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关于运动会的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运动会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运动会的文章

第1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摘 要 近十年来,相继有一些学者提议要改革学校运动会,主要是倡导剔除难度大、枯燥不实用的田径项目,并加入有趣、简单、对学生吸引力大的游戏项目。本文旨在从不同视角对其探究,着重对学校运动会的目的定位、田径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学生参与数量等问题做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 学校运动会 田径项目 游戏

一、问题的提出

查阅中国知网,在题名中输入“学校运动会”一词,就可发现关于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文章已是颇多。这里的“学校运动会”是指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或两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最早提出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是于东军等人在《体育教学》(1998年第3期)发表的《学校运动会应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一文;相继是吴湘志和黄浙平在《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第2期)分别发表的《改革学校田径运动会的设想》和《运动会也要有趣味性》两文;截止到最近高志红等人在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2期)发表的《学校运动会面向全体学生的改革与探索》一文,以及包括通过其它方式查阅得知,有关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文章至少有七八十篇之多,而改革的动议则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在指导思想方面,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学校运动会必须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贯穿于学校运动会的始终。在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要体现重在参与和健康第一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参加运动会这一过程[1]。

此外,在“健康第一”方针的指导思想下,要贯彻“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因而,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要默守陈规、一成不变[2]。

(二)在项目设置方面,要简单、有趣,集竞技、娱乐为一体

有学者提出:“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掌握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田径在此方面能起的作用有限。试想:一个学生毕业后他还用推铅球、投标枪、跳高、跨栏等方式去锻炼身体吗?我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不会,不论他有无从事的条件。因此,以田径为主的学校运动会,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学习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3]。”

此外,有学者认为项目的设置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标枪、铁饼、跨栏、撑杆跳高等。这些项目目前中学体育教材中已被删除,学生根本不会掷,不会跳,不会跨,所以学生也就不可能报名参加比赛[4]。

因而,学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要有代表性、集体性和娱乐性;要删去部分难度大,学生几乎不会的项目(铁饼、标枪、跨栏等);增设简单易学,娱乐性强,参加人数多的大项(踢毽子、跳绳、拔河等[2])。

二、对上述改革动议的辨析

对于上述提出的改革动议,笔者有所认同,也表示理解。因为这确实是当前学校运动会的现实状况和可考虑采用的一些对策,但笔者觉得还应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迥异观点敢于争鸣,真理才会越辩越明。

(一)对学校运动会目的的思考

学校运动会的主体是运动会,它是检查教学和训练成果、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方式,是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学校运动会必须具有运动会的性质,即应与竞技体育一样,同是竞争和取胜,同应遵循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健康和快乐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旨,而不是学校运动会的本意,所以不应将学校运动会的目的停留在追求健康和快乐为的观念上。

(二)田径项目在学校体育中价值的重申

从改革的动议中我们可发现,人们多集中于反映田径项目枯燥、无趣、竞技性强,尤其是认为跨栏、跳高、长跑以及投掷项目难度大,且无助于学生的终身锻炼。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试想:一个学生毕业后他还用推铅球、投标枪、跳高、跨栏等方式去锻炼身体吗?”因而对于这些项目可在运动会中剔除,并纳入简单、有趣、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的游戏。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竞赛项目的设置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标枪、铁饼、跨栏、撑杆跳高等。这些项目目前中学体育教材中已被删除,学生根本不会掷,不会跳,不会跨,所以学生也就不可能报名参加比赛[4]。”

三、结语

我们在体育课堂和运动会上从事运动技术,其实是在进行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活动,更具体一点说,是我们在向西方现代文明学习。从欧洲近代体育基石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足球比赛,有一条思想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不论谁人,不论何为,大家都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统一规则和裁判的裁决与限定,其思想精华就是平等竞争。

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学校运动会的本质是竞争,而学校的场地器材,时间精力以及学生运动水平的限制又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现代体育项目中选择最适合学生需要的田径项目为学校运动会的主体项目,而对于游戏的纳入则势必要慎重。

参考文献:

[1] 冷迎辉.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运动会走向――用新观点、新理念改造学校运动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6:13-15.

[2] 刑树强.新世纪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6:63-64.

第2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摘 要 通过文献归类及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校运动会的现状,提出地方高校运动会的改革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方院校 运动会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学校运动会的改革怎样与新课改相结合,构建以师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既符合学生自我完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未来体育发展的需要,具有地方院校地区特色的运动会体系和制度,是目前地方高校运动会改革的关键。

一、目前省内外高校运动会的改革现状

通过对2003年到2008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高校运动会改革的科研论文归类研究,及对部分高校运动会的现状调查分析,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目前高校运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是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强,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参加比赛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处于应付状态。学校运动会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大。

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对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缺乏推动作用,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与平时的教学内容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二)校运会的发展方向、模式及构想

淡化竞技型的比赛模式,构建融大众性,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学校运动会新模式。学校运动会与学校的日常体育活动相结合。运动会期间,除了开展以田径等为主的竞赛项目外,学校要开展小型竞赛作为补充,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让运动会期间成为学校的体育节日。

客观来说,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校运动会的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促进高校运动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以传统田径为主,照搬大型比赛的编排模式的运动会确实有悖于现行体育教育工作宗旨。但目前的改革研究状况是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少,校运会中对新增的一些趣味性、集体性的项目各校缺乏统一,目标也不明确,改革也缺乏严谨性、科学性;再者改革研究范围仅限于大城市,尤其是多集中对省会城市的几所重点大学,而地方院校在管理,运行机制等各方面与重点大学有所不同,改革因根据实际形成统一的思想、目标和模式。

二、地方院校运动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和学校精神风貌的窗口,必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体育教育功能,运动会的设置应根据地方的特点及教学内容安排,做好大众性与竞技性的统一。

(一)竞技项目依然是地方高校运动会的主体

西方体育运动哲学是追求人的一切可能性,竞争是体育运动的固有属性,是竞技体育的本质特征,通过竞技运动,可以促进人们团结合作、鼓励人们力争上游。高校专门性竞技体育项目可为两类。第一是田径运动。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一种体育生活方式,田径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等身体锻炼,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奔跑、跳跃、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田径运动健身在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增进人的思想与情感交流,融洽人际关系,加强人的沟通与了解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田径仍然是高校运动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男女老少皆适宜参加。但是,高校运动会设置田径项目时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老年教师员工以小运动负荷项目为主,且尽量少设运动项目;中年教师员工以中等运动负荷项目为主,可参加大部分项目的比赛;而青年教师员工和学生则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第二是球类运动。球类运动主要以对抗性较强的三大球项目为主,通过比赛使运动员将知识、技术、技能、意志、心理和智力等融为一体,促使人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开发创造,去争取胜利。球类项目不需完全按照比赛章程和规则进行,竞赛规则可适当变化,包括场地变小、时间缩短、局数和分制减少等,以增强比赛的激烈性、观赏性和比赛结果的偶然性。球类项目可设置三人制篮球赛(10min)、五人制足球赛(上、下半场各10min)和混合排球赛(男、女各3人,一局21分制)等内容,而且在运动会期间应安排决赛,小组赛因根据大会的安排由各单位组织。

(二)大众性的项目应安排在开幕式及平时的测验中

“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是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和意义的集中体现。适合大众参与性的运动会体育项目主要有广播体操、团体操、韵律操、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交谊舞、武术(太极拳)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内容。但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最高形式,其组织与投入不可能在运动会期间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只能集中展现最精彩的部分。运动会的大众项目可安排两个项目。第一是开幕式的团体操表演。团体操表演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中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团体操开幕式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可展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艺术、科技水平等各方面实力,弘扬民族文化和体育精神,而且参与人数广,各高校举办运动会时对此也都十分重视。许多高校将其视为宣传展示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内涵团体操要以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动作为主,经过一定的创意构思,使表演能够反映某一方面的主题思想,表现某些情节,高校运动会设置的项目必须大众化,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团体操或者大型文体表演以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等大众体育项目再加上各种文艺表演为内容,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经过精心创意,结合校园文化,使表演的主题思想、内容形式更加统一。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要以体育技能表演为主,以大学生的自发性、自立性结合为基础,本着自觉自愿参加的原则,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表演项目、内容,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锻炼身体效率,而且由于成员之间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利益,他们在共同练习的同时,还能增进友谊,形成团结互助的亲密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功能。其二,高校举办运动会,不仅是为了展示师生员工的体育能力和竞技水平,促使师生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也是为了检验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通过比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把体育教学和运动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为需,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高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可结合国家要求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项目内容,具体包括50m、1000m、立定跳远、实心球掷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和一个重点体育教学项目如游泳、溜冰、武术项目等。这些项目要求每个班级、年级和院系保证有一定的人数参加,既设立单项奖,又设立团体奖,在运动会期间完成,作为运动会常规大众项目。

三、结束语

高校运动会作为高校的一项大型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地方高校运动会的改革要把握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统一,运动会项目于日常教学内容的统一,体育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统一,把运动会作为推动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田雨普.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4.

