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性消费范文

理性消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性消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理性消费范文

随着i3、i5 720笔记本的不断降价,不少消费者都开始“蠢蠢欲动”打算采购本本了。然而选购之前,小编还是要告诉大家,虽然现在本本便宜,但采购周边配件也要谨防“忽悠”。例如增加内存时就不是越大越好,2G+2G的组合性能上并不比2G+1G好上更多。

软件兼容性更好,32位操作系统仍是主流

4G不比3G好,听上去似乎难以理解,但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就是如此,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主流操作系统寻址能力的限制。由于64位操作系统现在的软件兼容性还不太好。因此无论是XP还是Win7,多数用户选用的都仍然是32位的操作系统,但受限于其寻址能力,通常系统只能识别3GB左右的内存容量,因而更多的内存也只是空做摆设,派不了实际用场。

让事实说话“2+1”VS“2+2”大PK

还是实际的测试成绩更能说明问题。小编选用了某高端笔记本作为测试平台,为了不让CPU和显卡成为瓶颈,我们选择了配置相对较高的i7 720QM芯片+GT335M显卡的组合。在常用测试软件Everest Ultimate Edition测试中。2GB单通道DDR3内存的读写成绩分别为10252MB/S和10301MB/S;当换用“2G+IG”组合后。读写测试的成绩为13487MB/S和11475MB/S;最后当我们选择“2G+2G”的组合时,成绩分别为14110MB/S和11418MB/S。我们不难发现,“2+2”组合相比“2+1”组合的性能提升微乎其微。

价格差距不大,大牌产品更有保证

理论结合实际,我们不难看出实在没必要为了百分之二三的性能提升而多花近二百元。在内存品牌的选择上,通常“奸商”会跟消费者推荐其利润更高的小品牌产品,但一旦发生兼容性问题这样的“暗伤”,一定令以后使用叫苦连连。由于各品牌间差价不大,而且1G内存总价也仅一两百元,小编强烈建议大家选择大品牌如金士顿更有保障。

金士顿旗下有专为各大品牌量身定做的“系统指定内存”,可以实现与各品牌笔记本的完美兼容,相当于原厂条但价格只有原厂条的一半,系统指定内存是购机升级的首选。当然,如果实在买不到这款产品或者使用的本本非知名品牌,也可以考虑ValueRAM系列的产品。金士顿是全球第一大的内存模组生产商,其全球产量是第二名的好几倍,因此价格也非常平易近人。目前ValueRAM系列DDR3 1GB仅售200元左右,与小品牌并没有很大的差异。而同样由于产量巨大,一般笔记本厂商都会检测产品和金士顿ValueRAM内存的兼容性。因而作为升级使用一样可靠又放心。

除了便宜好用,金士顿笔记本内存还享受厂商提供的终身保固的售后服务,这一保修政策已经延续了20多年,完全值得消费者信赖。最后,小编祝大家都能理性消费,挑选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本产品,如果不知道哪款内存适合自己选购的机型,可以随时咨询金士顿的技术支持电话:400-810-1972。

墨盒填充墨水注意事项

林 晓

喷墨打印设备已经成为企业公司甚至是家庭用户的得力助手,随着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对耗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很多用户为了节省打印成本在使用完原装墨盒后,都会进行填充墨水来继续使用。很多的用户可以根据填充墨水里面附带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但是要想成功灌墨,必须要注意下面几点:

1.在填充之前先检查墨盒,看看是否有破损。尽管很少出现墨盒在使用的时候损坏的现象。但用户也不要因此而疏忽,具体的检验方法是:当在底部填充墨水的时候,发觉阻力很大或出现漏墨的现象,那就表明墨盒有可能损坏了,那就不要对损坏的墨盒进行填充墨水了。

2.在墨水填充之前,要把墨盒原来的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然二种不同的墨水混合在一起后会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喷头堵塞等故障。很多用户认为清洗墨盒就是用打印机自带的清洗墨盒程序就可以了,但这种操作不但费时,而且清洗也不够干净。正确方法是:第一次填充的时候,先拔开三个加墨孔的活塞。再使用注射器,将纯清水注入墨盒,要注意尽量不要让水溢出来。然后用手抓住整个墨盒,加墨孔向上,轻轻地摇动几下,让残余墨水充分溶解。如果在摇动时用力过大。里面的液体溢出,就要及时用纸巾或布擦干。避免渗入到线路板造成硬件故障,之后再使用注射器将墨盒里面的混合液体抽干净,反复操作几次,直到所抽出液体的颜色很浅。这时候再采用打印机自带的清洗墨盒程序来清洗。

第2篇:理性消费范文

关键词: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特征;成因;防范措施

Abstract:Inrecentyears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tourismdemandshavebeenmoreincreased.Thisbringsaboutnewneedsfortouristconsumptionresearch,eventhoughthecurrentstudyremainsratherlimited.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getsmoreprevalentassoonastourismactivitiesdevelopmorefrequently.Thisphenomenonmayrestrictitsfurtherdevelopment.Thepaperexpounds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intermsofcharacter,causeandprecaution.

Keywords:tourist;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character;cause;precaution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变化,旅游在过去是有钱人的消费,现在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需要。但由于经济能力、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差异,旅游者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非理性消费行为随之越来越普遍,这对于旅游者本身和旅游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旅游地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旅行社的线路设计与服务改善以及相关部门制定旅游政策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不少研究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科研成果。黄德海对我国当前消费品市场上非理性消费的主要表现进行研究[1];黄守坤从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2];刘佳刚等[3]介绍了三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专门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文献很少,仅见李菊霞等[4]研究了我国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和消除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途径。笔者试图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界定,分析其特征、危害、成因,从而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旅游者理性与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界定

旅游者消费行为是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的地域“交换”,产生消费行为或消费过程[5]。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信息接收、感知、选择和决策这一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会表现出理性或非理。所谓理性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认识不足等。

