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光阴阅读答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阴阅读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阴阅读答案

第1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题记

小时候,经常迷恋电视的我,曾多次问自己:得到了什么?而答案也总是敷衍而过,不想要多去思考。长大后的我又多次问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长大后的我的回答是什么也没有得到,相反的我还失去了时间。

时间它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它可以让一个人从一无所知变的懵懂,从懵懂变为明白;它可以让仇恨化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变为友情;它也还可以让胡闹变为懂事。总之时间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件坏事物本该有的结果,但由于时间而不得不变为一件好事。时间还可以改变很多,只要我们懂得去珍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伙子,要努力的去争取啊!”这是老人在小孩子们的耳边常说的一句话。

而我的小时候,因为听到了太多次,所以每当我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都会产生一种惹不起我还躲不起的想法,一边想着也就一边去上楼看电视玩去了,所以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时间在我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它远远不能和快乐和自由作比较,没有大人们说的那样夸张,虽然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模样,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但不少的作家不还是说,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吗?所以不用急在一时。

现在在我看来时间并不平凡,相反的它又变得很伟大,我发现他也可以在无形之中让我变身成为一名“学者”。有时我甚至是希望时间可以停下他记急促的脚步等等我,在我背生物课本的时候,当我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的时候,抬头看一眼钟表,天哪,时间竟在我的阅读上一声不响的消失了。现在也就常会想,如果面前有一道选择题的话,我是选择快乐,还是选择时间呢?我犹豫了,但我最终却还是选择了时间,因为时间或多或少还是会给予我快乐的,难道不是吗?

过去我极度奢华的浪费掉了时间,这是我明白我有多么的可笑和愚蠢。试想一下,如果我把过去的时间一分一秒的利用起来在学习上的话,那么我现在会不会名列前茅呢?如果之前我把时间都用在了课外阅读上,那么现在的我会不会出口成章呢?如果之前我把时间都用在了我最不理想的那一科目的话,现在的我会不会在学习上没有任何的绊脚石呢?就这样均速前行着,没有任何的阻碍。

以前我总是不懂得好好的去利用时间,现在我却只想对时间说:“嘿,朋友,别走得太快,等我,放慢脚步,好吗?让我和你一起并肩行走。”

第2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鉴赏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意象 意境 答题格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学科“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有一个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文拟结合古代诗歌鉴赏题讨论一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解题技巧。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意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身份+性格

(一)鉴赏抒情主人公形象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

1.(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穷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的诗人形象。他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概括“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两句诗刻画的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刻画了诗人隐士的形象。他年事已高,意态安闲,神态安逸、潇洒。

(二)鉴赏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并非指第一人称的诗人自己,而是指诗歌中塑造的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的人物形象。

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 隐 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率性自适的隐者形象。它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 江 月

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首词塑造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贾宝玉是一个封建阶级的叛逆者形象。他的所谓乖张不过是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罢了,寄予了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深刻批判和对保持美好天性的人的赞美之情。

二、鉴赏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景或物(象)。

答题格式:象+意。

1.(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参考答案:“子规”即杜鹃,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定为一种悲鸟,一种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在本诗中它的含义是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参考答案: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凤凰饮甜泉,日落后栖息在山冈。一声高吭的鸣叫响彻九州,伸长脖子远望八荒。体现了凤凰高洁、志向远大的品性。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极写竹子的可爱,盛赞竹子的高洁。

三、鉴赏意境

鉴赏意境本来不是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子考点,但由于许多人常把意象和意境混为一谈,所以在这里把二者辨别一下。意象的“象”指诗歌中的景或物,意象的“意”指诗歌中融入的诗人的主观感情。意象是具体的单个的词语。意境的“境”既指诗歌中的景或物,也指诗歌描绘的整幅画面,意境的“意”指诗歌中融入的诗人的主观情感。意境是针对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而言。鉴赏意境的提问方式常有二种,一是分析这首(句)诗的意境,二是这首(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景象)。

答题格式:描画面(翻译)+点氛围(用双音节形容词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凄凉、雄浑、壮阔等)+析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的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辉,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这首诗精美如画,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流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词的上阙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第3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一、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这里的“语境”即上下文,结合语境即做题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通过词句之间相互作用来明确语境义。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谈起读书,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在读到明人李乐这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时,我好像立即受到一种启迪,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调整好了,即使身处闹市通衢,不也像没有“五浊”干扰的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庙一样了吗?