第3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

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

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

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

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走过一段很长的路,

你用青春的脚步,

敲出铿锵的音符。

成功融入笑容,

失败也有幸福。

一双双期盼的目光,

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成功之路。

为拚搏喝彩

在黑白相间的跑道上,留下了你们灿烂的身影。

在枪响的那一刹那,似流星、似闪电,

如骏马奔腾,如蛟龙腾空,如猛虎出洞,

不在乎名次高低,不在乎成绩高下。

努力拚搏,顽强奋斗,

即使落后,也顽强不屈,永不退缩!

败者的心声

悄悄的,我退居一旁,

避开所有的掌声和目光,

远离胜利者的灿烂和辉煌。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竞争,

我参与,也把滋味品尝。

那么,让我也抬起头,

甩掉心中的压抑,

下次运动会我仍会与你较量!

天和地的融合

是什么力量,

让你在百米上飞翔?

是什么力量,

让你用力量点燃着希望的操场?

在绿茵的操场上,

天地赋予你力量,

让你无忧无虑挥洒梦想和希望。

运动会感悟

无论乌云有几分阴沉,他给大地是一种感慨;

无论荆棘有几多稠密,它给目光是一片风景;

无论生活有几多泥潭,它给生命是一种考验!

一根竹笋,如果从头到饱满沧桑,也许能成为一首凯歌;

一株小草,如果能承受寒霜考验,也许能长成一片绿洲。

朋友们,不要坚持不放弃,你就是这场战斗中的胜者!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运动场上,

有着健儿们奋勇拚搏的身影;

观众席上,

响着拉拉队员摇旗助威的呐喊。

这呐喊,弥漫友谊的芬芳;

这身影,凝聚着责任的力量。

但无论成功或是失败,

无论欢笑或是泪水,

我们永远铭记,

这充满奋斗的日子。

流 星

不祈求太阳的光芒,

也不肯用作月亮的伴娘。

脚下的路要自己闯,

不怕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即使生命那么短暂,

也无悔无憾,

夜空上那道亮线,便是向命运最有力的挑战!

致长跑运动员

磨练的是非凡的毅力,

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

拚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

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程。

听,呼啸的风在为你喝彩;

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

加油吧,为了那辉煌的一瞬间!

为你们骄傲,为你们喝彩

——致100米运动员

运动场上有你们的步伐,

那是辛苦汗水的抒发,

你就像天边的云端,

有彩霞的绚丽色彩。

奔驰的骏马,

飞奔的步伐让你的胜利在前方等待。

为你们祝福,

为你们喝彩!

致运动员

某一天,

醒在梦的旁边;

手指间,光线有些特别;

我能看得见,看见光在变,

变成七彩的寓言,飞向梦的起点。

某一天,飞奔在跑道间;

两腮间,汗水不断流出;

我能感觉到,感觉你在变,

变成生活的强者,奔向成功的边缘!

虽然,天阴沉沉的,

虽然,有些隐隐的寒意。

但是,每个人都昂首向前,

每个人都精神焕发,

每个人都向着终点向着胜利冲去!

运动员们,你是我们的骄傲,

我们为你们欢呼,为你们加油!

以你为荣

你是体育宝座上的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

你是在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雏鹰。

不要怕失败,

不要怕冷落,

无论何时,

我们以你为荣。

致八百米运动员

这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

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运动员们,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

茫茫中,胜利永远属于你。

风行天下

你没有忘记,

把闪亮的青春飞扬,

你没有忘记,

更多关于秋季运动会广播稿及加油词大全的文章 >>

第4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神话;奥运;伦理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13-02

神话不仅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过渡性因素,而且还是永恒性因素。人不完全是理性的动物,他现在和将来仍会是一种神话的动物。在某种意义上,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人使自己被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中。人要实现自我认识的目的,就要借助各种文化符号如神话、语言、艺术等来反映人的特性。当神话受到先验的符号形式的规范,就成了神话之镜,可以从中照出人类自己的真实模样[1]。

古奥运会源于古希腊祭神的庆典仪式。它的诞生有着丰富的神话内涵。古奥运会在人神共生的状态中发展着,人们用竞技比赛的方式,向神明表达人类最奔放又庄严的情感,展示人类最健美的形体,与神共娱,博取他们的欢心,使其施福降恩于人间。奥林匹克的神们不仅仅是为竞技才发起运动会,他们首先是反对无秩序和反理性的力量才创建竞技运动会[2]。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神话起源

神话是一种思维,它不是一种散乱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是另外一种源自人性深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思维方式,人们用它来认识世界。古代奥运会的起源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主要有宙斯争王说、伯罗普斯与诺玛俄斯赛车说、赫拉克勒斯纪念神王宙斯说、赫拉克勒斯后裔祭祖说、纪念普罗米修斯说、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城庇护权之说等。这些神话传说揭示了奥运会的兴起与早期希腊人的宗教崇拜活动的密切关系。在古希腊,人与神是同形同性的,希腊的神没有脱离人的形体,与人有着相同的外貌形象,只是他们的形体比人体更优美漂亮、更高大强壮;神灵们也有日常起居生活,与人类一样经历出生和发育过程,他们为恢复体力而饮食,为消除疲劳而睡眠,以服饰蔽体和有衣着审美;在精神上,诸神也不比凡人更高尚、更有德性,神与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爱好和弱点,经受痛苦,沾染恶习,玩弄阴谋、爱慕虚荣,争强好胜,爱管闲事等,神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的人。希腊神灵这种非道德化特点并没有减弱他们在希腊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没有陷入善恶二元对立的窘境,希腊神话不是要给宇宙强加一个善恶的道德秩序,而只是使宇宙有个动态的秩序。诸神的性格的多重性使神不带有矫揉造作的痕迹,神灵的烂漫与和谐、率真与纯美表现了一种自然的人性,是对人性的肯定,表明希腊文明鲜明的人本主义特色。神的这种感性特点,呈现了希腊诸神的可亲近性和强大魅力,被希腊人所爱慕和向往,人们想在形体上和力量上最大限度地接近神,所以希腊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体育锻炼中,成为世界上最早热爱体育的民族。

