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先进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十几年来,贾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从事教育工作十几个年头,贾老师每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以一种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言传身教”是是贾老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引路人而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她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贾老师常常这样想:作为老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师表形象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在一次上课前,她走进教室,教室时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真像一个菜市场。当时,我没有大声训斥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扫把扫起来。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师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贾老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在教学中,他总是首先进入角色,把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自己富有情感的讲述加以宣染,伴以扣人心弦的启智提问,适时辅以直观教具等教育方式传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深思与共鸣,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学生们在他的语文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学会了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学会了珍爱与憎恨。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并充分利用语数课教学、队日活动及校会、班会、晨会等各种例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她采取了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
二、关心学生,循循善诱
说起贾老师对待学生的一片爱心、诚心,服务学生的热心、细心来,班上哪个同学不是如数家珍。同学们说:“贾老师不只是我们的班主任,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甚至胜过我们的家长。”的确如此,贾老师做班级工作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全面关心学生。在她眼里,没有优生差生的分别,在她的行动中,没有份内事、份外事的界限,她那温文尔雅的举止,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她那和言悦色的谈吐,像雨露一样滋润着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贾老师浓烈执着而无私的爱。
今年贾老师新接了一个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入学前所受的教育也是良莠不齐。为了尽快了解学生情况,使他们早日步入正轨。贾老师每星期坚持进行二至三次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仔细分析,再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因人而异制定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个班因为父母离异等原因所造成的单亲孩子较多。当他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给予了这些孩子特别的关爱,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其中有个叫张昊杨的孩子,在他3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逝世了。贾老师利用课余的时间主动走到他的身边和她聊天,一起做游戏,询问他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让张昊杨同学感受到了在学校这一大家庭中的温暖。灿烂的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三、克服困难,支教农村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各中小学要利用两课教学、班团队会、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列出课时计划,组织学生观看教育部下发的形势教育课光盘。要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
二、狠抓常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效果,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上,把组织学生尤其是新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市教育局制定的“十要十不要”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活动载体:“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全市征集和网上投票,市教育局制定了沈阳市中小学生“十要十不要”。各校要认真组织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三、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要建立学校在校常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学校一日联检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班级内务管理、文体活动、课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有监督、有检查、有通报、有整改,真正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有效的监管下,并逐渐把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活动载体:第五届德育巡礼活动。本届德育巡礼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即德育督导和班主任技能大赛。
德育督导主要包括:
(1)升旗仪式,各校要按照要求和规定步骤认真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要做好各种材料的积累工作。
(2)检查常规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每日联检制度的落实情况。
(3)德育特色校验收。
四、夯实德育基础,抓好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1、加强德育主任队伍建设,实行德育主任月例会交流制度,推广“一校一品”。轮流在各校召开主任例会,为主任提供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德育主任的工作能力。组织德育主任培训,提高德育主任的理论水平。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培训、考评机制,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对全区优秀班主任进行培训。
3、丰富德育科网页的内容、完善功能,为各学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活动载体:
(1)班主任话细节案例电子版整理上传工作
(2)班主任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将分四个内容进行,分别是教学技能、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具体要求见活动方案。
五、固本培元,深化国学教育
1、推广普及国学示范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国学教育现场会、特色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学教育示范校的成功经验,普及以固定时间诵读为基础,以校本课程、思品课为主渠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国学教育模式。
2、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各校尤其是国学教育示范校要认真梳理国学教育经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教育体系,争取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骨干校。
活动载体:
(1)国学教育工作调研。根据创建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德育科将组织调研小组到各校进行国学教育工作调研,为创建示范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2)传统节日经典诵读。各校要利用传统节日等有利教育时机,举办校内国学经典赏读会。通过赏读会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典素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学修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2009年,教育局将举办国学经典赏读会,希望各校能够在下半年积极筹备、组织经典赏读会,选拔优秀节目,为区内经典赏读会做好准备。
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9月份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载体:
(1)组织收看《圆梦2009》。为了给中小学提供教育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于9月1日开设空中课堂《圆梦2009》,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全国启动。各校上网查找《圆梦2009》并组织学生收看学习。
(2)奥运精神教育,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完美的组织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明、和谐、友善,展示了体育健儿顽强的拼搏精神,各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精神,使学生在文明礼仪、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方面受到教育。
