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企业价值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价值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价值理论

第1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期望价值理论 决策

一、期望价值理论的基本论述

特沃尔斯基和卡尼曼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它着重反映和描述人们的实际决策过程。大量的行为决策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系统性地违背了理性期望效用理论的假设前提。只有从行为决策的角度才能对这些研究结果及行为规律做出解释。期望价值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决策与偏好的实验结果提供了合适的解释,是对理性期望效用理论的某种替代。

二、关于奶粉造假的抉择

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添加?蛋白质太不容易检测,所以需利用元素含量来检测。蛋白质是含氮的,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而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左右。常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乘以6.25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虚高。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也不易被直接发现。

接下来运用前景理论的期望价值函数来对添加三聚氰胺决策的通过进行分析。

是否大于0决定了在理性决策下是否通过三聚氰胺的添加方案。其中L为因添加三聚氰胺可直接获得的利益增量,α为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光的概率,M为添加三聚氰胺后被曝光所造成的客观损失。然而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人们并不总为理性所支配,因此前景理论中的期望价值函数可更准确的描述人们的决策行为。(以下期望价值函数中,影响因素并非全部列出,而是重点被揪出来构成函数,而单独出现的R,C,L,N等也均表示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乘积。这些可以较简易的识别理解,稳定性较强,此处便不一一赘述)。

(一)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决策过程中关注的是收益和损失。对于三鹿而言,参照点首先是自己的成本,其收益必须要大于成本。笔者找到了一些影响其价值的相关因素,并用其来构建理论中的价值。所得函数如下:

其中R为总收益,C为总成本,L为主观上认为因添加三聚氰胺可直接获得的利益增量,β为认为添加三聚氰胺可获利的主观概率,π(α)为三鹿认为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光的主观概率,V(M)为添加三聚氰胺后安全部门查获后主观上所形成的价值的损失估计。L的具体值受到对添加的三聚氰胺的分量的约束。α为被曝光的概率,而曝光可能因为被安全卫生部门检查发现超标,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或者内部人员等知情人的泄露,还有可能就是因为大量出现的类似病症矛头直指产品。对于决策者来说,π(α)作为一个主观指标,必然经过其对社会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考量得出一个数值,由于当今的社会监管制度不够完善,被检测出概率较低,而且即使被检测出,企业也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抑制消息的传播,利用贿赂等手段来解决,那么相应的损失值会增加。对于知情人的透露,其概率也是非常小的,企业一般会在发生前就做好预防的措施。知情人往往也是利益相关者,他们个人更倾向于隐藏而非暴露,当然若是暴露造成的损失较大,企业在掩盖其行为时也需支付很大代价。再就是因为有深受其害的小孩被发现,追本溯源三聚氰胺被曝光。综合这些因素,企业会确立起自己的π(α)和V(M)。显然,相比于不添加三聚氰胺,添加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才选择了添加三聚氰胺。

(二)除了这最基本的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作为乳制品的龙头老大,要相比于其他企业,其目标至少是以赚得比同行业更多为决策基础的。建立如下模型:

三、就函数提出的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建议

根据所列函数可知,为减少三聚氰胺添加的可能性,社会各界均应做出相应努力:安全卫生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避免有害物质的添加;应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唤醒昏睡群众的良知;人们也要主动关注食品的质量,使用时多关注生产的流程。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如今造假也成了一种创造,现在还有比三聚氰胺更先进的造假产品,能"耐水洗化验",能"抗氨氮反应"。与其花这些时间去研究造假,不如脚踏实地的研究。企业本就应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利用正经方法来提高质量,莫总是投机取巧添加有害物质来获取短期利益,涸泽而渔 ,做一次性买卖。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一是市场化原则,将市场经济机制导入企业内部,形成内部经营市场、内部价格体系、考核结算体系;二是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原则,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营利性组织,作为企业必须赚钱,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就是使股东获得回报,为客户创造财富,为员工创造岗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四者统一。三是最大限度地优化成本精益管理方式,拓展成本管理空间,细化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质量;四是最大限度地按照市场原则将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到“经营体”,实行有偿使用,实现保值增值。比如一拖集团技术部门把企业涉及的所有产品工艺流程重新梳理一遍,然后财务部门根据工艺流程计算出每道工序的价格,按工序价格计算出每个生产车间的销售收入,并以近两年的成本消耗为基础计算出平均值,参照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确定相关单位边利指标(万元边利工资含量=年度核定的工资基数/边利指标)。除此之外,还测算了与企业相关联的所有客户的产品收入及内部成本、外部成本,分析了每一家客户相关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排查出盈利客户、负盈利客户,果断终止了负盈利客户的产品生产。当月效益工资的计算,按入库合格产品提成绩效工资,依据实际创效边利,挂钩万元创效边利工资含量。创效边利,则依据车间增加值,减去各类消耗费用、厂房设备折旧费用及设备维修费用等车间增加值的扣除部分。在创效边利组成结构中,包含了创效边利、变动成本和应从边利中扣除的各项费用等3大项共计11个子项目。可用公式表述为:车间创效边利=车间入库产值—车间变动成本—应从边利中扣除的各项费用。其中,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毛坯、外购件、外委加工费或劳务费、辅助材料、动能等;应从边利中扣除的各项费用包括:厂房及设备折旧、工具摊销费、设备维修费、人工成本及基本生活保障(基薪)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年逐步增加应从车间边利中扣除的成本。

二、实行资产回报的成效

一是增强了企业基层单位和员工的成本意识。实行资产回报考核管理,目的是管出效益。在成本管理方面,应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对涉及产品的构成进行详细分类,然后对见效快、效益大的零件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其次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进工艺,合并工序,缩短生产流程。第三进行比价采购,减少外采成本。第四将工具消耗和职工工资挂钩。一拖集团自推行挂钩考核以来,工具消耗下降了30%左右。通过对产品工艺的持续改进和配套厂家的选择及内部的成本管理控制,使单台成本逐步下降,累计为企业增加创效百万元以上。二是增强了企业基层单位和员工的市场意识。实行资产回报考核管理,激励了营销人员和单位领导跑市场、多干活的主动性。如果实物量不足,挣的钱还罩不住设备折旧等成本,那么这个单位员工的收入马上就下降了,改变了过去等订单的习惯,这个月要想着下个月的任务来源,经常要到营销、生产部门去找活,及时沟通本单位活源的缺口,必要时主动走出去揽活,或者将没活的员工“劳务输出”,真正做到提升资产利用率,保证员工人人有活干。企业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效益好,只有多干活。三是增强了企业基层单位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实行资产回报考核管理,加大了质量赔偿力度。由于增加了产品出厂后的运输费用和售后服务费用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单位和员工的质量意识。模拟用户进行二次验收,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内部,达到用户满意。

三、结束语

第3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contract theory and enterprise value, connectting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Enterprise Value, analysising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Value in contract efficiency hypothesis and management control hypothesis.

