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

第1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

一、“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基本情况及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市“市民之家”是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目前,市民之家有29个进驻部门开设131个窗口,可办理340余个事项,日均接待市民群众近4911人次,最高接待量逾7000人次。一方面,无论是从秩序维护的角度,还是从缓解办事压力的角度,“市民之家”需要志愿者来缓解负担。另一方面,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庞大,每逢大型赛会和重要事件时,志愿者都出现“井喷”现象,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渴望有一个长期开展活动的志愿服务平台,根据志愿服务“经常化、项目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队也就应运而生了。

“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平台的成功建设为杭州市其他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城市志愿服务“微笑亭”、“门前新三包”志愿服务、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并顺利成长。为总结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经验,项目研究者专门以“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为代表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以“市民之家”为代表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产生缘由的深刻思考

(一)志愿服务从活动到平台的转变。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在经过近几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后,形成了庞大的注册志愿者队伍,在历经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汶川大地震等大型赛会和重大事件后,积累的志愿服务的丰富经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虽然这些活动尽管带有短期化、运动化式的特点,但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很多有时间做志愿者、有精力做志愿者、有热情做的志愿者的人已经开始不满足于为短期的活动提供服务。随着志愿者工作体制的不断完善、志愿者组织的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项目的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在完成重大赛会庆典及重大事件志愿服务的同时逐步着手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要让志愿服务“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就近就变、持之以恒”地常态化发展。

(二)志愿服务从点到线的转变。让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让更多的社会人群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并享受志愿服务,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大型赛会和重要事件面前,志愿者一呼百应,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需求人数,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极度高涨。就如2013年中国国际动漫节,志愿者需求量是400人,但是最终报名人数达到6300余人。很多学生甚至抱怨,重大活动总是千载难逢,而服务时间也总是短暂的,在大学四年中有可能志愿服务的次数就那么一次。重大活动不常有,服务时间短暂这些都是一个点的层面上的活动,要成为一以贯之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文化,就要从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中的轰轰烈烈、喧腾奔涌转变为源远流长、经久不息的常态化志愿服务。

三、以“市民之家”为代表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展望

(一)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需专业的志愿者来支撑。杭州市志愿者协会下组件的专业的志愿服务队。加上“专业”两个字是因为“市民之家”的志愿者除了要和普通志愿者一样有精力、有时间、有爱心外,还要了解各个窗口单位的业务知识。比如,公积金、婚姻登记处等,市民排队排得很长,志愿者要非常清楚地了解办证的材料、手续、填写表格的规范等,这样就为市民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还要注重志愿者的培训,重点做好志愿者理念培训、专业培训、委员轮训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作一些理念、心理、礼仪等常规内容外,“市民之家”还邀请其他窗口的工作人员为志愿者做公积金办理流程、婚姻登记材料准备等专业的培训。

(二)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可持续性发展需注重品牌打造。北京的“蓝立方”在奥运会的大背景下成功推行,成为了全国常态化志愿服务发展的模范;广州“西关小屋”在广州亚运会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杭州的“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平台随着惠民政策的推行成为了政府亲民举措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当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城市品牌时,政府无论在政策、资金还是在关注度上都会有所提升,项目的继续发展也会得到公民和公益组织的大力支持。“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包含着杭州精神与现代志愿文化,因此要将其作为志愿服务重点品牌来建设,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杭州志愿服务标志,这也将有利于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幸福和和谐的社会。

(三)吸纳多组织拓展和开发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志愿组织被称作社会的第三域,他能弥补市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不足,执行市场部门和政府部门所不能完成的或者不能有效完成的社会职能。赛拉蒙指出:在美国,由于政府机构的科层化、官僚性和低效率,人民更倾向于通过一种复杂的政府和志愿组织合作的模式获得公共产品,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负责财政支持,想独立的志愿组织购买公共物品。在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和开发过程中,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向社会组织开放承办权的方式,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组织与社团联合承办项目。这样不但使得已有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得以传承,而且发挥了各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提供了特色的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自广东海洋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至今,始终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经过大家的努力,本学期我们青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完全统计,本学期,全校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6995人次,总服务时数为47890多小时,活动数为150多场次,受益人高达数万人之多。

本学期我们主要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20xx年3月5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雷锋月系列活动;

2、20xx年3月24日,在主礼堂召开广东海洋大学20xx年志愿者表彰大会暨20xx年志愿者宣誓大会;

3、落实省级财政志愿服务专项资金资助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学生服务队举办的预防艾滋病共建美好校园以及爱心行动队开展的小手牵大手——情系特殊儿童,延续爱的力量等一系列志愿活动。

