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业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特征
从较粗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向有选择地发展核心业务转型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日趋激励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际大型主流银行通过有针对性地剥离、外包非核心业务,不断拓展、并购来巩固核心业务,业务战略定位从较粗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开时向有选择地发展核心业务转型。
1.剥离、外包非核心业务
近10年来,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瑞银集团等大多国际主流银行均对其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通过不断剥离、外包等方式,分拆了经营效果较差或与发展战略不相吻合的非核心业务(见表1)。
2.依凭内生发展和对外并购等方式巩固核心业务
在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同时,国际主流银行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通过积极的市场开拓和频繁的并购,使核心业务获得更快的增长,从而迅速确立了在全球领先的竞争地位(见表2)。
近20年来,国际主流银行业务模式的选择也证明,商业银行在非银行类金融业务上的规模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分销渠道而不是自营和研发方面,业务范围的选择调整不能拘泥于拥有“全面”的业务体系,而应更加注重银行核心业务的培育和关键业务领域竞争力的提升。
零售金融业务在业务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在批发金融市场上受到排挤,零售金融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以美国为例,1980年美国商业银行消费者贷款4548.7亿美元,占总贷款的比重为44%。特别是9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持续偏低,推动美国住宅市场以至按揭再融资活动大幅度增加,到2007年,美国消费者贷款数据变为45849.2亿美元,占比达到70%(见图1)。
主要银行的消费者贷款的升势尤其明显,如花旗银行消费者贷款2001年比2000年上升11.3% , 2002年比2001年上升13.2%;J.P.摩根大通银行消费者贷款2001年比2000年上升16.6% , 2002年比2001年又上升10.9%。随着业务重点的调整,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花旗集团全球消费者服务业务收入占比由1998年的42%增长到2006年的56%。2007年,消费者服务业务收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该年花旗集团全球消费者服务业务净收入达到78.68亿美元,但公司及投资银行业务巨亏52.53亿美元,选择性投资亏损16.44亿美元。汇丰集团个人金融业务对税前利润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33.5%上升到2006年的42%;公司银行、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业务在税前利润中的份额则大幅下降,从2001年的39%下降到2006年的26%,私人银行业务增速也较快,在总体业务中的份额也在上升(见图2)。
综上所述,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为求得市场生存,在实施全能化发展的战略过程中,无论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还是在业务品种和业务方式上考虑,目标仍是有选择而且突出重点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和重要性的上升也印证了这一过程。
业务品种迅速增加,产品创新更加复杂且将创新重点纷纷转向表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主流银行均不惜重金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使其具有更好的便利性、更大的增值性,巩固和拓展其核心业务的地位,创新的着力点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延伸到表外业务,各种新的业务品种层出不穷。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通过将具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业务,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实施证券化,将利息收入转变为手续费收入。2000~2006年,全球证券化发行规模从5000亿美元猛增到2.3万亿美元。银行还进一步对证券化产品衍生化,以降低业务扩张对资本的依赖。2003~2007年,全球信用衍生品(CDS)市场规模膨胀了15倍多,达到50万亿美元。另外,利用其便利的分支机构和网点,分销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产品等方法,以客户需要为中心,提供立体化、综合产品系列服务。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最优秀的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只有50多种,到80年代已达到200多种,到了90年代达到500多种以上。作为业务品种多样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财务上就体现为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利息收入不断下降,而创新带来的新兴业务品种收入种类增加,非利息收入持续上升,相对重要性不断提高(见图3)。
从业务产品创新过程本身来看,各家银行大量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大型计算机、互联网络、通讯卫星等:使用将金融领域的某些直觉行为形成理性基础并转化为可操作的金融产品。使多种金融工具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创新产品更多,金融产品变得更加复杂。
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合理化,客户服务渠道更多从传统向电子转型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主流银行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对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一是大量运用IT集成技术,将分散封闭系统重组再造成集成网络一体化系统,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仓库,为银行业务分析和管理决策流程的科学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由单纯业务处理向业务处理、管理决策支持和客户服务有机结合方向发展。如花旗银行,已将全球业务单证集中到4个用网络连接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单证处理中心处理。客户利用该处理系统,可全天候、非常便捷地办理各项业务。三是在授信业务处理上,借助信息系统,使流程和手续更加标准化、合理化,使贷款申请反应更快速,贷款的权责更明晰。四是将除核心业务流程以外的辅业务流程向专门的营运机构发包,缩短业务流程链条,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同时,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手段的应用,使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更多地转向电子渠道。电子渠道在便捷性、安全性、速度、成本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使其服务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甚至达到不受时间、地点、方式约束,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Anywhere、Anytime、 Anyhow)”的全天候服务。2005年,美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占到传统银行业务量的50%-60%。
以业务体系的调整为重心重塑组织架构
1.强调银行的系统管理,以业务条线为主线归拢业务部门。经过多次的反复调整,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基本趋势就是业务条线愈来愈综合清晰,众多的业务部门都在按三大业务条线归拢,即零售业务、公司及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构建起以战略业务单元为基础的,客户型导向型组织架构。
2.强化总行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能。目前国际主流商业银行都以总行部门为运行和指挥中心,均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结构。表现在银行的分行很多,但不一定很大,职能一般单一,很多业务集中在总行的部门完成。总行的部门并不多,但都很大,“大总行”通过“大部门”来体现,一个业务部门就是一个业务系统,就是一条战线,部门内汇聚了主要的业务专业人才,分工细、专业性强。
次贷危机的冲击及新走向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债券或由此衍生出的其它债券投资上遭受的损失惨重,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巨额亏损,有的甚至陷入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国际主流大型商业银行更是首当其冲。迄今为止,以花旗、瑞银、汇丰为首的全球银行业巨头已经计提了高达近500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全球金融行业的资产减记将高达1万亿美元。此次危机破坏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是以往历次金融危机所不能比拟的。 这一金融危机对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大,目前还无法判断,但是这与美国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监管法律与政策过于宽松,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高杠杆的投资银行业务间监管模糊,以及商业银行对追求高杠杆利润的过度激励,过分加大高风险业务自营比例等有直接关系。本次危机后,美国甚至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法律、监管等都将为此做出大的调整,也使国际主流商业银行近年来业务模式创新所积累、蕴藏的风险得到充分暴露,五大专业化投行的消亡,更会促使其回归审慎经营的理念,重新评估业务模式,进而做出相应调整。
重新评估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间建立更加严格的防火墙