关键词: 契约理论;会计稳健性;企业价值

Key words: Contract Theory;Accounting Conservatism;Enterprise Valu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32-02

1 契约与企业价值关系

从宏观层面来讲,企业就是由一些列契约形成的,企业法人的形成也是由一系列契约形成的,企业就是一个契约联合体,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企业价值就是契约的价值,就是现存契约执行价值、未来契约缔约价值,因此二者关系是统一的,企业价值就是企业契约价值。

从微观层面来说,企业价值可以是企业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之和,也就是金融价值,是净金融负债价值和权益资本价值。因此从微观层面上来讲企业价值是债务契约价值和权益契约价值之和,也就是说债务契约和股权契约是企业价值的直接表现和标识,而其他契约则内含于企业实体价值、净金融负债价值和股权价值之中,微观层面上来说契约是与企业价值直接相关的表象。

2 契约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

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重要的原则之一,与契约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会计稳健性确定的会计信息,在不高估成本和费用或低估资产和收益的情况下,将确定的损失或成本给予确定,对不确定收益或资产不予确认,使会计信息更趋客观性,从而使以稳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契约指标也更具客观性,也防止了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使契约主体之间的执行更具客观,也防止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3 契约论下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影响分析

3.1 契约效率假说下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影响分析 契约效率假说认为,通过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可以使企业契约主体各方达到一定的利益平衡,能够公平、合理、有效的减少因不完全契约和隐形契约所带来的契约成本,提高契约运行效率。其会计稳健性的契约效率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通过会计稳健性作用使会计信息趋于客观、透明,契约的签订一般以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为基础,无论是股权契约、债务契约还是劳动报酬契约的契约主体,在签订契约时有理可据,使契约信息更具透明化,减少契约摩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经营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维护各个契约之间的关系与平衡。会计稳健性性要求企业不要高估净资产和净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损失,费用化的防止资产化,这就降低了管理层粉饰报表的可能性,最为契约的人,也就减少了只为某一契约负责的发生,减少了机会主义的发生,减少了契约摩擦。会计稳健性的契约效率作用最终是将不完全契约和隐形契约尽可能转换为显性契约,降低契约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性,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契约摩擦。

在契约效率假说中,会计稳健性作用是将不完全契约和隐性契约尽可能转为显性契约,降低契约主体之间的不对称性,来减少企业摩擦,提高契约的稳定性,尽可能确认比较确定的会计信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利益分配指标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能够减少因为利益不均导致的契约摩擦,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3.2 管理控制假说下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影响分析 管理控制假说是指会计稳健性不仅仅存在于会计所披露的信息、会计核算、会计记录之中,它还存在于企业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治理结构的中有关的稳健性来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完善,通过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进而使会计信息的计量在多方均衡力量中更加稳健,也使治理层结构更具作用,对管理者机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通过内部管理控制的完善性,也使会使隐形契约转换为显性契约,来减少契约的摩擦性。

通过会计的稳健性,会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通过内部控制稳健性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效率的完善,另一方面,增强少数股东或“弱势群体”信息透明度,降低控股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自有信息”量,进而使契约主体之间的信息趋于公平,减少契约摩擦。会计稳健性管理控制作用基于会计内部控制稳健性作用,促使企业治理结构趋于完善,进一步弱化不同契约形式或统一契约形式不同契约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契约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趋于公平,进一步减少契约摩擦。

在管理控制假说中,将稳健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会计管理机制,它基于会计内部控制稳健性作用,促使契约主体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趋于公平,来促使企业治理结构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企业契约价值的增加。高稳健的会计信息以及会计管理机制,使会计信息更具清洁化,清洁化的会计信息也更具市场化,会促进新契约的签订,增加企业价值。

综合契约效率假说和管理控制假说下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影响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所示,通过会计稳健性作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透明、公平的会计信息,从而促进企业为契约主体提供合理、公平、透明、有据的利益分配以及契约执行指标,进而减少契约摩擦成本、保持契约稳定性以及促进新契约的缔约,来增加契约的价值,进而提高企业价值,因此,从宏观契约论下,会计稳健性可以增加企业价值。

4 结论

通过契约的作用,将会计稳健性与企业价值联系起来,通过会计稳健性作用,减少契约摩擦成本、保持契约稳定性以及促进新契约的缔约,来增加契约的价值,通过对契约价值的增加,可以降低企业毁约风险,使债券人要求的回报率降低,减少股东间的摩擦,降低股权成本等,并且通过减少因契约摩擦而导致有关成本的支出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流出,进而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岳松.会计信息稳健性和公司债务成本关系初探[J].财会通讯,2009,(4):118-119.

[2]孙铮,刘凤委,汪辉.债务、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6):112-173.

[3]王宇峰,苏逶妍.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5):60-65.

[4]刘丽娜.会计契约本质与会计规则变迁[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68-169.

第4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关键词:会展企业 价值链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040-02

中国会展业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从办展的数量和总体面积来讲都已跃居为全球会展大国,但从国际综合竞争力来讲,我国会展业特别是会展企业还存在着主体力量不强、综合竞争力缺失、盈利模式简单单一、价值链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会展行业从暴利时代进入了微利时代的现实背景下,只有那些能够持续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找到有效着力点的会展企业才能在微利时代的盈利法则中生存下去。会展行业盈利模式研究是一个全新而又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将以价值链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会展行业目前的主要盈利模式及其特点,努力从优秀会展企业的盈利模式中找到可参照和复制的共性基因,并以此为其他会展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理论基础

(一)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概念和理论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即对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察这些活动本身及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竞争优势。

(二)盈利模式

企业盈利模式即企业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获取利润。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涵式盈利,通过开发产品,生产并出售产品,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盈利;一种是外延式盈利,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兼并、收购、重组等对外扩张途径来实现盈利。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会展行业的内涵自主式的盈利模式。

