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范文

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

第1篇: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范文

一、指导思想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具体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形成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以实践、实习和灵活就业为主要运行方式,并与政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体系相衔接的预备就业工作机制,以缓解我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工作要求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针对缺乏社会实践及职业经验的毕业生开展的专项就业援助行动,其依托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实操、管理等预备就业岗位,接纳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职业见习。见习期间,见习者和用人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参加见习毕业生提供免费人事服务和失业登记管理服务;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见习工资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府对见习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费用从当地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见习工作由州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州人事局人才开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中心)具体运作并承担完成相关具体工作任务。就业见习供求信息和相关工作表格(附件)可通过*州信息公开网查询、下载。

三、实施对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指*州生源,自愿提出见习申请并符合见习岗位条件及专业要求的未就业或已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的应历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上述人员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政府提供的见习补贴。

工作中要重点安排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优先参加见习实践。

四、工作程序

(一)宣传发动通过各类媒体信息,广泛宣传发动,使各科室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见习制度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见习计划中来。

(二)组织开发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

1、见习单位申报条件。见习单位应当是具备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自愿提供各类就业见习工作岗位,并能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管理、技术含量的见习岗位。市本级(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开发区)今年将确定5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

2、见习基地申报条件。在具备见习单位条件的基础上,一年内为毕业生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的见习单位,并能从见习毕业生中录用10%以上为正式员工的,可确定为“*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授予由州人事局等六部门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牌匾。挂牌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并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可以继续挂牌,今后可长期参加我市毕业生见习计划的实施。

3、见习单位申报程序。通过新闻媒介,公布我市的见习工作政策和申报程序。能够满足见习条件和要求的用人单位,可自愿提出参与申请,向市人才中心进行申报,填写《*州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提供下列申报材料:(1)企业单位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2)组织机构代码证;(3)见习单位简介。人才中心根据申报情况报上级部门审核认定。确定为见习单位的用人单位,须与组织实施机构签订《见习单位参与实施机构开展*州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见附件2)。

见习单位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试运行一期后,经评估合格的,可以认定为“*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三)见习实施

1、见习信息。根据见习单位上报的见习岗位需求信息,由市人才中心统一在*州信息公开网向社会,信息内容包括:见习单位名单、见习岗位、见习人数、见习期限、条件、要求等。

2、见习学员报名。符合见习岗位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应填写《*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申请登记表》(见附件3),并持下列有效证件到市人才中心报名:(1)身份证、户口簿;(2)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到证、就业协议书或失业登记证;(3)学历证明;(4)低保家庭提供《低保证》,零就业家庭、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家庭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所在社区居委会提供证明并由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农村的提供村委会证明并由乡镇民政部门签署意见)。

3、见习供需对接。见习毕业生报名经人事部门复核后,由人才中心负责建立见习岗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申请参加就业见习报名信息的供需信息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双向选择或依托人才市场供需直接见面等形式,按照双向选择、择优使用的原则,帮助见习毕业生和见习单位实现供需对接。见习毕业生与见习单位达成就业见习意向,由见习单位和见习毕业生双方签订《*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协议书》(见附件4),并报实施机构鉴证备案。

五、见习管理与跟踪服务

1、见习期限一般为6个月。见习毕业生在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聘用的,应为见习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在见习期间被聘用的,中止见习活动)。在该单位见习期可作为工龄计算。

2、见习期间各方应按照协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配合完成任务。见习单位不得随意解除与见习学生的见习关系,出现违规并拒不改正者,经核实人事部门可取消其参与见习计划的资格;见习学员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终止见习。

3、见习期间,人事部门负责对见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督促检查见习单位的日常管理情况,协调解决见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4、见习期满,见习单位应根据毕业生的实际表现能力和工作能力,对毕业生见习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出具《*州见习毕业生就业能力鉴定表》(见附件6),作为实践锻炼经历和就业证明,作为今后招聘选用的依据。

5、见习单位应做好就业见习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密切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研究,共同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抓实做好。

第2篇: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范文

一、全面分解落实“十二五”环保规划,大力推进我区污染减排工作

一是分解落实市政府确定给我区“十二五”减排目标,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注意数据的保存、资料的收集、档案的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打牢污染物减排基础。

