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服务外包协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外包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外包协议

第1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一)软件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额进一步增长,全年新签出口合同19091个,同比(下同)增长53.4%,协议金额33.8亿美元,增长80.2%。从2008年各月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变化来看,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2月份最低,为1.3亿美元,11月份最高,达到4.5亿美元;而且,除9月份以外,其余各月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均高于2007年同期水平,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最快,达到279.4%。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月度变化

从2008年各月中国软件产品出口情况来看,协议金额基本上呈现稳中有升态势,3月份最低,接近0.5亿美元,12月份最高,达1.3亿美元;而软件产品出口占中国软件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1月份最高,达53.7%,到8月份降到最低的17.9%,到12月份又恢复到30.8%。

2008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月度变化

(二)软件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

1.信息技术外包成为软件出口的主要方式

中国软件出口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出口和信息技术外包(ITO)两大类。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减,中国共签订软件产品出口合同5394个,增长6%;协议金额为8.9亿美元,回落3.8%。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类服务外包业务迅速拓展,全年共签订外包合同15564个,比上年翻了一番,协议金额达到38.1亿美元,增长159.1%。其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13697个,增长86.1%。协议金额达到24.9亿美元。增长162.5%,几乎是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的3倍;业务流程外包(BPO)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虽然合同数只有1867个,但增长幅度超过300%,协议金额达到13.3亿美元,增代152.6%。可见,信息技术外包是中国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软件出口的重要形式。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结构(按协议金额)

2.软件产品出口呈现高级化趋势

虽然2008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有所下降,但是出口结构进一步调整,层次不断提高,呈现高级化发展趋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用友ERP、中望CAD、瑞星杀毒和华为、中兴的嵌入式软件等都进入海外市场。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已形成从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到应用软件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中国新签系统软件出口合同412个,减少28.1%,但协议金额增长45.1%,达到1.1亿美元;支撑软件出口合同164个,协议金额0.5亿美元,分别增长164.5%和53.8%。系统软件出口占软件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8.1%上升到12%,支撑软件出口的占比也由3.6%上升到5.7%,软件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升级。但是,软件产品出口产业链的高端主要被微软、Sun等国际大公司所把持,中国目前承接的软件项目仍然以应用软件为主。2008年中国新签应用软件出口合同4867个,增长9.3%,协议金额7.5亿美元,减少8.6%,占软件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88.3%下降到82.3%,但是仍居于软件产品出口的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原创网络游戏软件发展较好,在实体产业出口普遍紧缩的经济形势下,共有15家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33款网络游戏作品进入海外市场,覆盖范围包括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等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销售收入7074万美元,增长28.6%。其中,北京完美时空公司成功将《完美世界国际版》、《热舞派对》、《赤壁》、《诛仙》和《武林外传》等5款游戏输出到日本、韩国、巴西、俄罗斯、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全年收益近3000万美元。

3.信息技术外包向中高端发展

信息技术外包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服务。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稳步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技术外包也不断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2008年,中国共签订系统应用服务合同7994个,增长147.8%,协议金额达到12.7亿美元,增长250.7%,占信息技术外包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8.5%提高到51.9%,取代基础技术服务成为信息技术外包的主力;全年签订基础技术服务合同4913个,增长29.2%,协议金额9.7亿美元,增长97.5%,占信息技术外包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1.9%下降到39.5%。这表明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技术水平正逐步上升,承接外包的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同时,中国承接系统操作服务的合同732个,增长143.2%,协议金额2.1亿美元,增长132.8%,但是占信息技术服务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9.6%下降到8.6%,表明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高端领域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软件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全球软件离岸外包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持续进行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地区转移,将大量的编程和售后服务工作外报给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而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对软件发包国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

1.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中国软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一日本市场为主,欧美市场的占有率较低,但随着中国软件出口实力的不断增强,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日本一直是中国承接软件离岸外包的传统市场,但2008年中国向日本出口软件的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51%降至37%。2008年,中国对欧美国家软件出口增长迅速,其中与法国新签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0.045%增至3%,承接美国的软件外包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8.8%。中国软件在港台地区的市场也逐步拓展,承接港台地区软件外包占到了中国软件出口的13.5%左右。

2.日本市场稳步发展

日本是世界软件产业大国,其国内市场规模仅次于与美国,局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日本软件及服务离岸外包的主要发包目的地,日本外包业务的月60%都外包给了中国。例如富士通集团2008年的整体外包业务中,中国占了81%。在对日软件出口方面,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首先,在地域上,中国与日本相邻,在文化上,中日交往历史久远,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人际交流等方面也比较接近,相互派遣、交接订单的费用也比较低;其次,在语言上,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从业者的日语水平相对较高,更容易沟通和上手;再次,中国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而且日本在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投资合作较多,能吸引与之配套的嵌入式软件向中国转移。

由于日本企业自身管理上的特点,软件项目整体发包到中国的相对较少。富士通、NEC、野村中岩、东芝情报、三井情报等发包商往往是将其系统设计、架构分析之后分解出来的子模块外包给日本中型软件企业,这些企业再把其中一些项目转包给中国。因此,中国承接日本外包项目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加工贸易的性质比较明显。然而,随着中日软件外包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软件企业除了承接以编程为中心的低层次开发委托,也开始与日本软件企业一起面对用户,从需求开始介入项目、参与设计承接详细设计和开发及测试工作,并承担后继服务。

2008年,中国与日本在软件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全年新签对日软件出口合同11336个,协议金额12.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7%和52.9%,虽然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超过三分之一,是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重要支撑。2008年9月,中日软件和信息服务合作论坛暨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海外分会在东京举行;11月,中日软件及服务外包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12月,中国首个海外软件园区大连(日本)软件园在东京建立,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日软件外包等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大连(日本)软件园还以大连软件园咨询、大连华信、海辉、东软4家企业驻日分公司为基础成立4个分园,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形成品牌。2009年4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的重要活动2009中日软件外包产业大会在成部举行,经过广泛的磋商和对接,日本有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软件外包,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3.欧美市场增长迅速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主要是欧美和日本,其中美国约占65%,欧洲约占15%,日本约占10%。接包国主要是印度和爱尔兰,美国市场基本被印度垄断,印度软件外包已占到全球的65%左右,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而欧洲市场则基本被爱尔兰垄断。中国主要以承接日本软件外包为主,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较少。但是,欧美市场占据了全球外包市场的八成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入欧美市场。而且欧美的软件外包项目常常含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或是整体外包,大型订单、长期订单比较多,利润也相对较高。从2008年中国承接各国家和地区软件外包的平均规模。可以看出,法国的项目平均规模最大,高达108.6万美元/个,其次是美国,为31.9万美元/个,中国承接日本软件外包的平均规模最小,仅为11万美元/个,低于中国软件出口整体的平均规模。

欧美软件外包对接包方的技术实力、企业规模、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在从事对日软件外包中培养出来的严格的质量和流程管理体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全面的保密加密措施以及详尽的文档资料设计等基本功,在发展对欧美的外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国与法国新签软件出口合同94个,协议金额1亿美元,分别增长13570和1402.4%,实现了突破式发展;中国承接美国的软件外包合同达到1999个,协议金额6.4亿美元,分别增长104.8%和74.47。