二、会展价值链的构建和企业构成分析

(一)会展行业的价值链分析

会展行业是依附于贸易行业的商品的市场买卖、沟通交流而存在的,具有促进商贸、技术交流、形象展示、宣传推广等多项功能,但在这许多功能里,最普遍、最核心的功能是促进商贸。因此本文将从大型贸易类展览会的范畴出发,研究会展企业的盈利模式,因为贸易性展会具有一般展会所应具有的功能和特性,具有一定行业的代表性。

会展产业是为其他行业服务的,是一个行业性的交流平台,因此具有整合其他行业的产业链的功能。吴开军认为会展产业链是以一定的产业聚集的地理区域为依托,以会展业较有实力的会展企业为主体,以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为核心,整合上、下游相关利益企业(旅游业、交通业、餐饮业、广告业、通信业等企业),以某个服务(某一主题或活动)为纽带、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优化组合,形成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他还从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角度将会展产业链的增值过程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并提出其具有向前推动效应、后向拉动效应和旁向溢出效应。本文认为会展的价值链是依附于会展产业链的价值增值过程,一个成熟大型展会的会展的价值链是封闭的,并且呈现螺旋上升的。

(二)会展企业在价值链的构成和增值过程分析

会展行业虽然是依附于其他行业存在并为其提供行业服务的产业,但是会展行业本身作为一个产业,也有其自身的产业链条。依附于该产业链的运作而存在。价值链可以根据价值增值过程划分为四大价值环节:会展立项策划环节、会展营销环节(主要内容为宣传推广和招商招展)、现场组织管理环节和展后评估环节。

大型独立会展组织运营企业(商)作为会展活动的主体是整个会展价值链核心,其价值增值活动贯穿于会展价值链条的始终,不管是会展立项策划、宣传推广招展招商,还是现场活动组织、展会评估都参与并分享价值的增值过程,并以其在整个会展活动中的绝对支配力对参与产品价值链所有环节的企业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本文所指的会展运营商,主要是指从事会议展览的策划、开发、组织、实施等会展全程服务的企业,在会展产业链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会展的策划、宣传、计划、组织、反馈中起主导作用,调动设计、搭建、交通、商旅等中下游相关方参与到会展活动中来,从而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不断增值。而其他参与到会展价值链的企业被称为会展价值链节点企业,包括为展会现场提供场地支持的会展场馆和为提供其他会展活动过程所需要服务的会展服务企业,包括会展搭建设计企业、广告服务企业和商旅服务企业。价值链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展价值链节点企业是指参与到会展价值增值链条的一个或多个环节,通过为活动提供所需服务,实现自身利润,包括会展场馆、会展服务企业等。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按照市场的规则,通过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利益分成来取得最大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多赢的目的”。Thompson还认为,价值链中作业之间的依赖程度越高(即它们的联系越强),就越需要协调和管理价值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价值链解构的会展企业盈利模式分析

会展企业盈利模式,即会展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参与会展价值链增值过程而建立的获取利润的渠道和方式。本文根据各个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将会展企业分为会展运营企业(商)、会展企业(商)、会展场馆和会展服务企业,下文将一一论述。

(一)会展运营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展位费收入为核心的多元化、多渠道盈利

会展运营企业业务贯穿于整个价值链条始终,包括项目策划、营销推广、现场组织和评估。其主要赢利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利润渠道和来源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展位费增值。收取展位费会展运营企业最直接也是最初级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比较简单,其主要业务是组织行业展会并通过向参展商出售展位,从而收取展位费。展位销售也是其他所有可能盈利方式的基础,没有展位销售,那么其他的所有盈利也就失去了基础。

2.广告服务增值盈利。广告服务盈利包括会展现场广告、自有媒体广告、会刊广告等,广告收益是会展运营企业另一大盈利来源,会展作为贸易交流的平台是行业企业和行业信息聚集的地方,因此很多的会展运营企业都依托于行业媒体组织展会,或在行业展览做到一定程度后自设行业媒体,如建立行业网站,设立行业杂志、展会会刊等;展会现场的广告位出租、门票、会刊、宣传册及其他广告收入是展览收入的另一大来源,有时甚至超过总体展位费的收入。而依附于展会存在的常年性的行业杂志、会展通讯、行业网站的运行不仅是举办展会的需要,其成本也可以通过广告的形式加以消化,而其收益既有展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数量的提高,也有经营广告费用的收益。相对来说,这块收入成本较低(利用展会的固有资源),利润率比较高,是会展运营企业积极开拓发展并体现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盈利领域。

3.赞助费用。赞助收入是展会运营商除展位费和广告费收入以外的另一块盈利领域,是广告收入的另一种形式,相对于广告收入而言,赞助收入的推广对象更集中、单笔收入数额更大,资源的综合利用度更高,宣传的效果也更好。但并不是每一个展会运营商都拥有并重视这一块盈利空间的,只有市场开拓做得好,重视多元化盈利并存的企业才会重视开发并享有这一块的收益。当然,能否成功开发这块盈利区域不仅与开发对象选择的匹配程度、市场销售人员的开拓能力有关,也与展会拥有的资源和实力相关。

4.其他收益(政府奖励及补贴及其他)。为了鼓励和推动本地会展业的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扶持会展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从财政中拨出数额不小的资金设立会展业专项扶持资金对会展企业进行奖励和补贴。如《宁波市展会资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新办的境外参展企业展览面积达到总面积60%以上的进口贸易展会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3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20~140万元;3万平方米以上、4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40~160万元;4万平方米以上、5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60~180万元;5万平方米以上、6万平方米以下的资助180~200万元;6万平方米以上的资助200万元。这块收益是会展运营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另一块收益来源,由于在一些地区,政府奖励的力度比较大,补贴金额也相当可观,因此,也成为会展运营企业的盈利来源之一。

