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

第1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械制造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课题组成员对省内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有明显差距。一是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往往需要重新学习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初步适应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需要;二是课程设置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为主,缺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经验;三是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虽然也建立了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关系,有些院校也引入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但未能进行校企深度融合,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难以很好地解决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工作的衔接问题;四是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入学要求较低,因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则出现学习能力较低、思路僵化、后劲不足等问题。

2 构建符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

2.1 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设置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正确全面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实施课程体系改革。近年来,课题组所在专业积极探索与周边企业合作模式,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先后与郑州日产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成立了由机械行业专家、企业人士、兄弟院校骨干教师、本校教师、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共同组成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定期召开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每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找准专业定位,及时了解人才需求情况,与企业共同探讨专业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内涵。本专业主要培养机械制造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模具制造与设计等工作。次要就业岗位主要有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等。能够以职业岗位行为技能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合理调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任务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把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学生素质及技能培养有机融合。

2.2 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河南省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及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对机械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分析,结合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必需、够用”的原则,重新组合课程内容,重点建设一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项技能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为载体,(下转第89页)(上接第44页)设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并实施教学实践。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行业、企业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和关键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之中,生产部门的各工作岗位过程作为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按照职业素质要求和技术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2.3 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1)构建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改革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有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订单培养计划,构建并完善具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双主体”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需要成立企业冠名班,其课程体系将依据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而构建,培养切实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探索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课程体系新模式。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以实验、实训、生产为载体,突出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要求,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专家及有关的人员进行调查,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综合,并参考相关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整体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及素质课程教学体系,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3 实施效果分析

3.1 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不断完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建设水平,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3.2 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课程及课程教学资源

通过不断开发、创新、完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建设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从而有力地促进校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模式,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工学结合更加紧密,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第2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5-01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这就使我国从原来的机械大国逐步转变成为了机械强国,但是从目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虽然每年毕业生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个人素质却没有显著提高,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追溯这个原因,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高校在现阶段的教育仅仅是注重单纯的给学生传授专业方面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高校应该尽快完成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不仅重视理论的培养,还更应该做好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2 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机械方面的学科和人文科学、材料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其他专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几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势教学要求的需要,就需要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全面的改革。第一,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一些事业单位及企业提供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个人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人才类型上主要可以分成工程应用型以及工程研究型两类,这两种类型的人才在培养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方式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第二,为了满足新时代下的现代化需求,应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够满足制造行业一线生产的要求。第三,在现代化的培养目标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培养的人才主要应该具备机电结合与工程应用两个方面的特征,人才培养视为了服务制造行业的一线生产;其业务范围具体规定了需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和技术运用及改造等方面的人才。而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并不包含开发型人才。

3 人才培养结构的基本框架

当前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以工程应用为一条主线;以机与电为两根支柱;以设计、制造、测控和传动三个方面为三个模块;以数学物理、人文科学、计算机技术、外语四个方面为四块基石;以专业技术、工程素质、人文修养、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五个方面为五种素质。

4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4.1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教学改革,高校就需要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已经优化配置的师资队伍。在一所高校中,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以及具体实践能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和质量。首先,需要对该专业的专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基础课教师对专业课的了解,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技能;使专业课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充分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与前言的信息,学习最新的加工工艺,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好的机械制造技能。

4.2加强高校实验基地建设

高校应该加大对机械制造实验室的投资力度,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与软件设施。与此同时,还需要修建一些机械拆装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机械拆装的设备,使该装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机械设备的拆装与测绘等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之后还需要学生通过三维软件对这些机械拆装的部件做好建模,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这些机械拆装结构、原理等的掌握。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联系校外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在这个基础上们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还能够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是高校都能共同进步。

4.3加强高校学风制度建设

高校不仅需要抓好教学的质量,还需要规范教学过程,要同时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做好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同时还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在学校成立与该专业相关的协会,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学生与实践的场所,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实训中,给学生做出及时、专业、正确的指导。该实训基地应该全天为学生开放,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下的实践,既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国内的各大高校都应该积极研究、探索并改革当前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高校应该转变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明确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与特色,从而为今后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做好保证。

参考文献:

[1]明哲.基于数控技术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12,03.