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也在不到短短的10年间就经历了从下降停滞走向复苏再到2007年遭遇重创的过程,其抗周期性风险差及波动幅度大的特点暴露无遗。次贷危机后,众多投行都会纷纷投身商业银行的怀抱。然而,投资银行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组织模式,而在于其自身的经营模式和外部监管跟不上投资银行发展的步伐。投资银行重新回到商业银行体系内,尽管可拥有商业银行稳定的资本来源,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风险问题。因此,在投资银行回归后,商业银行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解决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存在的高杠杆难题。降低投资银行的杠杆率,从而降低风险。一方面,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会继续在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等领域提供中介服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加强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降低自营业务的比重和杠杆率。据测算,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2007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高达28倍。高杠杆率伴随的必然是高风险,次贷危机中高杠杆率的大型投资银行纷纷倒闭,说明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种业务模式存在的严重问题。同时,要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建立更严格的防火墙,防止投资银行部门通过证券化分散出去的风险重新回到商业银行体系内。
提高信贷业务准入门槛,逐步收缩高风险的“另类投资”业务领域
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客户和业务,放松风险管理标准,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次贷危机后,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会更加注重审慎经营的理念。一是提高信贷业务准入门槛。在贷款对象选择上更加注重客户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亦即借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把那些不完全符合信贷标准的客户放在服务范围之外。在贷款品种选择上,对通过住房抵押、股权质押或债券质押,从银行获取贷款的业务更加慎重。二是逐步收缩高收益、高风险的“另类投资”业务领域。次贷危机爆发前,在追求盈利动机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多余的资金纷纷流向高收益的按揭抵押债券或“另类投资”(如次级房贷)等金融衍生品。花旗等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均设有专门的另类投资部门。而这些投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了对冲基金、特殊投资实体、证券公司等的杠杆风险和信用风险,一旦市场变化,这些证券化资产的价值就会急剧下跌,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
金融创新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表外业务经营会变得更加审慎
本次危机全面显现了金融创新高风险的一面。首先,过度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使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产品在转移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卷入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拥有非常强的风险管理技术,也曾经成功地抵御了很多的风险,但仍然功亏一篑,教训十分深刻。因此,随着监管的加强,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未来的金融创新将会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更注重风险的控制。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无论结构多合理,质量多优秀,最终还是要倒塌的。另一方面,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风险更多体现在表外业务的高杠杆、高风险性上。虽然不同商业银行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就行业整体而言,还是会有参照标准的,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了保持合理的资金杠杆率,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传统银行业务将重获重视,高杠杆率的表外业务经营将更加审慎。
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能银行业务模式有加速的趋势
一、美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会计管理集权化程度较高,会计机构布局侧重于总行
会计管理涉及商业银行前中后台的业务运行,会计管理的模式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密切相关。
目前,美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大都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的经营模式,大量业务、特别是高端的投行咨询业务、资金托管业务、大型企业集团服务等均集中于总行的各相关部门完成。商业银行的分行虽然很多,但主要是营销中心企业和个人客户,职能相对单一。这种经营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出于提高效率、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的需要。在各个分行,其职能重合率较高,如按“块块管理”的业务运行模式来进行操作,一方面分散了全行有限的专业力量,另一方面,加大了全行的成本支出。而按产品线、业务线由总行各个部门来进行“条条式管理”,可以节约成本,也更有效率。这种经营模式决定了美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具有集权化程度高,机构布局侧重于总行的特点。
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纽约银行为例,其各个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总行及总行直属机构。只有中小企业业务、个人业务由总行和分行共同完成。与之相应,纽约银行的会计管理机构设置高度集权,布局侧重于总行。该行在总行设有庞大的财务会计部,其下又划分了多个二级部。
纽约银行总行财务会计部完成了全行主要的会计管理工作,而在各国内分行与海外分行,由于其主要任务是营销客户和确保本分行的经营合法且与总行的经营目标一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产生与管理主要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只有很少的专职会计管理人员。
(二)会计业务的处理集约化程度高,主要业务均通过后台处理中心完成
后台处理中心的设置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表现,它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强化风险控制。近20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美国的商业银行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超大型计算机和商业智能等技术来处理跨空间、跨部门、跨产品的数据集成问题,这使高度集中的后台业务处理中心的建立成为一种潮流。在美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总行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将全球范围内所有客户资料信息、单据审查、账务处理等后台工作集中完成,专业人员进行24小时的集中处理。分行不再分散进行电脑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分行的前台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营销客户,而不是业务处理。总行不仅将全行的业务处理集中完成,还可以通过将后台业务处理中心选择建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在提高业务运作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运作成本。
仍以纽约银行为例。该行将各个业务领域的所有操作性的职能分离出来,通过设置专门的后台业务操作中心,实现一般业务操作和处置的集约化管理。该中心于1988年由纽约市的纽约分行总部,搬迁到远离纽约市的一个小城Utica,此中心由此就称作“UticaOperationsCenter”(优特卡业务操作中心)。Utica在安全和环境方面都要优于纽约市区,而且人力成本较低,仅此在成本费用方面就为纽约银行节约大笔开支。
(三)高度发达、细致全面的内部管理会计体系
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凡是竞争力强、利润高的银行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和领域。按照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美国的商业银行几乎可以从事任何金融,但几年下来,发展最快的商业银行并不是在所有的领域全面出击的所谓“全能型”银行,而是那些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银行。
与核心产品与业务战略相对应,美国商业银行在资源安排、机构设置、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均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进行布局。这就需要有一套强有力的、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业绩评价,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并提高银行成本控制的能力的管理会计体系。
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职能是协助银行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客户、产品、业务部门的收入、成本和效益分析和计算,使管理层能及时掌握哪些产品、哪些部门以及哪些客户是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的,收益的大小是多少;哪些产品、部门是亏损的,亏损的程度有多高。据此,管理层可以科学地作出有关核心产品或业务的扩张、维持、收缩或退出的决策。
在纽约银行的财务会计部中,专门有一个管理会计部门,其主要任务就是定期考核各产品和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支出情况,该部门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是纽约银行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与产品的重要依据。除了对核心业务与产品进行深入细致的成本收益核算,美国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会计部门还要参与经营目标的制订、经营方案的决策、计划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等经营活动,从而把成本的控制纳入日常的管理过程,并使业绩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和公正,以更好地处理内部利益关系。