4.港台市场有序推进

中国香港地区是继日本与美国之后,中国软件出口的第三大市场,虽然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不能和日美欧相比,但是也不容忽视。香港高昂的服务成本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迫使香港服务提供方和需要方均有寻求低成本服务资源的强烈需要,而内地与香港在地理、文化、语言等方面联系最为紧密且服务价格低廉,因此成为香港离岸服务发包的首选地。同时,"香港接包转包内地"成为近年来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一个显著趋势。香港资讯发达,与国际市场衔接紧密,法制环境和市场机制也相对健全,且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商业信誉,因此,香港企业接包再转包给内地企业成为现阶段两地合作的重要形式。2008年11月两地合作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进一步促进了两地软件企业的交流。2008年,中国与香港新签软件出口合同1411个,协议金额达到3.6亿美元,分别增长120.5%和36.8%。

基于同香港类似的语言、文化及地理因素,中国承接台湾软件外包也具有先天优势。台湾软件产业在技术水准、产品创意、市场行销和国际合作经验、人才素质、资金来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应用软件业并不发达,市场需求巨大。2008年,中国与台湾签订软件出口合同430个,同比增长了45.3%,协议金额0.9亿美元,同比增长90%,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增长到接近3%。

中国香港和台湾的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管理也相对规范,中国企业承接港台地区软件外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也能为进入欧美市场积累经验。

(四)各地区软件出口蓬勃发展

1.东部地区是软件出口的中心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各类专业人才也相对充足,软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在中国逐渐融入全球软件外包的大潮中,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成为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主要地区。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前15位的省市中,东部地区占了10个,中西部地区只有5个;软件出口过亿美元的省市共有7个,中西部地区仅陕西省软件出口为1.1亿美元,居末位。东部省市中,江苏省软件出口发展最快,2008年新签软件出口合同3113个,协议金额9.3亿美元,分别增长367.4拆和473.4%,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7.4%。其次是上海和北京,2008年新签软件出口合同分别为1703个和5804个,协议金额分别为6.1亿美元和5.8亿美元,增长42.8%和30.6%。

从中国主要经济区域来看,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核心区域,2008年软件出口协议金额17.7亿美元,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环渤海地区软件出口协议金额10.7亿美元,占三成左右;珠江三角洲软件出口协议金额2.5亿美元,占7.4%:而中西部广大地区软件出口仅占总额的8%左右。

2.中西部地区软件出口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软件外包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中西部地区的软件出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软件出口额远远低于东部沿海,但是就项目的平均规模而言,中西部地区颇具实力。200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出口项目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广东省,其次是上海和江苏。中西部地区软件出口平均规模最大的是湖北省,为25.6万美元/个,居第五位;湖南、陕西、四川分别居第六至第八位,黑龙江居第十一位,排在北京、天津之前。而且,相对于制造业而言,中西部地区发展软件产业,开展服务外包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拥有众多高校,是全国重要的智力密集区;其次,软件业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新型产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软件外包等服务业可以有效回避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劣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再次,中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软件业平均工资大约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六至七成。因此,中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在软件产业发展及出口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软件服务外包也给内陆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出口平均规模

(五)各类基地成为重要载体

在中国软件产业及服务外包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大力支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并把软件和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产业和新增长点,一些城市已出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聚集的态势,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基地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功能,使基地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载体。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出口情况(按协议金额)

2008年,中国11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共签订软件出口合同14173个,增长30.9%,协议金额25.8亿美元,增长56.2%,占全国软件出口合同数及协议金额的比重分别达到74.2%和76.4%。从各基地城市来看,上海市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最大,为6.1亿美元,占各基地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总量的23.5%,其次是北京市和南京市,分别占22.5%和17.8%。协议金额增长最快的是南京市,增幅达到62.6%,其次是济南市和杭州市,分别增长145.2%和83.3%。各基地中,项目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南京市,平均每个项目的金额达到131.7万美元,其次是广州市和上海市,平均规模分别为63.3万美元/个和35.6万美元/个。

截至2009年2月,中国各类软件外包及产业基地城市21个(去除重复的基地),根据其各自发展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基地城市分别为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贸易中心,战略地位重要且综合条件较好,在终端市场、信息化环境、教育基础、国际化程度等多方面具有优势,但各项成本偏高。第二梯队是大连、深圳、广州和珠海。这些基地城市软件产业及服务外包经验丰富且国际地缘优势明显。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相近,使得大连对日韩,深圳、广州对中国香港,以及珠海对中国台湾的软件及服务外包方面有着不可复制的优势。第三梯队是杭州、南京、天津、苏州和无锡。这些基地城市达到了质量和成本的最佳平衡,劳动力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中西部地区高,而成本又比北京和上海低。同时,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毗邻上海,天津地处首都经济圈,具备一定的区域性地缘优势,能够得到第一梯队业务辐射、产业扩散和转移的机会。第四梯队是西安、成都、武汉、济南、长沙、南昌、合肥、大庆、重庆和哈尔滨。这些基地城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且还拥有比较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但在经济发达程度以及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存在劣势。

(六)软件出口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软件出口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到3000多家,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品牌的骨干企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资产总额和营业额快速增长。随着产业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日益增强,通过CMM.CMMI等资质认证的企业不断增加,承接离岸外包大型项目的实力逐步增强。

1.出口规摸扩大

2008年,中国前100家软件出口企业共签订合同6459个,协议金额20.7亿美元,增长79.4%,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61.2%。其中,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协议金额达到1.3亿美元,成为中国2008年软件出口最多的企业,南京中兴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汇丰软件开发(广东)有限公司紧随其后。软件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2家,比上年增加1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也由上年的2家增加到8家。中国软件出口前10家企业累计签订合同615个,协议金额7.2亿美元,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21.3%。

2.内资企业实力增强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中国软件出口的主导力量,但是随着内资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其软件出口也在不断增长。2008年,外资企业软件出口协议金额25.3亿美元,增长58.7%,占中国软件出口的75%,但比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软件出口增长突出,出口协议金额达到8.5亿美元,是上年的3倍。其中,国有企业增长最快,协议金额为1.1亿美元,是上年的5倍,占中国软件出口的比重也增长到3.3%,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也增长了2倍多,占比分别提高到5.9%和15.8%。

3.创新能力提升

近年来,中国软件出口企业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研发水平,并将技术水平不断向国际前沿推进。排除收购和兼并的因素,2000-2009年用友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增长了9倍纳税总额增长了6倍,金山公司所有的游戏产品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中国游戏业界第一家产品输出到海外的公司,金山的产品目前在越南保持着第一位的市场占有率;博彦科技集团投资]000万元成儿"博彦成都研究院",专汪于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和ERP等项目的研发,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筹资建工的首家研究院。

第2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为及时掌握中国服务外包的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部编制了《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目前,该制度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详见附件1),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管理机构

服务外包统计采用属地管理方式,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辖区内企业,企业的服务外包合同原则上应向注册地的区县级商务主管部门登记。为方便企业登记,经上一级商务主管部门同意,省(市)属企业可以将合同向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登记。

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基地城市的统计。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明确服务外包统计的主管处室,并保证统计管理人员的稳定。鉴于目前服务外包与软件出口合同统计运行于同一平台,为方便业务管理与系统培训,请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明确服务外包统计与软件出口统计由同一处室负责。

二、统计范围及对象

本制度的统计范围包括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合同、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三部分。

(一)服务外包企业:从事跨境服务外包的企业。

(二)服务外包合同:跨境服务外包合同,我国企业承接国外发包的视为服务外包出口,我国企业向国外企业发包的视为服务外包进口。

(三)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主要统计基地城市资助本基地城市内企业进行的培训情况和认证情况。