[2]熊志卿.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第3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法是指在专业教育思想以及理论指导下,以技能培训为导向,用一种具体的方法作为形式、以培养内容为依托,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实践的培训的教育模式。新时代有新的要求,职业院校也需要做出相改变,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模式的转变,专业化的人才教学模式是这个时期较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分工也越来明确,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受到人们重视,致使在招生上出现了盲目招生现象,招进来的学生基础不劳,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再按照按照原始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底子好的学生进度慢,底子差的学生学不会的现象,这也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当下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具备扎实专业技术能力人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因材施教。

二、C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一)构建科学的基础知识构架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是一切教学方法的前提,为此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科学的基础知识构架。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宽度和深度、素质以及强能力的不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思想 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等理论文化水平,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课程的设置上,公共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课的时间应该按照学生的水平进行合理调控。在教学范围上,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将知识进行不断的延伸,结合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进行结合教学。

(二)创建分层模式课程体系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课程分流体系,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流培养,例如研究型人才需要重视其理论方面的培养,可以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课时增加,对于适用性人才应该更加重视实践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设置一些选修的课程,让学生在进行分流学习的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目的。在分层模式课程体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初级培养阶段,可以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实行一定程度的分层式教育,从而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拟定教学目标,灵活安排学习方式,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加强教学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例如,在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水平分为不同层级的班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材选择上,可以选用难度较小的教材,按照初级课程的设置进行教学,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加大辅助的力度,树立基础较差学生的信心和能动性,进而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联想的教学方式,减少上课时间,增加实践和模拟工作环境,增加学生的自主化思考空间,同时可以适当地进行见习和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并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均衡发展。

(三)加强外语以及计算机教学

不管是适用性技工人才还是研究性技术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在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把外语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列入教学计划中, 本着全面优化的原则,需要将一些死板、老套的课程予以改进和重组,增加计算机以及外语方面的学时。

(四)采用学分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职业院校建立学分制,并将选课制作和学分制度做为教学核心。选课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在进程、课程、专业以及教师方面进行自由的选择,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能拓宽学习的知识面。在这种制度的管理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这也是分学分制和选课制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完成机电自动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一部分学生可提早完成学业,去实习见习,更好地实践自己,可以实现提前找到工作。这也是分层制学习法的补充,适用型人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定位为研究型人才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巩固,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提早进入实践环节,但是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性,适用性和研究型的学生都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学校在实践课程安排上,第一应充分地利用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第二还需要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推动学生实践,切实感受工作环境,查漏补缺,结合自己和社会的发展制定学习计划,找出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实现学生的综合化培养。

三、结束语

根据目前社会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个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环境里,更应该注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这是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法是可以以专业教育思想以及理论指导,以技能培训为导向,用一种具体的方法作为形式、以培养内容为依托,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实践的培训的教育模式。职业院校也需要做出相改变,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人才教学模式专业化,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4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整体趋势;规划标准

机械制造已经开始向数控形态过渡,伴随智能操控框架下的设计要求等进行分析,应该确保内部人员熟练掌握制造流程,完善相关软件的搭接环节,促进硬件设备与人工调试的中和动力的基础上,为后续的产品营销活动奠定实力基础。计算机软件、硬件种类丰富,机械制造应用活动更是十分广泛,人才稳定诉求极为强烈。根据系统中心功能可靠地位分析,涉及设备体系、功耗等必须得到稳定处理,这是整个设计活动的中心,所以要维持数据库和相关程序的支撑效能,这是现下机械改造策略得以贯彻实施的有力保证。