(四)规范而精炼的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美国的商业银行每个月要向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另外,凡是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银行,每个季度,要公开披露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及其他会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主要由商业银行本部、各子公司与海外分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合并而成。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对外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集中在总行,并不需要很多的人力。例如,纽约银行财务会计部的会计部门下分四个组:财务报告组,负责全行会计报表的汇总和分析(这种分析工作主要集中于各种比率分析,如资产回报率、成本收益比等);国际会计组,主要负责收集海外分行与子公司的会计报告,汇总后交给财务报告组;成本计算组,主要负责全行成本的计算与分摊;会计制度组,主要负责根据监管部门和职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全行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
耐人深思的是,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国内的各分支经营机构大多没有单独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些经营性分支机构所形成的只是一种统计性的报表。其统计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指标:本行的个人客户及公司客户存款额、本行对个人客户及公司客户的贷款额、本行的中间业务收费额。这些指标实际就是对分行进行考核的主要标准。对美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与联网的情况下,分支经营机构实际上只不过是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对他们来说,单项的业务考核指标比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要有意义得多。只有很高级别的大区分行和总行才编制对外报告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美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一)强化管理会计,使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与全行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改革目标是通过综合改革,转换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的可持续增长。效益型增长主要是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和风险成本管理来实现,而不是主要依赖于扩张贷款、增加利差收入来实现,效益型增长意味着要依靠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来适应市场和开发新的发展空间。
为尽早建立我国商业银行效益型增长模式,应强化对各部门、各产品的效益核算,在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以外,应另外建立一套管理会计体系。该套体系主要是满足于银行内部的管理需要而不是银行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其数据来源为主机集成数据,而不一定非要是总账与会计科目。
(二)加快业务中心建设,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的集约化程度
会计业务是商业银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具有业务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要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建立后台业务处理中心提高各行会计处理的集约化水平。
建立后台业务中心意味着再造业务处理流程,科学组织前、后台的业务布局,将各种非柜面业务以及需通过柜面但无须即时办理的业务(如托收承付)、操作风险较高的业务(如各种信用证的审单业务)逐步纳入后台会计业务处理中心,不断充实业务处理中心的职能。这样,一方面不断提高业务处理的集约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改变目前各行会计操作风险点多面广、难以监控的现象,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形成自上而下的会计信息体系
关键词:银行;外汇资金;风险;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银行外汇风险的界定及风险成因分析
1.1我国银行外汇风险的界定
所谓的外汇风险是有多个组成部分,其中大部分是伴随着交易产生的,在交易过程中银行在对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或者其他形式的业务进行操作时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化引起的损失称为交易风险。银行外汇项目出现某些程度的变动而造成的风险是由于在进行业务办理时银行业务员按照外币折算,而外币的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有可能造成折算风险。外汇风险中影响较大的应属经济风险,所谓的经济风险是由于汇率出现非常规变动造成银行的储备资金出现波动,汇率的变化会导致银行诸多方面的变化如利率和价格等,而这些都是关系着国内金融业务的重要因素。
1.2我国银行外汇风险来源分析
1.2.1管理水平不到位
在新汇率实行之前,人民币的汇率没有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因此外汇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银行业务操作者习惯了在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下管理外汇方面的业务,久而久之造成管理人员只是重视经济收益而忽略的业务管理的创新完善。对于金融市场动态的监控和外汇业务的有效管理没有做到足够的认识,部分银行禁不住利益的诱惑,不考虑自身管理水平和实力,私自开拓外汇业务,在具体交易中又缺乏健全的保障体系,导致外汇风险指数增大。这与银行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银行管理水平既与银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也受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影响。首先银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银行管理水平中起主要因素,现代金融环境要求银行管理人员和业务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过硬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自身对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业务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具备长远的眼光。再者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要落实到实处,现阶段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创新,不能满足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存在漏洞的管理就容易使银行外汇风险增大。
1.2.2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汇率风险
现阶段银行外汇资金面临的汇率风险与外汇资金本身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外汇资金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因此不能按照金融市场的走向随意的变动,这就造成外汇资金具备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外汇交易中的汇率又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这就给外汇业务增加了其风险因素,并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外汇资金的数额不断增大,这也对外汇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我国银行外汇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由于通过公开发行上市所募得的资金,再者就是国家以外汇储备注资的方式为外汇业务注入一定的资金。再者就是国外的投资人以股权的形式转变为外汇资金。如果人民币的汇率出现波动,则银行的外汇资金的折算比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2.3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交流日益紧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得各国的外汇交易活动日益频繁,逐渐成为银行日常义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银行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也相应的增多。随着外汇交易的不断增加,就会造成在银行的每日外汇交易与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差额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出现外汇敞口,换句话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银行通过外汇买卖活动积累的资产如果大于负债的总量,则称之为多头,相反的如果银行买入的资产之和小于银行卖出的外汇之和就称之为空头。因此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也是造成银行汇率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银行外汇资金业务管理现存的问题
2.1银行外汇资金保值增值管理不到位