在希腊的凡人与神之间,有一个超越凡人、接近神灵的人群,那就是古希腊的英雄。古希腊人认为英雄是神与凡人结合的后代,与凡人相比,他们出身高贵,拥有强大的力量,建有不朽的功绩。荷马史诗的世界是一个人神混居的英雄世界,人间事物的正当性应合乎神的授意,人间的力量和标准也都是建立在神意的基础上。而英雄正是执行神意的人,英雄的力量往往也来自神的力量,神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英雄的神性。《伊利亚特》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英雄的战斗、冒险的经历,歌颂他们的勇敢,赞美他们的荣誉,如阿克硫斯的威猛勇武,赫克托耳的敢作敢为。在古奥运会起源的神话传说中,伯罗普斯也是位英雄。据传,伊利斯是位于伯罗奔尼撒到西北部的一个古希腊城邦,伯罗普斯向其国王诺玛厄斯的独生女,绝世佳人希波达弥娅求婚,国王诺玛厄斯将美丽的公主视为自己的生命,他把前来向公主求婚的人都看成自己的仇敌。于是他规定,凡向公主求婚的人必须与他进行一场马车比赛,求婚者只有胜过国王才可以娶到公主,不能胜过国王的求婚者将被处死。比赛从比萨开始,一直到格林多海峡的波塞冬神坛为止,国王让求婚者先行,自己祭完宙斯再去追赶,若国王追上求婚者,他将用长矛将其挑翻。伯罗普斯去求婚时,已有十二名求婚者死于矛下。伯罗普斯为获得比赛胜利,求助了海神波塞冬,当国王很快追上他,准备用长矛刺向伯罗普斯时,波塞冬急忙帮忙,国王的车轮突然松动,马车瘫痪,国王摔死。伯罗普斯到达终点回头一看,宫殿已处于熊熊大火中,他立即驾着飞骑扑向失火的宫殿,从烈火中救出自己的未婚妻希波达弥娅。伯罗普斯获得了王权,夺取了奥林匹克城,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3]。但英雄又不是神,他们与凡人一样,最终都要死亡,英雄证明他们的勇气和力量,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誉,然而这一切却可能建立在死亡之上。英雄在神明给定的存在中,在短暂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悲壮让人心生敬佩,英雄的行为受人追慕。古希腊人之所以对英雄顶礼膜拜,在于他们认为英雄生前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力量,与其说希腊人崇拜英雄,倒不如说是对非凡能力的崇尚。在英雄去世时,对他们的尊重就是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

二、作为仪式的古奥运会

在古希腊这个充满神性的世界里,人们都想亲近神灵,求神护佑,祈神眷顾。但是古希腊人与神的交流方式不是诵经读典、静心修炼,而是通过参与和观看崇拜神灵的祭祀活动来进行的。“希腊的虔诚,希腊的宗教,……都体现在仪式、节日、竞技、神谕和祭祀活动中。总之,它是关于神活动的具体实例,而不是抽象的信条。”[4]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宗教节日庆典,仪式活动成了人们实实在在的日常事务。

在古希腊,赫拉克勒斯纪念神王宙斯说、宙斯争王说、赫拉克勒斯后裔祭祖说及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城庇护权说等奥运起源神话,一方面表明了古代奥运会是先前的王位更迭典仪、丧葬祭仪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表明古奥运会本身也是祭神的重要仪式。古希腊著名的四大运动会都是为了祭祀神灵而举办的,皮提亚运动会是献给太阳神阿波罗的,每四年一次;地峡运动会是为祭祀海神波塞冬的,每两年一次;尼米亚运动会是为纪念神王宙斯的,每两年一次。由于每个赛会都与泛希腊的一个神崇拜中心联系在一起,因此它的影响遍布了整个希腊。赛会的第一天往往举行庄严的祭神活动,第二天开始竞赛活动。运动会上的许多竞技项目最初只是祭神活动中的一种仪式,如火炬赛跑原本是传递圣火的一种仪式,实际上,从泛意上说所有的竞技都是为了争取神的宠爱而进行的活动。

敬神的方式是“交换式”的,即通过敬祭来讨好神以换取神灵的护佑或眷顾。讨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献祭提供物质贡品;二是在祭祀活动中举办竞技会,品达说“神明都喜爱竞技”。因此,敬神最好的方式就是请他们观看体育比赛。神除了观看比赛外,有时还参与体育竞技比赛。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在帕特罗克洛斯葬礼竞技会的赛车比赛中,为捉弄狄奥墨得斯,阿波罗将他的鞭子打落在地。但是雅典娜迅速把鞭子交还他,并给他的马灌输力量,使他在赛车中获得胜利。举办竞技会是人神沟通的方式,人通过体育竞技取悦神,以获得神的帮助和恩赐。这种观念促进了古奥运会成为敬神的重要仪式。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伊利斯城邦境内的奥林匹亚山下为祭祀宙斯而举行的一项宗教祭祀活动。奥林匹亚原是对自然神灵崇拜的地方,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西北部,依山傍水,林木葱郁,有一个由各种神庙和竞技场组成的阿尔蒂斯神域,是最著名的宗教祭祀地。最早的竞技运动会是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建期应在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700年之间。根据保萨尼阿斯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克吕墨诺斯举办过赛会,然后是牧羊人恩底弥翁,后来是伯罗普斯,阿密塔翁、伯利阿斯、涅琉斯、奥革阿斯、赫拉克勒斯,接下来是俄克西卢斯。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们伊利斯的伊斐托斯、斯巴达的莱库古和比萨的克莱斯提尼一致同意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献给神王宙斯的赛会,每4年举办一次。赛会期间不允许发生战事,已经开战的应停止战争。从此奥运会形成了一个周期,成为全希腊人的重大节日庆典。

三、结语

在人神同形同性的希腊世界,神比人拥有更美丽或更强壮的身体,完美的肉体被视为神明的特性。希腊人对神圣的感觉建立在这种不朽的美丽和不衰的强壮基础之上,人们崇敬神、模仿神。为接近神,都想为自己锻造一副比例匀称、结实健美的好身体,因此体育锻炼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希腊每个城邦都有练身场(gymnasium)、体育场(stadium)和摔跤场(palestra)等运动场所。很多人长期地艰苦训练,目的是培养完美的身体,夺取体育赛会的冠军,那是古希腊人至高的荣誉,优胜者能得到英雄般的尊崇。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丹纳认为,群众和艺术家,除了对于受过锻炼的肉体的完美感觉特别深刻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宗教情绪,一种现在已经泯灭无存的世界观,一种设想,尊敬、崇拜自然力与神力的特殊方式。只有理解古希腊人对神的这种独特的情绪和感受方式,才能找到体育竞技这种仪式活动的理由。

在这些神话传说促使奥运会的兴起与壮大的同时,宗教伦理迁移到运动会中,人本主义、英雄勇敢和崇尚荣誉的伦理德性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核,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得以永续传承。

参考文献:

[1]高乐田.神话之光与神话之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6.

[2]尼科斯・亚罗尔斯.希腊的体育教育[J].体育文史,1990(3):40.

第5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电视节目;策划;校园电视节目;创意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163-03

校园电视节目主要是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素材制作的节目,并且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目前大众电视节目数量的增多,质量的提高,学生不再满足于现在的校园节目质量,学生对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故而电视节目的策划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校园电视节目若想赢得学校师生的认可,必须高度重视策划,增强策划意识,注重校园节目的策划与大众节目策划的不同,做出质量上乘的优秀节目呈现给广大师生。

一、电视节目策划的相关概念

1.电视节目策划的含义

所谓电视节目策划就是指节目策划者根据观众的需要,遵照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规律,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手段,按程序对电视节目的目标定位、选题立意、制作形式、传播效果等进行总体筹划和论证,并设计实施方案,选择合理行动方式的一种电视行为[1]。在此意义上,可认为,一期节目是否成功取决于节目策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吸引受众人群,是否对观众有一定的收看价值等等。从而提高收视率,为电视台博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电视节目策划的特质

(1)具有崭新的创意元素。电视策划的内容必须新颖、奇特,令人拍案叫绝,使人产生新鲜、有趣的感觉。在电视策划工作中,创意是关键[2]。例如目前比较火的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三个月节目内红遍全国,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群喜欢,主要原因就是其节目的形式新颖。虽然是从韩国引进的节目,但湖南卫视对该节目的重新策划、敏锐的判断力以及适时的宣传造势都为这个节目的高收视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中国电视节目从未有过爸爸带着孩子去旅行的内容,这种新型的出游方式吸引了万千观众。在嘉宾的邀请方面,制作方也选择了目前比较有名气的明星爸爸和孩子,孩子们可爱和纯真的表现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除此之外,节目中村长布置的任务也是节目中的主要内容,其所制作出的任务,总是能让五队家庭齐心配合,并且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笑料。由此可见,创意对于一个电视节目而言的重要作用,是提高该节目收视率的关键。

(2)具有指向性的内容元素。电视节目的策划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贯穿该节目策划的整体,以免在其中的某个环节上有所偏移。仍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虽然每期节目的拍摄地点以及设置的任务环节有所不同,但它仍然会使观众每次收看一期节目之后想看下一期,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该节目始终具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即爸爸带着孩子到不同的地方锻炼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就是该电视节目的大方向所在,因此即使每期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方向性的核心内容一直贯穿在节目中。