三、报送时间与方式

服务外包统计应通过“服务外包统计管理系统”进行登记。目前,该系统与“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管理系统”运行于同一平台。

服务外包企业应于每月5日前登记上一月服务外包合同协议情况、执行情况。

服务外包企业应在申请账户时登记服务外包企业基本信息,并于每年1月15日前更新上一年度基本信息。

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应于每年1月15日前登记人员培训情况、企业认证情况。

三、系统登录

“服务外包统计管理系统”与“软件出口合同登记管理系统”运行于同一平台。企业在登录合同信息时在“合同类别”项中选择相应类别,以区分软件出口合同与服务外包合同。

(二)账户管理

商务部负责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分配账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为下一级主管部门分配账户。初始用户名、密码请咨询上级主管部门。

企业用户可通过企业端网址申请开设新账户,相应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根据企业申请,据实核准其账户。

四、启用时间

《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于*年5月1日开始执行,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将*年1-4月的数据补入“服务外包统计管理系统”。

五、软件出口合同登记

第3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解决策略

一、人力资源外包概述

人事外包(HR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即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但托管人员仍隶属于委托企业。这是一种全面的高层次的人事服务。人才服务机构与企业签订人事外包协议以规范双方在托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需要提供外包的人事服务项目。

二、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

(1)外包服务机构的选择风险。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企业或者公司的数目众多,因为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的进入门槛很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外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人力资源外包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企业很难对外包服务商的背景、资质、实力以及可信度有准确了解,而其真实的水平往往在过程中才能被准确测量。(2)员工福利管理风险。劳务派遣的员工是在与外包服务商签定了劳动合同后,再派去外包企业工作的,签订的劳动合同里势必会有关于工伤、疾病之类的条款。一旦出现工伤、疾病之类的条款,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要由外包服务商来解决。由于外派人员是在外包企业中工作,外包服务商无法提供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条件,如果外包企业没有提供适当的劳保条件,从而造成员工伤残,外包服务商可能会因相关法律的缺失而代人受过,承担不必要的责任。(3)经营安全风险。首先是信息安全,企业在外包合作中向外包服务商提供大量信息是必然的。虽然外包服务机构在与企业合作时都会签订保密协议,提供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保障,但在我国,由于目前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外包服务商的运作,一些不规范的外包商有可能有意或无意的泄漏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机密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如果出现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保护。此外在合作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企业内部人员和外包公司相互勾结,串通牟利,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4)立法滞后。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产业,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这个行业,没有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收费标准,各服务商都是自行制定的价格,参照的价格都不一样。政府应当充当好“裁判员”角色,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确保行业能越走越好。

三、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解决策略

(1)做好外包的准备工作。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的时候,切忌盲目跟从,应当根据企业自身战略决策的要求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外包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外包项目。实践证明,人员招聘、薪酬绩效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外派人员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适合外包或部分外包;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则不适宜外包。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道德风险。委托与对这种风险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除了监督之外,主要是显性的激励契约设计。当企业对外包服务商进行激励报酬设计时,要考虑该报酬必须与其承担风险的成本相平衡,由此建立起符合双方利益及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2)提高外包服务商的服务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产业的良性发展,开发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外包产品。在我国,人力资源外包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服务的行业结构上看,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为主;从服务类别来看,以基础性工作外包为主;从市场需求来看,以外企为主。人力资源外包品种少,外包服务范围较窄,这不利于人力资源外包的快速发展,这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企业自身、产业本身共同努力来完成。

要知道人事是一项繁琐且关键的环节,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最终依靠的还是人,因此,我一直认为做一名HR,并不是纯粹的做企业人员社保缴纳、招聘等等,更多是管理这块,如何帮助企业管理人、留住人、协调人。

参 考 文 献

[1]侯箴.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6(8)

[2]缪小明,郑楠.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探析[J].软科学.2009(2)):16

[3]刘颖,钱慧敏.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的探讨[J].企业活力.2006(2)

第4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关键词:财务外包;接包方;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财务外包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分工非常细化的西方,财务外包非常普及,很多公司从成立之日起,财务工作便委托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去打理,从公司注册到账务建立,税务申报、税务筹划均由专业公司操作。这样的外包既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又规避了很多财务上的风险。同时,企业从专业化的会计师那里又得到了自己公司所需求的财税信息及财税咨询、培训,政府部门也非常鼓励这个行业发展,并设立了相关监督部门。而在我国,会计行业兴起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很快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专业化的财务公司以其优质、灵活、高效的服务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外客户的青睐。

通常财务外包的业务包括:税务外包、财务报告外包、员工薪酬外包、职工福利外包、日常生活费用外包、差旅费外包、固定资产管理的外包等等。许多财务总监都在关注企业财务外包,他们不但把其看作是节约成本的最佳选择,而且也把其看作是提高核心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外包的内容

财务外包其实主要是将公司整个财务管理活动分解成若干模块,如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等模块,将这些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处理。

1.员工工资外包。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员工工资保密性问题。所有的工资信息都在接包方处,企业内部员工无法打听。并将员工工资有关的社会保险金的计算、缴纳一并交于专业公司操作。

2.税务外包。目前我国的税务制度十分复杂且政策变化极快,合规性要求很高,一旦企业违规将支付很高的成本。而足够精通税务的员工而比较难找,所以我国企业税务外包机会很多,从简单的税收申报到复杂的税务优惠政策的享受高端业务,而这些大多由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承接。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像国外企业在进行经济交易之前,都以税务优先,需要咨询税务顾问,还经常请税务顾问对公司财务进行健康检查以降低风险。

3.财务报告。中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受到许多主管部门监督,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查,而且还要将财务报告提供给各利益关系人,公司董事会、总经理、政府部门、银行等。财务报告是否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另外,财务报告的专业性又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于是就需要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来解释财务报告数字所反映的现状与问题。因此,企业可以选择专业服务机构来编制财务报表并形成分析报告。

4.差旅费和招待费。差旅费和招待费一向是企业最频繁却又占费用相当大比例的开支。而且,这两种费用的控制比较复杂和繁琐,企业管理往往是鞭长莫及。例如,什么级别的员工出差住什么标准的房间,乘坐什么类别和级别的交通工具,什么级别的员工有多大的招待费金额及授权等等。这些制度均需要详细规定并定期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复杂性和内耗。因此,将差旅费和招待费外包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可以及时反馈费用支出信息,帮助企业监控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外部监管部门也比较能够认可支出的合法合规性。

5.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如果因管理不善而出现大量拖欠,会给公司造成资金紧张、坏账损失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会撼动公司的财务基础。应收账款核算、分析及管理其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需要的专业化管理能力较高。所以,应收账款外包可以解决公司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由此可见,企业不仅可以将工资、报告、应收账款等外包,还可以委托外部专业公司设置财务制度和纳税咨询、编制工程预算决算和单位审计任务等等。财务外包的内容可以是一个部门,也可以是一项业务,甚至是一项具体的财务职能。

三、财务外包中接包方存在的三种模式及操作流程

(一)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依法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一定数量的会计师与五名注册会计师以合伙设立的方式成立。主要业务为传统的各类审计业务(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清算审计、转让审计、公司内审、工程审计)、验资、上市策划、并购分立等必须要由注册会计师才能承接的业务外,还开拓了很多财务会计外包,如记账、税务申报、财税咨询、会计政策培训等,还承接了海关保税物资的核查工作。延伸了为客户多方面提供财税服务。是一种集会计外包与审计业务一条龙的专业服务。

