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

第1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通过鼓励、支持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领办创办经济实体,进驻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围绕产业开展技术服务,把先进适用技术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逐步形成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依托,以各类专家、技术人员为主体,以广大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基层科技创新服务网络,构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全面提高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0年在全县建立一支50人以上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在水稻、小麦、三粉、水产、畜牧、蔬菜、蚕桑、香草等方面创建6个科技专家大院,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一批科技致富典型,孵化一批科技先导型企业,提升和组建一批营销协会、专业协会、科技协会,造就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的乡土人才和新型劳动者,逐步建立有利于广大科技人员基层创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科技提升与普及同步推进的新思路、新途径。

三、科技特派员选派的条件、对象、程序、去向和服务期限

1、选派的条件:

(1)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身体健康

(2)热心“三农”工作,志愿到农村第一线从事科技服务和创业。

(3)具有丰富的科技服务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4)科技特派员一般要求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关的科技知识水平。

2、选派的对象:

(1)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具有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的人员。

(2)乡镇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优秀、服务面广的科技人员。

(3)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引进的优秀科技人才。

(4)各类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5)选派任职干部。

(6)离退休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7)从外地来我县工作的技术人员。

3、选派的程序:

(1)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调查摸底,选择派驻重点,发放《科技特派员需求申请表》到各需求单位。

(2)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需求计划,招聘公告、接受申请和报名并提出初步推荐人选。

(3)报名的方式采取“双向选择”,即组织推荐和个人自愿相结合。

(4)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确定的初步人选提交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并公。

(5)被选定的科技特派员由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聘用,统一颁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证》,并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签订服务合同。

(6)被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报市组织、人事、科技主管部门备案。

4、选派去向

(1)发展水稻、小麦、三粉、水产、畜禽养殖、蔬菜、蚕桑、林业等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乡(镇)、村(组),大户和农业企业。

(2)省市龙头企业。

(3)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大户和民营科技企业。

(4)缺乏技术、信息的偏远乡(镇)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可一员一点,也可一员多点。

5、服务期限:

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原则是时间服从目标任务,实行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单位双方定时间、定目标、定任务,期限一般为3年,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连任连派,延长服务期限。

四、主要职责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科教兴颍和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协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寻求发展途径,培育新兴产业。

2、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每一名科技特派员每年至少要引进一项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带动所在乡镇、进行区域性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

3、创建科技专家大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选聘的技术人才为首席专家,创建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构建科技专家大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整体升级。

4、开发科技项目。每一名科技特派员,至少要开发一项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示范带动,拓展服务空间。

5、培育提升一批产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或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培植典型,提高经济效益,辐射带动群众。

6、组建行业专业协会。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驻点服务优势,依靠骨干企业、经济能人和专业大户,因地制宜地组建各种类型的行业专业协会,搜集致富信息,搞好市场预测,掌握市场行情,疏通流通渠道,确保农民增收。

7、开展科技培训,培养科技人才。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特色,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创业型人才。

8、搞好信息服务。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及时为农产品提供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五、基层创业主要模式

1、领办园区模式。科技特派员以合伙人或股份制等方式,出资创办领办公司、园区基地,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资金入股模式。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或其他科技人员联合投资兴建经济实体,按股分红。

3、技术承包模式。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广大农民或农业企业协商合作,获得合法报酬。

4、返租倒包模式。科技特派员先承包土地,投资种植业或养殖业,然后返包给农民种养,给予技术指导,收取一定的承包费。

5、科技中介模式。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农民、经济实体开展引进技术、信息等科技中介服务,收取一定的报酬。

6、技物结合模式。科技特派员投资建立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经营农药、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获得合法收入。

7、组建协会模式。科技特派员以创办的科技园区、示范点、企业为依托,成立产、供、销协会组织,广泛吸收相关农户为会员,以实现协会会员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8、无偿服务模式。广大科技特派员带着感情、技术和信息,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接受农民咨询,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六、政策待遇

1、各单位符合条件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其原职务、待遇、编制在参加创业行动期间由原单位予以保留不变,并优先保证正常的晋级、调资和职称评定。

2、服务期满后,科技特派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申请延期或申请离岗。对申请离岗的,单位原则上应予批准,离岗期间的待遇参照皖发[2003]13号文件执行。

3、企业科技人员、技术人员联合体、退休科技人员、企业法人、外来务工科技人员以及引进人才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有关待遇由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合作双方协商,从优解决。

4、科技特派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创业,也可以法人身份创业。以个人身份创业的合法报酬全部归已;以法人身份创业的合法报酬的分配,由派出单位与科技特派员本人在事前约定。

5、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向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倾斜,科技特派员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支持。

6、全县各农村信用联社每年要安排一定信贷额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贷款的发放要符合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有关规定。

7、企业登记机关应当以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从快办理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的登记手续,自收到成立登记申请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七、科技特派员的管理

1、科技特派员由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派出单位共同做好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科技特派员的驻点选择,配合驻点单位安排好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和生活,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日志。

2、科技特派员每季度须向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本人工作、学习、思想及项目进展等情况,写出书面汇报材料,半年写出小结,年终写出总结。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通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3、科技特派员要严格按照服务合同的规定要求去实施,认真完成目标任务。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组织、人事及成员单位,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随时检查,并进行年终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继续选派。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责任心不强的取消特派员资格和有关待遇;指导不力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科技特派员,给予通报批评。

4、对科技特派员的考评考核,主要看是否完成合同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所在地是否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在地的主导产业实物总量、总产值、纯收入等是否有明显增长;所在地的整体科技素质和科技意识是否有较大提高;引进的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及流通领域的服务是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等。

5、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年底对特派员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分成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30%。对考核称职以上等次的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对特别优秀的报县委、县政府给予重奖。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人事、科技、财政、农委、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办公。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负责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2、落实工作经费。县财政列支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开发项目的启动、科技专家大院的建设补贴、科技培训、优秀特派员的奖励、科技信息服务和县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经费。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考核目标责任制,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的政策水平和创业能力;建立表彰奖励制度,每年表彰和奖励一批“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和“优秀科技特派员”。

第2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一、XX年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认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和宣传工作。起草了局内部信息工作考核意见,编制了《水务信息》48期、水利简报14期,其中:省级报刊采用1条、曲靖日报23条、省委办采用2条、市政府办采用2条、区委办采用16条、区政府办采用25条、市水务局采用17条;电视宣传:云南电视台播出1条、市电视台1套播出2条、麒麟报道电视新闻宣传报道30条。信息工作及电视宣传报道已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二是做好文秘工作。党政办公室认真做好全局党务方面、行政方面、领导讲话、经济运动分析、重点工作督查等综合性文稿的起草、打印、校核、签发和上报工作。复印文稿15万份,文件收发610件。在文稿的草拟中,只要是领导交办的任务,无论是职责范围内的还是职责范围以外的都能认真完成。

三是做好会议服务。全年共提供会议服务70余次,接待服务对象4000余人次。主动做好会议的筹备、服务安排、记录及会议资料整编等工作,做到会议室清洁卫生、服务周到、热情。

三是做好档案工作。已完成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入柜。

四是规范了公务车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水务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每季度核定一次车辆行驶里程、油耗、维修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五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经过调研研究,多方征稿,保证了公开内容紧扣主题,贴近现实,结合水务局实情细化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对全局的人事任免、财务收支、物资管理、工程承包、水利经费安排、接待费用支出等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共完成政务公开4期。

