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推广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意识,提升尚德文化品位。
2、根据区语委会工作精神,建立校园语言文字网,搞好一年一度的“推广普通话周”活动和校级“读书节”、“体育艺术节”、“科技节”活动,力求在各项活动中努力提升我校语言文字的水平,做到精细化。通过本次语言文字周,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对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营造“人人讲好普通话,个个写好规范字”的良好氛围。认真抓好第八届推广普通话周的工作,并抓住此次机会,在上一年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础上,使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尚德打好更为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深入人心。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推广普通话活动的文件,领会精神,提高师生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师生推广普通话和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2、修改、健全尚德实验学校推广普通话网络,进一步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求校内外各项活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并做好资料积累。
3、继续开展学校读书节、体育艺术节、科技节活动,营造校园读书氛围,让学生本文来自在各项读书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尚德文化品位。
三、主要工作安排: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尚德之声广播电台为媒体,宣传学习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文件,领会精神,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不断提高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升尚德文化品位。
2、力求在网管员的协助下,建立、完善尚德语言文字网。修改、健全尚德学校推广普通话网络,采取层层负责制,加强推广普通话力度,提高推广普通话效果。
3、第二学期的三月份,学校一如既往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节活动。
4、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第八个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学校语委会根据区语委会要求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
(1) 征集推广普通话周宣传口号,并在学校大屏幕上滚动播出。
(2) 作一次国旗下讲话,号召全校师生以推广普通话周为契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3) 搞一次啄木鸟行动。组织全体学生在校园内、社区里搞“啄木鸟”行动。
(4) 组织一次读报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开展读报比赛。
(5) 每班设“每日一拼”专栏(黑板报)。
(6) 各班搞一个系列活动:布置各班搞“五个一”活动。
系列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① 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看一本好书,以认真规范的汉字,做好读书笔记,高年级写好读书心得。
② 搞一次啄木鸟行动:由学生当啄木鸟医生,在各自的生活、学习环境中, 寻找、诊断“病例”。
③ 开一次推广普通话班队会:各班组织一次推广普通话班队会,可通过朗读、朗诵、讲故事等形式,推广普通话。
④ 出一期宣传板报:各班在九月份班级板报、软板中,插入部分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
⑤ 组建一支队伍:发掘每位语文教师的特长,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带一支 队伍,安排好读书看报时间,做好记录。
5、充分利用两分钟预备铃时间,开展儿歌、古诗、国学小书院《三字经》颂读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记忆,学习使用普通话。
6、少先队大队部每月进行一次黑板评比,要求美观大方,写规范汉字。
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国农村也在呈现翻天覆地的改革景象,农业生产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耕种方式,农业的发展而是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农业生产的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产量,更好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在我国农机化技术稳步推广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为国家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也就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有利条件。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更多的劳动力,使农业稳步发展,增强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二、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时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是农业技术革新的物质体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产量,更好的满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也是一种公益性行为,离不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提上日程。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要坚持试验示范,农民自愿的原则,要从试验示范的方式进行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服务理念。在机构建设上,要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在推广上要符合机构的公共服务的职责,根据农村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机构人员的合理编制,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岗位,形成有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机构职责的高效性;在推广队伍建设上,强有力的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有力支撑,要切实把机构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完善的推广队伍,可以鼓励和引导农科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在条件建设上,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投入,要为推广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选取合理的试验示范基础;
(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离不开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是具有良好的宣传作用,只有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范,才能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为全面开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一个工艺化的流程方式,要有一定的示范模式,在作物的品种选择上要做到精准,采用农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农民展现出机械化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启发农民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深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广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要以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体,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要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果农民在应用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要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要进行创新
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而进行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要协调好各部门的机制作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全面突破部门性、地域性的界限阻碍,统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把产学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种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其良性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对推广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素质。还有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推广手段,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推广。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关键词] 基层农机 农机推广工作 深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10-01
引言
在这个全新的开放性时代,我国的经济水平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促进木垒县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载体就是基层农机技术的推广,为了加强木垒县农机技术的进步更好的促进木垒县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地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
1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是,由于我县的历史原因,我县在基层农机的技术应用和推广工作的发展方面,起步相对于一些发达县市来说比较晚,导致我县的农机推广观念和农机的应用技术落后,目前我县的农机推广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农业科技的进步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农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对农机的推广工作,但是,在新疆地区各级财政支出中,在农机推广方面花费的很少,农机推广机构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作条件简陋以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向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
2 基层农机技术的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整体实力落后
基层农机的推广部门存在着整体实力落后的情况,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存在优秀人才短缺、资金不充足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存在很多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对于农机系统改革的不彻底,严重影响了木垒县的农机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木垒县农机的推广实力非常弱。
2.2 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素质偏低
由于我县的历史原因,我县在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的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很多对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及进行改革的观念比较落后,并且,对基层农机推广队伍中工作人员的培养也不太重视,使得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内部工作人员存在整体素养不够的问题,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工作人员的优秀素养非常重要,只有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解决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队伍中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问题尤为重要。
