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毕业论文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论文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业论文思路

第1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研究中国护理职业教育,发现其教育特色及不足。研究的主题:从中国护理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护士执业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护理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xxx》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2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关键词:大型文化产业园区;旅游产业;产业规划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 brand new kind of large-scale culture industrial park boarded the stage of history. Not only does it have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s of normal culture industry parks, but also it plays a role as a special urban function area.It has gone far beyond the urban planning scope to deal with such parks. The thought and characteristic of culture industrial planning are great orientations to guide the planning for such parks. Meanwhile, based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tourism also comes into pla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se two major industries, we could clearly master the key incentive mechanism. Combining the rule of market development, we could creatively find a method to guide the planning for large-scale culture industrial park and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marke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Keywords: large-scale culture industrial park,tourism,planning for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F59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及特征。

1、相关概念

(1)概念基础

根据《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定义,文化产业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

(2)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文化产业振兴力度的加快加强,一些文化产业的生产资源特别富集的城市(或地区)、以及文化消费市场特别发达的城市(或地区),一般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已经无法满足其城市发展的需要,由此产生了无论从用地规模、产业复合程度、经济产值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巨大的大型产业园区。它具有文化产业园区的各种要求和特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功能区域。

2、特征

从全国216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包括3个因素:环境、人物和事件,形成城市景观、产业园区和艺术空间的复合文化空间。而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由于其特殊的城市功能和规模效应,还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多向依托

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机制,一般是综合性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导因素促成。如北京平谷的“中国乐谷北京音乐产业园区”,不仅依托了本地既有的乐器设计与制作基础,还依托了环渤海区域这一巨大的文化产业消费市场,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包括雄厚的音乐文化基础、音乐文化教育、庞大的音乐文化爱好者队伍,也为“中国乐谷”的破土而出提供了肥的土壤。

(2)全产业链

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大多专注于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两个环节,如北京的七九八艺术区,主要围绕艺术创作和展示交流这两个环节进行集聚发展,能保证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其多向依托的特征就决定其产业价值链中的环节相对完整与丰富的特性。

(3)产业新城规模

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集聚效应,决定了其规模范围是巨大的,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由文化产业为引擎的城市功能新区或者新城的地位和价值。

一、承德“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概况

2011年12月,在承德市双滦区9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完成了整体规划,设计项目36个,吸引民间投资达122亿元,已完成投资30多亿元。

园区以山庄源头为文脉,以双塔奇观、滦河水系等自然景观和皇家行宫、古镇古庙、古迹遗址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按照“体现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的理念进行规划,现已进驻“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区等五大支撑项目。力争到2015年,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

二、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城市规划创新思路

市场化运作文化事业的思路

文化事业单位,是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这里谈到的市场化运作,并非将这种公共服务当成盈利性的机构或企业来操作。而旨在遵循市场机制,运用供需理论,真正找到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点,并将该需求点以市场方式吸引商业企业和民间资本的进入,实现可持续的公共效益。

(1)园区中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和难度

2009年09月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园区的运营上看,文化产业与其他门类工业产业不同,具有原创力的精神层面的产品是其核心,而文化事业,恰恰是孵化和生产这种产品最佳的社会环境之一。同时,文化事业,也是文化产品走进市场,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的重要平台。园区中发展文化事业的难度,主要有经费问题;重硬件轻软件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过度商业化以及过于形式化等问题。

第3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关键词:论文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开放教育的质量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其中毕业论文实践性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加之开放教育这种独特的办学形式和教学体制,使毕业论文实践性环节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目前,我校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良芬不齐,整体水平堪优。现仅就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作一探讨。

1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环节。完成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要条件,理应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1论文选题不符合要求

重庆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制定了具体的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引起重视,自行其事,选题与要求大相径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l)选题忽略专业性。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作了明确规定: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选题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得脱离本专业范围;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明确要求写作内容是:选择同本单位、本行业的行政管理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和实际问题。事实上,每届学员提交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非专业方面的选题,或者是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没有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要求。

2)选题过大过难或过窄。学员缺乏必要的选题常识,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题,如有的学员写“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电子政务建设若干问题”“论企业家政府”等之类大而难的题目,这样,导致自己的综合能力达不到,驾驭不了。同时,由于选材难度大,导致观点提炼不准,内容空空洞,思想没有深度。反之,有的学员选题过窄,无法展开论述,使论文缺乏应有力度。

3)选题陈旧,内容雷同较多。比如,“论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论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陈旧,雷同,不能解决本单位、本行业管理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2论文内容有明显缺陷

这一类的论文多数是由拼凑而成的,由于论文作者胸无成竹,东拉西拼,导致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无关论文主题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而研究的成分很少;或论文观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不翔实,与论点不相符;或论证不严密,逻辑混乱,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没有整体性;有些甚至语言不通顺不流畅。

1.3论文格式不符合规范

《重庆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及格式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学员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导致论文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形式上的不规范。表现在论文字号、字距等排版不符合要求;论文中必备的要素不完整,有的无内容摘要或关键词,有的将文末注释和参考文献混为一谈等。二是内容上的不规范。论文的题目不能够准确概括论文主题,摘要与论文主要内容无关,关键词不是表达论文核心的专业术语,参考文献不足以支撑论文的论述。

