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语言艺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第1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所以,在许多教学难点上,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在增强理解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第2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教学小学四年级垒球投掷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垒球投掷打地鼠”的教学情境,并将这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导入环节,我跟学生们吐槽了自己的苦恼,调皮的小地鼠们老是偷吃菜园子里的蔬菜,弄得一片狼藉,我们该怎么办呢?以此,导入“打地鼠”的教学主题———垒球投掷目标物。通过这样趣味的教学情境,我发现,学生们“投球”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看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地鼠模型,就想动手投球。因此,我就依照打地鼠———垒球投掷———庆功宴的教学主线,将“打地鼠”的活动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形象类比为方,增进学生技术理解

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烦琐、复杂的技术性讲解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来颇为吃力,往往会出现沟通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语言输出方式,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尝试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打比方、对比、形象化等语言加工方式,将抽象的技能讲解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分析,并配合专业的动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进学生们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教学小学六年级体育跆拳道启蒙课时,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相关知识,学会跆拳道三种口令及一种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标并不难以实现,难就难在如何生动形象地渗透跆拳道文化知识,在“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中增进学生们对技术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领。为此,我穿一袭正规的教练服上课,把自己化身为跆拳道教练,而不是平时的体育老师,一开课,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对我的一袭教练服讨论了起来。我并不着急着打断他们,整顿纪律,而是让学生们说说,今天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的学生说,老师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更加帅气了;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变成跆拳道教练了……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开始渗透跆拳道礼仪的讲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与互动,为学生们拉开跆拳道学习的帷幕,引导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严明纪律,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隐藏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时刻地告诫着我们,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亲和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又要适时地树立严厉形象,以铿锵有力的教学言语规范学生们的教学活动,明确体育游戏规则,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纪律性、条理性与规范性。教学小学五年级体育“跳跃: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我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们活泼好动,主观性强,他们已经有着丰富的体育活动经验与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因此,跳跃这个技能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并不陌生,而立定跳远不过是跳跃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嘻嘻哈哈,觉得不需要教,他们也可以跳得很远。因此,在教学示范中,我一改导入环节的“和蔼可亲”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不苟言笑的体育教练,一板一眼地跟学生们讲解并示范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尤其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示范过后,我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慢动作回放活动,做到一摆二蹲三起跳,将动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时,在示范模仿活动后,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游戏比赛,在比赛中,我在操场上事先画了一个大十字架,组织四个小组从十字架四个方向同时起跳,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达到十字架的中心点,以此丰富“跳”的形式与内容,将严格的技能示范与活跃的游戏实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四、结语

第3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汉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用语。是在规定时间内,依据教学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最终为达到某一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也是汉语言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样,汉语言教学语言也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汉语言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的重任,要求汉语言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因此,汉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这也决定了汉语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决定了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特点,依据学科和教授对象不同:既要严谨规范有科学性、学科性和教育性,又要不乏幽默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可接受性。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顺利地接受知识,还有利于汉语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并建立威信。

2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一般具有的风格类型

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风格由一般语言、文学语言和态势语言三个要素决定,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创性。每个汉语言教师因个体在性格、知识和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那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类型一般有哪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发现,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制约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主客观因素来看,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大体分为:质朴型、情感型、典雅型、通俗易懂型、机智幽默型等;按照姚鼐的分法,有优美型、阳刚壮美型和刚柔并济型;笼统地说,还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除了这些分类法,依照汉语言教师自身性格不同来分类,大体又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风格。一般性格活泼的汉语言教师所采用教学语言的风格是外向型,其特点是:声音洪亮、语速偏快、感情充沛、幽默风趣;性格偏于内向的汉语言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是内向型风格,其特征是:音调适中、语速较慢、庄重典雅、朴实无华。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一般来说,外向型教学风格,由于教师音调较高、语速较快、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较为丰富,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较高。长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汉语言教师输送信息速度较快,信息量过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时大脑来不及反应,造成知识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严重导致接受信息的障碍。教育的学生容易草率思考问题,不能细致周全掌握知识要点。内向型语言风格,教师往往音调较低、语速较慢、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单一或缺乏,但能细致周密教授每个知识点,学生容易接受消化全部知识,不容易出现积压和疏漏。教育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周密,考虑问题周全。不利影响是学生长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习,因教师讲解较慢,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学生会有瞌睡发困之感。可见,不同的语言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每种教学语言风格各有利弊。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语言风格,应根据学科不同、教授对象不同,进行灵活调整。高效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轻松顺利接受知识。

