学的挑战及分析

计算机绘图软件从最早出现的AutoCAD开始,就对工程图学提出是否要“甩图板”的冲击和挑战,而且随着三维绘图软件的迅猛发展,对工程图学的各个层面都产生非常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可以归纳出:甩图板、画法几何的取舍、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选择。

3.1 对“甩图板”的分析

“甩图板”就是在教学中去掉手工绘图而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来代替。“甩图板”是在绘图软件发展的初期所提出来的,这一提法是基于二维绘图软件的高效性、精确性的特点提出的。

尽管二维绘图软件有这样的特点和优势,但是手工绘图不能去掉,反而要稍微加强一些。这是因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相当于只提供了手工绘图教学中的铅笔、橡皮、尺子和圆规,绘图软件所绘的图样是否正确、标注是否合理、视图布局是否合理等,这些问题却是绘图软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些正是手工绘图的教学目标,正如学习音乐的学生要进行抄谱子的教学活动一样不可缺少。

3.2 对“画法几何的取舍”的分析

“画法几何的取舍”是基于三维软件中的由三维模型向二维视图直接转换这一功能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既然三维软件有这样的功能,画法几何中的投影理论就没有必要再学习了。

画法几何在工程图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画法几何是工程图学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如果把画法几何去掉的话,就如同釜底抽薪一般,工程图学的其他一些部分就会失去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画法几何从点线面的投影讲起,能给学生培养起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为更深入学习工程图学的其他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画法几何部分不能去掉,只能是根据专业不同,画法几何的内容和讲解的深度可适当调整。

3.3 对“计算机绘图软件选取”的分析

现阶段,工程图学中所选用的主流计算机绘图软件是AutoCAD。相对于其他一些高级三维绘图软件来讲,AutoCAD的二维绘图功能是其他三维绘图软件所不能比拟的,但就三维功能而言,AutoCAD的就大大不如其他三维绘图软件了。但是其他一些高级三维软件又是种类较多,这就存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选取”问题——选哪一种、选取哪些模块功能等。原因就在于这些高级三维软件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功能各有千秋。例如,Solidworks是基于特征的,ProE是基于参数化设计的;Solidworks的主要功能是将设计、验证和仿真集于一身,ProE有26种功能模块;其他一些如前所述的三维软件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就工程图学而言,它是一门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结合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的特点和类型,适合于工程图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可以这样来选取:以AutoCAD为基础部分、Solidworks为提高部分的组合教学,也可以增加一个计算机绘图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三维软件的基本功能是零件三维建模,而三维建模的基础是绘制出一个平面图形,然后经过拉伸、旋转、扫掠等建模方法形成三维模型,而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绘图方法步骤,正是工程图学中的制图基础中要教授的一个重要内容。

4 工程图学教材新体系的结构框架

通过以上对工程图学教材体系的形状分析,计算机绘图软件及机械行业对工程图学的挑战分析,建立工程图学教材新体系结构框架的构建框架:

1)对画法几何部分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不同做适当的调整,如对于机械类专业可以稍微加深难度和宽度,对于近机类和电子类专业可以降低难度,对于较难的综合应用只做了解即可;

2)应该加强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绘图方法和步骤的篇幅及训练力度;

3)在组合体部分除了保留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之外,要增加形体建模的一些方法,如拉伸、旋转、扫掠等,以及构型设计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7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摘要:近年来高校培养的财经人才存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不足的问题。《财政学》是一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选修学生多,影响面大。作为西华大学本科重点建设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我们突破课堂教学环境的局限性,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研究小组,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关键词:财政学;研究小组;本科人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经科学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深刻的历史变革,经济和市场活动空前复杂,对财经人才的要求也更高。然而计划经济虽然过去,旧有的观念和教育模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财经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证明,只有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财经教育才真正有生命力,社会需要的我们培养的是能够和社会各经济行业息息相关,适应经济社会各领域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围绕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快创新和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向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模式对教育模式转换,加强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提高主动学习能力。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法就是力图实现这一目标在财经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探索。

