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一个企业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当下的社会目标,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健康稳步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新时期油田企业文化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所起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一个员工具有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和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规范标准两个方面。如果企业的价值取向不能更好的为和谐社会服务,如果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或违背企业的规范标准,企业文化就会将其纠正,并且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上来。
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他就有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其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思想心理、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不仅仅是传统的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更重要的是来自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大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角度、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和共同的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来约束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违背了道德规范的标准,就会受到众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并且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内疚和不安。在胜利油田的“三老四严”道德规范,即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一直约束着广大大庆石油人必须严格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标准管理、严格公司的规章制度,打造油田企业文化品牌,实现持续发展。再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拥有什么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运行机制和人才的竞争上,要更好的建设企业必须还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如调动起公司员工积极性,让公司员工为公司的建设、发展献言献策,提合理化的、有益公司的建议,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得公司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企业建设的一份子,在认识上与领导者保持一致,从而在行动上与企业的步调协调、一致。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员工、激励员工。
在我国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而经营理念则是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那么这些油田企业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深入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潜力以达到员工心理需求的更深层次,比如在企业内部举行各种竞赛活动、演讲比赛活动、技术大比拼、评比先进和技术职称的晋升等等来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升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文化提升整个企业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精神面貌和品牌形象。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靠时间的积累,当然也是这个企业文化的积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独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将能够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胜利油田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它是用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进入到每一个油田员工心中的,这样胜利油田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个经营宗旨。再比如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已经有50年了,为什么大庆油田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经久不衰,还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那是因为它培育和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可见,树立企业信誉,打造品牌形象,进而扩大企业影响,是一个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迟,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误解。这些误解和问题有可能成为发展健康、高效的企业文化的阻碍,从而减慢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比如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的;企业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抄袭模仿或照搬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力差;企业文化缺乏群众基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普通员工无关;企业领导者想要在短期内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等等。
三、企业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传统习俗,风俗,习惯等的文化现象。传统,就是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没有被历史所淹没的对现代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事物。当然,这种影响力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优秀的传统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结合作一个修改。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的作用表现亦在于此。
1.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具有利用价值的。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争鸣,所提倡观点复杂多样。但从整体来看,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有人将儒家代表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征作了归纳如下:群体本位,中庸之道,强调集体,以和为贵,人情关系的重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这些特征与西方所倡导的个体主义和极端的思想相抗衡,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亮点。利用传统文化,需要首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所以,在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时,我们应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从微观上看,现代企业管理仍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2.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批判地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应用。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文明和现代化企业文明也向传统文化发起冲击。此外,现代企业的分权化和社会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提出了挑战。面对多重文明冲击的背景,传统文化还能一帆风顺吗?当然不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与社会接轨,与市场融合,与法律统一。为此,我们在利用传统文化管理现代企业时,必须保持适合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基本价值观念不变,加以改革其形式特征,且对于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摒弃。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所在
