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童心未泯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来到作文补习班已经有一个星期之久,也结识了不少的新朋友,最调皮的就是萱萱了。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似乎永久也不会停止那般清亮。粉嘟嘟的小脸上嵌着一张天生伶牙俐齿的嘴,这个调皮可爱的小女孩第一次来上课,始终对我露出微笑,这使我至今难忘。
有一天,我提早来到教室,发现还只来了一个同学。我心神不定地坐下来,胡乱从书包抽出一本书,翻翻几页,却怎么也看不进去。还好,还好!刚刚七点半,萱萱就风似的冲进教室,坐定之后,便附在我耳边向我说说昨天的故事“昨天我和夏“胖子从学校那边回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重而耐磨的木板,昨天我们玩“翘翘板”的游戏,可好玩呢!”。说到这里她喝了口水,感觉心稳后,顿了顿又说“现在还早,不如我们去玩玩!”听后,心里不尽展开激烈的斗争,是坐着等李老师来?还是……。真的……玩玩。毕竟我是小孩儿,童心未泯嘛!最后我还是答应了。
穿过一些曲曲折折的小路,来到一年级教学楼的后面,我远远地站在小路的尽头望着他们从前面的杂草堆里抬出所说的木板。这的确是块很大的木板,挺旧,但隐隐约约能看出木板是用红漆漆上的。
老师其貌不扬,整天乐呵呵的,就像《神雕侠侣》中的老顽童,年近半百还童心未泯,脑子里面不知道装的是什么?大概是黑漆漆的墨水吧!课外就喜欢跟我们讲些故事、笑话,逗得我们笑破肚皮,我们没大没小与他嘻嘻哈哈不亦乐乎。如果你听过他的课,你一定会惊叹,这老师简直是太厉害了。他呀,当老师太可惜了,要是去当推销员,那可了得。说实话,我真地很佩服他。
不过,这位老师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普通话太不标准!讲着讲着就串音,别人帮他纠正,他就是纠不过来。我在他讲得吃力时,特别着急,真想暂停了,然后检查是不是磁带卡住了。
还有啊,他说不抽烟,可我有几次看他拿粉笔的姿势就像我爸夹烟的姿势,骗谁呀?还当我们是小孩子!不过,没证据,更没人逮住过。如果你听过他的课,你一定会惊叹,这老师简直是太厉害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上课眼睛一眯一眯的,就像滑稽演员的两只小眼睛,看了就让人觉得好笑。哈哈,我对他的动作和神态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现在写着,我就想乐。他呀,就是正在改我们作文的语文老师兼副校长,我非常喜欢听他讲课的、我们最爱的连冰老师。
平时,他爱和我们抬杠。星期天下午,有个同学很晚才到校,他问他怎么这么晚才来,那个同学撒谎说是到城里去理发。他又问,为什么要到城里理发?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这个同学分明就是到城里溜达了一天呗。那个同学被问住了,慌忙说:“有亲戚在城里,我理发不要钱。”他穷追不舍,“坐车去城里不要钱吗?”你看看,爱抬杠不是!那个同学被问得半天下不了台。课堂上,他也爱与我们抬杠,明明我们写的字是正确的,他偏偏说不对,害得我们又是翻书,又是查字典,还是没错。最后,他竟然说,字的笔划写得不到位。哎,你瞧瞧,抬杠不是!字写得差不多像就是了,可他认真地说:“普通话我说得不标准,我向你们学。可字你们也得写规范才行呀。”
不过话说回来,这位爱抬杠的老师让我们学会了不少。妈妈说我进步很快,做家务勤了,学习认真了,长大听话了。其实这些都得归功于他,他让我改掉了坏毛病。我对他的尊敬、爱戴和喜欢溢于言表。阿连(请允许我这样的地称呼您),你很伟大,很博学,很有见识,我想和你一“杠”到底。对了,千万不要将我的作文念给同学听,我可是很害羞的哟!嘻嘻,连老师,你给了许多同学亲切问候,可欠我一句问候哟,到10月7日那天请给我(告诉你个秘密,10月7日乃my birthday)。
咦,怎么写着写着变成“给连老师的一封信了”?跑题了,跑题了!但这可是我最真实的心里话,即使写跑题了,也值得。
我最爱的爱抬杠的连老师,I like you very much!这句话发自我内心的最深处。
湖北省钟祥市洋梓中学北门湖文学社
点评:
关键词:微作文;写作思维
微作文这个名词走进我的视野时,作为语文老师我是兴奋的,更是开心的,因为在语文教师的角色中,我看到了对学生作文促进的一种积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也正影响着我对学生写作的引领,让我找到了学会写作上的突破。从微作文开始,走进对作文的喜爱。
一、关于微作文的认识
微作文,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的作文。
二、微作文的分类
对于微作文,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分类,但是从学生写作需求上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说明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具体又可以包括: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介绍时令特征等等。
(二)是描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等。
(三)是赏析评价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具体又可以包括:诗文漫画等赏析、思想评价、事物名称评价等。
三、微作文赏析
在学生的作文指导中,如果教师不能够跳出自己的角色,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的话,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微作文的指导,学生性质很浓,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微作文每周利用家校路路通来分享共赏,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们的作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
微作文赏析:秋天有了桂花,才算得上金秋。上学的路上,无意中嗅到一股清香,惊喜的瞧到树上的一抹亮色,才意识到现已入秋了。桂花一朵朵的挤在一根枝上,更显得花瓣尤其娇小可人,每一朵都散发出清香。让人很是好奇,如何它这么小的身躯,却会让整个秋天都弥散着花香?桂花总是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牡丹的国色天香,腊梅的凌寒傲骨,芙蓉的清冷高洁,都不是它所具备的,可它却依旧能用它独特的气质,在漫长而枯燥的秋天中,占有一席之地。
微作文赏析:每天早晨等待公交车时,总会遇到这样一个老人。说“总会”其实见到的次数也并不多,只是那样的记忆总太“深刻”。这是一个典型的苏州人,像苏州一般干净的性格与衣着。天蓝色的中山装被水洗得有些发白,黑色的长裤笔直而没有一丝褶皱。他每每见到我,总要说上一说他当年的事迹。即使我并不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小姑娘你是哪里人?”“盐城。”“盐城啊,我当年在那里可当过两年兵呢……“作为一个新苏州人,我只能勉强听懂大概的意思,却也并不忍心拂了老人怀旧的情结。也不知他是可以还是着实健忘,这样的对话进行了两三天,老人还是不厌其烦。当公交车姗姗来到时,我总算松口气,处于对长辈的尊重,往老人的身后站了站。看着他略显佝偻的背影,吃力地跨上车,我有些疑惑,是否我的爷爷奶奶,也曾有过向我诉说当年的时刻,却因为我的疏远和排斥,不得一解衷肠呢?
