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年轻的味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回想自己近些日子的教学之路,也如同这渐变的天气,身上颇感凉意。
我,一个做了3年班主任的年轻教师,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的年轻,今天我才发觉,原来,我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孩子们。萤火虫门,这只大虫向大家说声,同学们,老师做错了许多,请大家理解。
我是一个要强的人,却忽略了你们的感受,这不是一个成熟的班主任的所作所为。我久久的思考着自己,突然发现自己,不能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大家,我们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大家已经憎恶你们眼前的这位班主任老师,但我们还要一起走过,剩下的路程,让我们在这不满荆棘,却充满希望的路上,继续前行。我们分不开彼此,我们是一家人。
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戚育硕同学,他让我认清了自己,我很担心,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心的丧失”。我在想一个人真的丧失了信心,那么他该是经历了多么大的挫折,他对老师的信任被消磨殆尽。戚育硕同学的这些心里话,我会将它封存,一直伴随我的整个教学生涯,感谢他带给我的这份感动。
早两天的篮球比赛,老师迟到了,更有甚的是,场上的几位同学,连一口水喝都没有,当我看到别的班级,又水喝时,我也很自责,老师的决定太不可思议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曾经的决定。
同学们,在这里,我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好吗?今后的日子,请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一起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让我们凌云萤火虫之家,更加的温馨,更加的积极,更加的团结,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其实我们班级有太多的感动:我这里罗列一二:高雅同学,帮助陈玲玲同学抄写英语笔记;
汤梦雅与宋姗姗同学在餐厅的卫生没有人打扫的情况下,义务打扫卫生,赵胜现班长自掏腰包给大家买水喝,其实,又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参与集资,甚至将身上的一角,两角的零钱都 拿出来,凑钱买水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班集体,这是何等温暖的一个家庭,在老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其实已经发生太多温暖的事情,这不正是一个个小小萤火虫的力量吗,相信之后,有一天,我们终会温暖每一个人,打造我们温馨阳光的家。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类型;危害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92-03
随着网络对生活的渗透,青少年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与使用网络,所以青少年面临着一个较为特殊的生态环境:不同性质的信息、异样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生活行为等,无时无刻地呈现在青少年的认知空间之中,并在他们的价值观、信念与行为上缓慢而有力地发挥着影响。所以,关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行为与心理特点,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的成长变得至关重要,而网络道德失范正是在此背景中走入我们的视野。本文基于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来分析其中的网络道德失范类型,并指出相应的危害。
一、网络道德失范的含义
所谓网络道德失范,即不道德或者不符合伦理规范的网络行为。那么,如何判定网络行为不符合道德或者伦理规范呢?学者们并没有给出一个严格的说明。主要原因在于,网络行为是近几十年来才大量出现的行为,而评判人们行为正确或错误的观念需要较长的过程,这意味着在网络行为上,并没有特定伦理判断准则。所以,人们倾向于使用以往的社会观念来评定网络时代中网络行为的对错。人们坚持以传统观念来看待网络行为,因此,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失范,也就是指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不符合人们所信守的传统道德观念或伦理规范。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类型
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可以发现网络道德失范有不同的类型,本文将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入手,来归类现在青少年的网络失范行为。
1. 网络道德失范的害他行为
害他行为主要指基于网络工具而损害他人利益的网络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特点包括“黑”(黑客行为),“毒”(病毒传播),“侵”(私自入侵),以及“隐”(行为隐蔽),与传统社会中的害他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所处的领域、所借用的工具与表现形式不同。其最终的结果是,行为主体给行为对象带来了伤害,包括物质伤害、心理伤害以及社会形象伤害等。害他行为是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道德失范行为。
害他行为会给他人或者社会带来较大伤害,比如,使用网络病毒侵入个体的银行账户,就可以偷窃他人的财产而不被人知觉;或者非常隐蔽地进入组织的网络系统,就可以偷窥其科研的秘密。有组织的黑客行为甚至会给社区或国家带来灾难。与传统社会害他行为不同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永远属于年轻人,同时,由于青少年在道德认知上的不成熟,所以青少年最容易成为害他行为的主体。比如莫尼可在15岁时就成了美国最为出色的黑客之一,他毫无约束地进入他人的银行账户,甚至偷偷地潜入国家机要部门的网络系统中。在国内,也不时有青少年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而危害社会、组织或者他人的报道。有些网络技能较好的青少年不能完全清楚其特定行为带来的后果,因此,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非完全预谋的犯罪。这也说明了普及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意义所在,尤其是针对青少年而言。
2.网络道德失范的逐利行为
逐利行为即利用高超的网络技术,以不道德的方式甚至是以违法的方式来获取私利的行为。逐利行为与害他行为有较大交集,因为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在危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利益;但两者也有不同,在害他行为中,行为主体并非都是为了获取物质上的利益,比如,有些青少年黑客是为了得到认可与关注,甚至只是为了展示能力。所以逐利行为是更为有预谋和计划的一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对社会、组织或者他人的伤害水平可大可小,预谋、计划与故意实施,是此行为与害他行为的主要区别所在。
在网络社会中,根据逐利行为给社会、组织或他人所带来伤害的大小,可以分为“犯罪式”与“小偷小摸式”。所谓“犯罪式”即主体行为是有目的的,其行为后果已经触犯了法律,而不能仅以道德或者伦理来评价,比如2008年三名青少年利用自己的网络技能进入江西省电视台有奖节目数据库系统,多次领取价值五万元的奖品。而“小偷小摸式”的行为远远不构成犯罪,给他人带来的危害也是微小的,但此类行为更为广泛,甚至被行为主体认为是自然的日常行为。比如,很多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工具,来偷窃别人的QQ号,或者有意识地偷窃网络游戏设备与账号,其涉及的金额都很小。
3.网络道德失范的宣泄行为
害他行为有侵入性的特点,逐利行为有满足私利的特点,还有一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最为普遍,并且与网络技能水平没有多大关系,即网络宣泄行为,也有学者称之为情感型的道德失范行为。行为主体为了满足其心理需要或者情感需要,在网络上不符合社会观念的信息或者观点,由于网络上内容的开放程度与可视程度很高,所以,信息或者观点暴露水平很高,甚至在数小时内得到几万人次的点击率。由于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与社会观都没有定型,并且其心理也很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将一些较为幼稚甚至极端的观点在网络上,来宣泄自己对社会或生活的不满。