(二)记账公司及财务咨询管理公司

主要是以承接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另增加了从公司注册到账务处理到工商年检,及财务咨询业务。我国目前的财务外包接包方仍是集中在以上两种形式的公司内,承接着众多国内与国外企业的会计外包业务。以下就简要介绍接包方主要操作流程(以中小企业为例):

财务外包流程:

1.协议签订前程序

1.1与潜在客户沟通,了解客户合作意向;1.2深入了解客户基本信息:公司成立时间、所处行业、目前营业收入状况、增值税是否一般纳税人、还是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是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等;1.3根据业务内容报价;1.4登记客户意向表。

第5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一、承包商与发包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承包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承包商的独立性。承包商与发包企业的关系依存于财务外包合同,其利益只在财务外包这一业务上存在关联。相比于公司内部工作人员,承包商作为企业外部的第三方,几乎不存在操控企业内部利益的可能性,将更具独立性。因此,其得出的会计信息更为可靠、客观。但也由于如此,承包商将不太关注发包商本身利益,在业务处理上倾向于选择更为简便的方式,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等产生一定影响。

(2)承包商的行业专业性。财务外包承包商是专门从事企业账务处理的专业性公司,其为各行各业提供强有力的会计专业技能支持和前沿的财务领域咨询服务。为达到企业自身的高效运作,财务外包承包商主要以标准化、流程化的程序作为业务处理方式。而其客户所处的行业、规模参差不齐,若财务外包承包商对发包企业所处行业缺乏了解,不能结合发包企业的行业特点、实际情况做出特别处理,则其所得出的会计信息质量将缺乏说服力和有效性。

(3)承包商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承包商作为专业性的公司,一般情况下,财务外包承包商比公司自身招聘的人员更具备会计处理与财务分析能力,其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更为熟悉,也更擅长对流程和时间进行控制。因此,由财务外包公司得出的会计信息更具说服力,尤其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等方面。但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若承包商服务意识薄弱、道德素质不高,即使专业能力更为优秀,会计信息质量还是难以保证。而且,企业对承包商会计人员不存在绩效考核,仅以前期合同为客观保障,加上其相隔距离也较远,企业对承包商人员的控制、约束都远不如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风险较高。

(二)发包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发包企业的会计信息控制。企业将财务外包给承包商后,其对会计信息的掌握和控制将大幅下降,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程度得以削弱。营私舞弊、造假、粉饰报表等情况得以有效避免,又受到承包商的约束,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发包企业若选择高质量高信誉的承包商,也意味着提高了自身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对外部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可信度将得以提高。

(2)发包企业的地位。在财务外包中,承包商受雇于发包企业,因此,发包企业为财务外包双方中的主动方。若发包企业过于强势,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仍处于决定方,则财务外包将失去其对社会公众的意义,其会计信息质量相较以往无过多差异。

(三)发包企业与承包商之间信赖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财务外包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发包商和承包商相互信赖的基础之上的。在财务外包业务分配上,二者相互独立:发包企业主要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信息,承包商则负责进行处理分析。而发包企业提供给承包商的原始会计信息中不乏许多重要的商业机密,如材料供应商、企业成本等。如果承包商对客户的信息没有建立严密的保密制度,合作双方互不信任,其往来的会计信息将存在一定的故意遗漏和谎报,这将严重阻碍财务外包的进一步开展,也对最终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造成破坏。

二、财务外包流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采集方式的改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势。大型企业总体而言已建立较为完善的ERP系统、财务软件等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实施财务外包等服务后在会计信息采集方式上无较大改变,主要区别是承包商的介入。作为一个更具专业能力的第三方,承包商的介入将总体上促进大型企业财会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实施财务外包后,将开始尝试ERP等系统录入会计信息,同时,承包方也会对发包方进行相应的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从而引进财务外包,将使得小型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方面得以提升。承包商与企业内部职员不具备直接利益关系,原始信息资料也是统一传送并加以核对,因此营私舞弊的行为将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具可靠性。但也由于财务外包承包方第三方的介入,在业务处理上将增加信息传递和反馈等流程,使得会计信息处理在时间上有所延误和矛盾,如发票的上报和管理以及领导层的决策等方面,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财务外包合同与协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财务外包合同。发包企业和承包商的业务关系开展以财务外包合同为基础。责任和义务更为明确、服务流程细节更为清晰、业务处理方式更为具体的合同将使得财务外包双方的合作更为流畅和满意,得出的会计信息也更为相关和有用。而根据合同实施的财务外包所得到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有效,其是否处于较高质量水平,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可知性。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一是信息本身的不可知性,无法在合同中反映对会计信息结果的要求。二是缺少评判标准和依据。实施财务外包后,发包商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承包商,发包商对于从承包商处所得到的会计信息除了同过去已有信息进行比对、与现有资产进行核对外,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合理。三是财务外包的效果不确定。财务外包所得出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有效需要在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中得以验证。若发包企业在合同中明确后期责任的条款,如将上级机关、税务机关、审计机构发现问题而带来的损失部分由承包商承担的条款,将成为督促承包商提供具有可靠性、准确性会计信息的有效途径。

(2)服务级别协议。服务级别协议是财务外包合同中最重要的一个附件文件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内容较合同更为具体和详细,对财务外包的类型、反映时间、目标、服务的有效性、速度、条件和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其解决措施等都做了详尽的前期规定。可以说,服务级别协议具体化了合同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保障双方关系的重要文件。涉及风险控制、内容全面合理的服务级别协议将有效激发承包商和发包企业的正确行为模式,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服务级别协议作为一个根据企业运营状态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而进行不断完善的灵活性文件,其得到的不断回顾和修正将促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改善、提升并与时俱进。

(3)财务外包收费标准。目前,财务外包的收费方式主要为按次数定额结算、按月定额结算,相比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缺少了激励制度和绩效评价。而且,其“售后服务”也缺乏保障。因此,对于承包商而言,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期望和负责程度,主要受制于合同和下次合作的利益驱动。此外,由于财务外包仍是一个新兴行业,对于定额结算的具体金额,国家未对此业务的收费做出统一的规定。目前,外包费用还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基于成本的考虑,发包企业会尽可能压低财务外包的服务价格;承包商为了能够承接业务,一般情况下,将接受较低服务价格的业务。而为保证其利润和效率,承包商将相应降低财务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财务外包标准化流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承包商对财务处理的高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应、流程的标准化和业务的专业化。承包商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结构的企业财务均实施高透明度、高控制度的标准化流程处理程序。一方面,标准化的流程相对忽视行业特色及企业自身特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中的相关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存在风险;另一方面,标准化的流程使得会计信息处理有章可循,会计造假的机率得以降低,会计信息更为真实、透明和规范。

(四)财务外包的宏观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财务外包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我国自2009年起才开始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相关指导性文件仍没有出台。对会计信息质量而言,缺乏财务外包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责任指定、承包商出具不当会计信息的惩戒制度、财务外包风险规避等专门法律法规,使得财务外包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可依,缺少保障;缺乏具体的财务外包指导文件,使得无论发包企业还是承包商都无法严格按照专业化的合理流程对财务外包进行相应的管理、决策、后期安排等,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承包商资质的界定、服务收费标准的相关文件,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较大风险。

(2)行政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财务外包行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财务外包理论基础尚不完善,财务外包的社会效益还不被广泛熟识,又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承包商资质界定、财务外包考核评价系统的引导,致使行政部门对于财务外包行业仍处于观望状态。缺乏监管的财务外包行业其出具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信任度都较低。

