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裁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科学方法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们的要求也在提高,既要求学生们有一个好的化学成绩,还能有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努力让学生们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老师采用科学方法教育学生们,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化学成绩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目标
现如今,我国高中化学包含的知识点和内容比较多,老师们要在上课前做好规划,并且考虑到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接受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目标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一个良好的目标设定可以促进教学任盏挠行完成。老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可以把大的章节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章节,由简到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也会明显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化学的课堂效率。而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把教授内容和课堂氛围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疲劳等情况。
二、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生们的时候,首先要给学生们讲解化学知识,例如基本概念、化学定理、化学元素等,而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是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也比较少。那么老师就可以采取提出和解决化学问题这个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兴趣,利用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老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运用生活案例、化学问题等方法提出吸引学生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会带领学生们做一些基础的化学实验,但是这些化学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数量偏少,种类也比较单一。而化学实验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评价
(一)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功能是甄别和选拔,这样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而选出来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是书呆子,而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如果对学生们的科学方法教育进行评价,则有利于学生们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结合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成绩和学生的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二)对于老师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老师的方法就是根据其学生的成绩来判断老师的教学能力,而科学方法教育在对老师进行评价时,则提倡从老师的发展和成长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仅从高中化学老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程度来进行评价,还要从高中化学老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过程、方法和内容来进行评价,从而促进老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积极性,激发老师的教学潜能,完善教学方法,创新出更多适合高中生的化学教学模式。所以说,用科学方法教育来评价高中化学老师可以从目标、过程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四、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生们学习化学的时候,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教育。而科学方法教育则是众多化学老师经过了许多次的实验和总结得出的,在教学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而化学学科的一些知识点是无法直接由老师说出来的,需要学生们经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得出结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实验能力。
总而言之,只有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促进高中各学科的平衡发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而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施科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实验能力。而在采取科学方法教育学生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化学以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学校和老师必须对科学方法教育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崇伟.浅谈提高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0):21-2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一、体裁教学法的基础理论
(一)体裁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和依据。教育工作者们在二战后发现,尽管各国都在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样的教学,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为无法通过考试而进入高一层次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劳工家庭出身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因为家庭的经济地位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无法用先天因素来做出合理解释。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来努力探索在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亚学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法—— “体裁教学法”。
(二)体裁教学法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教育社会学有机组成“体裁教学法”,两者相铺相成。一方面,根据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可以实现将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从而跳出语言学科的限制,使其运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研究教育社会学理论,并且可以证实一些假说。
二、体裁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注意该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一)明确“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裁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学模式被一分为二:或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而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例如,在解构这一教学步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阐述对不同体裁的看法,以此来掌握学生对某种体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范文分析其谋篇布局时,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也逐步为教师所掌控。
(二)组合“体裁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在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应该注意摆脱其具有的“规定主义”,防止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体裁教学法指出,只有受到体裁的肯定,创造性才能得到认可。而这一主张只是教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适应主流社会的固有模式,必将导致学生批判意识的缺失。另外,有许多篇章中的体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体裁的有机结合体。例如,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主题,会适时的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本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运用体裁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比如:图式理论(The Schema Theory)、整体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注意不同体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让体裁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注重“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课堂上,常借助英语教科书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一个个专题的构建洋溢着时代气息,而且信息量比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能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而,“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本文通过作文测试和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分析了艺体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现状和采用过程体裁法的教学效果,认为过程体裁法能有效提高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组织作文结构、恰当使用语言与选择适当写作内容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更新角色认同与教学模式,有效利用信息反馈,理解差异,尊重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体裁法;艺体类专业;有效性;调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
1、艺体类专业学生写作现状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当中,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语言能力的输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然而,中国大学生,特别是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获得足够的语言知识输入,没有充分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遏止了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提高艺体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势在必行。
2、过程体裁法及其理论基础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三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成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英国Stirling大学的Badger和White(2000)综合了三种写作教学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体裁法。过程体裁法以构建主义理论、互动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体裁理论为基础,以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三者的优势互补,达到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过程体裁法把写作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将写作定义为一种交际活动,为实现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某一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社交行为,是高度约定俗成的。我国著名学者韩金龙(2001)将过程体裁法引入我国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提出可操作的四大步骤:分析范文、模仿写作、独立写作、编辑修改及完成定稿。
过程体裁法将三种写作教学法的优势结合起来,认为写作是受语境制约并由交际目的决定的一种交际手段,它既注重写作者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理解,又强调其应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通过分析范文、模仿写作和小组互改,写作者可以从范文、教师和同学三方得到对其写作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这一系列交互、协商、监控活动既能发挥教师和范文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合作意识以及学会评价、反思等自我监控的能力。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在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多大程度上比成果教学法更有效?
(2)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哪些方面能提高艺体类学生的写作水平?
