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以逸待劳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逸待劳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逸待劳的故事

第1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许兰萍介绍说,在门诊见着的老年人睡眠不规律的情况比较多,很多人都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

安眠药,特别是安定类药物,是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度来镇静催眠的。药物长期抑制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大脑细胞,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记忆能力、认知能力等,从而加速老年痴呆。

当然,是否服用安眠药,应由医生综合评估风险后给出建议。如果老年人长期严重失眠,已给身体带来严重影响,拒绝服用安眠药也是不对的。

(良方)

多大的鱼最好吃

总体来说,同一种鱼,食用个头小的更安全。因为生长期短,体内有害物质积累得少。不过,鱼的个头太小又会刺多、肉少,吃起来不方便,鲜嫩程度也差一些。综合两者考虑,营养专家提出了常见几种鱼的理想重量。

草鱼3~4斤 3~4斤重的草鱼,细刺较少,吃起来容易。川味酸菜鱼、重庆烤鱼、草鱼豆腐等都是很美味的做法。

鲤鱼1~2斤 这样的鲤鱼,肉质最鲜嫩。鲤鱼鱼腹两侧各有一条细线一样的白筋,去掉可以除腥味;在靠鲤鱼鳃部的地方切一个小口,白筋就会露出来。红烧鲤鱼、糖醋鲤鱼都是很好的吃法。

鲢鱼2~3斤 鲢鱼适合烧、炖、清蒸、油浸等方法烹调,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鲢鱼清淡鲜香的特点。鲢鱼的鱼肝含有毒素,清洗时一定要除掉。

(文涛)

自制调和油

自制调和油应考虑到油脂多样化原则,调和油中脂肪酸种类应包含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含亚油酸特别丰富的有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含亚麻酸丰富的有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等,油酸特别丰富的主要有橄榄油和茶籽油。

这三类脂肪酸可大致按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比例为1∶0.4∶0.4进行配比。

这只是专家推荐的比例,其他的比例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要混合食用多种植物油,而且能够包含以上三类脂肪酸。此外,除了根据各种类型脂肪酸的合适比例,还要考虑口感、价格和烹调性能等因素,比如大豆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的比例为2∶1∶1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刘光)

孕期最适宜的粗粮

1.红薯:红薯也叫甘薯或地瓜。其氨基酸,维生素A、B、C及纤维素的含量都高于大米和白面,还富含人体必需的铁、钙等。红薯中的粘蛋白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属于胶原和粘多糖类物质。能促进人体胆固醇的排泄,防止心血管脂肪沉淀,维护动脉弹性,从而保护心脏,预防心血管疾病。所以,红薯是孕妇的营养保健食品。

2.玉米:玉米富含镁、不饱和脂肪酸、粗蛋白、淀粉、矿物质、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黄玉米富含镁元素,镁能帮助血管舒张,加强肠蠕动,增加胆汁,促使废物排泄。红玉米富含维生素B2,常吃可预防及治疗口角炎、舌炎、口腔溃疡等核黄素缺乏症。

3.荞麦:荞麦又叫甜荞、乌麦、花荞,比其他谷类更能提供全面的蛋白质。荞麦的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被称为人体第一必需氨基酸的赖氨酸,能促进胎儿发育,增强孕妇的免疫功能。

准妈妈们应注意的是,粗粮不要过多食用,过多食用会影响消化和吸收。粗粮细做比较有利于健康。吃粗粮时不要和奶制品、补充铁或钙的食物或药物一起吃,最好间隔40分钟以上。

(小方)

20岁开始预防骨质疏松

干果补钙:和乳制品一样,干果也能为骨骼提供钙质,如杏仁、芝麻、葵花子等,都是钙质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每天一杯奶一把豆: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鲑鱼、瘦肉、豆类和蔬菜,能增加骨骼内的矿物质成分,减少骨折风险,保护肌肉,防护关节,并提升骨骼力量。

戒烟:吸烟不仅拖累身体的主要脏器,也会给骨骼带来危害,即使是少量吸烟,也会妨碍造骨细胞的功能。

控制饮酒:如果不能戒酒,起码要控制酒量,每天喝啤酒超过1斤,或者喝红酒超过150毫升,都会导致骨密度和骨中矿物质水平降低,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不喝软饮料:带气软饮料或甜饮料会削弱骨骼的生长速度和自然强度,降低骨中矿物质含量,导致发胖,引发铁和钙质流失。平时应选择无糖的鲜榨果汁、白水等。

留心体重:保持体重处于正常范围,是对骨骼的奖赏,太瘦或太胖,都会让骨骼深受其害。

预防跌倒:跌倒是骨折的重要原因。平时要选择合脚的鞋,鞋底防滑可避免滑倒。

盐要少吃:盐吃多了会导致钙质流失,进而降低骨密度。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取量不要超过5克。

小心咖啡因:每天消耗3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能加速钙质流失。因此,要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最好以牛奶代替咖啡。

吃绿叶菜:绿叶菜对合理调整钙质有重要作用,能增加骨骼矿物质密度,预防骨折,并与维生素D一起促进骨骼健康。

(童玲)

食物寒热属性巧辨别

很多人对食物的寒热特性不知道,中医专家介绍几个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几方面来看。

从颜色看:绿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湿气,故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偏红色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但果实被阳光长期照射,故性偏热。

从生长的地理位置来看:背阴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很少见到阳光,故性偏寒,如蘑菇、木耳等。生长在高空中的植物,或朝向阳光的植物,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热比较充足,故性偏热。

从生长环境来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如花生、土豆、山药、姜等,由于长期埋在土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较少,故性热。

从味道上来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阳光照射较多,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物,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

(周波)