2.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的教学理念

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经济思维方式是财经类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教育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包括经济知识,经济思维方式,经济职业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训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从学生的职业发展来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被看重的,而这一点在课程教学中并未充分体现。虽然在财经类教育改革中,各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实践课程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们绝大多数的时间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环节时间有限且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如何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仍然是一个探索中的研究。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经济思维训练,将会为实现财经教育的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的设计思路

在财经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研究小组,在教师对基本知识系统传授的基础上,各小组重点研究该课程中的一类问题,结合经济实际,形成研究结论并以研究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其他研究组和教师对成果进行评价。

4.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的基本构想

该模式将基础知识传授与学生的思维拓展,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结合起来。比现在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有很大的突破:

4.1在保证厚基础的理论知识条件下,教学目的从知识的说明转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教学观念从演绎式转为归纳式,让学生从案例中自己得出研究结论

4.3教学形式从教师讲案例转向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自己研究并讨论案例。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各高校课程教学活动中虽然也运用较多的现实案例,力图实现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案例教学法通常是在理论讲授前,讲授中和讲授后穿插一些典型案例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能力,仍然没有摆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典型的案例教学还可以选择一些重点案例以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不过,这种方式要求学生普遍有主动的参与性,否则可能成为个别积极的学生和老师互动。在传统灌输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大学生,要求他们立即实现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仍然存在现实的困难。而通过成立小规模的研究研究小组,学生的任务更明晰,效果考察更直接,对学生的督促作用也更强。

4.4构筑一个学生进行经济思维训练和能力发展的空间。研究组式研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空间。对学生参与有激励性。各研究小组之间有竞争,有评价,有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形成研究学习的良好氛围。对学生参与度有可控性。不同的学生由于学习积极性的差异,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甚至是个性上的差异,在以往传统的课堂讨论等活动中,参与度的可控性不高。基础课教学班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对每一问题在讨论中发表看法。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以10-11人的研究小组进行问题的探讨,让所有学生都在案例研究中有任务,并在小组内形成监督,在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的压力。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组形成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工,为研究组任务的完成发挥各自的作用。另外,以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创新精神。每个研究组的研究结论如无重大问题教师不干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研究组形成后须通力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研究任务,这是对现代人才培养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4.5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演讲,讨论,项目研究甚至角色扮演等创新性教学方式在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中均得以体现,并有效的服务于该学习模式。

5.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的设计和初步实践

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目前正在设计和初步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财政学》课程教学作为试点。《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各高等院校均列为学科必修课之一。财政学课程的内容广泛而丰富,一方面将一般经济理论引向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该课程注重让学生了解财政手段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深入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现实性非常强。而且各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即组成相互独立的“模块”,自成体系;形成了“系统树”结构,有利于依照相互独立的“模块”进行研究分组。

表1:《财政学》课程教学核心知识及研究分组题目范围

财政职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用的表现

财政支出

财政在经济方面的支出财政在社会方面的支出财政支出效率

财政收入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税收的社会经济效应问题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问题

公债公债的规模与管理问题

财政管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问题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运用方面问题

我们也考虑到,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在实践中要实现设计的效果,有如下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5.1研究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在充分掌握财政学课程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合适的研究选题方向。既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有让学生深入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思维空间。

5.2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在研究组选题及研究之前,教师要详细讲解研究研究指导书,研究研究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要提供及时的指导。

5.3对研究小组研究进行过程控制非常必要。研究任务分解到各研究组后,用小组活动考勤,小组会议记录,小组成员评分表等规范各成员的行为,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

5.4研究组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十分关键。各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展示是整个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各研究组进行成绩评价的关键环节。该环节要认真组织,评价方式必须客观公正,评价指标科学完善。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6.研究组式研究学习的预期效果:

