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堂;教育;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
(一)调查背景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灵健康、行为规范等都直接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因此青春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
2.2016年3月,县内一初中学生因不懂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又羞于跟老师、父母交流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3.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联合教育、卫生等单位,全县欣起抓实青春期健康教育进课堂热潮。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调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对男女生殖器官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2.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并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将青春期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三)调查时间
2016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共5天
(四)调查地点
思南县思林初级民族中学
(五)调查对象
7―9年级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
二、调查过程及获得信息情况
通过围绕以下七项内容与来自思林中学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交流,获取信息统计如下:
三、结论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急切渴望获取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但他们又羞于跟父母、老师发问,仅仅是与要好的朋友、同学进行有限的交流,而他们的有限知识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网络,这就使他们很容易进入黄色网站,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成人感”的突出,对异性的好奇心理,性意识的萌动,加之身体上突如其来的第二性征变化,都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始料不及,因此在初中生的课堂中适当地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抓实措施及方法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县教育局、县卫计局文件精神。思林中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好教师二级培训,由到县局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用生动、直观的事例教育学生。三是由生物教师牵头,确立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开展青春期教育进学校课题研究。四是举行学生手抄报比赛,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在学校展板中展出。五是开展青春期健康小论文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收获到了很多的青春感悟和认识,为他们安全地度过美好而烦恼的青春期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活动图片(部分)
⒖嘉南祝
[1]浙江省青田县船小:洪毓桢.《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进英语课堂教学体会》,2013.01.
[2]顾维红,曹莹文.《心理班会:中学心理教育进课堂的新思路》,江苏教育・心理健康10/2016.
[3]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苗世荣.《少女课堂与女学生健康成长》.
[4]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华光中学:刘佳武.《优化体育课堂对“待进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08年第31期.
1.把握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疏导教育
高中生心理发展速相对缓慢,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不和谐、不平衡,使得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偏差。
1.1 坚持心理健康知识传播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工作是学生养成良好心态的有力支撑。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行为则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要寓教于乐地帮他们扩展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引导下发现自我心理盲区、误区和心理行为偏颇。让心理健康知识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审视自我心理行为。
1.2 调动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高中生辨别真伪能力不强,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易出现毫无根据的争论,看问题易掺杂感彩,固执任性等,与人相处会出现过度争执和心理诱因现象,易导致身心受创,触发心理反常。教育者应消除其抵触情绪、矫正其急躁性情和做事草率甚至不虑后果的心理行为反应。
有时他们放纵自己,我行我素,教育者要把握他们放纵行为的思想心理误区、症结,循循善诱,晓以利弊,并结合身边典型例子进行心理调试,心理教育咨询,心理沟通等,使其能联系自身,对自我心理行为有所觉察,能配合家长、老师等身边人认识放纵自我的心理危险,改变自己的心理放纵表现。
1.3 改变心理偏差行为
掌握高中生心理的一般特征,教育者首先应认同他们在青春期心理发育存在的脆弱、矛盾与偏差;其次,要根据受教育者具体表现的心理倾向、心理问题做好咨询、分析和帮教,使他们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特点和心理行为存在的较普遍性,降低他们因心理烦恼而产生的不良行为, 调动他们向青春期心理偏差挑战,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化解心理矛盾,改变心理偏颇导致的行为异化事态。
1.4 促进良好个性品质形成
当前高中生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培养其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正确评价。增强高中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1.5 完善人格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规范,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的正确性,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言行准则。
2.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策略
2.1 合力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教育者自身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潜意识地在育人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学校应注重将学生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学校整体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行为中享受快乐。
2.2 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科教师应探求有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方式方法、渠道,走进学生心理表现实际,采用课件拓展、师生讲心理问题故事、问卷调研分析、个体咨询等多种可行的施教途径,拉近师生距离,友好地交流,使他们愿意反映自我心理困惑和纠结的心声。
班级要进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多让学生组织"说说心理话"的畅说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级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也是班级管理走进学生的育人举措。班主任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制订计划,合理用时,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教育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娱乐,以健康的心理交往,能共享成功的快乐。
