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民工培训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目标与任务
涉及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包括流出和流入)的有关管理部门(单位)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开展针对性强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氛围,提高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到20*年底知晓率达70%以上,20*年达到75%,20*年达到80%,2009年达到85%,2010年底达90%以上。
二、时间与范围
时间:2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期五年。
范围:全市农民工流入和流出的城乡。
三、活动安排
活动分准备、组织动员、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宣传、督导检查4个阶段。20*年1-5月为启动准备阶段,20*年5月为组织动员阶段,20*年6月至11月为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宣传阶段,20*年12月为第一年度督导检查阶段。以后年度工作参照第一年度工作情况可适当调整。
(一)准备工作
20*年1月-5月,*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工商局、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制定《*市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农民工防艾宣传工作。各主办单位领导向农民工代表赠送艾滋病防治传播材料和宣传物品,并赴进城务工农民工集中就业工作的有关场所慰问正在工作的农民工,将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送到农民工手中。各大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对现场活动进行报道并刊载倡议书。
(二)组织动员
各级政府负责本地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的领导、动员、组织和实施。市成立以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由当地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组,动员农民工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宣传
1、党委宣传部门协调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结合农民工和艾滋病防治特点,制定具体宣传报道方案。将农民工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作为重点工作,在节假日、民族节日、农忙期间利用新闻媒体,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各地社区宣传栏设置农民工预防艾滋病专栏,定期更新。
2、建设部门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建筑业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建筑业农民工防治艾滋病宣传材料的发放工作。建筑业农民工集中输入地区,要督促企业结合技能、安全等培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有条件地区,企业要在项目上设置兼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员开展同伴教育。建筑工地要设立宣传橱窗,艾滋病防治知识要定期更新。大型建筑工地设立安全套发放设施。
3、劳动保障部门将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内容,负责将防治艾滋病知识材料发送给参训人员;20*年7月底前将防治艾滋病知识编入《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发放到每个参加培训人员手中,并做好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课时。
4、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利用农村计划生育网络,结合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向农民群众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在春节、农忙两个时期为返乡农民工每人发放1封信、1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并向每位返乡民工发放安全套。
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动员农民工集中的私营企业(制鞋、制衣、娱乐场所等)会员单位每年至少开展2次形式多样和农民工喜闻乐见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为每个农民工发放1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各集贸市场要设立艾滋病宣传橱窗。
6、工会组织要将进城务工人员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在工作场所和工人文化宫等宣传场所,通过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知识竞赛等各种方式,开展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关怀工作作为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产生活,加强对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使其免受歧视,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
7、共青团组织将防治艾滋病教育纳入“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在进城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依托“千校百万”培训机构和青年中心,对进城务工青年进行防治艾滋病教育培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材料、开展防治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进城务工青年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每年至少组织2次志愿者活动,深入农民工集中的场所进行艾滋病宣传活动。
8、妇联组织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总体计划,在进城务工女性人员较集中的大中城市每年至少组织2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并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之际,组织力量,集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她们掌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9、工商联组织美容化妆品业商会、房地产商会等会员单位,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工作的场所,采用文艺演出、发放小媒体(如折页、张贴画、小画册、录像带、光盘等)和“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教与宣传,对以上两个商会企业的农民工每年进行2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10、卫生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同伴教育宣传员培训和有关部门的师资培训,编写和提供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所需的科普传播材料,为有关部门编写教材和培训资料提供卫生专业服务。选择农民工务工工地以及集中居住、活动的场所、社区,配合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挑选有相应活动能力和干预技能的骨干人员,深入到农民工人群中提供保健、生殖健康咨询、医疗转介等服务。在农民工较多的营业性娱乐场所内及附近开设健康咨询门诊,为农民工提供宣传教育、咨询、医疗和安全套供应等干预服务。
四、督导检查与表彰
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领导协调机构)将“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开展情况纳入艾滋病防治工作年度督查内容,20*年12月组织第一年度专项督查并通报。以后年度的专项工作督查和通报在每年的12月进行。
市防艾办对实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优秀的部门、单位与个人给予表彰。
五、保障措施和管理
(一)市级工程启动、阶段总结暨督导检查费用由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科普材料编写由卫生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各部门(团体)日常工作费用自行解决。
一、 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
为摸清农民工思想状态,我们对部分农民工较多的单位、县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进城务工的农民大都带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乐于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条件差,再加上农民工传统的乡土观念、自身文化技能素质的短缺,以及城市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身份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农民工一方面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渴望得到城市人的认可与尊重、渴望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成为一个“城市人”,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低、就业技术低和维权意识低等问题的存在,又使他们存在着封闭、自卑、害怕受到歧视、无法承受教育和培训的高投入等复杂、矛盾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求基层工会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