三、财务外包会计信息质量改进策略

(一)谨慎选择承包商 除了承包商的商业保密制度是选择承包商的一大标准外,为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证,选择服务质量较好、信誉较高的承包商也是财务外包的必要因素。发包企业可以把承包商的质量承诺、专业化程度、市场地位、市场成熟度、社会评价等因素作为选择承包商的依据来保证财务外包的业务效果。同时,财务外包作为承包商和发包企业的一项长期合作,承包商的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也是选择承包商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根本理念一致,才能在后续合作中得以充分沟通和交流,实现双赢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二)提高专业人士执业质量 财务外包人员作为财务外包中的执行者,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财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处理。财务外包人员作为从事财务外包的专业人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执业能力也不同于传统的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财务外包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职业道德,还应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对合同的忠诚度等。在执业能力方面,财务外包人员不仅要掌握一般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会计知识和能力,还应掌握财务外包理论、财务外包专业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合同法等。同时,由于财务外包客户的广泛性,财务外包人员还应掌握客户行业、经营特点、盈利模式、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发包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价值的财务外包服务。

(三)完善财务外包信息化对接 目前,虽然企业与承包商的财务信息和单证传递已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但实际工作中,仍多以人工或信件传递的方式进行。其原因主要为操作人员能力不足,信息传递网络技术存在信任度低、人机不和谐等缺陷。为了使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及时性得以提升,财务外包的信息化对接仍需不断完善。财务外包不仅需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充分利用外联网、国际互联网、云技术,实现企业与承包商的快速对接,还需要注重信息传递中的保密性,同时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承包商和发包企业信息传递的流程和人员配置,使二者之间的信息化对接更为便捷和合理。

(四)重视财务外包合同与协议签订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财务外包的质量和安全,发包企业对于承包商、财务外包业务的保障主要来源于财务外包合同。签订一份详尽、权责清晰的合同,将对财务外包顺利实施、降低财务外包风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包合同的内容应全面而详细地规定外包的价格、服务等级、风险发生的责任认定、违约处罚条款等。对于财务外包中的服务级别协议,要对其各项条款予以充分关注,在确保其精准性的合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全面和细致,以使其有效激发合作双方正确的行为模式。这样,即使事态发展不够顺利,外包双方发现服务要求未能满足,服务级别协议也能根据所有相关说明,保证各项补救措施的执行,省却了重新谈判和确认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定期回顾和修正服务级别协议,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有效保证。

(五)加强财务外包后续监管 财务外包不是一次性委托行为,其对企业而言,管理责任仍然存在,只是管理角度和管理关系发生的一定变化。因此,为获得高质量、对企业切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还需要企业保持对财务外包业务的监控和评估,时常与外包商企业高层人员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尤其对承包商提供信息准确性的审查,审查其是否依实处理,是否按照相关法规制度,是否符合企业的外包要求,是否会造成使用人的误解等方面。因此,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后续监管的项目办公室对财务外包非常必要。

(六)健全财务外包法律法规 目前,财务外包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有关财务外包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关部门、企业也处于观望状态。健全财务外包法律法规将是财务外包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当务之急。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发包企业少了后顾之忧,承包商得以构建有效的市场,财务外包这一行业才能更有秩序和具备发展潜力,其得到的会计信息有了相关的考核指标和法律保障,也将更具可信度和社会认可度。

通过对财务外包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财务外包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有利影响。对企业而言,财务外包能提供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高层作出合理决策以及应对外界的审查和监督。实施财务外包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具可信度和社会认可度,致使企业更能获得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的信赖。但对于企业而言,是否实施财务外包,会计信息质量只是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以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企业,还要根据财务外包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最终决定是否实施财务外包策略。但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公众及国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日益重视,基于财务外包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信息失真、造假问题,为从总体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外包不失为强化企业财务信用的有利手段。

[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度校级本科学生科研课题“财务外包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编号:2013YJX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冬琴:《财务外包:动因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实践启迪》,《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2]房强:《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及影响因素》,《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4期。

第6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关键词] 服务外包 服务业 知识产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业务上而将其余非核心业务交给外部专业公司经营,从而服务外包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

一、服务外包的涵义

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依据服务协议,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业务委托授权给第三方执行的业务。服务外包主要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通常包括软件研发服务外包、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外包等;业务流程外包(BPO)通常包括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物流外包、商务流程外包、金融服务流程外包等。

二、江苏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

江苏在前一轮国际制造产业转移中,积极吸引先进制造业项目,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但资源能源消耗偏高。江苏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抓住当前这一轮国际服务外包向中国转移的机遇,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可以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优化吸收外资结构。

1.有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体系的主导力量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的主体,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成为了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江苏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直较低,2007年只占37.4%,且大多处于低端的传统服务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承接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可以增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而且随着目前服务外包附加值的提高,可以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还能提高江苏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加速服务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2.有利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目前江苏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贸易争端和摩擦急剧增加,而在国内市场上,能源以及原材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促使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服务外包出口附加值高且具有无污染的特点,对能源、土地等稀缺资源占用较少,可突破外贸发展的资源约束瓶颈。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利于增加服务贸易的出口,并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3.有利于优化吸收外资结构。多年以来,江苏吸引的外资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污染项目较多,而且由于跨国公司控制着核心技术,使得江苏的企业无法通过吸引外资学习到最先进的技术。随着服务外包的发展,江苏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从而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质量。而且,通过承接服务外包,江苏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中的服务环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比。

三、江苏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下,江苏承接服务外包收入增加较快,2007年江苏省服务外包收入达到2.6亿美元。另外,江苏服务外包的载体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江苏拥有三个国家级服务外包载体:南京、苏州工业园区和无锡太湖保护区;6个省级基地城市:苏州、无锡、常州、江阴、昆山、太仓;5个省级示范区:无锡高新区、无锡工业设计园、常州软件园、常州动漫产业基地、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1.高素质服务外包人才缺乏。人才是服务外包行业的基本资源,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江苏已基本形成以学历教育为第一层次、非学历教育为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缺少项目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强,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大多企业所招聘的人才不得不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社会许多培训机构培养出的服务外包人才与企业所期望的人才素质仍然存在差距,表现为外语交流能力较弱、综合职业素养不高。复合型人才的短缺,直接阻碍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

2.企业承接能力弱。国际发包商非常重视接包企业的规模和能力。目前江苏的外包企业规模大多较小,接单能力较弱,很难拿到大的外包合同。虽然江苏在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和技术先进型企业的发展,2007年,江苏认定了50家省级承接服务外包重点企业。但是总体而言,江苏省内服务外包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竞争力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承接能力弱。另外江苏外包企业虽然已逐渐重视服务质量和资格认证,但仍有差距。CMM/CMMI是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及软件企业成熟度认证标准,印度拥有大量通过CMM认证的软件企业,而2007年,江苏省通过CMM/CMMI认证的软件企业只有58家,且大都停留在二级或三级水平,其中五级认证企业只有5家。

3.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仍不理想。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承接地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是发包商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近年来江苏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相关工作还不是很完善。企业和人民普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国际发包企业对此存在忧虑,阻碍了服务外包的转移。另外知识产权立法、服务外包数据保密相关规则也不够完善,无法打消发包企业对服务外包的安全顾虑。