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通过实践,预期能够实现如下的结果:第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向研究式学习模式转化。第二,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得到学生欢迎。第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第四,学生对社会重大经济问题关注度提高,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训练。第五,团队精神得以体现,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通过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我们力求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经济思维方式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组式研究学习模式,实现以研究组目标任务为导向,激励学生主动研究经济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度应用性,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复合型财经人才。(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高春风.参与式教学理念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第8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过程体裁法;成果法;英语写作教学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必然会更加重视英语教学,以便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然而,虽然中国在英语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其效果却远不能让人满意。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十余年却无法开口用英语较为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常常是媒体对中国英语教学诟病最多的地方。其实,总体而言,相对于其糟糕的口语能力,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也同样不容乐观。在由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包括英语写作能力在内的各种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三个层次上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但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大学毕业后甚至还达不到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成果法在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写作教学的方法,如过程法、体裁法和过程体裁法。在这些教学法引入中国之后,为了给当前不能令人满意的英语写作教学探索一条出路,英语教学工作者们开展了很多教学实验以检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近些年来,过程体裁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激起了很多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一些研究者尝试着将这种教学法应用于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教学,结果也令人鼓舞。但是,这些实证研究往往是在一些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中展开,未必能代表所有本科院校的情况。在最近二十年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科院校的层次和类型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培养拔尖创新学术型人才的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得到迅速的发展,[1]目前其数量在全国本科院校总数中占到近30%。这类院校突出“应用”二字,有着其独特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除此以外,该类院校还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与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竞争优质的生源。因而,从总体上讲,在此类院校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积极性必定不如其它本科院校的学生。那么,过程体裁法又是否能够适用于此类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过程体裁法并不完美,它也存在不少缺陷。例如,任荣指出:实施过程体裁法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因而在大班英语教学中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此外,实施过程体裁法后,写作教学过程变得分散繁琐,“缺乏在规定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与目前许多学生存在的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短期目标相背,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热情也会受损。”[2]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检验过程体裁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以便回答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2.两种写作教学法回顾

2.1 成果法

成果法是一种相对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认为,学习写作主要与语言知识、词汇选择、句式结构和衔接手段相关,写作就是对给定范文进行机械的模仿,是对学生业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操练。[3]成果法的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心理学,[4]其教学过程主要包含熟悉范文(familiarization)、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和自由写作(free writing)四个阶段。

成果法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写作教学法,现在却饱受批评,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法过度强调语言知识和范文仿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写作过程和培养创造性写作能力的关注。[5]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使用结果法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居于中心地位,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写作课程的兴趣和热情。[6]

然而,在成果教学法广受批评的当下,它是否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成果法依然是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点。首先,成果法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它所强调的语言知识和范文仿写对于学生(尤其是写作能力尚处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常常采用大班授课(常常每班学生人数超过45人)的形式进行,作为一种最为简单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成果法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最后,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面临着等级考试(CET-4或CET-6)辅导教学的压力,成果法作为一种“费时较少,收效较高”[7]的写作教学法,自然会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2.2 过程体裁法

上世纪7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成果法的局限性,并以交际理论和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分别提出了过程法和体裁法两种新的写作教学方法。过程法把写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只是强调最终的结果,它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诸如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操练上。这种教学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认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获取写作技巧,而不是被动地从教师处学习写作技能。[8][9]体裁法与成果法有些类似,也重视语言知识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它认为写作会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由此而产生了适应不同语境、服务特定目的的体裁。体裁法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语言知识和社会目的的有机结合。

相对于成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两种方法都谈不上完美,有其各自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三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缺点,英国Stirling大学的Badger和White提出了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方法:过程体裁法。过程体裁法综合了上述三种教学法的优点,认为写作牵涉到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写作技能和作者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潜能。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适当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到此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及相关的社会因素。Badger和White并没有明确给出过程体裁法的教学步骤,但是他们暗示具有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输入,因而具体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韩金龙于2001年将过程体裁法引入中国,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重视。

3.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表1 高考成绩统计表

Groups N 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 Mean

Experimental Group 40 95.9750 8.82156 1.39481

Control Group 40 95.1250 8.51601 1.34650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80名宁波大红鹰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他们均为浙江籍学生,于2012年9月入校,来自两个文科班级,每班40人(两个教学班人数分别为51和53,为了便于研究和统计,只从每班抽取40名浙江籍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其中一个班级(控制组)采用传统的成果法,另外一个班级(实验组)采用较为新颖的过程体裁法。从高考英语成绩来看(见表1),两个班级的英语平均分非常接近(分别为95.9750和95.1250),使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两组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