(3)过程体裁法对艺体类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研究对象
为了检测过程体裁法对艺体类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际效果,笔者于2010-2011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了一个学期(15个教学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山东某地方高校音乐系、体育系及美术系三个系6个自然班12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三个系各有20人的控制班和实验班。
3、研究工具
本实验的研究工具有两个:作文测试和调查问卷。作文测试分为前测和后测,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就同一题目进行写作。通过对学生前后两次作文成绩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类来检测过程体裁法对提高音体美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性及有效程度。本实验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经过国内专家论证的、有效度信度的问卷,分实验前和试验后两次展开,其内容涵盖学生对英文写作的认识、态度和习惯。前测调查问卷是为了获取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对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最真实的信息;实验后的调查问卷是用来比较两组学生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的差异。
4、研究方法
本实验选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常见文体――议论文作为范文分析的文本,借助作文测试和调查问卷获取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实验前后选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六组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写作态度及写作习惯的变化。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作文匿名上交,分别由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和笔者按照四级评分标准进行批改,取两个分数的中值为该学生的作文最终得分。
5、研究步骤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控制组采用传统的成果教学法。成果教学法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写作是刺激-反应的过程,即教师提供“刺激”,学生作出“反应”。学生的写作完全在教师的支配下进行,学生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成果法看重写作成品的质量,关注句子层面和段落的模仿,强调语法的正确使用和语言的准确性,它包括四大写作步骤,即熟悉范文、控制写作、指导性写作和自由写作。实验组采用的是过程体裁法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四步:(1)分析范文。教师分析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讲授不同写作体裁对应的不同社会语境、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及交际目的,总结其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体裁的要求、形式和内容。(2)模仿写作。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议论文的知识,将其体裁要求、结构特点、语言特点“内化”到自身的写作活动中。(3)独立写作。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和相关的体裁知识进行实际创作,独立进行提纲的撰写和初稿写作的过程。(4)编辑修改及完成定稿。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作文互批,充分发挥教师最大能动性和学生的合作互助优势,使学生不断调整完善作文。
三、数据讨论
研究表明,实验前,音乐、体育和美术三个系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语法、内容、结构及总分四个方面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值相差无几。实验后,三个系控制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语法、内容、结构及总分四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组中,除音乐系的学生在内容方面无显著差异外(P>0.05),音乐、体育和美术三个系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语法、内容、结构及总分四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P
四、结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艺体类专业学生中,接受过程体裁法的实验组学生在作文得分上明显高于接受传统成果教学法的控制组的学生。
2、过程体裁法能有效的提高艺体类专业学生组织作文结构、恰当使用语言和选择适当写作内容的能力。
3、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表明,在过程体裁法的指导下,艺体类专业学生增强了英语写作的信心,并对写作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正逐渐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对教学的启示
1、教师和学生更新角色认同和教学模式
在过程体裁法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由过去传统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监督者和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支持者。同时,学生也应顺应时展,转变思想,发挥艺体类专业学生独特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发表个人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应鼓励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商互助式交流互动式学习模式和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建构知识能力的能力。
2、有效利用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过程体裁法第四项实施步骤编辑修订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进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在写作过程中,信息反馈表现为作者根据他人对自己初稿的评价对其进行修改,进而使文章能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通过信息反馈,学生可以交流师生、生生间的观点,找出差距,调整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认为,人类的自我学是通过他人像同伴或老师来调节的。学生正是通过反馈信息的体重是和指引不断地修改初稿,加深对写作技巧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理解差异,尊重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语言习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焦虑及学生的自信心等,认知和情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为努力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检验我国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和指标。实验证明,过程体裁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写作态度和习惯,能为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写作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BADGER R,WHITE G.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2000,54(2)153-160.
[2]Vygotsky,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35-40.
[4]康兴隆.关注美术专业学生的情感态度―改革英语教学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3)63-66.
关键词: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03-01
《新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渠道,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渠道,没有语言的输入就没有语言的输出,没有语言的输出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写作是综合考查语言储量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来看,可以看出学生阅读水平和对学到的语言的再加工和运用语言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其原因是可以衔接语文中阅读教学,可从中检测学生的语文基础,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写作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作文教学历年来成为语文教学中"重头戏",本人执着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1.掌握基本文体知识,掌握基本的写作要素和规律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不同的文章体裁的写作有不同要求,有不同谋篇布局技巧,同时不同文体的写作的语言风格不一样,就是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写作表达手法也相同,同一题材可以用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文体知识的介绍,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常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但我们命题作文时,有的学生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把说明文写成议论文,就是没有把握好文体知识,老师除了要介绍知识文,我们进行课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从文中领悟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有了感性认识后在进行理性归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就如修房子要进行图纸设计一样,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掌握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等基本文体,在作文教学中每种文体要在全面掌握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比如:记叙文主要突出叙事清晰、完整突出文章主题,立意新颖。议论文写作,观点鲜明,论证材料典型富有说服力,析理透彻,逻辑清晰。诗歌写作要突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的精炼,小说要突出任务内心和肖像描写,人物对话凸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实施问题教学法
什么叫问题教学法呢?问题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文章体裁,将要写的材料分解成若干问题,再要求学生就每个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时尽可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回答,最后根据文章体裁要求对答案加工成文章,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很容易将写作的要素落实到学生的写作中去,可以杜绝学生写作时文不对题的弊病,还可以克服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不足,说过:"什么是文章?文章就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才会思考,没有问题学生思考就没有方向,特别对写作后进生效果十分显著,记得我在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一个可敬的人》我提出几个问题:(1)我可敬的人是谁?(2)他有点品德值得我可敬?
