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必修一生物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必修一生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必修一生物总结

第1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1.作业、测试卷、教材同步辅导、高三复习资料等教辅用书不配套

看看省编的同步辅导资料,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听懂,但资料中很多题目偏难学生不会做。仔细研读其中一些题目,窃以为教辅用书依然停留在原教材的套路上,与所学内容脱节。教师们感到,难以找到适合新教材和本校学生的辅导用书和配套练习。

2.教学设备陈旧和实验器材缺乏

新课程中有关实验装备有很多更新,但学校实验室还没能跟上,导致教材和实际实验脱节。尤其是许多新设置的实验内容。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相信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实施好新课程,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想想是好,做做是难,要想爱你真的不容易。

二、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新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增加了许多探究性教学内容,要求用生物原理和研究方法去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其用意何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探究性教学方式对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是不习惯这样的教法。二是怕费时费力,如果探究活动课时少花了,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如果花的课时太多了,过多强调学习体验,又会觉得效率太低,疏于其它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本身也是一个传统的薄弱环节,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身就很低,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取得比较好的成效,还得要花较多的时间。教师要习惯于这样的教法,学生也要习惯于这样的学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教师这样认识,让学生探究,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有时感觉让学生探究太浪费时间,半天还得不到应得的结论,教师干脆把结论讲了算了。新教材设计了许多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案例,一般学校对这些资源没有很好地实施与利用。一则因为学生课余负担很重,忙于应付作业;二则社会、学校、家长对这方面的意识欠缺。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留于表面。教师在教学中有口难言,也只能处于应付状态,无法真正地按课程标准落实到位。

在教学的探究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我也得出了如下的收获:

1.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生物教学的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善于发现、肯定、总结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并将这种闪光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我在所带的6个班中,学期初成立了生物兴趣小组,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建议性的实验以及课标未要求的实验,鼓励生物小组的同学去做,并且自己准备实验材料以及用具,自己配制所需试剂,不清楚怎么配,建议他们上网查找信息。这一尝试,大大锻炼了一部分同学的动手能力及敢于探究敢于实践的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中,利用分组学习,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图表,明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通过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胆放手,支持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时,我让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是为了什么?粮食储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第2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1. 要注意分析生命系统同一层次间的联系和区别

处于生命系统的同一层次,往往在组成,结构和功能方面会具有明显的相同和相似性。比如,同一个体中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却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种群,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及完全相同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同群落,都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和演替趋势;不同生态系统,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组成结构、营养结构和基本功能。

另一方面,在生命系统的同一层次,也存在着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既然同中存异,我们就应该学会去同中质异。比如:在细胞层次,动植物细胞之间,原核真核细胞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同一生物体的细胞,也由于细胞分化导致了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同样的,在种群水平,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特点可能不同。在群落水平,不同类型的群落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特点各异。在生态系统水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稳定性大小也有明显的不同。

2.要注意寻求生命系统不同层次间的联系

在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无论是个体、种群、群落还是生态系统,统属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都可以加以合理的联系和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各个生命层次的相同相似性。例如:体内细胞的正常生命生理活动离不开内环境的稳定,而内环境的稳定也需要细胞的参与。如果上升到生态系统水平,生物群落同样离不开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环境选择生物,反过来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环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维持依靠其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来自于生物群落。在讲到种群增长曲线时,可以把S型曲线联系细胞的接触抑制,J型曲线联系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在讲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时,可以联系细胞与其他细胞或外界环境间的物质、能量、信息联系。由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合理联系细胞中的叶绿体、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联系人体稳态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由细胞的发生、分化、衰老和死亡联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信息传递为研究对象,可以联系细胞膜表面的或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参与的信息传递,细胞内部、亲子代细胞间遗传信息的传递,组织间器官间的信息传递,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中所反映出来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间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3. 选题命题中要注意体现生命系统方面的信息

在平时给学生提供练习时, 无论是选择题目组卷还是自主命题,都要注意在题目中适量、适当地体现出有关生命系统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要能够反映不同生命系统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解题中多次遇到生命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他们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加以总结和归纳。下面几道题目就充分反映了生命系统的相关信息:

(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核酸 ②肌纤维 ③呼吸道的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野猪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

B.②③⑤⑥⑦⑩⑧

C.①④③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参考答案:B)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了解种群的数量变动