冰箱停电巧处理

家中平时应当有停电的应急处理准备,停电后要把好食物安全关,从而避免胃肠道疾病。

1.配备温度计。用来测量断电后冰箱内温度能否达到食品包装上所要求的保存温度。

2.新鲜食物放上层。冰箱隔板位置越高,温度越低。

3.冷冻室尽可能装满。这样有助于食品保持更长时间的低温状态。

4.预先在冷冻室中冻一些冰块。断电后能发挥降温保鲜作用。

5.少开冰箱门。一般来说,停电后只要冷藏室的门关严实了,食品还能保持4个小时的低温状态。

6.恢复供电后,及时检查冰箱温度。如果没有温度计,可以检查一下食品的包装,如果仍存有冰晶,则可以食用。

第2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第四回 三十六记之胜战计

说到三十六计,想必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如今。在商场上,有“商战三十六计”;在情场上,有“追女三十六计”;在职场上,有“升职三十六计”,诸如之类的版本举不胜举。正所谓,“思世事万物万事皆可贯通,通一而达千”。众人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将各类“三十六计”逐一看遍。只要通晓《三十六计》本身的真正蕴义后,在各个战场上,灵活贯通的运用,不论是商场、情场还是职场,不说百战百胜,旗开得胜是没有问题的。

初次知晓“三十六计”,源于儿时与外公的一次玩笑话。

“外公,你背我玩好不好?”外公疼爱外孙女,二话不说,将其背上肩头。

一个小时过后, “乖乖,外公实在背不动了,你下来走会,好嘞”

我死活不让,这时,父亲走过来,将我一把抱下。我一见这情形立马开始撒娇哭泣。外公当时笑着说:“哎呦,乖乖。外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从此,这也便成了我的口头禅。当时的我虽然不懂它的真正含义,但是每当我想像外公一样逃跑的时候,总会叫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撤!”

《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这期选用其中一套。即胜战计以飨读者。胜战计又分为六小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释义]原典解释为,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臆秘的潜藏状态。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行为等同,而此类行为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些程度上都合有欺骗性,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故事]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逃难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格外礼遇。齐桓公把齐姜许配给重耳,让重耳享受大夫待遇。重耳在齐国六年,享尽荣华富贵,悠然自得,根本忘记了复国为君的理想。其时,齐桓公含恨去世,众公子争权夺位,使得齐国陷入一场内乱中。跟随重耳身边的大臣狐堰、赵衰等,眼看齐国自身不保,没有能力帮助重耳复国,不由心急如焚。一天早晨,大家相约来到郊外的桑树下,商讨把重耳骗出城外,迫使他出走别国。不料,他们的谈话被正在桑树林里摘桑叶的齐姜的女仆们听见,她们回来把这件事告诉给齐姜。其实,齐姜也十分赞成重耳出走,她担心此事泄露,就把仆女们全杀了。后来,狐堰等人计谋不成,齐姜便给他们献计:晚上,她用酒把重耳灌醉,再让大臣们趁机把他抬到车里,离开齐国。果然,重耳不知情由,被齐姜酒醉,又被稀里糊涂地抬进车中,远离齐国而去。当重耳酒醒时,才发觉上当,虽然十分气愤,却也无奈,只得步入周游列国的境地。齐姜以酒巧妙地瞒过了固执、心安的重耳,使他终于迈向了复国、复仇的为君之路,是一例成功的“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赦阳不如敌阴。

[释义]原典解释为,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将其分散减弱了再进行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故事]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欲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迫于赵国进攻改向亲附赵国。这使得魏惠王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越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先派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和高唐假装攻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魏国的大梁。大粱危在旦夕,魏惠王只好命令庞涓火速返国进行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最后大败,而赵国的危机也得以解除。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释义]原典解释为,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游说家苏秦,“合纵”六国的计谋成功后,回到燕国。燕易王的母亲文夫人年轻守寡,看上了足智多谋的苏秦,二人不久私通。苏秦担心若被燕王发觉会将其处死,便设法摆脱文夫人。他向燕王提出去齐国行使反间计,就匆匆来到齐国,打算不再回燕国。齐宣王、齐闵王都很器重苏秦,却引来了齐国一些大臣的嫉恨。一次,闽王舍弃苏秦的计谋,听从了孟尝君的谏言,免受了其他四国伐秦失利的结局,孟尝君因此受到了闵王奖赏。那些嫉恨苏秦的人以为闵王不再重用他了,派刺客在朝廷上杀死苏秦。闵王下令捉拿凶手 ,而凶手早已逃遁。苏秦临死前对闽王说:“我死后,你把我的头颅号令于市,就说‘苏秦是为燕国而反问于齐国,他是死有余辜,谁杀他的,可以领赏金千两’,这样就可以捉住凶手。”。闵王按苏秦的去做了,其凶手果然前来领赏,凶手被抓住后,审问出刺杀苏秦的主谋,闵王把他们全杀了,以报苏秦。

苏秦才高权重,其死后还能“借”闵王之刀,除掉凶手闵王之刀,除掉凶手及其主谋们,最终为自己报了杀身之仇,实在不易。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释义]当敌我相持不下的时候,不必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正面去攻打敌人,应该逐渐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等到敌人疲于战斗的时候,再变自己的被动地位为主动优势,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以选待劳”在现代经商之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一计。利用此计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对手进行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才能取得自己最后的胜利。

[故事]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一场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第五计 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释义]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