(3)那件事可以表现这个人思想品德?(4)对他的思想除了事情外又可以有哪些手法可以表现他的内心思想?学生一一作了回答,写了写作提纲,上面还标明写作重点,突出文章的主题的表达手法,学生将答案进行起、承、转、合进行了调整,很快就写出了文章,打破了以前写作开头难、文不对题、空洞无物的尴尬局面。
3.让作文教学扎根于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都有个这样体会,学生半天开不起头,就算开头了,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析,究其原因,没有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道出了写作真谛:"世界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宇宙才是一部浩瀚的百科全书,我国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从古至今的圣人,通过对人间观察,写出了揭秘人生宇宙的巨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老子《道德经》通过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科学研究得到了印证, 孔子的《论语》远播美洲、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全世界有200多个孔子学院,这就观察生活宇宙进行深度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宇宙万物给他们提高素材,他们也就不可能成为圣人。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积淀感情,辨明是非,懂得生活的哲理,学会对生活深度思考,只有扎根于生活,写作素材才会左右逢源,才有情可舒,有理可辩,有话可说,语无不尽,理无其穷,同时学生将生活素材写进生活,学生情感显得真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将情感在写作进行宣泄,这样在生活中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用文字再现生活的万花筒。
我在作文教学前带领学生观察生活景色,在进行写作,记得又一次我带学生观察一个小鱼塘,看见有个小女孩洒下一颗颗诱饵,游鱼在晨光泛满的湖面纷纷跃起,有个学生看到诗兴大发,写到"玉手洒下粒粒粟,游鱼跃起满湖金",词句恭稳,寥寥数语,清晰直观地再现了当时湖面景色。这就是观察生活的后的写作效应。
4.仿写经典文章
关键词:商务英语;体裁分析;学术论文
Abstract:Business English major belongs to English for Especial Purpose,which leads to new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nglish discipline.At present,the academic study of BE has been a focus for ESP.As a result,more and more BE research papers have emerged.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introduction of BE research paper based on Genre Analysis,which may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s for BE academic writing..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Genre analysis;academic paper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3
1.引言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和交流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学术科研论文写作作为各种科研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必备应用能力。学术论文具有高度的“规约性”,其属于赋有特定目的的交际事件类型,因此一般遵循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引言是学术论文的第一部分,具有可辨认的语步模式。根据Swales的观点,他采取“语步”(move)和“步骤”(step)来研究学术论文的引言,进而创建了CARS模式。CARS即 Create A Research Space,意为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这一模式表明学术论文引言作为一类体裁,体现了“建立学术研究空间”的交际目的。
基于体裁分析法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研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对于整篇文章的构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引言的介绍,整个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典型的交际目的便非常清晰,因此,就学术论文体裁的特征结合商务语言的特定交际目标,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对这类文章的语用策略指导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体裁分析方法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以期能够挖掘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语境的确定,模式的建立和语步分析的结构潜势。
2.相关研究综述
体裁分析理论最早是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之后由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领域(Swales,1990,p34)。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而今,语言学家们就体裁概念的界定而言,有两个主要学派即:以斯维尔斯和巴蒂亚为代表的ESP学派(Swalesian ESP School)和以马丁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Australian School)。 John M.Swales的观点是“体裁是指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Swales,1990,p58);而深受韩礼德影响的澳大利亚学派则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其数量和社会行为的数量一致”。上世纪末,秦秀白教授对巴蒂亚的定义作过比较详尽的总结,包括以下4个方面:(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是不一般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在定义上存在差异,但本质是一致的:
(1) 体裁是对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
(2) 交际事件的分类标准由语篇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约定俗称的交际目的两个方面决定;
(3) 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语篇内容和形式需要遵循体裁要求;
(4) 同一体裁下的不同语篇存在差异。
ESP学派的代表人物斯维尔斯和巴蒂亚是把语步(move)和(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以学术和职业语篇为分析对象,总结归纳出特定体裁的基本语步和步骤。例如:斯维尔斯(1990)总结了学术论文中引言,研究方法,结论各部分的话步和步骤,这就为高级写作和学术英语的教学等实际应用环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法也都把体裁视为一种社会活动,认为体裁可能随着交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而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也正是基于这一学派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与演绎,并借助语料库的思路预期这类型文章引言写作实践的谋篇布局。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集中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语篇是否具有可辨认且固定的语步?这对同类型文章的引言写作有何意义?
3.2 研究方法及设计
众所周知,有关商务英语的学术期刊并不很多,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所分析的100篇文章主要从来源上分为2个部分:其中60篇选自于《中国ESP研究》,《商务外语研究》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3类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期刊及会议。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独占鳌头,由其主办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国内这一学科发展最新,最全面且最专业的水平。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则是在商务英语学科不断发展前进的见证者,因此,选自于以上期刊及会议的60篇文章可以被视作发表于专业类期刊及会议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其余40篇选自于中国知网最新的以商务英语为题的学术论文。这些文章的选取旨在能够多渠道的采样文本,具备广泛性。本研究依据斯维尔斯的学术语篇引言分析的理论框架对所选取的篇章进行了语步分析及频率统计,并根据数据讨论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与说明。
4.结果与讨论
4.1语步分析
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特征:
斯维尔斯的体裁理论为体裁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并强调交际目的的关键作用。他首先着重研究了学术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提出了“创建研究空间”分析模式,并对引言部分进行了语步分析:首先,建立研究范围;其次,建立研究地位;再次,占据研究地位。论文引言的语步模式、专业类期刊商英论文引言特征及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表4、表5分别给出了非专业类期刊文章语步模式和非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