(3)具有可实现的操作元素。在策划一期节目的初期,应首先考虑在现有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在这些因素的限制之下,是否有实现的可能,否则只是空谈无实际意义。

(4)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元素。想要做出长期可持续的电视栏目,首先对于该电视栏目的每期具体节目的策划而言,应该具有能够贯穿始终的方向性内容、独特的创意、一定的收视群体以及较好的播出时间档等等相关要素,以此保证该节目能够持续发展,逐渐形成独具自身风格的栏目。对于电视栏目的策划而言,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观众的口碑,只有在观众的支持下,一期栏目才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其次,便是每期电视节目的策划活动应该具有资源延续性和可参考性,这对于电视栏目的长效运作而言,将会节省大量的成本。

3.电视节目策划的流程

(1)界定节目主题。在策划一期节目之前,首先要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以及社会热点话题,并对其进行思考,找出想要策划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将有关该话题的内容简单化、明确化,并找出其中的重点,这是一期节目能否成功的首要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五个方面对节目做出预算,以保证节目策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2)搜集素材资料。确定主题之后,就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工作。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通过上网、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相关的机构内部资料、政府出版的普查与统计资料、调查公司的数据报告等等。上述均是所谓的“次级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还不能够满足节目的需要,还可以进行市场调查,就是直接向媒体市场上的其他主题,比如潜在受众、广告商、合作机构乃至竞争同业等调查的来的资料[2]。

(3)整理资料情报。在整理资料时,可以先对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对需要标注的资料做一些笔记,以便后期查阅时能够方便易懂,这样的资料才可以直接被节目运用,是灵活的,同时也成为电视策划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4)产生创意稿本。创意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内容,没有创意就不是策划,而是计划。创意在电视节目中主要体现在节目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方面。这也是每次进行电视节目策划时最需要电视业者开动脑筋进行头脑风暴的环节。一个独特且可实现的想法是一期节目的灵魂所在。

(5)执行方案评估。电视策划人找到足够的创意之后,必须细致评估(如表1评估量表所示)手中方案的优劣,然后从中选择最可行方案,并且对该方案细化并实施操作。

表1 评估量表(底分20分)

项目 超出预算(减分) 预算

(0) 少于预算(加分) 分数

1 2 3 4 1 2 3 4

人力

物力

财力

时间

空间

总分

二、校园电视节目策划的流程

校园节目的策划在大体上是与大众电视节目的策划的操作流程相同,但对于每一个操作步骤上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下面笔者将对校园节目的策划流程进行分析。

1.界定节目主题

校园电视节目的主题主要是来源于学校和学生生活,并且所报道的内容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具有青春活力的,这是校园节目的价值所在。在之前对于高校中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校园电视节目的调查中,多数学生喜爱娱乐资讯节目和校园热点新闻,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关于学生优秀作品的内容。所以,校园电视节目的类型应更偏重于这三种,这样对于在校学生才能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搜集素材资料

校园电视节目的资料收集主要是通过学校党委、不同年级辅导员、学校各类社团、各种学生比赛、学生采访、浏览学校官网、学校贴吧等等方式得到讯息,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有需要时也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在师生中做简单的所谓的“市场调查”,进一步了解师生的动态。

3.整理资料情报

把搜集的全部资料进行类和整理,在分析资料时,应该注意辨明资料的新度、深度、准确度以及信息量。同时对师生的调查访问而言,应该对其回答的内容利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分析资料进行整理,找出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资料,以便可以灵活应用于节目中。

4.产生创意稿本

校园节目之所以需要创新,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首先,面对网络的挑战,校园电视节目要想成为校园中师生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就必须多出精彩的作品,在选题、节目构思、制作、传播途径等方面打破旧的模式,运用新的视角、新的内涵、新的手法创造心意,以新取胜[3]。其次,受众群体大体上都是90后的青年,他们的思维活跃而且喜欢追求个性,敢于颠覆主流、颠覆传统,所以对于校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新颖,有足够吸引他们的元素。因此,在做校园节目策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别具一格的观点,并且通过讨论产生最佳的创意方案,形成奇妙的构思,鲜明的主题,不同凡响的表现方式,以此获得更多的师生的关注。

5.执行方案评估

在校园电视节目策划中,不需要考虑财力和时间因素的限制,其原因在于学校制作节目本身就没有很多的经费,均是尽可能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制作节目。对于时间而言,校园电视节目的策划、录制和拍摄也均由有时间的同学负责,实行轮班制,故也不存在时间问题。因此,对于校园节目策划的评估而言,我们只需要从人力、物力和空间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可。评估表如表2所示。

表2 评估量表(底分10分)

项目 超出预算(减分) 预算

(0) 少于预算(加分) 分数

1 2 3 4 1 2 3 4

人力

物力

空间

总分

三、校园电视节目策划的优化方案

校园电视节目的策划在遵从以上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应重点分析节目内容定位、节目类型定位、节目推广和传播渠道三个内容,鉴于与大众传媒节目有所区分的内容上优化校园节目的策划方案。

1.节目内容定位。校园节目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学校以及学校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展开,重在突出教育性。教育性也可分为不同的内容,包括在课堂之外的科教内容、报告讲座、优秀人物专访、学术成果抑或传达学生青春活力、勃勃生机的青春题材等等,这些内容都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并向学生传达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分析社会,使他们在学习传统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受到思想上的教育。由于校园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校园生活展开的,因此受众人群相比传统节目就会少很多,主要是针对在校的师生。

2.节目形式定位。校园节目也有多种类型,比如说娱乐资讯、校园热点新闻、关于学生优秀作品、人物访谈、学习学风、社团活动、记录纪实类等等。根据之前所做的一项关于在开办校园学生节目希望的节目类型的调查结果表明,51.53%的学生喜爱娱乐资讯节目,49.34%的学生喜欢校园热点新闻,40.17%的学生期待关于学生优秀作品的内容,33.62%希望能看到人物访谈,相同比例的人希望有学习学风、社团活动的内容,记录纪实类节目有26.69%的支持者。由此可见,校园电视节目应更偏重于娱乐资讯节目、校园热点新闻以及学生优秀作品的内容。

3.节目推广渠道创新。目前高校中很少有具备电视的寝室,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收看节目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通过观看网络电视以收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所以推广校园节目的渠道应该是通过网络消息,比如在校电视台的官方微博上简短的节目播出时间以及本期内容的相关微博,并进行转发者有机会获得特别奖励的营销机制,这样校电视台的节目播出消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让全校同学得知,有效的将消息传播出去,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校园节目,电视台可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到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通过观察“观看数”看出节目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可设置参与互动的版块,在视频下方设有评论栏,学生观看之后可以在此发表自己对于该节目的态度,以及优缺点。这样更有利于校园节目的创作。

四、以《精彩纷呈校运会,五彩缤纷共青春》校园节目为例分析校园节目的策划方案

1.界定节目主题

(1)节目内容定位。校运动会是每年学校中最盛大的校园运动比赛,所有师生均是积极踊跃地报名参与,身临其境的体会挥洒汗水的喜悦以及同学和师生之间互相帮助、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运动会所带给我们的除了获奖的喜悦感之外,更多的则是不服输、敢挑战的青春寄语。因此,有关校运动会的电视节目的主旨也应该重在传达生机勃勃的青春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的幸福感,同时也把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传达开来,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2)节目形式定位。本期节目属于校园热点新闻,由上述对最受学生欢迎的节目类型的分析可知,校园热点新闻类节目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因此该节目形式的定位也为该节目能够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搜集素材资料。通过校园网、贴吧、微博等形式收集运动会的相关资料,包括比赛项目、比赛时间、参加的运动员等等,并通过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总结出运动会中哪些项目和环节是师生比较关注的,这些内容应该在本期节目中重点体现出来。

3.整理资料情报。将上网查到的内容和与师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出本期运动会的内容和环节、师生想要看到的内容,例如特色拉拉队的表现、开幕式的演出、短跑和接力项目、颁奖仪式等等,并且仍要分析得出在本期节目中应该如何将师生想要看到的内容表现出来。