1.4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有一部分学员因专业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畏惧论文写作,加之学术道德缺失,选材不当,致使论文要么是全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要么是上网搜索几篇拼凑整合成文。

1.5论文答辩敷衍了事

电大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针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的过程,而论文答辩则是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考察和验证,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中尤为重要。从历届答辩情况来看,参加答辩的学员有不少人都抱着应付的态度,在答辩时对论文的内容不熟悉,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云,答非所问。这种敷衍的态度致使行政管理本科论文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除学生自身原因外,与指导教师、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2.1从学员方面来看,受条件限制,重视不够行政管理本科学生多是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学矛盾非常突出,在工作期间,对本专业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加之部分乡村和基层上网条件差,汲取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资料较为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按照规定来选题、提炼论点、形成思路、完成论述,便选择抄袭或拼凑完成论文。在这种态度极不严肃,缺乏应有的严谨治学精神的写作态度影响下,致使论文质量下滑。

2.2从指导教师方面来看,力量薄弱,把关不严在本科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关系密切。中央电大和重庆电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资格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真正符合条件的教师非常有限,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仅局限于常规的操作规程培训,而缺乏深人到专业层次的培训,致使教师在论文修改审定上,不能给予学生学术上的指导,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

2.3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论文教学的支持服务不到位目前,从中央电大到各级地方电大,对于常规教学的支持服务系统都很完善,各种教学资源也很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十分充足。然而,各级电大针对论文教学制订的一系列文件,却没有能够从专业角度,明晰地提出对学员进行指导的要求,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3解决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本科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确保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3.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重视毕业论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做到把毕业论文教学放在和专业课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毕业论文教学的制度建设上,在指导教师的选聘方面下功夫,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确保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成。

3.2完善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重在做好论文教学资源建设和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市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毕业论文工作实践,制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性的文件,提供辅导材料、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放在分校教学平台上,供学员下载和学习。此外,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既要从宏观上着眼,又要从微观上着手,把论文指导的资格培训和常规的专题培训结合起来,把网上培训和面授培训结合起来,定期针对毕业论文中出现和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体研讨,从制度层面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论文指导方案。

3.3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是一项时间长、程序多、业务性强的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辅导和严把质量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l)规范操作,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一是督促指导教师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和市校的要求进行写作教学指导。从指导学生选题,到收集素材、选材,形成论文思路,写出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写作,教师都必须严格写作指导流程,扎扎实实开展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从初稿、修改稿和定稿等三个环节教学上应予以具体指导,在定稿后做出初步评价,并指导学员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二是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尤其注意要从论文的格式、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字号、字距等细微处提出严格要求。

2)严把质量,搞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答辩是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只有通过答辩才能反映出学生论文的真实水平。因此,指导教师要把答辩看成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严格要求,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出答辩提纲。在答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要协调沟通,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和敷衍应付的学员。对不认真完成论文,敷衍应付者要从严要求,严肃考核,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第4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关键词:本科;制药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36-03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环节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本科教育层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标志,也是本科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其过程包括选题、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多个阶段。制药工程属工科专业,侧重于化学、化工、制药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学科范围广、应用性强的专业,因此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方法应在理念上与时俱进、选题上突出特色、方法上开拓创新,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和社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本文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指导教师的选择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完成相关研究,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结果。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选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指导教师根据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确定论文题目,该办法的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不足之处是容易出现“扎堆”现象。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农工大学、神奈川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却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即只有学生选择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需无条件接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然后与指导老师协商进而确定选题。

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也是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先填写信息表,包括近年承担的项目情况和毕业论文题目、本年度拟开展的论文题目等内容,学生根据信息表选择指导老师和论文题目,这种方法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并且指导教师在信息表中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实现面对面的及时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题之间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建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选择采取双向选择和单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即以学生的选择为主要考虑要素,除非是因为选择的学生太多、实验室面积限制或课题经费困难等因素,指导教师可以婉拒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前专门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会,每位教师都要详细、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及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尤其是学生毕业论文时参与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具体的选择过程如下: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不宜要求过高,该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选题脱离本专业实际,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缺乏创新,墨守成规,没有独到的见解。

3.选题未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出现虚拟课题。因此,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时应遵循三个原则:①要求体现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实用性、价值性、现实性和创新性。②毕业设计题目要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③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

实际选题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题以科研课题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教师的科研进度。由于科研活动周期一般要长于毕业论文的时间,故选题时要注意兼顾科研活动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一般选题反对题目陈旧、一题多届。但对于教师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在强调质量监督和保证学生受到全面系统锻炼的前提下,应让每届学生的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和延伸。根据本专业特点,按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符合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可行等原则,拟出供选题目。提倡和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自身对某些课程的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经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系统归纳分析后进一步和指导教师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在毕业论文研究期间,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与管理。由于制药工程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学生和老师交流和见面的机会多,便于日常的监督管理。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应实行随时指导、中期检查和最后把关三个环节控制,尤其是中间检查和最后把关两个环节最好由本专业的指导教师集体或交叉组织完成,并及时将发现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指导教师,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我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已实现制度化管理。指导老师根据毕业论文的实际进展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所指导学生的中期检查,将结果上报学院和学校主管部门,并及时解决在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若由于客观原因课题进展不顺利,无法按原计划完成研究内容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规划研究课题,甚至更换论文题目。既然是科学研究,失败也是允许的,但没有实验结果就无法撰写毕业论文,因此及时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

