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市投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散户股票市场投资策略
自1992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至今日,已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沪深股票投资账户数截止2009年06月30日已达1.28亿户,其中沪市自然人账户开户数为64426245户.占沪市期末账户总数的99.58%,持有期末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十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总账户数的86.21%。从资本市场的运行看.投资者行为不仅受证券市场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散户的投资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投资理论综述
以Samuleson、Fama等学者所创立并发展的“有效市场假说”(EMH)理论为核心,以Markowi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Williams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ROSs的“套利定价模型”(APl),Blaek-Se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等为基石所构架的传统金融理论一直居于现代金融证券研究领域的统治地位。该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1、投资者是理性的决策者,并且按照最大效用原则来进行个体投资行为。2、金融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对信息的理解,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持续的获得利润。该理论研究的思路是先根据投资理性的假设创造一个理想的市场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然后探讨证券市场在这种状态下应该发生什么.其实是遵循着一种从主观到实际的思想方法。
然而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金融经济学家尝试从其它角度进行金融证券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投资者实际行为和证券市场真实价格变化。其研究理论可以追溯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投资行为是建立在所谓“空中楼阁”之上,证券的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所形成的合力,投资者的交易充满了“动物精神”的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综合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既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投资者行为的决策黑箱。当前其理论的研究主要沿着2条主线进行:一是通过对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异象”研究。发现投资者存在的种种认知偏差,并建立一些模型,通过投资者交易数据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实证检验;二是结合心理学试验、社会学及其它认知科学对人类非理性研究的成果,对金融证券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进行深入探究。
二、我国股市收益特征分析
杜沔(1997)、刘国旗(2000)、江晓东[2002)、殷玲(2002)等有通过描述上证或深证指数绝对点位的变化、指数波幅震荡来判断波动程度的定性分析,也有采用标准差、A!RCH类模型或者极值法、VaR方法、市场模拟法、混沌方法等的定量分析,基本上都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十分剧烈,显示出极大的非稳定性。
1、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整体收益特征
通过分析上证指数年收益率变化,我们发现,其波动非常剧烈,大涨之后就是大跌(见图1)。1992年的收益率为166.57%,1993、1994年却降到6.84%、-22.30%;2007年的96.66%降到2008年的-65.39%,降幅为162.05%,相对稳定的年份只有三年。
我们分析了至2009年6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发现:在股票上市的首日以开盘价买人.持有到2009年6月30日在844只股票中72.50%的股票收益率为正。在18年的交易期内,只有在1991、1992、2007年上市的股票平均持有期收益率为负,其它15年内均为正(见表1)。
2、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局部收益特征
金晓斌与唐利民(2001)的统计数据表明:1992-2000年初,政策性因素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占总影响的46%,政策对股市的波动起着最主要的影响作用。施东晖(2001)的实证研究指出,在1992-2000年初沪市的52次异常波动中,由政策因素引起的共有30次,约占60%。其它一些研究(如李向军,2001;郑士贵,1998;张成威等.1998)也发现政策与股价变动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根据深证证券交易所调查数据显示:在个人投资者失误原因分析中,国家政策变化引起的失误占比67%。
谢至超(2009)利用事实数据实证研究发现IPO与股市涨跌的相关性不明显,IPO的暂停和重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运行趋势;IPO的发行参数如发行家数、筹资额、发行家数的变化与当月指数涨跌及下月指数涨跌的相关性较弱。指出IPO发行与指数的短期涨跌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研究发现:1996年上证交易所IPO数量至今为止最多为94只当年指数收益率为65.15%.而2005年只有两只IPO,指数收益率却为-8.33%。也表明IPO与股市涨跌的相关性不明显。
统计分析1995年12月3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所有股票的股价分布。发现根据股票市场中低、高价股的结构。可以预测市场处于底部还是顶部。一般情况下股价主要分布在3元至20元之间(占总数的85.75%)。从5元以下的低价股占比看,当低价股占比上升至50%以上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处于或者接近底部。如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低价股占比也大幅上升至50%以上,最高上升至70%左右,上证综指处于1000点左右的低位: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上证综指大幅下挫至1800点左右.低价股占比大幅上升至50%以上(见图1)。反之,从股价大于等于20元的高价股占比看,当高价股占比超过25%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处于或者接近顶部。如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间,上证综指处于4000点以上的历史高位,一度超过6000点,高价股占比大幅上升至30%左右。指数在底部之后必然上涨,顶部之后必然下跌(见图1)。
三、散户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散户没有自己一贯的投资策略,操作频繁、总体收益率较低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2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个人投资者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
消息”所占的比重高达51.5%。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万明辉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2003年对其所服务的个人股东账户平均资产总值1万100万的796名客户的股票操作频度统计。发现散户中活跃客户占比为79%,远高于大户中活跃客户的占比35%。年均交易次数在13次以上的散户投资者占其总数的50%以上。来自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金晓斌、何旭强、吴科春、高道德、张志强利用随机抽样研究发现:投资收益与投资行为(如持股时间、换手率等)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投资收益上,大户、中户、散户之间呈现明显的递减关系,大户比散户高50%左右;换手率方面大户的换手率最低只有散户的1/2。其利用Panel Data数据分析法,对投资者的收益率与换手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换手率的增加明显降低投资者的收益。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调查显示:78%的投资者入市是为了赚取买卖价差,43.9%的个人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盈利者占比仅为22.4%。
2、散户投资者缺乏相应的投资知识及技能,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Okra,偏差