(一) 把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一是保障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了“挣钱”这一实际需求,我们督促用人单位严格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作用,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等手段,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大力倡导经济待遇平等、同工同酬。二是保障政治待遇平等。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保障农民工应有的参与权、建议权,通过有效可行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表达自己的正当诉求;在组织发展、评先等涉及个人政治进步、获得荣誉称号、赢得个人声誉方面一视同仁;在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上平等对待,消除农民工“打工仔”概念。三是保障岗位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唐山市总工会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按照“政府统筹、部门监管、企业受益、农民工受益”的原则,与政府各相关部门配合,用足优惠政策,借助各方面力量教学,实现师资共享,对广大农民工定期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为其提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搭建宽广平台。近三年来,全市共有32万名农民工参加了培训。
(二) 结合实际,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及党的方针、政策等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心理需求,我们着力进行包括公民道德纲要为重要内容的城市道德规范、市民日常行为规范等文明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农民工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工科学文化素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生活环境和身份的改变,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和企业生产的新环境。
(三) 因人制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我们积极探求适合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典型引导,运用典型的人或事作示范,将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各级工会组织利用厂内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农民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二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工的人格、基本权利和尊严,坚持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摒弃以势压人、居高临下的工作作风,及时地给予各种援助,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民工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 完善帮扶措施,夯实做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在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要做好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体察和关心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要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向心力。2006年,我们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要求,出台了《唐山市总工会关于加强农民工入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了调查摸底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联络员制度、维权联系卡制度,夯实了做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一) 把农民工纳入两节送温暖活动的范围。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准备了专项资金,为因不能及时拿到工资而无法返乡过节的农民工提供车票和路途生活费,同时对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坚持开展节日慰问活动。2006年两节送温暖期间,我市各级工会共慰问农民工4316名,发放慰问款64.65万元
一、积极与驻乡企业联系,帮助返乡农民工本地安置就业。我乡是北乃至全省重要的钙业基地,拥有各类非煤矿山及钙化物加工企业22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用工短缺的现象。根据这一情况,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积极与驻乡企业进行沟通,为企业提供返乡农民工基本信息资料,同时向返乡农民工提供企业的用工信息,并召开用工单位与返乡农民工面对面的洽谈,使企业与有再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双向选择,提供返乡农民工实现本地就业岗位数近100个。
二、组织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春节过后,我县召开了大规模的春季现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达百余家。获知此信息后,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迅速通知各村返乡农民工,并组织安排了5辆招聘专用车集中免费运送了100多名返乡农民工到达招聘会场参加招聘,并帮助返乡农民工设计应聘简历的内容,有相当数量的返乡农民工在这场招聘会中实现了再就业。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的了解其他企业用工招聘信息,并及时通知各村,努力实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三、为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提供便利。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年后仍计划外出就业,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加便利,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积极搜集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形势信息,为返乡农民工介绍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引导返乡农民工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外出务工。同时帮助返乡农民工联系外出长途车辆,为计划外出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出行提供便利。截至目前,返乡农民工中,已有近1700人重新回到原工作单位范岗就业或到东、南及沿海发达城市实现再就业。
【摘要】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观念保守落后,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对此,文章紧贴农民工的实际和需求,提出了操作性强、易见成效的教育培训方法。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培训;劳动技能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具有农民户籍而又长期在城市打工的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谋生,逐渐发展到后来轰轰烈烈的“民工潮”以及最近两年出现的“民工荒”,足见“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这组数据佐证了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判断:“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农民工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深刻认识农民工
提起农民工,我们就会想起电视连续剧《民工》中鞠广大父子,他们是我国一亿多农民工的典型。从身份看,他们是农民,户籍在农村,拥有承包土地,农忙时回乡参加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看,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打工,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这份报酬正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我国社会尚属城乡二元结构,而农民工恰恰处于“两栖”的尴尬境地,以城市生活为主,而又居无定所,工作不稳定,因而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但是农民工的付出却凝成了现代城市巨大的物质财富,许多创新思想是通过农民工的手才变成了现实的。透过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表象,我们看到了他们精神品格。
农民工出身于“农民世家”,以农为业,祖辈如此。到城市谋生,置身于另一种相对文明发达的环境会遇到诸多问题:干活苦脏累,工资待遇低,权益无保障,饱受城市人的歧视。这一切并没有把农民工击倒。他们一代又一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向城市,做那些文化人不愿做也不能做的事,顽强地走出了一条“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希望之路。农民工以自己的行动锻打出属于农民工特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这是享受生活、讲究快乐的城市人无法比拟的!