4、走进社会,让爱洒满人间:组织我们的志愿者到各中小学进行支教和交通安全、环保知识的宣讲等志愿活动,还有就是定期到敬老院,福利院探望那里的老人和孩子。

5、为了配合湛江市做好举行20xx年第四届中国湛江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的相关工作,受团市委委托,我们在全校范围进行招募志愿者活动。

6、在完成常规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青协大胆创新,创办青协会刊《三月》和搭建志愿者培训交流平台——雷锋学堂,还有就是协助政治与行政学院举行了天马人龙志愿服务队的启动仪式。希望以此为契机和试点,逐步将志愿服务活动普及到各学院,协助各学院成立具有本学院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团队。

二、新学期工作计划:

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完成,开创青协工作新局面,使海大的志愿服务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总结本学期青协工作,结合青协实际,并综合各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下个学期青协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1、继续完善青协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明确部门分工,落实人事考核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和对外交流,积极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和方法,为构建具有浓厚志愿服务氛围的和谐校园打好坚实的基础。

2、明确志愿服务的方向和对象,结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协助各学院逐步成立具有本学科优势的志愿服务团队,发展具有我们海大特色的品牌志愿活动,以此作为海大对外交流的名片之一。

3、加强对部门委员干部,各小队负责人和09应聘委员的培训和监督工作。

4、下学期各个月的工作安排

九月份:(1)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服务认证工作;(2)开展接待新生的志愿服务工作;(3)筹备外联部,并做好相关制度和组织建设;(4)开展新志愿者招募和10级青协应聘委员干部招募工作;(6)继续跟进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青年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7)举办南粤甘泉贵州社会实践成果展。

十月份:(1)组织志愿者协助新生游园晚会的工作;(2)开展诉说身边的志愿者之图文征集活动

十一月份:(1)青年志愿者基金、中华环保基金申请;(2)20xx年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团体申报宣传;(3)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校庆等志愿服务工作。

十二月份:(1)开展12middot;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2)12月5日举行09mdash;10学年广东海洋大学志愿者表彰大会暨20xx年新志愿者宣誓大会;(3)学期末,召开一次学期工作总结大会和开展期末服务时间认证工作。

第3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 问题 对策

当前,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老人活动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老人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老人现状

1.缺乏统一系统的管理。

据调查,在常高校许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校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在各系建立的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实施的。而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相应的管理能力不足,所以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也就稍显薄弱。再加上受到物力、财力、信息不畅及发展空间狭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大学生虽然有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是考虑到缺乏正式有效的组织机构,积极性不高。

2.志愿服务形式化主义,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形式主义日益严重,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打扫卫生、文艺演出及老人的日常护理等活动上。据《关于孤寡老人对志愿活动的看法的研究》的研究结果,69.9%的大学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34.0%的大学生为老人准备文体节目;68.0%的大学生帮老人干家务,整理房间;7.8%的大学生进行其他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尚未落到实处,流于表面。志愿者人员冗杂,时常打扰老人正常生活,志愿者在爱心服务过程中玩手机、嬉笑打闹、言辞失误等不良现象时常发生。

3.长效机制建设不足。

“现阶段各大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存在周期短促,就一个活动采用一种方案,对每次的活动都要重新招募志愿者,制订方案的问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针对多种情况的长效机制。”①有些志愿服务短期行为较为普遍,常常是在节假日纪念日等突击进行一次志愿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流动性大,各个志愿服务组织之间没有联系,各个志愿活动之间没有衔接,很难保证老人得到有效的、长久的帮助。

据调查,7%的大学生选择在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21%的大学生选择在双休日开展活动,28%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44%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的时间不确定。目前大学生去敬老院基于一种流水式服务,未能在敬老院设置服务基地,无法进一步打造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且当前敬老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大学生亦尚未担起此重任。

4.缺乏志愿服务培训机制。

尽管大学生志愿者人数总量很多,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对自身否认的问题。其中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对志愿服务的意义认识不够最为突出。这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意志不坚定,很多志愿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不重视事前对志愿者的培训。

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很多都是学生组织带头开展,他们只是在活动初期负责招募志愿者,在志愿者培训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再加上服务老人本身就需要特殊的交流技巧及相应的心理知识。缺少了这些环节,大学生志愿活动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据调查,50.5%的大学生渴望得到能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二、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的对策

1.健全活动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学生组织应对每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逐步健全活动机构,完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要帮助志愿工作的学生组织不断完善和解决志愿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要在志愿者的招募、使用、培训、管理、嘉奖方面确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方法,规范志愿服务行为,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确保每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努力促成志愿者投身于志愿服务的光辉事业中,使志愿服务日益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派专门的老师帮助学生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工作,保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2.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组织应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学生参与的愿望,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逐步建立起长短项目齐头并进、不同领域项目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并推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菜单。还应该走阵地化、基地化的道路,保持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持续化、经常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优势为老人提供服务,如医学院可以为老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定期为老人体检;心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老人举办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老人做日常护理;电影学院的学生可以为老人提供文艺表演等有益的活动。