六是做好党务、组织人事工作。完成了全局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装订、完成了XX年工资改革全局职工的工资套改及部份职工职务变化工资调整、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晋升工作;完成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日常工作。完成了水利综合统计、综合经营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及干部职工考勤、考核工作。

七是做好保密工作。健全完善了保密管理制度,按规定确定了涉密部门、涉密人员及涉密计算机,制定了保密责任书。并抓好保密责任制的落实,每季度一次定期对涉密计算机进行检查,做到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全年未发生泄密事件。

八是认真办理议提案。办公室作为议提案承办部门,我们认真完办理好区政府交办的议提案,认真草拟办理回复,今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5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做到件件有回复、代表委员满意率达100%。

九、重点工作完成情况。24号文件下达办公室的重点工作有二项一是是XX年年各种工作总结材料及2009年工作计划的撰写,二是年终考核,三是总结表彰会的筹备工作。

第3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关键词:幸福学;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26-03

高校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而行政管理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好一所高校,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我国高校面临着海外院校的巨大冲击,我们的教学模式和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挑战,这无疑也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幸福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相关理论为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功能的高效发挥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关于幸福学的研究,将促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一、研究幸福学理论的意义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人类在社会发展早期就开始对幸福孜孜以求,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追求幸福的历史。对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增进人类社会的幸福,是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探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本质规律并总结为一定的理论方法,用以指导人类获得幸福的应用科学。幸福学(hedonomics)最早由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Christopher K.Hsee)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意思是追求生命之快乐的学说。奚恺元教授认为:“人们生活的目标是幸福,而不是财富,财富只是手段之一,人们生活的幸福程度,也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的信念、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环境中的对比感受等”。奚恺元教授强调,这里所指的幸福是一种长期的、广义的好的主观感受(subjective well-being)。近年来,幸福学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幸福理念也正在融入各国公共政策的价值体系中。幸福指数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他认为:幸福等于效用与欲望的比值。英国的心理学家卡尔和皮特研究总结出,真正的幸福包括生存、个性和高层次需要三个构成要素,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幸福=P+5E+3H。其中,P代表个人性格(个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生观、世界观、忍耐力等),E代表生存需求(健康、交友状况、财富等),H为高层次需要(自尊、自我期许、雄心、幽默感等)。20世纪70年代,不丹王国国王第一次将幸福指数引入到宏观领域中。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将人民幸福指数作为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条关键性的非经济标准。2012年10月,央视以“你幸福吗”为主题采访街头百姓的新闻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一时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追求民众幸福,提升民众幸福感成为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幸福感”一词来源于心理学,是指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在物质、精神生活中得到某种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个体在工作状态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即工作幸福感,包括个人兴趣、物质生活需要、事业发展需求、工作环境、同事交往等因素产生和影响的幸福感的总和。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1.9%的外部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效益提升2.5%。可见,若能有效提高个体工作的幸福感,就能直接提高个人在工作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形成和谐、良好工作氛围,进而影响整体的幸福感,提升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研究工作幸福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实践性意义。

二、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幸福感分析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通过建立一定的机构和制度,以发挥管理、服务等行政职能,实现学校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高校行政部门是高校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是沟通上下左右、联系内外的桥梁和枢纽。现代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并非只是简单地盖章、打字、接电话,他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保证能在纷烦琐碎的任务链中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他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有效地进行政策的上传下达;他需要具备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以完成大量的行政文案和大型的活动等。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行政管理队伍正逐步走向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积聚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和后备干部。然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工作的幸福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身份地位不受认同。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顺序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前三个层次的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满足,他们希望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后两层次的需要成了他们的主导需要。在我国的高校中,很多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认为行政人员不是“老师”,只是工作人员而已。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过分挑剔和苛刻,甚至表现出傲慢和轻视,从而让行政管理人员感到不被尊重,带来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不平衡感和不被认同感,进而影响其工作幸福指数。

2.收入相比不高。幸福学理论之一的“参照点(reference point)效应”(Hsee,2008)认为,人们通常会根据一个参照点去评估一个结果,判断该结果对自己来说究竟是得还是失,从而得到是积极或者消极的主观体验。在高校中,行政管理人员的参照点一般为校内的教学、科研教师或者行政领导干部,他们除了可以得到相应的职称、职务级别工资外,还能通过申请科研项目、企业合作等获得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额外的教学工作量得到相应的课时补贴。而行政管理人员只能取得相应岗位的固定收入,相对年轻且刚参加工作工资水平较低,又面临购房、子女抚养等经济压力,生活负担较重。在所处的环境和圈子里,可以说行政管理人员只能算是中低收入阶层,对比带来的收入差距产生的消极体验会加剧不幸福的心理体验。

3.工作内容较易产生倦怠情绪。高校里目前对于行政管理岗位招聘的学历要求,通常都是本科甚至硕士以上学历。但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是比较烦琐且枯燥的,诸如收发文件、整理材料、文字的录入与校对、签字、盖章等,这些枯乏的事务性工作会使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陷入迷茫、失落、厌烦的境地,觉得高学历无用武之地,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成就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而且他们很多都非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工作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大不相同,专业知识无法应用,工作时间一长甚至连自身专业技能都逐渐遗忘丢失,这使得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感到迷茫和失望。另外,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不实行坐班制,可以自由支配教学科研工作以外的时间,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坐班制度,自由支配时间较少,有时还需要加班,容易产生压抑情绪。

4.同事关系满意度不够。高校的行政事务工作头绪很多,很烦琐,每个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是负责自己分工的一块工作,在行政工作流水线上按照程序办事,同事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机会,无法得到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如提供某些必要的知识)、实践经验支持(如帮助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情感支持等,这就缺少了通过沟通交往建立友谊而产生的幸福感。同时,由于高校的行政机构设置,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往往是领导决定;在安排工作时,因为信息渠道不够通畅,传播不够准确高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行政管理人员总是被动地接受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自己在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进而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5.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或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培训,在工作中往往是依靠传帮带,或者按照个人经验摸索着走,习惯于由领导指派任务,很难开创性地去思考和开展工作。高校往往重教学、科研,轻管理,对行政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很少有资源和机会用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专职培训和岗位提升上。这也就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优势与劣势缺少足够重视,对于行政工作的现在与未来认识模糊,自我职业发展能力止步不前。现有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升中,主要有职称晋升和职务晋升两类。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上,重科研论文轻工作实效。而繁忙的行政事务工作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有时间继续攻读学位,也很难积累获得专业成果。在职务晋升上,由于行政管理岗位的职务设置为“金字塔”型,职务越高,岗位越少,晋升难度也越大,必须按部就班根据工作年限沿着既定的层级设置缓慢晋升,且一般副处级以上岗位都由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双肩挑担任,相当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丧失工作热情,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缺乏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无法得到工作提升的幸福体验。

6.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哈佛大学曾经有项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下可以发挥到80%~90%,而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一般分为四个级别: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但考核方式经常流于形式,有些行政管理部门甚至采取“优秀”轮流拿的方式,对于每位行政管理人员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陷都不能充分地反映出来,不能很好地达到考核的目的。对于考核结果而言,得到优秀的一般占10%~15%,被定为基本合格甚至是不合格的只是少数人甚至没有,绝对大部分都是合格。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对考核人员产生任何激励作用,反而影响了原本兢兢业业、工作负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了反作用。