也有学者认为,网络宣泄行为在有些时候确实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观念相冲突,对青少年而言,是成长中所出现的偏差。教育者或者家长责任就是,尽量在现实生活中向青少年提供健康的宣泄途径,比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健康的社会交往或者成长的机会,即所谓的“升华”(Fortson, Scotti, Chen, Malone, & Del Ben, 2007)。也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在网络上的宣泄行为在危害程度上较大,因为他们的观点、情感、与不满很容易感染其他的同龄人(Morris, 2007),所以,宣泄型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得到重视。
三、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
青少年处于信仰、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从社会上接触到的信息与行为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Arkin在五年的长时跟踪研究中发现,那些经常浏览与经常接触网络失范行为信息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不道德的行为较多,甚至倾向于犯罪行为(Arkin, 2008)。与传统的青少年道德失范行为相比,网络上的失范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
1.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与传统的失范行为相比,在网络世界中,那些智商较高的青少年能够更为有效地使用流行的网络技术,从而在青少年群体中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他们并不会因为行为失范而受到同龄网民的心理疏远与排斥,相反,他们会受到其他同龄人的尊敬与敬佩。其出色的害他行为,成功的逐利行为都会在网络世界中声名远扬,使这些失范行为主体在心理上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其道德失范行为也得到了强化。Ming-guo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有名的黑客,在网络技术上,可以有效带动至少300名青少年转变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者,而其榜样示范效应,至少可以在十年内影响无数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美国12岁的黑客杰克森在三年内竟然成功培养了500名技术较为高超的青少年成为黑客,而这500名青少年又各自组织了自己的虚拟社区。在这些社区中,众多的青少年相互交流自己的网络技术与网络攻击心得。在尝试访谈中,Ming-guo发现,这些社区中的黑客,在学校的表现都较好,有的甚至相当好。访谈同时表明,这些思想并不成熟的青少年,非常羡慕那些能够在网络世界中呼风唤雨的有名黑客,他们视之为英雄,并极力模仿其网络行为(Ming-guo, 2004)。学者认为,网络失范行为在媒体上报道的越多,越有可能给不成熟的青少年树立榜样,越有可能产生示范效应。
2.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
在本文中,我们从道德层面来阐释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其实,在害他行为与逐利行为中,有一部分已经涉及法律层面,即这些道德失范行为已经是犯罪行为了。比如,青少年使用网络技术侵入银行系统,即使没有给银行带来财务的损失,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在网络环境中,很多青少年网络技术上的成熟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与法律意识的成熟程度,也就是说,这些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与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心智水平。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青少年在网络上实施了特定行为,但是他们并不能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可能触犯了法律。Galatzer-Levy在研究中认为,青少年通过随便地敲打几下键盘,就能够给社会、组织或他人带来很大伤害,但行为失范的主体并没有亲眼所见这种伤害,所以,网络失范行为在很多青少年认知中,是不具有伤害性质的行为,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比较小(Galatzer-Levy, 2012)。Rosen在研究中发现,那些掌握了较好网络技术的青少年,总有一种展现自己能力的动机,但在传统的社会中,他们又没有这种展现的机会。所以,网络才是他们找到自我的平台,他们编制并且传播病毒,频繁侵入组织网络,偷看别人信件,甚至将别人的虚拟财产变为己有(Rosen, 2001)。在一项调查中,学者Freestone发现,在被调查的青少年看来,与传统社会中的失范行为相比,网络上的道德失范行为危害更小,并且值得尝试(Freestone & Mitchell, 2004)。这位学者担心,培养道德的网络公民要比培养道德的传统公民困难得多。
3.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影响青少年价值观
在上文中,我们指出,宣泄行为的真实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观点,而不是故意给他人造成心理伤害。确实,很多在网络上随意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并没有特别的恶意与目的,但实际情况是,与传统社会价值观以及信仰相背离的观点常常误导青少年。如Walther在研究中发现,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相信网络世界中的信息,那些经常浏览名人博客的青少年在价值观念上更倾向于质疑传统道德观念,所以,在英美发达国家,很多社会名人在网络上的发言是受到规范与约束的。Walther认为,青少年在网络上的道德失范行为非常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时代感受与心理特点,所以,青少年在网络上的宣泄行为很容易获得同龄人的理解与同情,其网络传播的范围也会更广泛(Walther, 2002)。
由于网络沟通的便捷与匿名,青少年很容易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够表达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之所以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达,恰恰是因为它们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是相冲突的,所以,网络上青少年可以接触到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触及的话题。经常接触与传统道德观念不符的内容与信息,导致青少年在价值观念上有异化的倾向,比如,Bassett在研究中发现,与网络不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相比,网络渗透率很高的国家的青少年在价值观上更为混乱,而这种混乱与青少年自身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关,他们通过网络对话相互引导,相互影响(Bassett & O'Riordan, 2002)。
四、结语
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指出了青少年常见的三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即“害他”行为、“逐利”行为以及“宣泄”行为。但实际上,还有一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没有得到归纳。随后,我们又指出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三种危害,即示范效应、犯罪引导以及价值观的误导。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既可能是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体,又可能是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受害人,所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防范与治理,也是救助青少年免受网络伤害的过程。
参考文献:
[1]Arkin, R. C.(2008). Governing lethal behavior: Embedding ethics in a hybrid deliberative/reactive robot architecture part I: Motivation and philosoph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Human-
Robot Interaction(HRI), 2008 3rd 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Bassett, E. H., & O'Riordan, K.(2002). Ethics of Internet research: Contesting the human subjects research model.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3), 233-247.