3实现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法和途径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语言。一般具有规范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几个特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艺术化效果,应掌握如下方法和途径。

3.1实现汉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法

(1)注意课堂语言的声调语速和韵律节奏。学科不同,内容不同,所采用的语速语调和韵律节奏也会不同。适中的语速语调和韵律节奏作用于学生,能引起学生共鸣。

(2)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充分发挥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因素的作用。在教学语言艺术化的课堂中,教师衣着整洁,面部表情和手势丰富,针对不同学科和内容,充满感情地运用丰富适当的词汇和语调进行讲解,一定也会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有助于学生轻松接受课堂知识。

(3)运用修辞方法,让课堂教学语言生动起来。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引发学生联想和思考,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善于引用诗句名言,使教学语言文学化。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用古诗文和名言警句,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大胆穿插幽默段子、笑话和小故事的娱乐手法,使得课堂真正充满艺术魅力。但要注意分寸,不可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3.2实现汉语言教学语言艺术化的途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要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就需要汉语言教师像演员一样在平时多练基本功。

(1)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教师深入钻研,吃透教材,自会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

(2)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艺术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教师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也离不开教师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广博。还要多增加自己的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高雅情绪传染给学生。

(3)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课堂教学中就不会有高度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感情,也就不会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能轻松运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有浓厚的教学兴趣和对学生的爱。

第4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1巧设语言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和兴奋地智力内心状态,才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使用语言技巧的的时候应该巧设悬疑,并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破学生受固定知识的限制,变无疑为有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索思维,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开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体育的基本动作技能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思维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巧设语言悬疑,体现教师语言艺术性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武术练习的课堂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编一些比较顺口的词语或顺口溜,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记住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名称,比如说"马步横打"、"抡臂砸拳"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

2在教学中要适时、有节奏的运用语言

突显语言的艺术性价值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语言运用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语言的节奏和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语言,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等同的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更能突显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价值。快速地教学语言是不可取的,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因此,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慢节奏的使用语言,并通过一定的动作技巧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这样既突显了语言的艺术性,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训练情趣。所谓慢节奏的教学语言不是漫无目的"慢"教学语言,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情况来确定的。如果教师能够做到适时、有节奏的运用教学语言,突显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价值,这样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体操运用中的跨跳抛绳的动作的时候,众所周知,这一个动作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将绳子抛到一定的幅度,又要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优美的动作和姿态。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运用准确、规范、标准、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提示与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快速的掌握抛绳的动作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对抛绳的力度、顺序等基础性知识有效地掌握,进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体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语

第5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表现在说话的内容、态度、语气以及语调等多个方面。舞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运用特定的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概念。舞蹈教师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使学生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由于口头语言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在讲授舞蹈动作时,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动作如何做、动作要领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必须清楚地讲授给学生。在教授一个新的舞蹈动作时,应该清楚地讲解这一动作的做法及其表现的特定内容以及感情基调。口头语言还要生动形象,语言的生动性在舞蹈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教师应尽可能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描绘得尽可能生动些,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感染学生。当然,教师在授课前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做好进行口头语言阐述的准备。在教授舞蹈动作和技巧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授课,力求做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合理。