根据证券登记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至2009年6月底,持有期末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十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总账户数的86.21%,沪市40岁以下投资者占沪市总投资者的47.63%.30岁以下60岁以上合计占比27.41%。可以看出在我国股市18年的历程中,大部分投资者入市不久,缺乏投资经验、成熟度不高。一定程度上促使投资者的决策并不主要是靠分析信息和精妙的计算,更多的靠的是直觉。正像BarbeHs et aI.(1998)指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存在两种偏差: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lve Bias)和保守性偏差(conservafism Bias。Danieletal(1998)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和自我评价偏差(Blased Serf AttribUtion),投资者往往过高的估计自身的能力,低估自己的预测误差,过分相信私人信息,低估公开信息的价值。我国学者李心丹教授、傅浩,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法、投资者交易账户数据的实证检验法和心理实验法等技术手段对我国证券市场散户投资者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确定性心理”、“损失厌恶心理”、“过度自信”、“政策依赖心理”、“暴富心理”、“赌博心理”、“从众心理”、“锚定心理”、“选择性偏差”和“框架效应”等的认知偏差。
3、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跟庄”成为散户主要操作策略
在股票市场,散户因为资金、信息和技术方面的劣势,在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其“纳什均衡策略”将是“跟庄”。一方面,从资金角度看,一般单个散户所拥有的资金根本无法影响证券价格,而数量众多的散户因为交易成本问题是根本不能实现联合的,因他们更像是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另一方面,从信息的获取动力看,相对于获取公司私有信息的巨大成本.单个散户的获益不足以提供直接获取信息的激励,“搭便车”心理广泛存在;再一方面,从技术角度看,散户一般不具备证券投资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其交易行为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导致其所犯的错误经常是非系统性的。所获得的收益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结果,散户的博弈策略选择只能是“跟庄”。然而,由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之间的博弈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博弈过程中,理性机构投资者的目标函数是最大化自己的效用,隐匿自己的私人信息,甚至是传递虚假信号,从而导致散户“被套”就成为其占优策略。且机构投资者具有“先行优势”,而后知后觉的散户接受投资受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上证指数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同时由于我国股市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出现是政府创市,因此更多的受政策影响,不具备有效市场特质。
(2)我国散户没有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其投资决策不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而更多的是根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进行股票投资。导致他们在投资时不仅要承受系统性风险,还要承受非系统性风险。
(3)因为资金、技术、倩息及散户自身专业性的限制,散户不可能按照传统金融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在上述限制下散户若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只能是即承担系统性风险叉承担非系统性风险,与庄家博弈的必然命运也是不可避免的。
2、对散户投资策略的建议
综上分析,我们建议散户采取长期持有动态调整的投资策略。
(1)在股票上市首日分别以开盘价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对在同一年上市的股票进行投资组合.可以完全机械的以资金分配权重.也可以依据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分配投资个股的组合权重。
【关键词】内在价值;资金供求;投资策略
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跌宕起伏,金融、地产、钢铁等权重板块持续低迷,上证指数从年初3277点到年末的2808点,沪指下跌14.31%,然而中小板、创业板等小市值股票表现活跃。在货币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预计2011年上证指数的波动区间在2400点―3500点之间宽幅震荡。
一、股票价值的估值和分析方法
证券投资要将股票内在价值和成长价值分析相结合,投资者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一)股票内在价值分析
股票价格是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预期,市场价格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波动。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一种资产的内在价值为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对于股票来说,预期现金流是预期未来支付的股息。假定所有时期贴现率不变,
V=,NPV=VP=P
V表示为股票的期初内在价值;Dt为时期t末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息;k为现金流合适贴现率,是必要收益率。
NPV为净现值,V表示内在价值,P表示在t=0时成本。
若NPV>0,预期现金流现值之和大于预期成本,股票价值被低估,可以买进;NPV
(二)上市公司成长价值分析
在股票的价值分析中,现金分红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只有良好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红利,投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利益。价值选股要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进行分析,可以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分析,重点分析上市公司行业前景、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方面。
二、中国股市的投资环境分析
股价的变化最根本因素是市场资金供求,其次是政策变化。下面从宏观经济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对股市投资环境做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货币政策转向,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货币供应量减少
从上表看出,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控制货币流动性以保持物价的稳定。2011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5.3%,食品价格上涨11.5%,PPI同比上涨7.2%。截止2011年5月11日,本年度央行进行了两次加息,四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控制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股市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国内通货膨胀的发展,预计央行会进一步紧缩货币流动性。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货币流动性的管理,这使大盘难以走出大的行情。
2.股票发行量供大于求,股价上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2010年,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10275.2亿元。预计2011年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的需求方是指各种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各类基金、证券保险公司、QFII等)。
货币政策趋紧情况下,新股IPO、股指期货、创业板、大宗商品期货交易都在和主板市场争夺资金。股票发行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市场投资者的资金不足,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规模不断扩大的股票。股票供大于求,造成股价下跌。
3.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调控的力度将影响沪深两市相关板块发展
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十条,在7月2日,大盘达到了最低点2319.74点;2010年9月底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市场解读“利空出尽”,股市随即选择了向上突破;2011年2月,政府调控重点是扩大“限购”城市范围,楼市炒作资金向股市回流,股价上涨。房地产和相关产业关系密切,地产、银行、钢铁、建材权重板块对大盘中长期走势产生决定性影响。2011年,要注意关注调控政策变化和各主要城市房价走势。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规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和振兴。