三、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危害

(一)旅游时间选择过度集中

自从1999年国家假日办实行黄金周、双休日的假日政策后,旅游者进行旅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五一、十一和春节这三个时间段。根据中国旅游网的报道,2005年的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分别为1.21亿人次、1.11亿人次和0.69亿人次,占全年入境与国内旅游人数的22.59%(见表1)。在此期间,许多旅游目的地人满为患,旅游配套设施的利用率达到100%,有些著名景区不得不采用每天限流或提高价格来应付滚滚人流带来的压力。黄金周景点过热,不但降低了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造成破坏。旅游者选择这些时段进行旅游没有追求效用最大化,属于非理性消费行为。

(二)旅游空间选择不合理

我国拥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分布地域比较广,但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地选择时,绝大部分偏向热点景区,而温点或冷点景区备受冷落。据统计,2005年五一期间,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39个重点旅游城市旅游人数占五一期间总人数的38.70%。就是面对同一景区,旅游者选择游览景点也呈现出趋热避冷,例如南岳衡山的景点大庙、祝融峰游人如织,有增无减,而风景优美的藏经殿、麻姑仙镜等景点游人不多,由冷点渐成为了冰点。这一局面的进一步恶化给旅游地承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引起旅游地环境的破坏和旅游质量下降。

(三)异化旅游内容

不少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时,其部分行为对旅游内容进行异化。有些旅游者利用公费旅游的机会,对美丽的旅游景观不加理睬,只进行日常的一些大众娱乐项目,例如玩牌。曾有报道,不少到三峡旅游的游客在游船上不欣赏三峡风光,取而代之的是玩牌。还有些旅游者以旅游为幌子,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不健康的感官享受,开展、看、聚赌、吸毒贩毒等非法活动。这一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但如不及时加以制止,随着旅游朝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只会蔓延开来。另外,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旅游者在不良导游的游说下,或者自身的爱贪小便宜习惯的影响下,出现购物不追求物美价廉、容易上当购买伪劣旅游商品等非理性消费行为。还有一些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在没有考虑自己的收入或收入阶层等约束条件下,一味追求商品或服务的效用,盲目攀比高档消费。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旅游本来的含义。

(四)破坏环境和设施

早在2002年,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就指出非理性消费行为会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6]。除了上面讲到了旅游者在旅游时空选择的过度集中造成了环境和设施的破坏,还有不少旅游者受自己不良习惯的影响或者对旅游服务不满,在旅游活动中不讲卫生,例如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等,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到著名景点喜欢留下“某某到此一游”,或者在文物上面涂鸦,制造大量的旅游垃圾文化,给旅游景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无形中给后来的旅游者一个错误的引导。这些忽视社会公德的行为都属于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成因

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原因很多,归纳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旅游产品的特点造就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形成旅游者的决策是一个结构化和连续的过程,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面对复杂的情景和问题时,旅游者会采取捷径或应用部分信息进行处理,这样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产生。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异地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供需方对旅游产品的信息获取严重不对称,使旅游者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决策出现非理性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在选择旅游地时出现趋热避冷。

另外,旅游产品单一和组合不合理也是造成旅游者对旅游内容进行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旅游者在钱和闲都不缺的情况下,当然希望旅游产品能满足个人的需要,而现阶段旅游产品的内容单一,形式以团体消费为主,这无形中造成了供需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很容易产生改变旅游项目内容的心理和行为。

(二)旅游者本身的原因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

旅游者自身养成的好奇心理、对利益的冲动、贪图便宜、不计后果等消费心理和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了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一些旅游者出于对某种旅游资源的好奇,在不考虑自身收入、产品价格水平等约束条件,进行旅游消费。或是把旅游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为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进行盲目攀比和过分讲究旅游的消费档次。或是在作决策时,未经仔细考虑或者对旅游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主观上形成决策上的失误;或是受传统文化或宗教文化的影响,旅游消费并不是遵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进行。前面说到,旅游者在旅游时间选择上的过度集中,很大程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平时聚少散多,只有在黄金周和春节,家人才有机会为了增进家人和睦而进行家庭旅游。

(三)旅游供应商的经营策略推动非理性消费行为发生

有些旅游供应商专门针对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产品促销。例如,国外和国内旅游供应商推出不少超豪华酒店或者富人度假旅游区,专门针对富豪们的攀比心理进行产品开发和定价;户外用品就是特意为野外运动发烧友开发出来的产业,不少商家推出能被发烧友们肯定的专业产品,除了赚到不少好口碑,最终反映到市场销售业绩上[7]。还有一些旅游供应商提供名副其实的旅游产品,把旅游者骗来消费,从而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旅游媒体的营销手段引发非理性消费行为

一些旅游媒体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使旅游者在作决策时产生错觉。宣传的低价旅游线路与实际消费价格不一致,或夸大旅游带来的身心体验,造成旅游者在消费时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破坏景点、制造垃圾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旅游媒体利用事件营销,夸大或曲解旅游产品的效用,一方面,造成旅游者盲目进行消费,引起部分景区过热,旅游消费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引发旅游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不利于物价稳定。

五、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防范措施

由上面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是普遍的但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旅游者合理消费。因此,针对以上情况,要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

第一,大力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将缩小供需差距,推动大众旅游的发展。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过程中,要考虑将不同的旅游产品以一个鲜明的主题加以组合,或者开发综合性强的产品,从而满足一个团队中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旅游者的主观能动性,留给旅游者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旅游体验。

第二,提高国民素质,形成健康的消费观。我国相关部门对此做了不少工作。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05年7月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9月1日联合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12月中旬,中央文明委、国家旅游局等10部门又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宣传践行《指南》和《公约》。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社会各界大力配合来完成。政府可以通过旅游媒体做大量的公益广告。

第三,加强旅游供应商的企业诚信建设。非理往往是可以预期的,旅游供应商可以利用旅游者的非理获取利益。因此,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者投诉管理制度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对旅游供应商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以保证广大旅游者的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害。另外,旅游供应商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注重环保,讲诚信,也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不良旅游消费行为并教育了旅游者。所以,旅游供应商应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法规意识,规范自身的执业水平,多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诚信环境,形成诚信文化,这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达到供需双方“共赢”。

第四,正确引导媒体对旅游业的影响。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旅游业来说,一方面要借助媒体的影响来推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防止媒体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的受众是广大民众,媒体信息传递给旅游者较其它促销方式来说更加迅速,对旅游者做决策产生影响,容易导致旅游者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政府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加以规范媒体报道的公正,社会各界应该大力呼吁媒体加强其公性力,这有利于减少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

总之,在面对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时,除了加强行业规范和法律健全,更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去引导旅游者逐渐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社会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单单考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注重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有不少经济学学者认为假日经济在短期内刺激经济,但不能带来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节假日进行合理分流,旅游者出游的时间相对分散,这对于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健康消费都有利。

参考文献:

[1]黄德海.理性与非理性消费行为刍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21(3):82.