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外币资金的规模不断壮大,这也就造成其管理中存在的法律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被动管理的先天特点被放大,对外汇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很大的挑战。现阶段我国人民币的对冲效能不高,市场上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一旦外汇资金不能结算就必须通过投资国外的证券等方式来保证经济收益,如果盲目的投资就会使银行外汇资金风险逐步扩大,因此银行为了有效降低交易风险,通常会将银行投资的目标集中在有固定收益的产品上。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投资收益会大幅减少,且可选择性较差,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快,就会造成投资者无法控制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差额。
2.2利用现有金融产品避免外汇汇率风险不足
汇率风险是外汇风险的最显著特点,理论上讲银行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外汇拓展产品为可能出现的外汇风险提供保护空间,国外的某些银行一般会采用期货或者远期等金融外汇拓展产品来控制外汇资金风险,而实力较强的跨国银行则是根据金融管理原则,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用外汇资金拓展产品并不断创新现有的产品来控制金融风险,但是我国现阶段在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实现对资金风险控制方面还不太成熟,运用的还不够灵活。
2.3外汇风险的识别能力有限
所谓风险管理就要求有未雨绸缪的远见和战略性眼光,外汇风险同样如此,如果不能对外汇风险做到有效的估计,也就无法做到充足的准备,管理效率也会下降。现阶段相比于发达国家的银行而言,我国银行对于外汇风险的识别能力还有很大的不足,虽然部分银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引入了相关的风险识别技术,但是这些并没有被泪如银行日常风险管理规划中,我国很多银行比国际银行的规模要小很多,但是资金敞口的数额却远远超过国际银行。这就造成对于风险的管理和识别存在较大程度的难度。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就无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银行外汇资金管理就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
我国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
3.1提高外币资本金投资绩效
现阶段人民币升值趋势较为明显,银行可以借此机会采取控制外币资产增长的办法,提高银行资金中对人民币的拥有比例,减少外币在银行资金储备中的占有比例。对于外币资金投入的部分在保证银行向着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核准结汇的方式,有效的保障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尽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折算而产生的资金损失。在有限的降低外币资金的规模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外币资本金的投资绩效,也就是说银行可以将对外币资本金的投资转向与境外存款、债券及部分金融外汇衍生产品中,银行要注重拓展外汇资金的投资方式,优化整合现有的投资渠道,从根本上提高外汇资本金的投资效益,削减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银行监管部门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银行资金的运作效率,提高银行外汇资金的流动性。
3.2使用金融产品交易对冲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金融外汇产品的进一步增多,银行可以利用现有的金融产品作为工具来实现对外汇资金的风险控制。真正做好外汇产品的风险控制,完善金融产品交易的对冲制度,尽快取消银行对外汇资本金投资金融产品的限制。
3.3提高银行员工的素质
银行内控措施的有效实行,银行员工是关键。强化员工在岗技能的全方位培训,提高其法纪理念和政治觉悟,使员工的工作时刻保持在合法的范畴内。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提高员工的敬业程度,能够经得起经济利益的诱惑,要结合反面案例对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员工对于违法乱纪危害性的认识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经济不法手段不断出现,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3.4建立完善内部激励制度
完善的内部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员工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根据合理的奖惩制度进行奖罚。对于业务素质过硬并且制度执行力好的员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相反的则要进行行政与经济处罚。将员工的制度执行情况与员工的奖金与职务升迁联系起来,使员工的压力转化为动力。
3.5加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
加快银行自身建设才是提高银行控制外汇资金的有力手段,要想提高银行的综合实力,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外汇风险的特点和自身银行的管理现状,要根据自身管理现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关条例。提高自身对于风险的识别和估计的水平,强化自身监管系统,构建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再者各个银行要加强对外汇资金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银行国际业务人才的培养工作,保证银行外汇资金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高效、科学的开展。
4.结语
对于银行外汇资金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程。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和一线的业务操作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能够降低外汇风险的策略,全方位的提高我国银行防控外汇资金风险的能力,维持我国金融市场的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金艳芳.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2
关键词 隐语;鲁南;民间行业
作者简介 杨晓红(1970-),男,山东枣庄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山东枣庄 277116)
隐语又叫“隐”,古字为“”,是古时对谜语的一种叫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隐语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就是说,隐语是隐去本事而以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
隐语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口语,它所针对的都是特定的对象,离开了这个特定的人,隐语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不论是以物喻意,还是以情说理,隐语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时过境迁,社会发展变化了,隐语便随之消失。隐语历来是语言学家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课题,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隐语的认识也逐渐的深化。但在隐语研究的某些方面仍然似是而非,语焉不详,分歧依然存在。
现在学术界对隐语的定义和分类,说法不一,观点纷纭。笔者认为,曹炜教授在《关于汉语隐语的几个问题》中的观点,相对比较合理。曹先生将隐语定义为:隐语,也叫秘密语,是常见的社会方言之一。由此可知,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的内部语言,是全民语言的一种变体,属于习惯语的范畴。
曹先生在文中将隐语分为三类:(1)黑话。黑话是某些不良甚至黑恶社会群体所使用的一种有意不让外人所知晓的秘密词语,是隐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的特点是,不少词汇与一些丑陋的行为、事物有关,透露着一股邪气,让人联想到罪恶。(2)行业隐语。行业隐语是某些行业所使用的一种有意不让外人知晓的秘密词语,是隐语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支。行业隐语的特点是:词汇大多与货物及商业利润有关,透露着商人的一种精明、狡黠。(3)松散社会群体隐语。这是某些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有意不让他人所知晓的秘密词语,是隐语的重要类别。这类隐语最能产的人群是青少年群体,内容往往指称一类人或一种现象。松散社会群体隐语的特点是:词汇大多与一些普通的常见的事物有关,往往透露着普通百姓的一点机智、谐趣。
本文欲以曹炜先生的理论做为研究的基础,就鲁南方言中隐语的一些特点,特别是行业隐语的特点,加以简要分析,以明确其特点及发展趋势。
笔者对搜集到的147个鲁南方言隐语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从语音形式看,单音节词32个,占总量的21.77%;双音节词57个,占总量的38.78%;三音节词56个,占总量的38.09%;四音节及四音节以上的词较少,仅2个,占总量的不到1/70。由此可以看出,在鲁南方言的隐语中,二、三音节的词处于绝对的优势,它们平分秋色,占据大半壁江山,是组成的最重要部分。单音节词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但数量较少,势力较弱。四音节及四音节以上的词,是鲁南隐语中极少采用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现象可能与鲁南人的性格有关。他们豪爽,干脆利落,不喜欢拖泥带水,表现在语言上便是构词简短,节奏明快,多音节词在他们的语言习惯中是尽量避免的。
一般来说,隐语大多词义架构简单,单义词占绝对的优势。但在鲁南方言的隐语中,多义词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虽是同一个词。但在不同行业或集团里,含义却不尽相同。如同为“线子”这个隐语,在鲁南的曲艺界隐语和绿林隐语中词义不同。在曲艺界隐语中,“线子”是“道路”的意思,而在绿林隐语中,“线子”则为“路程”。侧重点不同,含义上有区别,形成了一个多义词。
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不同的行业或集团之间,因职业特点不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同,而用同一个词语指称不同的事物,使一个词语具有了多种含义。但各行业及集团之间却不会相混,在本行业或集团内部,这个词仍就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单义词。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鲁南方言隐语中还存在着异名同指的现象。如在绿林隐语中,“酒”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火山子”,另一个名称是“一三五”,两个名称分别是从酒的不同特点角度来称呼的。一个侧重于喝酒后因辣而产生的灼热的感觉,另一个则是从“酒”与“九”谐音而形成,使用的是加法。又如,同为1~10这十个数字,在曲艺暗语和牛行市暗语中称呼不同。曲艺暗语这十个数字的称呼为:溜(一)、月(二)、汪(三)、摘(四)、中(五)、申(六)、星(七)、章(八)、耐(九)、居(十)。在牛行市中,行话手势为“一留、二撇、三品、四格、五半、六搔、七捏、八叉、九勾、十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隐语是处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人员创造使用的,是不同层面的隐语,这同各行业集团的职业特点相符,并能体现它的历史发展。