二是强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继续抓好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完成落后产能、高耗能企业淘汰任务;推进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重点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下一步区域发展腾出指标空间。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已建成的门牙污水处理站、仲宫污水处理厂在严格监管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进行升级改造和管网配套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形成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能力。

三是拓展减排领域,加强农业减排,督促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试点项目,进一步推进南部山区小型污水处理站和垃圾收集转运工程。(以上工作由总量办会同监察大队、监测站、项目监督科、管理科、生态科具体落实。)

二、强化环境污染防治

一是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继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扬尘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施工工地、物料堆场等扬尘易发场所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分类挂牌管理。(该项工作由管理科会同监察大队、110指挥中心具体落实。)

二是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全面启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环保合格标志管理,重点推进机动车停放地抽检、行驶车辆冒黑烟查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管。(该项工作由汽车尾气管理科具体落实。)

三是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源监控,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检修故障报告制度,加强对各类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检查和监督性抽测,强化工业污染源烟粉尘排放企业监督管理力度,督促各类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该项工作由监察大队具体落实。)

四是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持续加强对工业企业监管工作,进一步严格直排环境的企业排放标准,确保工业废水污染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并达标排放,确保河段面水质稳定达标。(该项工作由监察大队具体落实。)

五是在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方面,重点督促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力争协调解决好河及其支流河段生活污水直排的问题。在河道截污整治方面,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按时完成重点河流截污整治任务,协调有关部门和街镇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完善和管理好辖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由项目监督科具体落实;河水质达标治理工作由监察大队会同监测站具体落实。)

六是加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监管,严把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关。加强涉源单位和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环境监管,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和更换工作。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该项工作由管理科牵头,会同相关科室具体落实。)

三、加强快速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全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一是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档案,对全区重点风险源进行专项检查。完善环境应急体制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监控有突出风险源单位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做好环境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二是定期进行不同科目的应急演练,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根据假设不同类型的污染事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起到锻炼执法队伍,提高人员素质的目的。(该项工作由监察大队牵头,110指挥中心、监测站会同相关科室具体落实。)

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继续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审批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调控、促进、优化作用。严格控制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新增审批量。对全区重点项目和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做到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将管理植于服务之中。对国家鼓励的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轻污染能耗低的项目优先审批。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和竣工环保验收,加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以上工作由项目监督科同监测站、监察大队具体落实。)

五、加强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有序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

围绕《市生态市创建目标责任书》中分解给我区的36项任务目标,强化对责任部门的定期调度考核工作,发现拖延和停滞情况立即予以督办整改,确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指导申报各级生态乡镇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建设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迎接上级部门抽查。督促加强辖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继续有效组织,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对全区禁烧监察工作进行协调督导,确保实现全面禁烧目标。(以上工作由生态科牵头,会同相关责任科室具体落实。)

六、严格环境执法

一是做好环境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69环保举报热线、12319城市公共服务热线环保联动服务,配合新闻媒体环保联动工作,处理好《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的环境诉求案件,确保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该项工作由法规科会同监察大队、110指挥中心具体落实。)

二是严格执行“四个办法”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污染源在线监控值班制度,确保实现国控、省控企业排污达标率达到98%。继续加大排污费征收稽查力度,依托排污申报电子平台,依法、全面、足额征缴排污费。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加大后督察力度,对环境违法案件跟踪督办,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该项工作由监察大队、110指挥中心会同法规科、财务科具体落实。)

七、加大培训力度与资金投入,强化人员业务学习,确保环境监测水平有较大提升

开展好辖区突出环境问题及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继续履行好常规环境监测任务,强化对重点流域、地下水涵养区的监督性监测。结合我区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需要,对目前监测工作的“短板”进行分析,科学合理的制定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计划,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从硬件购置、软件升级、办公条件、人员待遇、业务培训、定期考核等方面提升监测能力水平,扩充现有监测项目,确保我局监测工作在年实现新跨越。(该项工作由监测站具体落实。)

八、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进环保政务信息影响力

一是配合我区环保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市局部署,进一步完善“绿色,绿色行动”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组织开展好环保移动宣传服务站“五进”活动。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等绿色系列创建工作,继续强化和丰富中小学环保进课堂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发挥环保义务监督员、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作用。做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等各种环境文化宣传活动。(该项工作由宣教科具体落实。)

