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合同信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信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同信用管理

第1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

采用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用电情况、消耗情况作出全面的检测、分析、评估。不但能为企业提供可靠而准确的决策依据,还能提高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应该对电力信息管理系统被大力的推广。

一、总体框架

(一)系统网络结构

整个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由采集对象、系统主站、通信信道这三部分所组成,采集对象指的是安装在现场的采集设备以及计量设备,它的作用是进行计量,系统主站是单独组网,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比如数据库服务、前置采集服务器、接口、web服务器、交换机等等。而通信信道的作用是连接系统主站和采集对象。

(二)远程通信设计

远程通信指的是在连接的系统间,通过使用模拟或者数字信号调制技术,将语音、信息、数据、传真等进行传真。一般的远程通信都选择的是光纤专网,也有PSTN、GPRS等其他的方式,但建议企业采用公网通信的GPRS方式,因为GPRS使用大规模使用,不但传输率高,而且速度也很快。

(三)如何进行组网

如果变压器的容量很大,负荷量也很大,那么就可以使用多功能电表再加上专变终端的方式,这样的组网方案非常适合用电量大的客户。如果用户的用电量、负荷量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网络表,这种方案不但方便简单,而且还能够进行通信,成本也非常的低。

(四)主站硬件

在开发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采用的主站硬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设计结构的时候,可以采用开放式分布式的结构。计量点接入规模慢慢扩大,可以进行扩展和升级。

二、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后台应用

可以利用计量点以及叠加对象来对负荷曲线进行分析,对测量点的电率、电压、功率等进行查看和分析。另外还可以对电能表的运行情况实现实时的监督。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要将过去的用电情况与当前的相比较和分析。

(二)负荷控制

在解除了保电以后,可以通过直接遥控的方式,实现远程拉合闸。在操作之前,必须要对功率定制、电量定制、月购电量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减少电力使用的浪费,同时还可以提高使用率。

(三)基础应用

最基础的应用便是远程抄表,实现对电表的远程抄读,并且传送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还可以进行费用统计结算,一旦费用完结,供电的企业可以进行远程停电。这不但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电费的正常回收。

(四)进行预付费

通过这个预付费的应用,电力企业可以对用电的客户实施费用控制管理,同时避免出现难收费的现象,也避免出现因为停电而给用电客户带来不便的问题。要实现这个预付费系统,就必须要将主站、电表、终端、通讯设备等多个部分连接起来。整个系统简单易实现,同时也为双方带来了方便。

(五)实现远程遥控

远程遥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通过终端可以实现对用户被控开关的远程遥控。在这个部分中,功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了1定值功率控制,以及2定值功率控制。整个控制的过程全部由终端来进行完成,而主站设置则为了记录负荷控制中的数据和信息。另外还有电量控制,电量控制同样是负责系统负荷控制的一个环节,它包括的是购电量的控制,其控制的过程仍然由终端来完成,主站设置也同样是为了记录参数。

(六)分析

最后,其还可以实现分析,并且按照地方、领域、电压、用户实际情况来实现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负荷的统计可以使不同对象之间的,同时还可以将分析和统计的结果用曲线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样就更加的浅显易懂。除了负荷的统计和分析,还有对电能质量的分析,这其中包括功率因数、负载率、电压合格率、谐波等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必须要使电压合格率达到要求,三相呈现平衡的状态。另外,统计的时间段必须要具有规律性,比如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也可以是一年,最后要生成相关的报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建立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一)有利于供电企业和用电企业

建立用电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对供电企业,还是对用电企业,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使供电的企业加强了对用电的监测和管理,为企业的供电技术、供电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其次是对能够促进用电企业掌握自身用电的方式、方法,明确电量的流向,减少对能源的浪费。

(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过去的电力企业都采用的是人工抄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但通过用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抄表功能,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大大的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同时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三)能够算出企业的发展潜力

很多的用电企业都对多余能源的回收数量、回收能源的性质、回收期间的具体参数,以及回收能源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潜力。另外,通过对企业节能效果的核算,还可以制定出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方案等等。

(四)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用电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够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它通过对整个的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分析,及时的将信息反馈给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电力服务。

四、总结与体会

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电力,但电力资源却面临供求紧张的压力。要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在消耗较多的企业内部实施能源控制、能源管理、能源监测,也就是建立用电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萍,王立竹,徐占江.浅谈大用户用电信息管理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50-50.

[2]刘军.基于LINUX平台的用电信息管理系统[J].农村电气化,2001(8):22-22,31.

第2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信;无线;技术;移动

移动通信系统在仅三十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无线用户己经将近20亿。随着不断扩大的通信市场,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促使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有新一代通信技术产生。从第一代基于模拟信号处理的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到以GSM系统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取得巨大商业成功,再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WCDMA, CDMA2000以及TD-CDMA系统全面商用,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都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在测试并逐步商用化。如今人们己经不满足于传统移动通信系统所能提供的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低速互联网连接业务,而是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高速率、高质量的不同类型的无线业务,对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协作通信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抗无线信道的衰落,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提供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无线覆盖的关键技术,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协作通信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利用空间资源的方法,通过多个通信节点之间协同通信机制,共享有限的无线资源,使得在有限的布网成本下获得较大系统性能提升成为可能。在多用户系统中,协作通信与其他先进技术结合,尤其是与多天线技术相结合,可以使系统获得多天线分集技术和多跳中继传输的增益,可以有效的提升网络边缘要用户的通信质量,提高系统容量。因此,协作通信技术己成为下一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1.协作中继系统概述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为下一代通信系统制定了关键目标,要求在低速度移动、热点网络覆盖的场景中,能够提供1Gbps的无线传输速率。在高速度移动、广域网络覆盖的场景中,能够提供大于100Mbps的无线传输速率。除了峰值速率,人们希望享受更高的无线传输质量、更大的系统容量,以及史佳的小区边缘覆盖。然而,由于有现的带宽资源以及无线传输环境的复杂性的限制,通信系统可承载的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传统蜂窝网络架构中,只有通过增加基站数量来满足系统对于网络覆盖和传输速率的需求。然而,密集的基站部署所带来高昂的设备成本是实际系统无法接受的。