[3]Fortson, B. L., Scotti, J. R., Chen, Y.-C., Malone, J., & Del Ben, K. S. (2007). Internet use, abuse, and dependence among students at a southeastern region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56(2), 137-144.
[4]Freestone, O., & Mitchell, V.(2004). Generation Y attitudes towards e-ethics and internet-related misbehaviou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54(2), 121-128.
[5]Galatzer-Levy, R. M.(2012). Obscuring desire: A special pattern of male adolescent masturbation, internet pornography, and the flight from meaning. Psychoanalytic Inquiry, 32(5), 480-495.
[6]Ming-guo,L.(2004).On Effects of Internet upon College Stu-
dents' Behavior[J].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015.
[7]Morris, M. (2007). The Legal Profession, Personal Respons-
ibility, and the Internet. Yale LJ Pocket Part, 117, 53-288.
一、问题的缘起
情感(feeling)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关系的体验,具体地说,它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心理体验。道德情感(moral feeling)则是人的诸多情感中的一种,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爱慕或憎恶、崇敬或鄙夷、信任或疑虑、同情或反感、喜悦或痛苦等情绪态度体验。〔1〕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情感作为道德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升人的道德生活、提升人的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鲜明地表现着人的主观世界,反映着人感受外界一切事物的敏感程度及相应的情绪体验。“道德行为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外化的活动”。〔2〕在实际的道德生活中,如果外在的命令不能转化为个人的主观态度,即成为履行它的情感需要,则道德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善,个人即便遵从道德规范,亦是处在他律的水平上。因此,对个体来说,道德情感是个体道德家园的守护神,道德如果不进入情感世界,就会失去其主体性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霍姆林斯基生动地说:“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3〕
高尚的道德情感引发高尚的道德行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支撑,人的道德行为就不能得到完整、彻底地认识和理解。因此,进行关于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及其培养路径问题的探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题。
二、道德情感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中的特殊地位
(一)道德情感是未成年人道德发生的基础
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的身心发展逐渐趋向成熟、型塑的时期,在未成年人的早期,情感则是其道德发生的重要基础。有人观察到:一岁半的儿童已经有同情的心理,当母亲手臂受伤而显示痛苦表情时,婴儿会去抚摸自己的手臂以表示对母亲痛苦的体验;婴儿稍大一些后,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会把自己喜爱的玩具送给母亲,以表示对母亲的安慰;再大一些,他会给母亲送一块冷毛巾以减轻母亲的痛苦。〔4〕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这种对他人的同情感是早期道德上利他行为的直接动机,是儿童道德行为的萌芽。一定程度上,“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5〕而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本质精神是自由、自律。因此,率真的道德情感表明了个体的行为表现的真诚性、自愿性,构成了未成年人道德发生的基础。
(二)道德情感是未成年人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就其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行为的过程)。但是,道德知识如果没有以道德情感为依据,那么,它比表面上学会的行为更容易具有面具性,而且不容易产生相应的行为,有时甚至会像乌申斯基所提出的那样,可以成为伪善和假仁假义借以藏身的屏风。诸多事实表明,尽管一个人对某种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认识,但若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道德情感,那么这种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升华为道德信念,更不能转化为真正的道德行为。只有情感化了的道德认识,才可以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活动,通过道德活动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道德认识,并有力地推动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
(三)道德情感是引发与支持未成年人道德行为的心理策动器
直接推动道德行为的是动机,但从道德情感与需要满足的关系看,道德情感影响着行为的发展,行为动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道德情感作为基础和动力源。巴甫洛夫的情感理论表明:情感是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他认为,假如外界出现有关刺激使得原有的一些动型得到维持、扩大、发展,人就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果外界条件不能使原来的动型得到维持,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都会引起皮层上的兴奋通过扩散或诱导作用来引起或改变皮层下中枢的活动。”〔6〕在未成年人的道德生活中,由于社会的伦理实体的制约所形成的复杂的动力定型形成了他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生理机制:凡是维护或加强他的这种动力定型的自身的或别人的行为表现,就会使他产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反之,凡是破坏或削弱他的这种动力定型的自身的或别人的行为表现,就会使他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体验。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因、必要条件,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品德的基本环节。”〔7〕它包含着调动个人身心巨大潜力的激情、热情,蕴涵着个人的自我道德要求和自我评价并成为发挥道德主体主动性的心理策动器。
三、未成年人道德情感的培养路径
(一)激发未成年人的道德需要
满足需要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需要本身就是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道德需要是人们自觉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在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高级需要。〔8〕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人的道德性更是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个体在自觉接受道德规范约束的同时,个体的人性也得到了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个人与社会都能够和谐发展。只有这时,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就此意义而言,道德需要是个体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和道德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首先就要激发其道德需要,道德需要构成了其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基点。因为情感同样是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情感性素质是个体道德性的深刻基础,是整个人类道德的基石。道德情感的产生与认识的发生一样,都是植根于生命体的内在需要在个体自我满足水平上的体现。所以,道德需要与道德情感紧密相关,没有对道德的需要,就不会产生道德情感。只有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道德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孕育和涵养自己德性的情感。现实生活中,每个未成年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道德需要,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对道德需要的认知还是处于一种潜在的或是低层次的水平,这就必须使未成年人的内在道德需要不断有自我要求水平上的提升,从而在其道德需要的不断产生与实现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感。