(二)会展企业的盈利模式——以返利为核心

会展企业(商)是指企业本身不拥有展会,利用其所拥有的客户基础和专业服务,专门负责招揽参展商(展位销售)和专业观众赴境外或其他地区参加专业性展会,并为其提供代办签证、代订酒店、机票旅游等全程服务的会展企业。其主要赢利收入有两块,其中核心收入为返利,会展商通过与主办单位签订协议推广展会、销售其展位,从而获取每个展位一定比例的返利,销售的展位越多,返利的比例就越高。返利的数额根据展会的知名度和销售的难易程度而定。一般成熟的知名展会,品牌知名度高,其体系完善成熟,销售推广难度相对不大,招商招展较容易,因此其返利较低,一般在其展位费的10%~25%左右。而一些新办展会,其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难度大,招展招商较难,因此,其返利一般较高,返利在20%以上。会展商为了销售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采取捆绑销售政策,即参展商若想购买某个国际知名畅销品牌的展位,需同时购买由该公司的其他新办展会的展位。另一块盈利是服务增值。商的工作不仅止于展位的销售,还包括为参展商及专业观众提供的其他相关服务,包括海关手续的办理、签证、飞机、酒店住宿、旅游等全程的服务,通过服务的增值从参展商或专业观众处获得部分盈利。部分商还通过提供代办进出口许可证和代为申请中小企业开拓资金等外贸增值服务获得盈利。

(三)会展场馆的盈利模式——基于场馆租赁的多元化的土地增值型盈利模式

目前,场馆租赁是自有展馆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也是会展场馆的核心业务之一,会展场馆通过向会展运营商出租一定时段一定面积展馆的使用权并为其提供水、电、展具等相关服务从而获取收益。随着会展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会展场馆的盈利不在停留于场馆租赁,而是围绕场馆租赁这一核心业务提供展位设计搭建、展具租赁、商务旅游等多元化增值服务,虽然这种多元化服务增值盈利所带来的利润有限,但是对于提升会展场馆的核心竞争力并拓展其营销渠道以意义重大。会展场馆投资大、回收周期长、风险大,仅仅依靠场馆租赁和其他配套服务是很难短期内收回投资的。因此,会展中心一般由国家投资兴建,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来运营。但是,会展中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随着周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的跟上,能够拉动周边土地和地产的增值,而土地和地产的增值不仅使作为固有资产的会展中心随之升值,而且能够反向拉动场馆租金上涨,同时拓展会展中心所提供的增值服务的盈利空间。

(四)会展服务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劳务服务型

展览会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展览的组织运营层面,即展览题材的策划开发,市场营销、展会组织及其他相关工作(即本文所论述的会展组织企业);另一个是展览会的服务层面,包括展览场地提供和展会现场针对展会组织者、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如展台的设计搭建、现场物流、商旅服务等;此处所指的会展服务企业是指除会展场馆外其它在展会现场为展会提供服务的企业。相对于第一个层面来讲会展服务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从属于会展组织运营层面的工作,通过为不同展会提供所需的专业化的劳务性的服务来获取企业利润。这是一个基于公共平台的通用化专业,他不只是为某一个展会服务,而是以不同展会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诸如展位设计搭建、现场物流服务、商旅服务等服务。会展服务企业要实现盈利模式的革新和突破,追求最佳利润收益,不仅要满足于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简单的劳务增值服务,还要从深层次了解会展运营商的需要,创造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自身的盈利模式。

(本文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资助。)

参考文献:

1.吴开军.会展产业链刍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1,(3)

2.张艳玲.体现循环经理理念的会展场馆盈利模式探讨[J].现代财经,2009,(7)

3.唐明贵.会展产业链互动关系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产业市场,2011,(9)

4.孟淑娟.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第5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关键词:价值链;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经营目标的定位正向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转变,企业管理的对象也相应地锁定在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增值上,而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

一、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基本理论

(一)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价值链理论。美国学者波特于1985年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的实质是: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将客户、供应商和企业分解为既分离又相关的行为群体。价值链又可以分为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横向价值链是指企业与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某种关系;纵向价值链指由目标企业向上下游供应商和顾客延伸形成的产业链;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价值活动。波特还提出了信息流、数字价值链、虚拟价值链、价值网和价值中枢等概念。这些都为进行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的理论认识

1、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的涵义。基于价值链的预算是通过价值链分析制定合理经营目标,使企业的各项作业活动能同步协调,用货币形式对企业未来特定期间资源的取得及运用做出的详细计划。基于价值链理论预算用价值链分析保证预算编制基础――战略和决策的合理制定,用作业动因的方法保证成本费用的合理预计,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且将目标落实到每个作业当中而不仅仅是部门,有利于预算的贯彻实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它是一个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增量及合理分配为根本目标,分别站在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和作业层面三个层面,从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个角度,分为战略预算、经济增加值预算和作业预算三个阶段进行的预算管理过程。它以预算管理、作业管理、经济增加值及平衡计分卡为整合工具,以价值链分析方法、标杆法及作业成本法为基本方法来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它更强调预算的灵活性及其与整条价值链经济活动的协调性。

二、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编制流程(图1)

(一)分析公司价值链,制定竞争战略。用横向、纵向价值链分析确立企业的竞争战略,用纵向、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的职能战略和经营运作战略,从而为企业明确战略导向。

(二)编制平衡计分卡,将战略转化为一年内的具体措施。将战略转化为执行层面的语言是价值链预算管理保持其战略导向的基础。通过平衡计分卡将战略在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客户、财务四个维度上转化成为经营措施和关键指标,在经营的各个方面展开,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分解,指导预算的编制。

(三)用资本决策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判断企业的投资举措是否能够为企业增加价值;如果不行,修改平衡计分卡,并最终确定资本决策预算。

(四)根据纵向价值链对顾客和供应商的分析制定销售预算和采购预算。

(五)制定作业基础预算。结合销售预算、采购预算和内部价值链分析建立作业基础预算代替传统作业预算。

(六)根据资本预算和作业基础预算最终形成财务预算。

三、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预算编制

基于价值链理论预算的编制分为战略的制定和分解、编制资本决策预算、作业基础预算以及财务预算等步骤。

(一)战略的制定与分解。战略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前提,战略同预算编制的连接需要平衡计分卡来实现。价值链正是通过对战略制定和平衡计分卡的影响从宏观上影响企业预算的。

平衡计分卡是以信息为基础,全面考虑企业业绩的驱动因素,多维度评价企业业绩的一种新型评价系统。同时,它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在平衡计分卡中,要把战略的执行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上进行重新描述,明确四个层面的目的,把战略制定的结果体现到四个维度的措施制定中。措施的制定还应由资本预算考量其价值,综合确定将要执行的措施后,应将其希望达到的目标设置为量化的关键指标,指导下一步预算的编制。(图2)

(二)资本决策预算。资本决策预算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结合价值链分析选择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项目或项目组合;(2)强化对资本支出过程的预算控制,包括支出过程的时间控制与结构控制;(3)为了保护资本支出的落实,通过预算技术来规划资本筹集,包括时间安排和总量安排。