D.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ABC)

(3)下面关于生命系统不同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B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C 种群数量变化受到环境阻力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间的相互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ABCD)

(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雌性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B DNA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的传递得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激素通过和靶细胞受体的结合来传递调节信息

D 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涉及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参考答案:ABCD)

第3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1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近十年。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和焦虑,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

  (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老师述职总结6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八年级七个班生物课,还兼任生物备课组长、生物实验员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1、注重组织教学工作,重视师生互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二年学生的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两极分化开始,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借鉴其他资深老师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软硬兼施、赏识教育等策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打造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年段营造良好的学风,离不开良好的教风作表率。从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要珍惜缘份,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抓好这一学年的各项工作。相对于其他年段而言,初二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期,管理难度较大。一学期来,年段工作算得上是风平浪静,因为我总是督促自己遇事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及时处理。

  3、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防止溜生倡导“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为主。

  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年段工作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如教学研究有待更深入。本年段教师队伍偏年轻,热情高,经验不足,年段管理引导工作仍需不断在磨合中提升。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2   

  初二生物教材下册,在编写上更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教学,而且增加了讨论、调查和游戏。针对过去教科书比较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根据新教材精神,大力强化探究性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如探究、讨论、阅读、观察、实验、实习、制作、解读、设计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我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标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来进行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生物实验。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了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通过半年来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书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了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半年来的教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及时总结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生物教学工作,学习必修三模块。针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本学期我紧紧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虽然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也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差生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激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生物的氛围,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全面推进。课堂上,注重基础,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注重经验和方法的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我注重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难答疑,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生物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业务学习和自身成长

第4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导入

所谓“导入”,又叫“开讲”、“开场白”等,与导言、引言比较相似,但其内容、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具体来说,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或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正如俗语所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超、新颖、别致、精炼的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课堂导入就是新课导入,实际上课堂导入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有不同的种类。我们依据教学内容所涉及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导入分为三种,即课程导入、单元导入和课时导入。

一、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亦即我们经常所说的导言课、前言课,有时也包括目录,一般指的是我们学习生物课程的第一课。课程导入,按照其所讲内容的时间和主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年导言课,一般都是安排在学年之初,这类导言课主要是对某一学年的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范围进行总的说明,系统概括教学内容的特征,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方法。这类导言课主要是对上学期的知识进行回顾,同时对本学期的内容做简要疏导,布置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达到的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学生经过初中的生物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对生物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其思维的独立性、评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再加上新课改以来高中生物教材的巨大变化,更是对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提出了挑战。因而,广大生物老师都应在学期的一开始上好导言这一课,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从思想上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为以后的生物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单元导入

单元导入,又称阶段导言,是在讲新课之前对某一大的课题做出整体上的概括,一般都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内容结构的认识。用到的方法主要有:讲目录、析结构、串线索、点重点等,使学生主次分明,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三、课时导入

课时导入,也就是一节课的导语,可能很多人会简单的认为,所谓课时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伊始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一个过程。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按照上课前的实际情形,可将课时导入分为心理导入和新课导入两个阶段。

1、心理导入

所谓心理导入就是“让学生首先做好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使之产生学习期待”。这主要因为生物课一般都是在上午后两节或下午进行,上课前脑海中还存在着上节课的知识和疑问;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可能使其还继续出于兴奋之中,亦或因为学习疲劳产生的瞌睡现象等。而通过课前心理导入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兴奋、疲劳、妄想、紧张等情绪,使学生的心绪回到课堂上来。

比如,一位老师上课前,看见学生起立时有很多显得精神萎靡、拖拖拉拉。面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过《站直了,别趴下》这部电影吗?”台下的多数同学顿时来了精神,同声喊道:“看过啦”。接下来,这位老师又说:“那你们也应该像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站直了,别趴下。”老师的幽默换来了学生们的笑声,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过程。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异彩斑斓,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因而,我们常说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结合自己教学实例我总结出以下导入方法:

(1)忆旧引新式导入。忆旧引新式导入是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例如必修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艾弗里的实验,提问:为什么艾弗里的实验仍然会遭到质疑呢?怎么排除蛋白质的干扰呢?如果要设计实验,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呢?引出T2噬菌体这种实验材料的优点。

