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考复习;复习效率;科学合理

复习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中生而言,更是需要对复习给予重视。对于九年级数学的复习而言,具有特殊性。九年级数学,不仅要进行新知识的吸收,同时还要对新知识进行复习,更要准备整个初中数学课程的复习。这样对于一些数学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而言,会倍感沉重。但是,换个角度来想,复习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过去的不足进行弥补。所以,对于九年级的学生们而言,学好数学,复习好数学,自信面对中考,就要能够吃苦,进而加上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这样曾经不懂的知识也可以得到完善,而新的知识也能够加以巩固。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复习策略,成为了当前九年级学生的首要任务。

一、重视新知识的学习减轻未来复习负担

不管是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首要的精力都应该放在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但是都要以新知识的学习为主。有些学生在面临中考的时候有些沉不住气,开始着手复习,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都在复习过去的内容,甚至对于新的知识不管不顾。这样会造成旧的知识点虽然已经着手复习,但是一旦间隔久了就会发生遗忘,而新的知识却成为了负担,尤其是九年级的知识要比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更深更难一些。学生把这些都归为复习一类,必然会造成负担加大,心理压力过大。那么,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要以新知识为重点,把新内容学好,并进行适当地练习与复习,保证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成为复习时的负担。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进行预习,然后再进行及时的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可以实现减负。不让新的知识点成为复习的压力,也是一种非常有效而科学的复习方法。

二、复习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题海

复习教学是把平时分散出现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沟通,因此,复习教学的选例要兼顾这一复习教学特点,所选例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即包含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不必追求偏、怪、难;不要贪多,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中的作用。初中数学知识点多面广,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和公式等,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复习的选例就要围绕和含盖这些知识来选例,教师绝不能凭个人的爱好来选例,应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使每道例题都尽可能包含若干知识点,并注意在覆盖所有知识点的基础突出重点与难点。

数学的学习一般都是注重练习与复习,预习属于每个学科都需要的过程。因为要想彻底掌握数学的知识,比如其中的概念定义以及解题方法,就必须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完成。可以说,练习是学习数学的良方。但是,就因为重视练习,也让很多学生们步入了题海的误区。在初中数学的自习课上,可以很容易看到学生们抱着一本本的习题在疯狂的做。当然,做题练习是好事,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切记题海战术。做题是最需要方法的,尤其是数学的学习,更是需要掌握数学方法。有很多数学思想,都是需要学生们掌握的。在这里值得强调,掌握一种数学方法,是需要不断地练习的。但是不要把已经掌握了的方法,还在重复的练习,这样相当于在做无用功。在学生中,存在一种很怪的现象,就是学生们在做练习册的时候,总是习惯从头开始做,不管这题的内容,涉及的数学方法。其实,在做题的时候,完全应该先对试题进行简单的浏览,然后思考哪些题涉及了哪些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如果一些试题的方法已经非常娴熟,就没有必要重复地去做。

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试题,更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做。所谓讲究方法,就是要以做题的方法出发,做一道题能够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方法,直到最后能够总结出一套解题的方法为止。所以,建议在最开始的复习时,应该先采用分层次复习,也就是说,要按照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在不断地练习中,把每种方法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扫除知识点中没掌握的盲点。然后再进行巩固训练,对于自己还欠佳的地方进行加强练习。最后,做的是整套的练习,可以买一些中考真题,进行考前模拟训练,可以进行计时作答,让自己体验中考的感觉。

三、复习时间的安排

步入九年级,就等同于面临中考。再也没有了七年级和八年级时的轻松,每当提到中考,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压抑的情绪,就像要面临一场战争一样。考试确实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战争,那么作为考生而言,要在战争开始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不至于在战场上手足无措。那么,在中考前这一年的时间里,学生们应该怎样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呢?每年的中考前夕,都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每天看起来都很累,应该是每天熬夜造成的;而有些学生却神清气爽,学习也倍感轻松。当然,这和每个学生的基础有关。但是,还是和时间的安排有关系。首先是大方向上的安排,在九年级的上半年,主要要对新课程进行掌握与复习,而下半年开始就应该着手整个数学课程的复习了。其次,要进行复习时间上的细化。可以进行每个月的复习时间与计划的制定,比如在初期的时候可以主要对概念以及定义进行复习。时间规定为每天一个小时,随着中考时间不断的临近,就可以增加时间的控制,可以每天两个小时进行真题的练习。在临考前三个月,作为复习的重点时期,每天都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从基本知识点到解题方法,再到解题时间的控制等。当然,要注意提高复习的效率,复习的时候精神要集中,不要浪费时间和耗费时间。否则即便每天都学的很晚,效果依然不好。高效率加上时间的合理安排才是数学复习的上策。