当然,农民工自身的弱点也是极为显著的。
一是文化水平低。从200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的占7.59%,小学文化的占到30.6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49.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9%,而大专及以上的仅占0.56%,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7年,另据对全国7个省市247名农民工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具有高中学历的65人,占26.3%;具有初中学历的163人,占65.9%;小学学历19人,占7.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3.7%,显然,当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偏低。
二是缺乏劳动技能。据调查,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较文化素质更差,在抽样调查的46076个劳动力中,接受实用技术和一技之长的培训人数仅占总数的16.4%,而无一技之长或缺乏实用技术的人数高达83.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调查总数的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只占5.2%。
三是观念落后,思维定势。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社会里,他们的人生从最初社会化开始,接受的就是农业经济观念,自由,闲适,目光短浅,没有志向,没有追求。他们进城打工为的是挣几个钱,养家糊口,从来没有想什么“产业工人”,“市民”,更不会去考虑市民化、城市化、现代化等问题。在许多农民工眼里,挣钱的“挣”变成了“糊”,在“糊”的观念作用下,往往可以做好的事情,也未心甘情愿做好。显然,这样的农民工与现代产业工人相距甚远。他们对先进文化很多时候是不屑一顾的。农民工落后的观念和意识导致他们的思维定势,固步自封,顽固保守,已经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作为城市产业工人一部分的农民工,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素质,使自己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产业工人。
二、教育培训农民工
教育培训农民工最直接的目的是为城市塑造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农民工是教育培训的主体,脱离农民工的实际和需要而高谈阔论教育培训农民工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农民工的需要是生存需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实际来讨论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诸问题。
1.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农民工的需要有二: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前者属于职业能力范畴,是显性的,农民工自知其需要;后者属于职业素质范畴,是隐性的,农民工未必知道自己需要。前者是实后者是虚。农民的见识决定了农民工就实避虚。因此,教育培训农民工,要顺势而为,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核心地位,让他们学了就能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不谈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改变是达不到培训目的的。针对农民工这一特定的对象,职业素质教育要尽可能渗透在职业能力培训过程中。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颇为广泛。诸如城市生活常识、环境意识,产业工人伦理道德、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对农民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等。职业能力的训练是教会做事的,而职业素质的教育是教会做人的。对农民工而言,要在做事中学做人,而不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这一点有别于普通教育,也有别于一般的职业教育。
2.以多样化、灵活性为办学特征。农民工的知识水平低,没有技术基础,这是普遍现象。农民工年龄跨度在18岁至五十岁以上,从事的职业横跨第二、第三产业的几十种行业。无论哪行当,农民工每天工作大多超过八小时,据调查,农民工每天工作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层次、技术水平、年龄结构、及行业特点,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方式上必须灵活多样,切忌套用全日制教学模式,如每班有固定人数,上课有固定时间等。不劳不得——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工工资制度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必须不拘形式。一人可以培训,十人八人亦可培训;业余时间可培训,上班时亦可培训;到社会上的学校、培训机构可培训,企业内部亦可培训。因此,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无论工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产教结合模式还是传统的师徒模式都应具备灵活多样性。
3.以免费、高效为立足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一大难题是经费问题。据调查,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农民工需培训约3个月的时间,经费一般在800~1200元,这令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望而却步。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实行免费培训。作为对农民工义务教育欠缺的一种补偿,培训费由国家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教育培训的效果至关重要,学了就能用,用了就能挣钱,农民工愿意学。但如果学不到真本事,或者学了没用,农民工就不学,他们不想镀金更不想做表面文章。故立足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免费、高效缺一不可。
三、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有赖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及各个部门先后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列促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并在全国付诸实施。政策面的支持是做好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前提,但若没有用人单位、职业技工学校和农民工自身的配合,好事很难办好。因此,我们要帖近实际,从基层入手,做最基本的工作,以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1.重视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在岗培训是教育培训农民工的有效办法。这一点前人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清末状元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集团时,所用工人的基本素质不比当今的农民工强,他就是靠企业自身的培训来解决工人问题的,甚至技术人员也是自己教育培训的。在岗培训,即用先学,边做边学,易见成效。事实上,当今许多企业已经自觉承担了培训农民工的责任。笔者对江苏南通的企业进行个案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南通银海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以有技术的带无技术的,这样带两到三个月,农民工也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成为一名熟练工。边劳动边学习,费时少,收效快,不仅培训免费,企业还发给工资满足农民工的生存需要。实践表明,企业自身培训员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政界、学界应该肯定企业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上作出的努力和发挥的作用;要倡导企业教育培训员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上,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农民工 高危行业 安全培训 思考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05-01