(2)直观演示式导入。直观演示式导入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如进行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新鲜肝脏研磨液(内含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结果(气泡产生的速率),并进行比较,进而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3)问题解决式导入。问题解决式导入是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背景材料,提出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必修二《生物育种》教学时西瓜新品种的选育为材料设计问题:人们在食用味甜的西瓜时,却不得不频频吐出西瓜子,带来一些不悦,如何解决这种麻烦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吃西瓜不吐西瓜子”?引出生物育种方法的学习。

(4)引用材料导入法

可引用的材料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能这主题服务的内容都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包括故事、谜语、诗、歇后语、成语、对联、笑话、典故等。

示例一: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课导入,“同学们听说过‘车胤囊萤’的故事,‘车胤囊家贫,常聚萤以缣囊之,照书夜读。’晋代车胤年幼囊萤夜读,学识与日俱增,官拜吏部尚书。好学不倦,勤奋刻苦的车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车胤提供光明的萤火虫发光这一生命现象同样值得我们探讨。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那么萤火虫发光的能量从何而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示例二: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导入,“同学们,在《世说新语・假谲》上写道:曹操的军队在一次行军中,由于路上缺水,士兵都感到口渴难忍。这时曹操用手指着前面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嘴里顿生津液,都感觉不渴了,继续前进。这样就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典故。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今天,我们就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

第5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1.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生物教材中存在丰富的自学资源,通过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达到”不教”,使“学会”达到“会学”,从而使学生适应知识爆炸的需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1.1教“读”,使学生学会勾画重点字、词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领读”,教会学生找关键词,重要句,凡读到重点内容,重要结构、生理、概念,指导学生勾书,关键词句要求圈上,在学习必修3 “反射”的定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阅读时引导学生把“动物体或人体”、“内外环境”“规律性”这些关键字勾画起来,同时在空白处要求学生做上标记“植物无反射”。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做到字斟句酌,掌握知识点的核心。

1.2指导学生学会体会教材中的模糊词语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大量使用了诸如“主要”、“几乎”、“一般”、“大多”“通常”等“模糊”词语,通过阅读要求学生体会这些“模糊”词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自学教材。如在必修1学习ATP 时,“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又如:学习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概念时,“一般指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说明有例外特殊情况。通过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关注这些问题,使学生对知识具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1.3巧用学案教学,逐步强化学生自学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必须改变“重教轻学”的旧思想、采用“先学后教”的新方案。学案教学的特色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案中我们可以列出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表格的形式设为三栏,第一栏设置问题与思考,围绕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考,第二栏设置知识点填空,使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本,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第三栏是归纳与总结,把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比较列表格,画曲线图,概念图等形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和理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

1.4利用课后“拓展题”,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教科书的练习中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许多拓展题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答,而是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网上、生产、生活中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获取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3种自学习惯:

2.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2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

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2.3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

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建立合理的自学评价机制,激发和巩固自学热情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就是自主建构。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自己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生物老师不只是在教生物,更要会激励学生自己去学生物课本。

3.1互动交流,肯定自主学习成果

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选择有利于点拨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一般由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得出准确答案。对于重点的知识,难点或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或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积极补充,教师给与适时、中肯、恰当的评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多指导如何区分重点,如何进行归纳分析等,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充分肯定优点,以激发其自学的信心和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2指导部分优等生上台展示自学成果,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第6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 教学感悟

生物教学的健康教育性

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进而产生对社会和环境的不适应,甚至出现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过激行为。用生物医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人、动物以及其它物体的造型,对于锻炼人们的智力和培养人们的思维想像能力审美观点(情趣)是十分有益的。

美国著名广告学家克鲁曼认为:消费者是在漫不经心地接触广告:第一次只了解信息的大概,第二次开始关心广告内容与自己有否关系,第三次便会对产品加深印象与了解。广告以6~8次为最佳,否则会无效或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

用生物学结论教学能给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首先教给学生的是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发现数学中到处都是美,然后在教学中不断地展现这种美:在课堂上,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讲些相关美的事例,激发学生去发现去寻找数学美,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数学之美,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而每一个侧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学价值和它丰富、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爱美之心尤其强。