三、幸福学视角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科学安排物质财富的策略。幸福学强调以人为本,它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在既定的物质财富水平下,如何通过改变物质财富的呈现方式和选择,最大化人们的主观幸福感(Hsee,2008)。比如,可以采用抑制参照点效应的方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内某高校有一次发放奖金时,实行正高级职称发放1000元,副高级职称发放2000元,中级职称以下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发放3000元的标准。最后反响很好,大多数人都表示非常满意,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幸福水平。其次,可以灵活奖金的发放。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在行政管理人员中启动一项“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申请到的行政管理人员,除了有一定数量的奖金之外,还有一定的科研经费,用于专项研究和提升。这样的发放方式,更有利于表彰先进,并带来比单纯加工资更大的幸福体验。又比如,给每个工作人员一份200元的生日礼物,比给每人加工资200元,相比更令人心情愉悦。总之,在物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幸福学的理论合理、科学地安排奖金的发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注重人本关怀,增强工作认同感。幸福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联很紧密;但当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对幸福的影响就不如先前那么大了,而决定幸福的其他因素相对来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领导者需要赋予行政工作新的魅力,通过各种方式肯定行政管理岗位的重要性,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明白行政工作也能锻炼人、发展人,也有着独特的乐趣,从而获得幸福的工作体验。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领导者可以多发扬民主,询问和听取下属对工作的思路和想法;通过适当的授权发挥行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使命感;不轻易批评下属的工作,帮助下属研究和商讨如何处理工作中的缺漏和不足,经常肯定和褒奖下属的工作,让其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等。同时积极关注行政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注重心理关怀和调试,帮助其找准角色定位,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另外,要促进教学、科研教师以及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交流座谈、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让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互动交流,让教师和学生明白行政工作的流程和环节以及难处,让行政管理人员展现工作的专业和敬业,使大家对行政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与认可。

3.建立行政管理岗位流动机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流动和重新配置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某一个工作岗位时间太长,不利于工作思路的拓宽。日本高校在行政管理中,广泛采用工作巡回轮换制度(Job-Rotation System),即定期调换工作岗位,使行政管理人员全面熟悉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充分了解组织内部人事、运转机制等。比如,在大学里,机关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在本部门内轮岗,也可以到基层学院轮岗,还可以定期调换到其他职能部处的工作岗位;院系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到机关职能部处轮岗。甚至,可以挂职到政府公务员机关,或者到海外高校相关行政岗位挂职体验等。这样既可以极大地丰富行政工作内容,增加工作兴趣和新颖性,减少工作枯燥乏味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体验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创新工作思维方式方法,开阔工作视野,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也能让行政管理人员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和要求,增进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促进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整体的幸福体验。

4.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提升个人价值。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开发。幸福学理论研究表明,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随着高等教育整体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应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引入先进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打造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实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要做好培训工作,首先,要对培训内容进行挑选,既可以是工作实务方面,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人事工作专题、科研管理工作专题等,也可以是实用技能方面,如英语口语培训、公文写作、数据库开发应用等,还可以是素质拓展方面,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领导力培训等;其次,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短期挂职、部门轮岗,也可以海外培训、脱产进修,或者参加专题会议研讨班等;再次,要建立培训的激励机制,将培训与工资、考核、晋升等挂钩,提高行政管理人员投入培训的积极性;最后,对培训的过程和结果要严格监督、考核,使培训能收到实效。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能通过参与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达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幸福体验。

5.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体验。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首先,要以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建设为前提,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明确建立每项工作的标准工作和规范。其次,建立良好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激励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使用的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包括自我评价、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评价、服务对象的评价,对考核对象进行多源考核,得出更有效和更可靠的结果。再次,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既要重视结果,更要强调过程,要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过程考核可以弥补结果考核的不足,真实地反映出管理人员的综合成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积极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绩效的全面提升,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奚恺元,王颖颖.请问:你幸福吗?——中国六城市幸福感测试[N].新华每日电讯,2006-06-06.

[2]朱红.探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困境和激励机制[J].价值工程,2011.

[3]黄剑青.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

[4]伍银儿,杨纪生.人力资源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5]程桂萍.培养与管理偕行、激励与考核并重——关于高校行政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

第4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办公室人员 职业困惑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40-02

在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是一项既繁琐又忙碌的辅、复杂性的系统性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所言及的是工作人员通常指D书馆组织建制下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平时工作行为相对独立,且扮演者多重角色,即使院系领导与图书馆沟通的参谋和助手,也是各个职能部门与图书馆交流的桥梁,更是图书馆内部管控“上情下达”、“承上启下”的有效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公室工作人员能否高效率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图书馆有序进行,促进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在笔者说接触到的院校当中的实际工作者当中,办公室工作人员却常常面临着一些尴尬的职业困惑。“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而产生一些职业困惑。这些职业困惑是由目标、角色、责任和利益冲突等引发的。”[1]比如,工作任务繁忙却不受重视;作用不小却不能得到同事的职业认同;工作压力大但是待遇相对不高等等。相应的,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以上的困惑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的情绪和效能,致使二者相互影响和相互拖累。

解决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困惑不仅有利于维护图书馆内部人员的秩序稳定,也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内部人员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1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困惑

1.1 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角色定位失衡,有责无权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最基层的行政和教辅单位,也是高校发展和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办公室工作人员是连接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业务部门,师生读者,周边社区之间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与其他部门相比较,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工作任务重,项目繁杂,远没有外界想象中的“清闲”,而且面对的读者受众众多,工作且兼有机械性、重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

近来,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在各类评估检查中占有很重要的系数指标的分值,因此,越来越多的受到各个高校的总是,尤其是在检查评估的过程中,尤为突出。但是在实际的积累量化过程中,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人将工作人员在潜意识当中将其定位为“勤杂工”、“打杂工”、“跑腿的”。认为只要认真仔细的人,不管那男女老少都可以胜任,只要“唯命唯上”就可以了,甚至认为在图书馆当中,没有科研能力,没有管理能力,没有学问能力的人都是可以来充任办公室工作的。而办公室工作人员往往有责无权,只做事不管事,除了充当“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外,几乎就成为图书馆领导指令的忠实传达者,任务的快速执行者和突发事件的“救火队员”和工作人员轮换的“备胎”。更多的是工作业绩归于平凡和繁琐,而且一旦出现传达信息不畅,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沟通不当等事故,首先问责的就是办公室工作人员。

1.2 长期超负荷工作,出现身心疲劳懈怠现象

笔者工作的院校为新升本科院校,在笔者工作的院校当中,还处于高职高专院校向学术型或者职业型本科院校过度的初始阶段,图书馆面临的内外变化都需要各方面组织和人员相互的改进和适应。这其中很大的工作都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来协调各个部门,协助馆内领导完成。通常他们还要兼任信息舆情员和图书馆档案管理员。

在日常的程序工作中,他们不仅要负责馆内领导与院系领导之间的沟通,传达信息到各位馆员,还必须要做好各种学校要求的各种工作计划、新闻稿件、党务材料、工作总结、馆内人员基本情况上报汇总等材料的三角和验收。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任何闪失都可能影响到每一位馆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图书馆的正常运转。所以,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都非常大,尤其是长期超负荷并且简单重复机械的工作使得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的现象和身心亚健康状态越发突出,值得院级和馆内领导的关注和警示。

1.3 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造成工作人员的心理失范

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看似出现在前台,但是更多的是从事的是幕后的工作,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他们的付出因为难以考量和量化,因此很难用绩效数量来衡量,也就很难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从物质层面看,图书馆馆内阅览厅馆员可以通过书籍借阅量和科研成果数量来体现和决定收入,办公室人员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职工作,看似“车水马龙”、“迎来送往”,但是由于这些工作是繁杂的,琐碎的,很难进行定量考核,自然就难以在收入上有所体现和区别。