表1非常详细的列出了斯维尔斯关于学术论文引言语步的模式建构,共3个Move,每个语步下面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层次,但当这个语步分析应用到实际刊发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时就发现,这类文章的作者并不是严格按照语步顺序撰写文章,即使出现循环的步骤,只要满足写作需求都可以实行。这一点在下面语步统计的具体数据中得到了证实。表3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中,例如摘自《中国ESP研究》中的文章,论文引言中虽然也出现了3个Move(语步),并且第一个Move中的3个Step与斯维尔斯的完全重合,但是当引言分析进行到第二个Move时,发现传统的学术论文引言中所包涵的4个步骤缩减为2个,第三个Move中的4个Step也只出现了其中2个。由此可见,学术论文的严谨逻辑是3个语步大框架所承载的,丰富的步骤推进会让文章的交际功能获得衔接链条的集约化,但是省略其中的一些具体步骤也并没有影响到语篇所应完成的交际目的,因而,对于专业类期刊中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分析可知,这部分写作的基本架构是3个宏观语步分别是Move 1:确定研究范围;Move 2:提出研究具体问题;Move 3:介绍自己在研究的具体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研究成果),当这3步确立之后,引言部分的语篇功能已经建立,具体步骤的参与例如表2,表3中的各个步骤实施顺序使得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这类交际事件类型完整而严密。这也说明,学术论文引言这类语言体裁,是有一定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整体建构形式,体裁组织着功能语体,并且这些体裁不仅有语体的共性,还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和语言组织特点。从以上的表4和表5统计的频率可知,这些发表在中国知网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的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的Move1和Move3也基本符合斯维尔斯的提出的“创建研究空间”语步模式,但Move3中的step4在只有很少一部分文章直接在引言部分指出了文章的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各类期刊或文章篇幅的要求不一致,因为非专业类期刊所发表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对文章引言的逻辑安排并不作要求,毕竟这些期刊所刊发的是各学科各门类文章,因而更加注重论文内容的创新及结论的时效性。另外,CARS模式的Move2中的:step1: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Counter-claiming);step2:指处其不足之处(Indicating a gap)基本都没有出现在引言中,可见我国论文作者对Move2即提出研究的具体问题(Establishing a niche)这一步骤的写作习惯倾向于注重step3和step4的提出问题与继续研究这两个语步。总之在非商务英语专业类型的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语步统计频率表基本呈现出了学术论文的引言步骤,但商务英语语篇的学术结合商务专业的特征并不明显,而且并未涉及CARS模式的全部步骤。但是Move1与Move3:确定研究范围(Establishing a territory)和 Move3 的概括研究目的(Occupying the Niche)的各个步骤基本在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得到了谋篇布局时的重点陈述。这证明了斯维尔斯的学术论文语步模式是广泛,通用及规约性的,它对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是有指导意义的,当然由于文章内容和交际目的的异同,当作者在应对不同的征稿意见及个人特定的写作习惯时,引言中的各个语步有所变动。就这点而言,无论是商务英语专业类抑或是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中的文章在引言写作中都没有差别。
5.结语
中国的贸易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只局限于模仿通用英语的教学与
研究方式是无法与现实的需求接轨的,因此,商务英语必须建立本学科实践特有的并且可循环的认知模式,而这就一定要在理论上得到基础层面的支持。商务英语学术科研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此类人才的培养,商英学术论文正是承担这类科研的载体,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就是试图以体裁分析的方法探索这类新兴学科的学术论文的结构潜势,体裁的双重性即商务交际性及学术交际性使得这类特定的语篇在引言部分充分体现出了学术体裁的语步建构,全文的分析以期能够通过体裁的分析方式提高商英学术论文引言的框架指导,进而推动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更多的探究与研讨。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A Genre-based View[M].London & New York..
[2]Bhatia V 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 & NY:London & NY:Longman,1993.
[3]Swales J M & Feak C B.English in Todays Research World:A Writing Guide[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120 -156.
[4]Swales,J.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陈平.外贸英语写作教学新思路: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外国语,1999(3):28-30.
[6]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J].外语界,2000,(1):11-18.
[7]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2):32-36.
[8]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138-146.
[9]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53-358.
[10]李宣松.体裁分析与商务语篇[J].外国语,1997(2):26-29.
关键词:层次结构 教学 大学英语 运用
一 “层次结构”教学法在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础阶段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的教学,使得整个教学显得既全面、系统而又有层次结构。
(一)基本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阅读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才会有不断阅读其他读物的兴趣。其次,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各种语法现象和词汇,有助于学生语法知识和词汇的扩充巩固。再次,阅读是提高学生听力、口语、写作能力的基石。因此,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进行适应性阅读能力训练。 在新生入校到开课这段时间,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约几十篇简短的具有故事性或科普性的阅读文章,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意。通过阅读,为学生奠定阅读的基础。
2、进行大学英语《快速阅读》及《泛读》 的训练。从英语授课伊始,要以课堂阅读或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对于《快速阅读》中的简短文章,我们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在短暂时间内写出概述。这样一方面检验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逐步开始对学生作文造句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开展写作课教学打下基础。
3、讲授有关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许多学生在欧美历史、政治、思想等方面知识比较欠缺,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适时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讲授有关的背景知识,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述, 可增强学生对于有关文章的理解力。
(二)基本词汇记忆训练
1、结合课文讲解词汇。要结合课文内容对重点、常用词汇的词义和用法进行分析和举例讲解,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课后及时复习。课后要布置适量作业,帮助学生掌握巩固词汇,要求学生充分使用新掌握的词汇,对课文进行缩写概述;课堂上,要求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述, 此方法提供了学生更多重复词汇的机会,也训练了写作和口语能力。
3、对词汇进行综合讲解。要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运用同义、反义词根引伸等构词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识别生词的能力,并屡次开辟专题讲座,效果颇佳。
4、对词汇进行整体测试。即不定期地对所学的词汇,以卷面答题的形式进行测试。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造成考试气氛,激活大脑的兴奋记忆,以获得最佳效果;同时也起到对于词汇的复诵效果。 转贴于
(三)、基础写作教学
1、抓住主要体裁的整体结构教学。在英文写作中,文体种类很多,但就教学体裁而言,主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为此,要有意识地强化上述内容的教学,以增强其英文写作能力。同时对议论文结构要作重点讲解。
2、给学生提供参考范文并予以分析。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例文,并和学生们一起对各篇文章进行写作意图、手法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理论的运用能力。
3、坚持多写多练,兼顾词句优化能力的训练。在基础教学阶段,不能放松学生的日常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命题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层次结构”教学法在英语复习阶段中的运用
(一)基本技能复习巩固。
基本技能复习巩固历时大约月余。根据考试要求,在复习巩固阶段,确定重点内容为阅读、写作和听力。在对于这三大部分的复习中,教师要脱离课本,以试题题型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块状结构训练”,使学生的英语潜能得以充分的突破性提高。平时的教学对学生的这几种技能的训练是分散的、交叉的训练。在考前这段时间,有必要进行“适当集中”的教学训练。
1、给学生组合大量的阅读材料。 在复习阶段给学生分发两册组合的阅读材料,共约50余篇,250个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所有阅读练习题的答案,以便学生读后自测,学生在完成了这些阅读后,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安排学生定期上听力自习。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听力训练。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内容收听, 这样避免了听力课堂“一锅煮”的情况。