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数学美的深刻内涵,但他们有朦胧的数学美感。“某些典型数学思维的美,实际上能被中小学生儿童所欣赏,例如一个干净利索的证明比一个笨拙费力的证明要美”,虽然他们说不清其中的理由,但他们确实感受和领悟到这种美,只要我们耐心引导,学生是不难逐渐认识和理解数学美的。

生物医学教学的实践性

生物医学与环境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

一是认识生物医学,珍爱生命。学生跳楼事件频发,生命的凋零在家人和亲友心中是永远抹不掉的痛楚。不管人生处于什么境地,保护生命都是永恒的话题。针对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应充分挖掘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坚强和宝贵,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例如,在学习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生命的宝贵,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生命孕育过程的视频。视频从进入产道开始,到经艰难跋涉到达输卵管前端、在这儿与卵结合完成受精作用,接下来是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胚胎的发育及分娩过程。

其中,胚胎在母亲子宫内的发育也充满了艰辛,稍不留神,你就会夭折或成为怪胎。母亲十个月的艰辛怀胎,终于迎来一朝分娩,在母亲难于言语的痛苦中,你带着胜利者的啼哭,降临到了这个世界。这一路走来,生命的形成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所以不管现在个人的境况怎样,我们都应为自己有幸成为生命竞赛的唯一优胜者和独特的生存者而骄傲。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记:请不要轻易结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是正视逆境,积极进取。进入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并不是“佼佼者”,从而自卑、苦恼、不合群,影响正常的学习。这时,在学习生物科学史时,渗透正视逆境,积极进取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引导他们乐观面对挑战。例如学习必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可挖掘有关巴斯德的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提高的渗透。巴斯德通过反复研究提出了细菌致病理论,但法国医学会的老资格医生们一点都不相信,反而摇头大笑,坚持自己的陈旧观点。

面对医学界的顽固反对,巴斯德没有泄气,继续宣传他的细菌致病学说,终于取得了年轻医生的认可,并将之用于医疗实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不能灰心丧气,而应像科学家那样坚持不懈,并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从而让学生确立这样的信念: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刻苦勤奋,改进方法,学习成绩肯定能持续提高。

三是适应环境,积极奉献社会。现在不少青少年的生活比较安逸,学习上缺乏斗志。他们信奉个人的自由,缺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很多人只知索取和贪图享受,当家庭和社会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他们往往仇视父母、危害社会,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与家庭、社会的依存关系,引导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环境、服务社会。中学生物的新课程中充满了适应性思想。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即使是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有生物的存在。这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学习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时,就是适应性教育的很好的切入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历程,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挫折和逆境无处不在,它可以推动生物的进化,同样也可以促使个体的成长。当环境改变时,人也要适当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生物教学的社会影响力

高中生物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强调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提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也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密切相关。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无论是编排还是教学内容设计上都渗透了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现代人一生都需要,并应不断得到发展提高的。一个人的职业可能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但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脱离生物圈。生物科学素养包括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对社会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同时,科学是开放的、发展的,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明天未必仍然完全正确,科学贵在创新,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作为医学生物学教师应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达到“可以不教”的目的,这应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总之,人类适应社会如同生物适应环境一样是客观的、不容改变的事实。人是社会的一员,在适应社会、向社会索取的同时,还需奉献社会。这好比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同时,还需与其他细胞通力合作,为整体生命的正常运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学校努力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发展能力,内化情感,健康成长,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珍玲.探讨高中生物教程如何透析心理健康学. 苏州大学

第7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关键词]兴趣 ; 激发 ; 抛砖引玉 布白 ; 幽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新课改,阐述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引人入胜的导课。下面,我就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是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巧用计谋,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的。

导课是教师在教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导课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其带入学习情境中。

1.1.引用生活实例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很贴近的科学,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引用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学事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亲切熟悉的感受中,更容易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学习主动性。如我在讲生长素一节时,就引用了:生活中我们发现,放在阳台的花朝着太阳的一面生长的好;小学语文课本里也学过可以根据树叶的稀疏辨别方向。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进而引出生长素,引出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生长弯曲。再结合树、庄稼之所以生长,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这种导课方式既顺利地引入了将要学习的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探讨,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课堂知识也记忆深刻。