二是做好区环保局各项政务信息的报送工作。要将我局工作动态及时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继续拓宽信息报送渠道,各个科室要将平日工作成绩进行提炼,形成高质量文字材料,增加上稿率,要让上级领导及时了解我区环保动态,密切关注、关心我们所开展的环保工作。(该项工作由局办公室、宣教科会同各相关科室具体落实。)

九、全力推进廉洁高效及学习型机关建设

一是巩固扩大“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集中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学先进、找差距、作表率、振奋精神谋发展的好风气。

二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以惩防体系为重点的环保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机制。巩固扩大“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成果,悉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方面提高服务效率与依法行政能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是整理相关申报材料,今年开始启动创建“省级文明机关”工作,努力促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完善内控制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和会务费用支出。(以上工作由环保局党支部会同局办公室、财务科具体落实。)

第3篇: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人社系统 信息化 建设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党的十以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成为政府部门的主要改革目标。作为承担公共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等重担的人社部门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群众日益强化的服务、维权意识与传统经办思维之间,“互联网+”模式与手工经办模式之间,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数据融合和由于业务经办割裂导致的数据孤岛之间,都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人社部门要把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此,我们通过对各级经办机构和服务对象的走访、座谈,对我市人社系统经办服务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中发现,我市在公共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经办服务上均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办)-村(社区)”的四级网络服务体系,与外部业务相关单位的网络经办体系也得到长足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业务经办服务的开展。但是,由于创新意识不足、统筹规划不到位等方面的现实情况,我市人社系统经办服务方面仍有待提高,特别是信息化在“服务公众、服务经办、服务监管、服务决策”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1 经办程序繁杂让群众办事多跑路

由于信息化手段不足,人社系统部分业务经办程序较为繁杂,特别是在社会保险待遇享受和居民个人参保缴费方面较为突出。

1.2 经办手段落后让群众办事必跑路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业务经办系统和网络体系得到扩展和延伸,但主要的办理渠道仍然集中在经办机构实体经办,群众办事必须前往各级经办机构窗口办理。

1.3 业务数据隔离让群众办事路不通

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信息系统由省级集中建设、管理;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则实行数据省级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由地市建设和管理。

1.4 外部衔接不畅让群众办事路不平

人社工作涉及财政、地税、金融、民政、医药服务机构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在数据共享、业务协作等方面大力配合。目前,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实现了与医药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网结算,但由于系统之间尚未实现无缝衔接,导致群众在就医结算时仍存在排除时间长等问题。

2 信息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践

2.1 推行政务公开,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政策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我们扎实开展了公共服务目录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认真梳理了各自承办的对外公共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业务经办流程,明确了各个经办事项的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法律依据、收费标准、承办部门及其联系方式,并据此开通了网上服务平台。结合网上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及时对公共服务目录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了简明政策部分,让群众能一目了然地掌握经办事项。

2.2 创新经办模式,让群众随时随地获取服务

以“方便、温暖”的人社服务要求为切入点,我们加快了“互联网+”在人社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开发进度。2015年10月11日,城镇居民医保电子缴费平台上线运行,我市参保居民通过网站、“铜川人社”微信平台等渠道实现了费用缴纳。

2.3 加快数据融合,让服务群众之路更畅通

按照部省统一安排,我们于今年6月份启动社会保障卡发放和应用推广工作。社保卡的实施,在规范业务经办标准和数据标准的同时,也加快了人社系统内部、人社系统与金融、医药服务等外部机构的数据融合,为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人社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

3 几点思考及建议

信息化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核心在于人社服务从业务经办需求主导向服务对象“用户体验”主导转变,更在于所有服务对象能够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因此,人社系统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牢固树立“平等、开放”的互联网思维,以数据的融合和互联互通为基础,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

(1)信息化应以改善“用户体验”为核心,加速提升人社部门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人社领域所有业务均涉及千家万户,服务对象是人社部门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终极目标,服务是否及时、准确、高效、便捷,全部交由服务对象评判。