2.3 履行职能困难
基层农机的推广部门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的供给以及技术的支撑都有一定的不足,使得木垒县的基层农机推广部门不能独立的履行一个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应该履行的推广、培训以及引进等公益职能,而且,就目前来说,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少,而现在基层农机推广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必须要集中大面积才可以,这就使得木垒县的基层农机推广站在履行公益职能的时候更加困难。
2.4 教条式的发展限制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被传统的发展模式,教条式的思想限制了,使得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不能进一步的进行改革和发展,传统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但是,在传统的价值观中只是一味的追求规范的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由于采用这种教条式的思想,进一步地增加了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难度,限制了工作人员进行创新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条式的思想限制了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3 加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策略
3.1 争取当地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
近年来,中央对于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我们应该积极地争取当地政府对木垒县农机推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还要充分的深入基层,认真的了解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在深入了解基层情况的前提下,充分的掌握农民朋友的需求情况以此来更好的对木垒县进行基层农机的推广工作,并将工作进行中的困难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反映,来争取当地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
3.2 建章立制,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对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将他们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从而,激发这些工作人员对农机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更加有利于木垒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
3.3 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想要促进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加强这些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促进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带动整个部门的发展,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总结: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木垒县基层农机的推广工作也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存在优秀人才短缺、资金不充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使得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缓慢,我们应该积极地争取当地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建章立制,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来促进木垒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立明;王再虎;关于我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04年04期
[2]孙员;李小军;江西省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南方农机;2006年04期
一、工作目标
根据《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方案>的通知》(农机管发〔2013〕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函〔2013〕2号)文件和县政办发〔2013〕3号文件明确的推广任务和目标为推广插秧机7台,实现机插面积7238亩,培训机插机手12人,建设一个连片200亩以上的机插示范片。
二、组织领导
成立镇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协管农业工作、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镇党政办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农机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措施
1.主攻为“机械育秧”。加强农机、农技结合,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育秧,将机插秧纳入镇集中育秧补贴项目。大力推广育秧播种流水线,标准化机插盘等设施设备,提高为“机育秧”效果。
2.加快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成立由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任组长的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专家组,明确每台插秧机生产技术责任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由镇农推中心牵头,积极组织镇属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积极参加以水稻机插秧技术、插秧机操作维护和田间管理要点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3.加大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大户购机”,对新购插秧机且全年实施机插秧面积不低于200亩的农户,在享受国家、省、市、县惠农补贴的基础上,镇人民政府将予以适当补贴或奖励。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生产方式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摒弃了传统的耕种模式,增加了更多的资金保障,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从生产方式和专业的技术手段上都有了更高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加快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更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普及和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国农村也在呈现翻天覆地的改革景象,农业生产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耕种方式,农业的发展而是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农业生产的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产量,更好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我国农机化技术稳步推广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为国家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也就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有利条件。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更多的劳动力,使农业稳步发展,增强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二、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时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是农业技术革新的物质体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产量,更好的满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也是一种公益性行为,离不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提上日程。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要坚持试验示范,农民自愿的原则,要从试验示范的方式进行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服务理念。在机构建设上,要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在推广上要符合机构的公共服务的职责,根据农村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机构人员的合理编制,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岗位,形成有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机构职责的高效性;在推广队伍建设上,强有力的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有力支撑,要切实把机构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完善的推广队伍,可以鼓励和引导农科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在条件建设上,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投入,要为推广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选取合理的试验示范基础;
(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离不开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是具有良好的宣传作用,只有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范,才能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为全面开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一个工艺化的流程方式,要有一定的示范模式,在作物的品种选择上要做到精准,采用农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农民展现出机械化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启发农民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深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广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要以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体,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要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果农民在应用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要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要进行创新