3.2 实验设计与步骤

本研究持续时间为三个月,即从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此三个月中,受试对象每周参加一个课时的英语写作课程(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在写作教学中,两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完成相同的写作任务,但采用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

3.2.1 控制组

对控制组实施的英语写作教学采用传统的成果法,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熟悉范文。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某一文体的图式结构,然后呈现此种文体的范文并对此进行详尽的分析,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文中的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上。(2)控制性写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种文体的结构,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文章模板,并让学生按照该模板进行仿写(学生可以对模板进行微调)。对学生而言,有了此模板之后,写作任务变成了一种填空练习,难度大幅降低,出错的概率也大副减小。(3)指导性写作。学生按照模板的思路就所给题目进行写作。写作完成后,其作文将上交并由写作教师依据作文中的语言(语法、句式等)进行评分。在评阅过程中,教师将更正文中所出现的语言错误。(4)自由写作。学生独立地进行更多的此种写作训练,直至其较好掌握目标文体的写作技能。

3.2.2 实验组

对实验组实施的英语写作教学采用过程体裁法。考虑到实验组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教师在主要采用韩金龙(2001)所提出的教学步骤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整,具体教学过程为:(1)范文分析。像成果法一样,教师也需要向学生呈现目标体裁的范文并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是区别在于该分析不会局限于范文的语言特征,而是引导学生依据范文探究目标体裁的相关知识,如交际目的、读者及相对应的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和话语范围。在此阶段,教师也会向学生提供文章模板,但是会强调该模板仅供参考,而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模板进行写作。(2)范文仿写。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吸收有关目标体裁的图式结构和语言知识,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其所掌握的所有知识(包括相关的语言知识、体裁知识和常识)仿写给定的范文。通常情况下,仿写任务主要在小组中进行。(3)独立写作。教师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其业已掌握的所有相关知识和技能就任一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此步骤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阶段:头脑风暴和独立撰写。在头脑风暴阶段,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讨论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某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某事物的利与弊。如果学生思维不够开阔,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动笔记下讨论的要点并进行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草拟作文的提纲。完成提纲草拟之后,学生将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独立地撰写文章(常常在课后进行)。(4)文章修改。与成果法相反,过程体裁法将文章修改视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实验组学生须在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基础上对其作文进行多次修改后,教师才给予成绩评定。(5)作品展示。优秀的学生作文将在教室内或者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对文章作者而言,这是一种荣耀,也能提升其写作的动力和信心;对其他学生而言,这既是一种正面的导向,也是一种有关目标体裁知识输入的重要来源。当然,这一教学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3.3 研究工具及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研究工具:问卷调查和测试。在本研究实施前和结束后,教师向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作答。该问卷是根据徐莉2008年撰写硕士论文所设计的问卷修改而成。问卷包含两个部分,A部分由9个问题组成,主要是关于学生对于写作的态度;B部分由10个问题组成,主要是关于学生的写作习惯。为了便于统计,问卷中所有问题均采用五级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形式。为了检测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两组学生均需接受前测和后测,此外,他们还按要求参加2012年12月举行的CET-4。我们将学生前测、后测的结果及其CET-4写作成绩输入电脑,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

4.结果与讨论

4.1 问卷结果与分析

4.1.1 对于写作的态度

表3 问卷A部分平均分

组别 实验前平均分 实验后平均分

实验组 26.55 29.225

控制组 27.8 28.65

如表3所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接受初次问卷调查时平均分都很低,分别为26.55和27.8,表明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普遍持有一种较为负面的态度。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平均分数上升至29.225,而控制组的平均分略有上升,为28.65。由于控制组的平均分数变化不大,我们将详细的分析实验组在本实验前后所发生的对英语写作态度上的变化。