年级可以组织"家校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可以统一下发"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掌握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教育侧重,把好序列心理健康教育关。
德育处应重视对典型违纪生的心理分析鉴定,把握事态实质,做好对严重违纪生的妥善教育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和谐 群体心理
德育教育与教学是有区别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有可能凭借教师的权威去强迫学生接受学习,而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德育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德育教育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学生当前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状况,需要构建必要的知识结构与掌握诊断心理问题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断完善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遵循防重于治、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原则。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环境与优化班级群体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细心关注每个学生与及时主动开展思想劝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良好心态;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教育。
笔者从大学毕业至今连续做了四年的班主任,遇到过形形的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经过教育后,大部分能得到较好的转变。本文试以一个棘手的复杂案例来探讨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解决对策,从而凸现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一、案例
赵敏(化名),女,1990年生,是笔者班里的一名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该生喜欢读课外书,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积累。赵敏身体虚弱,自尊心强,性格孤僻自闭,没有人知道她家的真实情况。下面是她的几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在高三开学初的一次谈话中,赵敏终于透露了一些有关她家凄惨故事。后经多方求证,她撒了弥天大谎。
事件二: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讲到一些关于家庭方面的素材,赵敏过于敏感,以为老师在说她。晚修后,一个人跑到球场上不肯回宿舍休息。后经我做思想工作至晚上12点,她才肯回宿舍休息。
事件三:在广州一模考试期间的一个晚修下课后,赵敏跟我请假,说要单独冒雨去逛街,并以死相逼。出于安全考虑,最终只好叫家长来把她带回家去。
二、成因
以上三个事件只是赵敏同学在校期间的片段,笔者综合各方面情况认为,赵敏同学主要存在着人际关系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和学习心理障碍等。
1.人际关系障碍
从小学时代进入中学时代,中学生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能否顺利完成青春期过渡的重要前提。但嫉妒、自卑、多疑、冷漠或孤独等不良心理品质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往往造成了他们不能正常处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赵敏同学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设立骗局欺骗老师和同学,无非是想引人注意,希望有人关心她,不要忽视她的存在,同时也想借此方式来改善人际关系。但是她用错了方法,原因有多方面,据我对她家庭的了解。家长应该负主要责任。一方面,家长以极为功利的价值取向设计塑造子女,严重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家长全然不顾忌孩子的感受,以极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人际关系等。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2.自我意识障碍
中学生正是从儿童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半成熟、半幼稚与独立性、依赖性共存,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呈波澜起伏状,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无法正确把握,看待问题容易固执己见、片面化和绝对化;常做“白日梦”,把幻想当现实,而一旦遭遇挫折,便极易滑到自我萎缩的境地而一蹶不振。赵敏同学有自己的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包括整个世界都是虚伪的。因此当我以很委婉的方式揭穿她的谎言,并给她以正确的指导时,她也不承认自己错误并诡辩解释开脱,不屑于集体荣誉和别人的帮助。我曾经帮她申请困难学生帮扶基金,但被她拒绝,她说不要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学习心理障碍
学习心理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高三的学生学习负担重,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使其对学习、考试产生焦虑、冷漠或恐惧心情,心情烦躁抑郁,好发怒,不想学习等。这些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有效控制、疏导,将对学生的学业进步产生很大影响。赵敏同学除了语文稍微好一点外,其他科目的基础比较差,家人对她期望过高,导致其本来存在的自闭症状加剧,从而出现考前压力过大、失眠、逃避的现象,幸好没有出现更为消极的事情。
总之,笔者认为,赵敏同学的心理障碍的形成,既有她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工作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欠缺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育对策
针对中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摸索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种解决方法:
1.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环境与优化班级群心理
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环境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班主任应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而且班主任还要重视优化班级群体心理。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和反映,群体心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心理。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群体心理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2.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青春期教育不是被动地解决学生已产生的心理问题,而是在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时积极主动地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学校应开设专题讲座,将有关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在主持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时应把握这样的原则:生动、平等、参与。
3.细心关注每个学生与及时主动开展思想劝说
班主任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作为班主任,应具备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否则个别谈话的心理辅导将达不到预期效果。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做到:(1)要做到认真“倾听”;(2)要做到理解、协商;(3)要做到保密。
4.书面交流方式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时候面对面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形式。用书信,写周记等形式进行师生对话,对于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讲,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或不好意思,又能达到与自己信任的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保持书信往来,对学生的帮助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此方法不适应在学生中广泛使用,只适合针对个别学生。
5.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教育