1.法制与仁制结合
法家倡导的依法治国和利益驱使与儒家倡导的仁德至上的观点成为了历史上自相矛盾的话题,但其思想对后来的君王治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将二者集合起来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又“大一统”的他礼法并用,阳儒阴法,创造了汉朝大一统时代。直至唐朝时期的“礼律并重”,二者思想的融合还得以体现出来。国家治理如此,企业管理亦是如此。法学思想表现了管理中的“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儒家思想体现了管理中的“仁义道德,民主平等”。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总结为:制度法律法家化(严格,专制),态度方法儒家化(开明,亲善)。
2.和谐思想
佛教与儒教的“天人合一”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思想,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在其中表现了一个道理: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自己的发展规律,无论人类做什么事情,必须遵循这种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外,和谐思想还重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3.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思想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管理模式,没有过多人为的参与性。无为,即不为,不做事情。无为而治,这是管理模式中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通过自觉性或是一种无形中存在的道德法则约束自己,恢复人的自然属性。
1.1企业管理现代化以实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均衡发展为目标正如管理学家巴纳德所指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协作系统,是由物质、社会、人以及组织这些子系统构成的,在变化的环境中,承担最优化其他子系统,维持协作系统均衡这一有意识的管理职能的,就是以企业为代表的正式组织。这一职能角色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得以彰显,现代企业经营者在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开始持续改进和平衡各方利益,并与政府、公众与非营利性机构一起努力构筑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实现组织与社会、个人均衡发展的目标,既是由企业自身性质所决定,也是现代化背景下企业的一种自觉选择。
1.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突破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间竞争也相应加剧,如果继续采用价格竞争和规模竞争手段,则会使个体企业的市场空间逐渐逼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而新技术带来的经济租金和高附加值使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企业得以突破这一困局成为可能,而且企业普遍的技术创新会推动整体产业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的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从而创造更加广阔的产业价值增值空间。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要以企业现在拥有的要素为基础,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以机器和设备来替代人力资源,这样做的结果是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的,这与现代化企业追逐社会、组织和人的共同均衡发展的目标相悖。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创造价值,但是知识经济体系已经改变了价值创造的方式。企业只有开辟新的收入渠道、重构价值网络、重塑商业模式才能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目标的双重实现。新型商业模式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过于关注价值在焦点企业、供应商、竞争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只会导致企业竞争行为的加剧,从而丧失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对价值的共同创造的动机则使企业主动选择和其他主体的合作,这种基于竞争和合作的逻辑使企业更加关注价值的创造。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它既可能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如调整或引入新的网络组织参与者,引入新的用户,设计新产品、改善产品性能等等。也可能包括要素间关系的变化,如重新设计和优化网络组织之间关系,改变参与者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和功能等等。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方法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或管理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可以体现在战略管理决策上,如战略联盟、战略平衡计分卡等创新性的战略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可以体现在各个业务层面的管理中,如在生产管理中,为了及时、迅捷、合意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可以采用准时生产、资源制造计划、最优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管理技术和手段。而组织架构的创新是指现代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和任务及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建和创新。
1.3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日本管理学者野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创造新知识,并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迅速扩散新知识。以上提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其本质都是企业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企业知识能否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又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因为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并扩散知识。但是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因为一般所说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信息要转换为知识,还要和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所以,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为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动态性。所谓管理现代化只不过是学者从研究目的出发而做的一种人为的划分,假如说企业管理现代化始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但是这个进程却没有终点,因为对于当下来说,任何时点都是“现代”。所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的、社会的、技术、文明的深刻变化而动态地演化。
系统性。虽然创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和主要活动,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外在特征并不表现为某个企业局部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革新,甚至也并不体现为单个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而是最终体现在给整个系统增加的价值和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和社会系统、人的系统、物质系统之间的交换达到平衡。