[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固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正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典]敌志乱苹,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释义]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方要抓住敌人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3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果,不但甘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可谓一举两得。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东坡先生杖履所至,几曾出现过低级而无趣的俗物呢。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是畏友了。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都缺乏一点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你总觉得,他身上有一个窍没打通,因此无法豁然恍然,具备充分的现实感。跟他交谈,即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越滚越大。精力过人的一类,只管自己发球,不管你接不接得住。消极的一类则以逸待劳,难得接你一球两球。无论对手消极积极,总之该你捡球,你不捡球,这场球是别想打下去的。这种畏友的遗憾,在于趣味太窄,所以跟你的“接触面”广不起来。天下之大,他从城南跑到城北来找你的目的,只在讨论“死亡在法国现代小说的特殊意义”。为这种畏友捡一晚上的球,疲劳是可以想见的。这样的友谊有点像吃药,太苦了一点。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话题他都接得下去,至于怎么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于不让外行人听出他没有学问。至于内行人,世界上有多少内行人呢?所以他的马脚在许多客厅和餐厅里跑来跑去,并不怎么露眼。这种人最会说话,餐桌上有了他,一定宾主尽欢,大家喝进去的美酒还不如听进去的美言那么“沁人心脾”。会议上有了他,再空洞的会议也会显得主题正确,内容充沛,没有白开。如果说,第二类的朋友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学问,独缺常识,那么这一型的朋友则恰恰相反,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知识。照说低级的人而有趣味,岂非低级趣味,你竟能于他同乐,岂非也有低级趣味之嫌?不过人性是广阔的,谁能保证自己毫无此种不良的成分呢?如果要你做鲁滨逊,你会选第三型的朋友还是第二型的朋友做“礼拜五”呢?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当之低。这种人当然自有一套价值标准,非但不会承认自己低级而无趣,恐怕还自以为高级而有趣呢?否则,余不欲于之同乐矣。

第4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论练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会全失灵气。练拳难得宏验,打手肇失败之机,皆为病之在己。故我内家以精神为第一条件第一原则。

意静:头脑冷静。不可心浮气急,若此,必致四肢失灵、反应失常,伏失败之征兆。切切当心在意,置敌人于己意之完全监视中,才能置敌于己控制中。

沉稳:沉稳虽为轻快相对之词,如欲能轻快,但必从沉稳中下过功夫,否则不能至轻灵之境。所谓轻快,乃谓临敌每觉游刃有余的轻灵,而不是燥急而言。这两者是显然有别的。

要求神凝意静,必当在沉稳中见得功夫,万不可浮燥。而这个缓字,不要当作慢得错过机会讲,乃是在缓中以求发现机会,自然可免缓不济急之弊。

松静:因有沉缓之教,则易导致凝滞不活之失,务求每一关节、每一肌肉都能松透,以精神照顾原则。如汤泼雪,须毫无拙力之渣滓存在。能致此,方能关节灵活,反应灵敏,不呆不滞,关防得紧,间隙全无,不予敌人可乘之机,反能在敌身信手拈来妙招即得。若非松净之妙,则何能致此?

不僵:内家练法要求意静而沉稳,但不可故作僵尸跳舞之状。此弊也,以致不能达灵活松透之妙。举凡虚实不分、开合不明、向背不知,皆有此病。其间大病,端在身手有无灵气耳。

不拙:拙的病,因其用力,所以见拙了。要知内家拳跟一般拳术大相径庭,不懂内家才妄自用力,用力便是等于离弃内家了。内家拳所用之力,不是普通拙力,而是用经过琢磨教育的纯劲。若开始入门便私心自用,不肯抛下笨力,岂能够把内家拳学好?

自然:活动要领,务求适应身体之自然,以腰脊为发动全身的枢纽。凡是不根据自然原则之拳法,直如遣人背负牛轭,徒施折磨,徒增劳苦。内家拳虽是以全身运动与技击为目的的一种活动,然其开合进退、升降浮沉,都是力求谋合自然原则,求身心能力的再发展。

合度:谚语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练拳的效果问题都受谚语支配。练拳的效果问题,乃是遵守原则的准确性的问题。而交手的胜负,乃是接劲取招的精确程度。这两者必求合度。此也是拳术精奇的核心。余足难足与论,较手本是一件非常直接的竞争活动。生物论之法则曰:最适者生存。文明社会不以战斗为生存手段,然缩小范围,胜败问题即合度问题,适者恒操胜算。因为搏斗运动中的技巧问题,实际上就等于从事者的身躯手足之位置、用劲的大小、取法的上下等等的求适问题。平时练拳,须不断地校正自己,明显地为这个目的而预备,就在这个“适”字上下功夫。要问胜不胜,先问自己合不合。故应在合度的原则下求磨炼。

相续勿断:后四句诀曰“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可纳之于一连“相续勿断”四字。初习拳时,须一笔一画,一呼一吸,一招一式,厘然分明,不宜有丝毫不明之处,不得有丝毫不匀之处。然而习拳久久,一笔一画的妙处均已讲究到了,已能百骸皆松、透体玲珑,此际要求内须内劲贯穿,外须首尾一贯,衔接完善,如环无端,一套拳乃是一个动作,以达化生莫测、运用灵妙之效。端在能轻灵柔顺,始能相续勿断。故平时下功夫,能做到相续勿断乃能施之于人。一招不灵,即换他招,招招相续,滚滚而去。右实左已沓,左实右已沓;有上便有下,有下便有上;处处是引招,处处是实招。处处不见真力,处处是罗敌陷阱。皆依敌而为,毫不须自作主张,更用不着丝毫拙力。此长拳所以为长拳也。昔年刘草堂先生之艺甚得真传,戚继光闻其名,效刘备三顾茅庐故事请之入幕。后刘草堂先生感其诚意,在戚之舟山公署盘桓数日,教以拳法,并授以诀曰:“不犯招架,一动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草堂先生晚年自课其弟子,则喜用长拳,一上便没有停。

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无打有。力求不顶,力求不丢;欲丢先顶,欲顶先丢。吞吐为术,消化为能;极虚至静,所向无敌。

