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第1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范文

从农村合作社运行特点而言,缺乏长期性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在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发展前景下,农村合作社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全国范围内来讲,多数农村合作社并未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民成员并不是合作社产权的所有者,而产权所有者主体则大多是政府、供销社、企业等。第二,由于产权主体的区别,所形成的利益分配方式也不是以农民为主,而是由农村合作社的创办人决定利益分配方式,并制定相关的决策。例如创办者常常是董事兼经理,一切发展项目计划皆由其做主,普通的农民不具有决策参与权,农民的真正利益诉求被置之度外。第三,农村合作社受到政府的过度干预,同时也导致了合作社的发展不能独立于政府之外,而是要受到其政策和管理的影响,依赖性较强。第四,合作社的财政管理水平低,没有健全的财政制度,成员大会或者董事会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延后或者取消召开,这些都对合作社的发展有着消极影响。农村合作社之间并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相互之间的沟通程度较低,这也是其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国际发展的经验分析,当某种组织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而进行合作,合作社之间进行合作能够扩大规模效益,对于各自的功能也是互为补充的,更能维护好既有利益。国内的农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尚未出现规模较大的合作体系,这与其区域发展不均衡有关,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合作社的覆盖率还是比较低的,自下而上实行农村合作社的联合较为困难,大多数农民成员的意识也未达到这一层次,已经出现的联合社也是由政府干预的,具有政治化倾向的社团组织,而不是自发性的。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来支持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并强调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财政支出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鼓励农村合作社尤其是示范社项目的壮大,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改变了我国经济面貌和人民精神面貌,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断推进其稳步状态下的优化升级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样的视域下,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须得从理论建设、制度制定、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不断完善相关理论的建设,是提高农村合作社发展水平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国情又将该理论用于经济建设中,这是我党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最为典型的方式,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也不例外。坚持将理论作为彰显农村合作社实现现代化完善的基础,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问题,对这一形式进行彻底改造,让农村合作社从较为封闭、狭小的天地里走出来,逐渐向着社会化大农业的发展方向前进。因此要在农业生产上深化改革,采取联合劳动方式,实现合作社之间的互利共赢。确立农民主人翁的地位是坚持理论的重要内容,从而在利益分配上就可以实现按劳分配,劳动者可以对其经营的领域实行自主管理,并按照其实际要求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进行必要的投入。当然在理论建设中,还要突破关于国有土地利用的理论,必须和我国的农业实际相结合,将落后的农业散户生产方式改造为小规模联合经营形式,进行农民股份制分成也符合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不均衡的国情,这样还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其次,制度创新是农村合作社在市场经济视域下发展的外在保障。理论创新一定要体现到具体制度上,具体执行起来才有章可循。实现制度创新首先就要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将剩余的土地资源和闲置的耕地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将农村土地股份化,形成集体产权制度。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大面积耕地被闲置,土地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但也应该看到这些土地恰恰能成为扩展农村合作社的基础性资源,而资源也只有在流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所以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度一方面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推动农村合作社建设的必要途径。自然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建立,表明自然村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农村合作社就能更加充分地保护农民的切实利益。同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就等于将土地资源按照人均分配,量化到了每位村民那里,这时土地虽是集体所有,但农民具有承包经营权,当合作社采用盈利方式使用土地时,就要与入股的农民一起分红。农村合作社实行股份制也是对其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的方式。采用股东大会形式来实现民主合作原则,归属明确清晰、权责落实到位的现代产权管理制度更有助于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此外,对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也是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经济组织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为村民供给生产或生活产品,和村民委员会之间也有交集,但是职能未经统一明确划分,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要重新明确农村行政机构的具体职能,突出其社会管理职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力度,而将发展经济的重任向农村合作社倾斜,为其提供必要的政治指导,实现政经分离管理。同时也要明确划分财务管理与决策程序执行的界限,提倡农民自主经营和资本所有相一致,在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为基础之上,突出农村合作社经济职能。综合以上管理方式,在分配方式上就要切实贯彻以按劳分配方式为主、联合按股分配的形式。除去投入生产、组织管理、缴税和公积金以后,农村合作社的收入要在入社全员之间进行分配,不仅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同时也兼顾资产、管理、技术等要素,是对以往农村经济分配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最后,实现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创新是确保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形势下,合作社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外在制度的建设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关键是要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组织本身的建设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要求。针对内部结构的科学管理,首要任务是保证入社农民成员的主置不动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指出,入社成员中农民社员要占到80%,少于80%的农村合作社不具有登记资格。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同时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对于农村合作社的内部组织结构也要不断地升级优化,在《农民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了基本的组织形式,包括社员大会、理事会、监理会,实行内在监管机制,与农民社员之间利益直接相关问题要通过社员大会方可定夺。降低政府对农村合作社内部事宜的干涉,完善利益分配制度,确保农民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三、结语

第2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收入分配问题 差异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现状

最重要的宏观收入分配关系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初次分配是由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总额和财产性净收入组成,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再分配则是生产环节之后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收入的分配。劳动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约80%以上。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劳动报酬在居民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且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较高。