3、给学生提供范文,以供练习对比。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已经给学生写作打下了基础,所以在复习阶段,除了给学生讲授细微技巧之外,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突出两“多”:一是体裁上多种多样,如小结,说明文,书信,记叙文,议论文等;一是数量多,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写30多篇作文。经过30多篇作文训练之后,学生普遍达到了不畏写作,下笔思路开阔的境地。
(二)模拟试题训练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一个月时,要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要做30多套模拟试题。
1、每次练习后及时讲解。俗语说“趁热打铁”。根据学生的建议,每次练习后都及时讲析试题。因为这时学生对于试题的记忆亦比较清晰,所以及时讲解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学习效果好。
2、建立成绩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建立数据库,对于每次成绩及历次综合成绩进行排名和分析,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水平段。这样做,既为及时分析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提供了依据, 也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通过复习、应考阶段的严格训练,使教与学都能收到收获季节的硕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语篇教学;语言运用能力
1.引言
随着外语学习的不断提高,同学们往往面临着这样的困惑:语言“共核”知识虽然增加了,但力感语言运用能力不足。缺乏对英语语言的整体概念和理解运用。多年的英语学习仍使他们面对具体的问题望而却步。比如:一个论文摘要,一封求职信就无从下手。就好比车库里存放着一整套的汽车部件,却苦于无法有效地安装使它发动起来为我们服务一样。这种懊恼和沮丧会让我们觉得这些部件简直是一堆废物,取之无用,弃之可惜。这也许是我们中国英语教与学的必由之路。偏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共核”知识的教学,往往忽略宏观的语篇教学的结果。比如教师批改作业也往往纠正的是语法,拼写或者语句连接错误。这无疑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当务之急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成功而得体地用语言表达意义和办事的能力,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体裁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理论背景
体裁(genre)亦称语类,这个文学和修辞学常用的术语,最早是被人种学家正式引进语言学研究领域的(Swales, 1990: 34)。几本英语词典(Collins; Collins Cobuild;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Longman)对该词的定义大同小异,都包含了下面两个内容:1) 它通常是指具有相同风格、形式或内容的艺术、文学、音乐、绘画类型。2) 有时它的定义范围比较宽,如泛指类型或种类。在语言学中,对这个词的含义,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语言学家在不同的时期对该词的理解也并不完全相同(方琰,1998)。其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目的的决定性。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形成了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风格的选择(Kay, H. &T. Dudley-Evans, 1998)。
(2)体裁的常规性。体裁是为其使用者所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具有重复性和习惯性,其基本原则不能被随意更改。
(3)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意味着体裁是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反,随着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仍然存在某些差异,娴熟的体裁运用者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近15年来,体裁(genre)和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成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里的热门话题,(Hyon, 1996)一种被称之为“建立在教学基础上的教学方法”(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es)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盛行。我们姑且将这种教学方法称作“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即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1) 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 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social meaningful constructs);3) 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Kay, H. &T. Dudley-Evans, 1998)。
语篇的体裁不同,交际功能不同,不仅导致其语言风格不同,而且导致其组句成篇的模式有异。语篇中的句子或句组,,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过渡到另一个话题的,而总是依照话题之间的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能性有规律地组句成篇。这种规律性是形成语篇组织模式的基础。语篇的组织模式既能体现作者的思维模式,又能体现语篇的宏观认知结构。体裁既然是构成语篇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在语篇结构层面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体裁分析”能帮助我们解析语篇的组织模式,从而挖掘特定语篇所具有的特定的宏观认知结构。
体裁分析并不单纯采用语言学分析方法,而是将语言学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语言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从而揭示特定体裁结构之所以形成并得以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则研究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如何在特定的语篇中予以实现。(Bhatia, 1993:16-22)“体裁教学法”就是在上述理论框架下逐步形成并正在不断完善的一种教学方法。
3.语言应用能力的辨证
3.1 关于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通俗地讲就是运用语言办事的能力。它不等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四、五十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指出,学了语言知识往往不会用语言,必须获得操作语言形式系统的技能(skills)才能用语言。 技能按他们的定义是一种习惯性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应能力。 语言的掌握完全可以用训练自动化技能的方法解决。但是有了语言技能事实上不能说明语言的运用能力,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1) 把听、说、读、写的技能当作主要是耳、口、眼、手的技能,忽视运用语言认知的一面和创造性的一面。 (2) 把语言技能看作是一种脱离语言运用的语境和情境的独立的技能,忽视了语言运用依赖于语境情景这一事实。到了7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运用除了关于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除了对语言形式系统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有在语境和情景制约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换言之,原来的知识、技能的概念不能解释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提出能力的概念(competence)。而体裁教学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强调语篇的认知结构模式和语境情景的制约作用,总之是体裁这个宏观框架决定着词汇,句法和结构的微观体现,没有宏观概念就会见木不见林,徘徊在语言的形式系统,忽略其意义系统。
3.2 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复合体
语言运用能力里面既有知识,有技能,也有能力。 是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能力(ability & capacity)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的能力(competence)。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也包括明现的和不明现的知识(explicit and implicit knowledge)。单是语言知识对运用语言是没有用,但是语言运用不能排除知识,语言运用能力里面含有知识的成分。而程序性知识和不明现知识是体裁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被忽略,但却是大学英语阶段语言知识学习的重点。
技能,这里指一种自动化行动的能力,譬如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机械反应、自动化反应或者习惯性反应。 如骑自行车、打字的技能等。 语言运用上的技能,简单的有辨音发音、辨识和书写字母、拼音拼词等;复杂一点的包括交际中由于纯熟而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不用动脑筋的)连串的语言解码和编码,譬如打招呼、道别和一些几乎是公式化的对答等等。一个人学外语,开始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连最小单元的解码编码都不能自动化,到后来能够自动化的单元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也可以说技能越来越纯熟了。 低层次的解码编码都成了技能,不用动脑子,脑子便能越来越多地解放出来做高层次的工作。体裁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提高学生高层次的解码编码自动化,通过不断的体裁意识操练,提高体裁层次的自动化技能。
能力不同于技能,是动脑的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审美、欣赏、同情或憎恶等等的能力。 可以分为认知(思想)和感受(情感)两个范畴,分别称为认知和感受能力(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apacity)。 人用语言,必然牵涉到认知和感受。 事实上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全无认知感受(也就是全无思想感情)的人能够用语言交际。而体裁教学旨在挖掘语篇的宏观认知模式,在深刻感受的基础上去认知其内在的思想?