[2]黄守坤.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J].商业研究,2005(10):14-17.

[3]刘佳刚,刘乐山.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6,22(1):85-88.

[4]李菊霞,林翔.关于引导我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1(6):169-170.

[5]沈振剑.河南境外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J].中州学刊,2005(4):43.

第3篇:理性消费范文

关键词:异化消费;可持续发展;良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85-02

一、“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在我国的滋生蔓延

“异化消费”理论的提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转向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类用获得商品的办法去补偿其令人厌烦的、非创造性的,而且往往是报酬不足的劳动生活”[1]。消费本来是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高度协调和集中化的生产过程中,人们感到缺乏自我表现和自由劳动的意义,于是逃避到广告渲染的精彩消费世界之中,把满足、快乐同消费等同起来,享受消费带来的畅快与刺激,陶醉于无限消费的享乐中,这是对异化劳动的一种不恰当的补偿。学者本·阿格尔认为,“一句话,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2]。这就是异化消费。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异化消费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畸形产物,忽视了其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滋生蔓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中的积蓄日渐丰厚,从贫穷走向富裕之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有所增高,更增加了对时尚和潮流的向往与追逐。市场上极大丰富的商品加之生产厂商的广告宣传、利诱,极大膨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激起消费者的购买冲动,人们乐此不疲地变着花样满足着自己的无限欲望。目前我国社会消费领域也呈现出一种消费扩大、异化消费的趋势,其具体表现:

(一)从生活消费到欲求消费

人类具有“生存的需求”,根植于人生理组织的“自我生存的需求”(吃、穿、住等)是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在任何情况下都须予以满足。生活消费正是指人为了生存下去所必须的如对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的物质消费。这种最基本的物质消费维持了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最底层次、也是最容易满足的。而欲求消费则不同,是为了满足人追求心理欲求的消费。而“欲求在本质上是漫无限度和无法满足的”[3]。21世纪的中国是个制造需求、制造欲望的成熟型消费社会,商家响应国家鼓励消费促进生产的政策号召,把握机会,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大媒体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五花八门的信息到处刺激着人们的感官,激起强烈的消费欲望。人们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并且把这种虚假的需求当作自己真实的需求。“人们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出自身;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度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4]。大众完全受到生产者的操纵,受生产者所传播的文化的影响。消费者需要什么、购买什么不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需要而是由生产者决定,传播媒体的信息和广告将大众的消费欲望被撩拨得越来越强烈,享乐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经典信条。

(二)从理性消费到表现性、奢侈性消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动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比如,通过消费展示个性,表现自我,求得认同。这本不是坏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热衷相互攀比,逞阔斗富,追求奢华。他们的很多消费不是出于自己的生存需要,而是担心落伍,想超过别人,或是炫耀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们竞相追逐新奇、高档、名牌商品,其行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满足“人类的竞赛倾向”[5],人们借助消费向社会公众表达和传递了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彰显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等。表现型消费是异化消费的生动体现,它所满足的完全是人的攀比和炫耀的消费心理、满足人的虚荣心,由此也易于形成浮华的世风,刺激人们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奢侈性消费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种浪费性的消费。奢侈性消费作为一种浪费性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消费方式,它虽然与社会财富以及个人财富的富足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更是一种享乐的观念在现实与实践中的践行,这种消费方式无论是对个体、集体、国家还是以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三)从合理消费到盲目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作为一种特定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发展,协调了生产力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个人或集体愿望得以提前实现,满足了自身的要求。合理而良性的超前消费,是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但是当今社会的超前消费已走向偏颇,出现了盲目超前的趋势和现象。一方面,未能充分了解自身在未来所具有的经济承担能力而盲目地超前;另一方面,超前消费不是从整体长远的利益而是从个体、局部、短期的利益出发,有时甚至纯粹是为了满足自身感官享乐的要求。如果说适当的良性的超前消费有必要提倡,那么盲目超前消费则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产生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是物质财富的空前积累,导致财富分配的不均衡,使得一部分先富者有能力追求高品位、高层次的生活,这种现象影响了一部分人的消费观,进而盲目模仿以至于造成攀比之风,导致消费的盲目超前。

二、异化消费导致的社会危机

异化消费,无论哪一种表现形态都体现了对物质财富的极度追求,都是物欲极度泛滥的表现,不仅助长了社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加剧了人的异化,更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生态危机的发展。

(一)消费异化造就人的异化

洛姆指出,随着技术文明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幽灵正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个幽灵就是:“一个致力于最大规模于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成为整个机器或由计算机所控制的完全机械化的社会”[6]。在异化社会中出现了异化的消费,它片面地强调物质消费,人类丧失了生命的本真意义。经济生活完全是建立在最大消费的原则基础上,社会建构起了功能完备的消费机制和体制:厂家在利润的趋势下不断地开发制造出新产品,借助广告宣传将“虚假需求”变为人们的“真实需求”,诱导人们不断地购买、不断地消费。弗洛姆说:“对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迫使我们不断去购买,从而使我们依赖于这种膨胀的消费需求,依赖于那些可以满足我们需求的人和机构”[6]。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仅剩下追求无限消费带来的刺激与享乐,人们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心灵,赋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马克思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并不是人的本质特征。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恰恰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要,这样实际上人们成了“为商品而生活”。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马尔库赛曾提出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命题“现代人把自己交给了商品世界的拜物教”[7]。同商品的关系被颠倒了,不是商品为了满足人得需要而生产,而是人为了消费商品而存在,一个个鲜活的人变成欲求极度膨胀、只为满足感官畸形化、异化的个体。

