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模式逐渐有所改变,任课教师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想办法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生物素质。在多元化教学评价下,部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也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也增长了才干、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思维。因此,多元化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铸造。
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亮点,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弥补不足的办法和发挥优点的途径,在多元化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可以得到逐渐提升,有利于专业素质的铸造。要使用好多元化教学评价,教师需要从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学习好的办法,在对比中发现自身在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加快自身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
每一种教学评价都有自己的侧重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评价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指导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说,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组成了生物教学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促使生物教学不断优化创新。
二、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评价的应用
(一)学生自评。
高中生相对来说,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自身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明确的认识,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寻找到更好的办法学习,获得更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师完成一些展示实验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展示实验。试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反思实验中使用的方法、评价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组织,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反思,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良好发展。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实际也是信息分析、整理、比较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
(二)学生间互评。
学生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在学生间互评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提示学生互相评价时要注意对方的优点,同时能够看到不足,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给同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等等。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布置任务,通过知识传授和实验观察,最后让学生分组汇报学习内容和观察过程,并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在学生间互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自身多项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具体到互评的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性地开展,穿行。
(三)教师评价。
多元化教学评价中,要降低教师评价在的比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工作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中找到改进的办法。在评价中,教师的要用好延时评价。就是说,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而是留一段时间给其他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给出合理评价,这种延时评价方法,为学生讨论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发现和探究。同时,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互相点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点评,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够逐渐发现师生交流和合作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师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构性分数的评价。
现阶段,在我国许多高中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仍然有较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未引入实验课程的高中生物教学,有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所以“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厌烦心理。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但不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而且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第二,生物教师完全讲读教材的内容,学生难以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此同时,教材中的实验内容,由于缺少实验操作,使得学生理解程度不深,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深入掌握抽象概念等教学内容。第三,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机械式教学,使得学生思维过于僵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所在,没有实验,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接受教师传教的习惯,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引入实验课程教学具有必要性,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具体预设方案
(一)做好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活动的准备
教学准备活动关系着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因而在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实验课程如何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以确保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其次,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设,进而设计解决的方案,以促进实验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课中,教师首先必须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准确分析。这一课是在学习“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种群作为遗传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必须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学生对“种群”“种群密度”这些抽象概念难免会觉得陌生,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准确好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进而深入分析。其次,教师要明确实验课程的方法。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课中,可以采用取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方法进行。
(二)实施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将传统演示法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目前,一些高中学校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实验教学,但是实验操作却由教师进行,这就违背了实验课程教学的本意。教师动手实验,学生仍然处于听课状态下,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使学生的课程认知程度加深。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将传统的教师演示法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例如,进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课时,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检验物质分别交给学生,且不告知学生其物质是什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然后指导学生参照生物教材内容,对检验物质进行亲自鉴定,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实验中,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明确了实验的原理、具体现象等,而且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将先讲后演示的教学方式变为边讲边操作
现阶段,许多高中学校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先讲解,然后实验,进而致使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脱节现象,学生对讲解内容会有明显的遗忘,因而不能完全掌握教材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边讲边演示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会明确实验步骤所涉及到的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师生共同在边讲边演示的教学方式下,不会出现遗漏操作步骤的现象,且印象会更加深刻。例如,在高中生物“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情况”一课中,实验过程必须按照标准步骤进行观察,倘若教师事先将步骤讲解,而后操作,学生可能会出现步骤错乱、遗漏等现象,对观察实验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按照“取叶—装片—调试—观察”的步骤进行,学生不仅不会弄错实验步骤,而且可以深刻领会到其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此实验过程中,倘若学生出现操作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操作进行纠正,更加扎实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深入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3.巧设探究性的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想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教材内容要求的实验课程基础上,创设性地巧设探究性实验,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拓展认知。例如,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对不同试剂、物质有了认知和鉴定。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分别将“斐林试剂”“苏丹三染液”“双缩脲”在不同物质上实验,探讨出哪些物质有糖、或脂肪、或蛋白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解答教师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了很好的掌握。探究性实验是教材知识以外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可以在本节课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实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评价工作