资本预算用于规划和控制资本支出。任何项目支出都必须有助于公司长远利益,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财务可行性上,要达到项目收益和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如独立项目的净现值最大或互补项目间的互补效益最大化;第二,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选择出有利于市场整体效应最大化的项目。资本预算的方法主要包括还本期间法、折现还本期间法、净现法、平均会计报酬率法、内部报酬法及活力指数法,等等。

(三)作业基础预算。作业基础预算是将平衡计分卡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优化及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必要纽带。平衡计分卡和作业基础预算将企业战略和日常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了企业的纵向管理。由于作业基础预算的引入,企业的作业活动可以很清晰的反映企业的战略方向,从而有效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同时,作业基础预算中包含的作业信息也可以为下一年的企业价值链优化提供必要的分析依据。(图3)

(四)财务预算。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预算编制从制定战略到编制作业预算的过程都包含了企业价值链分析的思想。虽然到目前为止,作业基础预算已经达到了业务预算的效果,并且帮助企业将战略贯穿到企业的各项作业中,但预算不能仅仅停留在作业的程度,还需要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加以反映,以便和以往年度和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较。

基于价值链理论预算的财务预算与传统预算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和内容都相同。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有关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应当以作业基础预算、资本决策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

四、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预算管理模式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设计思想是:价值链分析和预算管理是该模型的两条主线,二者相互交融;将战略转化为执行层面的语言是价值链预算管理保持其战略导向的基础;KPI中的财务维度选取EVA作为指标;价值链预算的编制分为纵向价值链预算和内部价值链预算两个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在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中要注意与战略的互动。(图4)

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一方面解决了传统预算管理缺乏战略指导、与价值活动脱节、缺乏整合思想与风险意识等问题,有利于充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预算管理信息的共享与集成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同时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使得预算管理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预算管理活动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关键词:

价值链 出版发行 新业态 数字出版

随着技术变革的飞速发展和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新的出版产品形态日益多样化,传统出版产业原有的产业价值链开始分解并重塑,发展建设新兴出版业态将成为该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由于新业态建设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贸然实施风险极大,须有理论上的指导,根据不同的出版类型和需求模型,探索有效的业务模式和经营模式。基于此,本文从价值链理论出发,对出版发行上市公司的新业态建设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其中的经验和不足,为出版发行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文献回顾

在出版发行企业新业态建设的问题上,中国版协副主席俸培宗认为:出版企业发展有三步,第一步是转企改制;第二步是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步就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打造新型出版业态。[1]在如何建设出版产业新业态方面,仝冠军认为:出版新业态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内容的数字化、发行的网络化和出版管理的信息化,至少在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结构、资本结构、传播模式、经营模式等六个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2]

出版产业新业态出现,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技术的变革,价值链理论的提出者迈克尔・波特认为:技术遍及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即使是价值链中某部分采用新技术,也可能对价值链进行重1・1A大重构。[3]徐丽芳较早地从价值链的角度看新技术发展对内容产业的影响,指出在新的技术模式下,出版产业还需面对通信、计算机和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参与者。[4]在新技术环境下出版企业如何实现业态创新的问题上,史海娜从企业价值链转型的角度探究了国外出版企业建设新业态的成功案例,认为爱思唯尔等出版企业从纸质出版商转型为全球性信息提供商,其根本就在于专营高盈利、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5]王鹏涛、刘灿姣等研究了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需重新整合,尤其是数字出版企业要与技术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终端设备商等加强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壮大。[6][7]总的看来,这些研究成果将价值链与出版新业态结合起来,使出版产业的升级转型有了理论上的依托.但这些研究多以国外出版集团为案例,对国内出版发行企业现状分析不够,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出版发行企业在新业态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二、价值链理论与业态创新

价值链理论把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通过分解企业的各类价值活动,该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波特认为技术革新与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决定了企业价值链中应集中努力的方向。技术革新大多会以各种方式扩大产业边界,并借此产生许多新的产品形态和经营方式,在新业态涌现、不同产业聚拢融合的环境下,企业应集中力量于那些在降低成本或者实现差异化方面具有持久影响的技术。如果说波特谈的企业价值链更多地集中于企业的内部活动的话,寇伽特(Kogut)则从国际商业的角度将企业价值链扩展至整个产业,他认为单个企业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企业须考虑自身在整个产业的价值链条的地位,应在哪个环节集中努力,以确保竞争优势。[8]产业价值链的认识提醒企业在产业价值链分解重塑中,需从整个产业价值链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接纳、适应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从价值链理论可以看出,企业在产业价值链重构时面临业态创新的决策,在新业态建设时,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总成本领先或者差异化的优势。

三、出版发行企业新业态建设现状

基于数据获取的可行性与可信性,本文从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以图书出版发行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目前共有9家,分别是出版传媒、大地传媒、凤凰传媒、时代出版、皖新传媒、新华传媒、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天舟文化。

1. 出版新业态建设

(1)教育出版。教育出版是大多数出版企业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因此各上市公司对教育出版的新业态建设都十分重视,积极拓展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电子书包、学习软件等数字教育产品。

从表1中可看到,在网络教育方面,凤凰传媒、时代出版、大地传媒、中南传媒等都建设了相应的网络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各类教学辅导资源,和教材教辅相互配套补充,此外,海量的资源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搜索信息。在数字教育产品开发上,多数公司开始着力开发电子书包。其中时代出版的多媒体学习机、出版传媒与高校合作开发的《大耳娃智趣学习宝典》,以及中文传媒结合点读笔开发的有声读物都得到市场的认可。

(2)大众出版。在大众出版方面,各出版上市公司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凤凰传媒、中文传媒等将重点放在移动阅读,开发应用程序。其中凤凰传媒结合自身的出版资源,开发基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并在App store等渠道上线;中文传媒投入巨资研发移动阅读平台技术,自主开发“中文天地”移动阅读书城;中南传媒根据自身经营现状,重点进行数字内容建设,发展壮大中南E库,实现电子书格式的自由转换。在扩大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移动阅读业务,向移动阅读基地出售大众阅读内容,与中国联通阅读基地合作开展精品专营;时代出版则采用重点投入、多点开花的方式,建设以互联网为主的出版新业态,利用时代e博的平台,将5000多种图书资源数字化。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图书资源与影视业务的互动,涉足影视行业,发展移动业务,如少儿3G互动阅读平台、时代微视、手机彩铃、校讯通等。天舟文化作为一家独立的民营上市公司,相对其他出版上市公司来说实力弱小,该公司采用的战略是与具有互补优势企业合作的方式发展新兴业态,在互联网方面,与新浪、腾讯、盛大合作,通过数字产品增值图书内容,在品牌延伸方面,与凤凰合作开发动漫、影视、网游等产品。

