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范文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第1篇: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能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例如:教学音节“she”:(1)电脑出示“e”(2)再出示小女孩推着卡片“sh”,告诉学生一个声母“sh”和一个韵母“e”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音节“she”。(3)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小女孩推卡片“sh”变成音节“she”。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sh”要翘舌,单韵母“e”要读得响亮些。把“sh”和“e”快速连读成音节。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这一动画形式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拼读规则。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在传统教学中,生字教学一直是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灯片,单调地、机械地、抽象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乏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象形字“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电脑演示:太阳图)

生:太阳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久以前,古时候的人呀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动画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电脑动画演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课本54页,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就这样,多媒体使枯燥的生字教学生动化、趣味化了。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而且对生字的音、形、义也真正达到了心领神会。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古诗教学更添艺术性

古诗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

例如:教学《春晓》这首古诗:

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雨、有花、有小鸟等等。运用多媒体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句可利用动画展现春天的夜里,下了一场小雨,人们睡得很香,很熟,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小鸟那悦耳的叫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句可利用动画回放昨天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昨日还是春花竞放,而一觉醒来,花朵被风雨打落一地的画面。接着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动画:白天,阳光明媚、春花竞放,天黑了,刮起风又下起雨,但是屋里的人们人们睡得很香、很熟,不知不觉天亮了。早晨人们醒来,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小鸟那悦耳的叫声,推开门看到院里一地的落花。

整幅动画有闻有感,有花有鸟,有风有雨,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情景交融、声色并茂的春天特有的景致,让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四、多媒体可为解释疑难问题创设巧妙的突破

第2篇: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范文

一、把握文本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经”等等,这些无不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文章情”表露出来感染学生,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情感要素,将每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设计在教学目标中。新课标提出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做到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将情感教育的目标细化、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仅在教学目标中附着一个思想教育的标签。

二、重视情感实践活动

如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时,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杜甫的坎坷人生,有了这个准备之后,在课堂内又将入情诵读作为主线,使学生在课堂上诵读诗歌之时,就能深刻理解一场春雨给予诗人的欣喜之情,从而把握其关心人民疾苦,同人民共忧乐的思想感情课堂气氛和师生情绪,其主导在老师。老师的真情讲读、入境范读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调动作用。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便自然联想到自己多年求学、异地工作,触动了内心怀乡感亲的幽思,读到“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时候,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瞬间自心底袭来,教室中回响的诗句便有了另外的味道,学生也被深深吸引了。在随后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了解了老师当时的心境,也心有戚戚,甚至有几个学生感动落泪了。及至“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室里已经是群情激昂,师生都沉浸在海外游子穿越千山万水的心灵呐喊中,心中那悲戚的怀乡感亲的幽思已升华为豪迈的爱国激情,心胸顿觉宽广。

三、发挥想象领悟意境

“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这确实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启迪。如果我们教师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启发想象力,引入意境,激发他们求知欲,这正说明了教学达到了探究知识真谛,启迪心灵的崇高境界,那么如何引导呢?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以开启学生心灵。

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多角度思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

第三,把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心入其境。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文字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用它们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借助丰富想象,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四、作文命题诱感

第3篇: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范文

一、概念的解读

1 预设

预设就是“事先筹划”。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上课要有准备,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他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的解读和对学生准确的分析上,是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作出的设计。课前预设应该是理性的、静态的,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课前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则转换成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流程的可行性就越强。

2 生成

就是教师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生成的契机和成果因师而异,因文本而异,因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程度而异,也因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及厚度而异。因而,它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智慧碰撞过程;是充满灵性的,动态的,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

二、理性的预设,为灵性的生成铺路

1 了解学生,预测学情

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教学中无视学生的特征,只能使教学事半功倍。预测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已有知识水平诸多方面客观、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个案调查、座谈问答及出预习题等方式予以实施。

2 研读文本,把握教材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即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预设时必须投放“精力”关注文本,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将文本改造,转化成课堂教学流程、环节和活动内容,这样才能避免课堂天马行空的生成。

3 多种策略,多元导向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设想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学生也才可望获得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学习享受。如在教学《拉萨的天空》―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教师预计到学生一读课文就知道把天空比作蓝宝石这个答案,但比作“水,窗帘”有―定的难度。正因如此,教师的预设就应直扑重点。天空的美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的,并又据此作了具体的设计:如有学生直接找到答案,则直接组织讨论;如学生一时回答不上,则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性的生成。让理性的预设生辉

1 耐心倾听,期待生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要彼此信任、默契,教师微笑而耐心的倾听,往往能闪现出学生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倾听着的教育”是一种的新的教育理念。用微笑的沉默与耐心的倾听展示教师新的形象,俯下身来,走进学生的心灵,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充分给学生表达与展现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舞台的黄金分割,展现自己最靓丽的风采。这样的倾听也是一种精彩、一种智慧。

2 心灵碰撞,演绎精彩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语文课堂最富魅力、最富激情,“她”充满着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她”是一种无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诗意境界。我们必须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着人性的展示和发展,充满着感情的交融与碰撞。我们教师要在富于变化的课堂上,温柔而动情地拨动学生那富有灵性的心弦,让课堂时刻焕发出教学的灵感,演绎出生成的精彩。

3 捕捉契机,启迪智慧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所思所想的契机,以及在教学推进过程中不断表现出来的思维火花,将教学及时地调整,不断地推向理想境界。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的过程中,当师生共同沉醉在李白和孟浩然分别的场景中时,学生朗读“岸上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时,很多男生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沙鸥的叫声,这出乎我的意料,可是我没有指责学生不守课堂纪律,而是引导孩子们分男女生读古诗,在女生深情朗读的时候,男生配上沙鸥的离愁别绪的叫声,于是学生都默默地沉浸在这美好的境界中了。朗朗的读书声和着点点的沙鸥的叫声相谐生趣,让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