如表4所示,题目1和题目3与学生对写作的总体态度相关。在实验前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做出的回答较为负面。对于题目1,40名学生中,20人选择了“不同意”,2名学生选择了“完全不同意”。而在实验后的问卷调查中,选择“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学生人数下降到10人,这是一个较为积极的变化。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只有共8人选择了“同意”和“完全同意”,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依然将英语写作当作一项艰难的任务,而非一种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对于题目3的回答与题目1类似。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在极其有限的一段时间内改变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态度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广大大学英语写作教师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与此同时,我们也能从问卷中发现一些令人鼓舞的变化。例如,在实验前的问卷调查中,只有1人选择了“完全同意”,8人选择了“同意”,而在实验后的问卷调查中,相对应的人数分别为13人和14人。这表明很多学生感觉到新的教学方法确实能帮助其提高英语写作技能。

4.1.2 写作习惯

表5 问卷B部分平均分

组别 实验前平均分 实验后平均分

实验组 31.25 35.575

控制组 31.65 31.75

在实验前的问卷调查中(见表5),两组的平均分非常接近,但是在实验后的问卷调查中,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控制组的平均分。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两组在实验后问卷调查中的具体数据更有意义。

如表6所示,对于每一个题目,在实验组中都有更多的学生给出较为肯定的回答。而对于题目3、题目6、题目7和题目10,两组学生给出的回答差异最为明显。例如,对于题目10,控制组中无人选择“完全同意”,仅有4人选择“同意”,而实验组中相与之对应的人数分别为9人和11人。这些数据表明,相对于成果法,过程体裁法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改进其写作习惯和写作策略。

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前测

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前测平均成绩为39.9750分(前、后测满分均为71分),与控制组学生的平均分非常接近(39.9000)。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8所示),我们可以发现,Sig.(2-tailed)=.957,远远大于0.05。也就是说,两组学生英语写作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8)。

表7 前测成绩统计

Groups N 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 Mean

Experimental Group 40 39.9750 7.00728 1.10795

Control Group 40 39.9000 5.41508 .85620

4.2.2 后测

表9 后测成绩统计

Groups N 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 Mean

Experimental Group 40 46.6750 6.54917 1.03552

Control Group 40 41.9250 6.77245 1.07082

首先,从表9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的英语写作后测平均成绩为46.6750分,明显高于控制组的41.9250分。对两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可以看出,Sig.(2-tailed)=.002,明显小于0.05。该数值表明,两组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从总体上说,采用过程体裁法实施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高于采用成果法的控制组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4.2.3 CET-4

如表11所示,实验组学生2012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写作平均成绩为96.3000分,明显高于控制组的87.6750分。对两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可以看到,Sig.(2-tailed)=.000,明显低于0.0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此次考试的结果很好的验证了实验后测的有效性。

表11 CET-4成绩统计

Groups N 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 Mean

Experimental Group 40 96.3000 11.15899 1.76439

Control Group 40 87.6750 9.54178 1.50869

通过对两组学生前测、后测及CET-4写作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以下结论:(1)相对于传统的成果法,过程体裁法能更为有效地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待英语写作的态度及其英语写作技能,因而它完全适用于此类院校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结合其他学者(如任荣、徐莉等)先前所做的研究,我们可以推论:过程体裁法适用于所有层次和类型的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教学。(2)在实施过程体裁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的是教学方法和理念,在时间投入上与实施成果法开展教学并无太大区别,因而大班教学不影响过程体裁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3)过程体裁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英语等级考试辅导教学。首先,过程体裁法的教学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不断简化,因而并不会因为其繁琐的过程而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与英语等级考试辅导教学并不矛盾,相反,前者可以促进后者的效果。

5.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将过程体裁法应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成果教学法,过程体裁法不仅能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也能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过程体裁法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4-7.

[2]任荣.大学英语写作实行“过程体裁法”的可行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6):88-91.

[3]Hyland,K.Genre-based Pedagogies: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2):17-29.

[4]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Badger,R.& White,G.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2000,54(2):153-60.

[6]李洁.大学英语主要写作教学法评介[J].教学研究,2008(6):

533-536.

[7]罗瑜.结果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J].重庆大学学报,2002(2):97.