4.产生创意稿本。本次运动会节目的策划主题为“无运动,不青春”,主体内容通过三个部分体现节目主题,分别是赛前风采,赛中色彩和赛后颁奖。

本节目的策划特色主要在“赛中色彩”这一部分,该部分以四种颜色――蓝、红、橙、绿象征师生在运动会中的表现情况,以此表现运动会中的精彩内容和大学生的青春活力。“蓝色”象征纯洁、冷静、理智,在节目中主要用蓝色展现拉拉队员理智而又富有激情的呐喊声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的纯洁的友情;“红色”象征热情、活力、奔放,在节目中运用红色主要展现运动场上运动健儿们强大的红色正能量和热情,诠释了运动精神的真正含义;“橙色”随不及红色的艳丽,但同样象征着朝气蓬勃和热情,用橙色形容教师的表现,其蕴意为老师虽不及学生年轻,但也不服输,活力依旧;“绿色”象征和谐、生命、无私的精神,节目中用绿色主要展现运动场之外默默为运动员奉献的志愿者们的无私的精神,有他们的存在,才能使得如此盛大、富有朝气的运动会举办成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颜色为线索报道运动会盛况的节目形式在校园节目中很少见,这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创新点所在。希望这种形式的校园电视节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师生收看本期节目,以此大力宣传本校的体育精神以及“无运动,不青春”的主题。

5.执行方案评估并对节目进行推广和。对该节目策划进行评估,人力方面策划人员三名、摄像人员三名、记者两名、后期制作人员两名、配音人员一名、宣传人员两名;物力方面摄像机一台,采访话筒一个;空间方面主要是用到学校的运动操场。以上三项内容均在预算范围内,故该节目策划可以进行实施。在节目推广和方面,运动会召开之前,各学院已经得知运动会的比赛时间,这是直接的为有关校运动会的节目所做的推广工作。除此之外,电视台的同学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节目的播放时间,也可以通过校电视台的官方微博消息,并设置转发奖励机制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该节目,对此产生兴趣。由于多数学生平时都是通过网络收看节目的,所以校电视台应该将制作完成的电视节目上传到优酷、土豆、乐视等大型视频网站上,以方便同学的观看。并且也可以通过视频下方的评论,了解观众对于该节目的看法,以此不断的完善节目,使校电视台的节目更加的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

五、总 结

综上所述,校园节目策划本身与大众节目策划要素相同,但校园节目需要结合校园本身的特点以及师生的兴趣喜好,传达积极向上、青春活力的正能量,是学生在学习、上课之外的另一种营养剂,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从而才能在信息传播如此快速的现代校园成为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晓静.对电视节目策划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第6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中国银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预约、兑换公告中国银行官网12月12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1年12月21日发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一套(以下简称“冬奥钞”),包括冰上运动项目纪念钞和雪上运动项目纪念钞各1张。中国银行将在部分地区提供办理冬奥钞的预约、兑换服务,现将有关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发行方式与区域

冬奥钞采取预约、兑换方式发行,我行承担冬奥钞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深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等12个地区的预约发行工作。具体指定营业网点的名称、地址及额度等信息,请点击进入“纪念币预约”系统的“预约发行信息”功能模块查看。

二、预约期与预约方式

2021年12月14日22:30时至12月16日24:00时为线上预约期,在此期间,公众可通过我行线上渠道进行预约。

2021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网点营业时间为现场预约期,湖南省、深圳市、西藏自治区共3个地区的公众可亲临我行有线下预约额度的营业网点进行预约登记:

1。官方网站预约:请点击进入“纪念币预约”系统,根据页面提示填写相应信息;

2。手机银行预约:请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手机银行客户端软件,点击“生活”频道,选择“纪念币预约”功能,根据页面提示填写相应信息,公众通过手机银行预约纪念币无需注册登录

3。微银行预约:微信关注“中国银行微银行”公众号,点击“微服务”功能菜单,选择“纪念币预约”功能,根据页面提示填写相应信息;

4。网点预约:请事先了解湖南省、深圳市、西藏自治区等3个地区我行指定网点的预约情况,点击进入“纪念币预约”系统的“预约发行信息”功能模块进行查询,并尽快前往办理预约。

三、核实期与核查方式

冬奥钞核实期为2021年12月19日至12月20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26号》:“公众在办理普通纪念币预约时,凭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只能在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一个营业网点预约。预约期结束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对公众的预约信息进行核查。通过核查的公众可正常兑换。公众使用同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在两家及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预约的,将无法通过核查,不可办理兑换。”公告详情请查看人民银行官网。

预约期结束后,我行将向人民银行普通纪念币核查系统发送公众预约明细。收到对比结果反馈后,更新本行预约系统中公众的预约状态,并向公众发送短信。请公众在预约登记时注意检查自己的手机号码是否正确,也可登录原预约界面查询自己的预约状态。

核实期内,未通过核查的公众持预约登记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前往预约登记的营业网点,办理保留预约兑换资格业务。我行营业网点核对无误后,将向人民银行核查系统发送保留兑换资格申请和撤销重复记录的申请。

四、兑换期与兑换方式

冬奥钞兑换期为2021年12月21日至27日。在此期间,已预约成功者持办理预约时登记的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前往预约登记的营业网点办理兑换业务,兑换期内未兑换的冬奥钞预约作废。因兑换期包含周末,请关注兑换网点的营业时间,以免影响兑换。

五、预约、兑换规则

1。冬奥钞按套预约,每人预约、兑换限额为10套。

2。办理预约、兑换的有效身份证件必须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

3。每人只允许一次有效预约,重复预约无效。

4。每个指定网点的预约兑换额度有限,先约先得、约完即止。

5。预约后,须通过核查系统检查,反馈我行核查结果后,才能收到预约成功与否的短信通知。

6。通过核查系统核查,预约成功者,须持预约登记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到约定的网点办理兑换,短信不作为兑换的凭证。

7。代他人领取者,须持本人及被代领人在预约时登记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办理兑换,且代领人数不超过5人。

8。兑换只能一次完成,不能分次兑换。

9。未在兑换期内兑换,或未按规定办理兑换的,视为自动放弃。

六、特别提示:请在现场预约、兑换时遵守当地的防疫政策及网点防疫要求。部分地区兑换日期如有临时调整,请关注后续相关公告。

第7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申报》 新闻学 新闻史

《申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仅以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而言,有学者称:研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不能不研究上海的近代报业,研究上海近代报业,就不能不研究《申报》。本文着重分析中国新闻史的研究特点。

一、研究历程回顾

本文梳理了2001-2011十年内, 中国大陆涉及《申报》研究的基本内容。为便于分析取样来源于 《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界》、《中国记者》、《新闻记者》、《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15份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本文在CNKI 中以“篇名”为检索项,对与“《申报》”有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得出:关于《申报》的研究文章数量上呈上升趋势,2001―2011年间共计30 篇。而且从2008年开始,相关研究较之前有较大增加。这说明对《申报》的研究在我国始终受关注。

二、《申报》研究的传统视角及内容

回顾关于《申报》的研究,发现常见的研究视角及内容主要有:

1、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

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学者的认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分析《申报》的成功经营策略,为当今中国报业的经营管理探索一条新路。

有学者认为,《申报》的成功是我国新闻史上一座丰碑,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从它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发行渠道,到改进印刷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再到价格策略、内容管理和办报方针,这些措施都值得借鉴,但要根据不同时代和环境下报纸的实际状况加以应用。①也有学者从现代营销学的角度分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认为《申报》在定位,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方面己经体现出朴素的市场营销思想。尽管该报纸的经营理念并不全是首创,但能将香港的办报经验与自身创新相结合,实属不易。而这也正是《申报》由创刊时的600份发展成为销量最大、影响最深远、经营时间最长的近代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其中的许多宝贵经验还值得现代媒介学习和借鉴。②