二、教师应具有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叫做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完成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口头语言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沟通目的。在这里肢体语言只包括运用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不包括面部感情方面。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课知识有比较大区别,必须亲自实践也就是需要亲自做动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示范,学生常常不能比较好地领悟动作要领。舞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让学生亲眼观察并感受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如何衔接。肢体语言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舞蹈的感觉,只有找到了舞蹈的感觉,一支舞才会可能演绎的精彩。舞蹈是肢体语言,它能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示范,不仅仅要求学生动作如何做到位,还要求学生把舞蹈的情感通过动作的衔接进而流畅的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要教授新的动作,还是要复习老的动作,舞蹈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规范的、科学的动作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完成部分授课环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任何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实施完成。”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传输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非常大地帮助。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师首要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审美性。只有准确的肢体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到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正确的舞蹈,可以说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次,舞蹈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还应该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当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其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体现,向人们传递各种美的信息,还能够使人们的认识提升,提升理解和感悟美的品位。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具有审美性。

三、教师应具有的表情语言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物质载体,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身体的动作,因此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动作来展现出的。但只有身体方面的舞蹈动作远远不是舞蹈艺术,还必须要和富于感情流露的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舞蹈的动作、肢体表达再到位,舞蹈技巧再高超,可如果表情呆板,那观众将会感觉非常乏味,观众也更是无法理解和领会舞蹈的感情。然而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却更容易让观众领会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可见充分运用面部表情,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动作示范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表情,并且在动作示范过程中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从内心而发使其面部表情也在变化。“教师在舞蹈示范时还要注意到舞蹈表演中的眼神等表情要比生活中更夸张、更具戏剧性,表演者与观众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美及观众的审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表情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夸张,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相比于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外,表情语言的感彩更加丰富。教师除了在示范动作时要表情丰富,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表情。因为面部表情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递非常多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完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使老师的面部成为学生的视觉最容易集中的目标,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语言给学生一些提示、暗示或是赞许、鼓励,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表情语言并注意适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教学中,口头语言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口头语言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是必不可少的。而肢体语言作为舞蹈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占有基础地位,准确的运用肢体语言非常重要。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结语

第6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1规范的形体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除了要有规范的口令、体育术语外,还有特殊规范的形体语言。其中包括眼神、表情、姿态、手势、教师动作示范等。体育课堂上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鲜明区别。教师犀利的眼神、丰富的表情、雄健的姿态,漂亮潇洒的示范动作,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运用时应选择好合理的时机,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趣味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语言有时需要有很强的趣味性。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例如:体育课中鱼跃前滚翻练习,用起身像飞燕,滚动一条线,“团身象个球”,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用于正面教育胜过枯燥的说教,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激励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时教师需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田径教学中的跳远,在强调一只脚踏板起跳后,只要不踩线尝试任何方法都可以。教师的语言可用:如“别怕,你能行!”“再试一次,你会跳得更好!”“再拼一次,相信自己!”等。又如“你们能甘拜下风吗?要不要再比一次?”“人生能有几回搏,我要看看谁是这节课的英雄。”“其他的小组,你们想得第一吗?”等。因此激励性语言被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成功体念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当学生鱼跃前滚翻动作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很漂亮”、“动作质量很高”等。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你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的进步”、“我相信你做得更好”等词语赞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启发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探究性体育活动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启发性语言说“你不试一试,那知行不行”?“试一试,以前不行的说不定现在行”?让他们跃跃欲试,体验成功,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练习,体验自主学习,这样让学生不仅可以完成技术动作,还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

5准确精练的语言能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讲解一般而言不宜长篇论述,讲解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用词要确切、语气要肯定、重点要突出,比喻贴切、表达要形象生动,语言应爽朗干脆、亲切感人、充满活力、铿锵有力。以最短的时间收到最大的讲解效果。使学生感到既有趣又有益,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做跳山羊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效果就非常好。在讲解中往往会遇到体育术语,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把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口语,化难为易。讲解繁琐,说不到点子上,学生听不明白,更记不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教后滚翻时,如果把“团身紧,后倒快速及时……依次滚动”变成通俗的词语如“团身如刺猬,后滚像皮球”。学生易于接受,掌握动作快,而且课堂充满快乐气氛。如果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