为进一步深化生育关怀行动,普及健康知识,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计生协特邀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妇科专家于2013年12月在全区集中组织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生殖健康知识”巡回讲座。同时,计生协抓住巡回讲座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发放宣传页,宣传“优生两免”政策的重要意义;二是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识画板展览,提高群众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和能力;三是结合讲座内容开展现场咨询问诊服务。巡讲场场座无虚席,咨询人员络绎不绝。本次巡讲全区共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巡回讲座8场,有780名育龄妇女参与听课,受到了广大育龄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王旭 荆凤萍 赵庆彦)
信阳市浉河区计生家庭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促幸福
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计生家庭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促进了计生家庭幸福美满。一是成立计生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站,志愿者们积极为计生老人提供代购物品、聊天、陪送看病、清洁卫生等居家养老服务。二是组织辖区医疗机构和办事处计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老年人免费检查身体。三是设置计生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建设档案、帮扶档案和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档案。 (黄忠斌 李晨光)
焦作新区苏家作乡走进校园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宣传
焦作新区苏家作乡为走出依托学生传播生殖健康知识的新路子,于2013年年初开展 “健康小卫士”工作探索。该乡多次聘请生殖健康知识讲师来到中心校,为学生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健康小卫士”的职责是带领同学们学习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并督促同学们将生殖健康知识带回家,使家长了解青春期子女的成长需求。经过一年来的积极探索,该乡计生“源头”工作初见成效,同学们“渴求健康,科学保护,珍惜生命”的观念日益增强,依托学生传播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的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为广泛传播生殖健康知识、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开拓了新的途径。
(原淑萍 王冬)
巩义市基层计生队伍建设交流会在鲁庄镇召开
2013年12月4日,巩义市基层计生队伍建设交流会在鲁庄镇鲁庄村人口学校召开,交流会以倡导计生系统互学共进为理念,以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建设为主题,以促进各镇、街道办计生领导友好交流为先导,使全市计生系统以此为平台,交流先进经验、学优补差,让全市计生队伍强基提质,注入生机活力,计生工作整体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王玮)
洛阳市涧西区优生优育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3年12月18日,由涧西区人口计生委和河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开办的涧西区优生优育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以河科大一附院妇产科医师为主的优生优育培训专家小组面向辖区内各社区育龄群众,将传播婚育知识与提供医疗保健紧密结合,把人口生育文化、优生优育、婚育保健知识送入社区,送到百姓的身边。为了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出生质量,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更科学、更系统和更完善的优生优育指导和服务。 (寇岚亭)
邓州市裴营乡计生工作结合富民工程获成效
“不要指标要项目,少生快富挣票子。”这是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计生工作结合“富民工程”后带来的群众观念的更新。从2010年起,邓州市裴营乡采取计生工作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相结合、与奔小康相结合、与建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并进行典型示范引路。经过3年多的努力,该乡独生子女户、计生模范户等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2013年以来,该乡已有168对青年夫妇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赵光选 方平 李政)
一、掌握一定心理知识的重要性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中学生解答思想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了解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3.学习心理知识对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学生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能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深与同学的友谊。
二、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保持心理健康
严格来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还包括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偶尔的现象,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所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客观的估计;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三、向家长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1.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修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示范作用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之一。孩子的行为举止大多受父母影响,因此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努力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应时时提醒自己,既要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又要时刻关心子女,使之能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适应社会。
2.对孩子要严爱结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的爱要从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发展出发,严爱结合,既关心子女身体的健康,又注意子女心理的健康;既注重子女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家长对子女不能无端干涉,甚至做越俎代庖的事,对孩子要宽严适度,否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34-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来实施,并逐步形成学校新的办学特色。心理辅导站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站是一个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下面,笔者着重谈谈心理辅导站建设的一些做法和设想,归结为“一、二、三、四”,即:一个有特色的心理辅导室;两点依托(校本教研和科研);三级预防机制;四大教育平台。
一、创建一个有特色的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在给心理辅导室命名时,应该突出爱心。例如,可以把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命名叫“舒心园”,将“舒心园”中的“心灵小屋”设计成暖色调的、温馨的个别辅导室。利用心理辅导室,可以开展以下几类辅导。