这段话中“调整”指( )

A 调整好读书的环境

B 调整好读书的心境

C 调整好心情和环境

D 调整好读书的情趣

[解题指导]:根据上文“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可知,此处的“调整”,不是调整读书的外部环境,不是客观上的调整,于是可以否定A项和C项;根据“调整好了”,“身处闹市通衢”也像“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庙”可知,这里的调整是指主观方面的,而D项的“情趣”则指“性情和志趣”,其意义和语境不符。答案选B。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网答问题。

尽管我们能建造一百层的摩天大楼,能生产拥有多种智能的机器人,但我们自身却日益退步。匆匆的脚步踏过深秋的落叶时不会有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遐思。冷冷的眼光观看莎翁的悲剧是不会有悲天悯人、热血沸腾的情怀。电影院里唯一有刺激性的镜头才能引起津津乐道,雪天街道上冻得发抖的乞丐早已司空见惯。这是一个物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富裕的时代,也是一个情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贫乏的时代。这个时代定会有日新月异的发明创造,使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唯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黑暗的街角徘徊。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

选段中“我们自身却日益退步”的“退步”指的是什么?

[解题指导]:此段文字议论的中心话题是“灵魂深处的感动”,行文伊始,作者指出现代的人们物质丰裕,自身却在“日益退步”,接着重点分析生活中这种感动离我们远去的种种表现,在这种语境之下的“进步”,当然指的是心灵深处感动的丢失,情感的贫乏。

二、结合修辞,品味词义

同?试做简要解释。

(二)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冰心的《一日春光》)

请回答:“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一词有什么作用?

(三)

头顶着高粱花子走进都市,我用三十多年的光阴,兑得了一点虚名和一口饱饭,按说,我应该感恩城市。然而,说不清为什么,我还是改不了“端起碗采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草根性。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因为于邦的一首诗,又萌发了我回乡的念头。

若是换成另外一个人,这首名叫《草回到草中间》的诗。能在他的内心深处引起多少同感与共鸣,我不得而知。可是对于我,它却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情感的隐形地震。对,地震。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心暗中怦然一动,又怦然一动,某种莫名的不安与惶恐,促使我毅然撂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立马踏上去往故乡的路。(《回到草中间》)

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隐性地震”的含义是什么?

第4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关键词] 学习体验 获取知识 主动学习

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最终是要找到一套适应教育教学的先进方法。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就是最适合于学生,最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记住答案,而是需要学生掌握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指导学生“学”,让学生以“会学”为手段,做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者,如何将孩子们从“学会”引领到“会学”的道上?从而主动去学习?

一、学名言明事理

小学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的是养成习惯的教育,而时间又是学生取得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夸美纽斯说过:“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多数小学生对时间没有明确的意识,他们只知道今天太阳落山了,明天太阳还会爬上来,每节课的40分钟没有浪费就足之够已,所以学习成绩优秀的不思进取,中差生便是老样子,没进步、学习怠慢。为了让学生能珍惜时间、用心学习,我引导学生学名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学他们讨论: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找找自己平常“轻光阴”的事例,当学生明白了名言的深刻含义后,我再让孩子们讨论哈佛大学的一条馆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孩子陷入了沉思……

学生明白了事理,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也不过是说教而已,所以,教师必须率先垂范:教学中,我总是提前到教室做准备,教学做到有条不紊,严谨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时做到全身心投入,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好的事。同时下课我也从不拖堂,该学生休息的时间,我会不折不扣地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地把握好时间,努力学习,从自身的学习体验中去感悟:“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听故事,做时间的主人

农村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而绝大部分学生,是把这部分时间荒废在玩耍上。他们不会、也不懂主动去学习,知识面窄,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的能力越来越差。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怎样引导学生利用好业余时间?我一直很揪心,据我平常的观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于是,我便用故事来打动孩子们的心:查尔斯曾经在哈佛大学度过四年时光,毕业后就职于纽约的一家软件公司,做行政工作。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的新总裁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不管是多高职位的人,我们都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留在这里工作。