(二)对未成年人实施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
学校是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桥梁,因此,未成年人的道德养成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然而,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根本上说,缺乏情感性是德育实效性低靡的重要原因。因为当把情感从德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的知识传授的时候,德育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它的魅力。所以,实施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是培养未成年人道德情感的必然要求。古今中外道德教育的大量事实同样反复证明,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者自身缺乏情感、信念的投入,没有倾注内心的体验,或者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向受教育者讲解、传授道德规范,不能做到以情感人,那么,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无法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命运。实际上,在接受道德教育时,未成年人绝不是简单的物件,绝不是被动接受德育影响的某种纯粹接收器,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性有情感的丰富生命个体,其中,情感决定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只有从情感入手,把情感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目标,才能复归道德教育润未成年人于无声的神圣魅力。
【关键词】青少年 道德失范 成因 危害 对策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由此可见,青少年道德好坏,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和学校教育的问题,更是事关国运兴衰的大事。本文试图从当代青少年道德失范的成因、危害与对策等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青少年道德失范的成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黄金时期,社会道德转型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青少年正从传统的“边缘人”向现代社会的“参与人”过渡,逐步体现他们的社会主体地位,是极易成为道德失范的社会群体,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家庭因素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人的道德发展第一个阶段是人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对自己父母或养护人的道德标准加以内化,也即“有其父,必有其子”。现实社会中一些父母自身道德品质低劣,有损人利己、尔虞我诈、傲慢无礼等恶习,加之一些家庭婚姻变故、矛盾难解、儿女留守家中缺少关爱等因素,势必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失范滋生了温床。如有一些家长因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发生矛盾时,不分青红皂白为自己孩子出头,导致报复伤害他人孩子,或者双方家长引发冲突。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因老师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向老师发难,有威胁、侮辱老师的言行。可想而知,生存在如此家庭环境中的儿女,他们的道德品质怎能不令人堪忧?
(二)社会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而社会生活环境影响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当今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但又隐藏着巨大的不良诱惑,如、营业性网吧等娱乐场所,“黄、赌、毒”等阴暗面,青少年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或网络化虚拟时空,缺乏鉴别力和应对性,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及支配下,从而做出了一些非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此外,青少年交友不慎,“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等交友误区也是青少年道德偏离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一个坏朋友比一个好老师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再有,社会上一些另类的叛逆现象,对青少年的道德取向是一种残酷的蹂躏,表现在对某些规范的道德行为加以嘲弄和奚落,反而将一些非道德的言行大加恭维和赞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平时在中小学生中发现,好人好事、尊师守纪、安分诚实等道德行为常遭到取笑,而投机取巧、放荡不羁、损人利己等非道德行为反而得到崇拜,结果导致有的青少年想做道德的事却又害怕遭到同学的奚落而退却,从而滋生了一些自私自利、弄虚作假、好逸恶劳、纪律涣散、不讲礼貌等非道德品质。
(三)学校因素
在社会因素这个大气候下,学校因摆脱不了整个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功能释放必然受阻。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首先就是社会道德失范的受害者,导致学校的机制本身有效率不高,道德教育投入大而收效微。当前,新课改已全面铺开,但不少学校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教学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或者虽有道德教育措施但实施不力。此外,一些学校不能做到教育公平,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甚至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这些做法无疑会使学生的道德失范群体增加。
二、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危害
(一)阻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知识、人格发展、品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如果道德品质低下,就会缺乏正常人应有的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做,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就无所谓纪律、国法,当前,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年龄不断下降就是例证。青少年道德失范,必然导致青少年人格发展错位、社会素质下降、品德心理畸形发展,严重阻碍青少年自身健康发展。
(二)破坏社会的和谐
当前 ,全社会在倡导构建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但由于青少年道德失范而破坏社会和谐的问题也毋庸忽视。首先是破坏了家庭和谐,笔者就曾遇见过如此事件:儿子在校违反纪律,班主任通知家长到校共同教育,在数千人做操期间,儿子因不服家长的管教,抽出皮带与父亲对抗,父亲恼怒之下把儿子打得七窍流血。其次是破坏了校园和谐,如因学生目无师长、扰乱教学秩序、败坏班级名誉等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倚强凌弱、敲诈勒索欺负同学,甚至发生在学生中的犯而导致同学关系紧张等,这些道德失范就严重地破坏了校园的宁静与神圣。再次,破坏了社会和谐,当前,青少年在社会上打架斗殴、偷摸扒窃、夜不归宿、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不仅令学校头疼,更是令政府部门及公安机关费心的事。
三、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对策
(一)道德教育的观念更新
当前,各学校对道德教育普遍重视,都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的观念,但德育成果普遍低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对德育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稳定学校的秩序,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颤传宝曾经说过:“德育应该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他主张,德育应该是欣赏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应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赏识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因此,德育工作者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而不是凭经验、感觉、问题和上级指示来工作。
(二)道德教育要形成合力