协作中继技术是在蜂窝系统中部署功能简单、成本低廉的中继站(RelayNode, RN ),用户可以通过中继站进行多跳传输来改善信号质量,可以达到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扩大小区覆盖范围,提升系统容量的目的。通过中继节点协作通信,距离较远或出于覆盖盲区的用户也可以享受到系统提供的高速率数据传输业务,从而有效的改善了网络覆盖,提升了系统容量。因此,协作中继技术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车辆的普及,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车辆拥有率高速增长带来的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而依靠增大道路建设和提升网络容量的传统解决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高速增长的道路交通需求。因此,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综合运用到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和机场)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对于交通系统进行实时、高效、准确管理的综合系统。它使得交通系统中三大主体“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新的方式呈现。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成为我国解决城市拥堵、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的最佳途径,其重要特征是智能化管理交通与交通信息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应用在在交通系统的很多方面,为实现更高效、安全和便捷的地面交通系统提供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已经普遍使用的道路电子收费系统以及实施路面信息标示,以及正在不断推广的车辆导航系统、路面紧急状况通知系统、以及车辆不停车收费、车载通信系统都是近些年,智能交通系统在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努力。

随着道路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一方面,人们希望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避免交通台事故,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获知交通拥堵或其他危险情况,进行有效的交通指挥调度,同时车辆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实时共享交通信息;另一方面,车内乘客希望能在乘车过程中,可以与互联网实时连接,实时享受高质量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因此智能交通系统越来越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影响交通系统的因素非常复杂,无法用简单抽象的数学模型描述道路交通现象,另一方面,如果仅依靠现实交通环境的实地测・试研究交通现象,则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于交通行为进行模拟仿真今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通仿真可以清晰的辅助分析预测交通堵塞的地段和原因,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和交通管理的有关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近年来,伴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蓬勃发展,交通仿真技术己成为国内外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根据仿真模型对于交通行为细节的模拟程度不同,可以将交通模型分为宏观交通模型、中观交通模型和微观交通模型。

4.智能交通系统中通信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各种各样的车载无线网络通信设备被设计出来,相应的车辆无线通信频段和标准也逐步改进和完善,使智能交通系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智能交通系统中,通信的节点可以是车辆,也可以是道路周边的基础设施,因此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存在两种通信链路,车辆之间在小于某个通信范围可以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即车车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辆与道路周边的基础设施.丘的无线通信设各进行通信,即车路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

专用短距离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标准最早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指定。用于交通系统中事故避免,希望能够通过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有效的传播交通事故警告、交通拥堵信息等。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专用短距离通信也逐渐应用到智能交通的其他领域,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技术保障。

DSRC协议采用简化的3层协议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DSRC标准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采用8Q2.1 lp标准(WirelessAccess in the Vehicle Environment,WAVE)。DSRC技术能够支持行驶车辆间的无线高速信息通信服务,并保证通信链路的低延迟和低干扰,确保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通信可靠性。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为专用短距离通信分配了5.85GHz到5.925GHz的频段,这7SMHz的频段分为七个1OMHz信道以及一个SMHz的保护问隔。其中178号信道作为控制信道,172号信道用于车辆之间通信,实现交通事故避免等应用,最后的184号信道用于长距离、高功率的通信,其余的信道用作服务信道。

5.中继蜂窝网络资源调度算法概述

在蜂窝系统中部署中继站(Relay Node,缩写为RN),用户可以通过中继站进行多跳传输来改善信号质量,可以达到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扩大小区覆盖范围,提升系统容量的目的。中继蜂窝系统中,UE可以选择接入基站(Enhanced NodeBeNB)进行直接通信或者选择接入中继进行两跳中继通信,前者称为直连用户或一跳用户,而后者称为中继用户或两跳用户。这里将基站与中继之间的链路称为回传链路,eNB或RN到UE链路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

中继增强型蜂窝网络中主要存在两种资源管理方式,即分布式资源管理方式和集中式资源管理方式。在集中式资源管理方式中,为了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基站作为系统的中控节点,需要获得网络中所有链路的信道信息,这会导致实际系统所无法承受的反馈开销和处理延迟。而在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案中,中继节点和基站利用木地信息进行独立的资源调度,从而大大减少了冗余的反馈开销和系统算法复杂度,而且可以通过优化分布式资源调度算法,获得次优的系统性能。因此,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分布式资源调度算法同样会带来新的问题,由于基站在进行回传链路上资源调度时,无法及时获得接入链路的信息,因此基站无法保证在回传链路上提供的资源可以刚好满足接入链路上需求,很容易造成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数据速率不匹配的情况。一个中继系统,采用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案,基站和中继节点各自独立调度所服务的用户。

6.基于对队列状态信息回传链路调度算法

给出一种基于用户队列状态的回传链路调度算法(Queue-State),不同于己有算法,这里仅要求中继站在必要的时候将两跳用户的业务队列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不同的用户队列状态采取相应的调度策略,实现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速率匹配。