接近:拳到面前,自当谋求应敌之道,求退求逃是退不了也逃不了。要取胜,先须把人站定。要讨巧,便当在敌人身体与用力的死角中讨巧。此为最安全、最舒服之处,亦即为打击敌人至便捷之处。若依我内家拳法,必须近身。以我身手与敌身手相接相粘中,找出奥妙来。因为必借近身,方可了解敌来力的顺逆,而捕捉利用之。通常应敌,未接敌时须用眼耳照顾全局,即以接敌不等眼耳之作用而灵感,曰听劲,知敌虚实,测敌顺背,随听随用,大见威能。故近身为打法原则之始。

粘贴:凡相搏。必借手足功能为主。外家出手,急进速退,招来必定险。但是惧畏不得。不论对方为何等功夫,一经我粘住,上则随之上,则下进,下则随之下,则上取,左随则右出,右随则左攻,形成一道攻守兼备的机动的墙,敌人不论多狠均难得逞。以手化敌乃是我第一道门户。手化不得干净,敌力及身乃讲究身法,随腰走化。此乃第二层化护功夫。有此二道,方保万全。然皆是粘贴功夫,非强接硬顶。故遇敌来时,我接之以身手,皆不可硬。初须延长时间空间,然后主宰之。故首先需能接住敌劲。敌发劲如掷球,我接劲如接球。我如硬接,敌力强必伤我,双力相等必相伤,我何能利用?不可失之先,不可失之后,此乃时间之恰当。不可失之粗,不可偏之细,此乃用劲之恰当。不可失之上,不可失之下,此乃位置之恰当。有此三者之讲究,至为精密,方臻准确有效。此乃穷年累月之功夫,不可以一日得之者。故粘贴原则,不可消极地听敌之盈虚消息,实际上即听即用、即化即发,均在此原则中要求得之。

不丢:接近者,粘贴者,不丢者,皆是同一原则之多方面之说明与引申,句句皆有价值,毋得忽视。不论何等强敌,一经粘上,即入我控制圈内,如蜻蜓投蛛网,愈挣扎愈不得逞。故既经我粘上,即不可再丢掉,我欲图还击方始不用远求,近取即得。最易丢之时,乃敌突然退缩,或敌猛力将我推出,或我自己松懈战态。这样,必于敌形成攻击机会。敌既离身,我之识力识机之特长较难发挥。前辈教人有“逢丢必打”之戒,意即敌欲进不得必作他图,其之缩回,我当紧随敌打,可收借势之效,与同时摧毁欲图振作之攻势。前辈人所谓“吾艺胜敌功夫,全在不丢上做来”。

不顶:敌之力来,我以力抗;我力强,敌力弱,则敌力溃败;如敌力强,我力弱,则我力溃败。此乃二牛角力也,不关技巧。吾艺所谓乃以小力胜大力,以少动胜多动,以沉细之妙用。其中要领,首戒有丝毫顶抗之意。若有顶抗之意存在,又何能达消化吞吐之妙用?能吞然后能化于无形,能吞然后方能吐远。先吞进,或顺势后化;先吞进,后吐出。二种效应,总在吞字上得来。吞即不顶。顶了便在口牙之外,便无从吞起,乃真是自破机关。好顶之徒,皆未识吾艺之奇也,不能柔化自身之劲,皆不足言内家。

丢顶互用:先已有不顶不丢之教,莫将其变成死的要术。欲丢先顶,欲顶先丢,此乃黄金不卖之口诀。此为虚实变化之法也,引敌之妙诀,令敌无法捉摸我真力。虚虚实实,必待功夫纯熟,方能运用得妙。

因敌成势:吾艺应敌,不在乎我身上有多少必胜条件,而在乎我应敌中捕捉敌自己形成之败象而扩大其效果。故内家拳善者,往往不见其身体特长而竟能胜人,其原因在此。其非本身独立情况下的优异,而是敌我消融的综合因素。因敌如何我如何,而非我如何敌如何。也就是说我心中不可先立个如何打人的主意,其妙其奇全在因敌制敌。

以逸待劳:此乃体力经济原则之运用。不善敌者,咬牙切齿,剑拔弩张,发竖须翘,蹬脚攒拳。未及应敌,其紧张程度足以消殆其体力。以逸待劳者,我必当蓄养间逸冷静之气,此即谓安静之精神状态。达于四表,无肌肉之紧张,而后因敌施为,方得有济。

以静制动:以战略言,以静制动为守势。在战术手段上讲,一方面乃是力的经济原则的另一说明,一方面是前述的因敌成势原则的运用法则。且须注意我艺在未动时以静制动,在已动以后则以少动制多动。乃非死寂的不动,而讲求动得当。如动不当,不如无动。因之我愈能静,愈能诱敌欺来。我不论何境,均须从容沉静。敌欲动,我欲须静。敌愈急,我愈须沉。敌愈力猛,而我劲愈须柔。愈能以忽丝毫厘之时间与空间之延长,以尽消敌力,我胜算愈坚。

以柔克刚:若明以静制动之理,便不难了解柔克刚宗旨。我既有不顶原则,复有静制动法,当可产生以柔克刚效果。刚的功境,其境界极为有限。人之劲力不刚,且能胜过机械。昔者机械之用以济刚之不足。希图刚则有以过之,可见过人之刚者物也,而非人之自化物焉。昔年人之练各种功夫,欲图化身为物之刚,则失人之本旨矣。而柔则可以无限,其境甚高。达至最后,其精神诣天地之容物,其大莫能侮矣。

恒见多年练功之辈,一把天生拙力总不肯抛下,不信无力打有力之教,总不能升堂入室。致柔之法,乃在抛下天然拙力。如此锻炼,方能登堂真正无上利器。君不见水之柔下手,手脚践之搏之未曾见抗,待其聚集成势,足以荡屋宇、倒城垣。柔之用,只待形成倾势,何力不屈服于我?然柔之功夫甚深,非苦学思之士,不能得其深诠。吾人生活于宇宙,宇宙亦积聚而成,消暴力于无形,至大而无朋,未曾见其形也。