(二)外部环境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1.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美元持续贬值来刺激出口。资源、粮食、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预期增加,使得国外热钱游资进入中国市场。
2.区域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
利比亚等中东国家的内乱局面,日本国内爆发的大地震,朝鲜半岛可能引发的战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正在形成统一的整体,这些事件对沪深股市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三、2011年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选择
股指期货推出,证券市场实现了双向交易,单边做多不再是获利的唯一手段,做空依然可以获利,投资者获利方式逐渐多元。中国股市和政策密切相关,投资者要学会正确的投资理念,发掘新时期经济特点、政策方向。
(一)学会正确投资理念,准确把握投资时机
1.学会证券的理念投资,理性投资、稳健理财
炒股要克服人性两大弱点:贪婪和恐惧,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制胜。盲目追高并非是明智之举,当天忽视价值规律盲目追高,次日庄家拉高抛盘,损失巨大;看股市,要看大盘读懂当前的市场走势,注重市场多空力量对比;把握基本面和宏观政策,股价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
2.波段思维操作理念,关注量价变化
波浪理论是以周期为基础,上升阶段的8浪全过程。0~1为第一浪,1~2是第二浪,2~3是第三浪,3~4第四浪,4~5第五浪。第一三五浪是上升主浪。上升主浪紧跟着三波的调整浪。不论趋势规模如何,8浪的基本形态不会改变。
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处于上升还是调整阶段,根据K线结构、移动平均线等指标加以判断,进行波段思维操作,要注意量价周期性变化,把握“高抛低吸”的节奏。
3.买入和卖出时机选择
在股票实践中,技术性分析注重时空、量价变化,移动平均线和K线法是最为常用、有效的方法。MACD、均线指标出现买入或卖出指标,伴随成交量的放大或缩小,投资者要果断进行买卖操作。要和基本面紧密结合,设好止损点以防套牢。
(二)投资对象选择
2011年的股票市场将以震荡为主,要从“十二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扩内需保民生、区域规划等角度对各板块进行重点分析,要密关注宏观政策的调整。
1.“低估值”、业绩优的大盘蓝筹股和资产重组预期的股票
低估值、业绩优的大盘蓝筹股处于低估值阶段。蓝筹股公司稳定的盈利水平,为股价上涨提供支撑。钢铁板块受节能减排影响持续低迷,关注宝钢股份、包钢股份等高端钢铁制造企业;房地产板块、银行券商,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可以逢低布局;煤炭有色关注重大宗商品价格变化。
重组预期股操作上切忌盲目追高,提防庄家拉高出货陷阱。在今年上半年,重组预期股受到市场追捧,济南钢铁、华阳科技、豫能控股等涨幅较大。
2.转方式,调结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新兴战略产业要从研发和产品生命周看公司的成长价值。研究与开发(R&D),公司的发展取决于公司产品的延伸和创新,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兴战略产业符合产业升级趋势,企业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公司的产品周期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成长期和成熟期公司的盈利水平是最高的,新型战略产业产品大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投资价值较大。
3.扩内需、保民生,大消费板块成为新的投资亮点
2011年作为“十二五”期间产业转型第一年,要扩内需、保民生成为政府的施政理念,“以旧换新”政策和“家电下乡”政策继续,3600万套保障房政策的实施,大消费概念股因此具备了政策倾斜优势.预计白色家电业、商业零售、白酒会有稳定的业绩预期。
4.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区域性板块获得发展机会
在西部地区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发展在建设的进程中将不断涌现出阶段性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区域开发中受益板块表现。城投、发展、西部矿业、友好集团等个股会获得好的发展机遇。
四、结语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从调结构,促转型中寻找股市的投资机会,成为投资者重要的课题。新格局的产生会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的体现,战略新兴产业会获得巨大发展,A股相关板块将会长期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受资金面趋紧影响将以震荡行情为主,个股机会很多,板块轮动效应明显。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股市大幅度下跌的系统性风险很小。把握住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热点的转换,相信投资者会有很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
[2]杨怀定.要做股市赢家―杨百万股经奉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预测点位:3200点~4500点
2016年全年来看,震荡放大,注重择时,我们对股票市场的机会仍然乐观,不过与过去几年相比,择时策略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当然,更长周期的机会仍然源于改革领域。A股即将在2016年春天前后出现风格切换。当前全市场估值恢复较慢,的情况下,“慢牛”可能已经逐步到来。创新是“十三五”规划第一理念,2016年寻找新经济中高景气的子行业依然能够贡献超额收益,而2016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战略新兴板将再次点燃新经济的投资热潮。成长股估值恢复迅猛。边际上看,未来低估值蓝筹股在稳增长政策下业绩的快速提升正在成为一种可能。
海通证券:激情到温情 预测点位:无
核心结论:①2015年股市暴涨暴跌源于散户多和加杠杆,去杠杆后,2015年充满激情的市场,2016年将走向温情。②低利率环境不变,储蓄率与投资率裂口扩大使得资金充裕,钱多为王时代资产配置继续向股市转移。③全球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十三五”打造新潮流新蓝筹,如先进制造的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信息经济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中信证券:视频,新兴消费的体育娱乐、医疗健康,主题如国企改革(军工)、迪士尼。④市场阶段性风险来自变化引起的汇率波动及国内信用风险。
申万宏源:SHAREN次方 预测点位:3050点~4070点
A股的2016年:跳一场市场与改革预期的交谊舞,中性假设下,上证综指至少高至4000点。2016年A股总体盈利难逃下行压力,但结构上新经济仍明显占优。
当前“钱多+资产荒”已成为市场的主流认识,大类资产配置格局对A股有利,如果改革和创新进程配合,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慢牛”可能已经逐步到来。创新是“十三五”规划第一理念,2016年寻找新经济中高景气的子行业依然能够贡献超额收益,而2016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战略新兴板将再次点燃新经济的投资热潮。 兴业证券:打好“歼灭战”
预测点位:无
首先,主动择时,仓位灵活,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点进攻,把握好阶段性行情。其次,充分衡量风险收益比,方能获得超额收益。 经历连续数年投资回报的“大年”之后,在A股市场大扩容的背景下,2016年大概率是个“小年”,切忌盲目乐观,盲目追涨杀跌,打好歼灭战其实是立足于打好“小心被歼灭”战。第三,值得精选的结构性机会,仍集中在转型和改革的领域。 中信证券:水涨船高水落石出
预测点位:3000点~4500点
2016年中国将进入本轮金融周期后半场中段: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行不可避免,但供需结构调整将加速;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渠道供需两旺,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升,股票仍有超配价值。 A股市场整体在2016年上半年将呈现弱势震荡走势,建议布局具有政策催化、确定性强的细分主线来贯穿上半年的震荡市,攫取相对收益。“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将作为主要的目标贯穿全年,寻找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需求和新供给细分主线也将成为2016年最主要的投资逻辑。 安信证券:或从王事慢牛可期 预测点位:无
相比较债券、理财产品、存款、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各大类资产,A股目前的风险收益配比更具有优势,对各类资金也更具有吸引力,这将很可能构成未来A股慢牛的基础。 目前两个领域的未来趋势是明确的:一个是消费升级,明年需要特别关注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传媒;另一个是科技板块,量子通信、无人驾驶板块有望迎来发展新阶段。中期来看,2016年是“十三五”元年,经济增速不容有失,一季华泰证券:全攻全守美轮美奂 度将大概率迎来“稳增长”预期行情,金融、房地产、智慧城市、海面城市的“稳增长”相关板块将大概率获得市场的阶段性青睐。