微作文赏析:都说毕业季是伴随着栀子花香的,我确是从来都对栀子花不感冒的,白白净净的花朵,没什么尤其特别的颜色,隐没在丛丛绿叶中,乍一看,能让人一眼就记住的就只有它干净清新的气质了。可那份毕业季的香甜,不经历又怎能明白?于是就突然地喜欢上了那份干净,带着老班稍显唠叨的叮嘱,同学轻松却不舍的告别,一句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再见“,奔向了下一个,漫长又短暂的”一期一会“。
我们学校曾请来一位位名师:先是热情如火的窦桂梅老师,温文尔雅的孙建锋老师,还有“理解教育论”的倡导者熊川武教授。2012年初夏,我们更是迎来了童心未泯的于永正老师;仲夏,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和全国知名校长詹文龄一起又被请到恩小作课讲学。名师的到来给恩小教师带来一次次精神大餐,一道道心灵鸡汤。注视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聆听名师热情洋溢的讲座,老师们当然是激动的、兴奋的,但是,名师走后,很多老师的激情随即消退,即便是当时吃进去的“精神大餐”,喝进去的“心灵鸡汤”,也因不愿消化而不了了之。学习名师好榜样,那么,对于名师,我们到底该如何学习他们呢?下面就个人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名师,不迷失自我
名师,无不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学习名师,不能盲目崇拜,应该努力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个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记得第一次到井冈山学习,回来后校长要求我上一堂移植课,我并没有移植学习所听的课,而是依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模仿于永正老师的一个作文课堂实录上了一堂作文复习课,课堂上,由听课老师出题,同学们一边复习作文的基本步骤,一边创造性地构思片段,听说读写,精彩纷呈。现在还记得很多同学写的题为《天上彩云飘,人间六九班》的习作,文中对班级的热爱,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颇具真情实感。
很多时候,名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未必对我们适用。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只有把名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才真的具备了激励成长的功能。学习名师就应该学出独特的自我,让教学因我而更加精彩。
二、学习名师,在模仿中创新
名师大多身怀绝技,常能使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面对名师,不少老师东施效颦,很难跨进真正的理想境界。平时备课时我也喜欢到网上去查找资料,欣赏名师的经典课堂,偶尔也把一些认为实用而又有价值的东西融入自己的课堂,大多时候都能找到我和学生共同提高的幸福感。我曾移植了闫学老师教的《匆匆》一课,感觉上起来得心应手。第二次教六年级,要上《怀念母亲》这一课时,脑子里突然冒出闫老师教《匆匆》的课堂实录来。我把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写作的年代都比较久远,比如作者都是中国有名的语言大师,比如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一个是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一个是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怀念,等等。于是我决定用闫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怀念母亲》,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接着让他们通过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继而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最后展示交流有关母爱的诗文、名言,抒发感情,并拓展升华,写下对祖国母亲的祝福。这份教学设计在江西省小学语文“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主题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刊登于《学习报》(教师版)。
三、学习名师,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这四大支柱的建构,需要通过不断读书方能实现。这样我们站在讲台上,才敢说:“我就是语文!”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循着他们读书的足迹,我们也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好帮手
教子读书,
每一对父母都有“绝活”
小雨妈妈:无字书是提高孩子能力最好的工具
我儿子小雨正读初二,非常顽皮,不爱读书。有一天,我发现他捧着几米的《蓝石头》看得入迷。我这才发现,他不过对于无字的图画书非常上劲。我何不顺其自然,培养他的“读图能力”?于是我买了一堆读图书,比如《世界古代文明史》。他读得津津有味,讲起来头头是道。我还有意外收获,就是家里每买一样家用电器,他都可以对照说明书摸清门道,熟练操作起来。看来,读图还能够锻炼他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这可真是外加香油一勺。
晓宇爸爸:要嚼就嚼牡丹花
那天,在饭桌上,我对上初一的儿子开玩笑:“你读书好有一比:牛嚼牡丹花。”的确,他从小就在我的安排下读《格林童话》等经典著作,再大些就开始逐渐接触《西游记》等名著。但是,年龄所限,他还不能充分领略经典之美,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来个囫囵吞咽。不过,就算他是一头牛,要嚼也得去嚼牡丹花!有满园的牡丹花可以充饥,何必嚼那些发着臭味的野草?我运用“良币驱逐劣币”的原理,只有用好书占领孩子的阵地,在阅读经典中树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那些低俗、暴力的读品才不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并且淡出孩子的视野。
海洋爸爸:亲子共读,让孩子不孤单
我和妻子都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亲戚来串门,都适应了这样的画面:沙发上三个人,我和妻子跷起二郎腿,一人捧一本书看,孩子也会坐在我们中间捧着书看。即使是她现在已经十六岁了,我们一家人仍旧保持这样的习惯。当然,“共读书”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就是孩子读过的书,都是我们事先读过的,孩子正在读的每本书,我们也在和她一起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她的感受,才有资格和她交流。
总之,家长培养孩子读书,一不是为了挣分,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三不是应付考试的手段,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高雅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变得真正有意义。
小雷区
读书有益,规避有理
“杂书”论宝儿喜欢读书,每拿起一本书,都被她的妈妈斥为不务正业,胡看杂书。妈妈是个老师,在她心目中,只有教科书、教辅书、练习题才是“正经书”。平时她最看不得的就是学生们在抽屉里放“杂书”,一经发现,必定没收。宝儿在妈妈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逐渐泯灭了对“杂书”的热情,整天以学习为业,一个崭新的书呆子就此诞生。
读后感鹏鹏最烦读书,其实烦的不是书,而是读书之后爸爸规定的“读后感”。阅读本来是挺好的事情,却硬要在纸上表达出来,就变成一件苦差。“感”来“感”去,赶跑了读书的。为了避免写读后感,鹏鹏干脆就不读书。说到底,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能急功近利,以为读了一本书,写了读后感,孩子的作文水平就会突飞猛进。
缩略本美美已经上初三了,学习紧张,所以奶奶看到她捧着厚厚的一本《红楼梦》原著看时,很心疼,就给她买回一本缩略本。美美两天就读完了,然后就宣称读过了《红楼梦》,并且很失望:“这本书也没什么了不起嘛,没那么好看。”很多时候,缩略本就像一棵树,把绿叶红花全部捋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当然不美。读它等于吃快餐,既没有营养,还会妨碍孩子对于“美食”的理解。
链接
老外怎么教孩子读书?