3.加强各志愿服务组织的沟通。

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此同时,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力度。志愿者组织应及时和养老机构联系,提前商议服务形式和内容。养老机构负责人应合理安排,统筹分配,保证老人能得到长期有效的服务。比如,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还可以和专业的社会爱心组织,民间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相互配合为老人服务。

4.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不仅需要有关志愿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需要有关个人成才、合作精神培养等众多方面的培训。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高校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开展座谈会研讨会、实地演练等形式提高志愿者的思想认识和技能。”②在具体到对老人的志愿服务时,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训,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了解并理解老人的心理和需要,掌握和老人的有效沟通方法。

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要针对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特殊的培训工作。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老人的基本状况,了解大多数老人的兴趣爱好及和老人的沟通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尽可能减轻老人的负担,真正为老人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注释:

第4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一、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各委属单位要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立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点,要建立健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做到统一标识、统一牌子、统一装备、有组织机构、有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队伍。要定期安排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到站点开展便民、利民、乐民、安民志愿服务活动。年底,要树立一批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示范站。

二、重点抓好“三关爱”志愿服务。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把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突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委机关为牵头单位和各委属单位为责任单位,广泛开展敬老、爱幼、关爱农民工、助残、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文化体育、网络文明、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保护金寨绿水青山和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尤其要认真组织好春节、五一、国庆、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节日期间和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年每月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安排附后,各委属单位可参照不同时期的活动安排,组织好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活动常态化。

三、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组织各委属单位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工作,全委组建10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骨干队伍,定期举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培训,每季度对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情况进行工作通报。

四、加大志愿服务社会宣传力度。各委属单位要协调安排各类交通运载工具和公共场所进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提高全县人民对志愿服务的知晓率;在县新闻媒体和委农业信息网站开设专题专栏,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理念,报道志愿服务活动和优秀志愿者事迹。各委属单位要及时向委办公室报送志愿者服务活动动态信息。

第5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1.基本情况:2013年,我县成立了全省县级第一家、全市第一家通过民政部门注册的志愿者协会。结合工作实际,县妇联下发了《关于加强巾帼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妇联自身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加强了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发动各界群众积极参加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县志愿者网上注册人数为46046人,其中巾帼志愿者15202人。重点组织开展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护;宣传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参与义务植树、卫生清扫环保行动;救助困难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参与__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服务活动;开展科技知识培训,提升妇女素质等多方面的服务。自2013年5月份以来,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0多人次。

2.主要特点:一是我县巾帼志愿者服务的范围由最初较单一帮扶、义务服务方面,向根据妇女儿童实际需求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科普宣传、卫生保健、环保绿化、家庭教育、扶贫助困、便民服务、治安防范等多项服务发展。各级妇女组织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各种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者服务;二是巾帼志愿者服务与巾帼建功活动有机结合,各级巾帼文明岗延伸已经成为巾帼志愿者服务的有效载体;三是巾帼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相互转换,接受志愿者服务的弱势群众自发地参与到巾帼志愿者队伍中,尽自己所能为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服务。

1.规范队伍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巾帼志愿服务工作,2013年,县妇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巾帼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见》,采取全面发动与重点发动相结合、组织招募与自愿参与相结合等形式,将妇联干部、各界妇女和家庭成员作为开展巾帼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把热心参与社会公益、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级三八红旗手、行业标兵、五好文明家庭、专业服务团体作为巾帼志愿服务的骨干力量,形成了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2014年,结合《2014-2016__县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志愿者从事的职业专长和特长,划分组建了关心空巢老人、节能环保、爱心帮扶、家庭助教、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12支志愿者服务队,并对其进行分类登记、建档造册,实行规范的动态管理。

2.健全活动制度。建立健全了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评比、表彰等机制,引导巾帼志愿服务队从妇女儿童需求出发,选择社会关注、群众所需的项目纳入服务对象。指导巾帼志愿服务队制定符合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使用统一的队旗和胸牌,使志愿者服务活动有计划、有标识、有记录、有宣传、有成果的开展。各服务队每月底将活动开展情况上报县妇联,在多方面、多途径考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不断探索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的有效途径,以保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

3.丰富活动内容。牢牢把握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指导巾帼志愿服务队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的巾帼志愿服务原则,结合“促农村增收倍增”、“巾帼创业行动”、“和谐创建行动”、“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等活动载体,采取分散行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特别在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普法维权宣传、送科技下乡、救助贫困女大学生、保护环境、家庭助教等志愿服务活动中,焕发巾帼志愿者极大的热情和干劲,彰显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特色和实效。