散会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涌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查尔斯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毕竟哈佛的学习背景和公司管理的工作经验,会帮助他轻而易举地再找到另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令所有的人想不到的是,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大家诧异了?原来,查尔斯在毕业后来到这家公司后,工作中,他发现与法国人打交道的机会特别多,不会法语会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很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他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每天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获。讲完故事,我让学生谈体会,同时引导他们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方法,孩子们有所触动,从那以后,孩子们每天到校后,便三五个一起记数学定义或积累语言,在教室追打嬉戏的孩子不见踪影了。

三、激发学习兴趣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便会主动投入学习。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借助语文教学,引导孩子们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谈学后感受,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我组织引导孩子们分别开展了语文兴趣活动:“赛朗读”、“演课本剧”、“比谁积累多”……这样,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进去,得到了锻炼,同时在活动中品味了成功的喜悦。为孩子们营造了相互协作的氛围,渗透了团队合作意识,又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主题。慢慢地,孩子们爱上了语文学习。

四、启发学生战胜困难

第5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闲 情

冰 心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地挑开了一本新寄来的月刊。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

病的神慈悲我,竟赐予我以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除了一天几次吃药的时间,是苦的以外,我觉得没有一时,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庭院无声。枕簟生凉。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窗外不时有好鸟飞鸣。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是一年来最难得的光阴哪,可惜只有七天!

黄昏时,弟弟归来,音乐声起,静境便砉( )然破了。一块暗绿色的绸子,蒙在灯上,屋里一切都是幽凉的,好似悲剧的一幕。镜中照见自己玲珑的白衣,竟悄然的觉得空灵神秘。当屋隅的四弦琴,颤动着,生涩的,徐徐奏起,两个歌喉,由不同的调子,渐渐合一。由悠扬,而宛转;由高吭,而沉缓的时候,怔忡的我,竟感到了无限的怅惘与不宁。

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地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地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情。

终日休息着,睡和醒的时间界限,便分得不清。有时在中夜,觉得精神很圆满。――听得疾雷杂以疏雨,每次电光穿入,将窗台上的金钟花,轻淡清澈地映在窗帘上,又急速地隐抹了去。而余影极分明的,印在我的脑膜上。我看见“自然”的淡墨画,这是第一次。

得了许可,黄昏时便出来疏散。轻凉袭人。迟缓的步履之间,自觉很弱,而弱中隐含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愉快。这情景恰如小时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记得了,是母亲告诉我的,――众人都晕卧,我独不理会,颠顿的自己走上舱面,去看海。凝注之顷,不时的觉得身子一转,已跌坐在甲板上,以为很新鲜,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个不住,笑完再起来,希望再跌倒。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点为愉乐的心情,至今不改。

一个朋友写信来慰问我,说:“东波云‘因病得闲殊不恶’,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闲真是大工夫,大学问。……如能于养神之外,偶阅《维摩经》尤妙,以天女能道尽众生之病,断无不能自已其病也!恐扰清神,余不敢及。”

1.文中弟弟拿来一本新寄来的月刊,为什么只看了目录就反卷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线句子“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说说小孩子们为什么要给“我”送花?“偷偷的”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得了许可,黄昏时便出来疏散”,后来又想起了小时候在船上时的情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句子“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一、为了考试,规范答题步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为了考试拿到分数,我们就要寻找规律,有人说其实没规律,那我们就在规矩上做到位,在细节上下功夫,这就是答题步骤,某一点会不会成为得分点我不知道,但万一算得分点,我一点也不少;不算,多了又不倒扣分。以此题为例:岑参的《高冠谷口招郑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燃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阅读这首诗,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答案这样写:“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参考答案这样写:“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笔者改动后的答案这样写:“郑鄂是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步骤一,总述)。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步骤二,分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步骤三,升格)。”

这样一来,不管标准答案千变万化,我就扣准这三步走,不多不少,分析全面,除非是诗意理解错误回天乏力,否则,分数再拿不全那也是应该是标准答案有问题。

二、为了精准,抓住形象的本质。步骤一总述不能流于空洞,要抓住形象的本质。以此题为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学生答案写道:“本诗描写了一个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渔翁形象。千山鸟已飞尽,万里无人踪迹,孤独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江边钓鱼。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渔翁形象的赞扬。”乍看这样的答案,一步也不少,再一细看,关键点一点也没有:渔翁形象是什么样的,没有;作者为何赞美这一形象,也没有。所以不能得分。试看加工后的答案:“诗歌中的“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物形象(步骤一)。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步骤二)。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步骤三)。”注意,这一形象,不是普通的渔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这个形象是作者在遭受了苍凉生活的背叛后幻化了、美化了的自我,是诗人的思想。因此这个点尤其重要,一定要答到本质特征,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答这一题时不能落下作者,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人生遭遇,才能把形象概括得更完整。