九年级数学的学习更多侧重了复习,而复习的侧重则要在于解题方法与时间的把握上。有中考作为背景,让九年级数学的复习更加具有重要性与特殊性。初中生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策略的制定。虽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复习计划,但制定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不然再好的计划也都是空谈。再者,计划制定好后要进行落地式的复习,不要让计划成了空谈。总之,复习是九年级数学的主旋律,能否把握好复习的时间,在面对中考的时候泰然自若,就要看学生们的自我态度以及复习策略的科学性。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中考数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阅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新观点、新方法去教学生,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中考复习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数学中考中充满信心地答卷,当中考之后捷报频传时,我们将都能真正听到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书【一】本学期内容多,导致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只有两个周的复习时间。为了迎接期末统一检测,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结合所教学班级学生的情况,下文为大家提供了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落实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中做到突出重点,把知识串成线,结成一张张小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做到扎实有效,避免做无用功。 1.通过单元区块专题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二、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先分单元专题复习,再综合练习; 2.单元专题复习方法:先做单元试卷,然后教师根据试卷反馈讲解,再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练习:教师及时认真批改,讲评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并且给以巩固训练。

三、方法和措施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期末复习从17号开始,根据历年期末调研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编写到复习讲学稿中,前面三章花3天的时间复习结束,最后两章虽然是刚学的内容准备加强复习。 12月17复次根式 12月18日复习一元二次方程 12月19日复习旋转 12月20、21日复习圆 12月22日复习概率初步 1月23、24日综合练习实际操作:一节课复习,一节课检测。一课时讲解。第二阶段: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做法是:从市调研试卷、其他县市调研试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四.在复习阶段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1)课内与课外,讲与练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切忌以讲代学,以练代学,顾高不顾低。课外练习要精心设计、精心造题,以有理于消化所学的知识、方法,要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练习中提高对知识和方法的领会和掌握。练习量要兼顾减轻学生的负担,量要适中。 (2)阶段复习与总体提高的关系。复习分二阶段完成,但每一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总体的一个环节。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对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与练习中要尽量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学科间的渗透、知识的应用性和时代性,有利于减轻学生复习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的突破,以提高总体成绩。 总之,在数学期末复习中,我力求做到精选精练,指导方法,双基训练与能力提高并重。争取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书【二】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内容较多,而下学期开学时间又在三月初,离中考时间已经很近了,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完成九年级(上)数学学习任务,有必要对九年级(下)二次函数一章进行教学,导致本学期复习时间较短,最多只有两周左右的复习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标

(1)第21章22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课堂上要逐一对这些题型归纳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第23章是几何部分。这章的重点是旋转的性质及其生活中的应用。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应用是重点。要学会生活中的旋转是随时都可以转化成数学问题,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旋转题要多练多总结。

(3)第24章主要是圆的教学,对这章的考试题型中实际问题背景学生可能不一定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题型为主,要熟记圆的垂径定理,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直角三角形与垂径定理之间的联系,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与多种几何图形结合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

(二)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

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二次函数,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我校各班级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料,要求学生能完成,教师要批改。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

通过近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同时要配合班主任和家长搞好对学生的家庭辅导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次复习共10天左右的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二次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时间:12月13-15

第二部分:转和概率初步

复习时间:12月16-20

第三部分:圆旋

第3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1. 研究内容 (1)针对九年级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的研究,并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课件。我们在进行九年级的三轮复习中,大家经常坐在一起备课。在第一轮章节复习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圆、锐角三角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这八章内容适合用几何画板。由于我们没有进行专题复习,所以第二轮我们没有制作相应的课件。在第三轮试卷复习中,把一些典型的动点习题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出来。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2)总结出什么样的复习课用几何画板好上?用几何画板的好处在哪里?用几何画板学生的课堂效率和不用几何画板的效率对比如何?