1. 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有四种方法:面谈、写信、电话谈心、网络在线辅导。面谈: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30分~4:30开放辅导室接受学生咨询,辅导员本着“真诚、平等、共情”的辅导原则和“一切为了来访者”的服务宗旨,面对面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写信:“心语信箱”每天开箱1次,及时分类回复学生来信。假如来信反映的是普遍性问题,就通过“心灵港湾”广播进行讨论、解答。“心灵港湾”广播每单周一中午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学生所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解答。假如学生反映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就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电话谈心:在心理辅导室,每天都有心理辅导员值班接听电话,对学生咨询的问题进行解答。网络在线辅导:建设心理辅导网站,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学习适应问题、自我调适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调控问题、青春期的困惑等)进行网络在线辅导。
2. 团体辅导。学校可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着眼点,坚持以团体辅导为主力,确立以心理辅导课为团体辅导的主要途径。①配置适应的教材。目前,心理辅导教材百家争鸣,可以采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吴增强主编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小学共2册)。还应购置相应的教师参考用书、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自助手册等配套用书。②定时开设心理辅导课,每月第一周周四的最后一节课可以定为全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固定时间。
二、校本教研与校本科研结合
在校本培训中,要以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为依托,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当前,心理健康教师主要来源于学科教师,如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校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内教研活动,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校本教研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校本培训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校本培训与校本科研相结合,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来开展,通过设立科研课题增强校本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突出校本培训的超前作用,使校本培训更科学、更规范、更超前。
三、形成学校三级预防机制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为先,教育为主,发展为重”的指导思想,笔者所在学校构建了三级预防机制,其具体内容为:
为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每一层参与人员的权限进行严格区分和规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构建四大教育平台
1. 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加强心理卫生的科普宣传。学校通过心灵橱窗、手抄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心灵港湾”广播站、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报纸、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多种途径,多形式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师生、家长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营造良好的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2.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接触最为密切、言行最有威信的人,因此,加强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可每年组织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年轻、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使班主任能逐渐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如:通过周记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对问题学生,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及家庭教养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除教材内容的自然联系外,可着重进行“学习辅导”,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等。而“生活辅导”、“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的某些层面则可融入思想品德课、体育与保健课和地方课程等。平时,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发挥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与学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心理辅导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建立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渠道,多管齐下,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成长。①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由在社会上有威望、有号召力,重视家教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家长会,由各班班主任发出书面通知,会场实行签到制度,请有关专家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学知识,指导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②使用“家长联系卡”,发送获奖喜报。为了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日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可制作“家长联系卡”。学生在校取得一点成绩,有一点进步,或是在思想上.、行为上出现一点问题,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马上填写“家长联系卡”向家长反馈,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或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③利用家访双向联系。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重要方法。家访主要由班主任完成,可以在开学后分发家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家访日期、地点、学生姓名、家长姓名、交流内容、效果等,每个学期的家访次数应有规定。此外,教师还可运用电话、QQ等与家长取得联系,解决一些忙于工作的家长的后顾之忧。④家长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让家长能走近学校的工作,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学校工作。学校可以评选“先进家长”。请先进家长参加表彰大会,与学生一起领取“先进家长”奖状。在成果汇报会上,请家长坐在台下观看,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上台领奖会欣喜万分,没得奖的学生的家长也会因此对孩子加大教育力度。
本人认为高中生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1、感情问题上的空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器官发育良好,性器官的发育,以及青春期的原因导致了男女生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学生间谈恋爱情况比较普遍,而且恋爱对象不稳定,恋人间容易发生冲突影响正常的学习,甚至影响班级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班级学生也容易孤立谈恋爱的学生,很奇怪的是,恋爱双方中,女生往往更容易被孤立。
2、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意识的增强,对周围身边事物的认知能力加强。十多年的读书就看最后的高考了,虽然今天的高考不像苦人所说的“一考定终身”,但是目前的高考还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学习压力大的例子,在我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到频率非常高,特别是那些交了较多赞助费而家境又相对困难的学生。
3、学生的抑郁行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果不合理的进行释放或疏通,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心理抑郁的增加,心理问题逐步上升,产生各种暴力行为或者行为。