(二)异化消费引发生态危机

西方把当代生态危机归结为人们的过度消费行为,认为生产商借助广告传媒不断地制造“虚假需求”,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促使社会生产无限地增长。这样,在无限的生产能力与有限的生态承受能力之间必然发生矛盾,大量生产和消费加剧了环境压力,制约了长远经济的发展。人类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在实施一种对能源、原材料以及资源、技术、环境和生态的规模化破坏。人们运用所掌握的技术力量不加节制地开掘和利用自然资源,用以高度密集生产和穷奢极侈的消费,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正常关系的破坏,使得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危险局面。我们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自然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的物质流动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的运行表现为,一方面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另一方面又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投放废物,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人类社会的崩溃: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社会濒危———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而异化消费正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魔手,异化消费引发有限资源和人类无限索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直接导致了社会危机的产生与加剧。有如霍尔克所言,“文明人走过地球表面,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地”,人类文明的正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

三、可持续发展社会呼唤理性消费

今天异化消费现象在我国呈现出发展蔓延、不断扩大的趋势,由其引发的社会危机也愈演愈烈,鉴于此,我们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必须倡导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消费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文化背景、个人喜好、公众舆论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多数人为满足生存基本需求的消费占其消费总量的比例就越来越小,人们会更多地通过其消费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以此增加自己对所在阶层的归属感。从这一点上说,消费行为更多的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因此应加强消费教育,向消费者进行系统的消费知识、消费观念、消费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使消费者认识到科学消费的意义,从而使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全民的资源节约和忧患意识,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

(二)改善消费环境、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对奢侈消费不应过分渲染。媒体对于奢侈消费行为,不应过分关注、过多渲染,不要因为过度报道而引发负面效应。要将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消费观树立成全社会的消费理念。同时政府应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如今,传统的“俭以养德”的思想正被奢侈的理念所取代,导致人们过高的追求物质享受。因而应该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善用资源,反对不计成本、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坚决纠正比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的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把节约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倡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发展赖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消费模式对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不仅空耗社会财富,而且浪费发展资源,污染生态环境,阻碍发展步伐,削弱发展后劲。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和财富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崇温.“西方”论丛[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72.

[2](加)本·阿格尔著,慎之译.西方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3.

[3](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1989:127.

[4](俄)别尔嘉耶夫著,张百春译.论人的奴役与自由[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66.

[5](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李柏光译.金钱与人生[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9.

第4篇:理性消费范文

“用”在英德:可降解的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

在英国,可降解的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可重复使用的棉麻袋……英国德文郡的莫德伯里镇已经领先欧洲各城市,发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这个小镇里的43家商铺――从小型的家庭式杂货店到当地大型的连锁超市――一律不向顾客提供塑料袋。购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用的棉麻袋。

而在德国首都柏林,几家普通民众最爱光顾的大型超市“利德尔”、“阿迪”、“雷阿尔”都在交款台的下面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购物袋,并在每种购物袋上面标明了不同的价位,最便宜的塑料袋也要0.15到0.25欧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块5到2块5),纸袋的价格稍高,要0.3欧元左右,布兜最贵,要0.4到0.5欧元,各家超市购物袋的价格都不同,但差距都不大。值得一提的是,纸袋的右上方都会标明一个“环保”标志,表明该纸袋是可回收纸袋,而布兜上面则会画着一颗绿树的图案,环绕着绿树还用德语写着“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的字样。顾客可以在交款前自行选择是否采用商家提供的购物袋,但大部分的柏林市民都不会选择买超市的购物袋,尤其是一些家庭主妇,她们都在交款后从包里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袋子,或者直接把购物车推到停车库,把商品放到自己的车里;有意思的是,在柏林还能经常碰见一些老太太提着个篮子或者推个类似婴儿车的小推车去超市,她们也从来不会在超市里拿那些“价格不菲”的塑料袋子。

“住”在德国:节能建筑成环保先锋

柏林动物园附近,一栋现代化的二层小楼甚为惹眼,这是一栋可以能源自给自足,甚至能源生产大于需求的节能建筑。

小楼正门朝东,门前有供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停车位,也有可为电动汽车或自行车充电的接线插口。房屋居住面积130平方米,楼顶和南墙覆盖太阳能板,可为房屋和电动车提供电力,电力多余时可卖给电网。

不仅供电依靠可再生能源,整栋房屋建造时就全部使用可回收材料,装修所选家具也绝大部分可回收。此外,明暗可调的LED照明灯以及高效节能的家用电器无疑给居家生活再添一份绿意。

这栋小楼的节能能力还远不止这些。房屋供暖采用热泵系统,热水不仅可供洗澡,还可用于地暖;机械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清新的同时,还可回收待排入空气中的热量;为减少热损失,房屋玻璃均选用三层中空玻璃,房屋顶部、底部以及外墙的保温材料也让热量难以散失……

什么人会住在这样拉风的房子里?原来,这是德国政府资助的“正能源房”示范项目。感兴趣的家庭可以申请到楼中试住一年,没人居住期间,房屋则对外开放,供市民参观。

所谓正能源房,是指每年一次能源需求和终端能源需求均为负值的建筑,但其使用的技术却并不固定。现如今,德国已建成35座正能源房。研究人员还在南部的新乌尔姆市开展了一个老房改建项目,目标是将一座上世纪30年代的公寓楼改建成一座正能源房。

德国研究节能型建筑已有30余年,从太阳能房、低能耗房,到被动房、零能耗房,再到如今能源供给大于需求的正能源房,德国人已让建筑从原来的能源消耗者变为能源生产者。

“吃”在日本:原汁原味更健康

日本是著名的长寿国家,男性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6岁。日本人如此长寿,被认为与日式饮食习惯“和食”有很大关系。2013年12月,和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天然、健康的形象更加受到关注。

和食的一大特征是季节性。日本四季分明,所以和食也讲究应季,大米、蔬菜、水果、鱼贝类等都注重在色彩、营养价值、口感最佳的时节食用。为了不损坏食材的营养价值,和食通常不会过度烹煮和大量添加调味料,而注重品尝食材的原汁原味。

标准的和食是“一汁三菜”,“一汁”是汤菜,“三菜”是:以鱼类为主的“主菜”,以鱼类或者蔬菜为原料的“副菜”,以及以蔬菜或者大豆为原料的“副副菜”。此外,作为主食的米饭和作为小菜的酱菜是肯定附带的,所以未被单列。从“主菜”中可以摄取动物蛋白,从其他菜中可以摄取各种维生素、β-胡萝卜素、食物纤维等。