为了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且要求论文内容数据可靠、立论正确、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此外对撰写格式和装订要求也有具体规定,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汇总、整理。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均加强了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规范要求,使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因此,在论文研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时,非常有必要组织撰写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请有经验的教师为毕业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结构、国际单位制符号的使用、参考文献的引用、实验数据的整理、图表的规范要求等,并就撰写毕业论文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另外,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认真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应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学校的要求。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

为了公平、客观地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分,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组织答辩委员会统一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答辩前按学号顺序预先制定答辩日程安排表。答辩前要求学生使用PPT阐述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然后回答答辩委员会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阐述思路、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工作量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分,同时规定老师不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评分,答辩结束后再统一进行汇总和表决。这种答辩方式能较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论文意图、阐释论文思想和敏锐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保证了答辩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制药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管理、论文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对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93-94.

[2]朱学道,邓道贵.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1-62.

[3]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5):68-70,85.

[4]蔡照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11,(4):49-51.

[5]李英,刘芳,温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97.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7]徐东花,于春月,何法,等.药物分析实验改革尝试[J].安徽医药,2007,11(9):862-863.

[8]刘先进,李家明,谢冬梅.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及体会[J].安徽医药,2010,14(9):1110-1112.

[9]刘先进,李家明,李传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24-125.

[10]肖艳华,冯菊红,张珩,等.拓展训练在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1,27(2):53-55.

第5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xxxx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xxxx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志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黄老师寻求帮助,而黄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黄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韦芳、谭冬柳等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感谢培养教育我的xx学校,xx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祝校长财源滚滚,仕途顺利!感谢对我倾囊赐教、鞭策鼓励的xx大学x系诸位师长,诸位恩师的谆谆训诲我将铭记在心。祝恩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感谢论文中引文的原作者,他们都是法学界的名师大家,大师风范,高山仰止。祝他们寿域无疆,德业永辉!感谢同窗好友xxx、xxx、xx、xx、xxx以及更多我无法逐一列出名字的朋友,他们和我共同度过了四年美好难忘的大学时光,我非常珍视和他们的友谊!祝他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家有娇妻,外有二房!最最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最无私的爱,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惟愿他们健康长寿!感谢我的牌友孙xx、杨xx、杨xx、王xx、赵xx,他们和我一起度过了大四无聊的时光,让我在写作之余能有很好的休闲活动。祝他们以后多培养牌坛新秀!感谢我的烟友姜x、丁x、冯xx、田xx。在我没烟抽的时候他们总能毫无吝惜的将自己的烟分给我抽,尤其是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我废寝忘食,足不出户,烟抽的很快,他们给予我很大帮助,燃上一支烟,文思如泉涌,快乐似神仙!祝他们永远都有好烟抽!最后要感谢我自己,没有自己的努力,本文是无论如何业完不成的!感谢我以最大的毅力完成了四年大学学习,在这个环境里我能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真的是很不容易!祝自己身体健康,权财两旺!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本论文是在导师詹怀宇教授和付时雨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岳保珍高工、张曾教授、李兵云老师、何婉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谢拥群教授、陈礼辉教授、黄六莲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2)我毕业论文的致谢致谢: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3)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xx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南京晓庄学院xx院长、科学教育系xx主任、xx书记、xx老师、xx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感谢我的同学xx、xx、xx、xx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爱人、女儿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4)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我首先要感谢张玉清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张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5)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周易》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周易》缺乏足够的了解,面对神秘瑰丽的古代典籍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文学院不少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周易》的人生哲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

第6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ZHANG Lin-cai

(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Interventional Medical Devices,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专业教育是我国沿袭下来的教育形式,已经深入到各个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一届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近6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

学生位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主体地位,本科教学是应用型本科学校的重中之重,而理论课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学生的实践和实习跟不上理论的进度或者与理论课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对于金属材料专业的理论课难于理解,课堂也就演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会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与此同时,作为面向就业类型的高校,学生又对于在企业中所从事的工作认识不清,缺少对企业的相关认识。

毕业设计环节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堂课,具有着重要的承前启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1]。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有助于系统掌握金属材料方向的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能够更快的适应以后的研究工作。淮阴工学院在本科生教学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导师制”[2],从大一新生入学就配备了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四年的学习中,逐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就业倾向,在毕业设计阶段有目的的选取毕业设计课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提前培育课题和精细的过程控制,淮阴工学院金属材料专业方向的72人,全部顺利通过答辩。

1 选题阶段

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3]。而目前在校的本科生,很少熟悉企业的生产和研究过程,难以提炼出切实可行的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其选题就严重依赖于指导教师,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阴工学院从2009年起,开展了工程实践的相关环节,鼓励青年教师进企业参与相关的生产和研究工作,并成为考核指标,极大的促进了青年教师对企业的熟悉和了解,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采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以后的职业方向,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相应的确定应用型和学术型的课题。尤其是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新材料方向,深入浅出的设置相应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目前的热门研究。比如面向学术型的课题,如结合材料的摩擦行为设置石墨烯的相关课题,由目前的手机电池和电动汽车引申出的磷酸铁锂问题,以及3D打印材料的相关研究等;比如面向应用型的汽车上铝合金相关部件的制备,水处理设备中的陶瓷膜等。