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有关研究表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要大于教育的影响。对青少年道德形成和培育起决定作用的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只有把这三者的德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三者中,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处于核心地位,学校可以通过自管和他管的形式,如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召开家长会,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信箱等,针对薄弱环节,健全长效机制,培养青少年从他律到自律的能力。家庭教育是主渠道,家长要为子女作出良好的榜样,利用亲情、民俗、礼仪、习惯等便捷的道德资源,教育孩子自尊、自爱、自重,做品德良好的人,引导子女从做好孩子到做好公民。社会教育是主格局,青少年许多不良道德是在社会交往或在社会上耳濡目染形成的,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投入,荡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空气,还给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们一片洁净的家园。
(三)在有益的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
主编:程青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有别于杂志的概念,以深度的影评和对话见长的《青年电影手册》更像“杂志书”。这一辑封面报道深度梳理了贾樟柯与赵薇难忘的2013年,当期专题亦聚焦100位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探索他们别样的“第一次”。
The Wolf of Wall Street《华尔街之狼》原声
出版者:Virgin Records Us
原声还原电影所处的20世纪90年代音乐风格,整体以爵士和摇滚为主。还收录了大量此前已发行的爵士乐,如著名中音萨克斯乐手Cannonball Adderley的《Mercy Mercy Mercy》,洋溢着浓郁爵士曲风和不朽的时代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文蓝光碟
除常规蓝光和DVD外还推出特别2D版黑丝绒盒套装、进口铁盒版以及豪华精装限量版礼盒。蓝光部分将收录包括删减场景、揭秘盖茨比、盖茨比的奢华原声等超过134分钟的花絮内容,“故事的另一种结尾”也将首次公开。
意大利经典电影放映
地点:(北京)意大利使馆文化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二街2号
时间:2014.2.18-2.28 19:30
使馆文化处保持每周放映优秀电影的传统,只需身份证或护照即可免费观看。2月下旬将放映费得里克・莫恰导演的《十四岁的爱情》(2.18/2.21)及卢卡・奎达尼诺导演的《我是爱》(2.25/2.28),均配有中文字幕。
《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
作者:[法]福柯 等
译者:李洋 等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对电影有独到见地,这两年随着电影发烧友愈发专业的趋势,“论文级”电影书也受到追捧。本书收录罗兰・巴特、居伊・德波等九位思想家共17篇关于电影的演讲稿、论文及访谈。
The Hobbit:The Desolation of Smaug《霍比特人:史矛革荒漠》原声
出版者:WaterTower Music
延续了第一部恢弘古老的大气弦乐风,暗含主旋律的The Forest River婉转悠扬,另收录Ed Sheeran单曲I See Fire,作为这两年极受欢迎的英伦民谣男声,这首歌的加入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口味。
“教父三部曲”
中文蓝光碟
包含BD四碟套装珍藏版和DVD三碟套装珍藏版。正片收录的是导演科波拉认可的最佳修复版,一刀不剪。还有“教父背后的故事”“教父的世界”等12段全新花絮,从正片修复、剧本创作、演员表演、前期选角等角度呈现《教父》创作的秘密。
Hey Boys!男孩们的奇幻小影展
地点:(台北)典藏创意空间四馆
大庆博物馆是集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先后荣获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自开放以来,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贯穿于博物馆一切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展览,使大庆博物馆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科普知识,了解本土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基地,帮助未成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操,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各界合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可行方案
大庆博物馆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纳入博物馆年度总体工作目标,做到了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从博物馆的性质和日常工作出发,采取符合青少年特点、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努力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接待服务过程中,大庆博物馆坚持规范化、细致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标准,使每一位未成年观众在此都能够增长知识,有所收获,从而发挥好教育基地的作用。
大庆博物馆有规范化的接待服务制度、服务流程和监督机制。实行三级接待制度,根据观众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将接待工作分为三类。为了保证展览品质,提升参观质量,陈列部工作人员每日坚持两次对展厅进行全面巡查,及时修整、完善展览服务设施,保证最佳的展示效果。
大庆博物馆用细致化的服务为未成年观众营造优美、舒适、温馨的参观环境。尽可能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便民服务,提供免费寄存、直饮水、针线、爱心雨伞、科普书籍销售等。医疗服务,提供常用药品、担架、急救设备,并与周边医院签订紧急救护协议。邮电服务,提供公用电话、邮寄、邮政纪念品。尤其是对特殊群体,不仅提供童车、拐杖、轮椅、绿色通道等设施,同时也给予体贴入微式的服务。大庆博物馆还采用团体参观预约的方式调节观众流量,在寒暑假、节假日等参观高峰期,提前做好增加讲解场次、增加展厅值守人员等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秩序井然,服务到位。除春节闭馆三天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法定假日都保证开馆,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宣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特殊作用。大庆博物馆努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讲解服务队伍,进行以文博专业知识为重点,以创新讲解工作为载体,以挖掘展品内涵为目的的系统培训。除了提供普通观众和针对老年人的讲解服务外,还专门为未成年观众提供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讲解服务。
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尽可能地满足未成年观众的参观需求,使他们在博物馆既能增长见识、学习知识,又能得到休闲,陶冶情操。大庆博物馆定期做观众问卷调查,并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整理观众意见薄上的留言,确保及时了解掌握观众的意愿、意见,从而做出有效调整。大庆博物馆开馆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服务质量投诉事件。很多热心的未成年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真挚的话语。有观众留言:“没想到大庆能有这么让人振奋的地方”、“看后很感动,更热爱我们的城市”,一个7岁的孩子用拼音写下“这里很漂亮”。据统计,留言薄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精彩、震撼、感动、感谢、敬畏、自豪、祝福等等,这些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满载着观众的认可、赞赏和祝福,也成为激励大庆博物馆职工不懈努力的强大力量。
三、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城市文化,激发未成年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大庆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向未成年人展示大庆地区的古自然和人文历史,让他们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一是利用“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大节日,策划开展进入学校、进入社区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图版、发放文物知识宣传单,向未成年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二是认真积极配合开展大型活动,树立良好的博物馆形象。如:龙视观众节“龙江民间至宝”免费品鉴活动,第五届大庆湿地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的“百湖美景我来秀”展示活动等等,极大地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2012年文化遗产日前夕,《中国文物报》为大庆博物馆做了题为“从东北第四纪走来的大庆博物馆”的专版宣传报道。2012年10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连续三天播放了以大庆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工作为题材的大型科学纪录片《洪荒大庆》,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大庆博物馆还充分利用国家文物局网站、省博物馆期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等宣传载体,及时有效地宣传博物馆事业发展情况。并创建了大庆博物馆网站,完成创建《大庆文博》期刊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了《大庆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的策划、编辑和文物照片拍摄工作。这些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宣传工作,充分展示了大庆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激发了未成年人对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的浓厚兴趣,也使他们更加热爱大庆这个美丽的家园。