和食中调味品主要有味噌、酱油、醋、甜料酒、清酒等发酵食品。通过微生物的力量而发酵的食品,拥有众多的酶,能够提高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日本自古以来存在“食用五色”的养生法,而天然食材的色彩很多都是营养成分的体现,例如鲑鱼肉的红色来源于鲑鱼吃掉的水生动物体内含有的抗氧化成分虾青素,而黄绿色蔬菜的鲜艳绿色和橘黄色是由于含有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等。

自然,无论多么健康的食物,过量摄取也不利于健康。和食套餐种类虽多,但量都不大,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日本的胖人相对较少。

“游”在瑞士:“绿色旅游”成标志

世界经济论坛的《2015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性居全球之首。初入瑞士,不少游客会惊叹这里清冽的湖水、纯净的空气、一尘不染的街道……整洁被人们普遍视为瑞士特色。瑞士民众从小接受的理念就是爱护环境,垃圾必须要严格分类回收。

瑞士雪山也面临高山生态环境脆弱和全球升温等问题的挑战。统计显示,该国2010年底有1420座冰川,面积994平方公里,较1973年冰川总面积几乎减少了三成。瑞士为此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如果有机会探访瑞士西南部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就能了解瑞士如何保护这片阿尔卑斯群峰间的滑雪乐园。为最大限度减少旅游活动对此造成的影响,保护好阿尔卑斯标志性雪山――瑞士三角巧克力设计原型的马特宏峰,采尔马特周围方圆数十公里内严禁燃油机动车辆行驶,进出小镇登山滑雪的游客全部依赖火车、马车或徒步,小镇中所有货运车、载客车全部为电力驱动。

此外,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即使牺牲部分生活便捷性,采尔马特也坚决执行严格的碳排放标准,限制居民对生活热源的过多使用。在垃圾处理方面,这里所有的生活垃圾都经压缩后统一运出。

由于火车产生的污染相对较少,瑞士铁路系统也为绿色旅游发挥了作用。瑞士大大小小的铁路公司利用小型齿轨铁路将游客送上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搭乘最知名的“冰川列车”、“黄金列车”游览专列,既能让游客近距离欣赏阿尔卑斯山麓冬夏两季美景,又避免了过多游客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

生活中的环保知识

1、怎样减少厨房对人体有害的油烟?

油不要烧到冒烟时才炒菜。

2、尽量不要买塑料包装的热饮品。比如豆浆,许多超市杯装的豆浆就是在沸腾的时候装的。这样的饮料饮用甚不安全。

3、阻止蟑螂可用生物办法解决,首先要将潮湿的拖布,扫把晾干(潮湿即易产生蟑螂)。室内不要有任何可供蟑螂吃的食品。另外,可在其常常出入的地方放置洋葱,并把下水道的缝隙用锡纸封严。

4、许多花会生虫子,也可用酒精或肥皂液来清除。

5、家中不用的旧衣可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用做一次性抹布,这样不用清洗,即省水又可避免细菌滋生。据检测,家中的抹布是细菌指数最高的物品。

6、除了不用一次性筷子,家中话费及社保费清单,其空白的地方均可用来书写。另外,自备手绢,不用餐巾纸,不要随便丢弃商场的购物小票,将其归纳到旧报纸堆里卖掉,作为废纸再利用。这样自己节约了金钱,又变相等于你种了树。

7、牙膏用到最后,实在挤不出还可将其剪开再用3-4天。全民都这样做,即节约又减少生产牙膏对环境的污染。

第5篇:理性消费范文

您好!我家里有个让人头疼的老妈,真是不知道该让人如何是好了。我妈今年65岁,身体、精神都很好,唯一让我头疼的就是她的消费行为。上个月我家附近的超市搞促销,她早上不到6点就到超市门口排队,然后在人山人海中挤了大半天,买回来一大堆东西。我跟她说不应该买这么多,她反倒把我骂了一顿,说我不懂得勤俭持家过日子。可说她节俭吧,上个星期她去小区听什么健康讲座,结果花了六百多块钱买了一堆“三无”保健品回来,气得我爸到现在还在跟她冷战。对于老妈这种“占小便宜吃大亏”的行为我也很不解,您是否能解答?

安徽吴女士

吴女士您好!

正如您在信中提到的一样,很多老年人经常会“占小便宜吃大亏“。我们时常会看到很多老人为了买到每斤便宜几毛钱的鸡蛋而不惜提前一两个小时到超市门口排队,甚至有的老人为了抢购一些促销产品还会发生争执;有的老人会去报名参加低价旅行团,曾有媒体报道,因为随团老人不肯购物而被导游当众侮辱。这些老人大多数不是因为生活拮据而省钱,可是他们为什么还会屡屡做出这样的事情呢?其实,这与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密切相关。一些机构调查发现,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具有如下特点。

价格敏感度高老年消费者对商品的普遍要求是物美价廉,他们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在这种节俭传统的影响下,老年人购物一方面注意价格,择廉选购,另一方面是要求实惠。因此,对于年轻人丝毫没有影响的“蝇头小利”,却往往会触发老年人的购买行为。

注重实用有调查表明,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性,他们强调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舒适安全。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与健康相关的产品最具有实用价值。2005年一项针对国内8个城市2225名60岁以上老人的入户调查结果发现,有11.6%的老年朋友会习惯性服用保健营养品,2.8%的人认为吃营养品比吃药更有效。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价格昂贵却“来路不明”的保健用品、药品在老年朋友中间能销售火爆了。

容易“感情用事”老年人不喜欢孤独,又最容易孤独,他们渴望与人接触,渴望得到社会、家人的尊重和关注。而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成年子女往往终日奔波,很少有时间真正陪伴父母,”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造成老年朋友情感空虚。有些不法商家正是抓住老年人的这一心理,大打”温情牌”——销售人员态度和蔼可亲,往往推销产品之前先跟老人拉关系、唠家常,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让老人心理上感到温暖,自然就放松警惕盲目消费甚至上当受骗。