以无打有:无本不能打有,但无能化有。此有乃新生成之有,非本有之有。敌之有,及固有之有,为实有。我本无有,借敌而有。当我接敌之际,我所有者神也,而不以有力。我无,则敌落空,且无法知我,我能知敌。敌谓“神龙出没,其踪难测”。此精妙,不可不深思详究。

尚精神不能尚体:相打拉下架子,乃中西传统成法,本来无可怪言。因为畜生打架,都是先拉架式。人本从畜生中来,自难免怒形于色。力形于身,图恐吓敌人,或自鼓其勇耳,然皆不符合内家本旨。内家主张随手采招、信手拈来,无迹象中取人。此艺中之上艺也。

吾内家教人,以原则至上。所谓拳艺乃是意。学拳习艺,根本实务乃透澈原则、伺明原理也,而后乃能从中演绎基本动作法出来。所谓基本动作,即运用手足于身体各处之基本要求。能此得全宗旨。

吾内家拳不以形象为重。所重者为何?乃在人身发力之知识,术语谓“识力知机”。这是一个基点。

懂劲之焉学,无以言语相授。事关力学体验,慧心敏思。

第5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女人在爱情上所表现出来的被动,其实是一种以静制动。好像武林中人行走江湖兵戎相见,用刀枪棍棒的打不过用扇子和拂尘的;拿扇子和拂尘的又打不过闭目养神旁若无人的,身怀绝技的高人往往以逸待劳,以柔克刚,无为而不为,女人们其实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每每那位被征服的男人低眉敛首、双膝下跪。双手奉上求婚钻戒时,我们都可以看到真正的赢家要么是笑颜如花要么喜极而泣。女人的这种拿捏其实是对男人充满自信的。是对未来满含羞涩的期待,对爱情充满欣喜的欲迎还拒,就像即将潮起时海面上的风平浪静,而内心深处已是暗流涌动。

说来话长,姑且迈几个小碎步小议下女人好色的玲珑心计和慧心花招吧。

野蛮女友

《野蛮女友》韩国拍的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说一个情窦初开的傻小子一边儿挨着女友的拳打脚踢,一边儿痛并快乐着的故事。这部电影让少女们跃跃欲试。让少男们痴痴情深。可见,施虐有时也是女人们奠定爱情基础和捍卫婚姻城池的手段之一。

其实在中国,女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野蛮起来了。三国时刘备带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来东吴招亲。洞房花烛夜,只见孙夫人房内“枪刀凛冽,侍婢皆佩剑。不觉失色”。孙夫人可谓是史上最让情郎害怕的野蛮女友之一了。

东坡曾经取笑好友: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大概这位龙丘居士也是中国男人得了“妻管严”的众多患者之一了,据说也是家有悍妻。手拿菜刀,有贼心招蜂惹蝶无贼胆另筑新巢。

中国女人历史悠久的“野蛮行径”源远流长,居然还有腿脚功夫了得的女子大摆擂台“比武招亲”,上台打擂的小伙子竟然层出不穷,想来欠揍欠扁并以之为乐的男人还是挺多的。

回眸一笑

有人把沉默、退缩、拒绝视为吸引男人的三种最佳途径。缘于男人总是向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女人献殷勤。

美丽的秋香姑娘对着唐伯虎哂笑三次,迤迤而去,引得一代名流不惜卖身为奴、甘做下贱地去奉迎,被视为做女人最成功最浪漫的爱情传奇。

回眸一笑百媚生而引发的史话竟有许多。红楼里,甄府里的丫环娇杏无意中看见“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贾雨村,一时性起,回眸一笑,竟然也勾得这位大人魂牵梦萦,念念不忘,以为是个红尘中的知已,终于扶来做了夫人,真是侥幸得很。是红楼众多女子中唯一得到美满婚姻的。

女人笑起来虽然能摄魄,赢得佳期如梦、柔情似水的美好未来,但也有因笑而祸国殃民、遗恨千年的。所谓峰火戏诸侯,只为褒美人一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类的笑就很可怕了。

婚外恋情

有没有美好的甚至回肠荡气的婚外恋情呢?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电影《廊桥遗梦》里女主角弗朗西斯卡邂逅罗伯特,古老的廊桥,孤独的远客。这段不了的情缘,因为有着为人妻为人母的家庭责任,因为有违公共道德而无奈分离。该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甚至为他们真挚长久的爱情而感动得落泪。

古人有诗云: “君知妾有夫,赠妾以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与《廊桥遗梦》所表达的涵义不谋而合――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没有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你迎面相遇……

第6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情感;兴趣;学生自学;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创设愉快氛围,开展积极有效的方法,改进教学,促进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笔者从事高职英语教育多年,在如何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有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关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学生的文化课普遍基础薄弱,他们多数因英语底子薄、学习能力弱,进而对英语的学习缺失信心,从而影响整个学习阶段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英语学习上容易产生自卑,害怕,沮丧,愤怒,厌恶心理。而作为教师,要在关爱学生上做好文章。英语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是人的心理发展与文明发展的纽带。另外,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都是带着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差异也导致了教与学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情感教学,也就是因为英语教学脱离不了情感因素。在进行英语教学实践时,我们更要注意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些研究表明,当今的语言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传授知识点的同时,教学目标不能囿于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使得他们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在上课时,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关注他们每一步成长,积极为学生营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获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学家朱熹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

离职学生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渐趋成熟和稳定时期,他们多数会通过社会生活体验以及网络、影视、书籍的教育,具备一定思想和信仰、开始追求成功、希望得到所在群体的认同、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师要尽可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