在制作课件之前,我们反复讨论。发现以上八章用几何画板非常能说明问题。在章节复习中我们利用它来复习每章的知识点和串联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体会知识的由来,使各知识之间系统化,条理化。我记得我的师傅告诉过我,每个数学知识点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要想让它们成为美丽的项链,就得靠一条链子将它们一颗一颗串起来,而这条链子就是知识的内在联系。我利用几何画板这条链子将珍珠串成了项链。在函数的复习中,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效果能更好的展现函数性质与系数之间的关系。顶点式用两个画面来复习,第一画面从特殊到一般,将几何画板中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依次变化,请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y=ax2 、y=ax2+k 、y=a(x-h)2 、y=a(x-h)2+k 的性质,由特殊向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当 a、h 、k 发生变化时,图像有哪些变化,哪些不变。变中寻求不变,在不变中寻求变。梳理知识的同时又贯通知识。第二画面强调顶点对于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当顶点在动时,图像又有哪些在变,哪些不变,为什么变?为什么不变?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第三画面是二次函数一般式 y=ax2+bx+c的性质,先研究一个图形的性质,再由 a、h 、k 发生变化引出它的一串性质,同上面一样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将形象直观的感受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从而使“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形成水到渠成,又可将数的变化演绎成形的变化,成功地将函数的“数”与“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理解起来不吃力,又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几何中的定理和公理利用几何画板去验证可使学生加深对定理和公理的理解,如圆周角定理的复习,既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验证定理的结论。使学生在形象直观中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哪些类型的知识点利用几何画板上的效果好,主要有:①与测量有关的知识点,如锐角三角函数中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任意变化,但对应边的比值是永远相等的。再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进行复习,②有关点的分类思想,比如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要分成三类证明,利用几何画板就可清楚让学生明白它是怎样分的三类情况,③有关函数的知识点,如反比例函数中,当k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函数的图像也随之发生变化。当k一定时,四边形的形状在变,但面积不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④图形的变式,如中点四边形的教学课件设置,四边形的形状可任意发生变化,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可随之变化,⑤动点问题,可借助几何画板的轨迹和动画功能呈现给学生。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使用《几何画板》能力,掌握《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理念和方法,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相互切磋制作课件的心得体会,共同进步。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几个都基本掌握了几何画板的功能,都能独立制作几何画板的课件。

(4)建立完善《几何画板》数学复习课件库。

我们将课件投入使用,在使用后又对它进行修改,整理成课件库。

2. 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初期(2013・9――2013・11)

(1)初步形成几何画板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2) 初步探索出几何画板的复习课教学方案。

(3) 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几何画板在九年级复习课中的应用,一是在章节复习中,二是在模拟训练中。

在章节复习中,主要从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几何画板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

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如四边形,根据对边关系可分成两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梯形)。严格地讲,应把两组对边都不平行(不规则四边形)作为第三类,但在四边形这章中我们主要研究特殊的四边形,所以第三类我们就只是一带而过。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分类,是将已学过的知识分类,而不是将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分类。到底是分得细一些好,还是粗一些好,可看复习内容的多少来定,复习的内容多要粗分,反之则细分为宜。梳理的过程通常采用结构框图来进行。

沟通过程,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 这个过程先采用几何画板一一将各知识点展现出来。如四边形的知识点回顾过程我采用几何画板将一般四边形慢慢变为特殊四边形,组织学生从对称性、边、角、对角线来说出它们的性质,再利用性质的逆命题说出它们的判定。这只是它们知识点的展开过程,再将各种四边形来,引导学生利用特殊四边形的继承性来求同,利用它们的特殊性来求异。

再有就是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复习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更加淋漓地展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手段下的静态图只能从有限的特殊情况去分析数学问题,无法全面地展示出知识的全貌,从而难以有效地揭示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几何画板静态作图和动态模拟功能相结合,能更有效地突破这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几何画板复习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体会数与形变化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通过“几何画板”将形象直观的感受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从而使“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形成水到渠成,又可将数的变化演绎成形的变化,成功地将函数的“数”与“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理解起来不吃力,又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二在模拟训练中,我主要是用在动点轨迹问题中,有关动点轨迹的教学是几何中一个重要知识点,且又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需用动的观点来看几何图形。过去我们借助于静态的图形或教具,试图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画面(这种画面是潜在的)。但结果只有少数感性知识丰富的学生才能做到,大多数学生做不到。我们学生拿上这样的动点问题,通常的第一感觉是那个点是死的,这先入为主,再想让它动起来就太难了。“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和轨迹功能,可直观地演示出轨迹生成的过程,不仅使分析、过程、结果一目了然,而且还由此发现许多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通过几次课堂用几何画板讲解例题后,我调查学生,有好多人就说我一看到题目中有动字,我脑子里就想到了那个点在怎么动的场景。只要学生有此意识,那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他已经迈出去了。