基于用户队列状态信息的调度算法的整体思想是根据两跳用户的队列状态将用户分为三类:“饥饿”状态、“积压”状态和“正常”状态。基站不需要改变处于“正常”状态的用户的回传链路的资源调度策略,因此中继只需要向基站反馈处于“饥饿”和“积压”状态的用户的信息,基站根据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提升或降低用户的数据速率),保证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的速率匹配。通过调度策略的不断调整,大多数用户将处十“正常”状态,因此中继站的反馈频率将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每次中继需要反馈时,只需要反馈很少的信息标示用户的队列状态,基站可以通过这些状态标示可以间接获得接入链路的传输状态,而无需反馈用户的完整队列信息,大大减少了单次反馈的反馈开销。

7.结语

在智能交通中的通信节点是车辆以及道路旁边的交通设施,由于车辆节点的高速移动,导致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频繁;另一方面,车辆节点之间链路信道状况复杂,而且车辆之间位置实时变动,无法保证通信时间,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中通信系统的设计提出新的挑战。将协作通信引入智能交通系统中,通过中继节点的引入实现传输分集,减少车辆与道路周边基础设施的通信距离,可以有效的改善智能交通系统的网络覆盖、增强对于节点移动性的支持,从而保证了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彭聪,赵明,姚彦.适用于无线网络的动态网络编码协作通信机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

[2]江若宜,季薇,郑宝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作通信的能耗优化方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06).

[3]黄辰,戴彬,王芙蓉,杨军.杨维明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分布式协作通信机制[J].电子学报,2010(10).

[4]赵贤敬,王薇,赵丽平,郑明忠,郑宝玉.无线移动网络的协作通信方案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05).

[5]张国鹏,顾洁,刘鹏,丁恩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协作通信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9).

[6]张娜,陈曙.无线局域网MAC层协作通信改进方案[J].传感技术学报,2012(02).

[7]李成铖,李智.周明霞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协作通信方式[J].现代电信科技,2010(04).

[8]李颖,王静.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09(01).

第3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通信;运维管理;应用分析

引言

为顺应电力通信网的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提升电力通信网管理运行水平和运行质量,有必要强调电力通信网络运维管理工作,保障电力通信运维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高效性、可靠性。

1、电力通信运维管理问题

1.1运维部门管理存在漏洞

运维部门主要负责内部工作管理工作,包括运维的值班、工作计划和通知等。但是各类记录的填写没有统一标准,描述因人而异,很难快速查询分析运行状况;由于使用比较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效率较低,这样较难为以后的报告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依据。有必要对值班工作记录标准化、对各类工作记录集中管理,以便更加高效、快捷、规范的来进行运维工作。

1.2无法实现运维全过程管理

运维部门要求实现闭环管理对调度中遇到的故障业务进行检修和处理,要求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来完成调度管理中的告警或故障处理,同时对处理过程以及结果跟踪记录;检修工作的闭环管理指的是业务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和管理,保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内容及各类规定有序开展检修工作、管理z修计划,保障工作过程的安全。目前各种业务流程经常会出现跟随流程重复工作的情形,降低了工作效率,有必要制定系统全面且能实现灵活变更管理和控制的全程管理新流程。

1.3运维管理系统和其它系统的兼容性有待提升

目前运维管理系统发展水平和其它系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系统间没有进行很好整合,缺少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目前通信网的发展范围相对宽泛,业务需求也比较多元化,如果运维管理工作无法顺应其发展步伐,则在时效性和效率上都会出现问题。

2、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实现

2.1运维管理系统技术实现

(1)数据建模。为强化组织管理在运维管理中的工作记录和相关资料,对各类涉及到调度值班及运维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在归类整合的基础上,提出接口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建模技术。通过构建各类记录规范模型,比如设备资源模型、告警数据模型、表单模型、业务模型等以及对应的数据字典,来规范数据访问。建模方法具体如下:①明确需要建模和彼此汇聚的属性、需要要求外部约束的属性、具有时间维度的属性、需要单独物理存储的属性;②根据连接关系类、基本描述类、状态类、业务应用类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建模;③通过较为成熟的建模工具来进行建模,以此来提升建模效率。(2)数据采集。运维管理系统并非是一个孤立系统,业务申请、设备检修、告警故障处理等日常运维工作必须方便与资源管理、综合监控系统配合完成。通过构建标准的资源标识,各个系统之间利用业务关联性和资源相关性等特点,使用标准的数据采集标准来达到数据自动采集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对智能设备的配置信息实施统一的模型匹配并且自动导入数据库,即采集存在关联关系的信息数据,实现处理数据模型标准化,来满足运维管理工作中的规范化要求。(3)流程管理以及流程自定义。在进行闭环管理时,流程管理以及流程自定义是一项核心技术,它可以帮助实现牵涉流程管理模块的各种功能,可以帮助实现工作流程化。在流程自定义技术中,通过业务过程集成、功能集成、资料集成,工作流平台来提供工作流引擎和流程建模工具。应用该技术之后便可以用工作流形式来描述业务过程,利用软件功能部件能够快速推出新的业务以及管理流程,使得流程变更管理和流程控制变得更加灵活,大大提升了运维流程化管理水平。

2.2运维管理系统功能

①个人办公桌。该模块主要有待办工作、最新工单、通信网运行方式、消息以及通信标准等,还可以修改个人信息以及对应密码;②值班管理。该模块使用人员主要是网络运维人员,主要管理值班日志,值班表,交接班手续以及日测信息等;③检修计划管理。主要是上报检修计划、管理检修时间、汇总检修计划这几项功能,对各单位上报的检修计划进行整体汇总,在此基础上岗进行灵活协调,方便运行方式管理;④检修/停复役管理。该模块的功能就是检修工作的流程管理,完成检修工作的申请、审批、派发、处理、反馈、汇总、统计、查询、分析等;⑤业务申请管理。包括完成通信网业务资源的开通申请和资源调配管理;⑥告警/故障管理。进行监控告警的调度管理以及故障申告的处理,对运维操作进行集中管理,分析整理告警/故障处理结果,可以实现对运维工作的对比判断以及优化处理。上述的集中管理都是运维管理系统中的流程管理,其作为运维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采取工作流引擎进行流程的自定义并结合具体需求量身定制的模块,能够进行各项工作流程的申请、审核、签发、沟通及闭环处理,对工作流程流转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化作用,提升了工作效率;