信息闭塞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则成了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巨大障碍,某种程度上也成为老年朋友盲目消费的“帮凶”,尤其是广播、电视等媒体,难辞其咎。据调查,老年人对产品的获知途径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并愿意听信其宣传效果。2011年6月11日,卫生部新闻会公布,中国具有健康素养的居民只占总人口的6.48%。这意味着,在面对众多养生观念时,绝大部分老人不具备辨别能力。这或许预示着,这些被养生保健行业视为主要目标群体的老人们,在晚年生活中,面临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盯住他们钱包的陷阱。

第6篇:理性消费范文

关键词:限购;房地产市场;非理

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052-05

长时间以来,由于房地产自身的特点,注定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参与市场的房产企业既有全国性企业也有地方性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私营企业。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土地价格的飞速上涨直接导致了房价的迅速上涨,许多地方土地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高房价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它一方面影响房地产自身,使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泡沫,最终影响银行信贷,从而产生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高房价使许多人买不起房,调查显示,我国有至少80%以上的人买不起房,因此,人们对于房价降价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政府推出了限购政策。

一、房地产市场非理表现

(一)需求产生阶段:从众消费行为和攀比消费行为

从众消费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面前,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以群体中的其他消费者为参照对象,做出与多数消费者一致的消费行为或者反应倾向。[1](P1005-1013)一旦在房产消费中消费者从众消费,就会出现一下两种恶果:一方面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产生严重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所购房子不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房屋的空置和资源的浪费。

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这种行为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攀比消费是一种炫耀心理,这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在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子的时候购买房产,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另一方面,攀比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就是要通过外在物质的东西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以叛逆式的标新立异的奇特行为,来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存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的畸形心理和行为,从而产生攀比消费行为。

(二)收集评价信息阶段:观望消费行为

观望原指以置身事外的态度去看待事态的发展,所以消费者更愿意持有货币等待他们认为的最好消费时机,所谓钱在手心不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判断好的消费时机。按照市场供求的一般规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这种商品购买,由于需求的减少,当房价上涨时,人们会有一个这样的预期,房价还会上涨,所以就会选择购买,而当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时,整个市场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需求的增加又加速了房价的上涨。在当前限购的情况下,房价出现了松动,许多地方房价已经下降,正如人们不希望看到的那样,人们依旧持币观望,并没有带来房地产市场的复苏。2011年人们没有看到往年的“金九银十”,反而是房产市场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寒冬。

(三)购买决策阶段:超前性消费行为和滞后性消费行为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2](P24-27)这种消费行为反映在房地产市场就是购房者严重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坚持要购买房产,从而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使自己成为房奴,扰乱自己正常的生活。它不仅会败坏社会风气,也会在经济上造成虚假社会需求,更会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是滞后性消费,也就是说持币观望到了另一极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信奉买房不如租房,他们认为现代我国《物权法》规定房地产使用期限为70年,过了70年之后房地产又不是自己的了,所以这些人宁愿租房也不购买。我们知道,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滞后性消费行为实际上是掩盖了正常的市场需求。

(四)购后行为阶段:投机性消费行为

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因需求拉动而一路高歌猛进,房价快速上涨,引发了各路炒家介入房地产市场,短期投入,炒高房价,择时出手,获取暴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认为,中国有四大类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家庭存款;企业不投资资金;受贿款;国际热钱。这些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后,加速了房价的拉升。例如:深圳、广州等城市由于炒家的介入 ,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房价飙升,不到一年时间,房价上涨一倍以上;2010年海南建国际旅游岛政策出台之后,房地产价格增长了3倍。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严打房地产市场炒家,深圳房价快速回落,投机炒房受到有效抑制。但是,任何市场都有投机行为,只要有获利机会,炒房者仍然会择机入市。

二、房地产市场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假设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市场上,人们的消费行为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兴衰,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引导、非理性消费行为和人们对于市场的预期,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假设:

第7篇:理性消费范文

2004年我们在对福建AC公司的食品市场调查发现,虽然AC公司涉足该行业不是很久,且市场已经有几个很成熟的品牌,但目标消费群体并没有明显的品牌购买行为,根据AC公司新产品包装精美的优势,于是我们作了一套深度促销策略,主要方法是:

1、选择福州、福安等经济强市作为活动的战略辐射点。

2、在口岸优势比较好的各大卖场展开“先品尝后购买”活动。

3、在卖场内通过比较新颖的产品堆头、排面及POP展示和礼仪促销人员的生动导购吸引顾客。

4、在大商场内出入口处安排身穿AC公司服装的义务工帮助顾客把较重的物品运放到车上,并处处做到关照和帮助老人、儿童和孕妇这些特别顾客。

5、针对青少年这一主要消费群体,我们实施了赠送明星贺卡、手机饰品等礼物。

6、到校区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成长”活动,加深青少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与品牌的情感。

7、在收视率较高的各地电视台投放了“关爱篇”电视广告(15秒)!

通过以上主要促销手段的整合运用,结果AC产品的销量很快得到了快速提升,福建整体市场也得到了有力拉动,其成功就在于运用了情感性促销方式。

那么,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又该如何让消费者从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消费呢?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人都是有感情的,你的酒或许压根儿就没有五粮液、茅台的好,但只要你的品质保证,服务比他们好,相信消费者还是会有选择你的可能!现在,很多企业在千方百计地想把产品如何“销售”出去,但多数时候他们所谓的“产品售出”也仅仅是出了厂大门而已,而更多时候还滞留在经销商或零售商的仓库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多数厂家没有想如何让顾客把产品“消费”出去!要把“产销”变成“产消”,其实就是一个把消费者由“理性”转变为“感性”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应该值得注意:

1、在产品的名称策划、包装设计上,广告传播、品牌推广等方面一定要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