2、关于《申报》人才变动的研究

关于《申报》人才变动的研究是由《申报》的几位主要改革者进行的。

有学者认为,虽然陶行知对新闻传播的学理层面少有论及,但他却在大量的新闻传播活动当中,提出和实践了“重视受众反馈”、“强调舆论的引导作用”、“报纸真正成为人民的喉舌”、“追求民主和自由”、“与报纸整体配合改革时评和副刊”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新闻传播观念。应该说,这些传播观念对我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③有学者认为,“谈旧中国报纸必谈《申报》, 谈《申报》必谈史量才”, 史量才对《申报》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适应形势的办报思想;(2)灵活的经营策略。④也有学者从“史量才是商人还是社会改良者? 《申报》是新闻优先,还是言论优先?史最才的《申报》与租界的关系性质如何?”三方面研究史量才与《申报》的关系。⑤

3、关于《申报》新闻业务革新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涉及新闻内容和事业发展。

有学者从早期《申报》加强硬新闻报道的角度得出启示:(1)从受众的角度看,加强硬新闻报道是受众的需要。(2)媒体的角度看,加强硬新闻报道是都市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⑥而有的学者从《申报》的戏曲广告角度来阐释,认为《申报》的戏曲广告是中国近代传媒上最早的,对京剧在上海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4、关于《申报》舆论监督的研究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申报》的舆论监督进行研究。

有的学者以《申报》报道的事件为依托,从历史、新闻以及法律的视角,对“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内在张力”做分析和考察。⑦也有学者通过《申报》连续报道民国政府财政部违规私印巨额印花税票做抵押进行借款,引起舆论哗然,迫使财政部对相关责任人做撤职处分的角度来阐释,认为《申报》对该案的系列报道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活的进化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更是对媒体舆论监督功效的一种诠释。⑧

而有的学者以具体事例为依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事件,得出结论:新闻“把关人”在决定新闻的取舍时,一方面受新闻界环境中立场、方针、经营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环境中文化意识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期,“把关人”都应该注意避免遭到不良环境影响的侵蚀。⑨

三、近年来《申报》研究的新视角及内容

近年对《申报》的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 也呈现出新内容:

1、关于《申报》在新闻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关于《申报》在新闻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代表性观点是:(1)《申报》是我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园地。(2)《申报》是国人最早系统介绍西方新闻事业的报纸。(3)《申报》创办了新闻教育,构建了新闻学研究平台。(4)《申报》重视史料搜集,为新闻学研究创造条件。⑩

2、关于《申报》与国际活动的研究

有学者从中美新闻交流互动的角度指出,《申报》对威廉博士的访华活动进行了详实而充分的报道,为中外新闻界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资料。有的学者通过对1870一1920年代《申报》与《纽约时报》新闻图式的分析,推导中美新闻叙事结构的演变和趋同的现象,以及电报发挥的主要作用。⑾有的学者从远东运动会中的《申报》报道研究得出结论:《申报》远东运动会的新闻报道历时20年,通过不断的探索慢慢走向成熟。受当时新闻理念和物质条件制约,这种成熟是相对的,比起今天铺天盖地、花样百出的体育新闻报道自然显得很稚嫩,但仍然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亮点,比如体育新闻宏大叙事的报道框架、报纸对于体育巨大的议题设置功能、真实客观的报道理念等。⑿

3、关于《申报》中女性活动的研究

关于《申报》中女性活动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通过对《申报》五四时期女性广告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和妇女解放等相关社会变革对广告中女性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使女性广告数量、社会角色、广告产品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趋势和潮流,体现女性开始挣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的愿望。⒀而有的学者结合对《申报》1911年-1935年有关服饰特别是女性服饰的讯息研究,得出近代上海创造大众文化的“空间”的结论。

综观对《申报》的研究历程及成果, 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首先,对《申报》的研究一直是新闻史研究中持续不断的话题,几十年来一直在继续,而近年来的研究热度仍未减退, 研究视角和范畴有扩大倾向。大多数研究成果借古鉴今,以《申报》的成功办报经验作为切入口,在历史中寻找当代的影子。从中也可以发现,在新时期,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很注重对新闻史料的整理以及个案的研究。

其次,学者们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消除偏激、主观的思想。新时期不少新闻史研究工作者都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报刊和人物。如对《申报》曾经出现过的不足也能客观评价。而对一些老话题,如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关于《申报》人才变动的研究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缺少突破和创新。现今关于《申报》早期迈入国际的研究增多,但若能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我国各个时期的新闻史内容一定会更加丰富。

第三,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报刊活动、新闻思想和传播内容的成果居多,而对传播方法、新闻理论、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等研究较少。

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还是采用传统的立足史料做理论综合分析的方法。今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便产生新成果,使研究展现现代新媒体元素的价值,并且更加客观、准确。

第五,从研究趋势来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正由单一学科视角向跨学科方向发展,由革命史、政治史的研究范式向政治传播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多视野发展。但是在学习和容纳其他学科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打好自己的学科基础,使其成为一门有独立发展前景的学科,否则大量的新闻史文献只能成为丰富发展其他学科的材料和论据。

参考文献

①郭墨池,《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策略研究》,《新闻知识》,2009(3)

②曹珊珊,《浅析〈申报〉早期经营活动中的营销思想萌芽》,《新闻大学》,2006(1)

③庞亮,《烽火九一八陶行知〈申报〉活动记略》,《新闻爱好者》,2001(3)

④董婉苏、史敏杰,《史量才对〈申报〉发展的贡献》,《新闻与写作》,2006(1)

⑤朱春阳,《关于史量才与〈申报〉三个问题之思考与追问》,《国际新闻界》,2008(9)

⑥舒骅,《早期〈申报〉硬新闻报道及启示》,《新闻界》,2008(6)

⑦张艳红、谢丹,《近代媒体舆论推促司法公正个案分析“以〈申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报道”为例》,《当代传播》,2008(3)

⑧李向东,《〈申报〉与1923年财政部私印印花税票案》,《新闻爱好者》,2010(22)

⑨吴迪,《“从杨妹事件”看环境对新闻“把关人”的影响》,《新闻知识》,2001(5)

⑩马光仁,《与新闻学研究》,《新闻大学》,2009(2)

⑾陈昌凤,《电传新闻对中美新闻叙事结构的影响――1870-1920年代〈申报〉与〈纽约时报〉的叙事结构比较》,《国际新闻界》,2009(1)

⑿肖鸿波,《历史上最早的亚运会报道“远东运动会中的〈申报〉报道”研究》,《新闻爱好者》,2011(2)

⒀李文瑾、都凌霄,《五四时期报纸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申报〉为例》,《新闻界》,2010(3)

第8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花卉;立体造型;景观小品;设计

On the Three-dimensinoal Modeling Design of Urban Flowers Landscape

Zhu Ping

Abstract: Flowers as the theme of landscape desig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ity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the emergence of splendid flowers on city Square or streets that Into the boundless vitality for people who live in the city that made in reinforced concrete ,to become a important green material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ity to beautify. The author to summarize about urban flowers three-dimensinoal modeling design, to analyze the example about concept design of flowers, and to introduce flowers choice.

Key words: flowers; three-dimensinoal modeling; landscape sketch; design;

城市中景观小品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公用电话亭,小商铺,进行文化宣传教育的宣传牌,宣传廊,具有强烈艺术装饰性的小品雕塑……以优美的造型,合理的尺度,舒适的材料质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园林绿化环境意识的增强,对于软质景观的创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让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们感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舒适与美感,尤其以花卉为主题的景观小品由于能够快速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的特点,如今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大量应用。

一、花卉景观小品立体造型特点概述

花卉景观立体造型是相对于一般平面花卉配置而言的,主要是由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花卉在二维或三维钢架或木架等载体上,经过创意组合、配置各种花材完成特定的景观塑造,形成一种外形美观独特、富有文化主题内涵的立体植物艺术造型,是一种集园林、工程、环境等学科为一体的手法,被誉为“城市活雕塑”。

花卉造景在欧洲运用较早,我国起步较晚。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已愈发重视利用花卉来装扮。目前,对于花卉造景已经不是一些简单的、平面的摆放或种植成景。城市中出现的花卉小品已不仅仅是以前人们常见的花柱、花球、花树、花环等,而是设计者充分利用各种新型工艺技术与材料,制造出颇具创意的的花卉主题小品,这些植物艺术造型烘托城市氛围,总会令过往的行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念,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花卉立体造型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1、广场花卉景观

