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数期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训工作由教研员主持,首先进行的是教研员领导老师们认真学习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标准还详细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着重指出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形式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倡建立学生学习记录档案;提倡多主体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培训内容接下来进行的是由孙西革老师做了题为《高中基础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精彩报告,指出目前我县高中物理教学缺乏和探究;教师的教学设计直白,不能有效的创设情境;解题示范性不强,有的教师没有读题、审题等环节,不能及时拓展升华。教师要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尝试现代化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换。
然后由陈辉老师进行了题为《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意见》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出的一轮复习策略是:明确高考特点,抓好基础复习;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强化答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如何提高审题能力的方法;强调如何正确对待错题和改正错题;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高三复习课与新授课是不同的,进入高三,要上好复习课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信恒光老师在他的报告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轮复习要抓基础,抓好中、低档题目,抓好概念、规律;抓薄弱环节,注重计算题结果的分析论述;抓好两大主线力和能;抓好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意识;培养良好的物理习惯,要严谨认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为了让老师们对高考改革前后物理试题的变化有个清楚的认识,张殿龙老师做了题为《山东高考试题与全国高考试题的比较》的翔实报告,通过张老师的报告,消除了老师们对高考改用全国卷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并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并特别提醒老师们要重视学生数理模型的构建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最后的报告是由刘新华老师做的题为《打造高效课堂,追求高考辉煌》的精彩报告。刘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介绍了高效课堂的特征和操作方法,并介绍了教学管理经验及圣泽中学利用该教法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的一个思路。②小组探究。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设一个程度好的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
③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我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三)加强课堂管理,做好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由于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是在网络教室里完成的,学生面临大量的网络诱惑,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受以前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纪律性差,不服从教师管理,甚至有浏览有害信息的现象。我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在养成教育上多用心,努力规范学生的上课学习行为。本学期实行班级信息课堂量化评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
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期末,我对各室的电脑等相关设备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责任人的签字工作。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高等数学;评价量化;分层次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其中数学学科教学表现尤为突出:教学内容为普通大学教学内容的压缩版,俗称“压缩饼干式”,教学形式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成绩考核也是采取所谓的“二八法则”,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占整个学期成绩的80%。这使得原本对数学就困难的职校学生雪上加霜。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以适合目前的高职教育,解决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对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总结多年来的教学,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考核方式,实行过程量化管理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方法、检查教师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成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成绩评定办法一般分期中、期末两次。期中占整个学期成绩的比例很小,甚至不列入到期末成绩。有的学校干脆没有期中考试,于是期末考试成了重中之重,出现了“毕其功力”的现象。学生平时轻松自在,期末考试时间压力很大,毫无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传统评价的弊端,我们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自觉地根据评价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过程与结果双重控制的方法,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数量化,实行量化考核模式。所谓的过程数量化是指:对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进行细化、数量化。
具体做法是,我们把整个学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加大了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所占的比例,目的是强化过程控制。在这三个部分中,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复杂,我们采取平时成绩数量化管理,把平时成绩细分成6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评价。见下表:
表格中出勤项按缺一次扣1分,满勤5分;其余列出的各项按学生平时状况给分,但最高不超出5分,最低0分,不得负分。表中其他项指学生参加与数学学科相关的校内外竞赛获奖者(我校每学期数学竞赛一次)。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上课时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平时考核方案,对表中的各项进行解释说明,并根据学生状况随时进行解释。比如课堂笔记项,要把对笔记的要求告诉每个学生,诸如笔记中记载的内容应为老师上课讲数学知识点和练习题,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发现优秀的笔记要向学生展示,让他们有据可依,对不好的笔记及时提出,以便学生及时改正。再如课堂回答问题项,可按每学期回答问题的正确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为满分,其他递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但所有的标准要量化。平时可不定期公布成绩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评价,达到及时更正、及时反馈的目的,使学生根据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自我进行调整,按所要求的方向努力。
众所周知,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希望的。对于很多高职学生来说,自觉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相当困难,采取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把他们留在课堂上,避免学生逃课、旷课现象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控制,有利于提高数学成绩。
二、开设数学辅导班,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该院共招生1161人,对高中毕业生高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高考数学满分为150分),100分以上占21%,60~100分占46%,60分以下占33%,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如此悬殊,而目前在以专业分班授课的条件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内容、难度上做适当调整,降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要求,这样也只能照顾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学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并不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了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方法,形成了比较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分层次教学就是,按目前学生状况,将高等数学教学分为两个层次,制定不同层次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具体操作采用如下方法:
A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可参照本科学生的要求标准,拓宽加深知识内容,增加数学理论教学,为这部分学生将来升入更高级学校深造打基础。
B层次为加强型,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在制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时,应切合实际,降低标准。补充高中内容,如补充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几何、数列等基础知识。
在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曾经采取打破原有班级重新分班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不便,如学生心理反感、教学管理混乱,后来经过不断改进,采取按原来班级上课,开设数学辅导班的方法,学生乐意接受,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具体做法是:
坚持按原来班级上课,上课时按照高职教学大纲执行,学生自选层次,开设学习辅导班。学校把数学辅导课安排在晚自习的时间,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班级就读,动态调整,在不同层次就读的学生,通过阶段学习,可以提出申请,进入另一个层次的学习。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引 言:数学,产生于实际应用所需当中,而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则为应用较为广泛。在生活当中,数学随处可见,想要处理问题则需创建数学模型,也就是数学建模。在传统高等教学中,一些学生欠缺主动性,以及对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十分关键,高等数学身为基础课程需要把数学建模理念深入到教学当中。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意义
1、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积累数学基础知识,可是数学知识不会自行转变成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决于其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控程度,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积攒感性意识,在感性意识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质的转变,构成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是数学思想的方法。当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后,学生的数学能力则逐渐构成,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十分有利。
2、能够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宗旨则为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此则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且还需要具备高等数学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如此才能够出现创新。只有具备了原理,构成了类比,才能够迁移到实际的相关学习与实践当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思想方法以后,对促进数学知识的普遍迁移十分有利,把知识转变成能力以此进行二次革新。因此,在高数教学内融入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十分有利,还对建立学生的创新以及引用能力十分有利[1]。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数学素养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建立适应力十分有利,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老师较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符合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处理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则为,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高等数学教学内,让学生具备高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及策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宽泛,积极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所以,高数教学内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学习。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途径
1、在概念构成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作为人脑对现实对象数量与空间方式本质特点的体现,则属于数学思维的形式。在教学当中,需要有效运用教材,将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开发,让学生在数学思想中掌握并了解概念。比如在高等数学数列中的“极限”概念中,对数列{Xn}而言,一旦在n无限加大时,数列的一般项Xn则会无限靠近某一确定数值α,将常数α当做数列{Xn}的极限,或者将数列{Xn}收敛在α,成为lim xn=α。比如在割圆术当中,将圆的周长得出,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近
n∞
似周长进行代替,如果仅通过有限次分隔圆周,不论进行几次分隔,获得的圆内接正多边形在周长方面均仅属于圆的周长近似值。只有进行不断分隔,圆内接正多边形才会近似于圆,其边长无限趋近于0,如此才可以获得圆周长的准确值。
2、新知识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思想方法当中,最主要的一环则为传授新知识。老师需要将知识转变成能力,综合教学内容,把定义引发的公式、意义、定理等具有的辩证理念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解极限时,老师可以先将背景知识介绍给同学,再将相应的实例进行讲解,将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关系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寻求出极限的定义,再透过讲解导数、定积分等定义,将运用极限处理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体现出来,逐渐深层次地将极限渗透给学生[2]。
3、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练习与复习中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言,练习与复习的阶段最为适宜。习题能够打开学生不同的审视角度,可以对相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角度,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规划成相同的视角,如此才可以更加良好的把控数学实质。老师需要灵活进行归纳和转化,才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所有知识点相互间的内在规律,将独立教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及总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还能够将其中的衔接作用展现出来。在学生进行解题时,一旦发生错误,老师应当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真正意识到并能够掌握具体的思想方法。
4、结合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为了能够使用到实践当中,数学建模在思想方法和实际问题中间起到纽带的作用,老师能够透过现实问题、数学模型以及实际问题展现出数学建模的思想,且结合学生的生活提出问题。比如对于北方双层玻璃的功能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创建玻璃、间层空气以及热量散失区间的数学模型,总结出具有的假设因素、数学符号、常量、变量的关联,透过对单双层玻璃热量流失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理念处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而言,老师需要以具体知识提炼并找出数学思想方法,之后进行统筹规划,需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标准的传授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还需要注重依照所有教学内容的类别与特征设计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在展现概念时,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在讲解定理以及公式证明时,需要展现数学思想方法。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激活。带领学生将各章、各单元小结做好,在期中以及期末的考核中也应当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考试题当中。
参考文献:
[1]胡竹箐,董圣鸿,张阔.《心理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新探索[J].心理学探新.2013.(5):402-408.