三、为了全面,分析要有针对性。步骤二分析部分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还举《江雪》一例学生的答案,“千山鸟已飞尽,万里无人踪迹,孤独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江边钓鱼。”这样的分析别说第一点本质特征没答到给不了分,就算答到了也觉得莫名其妙,跟形象特征毫不相干,所以在分析时要象推理一样“据理力推”,你说是什么形象就要有针对地用原文论证,“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再如2011年四川卷陈与义的《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要求赏析“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这一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俊逸”,我想大家很显然误会了,这不是标准答案,这只是一个标准得分点,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并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汇总出这样的分析我很欣慰:“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总之,有理有据,方成气候。

四、为了完善,情感要紧扣。关于在这一题是否要重视诗作情感,笔者认为,毋庸置疑,全诗主旨情感不可脱节,任一角度的赏析都离不开主旨情感。例如2009年天津卷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问“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依次分析,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固然如此,但没有前三联着力写出竹子新嫩洁净清香的可爱形象从而传达的作者的喜爱之情,又哪来尾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所传达的对竹子所喻人才的怜惜呵护之呼吁呢。所以说保险起见,情感要扣紧。

五、为了熟练,做好总结记忆。以上所说只是一些答题注意点,实际学生在把握诗歌形象上,先要学会关注背景,知人论世,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更要学会进行总结并记忆。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

第7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以生活需要习惯为中学生的议论文1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转眼间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其中就有不懂就问这个习惯。我在学习中一直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我就想尽办法去解答它。可是有时我解答不出来,我必须要问别人。我本来还不敢问老师,只有问同学,有很多时候,同学的回答是错的。

我以前不知道问也可以问电脑和字典。一次,我从一本书看到一个词语,我不理解那个词语,于是我就翻阅了字典,结果字典明确的告诉了我答案。我想:我们生活都离不开问,有了问才会有更多的知识。不是有句名言叫:不知则问,不知则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还有一句谚语叫: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学不到。于是我便踏上了问这个艰辛的旅程。要知道,我不太喜欢问问题,养成这个习惯是很不容易的。记得在一节自然课上,我有一个疑团:为什么狮子那么凶猛却打不过一只老虎:我把这个问题左思右想可仍得不到答案。

我想把这问题说出来,可又一想:有可能别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很幼稚会笑话我,我就没面子了。于是我有把这个问题从喉咙口咽了下去。可是我看到陈雨贝和杨敏琪不停的问问题,而且每当问后老师告诉了他们答案的时候,他们显得特别开心。

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老师叫了我,我便把我的问题说了出来,老师很明确的告诉了我答案,我心中的闷气也小时得无影无踪了。问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走向成功大道的铺路石,只有问了才能解开你心中的疑团,才能丰富你的知识,提高你问的水平。

朋友!当你解不开心中的疑团时你问了吗?如果没问请你不妨问一问别人,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哟!

以生活需要习惯为中学生的议论文2

有人说:一个人拥有了好的习惯,人生便成功了一半。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无不是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多年来,好习惯确实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好处。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好习惯。

第一大好习惯,不贪睡懒觉。做为一名少年,应当早睡早起,不能贪睡懒觉。我每天6:30起床,首先运动十分钟,再洗脸刷牙吃早饭,往往7:20就从家出发上学了。有些人呢,7:30才起床,往往蓬头垢面就往学校跑。

第二大好习惯,讲礼貌。我遇到老师或同学、长辈都要问声好,或行个礼,回到家,出去玩,都向父母通报一声。想到日军来到庄家村时,庄公以礼待敌,最后整庄人全部获救(日军被打动了,放他们一条生路)。这就是礼。在社会上礼节最重要,如果不懂礼貌,在社会上必将引起磨擦不受欢迎。

第三大好习惯,珍惜时间。时间即是生命。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我不是争时夺分,而是争分夺秒。我一遇空闲,无论多么短暂,都用来做一些有益身心之事。每次到外玩时,我都要带一本课外书,在车上、在休息时,我会把书打开,吸收一点知识,“集腋成裘”。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学浪费光阴。