美国:实用主义美国的中学生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获取需要的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旦老师出一道题目,学生们马上钻到图书馆里查阅各种资料,然后罗列、筛选、整理,做出长篇论文。
英国:审美主义英国的学生一升初中就开始读莎士比亚,他们的阅读习惯是向审美靠拢,所以学生们都倾向于选择文辞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来读。
德国:科学至上,童心未泯 德国的高中生非常热衷于阅读和科学有关的各种书籍。同时,对虚构小说的热情又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的读者。1943年出版的法国哲理童话《小王子》至今仍受到德国中学生普遍的喜爱。
俄罗斯:崇尚经典最近一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俄罗斯正在经历一场阅读危机,政府提出要在国家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制定《民族阅读大纲》,以保证读书人数量,尤其是中学生读书的数量快速增长。
(编辑/李贤平)近日,一项针对中美青少年的阅读调查显示,中国孩子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孩子晚4年,而中国初、高中生的阅读量仅及美国学生的1/6。这都是因为中国孩子课业负担重,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所致。不过,现在孩子们正在逐渐减负,不知道该怎么打发光阴,于是就把大块时间扔给了电视,甚至热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这一切,家长有很大的责任。我们的头脑没有绷紧一根让孩子“读书”的弦,所以没有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我们不妨效仿一些“英明”的家长,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孩子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好苗子。
好帮手
教子读书,
每一对父母都有“绝活”
小雨妈妈:无字书是提高孩子能力最好的工具
我儿子小雨正读初二,非常顽皮,不爱读书。有一天,我发现他捧着几米的《蓝石头》看得入迷。我这才发现,他不过对于无字的图画书非常上劲。我何不顺其自然,培养他的“读图能力”?于是我买了一堆读图书,比如《世界古代文明史》。他读得津津有味,讲起来头头是道。我还有意外收获,就是家里每买一样家用电器,他都可以对照说明书摸清门道,熟练操作起来。看来,读图还能够锻炼他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这可真是外加香油一勺。
晓宇爸爸:要嚼就嚼牡丹花
那天,在饭桌上,我对上初一的儿子开玩笑:“你读书好有一比:牛嚼牡丹花。”的确,他从小就在我的安排下读《格林童话》等经典著作,再大些就开始逐渐接触《西游记》等名著。但是,年龄所限,他还不能充分领略经典之美,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来个囫囵吞咽。不过,就算他是一头牛,要嚼也得去嚼牡丹花!有满园的牡丹花可以充饥,何必嚼那些发着臭味的野草?我运用“良币驱逐劣币”的原理,只有用好书占领孩子的阵地,在阅读经典中树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那些低俗、暴力的读品才不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并且淡出孩子的视野。
海洋爸爸:亲子共读,让孩子不孤单
我和妻子都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亲戚来串门,都适应了这样的画面:沙发上三个人,我和妻子跷起二郎腿,一人捧一本书看,孩子也会坐在我们中间捧着书看。即使是她现在已经十六岁了,我们一家人仍旧保持这样的习惯。当然,“共读书”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就是孩子读过的书,都是我们事先读过的,孩子正在读的每本书,我们也在和她一起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她的感受,才有资格和她交流。
总之,家长培养孩子读书,一不是为了挣分,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三不是应付考试的手段,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高雅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变得真正有意义。
小雷区
读书有益,规避有理
“杂书”论宝儿喜欢读书,每拿起一本书,都被她的妈妈斥为不务正业,胡看杂书。妈妈是个老师,在她心目中,只有教科书、教辅书、练习题才是“正经书”。平时她最看不得的就是学生们在抽屉里放“杂书”,一经发现,必定没收。宝儿在妈妈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逐渐泯灭了对“杂书”的热情,整天以学习为业,一个崭新的书呆子就此诞生。
读后感鹏鹏最烦读书,其实烦的不是书,而是读书之后爸爸规定的“读后感”。阅读本来是挺好的事情,却硬要在纸上表达出来,就变成一件苦差。“感”来“感”去,赶跑了读书的。为了避免写读后感,鹏鹏干脆就不读书。说到底,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能急功近利,以为读了一本书,写了读后感,孩子的作文水平就会突飞猛进。
缩略本美美已经上初三了,学习紧张,所以奶奶看到她捧着厚厚的一本《红楼梦》原著看时,很心疼,就给她买回一本缩略本。美美两天就读完了,然后就宣称读过了《红楼梦》,并且很失望:“这本书也没什么了不起嘛,没那么好看。”很多时候,缩略本就像一棵树,把绿叶红花全部捋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当然不美。读它等于吃快餐,既没有营养,还会妨碍孩子对于“美食”的理解。
链接
老外怎么教孩子读书?