3.3 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多层次上同时运作的能力
运用语言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无法互相理解和交际。任何一种语言运用起来,都要在多个层次上同时运作,因此必须同时在多个层次上遵守规则。 第一层次是语言形式系统层次或广义的语法层次(遵守广义的语法规则)。 第二层次是语境层次(遵守上下文或语篇的规则,譬如上下文前后如何呼应如何连贯等等)。 第三层次是情景层次(遵守时、地、人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交际情景的规则,譬如向老师请假,向朋友道别,向警察报案分别应该说什么话如何说话等等)。我们往往更重视遵守语法规则,语境层次和情景层次的规则重视不够。而体裁教学就是在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强调语境层次和情景层次的规则,提高语言学习层次。因为真正的语言运用,在语法、语境和情景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体现。 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三个层次同时运作的能力。
3.4 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成分不是相加,而是互相作用化合而成。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和(The whole does not equal the sum of the parts.)就很能说明语言运用能力。 上面提了那么多的成分和层次, 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却不等于这些成分、这些层次相加起来。 真正运用语言不可以只用一个成分,只在一个层次上运用。 即使最简单的运用,譬如和朋友互相打个招呼,不能说我现在只用语音,不用所以也不管词汇和语法。 也不能说我现在只管单词,不管句子或者语篇有些什么规矩,也不管当前这个交际情景有什么制约。 这是不可能的。 每次运用语言必须同时要管单词,管句子,管上下文,也要管时、地、人包括社会文化等情景;同时要管语音(或书写)、语法和词汇;同时要运用知识,运用技能,也运用能力。 所有各种成分、各种层次都同时要用要管。 这就是语言运用的实际。关于层次问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当运用语言时,如果只在第一层次学习,那就只能获取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如果提高到第二层次,就能获取到第一和第二两个层次上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因为在第二层次运用语言的时候,必然同时也在运作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而如果再提高到第三层次上去学习运用,那么在运用第三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能涉及到第一、二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就是说高层次的操作可以包括低层次,低层次却不能包括高层次。 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运用能力要在第三层次上设计和操作的道理。语言运作的三个层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语言运作的三个维度。 如果只在第一层次进行教与学,譬如孤立的单词默写或者释义,单句默写、填空、改写或者翻译,那是单维的语言操作,是在点和线的层次上进行的语言活动。当然不是语言运用能力。 如果在第二层次设计,譬如默写或复述成段课文,无情境的作文等。 那是双维的语言操作,是在面的层次上进行的语言活动,也还不能算是语言运用能力。 如果在第三层次上去设计,譬如在外籍教师送别会上致辞,给外商写投诉信等。既有语境也有交际情景,那就是三维的语言动作,或立体的语言动作,这才是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
4. 体裁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性质,英语语言教与学唯一真正的办法就是在第三层次上进行设计,以宏观的三维立体行为通领语法,语境和情景三个层次,使多个成分在多个层次上综合地运行起来,实行语篇教学,使不明现的语篇知识和意义凸显出来,内化给学生,才能称得上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体裁教学法的目的就在于此。
4.1 建立体裁意识,提高语篇教学的地位
首先把语法规则教学重点转向语境,情景规则教学,即从语法词汇句子操练转向语篇教学,突出语篇的教学地位,由bottom up 转向top down, 以整体带动局部,以宏观牵动微观。体裁教学法特别强调语言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意义。 办什么事?就成了我们语言教学的第一问题。提高学生强烈的目的性。教学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韩礼德把语言看作一个社会符号系统。“社会”的意思是从社会角度来看语言,而不是从心理的、生理的或者美学的角度来看待语言。“符号系统”的意思是:语言是符号,但它不是孤立的符号的组合,而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众多语言交际符号系统之一。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呢?这主要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教育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语言是最有意义的。语言学习都是社会过程,并且语言学习的环境是社会机构:从抽象的角度看是学校教育系统;从具体的角度讲是教育环境:学校和教室。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在语言的社会交际中,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语篇是一个纯理功能框架,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的复合体。由此,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的语境是文化语境,而语篇的语境是情景语境。除此之外,语篇还与其他已经出现的语篇有联系,如学生正在学习的语篇与他们已经学过的语篇有联系。这样,韩礼德把语篇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因素归纳为五个类别(Halliday&Hasan,1985:89):语篇:是一个纯理功能构型,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的复合体。情景语境:是一个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构型,是可以说明语域的特征。文化语境:是使语篇有价值、限定语篇的解释范围的机构性和观念形态性背景特征。互文语境:与其他语篇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假设等。文内语境:语篇内部成分间的联系,包括表示语篇内部语义关系的衔接(张德禄,2005)。所以针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by such a story ( a description, an illustration or an argument)?