第二阶段:中期(2013・12――2014・1)

(1) 整合首批资源,实施有关教学方案,追踪记录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

(2) 收集研究成果,汇集课件。

(3) 推出几何画板复习课的教学模式示范课。

(4) 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课件的制作,汇集课件。上了一次几何画板的示范课,课题是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性质,在上课前后我们多次研究,不断修改课件和课堂设计。上完之后,一起评课,有如下反思:几何画板的加入扩大了课容量,使学生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利用几何画板揭示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是怎样检验使用几何画板和不使用的区别,同一节课我们两个班,一个用一个不用,出一样的试题当堂考试,考试下来的结果发现用的班明显比不用的班考的好。

第三阶段:后期(2014・2――2014・6)

(1) 录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课件。

这一阶段是我们全面展开阶段,在课堂中我们应用几何画板在我们的复习课中,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修改。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期,并不像前面的纸上谈兵。 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我们的实践。上了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即中点四边形,受到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本阶段的内容圆满完成。

第4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对于九年级的数学教学而言,例题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很多老师对于例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例题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九年级数学教材例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就如何更好做好九年级数学例题的处理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2 从具体例题谈九年级数学教材例题的处理

2.1九年级数学例题介绍

例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具体教学目标:通过对例题的讲解与分析,希望大多数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圆和圆五种位置的定义,能够熟练应用数量关系来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加以辨别。

教学的难点:如何准确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所需教具:多媒体

所采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2.2具体教学过程介绍

第一,多媒体演示图片,完成新课的导入

结合课的主题,选择恰当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将其展现出来,同时加以必要的语言介绍,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可能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找到答案

在完成新课的导入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具体方法是在白纸上画一个直径为2-3厘米的圆,然后由远到近向所画的圆形移动1毛钱的硬币,注意观察两个圆形之间发生的位置关系。实验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么就刚才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同时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再次演示刚才的实验。

第三,观察与思考,引出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概念

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抛出事先已经设计好的问题,那就是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两个圆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没有,他们有没有出现过公共点,如果有的话,出现了几个公共点呢?紧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大家就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陈述自己所得出来的结论。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进行一个圆向另一圆移动的动态演示,并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即在移动的过程中,两圆有过公共点的出现,由于公共点的不同,可以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划分为五种,即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例题处理的几个基本步骤:

第一, 就是例题的选择,最好选择那些代表性强的例题;

第二,就是借助图片、声音或者多媒体等方式,来完成例题的导入,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所要理解的相关知识点;

第三,根据例题的实际性质,选择恰当的方式,如实验演示等,让同学们亲自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第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就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与分享;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指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通过实验,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希望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虽然由于学识水平、理解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他们未必就真的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 几种可以用于例题处理方法的基本介绍

为了更好地完成对例题的处理,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多媒体演示法

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因此在进行例题处理的时候,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法。

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演示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所选择的图片一定要切实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否则图片就失去了其应用的积极效用;

第二,多媒体演示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多媒体演示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切忌主次颠倒;

第三,多媒体演示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例题的,因此在应用的时候要有为注意,只有那些复杂的,用具体实验很难将实际效果演示出来的,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演示。

3.2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往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内容,进行一定要情境创设,所创设的情境最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便于让学生更容易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3.3问题讨论法

以所选例题为有力依托,抛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4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在学生易错处反思。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总而言之,数学题型千变万化,教师所选的例题题型也应随之变化多端。例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一节课的吸收程度,并且对他本身思维的培养,智力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数学教师,切不能简单粗暴的处理例题,随意的乱举偏题、难题进行教学的拓展。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好例题,为例题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发挥例题应有的功能,去引导学生,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4 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例题的处理恰当与否是事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对于众多一线的九年级数学教师而言,一定要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而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展开例题教学工作,发挥例题教学应有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终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家慧.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例题教学[J].学苑教育,2012,08:32-33.