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而进行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要协调好各部门的机制作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全面突破部门性、地域性的界限阻碍,统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把产学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种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其良性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对推广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素质。还有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推广手段,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推广。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在各地区进行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都要加强其组织领导的作用,把推广工作与农业机械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结合,要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点,进行合理的研究、科学的规划,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贡献作用。同时在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要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开展,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使农业机械和推广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更好的完善推广工作的保障措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5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133-03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行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要实现上述战略任务,最关键的是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实践途径,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作为生产力要素核心的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产品和产业,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1.发挥工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主体作用的现实需要。工业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力军。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工业行业众多,部属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强,“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的带动下,通过加强工业自主创新,开展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集成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取得大量的科技成果,迫切需要加大工业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
2.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的迫切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发挥科技创新对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推广应用和转化。通过大力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组织实施先进适用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搭建各类成果推广转化服务平台、组织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等工作,可加速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适合各行业特点的两化融合技术与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结合,从而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履行科技公共服务职能,为行业提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公共服务的迫切需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涉及多个主体、多种要素和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围绕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全过程,在成果信息服务、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交易、融资、专家咨询等方面存在强烈的科技公共服务需求,目前成果推广转化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多依托地方省市建立,迫切需要加强工业领域专业性成果推广转化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为行业提供综合集成的成果推广转化公共服务。
二、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工业领域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体制障碍逐渐消除。一方面企业已成为技术研发主体,面向市场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据统计2010年全国科技研发和试验经费近7000亿元,其中企业投入约占74%;企业获得的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已超过60%,86.6%的技术输出和77.3%技术吸纳由企业实现。另一方面各工业行业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已全面转为直接面向市场的企业,钢铁、有色、汽车、农机、矿山机械等行业的转制院所已经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通过改革和产学研结合,企业和科研院所可直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决策和面向市场进行成果转化,从源头上实现了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
2.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高。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实验室、共建技术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方式,科研院所和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参与到产业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些高校科技园已形成了较大产值的新兴产业集群。
3.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基金和计划项目中对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有一定比例的扶持。自2010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还专门设立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4.促进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化工、兵器等一些行业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机构,行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成果推广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各类高新区、示范基地等成为转化科技成果、培育特色产业的重要基地。
虽然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行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工业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非常薄弱,能够吸纳科技成果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这些问题影响了工业领域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
三、加强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1.健全工业行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体系。目前,各行业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机构经历多次机构改革后,多已转为企业面向市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要在现有工业领域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扩充和整合相关职能,形成覆盖全行业的、权威性、公益性的成果管理与推广应用支撑服务机构,牵头协调各行业力量,构建工业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网络,统筹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服务合力。
2.设立工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和专项计划。整合工业和信息化政府主管部门的各渠道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财政资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编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选择在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中具有关键性、示范性的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工程,支持行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同时,探索基金的多种使用方式,包括直接财政拨款、权益投资、设立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基金使用效益。
3.以重大科技成果和行业共性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为重点和抓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基金项目等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行业共性技术成果具有技术水平先进、对产业带动辐射性强等特点,是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对重大科技成果,要组织宣传展示活动,及时重大科技成果,通过组织产业化政策培训辅导、重大项目落户对接等活动,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计划产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对行业共性技术成果,一是组织召开行业专家研讨会,调研分析行业技术需求现状,编制行业技术推广目录;二是依托有关行业协会,围绕企业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筛选技术成熟、先进、适用的行业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成果推广应用试点和示范;三是组织行业共性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两化融合技术成果展会、交易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推广推介技术新、应用效果与推广前景好、能满足行业实际需求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搭建成果交流、交易平台。
4.开展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认定。建立工业领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认定制度,遴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能力强、产业化效益显著、具有辐射效应和示范作用的园区为示范基地,遴选技术创新能力强、持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较大产业化规模具有示范作用的企业为示范企业,发挥科技成果资源聚集、辐射和成果推广转化示范作用。
5.搭建工业领域成果推广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成果推广转化全过程的公共服务需求,全方位汇集各类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政策法规、技术资讯、科技人才、技术需求、中介机构、技术市场、专家、会展活动等科技资源信息,建设覆盖工业行业的综合性、权威性和公益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成果供需、成果展示、供需对接、技术交易、专家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
6.搭建省部合作平台,促进行业技术成果向地方省市转移。根据地方省市的产业发展和需求,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行业参与地方招商引资、展示交易活动等形式,推进行业先进技术向地方相关产业、企业转移,为地方工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信息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产业,2010,(12).