建议: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继续完善现有公共服务目录,并以此为框架,进一步优化或重组业务经办流程,压缩办事环节,减少申报材料,提高办事效率。切合业务工作开展的实际,制定网上经办服务实施规划和时间表,稳步推进网上服务。

(2)信息化应以数据融合为重点,打通服务群众的关键环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据的融合、利用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具体到人社领域,就是要通过持卡人基础数据库架起相互隔离的业务系统数据之间的桥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门式”入口、“一站式”服务,通过数据的融合和互联互通,解决服务对象要多跑路、排长队、重复提供证明材料的困境。

建议:加强与省级部门及地税、金融等横向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快人社部门内部以及人社部门与横向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融合和互联互通步伐。

(3)信息化应以理念、机制创新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手段,拓展公共服务渠道。信息化不仅是人社工作外在的、辅的技术工具,更是内在的、总体性的保障机制。“互联网+”对人社信息化提供了“平等、开放”的思维理念,更对现有业务经办模式、工作内容、服务形态等提出新的要求。

4 结束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服务群众永远无止境”。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的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突破固有思维理念,打破数据壁垒,拓宽服务渠道,才能有效地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第4篇:社区好科室申报材料范文

全市“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市委、市政府紧接着召开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充分表明优化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的态度和决心。一会,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作个动员报告,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打响优化发展环境新战役

环境是一个地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集合基础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一体的社会系统。近年来,我们晋中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争创“七个一流”环境活动,为全市跨越赶超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城市相比,与基层、企业、投资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市的发展环境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适应实现“十二五”率先发展的新要求。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投入优化发展环境的新的晋中战役。

第一,实现率先发展迫切需要优化发展环境。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是加快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市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战略性项目较少,投资不足、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进入“十二五”,全省各地都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我市确立了主要经济指标力争提前一年翻番的奋斗目标,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异常繁重。要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先行一步,要积聚更多的要素、更多的资源、更多的项目加速赶超,必须首先在优化发展环境上破题。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发展环境上的竞争。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发展环境的差距。我们要实现赶超跨越发展,必须痛下决心,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洼地”,打造群贤毕至的人才“高地”。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争得优势,为率先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和保障。

第二,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优化发展环境。今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市当前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不顺、干部作风不实、机关效能不高的问题,也有基层组织薄弱、教育引导不够的问题,特别像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审批缓慢、城乡环境、阻工闹事等问题,说到底是政府的社会管理缺失和不到位。抓住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具体人和事,就等于抓住了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解决好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就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第三,加快同城发展迫切需要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晋中太原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市发展难得的重大机遇,晋中太原同城化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晋中影响力和竞争力。晋中建市仅仅10年,城市建设与管理比较薄弱,要实现与省城太原同城化发展,必须在环境同建上先行一步,才能利用省会中心城市这个更大的平台加快发展。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是当前我们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市直各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过去比较熟悉的思维和工作习惯,按照省会中心城市标准要求,充分利用好城市管理资源,完善各部门协调联动和并联工作机制,学习借鉴先进的循环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决策-落实-督查-改进-提升”全过程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确保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奋力攻坚,着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注重过程,更要关注阶段成果;既要建立长效机制,也要迅速突破当前一些重点难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企业和群众广泛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注重实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统一指挥、统筹协调五项原则,重点打造谋事创业的政治环境、宽松有序的政策环境、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聚才集智的人才环境,努力把晋中建设成为全省“服务质量最好、行政效能最高、投资成本最低、发展环境最优”的城市。当前要突出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第一,干部要带头实干。干部是群众的表率,领导是干部的表率。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作风,关键看领导怎样发挥带头作用。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先锋”,一定要时时处处识大体、顾大局,敢于负责,做好表率,带头实干,专心谋事、勇于任事、踏实干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公务员队伍是发展环境的主力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当做神圣职责和使命,大力弘扬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和埋头苦干的作风,谨言慎行,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想干事。这是一种态度。我市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既是晋中加快发展的机遇,也是每个公务员施展才华、报答组织培养和人民期望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第一要务的发展意识、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和转型跨越的赶超意识,牢记发展使命,认清肩负职责,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甘平庸,不安现状,不畏困难,不计个人名利,排除一切干扰,把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在奋力实现晋中率先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展示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敢干事。这是一种胆识。面对竞争发展的态势,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要实现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目标,每一名公务员必须始终保持一种不畏艰难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争为三晋先”、“敢为三晋先”的理念和工作标准,敢于负责,敢抓敢管、敢做敢当,坚决革除束缚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先行先试,勇当先锋,争当上游。特别是在落实转型综改区建设政策措施上,既要扎实做好“规定动作”,落实好已有政策,获得最好的政策效应;更要大胆做好“自选动作”,抓住关键领域,大力推进改革,争取可能政策,研究潜在政策,赢得更多的政策机会,争取更大的发展。