2、在产品的终端环节,一定要深化情感营销,通过有效的深度促销,刺激产品的购买消费。

3、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及经销商反馈的各种建议。

4、企业与公众,品牌与顾客之间应多开展一些互动的活动,以加深他们对产品的认知与情感。

第8篇:理性消费范文

1.女性化妆品市场的现状

在消费者这个群体中,女性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再是紧紧地满足于家庭日常生活,更多的是转向注重个人消费需求的满足。美的消费概念在女性消费群体中得到提升,永远年轻的愿望激励着更多的女性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正是这个趋势给中国企业的化妆品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也正是中国这个庞大的特殊的市场为化妆品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女性消费市场。据调查,全球化妆品市场发展迅猛并且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2000亿美元,到了2008年美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就达到了2470亿美元。跨国公司是化妆品市场的主角,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分别是联合利华、欧莱雅和宝洁公司,他们共同瓜分了全球25%的市场。百货公司仍然是销售大户,拥有32%的销售额,但一些新型销售方式的发展如Sephora和通过因特网直销等都会给化妆品销售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国内外,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网络化对于我们消费带来的巨大改变。由于人口的老年化与工作女性的增加,未来增长最快的市场将是彩色化妆品。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高校女生的化妆品购买对象一般是AVON、美宝莲等品牌,而工作的职业女性则更倾向于玉兰油、LANCOME、资生堂、SKII等品牌。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同,也使女性在选择化妆品品牌时出现档次的差异化。据权威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销售量在过去10年内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八,亚洲第二化妆品市场。专家预测,到2015年,仅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到110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化妆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必将导致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的屹立并繁荣因此,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在面对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前景,在诸如欧莱雅、宝洁等众多跨国品牌的竞争压力下,应该吸取国外品牌的经验抓住本土市场,在本土化的充分竞争优势下取得成功,抓住化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明确企业的品牌定位,运用正确的营销与广告策略来促使本土品牌销售量的提升。学习和借鉴新型的营销经验,无柜台销售的营销网络,完善的售后服务。

2.化妆品行业的女性消费特点

首先,女性的消费是非常明显的非理性消费。经调查,93.5%的18岁-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也就是受打折、朋友、销售人员、情绪、广告等影响而进行的“非必需”的感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占女性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较男性消费者而言,这种受到促销及广告影响而发生冲动消费的情形在女性消费者中更为普遍。面对同伴热心捧场、百般赞扬的女性是很难能够保持理智的,因为女性受影响受感染的弹性较大,容易产生群体交互和从众心理,从而引发感染性消费。其次,女性的消费忠于对美的追求。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喜欢追求时尚、表现自己对美的渴望十分强烈。屈臣氏集团旗下的个人护理商店曾对女性顾客进行了个人生活理念的调查,在被访的女性中有55%用于个人年消费的最大比例用在美容美发等个人护理方面。这部分消费者除了注重个人美以外,对商品的造型美等也十分关注。即使是细微的优点和美感,都很容易抓住女性,唤起她们的某种感情。她们甚至会忽视商品的价格,仅仅处于对那一点细微之处的喜爱而产生购买欲望。

然后,女性的消费强调个性化消费。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因此她们在购物时有一种排众心理,这是女性消费心理中的一种特殊消费心理。她们一般选择与他人有区别的产品和有个性的商品,往往不拘泥于产品价格的高低,是否是名牌,只要适合自己,就愿意购买。因而,一些标新立异的商品,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如对彩妆特别关注一些另类的颜色或款式,在非理性心理驱使下追求个性化的产品价值享受。最后,女性在消费中年龄,职业等差异明显。根据年龄的不同,职业的不同,女性的消费特征也趋向差异化。在不同的年龄层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例如,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如在18岁至32岁之间,这部分女性在选择化妆品时更注重的是护肤、美白、时尚,凸现个性的化妆品色彩。而年龄较大的女性消费者由于工作和家庭的操劳,在选择时则更注重护肤养颜,促使皮肤看上去更年轻化,这也使保健品行业抓住女性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更年轻”的宣传上大做文章。根据职业的不同,女性消费者在经济上有了差距,在校的高校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选择化妆品时主要以价格为考虑对象,一般选择中档的品牌,在选择品牌的同时还要慎重考虑价格的高低。相比经济较独立的职业女性来说,她们选择化妆品品牌的时候很多是关注自己想要的品牌效果,价格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他们往往选择较高档次的品牌。通过以上对女性消费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抓住女性消费者对美和更年轻的追求心理,这为中国的企业在女性消费群体这个潜力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宝洁、玉兰油、美宝莲、欧莱雅等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国际化妆品行业的惊人发展给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带来启示和竞争,特别是在中国的异常发展,给中国的企业上了有价值的一课。如玫琳凯在中国的发展走出了它成功的一页,正是因为它抓住了女性的这些消费特点,特别是中国这个庞大的女性消费市场,运用自己独特的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以及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地发展和壮大,成为化妆品市场上的强者之一。

二、从女性消费特征分析营销策略

1.利用女性消费心理制造热点

在实施营销策略的方面,对非理性消费者,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他们的冲动性。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把潜在的市场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形成消费热点。或是增加附加值等来吸引非理性消费群体的购买,激发他们的潜在购买心理。

2.针对不同的年龄层划分消费群体

对不同年龄层的女性对美的概念的理解寻求目标市场。如对青年消费群体,更应该侧重中档产品,宣传产品的独特效果,在价格问题上要尽量避免与其他高档产品的冲突。

3.树立产品品牌形象,使产品独具个性

化妆品市场应树立产品个性、时尚的形象,比如动感的,或是妖冶的色彩,或是更加独特的艺术造型。体现“物以稀为贵”的综合价值,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求。树立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众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策略的实施上要竭力地宣传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等,企业要深入分析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的潜在需求,做到品牌和文化价值的融合。

三、企业应该采取实施的营销策略

1.产品本身策略

要想产品畅销,首先要产品自身好,要有自己的品牌,有吸引消费者的特色和个性,不能坑蒙拐骗。在简要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同时,不能忽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发生变化。通过对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市场和媒体研究”(CMMS)提供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者在化妆品消费方面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化妆品产品的消费经验越来越丰富,感性认识越来越强。二是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越来越注重品牌带给他们的感受。三是消费环境的改变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快速缩短。这些变化要求企业提供品质优良产品的同时,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铸造自己的品牌,满足消费者注重品牌的消费心理,培养消费群体的忠诚度。ThomasJones和EarlSasser把这部分消费者称作企业的“信徒”,当客户体会的价值远远超出预先期望,对品牌相当满意并感到高兴时,他们不仅给予企业充分的信任和可能的最大交易额,还会自动地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转告给其他人,实际成为企业销售人员的延伸。企业应该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的变化。