1.有关机械制造自动化事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整个专业领域包括工业设计流程、装备条件和控制方法等内容,多数人员对这类行业前景误解深刻,忽略自动化机械社会适应能力的挖掘,包括数控维修、设备调整和环保元素追加等。整个过程延伸的学科交叉观点较多,但只要学员懂得积累这些综合理论,就一定会为跨行业的就业渠道添加光彩。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作条件设计要求操作人员想象力丰富,并且对陌生事物具备灵敏的感知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下就业市场对系统自动化操控能力做出规定,不但要了解内核剪裁和驱动程序的开发,同时要将语言编程技能控制流畅,即设置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的主体职位,保证竞聘人员业务素质的完整性。

2.机械自动化制造前景分析

经过一定时期的研究和改革,自动化科技产品样式逐渐丰富,在世界不同行业内部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我国也在零一年开始赢得数控产品800亿的增值收益。尤其是最近阶段,自动化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依赖项目,同时带动工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实际交流生活中,包括人们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3D电视、汽车、先进医疗仪器等,都是机械自动化系统改造涉猎的内容,借着廉价微处理器的出现和互联网空间的发达,有关广泛的领域应用事宜将更加频繁。

新时代空间下的机械设计自动化标准有所提升,因此本专业课程设计也要相应地做些调整改动,教育部门结合过往工程质量意见分析,要贯彻社会需求的强大导向特性,设置新型学科专业,并密切结合产业联系框架,加快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全面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变革趋势,必须按照科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发系统课程体系,对内部结构创设新的体系结构,稳固建设互动的积极响应态度,尽量将分散的课程规划起来,同时向优化的课程群样式转换,保证整体研究效能的拓展素质。具体开发流程包括:建设点线面拓展格式,按照智能管控主干构建课程群模型,最后进行立体资源堆砌,这种利用公共基础课程开发的子系统平台,完全能够产生跨层带动的优化作用;实践是本专业训练强化的必要措施,需要不断增加实践内容,在既定的生产实习环节中提高学生知识积累意识和业务素质,注意合理检测调试系统的搭建。

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改造在社会领域内部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人才需求空档势必很大,面对我国移动3G为核心产业开发人数不过万人的情况,而市场范围正不断扩张,人才不足状况紧急。在招聘活动当中,尤以电信行业技术开发工程师职位突出,有关专家分析,通信业务仍然存在上升空间,有关自动化人员的汲取要求更会持续暴涨。而机械自动化设计专业中低端的毕业人员基本汇集在产品硬件性能调试部门,包括软件制作、功能测试、生产线质检、后期销售等,占整体就业人数的九成左右。一次就业是本专业集中注意的岗位规划诉求,必须对旗下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强化处理。一些成就优越、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主动争取自动化工程开发、技术支持工程师、现场测试人员等高级职位,这是普通毕业生需要耗费五年工作时间才能够获取的晋升机会。因此,这类专业人员录取就应该建立起良性竞争的机制,从长远规划原则来看,能够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求。总而言之,这类专业人员完全有资格跻身于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管道中去,尤其是消费、安防电子产品的生产,具体从事结构软件系统设计工作,推动系统安装、现场调试和后期销售的竞争优势,支持后续复杂校验工作的衔接效果。

3.结语

新时期创新性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是整个社会结构调整、改造的动力目标,面对机控领域就业局势不明显的现实状况,有关部门更应该加紧要学会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节奏,不断挖掘和补充专业知识内涵,抓紧做好综合学科的交融调整工作,尽量满足现代机械制造市场的标准要求。掌握先进掌控的优势资格,这是目前该行业前景设想的总体框架,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去支持。

参考文献:

[1]周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11(03):66-68

[2]宋建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探究分析[J].科学之友,2010,26(24):23-24

[3]阮启刚.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人才就业探索[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13(01):132-133

