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第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4.心领神会在梳理课文内容特别是研究课文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约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认真掌握和使用。③语言的演变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别对待。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教师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示语言在演变这一现象。

示例(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黄昏》)b.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名词直接作状语,一天一天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名词不直接作状语)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鲁迅《灯下漫笔》)

⑤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虚,含着诙谐调侃的味道,带有轻微讽刺的倾向)、酷(形容一切有个性、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点评

《语言的演咬》尽管属于节选,但它的篇幅较长,涉及的知识点也多,适宜长文短教。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确定该文的训练重点,力争在两课时内攻其“重点”,不及其余。

(设计B)

教法展示

1.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2.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引文切入要求学生齐读或背诵引文之后,阅读分析文字,并作标记、思考、归纳,总体上了解语言演变的概貌。

3.引导学生完成统所设计的结构提纲可以逐段朗读,逐空填写,适当补充和解释古汉语中的类似的语言现象。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情况。

5.比较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语言的演变》和《语言与文学》作一比较,列出发言提纲,谈谈两文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希望一石三鸟:加深对两文的理解,培养鉴赏能力,训练口头表达。如果课业负担不重,可以让学生课外将“发言提纲”整理成文。

教案点评

《语言与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共同的话题是“语言学”,且都是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语(词)汇和语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后者着重阐述“语言的演变”。基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一读课文,弄清“大小分类”,完成练。朗读时要求全面仔细,逐字逐句。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

2.二读课文,了解三种举例类型。重点朗读课文一、三部分,以默读为主。

小结: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3.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为节省时间,可单以第二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渐渐领悟。

小结: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4.课外完成练习三,方法参见设计A。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第2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一、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教师的使命是培养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在备课时就要注重“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构思和设计教案,因材施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例如,在文言文复习课上,改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求学生自己出一份文言文试卷,内容要包括文言文单元的文学常识、通假字、虚词、实词、翻译句子、默写名句等,并附上参考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作用,以此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较牢固地掌握了文言文知识。

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创造的天堂。欧美教育界认为,课堂上当教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机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形象:“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筑大厦。”现代社会广告无所不在,在语文教学时我鼓励学生用广告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我的点拨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说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分析那些令人记忆深刻的广告语的特点,最后一起动脑动手,写出宣传学校、班级或个人的广告语。

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二、不断探索,教法灵活多变化

记得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教法灵活多变,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鸿门宴》时,在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这篇文言文改编为课本剧,然后通过分角色排演请学生上台表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熟悉了“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充分理解了项羽和刘邦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实践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动脑筋,用心揣摩。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听形象,增加课堂信息量;可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博览群书,进行有趣的阅读教学;可组织语文活动,通过正方反方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上的学生头脑会想、双手会做、眼睛会看、耳朵会听、嘴巴会讲,充分体现了一个“活”字,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多元化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可教可学的知识五花八门。但为什么有的语文课却显得古板、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可能与教师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有关。如果语文课堂教学只局限于教材的讲解,完全用教材替代“语文”的内涵,那么就使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隔绝了。说实话,语文教材只是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的“沧海一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语文应该通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这个“例子”,通过教师对教材的适当点拨、启发,让学生开阔眼界,爱学乐学。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如何成功劝谏齐王纳谏为例子,让学生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掌握与人良好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以教材为抓手,引申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沟通训练。如以“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说话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进而让他们评价自己的语言沟通水平,讲讲自己或他人曾经与老师(父母、同学)沟通失败的例子,分析沟通失败的原因,思考今后应如何沟通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课堂学习不应受教材的约束,要融通各种知识,把视野伸向更广阔的天空。语文课堂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如学习课文《谈谈记忆》后,可将知识点迁移到心理学科,向学生介绍艾宾浩斯的遗忘率曲线图,引导学生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确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复习密度,或当堂进行了

第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关键词: 中专生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并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开拓发展空间。”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为今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一、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中专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语文学习缺乏热情。由于中专招生政策随着目前社会形势,以及市场对劳动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昔日的中专生是百里挑一,而如今的中专生大多是被中考淘汰或不参加中考而直接进入中专学校就读的学生,今朝的来者不拒使得中专生的素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学生是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心态进入到中专学校,不爱学习,喜欢上网,热衷于谈论明星们的是是非非,这种情况给中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也让很多中专老师摇头叹气。即使是表现良好有一定人生理想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就读中专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到一门实用性的技术,从而可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就使他们错误地认为专业课才是重点,而语文课则是可有可无的学科,甚至有些学生还抱怨说上语文课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以致一到上语文课学生就蒙头大睡的现象屡见不鲜。

2.教师现状分析。

(1)中专语文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老师上课也就没有了压力,很多学校的语文科目考试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出题、自己改卷,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再加上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使得相当部分的教师也对语文教学失去了信心,上课变得应付了事,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只要不影响自己的上课就行,只顾自己按照教案从头讲到尾,只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就算是万事大吉了。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