美国:实用主义美国的中学生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获取需要的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旦老师出一道题目,学生们马上钻到图书馆里查阅各种资料,然后罗列、筛选、整理,做出长篇论文。
英国:审美主义英国的学生一升初中就开始读莎士比亚,他们的阅读习惯是向审美靠拢,所以学生们都倾向于选择文辞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来读。
关键词:网络语言;利与弊
随着网络的普及,它的衍生物――网络语言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言语交流。很多人对网络语言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的汉语语言的规范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一种现象的产生与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它的存在?下面我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网络语言的出现这一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优势
1、标新立异 、耳目一新。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通过把字母、数字、文字重组、强拆而达到令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 “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 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2、简单明快,拒绝规范。在日常的书写表达,我们通常都需要用很多的词语才能把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而网络语言就克服了这个毛病,毕竟在网上聊天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费用,时间。所以网民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以人脸为轮廓,象形的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正视、侧视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如:“^_^”(微笑)、“*_^”(挤眉弄眼)、“(@@)”(童心未泯)、“:―”(高兴)等等。这些可爱又生动的字符组合给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生气和实在感。
3、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网络使用者呈现低龄化、高学历化。这样的人群就决定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网络语言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像“GG”“MM”代替了“哥哥”“妹妹”;把“去”说成了“克”;“冲浪”被赋予“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活动”的新义;“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因其形态丑陋而被借用来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4、幽默诙谐、 形象生动。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谐音超越了单一语言或方言的界限,只要语言的语音相同或是相近,就可以进行谐音替代,如:“斑竹――版主”,“ICU――I see you”,“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也可以用一连窜的数字来表达,如:“886――再见”,“065――原谅我”,“200――爱你哦”。这些另类的词语,很符合中国当代青年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正是因为网络语言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它才可以如此流行。当然,我们也要运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语言,它在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尤其是它对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端
1、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意思容易转换,如“菜鸟”这个词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活动只有粗浅了解的人;“K”字母原有骂人、扁人的意思,但用在游戏的聊天中也有了让别人动作快点的意思等。由于没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一些不良人士利用网络制造不健康的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蒙受阴影,特别是影响青少年的文字写作,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造成在作文中出现大量的老师家长看不懂的网络语言。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造句又很大的随意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因为离开了网络,网络语言就如同无水之鱼。
2、网络语言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
不管网络语言有多么的创新,多么的便捷,它始终只限于在网络世界中使用,一旦离开了网络,它就形同无根之木,没有存在依据。但是,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的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看不懂的人就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了,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没有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中国的汉字是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因为它没有历史,网络语言一旦纳入汉语的体系,就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粗俗泛滥 ,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
2月23日是周一,难得的阴霾散去之后的朗朗晴空,我没有准备狂欢的面具,干脆自己用各种颜色在脸上胡乱涂抹,如万圣节般,扎了两个朝天的发髻,穿了一件尼泊尔风味的衣服,又套了一条黑色的公主裙,披挂了长长的鱼网似的围巾,总之,是平日绝对不敢造次的着装风格,然而狂欢节如果不胡乱折腾,岂不是白白辜负了这样动人的一个节日?此刻,看着镜子中那个奇形怪状的女孩子,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吓死人不是我的错,要怪就怪这个奇怪的狂欢节吧。
一路上,边和朋友七零八落地探讨着狂欢节的盛况,因为他基本不懂中文,只能用法文和英文穿插着交流,边看着路边的风景,一望无际广袤的田野,像极了新疆,有那么一瞬间,仿佛时空错乱――穿插着熟悉的场景,路的尽头就是我可爱的家乡乌鲁木齐,我与我亲爱的爸妈和朋友之间,并没有相隔迢迢万里路的云和月。
很快,车子就驶入了德国境内,朋友虽然生活在比利时,但他的父母亲人全在德国,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对德国赞不绝口,说如果车坏在比利时境内是没人过问的,但如果坏在德国境内,至少会有十个人停下来询问帮助。
由于我们的车好端端的并没有坏,所以我不能具体考证他的说法是否属实,但德国与比利时相隔咫尺,风景和建筑已然有了明显的变化。路上跑着无数的名车,路边看不见一个人――这是我对德国的第一印象。
刚进入科隆,我已经瞅见狂欢节的痕迹了,街边走着形形的男女老少,一个赛一个的奇怪,大有形不惊人死不休之势。我便不能抑制地蠢蠢欲动起来,停车问了路旁两个玩耍的德国小孩,他们说教堂周围正在游行,我们把车停放在一个桥洞下,便欢呼雀跃地加入了游行的队伍。
整个城市都是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使人一站在地上,便开始忍不住随着音乐摆动,你决不会是异数,因为所有的人都在舞动,不管认识与否,都可以微笑招呼,拉手共舞。更有无数情侣旁若无人地拥舞亲吻,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装扮成超人和巫婆的模样相亲相爱地拉着手随鼓点摇摆,一片世界大同的盛况,虽然看起来有些混乱。
大人和孩子们化着充满想象力的妆容站在一起,大声地呼喊,期待着从天而降的巧克力。旁边是身上插满花、脸上涂满颜色的警察在维持秩序,紧接着高头大马“嗒嗒嗒”地奔驰而来,头上插着羽毛的天使、美丽的公主和英俊的骑士开始朝着人群抛洒巧克力……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一群戴着一模一样猫王面具的人吹吹打打地走过来,热情地拉着你的手宛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紧接着中古世纪的国王坐着高大的马车飞驰而来,投掷向人群的竟然是束束娇艳的鲜花……天哪,这些都是梦中的场景,竟然都一一出现在我的面前!一时间我只顾看热闹,几乎忘记了捡落在我脚边的巧克力和毛绒玩具。从不敢奢望童话变成现实,然而自己却突然站在童话中,看着童话般的风景,扮演着其中一个欢乐的角色,这样的体验,前所未有。
突然心中有许多问号涌出来:德国人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呆板严肃死气沉沉了无生趣,而我眼前的这群德国人,至情至性天真活泼热情洋溢,是这样一个节日促使他们爆发出生命中最本真的状态,还是他们造就了一个这样让人疯狂欢乐的节日?无论如何,总还是有一个出口,让积蓄的压抑释放出来,在这种释放中体验返朴归真童心未泯,从角色的置换与想象中从身到心彻底放纵自己。
直到游行结束,旖旎的华灯初上,人们还是疯狂地随着音乐起舞,各种稀奇古怪的装扮都看得见,相互拿着啤酒干杯。抬头可以看见科隆大教堂沧桑斑驳的墙壁,沉默无语伫立于夜色之中,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德国人本质?