3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①运维管理系统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日常运维工作处理流程的规范化,确保运维工作的智能化和标准化以及闭环流程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运维管理水平;②在进行检修停复役工作时,由于关联了资源系统数据,能够对要停、复役的设备进行智能分析,自动列出设备停运后受影响的业务并提前做好准备,从而提升工作效率;③在进行业务申请时,智能分析的对象主要有光缆纤芯、端口、设备、板卡等,归纳统计可用资源以及业务承载情况,以便能够更好的对资源进行利用。此举使得业务申请以及开通审批和执行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化和方便,还能够保证资源利用率;

结语

运维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对于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各方面的功能效用,确保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在电力信息通信工作中得到更有价值的应用,最终确保整个电力系统能够更加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第4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一、召开业务调查会

调查会由经营部经理主持,会上,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业务的范围、内容、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和想法进行讲述,开发人员应该将这些讲述和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在MIS系统中实现完成管理业务的功能。通过讨论,尽量使工程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在新系统的功能和与之相联系的管理业务方面取得一致的意见。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的调查

调查中应详细了解各部门人员对涉及合同的业务分工情况和有关人员的姓名、工作职责、存在问题和对新系统的要求等,如系统由谁来担任管理员,各部门人员参与系统的权限设定等。了解清楚对象系统内部各级组织机构可以使系统分析人员明白企业中大概有多少部门和人员使用合同管理MIS,并且他们的分工是什么。明确调查对象的需求和方向。调查结果可以使用组织机构图来表示。

三、管理业务流程图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完成业务流程为

经营部副经理与业主洽商合同,保留合同洽商记录;合同签订修改版本;经营部副经理与业主签订合同最终版本;管理员制作合同交底,输出合同交底表格发至各部门交底并存档;按照公司财务要求结合合同,每月制作收款计划,输出合同收款计划;管理员编制请款发函,将发函信息与实际收款和开票情况录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输出合同收款台账和主合同台账;管理员进行合同结算,申报确认,输出合同结算单;跟踪合同动向,输出合同跟踪记录。

四、数据分析

1、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指数据的类型(字符型、数字型、日期型

)如“合同名称”、“合同内容”、“负责人”是字符型数据,“服务金额”、“面积”、“工期”是数字型数据,“签订日期”、“登记日期”是日期型数据;数据的长度(字节数、小数位数等)如数字型数据保留小数位数四位、取值范围(最大值、最小值等)和发生的业务量,如,可以输入多少合同数等。

2、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

数据的属性按动态特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固定值属性,这类特性的数据,其值基本上固定不变,如“项目名称”、“合同名称”等。

(2)固定个体变动属性,这类数据项,对总体来说具有相对固定的个体集,但其值是变动的属性,如合同中每月的计划收款数,每一个合同每月必须固定收款,但是每月计划收款数是随公司财务计划不断变化的。

(3)随机变动属性,这类数据项,其个体是随机出现的,值也是变动的,例如每月的实际收款数,业主批钱是每月不固定的,批钱数也是不固定的。

五、数据存储分析

主要是分析存储数据的内容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分析中要确定各种输出报表需要存储的内容。

(1)根据新系统的功能确定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报表,对已确定的报表研究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字段项。

(2)去掉多余的字段项。

(3)为便于检索,增加必要的代码项。

六、数据查询要求分析

调查清楚使用者可能提出的各种查询要求是为了有的放矢的合理组织数据的存储,采取高效率的检索技术。系统分析应该将使用者经常需要的信息列出清单。例如,在几百份合同中随机查询出一份合同的详细信息,在监理合同中查询出对应的施工合同,查询出每一月的合同收款台账等等。

七、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在输入方面,需要分析各种数据输入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数据量的大小以及存在的问题,例如,输入的数据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哪些数据的输入是多余的或者不符合实际需要的,要确定数据输入方式,如台账查询模块采用逻辑输入数据的方法,是否能满足要求,是否使用简便,还要分析数据的精确程度和数据间的相互关联等。

在输出方面除明确数据查询要求外,还应分析各种输出报表的目的和使用范围,弄清哪些报表是多余的,哪些报表是可以合并的,尽量使得输出结果简易清晰。

八、新系统边界的分析

分析新系统边界就是要划定哪些部分是由计算机完成,哪些部分由人工完成,明确新系统的人机接口。一般,项目、主合同、施工合同的输入数据和修改数据由人工完成,计划收款、主合同台账、合同收款台账、合作支付合同台账的生成和查询由计算机完成,各种报表的导出由计算机完成。

九、功能结构图设计

十、系统实施

1、程序设计

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软件工作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工程原理,建立软件工程环境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这种方法指导人们用良好的思想方法去设计程序,特点是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应该达到可维护、可靠、可理解和高效率的要求。

2、软件开发工具

系统主要采用可视(Visual)BASIC编程工具实现。它是一种通用的宏语言,特点是可以跨越多个软件平台,方便地与其它软件连结,如电子表格软件、FOXPRO类型的数据库、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等。输出采用OFFICE套装软件中的EXCEL表格导出接口,将各种报表导出到EXCEL表格,与原来人工管理合同台账、收款计划、收款台账制作的EXCEL表格一样。