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趣味导课,引人入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生动的故事,好听的歌曲,走红的电影等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合理利用校本环境。在教室,学校组织班级学生开设与英语学习有关的各种活动。例如在教室的墙壁挂上英语格言或警句,如“No SweatNo Sweet”、“Never Give Up”等。

还有教唱歌曲,也使得学生兴趣盎然。爱好音乐,是高职学生这个年龄的普遍特点,而多数英文歌曲都嵌入了友情、亲情、爱情、励志、信念、怀旧等主题,既是好的专业教材、也是好的人文熏陶。

再有,通过一些游戏开展英语教学,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被动语态运用于现在完成体时(have/has been done),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些游戏。让一位学生暂离开教室,教师和其他学生在教室里做一些事情,使教室有所变化。

三、善于“以逸待劳”,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率的提高,单凭教师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要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有人就形象地说过,小学是老师牵着走,中学是老师指着走,大学则是老师看着走。过去我们高职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而功半。实践表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的主导作用,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学,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阅读环节时,学生带着任务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则略加点拨。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成就感,轻松学习,学得牢固踏实。

第7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培养;审美素质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欣赏备课要贴近学生实际 教案实用好用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提不起劲看,就是认真的同学,也没有了欣赏的激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另外,学生一直以为,欣赏的作品是大画家画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平,对范作有距离感。

找到了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动态、想法,我们就可以对症药了。如在教学《漫画欣赏》一课中,本来课本中的范画就少,学生早就看过几遍了,没有新鲜感,更何况,书本中的范画儿童味不足,时代感也不强,在备课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充满童趣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漫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新鲜感,学生欣赏的兴趣就又提上来了,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好欣赏对象可以说是一堂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二、欣赏要让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有滋有味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

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在三年级《纸版画欣赏》中,首先问:你知道纸版画有什么作用?学生会猜出很多孩子气的答案,这时,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学生就会很投入,直到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为止。这就是设问激起了学生欣赏的欲望。用录音引人,效果也很不错。如:第十一册的《革命历史画欣赏》一课中,首先播放开国大典的录音,后请同学们想象开国大典的盛况,然后出示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比一比,找一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优点时,感受可就更深了。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三、欣赏必须要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自己多思多想

首先,在备课时,要摆正学生、教师、欣赏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习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观念。

其次,是根据欣赏内容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如:在三年级的《漫画欣赏》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讨论、质疑、思考,逐步地在这几步的反复中,理解了漫画的含义,懂了漫画的要素,明确了漫画的类别等漫画知识。这里教师要做的是提出一个大问题:通过漫画欣赏,你想了解哪些知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讨论时,必须要有问题可讨,全班同学都按自己的实际想法来论,学生就能自觉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具有优势。如:在三年级《漫画欣赏》中,看了解放前后的两个不同的三毛。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通过想象,了解了解放前的种种阴暗面,歌颂了解放后,人民翻身当主人的新生活,通过想象,使同学们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住想象这一点,使审美教育得到了提高。

四、欣赏课要给学生留一点“布白” 多品味回味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美术欣赏更是如此,在细针密线,鞭策如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从而艺术得到共鸣,所有的一切得到了升华。如: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师生共同讨论了《清明上河图》(局部),又听老师介绍了整幅图的全景。此时,给一点时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这幅局部的《清明上河图》逐渐展开,慢慢地让自己也走进去,融入其中,同时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气氛。再请学生谈体会,他们的体会会很多,并且感受更深。这时的“布白”,使学生有了品味的时间与空间,给了学生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赏中的艺术氛围会变得更浓。

五、欣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自己畅谈畅想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纸版画欣赏》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这种美术样式不好看,都不如我的画,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纸版画的认识,接受这种美术样式。反之,教师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再讲纸版画的特点等,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相情愿了。

第8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铁笼山;地理方位;三国

[中图分类号]K9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8-0020-03

南安郡延熙十九年(256),蜀上将军姜维因“艾败维于上”而引咎削职。铁笼山大战,悲壮激烈。然此山究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一说在陕西武功,一说在陇南礼县,一说在天水武山。笔者生于武山境内铁笼山下,现从有关史料、文物、习俗三方面浅作探讨。

一、地势与地理

铁笼山,当地人称新山,《宁远志》中称斗娄山,东西走向,位于甘肃武山境内。位于漳、武两县接壤处,绵延30多里的武城山脉的主峰。此山悬崖绝壁,仅有四条道,其中三条可通南北,一条为死道。

武城山是南安郡(今陇西)、陇西郡(今陇西东渭水东南岸)南面的重要屏障。二郡居北,山系居南,若逾此山,则二郡垂手可得,则天水、安定(镇原西南)二郡得之易如反掌,秦川如探囊取物。南可与蜀汉结为一片,东可“翻陇入秦”①,“以复汉室”②。此山形成年代晚于陇右诸山,故险峻异常,且高于陇右诸山,《宁远志》载:“斗娄山,位于县西南七十里,其状如斗,前代倚山立寨以避兵也。”此处所讲斗娄山即铁笼山,因此山状似斗娄而得名。武城山中,沟大风紧,冰雪四季不化,人在沟底行,仰视天仅一线尔。山中通四条道,从西往东依次为远门古道(现已不通)、石板古道、超力坡古道、四沟里古道,其中石板古道为最佳。石板道为悬崖所凿石阶,阶宽可容两马并驱,超力坡古道匹马可牵行,四沟里古道已失去战略意义。铁笼山从中扼超力坡与石板二道于东、西两侧,大有居高临下、飞鸟难过之势。它高出地面30多米,三面绝壁,惟东面有一道可行。

“则命一上将军出于宛、洛,将军身被坚执锐,出于秦川,则汉室可兴矣。”此为孔明复汉之大略。欲占秦川,必先占有“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③的陇右。史载此地多胡羌、三氐,“物产富,羌、氐人佩诸葛高风,有归附之心”④,“亮于六年春,占有三郡,关中响震”。