而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金属材料专业从新生入学就实行“导师制”,指导教师对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学习状况有着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的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就业方向设置课题。指导教师确定课题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工作,使学生明白课题的来源/性质和意义,让学生对课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便于学生对课题的选择。选题之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广泛了解相关的资料,能对研究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准确地解答出来,从而在某个方面进一步提出自

己的研究观点[4]。

2 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金属材料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选题确定之后,就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这就离不开资料的查询。笔者在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培养,然而制约本科生的关键在于英文专业资料的阅读。从实践经验来看,学生需要2-3个月的时才能熟练的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因此毕业设计工作需要提前安排和熟悉,而淮阴工学院导师制的实行,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指导教师可以在大三就安排学生就行意向性的选题,从而提前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工作质量。

根据方案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时,学生往往对具体的工作没有头绪,指导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国家标准来进行具体的工作,比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同时,要跟学生不断的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淮阴工学院金属材料专业在毕业设计期间成立了指导教师团队,由具有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经验的老教师牵头,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相关设备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论文撰写是毕业设计的主要部分,学生的相关实验工作需要由论文体现出来。论文要体现出明显的研究方案,实验思路以及理论分析,尤其要说明实验的创新性所在。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论文写作大纲,明确主体结构,做到论文思路清晰明确,问题分析到位,解决方案切实可行,实验结果客观公正,分析结论严谨可靠。同时,可以让学生参考以前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借鉴,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的总结,也是进一步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完善和修改的过程。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答辩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醒他们答辩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对问题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展示自身成果的机会,以防学生走入应付答辩的误区。

现在的大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督促,对于具体的事项要限定时间节点,切勿放任自流。淮阴工学院自2013年起,引入了毕业设计网上管理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其中,开题、审题、中期答辩、毕业设计答辩等可由学生在管理系统上进行申请,由教务员或者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和成绩评定。同时,该系统细化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填写项目,并且以周为单位,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填写毕业设计的指导记录,尤其是可以通过系统对毕业设计课题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转第152页)

第7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一、树立效率和质量的理念

教师教育效率和质量是一对具有共生关系的概念。虽然,国际上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目光似乎已经从效率优先转向了质量优先,但在此处把提升效率作为重要新问题进行讨论并非和国际趋向相冲突。尤其在高等教育仍面临着规模扩张的现实冲击情况下,不仅需要构建教师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机制,而且也需要构建完善的效益监控体系,非凡需要构建对办学经费使用效率的监督和控制体系,并通过效益监控体系确保“质量是生命线”的落实。

为了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效率,升本以来,洛阳师院一方面端正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努力创新制度环境,不断完善效率提升的制度保障系统。学校认为:教师教育效率的提升,依靠于富有特色的开放环境,依靠于扎实的教师教育实践,依靠于目标、内容等的和谐融合,更需要依靠于制度建设。教师教育假如不和基础教育实践相结合,不能按照基础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及时有效进行系统改革,或者虽然作了一些改革而缺乏自身办学特色、模式、标识、计划、独特举措和独特思路,教师教育效率的提升就难以发生。教师教育假如缺失系统的制度保障,其效率的提升也同样难以发生。所以,提升教师教育效率,必须首先具有成熟并富有特色的、开放的、实践的、融合的和制度性理念系统,遵循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升本以来,洛阳师范学院发展教师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走开放性、实践性、合和性和教师教育制度系统化的发展之路。

二、倡导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指教师教育的视野必须面对国际改革的现实,必须和国内前沿的改革趋向相接轨,必须和基础教育的需要相吻合。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教师教育的体制,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模式,并努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教育的学历层次,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育专业素养。例如,洛阳师院的一批教师经过多年探究和实践,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相似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坚持开放性办学的结果。