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目前,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教学上必须端正教学思想
1.1端正正确的教学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1.2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协调体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2生物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
2.1类比法
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排泄与排遗,囊胚与胚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2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二册教材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2.3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知识归纳法
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2.5科学记忆法
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如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经纤维类型经常搞乱,编成一句话“前运动、后感觉”一次记住,长时不忘。方法之三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以结构想功能,以功能推结构,这样对提高记忆能力十分有益。方法之四是形象记忆法:例DNA的双螺旋结构——像大雁塔内盘旋而上的楼梯——台阶相当于碱基对,扶手相当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长链。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方法之五是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就会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因此,要让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效果。
2.6掌握五段学习法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五段学习法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只有按上述程序进行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并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3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
3.1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学法渗透备课时,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怎样去观察和对比,怎样利用所学规律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
3.2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学无定法,学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情景的导入并非让老师一节课都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情景,而是可以采取情境导入的方式,在上课之初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讲授内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进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来进行课堂学习,这样学生便可以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吸收度也会提高。在上课之初我们可以用小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产生呢?为什么种瓜不能结出豆,而种豆不能结出瓜果呢?既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龙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产生呢?他们中间有着什么生物学基础么?这样学生带着这种疑虑便开始进行讨论,学生的兴趣也被进一步的激发,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更加注意倾听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2注重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开展中的益处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集体讨论和集体思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学习,使学习效果加强。例如在学习《预防传染病》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几个问题:(1)列出你们所熟知的传染病种类;(2)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3)传染病的预防及应对。这样学生可以在集体的环境中查找和思考问题,并将自己所熟知的和所不知的提出进行讨论。等学生讨论完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讨论和研究的结果进行回答,找出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而可以分析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进行教学时额可以有计划的进行侧重。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并认识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且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利于学生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老师可以再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是课堂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3注重提问在课堂中的作用
刘开曾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可以让老师明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复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一个曲线下降的状态,在二十分钟左右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这时学生听课质量便会下降,而通过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提问,同时在提问中我们也应注意一下几点问题:(1)提问的时间;(2)提问的内容;(3)提问的学生。再提问时我们应当注意对时间的把握,在上课之初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对学生进行上节课的复习和这节课预习情况的测试;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来看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掌握度并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临近下课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提问时应注意对提问内容的选择,既要选择与所授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应当注意问题选择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契合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降低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过复杂使得学生难以回答,丧失信心。在提问人群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注意到程度好的学生,也要给程度稍差的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们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全班学生共同学习的和谐氛围。
4结语
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生物学科根本就没有兴趣,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不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是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长期被动接受。
长期以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单向传递,而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身影,忙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将学生置于教学之外,认为学生只是记住教师所讲授的书本知识就可以了。正是在这种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大容量、大密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忽视知识的形成,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重记忆的结果忽视对知识的理解,而严重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习惯于接受,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不会提问。
3.学生心理负担沉重。
许多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并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不敢问,而是他们担心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价值而会受到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正是在这种心理负担的压制与影响下,许多学生不敢提问,即使是鼓起了勇气来提问,也大多是敷衍了事,问不到点上。
4.教师缺乏驾驭能力。