(3)专业出版。目前的专业出版的新业态建设是上市公司的短板。较有代表性者,当属大地传媒。大地传媒的戏曲出版网和玩美手工网,针对喜爱戏曲和手工人群,目前发展势头较好,其中玩美手工网致力于打造全国性手工制作服务平台,注重手工数字出版配套,已开发的“手工教学资源包”“视频教学光盘”“材料包”“对应工具”等,巩固和提升了手工制作类图书的优势。此外,中文传媒依托《农村百事通》杂志和农村百事通网站平台,以合作方式打造《农村百事通》手机网站,线上线下相得益彰。

(二)发行新业态建设

1. 打造多功能文化Mall。皖新传媒和新华传媒作为以发行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提出要打造多功能文化Mall,形成书城、文体数码销售、电影院线、文化休闲娱乐中心等多种文化业态的有机组合,实现单一书店向多功能文化空间广场的转变。除这两家公司以外,时代出版、中文传媒、凤凰传媒等也都在加快建设文化Mall项目。2. 建设出版物电子商务平台。在建设出版物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版发行上市公司目前可分为两类:一是借助已有的网络销售平台,像凤凰传媒、大地传媒、中南传媒等,通过与淘宝、当当、亚马逊、苏宁易购等合作,实现公司出版物的网络销售。二是自建出版物电子商务平台,如新华传媒、皖新传媒、时代出版、中文出版、出版传媒等都在建设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新华传媒建立的数字出版物投送平台“新华e店”,不仅从满足公司自身报纸投送的需要出发,且为实现业务量的规模经济,与上百家出版社签约合作,做淘宝式数字出版物电子商务平台,电子书格式兼容多种终端设备,提供阅读软件下载,允许版权拥有者自主定价。时代出版的“时代e博”数字书城以销售电子书为主,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吸引众多出版社入驻,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初显锋芒。

此外,中文传媒开发了中文天地移动数字阅读平台,出版传媒建立了北方图书城网上书城,都显示出自建网络发行的迹象。值得一提的是,皖新传媒在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将物流业务作为公司未来的重要经营内容,为实现从传统图书的流通到文化物流企业的转变而努力。

四、出版发行企业新业态建设的启示

1. 出版企业

(1)教育出版。教育出版在多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较高,营业利润也较可观,是企业增值较高的经营活动,须集中力量做好。在新业态建设方面,可借鉴培生集团做法,利用品牌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编辑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评估和测试产品,发展网上学习和在线测试等业务产品。目前的出版企业,在这方面除凤凰传媒、时代出版、中南传媒,其他出版企业的在线产品和服务还较弱。(2)大众出版。大众出版的新业态建设发展突出表现在移动阅读方面,所有出版企业都积极地实现与移动终端的对接,开发各种应用程序。但出版企业的核心还是做内容,在技术研发和移动平台建设方面可能并不具备成本优势,因此,大众出版的新业态建设更应与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沟通合作,做市场需要的数字产品内容,如开发适合手机阅读的内容,而不是平台技术,唯其如此,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上继续保持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3)专业出版。数字化的出版业态在满足专业出版需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的专业出版新业态建设并不乐观,未来专业出版的发展,应强化自身优势,遵循范围经济的经营范式,以品种丰富而取胜。在新业态建设上要通过调查了解受众的需求,以点带面丰富信息,将专业产品服务、专业信息服务、专业活动组织内容等全部考虑进来,尽可能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 发行企业

(1)文化Mall的建设。文化Mall的建设投资数额巨大,且多功能文化Mall涉及的经营管理业务和出版发行企业原来的业务差别较大,很难说出版发行企业投资建设经营具有什么成本优势;其次,在综合卖场和文体数码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再去建设大型文化消费广场,差异化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出来,没有市场需要整合的外在环境,贸然投资建设,前景尚不够明朗。(2)出版物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于纸质图书而言,网络销售业务不仅可借助当当、亚马逊等以图书销售业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还可利用淘宝商城做官方网店,也可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合作以获取成本优势。凤凰传媒2011年年报显示,和苏宁易购的合作日均销售达22万元。对于电子图书来说,网络销售不同于实物销售,需通过下载收费,需开发自己的支付系(下转第46页)(上接第32页)统,对下载图书的复制使用进行版权技术保护。目前新华e店和时代e博数字商城,显然占据了先发优势,未来要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增加人气形成规模优势,其他出版发行企业则可借助他们的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苏磊.践行改制共享成果(2)[J].科技与出版,2011(2):3.

[2] 仝冠军.对出版新业态的几点认识[J].出版广角,2012(9):14-16.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67.

[4] 徐丽芳.内容产业的价值链与技术模式――一项欧盟的项目研究成果[J].出版参考,2001(16): 25.

[5] 史海娜.国外出版产业价值链转型模式分析[J].编辑之友,2008(3):91-93.

[6] 王鹏涛.基于流程再造视角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创新研究[J].科技与出版,2009(4):51-54.

[7] 刘灿姣,黄立雄.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整合[J].中国出版,2009(1):44-47.

