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数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指的是人在长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多表现为一个人平时的品行和气质。PISA认为,将素养这一概念代入数学学科,即是指学习者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拥有从事数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用数学视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和品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数学是基于现实生活需要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生活当中产生了比较、分配、归纳等数学问题,自然就需要研究数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100以内的加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等知识,在讲解这些运算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情境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寒假期间,二年级学生集体去香山欣赏红叶,每班各有3位带队教师,已知一班去了31人,二班去了39人,请问租借车辆时,一班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二年级一共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依据所提出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可用以下问题贯穿:
(1)在以上问题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计算问题?
(3)如何对这些问题列式计算?
(4)这些算式中,哪些比较好算,能否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以上问题情境涉及进位加和不进位加内容,通过对算式的分析,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当中概括数学问题,同时养成分类、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建构数学模型,洞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
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3.提高推理能力,参与运算法则建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方式叫做推理,这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推理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整理数学知识,“数的运算”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运算法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的建构过程,在推算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的教学为例,探究问题情境中“39+3”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39名学生加上3位老师,大概会有多少人?这样不太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必然有所接触,结合生活经验可知,大概有40多人。进一步进行分析,列式计算为42人,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算式:39到42,个位发生什么变化,十位发生哪些变化?想一想,个位的“2”可能是怎么得来的,问题情境当中哪两个数字相加会出现“2”?在这些问题的解释当中,学生探究进位加的竖式计算,从而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运算法则。
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这些随时随地在发生作用,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静态和动态上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素养形成做出科学分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科学人文素养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是我国教育培养目标之一。但在农村小学中对该素养的认知、开展存在着不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公民的科学人文素养起着基础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科学人文素养;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培养少年关乎国家盛衰。作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加强对农村小学生培养关乎到民族复兴的大局,因此,素质教育、科学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其中,农村小学数学对养成和提高科学人文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数学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有自身的文化;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何谓科学人文素养
部分学者把科学素质分为科学精神、科学观、科学能力、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分为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世界观、价值观、人格完美。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精神;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狭义上,科学人文素质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科学人文素养要高于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
首先,科学素养的定义包含五个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本质和STS。我国科技部等五部门将科学素养理解为: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科学行为、习惯。教育部认为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上述五要素按紧密度分为三维度: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方法(含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科学观念(含科学本质和STS)。这是许多国家所采用的定义。科学素养高于科学素质,包含了对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在宏观上来思考科技。
其次,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大致等同, 但有自身特点。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各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国家、自然的关系。因此,它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典型标志。
人文素养自身的特点:1、人文素养有内隐性。文学、科技、艺术等物质载体隐含着作者思维方式、价值追求、精神状况,是人类思想展现与情感流露的空间和场所。人文素养(如人的意志品质)是无法完全复制在物质性产品中的,一旦脱离主体就不能独立存在。因为数学等知识体系已脱离了创造主体而成为独立的学习和研究对象。这就要学生去探究、体验、挖掘知识本身隐含的精神因素,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2、人文素养体现了人性本质。人类的发展是生物性不断弱化、社会性不断生成的过程。人文素养是人的社会性的升华和确证,是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类真善美的统一。
所以,科学人文素养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在素质教育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养成。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养成中的不足
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通过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身心各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和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科学人文素养是培养目标之一,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却未得到体现。
1、教学理念对科学人文素养的认知不足。我国数学在竞赛中取得了成绩,这归功于注重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推理和解题技巧。但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认为学好数学就是得高分。搞不清数学是什么?有何用途?学到了什么?有人认为数学是概念、法则、公式的堆积,因而死记硬背、反复做题,不会变通不会创造。而且,教学方法简单陈旧,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知识产生的历史过程;例如,讲完知识点后让学生反复做题,轻视了过程教育、人格塑造、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缺乏对数学本质的研究,只在表层的知识、技能上,缺乏对数学人文价值的挖掘,仅重视数学的科学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引导。合二为一的数学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被割裂,使学生“谈数色变”。
2、对农村小学数学的科学人文素的资源配置的缺乏或失衡。在农村,数学资源大多数是课本、教参、直尺等,缺乏关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配置。在数学史、数学的人文反思等方面上失衡。在教学中少有提及教参上的数学史知识。
3、农村学校的其他问题不利于科学人文素养的工作的开展。农村是劳动力输出地,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农村,一边是有一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老师流出,一边是有科学人文素养的人不愿进村执教。“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加重了学校和农村社会的负担,占用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影响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关注。