从词语的内部结构看,鲁南方言中隐语的最大特点,便是后缀“子”的运用。在所调查的147个隐语中,带后缀“子”的就有66个,占了总量的将近一半。这些后缀“子”,放在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的短语之后,形成了一个名词结构,代表了一种事物或~类现象。从语法意义上讲,有的“子”缀是一种成词要素,如“飘子(船)”、“沙子(盐)”、、“银币子(大米)”,有的改变了词的词性,如“拱嘴子(猪)”、“挂帐子(下雾)”、“漫子(云)”等。
其次为后缀“儿”的使用。与后缀“子”相比,后缀“儿”的使用较少。其用法同后缀“子”一样,放在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的结构短语之后,形成了一个名词性的结构,代表了一类事物的名称,或者一类现象,如“现分儿(内行)”、“控码儿(外行)”、“牌儿(脸)”、“登火轮儿(火车)”、“驾轮儿(自行车)”等。
再次,便是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了”的使用。结构助词“的”放在动宾结构的短语之后,代表一类人,如“扛二枪的(自己人)”、“带线的(领路的人)”等。语气词“了”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情况已经成为了事实。如“推了(煞唱)”、“摆舍了(下雨了)”“来风了(官兵来攻)”等。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在鲁南方言隐语的内部结构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合成的词语较多,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较少。隐语中也含有大量的后缀、语气词、结构助词等。因此,从内部结构情况来看,鲁南方言中的隐语较接近口语词,而且与口语色彩明显的方言词情况极其类似。这是因为隐语的创造和使用者均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一类人,不少还是文盲,缺少文化,而且隐语主要应用于口头交际领域。
关于隐语的造词方式,可以说隐语几乎动用了汉语所能提供的所有造词手段来创造隐语词汇,采用了语音学、文字学、词法学、句法学、修辞学、综合式等造词法,这主要是由隐语的特点决定的。隐语兼有交际和保密的双重功能。对内能表达清楚,完成特殊的交
际任务,体现了语言的共性。对外则掩饰严密,以保圈外人无法通过正常解码获得信息,显示了隐语的独特个性――秘密性。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特定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为了进行秘密的交际,必须打破共同语的全民约定,在内部重新契约,或利用比喻借代、夸张、比拟、谐音、藏词、同义、反义等各种语言技巧,从词汇方面对全民语言加以改造、变换或歪曲,构成词的秘密语,或利用各种反切方式,从语音方面对全发语言加以改造、变换或歪曲,形成语音的秘密语。
下面主要说一说谐音在鲁南行业隐语中的作用。
谐音是隐语与所指建立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语际间的谐音运用,生成了一批特殊的音译隐语。为避免不吉的谐音联系而换讳,是部分隐语产生的直接原因。同音替代,近音流转,是隐语滋生繁衍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同音近音构造的谐音隐语,属词的秘密语部分,以姓氏为最常见。大部分姓氏隐语是这样构成的:在隐语和姓氏之间,蕴含着一个中介,中介里有一个关键字和姓氏谐音,通过谐音,巧妙地把姓氏隐藏在密秘语中。例如,在枣庄的绿林隐语中,“刘”这个姓氏被称为“水顺子”,“水顺子”暗含一个“流水”的“流”字,“流”与“刘“谐音,通过“流”这个中介,把“刘”与“水顺子”连接起来。又如,姓“郭”的“郭”,在枣庄绿林术语中称为“口盖子”。“口盖子”暗含一“锅”字,“锅”与“郭”谐音,则“锅”便成了“郭”与“口盖子”之间的中介。由此可以看_出,中介是谐音发挥联系,实现隐语保密功能的基础。中介简单,意味着隐语和姓氏联系密切,保密功能就差一些。反之,隐语的姓氏之间联系越遥远,中介就越复杂,保密性就越好。
谐音也是构成秘密数字的常用手法。旧时在一些行活中往往不直说数目,而是拐弯抹角用另外的词语替代,以保守行业秘密。就其构造而言,大部分是在数字或汉字的形状上下功夫。如在鲁南的曲艺暗语中,“二”称为“月”,就是“月”中有“二”这个部件;“三”称为“汪”,“十”称为“居”也是同样的道理。另一种则是在音上下功夫,利用谐音关系来隐指数目。如在鲁南的曲艺隐语中,“九”称为“耐”,这是因为“耐”常与“久”结合,形成合成词“耐久”,为人们所熟知。“久”与“九”谐音,利用藏词的方式,形成了“九”的隐语“耐”。同理,“七”被称为“星”,也是由于“星期”这个惯用词而形成的。
传统暗数的构成手法五花八门,然而在形音义三方面,只要暗数还存在着某些理据性的可分析成分,它与语言底座的联系没有最终割断,其秘密性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更多的数字秘语,并不采用析字、谐音等特定的修辞手法来制作,而只是集团或组织内部一种任意的强制性的重新契约,无任何理据可讲。
隐语是某些行业群体出于自身需要而创造且只在内部使用的语言。同行使用隐语,即便于交流思想,又便于保护自己,是不是同行,几句暗语就能试探出来,因此,隐语的作用在过去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民主法制观念的健全,有些行业的暗语正逐步消失。另一方面,隐语中的另一部分,日长月久会渐渐为圈外的人所熟知,尔后随着使用的普及而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便是隐语的全民化现象。如鲁南方言隐语中的“牌儿(脸)”、“海(多)”、“挂花(受伤)”、“就土(死)”、“雨淋子(雨伞)”、“挂帐子(起雾)”等,不仅成为鲁南方言中的一员,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有的还是普通话中的一员,被全民所使用。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隐语现象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隐语被保护起来,挖掘出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隐语词汇进入到普通话词汇中来。
附:鲁南方言中的几种行业隐语举例:
由艺隐语:拍(分)、干(毛)、价(元)、溜(一)、月(二)、汪(三)、摘(四)、中(五)、申(六)、星(七)、章(八)、耐(九)、居(十)、溜拍(一分)、汪干(三毛)、包(盛钱包)、清单(查找)、挖二储(要二遍钱)、哄子(山东大鼓)、推了(刹唱)、现分儿(内行)、控码儿(外行)、出鼓(生意出问题)、苍把子(老头)、老苍丽(老嬷嬷)、海斗(大闺女)、减斗(小闺女)、黄把(中年人)、减把(男青年)、减秧子(小孩)、念蒿(秃子)、念招(盲人)、蛇金刚子(瘸子)、念语子(哑巴)、牌儿(脸)、招风子(耳朵)、招子(眼)、蒿(头发)、戌(贼)、碰腥子(火柴)、漫水子(油)、海(多)、减(少)、拱嘴子(猪)、爬山子(羊)、镂金座(狗)、伸头子(鸡)、春坐子(牛)、扁嘴子(鸭子)、长头发(鹅)、踩嘴子(狼)、拦路子(虎)、柴吊子(牙)、拖秧子(做梦)、登火轮儿(火车)、汽轮儿(汽车)、驾轮儿(自行车)、飘子(船)、踩壳(皮鞋)、踩飘子(袜子)、踩空子(裤子)、减空子(裤头)、页子(上衣)、顶壳(帽子)、银灰子(好面)、银币子(大米)、抓地(地瓜干)、溜子(风)、摆子(雨)、飘鹅子(下雪)、老钱(天)、漫子(云)、线子(路)、插棚(晴天)、掉角(阴天)、摆舍了(下雨)、觉摆(小雨)、海摆(大雨)、水(穷)、火(富)、挂帐子(上雾)、雉路子(鬼)、锥子(塔)、空子(桥)、梁子(扁担)。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产权 模糊
一、 民营企业产权的特点
自1937年科斯教授在其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出企业的产权问题以来,企业产权制度问题就成为了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同样,在科斯教授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没有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等规则,即没有产权制度,则产权的交易与经济效率的改进就难以展开。产权制度的完善有三个要求: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产权流动。而产权清晰是产权结构合理和产权流动的前提,没有清晰的产权后两者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当然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民营企业产权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其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产权的清晰界定则是必经的过程,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产权清晰最为重要的就是明确产权主体以及相应的责权利。民营企业有两大来源:一是根正苗红的纯民营企业,是从企业创立时就与“公营”无关的企业;另一类则是“戴红帽”的民营企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戴红帽”的民营企业。而这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又可以分为只是借“红帽”而实际民营的企业和从国有或集体转化为民营的企业两类。不管是这两种的那一种民营企业其产权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模糊性。
二、导致民营企业产权模糊的主要原因
1.民营企业的创业方式
民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带有家族经营的特点,在创业时由于受到人才、资金、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限制一般以家族企业起家。虽然家族企业这是一种古典式企业经营方式,但他却帮助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从无到有。利用血缘、亲缘、地缘这“三缘”关系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其产权主体具有超经济性质,甚至将个人财产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混为一谈,产权在企业创立之初一般没有严格的界定,导致了产权的模糊。虽然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使家族成员都为自己企业的发展而奋斗,可以说模糊的产权成为了创业之初家族成员努力的源泉。但企业的产权在非自然人之间的安排就注定了民营企业在产权上的模糊性,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对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要产权不能在自然人之间进行清晰的划分,则这种产权的非排他性就不严格,企业产权必然是模糊的。例如,刘氏兄弟在1982年变卖部分家产创立希望集团时就没有对企业产权进行界定,但在其发展壮大后,由于能及时进行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平均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沈阳飞龙集团由于没有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
2.政府政策的歧视