四、以丰富的馆藏和公共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而博物馆本身就是一本爱国主义的教科书。大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还举办、承办了《我的低碳生活》、《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展》、《全省文物征集成果图片展》、《大庆市第二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古玩收藏品展销会》、《“连理同庆笔墨生辉”四城市书画展》等内容涉及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等诸多方面的临时展览,满足了青少年的参观需求,得到了众多家长和中小学生的一致好评。
大庆博物馆还充分发挥自身在馆藏、学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合理利用公共大厅、临展厅、报告厅、门前广场等资源,联合社会各界,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作用。六一儿童节,大庆博物馆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婴儿车,为残疾儿童提供轮椅,增加讲解场次等等人性化、体贴式的服务为孩子们提供极大的方便。讲解员们简单易懂、富有亲和力的讲解也激发了孩子们感知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据统计,2012年六一儿童节当天,大庆博物馆接待参观团体12个,观众9011人,其中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大庆博物馆还充分利用场馆优势,开展针对青少年教育的图书展销、科普电影放映等活动。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暑假生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大庆博物馆与大庆文体旅集团培训中心利用暑假联合举办了“小讲解员”培训班,招收了100余名小学员。请专家和专业老师为小学员们进行形体、发声和口才的强化训练。使他们顺利掌握讲解的基本要领,为他们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和聘任证书。培训结束后,家长们纷纷反映,通过这次培训,孩子们自身的气质、修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对于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些学习美术的儿童和青少年在老师的组织下或自发到大庆博物馆写生,以展厅内的展品或仿生态的场景为模型学习绘画技巧,大庆博物馆都为他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给予热情的接待、安排专场讲解、调整适合绘画创作的灯光等等。
[关键词]志愿服务;青年医护人员;思想道德教育
1 传统教育形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青年教育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青年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难度不断加大的晋级和竞争压力,许多青年医护人员出现了职业选择性迷茫,在与不同职业的同龄人对比后,他们发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严重不平衡,他们救死扶伤的工作得不到尊重,他们在利益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务实倾向加剧等特点,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传统的以政治理论为主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青年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易于被青年人接受的思想教育形式。
2 志愿服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优势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有形的教育载体,正是青年人奉献教育、快乐教育、感恩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最好的载体。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真诚奉献,志愿服务让每一名志愿者在感恩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同时,志愿服务本身是社会实践的过程,每一名志愿者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他既要维护志愿者团队的形象,更要同其他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定的工作目标。志愿者把自己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开阔视野、砥砺品格、丰富人生经历的过程,新时期医院青年思想教育可以考虑合理引入志愿服务[1],帮助青年人实现思想和能力各方面的不断提升。
3 实施多层次志愿服务工程,提升青年医护人员思想道德素养
3.1大力推进宁养志愿服务工程,让无数贫困晚期癌症患者获得生命的尊严
从2002年起,我院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省内唯一一家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支持的宁养院,围绕宁养院这一良好的医德教育平台,我们先后开展了大学生、党员、青年医护人员等多个层次的宁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为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急需的免费止疼药物,为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活得更有尊严。这项活动让无数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得到了帮助和支持,同时更让我们的医疗专业志愿者了解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感受到了贫困患者看病就医的艰辛,便是他们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理解患者,更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服务。
3.2深入开展“肿瘤防治龙江行”和“百名博士进社区”等志愿者活动,传播健康知识,服务基层百姓
从2004年起,我院开始向全省各地市县等基层医疗单位派出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免费为当地的百姓提供义诊咨询服务,同时为当地医疗机构培训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使他们在基层肿瘤防治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为了能让哈尔滨市区内的百姓更多地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由我院百余名医学博士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哈市各大居民区中,免费为居民开展疾病咨询和健康科普知识宣教等活动,让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为自己的健康体检,为家人储备更多的保健知识。
3.3积极参与重大灾难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医疗志愿者优势,展现了卫生战线志愿者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良好形象
在防治“非典”、抗击“禽流感”、“5・12”特大地震救援等重大事件中,我院的广大青年医疗志愿者奋勇争先,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知识普及、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志愿者们用真诚的爱心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了卫生战线志愿者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良好形象,更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4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搭建双轨道志愿服务平台,使更多人得到关爱和支持