3、程序和系统调试

(1)程序调试内容包括程序的语法调试和程序的逻辑检查,程序调试时,可以编制正常的测试数据,也应编造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用以检测程序的正确性。系统调试需要经过分调和总调。

十一、项目管理

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之后,要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项目管理,需要多方面的人员统筹和协调、密切配合。项目管理可以使管理业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可以预测到问题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使系统的运行、业务的操作更完善成熟。

项目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管理人员

发展合同信息系统需要以下几方面的人才:

(1)系统工作人员:负责系统分析和设计,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他们既懂经济管理业务,也懂计算机;

(2)操作人员:即上机操作人员,包括经营部领导和管理员、各级部门用户。

(3)硬件人员:负责计算机硬件、网络的维护工作。

(4)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负责,应当精通管理业务,并熟悉计算机MIS系统,即经营部经理和系统管理员。

2、拟定和实现项目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运行、发展系统,要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一边日常运行系统管理业务,一边检查、调整项目工作计划,使计划动态进行。

十二、系统评价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建成之后,在系统验收的时候要组织第一次系统评价。第一次系统评价由系统工作人员、领导和部门用户来参与。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要在平时运行管理业务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和记录运行。第一次系统评价结束之后,以后每隔半年或一年需要组织常规的系统评价。这些系统评价由系统工作人员和用户进行。评价结果可以作为系统改进的依据。

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在系统的管理业务运行之中,检测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了系统规划的目的,系统是否充分运用了各种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及系统是否已经完善,还需不需要继续进行功能改进和扩展等。

系统评价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合同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

2、对现有硬件、软件和网络的评价;

3、对合同信息系统的应用评价;

第5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丹参酮注射液;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心绞痛发作时因心肌缺血、缺氧,氧自由基产生,导致胸痛、胸闷、心悸、乏力、心律失常,病情加重可致心肌梗死、心跳停止,危及生命。积极有效的治疗非常必要。

丹参酮是从唇形科中药丹参根部提取的有效成分。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的经磺化而得出的一种水溶性物质,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降低血脂等作用。本研究选取确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 例,应用丹参酮注射液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确诊有冠心病心绞痛的住院病人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41~73岁,平均(51.0±7.1)岁。随机分为两组,丹参酮注射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

2. 纳入标准:患者心电图改变明显,ST段下移>0.1毫伏,心绞痛发作频繁,并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4. 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参酮20毫克,1次/天静脉滴注,同时服用硝酸异山梨酸、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酸、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观察治疗2周后,病人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复查心电图,观察不良反应如恶心、皮疹等。患者做常规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能、心肌病、血脂、血糖检查。

5. 疗效评价: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疗效。显效,同等劳力程度心绞痛发作,硝酸异山梨酸剂量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胸闷、心悸、气短等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硝酸异山梨酸剂量减少50%~80%,ST回升<0.1毫伏或恢复直立,轻微心悸、气短。无效,心绞痛发作减少<50%,心电图无改善。

6. 统计学方法: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流动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间治疗2周症状与对照组比,总有效率达91.4%,P<0.05,见表1;心电图改善相比有效率达88.6%,P<0.05,见表2,不良反应有2例,恶心不能接受。

三、讨论

丹参酮主要成分有隐丹参酮、丹参酮、羟基丹参酮,它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止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素促进的基因高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细胞增殖,降低缺血性心脏心肌耗氧量,具有钙离子通道拮抗作用,通过消除氧自由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保护心脏功能。此外,丹参酮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升高血液雌激素水平,通过收缩到缺血区冠状血管使心脏灌注血液重新分配,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等作用。研究表明,丹参酮通过保护重要组织的血管内皮,具有抗氧化、抗氧自由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丹参酮ⅡA、LV原值明显增加,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要好于常规治疗组,说明丹参酮ⅡA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左心室功能。另外,丹参酮有类导掸停样L-型钙通道阻滞作用,并影响钾离子通道,缩短心肌细胞易损期,减慢心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悸、气短等症状。与传统药物联合应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心梗发生,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效果显著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洮春.实用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4-1376.

第6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 管理系统 接口 整合

引 言

信息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和管理手段。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科学,运用管理科学的内在实质来对信息进行管理。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思想更加符合现实的要求,更加适应现代信息的管理。

信息是认识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同时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通俗地讲,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对于信息管理则是,对这些有用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

信息管理在信息化中和信息科学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运用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无论在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信息管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一、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力工程建设加快,电力工程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工程管理信息化产品。然而电力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能够完全覆盖工程建设管理各个方面的系统还较少,大多数工程项目针对不同的业务内容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产品,并通过建立系统间接口,搭建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平台。这样的平台或缺少系统管理思想、或开发深度不足、或利用深度有限,尽管收集了大量信息,却不能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所以不能有效的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进度是工程的主线,进度管理始终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一个工程项目只有进度主线有了框架后,方可能开始配置相应的各类资源。建立一个以进度为主脉络的工程信息整合分析系统,把各类工程信息与进度关联,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决策提供了较科学、充分的依据。

二、电力工程进度信息深入利用设想

以工程进度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平台,通过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的建立,将进度管理数据和其他工程信息数据结合起来,使进度计划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程投资、物资管理、档案管理等建立关联,消除“孤岛”,从而将各类工程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各类信息与工程进度信息的关联分析,可以较准确掌握工程整体态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集成