4.服务外包发展不平衡。江苏服务外包收入主要来自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镇江等六市,其中作为国家级基地的苏州、无锡、南京三市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2008年1月~7月,南京市服务外包协议总额1.7亿美元,无锡市服务外包协议总额4.9亿美元,苏州市服务外包协议总额2.3亿美元。全省959家服务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上三市,其中南京191家,无锡442家,苏州236家。与苏南地区相反的是,苏北地区服务外包工作启动较晚,发展也较慢。

四、江苏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策略

1.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首先,对于高等教育,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设置,推动行业应用与教育机构间的有效互动,鼓励院校、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大学生参加服务外包培训项目,培养出懂理论、会操作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其次,对于社会培训机构,广大的服务外包企业应积极利用外包市场的发展机遇,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化培训,建立起企业内部激励培养机制,在现有的从业人员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持续的培训学习,紧跟服务外包发展趋势。最后,要积极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将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列入重点吸引人才范围,在各方面为其提供方便,提升服务外包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2.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承接能力。首先,扩大外包企业总体规模,打造服务外包旗舰企业。江苏应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扩大规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打造出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区域外包龙头企业,带动江苏企业在服务外包市场中参与竞争。其次,形成承接服务外包的品牌优势。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尊重知识产权就没有服务外包,所以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外包企业安心发展的优良环境。首先,要增强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加强对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的教育,在全省营造诚信为本的良好氛围。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各地应该积极宣传《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省软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昆山制定《昆山市软件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意见》,指导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密制度,鼓励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最后,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点,受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的举报投诉,依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为服务外包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4.鼓励各地积极开展服务外包。江苏应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把江苏建成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地。首先,江苏应认真总结苏州、无锡、南京服务外包发展的经验,尽快向其他城市进行推广。其次,重点鼓励苏中、苏北地区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招商活动,宣传投资环境,提高知名度。可以学习无锡的招商经验,在班加罗尔、孟买、东京设立商务代表处,宣传无锡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最后,各地采取差别化策略。江苏各个城市在发展服务外包的时候应采取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整合载体及服务资源,推动各区域服务外包协调发展,促进江苏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总之,要实现服务外包的良好发展,必须采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服务外包载体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并鼓励各地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参考文献:

第7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运行条件

(一)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用人需求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包括服务外包产业涉及的众多领域,如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在国家大量发展服务外包的背景下,企业对各种人才的岗位需求是十分急迫的,在这些领域中处于低端的岗位通常由高职学生即可担任,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必备的资源优势和合作意识

作为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应向服务外包企业客观的展示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资源优势及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得到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可。在获取企业基本用人信息的基础上,学校应主动走访服务外包企业,以进一步确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岗位需求。通过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了解,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及办学优势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三)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的“订单”

校企双方应深入研究合作意向,做到资源优势互补校企共赢。在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学校与服务外包企业资源优势互补及校企共赢的角度出发,选择确定签单的服务外包企业。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订单班”培养周期。在明确了合作意向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科学设计双方的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即可签订正式的合作“订单”。

(四)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要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外包岗位工作内容进行重构,企业的岗位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首要条件,所以其岗位的技能要求就是“订单式”培养应明确的基本培养目标。在按照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岗位技能优先,外语计算机为基础,注重人文修养企业文化教育。

(五)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过程中,要求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但要熟悉服务外包理论和实务,而且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岗位技能的辅导能力,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以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教育效果的实现。

(六)具有较高“订单”热情和意愿的学生

在校企双方签订服务外包“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后,应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订单班”学生的选定工作。企业派员向学生全面介绍服务外包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激发学生参加“订单班”的热情。应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并经过考核确定“订单班”学生,由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协议,作为“订单”的补充,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

(七)功效齐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按服务外包岗位的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按照服务外包企业实际岗位的特点进行建设,并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流程及职业要求。同时,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其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浓厚的企业文化,这一切都是在校内进行实训时所不能完全模拟的。

(八)严格的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施管理

为保证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服务外包人才的质量,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应共同保证“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进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授课内容及技能培训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

(九)培养结果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求的一致性是检验“订单班”学生技能水平的最终标准。应按照不同阶段实施对学生的考核,最终录用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考核可包括阶段性考核、上岗考核及顶岗实习考核。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模块教学任务后,最后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总的考核验收,被录用的学生,即可作为“准职工”进入服务外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十)良好的“订单班”学生反馈评价机制

为保证培养的人才质量,学校及时做好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跟踪调查,了解服务外包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其岗位的认知程度、技能适应程度、学生的收入状况及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根据反馈结果,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会同企业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二、“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中的支持条件

(一)政府应制定政策,搭建为企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平台

政府应积极搭桥为学校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情况提供渠道,在学校对拟合作企业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为学校提供更详尽的企业背景资料,为学校的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同时,政府还应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宣传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办学特色及办学条件,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说明校企合作对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成本节约优势及其他益处,使企业乐于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所需要的服务外包人才。政府还应落实相应的宏观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

(二)学校应主动调整,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满足市场需求的灵活性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的建立。学校要积极探索为服务外包企业接受的较为灵活的校企合作方式,开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企业由于其经营活动特点决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并不是保持一个均衡的水平,特别是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特点决定其人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应主动出击寻求“订单”,根据不同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开办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培养周期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订单班”。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质量是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是否继续再向学校发出“订单”的关键,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灵活性也是服务外包企业是否再发“订单”的影响因素。

(三)企业应及时人才需求信息

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在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为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一方面为满足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为国家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为了支持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有关的政策,服务外包企业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照顾。在企业得以发展的同时,服务外包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服务外包作为我国新兴的产业,在安排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有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企业要承担其这份社会责任,积极分析自身的岗位需求,及时向社会公布用人信息。

(四)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使学生认识到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较早的具有了明确的就业目标,使学生较早的具有职业认同感。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明确学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并且实行的是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的原则,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选择学生,学生同样也可以选择企业。同时在“订单班”中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不容忽视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及时淘汰不符合培养目标及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对其他学生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但我们必须注意加强对被淘汰学生的管理,及时进行必要的疏导,重新帮助学生制定新的职业规划,为获取新的工作机会做准备。

(五)加大对服务外包的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加大力度宣传对服务外包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巨大作用,宣传服务外包企业为我国基金增长的贡献率,宣传服务外包人才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贡献和服务外包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同时,组织社会力量对“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实施进行科学的论证,使学生“订单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实现“宽基础”的培养增加就业机会。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全社会认识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作用,加深社会各界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在安排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快培养我国的服务外包人才,高职院校和服务外包企业要共同努力积极创建适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本条件。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培养我国急需的服务外包人才提高强大的支持条件,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8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质量越来越被重视。作为软件质量重要保障之一的软件测试也越来越普遍被认可。为了满足用户对第三方测试的需求和填补开发方对资源缺口,将软件测试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测试团队进行测试是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确保规范化的软件测试外包管理过程,企业可依据CMMI模型中的软件外包管理规定对软件外包过程进行管理。本文基于CMMI提出了一种软件测试外包的方式,实践应用证明其能有效地提高组织的软件产品质量和软件工程化水平。

【关键词】软件产品 软件测试 软件外包 CMMI 软件质量

软件定义一切这一新兴概念的提出,昭示着软件界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软件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快。与此同时,软件质量也得到软件行业的重视。而确保软件质量的方法有多种,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避免开发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安全的设计习惯;进行软件测试则能发现软件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验证软件使用中的可靠性等。