招商证券:转型牛螺旋牛 预测点位:3000点~4000点之间,不排除4700点附近
“资产荒”是中国经济转型阶段必然的代价,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律,使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一种交易型的牛市格局。甚至可以把这种新型牛市称为“螺旋形的转型牛”。 招商证券认为2016年市场合理估值中枢在3400附近,但是市场整体会呈现围绕合理估值中枢进行宽幅震荡的走势,主体区间在3000-4000点之间,不排除几个催化剂多重共振,导致市场出现类似15年季度的阶段性火爆状况(4700附近)。由于市场呈现出这种交易活跃,但是趋势性趋弱,大体上形态宽幅震荡向上的形态,认为投资机会更多集中在自下而上的主题性炒作当中。 广发证券:不破不立 向死而生 预测点位:2890点~3910点
“慢牛”需要在稳定的估值中枢下,靠盈利来推动,估值是“快变量”,盈利是“慢变量”,因此“慢牛”只能通过盈利来推动。但目前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都需要一个向下修复的过程,新兴行业有较好的盈利,但是估值过高――估值中枢需要有一个向下修复的过程。传统行业估值相对合理,但是盈利趋势太差――盈利端需要有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
预计上证综指在2016年的PE中枢会稳定在15倍左右。由于传统行业盈利“不破不立”,2016年的业绩增长预期波动区间会较大,预计为(-15%,15%)。预计上证综指的2016年波动区间为2890点到3910点。 华泰证券:全攻全守 美轮美奂
预测点位:3250点~4500点
2016年的A股将是一个平衡市,大盘指数将呈现宽幅振 荡,同时,上半年行情将优于下半年。
配置建议方面,华泰策略认为上半年成长股优于蓝筹 股,下半年蓝筹股优于成长股,市场的两条配置主线是“大成 长”和“大改革”,成长股在2016年全年的涨幅将会超越大 盘。配置方向上,华泰策略建议关注成长与改革两条投资主 线。成长主线上关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改革主线 上关注国企改革和军工改革。同时,华泰策略建议,当市场的 风口发生转向时,要充分调整配置比例,重视行业与主题轮 动。
方正证券:新供给 新征程
预测点位:无
关键词:美国股票市场 投资工具 最优化投资组合
在美国股市上进行投资,按传统一般将所投资的股票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股票通常使用账面值市值比(BV/MV)来区别它,一种是成长股票,一般使用盈利价格比(E/P)来区别它。下面我们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小公司股票和大公司股票的投资方式进行讨论,以小公司股票和大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为基础,对其各自的最优投资组合进行研究。
一、美国股票市场投资工具的选择
(一)在按资本规模的分类方法中选择大公司股票和小公司股票作为研究对象
1 小公司股票:主要由纽约证券交易所中最小的1/5部分中的股票构成。在1/5部分中,股票主要是以其市场基本值(市价×流通股数量)来划分等级的。它可以反映美国大中型成熟企业股票在美国股市中的总体趋势,是美国股市走势的一个缩影。
2 大公司股票:是指标准普尔500指数样本中列出的在美国资本市场上500家最大公司的市值加权组合。小公司股票代表了美国股市中的小型企业、成长企业和风险资产。
(二)在按股票类型的分类方法中选择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作为研究对象
1 价值股票:是相对于盈利率,交易价格较低的股票。
2 成长股票:其公司具有潜在成长能力的股票。
二、建模原理
(一)多风险资产最优投资组合建模原理:在多风险资产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曲线上,存在有一个最低风险(标准差)的投资组合,该组合就是最优投资组合。
(二)给定最低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组合建模基本原理:在以风险最小(标准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一个最低期望收益率作为约束条件的条件下,所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
(三)给定最高预期风险的最优投资组合建模基本原理:在以期望收益率最大为目标函数,以一个最高风险值作为约束条件的条件下,所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
三、各种最优化投资组合策略分析
下面我们利用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这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小公司股票和大公司股票的投资方式进行讨论,以小公司股票和大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为基础,对其各自的最优投资组合进行研究。经Excel软件计算,大公司股票和小公司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以下的讨论中基于大公司股票、小公司股票、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4种投资工具1975―2004年30年的收益率数据进行分析。(该数据来自于“Research Insight,Morgan Stan-ley Capital Management,and Ibbotson Associates”)
大公司股票和小公司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一)在最低风险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下的资产配置研究
首先我们以成长股票和价值股票。独立进行最优化分析,经Excel软件计算,成长股票和价值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价值股票在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上均优于成长股票,因此价值股票是更好的投资工具。
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组成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如图1所示:
如此对其进行风险最低化处理。经Excel软件计算得出,它们的最优投资组合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价值股票占了绝大比重,这是因为其拥有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和相对较低的标准差。价值股票一般代表了成熟企业,因此风险相对较小而收益相对较高。成长股票代表了成长中企业,因此风险相对较高收益相对较小,我们目前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的投资方式,选择价值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工具进行投资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二)在给定最高预期风险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下的资产配置研究
下面先以小公司股票和大公司股票的预期标准差作为最高风险值,建立在限定风险值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模型并对所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结果进行讨论。
先以小公司股票的标准差23.3%为最高风险值,计算这两种投资工具对小公司股票进行投资的收益最大化最优投资组合。经Excel软件计算得出,它们的最优投资组合,在允许卖空条件下,对小公司股票投资的给定最高风险的最优投资组合所得出的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53.29%和-153.29%,该最优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16.57%,标准差为23.30%。在不允许卖空条件下,对小公司股票投资的给定最高风险的最优投资组合所得出的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0.00%和0.00%,该最优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15.08%,标准差为15.68%。
因此,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者卖空成长股票购买价值股票,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者将资金均投资于价值股票。但是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它们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16.57%和15.08%,均低于小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20.31%。因此用这个投资组合对小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效果并不理想。
然后我们再以大公司股票的标准差15.88%为最高风险值,计算这两种投资工具对大公司股票进行投资的收益最大化最优投资组合。经Excel软件计算得出,它们的最优投资组合,在允许卖空条件下,对大公司股票投资的给定最高风险的最优投资组合所得出的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15.63和-15.63%,该最优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15.23%,标准差为15.88%。在不允许卖空条件下,对大公司股票投资的给定最高风险的最优投资组合所得出的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0.00%和0.00%,该最优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15.08%,标准差为15.68%。