1.2设置问题,以错激趣

在讲必修3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我没有按教材结构直接将内容和盘托出,而是设置情景,让学生回答:“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不小心扎到手,请问同学们是先感觉疼再缩手,还是先缩手才感觉到疼呢?”大部分同学会选第一个答案。从学生角度考虑:没有疼痛怎会缩手呢?我让学生先留着这个悬念,等学完这一课再做定论。结果一节课学生们听得注意力非常集中,最后不用我说,也都找到了正确答案。

1.3巧用生物科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就会自发地、主动地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物科学史,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在细胞概念的教学中以列文虎克事迹导入教学过程,显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文虎克是自学成才的楷模,他充满活力的一生及其研究成果令人钦佩和赞赏,颂扬他的事迹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1)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引用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事例;讲微生物时,讲述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的生平;讲免疫部分时讲讲预防天花的牛痘疫苗的发现者爱德华琴纳。。。。。。通过讲述这些生物科学史,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一生要取得重大的成就,需要极大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这些伟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学生敬佩这些伟人的同时,也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堂课的核心,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立足点,因此抓好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新颖深刻的印象,我从不用让人厌烦的满堂灌方法,而是灵活运用几种有趣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始终把学生放在主置,我则起一个适度引领和适时推波助澜的作用。

2.1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到关键之处,把线索抛出去,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出所要讲解的内容。如在讲蛋白质时,教师可先讲解氨基酸的概念与结构通式,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给出的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并回答:(1)氨基酸的元素组成(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并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3)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哪(4)如何判断某个分子是否是氨基酸。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和学生根据所设问题的主动观察、思考,获取知识。既是以学生为主体,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象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明方向却不带路,讲框架而不讲详细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势必会非常清楚深刻,效果也明显比平铺直叙好很多。

2.2“布白”教学模式

生物教学中,恰当地给学生留有“内化”的机会,称之为布白教学。

2.2.1在讲解某一问题时教师可中途停止,诱发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填补下面的内容。如讲到灭菌方法时可以说出有几种,并提出一种,然后让学生补充剩下的几种。这种突然停止的方法,会让学生大脑受到刺激,从而为了寻找答案而积极思考,大脑会从疲劳状态解脱出来,特别是对上课有时开小差的同学,让他们提心吊胆,反复使用,可以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2.2.2某一问题讲解到结束时可以适当停顿。如讲完细胞培养时,让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培养的异同。这样既能看出前面所讲内容掌握情况,又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课,忌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满堂灌。要在恰当之处留有“布白”。在知识的衔接处,在问题提出时,在结论得出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品味,反复咀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想的深刻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让生物课堂充满情趣和乐趣。

3.适时使用幽默语言

上课时来点幽默,很容易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吊起他们的胃口,激发了学习兴趣。

3.1在导入高二生物“遗传和变异”一章时,我的开场白是:“曾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别人那么靓,而我却长得这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 ”听了我这略显夸张的自嘲,学生朗朗地笑开了,上课的兴趣也来了。

3.2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讲到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最高时,我感叹道:“难怪《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我们明白,男人也是水做的! ”学生在哈哈一笑中对“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3.3在书写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时,总有些学生在不经意间把氨基(-NH2)写成-NH3,我在讲评时说:“请同学千万注意,别让你笔下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带上浓厚的氨气味,把我熏晕了,你们可要负责哦! ”听之学生大笑,错误在笑声中得到深刻认识和改正。

4.结合社会热点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在当今科技与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得到新的物种,可以跨越远远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使用廉价的胰岛素,可以注射疫苗增强免疫。。。。。。在学习选修课时,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热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如劣质奶粉、SARS病毒、基因芯片、试管婴儿、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结合当今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讲解生物学知识,使较难的生物学知识附着在“社会”这个被关注的载体上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现在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怎样巧用所学解释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结语:新的课程理念,需要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线教师,我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生物学,进而学好生物学。