[2] 郭明伟、黄伟、王立勇.中国公共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和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2).
[3] 苗圩.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J].求是,2012,(03).
[4] 李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9-09-22.
[5] 郭晓岩、邵武杰、姜昕.国内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体系建设探析[J].今日科苑,2007,(12).
[6] 唐静.工业和信息化自主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N].中国工业报,2011-05-24.
[7] 万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J].求是,2011,(13).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146-01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模式逐步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多种类的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并初步形成了以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多种技术为农业提供综合保障。在我国2012年最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当中规定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机构原则和区分管理的操作办法,对公益性的推广部门和盈利性推广部门进行区分,划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基层群众组织农业技术研究所,形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完整构架。
1、目前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主要目的是将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农业技术转化为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生产力,作为衔接生产和科研的重要环节,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中大概包括四个关键环节,分别包括乡镇级别农业技术服务办公室、县级农业技术办公室、市级农业技术管理中心和省级基业技术推广部门。
1.1 乡镇级别农业技术服务办公规模有限
作为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我国很多农业大省乡镇级别农业技术服务办公室规模十分有限,甚至有些贫困乡镇都没有固定的农业技术人员办公场所,导致了越穷越技术落后、越技术落后越穷的现象。[1]同时也没有专业的人才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推广合适的农业技术,兼职人员占技术人员队伍的大多数,这部分人员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仅仅具备部分群众基础和基层经验,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困难。
1.2 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农机化技术作为农业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提升,多种类的新的机具和使用方法也在不断研发和推广的过程当中,这就需要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更新,而多数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往往由于基层工作而导致参加培训和学习意识薄弱,导致了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甚至被新技术所淘汰。
1.3 农机化相关各部门沟通不顺畅
在农机化发展的四个重点环节当中,相关各部门沟通不顺畅也是导致农机化推广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经常会出现乡镇管理人员认为责任应当归结在上级管理部门当中,导致两方面沟通不顺畅,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权利和责任不明确,很多技术问题以及反馈效率低下,政策的落实也有所滞后。[2]
1.4 经费有限,难以保质保量落实
在经费上,在省级和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具有较为大量的推广使用经费,但是在县级和更基层的农机化办公室当中却缺乏发展的专项资金,只具备基层人员的福利和基本工资保证,这就导致基层农机化技术发展和推广受到阻碍。实际的任务的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2、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策略
由于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发展中存在以上的问题,需要从业人员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管理,保证协调农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升对农业环境的保护程度,这样的创新式发展才能为农业的深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1 推广体系创新策略
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首先应当从推广的体系入手,脱离实践的理论是难以立足的,因此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进行访谈和调研,发现当地农机化技术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进新制度、新方法,这样才能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当进行深入群众的推广体系,定期举办基础培训和科技入乡等活动,并且在较大的乡镇举行小型农机展览会,让农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了解农机化技术,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实现公益性和经济性的互利共赢。[3]再次,应当认识到农机技术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因此应当全面落实,不能满足于本本主义,应当让技术提升每一户农民的生存质量。最后,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企业和实际操作者进行会谈,创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现信息流通及时、优势明显的集体,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而富有生命力。
2.2 技术创新策略