第7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摘 要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一个企业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先进的成本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阐述了价值工程方法的概念、基本特点、程序及其理论缺陷,从设计、采购、制造成本方面论述了价值工程的应用效益。

关键词 价值工程 成本管理 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在成本管理中能发挥重大作用。但价值工程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制约其推广。因此,有必要对价值工程在其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加以研究,以帮助公司提高效益,开拓市场。

一、价值工程相关概念

价值工程是指运用集体智慧,开展有组织的活动,着重于产品的功能分析,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借以提高产品价值的技术经济方法。

(一)价值概念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就是一种“评价事物有益程度的尺度”。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二)功能概念

价值工程所阐述的“功能”是使用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功能最终都是针对人类主体的一定需求目的,为其生存与发展服务,将体现为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价值工程的“功能”就是使用价值的产出量。

(三)成本概念

价值工程所谓的成本是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耗费。实际上就是价值资源(劳动价值或使用价值)的投入量。

二、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特点

1.对功能进行分析

价值工程以功能为中心考虑问题,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分析确定产品的功能,做到功能与成本分析相结合,寻求最佳结合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不受现有产品的约束,因而可以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与应用。

2.努力方向是提高价值

致力于提高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提高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要有技术创新。提高功能或降低成本,都必须创造出新的功能载体或者创造新的载体加工制造的方法。

3.需要多方协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价值工程涉及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供应、使用、维修及经营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各方面人员,交换意见、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才能获得最佳方案和良好的运行实施。

(二)价值工程活动的基本程序

1.选择价值工程对象

选择的原则是:(1)制造方面,选择产量大、消耗高、工艺复杂及占用关键设备多的产品;(2)成本方面,选择单位成本高的产品;(3)从销售方面看,选择用户意见大、竞争能力差、利润低的产品。

2.收集有关资料

收集的资料,包括企业经营目标、方针、生产规模、经营效果的资料,以及各种经济资料和历史性资料,进行整理。

3.进行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手段,包括:(1)明确对分析对象的要求;(2)明确分析对象应具备的功能;(3)进行功能分类,把功能明确化和具体化;(4)确定功能系统,绘制功能系统图,确定功能之间的关系;(5)进行功能评价,确定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顺序和目标等。

4.提出改进设想,拟订改进方案

5.分析与评价方案

常用的方法有:强制打分法、优缺点列举法、综合选择法等。

6.可行性试验

一方面验证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从性能上、工艺上、经济上证明方案实际可行的程度。

7.检查实施情况,评价价值工程活动的成果

(三)价值工程的理论缺陷

1.价值方面

价值工程所谓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产出价值量与投入价值量的比值,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效益”,它可以看作是一种不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时间所间接赋予的价值内涵和对事物发展特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计算和比较不同工程类事物价值特性的参量应该是“价值率”,而不是“功能与耗费的比值”。

2.功能、成本方面

价值工程所谓“功能”和“成本”的内涵都仅限于物理意义而没有涉及人的精神意义,仅限于社会的经济方面,而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方面。

三、价值工程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效益

(一)设计成本方面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设计人员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增加了一定的成本意识,在开发新产品时,不仅考虑技术上可行,还考虑经济上合理,对设计的技术、工艺等进行价值分析,减少了过去企业在这方面的浪费。

(二)采购成本方面

采购阶段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企业开始对采购物品的数量有了一定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加强了购进物品的质量监督,对物品的功能等基本情况做一个基本的分析,以增加采购的准确程度。

(三)制造成本方面

产品制造过程是企业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关键。在产品制造中运用了价值工程理论,对制造成本进行价值分析,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对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功能和成本进行分析,以求达到成本的最优化,使得企业的制造成本得到一个很好的管理。

四、结束语

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材料采购人员、财会人员、基层车间人员的集体智慧,能使以上人员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研究问题,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威,韩荣.价值工程与创造.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2]谢力宁.VE中的第三方价值研究.价值工程.2007(4).

第8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关键词:资金管理;价值链;流程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资金管理是其薄弱环节,如何使企业最大化规避资金危机和财务风险,保持资金使用与周转的可持续性,实现资金管理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双重目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资金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内涵

1.1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定义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是直面价值链,以“流程”中的资金活动为主要对象,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的再造优化价值链,最终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资金管理活动,同步实现价值链联盟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双重最大化目标。其基本思路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强化资金管理,在空间上,让价值链联盟主体代替原来单一形式存在的企业资金管理主体,把主要的财务数据扩张为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结合,使原来以资金收支为管理对象的形式扩大到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管理对象。在时间上,关键是实时控制资金,对流程中资金的动态变化展开多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因此,以价值链理论对原来传统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改造,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延伸,实现价值链与资金管理的相互融合。

1.2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内容

广义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营运资金管理、投资资金管理、筹资资金管理、现金流管理、资金运作与资本运营;狭义的资金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管理,主要是货币资金的使用和周转。而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的资金管理则以流程打造和重塑为主线,以企业全部的资金活动为标的,对企业资金执行预算、决策和控制相结合的有效管理。它主要涉及资金管理战略和资金管理技术与方法两个方面,资金管理战略即从战略层面确定企业资金战略管理的目标,选择最恰当的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资金管理体系,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是从技术层面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分析,再造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减少或消除不增值的流程,改进和完善增值流程,在这个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地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金效用最大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目标。

2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实现途径

2.1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是价值链资金管理的前提条件。业务流程重组是突破传统金字塔形的组织管理结构,继而以作业流程为中心,形成扁平化的结构管理。此种管理结构有助于员工进入到企业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应变能力和灵活性都比较好。业务流程重组以客户满意度为终极目标,以业务流程的打造、再造和改造为对象,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已有的业务流程执行根本的再定位思考和彻底的再创造设计,确立企业资金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形式,使企业经营的成本、质量和服务等发生“戏剧性”的改善。因此,流程、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现阶段而言,企业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与重组的关键是实施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

2.2资金流程再造

资金流程再造是价值链资金管理的关键。随着业务流发生变化,相应的资金流也会跟着变化,二者之间会产生联动效应。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改造,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更加清晰化和舒畅化,企业业务环节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这就要求资金管理效率相应提高,使资金流程与改造和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相适应。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开发的形式,运用财务与业务相结合与相统一的管理软件,最大可能实现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数据的集中化和共享性,保证企业资金预算、结算、监控等事前、事中、事后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高效化。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第一,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动现代网络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开发生产、采购、仓储、销售和财务集中化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数据等数据的集成;第二,形成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第三,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一体化工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是目前财务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引进和开发适合自身财务与业务结构的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数据的集中化,保证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等财务活动的规范化与高效化;第四,建立财务与业务同步进行的领导查询管理系统,为领导层的决策工作提供全面与深入的指导,保证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模式

3.1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

基于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同,资金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资金管理模式:原始管理、粗放式资金管理、简单的集中化资金管理、跨平台集中资金管理。原始管理被一些个体工商户广泛使用,是一种单一的通过人工来管理资金,并无进行会计记账和出纳核对,一般只做现金流水账;粗放资金管理已经设立了会计和出纳记账与现金管理职能相互分离的岗位,但还没有形成会计账簿与资金管理的一体化系统,无法及时掌握企业资金的动态性,容易引发财务风险;简单集中化的资金管理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单独设立一个专门与专业处理资金使用与周转的部门或独立法人机构(如财务公司),把管理权限集中于这个中心,但这只是实现了表面上与形式上的资金管理,无法从实质上实现资金的一体化管理;而跨平台资金管理却从实质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企业资金的运作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跨平台管理,最终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头寸平台、数据平台、地域平台、业务平台的一体化管理,其既有助于保证资金安全,更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和周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最大化程度的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3.2集中化资金管理的优越性

跨平台的集中资金管理是实现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模式,是未来财务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而言,跨平台的集中化资金管理是其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通过资金管理的清晰与明确树立企业的良好市场形象,从而实现企业追求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是未来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业务流程重组和资金流程再造的集中化与一体化,通过跨平台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优化配置企业资金资源,将全面提高资金使用与周转的效率,最大化规避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云,俞雪华.基于价值链的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探讨.商业会计.2006年第16期.