参考文献:1.《高中新课标生物教师培训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81页

第8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8-02

生一种奇妙之感,如此便达到了目的。

二、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不仅体现在舞蹈、音乐等艺术表现之中,在生命的过程中也无处不在,生物界那生生不息的力量、生命过程不断变化发展的态势,无不是韵律美的具体表现。比如候鸟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南来北往的迁徙,非洲大草原上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以及羚羊、野牛等动物随之发生的大迁移;比如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部的周期性变化;比如植物体的一生:从传粉受精产生种子—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发育为成熟植株—开花传粉受精产生下一代,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美妙的变化,充满了韵律之美。尤其值得提到的是DNA分子的奇妙双螺旋结构:四种基本单位,固定的碱基配对方式,不断重复的螺旋充满节律,每个螺旋包含10对碱基,相邻两对碱基之间的维持着0.34nm的距离,看似简单的造型,由于碱基排列顺序的无穷可能性而蕴含了几乎无穷的遗传信息,可以说那就是生命最本质的奥秘。DNA模型创立者之一沃森曾说道:“我的手指冻得没法写字,只能蜷缩在炉火边,胡思乱想,想到一些DNA链怎样美妙地卷缩起来,而且可能以很科学的方式排列起来。” 他与克里克等人共同创立的这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充分体现了科学意义上的美和真的统一。

三、和谐之美

在生物世界里,从微观到宏观,和谐无处不在。在《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课的教学内容中,就可以让学生领悟到个体生命过程中的和谐之美,生物群体的和谐之美,生物与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比如:小小的细胞,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一个小小的细胞自成一个小世界,有着边界——细胞膜,有着控制中心——细胞核,有着各种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各有分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完成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等等复杂的生命活动,体现着一种细微到极致的和谐。又如,人体的生命活动纷繁复杂,但是由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等各大系统各司其职,协调运作,各种生命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也使复杂的人体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再如,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无一不是因生物圈内各种生物的巧妙配搭、合作而得以进行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既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也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的生物(动物、微生物)提供了可利用的物质与能量;而动物则为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散布等出力,它们的尸体遗骸、排泄物等又可重新成为微生物、植物生长的原料;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更是为物质从生态系统回归到无机环境而大显身手……通过许多这样的例子,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和谐就是一种美,和谐是生物生长的内部需要,万物和谐更是人和其他生物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生物中的美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感觉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利用这种情与景的互动关系,可使学生获得美学教育,培养他们审美的创造力。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并非单纯的教学,同时它也是传播美的工具。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风、习惯等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那么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呢?

一、加强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生动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利用图钉做实验。图钉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图钉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做压强的实验时,用手在墙上按图钉,图钉帽没有进入手中,而图钉尖进入墙内。说明:手按图钉帽时,受力必修Ⅰ“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也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能力培养不仅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同时能使我们课堂教学富有活力。通过学生间的充分而有效的交流,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在交流讨论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心理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03

3.杨华、李茜腴,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教育价值,生物学教学,2011年第8期

第9篇: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关键词:临床;教考分离;理实一体化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近年又有许多重大的进展和突破,相信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在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会使21世纪的医学进展发生新的突破。我院药学系开办至今一直将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必修课,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作为高职卫生职业院校中的基础课,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构建创新思维,一直是我们探索和思考的内容,以下是我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及实践的初步体验。

一、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提问―解答式”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不同于中学式的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也善于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如:网络、期刊、数据库、参考书等等。相比中学时代,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而且自由,因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前设置疑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找和收集,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化难懂晦涩的知识点,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比较典型,最好是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学习会更有兴趣。

二、密切联系临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理论性强,知识点比较多,很多内容都不太好理解,比如糖代谢、脂代谢、核酸代谢等知识,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晦涩难懂,学生有时候会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结合临床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临床上某一疾病的发生都与机体自身某一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异常,或者某一物质代谢途径的异常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之有用,学习热情就会极大地提高。

三、实行教考分离,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任课老师不参与所任课程的期末考试,包括出题、监考、评卷、登分和质量分析。实行教考分离,能促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经受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生物化学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但确实很重要,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后面的医学专业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采用教考分离,这样避免了以往学生只复习出卷任课教师提示的重点,而忽视了很多其他知识点。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们期望学生能全面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

四、充分利用实训室,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实训教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生物化学也不例外,实训是生物化学理论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对不同生化过程与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进行知识的再认识和学习,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融合到实训中去,我们将课堂直接放在实训室,由两个老师同时给学生教授和指导,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一个老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另一个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教师在讲授氨基酸和蛋白质理化性质时,介绍它们具有茚三酮反应,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将事先配好的茚三酮溶液滴加到氨基酸或蛋白质样品溶液中看看是否有书上介绍的蓝紫色现象出现,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其他一些非蛋白质样品做对照,让学生自己做比较,再进行总结。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这样既能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