因此,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者卖空成长股票购买价值股票,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者将资金均投资于价值股票,但是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它们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15.23%和15.08%,均高于大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4.93%。而且,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该投资组合的标准差为15.88%,达到了预期的最高标准差值,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该投资组合的标准差为15.68%。低于预期的最高标准差值。因此这个投资组合比较适于对大公司股票的投资。
(二)在给定最低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下的资产配置研究
下面我们先在以小公司股票和大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最低收益值,建立在限定预期收益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模型,并对所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结果
进行讨论。
先以小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20.31%为最低预期收益值,计算这两种投资工具对小公司股票进行投资的风险最小化最优投资组合。经Excel软件计算得出。它们的最优投资组合,在允许卖空条件下,对小公司股票投资的给定最低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组合所得出的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39.18%和-539.18%,该最优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20.31%,标准差为60.17%。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对小公司股票投资的给定最低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组合所得出的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0.00%和0.00%,该最优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15.08%,标准差为15.68%。
因此,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者如同在收益最大化模型下一样,卖空成长股票购买价值股票,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者将资金均投资于价值股票。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该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20.31%达到了我们预先设定的要求,但是其标准差确高达60.17%,远高于小公司股票的预期标准差23.3%。当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该组合的预期标准差为15.68%低于小公司股票的预期标准差23.3%。但是,该组和的预期收益率为15.08%低于小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20.31%。因此,用这个投资组合对小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效果也不理想。
然后我们再以大公司股票的收益率14.93%为最低收益率值,计算这两种投资工具对大公司股票进行投资的风险最小化最优投资组合。经Excel软件计算得出,它们的最优投资组合,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条件下对大公司股票投资的给定最低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组合所得出的价值股票和成长股票所占的比重均为90.18%和9.82%。该最优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均为14.98%,标准差均为15.65%。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PortfolioTheory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投资方法
1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形成、完善并把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其中的理论体系。它从微观个体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本质上,行为金融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决策黑箱,它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长期以来,传统金融理论是以投资者理性、市场完善、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等作为假定前提,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了所有市场信息。
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2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分析
2.1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最早是由德邦特和撒勒(1985)进行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倾向于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
中国股票市场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的频率也相当高。股市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投资者的过度交易与市场投机心理,而市场浓烈的投机氛围则反过来会推进股价波动幅度与频率。因此,中国股市的频繁大幅度波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2.2处置效应
斯特曼和谢弗林研究发现,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赢利的股票,轻易不愿卖出亏损股票的现象等。实际上,处置效应正是前景理论的应用,因为赢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结果,而输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损失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于是投资者持有已套牢股票更长时间,持有已获利股票较短时间。
我们认为处置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的倾向,在很多情况下,处置效应主要是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非理性地长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资者盈少亏多。
2.3噪音交易
行为金融学家对噪音交易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噪音交易者和短期性投资者存在的市场中,交易者都拥有自己的信息。在他拥有的信息集合中,利用其中某一信息的投资者越多,他就越可能利用该信息获利,这些信息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也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可能使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利于信息搜集与资源配置。
中国股市中噪音交易者太多,1999年纽约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在20%—50%之间,而1998年—2000年我国沪深股市流通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是395%、388%和477%,噪音交易太多导致股票市场系统风险所占比例太高,同时总风险太大。平均而言,沪深股市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为39%,这一数字显著高于美国、英国、香港等成熟股市。
2.4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并模仿他人的决策。行为金融学家从人类的从众心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有限理性等角度来探讨其内生机制。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完全信息是新古典金融理论的一个前提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风”、“跟庄”的投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为。(2)基于名誉与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这种现象在基金经理中相当普遍,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和自己的报酬,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就发生了。我们股市中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雷同显示出羊群效应的普遍存在。