三是会干事。这是一种能力。每一名公务员都要把提升能力作为履职尽责的根本,努力在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上下功夫。勤于学习,就是要始终把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要务,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向书本学习与向群众学习相结合,努力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法律和管理等知识;坚持学以致用,同晋中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勇于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和科学方法,谋划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培植新亮点,谋求新突破,推进新发展。

四是干成事。这是一种效果。每一名公务员都要始终把务实奉献作为不变的工作追求,把抓落实、促落实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各部门都要建立和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标准、进度和完成时限,逐级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特别是对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疑难问题,都要建立领导分包责任制,组织力量,强势推进,加快落实。坚持流水到头、落地有声,有安排就有检查,有要求就有结果,有承诺就有交代,确保圆满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要认真学习借鉴企业管理“5W/1H”工作模式,干每一件事情都要按照六个基本要素抓落实,这就是为什么、做什么、在哪儿做、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完成、完成的方法,确保把每一项工作做成、做好、做到位。

五是不出事。这是一条底线。全体公务员要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把公正廉洁作为为民执政的第一追求,牢记“两个务必”,恪守《廉政准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建设各项规定,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党纪政纪严格约束。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慎独慎微、慎情慎友,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做一名晋中人民认可和信赖的公仆。

第二,机关要转变作风。机关作风既是党风政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直接体现。机关作风好,办事效率高,对内就是凝聚力,对外就是吸引力,对上就是注意力,对下就是号召力,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要重点从五个方面转变作风: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全体公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考虑问题、安排工作都要从全市大局出发,加强协调,主动沟通,做到着眼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坚决贯彻国家、省、市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和制定的制度纪律,切实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打折扣。

二是强化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公务员的天职,就是为人民群众办事情、谋利益。全体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着带领群众推动一方发展的重大责任,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岗位、对待工作、对待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深怀爱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力办利民之事。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后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每一名公务员,对待事关转型跨越发展的大事、难事、急事,都要把“不能办”这三个字作为工作忌语,大力倡导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的良好氛围,多在争取办、马上办、怎么办、办成办好上下功夫。

三是强化高效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坚持立说立行,今日事、今日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规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必须下放,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同时依法创造办理条件、精简申报材料、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进一步加强市、县、乡、村政务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完善“绿色通道”、网上审批,形成全方位、无缝隙、全天候的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服务格局,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四是强化法制意识,做到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和行政执法体系,实行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制、听证制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依法依规将自由裁量权合理化、具体化、刚性化,防止滥用行政执法权力。要实行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知责、履责、问责教育,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大执法问责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是强化创新意识,用足用活政策。要坚持敢试敢闯,先行先试,着眼于建设“四化”率先发展区,结合晋中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创造性地执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闯出一条绿色、清洁、低碳的率先发展之路。要在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煤焦化工等产业培育,晋中太原同城化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打造等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破解土地、环境、资金等影响率先发展的难题,激发我市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要从有利于晋中率先发展出发,以促进企业发展、项目落地为原则,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和投资者。

第三,优化政务环境要率先见效。政务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审议,针对行政相对人对我市当前行政审批工作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市政府进一步做出如下规定:

1、继续清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凡是国务院、省政府公布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必须执行到位,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审批;凡是擅自增设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前置条件,必须坚决取消,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保留;凡是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权限在市县两级,按便民高效原则一般由县级办理,行政相对人未申请或者无必需理由,市级不得以任何借口受理。