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存在有着重要性,更有着必要性,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狠抓落实,使培训工作切实有效地进行。
一、安全生产培训的必要性
(一)农民工数量多、高危作业危险大
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5278万人,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些农民工在工作中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为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城市高层建筑的玻璃清理工作,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还有矿下的相关工作,也由农民工从事。他们面对的是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还面临着生命安全隐患。
(二)高危行业安全隐患频繁,严重影响农民工生命安全和人们的安全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安全事故频发就是其中一种,尤其是高危行业,比如煤矿、建筑工地等,隔三差五就会有事故新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感,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
(三)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以人为本的贯彻落实,最近几年各地都开始普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积极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安全隐患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具体的防范措施。
(四)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对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的规定
我国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制定了培训大纲具体的考核标准,根据这些规章制度的要领,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严格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培训。
二、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更有效进行的措施
经过上面的必要性分析,我们看到了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将安全生产相关培训落实到具体行动,使之行之有效。
(一)完善法制规范,强制执行
人们的自觉性和意识相对落后,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应该致力于加强安全培训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推行力度,尽力去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和安全生产培训规章制度,对安全培训做出要求,增强惩罚力度,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增强推行力度,增加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有效规划,强抓落实
当前某些部门存在一些弊病,常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相关政策的推行。因此要做到上级有效规划,下级积极落实,从整体规划入手,将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归入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安全生产培训总规划,根据国家安监总局规划的整体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总体规划,把农民工作为安全生产培训的重点群体,明确培训目标、质量要求和实施办法。政府还要有效地监督相关建设部门和企业的执行,确保落实到行动。
(三)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减轻农民的负担
农民工挣钱难,高危行业的农民工挣钱更难,因此,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尽量不要让农民工交培训费。投入的资金用到改进培训设施、完善培训材料上。比如,很多的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抽象的文字不能有效引起他们的注意,可以加入信息媒体进行培训,将文字转化成图像和视频,让他们在视觉冲力下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高危作业,可以通过实例和动画的形式演示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并正确引导(可以借鉴公交车上的公益动画小广告,效果很好),让他们更直观地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潜在危险,并积极寻求正确有效的防范措施。
(四)发放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
培训一定要有效进行,并对进行培训的民工进行考核,培训合格者发放合格证和允许进入行业的证明,企业在动用农民工进行高危作业的时候,首先要认真考察工人是否具有合格证和工作证。出现了安全事故,要将责任追究到具体责任人,严惩不贷。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认真地将培训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实现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零事故,整体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一、把工会组织向下延伸,把农民工组织起来
要解决农民工在外出务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必须从输出地抓起,把工会组织向下延伸,从源头发展农民工入会,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我们通过调查摸底,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办法开展“工会进村”工作,把工会组织向下延伸,把农民工组织起来。
(一)调查摸底,把握情况。
我们对离土离乡外出务工人员、离土不离乡就近务工经商人员和在本乡本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的人员进行调查,摸清底子,并进行分类登记造册。通过调查,这三类人员分别有26.2万人、6.68万人和6.67万人。
(二)加强指导,建全组织。
各县(市、区)总工会成立“工会进村”工作指导小组,加强村级工会组建工作的指导。第一,依照法规和章程,组建工会组织。要求村级工会组织的建立,依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依法进行,不得走过场。为了依法做好组建工作,我们在村级成立“工会进村”工作筹备小组,对有建会条件的,按照“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活动场所、有工作计划、有检查督促、有活动经费)的要求建立村级工会组织。对已经成立村级工会的,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争取其地位和待遇:一方面是市总和各县(市、区)总工会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村级工会组织与村团组织、妇女组织享受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是市总和各县(市、区)总工会拿出适当的经费给村级工会作为开展活动的经费。第二,举办现场培训班,规范操作程序。全市11个县(市、区)均举办了“工会进村”工作现场培训班。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工会主席参加培训学习,规范“工会进村”操作程序,包括依法选举,张榜公布等。第三,因地制宜,适时发展。我们要求建立村级工会组织要结合各地实际,先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占20%以上),基础较好的村(社区)建立工会组织。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发展一个,建立一个,正常开展活动一个,保证村级工会组织的质量,克服为组建而组建的倾向,防止“工会进村”工作走过场。第四,认真把关,严格审批。指导小组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符合建立村级工会组织的,以村筹备小组上报材料,由县(市、区)总工会审批。村级工会按照本人申请,工会组织审批的原则,积极把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目前,我们已在全市依法建立村级工会组织132个,发展农民工会员17068人。