软件对测试的需求,使从事软件测试行业的人员快速增多。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第三方测试的需求,促进了软件测试外包行业的发展和兴起。另一方面,软件测试外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和企业自身资源之间存在的缺口。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测试团队快速成长起来,软件测试外包也越来越普遍。

为加强软件测试外包的规范化管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MMI的软件测试外包管理方法。该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工程化水平,使软件测试外包活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软件质量的目的。

1 软件测试外包管理架构设计

1.1 基于CMMI的管理过程改进

CMMI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室开发的软件成熟度模型,是一种集成过程改进模型。但是,CMMI模型只是规定了每个过程域应该“做什么”,并没有指明每个过程域具体“怎么做”。

为了具体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软件过程管理架构。本文将软件管理活动规范成进入准则、输入、活动步骤及要求、输出和完成准则等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

其中,输入是来自以前活动的工作产品;进入准则是判断是否可以进入本次活动的依据;活动步骤及要求是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准则是判断本次活动是否完结的依据;输出是通过本次活动创建的工作产品。

1.2 软件测试外包管理过程架构

软件测试外包是指甲方公司将项目完全交给乙方公司,由乙方公司出人力物力,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并按照客户需求,提供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编写等一系列测试技术服务。本文提出的软件测试外包管理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签订软件测试外包合同、软件测试外包活动的执行与管理、验收软件测试外包活动,如图2所示。其中三个活动的具体执行分别遵循2.1节中提出的管理过程。

1.3 软件测试外包人员角色

为加强软件测试外包管理过程,需要定义的人员角色包括软件技术负责人、软件合同负责人、分包方代表、客户代表、软件质量师、软件配置管理员。各人员分工主要为:

软件技术负责人:提供软件测试需要的代码、程序和文档,并负责相关解释。

软件合同负责人:负责软件测试外包合同的起草、活动的管理和验收。

分包方代表:负责参加软件测试外包合同和验收外包合同的评审,组织测试外包活动中的相关评审。

客户代表:负责参加软件测试外包合同和验收外包合同的评审。

软件质量师:监督整个软件测试外包活动的过程符合性和产品符合性。

软件配置管理员:对软件测试外包活动产生的工作产品进行配置管理。

2 软件测试外包管理具体实现

2.1 签订软件测试外包合同

根据对软件测试外包项目的技术特征和非技术特征所作的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供方,与供方签订软件测试外包合同。

2.2 进入准则

本活动的进入准则包括:

(1)软件测试外包项目输入已经明确,需要测试的代码、软件、文档保持一致,测试输入通过相关评审并已入库。

(2)相关人员已经过选择供方、洽谈协议的有关技能的培训。

根据不同的外包测试级别,所需要准备的文档也不相同,如对于软件单元测试和软件部件测试需要提供的文档是《软件设计说明》,对于软件配置项测试需要提供的文档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对于软件系统测试需要提供的文档是《系统/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2.2.1 输入

本活动的输入包括:《合格供方名录》。

2.2.2 活动步骤及要求

(1)软件技术负责人和软件合同负责人根据项目需要,确定需要由外部提供软件测试的产品和服务。a)在项目策划或制定技术方案时,软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确定需要由外部提供的软件测试产品和服务,软件合同负责人负责审核软件技术负责人提出的测试产品和服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b)软件技术负责人将软件测试外包的产品和服务列表,形成项目软件测试外包清单。c)该软件测试外包清单应纳入软件测试外包合同或《软件开发计划》。d)软件合同负责人选择供方。 ① 由软件合同负责人组织供方评价,实施测试供方的选择工作。优先从本组织的《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取资质完整性好的供方。必须选择经过评审,能满足要求的分包方;在无客户或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方时,优先选择符合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4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软件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及DILAC/AC01《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并获得认可的实验室。外包项目,供方必须具有同级的保密资质,并按本组织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② 如果申请的供方在《合格供方名录》中,软件测试外包协议直接由软件技术负责人签署意见,主管领导审批;如果申请的供方不在《合格供方名录》中,应按照本组织的合格供方评定程序进行正式选择。将候选供方的资质调查情况按照合格供方评定程序执行,同时将其提供的相应的质量、保密等资质证明文件作为附件。

(2)建立并评审软件测试外包合同。a)所有由外部提供软件测试产品必须同供方签订软件测试外包合同或其等效文件(以下均简称合同)。软件合同负责人负责起草合同。b)软件合同负责人需要和供方确定,定期检查供方进展情况的监控计划,将监控计划或等效条款作为合同的一部分。监控计划需要明确里程碑监控、联合评审的时机、供方进度安排等。c)在供方协议执行前或做任何更改之前,项目软件技术负责人按照软件评审规程要求评审软件测试外包合同。d)客户有要求时,应邀请客户或客户代表参与对合同的评审。e)软件技术负责人与分承制方仔细审查合同的每个条款,确保合同没有错误和隐患,由组织领导或授权代表签订合同。

2.2.3 输出

本活动的输出包括:软件测试外包合同及其附件。

2.2.4 完成准则

本活动的完成准则包括:软件测试外包合同已经签订。

2.3 软件测试外包活动的执行与管理

软件合同负责人和供方共同执行软件测试外包合同,监督供方协议的执行。

2.3.1 进入准则

本活动的进入准则包括:软件测试外包合同已经签订。

2.3.2 输入

本活动的输入包括:软件测试外包合同及其附件。

2.3.3 活动步骤及要求

(1)软件合同负责人将外包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文档编写要求、技术规范)及时传递给供方。

(2)依据合同中监控计划的规定对供方进行监督,具体包括:a)按照供方合同/技术协议规定的里程碑,召开项目协调会或由供方提供跟踪报告,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供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充分性、项目风险情况等,并对供方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b)软件合同负责人应测量供方项目的进展、测试质量的情况,记录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

(3)软件合同负责人参加里程碑监控、联合评审,填写里程碑评审报告,并保存评审报告/会议纪要/跟踪报告的复制件。

(4)软件合同负责人应协调和处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包括:a)当供方进度或测试质量达不到要求时,软件合同负责人应协调供方,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b)软件合同负责人正式评审和监督活动中发现测试项目执行情况与项目计划的偏差大于20%时,软件合同负责人应与供方进行交流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2.3.4 输出

本活动的输出包括:软件测试产品、阶段评审报告和实施过程的相关记录。

2.3.5 完成准则

本活动的完成准则包括:合同规定的测试产品和服务完成且齐套,通过了相关的评审和检查。

2.4 验收软件测试外包活动

对供方提交的软件测试产品(一般指软件测试需求规格说明、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说明、软件测试报告以及相关的记录文件)进行验收,证明供方提交的软件测试产品能够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

2.4.1 进入准则

本活动的进入准则包括:供方已经完成合同规定的软件测试产品和服务。

2.4.2 输入

本活动的输入包括:

(1)软件测试外包合同及其附件。

(2)供方提供的软件测试产品。

(3)软件测试外包活动中形成相关管理类记录文件。

2.4.3 活动步骤及要求

(1)软件合同负责人评价并验收供方提交的软件测试产品。

制定验收大纲;在验收前与供方一起,按照本组织软件评审规程的要求评审验收大纲;依据验收大纲,组织召开供方产品验收会,执行验收评审,记录在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交验收报告,验收结论设为: 通过:实施交付。有条件通过:实施交付,并形成会议纪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确认计划。未通过:不能交付。形成会议纪要,提出解决问题措施、确定再次交付/验收的日期。软件合同负责人测量供方提供的软件测试产品的规模和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软件质量师跟踪发现的问题,直至问题解决。

(2)软件技术负责人组织软件外包测试产品的移交和纳入本组织的受控库,在移交过程中应遵守合同。移交后,软件合同负责人依据供方交付产品的情况,评价供方性能,并填写供方监督记录。

2.4.4 输出

本活动的输出包括:验收报告。

2.4.5 完成准则

本活动的完成准则包括:供方提交的软件测试外包产品已经移交完成。

3 总结

基于对CMMI模型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供方协议管理过程域在软件测试外包领域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本文的软件测试外包活动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签订软件测试外包合同、软件测试外包活动的执行与管理、验收软件测试外包活动。简述了这三个活动的具体步骤,保证每个步骤都有相关证据遗留,将软件工程落到实处,对提高组织的软件产品质量和软件工程化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卫.关于计算机软件发展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03.