(3)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组织开展“感恩与成长”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在9月底结束,各校在此之前将十篇优秀征文上交德育科进行评选。
七、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市教育局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进行我区创建工作的调研、规划和骨干校设立、方案制定等工作,争取在三年内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各校要积极开发和整合现有资源,争取成为传统美德示范区创建工作骨干校。
八、实施“十百千”活动。
在全区评选十所德育特色校、百名优秀德育工作者、千名文明学生。各校要积极申报德育特色学校,并进行相关准备活动。申报材料在九月末上报德育科,德育科将根据学校申报在德育巡礼中进行验收考评,以确定最终入选学校。具体要求见活动方案。
一、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德育阵地作用
认真贯彻《共青团***委员会分工与主要职责》的文件与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团委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更好的开展学校团委与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将***团委干部任职情况与主要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本学期,由于特殊原因,由团委副书记潘琦担任了团委的日常主要事务,并承担组织策划重要节日和活动的任务,而我们团委其他委员的力量也在这一学期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深入完善团委基础建设
1、结合常规检查,发展新一批团员
由于我校团员人数较多,工作量相当大,在全体团干部(包括班级团支部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在团委副书记的统一管理下,今年12月,我们在学校各个支部内又发展了一批新的团员,并及时将团员信息集和输入电子系统。
本学期,我们特别注重对于“星级班级”评选的反馈,在发展新团员的程序中,也着实结合了各班获得“星级班级”称号的次数,在每班给予4个基础名额的基础上,以“星级班级”荣誉次数获得情况而给予附加名额。本项规定的落实,使得各班增强了对团员的进一步认识,也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奋斗感和竞争意识。也得以在下学期更有效的开展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团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团前教育,严把团员入口关,发展团员走上规范化轨道。为了保证团组织的先进性,针对部分团员入团前后思想行为的极大反差现象,校团委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对于想入团的学生,需经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班主任层层推荐,经团委审核后进入团校学习共青团知识,主动向团委提出入团申请,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确定为预备团员,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合格者填写入团志愿书光荣加入共青团。
三、保持传统活动,不断改进和丰富活动内涵
1、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是我们重要的宣传阵地。
如今的国旗下讲话,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我们一改以往的传统,鼓励学生团员上台演讲。一次次的讲话具有以下目的和意义:
(1)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引导团员青年从日常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2)对学生加强了校纪校规的教育,使他们真正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校学生的行为,使同学们的自律、自治能力得以加强,逐步使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增强了学生团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使其更有动力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华和表率作用。
2、黑板报有计划、有制度。
每个阶段制定不同主题,并采用无记名照相和评分的方式,进行统一检查、评比,效果非常好。各个支部利用黑板报的有效宣传阵地,切实有效的进行了团理论知识和时事新闻的宣传以及爱国主义的教育。
本学期重点的黑板报主题活动有:
(1)珍爱生命 远离——禁毒活动
开展禁毒教育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学生群体,为将禁毒教育深入每一个学生心灵,确保学校师生远离,***早已将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议程,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团委配合政教处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利用学校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出了一期以禁毒教育为核心的宣传专刊,专刊内容丰富:有的介绍知识、吸毒的危害;有的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毒新闻;也有预防危害的方法,也有身边的案例。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学生爱看爱读,深受教育。
(2)“小手牵大手文明出行记心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在团委的组织指导下,在年级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各个班级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创作出了一块块精彩的黑板报,内容包罗万象:有交通安全警示语,有道路交通标志辨识,有交通规则解读,有重大交通事故新闻播报等。各班黑板报风格迥异,构思新颖,色彩鲜明,吸引了老师与同学们的目光。
3、修改具体方案,继续实行“值周班”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在上一学年的尝试下,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入落实了“值周班”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让班级学生担任一周的全校值周工作,用“学、帮、查、评”的方法对全校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自治与自制能力,是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在上学年的活动开展中,主要发现的问题是制度存在漏洞,那就是“楼层值周”组的检查,结果发现10个楼层的评分标准存在差距,导致最终每周评选出的“流动红旗”班级存在一定的不公平而集中在某个楼层。其次,同一楼层的班级与班级之间会出现“互相帮助”的不良操作行为。第三,由于每周成绩汇总由值周班学生自己负责,也出现了一周成绩与每日检查表对应不上,或是学生擅自加减分数的情况。
因此,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值周制度,将原来的“楼层值周组”改为了“年级值周组”,即原来是一个检查人员负责一层楼的晨扫、晨读和午扫、午休制度,改为了两个检查人员负责整个年级的两扫两读。经过几周下来,发现改进之后的检查结果更加体现了公平,也更加有效。针对统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统分组也进行了相应修改,将原先了值周班负责,改为学生会干部负责,做到了公平、公正和精确。
4、每月“余中之星”活动,进一步体现“诚、勤、实、新”的校风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探索贴近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转变教育观念,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团委决定继续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评选“余中之星”活动。鼓励在同学身上找长处,在同学当中找榜样,在同学当中树新星。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真正做到学生之间找差距、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人人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树立良好的校风而努力!学校团委开展了每月“余中之星”的评选活动。
同样是在上学年的尝试下,我们本学期也进行是方案的修改。
之前的评选项目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和“体艺之星”。全校申报材料上交后,由团委根据学生行为表现、艺术特长和学习成绩等,审核出每类10星,每月共60星的模范学生。但是在删选中发现,对申报上来的优秀学生着实难以取舍,最终公布出来的结果也有失公平。
本学期,我们不再进行团委把关取舍,而把最终删选权力交给了各班班主任。每班每月皆可上报“学习之星”、“勤奋之星”、 “文明之星”和“体艺之星”各一名。然后由团委负责召集照相和公示。照片公示方式由原来的单人照,改为了每项的集体照,进一步扩大了获得“余中之星”的人数。
5、开展“感恩教师”系列活动。
一支粉笔两袖灰尘,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在第二十八个教师节伴随着金秋收获的气息如期而至的时节。在***团委、少先队大队的组织和校学生会成员的参与下,校园内开展了以“感恩教师,祝福教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9月10日清晨,校团委副书记姚晨熙老师和2名学生会干部早早来到学校,为每一位老师送上鲜花和祝福,让老师们在这个略有凉意的清晨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中午12点,校团委“阳光小百灵”广播站准时开播。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歌声中,同学们写给老师的充满浓浓感恩之情的书信被陆续播放。短短的十五分钟播放时间,虽不能表达同学们对老师的所有情意,但足以让老师和同学们回忆起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校团委开展的这次教师节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新学期的校园里溢满了师生情谊。
四、重点特色活动的开展
尊老敬老爱在重阳—— “敬老月”主题系列活动
为认真深入贯彻团中央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继承发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引导我校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团委及少先队大队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开展了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主要内容有:黑板报评比、主题征文活动、参加敬老爱老志愿活动等。