2月24日,零星飘着雪花,我却不减游兴,搭上了前往班什镇的火车,继续我的狂欢节之旅。班什镇非常非常小,紧挨着法国,在比利时境内。“城市”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班什镇虽然其貌不扬,但名声却是响当当的。全世界狂欢节排名第一的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排名第二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排名第三的就是我此刻到达的比利时的小城班什镇了。
班什镇的建筑不高,街道不宽,巴掌大的地方,但世界各地的人却似潮水般涌来,大概都想亲眼目睹这世界第三的风采吧。全城一条主街道两旁挤满了人,奇怪的是那么多密密麻麻的人头堆在一起,并没给人窒息的感觉,反而是铺天盖地的兴奋不断刺激着大脑中枢,和不认识的操着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一起跳一起喊一起叫一起等待游行队伍的到来。
齐刷刷八匹高头大马一字顺排拉开了阵势,英武的骑士们竟然都穿着裙子,头戴鸵鸟毛帽子脚登木屐的小丑们吹打着走来,这次抛的不是巧克力,全部是橙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橙子雨,流星雨也不过尔尔吧,橙子漫天飞着落在人群中,有要橙子的呼喊,有接着橙子的惊喜,有失手滚落的尖叫,有被砸中的哀号,一时间,各种声响纷沓而至,无数橙子被镶嵌在路边窗户的铁丝网上,或是跌落在地上,被践踏成泥碾成酱汁,空气中霎时弥漫着橙子又甜又涩的清香。
我眼瞅着好些橙子,就那么乖乖地落在我的怀抱,许多东西该是你的,无须争抢也可拥入怀中。据说德国政府每年为狂欢节抛洒巧克力支付的费用是1000万欧元,班什镇的洒橙子仪式规模虽然比不上德国那么厉害,但至少也有几吨橙子被抛了出去,全图大家一个开心。
刚刚工作,信心百倍。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第一次,我满怀欣喜的到教室宣读作文比赛通知,学生们被奖品诱惑着,他们高声议论着,谈笑着,逗闹着,不管我是多高分贝的叫喊,也不管黑板擦敲击讲桌的声音有多刺耳,他们自顾自的说着,笑着,我无计可施愤然拂袖而去,出了教室门我的泪潮水般涌出,看来让我来爱他们真难。老教师抚着我的肩膀,安慰着倍感委曲的我:“他们都是孩子,我们也都从那时候过来的,谁那时不淘气?”仅此使我茅塞顿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因而,我懂得了教育孩子要从爱开始。从此,我以大姐姐和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当年气我的大男孩如今都是我的朋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心事愿意倾诉给我。每逢寒暑假,教师节,他们成群结队地来看我,他们始终惦记着我,而他们也成了我一份不变的牵挂。不可想象的是:我只是教了他们两年的科任教师,然而我们心灵相通,他们是我从教伊始的收获与骄傲。
每天简单重复的忙碌或许使我们遗忘了身边小事的影响,忙忙碌碌间错失了很多生动。一次小考试,杨婷抄袭同桌的卷子被我抓了个正着,当时我什么也没说。下课后把她叫到走廊,她红着脸,低着头,紧张的等待着我的严厉批评。我说:“这是个小问题,教师上学时也有过这样的错误,相信你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重重的点了点头,深深的给我鞠了一躬。后来她在一次题目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的作文中写到:“可就是这次认错,我的心中搁下了这位年轻老师的位置。”这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我,可能我们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影响他的一生。我深刻的体会到:成功的教育缘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发自内心的爱。
一点点学着爱学生,慢慢的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是学生充实着我们原本简单的每一个日子,升华着我们的思想。1998年二十六岁的我得了卵巢囊肿,五月初就发现左下腹有硬块,但工作忙没当回事,挨到放暑假去医院检查时当即就留住院,肿块已达17×9cm了,第二天就安排了手术,医生担心的说:“再晚就有生命危险了。”手术拆线后的第二天正逢学校返校,我捧着肚子浑身是汗地搭车赶到学校,艰难地爬到楼上班级看学生,还没长好的刀口因运动张裂,炎炎烈日下,虚弱的我汗水活着血水渗透了薄薄的上衣,回来后伤口便化脓发炎,很久不能愈合,时至今日肚皮上仍留着这份纪念。秋季开学,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很庆幸我没因个人小事耽误过学生,包括我人生中最大的喜事——结婚。我是明天的新娘,今天上午却还站在三尺讲台上,而我的婚礼要在外地婆家举行,自己的人生大事,我还什么也没来得及问,什么也没来得及想,包括远道而来的同学都没能好好安排,而妈妈却是一身疲惫,满嘴大泡地出席了我的婚礼。婚礼过后便一身素服赶来上班,我的学生们还不知道他们那么渴盼的老师的婚礼已经成了过去。我也想用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和新婚的爱人卿卿我我几天,或者到什么地方旅游一次,但我手中托着87名同学的命运,他们即将开始他们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旅游的机会很多,孩子们的中考只有一次,我耽误不起。我知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行为上的神圣。
是啊,老师是灯塔,指引学生夜航的路,纠正他们偏离的航向;在他们成功时,用殷殷教导使他们认识到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他们失意时,帮助他们重拾旧梦,自己的孩子病了,我们顾不上,自己的父母面前,我们很难尽孝,花前月下的留连中看不到我们的身影,苦了自己的一个孩子,照顾了几十个别人的孩子,在我们这个光荣的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难处,但是,只要我们一踏进校门,面对那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未来的希望,家里再大的事也成了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成了大事。满腔豪情绽放在我们脸上的是始终不变的笑容。在我们教师的心灵深处,始终有对教育事业的满怀忠诚,对学生的滚烫爱心,为了爱的执着,我们坚韧,我们刚强,我们付出,我们奉献,我们无怨……这便是教师的灵魂。我们用青春,热血,生命铸造着祖国教育事业的辉煌,书写着我们平凡而壮美的人生!
教师节演讲稿:用双手弹奏出最美的乐章
“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人们常常这样来形容教师的生活,正如一首歌中也曾唱道:“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的确,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职业却是崇高的,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和发展,因此,在我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天起,就暗下决心,决不能愧对“教师”这神圣的名称。
还记得初为人师的我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但是面对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学生,面对简陋的教学环境,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但是教师的职责再一次唤醒我,越是这样的学生,不就越需要老师来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知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吗?