三、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养成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高科技人才很多,若我们缺乏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反而可能犯罪。要使科学真正造福人类,必须使科学人性化,把科学同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既有科学知识又有价值判断的能力,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应试教育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只关注知识、能力,重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忽视个性、道德、责任感的培养。
1、农村小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突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的关注。我国现行教育受前苏联凯洛夫教学的影响,具有浓重的科学主义倾向。这种教学加上中国的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是一种不完备的科学教育。人们已经注意到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理解了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们证逐渐摒弃“纯科学主义”的理念,回归人文与科学的结合点。
2、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克服我国目前的小学教学中的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忽视了成绩背后的负面影响。如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片面理解了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三大能力”,导致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堂教学的难度、深度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承受能力,从而出现了学生厌学、惧学的现象。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学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严重的后果。学生只关注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学习,知识结构片面,情感、志趣、眼界偏狭,急功近利。造成了新一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和人格养成的片面和薄弱。(作者单位:土塘小学)
参考文献:
[1]廖卫新.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2012.6
[2]郑向玲.人文视角的小学数学教育目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6.4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学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逐渐应用到信息技术。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并且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数学走上快车道。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教育现状
(一)小学数学内容主要特点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属于较为重要的基础型课程之一,其课程主要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开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另外,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是以数感、空间观念、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包括低学段与高学段。其中,低学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相对抽象化的数学思考还很难达到。而高学段的小学生其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1]。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生群体中,其思维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而且需要在适当时候发展其抽象逻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小学生在学习阶段,其选择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以及注意力分配等方面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小学生在学习期间,其记忆发展与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及心理限制,进而导致其在记忆知识上,多以机械式记忆为主,接着再逐渐过渡为理解性记忆。
(三)传统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30多年,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刻的体会到,传统小学数学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小?W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学习兴趣较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面对实际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较差;(3)教学模式单一;(4)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性较差,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呆板。
二、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可以集中课堂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逐渐上升。小学数学通过信息技术走上快车道。就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怎样走上快车道谈几点建议: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孩子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掌握程度。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由于枯燥,图片呆板,小学生在学生期间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玩小动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动画,实物感强,有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2]。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应当保证以下几点:(1)巧妙利用信息技术,通俗易懂的语言,创造出有趣的数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巧用图文,有时是一图胜千言,如本人在圆的面积转换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将圆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熟练掌握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从4等分至32等分,制作成动画,最后让学生在看视频图像的转换中学会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增强知识理解。进而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突破学习难题,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方式主要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如:本人在数学教学学习直线、射线及线段时,利用小学生对孙悟空的崇拜,先放一个孙悟空拿着一个金箍棒的视频,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在金箍棒变换魔术的过程中,把直线、射线及线段进行了讲解[3]。将小学数学中的抽象语言、数字转化为更加直观、形象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所学知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突破学习难题,提高学习效率。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热情高涨。
(三)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几何直观;价值诉求;本质;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77-1
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两重含义:对数学知识内涵的体验、感悟;对数学学科特质的体验与认识。小学生的认识依赖直观,图形一方面是抽象的,一方面是形象的,把抽象的数学观念、数学问题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显示出来, 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表象、体验概念的内涵或知识的本质,并为其主动思考提供了载体,促进了学生的感悟、从而达到真懂的境界。
小学“数的认识”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几何模型,因此教材都是以现实情境为起点,通过几何直观的第一次抽象,帮助学生形成数的大小表象,最后通过数轴抽象出数的序,实现整体把握,达到对数的真正理解。可见,在这两次抽象过程中,几何直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经常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等数学方法的载体,而几何直观本身也是认识、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几何直观有助于小学生认识、理解数学学科特质。