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非均衡发展战略

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最终表现于收入分配的非均等性,从而造成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首先是高资本投入引起劳动者报酬比重的下降。我国目前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主要实施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资本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由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业弹性较低,从而导致就业增长率增长比较低,劳动者的报酬比重下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其次是垄断行业带来的不平等竞争。由于垄断行业、部门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机制扭曲,通过垄断的优势获取高额利润,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导致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市场分配受到政府权力的过度干预,导致了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行为失范的结果。

(二)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影响

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是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社会结构及城乡割裂的二元分配机制。主要表现在:第一,长期的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第二,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市场自由配置的制度一直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想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受城乡户籍制度的制约。第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阻碍了经济要素的自由公平流动。第四,国家近年来在逐年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然而总体水平仍偏低,城乡固定投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三)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发达,收入分配体制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的发展需要,初次分配不公是导致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主要表现在:第一,收入分配向资源性和垄断性行业倾斜,收入差距也越来越明显。第二,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合理定价,管理层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明显,甚至出现了劳动时间加长、克扣、拖欠劳动者报酬等现象时有发生。第三,部分居民拥有无法明确界定的灰色收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层没有规范的职务消费也是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劳动者收入保障机制的缺失

第一,我国在加快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投入和资本的高度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强资本弱劳工”的现象。第二,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企业里常会出现管理层为了利润最大而克扣劳动力工资的现象。第三,没有建立合理公平的工资增长机制,许多企业工资增长缓慢且具有随意性或不规范。第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服务体系正在建设过程中,监督正在构建过程中,有部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难以得到保障,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实现真正的按劳取酬,从而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

(五)再分配的调节不利

我国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调节、社会保障等措施进行。而由于政策的倾斜不平衡,再分配措施调节功能不足。第一,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城镇与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较小。第二,在税收调节方面,由于税收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具体操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税收的“逆向调节”,加大了收入差距。第三,现行税收征管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收入之间税负不均,各类非劳动收入的税收征管薄弱,导致高收入阶层税收漏失严重,实际税负较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第四,在社会保障方面,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参保面较广,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单位的职工参保较少,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明显差距,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第五,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也让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从高地价、高房价中大量得益,使收入和财富大量向他们和有能力炒房的高收入阶层转移,形成逆向再分配。

(六)区位的历史因素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因历史、地理及资源等原因差距大。一些区域,如甘肃省所处的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自然环境不利、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相对短缺,非公有制经济、非农产业发展速度和城镇化进程较慢,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与中东部地区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从生产方式、社会的性质和生活方式来思考收入分配改革的发展路径

(一)由分配制度改革切入,走产权改革的发展路径

1、土地制度

目前,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就是房地产行业的畸形膨胀。造成今年来房地产业畸形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表现为权力部门的“双重垄断”:一方面,面对土地的拥有者(特别是农民的土地),权力部门是“垄断买方”,土地要转换性质,必须首先“卖”给政府,而且价格较低,农民作为土地拥有者的地位未完全实现。另一方面,面对“购房群体”这一最终消费者,权力部门又是土地的“垄断卖方”,消费者要购房实际上必须先从政府处购买土地。这就导致利益分配的扭曲,在权力与资本的合谋中,房地产企业获取较高的利润。

2、资源产权制度

除房地产企业以外,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是另一个比较大的经济增长点。这与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导致利益不合理分配。

3、垄断性经营制度

目前,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相对滞后,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形成。首先市场准入环境不宽松,被既得利益的权力部门牢牢把持,壁垒森严。其次是支配市场的原垄断企业与新进入企业在政策、资源分配上的不对等,使得有效竞争难以实现。

(二)由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转型切入,向政府和社会方面转型的发展路径

政府自身的转型已是刻不容缓,就拿综合治理灰色收入而言,需要决策层力挽狂澜的决心。当务之急是弥补我国财政金融、行政管理、国有资源管理制度中容易造成公共资金流失、滋生腐败的制度漏洞,从建立规范和透明的制度入手,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清理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许可、监管项目,减少行政性垄断,规范政府部门职权范围,健全审批许可和监管制度并接受社会的严格监督。

(三)由促进经济发展切入,向促进人的自身发展的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如此失衡,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研究,反映了人权的某种缺失,特别是劳权的缺失。现在讨论收入分配制度发展,必须提升到人权特别是劳权的高度,要有保障人权特别是劳权的制度安排,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地收入分配原则、方式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正确认识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 茅于轼.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焦增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宏观调控——以收入分配为视角[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1,(03).

[3] 卢周来.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效率与公平[J].开放导报,2009,(04).

[4] 张 峰.论社会公平与相关因素的辩证统一[J].理论视野,2007,(04).

[5] 徐 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6] 郭永刚,薛新娅,苏 雷.陕西省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刍议[J].西北人口,2007,(04).

[7] 叶姝静.分配领域中如何体现社会公平[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8] 欧阳矩仲.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调节政策选择[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

[9] 侯亚婷.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社会公平[J].消费导刊,2009,(09).

[10] 陈文通.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科学社会主义,2008,(01).

[11] 司福亭.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