从精神层面看,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针对院系和馆内领导的服务性和辅工作,有着参与性和幕后性的特点。能在台前表现的机会不多,取得荣誉和获得利益的途径自然就不多,特别是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上,教辅部门已经是处于学校总体的从属地位,而办公室工作人员无论走何种职称系列,都会被限定在图书馆系列的范畴里。与其他部门行政人员一起参与评比。在业务上不占优势,在业绩上不突出,往往更加处于劣势。这样就更加导致了办公室工作人员本就孤寂的心灵更加没有成就感,没有职业归属感,难免进一步造成心理上的失范。

1.4 专业进修机会少,业务能力难以跟上图书馆情报信息化的步伐

由于长久以来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认识和各种积习,使得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整日忙于日常琐碎的繁杂工作,很少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虽然也算是行政坐班人员,但是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另外,因为个人缺少业务技能培训和金贵不深造的机会,许多工作人员缺乏最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以及先关的图书馆情报信息化运行的能力,再加之年龄偏大,信息化知识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事务的运行模式。

同时,关注自己前途规划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烈,也导致了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不安于现状的现象经常发生。

2 解决途径

2.1 认清角色,增强职业岗位认同感

“图书馆职业的社会价值.受社会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两方面的影响。”[2]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要转变现代职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岗位认同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意义。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乃至全校读者阅读的服务者、管理者、引导者和参谋者,不是可有可无的勤杂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面对的给你做必须清楚自己的耐心细致和心胸开阔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修养,熟悉各种办公流程和规章制度,充分做好各种工作的前提准备工作,预留工作量,以便使工作做的更加得心应手。

2.2 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图书馆办公室起到的是组织建构中承上启下的作用,院校各级领导包括图书馆领导都要充分的总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要给予他们以人为本的服务读者大众的意识,并且给他们进行积极的定期心理调适,消除心理障碍,在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提高工作服务效能和意识。

2.3 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事物繁琐,工作成绩难以量化,在绩效考核方面往往陷入两难境地,要提高人员的工作效能,需要院馆上级领导从多方面根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对合理的政策,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且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与其他行政岗位的人员享受同等条件和待遇。甚至可以与一线教师在薪酬管理方面看齐或者相对倾斜。只有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绩能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才能使大家安心工作,进一步使工作稳定持续的开展,是他们在既定的双方欲求的前提下,自主完全的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为大家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进修机会

“传统图书馆职业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探讨当前图书馆职业发展的困境和形成的原因。”[3]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工作效能,学校和馆内领导引导应当给适时的给办公室工作人员提供继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开拓视野,提升见识,一是支持个人继续深造,提高个人的学历,优化个人的知识结构,充实知识的储备。二是组织兄弟院校实地考察和学习,与同行多交流,了解图书馆情报学科前沿和动态。三是参加各种高级别的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学习,包括工作交流会议和论坛,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四是不定期进行校内岗位培训的继续教育,聘请同行专家和业内优秀人才来馆讲座和座谈,提升大家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素养。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图书馆的管理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面对职业困惑的时候,需要高校领导层面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努力增强图书馆职业认同感并树立激励机制和服务意识,才能为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和个人的发展做好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荣军.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困惑及解决办法[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3期.

第5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江西省根据标准文本先预拨30%启动资金,项目实施中根据执行进度凭实际支出有效单据拨付30%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30%资金;预留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待区市级财政验收后再行拨付。江苏省根据签订后的项目合同书先拨付60%资金,中期考评合格后拨付30%资金,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尾款。需要说明的是,该省规定企业对项目的投入必须高于财政投入,企业承诺的资金到位后,财政才拨付尾款。四是重点式投入。为了解决支持项目多而散、资金规模小的问题,辽宁省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确立了支持的主推技术,改变了过去由市县财政申报,省级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的做法,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集聚效应。2010年辽宁省通过重点式投入方式,确立了粮食生产、畜禽养殖和特色产业三大类14项主推技术,申报的项目数比改革前减少了23个。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多数省份根据中央财政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省级农技推广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制度管钱、制度管事、制度管人”的“三管”局面,开创了农技推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良好环境。湖北省要求项目县(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县(市)的工作规程。黑龙江省创建了“乡财乡用县监管”的管理平台,实行涉农专项由乡镇财政统一拨付、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强化了乡镇财政的监管力度。此外,还建立了“部门提、财政审、政府批”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业务部门专业优势,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山东省实行了财政资金直拨到县的管理方式,通过特设专户将农技推广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级财政,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避免了资金挤占、挪用和滞留的现象发生。二是科学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多数省份确立了省级立项的管理机制,根据本省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农技推广资金项目支持的方向、补助对象、实施范围等内容,建立起科学设计、统筹规划的项目事前管理模式。江西、湖北等省份将制约当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作为支持的重点,实现了项目上下游完整衔接、无痕接缝的目标。江西省支持当地脐橙保鲜技术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脐橙产业链的持续延伸。辽宁省还在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支持的主推技术,这种做法既明确了支持的重点,又降低了项目评审的工作成本,使财政资金花得更明白、用得更放心。三是严格监管项目实施过程。各地高度重视开展农技推广项目的责任制,采取多种措施,调动项目承担单位等多方面积极性,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湖北省建立了严格的项目管理责任制,按照“谁审批、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从严处罚,并执行处罚登记制度,在安排其他涉农资金时,予以控制,切实做到了“管钱”“用钱”的责任风险并存。辽宁省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省财政厅与省直农技推广部门,省直农技推广部门与有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有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与所涉及的农民,分别签订了项目实施协议,形成了以农技推广部门为纽带,财政资金与农民有效衔接的联动局面,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黑龙江省通过项目监理的管理方式,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全程监理,由工程监理担负法定的质量监督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和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建立了招投标、公示等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确保了项目实施的公开透明。四是有序开展项目绩效考评。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农民通过使用先进适用安全的农业技术,增收致富。因此,各地高度重视农技推广项目取得的成效,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组织各级财政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对农技推广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并作为下年资金分配时的参考依据,整体带动了参与农技推广项目工作主体的积极性。江苏省、吉林省还引入了第三方监管单位,通过财政监察部门、中介机构对农技推广项目进行考核验收,体现了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扎实推进了各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此外,各地还认真思考,在农技推广的方式方法、技术路线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大胆尝试,一些地区从中摸索出了不少好的做法。辽宁省建立了财政、农技推广等部门与新闻媒体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将主推技术与媒体栏目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推广农业技术。湖北省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总结出从“区域试验”到“基地示范”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步走”模式,制定了“县(市)首席专家—乡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传播路线,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江西省以农民受益作为农技推广应用的落脚点,通过扶持经济实力好、带动能力强的省级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示范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主要成效