1.开展巾帼科技文化卫生宣传活动。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组织她们深入城乡基层,为群众传播农业、文化、健康知识,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下乡授课、专业培训等形式为广大妇女提供服务和帮助。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质,县工商局巾帼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县国税局巾帼志愿服务队以办税服务大厅为平台,轮流在税收宣传台值班,宣传税收知识和政策法规,编发“办税早知道”特色栏目,公开志愿者手机号、QQ号,在业余时间为纳税人上门服务、远程辅导。县人民医院巾帼志愿服务队每年举办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志愿

者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等,为广大女性朋友送去日常保健知识、健康义诊、服务儿童、服务家庭、服务孤寡老人,用真情传递温暖,用行动奉献爱心等等。2.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县妇联每年组织开展“服务妇女,温暖万家”巾帼志愿者主题实践服务日,发动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献爱心活动。近年来,县妇联每年组织妇联巾帼志愿者深入乡镇对特困母亲及特困儿童进行了走访慰问;在全县各巾帼服务队下发

“爱在五月天,情起一元钱”的特困帮扶爱心捐款活动;开展“母亲邮包寄深情,邵阳大爱暖雅安”募捐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参加 “清理有色垃圾”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参加“湖南邵阳__苗族四八姑娘节”开幕式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两创一行动”宣传活动;组织女企业家、爱心志愿者等看望留守儿童,捐赠物品,共同游戏,让他们在节日里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等。县公路巾帼志愿者为身患肾癌的杨惠焱发起“帮扶见真情、爱心暖人间”重病求助活动,为其

募捐9660元爱心款,为她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__烟草“636”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精心组织“大爱__,圆梦学子”捐资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梦,为“责任烟草”添浓墨重彩。县财政局巾帼志愿者到县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共铸和谐”献爱心活动,为老人送去食用油、食品、水果、日用品等,并为老人清洁房间、打扫卫生等。

3.开展绿化美化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县妇联发动基层妇联组织依托村(社区)“妇女之家”等阵地,组织巾帼清洁志愿者开展“乡村美——集中行动日”等清洁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生态文明健康卫生观念。组织由女能人、女企业家、巾帼文明岗岗员等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与村庄结对共建,进村入户开展“乡村美;我奉献”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广大农村群众维护乡村环境清洁卫生。加强对“老大姐”清洁监督队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发挥老大姐作用,对市容市貌、村容村貌开展清洁监督工作。每年植树节,全县各级妇联都要组织巾帼志愿服务开展绿化美化家园活动;县园林处巾帼志愿者通过开展“爱绿护绿,美化家园”活动,发动全县广大妇女当好植绿、护绿的宣传员,争当播种绿色的使者、保护绿化的卫士;县环卫处巾帼志愿者,对县内重要路段等卫生死角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等等多种方式。县财政巾帼志愿服务队在省道S221红岩路段义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扫街、义务为敬老院打扫卫生等活动,深受社会好评。

4.开展巾帼维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三八”维权周和“12.4”法律宣传日活动。2013年“三八”期间,县妇联组织妇联巾帼志愿服务队联合县司法局、县610办在县绿洲广场开展了“三八”维权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放了相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资料4000余份以及《“家庭拒绝”妈妈联盟行动倡议书》1000份,悬挂宣传横幅12幅,为前来咨询的妇女群众解疑释惑,为节日增添了色彩,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6.26”国际禁毒日,组织巾帼志愿者在县城各社区走家入户发放禁毒倡议书,深入开展“不让进我家”活动。2014年“三八”期间,联合县司法局将维权理念与社会法制宣传效果相结合,在县绿洲广场开展了“法律温暖家庭幸福”“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并发放《反对家庭暴力,创建平安__——致全县家庭的公开信》,倡议全县广大家庭踊跃参与妇女维权周活动,努力做到知法学法,拒绝暴力;弘扬美德,积极行动;尊重女性,依法维权。活动共发放资料1000余份,接受咨询上百人次,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和肯定,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两年来,共接待来信来访135起,办结135起,办结率100%。基本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同时,主动与县公安局,当地政府、妇联、派出所联系,为受害妇女儿童伸张正义,积极维护受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2014年,县妇联被授予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先进单位。

第6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文化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组织中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发展社会公益文化的重要部分,文化志愿者已经是文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数在不断的扩充,但是目前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的文化志愿者管理工作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想使文化志愿者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充分、持久的发挥志愿功能,就要完善对志愿者的整个管理过程和管理体系。

一、当前志愿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

1.志愿服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很多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自发的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导致目前的志愿服务缺少统一管理体制,各自有自己的行事方针,缺乏科学的管理,影响了服务效果。有的志愿者同时参加多个志愿服务队伍,但同时也有好多群众服务热情高涨,但是却找不到服务组织和参与途径。