2.产品价格策略

价格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特别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价格因素是影响品牌消费的关键因素。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还价心理是消费者的共性。还价是一种“占便宜心理”,是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特别是消费者对同一类型产品的喜爱程度相近时。价格就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货比三家”实际上是“价比三家”的消费心理将主导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过程。在产品定价上企业要尽量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品牌概念已经定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针对消费者对产品的忠程度改变价格的制定方式,太高的价格将失去中低档消费者市场,太低的价格将给中高档消费者“便宜无好货”的错觉。在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价格体制,抓住各个消费层次的消费者。

3.产品渠道策略

无论是欧莱雅还是资生堂,还是兰蔻,进军中国市场选择了相似的销售模式,在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百联世贸等知名百货店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专柜,专柜销售是化妆品首选的方式。与此同时,一级大城市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发生着改变。直销、专卖、电子商务等新渠道正悄无声息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企业应该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尽快地抓住这些新的渠道。可以看到直销、专卖、电子商务是目前化妆品行业十分缺乏的营销渠道,中国的企业应该认真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心理,采取适当的销售渠道,抓住销售渠道各种新型的方式和薄弱的方式,创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特别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要完善网略销售渠道,抓住有效的销售渠道。

第9篇:理性消费范文

[关键词]个性消费;消费心理;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037-02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却也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反而希望通过有别于他人的着装、言行、社交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此基础上个性消费心理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而它在繁荣市场、满足消费需求方面也显示了强大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消费心理。

2个性消费心理在营销中的应用

在心理学上,个性通常被认为是某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个人对所处环境的一致和持续不断地反应。基于对以上的理解,个性消费表现为一种消费者持续的、稳定的、内在的心理需求,它是消费者的一种消费倾向,使消费者更愿意去购买那些能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即个性)、性格和特色的商品,或者是在商品的制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设计,甚至整个商品都是在消费者自己设计和想法下完成的,这种充分体现消费者独创性的生产和营销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满足感和虚荣心。

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个性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特别是在社交和个人用品等关系到消费者个人形象的产品和服务方面,个性化的消费品显示了消费者自身的品位、个性、喜好、甚至社会地位,满足了消费者的欲望。此外,个性消费品大多是前卫的、多样性的,但也是实用的,因此,个性消费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应引起市场营销者的关注。

3我国基于个性消费心理在营销中的现状分析

我国个性消费心理在营销中的研究这方面的起步较晚,但现在也充分认识到个性消费蕴涵的潜在市场,也在积极的做这方面的努力。首先,个性消费在我国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我国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经历过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政治更加民主,经济更加繁荣,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只在满足于商品带来的功效上,更加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外国的经营者正是抓住了国人心理上的这种变化,适时地把外国的个性消费营销理念加以运用,高端奢侈品的出现,高级私人定制的兴起,限量版商品的推广,都使消费者充分享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同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现代信息技术下网络的普及,使人们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更加丰富的文化交流使人们对消费品有了更高的标准,个性消费日益成为影响人们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这些种种都构成了我国个性消费市场强大的社会基础。

其次,个性消费在我国有坚实的政治基础。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还极大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为保护各方面的利益进行着积极探索。

再次,个性消费在我国有充分的社会基础。在我国,个人的感性消费较之个人的理性消费有更大的增长,品牌消费、奢侈品消费都成为消费者非常重视的选择,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丰富,消费观念的改变,这些都构成了个性消费市场坚实的基础。

4利用个性消费心理的营销选择

虽然我国具备了个性消费的各种必要条件,商家也意识到个人消费具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是一个新的更具效益的经济增长点,但我国国内的个人消费领域的发展还是差强人意,大部分高端和具有高赢利点的行业和领域被外商占领,国内行业的认可度并不高且发展缓慢,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失败的市场营销导致的,没有一个完备的营销策略,正确的营销理念,积极的营销态度,是不能抓住客户、占领市场的。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个性消费心理利用,制定更具效率的营销战略。

首先,基于个性消费的特点和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对消费者实行有针对性的销售。成功的营销不仅能让消费者获得效用上的满足,更应该通过营销过程与消费者建立一种稳定的客户关系,加强与客户的信息交流,记录整理并熟悉客户的喜好,是消费者在获得服务的时候享有独一无二的感受,这对建立忠实的客户群有重要的意义。有了稳定且忠实的客户群,使实施个性消费的营销战略和推销满足个性消费产品有了可靠的基础。

其次,通过发展定制营销和创造个性品牌吸引消费者。在国外,定制营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营销模式,消费者通过定制服务,可以得到完全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同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消费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定制产品与批量的产成品有鲜明的对比,这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希望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对生产者来说,由定制为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满足获得的收益远大于放弃批量生产获得的收益。创造个性品牌同样是通过使消费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获得收益的方式,它与定制服务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定制服务与个性品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市场,这对生产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再次,要拓展电子商务等新型的营销模式,加强个性主题的宣传与促销,合理规划生产规模,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的宣传都是必不可少的。个性消费心理虽然是消费者希望自身有别于他人的一种心理,但同时其也希望这种与众不同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同、赞扬甚至羡慕,正是基于这一点,各种媒体宣传和合理的生产规模对消费者心理的满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但国际社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美国次贷危机后又有欧债危机,国际社会的挑战前所未有,所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国内市场是我们必走的一条道路,而基于个性消费心理营销方面,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宁.广告频率和品牌成熟度对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1,33(5):448-452.

[2]王怀明,马谋超.名人与产品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1):2-4.

[3]金志成,周象贤.受众卷入及其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l):156-l62.

[4]朱玉凯,孙松.国人消费心理与现代营销——以食盐抢购为例[J].中国市场,2011(23).

[5]孙振兴.基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特征的广告诉求实施[J].中国市场,2012(18).

[6]张文文.基于网络视觉营销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J].中国市场,2012(26).

[7]仇新忠.人口结构、消费习惯与资产定价[J].中国市场,2009(52).

[8]吴进.国内外市场细分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2(44).

[9]许枫叶.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奢侈品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市场,2013(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1207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8344);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创新项目;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编号:1251G02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327);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54205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