开放性。企业管理现代化具备开放性的特征,一是体现在对内开放,企业打破内部的等级间的藩篱和职能部门间的区隔,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内的无阻碍流动。二是体现在对外开放,企业通过建立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拓宽和消费者沟通渠道和沟通界面,实现知识和信息在企业间的低成本交换。
施工周期短、质量要求高、需要多工种施工是建筑装饰工程的主要特点,施工目的是对竣工后的土建结构或旧房进行改造装修。其施工面可以是每一层的楼间,也可以是不同楼层间,并不受楼层的限制。无论建筑装饰工程的大小,一般都会有水工、泥工、油漆工、木工、电工、电焊工、杂工[1]。在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运用。尽管施工使用的机械数量种类多,但大多都易于搬动和转移,不过新技术的运用是当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面对的新的难题。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其它专业,包括智能报警、空调、网络、消防、自动化、监控,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并在结构施工时做好预留预埋工作,减少返工量。
二、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
(一)设立项目经理部。设立项目经理部是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前提,主要由以下人员组成: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远、材料员、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综合员、安全员等,其中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委托人,具有实际的管辖权。人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装饰内容和工程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立项目经理部既是项目承包人的义务之一,也是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其它组织和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2]。通过设立项目经理部可以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确立施工的总指挥和总负责人。作为项目经理部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责任主体。设立项目经理部目标是:保证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根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对项目从施工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控制项目质量和进程。控制项目质量是进行项目管理的目标之一,需要一个完备的质量控制计划来支撑,明确项目所要到达的质量规格,结合成本目标、利润目标,做好安全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描述质量控制计划时,使用定量化的语言,细分任务、责任、目标到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并建立严格考核体系,对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开检查、考核。控制项目进程主要是为了保证在施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之前完成项目施工,主要包括编制施工进程计划和分解项目进程目标,计划的制定和目标的分解确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合理科学,操作性强,具体流程如下:确定各专业工种计划确定材料计划分解总目标,其中,材料计划要契合施工顺序,符合分项目对材料的需求;分解总目标要在合同约定工期的框架内进行。分解总目标方法包括:按承包的专业或施工阶段分解为完工分目标;按单位工程分解为交工分目标;按年、季、月、周计划分解为时间目标。施工进程计划的编制要满足控制程序,要具有可操作性,方便进行检查和落实。
(三)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是进行项目管理的另一个目标,项目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施工过程中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比如:构配件、施工机械费、工人的工资奖金、消耗的主辅材、周转材料、设备租赁费等。管理项目成本的主要任务是对主辅材成本的控制,其占项目工程总造价的60~70%,对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关系到管理项目成本的效果,并关系到施工项目的质量。项目计划员结合工程进度制定材料采购计划;为了保证材料的规格符合施工规定,施工技术人员对材料下达等级要求;项目计划员结合材料的等级指标对材料计划进行调整,然后按照采购程序进行招标;综合各方面的信息,选择最合理的投标方案,然后项目经理下达材料采购令;最后材料部门对材料进行采购。这样就完成了采购的整个流程。为了保证所采购的材料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在材料进场,质检员要对材料进行抽检,如果是特殊材料还要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查。建立签证制度,杜绝冒支冒领的,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3]。在符合设计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材料成本支出。值得注意是,降低返工率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材料的浪费,可以通过控制施工质量、计量管理、定额管理来实现。此外,还应做好施工预算工作,在项目施工前,企业应全面了解和合同内容,根据施工图纸,认真研究施工现场状况,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确定施工方案。同时,结合施工方案,制定成本预算,建立月度财务计划制度,有效控制费用支出。
(四)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是项目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项目有关的各方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观察和感受形成对施工单位的第一印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管理工作:1、对建筑装饰项目施工现场实施全封闭作业。这里所说的封闭作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将整个施工现场筑围起来,主要起到施工保护的作用;其二,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施工作业区封闭起来。在施工现场封闭期间只留有必要的出入口,其他通道则采用临时设施进行封闭处理,在施工现场的出入口设置有保安人员,以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由于现场施工人员较多,为了方便保安人员的查核,同时也为节约大家的时间,可以对施工人员配置统一的服装或是发放施工工作卡。若是要求相关工作配合作业时,保安人要对这类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做出详细的记录。这样封闭式的作业管理,使施工现场进行有序管理,同时还有效防止施工现场材料的浪费、遗失和破坏现象的产生。2、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现场施工材料。在每一个建筑装饰项目中都会使用到大量的,且品种多样的施工材料。而在装饰项目施工中首先是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计划,材料的合理规划是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对于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做到如此首先要要求项目管理人员针对施工项目作出合理的使用计划;其次,由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对要使用的施工才来作出估算,施工单位的材料人员根据材料使用估算来采购;最后,是材料管理人员要对购置材料进行验收,并将合格的材料进行合理的保管,在材料的后期使用中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材料浪费[4]。3、划分施工材料的加工区。对于一些城市大型建筑,在进行装饰时会使用到多种多样的材料。当购置的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施工人员还要根据施工需要对材料进行具体的加工,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很多的废料和一些噪音、灰尘影响,这些因素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最好是在施工场地划分出材料加工区,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避免安全施工的发生。4、合理安排使用工序。在做建筑装饰项目时,对于一些较大的项目工程,会使用到很多的工种,由很多还存在交叉作业现象。若是没有一定的施工顺序,施工工种全部进入现场作业,这样会给阻碍现场施工进度,同时还会造成、人力、物资的浪费,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现场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对现场的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对施工工序进行安排时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进行。