第四大好习惯,勤俭节约。我的节约是独一无二的。我撒的尿用来浇花,吃剩下的西瓜皮用来洗脸,洗澡水用来洗衣服或洗拖把或冲厕所,烧完的烧灰和树的落叶用来做肥料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从不乱花钱,不和同学们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每年节省下来的压岁钱、零花钱,我都要捐给急需救助的人们特别是灾区的人民,愿他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上只不过是举几个例子,好的习惯还有很多。总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自然”的生活。

以生活需要习惯为中学生的议论文3

翻开松软的书页,哗哗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有一次与你见面了,书,我的好伙伴。

你是我学习上的挚友、同志,又是我的良师,我的益友,如果把我的学业比作一棵小树苗,那么,你就是雨水甘露,施肥料养分,是浇灌我的喷壶,是支撑我走向参天大树的道路上不可缺失的动力和助力。

只有常常翻阅你书本的好习惯,才能使我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就好比果园里的小树苗,有着充足的肥料、阳光,和张迎善一样勤奋辛劳的园丁,脚下是肥沃的土壤,不远处就是滔滔不绝的江水,天空是那样的蓝、清澈,等待着你去成长。

这样,随着时光的沉淀,岁月的积累,曾经的小树苗定会长成一株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并且随着日月的轮回,仍在不断的生长。

书本是现成的,已经准备好了,如同阳光,学习用具也准备好了,如同肥料,老师也十分敬业的向你传授知识,如同土壤,再加上充足的水源,家教,可是身为园丁的你,不去浇水、施肥,不去使用手中的书,不让它去浇灌学习之树,那么,没有生活的必需品,树苗何以生存?最后,也只有枯萎、死去。

不能让知识成为流光浮影,要去控制它留在你的脑海中,否则,知识就如同飞驰的汽车窗外的风景,一闪即逝,学多少,忘多少。

园丁可以雇佣,让别人种树,代替你打理一大片树林,可是,学习的果园里,只有你一个人,也只可以有你一个人,去修枝剪叶、浇水施肥。

书在手中,常翻常新。常常翻书,把脑海中的知识回忆一遍又一遍。每回忆一遍,就是加深一下印象,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间的,下意识的举动就可以使自己的学业枝繁叶茂。这样的好习惯,才能不断的开发、挖掘学习的宝藏,来充满我们知识的钱包,让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尽,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之不尽的财富。

居里夫人,可不是么?从小养成的翻书的好习惯,改变了她的一生,影响了她的一生,让她在学习上孜孜不倦,乐此不疲,通过翻书,翻出了镭,翻出了两个诺贝尔奖。

诗仙李白,也不是么?在看到铁杵磨成针的老太太后,若不是勤奋刻苦、天天读书,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博贯古今,何以实诗仙的名号?可以说是翻书翻出《将进酒》,翻书翻出《蜀道难》,翻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宰相赵普,更不是么?爱翻书的习惯伴随他终身,翻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翻出了宋朝的繁荣、并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还只是一本论语,看天下之大,问世间竟有多少本书?若把每一本都翻“烂”了,那所创造的成就将会有多大?可见,翻书,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