于是,我就细心观察每位学生,因材施教,我大胆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建立起平等、团结、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终于,学生们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我的钢琴课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优质课,我撰写的钢琴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论文比赛中获奖,课间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从无数个童心未泯、天真活泼的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成才的渴望。
在我所教的幼师班里,有位叫孟欣的学生非常好学,她的理想就是考入高等的音乐学府,但是她的家境却十分困难,买不起钢琴,望着孩子求知的目光我决定每天晚上带她到我家里来练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不知道多少回被年幼的儿子称为坏妈妈,终于,在三年后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她拿着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时,我却比她先流出了幸福的泪水,我也再一次感到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带给我的无限欣慰和自豪。
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公正、平等的对待他们,曾经在音乐班有个男生,平时上课时不爱练琴,检琴时经常不及格,可是在一次检琴中破天荒地弹的很好,我给了他一个高分,而且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课下他对我说:“王教师,那天你表扬我,我一晚上没睡觉。”望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想笑又憋住了,说:“希望你再接再励,坚持下去。”“谢谢您,王老师。”说完做了个鬼脸跑开了,我的心也像吃了蜜似的甜丝丝的。打那以后,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时认真练琴,还经常向我提出问题,于是我就经常鼓励他,给他讲育童学琴的故事,最后,由一名后进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好学生,还在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该是多么重要啊!花朵需要阳光的哺育,孩子需要母亲的呵护,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是写人序列中适合在五年级进行的一次习作训练。为使训练目标更集中、高效,根据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本次习作的主题定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为拓宽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所写的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从书籍、报刊、电视媒体上了解到的人。
从学生以往的习作情况看,学生从三年级到五年级虽说进行过多次写人的训练,但对写人习作的认识还是有些肤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人物特点写具体,仍然是五年级学生学习写人时面临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落实本次习作目标,我们对单元内容进行了重组。将《和他的大黑骡子》作为典型例文进行教读,拓展阅读的内容都是从课外或者是其他版本的教材中选择的课文。所选文章既有曾经学过的课文《“番茄太阳”》《理想的风筝》,又有课外阅读作品如《我的老师》《我家的男子汉》《保姆马秀花》等,这些课文都是作者抓住一件或者是几件事来突出人物特点。选择这些例文是为了更好地借助它们进行方法的指导、语言的积累。
为便于学生积累,我们精心设计了“阅读收藏夹”和 “素材储备夹”,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搜集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已经积累了能够反映人物特点的事例的基础上的一节习作评改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察生活,能选择恰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2.通过修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事例写具体,突出人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修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事例写具体,突出人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课前准备】
1.通过阅读推荐的文章,明确习作主题,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好“阅读积累夹”和“阅读收藏夹”。
2.阅读选文开拓学生思路,搜集习作素材,填写好“习作准备夹”和“素材储备夹”,重点是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选择恰当的事例。
【教学实录】
一、选择恰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师:同学们,这次我们的习作是要写一个喜欢的人。课前,我看了一下大家的习作储备夹,发现大家喜欢的人有的是来自身边熟悉的,有的是来自于书籍、报刊上,甚至有的同学喜欢的人来自于影像作品中。在这么多喜欢的人中,你写了谁,写了他(她)的什么特点,又是用什么事来写的呢?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初稿?
师:好,怡佳,请你来。
生:我写的是王姝威。她的特点是乐于助人、聪明。
师:看着大家来说,好吗?
生:我写的第一个事例是……第二个事例是……这两个事例写出了王姝威乐于助人的特点。事例三写的是王姝威的聪明这个特点。
师:你再给大家说一下,你这一次要写的人是谁?
生:我写的是我的好朋友王姝威。
师:好,你要突出她的什么特点?
生:乐于助人和聪明。
师:好,同学们,刚才听了怡佳写的初稿,大家就她选择的事例有没有突出人物的特点这一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有。
师:哪里?具体说说。
生:一位同学绊倒了,别的同学都没有去扶,而偏偏王姝威去扶了,从这儿可以看出她乐于助人。
师:从这个事例中看出她乐于助人。还有吗?
生:第一个事例能看出王姝威乐于助人。因为她乐于助人,所以在借本子的时候吃了许多闭门羹。如果为了朋友只是走两步,她就不会挨家挨户地去借,只有她真心想帮助别人的时候,才会挨家挨户地去问。
师:你听得很仔细,把这个细节都给抓住了,真棒!我非常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怡佳的这个事例的确突出了人物的特点。谁还想接着来交流?
生:我写的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特点是: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责任感强、幽默。(生读自己的初稿)
师:那么,刚才听了她读的初稿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有突出爸爸的幽默。
师:没有突出爸爸的幽默,若歌你自己觉得呢?
生:幽默的这个事例没有写。
师:幽默的这个事例没有写,一会儿修改的时候再写一写,好吗?非常好,还有吗?
生:前两个事例都能突出爸爸的前两个特点,语言、动作都描写得特别好,特别详细。
师:你觉得她写得挺详细的。
生:她写的第一个事件,爸爸给她检查作业,充分体现出爸爸的一丝不苟和认真,就连针尖般大小的问题都不放过,说明爸爸真的很仔细检查她的作业。
师:你总是能够关注到习作中的这些细节,真好!还有谁想谈一谈?
生:针尖般大小的问题都不放过,说明爸爸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而爸爸可能不是一次给她检查作业,肯定是很多次帮她检查作业,所以说这里可以看出爸爸非常负责。
师:很好!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爸爸的严谨。我们再请若歌给大家念一念她的第二个事例。先跟大家说一下,第二个事例突出爸爸的什么特点?
生:第二个事例是突出我爸爸责任感强。
师:责任感强。我们来看看她的第二个事例能不能突出爸爸的责任感强这个特点。你重新给大家读一下。
(生朗读第二个事例)
师: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她的第二个事例没有突出爸爸的责任感强。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开始说的是爸爸答应别人的事都能做到,而这件事并不是写爸爸答应帮别人干什么事。她应该选择一个她爸爸答应别人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事例,而不是带她到树丛中观察,天已经黑了,还没有写作文什么的。
师:她的这个观点,你同不同意?
生:我同意。
师:那就是说,在待会儿的修改中,你应该从哪个方面进行修改?
生:我应该从……我爸爸让我怎样很好地观察植物。
师:怎样观察植物?你第二个事例为了突出爸爸什么?
生:责任感强。
师:对呀。
生:应该是……(一时说不上来)
师:谁来帮帮她?