许多教师由于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怕学生过多的提问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干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不愿意让学生提问。在这种思想下,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压制学生的提问,而使得原本问题意识薄弱的学生更加不会提问。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兴趣,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其思维才能处于最活跃状态,进而才能产生更多的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借助教具、学具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现生物教学的魅力,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沉睡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无疑为原本枯燥抽象的生物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既可以向我们展现生物学科的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与现象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从而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角色的变换,将学习的主体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体参与,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让学生由以往的信息被动接受者成为真正学习主体、主动的探索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俯下身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主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以逐渐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到教学探究中来,并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时间与空间上的保证,让学生以主体参与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也正是学生发现真理的重要手段,而在以往忽视实验教学,或是将实验的权利牢牢地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只是观看实验,我们要将实验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与思考,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并由此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3.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而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民主与融洽,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负担的牢笼中摆脱出来,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提出各种问题。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问号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只有勇于质疑,善于提问,才能有更多发现与创造的机会,否则就只能是机械地重复前人的成果。其次,要科学对待学生的提问。不管学生提问是否有价值,首先都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评价时不仅要语言真切,还要具体,如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提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既要客观分析,同时还要以正面肯定为主,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能够增强信心,鼓起更大的勇气,否则评价就是失败的。
4.提高教师驾驭能力。
摘 要:人文教育旨在促M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文章从高中生物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两方面论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1;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26-01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性教育,其目的是传授人文知识,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有效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除了传授学科的知识外,还要和人文教育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1)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成绩,学校、老师、家长以每次成绩排名作为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思想方面的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考试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此外,生物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乏味枯燥,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低迷状态,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开拓。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根本宗旨,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理想远大、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和纪律严明的综合性人才。要积极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就要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学生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使两者齐头并进,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
(2)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世界经济正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培养全面型人才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到科学的发展上,更多的应该是人类的自我反省。人们在巨大的利益和财富面前往往迷失了自我,再加之缺乏人文思想教育,才产生了如此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教育,能在促进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得以提高,使社会发展得更加和谐健康。
(3)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现在是经济知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呈现出经济、教育以及科技等多领域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将人文教育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多层次发展和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竞争力,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高中生物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将人文教育渗透进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了解生物概念内涵,加强生命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带动学生充分挖掘生物概念的内涵,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分为两方面。一是珍爱生命教育。近几年,青少年不珍爱生命的现象偶有发生,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问题的出现反映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同时,也说明了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忽略。而生物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生命现象,正好与生命教育接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二是尊重生命教育。正如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存在差异。学生出生家庭、智力发展、个性差异不同,因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讲解生态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就是运用生态学知识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进行研究,进而规范人的行为以及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损害。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科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未知的世界。生物学科是以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科学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一些实验活动,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求知欲。
三、结束语
将人文教育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解决了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偏执,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在“探索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一主题活动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实践探究。第一,研讨准备。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各种加酶洗衣粉的成分,以及说明其使用注意事项,并分析不同的布料选用的洗衣粉种类及用量、水量等。设问“哪个品牌的洗衣粉具有好的洗涤效果?”第二,实验展示。教师播放收集的视频资料,从设计变量、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第三,实验探究。探究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服的洗涤效果差别,并分析加酶洗衣粉对于不同污染物选择不同温度的水、用量的不同,并分析不同品牌洗衣服在酶活性的专一性、高效性上的差别。由多媒体实验展示,创设具体、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2转变教师角色,提升科学素养
多媒体是时展的产物,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时代的快速进步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也随着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中生物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为教学提供辅助。基于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探究。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担任“小教师”,关于某一课题的学习过程与心得进行讲述,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强化思维探索过程。例如,“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式教学过程。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讲述,过程为
①情境创设。孟德尔选取了七对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试验,发现试验结果,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得出的子一代都只是表现出相对性状中的一种。