《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对知识点进行删减,对次序进行了调整,着重于实际应用,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必要的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在上课前准备合适的情境既可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又可以为下节课做铺垫,为下节课的学习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思考,适当的情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情境创设的不合理则可能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则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我们可以借助生动故事、生活资源、直观实物、创设情境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油、催化剂。
二、诱导启发
创设情境后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思维也较快,这是对学生进行诱导的最佳时间,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非常关键,因此,师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也是对教学的一个评价。我们举个例子谈谈。高二数学要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这样提问:“不等式有哪几个性质?”学生会回答说有八个,老师再问是哪八个呀,学生就会记住这八条性质。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提问:“不等式的八个性质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呢?”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空间,就不会只是死记硬背了,我们在提问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反复练习
在学习了重点和难点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多做题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有的学生会认为反复练习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我们不用担心,刚开始练习时会感到乏味,但是当学生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以后,便会感到高兴,慢慢地就会对练习和做题有了兴趣。数学学习是一个“认知—连接—自动化”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反复钻研、多多练习,不仅要做题,还要领会其中的精髓,把知识点学透,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分层测试
测试也就是反馈信息的过程,在练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进行分层测试,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补救。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只靠老师讲课是不行的,要靠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行,只有进行合理的测试,才能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结合起来。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能力和锻炼技巧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展示需要进行综合测试才能体现,所以形成系统的测试体系,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技巧和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从无向有的过程,每个学生层次不一样,所以检测的内容也应该具有层次性,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而不让学生感到失落。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异,测试时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数学课的学习更具有可操作性。
五、归纳总结
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三方面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网,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纳入其认知体系,提高数学素养。
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类,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类,不同的知识点分类进行梳理,更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一般分三个部分进
行,课后小结、章节小结、期中和期末的小结。每个小结的侧重点都不一样,课后小结在于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章节小结在于重难点的掌握、解题方法的指导,而期中和期末的小结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些知识的归纳和小
结,使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方法
G62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选用新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紧紧围绕县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年”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深化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深入进行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把县教研室对下属学校、教师工作的各项要求始终贯穿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下面对具体做法进行详细的总结,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备课为基础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备课成了教师们沉重的负担,抄教案成了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收效甚微。我们学校采取了电子备课教案,节省了备课时间,把时间多用在如何把课上好和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上。更具特色的是每节教案空白处还画上一幅简笔画,不仅把枯燥的教案显得有生气了同时也练就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每课时教案都留有修改部分及课后反思,每上完一节课的思路与备课思路有区别及时认真加以修改,每课一反思,反思内容深刻具体有说服力,这样既完善了教案又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对日后的教学工作垫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研学习中前进
教学研究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探讨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1.每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45岁以下教师每人一节教研课,其中有骨干教师示范课,每次教研先研讨教研主题,准备说课材料再上课,课后上课教师反思、总结、领导及教师评课。每次教研课结束都会得到许多启示,增长见识。
2.每学期都会聆听骨干教师的专业讲座,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好反思。
3.校领导随时推门听课,跟进每一名教师的课堂表现,及时指出不足,及时改进。教研组也定期听课,教师互相学习听课。每学期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听课节数不得低于20节。
4.每学期全县只要有大型教研活动我们学校必会派出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这样的学习不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外面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地让老师们顿悟并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三、抓特色教育,展自我风采
1.更新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我校把这一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把《数学分层测试卡》作樵靥濉T谡飧鲈靥宓母ㄖ下我已经带领我班的学生走过了三个学期,这三个学期中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适当的锻炼,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化,还有个别面临落伍的学生,从使用了《数学分层测试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同时积极性高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如何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数学分层测试卡》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利用分层测试卡,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做第一层或选做第二层题,他们做起来困难不大,能避免由于不能达到统一的目标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同时也由于他得到了从所未有的分数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自信心也得以提高。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做第二层甚至第三层中具有挑战性的习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这样教师利用分层测试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运用《数学分层测试卡》进行教学时采用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有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全体评价。评价方式要落到实处制定评价标准每做对一个层次的练习获得一个100分,累计十个100分获得一面小红旗并贴在评比栏中,课上获得表扬的同学可以获得表扬卡,表扬卡的获得也计入评比当中,在一星期之内内和自己赛跑进步者也会获得奖励。多元化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进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让学生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别人。
4.活用数学分层测试卡
数学分层测试卡不是学习之友更不是多加给我们的练习册,它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我们想用就用,不想用也不必一定每节课、每一个学生都要用,更不用让所有的学生必需做完,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等有选择性地使用。既然是工具书,我们当创设情境之用,可当复习导入之用,可当巩固练习之用,可当拓展思维之用,可当课堂延伸之用……只要合理利用都可以。如果我们把数学分层测试卡用活了,学生轻松了,我们的工作量自然就少了,我们把数学分层测试卡用巧了,课上课下分割使用,化整为零工作自然就轻松了,学生也会因为有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而兴趣高涨动力十足。
总之,在过去的几年里,整体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更面临许多的困惑,我们会加倍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阚开礼.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品牌(理论月刊),2011,11(04):94.