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和工程质检人员对工程的每个工序进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施工工序的合理性有序进行。5、装饰项目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创建一个文明的施工现场是保证项目安全施工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基本行为。实践证明文明施工是进行安全施工的保证。目前已经由众多的施工企业认识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在施工现场应把文明施工作为其管理工作的基础。文明施工即是一项较强的管理性工作,还是一项较高技术性的工作。要构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文明素质[5]。此外,还要加强对施现场安装设施的检查,现场使用也要配合监督,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和解决,以保证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6、对施工现场的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时,每个施工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其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还要进行自检,并对其施工情况和自检状况进行记录,并在此记录上签下相关施工人员的名字,这样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三、结束语
关键词:现代企业;生产成本;管理问题;路径选择;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现代企业在社会经济市场当中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那么就必须要适应当中激烈的竞争环境,然而笔者认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够立足发展的步伐,其不外乎采取三种有效的发展战略,有力地巩固自身企业全面的发展优势,其中成本领先战略在三种战略当中是最为基本的竞争战略,然而笔者认为想要更好地开展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前提条件首先就是需要在企业当中做好成本管理。由此,企业有效地运行成本领先战略最佳的途径就是针对生产成本管理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加强,下文便是笔者的详细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我国企业受到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当中,通常只是单一的驻中国生产成本的管理。然而,在企业的供应和销售环节却没有给予更多的考试,忽视的企业外部价值的体现。这种成本管理的范围相对过窄,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市场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要求。现代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给当前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带来了前所未来的竞争压力,如果企业只是重视制造成本管理方面,那么势必会对企业的投资以及生产决策上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过去传统观的成本管理理念当中,成本管理的最终的目的被视为是有效的降低的企业所投入的成本,那么节约在当时的环境中就自然的成为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然而,我们现在从现代成本管理视角上去分析,不难发现如今的成本管理目标,对于成本的降低都是有着条件和限度的,企业在某种情况中针对成本进行控制,那么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可能都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有力的创新以及进一步的完善成本管理理念,讲过过去传统不适应现代企业在社会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摒除或者进行完善安全。
(三)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成本管理在其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成本管理的主体所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是企业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最为原始的动力。但是,针对这一点,我国市场当中还有一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仅仅是限制于所颁布的财务法规上相关条例进行相应的执行,在成本管理当中只是侧重于宏观需要,然而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却给予忽略。
(四)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低成本就说明企业利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而提供更多的产品以及服务,这就意味着高效率,但是却不一定存在高效益。我国有部分企业不管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情况,只是在企业内部片面的通过提高产生的产量,从而将产品的成本进行压制降低,通过产品在仓库当中的挤压,将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的成本直接转移或者隐藏在库存产品当中,将短期的利润进行有力的提高。这种情况在我国社会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归咎于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市场观念,造成成本管理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了这种产量越大而成本越低,那么所取得的利润也就随之越高的误区。
二、当前一些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在管理领域上,一些企业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或者项目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而且在一些企业的传统生产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质量和效益的下降。
(二)原材料采购中间环节多
在供应链环境下,提升采购的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企业采购点过于分散,采购信息不透明,使得物资采购成本较大。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采购经历中间环节较多,每经过一道环节都将给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带来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若不经过过多中间环节,直接从供应商采购则减少相当比例的中间费用。
(三)企业库存管理不完善
库存也是有成本的,库存管理的重点之一是管理库存成本,消灭库存成本。目前企业库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库存准确率低。按照库存准确率的定义,库存准确率越高越好,这意味着生产物料被有效的管理;②库存周转次数低。提高企业库存周转次数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要举措。如果库存周转次数低,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需要不断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这样过对于企业在不管是决策上面的科学性,还是管理当中的精细化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落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供应商的信息,在生产成本的信息记录上出现了不正确以及完整的现象,这样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企业成本进行升高。
三、优化现代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路径选择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2];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录。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4]。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5]。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昶.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开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34.