学一个好习惯很简单,忘却它却很难,为何我们不养成翻书这样的好习惯呢?即便是痛苦的,也是短暂的,如同石块雕刻加工后成为的石像,痛苦过后,是不尽的幸福,伴随终生。

最美的,是风景。有了翻书的好习惯,学习也是美丽的,如同十五的月亮、雨后的彩虹、夕阳下的黄昏、微风习习的海面好习惯,让学习中的我们,尽情的欣赏,路边的风景。

以生活需要习惯为中学生的议论文4

总希望在暮色悠远时,寻一处沧桑的古迹,品一份历史之幽深。四面无人处,那古迹仿佛凝结了历史,只一瞬便是永恒了。跟随心灵去寻幽访古,成了我最渴望养成的好习惯。

并不是去所有有些年代的地方都叫寻幽访古。记忆里,我对那游人如织的煌煌大寺,只匆匆一望便觉乏味。但对那些沧桑古寺,心驰神往。以前,随团而访的古寺一样的金碧辉煌,气宇轩昂,仿佛天下庙宇之别仅在身处何山,其余便是一样的。但是,一座藏在藏山后山的古寺,却触动了我寻幽访古的心弦。也正是它,让我明白寻幽访古应是伴人一生的好习惯。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让我在暮色里踏进那古寺,没有熙熙攘攘拜佛许愿的香客,只有寥寥僧人的青鞋布衲伴着古寺。仅一圈矮矮的围墙,却仿佛划分了两个世界,古寺并没什么响亮的名号,相较于年年整修的庙宇,竟显出了几分凋敝和从未品味过的真实感。古寺曾经的青春亮色只留下点点零星的彩斑,“古寺”显出“古”字应有的苍老朴实,而引我驻足。寺里寺外看不到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精美,也就没有了城市的脂粉气,还原了生于山中,长于山中的寺庙应有的`质朴。

走进大殿,竟没有寻常寺庙里燃着的碗口粗的香烛,仅有几柱青烟袅袅缠绕住踱进古寺的凡世俗人。比起那终日弥漫在旅游寺庙里的烟火,更让人心生虔诚。仿佛不怒自威的君王,无需任何粉饰,就让天下听命于他。正殿上的大佛,面目已半掩在暮光中,看不清模样。相较于各式金身佛像,那淡去了容貌的佛像反而更有让人参禅悟道之思,四下里原有的种种装饰更辨不清曾经的旧容,或许原来是绘有彩图的,但现在却连墙皮也将近剥落。那就都剥落下来吧,露出本真的面目。让在红尘迷离的人们明白何为历史经过后,留下的真实与从容。

走出大殿,走向古寺边缘的钟楼和鼓楼。虽心知“晨钟暮鼓”一词,却还是走向了钟楼。登上吱吱作响的木梯,我在那钟前走走停停。最终还是扶着木柱在不应有钟声的时间撞响了古钟。悠长如斯,传送百里。一时间惊起数只鸟儿。凝望着沐浴在夕阳里的古寺,方觉那里是岁月成长的地方。那个时不必有什么乐曲,历史已为那时的我悠悠梵唱。

我就这样看着、看着,暮色终于彻底环住了古寺,心神已不知穿越了多久的历史。好想能走入每一座山中的古寺,触摸历史成长的印痕。只是,寻幽访古何时才能成为伴我人生的好习惯?

以生活需要习惯为中学生的议论文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同学一回家就写作业,而有的同学一回家就看电视,有的同学早起早睡,而有的同学晚上却迟迟不睡觉,早上也就起不来,久而久之,不同的习惯就形成了。其中有的同学养成了好的习惯,而有的同学养成了坏的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坏的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

自从上二年级后,我逐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坚持读课外书。现在,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我就像一只饥渴的小虫子,书就是我的食物,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吃书,我被书香所吸引,被书上的故事所吸引,每天看书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否则就会觉得没吃饱。

其实在一年级时我很不喜欢读书,还觉得读书只会浪费我的时间,可一件事情改变了我对书的看法。一天中饭过后,妈妈又给我拿来一本新书,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不理不睬,妈妈看到我这种态度,终于忍无可忍了,大声吼到:“王雨露你给我到小房间去,看看书!”我心想:去就去!

我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让我惊讶的是书竟然那么有趣,书中有的故事让我泪流满面,有的故事让我开怀大笑,有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人不能贪图意外之财,有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人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看了多少书,只听见妈妈在门外喊:“雨露,吃饭啦。”我头也不抬的答道:“等一会儿,看完这本就来。”只听见了妈妈在外面高兴地说:“这孩子终于能静下心读书啦。”听了这句话,我心里美滋滋。就这样,我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渐渐喜欢上了读书。并且,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坚持读课外书。

第8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一、课堂教学滥用多媒体

没用多媒体手段的语文课就不是课改型教学,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害的错误认识。语文教改,主要是从观念、内容、授课技巧、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展开的。有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当然好,但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只要能认真贯彻课改授课的原则,同样是课改式教学,课改型授课不是看你的教学设备设施有多么多么现代化,而是看你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中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是否真正使学生的人际交往顺利,是否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追求教学形式的热闹,往往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例如,不少教师把板书也事先做成课件,一节语文课,学生几乎看不到教师工整的板书。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种教学方式,表面看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则却不符合语文朗读教学的规律,忽视了语文教师的语言示范和书写示范,长此下去,会导致学生降低乃至丧失对语言文字的追求。