农机技术的推广首先应当在具备技术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因此笔者强调技术创新策略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环境下,应当进一步坚持发展、创新、实验和推广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广农机化技术和产品。首先在播种这个环节中,应当坚持精细播种的原则,由传统的排种结构播种机向气吸式播种机改良,提升播种的效率。其次,在收割这一环节,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地区环境进行收割,着力推广机械化综合收割的技术。[4]在农业设施的方面应当着重发展种植和养殖两个方面,不应当瘸腿走路,保证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增产增收,提升技术化和机械化的整体水平。同时,创新性的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进行能源的循环,科学利用秸秆的新形式,对于农田残余覆膜进行回收再利用。
3、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思路
3.1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体系的建设,发展并且建立以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为中心的推广体系,并且将乡镇内较大型农业合作组织人员和农机化调研部门进行结合,并且组织分工合作,保障农机化技术的制定有两方面的共同参与,不断进行优势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利用辐射效应进行推广。
3.2想要进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还要完善制度的保障,有效的绩效制度有利于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推动工作环境的改善,并且可以建立各级单位相互沟通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沟通的有效性和权力责任的明晰。
3.3推进农机化技术相关人员的知识系统更新和培训水平,提升相关研发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培训的方式方法需要得当,一方面可以在系统外部聘请一些专业讲师和专家进行短期座谈和报告会,另一方面也应当在内部进行积极的经验交流,与此同时还应当配合制度的保障,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活动的生命力。
3.4提升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水准,对于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而言,应当不断提升健全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对于行业技术信息应当不断进行整合的交流,建立健全完整的联系网络制度,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能够让农机化技术更顺畅的推广开来。
4、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虽然总体顺利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结合当地实际,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促进农业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取得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姚晓漫.对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湖南农机,2013,01:5-6.
[2] 邹建忠,高自成. 张掖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2:17-18.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发展历程;市场化运作;问题;对策;江苏兴化;戴窑镇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55-02
戴窑镇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部,耕地面积4 260 hm2,农业从业人口7 200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为了充分放大机插秧的增产、提质、增效效应,该镇以高产增效创建项目为引导,以集中育供秧、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栽插、统防统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抓手,大力推广机插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机插秧规模不断扩大,完全依赖农技站一家独立完成“育、供、插”机插秧推广模式已成为发展的瓶颈。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全程市场化运作才是机插秧规模化扩展的最佳模式,是推广机插秧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将戴窑镇机插秧的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1 水稻机插秧发展历程
戴窑镇从2003年前后开始接触机插秧,由韩董、白港、张家、灯塔等村的柳桃林、张钦贤、张钦龙、余广播、勾占成等发起。采用营养土、浸种消芽,塑料薄膜、秸秆覆盖等传统的育秧方式育秧,插秧机械是手扶步行式四行插秧机,当时由于受机械动力、育秧及大田管理水平,人们对机插秧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机插秧主要以机手自家责任田为主,顺便为亲属朋友插一插,很少有市场化服务,后来随着第一批插秧机维修高峰期的到来,大部分机手选择了放弃,致使该镇机插秧推广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戴窑镇机插秧推广的转折点是在2008年,源于该镇农技站流转了部分土地,用于集体育供秧,开展育、供、插全面服务,购置了中型拖拉机,六行乘座式插秧机,为机插秧规模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里程。从而使该镇机插秧推广得以发展迅猛,全镇面积一度达到333.3 hm2左右。随着秸秆全量还田、统防统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相继运用,省工、节本、环保等优势不断显现,人们对机插秧有了新的认识。机插秧推广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部分育秧田就近田块大量取用耕作面层土做营养土对耕作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机械动力不足,调度混乱,运秧距离远,区域性劳动力紧缺,导致不能如期育秧,不能适龄栽插,人为地增加农耗等矛盾日益显现,极大地制约了机插秧进一步推广[1]。
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往往预示着下轮机遇的开始。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技术支撑,出现了农技站、农机站、各集中育供秧主体共同参与推广机插秧的可喜局面,先后有北李、杨林、灯塔、乾元等村参与了集中育供秧,一改以往农技站大包大揽的状况,给机插秧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育秧主体多元格局的形成,加速了市场化运作的步伐,由来自不同村育秧主体的加入,优化了区域分布,机插秧推广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区域性用工紧张的矛盾也迎刃而解,便于精播细管,减少了秧苗远途运输成本,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起运秧插秧时间,利于栽后返青活棵,减少农耗,夯实了高产基础。