第5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目前大部分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还是让机械化人才能够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现阶段培养出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机械自动化人才的方法比较多,但是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培养机械自动化人才是有局限性的,需要从实际出发,除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之外,根据岗位需求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目标。

1 新形势下中职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其中职业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各地区职业教育背景不相同的情况下,要根据地区情况,制定符合中职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机械制造行业是高薪技术为主的行业,目前制造业发展迅速,也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机械设备制造和维护人员的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市场为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多机会,但是同时也存在着挑战。为了让机械自动化人才有更高的技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需要不断的转变原有的培训思路,以培养出使用的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为主体,将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内容及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更满足实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机械自动化的特点,面向市场制造产业,为其输送具有一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找到机械专业的岗位群体,根据岗位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运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才。

2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在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如果不重视生活实践就很难在实践技能上有创新的突破。只有把专业课程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对机械自动化的学习产生兴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实践教学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创新,建立良好的工作心理。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只有掌握好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胜任未来的工作。

3 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但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是有限的,社会上给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无法满足毕业生的数量,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根据对企业用人单位的了解,目前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主要在学生实践经验上。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学的比较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去企业进行实习也仅仅是走走形式,这样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实践能力也没有在企业得到提高,存在着严重的动手操作问题。问题的出现,一部分是因为学生自身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学习,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但是更多的问题是学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如果学校仍然以理论知识课程为主,就会造成各种实践问题,让学生人事不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应该不仅仅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中以听讲座的培训为主,而是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对生产实习产生更多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对待实习工作。

4 创设实践教学环境

机械自动化专业需要实践教学环境,只有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需要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氛围之下,激发学生他们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主动的去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目前,很多的教学实践课堂中,都有模拟的系统和机械设备,学校为学生提供这些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熟悉机械自动化的工作流程,掌握自动化生产的先进技术,同时掌握自动生产线的故障维修的方法。

5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来更好的培养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目前,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满足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多半是因为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力度不够,让学生没有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学生很多在学校的实践考核中就没有通过,实践学习过程当中也没有对实践学习高度重视。很多学生很随意的就更改了实践操作的步骤,不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实践,这样不仅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率。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在校的实践课程学习,针对学生在实践课程的表现给予奖励和批评。同时,把实践教学的考试成绩纳入到学生的整体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会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课程,对建立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有很多的帮助。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会让学生对实践课程有更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的培养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需要从现实的岗位需求出发,根据岗位特点,不断的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思路。针对目前的企业岗位需求,为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创造实践教学环境,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热情。新形势下培养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分析以往的教学问题,逐渐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对更好的培养出机械自动化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永成,刘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122-123+126

[2] 苏春建,范云霄,于涛,王素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多样性[J]. 教学研究. 2012(01):97-99

[3] 张秀艳;赵永成;民办高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01):29-30

第6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方向 方向一:在工厂操控机械。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小伙伴们来说,操控机械是当之无愧最对口的职业。此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有技术、耐心和责任心。只要你在职业院校认真学习技术,那你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方向的工作。

方向二:自己创建维修的公司。除了第一个就业方向,咱们也可以自己创立小公司进行维修工作包揽。这类选择投资少,见效快,而且隐藏的风险很低。因此同学们具有大多数社会人员没有的专业优势。

方向三:进入政府机关作为督察员。咱们的专业课程中也学习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实用电器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等课程,因为课程丰富,能力足够。优秀者可以进入机关单位,检查工厂机械的情况是否合格。

机电技术应用就业前景怎么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主要推动力量,成为加速高新技术发展和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机械行业,采用纯机械制造的份额越来越少,而机械与电气、机械与自动化技术、机械与微机技术、机械与光电技术等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绘图、钳工技能、车工技能、机械拆装、电子元器件、电工与电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

第7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加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但将机械生产引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更使传统机械加工得到了质的飞跃。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同时自动化系统现状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