生:我觉得应该写爸爸要带她出去,虽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干,但是因为答应了她,还是带她出去了。
师:同学们,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一定要选择恰当的事例。(板书:选择恰当的事例)
师:刚才我们听了怡佳和若歌的初稿,知道了原来为了突出人物特点选择恰当的事例是多么的重要。不知道你们自己的初稿里面所选择的事例能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现在就把自己的初稿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帮你把把脉,在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例后面打“√”。好了,开始吧。
(生同桌交流初稿)(4分钟)
【点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这一环节中有所体现。因为课前翻阅了“生活聚焦点”素材储备夹,了解到学生搜集素材的情况,在课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互相启发,打开视野,拓宽素材的来源,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选择习作素材的能力。课堂上,有一名学生的选材并不符合人物的特点,教师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引导学生给该名同学提提建议,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是能够对同伴有所帮助的。进行了个别指导之后,又加强了同伴之间的互助,让同桌进行事例的筛选,从最后的筛选结果来看,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根据人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事例。】
二、通过对具体事例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听了同桌的初稿,认为自己的同桌写得很棒的请推荐一下,让我们全班来分享一下他(她)的初稿。
生:我认为我的同桌王俊写得很好,他的人物事例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师: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他写的是刘畅幽默的特点,用两个事例很完整地突出了他的特点――幽默。
师:你这么极力地推荐王俊的作品,那我们就来看一看,王俊的这个初稿是不是像你说得这么棒。我们洗耳恭听。
生: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刘畅,人物的特点是幽默……(朗读初稿)
师:谢谢王俊。的确,这个初稿写得还不错。听了王俊的初稿,觉得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生:语言和动作都描写得很好。
师:哪些语言你认为描写得很好?
生:“君子动口不动手,难道你不想做君子?”
师:稍微等一等。(再次出示王俊的初稿)
师:王俊写的小主人公是谁?
生:(齐)刘畅。
师:对了,他写了小主人公刘畅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君子动口不动手,难道你不想做君子?”
(师画出学生复述的地方)
师:这句话让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刘畅的幽默。
师:这份幽默当中还有对同学的关心呢。
生:他的第一个事例说:光光的妈妈伸手就要打光光,刘畅见机蹦到光光面前护着光光,然后说:“伯母大人,君子动口不动手,难道你不想做君子?”
生:这句话他之前也加上了动作,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刘畅是一个幽默的人。
师:他这一份幽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同学,还很机智呢。
师:看来呀,在我们的习作中,把人物做事过程中所说的话写清楚也非常重要。
1.阅读与习作指导结合,指导学生写好语言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阅读积累夹中,看一看课文中那些经典的描写人物语言的部分吧。
(师课件出示《我的老师》片段)
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屎。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
再问:“写的什么?”说:“字。”
又问:“什么字?”说:“黑字。”
师:他是谁?
生:我的老师。
师:《我的老师》里边的那个三岁半的小孩子――
生:孙涵泊。
师:看孙涵泊说了什么?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孙涵泊很真实。
师:嗯,怎么就读出真实来了?
生: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
师:你瞧,孙涵泊回答爸爸的话的时候,不是一个字,就是――
生:两个字。
师:这么简练的回答,把这个小孩子的天真、真实、不做作的特点一下子就展示出来了。我们再来看这又是谁?她说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番茄太阳”》片段)
“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师:你们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下说出来的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所以说,我们在写人物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物的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他说话的特点就――
生:不同。
师:所以在写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恰如其人,恰如其分。
(板书:语言)
2.阅读与习作指导结合,指导学生写好神态
师:你们看,还记得他是谁吗?(课件出示《和他的大黑骡子》片段)
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生:。
师:小声地读读这两段话,
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
生:从这部分中,我读出了杀骡子的决心。“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师:还有吗?
生:我读出了的坚定和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生:我感受到了很喜欢大黑骡子和想让部队走出草地的决心。
师:具体说说看。
生: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xīn溃诮饩龀缘模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师:不着急,杀――
生:牲(shēn溃凇
师:同学们刚才不仅读了的话,更重要的是关注了这些文字,感受到了杀大黑骡子的决心以及对大黑骡子的那份喜爱。读到这个地方,你们觉得在文章当中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一个好一点的建议。
生:要加上神态。
师:说完整话。
生:可以在写语言之前加上神态。
师:非常好!当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可以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加进去,(板书:神态)那样就可以读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师:刚才在交流自己初稿的过程中,有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初稿写得不是很理想,这里有一个好机会,可以让全班同学来帮你提提建议。
(生朗读初稿)
3.抓住动作描写把事例写具体
师:听了刘尧的初稿后,你有什么建议?
生:我觉得他缺少了奶奶的动作。
师:缺少了动作,具体说说。
生:比如说,每天都能够在厨房里见到奶奶忙碌的身影,可以说一下,奶奶在厨房里是怎样忙碌的,还有她的神态。
师:还有谁?
生:事例三应该写写奶奶的动作,刘尧感冒了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可以写写奶奶为刘尧合理安排饮食而付出的劳动有多辛苦。
生:我也觉得第三个事例应该写写奶奶的动作,因为当时奶奶是抱着他去医院的,应该写写奶奶怎样抱他去,回来又是怎样照顾他的。
生:我觉得可以把奶奶打扫家里之前的样子和打扫之后的样子做比较。
师:你能不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生:奶奶打扫之前,家里有些地方非常脏,有些角落里也布满了灰尘,但是经过奶奶的精心打扫之后,那些灰尘变得无影无踪了,一些脏地方也变得干净了许多。
师:通过前后变化的对比来衬托出奶奶的爱干净和能干,是吗?
生:通过别人的话语赞赏奶奶,来衬托出奶奶爱干净。
师:刘尧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
生:有时候,奶奶不在家,有的人看到我就会开玩笑地说:“要不让你奶奶到我家里住上几天,帮我家里打扫一下。”
师:看来奶奶的能干、爱干净真是家喻户晓了。
生:可以通过写别人的懒惰来衬托奶奶的勤快。
师:这是一种衬托。
生:应该写写家里为什么一直这么干净,是因为奶奶丰富的经验。
师:是她丰富的经验。刘尧有没有看过平日里奶奶打扫卫生的样子?
生:一般我在房里写作业,写完作业的时候经常看到。
师:当时什么样?