延熙十六年(253)春,大将军费离世,卫将军姜维率兵三攻南安。《魏略》称:“维自以熟西边羌氐之俗,自负其才,欲诱羌胡为汉之两翼。”则可占陇山,以图“和戎拒魏,翻陇人秦,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陇西县志》载:“延熙十九年秋七月,姜维率众出祁山,从董亭趣南安,与魏将邓艾战于段谷,维败绩。”县志中未提铁笼山一战,只说由于此战是段谷大战的前奏,规模较小。这一次使邓士载进封邓侯,姜伯约引咎削职的战役,《三国志》记叙更详:“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之战于段谷,大破之。”⑤故而,甘露元年八月,高贵乡公,髦下诏:进封艾为“征西将军,进封邓侯,增邑六千六百户”。⑥

姜维深知“小国弱民难以久存”⑦之道理。故自死后,屡屡发兵,图谋一战而定。但怎知“艾为非常人,自幼聪颖”⑧,维的行军早在艾的预料之中,他有强大的魏作后盾,况是守御,以逸待劳,居险而守。难怪“秋八月,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上,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士怨而陇右震动。回成都,引咎削为后将军”。⑨段谷位位于上,他的残败,在于镇西将军胡济,“济失誓不至”。⑩

姜维为什么要强占武城山呢?占有此山,便破除了南安、陇西二郡的,西可控盐川寨,11从而使二郡西面的要塞高城岭、石门失去了战略意义;东面的要塞、孙家峡(陇西峡),已无任何军事作用;南面则直接控制了二郡而望天水、安定二郡。位于铁笼山东面的桦林山,全为平缓的馒头状土山包,漳水与渭水夹山从西向东而过,无险可守,渭水北岸亦为平缓的土包山丘。因而,姜维这一谋略,是高明的,仍不失为“凉州上士人也”。12

二、文物及地名

铁笼山周围村落,时有古代文物出土,加之其村落的名称,便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遗址的确定性。20世纪50年代,山北的约兵村(高楼乡)出土甲胄锁少许,其状如“8”字,长49毫米,宽29毫米,阴面有半环扣, 阳面为凸形,134寸见方官印一枚;山北远中村(马力乡)出土3尺短剑一柄(上有篆文),14护心镜一个(直径110毫米)15。甲胄锁扣、官印及短剑的出土,便可证明此为一古战场遗址,护心镜的出土更证实了这一点。

1975~1999年,高楼乡八营村修建水平梯田,出土铜质箭镞残甲胄、残枪头若干,头盔半个。1979年,马力乡远中村引自来水,在此山南麓出土铜质箭头若干。上世纪80年代末,武山县文化馆的有关同志在山上发掘出残剑一柄(剑头不见)。16这更进一步确定了这一古遗址。

杨家寨(朝团山北壁一山弯,无村落)陆续出土铜质箭头,被蚀铁器若干,瓷器最多。笔者推测,可能为邓艾军一部分的临时驻地,帅旗飘于铁笼,故东、西二山夹死了石坂古道,如一把大锁挂在古道上;另种可能是历代山盗劫掠丝绸古道过往商旅的窝赃点。当然前者的可能性较大,

以上文物可以充分证明,遗址为一古战场无疑,发生时间当为三国。遗憾的是至今尚无文字出土来佐证这一遗址。纵观成书于康熙四十八年的《宁远志》、成书于光绪年间的《陇西县志》、《武阳志》、《秦州志》可知:秦汉时,此地远在边关陇西(今岷县)后方,长城之内。

魏晋南北朝时,陇西亦为内地。贞观十四年起至明初,此地一直为豪强陇右汪家所占有,位于秦、巩葫芦形狭岛的中心位置。明末,李自成爱将袁宗第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陷陇西,兵由东进,满清肃王豪格克秦、巩亦由东进。二者为先占秦,翻秦“扣”陇,与武侯“翻陇入秦,汉室可兴矣”,是相反的战斗策略。

铁笼山上有石窖三个,用以藏水,若不为战,劳财害民凿窖何用?马蹄状石窝一排,石桌、石椅残迹若干。山南半壁悬崖上有三棵合围橡子树,其中间一棵离地一人高处有一碗大伤疤,相传为姜维骂阵邓艾放暗箭所致。山上每一处遗迹,山下每一个村落,都有一段动人的三国故事传说。此地民俗均喜谈三国、议姜维。

以上为文物及遗址,下面以其周围村落命名来看看。

这一带的村落地名带有极大的军事性:山南有约兵,传言邓艾搬救兵于此;马卜(跛),姜维战马因蹄跛而难以奔驰;八营,姜维驻军八个营于此;丢底峪,姜维从此沟逃离战场。山北有马力(马困乏无力)、远中(路程刚为一半)、远门,最西边之极。

《三国志》、《秦州志》、《陇西县志》、《宁远志》、《魏略》均载“延熙十九年,艾败维于段谷(或曰在上)”,当地百姓爱戴故里名将姜维,反倒流传下许多褒姜贬邓的故事,甚而将已作古的曹操拉来在朝(曹)团山督战。传说虽然可笑,但也说明了“姜维大战铁笼山”之遗址的可信性。

现在,我们来商榷三个地理位置的真假性。先说陕西武功。亮六出祁山,仅有一次攻至陕西武功。此役是由诸葛亮指挥,而并非姜维指挥。而姜维最远攻至陕西长城,根本没有到过武功。其二,段谷之战的目的是争夺南安、陇西二郡,以实现夺取安定、天水二郡,最终实现“翻陇入秦,兴复汉室”的大计。其三,姜维用兵主张由西东进,不惜一切从沓中、狄道二地下功夫。这样就排除了陕西武功之说。