(2)基于各种原因,中专语文整体上教研教改力度不大,很少能够“走出去”“请进来”进行交流学习,不少中专语文教师对现代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理念和作为,课堂上依然坚持“传统大于革新”。很多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基本上就是按课文的生字词认读、结构分析、思路剖析、艺术手法赏析进行语文教学,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基本上学生只有听的份,无法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的教学方法当然就无法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喜欢沿用老式的教学手段,拒绝采用新式的教学设备。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各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想要制作出一份精美的课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才能完成,这对于老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在学校没有硬性要求的情况下,很多老师还是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课堂缺乏更多感性的材料,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中专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语文教学,使自己“乐教”。

现在因为中专生的素质较差,老师们面临的可能是一群缺点弊病甚多的学生,但这就是事实,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唉声叹气或牢骚满腹就能改变。所以中专语文教师一定要调适心态,用各种方法不断鼓励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上课时满面春风地面对学生,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充满赏识的语言去感动学生,用富有魅力的言行举止去感召学生,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去调控学生,极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乐学”。学生的良好状态自动生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刺激老师乐教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语文素质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结构中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起基础作用的巨大影响力,忽视对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必将影响和制约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如果只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对学生的触动肯定不大,所以我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一般是比较特殊的课,我希望通过这次课能给学生触动和启发,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上着手,和本校招生就业办的老师取得联系,让他们针对学生们最关心的就业及招聘问题作一些简单的介绍,然后就进行一种简单类型的模拟招聘考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就是让学生上台作三分钟的自我介绍,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由于每个人都要上台,因此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学生在台上的表现那就是千差万别了。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能较为流畅地进行自我介绍,而语言能力较差而又缺少锻炼的学生在台上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断断续续,甚至有些学生在台上憋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活动结束时,我就趁热打铁给学生说明语文学习对他们将来就业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使语文基础好的同学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不善言辞的学生也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对他们起了较大的触动,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了一定新的认识,对今后树立语文学习的正确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专生语文学习兴趣。

(1)赏识法。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长处,为了让学生尺可能地喜欢上语文学习,我会尽量让学生身上的亮点得到展示,并在适当的机会予以表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所任课的班级有一个男学生成绩比较差,不喜欢学习,但是非常喜欢画画,在语文课上也画,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引导这个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好学习与兴趣爱好的关系。上到梁实秋的《雅舍》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雅舍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我设计采用图文教学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直观感性的认识。我找到这位学生,并说要让他做我的小助手,这个学生觉得很意外,当他得知我是要他帮我在上课的时候配合画画时,十分高兴,并提前做好了准备。到正式上课的时候,我一边讲他一边画,台下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看,当我讲解完这一部分的时候,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台下的学生对他的出色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学生在掌声中也找到了自信。从这一节课后,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不再开小差,而是认真听课,在语文期末考试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在上到诗词时,我让喜欢唱歌的学生上台演唱诗文改写成的歌,比如《一剪梅》、《七律》、《月满西楼》、《虞美人》等,让喜欢唱歌的学生用声音与旋律来解释艺术形象,将学生们带入美的意境,再引入讨论、审美,将语文课与学生爱好结合起来,让语文课从枯燥的语法知识、规则中释放出来,变得充满魅力。我还经常用幽默的语言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如现在流行的“你太有才了!”“佩服,佩服!”“你真是太可爱了,人见人爱、树见花开。”等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2)参与体验法。表演、话剧、唱歌、舞蹈等艺术,都是从某一特定角度或特定形式诠释情感与形象,与文学的主题相互融洽。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文学主题与形象,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常常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解释语文内容。有的学生有表演欲望及表演才能,就请他们将课文改写成情景剧,分组表演,比赛,例如我在上到《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首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别组织表演队上台表演,最后由学生们自己进行评比选出优胜队。在上台表演的同学当中有学习成绩较好的,也有较差的,但为了本组的荣誉,每一个上台表演的同学都使出浑身解数。每一个学生上台表演时的优点我都会做好记录,以便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进行点评并恰当地进行表扬,让每一个上台的同学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学生们不仅在笑声中轻松掌握课文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3)多媒体形象教学法。如今,教学已进入现代化阶段,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创设生动的语文课常提供了可行性条件,教学中历史背景的展示可以让人感到往事历历在目,名人影像的再现可以帮助我们感悟人的精神,形色俱佳的图画引领我解析语文中如画如诗的意境。例如,我在上到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时,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更加了解,我先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放映了电影《建国大业》,并建议学生观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并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出了画面、音乐都非常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课件不但清楚了诗歌的创作背景,而且充分领略到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的如诗如画的诗歌意境,然后在上课时结合电影对的这首诗歌进行讲解,并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