第5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有效性 数学思想方法 发现问题的能力 “说数学” 反思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内动力

进入九年级以后,随着时间的急促和数学学习内容的增多,大部分同学虽然刻苦学习,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成绩很不理想,这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同学产生了厌学的念头。对于九年级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标下对初中数学的再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新数学课程

应该具备现代数学的观念。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从事“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理

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信心等。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与“知识与技能”这四个领域的要求并列在一起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即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还应包括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要求,这种从整体上考虑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实施新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

数学教学有夯实双基、注重能力、讲究落实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东西,没有基础,创新发展就是空话。但我们对“基础”和“能力”的认识也要发展。现在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把“双基”变为“四基”,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广泛的数学能力不仅包括理解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计算和估算,还应包括:会检索阅读相应的数学书刊文献;会利用表、图、计算机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从模糊的实际课题中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和策略;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必须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亲自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亲自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亲自说一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亲自做一做.”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我们认为,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最佳诠释.回归教育本原、贴近学生数学化发展需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回答的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出来的,能让学生讨论出来的就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也讨论不出来的,最后老师才讲,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中招数学试卷在知识点上主要考查了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在能力上考查学生在动态背景下处理几何关系的认识能力与函数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思想方法上考查了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的思想等;试题的呈现自然、简洁、和谐,提升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由于试题有多种解法为学生提供解题过程的开放空间,体现了试题考查功能数学化. 中考命题中如何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材料,并将获得的材料符号化,体现了数学问题源于教学但高于教学的教学理念,使试题始终散发着“数学味”,促进学生个性得充分发展一直是各地命题专家关注的热点,也是九年级教师应该关注的。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结合我自己多年的一些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谈一些想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中招数学成绩,我觉得需要培养以下三种能力: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什么是问题意识呢?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质量被称为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教师营造出民主的氛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独霸课堂是缺乏民主氛围的主要原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让人人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提出精彩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在全班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在班级形成思考提问的风气。我曾尝试开展课前五分钟“自学释疑”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效果比较明显。所谓“自学释疑”就是教师在前一节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探究类问题,利用下一节课的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后,上台讲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并比较得出最佳方法。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创意性的作业,如:知识拓展性的问题或探究性的小课题。学生在解决这些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得到一定的锻炼。再通过作业成果的展示、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教师的“欣赏”和肯定,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听懂别人的讲解属于浅层次;能够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讲出来,使别人听得懂属于较高层次;能够用多种方式方法讲解使别人听懂则属于最高层次。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只有达到最高层次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说数学”是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有效性的有效尝试。“说数学”可以让学生说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种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还有哪些方法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其中蕴涵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说由问题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新的想法,说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设想,说学习数学中的体会和遇到的困难。

1、“说数学”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数学优秀者、责任心强的学生任数学组长,小组成员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搭配,这样说的机会多,参与面广,便于组内学生合作,也便于组间公平竞争与合作,从而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像前面提及的“课前五分钟”就是“说数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说数学”的组织形式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前一天预设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索,等到上课时亮出问题,随机安排一个学生上台去说,其余学生听、评、补充。 “说数学”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好说、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个人、小组、班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说数学”,同学们懂得了向他人学习的必要性,并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指个体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在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必要条件。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确认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

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反思,特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自觉地把学习活动作为认识的对象,展开较为全面的思考总结,从而使学习状态进入了更优化的层面。这种主体反思,就是让学生主体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最终实现掌握数学知识与形成反思能力的双赢。

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地剖析,学会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养成善于总结、善于变式训练、善于迁移的学习品质。

所谓善于总结,就是解决问题后,要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以现在的经验解决新问题。有了这个“经验”,在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才能产生一种“直觉”,正确地判断思维的方向,这远比学生单纯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大,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终过渡为“会学习”。

所谓善于变式训练,就是解决问题后,要善于把它条件和结论互换或改头换面,变为多个和原问题内容形式不同或类似但解决问题的方法类似或不同的问题,即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可以扩大视野,深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的本质是转化,学的本质是发展,其核心是学生的“成才”,而“迁移”是关键。迁移是学生所学知识在新条件下分析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不仅学习达标过关,还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延伸迁移。所谓善于“迁移”,就是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不失时机地将问题殊条件一般化,从而推得更为普遍的结论。善于迁移所获得的就不只是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一组问题、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创新精神,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