再说甘肃陇南。段谷位于上,17其目的是争夺南安、陇西二郡,以实现大计。南安、陇西二郡均在今甘肃陇西、通渭、武山一带,这一点没有疑问。那么,从地理方位讲,只能在其附近,不可能在远离其地的陇南了。当时,蜀汉就管辖今陇南地区,在其设置了阴平郡、武都郡、下辩郡。其界北至陇南礼县祁山堡一带,祁山是争夺的焦点。也许有人会说,段谷离陇南较近,姜维为何铁笼一战失利而远逃上,占有南安、陇西,垂手可得天水、安定二郡,那么,占有天水、安定,则南安、陇西二郡得之不难,四郡连成一片,方占有陇,则可图入秦。这样,就排除了甘肃陇南之说。

那么,这一战的地点就该在本文论述的甘肃今武山了。

总之,综观以上史实,我们应当确定“邓士载智败姜伯约于上”的遗址,应当为武山县马力乡与高楼乡接壤处的铁笼山,而不为其他。

[注释]

①《宁远志・地理篇》(成书于康熙四十八年)。

②《宁远志・地理篇・形胜》。

③《华阳州志》、《三国志・蜀书》。

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⑤⑥《三国志・魏书》。

⑦⑨⑩12《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⑧《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11今甘肃漳县。

13现存远中村村民张自强家中。

1415已遗失。

第9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

一、回归本原——莫忘数学来时路

闻一多先生曾对诗歌的比喻:诗歌本来是自由美妙的内心流淌,可是因为有了诗体形式的限制,诗歌就成了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套用闻一多先生对诗歌的比喻,我们的数学课也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因为数学之所以是数学,在于它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在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时不能忘记数学的本原。忽视了数学的个性特征,戴着数学这副“镣铐”跳舞,数学课就不是数学课了。

我曾经听到两堂公开课都是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堂课老师在引导归纳百分数的意义上是让学生从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入手,给予一张表格

百分数的意义调查记录单

摘录:

这个百分数是()和( )比较的结果。

这个百分数表示()是( )的()%。

看到这个百分数你想到些什么?

糖水重量

第一杯 80

第二杯 75

第三杯 100

试图在学生先填写这张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结果学生虽从生活中摘录了很多百分数的例子但正因为不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无从下手。课堂上既浪费了时间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位老师,她从一则小故事入手。小猴请三位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三杯糖水。小熊说:“我爱吃甜食,我要最甜的那杯。”小白兔说:“我要保护牙齿,就拿最不甜的那杯。”小鹿说:“我随意啊!”面对小伙伴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小猴犯难了,我们大家来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难题好吗?师出示:

师问:根据小猴提供的数据,我们能帮助它解决问题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接着出示:

糖水重量 糖的重量

第一杯 80 20

第二杯 75 15

第三杯 100 21

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白把分数转化成百分数利于比较,并明白了百分数的由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因此学生学得轻松,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二、精心预设——胸藏万壑凭吞吐

王鉴先生认为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预案的设计是先进理念在课堂教学预设的呈现。教学预案撰写,要分析学情,了解其学科的教学特点;要把握好教材的难点、重点、特点;前后教材知识的联系点;教材与学生知识的连接点,增长点;思维的生发点;课堂内外的延伸点。这样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预案,就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理念,心中有学生,才能使数学课出现期待的亮点。

在上《比》一课时教师在课的开场白提出:“每周一我们学校都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在教师看似不经意的提问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侃侃而谈。同时学生也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师继续问:“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国旗有大有小,那国旗的长和宽是不是任意确定的?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学生一听都兴趣盎然。教师随即打开电脑, 出示三面国旗的长和宽。第一面:校园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长1.2米,宽0.8米;第二面:教室墙上的五星红旗长6分米,宽4分米;第三面:教师办公桌上的五星红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接着学生探讨每面国旗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明白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熟悉比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自学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老师见时机已到追问学生:“现在你知道国旗的长宽是不是任意决定的?如果不是,它们之间有何规律?”学生立马明白了国旗的长和宽不是任意决定的,长和宽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3/2。

一节课在教师精心的预设下上得紧紧凑凑,快快乐乐。对比传统的讲授方式,这节课鲜活了许多。更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语道破了“预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进行预设,预设什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在课前可多些有备无患的各种应急预案,少些粗疏随意的所谓“以逸待劳”。

三、趋向简洁——去繁削尽留清瘦

聆听特级教师的课我们都被他们的简洁、真实所折服。其实真正的好课也都很简洁,简洁的教法同样能成就课堂“收成”的丰富,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上《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开门见山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不规则形体。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而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引导学生从上下底面,侧面和高这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获得新知。

这堂课教学设计简洁明了,教具简简单单。但教具的简单有时并不是坏事,它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对于一个正在成长,需要学习和发现的孩子来说意义是何等重要!应该看到看似简单的课的背后却也饱含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正如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四、关注细节——滴水原本可藏海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藏智慧;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

我在观看光盘《圆的认识》一课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先工整地写好课题“走近圆的世界”并且工工整整地在用彩色粉笔突出“近”字。最后当学生认识了圆整堂课将至结束时老师又把课题改为“走进圆的世界”这个细小的动作却让人回味:一来这是一堂新授课,学生对圆只有表象;二来在把“近”字改为“进”,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无声地告诉学生:这堂课要真正掌握圆中的知识。我们常看见有的数学老师在黑板上随心所欲地龙飞凤舞,看上去洋洋洒洒很是潇洒,但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板书的重要性。一位专家说过:“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既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尺”也是测定好课的“天平”。

有句格言:“想大事,做小事”。我想:我们不敢奢求能做一名伟大的教师,但我们应该努力把细节做伟大。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细节,就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滴水原本可藏海。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