4.2 强调体裁的规约和程式,熟悉并掌握各种语篇模式
怎样办事?“How does the author achieve his purpose?”就成了了解作者的社会交际目的之后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体裁的规约和程式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地照章办事。规约和程式似乎都是自然科学的专有术语,定理公式似乎和语言这一社会活动无关。就“体裁”的概念而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语言中心的Eija Ventola概括为,体裁是生成特定语篇结构的符号系统;体裁能体现社会交往过程。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往往具有“重复性”、“习惯性”,像“履行常规一样”(routinelike)。这种使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往往可分成若干“步骤”。社会交往过程所包含的步骤并不完全一样,但相似之处颇多,因此可归入相同的社会交往类型,这便构成了言语交际的体裁。英语教材里同一体裁的语篇不少,把某一语篇作为一类语篇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也可进行比较,感悟不同的“体裁结构潜势”。比如关于叙事结构模式:Labov (1972)根据随意谈话的自然叙事顺序,提出了包含六个环节的完整的叙事结构:(1) 点题:就是叙事者在叙述故事之前对故事所作的简要概括。(2) 指向:指的是叙事者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有关背景的交待。(3) 进展:故事本身发生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4) 评议:不言而喻,叙事者就故事的情节、人物、事件等方面所发表的评论都属于评议环节。评议既可表明叙事者的态度和立场,也可用来制造悬念,增强故事的感染力。(5) 结局:包括各种冲突的结果、人物下场等。(6) 回应:即在叙述结构的末尾,叙事者常常用一两句话回应主题,以使叙事结构显得更加完整。尽管这一叙事结构是Labov从随意交谈的自然叙事顺序中概括出来的,也尽管并非所有叙事结构都包括上述六个环节,但Labov提出的叙述结构模式常可用来分析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各类体裁的语篇。另外还有“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 “一般—特殊模式”(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匹配比较模式”(matching pattern)等等。这几种模式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有独立出现的,也有结合出现的,我们在对比讨论的基础上逐渐熟悉,辩识语篇的宏观结构,进而掌握语篇的规约和程式,遵守规则,实现成功的社会交际功能。
转贴于 4.3 关注语篇情景语境,把握语域特征
明白了作者的交际目的和交际步骤之后,每一步的具体意义表达和办事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这类问题包括:文章是有关什么样的题材的,如法律、文化、体育、外交、经济、贸易等,由此作者所选择的恰当的术语、词汇、表达方式等(即话语范围);语篇的交际者是谁对谁,如是法官-平民;政府-群众,还是朋友-朋友;父亲-儿子等,由此作者所选择的恰当的口气、态度、材料的取舍、技术语言的多寡等(即话语基调);语言的交际媒介和渠道,语言在交际情景中的作用,如是当场记录,还是长期研究的,是用于口头表达的,还是用于张贴的、存档的、发表的等(即话语方式)。学习是一个语境化的过程:通过语篇的语境化可以使学生了解在什么语境中出现什么语篇;从解码的角度讲,使学生了解什么语篇能够出现在什么语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语篇来学习语言,也可以通过语篇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学习过程通常被看作一个认知过程,而不是一个话语过程。实际上,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话语过程。我们的任务是探讨语言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利于完善学习理论,把学习既看作一个认知过程,也看作一个话语过程。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学生通过语篇学习语言,即通过语言的语境化来学习语言。语言教学是帮助学生实现这种语境化,通过语言和语境的互动来教授语言(张德禄,2004),而不是没有语境意义的语法,词汇知识的孤立操练,而是以语境带动语法,词汇等使其各司其职,各就其位。
4.4强调语篇策略连续体 提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体裁的规约和程式,办事的每一个步骤不是孤立机械地拼组起来的,而是一个有内在紧密意义联系的连续体。语篇作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总体决策和选择称为语篇策略,它是抽象的,而语篇策略连续体(text-strategic continuity)是具体的,是语篇策略的实例。语篇作者依据自己预定的目的以及对相关组篇参项的权衡,会发现一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建构语篇最为自然,最能表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语篇策略连续体是作者根据交际目的,以获取最大限度有利于语篇接受者的语篇组织形式为目的,作出选择的主位或主题一致性语篇建构的定位或倾向。连续体通过语言特征在语篇表层展现出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时间连续体(continuity of time)语篇的意义衔接和连贯通过句首或段首的时间链来实现,同时通过时间点的转移将语篇分成大小不同的单位或片段。主要体现在叙事语篇模式中。
(2) 空间连续体(continuity of place)由表示方位的状语链放在句首或段首来实现,当然也包括非状语的连续体标记词项,引导读者沿着特定的路线或方位进行描写,说明或指导。
(3) 人物连续体(continuity of participants)指对作为主题项的人物,动物或被作为人物对待的事物的一连串指称的连续体。是叙事语篇类型的基本特点。
(4) 主题连续体(continuity of topics)指对作为主题项的非人物,动物项的一连串指称构成的连续体,常出现在说明和论辩类语篇中。
(5) 行为连续体(continuity of action)以时间间隔不大的一系列动作行为将语篇联结起来。
在实际语篇中单策略连续体是不多的,只是这些连续体有的呈现显性,有的呈现隐性而已。(刘辰诞,1999)
传统的语法教学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方法,从词素,词,短语到句,没有进入语篇层次,而语篇策略连续体的引入控制了语篇中的句子以何种形式进入语篇组织,不管句子的形式变化掌握了多少种,最适合某一语篇策略连续体的选择的只有一种,所以语篇策略连续体是语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了它,词汇,语法和语句的学习就有了生命力,将大大激活同学们的语言“共核”知识的宝库,在运用中“调兵谴将”,发挥出语言应有的魅力。
5. 结语
针对英语学习不同阶段的问题和实际应用中的需要,本文从体裁的角度探讨了外语教学立足语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体裁为基础的教学是以语篇为基础的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不是单纯的词的发音、词义的解释、语法的结构的理解和解释、固定搭配的记忆等,而是以理解整个语篇、了解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认识语篇整体的语义结构特点、语篇产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和条件等为重点。在这个语篇整体教学的大框架中再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形式特点,以宏观带动微观,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发挥语言应有的社会交际功能从而提高教学的课堂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 1993.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 Longman
[2]Hyon, Sunny. 1996. Genre in Three Traditions:Imp lications for ESL [J]. TESOL Quarterly 30/4: 693-722
[3]Kay, H, et al. 1998. Genre: What teachers think [J]. ELT Journal 52/4: 308-314.