所谓“相似教育模式”就是指按照相似教育论的基本思想,形成由教育对象和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途径和质量标准等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结构和组织过程。基于这样的熟悉和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师范生相似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基础性、专业性、通识性、多元性和民主式、自由式、互动式、开放式”。即在师范生发展过程中,强调师范教育必须和基础教育领域相沟通;强调师范生应选择适宜而义必要的专业领域;强调教师教育过程人文精神和教育信仰的融会贯通;强调合格教师培养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多元化。同时,强调营造教和学的民主气氛;强调师范生个人潜在资质的自由挖掘和师范生个性的张扬;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引发对现实新问题的拷问、反思和探究;强调教育教学思想的输出、引进和实践验证。相似教育模式指向的目标是,要把师范生培养成为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通用性的基础教育教学的骨干人才。其明显标志,不仅在于使师范生获得了可以直接运用教育活动的知识,把握了成熟的教学技艺,而且在于通过学习,使师范生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促人向上向善、教人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心灵,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加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重视课堂教育实践科目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成绩,加强教师专业的实践技能练习,着力提高学生在教育现场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应用型的合格教师。非凡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加强双语教学、微格教学、视频案例、课例探究、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网上教育、教师博客、综合实验室等教学环节的练习,加强对学生教育实践设计的评估和指导。不断规范教师的人职培训和考试,完善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前,修满规定的实践性学时学分,完成教育教学的技能的各项练习,达到入职从教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没有理念,就难以端正提升效率的正确方向;但是只有理念,而缺乏实践和制度的支撑,教师教育效率的提升也不可能发生。仍以“师范生发展实验巾心”开展的教师发展探究活动为例。按照实践,实验中心既是半实体化的教学机构,又是有效的探究场所。所谓半实体化教学机构,就是说中心根据需要可以自主招聘有关教师担任相关课程,可以自主开设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相关课程。但是,中心聘用的教师编制非固定化,人员流动非固定化。所谓探究场所,就是说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采取的是探究式的教学和互动式学习。为了凸显其探究特色,中心不仅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所招收的学员的学习结果也有较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学员参和课题探究,并要求部分学员熟练把握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便是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自2007年,中心拟面向文学院学生,招收60名实验班学员。整个学习过程,采用“1+2+1”的学习模式。具体方案是:第一年,由学生在本专业和教育学专业各选6—8门课程,进行混合式探究学习。第二、第三年进行专业学习。第四年,“抓住模拟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毕业论文创作以及人职前的政治思想和信仰教育。四年毕业后,实验班学生除答应获得专业学士学位外,对于学完实验班所开设的教育学门类的相关课程,并完成了相应的探究任务和发表了具有一定层次的教育探究论文的,可以同时授予其教育学学士学位。这样有利于营造最适宜师范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促使学生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第8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关键词:甘肃省;高中新课改;英语听力教学;调查

自从甘肃省新课程实施以来,各个高中都积极按照其目标要求,更新观念,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学生对新高中英语教材(NSEFC)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以及种种现实原因,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本问卷主要是调查学生听力策略的现状以找出对策,继承和发扬经验和优点,对新课改实施进行反思和审视。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甘肃省6所普通高中(城市高中3所,农村高中3所)的高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调查甘肃省高中新课改英语听力教学问题。

(二)研究工具

本问卷共计30道关于听力学习策略的问题,借鉴了文秋芳老师《英语学习策略论》一书中提供的形式,分为3个部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社交策略来调查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在这一部分中, 笔者尽可能多地列出了英语学习者在以上3个方面所使用的典型策略(共30项), 每项按运用程度由低到高分为5级,每级均有相应的文字叙述。被调查的每所学校各发放问卷120份,共计720份,共有效回收679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659份,问卷有效率91%。在有效问卷中,城市学生有347份,农村学生有332份。为使数据分析更具科学性,我们在城市学生的答卷中随机剔除15份。2.访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在近一个学期的高中学习后的听力策略水平,哪些为学生常用策略,哪些策略有待进一步训练提高。下面是学生根据他们日常学习的实际做法所填问题的结果统计:

在我们所调查的21 个项目中,平均分在3.5分以上有3项,占14%; 均分在3.0-3.5分之间有5 项,占 24%;2.5-3.0分有7项,占33%;均分低于2.5分的6项,占29%。所有学生策略水平的平均分为2.86,这说明我省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策略水平整体较低:其中认知策略的均分为2.89;元认知策略的均分为2.88;情感社交策略的均分为2.73,这符合我们一贯的英语教学传统,即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略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元认知策略均分较高,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提高;得分最高的四项是翻译、重复、提前准备和预测,这说明学生最常使用的策略都是老师经常强调的策略,尤其是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翻译和重复成为最常用和有效地策略,同时也可以看出策略具有可教性,这和周慧玲(2008)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学生使用的大多数策略都是教师所教的策略,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了解和运用取决于教师,教师传授的策略越多,教授的频率越高,学生的策略知识越多,策略的使用频率也就越高。得分最低的四项是自我评价、划分意群、澄清问题和组织,其中自我评价和澄清问题都涉及到对问题的反思和探究,这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而现行教学中缺乏的,应加强训练,而划分意群和组织都是较为精细的认知策略,需要扎实的语用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能力为基础,这也反映听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应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综合训练。

此外,笔者还对个人的听力成绩和策略水平作了关联研究,结果如下:

Correlations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1-tailed).

由表可见,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高一学生的英语听力策略水平与其英语听力成绩相关,与此同时,相关系数为0.951,所以相关程度极高。这与英语语言国家David Nunan 对60名香港大学一年级本科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Nunan得出以下结论:听力策略和听力理解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Nunan David, 1996:35-41)。因此策略训练应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听力策略的指导教学。

三、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针对高中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希望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作用。

(一)训练听力策略

在听力训练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听的机会,还要对其进行听力策略的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听力策略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策略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有效的听力策略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英语口头语的形式,学会“听”英语,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听的主动性。听力策略训练包括情感策略训练、自我管理策略训练和认知策略训练。学生学习英语时容易产生焦虑、畏惧、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调整和恰当的评价。认知策略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

(二)培养语感

胡春洞指出,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语言的有声性是第一位的,英语听力主要是与语音及其所含的内容打交道,没有对语音的正确识别和快速反应,理解就无从谈起。所以,培养敏锐的语感是根本的、长期的任务。语感强意味着听力的理解度和速度达到或接近母语的听力水平,即“自动地”(准确而快速)直接理解。在外语听力训练中。虽然这很难全面达到,但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以满足一定需要(如立即听懂大意、抓住某一点信息)是完全可能的。训练语感的总策略是尽可能接触多的可理解的英语口语材料,配以适当的练习。要尽量熟悉英语的语音特点,适应英语的语音、语气、语调和节奏,并对句子的起伏、升降有全面的把握。