2 水稻机插秧市场化运作
随着育秧技术日益成熟,育秧主体的广泛参与,该镇机插秧推广市场化运作条件已具备成熟。
2016年春季统计,该镇已有大小集中育供秧点15个,秧池总面积23.3 hm2左右,大中型耕整机86台套,插秧机74台。
“育供插”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各育供秧主体自行按需采购育秧物资,按就近供秧原则,与其辐射区域内的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村民直接对接,征订机插秧,根据实际栽插面积确定秧池面积,科学建立预案,根据小麦成熟进度,合理确定育秧时间和育秧批次,在农技、农机人员科学指导下,精心培育优质秧苗,按需运送至插秧农户田头。
鼓励各育供秧主体延伸服务链条,实行“育、供、插”全程服务,加强农机农艺配合,综合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增加育秧主体收入,以抵御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2]。
农技、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各育秧主体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加强机插秧的全程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机插秧“双无育苗”、干籽播种,适当稀播等技术。积极开展机插大田管理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秸秆全量还田,农药、肥料零增长,精确定量栽培等试验成果的转化应用。
3 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插秧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化运作成为必然的推进器,但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3.1 对接难,秧池面积难落实
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力,机插秧征订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变数大,加之稻农习惯在年后订秧,因此秧池面积预留难确定。
3.2 育秧物资准备难,质量难保证
由于育秧物资良莠不齐,价格不一,部分育秧主体有惜本思想,给育秧埋下了隐患。
3.3 农技人员思想放松,技术指导难到位
由于市场化运作的介入,育秧主体主动肩负起了机插秧推广的责任,而农技人员反而产生了“船靠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缺少对技术的高追求,技术水平的滞后,影响了机插秧市场化运作的步伐[3]。
3.4 约束机制缺乏,恶性竞争难避免
由于机插秧育供秧主体的相对偏少,且区域化布局不合理,争客源的事件屡禁不止,相互捣价压价,目前又没有明确的约束机制,恶性竞争越演越烈,甚至无利可途,导致育秧主体纷纷排斥机插秧,抑制了育秧主体参与势头,影响机插秧推广速度[4]。
3.5 育秧主体偏少,服务范围不合理
该镇有32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而目前育秧主体只有15个,且分布不平衡,秧池面积也大小不一,大的单个秧池面积4 hm2,小秧池面积只有0.2 hm2,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辐射,育供插环节还不紧密,还不能将农耗控制在合理区间之内。
3.6 专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制约市场化运作步伐
随着机插秧推广面积不断扩大,专业化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例如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合作社,为机插秧规模化推广提供了保障,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些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设备落后,服务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远不能适应今后市场化运作的步伐。
3.7 组织领导不到位
受传统重工轻农思想影响,领导对农业的投入精力相对不足,对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在长远规划,相关制度建立,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也没有通盘考虑,不利机插秧推广市场化运作持续健康发展。
4 对策
市场化运作推广机插秧在该镇自2014年开始起步,实施过程中各种矛盾纷纷呈现,为了全镇4 000 hm2水稻的机插秧全覆盖目标的顺利实现,应早谋化细规划,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场化运作的协调能力
该镇耕地多,农业从业人口多,机插秧推广潜力巨大,机插秧推广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建立相关领导小组,设立专业办公室,管理协调、项目、资金、技术、机械调度、规章制度、培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切事务,促使市场化运作推广机插秧工作的顺利开展[5-6]。
4.2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市场化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机插秧推广工程大,涉及内容多,例如用工和机械调度,随意性大,给工程实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建立法制框架内的制度、章程、标准、合同等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促使市场化运作制度化。
4.3 狠抓农技农艺再协调,为市场化运作提供技术保证
机插秧推广工作最核心的部分是技术,加强农机、农艺配合,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使机插秧提质、增效,生态效应充分发挥,为市场化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4.4 科学规划机插秧布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
理想的机插秧推广模式应该是每个行政村都要有独立“育供插”的能力,合并村应细化到每个自然村。机插秧推广工作细化布局,可以避免规模风险,化解区域化用工紧张的矛盾,节本增效,有利于适期适龄栽插,增产增效。
4.5 加强培训指导,夯实市场化运作基础
机插秧推广工作需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参与,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很重要,通过办培训班、开现场会等办法,让农民朋友认识认可,到熟练掌握机插秧生产环节,为市场化运作夯实基础。市场化运作推广机插秧,加速了机插秧推广步伐,为水稻机插秧全覆盖提供可能,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促使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峰,陈惠哲.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中国稻米,2009(6):4-7.