3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针对羊群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当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的联动推进投机性正向及负向泡沫放大时,基金经理可以利用能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由于市场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不但需要良好的洞察力和应变力,更需要直面市场以及同业压力的勇气。基金经理在投资理念中融入行为金融的投资理念,一方面防止自身的羊群行为,一方面利用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市场整体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运作水平。
3.2利用行为偏差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易策略就成为基金经理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惯易策略是首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和Titman(1993)发现,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态效应。事实上,美国价值线排名就是惯易策略利用的例证。基金经理只有对投资者的心理,对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者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能力。
3.3投资组合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势有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3.4购买并持有策略
个人或者机构投资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入一支股票时,应详细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指定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3.5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复杂就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理特点来实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而降低。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
4结语
行为金融学虽然在国外产生并发展起来,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许多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基本上是个无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进行研究,要结合中国的自身特点加以发展和利用,探索出适合中国广大股民投资行为、投资策略,以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7).
[2]张兵.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05).
[3]王家琪,林日其.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4]郑庆茹.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07,(05).
[5]杨胜刚,刘昊拓.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05).
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策略;行为组合理论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7―0067―03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一、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与决策科学、心理学等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它从微观个体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本质上,行为金融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决策黑箱,它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理论及行为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偏差理论
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长期以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人们运用经验法则处理信息。这些经验法则主要指的是直观推断法(heuristic)。直观推断法又包含三种具体的形式:代表性推断法(representativeness)、可得性(availability)推断法、锚定和调整(anchoring and adjustment)推断法。这些经验法则的使用,虽然使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化繁就简,但是容易产生决策偏差。
(二)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最先是由Markowitz(1952)提出,由行为经济学先驱Kahneman和Tversky推动发展的。这一理论对行为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核心内容为“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权值函数”(WeighingFunction)模型。
他们通过实验对比发现,与预期效用理论相反,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效用不是单纯财富的函数,他们也并不总是风险规避的。行为金融投资者的效用有别于传统预期效用理论,反映在期望理论的“价值函数”中,是一条中间有一个拐点(参考点)的S形曲线,见图1。该函数是定义在某个参照点的利得或损失,而不是一般传统理论所重视的期末财富。它的收益状态呈凹型,表示行为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通常是风险偏好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损失所失去的效用也低于前一个单位所失去的效用。而在盈利时则往往是风险规避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益所增加的效用低于前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效用并且投资者损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通常又远大于盈利时所获得的愉悦。这与现实中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
“权值函数”模型表明人们在进行不确定决策时,倾向于忽视非常小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重视大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在金融领域里,绝大多数资产均是风险资产,人们对不同的真实概率赋予不同的心理概率,这一行为也必然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从而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
(三)行为组合理论(BPT,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l
行为组合理论是在Markowitz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PT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投资者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状的行为资产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特定的风险态度相联系,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被忽略了。在BPT中,使用了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概念,分别在两种状态下考察了BPT模型,在一种状态下,投资者将组合放人一个心理账户(BPT―SA)。另一种状态下,投资者将组合放人多个心理账户(BPT―MA)。结果表明,BPT中的有效边界与MAPT的均方差有效边界是不一致的,BPT下的最优组合同样与MAPT的最优组合不同。BPT的研究在现代金融学的基础性理论中引入行为因素,在行为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结合上走出了有益的一步,其结果亦表明考虑行为后的金融理论有别于传统金融理论的结果。
(四)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Behavioral Asset PricingModel)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扩展。与CAPM不同,在BAPM中,投资者并非都具有相同的理性信念,而是被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行事的理性投资者,他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行事,他们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当前者是代表易者时,市场表现为有效率;反之,则表现为无效率。