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几何直观就是练习的器械。借助几何直观, 可以使思维较容易转向更抽象的空间形式, 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有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形象思维是以数学表象、数学直感、数学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比较、类比、联想、(不完全)归纳、猜想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形象材料的意识加工而得到领会的思维方式。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几何直观是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直接媒介,同时形象思维培养也是几何直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例如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演示或操作,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导进行比较,使学生体验到前者是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后者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这样学生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就能正确地再现“拼”与“割补”过程的表象,使“底×高”与图形面积联系对应;“底×高÷2”与图形中每一个三角形面积相对应,而避免发生“÷2”与“×2”混淆的错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何直观,不断丰富学生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运用表象进行直觉识别、判断,再以表象为基础进行想象,就能不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创造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2.有助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是其他数学思维的基础,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而几何从诞生就与逻辑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学,由于学生思维特点、语言水平的限制,几乎所有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图形、借助数学想象实现的。在运算率、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几何直观、借助数学想象可以实现合理解释和说理,达到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借助几何直观,实现了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
3.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关键是直觉思维。由于几何直观方法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常常成为数学发现的向导,所以,几何直观有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例题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班没有出示点子图,一个班出示了点子图,结果出示点子图的班级学生的算法明显多于另一个班。可见,几何直观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催化剂。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对象进行整体把握,简缩思维过程,做出直觉判断。
三、有助于学生几何素养的提升
几何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几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应用、空间想象力与几何文化。几何直观的教学涉及几何素养的各个方面,史宁中教授曾指出: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小学图形关系的学习必须是直观几何式的,而空间观念、几何直觉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介绍“割圆术”时如果能结合下面的直观图形,通过学生对图形想象,理解所谓“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就比较深刻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与其周长是两种相依变化的量,具备函数关系以及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的极限就是圆的周长会有所体验、感悟。
四、有助于激发学生感受数学美
数学不仅美在抽象简约,也美在直观多姿。集合圈、数轴、几何图像等引进,都是数学美的体现,比如1+3+5+7+9+……不仅可以用正方形来启迪智慧,也可以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类比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从几何直观的价值诉求不难看出,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角落,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这个意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用几何直观描述、分析问题的意识;另外,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图形制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译的能力,为学生使用几何直观提供保障。用图形说话,用图形描述问题,用图形讨论问题,本身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所以,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史宁中著.《数学思想概论》(第2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83-01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是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南针”,本人通过网络下载将其加入个人空间,闲暇之余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及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理解,使我感受到教师应该加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创造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创新情景,提供创新素材,点拨思维的方向,使学生能疑,会求异,要拓宽思维空间,训练思维深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严密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寓教于乐,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思之花自由开放。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少些知识灌输,多些思维启迪。让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蝴蝶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蝴蝶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蝴蝶,没关系,老师把蝴蝶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蝴蝶”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6只蝴蝶”的图和“3只蝴蝶”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最有效的手段。采用引导、启发、鼓励等方法为激发学生思维欲望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乐思、会思、善思的助推剂。
2.1 培养科学用脑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我会思、我要学”的动力。这样,学生才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教师采取竞赛形式导入就很好。教学新知前,充分激励学生竞争意识。上课伊始,老师先让学生计算一组计算题,比比谁能算得既快又准确。投影显示: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用老方法怎么不行呢?为什么老师算得又快又对?迫使学生带着渴望的心态去探求其中的规律。这样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导入效果很好。
2.2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善于打破常规,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较好的进行学习迁移、应用,并能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教学倒数的意义后,我出示:3×( )=( )×5=1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很快进行判断,得出结果:括号里应填另一个因数的倒数,我又问:“如果后面不是等于1,还有其他的填法吗?”学生思维积极性高,思维之“门”大开。很快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可以是0、1、2、3……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学生新学的概念,又发展了学生灵活思维,此外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都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2.3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论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如下属性:(1)多向性,即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思考问题;(2)批判性,即敢于怀疑和批判;(3)直觉性,即美感和顿悟;(4)联系性,即由此知得彼知,由此法及彼法的想象。教学中教师使学生能够比较快的看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能够比较迅速地作出真确的判断和决定,这是学生迸发智慧火花的最佳时刻。如做“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时有位学生用“113÷2×2的方法来解显得很巧妙简捷。这位学生是这样分析的:我把圆柱体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分开,拼起来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体底面积的半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侧面积÷2×2。这位学生敢于大胆合理的分析和联想,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简捷巧妙的算法。可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着力学生认识的升华,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注重思维训练方法的优化,使认知能力更趋完美。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会创新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在教学中逐步发展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幽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总之,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锡宁《谈数学教学语言的三个美学趋向》《数学教学通讯》2005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幽默风趣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幽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总之,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文玉婵.探讨数学语言的特性、功能及其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2).