在旧体制下,民营企业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例如许可证发放、融资、市场准入、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在政策上民营企业受到很大的歧视。在1978年以前,公有制以外的经济形式都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民营企业在当时几乎被“割掉”。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第一批城市民营企业开始发展起来,但民营企业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会,民营企业是带着“红帽子”挂靠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下,因此这部分民营企业与外部产权的界定上具有模糊性。例如,四通集团创立时,向四季青乡借款并挂靠在四季青乡而成立名为“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属于集体企业,几个月后当企业还清借款后,企业可以说是地地道道民间所有和经营的民营企业,但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纳数额费用给四季青乡,产权模糊使四通集团背上了不应该负担的责任。
3.产权界定成本
从成本与收益角度看,界定产权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当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有界定产权的动力。但是界定产权的收益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见到的,它只有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在与其他没有清楚的界定产权的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产权界定的成本却是需要企业在界定时即企业创立时就承担,在急于创建企业的心态作用下,大多数企业是不会和不愿去承担这部分成本的。这种收益和成本不同时期的体现,让企业难以有界定产权的动机。同时在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对于市场知识的积累才刚刚开始,许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市场契约无不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当时的企业一般都不愿花很大成本在企业创立时就努力建立一个产权结构明晰的契约,因为产权的界定必然产生信息收集、契约修改、时间、讨价还价等一系列成本。因此当时的民营企业创立者宁可选择套用当时流行的模糊产权结构,例如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到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在逐步细化,模糊的产权关系就埋藏在了企业当中。但当到企业发展起来以后模糊的产权结构已经引发了许多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甚至有些是不可挽回的。
4.资金来源
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或者优势就是创业门槛较低,这也是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创业门槛低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初创时的资金需求量不大,因此使得追求短期利益成为了很多民营企业创立的又一原因。由于创业资金要求不高,于是资金来源的复杂性也随之而来。在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中有的是国营企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有的则是集体单位投资创建,有的是几个人联合投资,甚至有的还利用预收工程款、借款、代销商品所获利润或是技术服务起家。由于这部分资金大都属于预算外资金,较少反映的公开的信息中,并且这些资金所有者虚伪现象的存在,出自者并不会真正关心资金的使用效果,对于模糊的产权他们也不会也强烈的反对。同时而资金的实际使用者则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宁可选择模糊的产权,这样他们可以在为自己牟利的同时,尽可能的将成本由国家或其他人来承担。
5.法律意识的薄弱
由于受封建思想限制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人们具有较强的专制主义思想,以及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同时长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人治、德治严重影响了以法治国的进程,使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薄弱,不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我国对国家的治理长期以党的政策和政府政策为依据,不注重法律的建设,甚至破坏法律制度的建设,出现“法律虚无主义”的观念,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了信心。因此对企业产权的界定也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略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的利益,导致了民营企业产权的模糊。由于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所谓的国法并不包括《民法》,才处理财产纠纷的问题上,人们是没有国法可依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在“先有国再有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遗产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容易成为一个产权观念淡薄的主体,企业产权的模糊容易产生。
三、展望: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化的思路
明晰民营企业的产权包括,一方面对国营民营企业要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也就是在创业初“戴红冒”和挂靠的民营企业要进行真正的“摘冒”。只有清晰的产权才有助于民营企业的成长,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挥其繁荣国民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诺斯曾说过,“从人类经济结构的变迁分析,没有一个明智政府的积极促进,任何经济增长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民营企业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到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并且加强法律建设,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只有通过外部法律环境的建设和国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才能有效地保护和监督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法律作为保障。同时,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拓展除了通过“三缘”积累资金外的其他资金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作为民营企业自身其产权必须做到在自然人之间进行划分和确认,明确产权主体各自的责、权、利,为建立我国民营企业合理的产权结构和保证产权的流动性做好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我国民营企业只有在界定出清晰的产权时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是亟待解决得问题。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67―69
关键词:仪器仪表
行业发展
技术
一、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内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呈急剧上升趋势,每年逾千套的自动化系统市场中,有三分之一产品由国内企业制造。2003年我国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总数达2232家,工业总产值97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21亿元。总的来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在新产品开发、产品科技含量以及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仪器仪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20世纪末期水平,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产品中得到普遍应用,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
二、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特点
虽然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很快,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从技术层面上讲:
1、产品的可靠性较差。对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技术、密封技术、焊接技术等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产品(特别是高档产品)的性能不够稳定和可靠。现有国内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比,大致要相差1-2个数量级。
2、产品的性能、功能落后。现有国内产品在测量精度上要与外国产品相差1个数量级。在功能上,目前外国产品智能化程度相当高,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数字处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扰对信息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耐环境性和测量真实性。而国内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还较低。另外,产品的网络化在国外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我国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
3、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慢。当今国外产品的更新周期大约在2-3年。新技术的储备往往可以提前到十年。而我国企业往往通过引进外国技术来实现一代产品的更新,引进后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原创性成果很少。一些采用新原理的产品,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科研院所在跟踪新技术方面虽然有成果,但与企业结合产业化相当艰难。