3.孙丽华,张野.谈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赵玉莲,李立宏.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4,32.
论文关键词:十二五,国企,上市,重组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现状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历史进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以中国神华为代表的众多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自己的上市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依法治企、规范运作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准确地讲,国企上市这个概念应该既包括子公司上市,又包括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但由于在过去,最流行的国企上市模式是子公司上市,以至于国企上市这个概念本身大都指的是子公司上市。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是因为子公司上市和集团整体上市的差别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在现实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子公司上市通常是将不良债务、富余人员等历史包袱剥离给国企集团,这种做法对证券市场微观基础改造确有积极作用,但此时的国企集团却往往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形成了国企上市最典型的“小船逃生、大船搁浅”现象。实际上,小船也不能轻易逃生,许多集团无法生存时,就通过关联交易等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最后小船大船一起沉没,这样的历史教训已非常深刻。因此,只有整体上市,才能避免过去大量存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促进国企的整体搞活和长远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二)上市国企的现状
1.行业覆盖面宽
目前,共有92家国有集团公司的157只股票进行上市交易,在数量上占A股总数的8.1%。上市国企主要集中在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汽车、重型机械、有色钢铁、航运、地产、农业、旅游、纺织、建材、医药等14大行业,覆盖面较宽,其中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钢铁是上市国企较多的5大行业。
表1 上市国企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
航天军工
信息技术
石油化工
电力煤炭
汽车
重型机械
有色钢铁
其它
股票数量
36
19
14
17
9
13
16
行业
航运
地产
农业
旅游
纺织
建材
医药
2
股票数量
9
7
2
2
1
一、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物流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煤炭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定制论文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2.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由于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来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3.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但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同时,传统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内不易改变,为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4.物流管理技术滞后。煤矿企业目前的物流管理手段还比较传统。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滞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信息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难以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管理要求。虽然极少数大型煤业集团通过ERP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集团内部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
5.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冰山说”指出在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头是潜藏在海水中的冰山主体,即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
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装卸等费用都计入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把物流成本明确地列出来,也没有正规的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和机构,计算方法不标准,因而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6.物流人才缺乏。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愿意到煤炭企业来工作的物流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主要面向社会物流。
煤炭企业物流领域需要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在物流活动优化重组中,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鉴于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规范的现状,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业集团可以采取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办法。将企业现有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事业部”,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新公司为企业自己的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市场上揽业务,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率。
3.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物流的管理效率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定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
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细物流方式,实现物流信息化。
4.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
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压缩煤炭生产过程中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降低材料成本、采购成本以及运输、仓储、装卸、库房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注重物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5.进行科学的采购分析,加强库存控制。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在采购分析时,首先根据企业生产需要,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确定未来的需求计划。其次需要考查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制定合理的储备量。物流部门要结合以上两个方面,计算出比较合理的交货周期和经济订购批量。
关键字:企业管理;人力资本;培训;考核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social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through the market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need to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ans, in market competition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fac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benefit maximization.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but also to the enterprise to realize optimal allocation of hum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from the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problems,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modern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with the aim of reasonable management, for the enterprise to create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Human capital; Training;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人力资本及其管理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管理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综合了“人”的管理与经济学的“资本投资回报”两大分析维度,将企业中的人作为资本来进行投资与管理,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本市场情况和投资收益率等信息,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从而获得长期的价值回报。