(五)羊群效应模型
羊群效应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下的行为特性的理论。在刻画羊群效应中,比较成功的有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和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在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中,投资主体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获取自己决策的信息,这种依次决策的过程导致市场中的“信息流”。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也是在贝叶斯法则下得出来的。模型假设任意两个投资主体之间的仿效倾向是固定相同的。这样,当仿效倾向较弱时,市场总体表现为收益服从高斯分布;当仿效倾向强时则表现为市场崩溃。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得到像股票市场中那样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分布特性。
二、基于行为金融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将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到金融问题的研究中来,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策略。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获得了理论界和投资界的大力推荐,使得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已广为人知。目前在美国已经有Fuller&Thaler资产管理公司等为代表的明确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基金,这些基金业绩不俗,运作良好。在此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以及小盘股策略。
(一)反向投资策略(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y)
由于股票市场经常是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对反应过度
的修正会导致过去的输家的将来表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从而产生长期超常回报现象。作为对此的反应,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邦特(De bondt)和塞勒(Thaler)(1985)的研究表明这种投资策略每年可获得大约8%的超常收益。Jegadeesh(1990)和Lehmann(1990)提供了短期收益回归趋势的证据,chopra(19921和Lakonishock(1994)也对美国股市的反应过度现象的看法提供了支持。对此,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naive strategy)――也就是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然而,Than(1988),法码(Fann)和弗兰琦(French)(1992),LO和Mackinlay(1990),Jegadeesh和Titman(1991),Dissanaike(1994)和法码(Fama)(1998)对上述研究提出了许多异议。尽管如此,在金融实践中,反向投资策略仍然受到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在长期投资中。
(二)动量交易策略(Momentum Trading Strategy)
动量效应(momenturll effect)是说在一定的持有期内,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动量交易策略也称相对强度交易策略(relative strengthtrading strategy),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filter rules),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下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Jegadeesh和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到12个月为间隔所构成的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呈现出延续性,股票的中期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变动的动量效应。Rouvenhorst(、1998)对其他12个国家的研究同样支持动量效应的存在,从而证明了这种效应并不是由于数据采样的偏差所造成的误解。在实践中,动量交易策略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价值线排名(value line rankings)的利用等。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Dollar Cost Averag-ing Strategy and Tim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由于投资者并不总是风险规避的,投资者在损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通常又远大于盈利时所获得的喜悦,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该事先制定一个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投资,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即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股票的投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中普遍采用并广受欢迎的投资策略,同时却又被指责为收益较差的投资策略,而与现代金融理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明显相悖。Constantinidis(1979)和Roseff(1994),萨缪尔森(SalTluelson)(1963,1969),以及Kritzman(1994,1997)和Bozlie(1995),站在现代金融理论的立场上,分别对这两种策略提出了质疑。而斯塔特曼(Statman)(1995),Fisher和斯塔特曼fStatman)(1999)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别对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了系统解释,指出了其合理性。
(四)小盘股投资策略(Small Corporation InvestmentStrategy)
由于小盘股存在一种明显的1月效应(大多数年份中,股市都会在1月份出现上涨,这种现象被称为“1月效应”),因此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就是在1月初买进小公司股票而在1月底卖出小公司股票。Ban-(1981)发现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在排除风险因素后依然要高于大公司股票的收益率。Rdnganum(1981)也发现公司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组的收益率要比规模最大组的收益率高19.8%。Keim(1983),Reinganum(1983)和Blume与Stambangh (1983)进一步研究证实小公司效应在1月份特别明显,其具体时间是1月份的头两个星期。对中国股市而言,虽然不存在明显的1月效应,但小盘股由于易受庄家控制,因而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小盘股投资策略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
三、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在我国的应用
(一)反向投资策略的应用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羊群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表现得较为明显(宋军、吴冲锋,2001)。投资基金如何避免出现“羊群行为”而又有效利用它获得盈利是个重要的课题。反向投资策略就是行为金融理论针对羊群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当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的联动推进投机性正向及负向泡沫放大时,基金经理可以利用能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由于市场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不但需要良好的洞察力和应变力,更需要直面市场以及同业压力的勇气。基金经理在投资理念中融入行为金融的投资理念,一方面防止自身的羊群行为,一方面利用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市场整体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运作水平。同时这也是基金经理同中小投资者及其他基金等机构博弈的过程。
(二)利用行为偏差发现投资机会