2、优化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流程。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晋中实际情况,行政许可实施部门要严格按法定程序审批,优化办事流程,能够简化的环节必须简化,能够合并办理的必须合并办理,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3、严格执行联合审批制度。凡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和市政府已经出台的相关规定,实行联合审批办法,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不得推诿扯皮,尤其避免因互为前置条件而影响许可审批。对其他需要进行联合审批的事项,市政务大厅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具体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施行。

4、严格实施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集中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实施单位所有许可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市县两级政务大厅集中办理,真正做到“应进必进、应进全进”。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同一部门不同审批事项集中到相同科室,该科室集中到政务大厅;所有审批事项进政务大厅要到位,部门对窗口授权要到位)改革,具备条件的单位,要将行政许可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并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将该科室集中到政务大厅并充分授权,确保进入政务大厅的事项在窗口办结,杜绝“体外循环”问题。

5、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各项制度。所有进入政务大厅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必须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公开公示制、服务承诺制、预约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6、落实好重大投资项目全程服务的规定。对符合服务条件、相对人提出申请的重大投资项目,要按照“接待咨询、受理委托、转送部门、限时办理、跟踪监督”的程序,由市优化发展环境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全程服务,保证事项快速办结,加快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建设速度。

7、建立健全重点投资项目领导责任制。列入省、市、县的重点投资项目,都要实行领导包项目责任制,按照重点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的要求,确定市、县政府及部门负责领导,明确责任,强化协调,跟踪服务,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8、严格执行“企业宁静生产日制度”。在每月1—20日企业宁静生产日,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突发事件和上级安排的检查以外,行政执法单位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突发事件检查或上级安排的检查结束后3日内,必须向同级监察部门备案。其他时间确需对企业检查的,必须事先经同级监察部门备案,领取涉企检查通知书后方可进行。

9、认真推行涉企收费“两证一卡”制度。涉企收费单位必须公开收费项目、标准、依据、范围,接受社会监督。行政执法人员收费时必须出示《收费许可证》、《行政执法证》,填写《收费登记卡》,使用专用收费票据,否则企业有权拒绝。

10、畅通行政效能投诉反馈渠道。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重点企业、商业网点、基层社区设立行政效能监测点,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担任效能监测员,广泛收集行政效能建设意见、建议,深入了解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监察部门要责成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意见、建议,反馈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11、切实加大行政效能评议力度。开展“百家企业评服务、万名市民评科室”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投票、走访调研等形式,对行政执法单位及其科室的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办理效率等进行评议,并向全社会公布评议结果。对当年评议排名后3位的单位和后5位的科室,要通报批评,黄牌警告;连续两年没有改善的单位和科室,对其负责人依法进行问责。

12、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充分发挥市监察局效能投诉电话和投资环境投诉快速查处小分队的作用,快查快处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做到简单投诉不过夜,一般投诉两日办结,重大投诉十日办结,及时向投诉人反馈查处情况。每半年曝光一次损害发展环境典型案例。

请投资主体、全体市民和各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和新闻媒体予以监督。市政府相信,在全市各方面广泛参与、支持下,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局面一定能够形成。

三、强化措施,雷厉风行,务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效

确保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取得突破。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解任务。优化发展环境是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的检验。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主持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发展环境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领导既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环境建设。各行业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领导组和专门办公室,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督促协调落实。

二要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这次会议后,要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大宣传、大讨论活动,把市委、市政府的若干意见、规定和工作部署宣传到千家万户,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市县两级各部门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查找本部门问题,切实制定整改方案,公开作出服务承诺。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都要开辟专栏,深入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发挥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形成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共同优化发展环境,个个代表晋中形象的浓厚氛围。

三要抓好察访评议,整改解决问题。全市广大干部要围绕是否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是否有利于推进“四化”率先发展区建设为主题,人人自查,个个反思,自觉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工作、作风,深刻触动思想,带动职工群众开展讨论,查找在维护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纠正和改进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明察暗访,严肃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评议评价,每年至少一次,向社会公布结果,限期进行整改;垂直管理部门评议评价结果要通报上级主管部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一个问题、一种方案、一套措施的办法,对察访评议发现的问题分类排队,逐个加以解决。对于共性问题,要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对于群众评议反映的个案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调查落实;对于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