在“敬老月”中,各班团支部积极校团委的倡议,他们用行动传播爱心、传承文明、回报社会、完善自我。同学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陪伴老人聊天谈心,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各自拿手的节目。通过这些活动,大家不仅感受到了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气息,更懂得了感恩长者、感恩父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随着各种活动的陆续开展,我校师生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得以充分展现。在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关爱老人、奉献爱心、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打造幸福校园做出了贡献。在“敬老月”活动的尾声,校团委根据班级各团支部的活动情况,分别评出了三个年级 “敬老月”优秀集体。
五、本学期获得的主要荣誉
经过我们的努力,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进行申报的情况下,我们主要获得了:嘉兴市青年文明号(科学教研组争创)、南湖区“五好团委”等荣誉,在南湖区第一届“十佳孝星”评选活动中,我校803班袁晓刚同学获得了“十佳孝星”的光荣称号。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重塑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77-02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现状
(一)诚信缺失普遍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得到传承和发扬,然而现今的诚信问题已经变成了社会性的问题。当前,诚信缺失在高校大学生中主要体现在各类考试的作弊,很多学生在考试前不认真复习,在考试过程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打小抄,如课桌上的铅笔字、墙壁上的数学公式、手掌心的小纸条等,这样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大学的结课考试中,从这些行为可以反射出学生对待考试的消极态度。考试作弊不仅影响学生的在校评价,而且由于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精,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面对就业困难,有部分学生为了美化自己的在校成绩,出卖自身诚信,通过办各式各样的假证件为就业增加成功的砝码。[1](P.39)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虚报家庭状况,申报材料弄虚作假,以此骗取国家助学金及学校的各类资助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更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功利主义倾向主流化
正确的价值观是引导一个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力量支撑。然而现今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模糊,面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冲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缺乏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荡然无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学生功利主义倾向较为明显,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出现拉票、送礼等不道德的现象。
(三)认知与行为脱节化
在道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发挥道德认知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作用。然而,现今的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因此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去积累知识,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从而就出现认知与行为上的脱节。在大学生道德认知范围内,认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往往在行为上则是为达到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的利己主义倾向;认知上认同考试作弊是道德败坏、学风不良的行为,但在行为上则也会为顺利通过考试而作弊;在认知上认同大学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应热爱祖国,希望国家蓬勃发展,然而在行为上却表现为抱怨社会、埋怨国家政策、爱国情感表达非理性等言行。[2](P.12)
二、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简析
(一)社会环境缺乏引导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同样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严重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带给人们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改变着原有的优良道德品质与道德追求,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判断使大学生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把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优良的道德传统遗忘在金钱的漩涡里。“八荣八耻”的颠倒,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崇尚道德理想的遗忘,严重背离道德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追求。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网络资源实现快速传播、缩短了沟通的距离、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不良文化的传播,污秽的内容严重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很坏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然而受当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的德育工作出现弱化,教育工作者将理论知识简单。机械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多是形同虚设,缺乏实效性。目前,有案例表明,现在有个别教育工作者道德败坏,言行不一,道德素质整体滑坡。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做到为人师表,经常会做出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更有甚者则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发表诋毁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综上的种种行为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家庭教育缺乏榜样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久的老师,从孩子的出生直到家长的离世,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养偏低,道德认知较差,恶习较多,如脏话连篇、赌博酗酒成瘾、打架斗殴等;道德行为失真,如做事缺乏诚信、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屡屡发生。因家长在道德上存在缺陷,所以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将不存在,相反可能会导致孩子会把父母的种种不良行为作为自己今后的一个标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起到阻碍作用。
(四)自我认知缺乏准确性
哲学表明,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高校大学生出现道德人格缺失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进行自我认知和准确定位。自我认知的过程就是自我认识,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如果大学生不能对自我进行精准的认识,那么在道德行为的呈现上则必然出现偏差,严重者将“引导”道德行为走向极端。
三、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重塑路径
(一)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重塑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过程中必须改善已有的社会环境。首先,为了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应积极宣传良好的道德传统,同时加大对传统道德文化宣传的物质帮扶,加大大学生道德培养的物质支持。其次,各级政府应大力开发有利于德育工作开展的资源,发挥党员、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发挥名胜古迹、红色景区的启迪作用。再次,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倡导“八荣八耻”作为道德优劣的评判标准。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惩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报道德败坏的典型,积极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并给予帮助。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为社会营造出积极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能够对高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
(二)转变教育模式,增强“两课”实效性