生:做饭的时候,奶奶先把饭蒸上,蒸上之后就拿着拖把拖地,等饭好了之后,她又去厨房盛饭去了。
师:你看到奶奶忙前忙后的,对吧?刘尧,刚才这么多同学都给你提了小建议,你来梳理一下同学们的建议,说一说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
生:我觉得应该从动作和语言两方面来进行修改。
师:动作方面,也就是说要抓住奶奶做家务的动作来写一写,是吗?刚才你也说过了,看到奶奶忙前忙后的样子,我相信一会儿在修改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把这一点写得很棒的。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在习作中能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就能够读出人物的情感。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段落。
(课件出示《理想的风筝》片段)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师:记得他是谁吗?
生:刘老师。
师:小声地读读,想一想作者苏叔阳为什么要写刘老师的这个动作?
(生自由朗读)
生:因为刘老师每次转身的时候,都是大家最触目惊心的时候。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刘老师本身是一个残疾人,而他有那么大的勇气给同学们讲课,然后,又用拐杖使劲地转身给大家写粗壮的粉笔字。
师:谁还有?
生:他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但是他还是要这样艰难地写板书,说明他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他教的这群学生。
师:看来抓住人物有特点的动作来描写,就像过电影一样,能把这个人一下子展示在我们的面前。从人物的一举一动当中,读出人物做事时的情感,这很重要。
师:我们接着来看。回顾这个画面,又让你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课件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生:童心未泯。
生:不服老。
生:热爱生活。
师: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刘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把一个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展示在了我们的面前。仿佛把当时的场面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师:再一起来看,还记得他吗?(课件出示)
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生:《我们家的男子汉》。
师:小声读读。
师:这个小男子汉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这一连串的动作,怎能让我们忘记他的“光辉形象”呢?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动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过了自己的初稿,告诉大家“文章不厌百回读,文章不厌百回改”。下面再一次去读一读你的初稿,看看你所选择的事例写得够不够具体,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自主修改初稿
(生自主修改习作,用时13分钟。)
(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点评:在学生自主修改初稿时,教师巡视学生的修改情况,并选择有用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通过与初稿对比,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把事情写具体的关键在于要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并通过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化难为简,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预设的内容没有前后之分,完全来源于课堂上的生成,并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进行调整。】
四、学生习作展示
师:发现大家的思绪已经飞到喜欢的那个人身边了,和他(她)共同经历他(她)所做的事情,有种停不下笔的感觉。我想经过这一番的修改之后,大家的习作一定会更棒。
师:这样吧,刚才有几位同学读了初稿,咱们全班给他们提了建议,我们看看他们修改之后的成果。吴若歌先来,上来就说同学们给你提建议的那个地方。
生:我的爸爸责任感很强。
师:也就是说你展示的是第二个事例,跟大家说明白了。
生:我说的是第二个事例……(朗读修改后的习作)
师:好的,你写的这个事例中说“如释负重”,我们一般情况都是说“如释重负”。还有,幸亏爸爸的这个事不是急事,要不然的话,我觉得应该先让爸爸去忙完这个事情,然后再带你去观察植物,对不对?她的这个事例有没有突出爸爸的责任感强?
生:有。
师:还有谁?刘尧请你来。
生:我这次重点修改的是第一个和第二个事例……(朗读修改后的习作)
师:非常好,这两个事例,通过抓住奶奶的动作把奶奶的爱干净、能干写出来了,真不错。
五、给文章拟题目
师:习作的题目就是习作的眼睛,如果能起一个醒目一点的题目,你的习作会更有吸引力的。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几篇文章,我们来看《“番茄太阳”》,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来拟的题?
生:巧用修辞、借用标点。
师:大家记得非常清楚,在《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当中,作者采用的是揭示主题的方法,那《保姆马秀花》呢?
生:点明身份。
师:从题目当中我们就知道了作者要写的是他们家的――
生:保姆。
师:题目直接点名了人物的身份,那么,你们的习作要拟一个什么题目来吸引读者呢?先自己认真地思考一下。
(生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的题目?
生:《聪明的歌王》。
师:《聪明的歌王》,他肯定唱歌很厉害,是不是?
生:《淘气鬼的传奇》。
师:有点马小跳的感觉。
生:《小济公》。
师:你在写这个题目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
生:加标点。
师:非常好,“小济公”上面最好要加引号。
生:《搞笑的聪明娃》。
师:这些题目都非常好。听了同学们给自己文章拟的题目,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细细地品味一下同学们的习作。课下,大家给自己的文章加一个过渡和结尾,誊抄在习作收藏夹中,我们下节课再来慢慢赏析,好不好?
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让课前进行初稿展示的学生展示了修改之后的成果,这既是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也是对提建议的学生的肯定。】
【评析】
王春蕊老师所呈现的这节课,是基于学生已经积累了能够反映人物特点的事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习作讲评课,分为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恰当事例”“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特点”“给自己的习作取一个题目”三个环节。整节课,王老师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习作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第一大亮点是“教会学生选择恰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教师通过指名展示、同桌交流,引导学生在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例上面打“√”,不能突出特点的就删掉,让学生明白选择合适的事例才能突出所写人物的特点。这既是对上节课学生积累的大量事例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学生自主选择习作素材的能力的培养。从课堂表现看,这一目标的达成度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大亮点是以点带面的指导方法。
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人物特点写具体,是五年级学生写记叙人的习作时面临的难点。教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两位学生的初稿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参与修改习作。这样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对学生领悟表达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大亮点是引入阅读材料进行指导。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人物特点写具体是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是应该主要用力的地方。在这一环节,教师及时引入阅读材料,如,通过回顾阅读《“番茄太阳”》中明明的语言,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语言是与人物说话时的环境有关系的,环境不同,说话的特点就不同;通过回顾阅读《和他的大黑骡子》中的语言,学生体会到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既要注意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特点,又要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然后,给学生时间修改自己初稿中描写人物语言的部分。从课堂观察看,学生大都能积极地、有目标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体现在学生对初稿的修改情况,所以教师专门设计了“教学目标达成度”观察量表,对学生的“修改字数”及“修改有效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观察学生修改前后习作的变化不难发现,学生的习作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可见这次习作讲评采用的教学策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