(三)试点先行,示范带动。
首先是自己摸索,进行试点。根据河池的实际情况,先在农民工外出较多,基础较好的村(社区)开展“工会进村”试点工作,并于6月初在等地召开现场会,提出“工会进村”工作具体要求。第二是外出学习,取长补短。6月份我们组织了部分县(市、区)工会主席,带着问题前往到河南省驻马店市、信阳市考察学习“工会进村”工作,并结合实际,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提高。目前,各县(市、区)每个乡镇都有1——2个外出务工人员多、基础好的村级工会示范点。
二、把工会维权职能向下延伸,把农民工权益维护起来
按照总书记关于“工会要着力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非凡是要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出积极贡献”的指示精神,我们建立村级工会组织的目的就是要把工会基本职能向下延伸,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从输出地进行维权。
我们建立了输出地农民工档案,把握农民工务工情况,从输出地开始实施维权。通过建立农民工档案,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务工情况,便于输出地工会组织对农民工进行跟踪维权。
(二)从输入地进行维权。
加强与输入地工会组织的联系,逐步形成输出、输入地工会组织对接的全程维权,解决好输出、输入地治理脱节的问题。目前,我们已与广东省东莞、深圳等我市农民工输入集中地区的工会组织取得联系,进一步做好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
(三)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维权。
各级工会组织结合实际,积极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如县大安乡大安社区22名农民工在兴建公路中,被承包工头拖欠4万多元工程款两个多月,农民工把这一情况反映给村工会后,村工会主席多次上门找到包工头,为他们催讨薪金,使他们今年5月顺利拿到了工程款。今年3月份,湖南籍农民工到我市县一家煤矿打工,不慎工伤,劳动部门作了工伤认定,虽多方奔走,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但矿老板仍然没有给他工伤待遇。县总工会得知情况后,迅速与安监、劳动等部门召集矿老板进行协调,最终矿老板承认了这种错误行为,并支付了5000多元医疗费,这个案子经过工会组织出面仅用3个工作日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这位农民工十分感动。据统计,开展“工会进村”工作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共接受农民工法律咨询400多人次,为120名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
三、把工会服务职能向下延伸,把农民工素质提升起来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维权意识,是我们组建村级工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侧重抓了几项工作:
(一)提高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我们根据河池是刘三姐家乡,山歌是群众喜闻乐唱的民间文化这一实际,把农民工维权的常识,编写成本地山歌,言简意明、朗朗上口,便于农民工把握维权知识。同时,通过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维权知识问答卡、举办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农民工了解外出务工常识,提高其自我维权意识。
(二)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我们以工会为平台,在市级和各县(市、区)成立农民工技能培训业余学校,在一些企业成立农民工培训业余分校,根据农民工的意愿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全市共成立了农民工培训业余学校17所,举办农民工培训班25期,培训农民工1363人次。县总工会结合该县的实际,启动了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在南方公司、津泰公司两家企业成立了农民工(职工)技能培训业余分校,并按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的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班,已举办锌、铟冶炼专业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工期169名,这些学员经考试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国家认证的技能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县总工会针对在本县开展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缺乏爆破手的实际,与公安、劳动等部门联合举办了2期爆破员培训班,培训农民工250多人,这批农民工通过学习全部取得合格证书,成为大会战爆破主力军。
(三)发挥村级工会为农民工服务的作用。
县镇巴拉村348户人家,外出务工人员430人,户均1人以上外出务工。该村针对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在东兰县总工会的指导下,建立了工会组织,并积极为农民工做好服务。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务工前培训。二是通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为村里引进刺绣项目,组织留守在家的妇女等人员就地培训,把握操作技能,进行刺绣加工,增加收入,仅此一项,该村年人均增收200元。
四、把工会帮扶职能向下延伸,把给农民工送暖和活动开展起来
一、农民工建档现状
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像干部、职工、教师、医生等人员,在政府的有关部门保存有一份可供利用,能证明自己身份、成长经历、内容翔实全面的档案。农民工除了在办理户口,计生证明等证照时在公安、计生、就业等部门留有部分表格性档案材料外,其他档案材料一无所有,而且即使是办理证照时的档案材料管理现状,也很不完备:
1.公安派出所在为农民工上户口、办理暂住证、边防证、身份证时,留存有一份办证所用的申请表。这些申请表载有农民工有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本人成分、政治面貌、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籍贯、住址、简历、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项信息,并贴有农民工的照片,对有关农民工的情况记录比较全面。但从实践中看又各有特点,如办理边防证、暂住证的申请表,一是面窄,不能代表全部的农民工,因为需办理边防证、暂住证的农民工属于少数;二是保管期限短,一般2年后即销毁。
2.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在进行劳务输出时,有部分农民工登记有求职登记表。表中载有有关身份、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工种、特长、有何证件、身体状况、求职志愿、具体要求、户口所在地、通信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等项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农民工有关情况,但由于现在自主外出者增多,不能全面掌握农民工的现状。
3.计生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在对外出农民工出具婚育证明时,形成了一套有关农民工的资料。包括年龄、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结婚时间、常住户籍所在地、流入地地址、配偶姓名、子女数、计划外生育子女数、节育措施等项内容。这些档案资料在计生部门保存比较完整,而且涉及农民工的情况比较全面,但是一般没有进行规范整理,大多数绳捆纸包,查找极不容易,且保存时间不长。