(三)精泛听结合,因材训练

良好的听力依靠系统的有效训练。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个人的情况不同,学习的阶段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超常的“量”的积累才是关键。课堂训练,应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而课后的训练当以泛听为主,精听则作为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自学则宜精泛结合、重点突破。

(四)强化语篇意识,优化理解语境

任何听力材料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有一定的主题和体裁信息,是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范例。有些听力材料的主要目标是提炼语篇大意或写作思路,而不是捕捉零星的信息。这时,教师要在布置听力任务之前就主题和体裁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听力材料的整体框架,把自己预设的思路和语篇思路做比较,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介绍明星类文章的行文思路,相应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众多的听说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利用好语言环境就能练好听说。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覃先美,李阳. 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杨善江.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07(5)

第9篇:毕业论文思路范文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比较文学无论是在学科理论的创建、研究范式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实践等方面,世界各国学者都还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力求建构出兼具民族特色与世界意识的比较文学理论形态。与此学科世界发展现状相应的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整体框架中,存在着文化传统、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各具特色的地方高校,甚至还有一些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地区高校。因此,如何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文学课程中凸显比较文学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优势,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而要对这个问题取得深入有效的思考,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区高校所据有的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文化资源。首先,从其文化属性观照,民族地区高校不仅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地区性与地域特色,在文化空间上也独具其历史传统和民族气质。就以笔者所在的百色学院为例,百色学院是一所位于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现今百色在行政区划上是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其地理位置位于滇黔桂三省交接地带,与越南接壤并勾连东南亚。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粤地)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1](P1329)其中“苍梧”“郁林”“合浦”等地,均位于今广西的地理范畴之内,“交趾”“九真”“南海”“日南”则指与广西交界的越南等地,在古代均属百越之地。百越地域广阔,面临大海,接壤异邦,成为中原与周边国家交往的文化走廊。自古至今族群的延绵迁徙以及文化交流,使得这一地区成为沟通中原华夏和东南亚各国的桥梁。在此地繁衍生息的边疆民族因融合中原华夏文化与东南亚各国文化而获得新的生长点,同时推进中原与东南亚各国文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继中国改革开放大潮而来的是东盟区域合作,广西作为连接东南亚的中国南大门,从地理空间的边缘成为了东盟文化与经贸交流的中心,国际间、地区间多边多向的频繁对话与交流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获得巨大擢升。因此,在此背景下开设比较文学课程不仅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民族和睦与经济发展。

其次,从其学术地位分析,中国与周边亚洲邻国及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学比较是中国比较文学与东方文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代表着世界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为的倡导者,鲁迅先生在《今春的两种感想》一文中就指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存在的盲点:“我们常将眼光收得极近,只在自身,或者放得极远,到北极,或者天外,而这两者之间的一圈可是绝不注意的。”[2](P386~388)当代比较文学学者季羡林、乐黛云、饶芃子等人也提出要对中国与第三世界及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文学交流加以重视的呼吁。孟昭毅也在综观我国比较文学现状后中肯指出:“在以往的东方文学交流研究中,中国与周边各国的文学往来都有不少涉足者,……但不足之处在于中国在区域性的文学交流,如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文学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叙述得太少。”[3](P5)在2011年4月举办的中国首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导高层论坛会议上,乐黛云更是提倡中国学者应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她指出当下语境中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要在认知、理解和诠释民族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尊重并吸收他种民族文化的经验与长处,形成一种文化自觉。[4]

西方学界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文学交流也极为关注。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在东南亚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过程中,提醒中国学者要注意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文学研究。美籍印度人、西方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佳亚特里•斯皮瓦克2007年在中国做学术讲座时也提到东方之内的文学比较与东西方比较同样重要。法籍华裔学者陈庆浩在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文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大会所提交的论文———《中国文学研究展望》中也呼吁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文学、俗文学、方言文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其中也提及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必要性。[5]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之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这些丰富深厚的地缘优势与文化资源,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成为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例如,在北京大学就把“东方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北京师范大学“211”课题“新世纪外国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国情报告”中也把日韩越三国作为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中心立项了“中越跨境民族研究”的研究课题,陕西师范大学成立的“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专治于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戏剧文化关系的研究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在民族地区高校进行比较文学教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民族文化资源,其文化多样性以及多民族文学的互动共生能够把地理范畴的边缘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前沿。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在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习过程中贯彻区域特色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思路,显得尤为必要且十分重要。