4、自我安全感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往往不信任同伴或者家人,认为自己没有安全感。不被社会认同或者人际交往问题的不协调等原因是造成学生自我安全感的消失主要因素。另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较少也是造成学生自我安全感消失的因素之一。
本人针对以上问题,特别是青春期感情问题,结合继续教育科目中《青春期教育》所学的内容,我认为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有:
1、加强学生与各方面的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的说出自己的压力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也不容易陷入恋爱的困境,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中缺少和家长沟通的学生,更容易有机会把自己的不合理的情绪宣泄出去。同时又减少了学生和恋人间的交流时间,久而久之和恋人间的感情也容易淡漠。
2、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甚至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恋爱课,告诉学生爱情是神圣的,尤其是初恋每个人一生都只有一次机会,所以一定要珍惜,要发自肺腑的爱别人,对自己和恋人都要负责,如果因为高中生活压力大,或者因为青春期萌动而不负责任地谈恋爱,那就是对初恋的亵渎,对爱情的不负责任等等。
3、开展必要的性知识教育
通过班会课,分男生和女生单独开课效果较好,最好和其他兄弟班级一起开课,或者学校有能力的话,可以请一些外面的专家来做讲座,学生对这类课,表明上看很排斥,但实际上听得是很认真的,高中生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既想听性知识,又怕别人说他们不正经,如果通过正面的性知识教育去学习,总比学生通过非正常途径去学习性知识要好得多。
4、培养学生爱的情感,正确认识和区别友谊与恋爱。
〔关键词〕初中;青春期性教育;异往;性观念;性道德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探讨初中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法,2009年5月,笔者采用自编“初中生青春期教育调查问卷”在我校(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作了一次关于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其中初一90人,初二78人,总共168人。初一和初二共有男生99人,女生69人。问卷调查过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青春期教育现状
1.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
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有44%到56%的学生选择由学校下发的资料,其次是来自父母、家庭的教育,第三个途径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第四个途径是来自影视和网络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父母是我校学生获得青春期教育的主要渠道。由影视、网络途径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一是37%,略高于初二的21%,两个年级的男生都要高于女生。男生更多从网络、影视上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中阶段的男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模仿能力较强,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家长加强监控,避免低级、庸俗、黄色的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影响。
2.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初一、初二年级“非常了解”的平均达到6%,“一般了解”的初一48%,初二 60%,“不了解”的初一10%,初二14%,两个年级男生对青春期知识“不了解”的人数都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我校初中年级有一半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
3.学生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
学生最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两个年级排在前三位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青春期生理变化、异往。而对怀孕与避孕的知识、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学生的知晓率不高。首要原因与学生的年龄有关,这些学生处于13~15岁之间,年龄小,对这些知识还不太了解。另外,学校还没有在初中年级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生殖及性健康知识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碍,这就充分体现出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以性发育为标志的生理已经基本成熟,另一方面以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内心冲突为标志的心理尚未成熟。即青春期生理发育越来越提前,心理成熟越来越滞后。这一矛盾、冲突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危机和困惑,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的心理老师,更需要将心理辅导课与青春期性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安度青春期。
4.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态度
希望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有29%到38%,持无所谓态度的有52%到61%,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9%)是不希望的。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往往由于“羞于启齿”和回避心理而持“无所谓”的态度,并非不想获取青春期知识。
5.学生应对青春期的态度
有49%到61%的学生选择“面对青春期基本上可以应对,还需要得到一些帮助”,只有9%到12%的学生选择“还没有做好准备,可能会不知所措”,而且男生要高于女生。看来初中女生从生理发育到心理发展都比男孩子更加成熟,能从更多渠道获得青春期知识,能更加从容、主动地应对青春期。
(二)初中生对异往的态度
1.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的感觉
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回答“没有感觉”的初一占60%,初二占73%,男女生差异不大。其次是“有些紧张”“不好意思”“异常兴奋”。在传统观念中“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同学交往应该有些紧张、局促、害羞、不好意思的感觉,而我校学生有一半多选择“没有感觉”。通过与个别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异性同学之间的神秘、羞涩、紧张、拘束越来越少。经常可以在初中的班级里看到男女生追追打打、推推搡搡的现象。
(2)初中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早一两年进入青春期,相比而言女孩子更加成熟、自信、活泼、大方,阴盛阳衰现象明显,在一个班里成绩优秀、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往往都是女孩子。在女孩子心目中有品味、有魅力的阳光帅气男孩最有吸引力,而这样的男孩子在她们周围似乎找不到,于是这些女生对周围的男生往往不屑一顾,她们也更喜欢与同档次的女同学交往。另外,我校初一年级的一部分小男孩刚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还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或者是害怕与异性同学交往。他们往往更热衷于玩网络游戏,更喜欢与同龄男孩子交往。还有些男生认为周围的女生“太强势”“太野蛮”,性格不太讨人喜欢,有些男孩“以貌取人”,感觉周围的女生“不漂亮”“不可爱”。于是乎就对女生退避三舍。这就造成了男女生彼此隔膜、彼此疏离的现象。
(3)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有些学生说:“同班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男女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很自然,很平静,也就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说:“男女同学相处不可能完全像同性同学那样自然、平静。只是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心中有顾虑,担心别人看到自己选择“兴奋”“紧张”“不好意思”会说自己心理变态,所以只好选择“没有感觉。”
(4)目前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早恋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早恋的倾向便如临大敌。基于这种压力,初中生一般都会选择与异性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将对异性同学的“好感”“喜欢”“爱慕”压抑下去,避免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