2.志愿服务经费不足。志愿者不计报酬,自愿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和服务他人,自愿承担服务成本和交通费用等,长期下来志愿者们往往难以坚持,并且志愿服务从策划到实施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长期的自愿等于免费的思想导致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对志愿服务投入不足,使很多的志愿服务不能长期或深入的开展。

3.志愿服务缺乏持续性。目前很多的志愿服务都只是昙花一现,只关注形式上的开展,不注重服务的效果,缺乏长期服务的观念,没有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后期的跟踪,这也导致了社会上一些人对志愿服务的错误理解。

二、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的策略

1.建立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是全社会参与的服务于全社会的一种公益性活动,不是社会中某一部门的工作。针对没有组织能力和组织条件的地区,政府应该作为该地区志愿服务的主导者,出面组织志愿服务工作,如贫困山区的教育和医疗工作等。社会团体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可以开展以社会团体主导的专业性志愿服务活动,如义诊和法律咨询等。

2.建立多渠道招募工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经常性的或阶段性的进行公开招募或定向招募志愿者,建立高效的、多渠道的招募工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志愿服务工作和特定岗位需求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出志愿者需求量和服务项目等的信息,同时也为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提供了便利。也可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等进行志愿者招募活动,吸引和动员广大热心民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培训机制,保证骨干志愿者能够得到培训的机会,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人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培训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完善志愿者的激励评价体系。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基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志愿者间的相互鼓励,但是参加志愿服务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认可。社会的认可可以激发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热情,增加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目前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多为在校学生,对于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可以增加学分或者办法奖学金作为奖励机制,动员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于非在校的志愿人员,可以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社会表彰,可以将志愿服务记入档案中,作为将来就业或升职的参考因素。鼓励企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提拔志愿者,让志愿服务得到社会的支持。深圳市博物馆每年都会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为志愿者创造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成立专门的自治委员会,搭建交流平台,激发了文化志愿者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4.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志愿服务管理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经费比较欠缺,限制了志愿服务的发展。建立健全各种规范制度,加大政府拨款力度,充分利用民间各种资源,规范资金和资源的使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的责任关系,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出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体系,保障文化志愿服务的高质量运行。深圳市博物馆拥有志愿者1900多人,志愿者队伍十分庞大。但是对这支队伍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了每位志愿者的价值。建立了完善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制度以及管理运行机制,对志愿者的招聘到接受系统培训,完成志愿者注册到宣誓直至上岗开展服务工作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

第7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志愿服务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31

Abstract Art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need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also is the need of times development.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necessary factors,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rts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more ways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Key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unteer service;practic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高校大W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发扬志愿者精神,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引导意义。而在艺术类院校,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体是艺术类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他们想象丰富、创新能力强,也接受过较高的专业技能培训,但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忽视自身文化思想修养的提升。在参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往往显现出比较明显的情绪化、个性化、自由化特点。因此,艺术院校在开展志愿者服务时应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将自己的个性和专业融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当中,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发展。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因素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队伍不断增大,志愿服务精神也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践行到实际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有创意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精神既是不断完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也是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以此激发广大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

1.2 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

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激起广大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与感知度,提高广大人群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念。志愿服务活动连接着生活与学习,扩大广大人群的交际范围,令广大人群深深体会到志愿精神的魅力。同样志愿服务活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分析

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来说,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这种艺术素质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具有特有的优势。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有着与其他高校不一样的特色体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志愿者服务的认知

志愿者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属于新兴事业,发展的时间也不长,社会各界的人对于志愿者服务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一项以自觉自愿奉献个人的精力、时间、智慧的行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等提供服务及支持的行为,而通过对志愿者认知的调查,会有一部分同学将志愿服务理解成为慈善,有的同学会把志愿服务理解为像雷锋一样做好事。这种认知的偏差在艺术院校里还是非常普遍的,艺术院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一般以学校统一组织,有很强的任务性,目的性、功利性,使得学生丢失了志愿者服务无私的慷慨的特质,使得志愿服务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与普及,这些问题对于志愿服务在艺术院校的发展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2.2 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在西方国家,志愿服务组织具有独立的机构和地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我们中国,志愿服务往往依附于国内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也往往由学校团委组织开展,自上而下地执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任务性。

艺术院校里对于志愿服务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在团委的领导下,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行政化的组织和志愿服务是相违背的,很多参与者是在组织的影响下参与,但是自身是不认同的。而且大学生们做着相差无几的志愿活动,干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都不影响结果,他们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志愿者证书。这势必造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逐渐消减,会扼杀志愿服务的精神,打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

2.3 志愿者个人素质

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还是积极参加的,然而当大学生志愿者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他们总会会产生焦躁的心理,不想参加专业技能不强的志愿服务活动,而在问及在参加志愿活动时间长短时,多数学生并不能坚持下来。