新的学年马上就要开始了,回顾2019—2020学年的工作,我们组的老师们坚持“学本教学”,重点研究了在“学本教学”模式下如何上好练习课,虽然在课堂效率上还是有所欠缺,但是我们也摸索出了比较好的教学模式;重点抓了学生的书写,尤其是学生在练习本的使用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论坛的形式多次开展读书交流,看到了数学老师也有一颗文学的心,通过阅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这个学年我们将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提高练习课的课堂效率,学生的书写方面、格式方面还应该继续强化,多读一些专业性的书籍以提高老师们的思想认识以及教学水平,更重要的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课堂提升、课程深化为手段,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切实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二部分 目标与实施
一、教研组建设
目标:
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执行力、有研究力的教研组,爱学习,会思考,敢于担当,人格高尚,追求卓越,有教育情怀,持久苦干。
实施:
1.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思想,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促进专业的成长。
2.教研活动进一步落实常规,时间固定化、内容结构化;内容结构由“读专业的书”、“主题培训”、“主题论坛”、“听评课”组成,共同研究分析课标、教材,研究分析学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3.加强教研组宣传工作,将每个月举办的师生活动,以文字、照片等形式上报至宣传项目组,制作成公众号。
4.读书学习方面,利用工作空隙多读书,采用专业和非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并按照学部计划,利用教研时间(每周三下午),定期举行读书论坛交流。广泛阅读有关数学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使自己具有综合的学科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使老师能科学地、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读非专业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二、教师发展
目标:
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为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而奋斗。
实施:
1.培训学习。就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主题“培训”或“论坛”的形式,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深入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多交流,多反思,多实践,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利用好公开课研讨活动。
(1)结合学部要求,提前制定公开课主题,组织老师思考、讨论,并安排好上课顺序。
(2)本学年起,启动学科融合,研讨课本着自下而上的申报、审批方式进行。学科组内进行分层上课、分层研讨。
(3)公开课以教研组为主体,教师发展中心协调学科融合。
(4)加强说评课理论学习,说课深入,评课规范,重点把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建议说清楚;听课记录要详实,内容要完整。
3.课题研究。
(1)加强课题研究意识,营造课题研究氛围,借助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积极推进组内课题研究,积极跟进市级课题。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标:
全面提升学业质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秀率”达到50%,及格率达到97%。
实施:
1.强化过程监督,改革评价方式
(1)基础知识周周测。充分利用好“周周测”,夯实学科必会基础知识,精心命题,进行有效练习。
(2)综合能力月月测。每月进行教学质量测试。考核结果,捆绑评价,团队奖励。
(3)期末考试次次比。把期中、期末成绩与优秀学校进行比对。
2.建立学科习题资源库。教师针对学习内容精心自命题,并放入习题资源库。
3.加强教情、学情调查研究。学部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教师座谈会、学情调查会。
4.课堂教学方面实现每节课以限时计算环节开始,以做题巩固当堂知识结束。建立错题记录本,进一步巩固提升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优化常规作业管理,书写工整率达80%,批改认真严谨,严格落实16字方针。
(1)加强课堂书写指导。
(2)优化书写评价。将班级书写“工整率”作为作业检要指标之一。
(3)严抓批改质量。作业批改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
(4)改变评价方式。组内教师参与作业评价。
四、课程研究
目标:
构建数学练习课、阅读课的课程体系。
实施:
1. 练习课。在“学本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练习课操作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学数学练习课的上课模式,形成具有跃华特色的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程体系。
2阅读课。利用先研究,再实践,后总结的顺序逐步开展数学阅读课。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拓展并理解材料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
(3)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优化阅读技巧。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及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数学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由于不理解问题而出错情况的发生。
五、学科活动(详见数学组学科活动实施方案)
数学组学科活动实施方案
一、学生活动
1.限时计算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数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教师掌握学生的计算水平,便于有的放矢。
活动时间:每周实践活动前10分钟。
活动流程:
(1)教师提前一周命题并打印好备用(轮流命题)。
(2)每周实践活动前数学教师将试题教给上课教师。
(3)上课教师利用前10分钟发放、监督、收取试题。
(4)课后教给相应班级的数学老师,同年级段的教师交换阅卷。
2.知识竞赛(阶段性小结)
活动目的: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活动时间:期中考试前后
活动流程:
(1)同年级组的教师提前一周命好题并打印好备用。
(2)利用实践活动时间检测。
(3)同年级组的教师流水阅卷。
(4)教师根据学生出错情况讲评试卷,学生整理错题,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二、教师活动
1.学习《课标》
活动目的:为了让老师们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更加了解,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明确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时间:开学前。
活动流程:
(1)共同学习
老师先自主学习《课标》,然后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最后以年级组为单位汇报展示。
(2)检测交流
对《课标》重点问题进行小测,共同学习。(详见《课标》试题及答案)