“安全为天”,安全是工程管理的灵魂,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工程生命线。“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风险预控、危险点分析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确定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或手段,超前防范,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通过系统接口,将进度管理中作业项目的信息传到安全管理系统中,在各作业项目上登记风险点和预控措施。作业项目开工前,系统提示相关人员关注作业项目风险点,对照落实各项的措施;作业项目开工后,风险点控制并入安全台帐,随时跟踪、随时记录,对存在的违章现象进行分类统计,便于有针对性的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将安全管理融入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不仅有利于安全管理的扎实有序,也统一了工程安全与进度之间的矛盾。

(二)、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集成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了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设计、设备、施工、调试和生产准备五个方面,质量并非与进度没有联系,二者处于相互制衡的状况。合理的质量管控应与工程整体进度相互融合,应做到合理及时而不拖拉,这就需要将工程进度信息与工程质量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对质量管理合理规划。

将进度管理中作业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通过系统接口传递到质量管理系统中,制定好合理的质量工作计划,如质量验收计划、质监计划等,并在每个作业项目开始前,提醒相关责任人需要收集的资料内容;在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将相关质量管理信息记录至质量管理系统中;作业项目实施完成后,质量管理信息同步完善,保证质量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实时查询。

(三)、进度管理和投资管理的集成

电力工程投资管理涵盖了工程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阶段的工程全过程,项目投资的实施必须和工程整体实施计划相结合,依据工程网络进度计划,对工程概算、合同执行、投资完成、数据统计等进行分析,形成合理的工程投资计划。

进度管理系统与投资管理系统集成的重要前提是发掘统一的控制对象,建立系统间的数据接口,进而实现信息的综合分析。该对象的度量值既可表明进度发展情况又能反映投资完成情况。电力工程网络进度计划一般分为四级,包括:里程碑计划(工程阶段性重要控制节点)、工程一级进度计划(工程总体控制性进度计划)、工程二级进度计划(单位工程和重要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二级以下进度计划(详细设计、施工、调试进度计划)。电力工程概算一般分为三级,包括:系统级、单位工程级、分部工程及以下级。由此可见,以单位工程项目为基础,可以将进度管理和投资管理信息进行关联,在投资管理系统中利用横道图法、时标网络图法、表格法、曲线法等进行工程施工阶段投资偏差分析。以进度信息为基础,还可以定期将投资进展与工程物资、财务状况等影响投资的因素进行统计对比,直观的反映出工程进展过程中的投资完成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工程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进度管理和资源管理的集成

资源配置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命脉,设备、材料、图纸、人力、机具等重要资源到位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按计划顺利完成。为了对各类重要资源实现全面的跟踪管控,需要根据工程整体进度计划,进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人力机具配置计划、设计进度计划、招标采购计划等相关资源配置计划,过程中需要将相关资源配置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关联分析,以进度为根本对资源到位情况及时预警纠偏,这就需要将资源管理系统与进度管理系统进行联结,并实现关联信息的对比。

将进度管理中各类资源的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通过系统接口传递到资源管理系统中,在资源管理系统中确定每项工作的责任人,在每项任务开始前提醒相关责任人;责任人在资源管理系统中确认任务开始后,生成实际开始时间,送入进度管理系统中;系统在计划完成时间前提醒相关责任人;资源到位信息登记录入,进入进度管理系统与计划时间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在过程中对进度和资源配置进行关联分析,及时查找问题,及时决策解决;而且每项工作任务都有专人跟踪,通过系统还实现了提醒、跟踪、统计的功能,实现了对各类资源的综合查询管理。

(四)、进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集成

电力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全面的工程档案信息可以反映出工程的进展情况,提供工程决策信息。真实的工程档案资料是一个工程项目的历史,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档案积累有利于对其研究,提高后续的工程管理水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大量管理、技术文件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开工报告、材料待用及设计变更等等,这些文件及时的记录了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帮助管理者进行工程管控,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将进度管理中施工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通过系统接口传递到文档管理系统中,通过“文件包”管理的方式对作业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应产生的文件进行规范。根据工程管理制度,在作业项目开始前提醒相关责任人进行开工资料的准备,待作业前期文件齐全后确定任务开始,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在作业项目进行中,实时收集相关管理文件,在工程进展过程中进行文档的收集整理;在作业项目结束前提醒责任人进行的完工资料的准备,待工程文档全部齐全后,责任人确定任务完成,确保了工程管理过程文件的齐全、有效。

三、电力工程进度信息深入利用技术可行性

P3、Project、梦龙等系统的开放式体系结构都可以通过各种系统接口技术与其他企业数据信息的挂接。以P3系统为例,P3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可直接与dBase、Lotus进行数据交换;通过 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连接与嵌入技术)和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可以实现P3与其他工程管理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多种接口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在进度管理系统和其他工程管理系统间建立数据传递的桥梁,实现进度管理信息的自动导入和导出,实现进度信息与关联信息的分析查询和整合利用。

第7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辽河油田;天然气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及代码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2-0016-0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油田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存在很多弊端。在天然气的管理方面,大量数据都以手工书写方式记录,手工汇总后以文件形式上报,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并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数据错误的可能性。建立一个基于网络通讯技术,采用高效、成熟的数据库技术的天然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为油田在生产决策上提供准确数据。

一、目前天然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然气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它的特殊性,首先,是它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各个采油作业区气井的产气量、集输大队的回收气,全厂各个单位的耗气量以及对外单位的销售气量;其次是各种产气、耗气和外销气的种类数量时常变化,比如气井的增减,回收气地点的改变,外销单位的改变等。这给数据的录入方式增加了难度。

(二)数据查询

由于数据种类的不定,也给查询带来不便,用户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特定的数据进行查询,即查询种类不定。