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的管理必须根据人的生理性、心理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注重通过保健、激励和尊重等方式提供充分动力来促进人力资本增值;考虑到人力资本的资本性,必须根据资本需要有机匹配、合理使用、加快运动、充分增值、积累补充的特点,来高效使用人力资,回报激励进而高效积累人力资本,以促进资本增值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
二、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高增值性经济资源,它的提高可带来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资本的是,一般实物资本普遍存在着收益递减规律;而人力资本是以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是以技术进步要素替代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来不断提高生产系统投入产出效益,呈现的是人力资本收益递增规律,即以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人力资本高增值性。人力资本是一种活性资源,它对现代企业资本运营增值具有能动作用和核心地位。人力资本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有形资产的效率和价值增值程度,而且在现代企业的知识生产、应用过程中创造技术成果、商标等无形资产也成为新的资本增值点,从而使企业的资本总量迅速扩大,质量水平及增值能力迅速提高,大大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充分发掘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劳动者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是有理智的社会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本的管理就是以企业中的员工为对象的管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的各级员工的潜能,不断调整劳动的分工与协作,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实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其目的就是挖掘潜力,降低消耗,提高工效。其次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赢的人才的制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激烈。 (三)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又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拥有第一流的人才,才能充分而有效地掌握和应用第一流现代化技术,创造出第一流的产品。不具备优秀的管理者和劳动者,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只会付诸东流。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可见,注重和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搞好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实现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转变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三、人力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不科学
现行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主要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即以劳动合同形式把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下来,并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分级聘用。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这种制度的缺陷是缺乏竞争性、公开性、公平性,人员的聘用仍是通过主管提名、人事部门考察、组织讨论的方式决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还未进一步推行。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后,只要不违反厂纪厂规,都会享受相应待遇,稳坐“铁交椅”。同时人员配置机制也不规范,因人设岗现象严重,因事配人还不能彻底落实,工作职位与个人能力上的能级对应原则未充分体现,造成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人才闲置与用人不当并存。
(二)培训工作不到位
对培训认识不到位。许多企业经营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往往把培训资金仅仅作为企业的成本而非长远投资,有的企业根本就不搞培训。有的企业即使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对员工培训的效益和价值又不作评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没有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首先是没有一个培训规划人员,其次就是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培训规划。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企业的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首先,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很多企业把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系作为惟一目的,其实“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应该是绩效考核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第二,可量化所占指标比重较低。绩效考核的重点是“绩”和“效”,但是不少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避重就轻,往往过分强调德、勤,对实际工作绩效且可以量化“绩与效”简略带过。第三,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目前多数企业是一年进行一次考核,实际上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第四,对考核结果不重视,考核结束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反馈,考核的结果不能充分利用。
四、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管理
(一)强调企业和团队精神
企业应宣传本企业特有的精神,如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主人翁意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标兵,给予优秀者荣誉与鼓励等,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心理、认同心理,从而自觉将企业的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
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也不再主要依靠指派和命令,而更多的依赖于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作,企业必须致力于培养“团队精神”,使每个成员找到自己的归宿感、使命感,相互理解,相互协作。
(二)做好培训工作
1、优选培训时机。培训的时机是有讲究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部门及其岗位工作的需要进行培训是被动的,但过于主动、超前开展培训也是不可取的。
2、优选受训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的责任,接受培训是每位员工的权力与义务,但不能搞平均主义、“一刀切”;
3、优选培训内容。众多和单一学科知识的浩瀚性、先进性与发展性,决定了每个人所不能穷尽所有这些知识的,并不是所有员工不懂的知识、技能都需要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之,应有轻重缓急之分,选择企业目前、近期或中期急需知识技能进行培训。
4、优选培训方式、类型。培训方式、类型多种多样,有脱产、不脱产、半脱产;有短期、长期;有面授、函授、自修;有公费、自费、半公半私;还有因特网、电视等远程教育这种无国界的家庭内的培训方式。要根据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施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方式、类型。
(三)创造良好用人环境,健全人力资本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做到才尽其用,人尽其才,避免人才闲置和人才浪费现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才的知识与科技技能。在人力资本开发与应用中要采取激励方式,通过激励调节人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技能。现代企业还要健全人力资本的各种福利保障以及保险制度,留住人才,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使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能。
(四)考核机制建立
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要遵守以下原则。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差别性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考核内容要有区别;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 结束语: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经济的迅猛发展决定了现代企业必须抛弃陈旧的人力资本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本机制,以人力上的绝对优势迅速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地作用。
参考文献:
[1]舒尔茨[美].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