6艺术的口令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教师的口令要刚健宏亮,疏密相同,张驰适宜,力度浑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起到迅速指挥调动队伍和组织教学。教师语言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变速,把重要内容的表达速度放慢或有意重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被无意注意分散时,可骤然提高音量或略作停顿,以排除外来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再“牵”回来。因此,预令和动令要开合有度,比例适当,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节拍要鲜明,抑扬顿挫、语调要协调、余味无穷。这样体育教师在应用口令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沉着应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击发出来。

7赞美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第7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第8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浅析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摘 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努力做好农村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艺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现状 对策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农村小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非常薄弱,艺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重视,给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力。农村艺术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下面就相关文献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进行综述。

一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便对待,简单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经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造成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基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老师兼任,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短缺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曾这样感慨:“我国有5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学生,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专用教室,因为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根本没有能力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简陋、配置不足,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用具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能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二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

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配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校可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制一些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不足,为农村孩子也能走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建立相对稳定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录用教师时以专业技能为标准,同时兼顾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深化改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依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开足艺术课程,经常检查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应认真钻研《艺术课程标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5.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需要学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有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6.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着力特长师资队伍的建设,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优质教育,走在同一起跑线上,让艺术之花开遍农村小学校园。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 实践性 艺术设计

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必将给艺术设计的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变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一、全面认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人世,新的知识经济社会已在逐渐形成。旧有的教育体制、教学管理及许多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了,社会需要新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既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也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并且势在必行。艺术设计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他与文理科教学之间的差异性。

教育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这种载体是开放式的,即文化本身具有流动性(或叫可传播性)和可塑性,它规定了文化发展的多方位和多角度,也使文化不断地由量变而导致部分质变。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能违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特点,而艺术设计教育最能体现出人的个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支持允许的个人奋斗、自我设计和人才发现日益显出其意义的今天,设计主体的价值和地位愈为社会所尊重。

2.设计创新教育的内涵

那么究竟何谓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从“新颖”的层次来讲,分为原创和再创。即包括了前所未有的发现,也包括对原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由此可知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是创新,是一种原创;二是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也是创新,是再创造。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3.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

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设计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所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灵魂。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才得以蓬勃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2.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以往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偏向单一人才类型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除纯理论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外,设计理论课程、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占的比重很少。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1.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1)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

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

(2)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

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可以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实务,深入的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的材料工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2.“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突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放式教学模式

首先,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

其次,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辩析能力,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

(2)引导式教育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设计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的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3)讨论点评的教学模式

在每项课题即将完成时,通过完成的每项作业来测试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理解和诠释,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通过讨论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4)论文总结式模式

主要针对一些高年级专业课,和艺术考察的作业期较长的课程,有必要通过论文的方式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知识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发现、新手段。进行文字总结论文式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把握。

3.重视商业实践

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验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通过完成每项作业来测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会使你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

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通过大量的模拟课题,激发学生在平面造型设计创意方面的个性色彩,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过实践,强调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

4.教学设施建设,教师资源的培养,与信息交流平台的扩建是新教学体系的必要条件

(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

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为其匹配先进的教学条件,与广阔的信息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最基本服务。教学设施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就严重影响了设计专业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2)构建艺术师资平台

在艺术设计中的师资结构中,一定要有广告人或专业室内指导设计师的介入,由企业设计师担任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这是本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还要引进相关的专家教授,把学科的构架搭建起来形成由艺术设计师、广告人、设计理论家共建的平台。另外对年青教师的大力扶持与培养,提高教育整体素质为设计教育的发展出力。

(3)要丰富各种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及各种设计的专业软件的购置与建设

应该承认,研究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的自觉研究与大力推广还需经过艰苦的努力,还需要在理论、结构、教师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然而,教育是指向未来的,顺应时代潮流,敢于挑战自我的教育模式之路将越走越宽。

四、结语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严雪怕.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

[4]马春东.营造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团[J].装饰,2002,(1).

[5]常跃中.艺术设计是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Nl.文艺报,2005一11一12.

[6]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