二、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民族地区高校比较文学的改革思路

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基本学时是54课时,而要想在一个学期有限的课时中对比较文学的起源发展、基本理论和研究范式进行全面梳理与深入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就以由陈惇等学者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比较文学概论》为例,里面涵括的内容包括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历史与现状”“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文学比较研究的领域”以及“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等内容,可谓理论抽象、方法多元且信息驳杂。但这样的教材是不是适合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操作呢?笔者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往往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学生对于课本罗列的那些遥远的历史事件、抽象的理论论争和没有阅读体验的举例分析,可谓卷帙浩繁又隔膜生疏,因此大家深有什么都没学会,什么都没掌握的遗憾。这也是比较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难题。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一理论知识显得抽象又浩瀚,理解和掌握起来都有难度,也极易流于表面。按照本科生的学术积累和思维水准,也不宜匆忙展开比较文学的学术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的宗旨与目的进行深入反思与积极探索。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变革:

(一)教学基点立足于中国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到了中国,中国比较文学以自己的独特声音传达出具有中国特征的理论话语与学术形态。陈惇和刘象愚两位教授在《比较文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中国比较文学应以中国文学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从古代的文明古国的文化辐射、近现代的师法西学以及在当代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与各民族文化的多元互动,都体现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中国各时代的文学现象在比较文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多以中外文学交流或中外文化关系为例子展开论述分析。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时间和情感上拉近比较文学与中国学生知识视野的距离,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反思与前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熟悉的文化传统与文学背景,通过与异质文化的对比参照来认识中国文学与文论的民族特色,进一步地寻求跨文化的对话和沟通,在中外文化与文学的互证、互补、互识的基础上,达成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文学意识与包容文化观念的建构,最终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二)教学内容侧重东方文学与民族文学的比较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开放性学科。在教研过程中,要求研习者对古今中外文化与文学的历史发展与精神内涵融会贯通。但实际上,本科教学阶段很难有学生达到此种畅达古今学贯东西的理想境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生硬按照材进行宣讲,常常显得捉襟见肘,会面临教学内容与对象错位的尴尬,最终造成学科主旨与教学效果的明显落差。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比较文学课程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比较文学的学科起源来自西方的定义,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和学术理念而言,其在东方文化也有着深远渊源。除了博大精深的古代东方文化,近现代两三百年间的东方文学,也因西方入侵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以及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体现出复杂多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因此,各个历史时期的东方文学都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如果能够将中国文学发展置放在东方文化这一大语境中进行参照与反思,以此来观照中国民族的历史命运及其发展,这样的比较文学课程会更具有现实意义与启迪价值。比较文学滥觞于欧洲学者对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关注,比较文学实践研究是建构在不同民族间文化与文学交流互动的基础之上。所以双边或者多边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石。比较文学学者严绍璗在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出版60期时撰文提出“把比较文学做到民族文学的研究中,在民族文学的研究中拓展比较文学的空间”这样的学术构想。同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也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表文章《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中强调“(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是与中国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愿望、更新和发展本民族文学的志向分不开的。”[6]2008年11月还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了主题为“东西方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学术研讨会。所以在全球多元的文化语境中,在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和谐背景下,从比较视野对世界各国及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历史和美学的深入研究,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建设颇具价值。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与东南亚山水相连,因而存在多种异质文化的变化。因此,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比较文学课程中应侧重对东方各国文学、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学、中国南方民族与东南亚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及其成果进行介绍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转向学科前沿领域

中国与周边亚洲邻国及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学比较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民族地区高校应调整教学的重点,将比较文学的内容从文化中心、传统经典转向区域特性与民族特色。在教学与研习过程中,学科史的发展可以作为背景和铺垫,在中外文学与文化比较的大框架下重点引领学生探讨立足学科前沿与凸显区域特色的问题,例如“东方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新世纪外国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国情报告”“中越跨境民族研究”“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和民族文学经典的文化翻译与传播等这些新的研究问题。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会使学生脚踏实地领悟到比较文学的学科宗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与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而不是一开始就疲于应付各种理论思潮的狂轰滥炸。而且,这些学科前沿所探讨的问题更具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除了培养学生学术思维的逻辑性外,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思考的敏锐度与深刻度。

三、从空中楼阁到高屋建瓴:民族地区高校比较文学的实践意义

(一)“宏观比较文学”理念与应用型人才

民族地区高校的人文学科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以本科生为主(包括中文系、外语系和综合文科),兼及专科和高职等层次学生。这些学生除了极少数毕业后进入硕士阶段继续深造,极大部分还是在毕业后即走向社会,他们的职业多是地方中小学教师、基层农村干部、政府机关公务员以及一些发达城市的各类公司企业的初级管理人员等。那么,比较文学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契合点是什么呢?比较文学学科在1998年重新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成为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国高校按性质可划分为科研性、教学性与综合性等类别,其中一些属于综合性院校的民族地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以应用型为主的。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不是仅仅针对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而是要从所学的专业知识中汲取人文精神资源,来培养健全的人格、宽厚的文化素养以及成熟的思维能力。鉴于此,民族地区高校比较文学课程教授与研习的重点不应该落点在学科史的梳理、学科理论的掌握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而应该是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导向,培养学生世界文学意识和大文化观念,在熟悉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世界文学意识,形成视野广阔与胸怀包容的文化观念。正如我国比较文学学者王向远所倡导的,在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中,“应该把中外文学知识的系统化、贯通化、整合化作为主要的宗旨和目的”[7](前言)。也就是说,民族文化自信与世界文学意识是比较文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契合点。由此,我们在进行比较文学教学实践中,应该倡导“宏观比较文学”的新理念。“宏观比较文学”具体是指“各民族文学、各区域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区域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7](前言)。