[2]孙圆圆.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11(02):120.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516-01
数学是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感觉该学科比较抽象、枯燥、内容多且前后联系紧密,比较难学,故而导致有的学生畏惧、厌学情绪滋长,学习成绩下降。要改变此种现状,我们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主动克服各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1.转变传统只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观念
过去,我们认为要学好初中数学方法很简单: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学好问,多做练习。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小学数学确实不难,很多学生考试前搞下突击,考试有时就能考好,而且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而到初中后,考试的科目很多,搞突击或依赖老师肯定不行。所以,我觉得到初中后学生学习一定要靠自己。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爱学、乐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积极兴趣与习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培养预习的习惯。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难了很多,预习可以分散难点。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在听课时要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这样你听课时就是有目的的去听,比起没有目的性的盲目听课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激发学生的兴趣 。据研究,兴趣是一种催化剂,我们的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是有无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采取各项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促使学生自发学习。首先,初中数学的许多章节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方程等,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学生进行有趣的导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更容易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引起共鸣。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运用数学,和数学建立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旺盛,对万事万物都充满求知欲,并且他们渴望获得成功,获得教师、家人以及朋友的肯定和赞扬。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性格倾向采取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独立思考,相互探讨自己的思考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外,多开展一些数学的活动。例如数学竞答、模拟奥赛、制作数学模型等,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体验成功,表现自我,这样有助于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获得他人的肯定,显示个人的价值。
2.站在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努力优化教学方法
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不在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等物质资料,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劳动者,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初中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3.抓好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
3.1 注意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寓教于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要摆正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数学知识的探索者、构建者、应用者,而教师仅是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少讲、少说,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4.精心组织阶段复习,系统的进行知识的巩固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导致不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而学习。
高中教材的特点一是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数学函数主要学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而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不仅在知识点上有所增加,有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而且就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重点是研究带参数形式,知识点上进一步加深、加宽。二是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针对以上特点,建议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如下几点:
一、做好预习
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上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通过预习可以掌握基础内容,对难理解的做到心中有数,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预习是弥补高中生理解能力不足的好办法。
二、勤学好问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再者讨论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三、熟记公式,总结归纳
很多学生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为此,建议学生熟记公式,并了解其在题目的常见考点,做到熟练应用。
其次还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总结归纳”,会使题目越做越少。
四、及时改错,善于总结
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一个改错本,必然经历一个“从薄变厚”再“从厚变薄”的过程。在学习初始阶段,学生解题出错的概率是很大的,因此改错本的内容也会增加比较快,但是每一次的复习,都会把其中一些已经掌握得比较牢固的题目去掉,从而减少了内容。到高考前的阶段,改错本的内容应该只剩下有限的几页。
五、注重解题过程的分析和反思
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思维,锻炼理解能力,但时间有限,所以,“多”要建立在“精”上,要在新题型上舍得花时间。考试中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做题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不是要碰题,而是要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只有这样,解题应考才会有海阔天空的感觉。题后反思很重要,反思的内容很多,如原理,方法,以及怎样变换题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另外,同学们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六、认真复习
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总结,就是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许多高中生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错,就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那么应该怎样复习,以及什么时间复习呢?首先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再是定期重复巩固。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七、制订目标,循序渐进
一、组风建设:
我们数学教研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遇到教学中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经验,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
我们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对作业能严格要求,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大家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教法切磋,学情分析,我们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
二、集体备课:
为了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数学组采用了集体备课,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应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确定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与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的学生特点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法。
3、课堂模式百花齐放。
三、教研活动情况:
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并提高了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与学习资源,教师们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继续优化了我校数学教研之风。通过开展教研培训,注重解决教师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困惑,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模式。
我们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积极发言,和外校同科教师多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次走出去听课和学习经验。学习学生分组互助学习教师点拨的先进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模式,开阔了眼界,在自己的教学上也得到了启发 。
四、主题研究: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我组就这一内容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