[2]张霞,孙树华.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财会通讯.2009年第23期.

第9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

【关键词】 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价值链

一、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是企业在销过程中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能够创造出有形和无形价值的链式活动,它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供应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中创造价值的过程;二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环节、各单位创造价值的过程;三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与顾客的链式关系中创造价值的过程;四是在市场的调查、研究、开发及产品的促销与分销等活动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价值链有三个含义,第一,企业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如原材料供应的计划性、及时性和协调性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有密切的联系;第二,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如“与顾客的关系”这项价值链中的活动,如果企业密切注意顾客所需或做好售后服务就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从而带来无形的价值;第三,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的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联系等。

二、基于价值链流程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价值链流程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是在对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及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和作业进行定量的资源消耗核算,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来计量流程内各作业的成本,再将流程内各作业的成本汇总为流程成本,各流程成本的汇总最终成为企业的总成本,从而把总成本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基本单位作业之中,通过反映流程及作业的增值与非增值程度,动态地呈现总体价值增值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和积累的具体过程,以便于对流程成本及作业实施管理和改进。与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相比,价值链流程分析对成本控制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链流程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成本分析的方法。价值链流程分析借助于价值链分析工具和业务流程分析工具,将成本分析的视角从产品层次追溯到作业及作业消耗的资源上,将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联系起来,形象地揭示了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不仅使成本的概念更为完整、具体,而且也帮助经营者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了解企业的成本状况。

第二,价值链流程分析的成本数据是依据成本动因将成本直接对象化到生产的每一个作业,采用多样化分配标准而来的,使其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客观、准确,代表了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能对实际产生的成本提供一种合理的估计。

第三,确定价值链流程,可以充分理解各活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活动和产品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又可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暴露出企业潜在的一些问题,对进一步进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对所有的价值活动进行成本与价值的衡量,并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来帮助缩减、整合或删除某些价值活动,使成本控制方式比传统的会计系统更有助于管理和战略决策。

三、价值链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一)项目施工价值流程分析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各种需用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等。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全局性的技术经济文件,在人力、材料、机械、资金、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施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供应条件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实现质量好、工期短、消耗少、资金省、成本低的良好效果。

工程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目标,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控制,并进行实时跟踪监控与反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落实。该阶段所发生的成本包括作业成本、工期成本、质量成本,也有可能发生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如安全文明施工,发生人员伤害事故等。该阶段的成本控制重点是作业成本,即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的总和,缺陷处理是对工程施工中不满足合同质量要求的问题的整改。该阶段发生的成本主要是由于返工、返修所造成的质量成本。工程验收是项目施工的最后阶段,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竣工资料的整理和完备。工程的总结分析是针对前面的所有环节进行总结,如采用的新工艺、新方法所产生的效益、缩短的工期等。同时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否有改进的可能等。

(二)企业外部价值链的管理

建筑行业所涉足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多,有主管部门、工程总承包企业、工程设计单位、业主方、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服务商等。所以一个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业务都自己来承担,必须建立以品牌企业为核心、以利益和信息共享的企业群体经济资源联盟体,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占据自己有利的位置。即形成企业的价值链横向一体化。但是,建筑施工行业的联盟体的管理是十分困难的,笔者认为,只有通过电子商务才能够实现联盟体的管理。其管理的重点必须“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客户服务为宗旨”,重点实现协同设计、互动分包、成本集中监控、客户关系管理、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工作、网上互动。

从战略成本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简化了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可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缩短项目交付周期,令各方利益相关者更满意。在工程建筑的联盟体内任何一处获得的信息均可迅速让整个联盟体共享,可以有效地进行建造并及时交付。供应链上任何一家供应商都可以看到与自己有关的“上家”和“下家”的情况,提高了资源、生产、库存和营运的全局可视性,便于完善地执行。电子商务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竞争压力不仅来自客户,还来自竞争对手。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时时刻刻利用电子商务资源,加强竞争实力来争取客户。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电子商务都是获得最短时间迅速崛起的最好机会。作为决策者往往认为信息化是企业重要的工作,但不是最紧迫的工作,信息化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其实不然,从战略成本的角度理解,信息化既是企业的资源力,也是企业的执行力。因此企业信息化不是纯粹的简单的成本,而是一项投资,最终影响企业的战略成本。

(三)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的含义是对企业现有的经营过程(包含企业的管理过程等一切过程)进行彻底的重新构思、根本地重新设计和重新实施,以尽量减少重复的、不增值的环节,形成一个合理的新过程,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再造后,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新的业务流程,使信息方便、高效地存储、使用和传播,最终为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BPR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在众多企业纷纷引进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却暴露了新技术和旧过程、旧组织之间的矛盾。仅用计算机来代替原有的人工操作,操作本身可能会加快一些,但就企业的整体而言,先进技术设备和高级技术人员的引进,可能会造成成本不降反增,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是微乎其微。同时,信息技术的局部引入也会增加系统的不可靠、不稳定因素。企业实现信息化并不是用信息技术模拟手工作业,而是要用信息技术使管理变革成为可能,避免出现新技术迎合老流程,如同“汽车跑牛路”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途径,不仅仅是引进先进技术这一条道路,管理模式的改进、过程的合理化甚至具有更大潜力。建筑企业要发展,要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企业效率、无法为企业带来效益、阻碍企业发展等诸多环节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这既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突破口,也是企业进行流程再造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贺建中.以提高物流绩效提升竞争优势[J].中国质量,2007,(08):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