(三)报表生成

由于数据种类的不定,在产生报表的时候,就会带来如何产生汇总项的问题。汇总项的不定,以及汇总公式的不定,都要求给用户以很大的灵活性,来满足用户不同的要求。

二、采取的主要解决办法

(一)数据录入处理

根据录入数据种类繁多且时常改变的特点,必须从数据库结构方面着手。由于数据库对表结构的限制,不可能通过动态改变表结构的方法解决,只有通过动态增减表记录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将建立一特殊的表,此表除了主键以外,只有一列数据字段,所有录入的数据都保存在这一字段当中,即将一行数据通过若干列来存储,以此达到动态改变数据种类的目的。

(二)数据查询处理

在数据查询方面,由于数据存储方式的改变,也必须将查询到的数据加以特殊处理,即将查询到的若干列数据调整为相应的一行记录。根据用户选择的时间和数据种类,将查询到的数据依次插入到对应的列上,使得到的数据更加直观,也更符合用户的浏览习惯。

(三)报表生成处理

由于汇总项要随着数据项的改变而改变,而且汇总的公式也可能改变,因此可以建立两个表,分别存储需要汇总的数据项和对应的公式。当生成报表时,我们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汇总项,查找相应的公式,然后对查找的基本数据应用相应的公式,即得到正确的汇总项结果,然后将结果汇总项依次插入到对应的列上,便形成了直观的报表。

三、系统分析

(一)信息系统调研

在实际调研中,主要通过询问和收集报表文件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情况。了解的用户:一是各职能部门的基础数据录入人员;二是主管部门的资料汇总人员。通过了解,各单位的需求虽然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用户信息要求:随时能生成基本数据录入表单,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编辑,并且能够对各个数据进行查询和汇总。

2、用户维护要求:主管部门能够对录入的数据种类进行动态的增减,能够动态增减汇总项,并进行公式的编辑。

3、数据安全性、完整性要求:要求保证每个记录必须完整,不能被他人随意更改。

(二)数据流图(DFD)。

部分数据流组成如下:

录入项=数据类别+数据属性;

汇总项=计算结果+计算公式;

报表=基本数据报表+计算数据报表+特殊报表。

四、系统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反映用户基本要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的物理方案。

(一)总体结构设计

本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如下图:

(二)数据库设计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后,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设计。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根据物理结构设计的三原则(即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结构设计与操作设计相结合;数据结构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进行本系统关系数据库表结构设计。现将部分数据结构表描述如下:

(三)模块及代码设计

开发工具采用Power Builder,可充分发挥其直观方便和开发迅速的优势。以下描述主要模块开发过程:

1、录入数据类别:由维护部门定义各单位所需录入报表的名称,相当于对基本数据进行分类。

2、录入数据属性:由维护部门定义各单位所需录入报表的属性,其中属性代码由程序自动产生,由单位代码+报表代码+属性代码组成,可保证属性代码的唯一性。

3、计算结果编辑:由维护部门定义需要的汇总项。其中结果代码由程序按顺序自动产生,保证结果代码的唯一性。

4、计算公式编辑:由维护部门定义各个汇总项的公式,依此来产生计算结果。

5、基本数据录入:根据单位名称和报表名称查找所有数据属性,产生基本数据录入表单,供生产单位录入,如图4所示:

6、基本数据查询:可查询数据树根据报表类别表和报表属性表来产生,由用户选择属性,动态产生报表。此类查询的实现要利用Power Builder通过编程的方式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数据窗口,并动态地控制数据窗口。首先将用户选择的属性信息存于数据结构中,然后调用函数产生数据窗口字串,产生数据窗口后,将查询的数据填入对应位置,如图5所示:

7、计算数据查询:根据用户选择的计算数据,到计算公式表中查找相应公式,应用此公式对基本数据进行运算,得到计算结果,动态产生数据窗(见图6)。

8、特殊报表生成:利用计算数据查询生成的结果形成特定格式的报表,以满足特定部门的要求。

9、权限管理:由系统维护部门在用户信息表中,保存每个用户的权限字串,它由特定的菜单项名称组合而成,用户登陆后,根据此权限字串来判定显示哪些菜单项。

五、系统的实施、运行及维护

(一)系统实施、运行

系统采用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Power Builder为开发工具。客户机为Windows操作系统,接入局域网,并且安装Oracle数据库环境和Power Builder运行环境。

(二)系统维护

主要体现在完善性维护方面:根据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扩充原有的系统功能,比如在加强图表的功能,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增加特殊的报表格式,满足特定部门的要求。

第8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关键词】 通信传输 光交换技术 应用

通信行业发展很快,促使通信行业呈现数值化特点,有效利用了通信渠道,极大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及数据传输安全性。一定发展阶段后,当前我国通信技术包含了电路通信交换、光交换技术、IP交换技术,伴随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应用在社会建设中[1]。

一、光交换技术和特点

光交换技术应用领域较广泛,处在不同环境状态中,光交换技术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光交换技术即,传递数据与信号,通过光纤实现信号传输[2]。控制外界环境,光信号对信道进行划分,整个处理过程满足了各类型光线传输的需要。光交换技术应用下,光线直接通过光纤,将数据和信号传输至输出端,无需光纤转换。光交换技术自身优势明显,各种光交换应对不同的传输过程,产生较高数据信息效率。光交换通信传输技术经过发展,搭建光纤通信传输网络,使得通信网络向光线网络化迈进,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更加便捷,维护了数据内容的安全,线路可自由转换,提高了传播滤镜的转换速率。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光交换通信传输技术逐步发展,通信网络开始转向光纤网络,构建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确保数据、信号高效传输,强化维护数据内容的安全。光交换技术应用在线路中,转换自由,利用光路变换器,控制光纤网络中的传播光路转换,基于传输内容安全,在传输路径中,传播转换更高效。光交换技术可传输不波形信号,光纤能够有效控制光线网络中的波形信号。尽量防止波形幅度出现变化,确保通讯顺利传输。