②自主探究。为什么子一代只有高茎?矮茎性状是消失了还是隐性没有表现?之后借助子一代自交,发现后一代高矮茎比例将近为3: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③指导分析。引导进行性状分离试验,探索出分离比,感悟孟德尔试验假说。
④合作交流与反思拓展。分析杂交、测交实验结果,并拓展到如果两对相对性状同时考虑。
3理论应用实践,促进思维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与方法,引导高中学生探索书本之外的知识奥秘。由多媒体制作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展示学生自己的思想,由此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思维拓展。学生借助多媒体制作调查结果文档,展现图片、视频等资料,宣传科学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实践,强化思维过程,提升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关于“遗传”相关主题的调查,借助多媒体展开网络调查,针对本校学生单双眼皮、近视眼、指纹性状,通过设计调查内容、对象、方式以及数据分析等,展开特定主题的调查过程。或者基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为主题的调查,运用多媒体展开关于生活中的转基因生物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设计调查内容、调查主题、调查步骤、调查分析、调查延伸、调查现状等。通过分析转基因植物的安全与否,进行主题辩论。
4结语
对于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我国的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和弱点,虽然经过课程改革之后,实验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与高效课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总结来说,目前,我国的高中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1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对于我国的大多数高中生物老师来说,由于在初中就开始了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所以在高中大多数老师对于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一般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但是,很多高中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问题上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而老师开放的教学态度也会造成学生的不重视,引发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这种不适当的实验教学方式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造成了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的缺失。
1.2课时安排不合理高中的生物课的课时比较少,由此分到实验教学上的教学实践更少,学生进行生物的实验教学时,一两个课时的学习远远不能达到要求。与此同时,高中的生物课时的安排时间的间隔比较久,导致课程学习的连贯度不够,在课时的影响下,老师只能讲解实验的原理及关键步骤,留给学生自主做实验的时间非常少,对于实验技巧的掌握也不全面。
1.3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认识不足在高中阶段来说,主要分为文理科的学习,但是文理科的学习范围区别很大。对于文科生来说,文科生一般将生物作为副科来学习,重视度远远不够。对于理科生来说,由于考试成绩主要以笔试为主,导致学生对于生物理论知识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实验,在做实验时,也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不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目的。
1.4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来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学生自身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同学将高中生物的实验当做副科,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二,学校的实验设施配备不全面,对于高中来说,由于学校的实验设施的经费有限,在实验设施的配备和完善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一人一机的实验要求无法达到,很多同学都是分组进行试验,很多同学都没有亲手做实验,导致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受限。
2.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2.1课前的准备策略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来说,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十分必要,教师要带领同学做好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老师要熟悉教材和课程,对于实验的重点进行把握,并准备好实验设施及材料,及时的给同学们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对于实验的难点和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重点强调。例如,在进行植物有丝分裂这个实验的观察时,教师可以先选择洋葱这种植物进行标准实验的操作,然后,让同学们选择别的植物,例如小麦、大蒜等植物,让同学们首先掌握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并举一反山的进行试验,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在实验前,对于有危险的操作步骤,老师要做好强调工作,同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2.2实验中的过程控制策略对于高校的生物实验课堂来说,过程控制十分重要,要做好过程控制,要重点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把握课堂的完整性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完整的课堂,能够将高中的实验知识进行得淋漓尽致,凸显出生物教学的价值。所以,在生物实验的各个阶段,实验的原理解释,实验的进行以及实验的总结,都要注重对于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对于酶的分解效率问题,从实验原理的解释,到实验中的设计控制变量等方面,老师都要关注,让学生采取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最后,实验完成后应该及时的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交流做实验的经验,提高对于生物实验课的兴趣。
2.3改善教学方式高中生物实验是一门相对枯燥的科目,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极易打消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讲授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的模式、角色扮演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等方法,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讲解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创设合理的情景,让同学对于实验中的难点加深理解。例如,在对于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这个实验课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将植物渗透吸水的过程动态的表达出来。
中差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智力稍钝,反应稍慢,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上抄袭,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因此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励中差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中差生勇于拼搏的精神.矫正中差生的厌学心理,唤醒他们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填平心理上的鸿沟,得到心理平衡,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依据初中物理教学,教学规律,端正教师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改变一切围绕升学有望学生转的错误做法,把目光转移到大多数学生身上来。严格按照大纲、教材的内容教学,不超纲要求,不任意加深、加难教学内容,贪多求全,不加快进度,不频繁考试,不制造人为分化。改变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黑板上做实验的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使中差生时时有新发现的感觉,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具体做法是: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一些新奇实例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兴趣;发挥实验的作用,引起差生的好奇心;开展以小实验、小制作、小竞赛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投影模型等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等。
让中差生充分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按中差生实际水平制定教学汁划,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同优等生同样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与补充,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使中差生能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表述,使兴趣由分析问题得到强化,由解决问题得到稳定。
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能力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中差生的实际,可开没学法课、举办讲座、个别矫正等形式。改变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引导他们课前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教材:在复习、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前提下完成作业;在掌握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则,养成好学生帮中差学生的习惯,组织以计读、做、算、绘等基本技能为内容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实行必要的优惠措施,使中差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统一授课、分组练习、分别辅导的方法。对中差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多鼓励、多提问、多扳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批改作业。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和考试命题时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办好辅导班,帮助他们消化书本知识,帮助解答疑难,指导解题方法,及时补齐知识上的缺陷。在他们熟练地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提高。抓住中差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保证他们与优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采用各种形式或途径,进行表扬鼓励,实行激励评价,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