正因为比较文学是一门集概括性、理论性、前沿性于一身的课程,其主要目的不在直接向学生教授如何进行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宏观地认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复杂关系,如何辩证地分析判断有全球意义的重大文学现象。一言蔽之,中国比较文学汲取了土壤深处文化传统的滋养,也接受异域文化的和风吹拂与世界文学的阳光普照,是一门高屋建瓴的文学与理论课程。而民族地区高校的比较文学也不是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在民族传统与地方文化土壤上的一棵参天大树。比较文学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全面观察和客观比较来看待社会现实与文化发展,对古今中外文学的起源、发展、面貌、特征与趋势有清晰把脉。这是在文化孤立和自我本位状态下所无法拥有的视野和胸怀。也就是说,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和学术视阈,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中,既树立了对自我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克服了文化狭隘心理与井底之蛙的浅见,学生在思路豁然开朗的同时获得思维创新。例如笔者在指导2012届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就引导学生用比较文学的学术理念来思考和探究中西文学与文化交流互动的问题。其中《比较于连与高加林不同的命运走向及其文化内涵》《人文主义视野下的“国民性”探讨———比较〈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较具有典型意义。前者通过探究于连和高加林个人奋斗及其最终命运走向不同,指出高加林的命运归宿是中国儒家道德观念与西北农民土地情结的合力推动,体现出一种与西方反叛性和颠覆性不同的圆融的生命观,这对我们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后者通过比较阿Q的“奴性”与堂吉诃德的斗争与自由,从堂吉诃德“立人”精神启迪引发我们对鲁迅创作精神及“国民性”的深入探讨。这两篇论文都避免了“X+Y”的拉郎配式的生硬比较,而是在可比性基础上选取一个切入点,在文学比较中探讨深层文化的不同,从而获得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观照以及对自我民族文化的清醒反思。以上事实证明,比较文学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有积极意义。学生在论文思考与写作过程中,不仅思维逻辑和写作水准得以提升,还获得了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论切入点,使得古今中外的文学史的知识能够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也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及其对民族文化的思考。

(二)民族文化资源与特色教研团队建设

从教研层面来看,比较文学对教师的学术积累既提出高要求也有积极推进意义。作为有限的个体,要达到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全面了解与熟练运用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可以立足于区域特色和学科前沿来指导自己的学术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熟悉的文化传统中的文学与文化事件进行思考,凸显出一些有现实意义又切合地方实际的问题意识。笔者现在致力的课题是中越跨境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中越跨境民族文学在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学的视阈中,呈现为国别(中国与越南)文学、民族文学、文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多学科的比较文学研究。比较视阈中的中越跨境民族文学获得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宏阔视野,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学。此外还有很多具有区域特色又位居学术前沿的课题可供思考,例如民族文学的世界性因素、跨文化语境中多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研究以及民族经典的跨文化翻译与传播等等。新思维、新方法的刺激必然会凸显出新的学术思考和问题意识,唯有如此以教学带动科研,教师才会敏锐准确地在科研上找到自己的根据地与发展空间。比较文学以其学术视野的宽度、历史发展的深度和总体文学的高度,在世界人文科学中成为一门显学。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中文学科体系中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民间文学甚至语言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甚至与民族学、人类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宗教、艺术等学科有着重叠与互动关系。不言而喻,比较文学所倡导的跨学科的研究思路,使我们在研究具体问题时能够突破学科藩篱,扩大文化视野与深化学术思考,方法也体现出多样化。因此,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学者和教师也能够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对问题的探讨更为深入多元和富有建设性。在实际教研中,比较文学的学术理念与思维方法,能把文学学科各个分支的学术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调配,形成多元并存、学科互动的特色研究团队。例如,在百色学院就可以通过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来拓展文科教学的范畴,除了在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新闻采编与制作、对外汉语及涉外文秘等专业开设这门课,也可以在外语系的相关专业,如英语语言文学、应用越南语、泰语等专业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尝试。值得一提的是,百色学院外语系教师将壮族古代经典《平果壮族嘹歌》进行了英译。这无疑是比较文学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观念的践行,比较文学的相关观念、理论与方法也能够为民族文化的翻译与传播提供具有一定学术高度的文化观念和理论思维。由此可见,在民族文化与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借助民族地区高校为教研平台,围绕着“中国南方民族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学关系”“中国南方民族与东盟各国的文化关系”等具体问题进行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这一研究思路在时间轴上纵贯古今,在空间轴上横跨东西,其中还叠合着民族文化的迁徙与流变、衍化与创生等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通过在教研中对比较文学之理论思维与具体案例的研习,积极探讨本土文化资源与民族传统在新的文化语境和时代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在现实思考中凸显鲜明的问题意识,能够有效激发出教师的学术生命力。通过相关专业教师的身体力行和群策群力,“中国南方民族与东南亚文化与文学比较研究”就能够成为一块坚实阵地,团结和凝聚整个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师资和研究力量,成功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又立足学科前沿的教学课程与研究团队。由此,民族地区高校既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上都获得一定的突破与超越,也能够为学校的办学与治学开创出良好的发展空间。总而言之,比较文学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文科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在教学体系和学科发展上都呈现出新思维和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