2.与异性同学交往更愿意采用的方式
与异性同学交往大部分学生选择班级集体活动和课外小团体交往的方式,课外同学朋友的聚会、生日聚餐等小团体交往方式最受欢迎。“不想与异往”的占10%到13%。
3.学生对来自父母或老师的对异往的指导的看法
在与异往的问题上,有32%到49%的学生选择“不需要”“不希望父母或老师干扰”,这大概与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强有关。有些学生担心父母或老师知道后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一般不会让大人知道。有15%到26%的学生选择“主动寻求他们帮助”。其实异往问题是困扰初中学生的一个大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宽容对待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可现实情况是父母和老师一发现早恋的苗头,就如临大敌,横加指责,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因此学生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
4.学生对恋爱的看法
有49%到62%的学生选择“反对”中学生谈恋爱,我校学生整体上还比较单纯、幼稚,真正开始谈恋爱的很少,个别学生对某个异性同学会有“好感”“喜欢”“爱慕”等懵懵懂懂的情感,私下里会有发手机短信、QQ聊天、长时间打电话、写情书等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年龄还小,还不懂爱情,学生时代要以学业为重,目前还不会考虑恋爱问题。
(三)初中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1.假如非常要好的异性朋友提出身体接触等过分的要求,学生的态度
2.学生对性的看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有72%到79%的学生认为“性”“很正常”,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认为是“不健康”、“很丑恶”。说明初中生对“性”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能正确看待,不认为性是羞耻、丑恶的。
三、建议与对策
1.青春期教育要遵循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适宜,即对不同年龄、不同状况的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所区别。适时,即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教育。适度,即性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
1.1心理健康的概念: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它以促进人们自我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问题行为的发生。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协调一致及心理特点要与年龄特征相符合等几个方面。
1.2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学科渗透、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使学生在学习成长发展智育的同时,能不断提高自身耐挫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心境,最终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2高中生物新课标中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生物新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生物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正常的情绪情感反应、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其资源主要包括:(1)新课程性质中指出: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新课程理念中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新课程目标中指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新课程教学建议中指出: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进行;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5)新课程评价建议中指出: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还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生物教师要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和借鉴名优教师的教学风格,融合自身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乃至气质、能力和素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
3.2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由于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最终就会导致生理疾病。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理卫生,对自身有所了解,但由于应试教育,有些学校根本不上,或者由非专业科老师照本宣科,遇到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知识更是难于启口,使学生对性知识和自身出现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会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节,从而诱发一些心理问题。高中生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等现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难于向父母、老师、同学倾诉,从而闷在心里,成为自己的一个心理阴影。不少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识教育,往往到网络世界去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少数学生接触一些下流的不健康知识,加上学生的识别能力较弱,从而不能自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解人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介绍,结合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以及胎儿的产生过程,向学生解释月经、遗精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从而消除了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进一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3.3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除了生理变化造成的心理变化外,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还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家庭、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从而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又找不到倾诉、发泄的对象,慢慢就转变成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走上轻生之路。我们在学习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时,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同时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处速发展时期,每位学生都应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还应提醒学生应该正当公平竞争,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自私狭隘,注重引导学生碰到一些不愉快,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向家长、同学、朋友、老师倾诉,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应主动与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沟通,排除其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一定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兴趣、享受快乐。
3.4以新课程为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生物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新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使学生不断坚强起来,正确看待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