由此看来,有关涉及农民工的政府部门,因各自行业的需要在为农民工服务时产生的档案,一是信息零散不全,按照各自行业的要求各有侧重;二是这些审批表、登记表、申请表之类的材料,在经办人员眼中只是办理某件证照的存根而已。压根没想到这也是一种档案,因而也就没把这些载有农民工信息的载体当作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并加以保管,而且保存较短时间之后,予以销毁,不能集中概括农民工的全部情况,形成不了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集合。
二、建立农民工档案的必要性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日益壮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使得打工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好农民工档案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农民工档案,是搞好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是农民工外出多年,大多都学有一技之长,其中不少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如何促使这些农民工回乡投资,或把所学技术回报家乡经济建设,这是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二是外出农民工,分布地域广,从事各类职业,接触各行各业人员,即使他们本人在经济上成就不大,但他们掌握的各类信息都非常多,如何与他们加强联系,让其大力宣传家乡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招揽和介绍客商来家乡投资办厂,这也是当地政府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建立农民工档案,可以帮助当地政府按图索骥,加强与外出农民工的联系。
2.建立农民工档案,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序化的需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自主外出的农民已呈上升趋势,农民工由过去那种政府要我出去变为现在我要出去的状况。由于缺乏组织,一些农民工道听途说,掌握不了真实的用工信息、盲目性大,有的因找不到就业岗位,只得空手而返、来来往往费工夫不说。经济上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因此,建立农民工档案,便于当地政府有效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便于为农民外出牵线搭桥,提供优质服务,避免了农民工自主外出的盲目性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建立健全农民工档案,是用工单位和当地政府加强对农民工管理的迫切需要。农民工在城市的大量出现。给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带来了促进,同时也给当地政府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建立农民工档案,可以有效地为用工单位或当地政府了解农民工身份资质、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真实信息,便于当地政府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能有效解决由于农民工与用工单位劳资关系不清楚而引起的罢工,群体性上访事件。
4.建立农民工档案,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需要。近年来,有报道显示,一些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恶劣,农民工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建立农民工档案,便于当地政府与农民工及时沟通,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也便于原籍地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时,搞好农民工外出前的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或提供这类知识的咨询,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
5.建立农民工档案是国家预防重大流行痰病和疫情的需要。当某地发生流行疾病时,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对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健康检查。有效切断传染链。试想如果在2003年“非典”流行时,农民工有健全的档案,那将为各地抗击“非典”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农民工建档的实施对策
农民工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档案,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直接形成。务工时形成的用工合同、保险证等也很少且大多由用工单位保存,但当用工单位变动时,也没有档案方面的衔接。由于现在农民工的有关信息主要是在申办某类证照时形成的申报登记材料,因此,农民工档案的收集,实际上是一种对有关农民工身份资质,务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采集。根据对涉及农民工的有关部门的调查摸底,公安派出所和劳动管理部门、计生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在为农民工办理有关证明时形成的档案,个人信息上都不够全面。如果档案部门能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参照公安、劳动部门的表格内容协助计生部门对申报表格的项目内容加以充实完善,并在办证之时逐项如实填报,这样既不增加农民工的额外负担,又能全面反映农民工的所有信息,为农民工建档奠定翔实全面的信息载体基础。
设制的表格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能反映农民工身份资历的信息:如照片、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本人成分、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等。(2)能反映农民工社会关系的信息:如配偶、子女、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3)能反映农民工成长经历的信息:如简历等。(4)能反映农民工住址和联络方式的信息:如籍贯、家庭住址、务工厂所、住址、邮编、通讯号码等。(5)能反映农民工特长和求职志愿的信息:如职业状况、工种、特长、求职志愿、具体要求等。(6)能反映农民工计生状况的信息:如婚姻状况、结婚时间、配偶姓名、子女数、计划外生育子女数、节育措施等。如果按照上述要求,改进现有的申报表。
准确掌握农民工基础信息
运用科学方法,摸清农民工“家底”,奠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街是典型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前往租住的农民工逐渐增多。为摸清农民工“家底”,20**年1月至3月,组建27个调查小组,深入辖区内8个社区的大街小巷、租赁楼院、农贸市场、工地企业等场所,开展调查摸底,全面登记造册,从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技能状况、从业类别、求职意愿等方面准确掌握辖区农民工的基础信息,分类进行梳理,总结出三个“绝大多数”:一是从农民工人员构成上看,青壮年占绝大多数;二是从农民工从事的工种上看,一线重体力活占绝大多数。主要有建筑工地民工、城市挑夫、农贸市场小摊贩、物业管理人员和零杂工;三是从农民工在辖区租(居)住时间上看,流动性大占绝大多数。
建立电子台帐,掌握农民工“动向”,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利用党政内部办公局域网,开辟农民工思想政治网页,新建农民工信息登记系统,对农民工实现分类别分层次动态管理。按照居住时间,将农民工分为就业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农民工,将就业能力差的农民工随行人员纳入登记范畴。根据农民工流入输出的实际,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策略,动态电子台帐发挥出“风向标”作用。
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解决“民生之忧”,抓好互动就业。一是用就业载体吸纳农民工,抓好政府对农民工就业的扶持。充分发挥土湾辖区原有的工人村、模范村、民主村三个背街小巷再就业市场的载体功效,帮扶、引导、保障辖区进城农民工优先就业。二是用双向选择引导农民工,搞好农民工就业意愿的尊重。组织农民工免费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招聘会,向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保护农民工守业、创业积极性。