4、缺乏针对使用对象而开发的专用解决方案。国外近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是开发仪器仪表与应用对象紧密结合的软件产品,最终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机组性能计算软件,炼油工艺的优化软件,专门用于医疗仪器的图形处理软件等。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尚未形成产业。
(二)从公司管理层面上讲
1、企业流动资金严重匮乏,负债率过高,贷款困难,企业技术开发改造、产品开发和正常组织生产都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
2、从当前重大项目需求看,大型控制系统、高档光学仪器、分析仪器,实验仪器等产品,由于产品水平达不到用户需求,大量依赖进口。
3、城乡电网改造、居民住宅的扩建对电度表需求有明显的增长,但因生产厂家过多,市场容量有限,产品供大于求,少数企业采取牺牲质量、降低价格的方式抢占市场,产品返修率过高,社会反映强烈,影响了行业的声誉。
4、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缓慢,扭亏增盈的任务仍然艰巨。部重点企业亏损户虽有减少,但亏损额度却有增加,主要原因是:“三角债”困扰,利息负担过重和仪器仪表产品所用材料价格上涨、加大成本等,因而增加了行业扭亏工作的难度。
5、个别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生产秩序混乱,各项指标大幅度下滑,并牵制所在地区和全行业各项指标的增长点。
三、造成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落后的原因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总体水平不高,具体原因总结如下:
1、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国家投资的骨干企业面临产品老化、技术人员流失的严峻局面,生产与经营困难;一批机制创新、运行灵活的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亮点,但多半尚未能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少,还不能与外国大公司抗衡。
2、产、学、研,金(融)、政(府)、用(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政策没有形成。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是典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敏感于高科技发展,是多种高新技术融合的综合体,因此,产、学、研、政、金,用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难以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的引导。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3、缺乏国家强有力的研究支援体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品种多、批量小,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投入。但目前投资总量不足且投资效益不佳。投资途径分散,难以集中重点。课题的选定和研究成果的公正且透明的评价体制尚不完善。企业既不能像外国那样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竞争,又缺乏包括研究资源的战略投资、新技术市场化所需要的市场环境的整顿等国家战略。
4、行业规模小,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的总产值较低。不仅是绝对量小,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也很小。2003年国内仪器仪表总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82%,国内工业总产值的 1.省略
5、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精通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型人才,也是造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 语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自弹自唱;师范性特点
国家教委艺教司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教师要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要有教唱歌曲的能力;教唱分为两部分(弹奏与声乐),并要求音乐教师有一定的声乐基础知识,能给处于变声器的青少年以一定的指导,使之能正确发声。通过对国家教委艺教司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立足于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独树一帜的观念,我认为这种区别于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理念可以有三个立足点:
第一个立足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针对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对学生作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范唱出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音乐的完整性。示范的内容包括发生技巧、吐字、歌曲速度和力度变化、歌唱时歌唱者的正确姿态等。学生从课堂上教师对歌曲的范唱里找到视觉欣赏和听觉欣赏的审美统一,这种审美观念的准确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性训练,这三个方面包括歌唱时身体姿态的训练;歌曲教学能力的训练;歌曲即兴伴奏的训练。
第一个方面是歌唱时身体姿态的训练。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上声乐课时从头到尾都是站着进行练声和进行歌曲演唱的,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也是采用这种上课方式,所以并没有凸显出自己专业的特殊性。我认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先站着练习歌唱,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感觉自己的声音比较舒服,歌曲的情感、情绪处理比较完善时,和老师调换位置,在琴凳上进行歌曲的自弹自唱。教师应训练学生们在钢琴演奏技巧和歌曲伴奏织体使用熟练的基础上,保持上身姿态的正直和头、颈之间正常的角度,获得有支持有韧性的深呼吸,这样就会把不良影响减低到最小,使学生们坐着歌唱和站着歌唱都可以比较完整准确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二个方面的训练是歌曲教学能力的训练。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是要培养未来的歌唱家,而是要教育出胜任中小学以歌唱为主体的综合音乐课的合格教师。因此要求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在范唱时不论是在表达作品情感方面还是在歌唱语言方面,都比一般的歌曲演唱要夸张一些,在演唱方法上要轻松自然,吐字清晰有韵味,只有这样才可以带动中小学生歌唱时的情感投入。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一个步骤是学生在范唱之前要了解歌曲的题材类型。面对一首歌曲时,学生要对整个曲子的基本风格先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和布局,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的基本感情,对作品的演唱基调做一个定位,这样就可以做到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要细致地分析歌曲的主题内容,风格特点,思想情绪,曲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旋律,节奏,节拍等,还要对歌曲的前奏、和结尾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和安排。上述这些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学生的范唱具有较为综合的音乐表现力和优美的乐感。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三个步骤是在表达歌曲情感上,重视声字结合的规律。因为学生范唱的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要求学生范唱出的效果要有情、有味、有色调的对比和语气的分量,使中小学生感到声音的亲切和情感的细腻。教师要教导学生在保持喉咽形态稳定的前提下,外在口型千变万化地把歌词唱清楚,做到声音的立体和语言的清晰统一在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中。最后再决定声音等技巧方面,用来表现歌曲的演绎风格和内容情感,达到艺术和技术的完整统一。
第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唱,一个部分是弹,这两个部分是从属关系,且密不可分。
所谓即兴伴奏是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所唱歌曲的情感内容、情绪风格、调式调性等,为歌曲配上合适的和声以及伴奏织体,用来烘托音乐的基本情绪。
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即兴伴奏基本功,并不熟悉钢琴键盘,对和声课程更是一知半解,所以很难自如地为自己伴奏着歌唱。有的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眼睛始终盯着键盘,无法顾及学生的反应,有的顾了范唱就不能伴奏,造成了自弹自唱中弹与唱的严重脱节。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在训练即兴伴奏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快速准确读谱的基础上,真正体会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准确读谱首先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想使学生拥有准确的读谱能力,就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正谱伴奏的训练和分析歌曲特征的训练。其次,训练学生熟悉键盘,并掌握多种常用的伴奏类型和规律。根据歌曲的体裁特征可以分为进行曲风格、抒情类风格、活泼风格等,每个风格特征都可以有它较为固定的伴奏织体和和声编配。最后,要正确处理自弹自唱中"唱"与"弹"的关系。前面我们提到过歌唱是自弹自唱中的主要部分,钢琴伴奏是与歌唱有机结合的一部分。所以钢琴伴奏部分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被割裂出局。
第二个立足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小学声乐教学方法的认识和了解。
中小学声乐教学有它这个阶段特有的教学需求,因而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1、在选择歌曲时不宜偏大,旋律应偏重于有歌颂性、欢乐性等流畅感为主的风格。音域方面也不易跨度太大,一般应介于小子组的g和小字二组的e之间。