广场花卉小品的造景因用地面积大,观赏视角广阔,花卉造型设计通常规模较大,花材数量及品种较多。每每在节庆假日或重要的活动时,广场上总是呈现出一片花团锦簇,多姿多彩的花海景象,增添了城市喜庆气氛。对于一个优秀的花卉小品设计不仅需要合理选用花卉素材,更重要的是须注重外部造型和寓意内涵的紧密结合。花卉景观小品(图1)是为迎接第十七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进行设计的。考虑到本次交易会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是南亚国家商品展,因此方案以“窗口”理念进行设计。椭圆形的花海中央景观主体采用半圆与三个大小不同的方框形相结合的方式。半圆造型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其上塑料草坪格拼成南亚地图轮廓,中央一长条形将半圆一分为二,上面用中英文书有本次交易会名称点明本次设计的主旨。后方三个简洁的空心方形造型鲜明地体现出“窗口”的设计理念。方形造型采用钢框架形式,上覆彩色广告布,选用鲜艳的红黄蓝三原色,烘托出白色半圆造型。同时在地面的花卉布置中把园林的石元素运用其间,在主体造型的前方两边分别用白色小砾石铺置成弧形的小道,暗示本次交易会作为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通道。整组花卉小品花材上选用了一串红、三色堇、矮牵牛等,同时主景周围配置了非洲茉莉、火山熔、小叶黄杨等盆栽灌木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花卉景观小品(图2)是针对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设计的。小品设计力图突出本届运动会主旨“情系云南,心手相牵”,同时展现残疾健儿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景观主体是高高矗立在花坛中央的人字形钢架造型,钢架高达7米,在钢架造型外面采用红黄两色鲜花装饰,上方嵌有本届运动会的会徽图标。钢架造型及选用花色、会徽的设计好似倒立的奖牌,预祝残疾健儿取得好的成绩。主体造型呈现一派壮观气势。在人字形花钢架前利用泡沫制作出可爱的吉祥物小象造型呈欢呼雀跃姿势它站立在一钢架制作的半球造型上,造型外覆盖绿色塑料草坪,其上用仿真花拼起心形图案,半球两侧分别用塑料绿篱制作出运动会的主旨口号“情系云南,心手相牵”,使该景观更鲜明体现主题思想。地面花卉由不同色的花卉形成层层花圈,大量选用孔雀草、矮牵牛、一串红等草本花卉以及三角梅、非洲茉莉等灌木,同时花丛中灵活运用假山景石置于其间,营造出一片五彩缤纷、情趣盎然的景观效果。

2、街道

街道花卉布置考虑面积相对狭窄,平面摆放花卉占地面积不宜太多,花卉景观可以考虑往高度的发展,但由于所处街道面积较小,因此立体造型竖向上效果应考虑路面宽度大小适宜,否则会给人带来一种拥挤压抑感。图3是一组桥头人行道的花卉小品设计。贴近桥护栏一侧利用木块制作出一排高矮大小各异的树木形状的造型,其上用彩色颜料涂绘出树木枝干的图案,加强小品生动活泼感。树木造型中央悬挂一盆盆盛花器,以致背景不会太单调,提高花卉小品观赏性。远远看去整组小品由于绿色树木造型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观轮廓线。

图4花卉小品设计在一片花海中三组古典造型的窗框前后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利用古典窗框的形式唤醒城市人们对过往历史的思念。窗框上采用古民居屋顶的形式,中央贴有反映城市历史变迁的旧照片;窗框的颜色则选用鲜艳的色彩与旧照片以及灰色屋瓦相呼应。该景观小品位于街头常常令过往的行人思忆往事,流连忘返。

三、常用花卉素材选用

花卉品种繁多色彩丰富,无论是草本花卉还是宿根花卉在城市景观中都能营造出优美宜人的效果。对于花卉选择需要考虑小品景观所处的地区条件、周边环境,季节变化等合理选择时令花卉种类、色彩,力图呈现绚丽多姿,四季有景的效果。

一二年生的草本花卉通常在南方城市每逢节庆假日或重大活动时大量应用,例如一串红、三色堇、金鱼草、新几内亚凤仙、万寿菊、孔雀草、彩叶草、矮牵牛、羽衣甘蓝等等,这类花卉通常是城市景观的主打花卉。而宿根花卉例如石竹、美人蕉、玉簪、大丽花、四季海棠等在城市花卉配置中也普遍运用,尤其是对候寒冷干旱的北方,宿根花卉在建设生态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有着积极作用。另外,除了大量使用上述花卉,一处成功的花卉景观根据小品造型的特点往往还会相应选择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灌木或垂吊性藤本植物,例如非洲茉莉、散尾葵、小叶黄杨、三角梅、蔷薇、云南黄素馨、常春藤、天门冬等,配置园林假山置石等素材增添景观层次,营造出丰富别致的花卉小品景观。

参考文献

1、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韦菁. 立体花坛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2期

4、洪智海,崔杰.关于城市立体绿化应用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第9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范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1-0128-05

Abstract: By means of the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author studied factors that affect high performanc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on such a basis,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rheological factors on university sports development in detail, dissected and examined such a kind of development resista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ollow-up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top-level design.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based on weight, factors that affect high performanc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con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4 levels: level 1 factors are student recruiting policies, dependence relations dominated by sports systems, university competition systems, resource supply insufficiency caused by Olympic policies; level 2 factors are retire athletes’ need for placement, universities’ eagerness for quick success and herd-following psychology; level 3 factors are university evaluation pressure, inadequate mid and lower level echelon construc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irecting baton; level 4 factors are the remaining factors.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mutual condition between such 4 factors as national policies, sports systems, social factors and education systems change universities’ objectives for sports team management.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high performance sports team;Delphi metho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hina

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20世纪80年代末竞技体育与教育体系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道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偏离了初衷,变为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所。因此,为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作全面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专家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研究高校高水平运动的学者、体育官员、管理人员等,问卷发放包含两个过程。首先,选择我国最初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51所高校的教练和管理人员进行摸底,获得调查支持的有66人;第二,选择2006年教育部审批的235所中的160所(包含985/211以及普通大学,不含前面51所)试办高校的教练和管理人员,共获得了104人的调查支持。另外,为保证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专家的来源还涵盖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运动员多个层面等 20人,参与指标筛选和层次分析调查的专家总共225名。

1.2 研究方法

1)特尔菲法。

为了设计一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影响因素调查表》,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专家访谈、筛选指标,共获得23个初始影响因子。通过3轮共计130名专家调查进行指标筛选,然后再进行分层,最终分为4类1级因子指标、14个2级因子指标。

2)层次分析法。

构建层次分析结构及判断矩阵的标度和含义。首先,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操作规范,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及隶属关系,构建阶梯层次模型;然后,通过梯阶层次的建构再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单一准则下对元素的相对权重进行计算并检验一致性,最后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利用yaahp6.0软件提供的群决策支持,管理参与决策的225名调查专家信息。在“Web应用”上收集专家决策数据,构造判断矩阵对专家群体意见进行综合,再进行后期的分析和理,包括计算权重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数据收集及检验:事先通过联系确定全国研究高校竞技体育方面的225名专家,并对调查问题进行沟通,于2013年5至7月利用yaahp6.0软件提供的群决策支持功能进行数据收集,在yaahp中构造层次模型、调查问卷并通知专家。专家在网上完成数据输入后,再利用yaahp直接获取专家数据,进行后期的分析和处理。

数据处理:第1步,请专家根据各因子贡献大小进行两两比较,两个元素哪个更重要、重要多少,并按表1的比例标度赋值,最后构成如下判断矩阵。

2 结果与分析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影响因素1级指标判断矩阵见表2。通过AHP软件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4.207 7,CI=λmax-n/(n-1)=0.069 2,RI为0.89,CR=0.077 8

可以看出,从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体系结构来看,基准层4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别。其中,国家政策和体育部门因素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从综合权重可以看出,排在前10位的指标中X11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X21和X12,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X43、国家独生子女政策X42、目标超越于发展实际X32;学校体育安全问题影响X44等4个指标所占权重相对较小。此外,在1级因子指标中,教育部门和其他社会因素所占的比重也较小。