[2] 钱银飞,张洪程,钱宗华,等.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9(10):1-5.
[3] 薛艳凤,于林惠.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江苏农机化,2001(6): 16-18.
[4] 钟平,张山泉,陈川,等.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7):2104-2105.
关键词:农机;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广大农机工作者应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突破农机化薄弱环节关键技术为重点;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主线,加大技术试验示范力度,大力推广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着力加强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我们要按照这个总体要求,依托原有基础,添进新元素,增加新机制,注入新活力。可以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创新:
1 在推广与科研衔接方面推进创新
科研成果是技术推广的源泉。近年来,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得到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越来越多的关注。课题研究和成果评价 越来越看重推广的效果,科研资源出现向推广倾斜的趋势。农机推广机构要主动迎合这种变化,积极参与行业科技和成果转化类的科研项目,提前学习、提前介入,增加技术推广的超前储备和技术含量。目前部推广总站和部分省站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参与了一些重点科研开发项目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能提升推广的技术水平又能培养锻炼推广技术队伍,一举数得,事半功倍。
2 是在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方面推进创新。
试验示范是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的重要前提,是农机化技术推广最核心的业务。2004年以来,中央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增强,亿万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在很多地方,用户选购农机具缺乏正确的信息引导,“村看村户看户”存在盲目性。购置的机具是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不得而知。推广机构往往不能向农民提出详尽的购机指导,农民靠生产中摸索的经验选用机具和技术,走了许多弯路甚至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加强试验示范成为当务之急。建议各地以农业部确定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重大农机化技术为参考,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确定若干项示范推广机具和技术,组织技术骨干加以实施。向农民推广前,尤其要坚持试验先行,取得第一手数据,再组织大范围示范推广。一些县、乡划出机具试验地,先试验后推广这个做法很好。技 术推广不仅推广新机具,更要推广新技术。通过建立试验田,先行摸索,积累经验,尔后推而广之。现在,全国农机推广系统有县级以上推广机构2500多个,科技人员6.3万人,要充分利用推广人员本土化、专业化、熟悉试验示范程序与方法等优势,在国家和部、省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积极争取参与权、评价权和建议权,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要逐步探索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作业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提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试验示范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能,促进技术进步,为政府决策和农民选购农机具提供依据和参考。
3 在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方面推进创新。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为农机农艺一体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农业各领域的专家已经形成共识,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应用,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融合,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既要推广工程技 术,还要推广生物技术。技术推广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有效实现形式,是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连通器”。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广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今后推广工作的着力点和“亮点”。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加强与农业推广机构的沟通联系,了解需求,加强合作。农业部和省级的推广机构要做好引领工作,联合开展调查研究。以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为重点,从作物品种、农艺模式、种植模式入手,研究探索农机农艺融 合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出工作方案,联合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各项活动,共同探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措施。
4 在农机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方面推进创新。
机构规范化建设是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当前,各地都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机改革文件精神,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我们要顺应改革的要求,按照文件提出的明确公益性定位的精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范》是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的依据和基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