2、中小学生们多数正处于变声期,在声音训练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好使用嗓音的强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要求学生们以轻唱为主,注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无视演唱技巧任意喊唱,否则容易导致许多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们喊坏了嗓子。
3、我们都知道处于心理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偏爱演唱通俗歌曲吗,这类歌曲的演唱一般是用真声唱出来的,这就造成了和高师声乐课堂上教师要求的歌唱方法之间的矛盾。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耐心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误区中走出来,稳定保护发育阶段嗓音的发声方法。
总的来说,高师声乐教师要以基础教育为重点,让中小学生掌握童声及变声期歌唱发音的训练和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生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的了解,并且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观摩或者实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胜任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工作。
第三个立足点是,要重视声乐理论课的学习。
由于声乐这门艺术的乐器是人体本身,它的完善过程是由人身体肌肉运动在人的意识支配下逐渐完成,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科学的艺术。要学习好这门科学的艺术,我们就要加强对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是指声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声乐理论包括:歌唱心理与生理,歌唱姿势,歌唱器官,歌唱的呼吸及气息运用,歌唱共鸣与发声,歌唱的咬字吐字与表情方法,童声训练理论及方法,中学生歌唱教法等。
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五项全能"比赛中的自弹自唱项目,非常明确的体现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必须明确其师范性,针对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总目标,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不论是在整体培养方向上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时刻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特征。
参考文献: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网上银行又被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1]。
二、中小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析
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在资金还是规模方面都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差距,因此,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力开展网上银行业务。
从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已加入WTO,已有并将有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将使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外资银行由于进入中国的时间短,其营业网点少、人力资源不足,因此他们将运用新的发展战略,采取自身比较占优势的信息网络技术来抢占市场。
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小商业银行历史较短,在机构网点数量、设施建设、人才及管理体制方面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同时利用自身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的服务,才能更好的争取客户、赢得市场。
首先,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来看,由于其发展的历史较短,内部管理及技术结构不像国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那样复杂,更易直接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更新设备来发展业务。
其次,从网上银行的特点来看,网上银行尤为适合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网上银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降低业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第二,提供多样化服务,永久留住客户;第三,升级维护方便,创新品种增多。
此外,庞大的市场需求及国外的成功经验也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提供了可能。
三、中小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的策略分析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一定的业务体系,不但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展,尤以招商银行为典型,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日趋增加,并且业务分类及市场定位也日益成熟。
近几年,网上银行业务比例不断加大,交易规模更是迅速发展,从2005年的72.6亿增加到2008年的300多亿,比2007年增长30.6%。其中企业网上银行业务一直处于主体,增速稳步提高,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数量也不断增加。从企业方面来看,多数企业对于网上银行这一新兴业务形式缺乏了解,传统银行业务的形式在公众心中仍有根深蒂固的地位,很多领导者仍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存在怀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上银行的发展。
突出分类指导,完善银行业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解决委托问题、实现银行业内部权力制衡的关键,也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我们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法人机构的运营特点和公司治理水平,有针对性地推动公司治理由“形似”向“神似”转变。例如,对兴业银行等“三会一层”架构基本建立、制度较为完善、职责较为明确的机构,持续关注董事和监事的履职情况,防止董事不“懂事”、监事不“管事”;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会一层”制度不完善、董监事履职水平不高等问题,专门开展“公司治理年”活动,督促其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三会一层”基本运作制度,提高管理层专业化履职水平。
强化市场导向,推动银行业差异化竞争
当前银行业机构在发展战略、目标客户、产品服务等方面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福建银监局在监管中,着力引导银行业机构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找准突破口,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一是引导辖内银行业机构根植实体经济,瞄准城镇化、小微企业、绿色信贷等重点领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二是促进银行业机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福建经济金融特点、客户结构和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特色化经营、差异化竞争的内涵集约型发展战略。三是搭建泉州金改区等平台,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增强监管联动,推进银行业综合化经营
综合化经营一方面能使银行业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和分散,另一方面又使金融资本趋利性、虚拟性和脆弱性的本质更为突出,加大了风险的传染性、复杂性和破坏性。近年来,福建银行业不断推出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如兴业银行等机构综合化经营开始起步并已经拓展到信托、租赁、基金等领域。对此,我们将强化监管合作,发挥好现有福建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银、证、保跨行业监管协作机制,防止监管空白和多头监管,强化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联动监管,防范风险跨机构、跨市场的扩散和聚集。与此同时,推进风险“防火墙”建设,按照尚主席提出的机构隔离、业务隔离、退出隔离的要求,建立完善跨业务、跨机构风险隔离机制,坚持法律责任独立、关联交易合规,防范风险传染。
推动并表管理,强化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
通过有效并表监管,改变银行业长期以来将风险管理的重点集中于某一单点、某一条线的风险管理模式,逐步转向全面风险管理。一是推动建立完善并表管理体系,搭建完善的组织构架和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附属机构信息。二是推动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各类业务承担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范畴。三是完善并表监管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手段对银行集团资本、财务及风险进行全面、持续的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落实栅栏原则,审慎推进银行业创新
下一步,我们在监管工作中,将同步设置有效“栅栏”,引导银行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金融创新。一方面,以监管隔离为手段,阻断现有交叉工具间风险的“互联互通”,严防责任关联和风险兜底。密切关注辖内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动,重点监测各类超前的、存在监管空白的创新活动,科学合理把握监管边界,前瞻性地做好风险防控。另一方面,鼓励辖内银行业在清晰的监管隔离框架下及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围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附加值和缓释风险等重点,审慎推进业务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