(一)农技推广面不断扩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一五”时期,各地不断探索研究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扩大农业新技术的覆盖面,提高了耕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节约了人、财、物的投入,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辽宁省“十一五”时期推广农业新技术600项,推广面积3000万亩,覆盖作物面积6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6%,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40%。2010年,通过推广土壤深松整地技术,实施面积15万亩,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玉米亩均增产18%~20%,粮食增产930万公斤,取得经济效益1180余万元。通过推广马铃薯单膜、双膜、三膜覆盖高效复种粮食、油料和蔬菜作物等6项综合技术,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15%以上,亩均增收800~1500元。湖北省“十一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4%,比200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每年推广面积达550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6.6%,平均亩产增加20%以上;通过推广轻型简化栽培技术,有效适应了农村劳动力机构变化的新形式,推广面积7000万亩,亩均节省用工15个,降低生产成本50元,亩均增收达180元。2010年,累计推广各类种养模式、间套模式等面积3800万亩,其中推广稻虾连作技术336万亩,产虾29万吨,产值46.6亿元;推广稻鸭共育300万亩,亩均增收152元,累计增收4.5亿元。河南省“十一五”时期改革耕作制度,推广间作套种技术,提高土地周年生产力,粮食作物复种指数达到190%,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种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十一五”时期,各地高度重视农业新品种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优势产业向适宜地区定向聚集,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河南省“十一五”时期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其中,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0%以上(小麦、玉米、水稻的优质化率分别为71%、82%和94%)。此外,通过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普及,推动了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发展,生猪、蛋鸡和肉鸡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69%、75%和97%。辽宁省“十一五”时期,通过推广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1500个,推广面积4570万亩,更新面积411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6.6%,实现了新增粮食、蔬菜、水果生产能力分别为150万吨、350万吨、60万吨,新增经济效益达365.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800元。黑龙江省“十一五”时期以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作为发展农业的主要抓手,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40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93%提高到98%以上,品种更新至少实现两次,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粮食的品质,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衡量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各地“十一五”时期通过不断提高农业新品种的覆盖率和扩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面积,调整优化了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达到1087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肉类、禽蛋、奶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5.88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8.5%;农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比2005年增长69.3%。黑龙江省“十一五”时期,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了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亿斤大关。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784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69%。湖北省“十一五”时期实现了粮食连续5年增产丰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463.16亿斤,比2005年增长6.4%;实现农业增加值1969亿元,比2005年增长8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7亿元,比2005年增长83.42%;农民人均纯收入5832.27元,比2005年增长88.2%;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应用水平达到54%,耕地机整率超过75%。(四)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十一五”时期,各地通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湖北省“十一五”时期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面源污染,累计推广面积2.7亿亩(次),受益农户800万户,实现小麦亩产增加24.6公斤、增长10.5%,水稻亩产增加45.3公斤、增长10%以上,每亩节约用肥3.6公斤,为农民节本增收34亿元。通过推进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从1979年开始进行沼气建设,截止到2010年累计建设沼气300余万户,覆盖率30%,每年为农民节约燃料支出8亿多元,利用沼渣、沼液减少农本3.2亿元,促进农民增收20元以上。通过利用沼气和改厨房、厕所、畜禽圈舍等,净化了农村环境,使200多万个农村妇女摆脱了烟熏火燎的炊事环境。每年有效减排二氧化碳等气体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万吨。辽宁省“十一五”时期通过推广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2-4倍,气温提高1-2度,地温提高2-3度,产品提前上市7-10天,收获期延期15-20天,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0%以上,亩产增加1311公斤,亩均节支300元,产值提高23%。通过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2009-2010年养猪51.8万头,每年节省治理污水费777万元,降低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疫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多数省份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示范带动效应,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吉林省靖宇县2009年组织实施了平贝母药林粮间套作栽培技术项目,通过1000亩的基地示范建设,带动了周边标准化种植面积6000亩,带动农户600户,户均增收2.5万元。吉林省汪清县2010年组织实施了1800吨冷冻保鲜蔬菜加工项目,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为市场提供优质速冻保鲜蔬菜,带动周边300多农户,户均年增收4600元。辽宁省通过对每个项目制定技术要点和技术规程,提升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朝阳市“十一五”时期,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达到260万亩;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有效地增强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六)农民科技素质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各地积极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模式,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有效增强了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懂技术的技能,提高了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普及率。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通过入户指导,在备春耕生产、播种、田间管理、收获、销售五个重要农业生产环节中,组织技术人员对核心农户进行巡回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发放培训卡、明白纸、技术手册和技术光盘的培训模式,使农民能够随时学到相关技术,经统计,“十一五”时期开展农民培训三百余次,直接培训农民10万人,辐射群众达到1000余万人。吉林省2010开展了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辐射作用效果显著。经统计,示范区建设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100余个,展示品种400多个,接待国家、省市农业科技人员、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及农民共计4100多人,已经成为先进技术的聚集地和辐射源,使新品种、新技术与农民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真正发挥了“作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的示范引导作用。江苏省“十一五”时期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23.4万人、农民创业培训53.8万人,培养现代职业农民7万人,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建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政府为农民群众技术咨询与推广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和平台,是统筹农科教协作、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支撑。江苏省“十一五”时期大部分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经完成,农业科技入户实现了村村全覆盖。同时,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效能明显提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省农业行业拥有各类专业人才近14万人,其中涉农科研人员1.2万人,占全国农业科研人员总数的10%以上。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3.4万余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技术人员占53%。黑龙江省“十一五”时期,37个县基本明确了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理顺了以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独立设置和区域设置形式,明确了人员编制和保障措施、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等。辽宁省“十一五”时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逐步完成。目前,全省74个涉农县中,已有54个完成了改革与建设。此外,专业队伍素质也得到有效提升。全省16201名农技推广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1万人,占农技推广人员总数的70%。

主要问题

有些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基本相近,但却分散在几个部门管理,缺乏总体规划和通盘考虑,导致一些领域资金重复投入,另一些领域却无人问津,技术推广速度和效率不高。同时,由于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较多,具体要求和做法各不相同,农技推广资金的政策标准不衔接,管理流程不统一,制度约束力不够,增加资金监管的难度。分散经营阻碍农技推广。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技术推广若能以此为基础,更能发挥其优势。目前,我国农村仍主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经营单位,点多面广、个体分散、规模较小,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难以集约化经营,不能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优势,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由于小规模经营,难以带来科技比较效益,既影响了农民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给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带来困难和阻力。农民素质有待继续提高。当前,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还面临以下两大问题。一是部分农民仍然固守传统的农业理念,对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缺乏认识,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由于大量有一定文化、有一定素质的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都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的群体,这部分人组织化程度不高,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自身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效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需完善。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面临的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仍不健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职责不清的问题,乡镇农技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行政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真正的农技推广工作,导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仍然存在着“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二是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知识老化,技术推广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同时,农业科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复合型、跨领域领军人才缺乏,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较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依然不高。一是科研、教育单位和推广部门衔接不够紧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脱节,不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远未彻底解决。二是农业科技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不能共享,重大项目研究的系统性、连续性不强,科技创新资源有待整合优化。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科技创新的前瞻性、超前性不够,科研人员急于求成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第6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天津五大平台对接863成果与中小科企

国家科技部3月批准建立“天津滨海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促进中心”。促进中心依托滨海新区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建立,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建设为核心任务,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平台、融资服务平台、政府资源平台、863专家服务平台、863成果信息平台等五个平台,充分聚集和优化配置这些平台资源,形成863成果与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服务网络,构建长效对接机制。目前,促进中心已完成组建,投入运行。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市(城区)试点工作,自2011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建设完善了组织机构与协调机制,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与政策措施,多渠道聚力推进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截至2012年底,共获取了20000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成果和100多项重点推介项目,初步建立滨海新区国家863项目成果库和精选库,在新区和功能区层面组织了100多场次不同规模的对接活动。与北京、大连、武汉、上海等地的500个863项目成果进行了对接,达成合作项目共计202项,其中投资超过亿元的项目8项,投资超过2000万元(含)以上规模项目62项,投产创办企业项目94项,协议总投资达到72亿元,预计新增产值120亿元。