一、世界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

二、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械的出现伴随着人类的进化繁衍,石器时代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各种石器工具(如石锤)的简单工具就是后面我们所提及的“机械自动化”的祖先,是最早期的“机械工具”。以及用于谷物脱壳和粉碎的臼、装有轮子的车、提水的桔槔、都是早期的机械工具。制造陶瓷器皿的陶车,由动力、传动和工作组成的完整机械。17世纪末18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在欧洲爆发了产业革命,俗称“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蒸汽机的就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随着蒸汽机的出现慢慢发展,逐步从开始的采矿业推广到纺织、面粉和冶金等行业,逐渐成为一门产业。从人类的文明的出现延续至今,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已从日常生活的应用慢慢发展成一种技术,一种行业,一种利国利民的行业。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前,机械技术就是单纯的手工技术和制造金属仪器、钟表技术。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冶金、采矿等行业对机械技术的需要大,需要处理的零部件越来越多,于是机械加工技术迅速得到发展,进而满足冶金、采矿等行业的需要。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机械加工技术要不断进步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新的创新技术出现了,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加工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发展和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动力机械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轨迹的滑动,在机械制造业历史上必将发生着惊天辟地的发展和创新。

四、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虚拟化领域的应用

虚拟化的技术包括当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图形学、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等方面,以计算机的系统建模及仿真技术为根本。虚拟制造通过运用计算机仿真与信息技术,以全面仿真实际活动中的制造过程、信息以及人事物等,便于发现问题以及选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而实现产品的一次成功制造,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2、柔性化方便的应用

现今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国内外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快速敏锐的反应能力以及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方向以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调整和转变策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逐步向高度柔性化的生产转变。

3、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制造技术,而是机械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相互综合的产物,是多个专业和方向的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智能化,可以监视技术的发展和自身的运动状态,对运行的错误进行改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相对于传统的制造系统而言,我们所说的制造系统具有很好的学习和理解功能。智能化是现代机械化技术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4、集成化的广泛应用

集成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践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应用。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集成是有一定的目标的,是为了缩短各自的差距,与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集成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数控加工等在冶金、采矿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分别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远的进步。从单机到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技术进行系统集成。

五、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的发展前景分析

1、我国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国内和世界上的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而言,人类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仅仅算是刚刚起步而已。

2、我国如何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领域进行赶超

伴随着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机械自动化应用广泛的领域内,势必带动人员的就业。机械制造自动化就业前景包括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等。由于国内该行业发展历史短,缺乏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些都是就业的目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以大多数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广大世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需要为导向,只有这样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才能为整个社会、民族带来经济效益,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最大效益化。

结束语: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虽然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自动化也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当然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作和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逐步完善。更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并且灵活运用低成本、见效快的自动化技术, 边探索研究边宣传普及。相信我国的机械化自动技术一定能得到和谐有序快速的发展,并且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的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农机化研究,2006.

第8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迅速 机械制造业不太稳定 生源逐年下降 我院的机械制造与自动与数控专业在现阶段设置和改革

高职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近15年左右,发展迅速,大量未能进入理想象牙塔的同学,选择了高职学院,在高职学院中来实现他们人生的目标。大量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通过实践调查,专业才是学生出去好就业的根本。

高职院校要发展的关键是专业的设置是否合理,专业的定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专业定位是科学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的前提。本文以我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专业为例探讨准确把握专业定位的方式和方法,并提出基于准确定位下的课程建设理念,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递进式"课程建设理念,谈下我个人的思考和见解,希望能对提高我院的专业建设水平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我院建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成为万人高校,也成了四川高职的主力军。当然这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分不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最重要的是我院的专业设置合理,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的需求而稳定的更改。

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我院的老专业,从06年建校以来就存在,且是由她带领我们的学院“开枝”,对应市场需求专业越办越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从08年经济危机以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不太稳定,而机械、数控操作工在市场又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我院的生源逐年下降,我觉得我们应当思考其原因,重新定位专业。