二、通信传输中光交换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和应用

光信号在通信传输中包含波分、空分、时分三种分割复用方式,对应了波分光交换技术、空分光交换技术、时分光交换技术,三种技术各有自身优势。

2.1波分光交Q技术原理和应用

一般光波复用系统对源端、目的端,使用同样的技术传输信号,防止各终端在多路复用中增加对应终端设备,如此,会增加复杂性。通过波长交换器波分光交换技术分割光波分信道,针对换各波长信道,采用复用方式在一条光纤上将其输出。波分光交换技术应用下,完善了数据信号的处理,拓宽了数据信息在光交换中的容量,更为重要的是,以处理波长数据的方式使通信传输信号传输速度得到提高,重组了分割之后的数据信号[3]。指明了波分光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2.2空分光交换技术原理和应用

空分光交换技术即,通过阵列的形式排布光学开关,再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光学开关,开闭阵列控制完成光学开关,完成光纤中信号空间域内容的交换任务。数据信号在光纤中的空间域交换,可使数据传输中的光路形成方式更多样,各种数据信息交换通路,使得光交换技术能够较好地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4]。事实上,数据信号波长进行像元值转化,然后交换处理转化后的像元值。空分光交换技应用下,控制光学开关,开关种类不同,包含机械转换型、光电转换型、复合波导型。在使用各种类型的光学开光时,一定要留意光交换实际参数匹配标定参数,选择参数相匹的光学开关,保障数据信号在空分光交换中的稳定。

2.3时分光交换技术原理和应用

光时分复用方式较多地应用在通信传输中。光时分复用方式的基本原理,划分一条复用信道为几个时隙,一个脉冲流分配时,将占用一个时隙。时分光交换的实现,利用时隙交换器,把一个时隙的信号转换到另一个时隙,利用光缓存器,进行时隙交换,按照次序把时分复用信号存储在存储器中,依照顺序读出来,实现时隙交换。时分光交换多采用光纤延时线,通过光分路器,使各条时分复用光信号仅有一个时隙的光信号,接着通过不同的光延时器件,得到不一样的时间延迟,最终,利用用光合路器,再次复合信号,实现分光交换。要延迟处理时分光交换中的数据信号,多半是延迟分开关中的数据,主要是保障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在输出时间范围内,得到对应延迟,以实现数据交换。此外,也整合了复合器,保障最终输出数据无误,完整。

三、结束语

通信传输是数据交换非常重要的方式,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输交换技术应用下,完成了数据的传输,有效地处理了数据,保障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迎合用户所需。

参 考 文 献

[1]马士学.通信传输中光交换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视界,2015,16:63.

[2]孙海涛.浅谈通信传输中光交换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03:66.

第9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

一、当前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

1.功能不完善。我们在针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系统的功能都具有单一性,往往都集中在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的方面,其中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管理等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内容却较少,如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等,这些内容涉及的较少,同时针对教学设备的利用效率、学校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很少。

2.综合进度较低。当前,有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时,都集中在课程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虽然大部分系统中都包含这些功能,从某一专业的功能方面来看,似乎这种使用方便、内容简单的系统更加受欢迎,但是从全局方面考虑,这些功能单一的系没有与网络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进步等方面的内容实现综合的进步,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3.缺乏较强的数据挖掘能力。当前大部分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够实现强大的数据信息记载和存储的功能的,但是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却较差,对于网络的利用也往往停留在对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却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功能,无法按照管理的要求提供深入的咨询信息和统计信息。

4.无法体现学校管理的质的变化。现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最突出的不足是:仅停留在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书写、计算、显示、存储、打印的低层次应用上,未能体现出数字化技术给学校管理带来的质的变化,未能反映当前新的教育理念、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仍现着传统管理方式过分注重结果的做法,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自动功能,对于大量教学过程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而使其管理自动化,弥补传统管理的不足,展示出数字化管理的真正的魅力所在。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

二、智能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对教学设备的集中管理

在教学设备中,包括远程控制系统、视频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并且依托网络依据,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统一和集中管理,无论处在网络上的任何位置,只有获得授权之后,就能够实现对教学设备的控制与管理。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方面,需要配备相应的视频系统,除了实现自动化管理之外,也能够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对设备的管理与保护。在内部[,!]通信系统的管理方面,一般可以通过总控制室与各个教室之间建立起网络电话技术,教室可以与控制中心直接取得联系,以此来实现即时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方面,要对整个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分布式管理,通过校园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结构,通过总控制器向其他的控制点发出消息,管理员能够及时实现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校园资源全面整合

一方面,实现校园网络的设备安全建设,将防盗设备与通信平台有效的结合,这样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便能够及时向相关的部门发出警报,在学校警卫人员的通信设备上也会出现相应的报警提示。另一方面,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信息与总控制中心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够实现对整个教室管理系统的控制与维护。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为了满足智能化的管理要求,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且对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进行深入的拓展,方便多媒体教室的集中化管理。另外,在校园管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IC卡制度以外,实现校园一卡通服务,通过统一的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短信平台、通信平台等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此来实现校园管理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

3.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理念

要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长远的教学管理计划,通过教务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等多部门的信息化,实现统一的管理。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统一性,需要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为主导,积极研发与学校自身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支持多媒体教室持续发展。通过远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多媒体教室教学的内容与目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自动生成包括教学实况、屏幕图像等内容,从而有效的弥补教室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使优秀教师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其制约和规范的作用,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