宁夏

宁夏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方案》编制上报工作

3月,按照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要求,由宁夏自治区经信委牵头,经过现场调研,在各市筛选上报窗口平台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方案》,并上报国家相关部门批复。《方案》分为宁夏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建设思路、技术实现方案、重点建设内容、运营模式、保障措施、预期效果、资金来源、窗口服务平台项目概要等章节,约10万字,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宁夏自治区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上报前,还组织专家对窗口平台及建设方案进行了评审和论证。

《方案》综合考虑宁夏自治区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立足不同区域发展定位构建以自治区服务平台为枢纽、窗口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一枢纽多窗口”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总体格局。以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大厦为基础,建设自治区公共服务总平台,按照“区域覆盖、产业调优”原则,重点规划建设6个市级综合窗口平台和符合我区产业布局重点的8个产业集群服务窗口平台。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1个网络(公共基础网络)、3个平台(基础云平台、在线应用服务平台和移动应用服务平台)、3个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呼叫中心和项目运营管理中心)。项目总投资13062.5万元,其中,2013年项目投资10468万元。

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成后,将实现全区统一的在线服务和呼叫服务系统、服务平台网络运营管理系统、共享数据资源中心等,基本形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骨干架构。年带动服务资源不少于50家,开展服务不少于10000次。宁夏自治区广大中小企业将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获得优质、高效、全面的服务。

安徽

安徽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

2013年,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达1251项,总投资247亿元;产业集群专业镇及中小企业培育建设项目542项,总投资1277亿元。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以项目为依托,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行业“小巨人”。

“中小企业项目绝大部分属民营经济项目,涉及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众多领域,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导向,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安徽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安徽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项目带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逐步从一般加工制造等传统领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扩展,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专业镇及中小企业培育建设项目,则突出主导产业,强化特色,提升专业镇产业集聚发展的层次,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集群专业镇创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示范创业基地的综合实力。

今年,安徽省将加强对500户“专精特新”企业和1000户成长性小企业的培育。安徽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项目顺利实施,早投产、早见效;加快培育一批生产专业化、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和国内有影响、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产业体系,成为地方经济的骨干和安徽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徽小微企业注册登记费免征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今年安徽省工商部门将继续免征小型、微型企业注册登记费,切实减轻小微民营企业负担。

去年以来,安徽省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本着最大限度方便全民创业的原则,从投资主体、注册资本、出资方式、经营范围、名称登记、投资领域、集团登记等方面放宽准入条件,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凡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残疾人设立50万元以下有限责任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的,允许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须在2年内缴足注册资本。对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免收包括开业注册登记、变更登记、年度检验、补(换)证照在内的注册登记费。

为扶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安徽省工商局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项目,在安徽省推行了企业登记“并联审批”“一审一核”和“首席代表”制,缩短办事时间,简化工作流程;将能下放到市、县工商部门办理的审批项目,一律下放到市、县工商部门办理。同时,安徽省工商系统还全面实行私营企业在属地登记和监管,尽可能地方便投资者;对合芜蚌三市下放各类企业直冠省名核准权;在12个试点县(市)下放个人独资企业的登记权限,实行委托给有条件的工商所办理登记注册。大力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全面实行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就近由工商所办理,委托工商所直接核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实现了个体工商户登记工作的全面提速。

安徽”合芜蚌”再获税收政策“红包” 有效期限3年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再次收到政策“红包”。在从今日省政府召开的新闻会上,合芜蚌试验区将正式享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等的3项税收政策。

这3项税收政策为,试点期间,给予试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和为科技人员缴纳的“五险一金”列入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范围,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列入税前扣除,相关技术人员获得股权奖励应缴纳的个税在5年内可以分期付款。

据悉,此次3项试点政策有效期均为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去年发生的相关税收,可以在今年报税时进行追溯返回。

河北

河北认真办好10件实事 积极扶助小微企业成长

3月7日,河北省中小企业局正式《办好10件实事扶助小微企业工作方案》及《责任分工安排》。方案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要求全省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进一步强化服务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这10件实事是,推进政策落实、解决融资困难、破解用地瓶颈、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创业基地建设、推进平台网络建设、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财政资金扶持。

在同时的《办好10件实事扶助小微企业工作责任分工安排》中,细化了每项实事的主要工作内容,明确了责任单位。

为真正把10件实事办成、办好,河北省中小企业局要求各设区市、县(市、区)局要明确主管领导、工作机构和办事人员,积极做好上下沟通、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等相关工作。

河北省降低贫困地区小贷公司设立门槛

3月,河北省金融办下发《关于全省贫困县和黑龙港流域贫困地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若干意见》,对在这些贫困地区设立的小贷公司(特定称为“扶贫小额贷款公司”),出台降低注册资本金门槛、放宽股东单一持股比例等优惠政策。此举在全国尚属首例。通过此举,河北省将建立机制来确保贫困地区引入外来资金“活水”,同时以激励约束机制来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机能,让金融扶贫真正落到实处,是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降低注册资本金门槛。对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县(市)设立扶贫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求500万元以上;对于一般贫困县或贫困村在5个以上的县(市、区)设立扶贫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地在边远乡镇的(距离县城10公里以外,下同),注册资本金要求1000万元以上;对于一般贫困县设立扶贫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地在县城的,注册资本金要求2000万元以上。

放宽股东单一持股比例。设立扶贫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法人企业)的单一持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40%;其他股东的单一持股比例不超过30%,并且低于主发起人单一持股比例。

调整主发起人(法人企业)资格。主发起人(法人企业)的注册地可以放宽到同一设区市范围;允许省内外实力强、信誉好的大型法人企业或社会组织经过省金融办资格审核和有关设区市政府同意,到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县(市)和黑龙港地区,成批连片发起设立扶贫小额贷款公司。

适当增加设立名额。在具备有效监管条件的前提下,对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市),注册地为县城的每个县不超过5家(含原有一般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同),注册地在边远乡镇的,每个乡镇不超过2家,鼓励提高乡镇覆盖率;对于一般贫困县,注册地为县城的不超过4家,注册地在边远山区乡镇的,每个乡镇1家;对于除上述贫困县之外贫困村在5个以上的县(市、区),允许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每5个村增加1家,注册地设在贫困村比较集中的乡镇政府所在地。

扩大融资比例和范围。扶贫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融资可以适当扩大融资比例;开展有强大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扶贫小额贷款公司定向融资试点。

支持扶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贷款风险补偿和税费减免。对于成绩突出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扶贫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按照金融人才落实相应的政策。

加强对扶贫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建立适合贫困县和黑龙港流域贫困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实行注册地基层政府监管责任制和主发起人(法人企业)股东责任追究制度,重点防范触犯四个高压线的行为。

四川

四川省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工作分工方案

3月19日,四川省政府《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将58项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分解下达到省政府有关部门与有关单位。

根据《分工方案》要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财政厅、团省委等省促进扶持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成立四川省创业基金会,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50个省级、50个市级、100个县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负责发展金融租赁业,鼓励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满足企业购置设备和固定资产资金需求。

四川省将建立省级创业基金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3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其中提出,四川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建立省级创业基金,力争每年新增万户小型微型企业。此外,四川省还将建立小型微型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制度,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

根据方案,四川省将积极鼓励创业,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财政厅、团省委等省促进扶持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建立省级创业基金,成立四川省创业基金会,创建创业服务体系。同时,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力争每年新增万户小型微型企业。对于稳定经营一年以上,依法纳税且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一定的创业奖励。积极发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器等各类创业载体,“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50个省级、50个市级、100个县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优先安排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用地,原则上每个县(市、区)用于创业孵化土地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