[2]巨振乐,赵明辉.正在兴起的软件测试外包.时代经贸,2009(120).

[3]CMMI Product Team.CMMI for Development,Version 1.2.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August 2006.

第9篇:服务外包协议范文

关键词:服务外包 外包服务 知识产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迅猛,已日渐成为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形式之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司的报告,外包市场正在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万亿美元的规模。另据有关机构研究,未来15年,美国将有工资值为1360亿美元的330万个服务产业的工作机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而据有关方面测算,日本软件业发包到中国的份额有望从3.5%上升到20%。届时中国将成为北亚地区服务外包业最有力的竞争者,同时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基地。但是,在服务外包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服务外包的知识产权问题,会影响服务外包的整体运行。因此,认真研究服务外包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服务外包中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一)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前提

外包要求共享大批所拥有的知识。虽然知识产权的性质和重要性在各工业和商业部门是不同的,但每种知识产权资产如商业秘密、商标、工业品设计、专利、版权和相关权利等都与不同层次的外包关系相关。然而,每种类型的知识产权资产一般都由本国的不同国家法律管理着,这些国家法律在各国之间不同。在离岸外包关系中,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管理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特别是如果有许多不同国家的合伙人更是如此。这些问题随着离岸外包继续增长而对企业变得更加重要。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如果缺乏制衡策略,不可避免会引起很多麻烦。欧盟很多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自己的方法,这对跨国公司非常重要,我国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性客户。此外还有政府管制、合同管理等问题,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给予支撑。

(二)提升外包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有专家指出,印度之所以能在二十年里成长为世界的IT外包中心,除了劳动力的高性价比和规模效应,就是因为知识产权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多方保护,给发包方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感。印度第一部《专利法》诞生于1856年,比我国早了100年。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从而牵制了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

(三)树立外包大国形象的基础

外包行业的知识产权可以说是多方博弈,无论是发包方、接包方、还是相关的行业协会、相关服务商,不在发展初期打好基础,等到产业规模化之后再要贯彻保障制度,是难见成效的。所以必须要从打造规模和控制质量一开始,就把知识产权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在世界市场上树立起一个强大的外包市场形象。

发展服务外包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机密信息和商业秘密

在服务外包时,发包方首要关切的是潜在合伙人保护机密信息和商业秘密的能力,防止这些信息被意外疏忽或故意盗用和误用以及丢失或盗窃。在软件外包中,商业秘密是目前讨论最多的话题,而且主要是针对软件发包方而言的。软件发包方把软件开发外包给别的软件服务商,因软件开发资料的提供,不可避免的要让接包方触及自己的机密信息和商业秘密,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软件外包业务中。为了完成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实现,接包方会向发包方索取与该系统有关的数据库资料。接包方获取这些商业秘密之后,可能会用于自己的商业行为,还会把它当成一种产品对外销售。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和协调措施,发包方的商业秘密将会随软件开发的外包而快速流失,给发包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就业务流程外包而言,发包企业把零售、批发、运输和客户服务等业务向外委托,就一定要把有关的商业信息提供给服务外包的承接企业。然而,这些信息对于发包企业来说都涉及其经营的秘密,一旦泄露给竞争对手将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归属

在服务外包中有可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有这样几种:发包方直接转移已确定识别的知识产权;外包关系期间改进或产生的知识产权;企业雇员产生的知识产权;外包中的第三方知识产权。其中第一种主要表现在外包工作开始时,发包方直接提供外包服务提供商的相关技术资料等,这一类资产权属问题一般不会有太大争议。而对于另外三种,则需要明确权属,否则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谁拥有企业雇员或独立合同人产生的知识产权?谁拥有外包工作中的用户化特性、改进、新技术和产品?例如,有关享有版权的作品,如软件,其一项改进或修改是否导致合作者共同创作权并形成共同所有权?或者是否被作为改编本来处理,而由进行改进的一方所拥有?一个人如何确定所有权是一方或另一方独占的还是共同拥有的?各方在使用联合产生的知识产权方面有什么权利?如果想向销售者转让或终止合同,客户的知识产权将会发生什么?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在知识产权的归属上一般有四种情况:首先是在外包关系期间改进或产生的全部知识产权归接包方所有,同时发包方可以通过协商使用许可协议来使用知识产权。其次是所有知识产权归发包方所有,接包方可以通过协商得到使用许可;再次接包方和发包方共同拥有知识产权成果;最后在有关各方之间,即在接包方、发包方和一个或多个第三方之间分配各种改进或产生的知识产权资产的所有权,这要通过各方根据当前和未来利益需要进行谈判,在此基础上达成正式协议来实现。

服务外包中知识产权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加强服务外包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可以开展培训以增强全员职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其要提高包括企业高层领导在内的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知识产权方面切实地进行严格地管理。例如,由于商业秘密的一项构成要件是“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因此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加强对商业秘密管理制度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使那些可以成为商业秘密的信息处于保密的状态之中。

(二)利用合同规范知识产权的归属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其归属首先遵循的是合同优先的原则,所以发包方和接包方要利用合同规范知识产权的归属,以明确双方在关系期间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归属。一般而言,针对发包方自身的知识产权,接包方应考虑其所有知识产权有效期、具体权限及许可使用范围等;如果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必须要检查所有有赖于许可第三方进行外包的许可使用协议文件,它是否可以分授予销售者?同样,接包方在利用第三方知识产权完成具体外包事项时,也必须注意要获得第三方许可或授权,否则有可能招致外包产品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关于外包关系期间改进或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是归接包方所有还是归发包方所有或是发包方和接包方共同拥有,也需要在合同中明确。

(三)建立各种有效完备的保密制度

要想获得发包方的信任,接包方必须建立完备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客户的产权安全,这是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也是核心要素。一般而言,服务外包企业建立的保密制度,应该包括:哪些信息经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后使得这些信息处于保密状态;企业告知使用这些保密信息的员工和相关人员有保密义务,并与他们签署相应的保密协议;限制无关人员接触上述指定的保密信息,比如对客户的秘密文件要严格控制,员工只能在授权的情况下才能接触这些文件,追踪秘密文件复印件的去向,在使用过后要及时取消并退回相关客户并由其处置;采用保密技术或者手段;企业要与有关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合同等。

(四)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首先,要加快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加大对侵权案件的执法力度。其次,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另外,也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其他国家中较大的行业协会有美国的USITO和印度的NASSCOM,它们在本国软件外包业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中国在软件外包产业的崛起过程中,政府要汲取国外成功经验对行业协会的作用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任秀奎,和金生.服务外包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应采取的策略研究[J].现代财经,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