不论是提供服务、宣传社会、一切活动开展的成功大多都取决于志愿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艺术类大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了解有限,经常出现不善于沟通交流,不能很快的融入志愿服务团队中,甚至于为人处事都有问题,在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上过于欠缺,影响志愿服务活动质量。

3 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有效途径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艺术院校大学生一定要把握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活动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对于传统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志愿者的活优嘌狄约袄砺垩习,加强学生们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来创新艺术院校志愿者活动内容。运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志愿服务新方向,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使广大青年对志愿者队伍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自愿主动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着全社会的思想潮流,规范着全社会的道德和信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及活动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3.2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体系。

在培训机制方面,可以建立院校志愿服务组织、各院系志愿服务分队等统一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亦可根据志愿者的专业、技能、爱好等特长,进行志愿服务内容的区分,完善志愿服务的各个方面。在志愿服务培训之后,可让志愿者结组讨论这次活动的优缺点,写下各自的心得与活动总结,从而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

在奖励机制方面,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相互配合的原则,通过制订“志愿者星级评选制度”、“志愿者工作考核办法”等,建立“优秀志愿者”、“杰出志愿者”等评选表彰制度,而不是单一的志愿者证。亦可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团员推优体系,表彰先进、推动后进,以此来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服务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加强学习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志愿服务活动新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差异,还未能完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工作领导者要加强学习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时,开拓思想、勇于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领导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将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创新基本活动内容。把艺术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引向免费设计改造衣物、举行公益画室、关注老人群体、学龄前儿童课余艺术生活等新形式。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志愿者行业中应完善自我修养,同时学校应健全培养体系,在活动中完善保障和激励制度,坚持高校志愿者以大学生为主,确保志愿者活动的行动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渗入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引起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的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志愿活动具有文化价值。

3.4 精心组织,完善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类大学生对生活有着追求和热爱,对公益活动有着积极性与热情,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例举本校,对有艺术追求、艺术欣赏的在校学生,学院的“公益画室”免费进行绘画教学、工艺制作、设计指导、软件教学等培训,进一步拓展到对学校内外学龄前儿童培训、小学艺术培训、社区服务、暑假社会实践义务支教、扶贫。学院以传承、创新的理念,把学院坚持多年的公益活动进行凝练与提升,探索建立具有艺术学院特色的“以师生志愿者为活动主体,以志愿服务为宗旨,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视、学院助推、自我管理”的公益模式,让“艺路随行”引领志愿服务新面貌,以志愿服务为基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从而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这体现出并且要求我们将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遍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联系实际情况,把志愿精神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4 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要时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理论层面为基础,引领思想、精神、实践各个层面的科学观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使广大青年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有正确的认识,对提高青年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思想觉悟的培养有极大的引领作用。艺术院校青年学开展志愿者活动中生应以专业特长为抓手,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大力组织团员青年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下基层等实践活动,推动志愿者活动品牌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武汉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编号15SHA180)

参考文献

[1] 隋笑飞.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N].人民日报,2012.2.

[2] 杨军.志愿者活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突破口[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第8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志愿者培训现状;培训机制;对策

Abstract: the volunte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pecial human resource, volunteers capabi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service,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volunteers. However, our volunteer general lack of training opportunities, training for the temporary, targeted.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s of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n training, lack of funding, training, training after strong incentive deficiency. Perfect volunteer training mechanism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volunteer career, so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view to perfect our volunteer training mechanism,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urrent situation of volunteer training; training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志愿者培训现状

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中国的志愿活动和志愿者事业走向了一个高峰,志愿服务在我国取得了迅猛的、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志愿者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并且社会对志愿者的需求越来越强,更需要志愿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就对今后的志愿者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者培训的迫切性也更加显著。然而我国志愿者培训现状却不尽人意。

(一)缺少培训机会

培训机会的缺失既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包括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训,政府和社会组织缺乏对志愿者进行有效培训的办法与经验。目前大多数志愿者只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服务,而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同服务内容相关的培训,从而造成了服务效果不佳。志愿者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机会的缺失导致了大多数志愿者的服务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服务,对社会贡献不大,对于自身也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导致了志愿者流失严重。

(二)培训多为临时性和针对性

近年来,为了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与素质,提升活动的服务层次,一些针对志愿者的相关培训正在陆续开展。例如, 200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北京拔萃双语学校培训基地挂牌成立,旨在对开展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等长期项目及社区服务项目各级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志愿者接受了包括奥运知识、传统文化、礼仪、安全防范及英语等在内的系列培训。但是,这些大型重要活动的志愿者培训工作只是停留在短期性与针对性,而对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服务理念及综合技能缺乏系统深入的培训。