在税收优惠政策上,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设在四川省符合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管理水平方面,方案指出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重点帮助和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加强财务、安全、节能、环保、用工等管理。并由财政厅负责,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展培训和会计服务。

四川优惠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所得税

3月,四川省经信委出台《关于组织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补充通知》,正式启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所得税优惠申请。申请成功的企业可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规定,凡在四川省登记注册,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为主营业务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或以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满足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总额70%以上等相关条件即可申请所得税优惠。

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可向注册地所在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省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川分支机构直接向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申报。

贵州

贵州省中小企业局将从九方面服务中小企业

贵州省中小企业局日前印发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要点,明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指标和重点工作。

2013年,贵州省将完成民间投资50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3400亿元,占GDP比重43%。为此,贵州省中小企业局将做好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落实倍增计划,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开展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评估工作,认真总结倍增计划实施以来的执行情况。分解下达民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至各市(州),核心指标落实到县。研究制定提高民营经济比重的实施方案。健全和完善全省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对省内外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进行调研。

二是加大企业扶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和催生一批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重点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全和完善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项目库,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小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发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施“万户小老板工程”,新增扶持对象2000人,重点扶持创业型、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加大“万户小老板工程”宣传力度。落实“3个15万元”配套政策,促进微型企业加速成长为中小企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提升“两赛一会”品牌,重点打造“贵州名创”和“贵州名匠”。

三是建设服务大厅,拓展服务平台网络。构建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在各市(州)、重点县、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引导各类中小企业服务资源入驻大厅和平台网络,为企业提供大厅式、窗口化、网络化的普遍服务。扩大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建效能,推荐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示范平台,第二批省级示范平台认定名单,开展第三批省级示范平台申报和认定工作,推进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各类专业平台建设,印制《贵州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宣传画册》。

四是推动民企进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落实省政府建设100个产业园区的要求,制订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园区、进标准厂房的指导意见。开展“民营企业进园区”推进活动。促进商(协)会、企业以商招商。加快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进度。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快发展。加大对入驻园区、入驻标准厂房的民营企业的财政补助力度。

五是创新融资渠道,推动民间资本快速扩张。逐步完善“黔贷通”网络融资平台建设,建立项目融资贷款供需双方交流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推动华润集团设立贵州特色轻工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私募债发行,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

六是推动对外开放,促进企业开拓内外市场。全力办好第八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努力将其提升打造为国际工艺品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10届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2013国际中小企博览等经贸活动。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筹办第三届酒博会。加强与兄弟省市中小企业的学习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建设贵州(贵阳)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

七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推进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和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加强与香港国际金融管理学院的合作。组织民营企业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负责人赴境外培训学习。开展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举办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第一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

八是认真转变作风,营造民企发展良好环境。加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基础性研究,加强实地调研和情况分析,求真务实,勤政为民,不断增强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宣传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狠抓政策落实,增强政策透明度,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看得见、摸不着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特别是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让企业了解掌握,学会利用。

九是强化工作基础,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计制度。进一步加强与省统计局的合作,建立全省统一的民营经济统计制度,覆盖到县,统计数据定期报送省联席会议办公室。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工作信息交流机制。

贵州省中小企业局将努力做好以上九方面重点工作,全面完成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目标任务,促进贵州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云南

云南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

3月,云南省中小企业网络建设项目启动。该项目计划在今明两年,投资1.5亿元建成3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今年10月以前将建成省枢纽平台,昆明、曲靖、玉溪、文山、保山5个重点州市和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等13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14年在各州市建设完成17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完成129个县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后,将吸纳金融、法律、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和中介机构入驻,形成全省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和运营单位定期磋商、协同议事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云南省工信委、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银监局、云南保监局联合下发的通知提出,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云南省全面推广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确保3000户小微企业通过试点实现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通知》指出,小微企业信贷试点以开展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为突破口,有计划地选择3000户“专、精、特、新”型优质小微企业,联合开展信用贷款试点工作的任务,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中,省工信委会同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优选2000户左右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分别组织优选600户和400户左右的特色农业、林业产业化小微企业。

《通知》强调,建立云南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试点信息资料,评估试点效果,制定奖励办法等。

新疆

2013年新疆重点扶持20家机电中小微企业

以努力培育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推动中小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集约发展为目标,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重点扶持机电行业20家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集中力量帮助解决这些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关键设备购置、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过去十年,新疆机电工业规模快速扩大,全行业规模增长近7倍;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53%。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60%,在新能源装备、汽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石化装备等行业,实施了一大批新项目。随着机电行业相关主机产品的快速发展,对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的现实需求也在增强,亟须一批事关行业体系建设的基础零部件加工项目。

自治区机电行办相关负责人说,中小企业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围绕重点项目做好协作,围绕主机企业做好配套。“我们的目标即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负责人表示,今年新疆自治区还将支持2至3家示范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培训中小企业各类人员300人(次),建设机电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及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引导小微企业集群发展。

江苏

江苏省实施中小微企业“十百千万”行动计划

为积极有效地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今年开始,江苏省经信委将在全省组织实施中小微企业管理素质提升“十百千万”行动计划。

此次“十百千万”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为:每年培育评定“江苏省十佳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培育评定100家江苏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优秀企业;表彰100名“江苏省百名优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1000名中小微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带动和实现万家中小微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省中小微企业的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

按照行动计划部署,江苏省将依据《江苏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和《评价标准》,加强对省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优秀企业的培育,省级中小企业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省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优秀企业实施管理创新项目。研究出台省级管理咨询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对管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实行资质资格动态管理和持证上岗。此外,从今年开始,还将举办“江苏省中小微企业领军人才管理创新培训班”和“江苏省中小微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每年培训500—1000名中小微企业管理领军人才和10000名管理人才。

江苏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可获社保补贴

今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3.2万人,就业总体压力依然较大。江苏省人社厅、省教育厅3月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今年江苏省将确保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

通知规定,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当年新招用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对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年的全额补贴,但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政策执行期限从2012年5月起至2014年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为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档案保管、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服务。

此外,今年江苏省还将购买5000个公益性岗位,包括:基层公共卫生、基层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服务、基层民政、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等岗位,有效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

山西

山西省低租金零收费帮扶创业

对于刚创业的青年,过高的租金常让他们望而却步。今年,山西省将通过为创业者提供低租金、零收费、“一站式”服务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和创业孵化成功率。

山西省去年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创建活动以来,扶持近4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树立劳务品牌20个,为重点工程输入劳动力10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山西省今年将加大资金投入,为劳动力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输出服务,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小微企业。

同时,山西省将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培育和鼓励劳动者创业。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招商引资项目需要,引导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改善创业就业坏境,解决创业者在市场准入、行政管理、融资服务等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使用效率,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力度。

此外,山西省将探索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完善户籍、工商、税收、住房、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山西省确立中小企业今年发展目标

2月27日,山西省中小企业工作暨中小企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在太原市召开。会议确立了今年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左右;新创办1万户以上小微企业;新培育10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山西省中小企业系统将推出“组合拳”,积极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体系,努力开创全省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助推企业快速成长,做大中小企业规模和总量。实施“星火”培育工程,帮助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新创办小微企业1万户以上,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施“小巨人”提升工程,促进中型企业快速成长。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100户以上,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龙头企业。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专精特新”发展,大力开展协作配套,积极推进集聚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增强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创新服务理念,搭建融资、服务、市场三大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五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山西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吉林