[4]Labov, W.1972.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 Studies in the Black English Vernacular[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5]Swales, John M. 1990. Genre Analysis -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方琰. 浅谈语类[J],《外国语》,1998年第1期。
[7]张德禄. 功能语言学语言教学成果概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
关键词:五年级语文;教学体会;课堂民主;语文素养;合作研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承前启后,这个阶段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只有加强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思想情感,才能让他们有热情、有兴趣学国的语言,逐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多管齐下提高他们的素养,一是多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向他们推荐,让学生涉猎范围更大。二是突出多样性,既有儿童诗歌又有童话,还有议论文、记叙文,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军事、科技发展等,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体裁和题材。
二、努力做到课堂民主
素质教育强调师生互动、课堂民主,只有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平等交流,才能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创造合理、平等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文和情感熏陶,同时要注意的是这个情境必须和要教授的内容是一致的,不能为了创造情境而不顾本来教学目的。比如在教授《天马》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把相关资料从网上找下来,对天马进行艺术化加工,使得学生能够对天马的印象活起来,感受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体会教师互动的温暖。
三、倡导学生之间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也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和需求,教师应该鼓励、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心态和良好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对词语的学习中就可以使用这个方式,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几个成语,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讨论,说出他们对这些成语的体会,然后让他们以这些成语为中心写任意体裁的文章,让他们互相传阅并讨论文章是否围绕这些成语来展开、写作水平如何。通过这样活动,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在互动中锻炼了自己听说读写能力,效果是非常好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角色扮演;讲解互动;问题设计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形式,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关于它的定位,许为民在其《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中指出,独立学院的产生,受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演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它是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1]而笔者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在其2011年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文化科学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日语人才’。实际也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首先要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以我院为例,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低于二本线20分左右,因此学生整体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效率低。其次,由于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又均为江苏省内的考生,参加过特长班等课外辅导的学生比比皆是。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较强。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的日益加深,对日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12月,几乎所有的学院都设有日语专业,在校学生为57万人,参加当年日语能力考试的考生为37.4万人。在众多日语专业的学生中如何成为佼佼者,这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课题。
谈到应用型人才,或许马上会联想到做翻译,导游等等。很多人会认为只要将单词和语法组合起来即可完成。事实上,要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除了准确用词以外,还要精确地了解对方的心情以及使用怎样的语言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要掌握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就必须通过文学作品来习得。熟知对方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是成为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院为大四学生开设的《高级日语》课势必担任这一要务。教材选择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陆静华编著的《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教材内容主要由评论文,随笔,小说,童话,传记等文学体裁构成。那么,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掌握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呢?这是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笔者调查,对高级日语教学进行的研究为数较少,因此笔者欲在担任高级日语课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一番探索。
一、传统日语精读课的授课现状
大学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基础日语,综合日语,高级日语。这些课程均为传统意义上的日语精读课。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其中,高级日语即为高年级的日语精读课。因此,在探讨高级日语教学法之前,首先考察一下传统日语精读课的授课现状。
笔者系日语专业出身,从本科、硕士的学习阶段到成为大学教师,经历了四所不同水平的大学。从普通本科到重点本科,又由高职院校到独立学院。日语精读课的授课方式都有共同的特点:以教师为主体的语法,单词讲授,学生随机进行造句等练习;以课文逐字逐句翻译为主的课文讲解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为刻板式的翻译课文。
郑州大学的段帆老师对三所不同的大学,三位不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了日语精读课授课实况调查,调查时限为7-8个学时,授课教材均为《新编日语》。经过调研,他总结出日语精读的以下授课特点:
(1)日语精读课每课分配课时数为7-8学时。教师发言远多于学生,授课内容以单词,语法,课文等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师认为基础阶段的语言学习很重要。
(2)教师使用母语多于日语。
(3)读单词,读课文,翻译,造句,背诵,小演讲等授课形式多被采用,但小组讨论等这样的课堂形式较少。
综上所述,传统的日语精读课从授课内容到授课形式,再到授课观念都存在一定缺陷,这亦是笔者进行教学法研究的前车之鉴。
二、高级日语课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处理
我院高级日语课的授课周学时为4学时,一学期共为16周的课,共计64学时。前面提到教材选用的是《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教材内容有评论文,随笔,小说,童话,传记等文学体裁。每课分别由课文,注解,新词语,词语学习,表达学习(近义词学习),练习,文学语言小常识和课外读物7个栏目组成。
所谓精读,即是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通过精读细节文本,提升文学鉴赏力和涵养,就是高年级精读的重要任务。”[2]因此,笔者按照轻重缓急,有所侧重的原则,将每课分为4个部分,共计8个学时。第一部分,新单词的学习,用时1.5学时。第二部分为词汇与表达学习,近义词学习,用时为1.5学时。第三部分为文本的解读,用时为3学时。第四部分为练习与文学常识介绍,用时为2学时。课外读物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
三、高级日语课教学法探讨
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授课设计,还要备学生。因此,笔者本着基于学生特点,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这样的原则,对高级日语课的教学法进行探讨。
1、 角色扮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