首先,高校应将德育置于大学生教育的首要地位,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宣传,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个体主体性,参与各项活动,争取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其次,高校应深化大学生“两课”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和加强“两课”的实效性。“两课”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个性差异,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给予帮助。开展课外实践,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寻求自我,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再次,加强“两课”教师的师德教育。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他们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起着榜样示范作用。高校教师应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文化素质,完善个人道德品质,并对有道德问题的教师提出通报批评,并调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岗位。积极开展评选先进道德模范教师的活动,宣传典型事例,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三)注重家庭引导,提升榜样力量
家长应正确定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清楚意识到自身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道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坚持以身作则,注意言谈举止,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家长还应做到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兄友弟恭,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尽到父母责任,参与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树立道德榜样。
(四)树立自我道德标准,加强自我管理
大学生作为道德缺失的主体,应意识到自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2](P.14)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自我道德行为标准,实现自我管理。首先,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法律知识,阅读经典,致敬道德模范,自觉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自我精神世界,从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其次,参加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事业,在实践过程积极学习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明天尽自己绵薄之力。再次,严格要求自己,面对诱惑绝不丧失自我,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努力成为自我道德人格塑造过程中的主人。
参考文献:
大庆市肇源县福兴乡中学:邓喜城
一脸严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肇源县福兴乡中学教师邓喜成的真实写照。邓喜城,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为福兴乡长兴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90年,被调入福兴乡中学并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邓老师深知“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地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他迈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教学专著。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不仅拜同校的教师为师,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今又把学习转移到了网上,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听,有时一天还听两节,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注重积累、培养迁移。教学中她坚决摒弃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课堂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有利于互相探讨,自主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们反映,在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听课再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是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享受。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把爱心全部给了学生的人,一个把自己都交给了工作的人,一个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有人曾问他“你这样累吗?”邓老师笑着道:“谁会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换来学生的发自心底的微笑,能浇开学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学生走上光辉的大道,我愿意再累一点!我愿意累上一辈子!”
这----就是邓喜城,一位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他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了教师的神圣,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
市级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心系杏坛志在桃李
大庆市肇源县福兴乡中学:邓喜城
一脸严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肇源县福兴乡中学教师邓喜成的真实写照。邓喜城,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为福兴乡长兴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90年,被调入福兴乡中学并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邓老师深知“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地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他迈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教学专著。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不仅拜同校的教师为师,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今又把学习转移到了网上,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听,有时一天还听两节,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注重积累、培养迁移。教学中她坚决摒弃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课堂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有利于互相探讨,自主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们反映,在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听课再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是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享受。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把爱心全部给了学生的人,一个把自己都交给了工作的人,一个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有人曾问他“你这样累吗?”邓老师笑着道:“谁会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换来学生的发自心底的微笑,能浇开学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学生走上光辉的大道,我愿意再累一点!我愿意累上一辈子!”
这----就是邓喜城,一位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他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了教师的神圣,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
心系杏坛志在桃李
大庆市肇源县福兴乡中学:邓喜城
一脸严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肇源县福兴乡中学教师邓喜成的真实写照。邓喜城,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为福兴乡长兴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90年,被调入福兴乡中学并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邓老师深知“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地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他迈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教学专著。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不仅拜同校的教师为师,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今又把学习转移到了网上,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听,有时一天还听两节,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注重积累、培养迁移。教学中她坚决摒弃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课堂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有利于互相探讨,自主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们反映,在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听课再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是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