只有唤醒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内动力,可能来源于学生对数学问题或数学学科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就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可能来源于学生对学习成功的体验,因为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树立起学会、学好的信心;也可能来源于学生不服输的个性或对学习本身的认同;还可能来源于对某位教师的喜爱。无论学生的内动力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内动力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内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培养、挖掘和保护是其得以养成和增强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现出的学科内在魅力,为学生减少不良的心理负担,改造不利于学生主动、生动、自然发展的学习“生态环境”,营造能调动主体需求和内心渴望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鼓励、激励和成功的体验,才有可能使学生变厌学为能学、乐学、善学,兴趣使然以达到能终身向学。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学校里不仅做到“学会”,而且要“会学”。只有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才能真正提高九年级学习数学的有效性、积极性。通过研究和实践,让九年级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九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也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让我们在研究教学的海洋中奋力前行,为我们的孩子能更轻松的学习,为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心理与教育研究法》 主编:董奇,申继亮

2.《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主编:蔡国英

3.《现代教学论》 主编:赖志奎

4.《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主编:王占元

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主编 綦春霞

第6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笔者以为,在初中数学会考中,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思维要求有一定深度或技巧性较强的题目;2.题意新或解题思路新的题目;3.探究性或开放性的数学题。

针对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无论解哪种题型的数学题,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对数学概念的较好理解,对定理公式的理解,对定理公式的证明的理解;能很熟练迅速地解答出直接运用定理公式的基础题),所以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是很必要的。当然,九年级毕业复习第一阶段都是进行“双基”训练,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得到深化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复习效果才会更好。

有些老师认为,对全班学生进行面上的复习,只要复习到中等题就行,不必进行难题的复习。换言之,对于那些智力好的学生,你不帮他们复习,他们也会做;对于那些智力差的学生,你教他们也是白白浪费时间。其实,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也不一定能解出难题,这是因为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到达初中会考中的难题的答案,或者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思维深度不够,或者思路很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很多有经验的九年级的老师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针对难题进行专题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复习得好,对中等以上学生解难题的能力的提高作用较大。对此,在第二阶段复习中,我们要针对难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路拓宽的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也要结合学生的“双基”情况和数学题型,这种训练要注意题目的选择,既要针对会考,也要针对学生思维的不足,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反思和总结,只有多反思总结,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老师要注重引导,不能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过去,有些九年级毕业班的老师,在会考复习中,找来各地各区的模拟题,让学生进行一轮轮的训练;练完讲,讲完练,师生都很辛苦,效果还不很理想。这是因为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老师的教学针对性不足。学生既没有体现学习的主体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有些老师觉得,会考难题难度大,考试题型新而难以捉摸。对难题的专题复习无非是把今年会考难题以及当年各地各区的模拟考试题中的难题讲练一次。这种以题论题的复习也难以使学生解难题的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在初中数学会考中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考查初中毕业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当然都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谓难题,只是笼上几层面纱,使我们不容易看到它的真面目。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去揭开那些看起来神秘的面纱,找到它的真面目。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解题技能,只要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得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考场上取胜。

关键在于,我们对学生的复习训练能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提高自身的解题技能,同时,加之以恰当引导,学生训练后的反思总结,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从而促使其把握各类数学难题的实质——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对难题进行分类专题复习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对数学难题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把握能力的训练以及引导学生迅速正确分析出解题思路这一点上,从而培养学生解题的直觉思维。应当先对难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训练。在课堂上不必每题都要详细写出解题过程,每类题目写一两题就行了,其他的只要求学生能较快地写出解题思路,回去再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即可。

笔者认为可以将初中会考中的难题分以下几类进行专题复习:

1.与一到两个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难题。这类难题,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紧扣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直到把问题解决。

2.综合多个知识点或需要一定解题技巧才能解的难题。这类难题的教学关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运用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一定的解题技巧来解答。

3.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难题。无论是开放性还是探索性的数学难题,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初中会考题型再新也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以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运用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7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现在八年级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升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辅导班来弥补。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地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的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地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地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我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第8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3)圆的性质;(4)直线与圆;(5)圆与圆;(6)角与圆;(7)三角形与圆;(8)四边形与圆。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

第9篇: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电学 重难点 方法 突破

一、避轻就重,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⑴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⑵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二、精讲善导,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三、综合分析,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

四、和谐统一,遵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