一、 分析生源下降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实施扩大招生,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一批批高职院校呈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中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呈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中职院校,而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和机械专业。且就读中职院校,国家每年有助学补贴。在初中毕业就可以就读,省去了读3年高中的费用,相对于高职还提前三年就可以就业。随着数控人才的不断增多,加之我国工业一直都不是很兴旺,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不稳定,而在这几年各类学校都培养了大量的数控操作工,数控操作工在市场上已趋于饱和的状态。

2、学校环境。数控技术与应用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主要技能训练是在实训室或车间完成。该专业的实训室建设耗资巨大,设备的要求高,我们学校的实训设备较少,系统单一,练习时间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还有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往往是单一的项目,和工厂加工项目脱节,以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达不到国家技能要求。

3、教师环境。教师是这个专业的主导者,是一线的实施者,一个专业的发展主要靠教师。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发展,保持专业教师团队的稳定性,专业性,专业学术的协调性。教师要能根据专业的特长,市场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合理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社会专业需求。

4、就业环境。就业是每个高职院校把学生招进来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学校来年是否好招生的一个关键,如果把学生招进来比作入口,就业就是出口,它和入口同等重要。学生学习专业的目的是找一份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高职数控、机械生面临非常大的调战。企业招人的要求是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人,小投入高收入。高职的数控,通过调查我们的学生面临下面的竞争对手:一是中职学生,中职生理论较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极强,超越我们的学生。原因是中职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或者是未毕业就去读,因此他们学习理能很困难,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实践操作能力上。中职的起点较低,觉大多数都是从一线操作工干起,待遇要求也要低一些。二是本科生,现在很多理工类的本科院校也都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优势就是理论比我们强,一些单位对理论要求高一点的技术性工作,我们竞争不赢本科生。这也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在这个行业就业难的环境。学生学了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自然也就导致了生源下降的恶性循环。

二.改革方案

1、专业定位。专业定位是这个专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众多的竞争下胜出,就需要我们有独特的优势。同一个专业,我们要有优势,那优势就需要我们从专业定位上去思考。现在我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数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力基本相近,大多数都只适合于操作工。数控专业在中职院校的定位是操作工,学生出来主要是从事一线操作。我们也定位在操作工上根据前面的分析是不占优势的,而且现在操作工在市场上也已趋近与饱和。现在我们应当顺应市场需求,在数控方面其实很缺数控维修、装配、调试工及四轴五轴编程等,我们不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精某一个方面。这样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且待遇不错。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在我们学校有,同样在本科院校也有,这个专业的定位是最困难的,我曾经也和我们学院的老师探讨过。我们学生的基础没有本科生好,如果以本科专业的定位来定位我们的学生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且这个专业本身对学生的前期基础要求较高。而我们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该专业目前学生的能力也是基于操作工,当然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了。我认为我们既然开了这个专业,应当从专业的本身和学生的基础来考虑从新做专业定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我们的学生达不到本科生的设计能力,但我们可以考虑机械部件的维护、助理设计,机械电器控制的维护等,让我们的学生有初步设计,维护的能力,也可为他们后续发展,想继续学习的学生做铺垫。

2、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根据前面的专业定位,就要做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是关系着专业定位能否实现的关键。课程应当合理的围绕专业定位来进行设置,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以助于帮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就业有竞争力。去掉那些学生学了用处不大,不具备竞争力的课程。

3、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此,教育部推出了“质量工程”,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其目的是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带动整体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术学科课程代表了专业的特色和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多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载体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同时还需加强就业引导教育。

4、就业改革

第9篇: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范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

发展前景:“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电机及其控制、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仪器仪表、机械、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2、机械/设备/重工;

3、建筑/建材/工程;

4、新能源;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房地产;

7、其他行业;

8、汽车及零配件。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师、电气设计师、技术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电气工程师;

2、电气设计师;

3、电气设计工程师;

4、电气技术员;

5、技术员;

6、机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