[8]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第9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问题;方法;建议;研究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相关概述

财务会计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所进行核算与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包括了向企业外部有关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中的有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信息的内容。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与运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出色完成,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对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力。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为其专业性质,在今后就业过程中肯定是选择与企业会计方面有关的工作岗位,而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素养,保证学生们在就业以后的工作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顺利获得工作。所以财务会计教学是会计专业学生所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应该受到重视与关注。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一)教育观念有所偏差,使得财务会计教学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一门课程开展的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所秉持的教学观念,学习财务会计课程就是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但是在愈加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的影响之下,教师与学生开展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也就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片面化。如今似乎人人都秉持着“有证书就有能力”的观点,于是学生们就费尽心思地去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比如说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资格证等证书,都成为了学生们趋之若鹜的对象[1]。但是实际上有证书并不代表就具备有足够的能力,很多学生为了获得这一类的证书,而去读阅各类的书籍,只注重证书考核要求,却不注重能够从中真正获得什么知识,更多的学生在考完证之后,便将所学抛掷脑后,认为有了证书就一切妥当。但是现实当中就算学生凭借证书获得了相关的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实际的才能,那么也是会在工作中被淘汰下来的。不仅是学生,教师方面也存在着教育观念偏差的问题,因为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所以目前评判教师教学工作水平的标准还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以至于很多教师只关心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真正所得,在教学过程中只按照考试要求来讲授,不进行相应的拓展与深入,严重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2]。(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不具有吸引力,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是很多课程都存在的问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单方面进行授课,学生只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存在,那么就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无法充分体会到学习财务会计的意义与乐趣,教师的教学情绪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低落。这样一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就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普及背景之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发地凸显出来,而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话,那么只会阻碍整个教学计划的进行。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只有双方共同促进,才能够保证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质量[3]。(三)在教学过程当中过于重视核算的细节,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核算细节是学生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所必须重视且牢牢掌握的内容,因为业务核算的准确度会直接对企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需要十分强调这一点。但是虽然业务核算的内容非常重要,如果一整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核算方面的训练学习,那么就会使得整个课堂乏味枯燥。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一直重复于单调的业务核算,一定会对此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很有可能会促使反效果的出现。同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按照教材要求来给学生讲解以及要求学生进行业务核算,那么学生就不能够完全地掌握和了解其中的原理,而理论知识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那么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们也就缺少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起来的思维应用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4]。

三有效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一)教师应该摆正自身的教育观念,以此来为学生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局限于知识的教授,而且还起着引导的作用,在普遍情况下,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度是比较高的。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当中也是如此,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以及看法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率。在现如今“考证潮”泛滥、应试教育影响深刻的背景之下,教师应该摆正自身的教育观念,以此来为学生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首先是财务会计方面考证的内容,教师应该就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认清,考证固然正重要,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更不能轻易觉得考完证就一切大吉了,而是应该继续学习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继续深入发展。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态度,虽然应试教育的影响极其深刻,但是教师应该秉持着素质教育的原则来进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将教授给学生有用有意义的只是作为教学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为了使学生获得好成绩。(二)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用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又无趣,很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所以教师就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用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当中,教师的教学媒介通常只有教材与黑板板书,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几乎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都会设有多媒体的相关设备,因此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跃,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利用起来,比如说可以将一些视频作为教学素材播放给学生们看,也可以将其中比较抽象的、难度比较大的内容通过图像、影像等呈现给学生。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利用互动教学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说,教师在讲完一课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起来总结,然后再请学生补充说明,或者是请学生上台根据所学知识出一道题目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知识能够更加系统,得到巩固[5]。(三)应该重新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计划,做到全方面兼顾。上文中已有提到,目前很多财务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过于重视核算的细节,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重新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计划,但也并不是说将业务核算的内容大部分删除,而是应该做到全方面兼顾,在着重培养学生核算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而且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解决各类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说教师可以进行情景的设定,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与逻辑思考解决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开展教学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变化,也需要了解各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开展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学习效率,最终才可以有效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相关概述、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以及关于如何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认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有所偏差、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和过于重视核算的细节这三个,因此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其学习成绩,而且也会间接地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需要重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效果,同时也希望文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够对这方面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爱娥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星元.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探析--基于能力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6,(22):153-154.

[2]李美珍,周旭.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442.

[3]周延.论当前情况下加强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方法[J].福建质量管理,2015,(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