2.培训学习
活动目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专业水平,就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
活动时间: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1)组长培训——《新课标下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升》、《小学数学练习课该怎么上》、《如何上好复习课》……
(2)组员培训——就上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最后每个教师以论坛(ppt)的形式汇报心得体会,谈看法、谈经验、谈收获。
3.读书论坛
活动目的:
利用工作空隙多读书,采用专业和非专业相结合的方式。
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使自己具有综合的学科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使老师能科学地、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读非专业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并利用教研时间以论坛的形式就某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成长。
活动时间: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兴趣;生活;数形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总目标由“双基”扩展为“四基”,强调“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所谓数学思维指的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它是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依据思维规律进行的认识过程。对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直观性的作用。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其形式主要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基础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全面提升自我。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以兴趣为基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正处于对社会认知的初步阶段,对一切有着好奇心,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探究,进行思考。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促使其自主运用某种思维。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准点,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结构,使他们自主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情境中去,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时,学生对于买卖类的互动形式比较感兴趣,都愿意以自我的认知来表现自我,为此,我打造了一个买卖场景:拿出三个苹果,仿照超市展示出了价格标示牌(0.8元)。学生看到这个马上就说:“是一个苹果8毛钱吗?”我趁势引导说:“是的,你看到这些能够联想到什么?知道老师想要你们做什么吗?”学生鉴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以及买卖常识纷纷说:“肯定是问这几个苹果多少钱?”接着我引导学生直接说出结果:2块4。这时,我融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即8毛换算成为元的表达是0.8元,三个就有三个0.8,转化成角的形式是8×3=24角,再转化成为元则是2.4元。最后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规律,说一说怎么样计算比较快。学生很快总结出:按照整数×整数的计算规律进行计算,之后点上小数点就得出结果了。这样,学生感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究知识,而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的,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启发性、基础性的作用。
二、以生活为切入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很强的联系,从数学中不乏能看到生活中的影子。诸如三角形的特性和作用,圆、角、分的认知,乘除法,加减法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且时常运用的。对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生活为切入点,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熟知的、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自己已知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将题目转化成为了这样的生活问题:童车厂在销售过程中一共分三批走货,第一次走的货比总货数的1/3多100辆,第二次走的货比总数的1/2少120辆,第三次走货是320辆。学生身边有诸多的童车厂每天都在走货,他们能主动去假设、探究,运用生活中见到的场子走货来进行计算。这样,将抽象的应用题转化成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就能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以数形结合为手段,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和认知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一些必备的数学思维手段。数形结合作为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和思维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还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本身属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合,数形结合思维能够更清晰地展示数学问题和本质,属于思维的纵深发展。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手段,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一些空间和数量关系之间的奥妙,进而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不断强化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一课时,我将这个公式转化成为图形,让学生就长方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求长方形的周长。生活常识以及周长的特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边边长进行相加,在分析图形时很容易会发现,其中两个边都是相等的,这样在计算过程中自然可以代替、化整为1,进行整合直接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接着让学生了解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运用数形结合手段去解决数学问题,诸如长方形面积、圆柱周长、面积等,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须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敢于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