二、多样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有人把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仅仅理解为自主、合作、探究,认为没有它们的课堂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也有继承。因此,现在流行的“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多流于形式;自主学习即“自由学习”,合作学习即“无病”的无休止的讨论,探究学习即表面问题的“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

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因此,实施新课改,有太多上公开课的教师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刻意制造所谓“看点”,他们的语文课,笑声、掌声不断,可谓热闹非凡,但是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陷入了忽略传统的语文教育的误区。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 ,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们确实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追求“看点”,哗众取宠。

三、延伸拓展游离课堂之外

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公共汽车上人们的谈话,路边的一处标牌广告,教室的一则名人名言……这些都是语文。

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学习内容大胆延伸、不断扩展,课堂教学不局限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但我们也要看到,不少教师存在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和拓展的思想,特别在一些公开课中,为了延伸而延伸,把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当成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招牌,担心如果哪一节课没有贴上这一标签,就会被评课者判为不符和课改理念的陈旧课型。所以,一节课时间再紧,内容再多,必定安排哪怕三五分钟来一下“延伸拓展”,这导致许多延伸拓展都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缺乏有机联系,缺少有效整合。

四、评价学生有失偏颇

有人认为新课程要求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不能批评不能惩罚。以至于现在的语文课堂充满了表扬,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会得到老师的各种表扬,表扬过多过滥,以至使学生反感;其实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不是只有表扬,中肯的批评和指出错误的评价同样是对学生求知欲望的爱护,没有批评没有惩罚也就没有教育。批评和表扬一样重要,恰当的批评惩罚更能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激情,客观地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让学生对自己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指导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如果没有批评和惩罚,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了对学生的批评,批评也是爱。

有些评卷教师抱住标准答案不放,生搬硬套,例如“请你给食堂跟阅览室写名言警句”,出题者规定的标准答案是“正确答案:(1)食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 )阅览室:一寸光阴一寸金!”。仔细推敲适合此题的名言警句何止这两句啊!按答案来评判,多少孩子智慧的火花被掐灭啊!

五、作文教学搁置一隅

课改过程中,大多老师注重课堂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与研究,注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大多老师并未重视,习惯于根据教材布置题目,简单说说要求,放手让学生去写,就算是完成了两节课的任务。写前不作指导,批改走马观花,凭印象与感觉打分,改后不作分析性讲评,这些通病在语文教学中至今还是屡见不鲜的。

第9篇:光阴阅读答案范文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恰当,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问不当,不仅无异于课堂教学,还会窒息课堂气氛。所以,有效的提问可以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怎样才能实现略读课提问的有效性呢?总的来说,应该考虑到问题的实际价值和学生的接受效果。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导他们思维的兴趣点,问出学生心里真正的疑惑点。

首先,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上要提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学习所需的。忌讳空、大、不明确的问题,学生听了会摸不着头脑,要么一片沉静,要么答非所问,答案五花八门,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草虫的村落》在谈到场景描写时,可以这样提问:“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这样提问很有针对性,能让学生有话可答,只要是看过书都能回答出来,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

其次,提问要有探究空间。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示其能力。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进而思维倦怠。所以,适度的探究空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失去的一天》,课堂上我抓住“佩佳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进行对比。通过在什么时间,佩佳在干什么,你在干什么的练习说话,让学生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随即,我安排了练笔,指导学生根据文本材料、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练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上。从教学下来的情况看,我觉得“佩佳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的对比这一教学环节十分重要。由于在这一环节,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们想象、体会、理解、表达。为后面揭示文章的中心“失去的一天失去了什么”打下基础。

再次,提问要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的略读教学提问的设计,主张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妈妈的账单》,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把重点引向两份账单的比较研读,及深入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感。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讨论交流、情感朗读等方式,深入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提问如:(1)妈妈写了一份怎样的账单?(2)妈妈为什么要写这份账单?(3)你从妈妈的账单中体会到了什么?(4)看到这份充满爱的账单,彼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学生在沉思默想中深入彼得的内心世界,再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入感悟彼得知错改错的内心,领悟彼得妈妈的教育艺术。

因此,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提问就成了一门艺术,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去循法而教,就能提高略读教学提问的实效性。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