按照卫生部“三好一满意”关于“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的要求,2011年12月9日,我院在全省卫生系统率先启动了“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全体医务人员踊跃报名,争当志愿者,先后开展了多项主题性志愿服务活动。附近六所高校与我院签订了长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近10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我院参加培训和服务,他们作为非医疗性志愿者代表,主要为来院就诊的患者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环境和文明礼仪督导等项服务,方便了患者看病就医。2012年12月5日,团省委、省卫生厅联合在我院建立了全省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培训服务基地,为探索和建立具有医疗行业特色的规范化、专业化的医务志愿者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2012年我院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最高荣誉――“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和“黑龙江省第五届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我院的志愿服务氛围浓郁,它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患者满意度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感染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医护人员加入其中,“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青年医护人员更多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更快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他们的诉求,更好地培养青年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综上所述,志愿服务作为有形的教育载体,易于被青年医护人员接受,可以成为青年医护人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青年;大学生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共青团肩负着完成党交给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使命。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工作面对诸多挑战。
一、背景与问题
新形势下,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管理、专业调整、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挑战,基层团组织建设滞后,无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亟需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力度。基层团组织首先要承担起组织动员青年学生的功能,因基层团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动员组织作用,目前共青团活动在大学生中的熟知程度很低。
信息多元条件下高校团员个性化特点突出,高校共青团开展引领青年学生工作不能与时俱进。我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化的转型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普遍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共青团组织不能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方法开展工作。
不同青年学生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化,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实效性不足。在发展过程中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多,面对的问题更加具体,迫切需要团组织的引导与帮助,基层团组织需要探索服务青年的有效渠道和途径。
青年学生感恩意识服务精神欠缺,高校团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待于进一步加强。一定程度上青年学生出现拜金思想功利化思维,大学扩招和国家产业结构带来的就业难强化了青年团员的这种思维。
二、开展工作的思路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团委牢牢把握党的要求,主动适应时展要求和当代青年特点,以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作为出发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转变思路,适应社会的变化,学校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建立担负起引领青年思想、服务青年成长、凝聚青年力量重任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
三、具体对策及措施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团委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团员思想引领计划、团员意识教育计划、团员素质提升计划,以强化带动服务为核心,以立德树人全员育人为目标,着力构建团建新载体,夯实团建工作阵地,创建组织生活新方法,发展团建工作新格局,凝聚青年学生的向心力,激励青年学生的争先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发展力,激发团员青年的创造力,培育青年学生的服务力。
(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学院团委建立工作职能部门,拓展组建学生社团等特色团支部,并完善落实团小组制度,构建学院团委―团支部―团小组的三级工作体系,制定学院团委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建立团组织全员覆盖全面影响的新框架格局。
1、发挥各方优势,学院团委框架设置合理。学院团委设组织发展部、理论教育部、社会实践部、创新创业部和综合管理部等,由工作能力强、学生威信高的骨干团支部书记兼任各部部长,既充分发挥了他们密切联系学生的优势,精心谋划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同时又能充分发挥骨干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团委的各项精神落实到实处。
2、建立特色团支部,落实团小组制度,建立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根据学生喜欢参加社团活动的特点,建立学生社团团支部,还可以依托学生社区或学生公寓组建联合团支部,学院认真落实团小组制度,各基层团支部按照要求设立团小组。团小组是团支部的组成部分,在团支部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大四毕业班根据考研、找工作、留学等类型进行设置,大二、大三则主要根据个人兴趣或爱好设置,组建起了“挑战杯”、SRDP等特色团小组,并取了一些如“Dream catcher”、“微臣有爱”、“青春律动”等特色名称,凸显本小组特色。
3、严格制度落实,理顺工作机制,组织高效合理。学院团委督促各团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制度,并建立学院团委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团委老师、团委各部门、各团支部书记参加,通过工作联席会研讨团支部建设工作,各支部间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形成团组织建设工作合力。根据团支部达标升级、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建立团支部考核评价制度、团小组评优工作细则、团员评优办法、团员推优入党制度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框架,严格了各项工作制度,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高举团旗跟党走,实施三项计划,助力青年“五力”工程
学院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实施团员思想引领计划、团员意识教育计划、团员素质提升计划,以立德树人全员育人为目标,构建团建工作新载体,夯实团建工作阵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青年学生共青团员意识,提高青年学生各项素质,发展团建工作新格局,凝聚青年学生的向心力,激励青年学生的争先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发展力,激发团员青年的创造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服务力。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凝聚青年向心力。学院团委开展了“青春正能量 拳拳爱国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演绎中国梦 讲出我精彩”主题演讲比赛和“刻印青春足迹”青春故事讲述系列活动激发广大青年敢于有梦,组织各团支部开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主题学习、“于书中畅游,与思想对话”图书推介、“青春使命 由我做起”爱党爱校知识竞赛,激励青年学生勇于追梦,以“充实一周,我的学习计划”周记表发放和“我的梦想,请你见证”团员成长档案发放活动促进团员青年勤于圆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2、以团员意识教育为依托,激励青年争先力。以开展“五四”表彰为契机大力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以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和“我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先后开展多次“奋斗青春 激扬梦想”青年讲坛,通过学习讨论会、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增强团员们的共青团意识,提高团员们的思想认识,树立团员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强榜样激励措施,组织开展“榜样力量 青想” 优秀学生微访谈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学习活动,开展好优秀团员、学习标兵、杰出青年志愿者等优秀个人评选,融入红旗团支部、先进团小组等集体典型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奋勇争先。