3 讨论

3.1 国家政策因素

由于竞技体育的管理具有“官民二重性”特点,各个主体办竞技体育都是政府组建、培育并发展的,所以它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认可[1]。特别是资源利用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资源配给。

1)招生政策。

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颁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2],1995年颁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办法》。这3个《通知》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路径及培养目标的转变起着关键作用[3]。其中,1995年《通知》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运动成绩起点提高到1级,但教育系统很少有资格审批1级运动员入学资格,实际上把学校中的运动员排除在外,这就在政策层面上为专业运动员进入高校开辟了专用通道。199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免试招收退役优秀运动员学习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对于体育系统内运动员,高校的门槛是一降再降。从1987、1995、2005年政策解读中可以看出,由于招生政策的设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为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所,与办队的初衷越走越远。

2)高校竞赛制度。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队20多年来在各个阶段,其竞赛制度不断改革和变化。为了适应高校挂靠运动员参加比赛,先后取消了分组竞赛制及联赛的专业队员的准入制,造成在第3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体育系统内的在役、退役运动员打破了多项大运会记录。第4届大运会,国家竞赛制度进行了调整:“入学前属于体工队现役运动员者均不能参加比赛”,高校开始大规模招收未能进入体工队的体校学生,“联办”“统招”“身份造假”等现象也随之出现。第5届大运会,国家重新对运动员参赛类别进行分组,这样从政策上就可以使体工队运动员合理出现在大学生赛场上[4],使体育系统内的现役和退役运动员参加大学生比赛身份合法化。而随后的大超联赛等准入制度纷至沓来,甚至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其他单项比赛,不再分专业组与业余组,这为专业运动员在高校开辟了单独的发展空间。近30年来大学生体育竞赛制度设计,始终游走于教育和体育部门的现实需求之间,其关注的是解决体育系统中现役和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的问题,而不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对办队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没有从政策设计上进行修正。而各省、市为了本省体育系统内运动员出口的通畅,也积极从政策层面疏通专业运动员进入高校的渠道,使得专业运动员进入高校并混一个“注水”的文凭,被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结合”,可见高校办队工作俨然已经成为体育系统中退出机制的一部分[5]。

3.2 体育部门影响因素

1)体育系统主导下的依附关系。

在举国体制强有力的保障下,体育系统三级训练网形成的人才选拔、输送、竞赛体制,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模式。而多年来从我国体育系统训练、管理等环节所总结的理论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运动训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些对于培养竞技运动员也确实有效。由于体育系统有高水平的运动员,教育系统有系统的教育资源,他们各自掌握并可以向对方提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资源,因此形成了相互依赖关系。但由于存在“主”与“次”之分,两者实际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

2)奥运战略导致资源供给不足。

客观上,社会对奥运金牌的需求,使得国家不敢放弃已经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20多年成效来看成绩相当平庸。依照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竞技水平,在短时间内难以成为竞技体育奥运争光的主要力量,导致高校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发展所需资源大大萎缩。对于高校来说,要想取得更多的资源、提升学校知名度,选择“挂靠”或者“借调”的形式,是其最佳的选择,但这种选择背离了高校运动队自身发展的路径。

3)体育系统运动员退役安置需求。

随着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竞技体育体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较大影响,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日益严重。高校是一个理想的体育系统内运动T保障体制下“退出机制”的一部分,并且高校为了实现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也急需一批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当这种需求不谋而合时,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就成了必然,而所做的就是在制度上进行规划,于是在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排球超级联赛等赛制方面,便确立了专业运动员的准入制度。因此在大运会上,越来越多的项目不再分专业组与业余组。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参加了甲级联赛,促使北理在2000年整体搬来了从墨西哥专业训练两年回国的北京BTV三高足球队,并从国安和泰达引进二线运动员。这种建制完整的青年队进军高校,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青年队运动员退役安置的问题[5]。因此,在体育部门的推动下,国家和部分教育部门合力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共建形式虽然名义上使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绩大大提高,但也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身培养体系受到较大的弱化。

3.3 教育部门因素

1)高校的急功近利及从众心理影响。

竞技体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投资时间长、见效慢,而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也是层层淘汰、层层选优的漫长过程。由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队基础薄弱,不但存在着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存在着许多发展缺陷,例如制度供给不足、缺乏资金及高水平教练员、缺乏相配套的高级别的运动竞赛,大多数高校没有真正的实力来设置项目。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绩直接与相关部门的政绩挂钩,促使通过与专业队的“借调”和“挂靠”等合作形式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出现这种现象后国家没有及时地进行规制,引起其他高校的竞相模仿,导致许多高校丧失了对办队理念的坚守,逐渐偏离了预设路径。

2)目标超越于发展实际。

自试办开始,高校对办队寄予过高期望,但是学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生态环境还不具备。我国大部分高校运动队,不管是教练员的运动经历还是训练的组织形式,均处于业余训练水平,对于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目标,显然是超越了发展实际[6]。尽管我国高校办队学校和项目越来越多,但却很少有所建树,这种不顾高校和资源的实际承受能力,超越现实的发展势必造成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3)高校办队定位不准。

1987年颁布的[87]教学字008号《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的办队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7]。原国家教委办公厅[1995]7号文件《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中的办队定位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以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8]。教体艺[2005]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中的办队定位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9]。由此可见,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政府部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定位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同类别和属性的高校对办队定位的层次不一,并且由于政策和制度的供给需要时间进行酝酿和分析并具有滞后性,致使各项配套措施明显滞后于办队高校的实际需要[10]。在教育部门内部,由于职能和分工不同对办队目标理解也存在着差距。教育部体育与卫生司作为我国普通高水平运动队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负责,因此将其定位于促进体育健康、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对竞赛和运动员竞技水平要求不高。而大学生体育协会主要负责学生的竞赛任务,包括选拔运动员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因此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定位于提升竞技水平、参加高级别的比赛。而作为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许多学校的目的是为学校发展服务、提高学校知名度。因此,在实际运作中,各高校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具体目标。所以,目标定位没有统一,造成实际运行中偏离了预设的发展方向。

4)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压力。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是国家为确保高校办队质量而制订的一套客观、特定的措施,是监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健康发展状况的一种激励机制,具有干预性、权威性等特点。由于评估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因此被评估的高校为了获得现实的行政利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与政府的要求高度地保持一致,去迎合主管部门的需要或意志。根据国家评估指标可以看出,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运动队竞技水平提高的程度以及运动比赛所取得成绩上[11],使办队高校的自主意识及独特价值被忽视,使得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趋同化、同质化。

5)中低层级梯队建设不足。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需要中小学业余训练输送有潜力的后备人才。但是,对于大部分体育传统中学来说,随着高考的扩招通过体育升入大学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国家对体育特长生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减小,大多数体育特长生是“半路出家”,他们把体育只是作为升学的一个通道。由于中小学层级梯队不能满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人才的需求,加上政策上的急功近利,使高校更乐意招收退役的专业运动员,直接导致中小学校课余训练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3.4 其他社会因素

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存在着“重文轻武”的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仍有市场。高考是一种选拔制度,重在考量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拒绝其他因素加入,特e是体育活动。在学生的分数观、家长的成才观和学校的升学观这三重压力下,开展学校体育或者进行业余体育训练更是举步维艰。二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适龄儿童多数是独生子女,造成中小学业余训练在项目选拔上数量少、范围窄、训练人数少。三是始于2001年的国家基础体育课程改革,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淡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具体安排、淡化竞技运动项目、淡化学生的身体练习,体育课趋于向趣味化方向发展。四是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加剧了家长对学校体育安全的担心,也使中小学业余训练在选材和普及方面受到了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春合,吴金元,彭庆文,等. 从他组织到自组织――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9):20-23.

[2]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78―2010)[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3] 张浩.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4] 张春合,彭庆文.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体育学刊,2009,16(2):55-58.

[5] 颜中杰,纪元,李健. 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由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引发的思考[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3-7.

[6] 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59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824-3825.

[9]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 教体艺[2005]3号[EB/OL]. [2016-05-20]. http:///article/20051014/3155676.shtml.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