二、影响我国志愿者培训机制的原因

(一)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

虽然志愿服务在我国已经开展起来,而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志愿服务的权利与义务,志愿服务的管理和规范多散见于政府条例和部门规章中,这就使得通过法律途径来界定志愿者职能和保障其福利变得十分困难,而对志愿者十分重要的培训制度也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方面志愿者培训和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志愿者财产损失或人身安全很难得到相应的补偿,另一方面政府统一管理也面临很多问题,不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这种立法缺位极大的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并影响了志愿服务教育培训工作的的开展。

(二)对志愿者培训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社会组织能够合理安排好志愿服务教育培训活动, 但仍有许多社会组织尚未把志愿者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工作计划,往往在接到上级工作安排后临时组织落实,缺少前期志愿者的教育培训环节,致使志愿服务活动类似于硬性摊派,使志愿者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使志愿服务活动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与价值。其次,许多非营利组织认为志愿者只是免费劳动力,没有必要进行正规的培训。我国存在的一部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认为组织的全职员工才是正式的工作人员而组织雇佣的大批志愿者只是廉价的打工者。管理者对志愿者持有轻视与不尊重的态度,对志愿者进行正规的培训,更是不可能了。

(三)培训资金匮乏

作为公益性组织,充足的资金是志愿者培训机构得以运营的坚实后盾,从志愿者的甄选、培训到最终服务社会都需要运营机构对志愿者的基本福利予以保障,培训经费便是重中之重。我国志愿者教育培训运营资金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志愿者组织运行主要靠政府拨款,当前我国在建立相关培训制度运行方面存在实际困难,特别是政府在长期项目的资金保障方面,无法做到定期定量的拨款。

其次是志愿者组织筹集资金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志愿者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甚完善,相应的控制和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出现道德缺失,侵占公共资源,牟取私利的负面事件。

(四)培训的管理机构行政色彩浓厚

由政府和半政府机构创办的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大多与政府的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或多或少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与志愿服务活动相对应,我国志愿者培训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的管理机构通常都有浓厚的官方色彩。目前,我国各种赛会的组委会通常都不是独立的常设机构,多为临时组建的机构,由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公安、交通、海关等多个政府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一旦赛事结束组委会的人员就必须回归到各自的工作部门。

三、 完善我国志愿者培训机制的对策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志愿者服务迅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目前中国志愿者服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志愿者培训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相关机制建设的缺失。因此,解决我国志愿者培训存在的问题,从机制建设入手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在分析及提出我国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的时候,需要从宏观环境机制建设与微观运行机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一)志愿者教育培训的宏观环境机制

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事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不断出现,随之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组织也不断形成。目前国内的志愿服务基本以共青团、民政部、红十字会三家单位为主管理,各个系统之间并不互通,有“各自为政”的现象。但是,就一个社会而言,志愿者是一种社会资源,并不是属于某个行政部门所有,而是应该归于社会所有。因此,在宏观环境建设方面,应该摒弃那种以部门利益为志愿服务出发点的做法,政府部分应加强宏观管理,放开微观控制。

所谓加强宏观管理,就是要从大局出发,从不同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出发,建立几支不同服务范畴的志愿者队伍,而不是像目前,各自建立一支全能型志愿者队伍,造成志愿者资源的重复浪费。

所谓放开微观控制,就是要充分信任各个类型的社会组织,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因此在招募志愿者,以及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的时候,不同的社会组织有各自不同的具体要求,也有不同的培训目的。应放手让民间组织去募集资源,开展适应自身组织特点的志愿者培训工作。完善志愿者教育培训社会化的工作,降低社会组织志愿培训的准入门槛,但同时一定要提高对社会组织志愿培训的监察、评估力度,做到细化志愿培训标准,以便在培训后开展有效评估。

(二)志愿者教育培训的微观运行机制

1.以需求为导向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

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中都有不同的需求存在。西方奥默托等学者总结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十类动机分别是:职业发展、被承认、社会互动、互惠性、投射生活、自尊、社群性、价值观、认知领悟和保护性。今后的志愿者培训,应遵循以志愿者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志愿者个体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并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机制。

2.以项目为主体开展培训课程的设计

在开展志愿者教育培训的时候,应该将志愿者培训内容建立在具体的项目上面,在培训中做到以项目为主体开展培训课程的设计。

只有项目才能够将具体的志愿服务承载,因此,脱离具体服务项目的志愿者培训是空洞的和脱离实际的。不同的志愿服务组织有各自不同的服务内容与服务人群,因此,每个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应该结合项目特点,从服务项目出发,将项目作为培训志愿者的主体,也将项目作为志愿者成长的平台。

以项目为主体开展志愿培训,因其内容比较具体,也便于开展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新颖的培训手段,如进行角色扮演、个案研究、小组讨论、技巧示范、实地考察、交流分享聚会等。