3、以提升团员素质为目标,提升青年发展力。依托团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建立团支部―团小组―学习帮扶岗工作机制,主动构建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配合的制度,助学公益岗主要由高年级学生党员组成,实施党员先锋引领计划,对学业困难学生提供思想、学业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为学院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提供切实有效地支撑。以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场能力拓展月等活动,邀请校外导师和毕业生学长学姐讲解工作经历,提高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意识,服务青年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定期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讲座,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授课,为团员青年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提高青年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排解忧虑能力。
4、以促进创新创业为契机,激发青年创造力。学院着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团员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带动手段,鼓励全员参与科研项目、学术论坛和实习实训,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确保实验有场所,创新有带动,交流有载体。
5、以推进社会实践为途径,提高青年服务力。大力推动学院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四家,包括自闭症儿童关爱机构、关街道办事处、青岛市新市民之家、四方区康老护理院等机构,培育青年志愿服务精神,做肯付出、勇担当的有责青年,做热心肠、愿助人的有爱青年。
四、不足之处
今年“五四”座谈会时深入阐述了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勉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这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学院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有:
第一,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利用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以拓展思想教育手段,扩大思想教育影响力和覆盖面。
第二,青年学生民主评议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广大团员评优考核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标准。
第三,学生因科研学习压力大,导致参加活动频率和次数不统一,活动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相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多维向度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2月第27卷第1期
[2]王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以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青少年研究,2011年2月
[关键词]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清蛋白;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拉西地平
[中图分类号] R9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047-02
动脉弹减退,僵硬度增加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动脉弹,是目前高血压治疗的靶标之一。拉西地平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已被证实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改善动脉的顺应性。baPWV是动脉弹的指标。尿微量清蛋白(MAU)是诊断早期或轻微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在高血压患者发生明显靶器官损害之前,即已出现尿清蛋白(UAE)排泄率的轻度增加,因此尿微量清蛋白已被视为高血压患者亚临床型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将尿微量清蛋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参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分层。因此,监测MAU和baPWV有助于发现早期肾脏损害和动脉弹性状况并进行干预,降低严重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改善患者心血管事件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选择本院高血压专科门诊100例老年EH患者为观察组,基础血压140 mmHg
1.2 方法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及对照组,经询问病史、体检、测血压、检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尿微量清蛋白,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其他心、肾疾病的患者。观察组口服拉西地平4~12 mg,1次/d,调整剂量使血压尽量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治疗12周后重复上述检测。血压测量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按诊所血压的标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观察组观察期间未服用其他降压药物及调脂药物。
1.3 baPWV的测定
用日本欧姆龙科林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baPWV。按测量要求的标准进行测量,baPWV的正常参考值定为
1.4 尿MAU的测定
所有患者以清晨留取清洁中段尿,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清蛋白含量,以MAU≥30 mg/L为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用药前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脂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PWV及尿MA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人EH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增大,大动脉弹减退明显,是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动脉弹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时动脉弹下降,表现为baPWV增快。MAU的出现是由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所致。老年EH的最佳治疗不仅要降低周围血管阻抗,还应重视早期发现并干预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以改善心血管事件预后。
拉西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Ca2+内流,引起血管扩张的功能,有很高的抗氧化特性,从而阻止自由基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细胞,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舒张动脉壁增加动脉弹性,还能直接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抑制肾小球系膜及内皮细胞的增殖,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2]。尿微量清蛋白是诊断早期或轻微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已被视为高血压患者亚临床型肾功能损害的标志[3]。被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列入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分层。对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预警作用。观察结果显示老年EH患者baPWV及尿微量清蛋白均明显增高。
拉西地平对动脉弹性的改善主要是通过降压实现的,持续的降压作用引起动脉壁重塑,逆转动脉肥厚,改变了动脉壁弹性蛋白与胶原的比例,增加了动脉顺应性[4]。观察表明拉西地平可明显降低老年EH患者的SBP、DBP,且对baPWV有改善,能减慢baPWV,并降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拉西地平在有效降低老年EH患者血压的同时,可降低尿微量清蛋白,减慢baPWV,改善大动脉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这对于改善老年EH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5,134(增刊):2-41.
[2]罗立,孙明,刘.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大动脉弹性及血清高敏C 反映蛋白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5):461.
[3]郭冀珍,钱文琪,孙冰,等.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肾脏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8,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