解决“务工之忧”,规范用工管理。辖区内共有19个单位使用农民工,行业涉及个体餐饮、建筑公司、国有企业等多种类型。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参工之忧”,多次主动配合联系职能部门,开展农民工用工专项执法检查,规范用工管理,使辖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达1087人,占使用农民工总数的98.9%。
解决“弱势之忧”,实施维权服务。定期组织律师、法官等法律从业人员,走进工棚,驻入社区,开展维权咨询和法律服务,建立街道、社区2级维权平台,切实解决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收到良好实效。
用“三寓”理念卸下农民工的心理包袱
寓管理于服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完备农民工组织体系,组建街道、社区两级服务管理网络平台。
发挥工作网络优势,建立农民工立体关怀体系。以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有关社会单位为成员,成立进城就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8个社区居委会相应设置进城就业农民服务点,落实社区助农员1名,形成辖区“横向到边、纵深到底”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专门负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增强农民工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土湾街道进城就业人员临时党支部,依托党支部,将辖区内13名农民工党员组织起来,让农民工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建和党员教育活动,在农民工与社区之间搭起双向交流、共同促进的桥梁。成立土湾街道农民工联合工会,选出农民工代表进入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加强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让农民工党员和农民工自觉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农民工的自我管理与服务,增强对城市企业和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出他们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寓教育于维权——利用宣传载体,紧扣农民工“想知想晓”,开展时事政策教育。
利用辖区载体,开展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宣传。开展“城里人生活离不开农民工帮助,农民工发展离不开城里人支持”、“农民工、城里人,都是社区关心的人”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农民工专题服务日”时事政策服务活动,向农民工发放各种材料,让农民工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打造集阅览、电教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春风文化活动室”,向农民工提供安全知识、操作技能、权益保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服务。
根据认知实际,解答农民工想知想晓的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传授法律法规、疾病防治、生活常识等农民工想知晓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工人村社区、模范村社区、新生村社区邀请区法院法官为农民工进行现场法律咨询活动。
寓和谐于发展——开辟活动平台,选树农民工“身边典型”,倡导愉悦共享和谐。
开辟活动平台,发动农民工“自我展示”。一是策划实施土湾地区“街坊邻居文化节”,发动辖区农民工参与其中,搭建起充分展示其健康爱好和特长的舞台,达到农民工之间同欢庆、齐和睦、重交流的目的。二是倡导社会单位共建,打造农民工公寓文化。与中建五局三公司共同打造卓越康乐农民公寓,改善了他们的住宿条件。在中秋、国庆、春节等传统佳节来临之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与公司领导一同来到农民公寓,与他们开展联欢活动,让他们“不思乡”,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
关键词: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问题与对策
Abstract: the cor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struction peasant-worker safety production training education is implement the central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of do a basic work. In recent years, Beijing construction committee, the Beijing municipal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the Beijing municipal safety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jointly issued th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asant workers night classes "org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work safety training, notice of, the purpose is to further improve on-sit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safety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onsciousness and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safety education training on migrant workers main work to catch, the work has gradually become institutionalized, standardization, for safety production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evel increases, new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widely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homework personnel master, using new technology proficiency,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production, directly affect the enterprise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need more high quality workers, the safety training education work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ow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work well,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research do an important job of.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 Safety production; Training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把经济效益为中心当成了共识,建筑企业更不例外,尤其是这两年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然而,在一些企业和部门过于看重效益,对安全生产没有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只是在口头上讲安全第一,实际上并没有把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去抓,个别企业的主要领导在安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安全生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在我们建筑行业里,凡是出现安全事故,亡人事故,多数就是因为领导不够重视,制度不够落实,工作不力所造成的。