3.以组织作为保障提供培训效果

志愿者培训应建立在社会组织保障的基础上,当申请成为某社会组织的志愿者后,志愿者便应遵守该组织的各项规定,并能够熟悉该组织的宗旨,还应承诺参加该组织今后的各项培训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对因市场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提供一些带有补偿性的解决办法,尤其在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救助等领域,有效弥补了政府和市场失灵。这些组织由自下而上自发形成,因此更贴近和理解民众的需求和切身利益。有些组织常年开展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具备更专业的经验和专门的人才储备,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出社会需要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高效培训。由于组织还拥有大量志愿者,因此,开展培训活动可以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采取各种不同的行动和进行各种不同的试验。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机构或通过购买、投标等方式,为志愿服务培训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志愿服务专门化、专业化培训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4.以社区为中心联接志愿服务、志愿者培训和居民日常生活

志愿者培训应该以志愿项目所在的社区为中心,社区是开展志愿服务的主要平台,目前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基本上是以社区为中心点辐射出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体制逐步由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单位人”成了“社会人”,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娱乐休闲、学习甚至工作的主要场所,人们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伴随老龄社会的到来,社区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大大增多;社区青少年需求日趋多样化,都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政府不可能完全满足社区需求,企业又不可能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这时就需要大量的志愿服务来弥补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带来的中间地带。同时,志愿服务对于培育社区精神,维护社区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基础平台,将志愿服务、志愿培训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使志愿服务贴近每一位人民群众,还能够促进社区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达到志愿服务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管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高菲.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培训机制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14―15

第9篇: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起了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得以拓展,影响也逐渐扩大,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得以提升。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服务时效与记录管理工作不完善、服务团队的管理不规范等主要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能力与实效、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规范,进而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本文也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统计与服务记录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61

[中图分类号]G641;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1

1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稳健

从国外社会来说,欧美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早,在美国,2 000多万的大学生参与了社区服务学习计划,10多万教师和管理人员设立了有效的课程服务计划。从国内社会来说,近十年大学生志愿服务不断发展。从2008年开始,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相关数据、文献数量等增幅较往年加大,受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发展稳健。2009年,随着世博会、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也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11年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 Ρ裙内外志愿服务发展水平

在国内,以清华大学为例,据调查,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对象中仅有28.9%的成员在参与志愿服务之前接受过培训,而71.1%的同学在成为志愿者之前并没有经过面试筛选。在欧美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活动已普及,深入民心。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的志愿者组织总数超过100万个,美国大学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组织。

20世纪70年代后,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发展。21世纪以来,志愿服务工作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待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

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

3.1 大学生志愿服务没有实现长效机制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次志愿服务时间在2-4小时,长时间(4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只占很少一部分的比例,且约有66%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这表明大学生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并没有达到其真正目的。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同时,没有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制度化的深入改革,更没有建立起长效的机制。志愿服务不规范,缺乏完善的管理和保障体制,工作的分配也呈现不平等的现象,此外,志愿者自身合法权益缺乏保障,导致学生对志愿服务不重视且难以实现长效机制。

3.2 组织机构散乱

调查显示,52.8%的同学认为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学校团组织或学生会为领导进行组织和管理工作,几乎没有专门具有实效性的部门进行管理,导致志愿组织机构散乱,致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随意性较大。同时,对于高校志愿工作的服务范围来说,其缺乏规范性,也没有建立健全培训系统,造成了学生对组织安排的志愿工作敷衍了事,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服务。组织机制不完善、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导致志愿服务工作混乱。

3.3 参与方式表面化和随意化

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仅在有时间和有精力的情况下才会去参与志愿活动,而积极参与的同学只占30%。志愿组织难以营造出持续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者在活动中也会渐渐缺乏兴趣,志愿者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因其专业性减弱,且没有专业的指导与监督,最终导致部门大学生逐渐放弃志愿服务。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问题的改进方法

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态度只是一时兴起、积极尝试,并不能持续坚持,其有效对策在于建立长效体制。笔者结合国内外高校志愿工作的经验,从志愿服务的根本意义出发,总结出了解决方案。

4.1 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与实效

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与社会地位,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这一办法,高校有关组织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积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逐渐培养大学生服务奉献的热情和品质。

4.2 完善管理规范,促进志愿者的团队建设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质量受管理机制的直接影响,管理机制不健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由此看来,完善志愿服务的有效管理机制,是高校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一步。因此,相关人员应完善管理规范,加快志愿者团队建设。

4.3 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针对志愿者难以管理的问题,应从来源上入手,以各大高校为单位,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以社区服务项目、重大节日为依托,集中进行志愿者的注册工作。通过志愿者注册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的、专业的管理和培训,从而形成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这对志愿服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