优秀的投资者不仅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大失误,以及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人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易策略就成为基金经理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惯易策略是首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和Titman(1993)发现,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态效应。事实上,美国价值线排名就是惯易策略利用的例证。基金经理只有对投资者的心理,对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者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能力。
另外经过研究,中国也存在类似国外的1月效应,而且一般是表现在3月份,即长期以来股市在3月份的增长会明显好于其他月份。可见,在中国这个发育尚不健全的市场,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的指导意义极大。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反转与惯性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价格反转是指早期收益率低的股票在之后的表现会超过早期收益率高的股票,价格惯性则指早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平均仍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超过早期收益率较低的股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过去的价格预测其未来的变动情况,从而获取超额收益。如果确实存在这一价格变化规律,那么,这就形成了两种投资策略:反转投资策略(contrarianInvestmentstrategies,简称反转策略)和惯性投资策略(MomentumInvestmentstrategies,简称惯性策略)。[2]
(一)国外反转和惯性策略的研究
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由于股票市场经常是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对反应过度的修正会导致过去的输家的将来表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从而产生长期超常回报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NaveStrategy)——也就是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DeBondtandThale(r1985、1987)首次提出长期内过度反应的证据,证明市场上存在价格反转现象,标志着对股市惯性和反转现象研究的正式开始。此后,Jegadeesh(1990)提出了在更短时间间隔内如月和周间隔内短期收益反转的证据。
2.惯易策略
惯易策略是指在分析股票过去相对短的时间内(通常是一个月到一年)表现的基础上,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filterrules),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Jegadeesh和Titman(1993)最早发现的惯性策略,Hong、LimandStein(2000)注意到分析师覆盖度越低的股票惯性越强。Ahn、ConradandDittma(r2003)引入随机折现因子来评估惯性策略的收益,他们认为以CAPM作为解释的基准点可能是不正确的。
(二)国内反转和惯性策略的研究
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以深沪两市1993年以前上市的全部A股为研究样本,分别考察了1993年到2000年之间的惯性收益和反转收益,发现只有反转策略显著,而惯性策略不显著。[3(]P12-15)杨忻、陈展辉(2004)基于1992-2001年的沪深A股市场的全样本数据,采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年)方法,研究中国股市惯性和反转投资策略,得出短期内中国A股市场总体而言并不存在显著的惯性现象,过去的赢家或者输家在未来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4]王晓国,王国顺(2005)通过300种惯性/反转策略,2个样本时段,3种样本容量.实证发现中国基金市场存在中期(52-78)周惯性现象.不存在(1-78)周反转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不是人为的结果。[5]谢赤、禹湘、周晖(2006)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6]庄悉备(2008)对开放式基金重仓股的行为投资策略分析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揭示短期动量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基金经理资产配置不合理会导致赢家经理增仓时采取惯性策略、减仓过程中投资策略不明显,输家经理减仓时惯性策略表现非常明显,而增仓时投资策略不明显。[7]
二、反转与惯性投资策略的模型与方法
(一)数据处理方法
考虑到我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短期内股票出现大幅度上涨和下跌的现象较普遍,因此,采用间隔时间较短的周收益率来检验股票价格的自相关性。周收益率的计算通常使用周收盘价对数的一阶差分作为收益率指标,以便更好地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
(二)反转与惯性策略算法
本文对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研究采用比较简单的非重叠的抽样方法,这样更符合实际中的运用,而且也可以避免重叠抽样方法中收益率可能出现的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由于我们采用的数据周期为172周,可以解决样本数据较少的矛盾。定义S为排序期(即投资组合构建期),H为持有期。下列步骤即为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基本算法:
1.从某一时点开始,以股票(在以前已经上市且在和之间有收益率数据的样本)前S段时间的收益率为基准进行从高到低排序;
2.将上述排序好的股票分成十个等份构成等价值权重组合,依次为Pl,P2,,P10。第一个组合P1称为Winners,最后一个组合P10称为Losers;
3.计算各个组合在从时刻到+时刻的累积对数收益,i=1,,10;4.在时刻+重复上面的过程,为时间滑动长度。
(三)反转与惯性策略的数学模型[8]
设初始投资时刻为t。()为[1,]时期市场上所有股票的集合,设()中的股票数目为N=N(t),在[1,]时期股票i的收益率为t(1),∈()。按[1,]时期收益率的大小将()中的股票从高到低排序,然后等份成10组,分别为1(),2(),10(),称1()为Winners,10()为Losers。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处理
(1)样本选择
本文的股票交易数据取自“巨灵金融终端”数据库,按照下述标准选取样本:①样本选取的时间包括中国股市一个比较完整的牛熊市,以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为牛市,以2007年10月17日到2008年11月3日为熊市,其后为另一个周期循环;②由于本文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的样本数据采用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重仓股股票的周复权数据,样本期为172周(除去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股市休市);③从上述所得样本中再选择2005年至2008年中至少两年以上为基金重仓股,且基金持股占该股流通市值比例在15%以上的股票(并去掉新股、ST股),从而得到31个股票样本。
(2)数据处理
①计算样本期内31个股票样本的周收益率,即周收盘价对数的一阶差分,从而每支股票都得到171个周收益率数据;②将每支股票的171个周收益率数据按非重叠算法分别计算出持有期(3、6、9、12、24、36、48周)和排序期(3、6、9、12、24、36、48周)的数据;③为保证样本期限的一致性,将31只样本股中期限短于172周的5只股票的去掉,剩余股票中有11只股票在样本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大于0,将其视为Winners组合;15只股票在样本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小于0,将其视为Losers组合。
(二)实证结果
短期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3、6、9、12周为分析对象,中期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12、24、36、48周为分析对象。由实证结果我们可以看出:1.在排序期为3,持有期为3时,Winners有最大的超额收益率,数值为0.7989%/周;2.在排序期为6,持有期为3时,Losers有最大的超额收益率,数值为0.8886%/周,略微比Winners的最大超额收益率大;3.惯性策略最大收益率为0.9633%/周,其中Winn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38.9%,Los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61.1%;4.反转策略的最大收益率为0.5326%/周,其中Winn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43.4%,Losers的超额收益率数值占56.6%;5.短期策略中,惯性策略的收益率(Winners-Losers)大部分大于0,表现出一定的惯;6.中期策略中,惯性策略的收益率则表现不明显,反转策略可以获得正的收益。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中国证券市场在短期表现出惯易,而在中期则表现出反转交易特征,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