长期以来,已经在部分人的思想里形成效益、质量、安全这么一个工作顺序。针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来讲,在有些企业仍然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基层落实效果不明显,存在应付的现象,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偏低,自身素质较差,对安全意识淡薄,给组织培训和教育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组织一次教育还可以,两次或多次他们就不乐意参加了。白天还行,晚上组织难度就更大一些。用农民工自己的话讲“我们是来挣钱的,让我们学习又不发给工资”、“干了一天活,累的腰酸退疼的,有什么好学的!……”。虽然他们在发牢骚,但仔细琢磨他们所讲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这说明他们对安全生产培训的内涵还没有理解。我们在组织教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学习时间一小时,集合需要半小时的问题,有时还带有强迫性。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工更多了解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让农民工感觉到、认识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带来的好处,从而转变学习思想态度,改变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认识。
其三、培训教育的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一是部分农民工在参加培训教育中不够用心,在听课过程中老师在上面口干舌燥地讲,他们在下面似乎多数不能用心听讲,提问题时不能正确回答,自认为签个到就算参加培训任务了;二是部分农民工对安全生产培训不够重视,有的学习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打瞌睡,有的甚至交头接耳影响别人,批评重了他们不高兴,批评轻了他们不在乎,老师拿他们也没办法。在他们的头脑里干活挣钱是第一位的,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三是培训教育的内容不统一,不规范,不丰富,讲起课来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不能打动农民工的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有关部门及领导想了一些办法,但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迅猛,劳动力需求旺盛,农民工流动加大,给安全教育带来较大难度。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责任仍是管理没跟上,再加上农民工越来越不好管理,在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建议采取的对策
安全管理归根到低是对人的管理,做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制度等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1、搞好企业及基层主要领导的培训教育
要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安全工作与本人职务提升,收入、职称评定等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压力变动力。同时,各级领导要避免只开会、不深入一线检查监督,只定制度不抓落实的表面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生产仍然是走于形势,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要确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把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当中,并认真落实。还有我们做领导的一定要率先垂范,要带头学习、亲自讲课,要求施工人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施工人员做不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常言道:“正己而后方可正人”。只要领导重视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安全生产工作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2、搞好农民工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这几年,随着农村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逐步提高,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少,每年使用的农民工50﹪都是新面孔,搞好三级安全教育尤为重要。第一级为新入场人员安全教育,由用人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进行;第二级为上岗安全教育培训,尤其是特殊工种,用人单位在发给劳动防护用品、办理上岗证前进行;第三级为入岗安全教育,由全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人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前进行。同时,教育人与被教育人要在《安全教育管理卡》上签名,并建立安全教育档案,保证农民工具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意识与素质。
3、培训教育要灵活机动抓教育
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相当一部分比较差,尤其在组织纪律性方面更是不可一提。但他们毕竟是农民出身,自由散漫习惯了,单凭一、二次教育是不可能改变现状的。要看到我们的工作方法还不够灵活,不够丰富多彩。比如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不能单一的强调在晚间进行教育,农民工干了一天活确实比较累,他们不愿意占用休息时间学习、就不能勉强。我们培训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从而达到他们自觉的对安全生产的预防和重视,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我们可以利用白天、晚间、停工期间灵活机动的安排农民工培训教育,这样组织起来会更加容易,效果会更加明显。
4、培训教育要形式多样化
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一定要注意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一味说教灌输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的,更调动不了农民工学习的兴趣。
在形式上,可采用幻灯片讲座、电视录像片讲座、发放安全小手册,宣传图片,自制电视案例与讲解相结合,还可以从农民工中挑选有经验的师傅讲课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内容上,少读书多讲故事,多插入安全生产方面的案例,尤其在制作电视教育片内容上,多引借一些电影、电视中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做到内容生动,情节感人。这样既能提高农民工参与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培训教育的效果。
其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每当一个工程项目开工,安全警示标语,标牌必不可少,旨在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位施工人员遵章守纪,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经常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农民工做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要坚持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1-2次安全生产主题会议,通报前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肯定成绩,纠正工作中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