吉林省每年将为新办企业免税6亿元左右

3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中提到,吉林省将为新办企业提供2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从个体、小型微利企业到大中型民营企业,都将是一个普惠政策消息。据测算,此举每年将为吉林省内新办企业免税6亿元左右。昨天,吉林省地税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针对《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作如下解读。

政策解读一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

政策:对经过认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规定比例和方式在税前扣除。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其中,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解读:上述政策对我省转让技术的企业个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是最大的优惠,税务部门所涉及的这一政策是普惠式的,凡是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人都能惠及,从支持力度上来看对企业和个人优惠也是非常大的。

政策解读二

小微企、个体户营业税起征点调到最高2万元

政策: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营业税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上调到月营业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上调到每次(日)营业额500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解读:国家政策中,对于营业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至2万元的调整幅度,但我省将这一政策直接调整至最高限2万元,一次性把政策给足,真正把政策落实到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纳税人身上。

政策解读三

新办企业2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政策:对新办企业,自办理税务登记始,两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解读:该政策鼓励创业就业,应该对初创企业者有较强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作用。目前,对于新办企业的界定和具体实施细则地税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细化中。

政策解读四

5年内创业孵化基地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政策:对经省级主管部门认定的孵化基地和创业基地,五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解读:省地税局自2005年开始至今已经出台了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7个政策性文件。2009年省地税局也依据省政府相关文件提出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免征税政策,但原来的政策是3年,现在已经延长至5年。

吉林省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全面发展

记者从吉林省地方税务局获悉,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新办企业两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营业税起征点上调到20000元等。

该省出台了5条11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该省在税权内放宽的政策,也有支持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突破性政策。仅仅新办企业2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这一项,就将为全省新办企业每年免税6亿元左右。

此外,该省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营业税起征点上调到20000元后,将为全省4.8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减免税4.5亿元;微型企业执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也将减免税约4.4亿元;对经省级主管部门认定的孵化基地和创业基地,五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正在抓紧研究细化相关优惠政策,并将进一步简化办税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加强纳税辅导,优化纳税服务,为民营经济主体建立纳税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推动民营经济的全面发展。

湖南

湖南省“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正式实施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南省“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这宣告湖南小微企业扶助活动正式实施。

根据方案,“专项行动”将采取点面结合、集中活动与分组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围绕政策咨询、投资融资、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管理提升、舆论宣传等方面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并将组织工作组重点深入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等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在优化结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专项行动中,湖南省经信委将组织开展产业对接系列活动、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融资服务月、万家“数字企业”创建、软件信息服务与中小微企业牵手、第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法律服务进企业、中小企业人员培训和湖南高校与中小企业科技创业项目对接等九大活动。

陕西

2013年陕西省力争新增小微型企业2.5万户

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目标是陕西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增加值增长17%,新增小微型企业2.5万户,新增从业人员25万人。

在服务体系建设环节中,将加快陕西省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建设和第一批、第二批省市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窗口平台建设,力争第一批年底建成,并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重点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展,新增小微型企业2.5万户,其中工业企业5000户;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0户。

陕西省百项公益活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从3月起至12月,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将举行百项公益活动免费服务中小企业,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人才难、融资难、信息不对称、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自去年2月10日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成立以来,已先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以及企业战略、企业文化、银企对接等专项服务活动200余场,为省内5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服务,得到了工信部及省上有关领导的肯定,并受到众多企业家欢迎。今年,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再度联合省内近百家服务机构,在此前活动基础上,制定出百余项服务中小企业的公益活动计划,内容涉及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技术支持等。同时,还将组织平台入驻单位及特约服务机构深入企业接地气,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法律。

内蒙古

内蒙古三项示范工程强壮中小企业

今年将通过大力实施千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创业带就业”工程及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三项示范工程,推动全区中小企业发展。

千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将重点培育和扶持100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引领与带动全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大幅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业带就业”工程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扶持创办2万户微型企业,带动就业10万人。落实好自治区政府关于中小企业增值税起征点执行国家规定上限的政策,充分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重要作用,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将重点支持500户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业领域发展,培育一批服务型中小企业。

江西

江西启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融资试点

江西省政府3月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签订《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合作备忘录》,标志着江西省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成为全国第十四个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的省市。

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在境内市场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其发行人是非上市中小微企业。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创新。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也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新的途径,将有效缓解其资金短缺的局面。

江西省近年来加快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科技优势、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为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江西省政府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对进一步拓宽省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省将在全面落实合作备忘录有关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广泛开展宣传和辅导,精心筛选发行企业,积极推动私募债券发行工作。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沟通和合作,做好发债企业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监控,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广西

广西将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纳入风险补偿范围

从今年起,广西中小企业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将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支持范围。

中小企业的集合债、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手段,也是融资性担保机构拓展生存空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的日前出台的规定,从2013年起,广西区财政将中小企业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纳入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支持范围,即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引导和激励担保机构参与广西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项目担保业务。

目前,广西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财政风险补偿措施的实施将有效调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担保机构对广西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服务水平,让更多中小企业更加便捷、高效地实现融资,获得可持续发展。

甘肃

甘肃兰州市拟推最惠政策鼓励全民创业 微企投资15万政府给你补5万

为了缓解就业难,鼓励全民创业,兰州市拟出台相关办法,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兰州市拟对实际投资达到15万元的微型企业,给予5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

每年扶持微型企业不少于千户

在近日的会议上,兰州市工信委提交会议讨论《兰州市鼓励全民创业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初稿)(以下简称《办法》)。兰州市将扶持的微型企业应符合国家确定的微型企业标准,且实际货币资金达到15万元,并带动5人以上(含5人)具有本市户籍人员就业。重点扶持才能够使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文化旅游、居民服务、农产品产销加工、特色食品生产、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生产型、实体型、生产业微型企业。

从今年起,兰州市每年扶持微型企业不少于1000户,带动就业不少于5000人。《办法》同时给出了对微型企业和拟创业人员具体的扶持政策:微型企业在实际货币投资达到15万元后,政府给予5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省、市对微型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按照企业实际缴纳的所有税收中市级及以下地方留成部门总额进行等额奖励。累计对单个微型企业税收奖励总额不超过20万元。

微型企业可获得20万元以内贷款

没有启动资金,是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创业者的苦恼。为此,《办法》还特地对支持全民创业的贷款管理予以明确。有贷款需求的微型企业,可获得不超过20万元的银行贷款或担保支持。市、县(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对有贷款需求的微型企业进行担保,并根据实际情况减收微型企业的担保费。符合相关规定的微型企业,可向兰州市及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申请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免费担保和给予贴息。

微型企业套取资金记入市场诚信系统

纵观此次会议讨论的《办法》,可以看到这是兰州市政府近年来对创业者及微型企业最大最优的扶持政策。同时,该《办法》还对微型企业的监督管理政策予以明确。市、县(区)工信局会同财政、工商、人社、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用工情况等进行指导和监管。严厉查处微型企业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等行为。对上述行为应当记入市场主体诚信系统。相关行政机关、金融机构依据不良信用记录,在银行信贷、行政许可、政策扶持等工作中依法对违法当事人采取禁止或限制措施,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出现不按投资计划书使用补助资金的;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的;抽逃、转移注册资本(金)及其他资金、资产的;出租、出借扶持资格的;采用欺骗手段取得扶持资格的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微型企业,将由县(区)工信局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申请人扶持资格,并按规定追回补助和奖励资金。

黑龙江

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小企业招高校毕业生享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